新理念下的初中政治(共12篇)
新理念下的初中政治 篇1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的必修课程,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 它属于基础性学科课程。从21世纪知识创新和应用的重要特征来看, 今天的德育课程必须有新的突破, 特别是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 新德育标准更具有时代性、实践性, 体现了生活化和人文化, 强调了德育素质培养与人文素养的辩证统一, 洋溢着独特的新课程理念。那么我们该如何将这些理念落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呢?笔者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实践过程中, 总结了如下一些体会。
一、对教材的丰富和整合的探索实践
以往的德育教程具有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 教师则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 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很小。如今,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 德育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将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 这就要求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 主动构建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 从而使教材与鲜活的现实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统一体。
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三《思想政治》第二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部分知识时, 笔者没有按教材的编写顺序来讲, 而是请学生先谈自己家庭近几年的变化, 感受生活所在社区的变化, 然后, 再看国家的变化。就像聊天一样, 学生情绪都很积极, 从“吃穿住行”, 从“小家”到“大家”, 从“神六”到“十六届五中全会”再到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最后展示我国2000年—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 (教材所有例证的数据一般时间截止2000年或2001年) 用科学的数据再次证明学生的“感觉”, 最终得出结论。再如, 在学习“关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时, 教材讲得比较简单, 机遇只涉及“和平环境”和“新科技革命”两个方面, 参阅《半月谈》、《时事》等资料, 笔者又从“国家的政策”、“国内外的市场”、“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予以补充和讨论;而谈到“挑战”, 笔者则从学生所熟悉的“资源、环境”入手, 然后到“老百姓关注的上学、就医难”, 以及“区域经济的平衡问题 (共同富裕) ”等问题, 其间补充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典型的事例, 整节课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昏昏欲睡, 死气沉沉, 而是积极地参与, 那种为祖国自豪骄傲的感受、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他们的眼睛更加明亮起来。作为教师, 笔者也体会到了该学科的价值, 内心充满了愉悦。
可见, 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政资料, 使其成为课程资源, 进入课程流程, 使我们的教材直面社会, 关照现实, 捕捉前沿;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而有用,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对学生合作学习具体方式的探索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而合作学习是达到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 同时它又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认知、情感升华的过程, 是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统一。
如何去实施才会更有效呢?首先,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说:“最能发挥创造的条件是民主。”如何创设?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 这样在施教过程中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其次, 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具体实施方式, 例如, 怎样分组?如何展示?提供哪些信息给学生, 等等。最后, 教师要调控好课堂节奏, 适时引导,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大胆阐述个人见解, 将学生认识上的差异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如在初二《思想政治》下册第十二课“消费者享有的权利”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 如果按常规方式:看书找到各项权益的含义——师生例证——归纳总结, 学生肯定不会有兴趣。所以笔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一走进教室便告诉学生,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一个“有奖竞猜”的游戏, 谜面由学生来出, 一听这话, 学生一下子就欢呼起来。接下来, 根据就近和不同层次搭配的原则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 并指定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 然后由负责的同学来抽取题目 (即是教材中介绍的消费者的六项权益) , 最后宣布规则:每组将抽到的题目用小品的方式演绎出来, 大家猜, 准备时间为十五分钟, 最后将由大家评选出“最佳组合”、“最佳表演明星”。接下来的十五分钟里, 学生看书、找素材、分角色、排演, 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的表演更是将气氛推向了顶点, 最后的大奖由一个独具表演天分的男生获得。下课铃声响了, 学生还意犹未尽, 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方式激活了学生的优良的品行, 聪慧的悟性, 丰富的情感, 健康的情趣, 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竞争意识, 相信这定会成为我们都难忘的一节课。
三、对学生评价方法的探索实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实施如果没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 课程实施就会落空。评价是对事物估定价值,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 主要是为了预测教育的需求, 其评价的重点是: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又要考查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是否开始形成合格公民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结果, 而且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更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 笔者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1. 课前五分钟演讲, 对个体实施分层评价。
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等习惯, 教师应把课前五分钟“还”给学生, 每节课安排一至二名学生, 或是播报自己采编的新闻, 或是讲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 每个学生都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也都很珍惜。然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若采用一个评价标准就不合理了。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 我们从演讲的标准、选材立意及影响力等来综合评价;对能力较弱的学生, 则从态度、声音是否洪亮、流畅等来评价。特别是抓住其闪光点给予赞扬和鼓励, 以上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 同时评定等级并记载。以此来激励后面的学生, 激发他们赶超的愿望。
2. 合作学习过程, 对小组的量化综合评价。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如何使之不流于形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 对其过程的量化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如在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人口、资源、环境”的学习过程中, 首先, 教师根据每个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是否有时代性、代表性, 是否图文并茂, 收集途径是查阅资料还是实地调查等方面评出等级;其次, 小组对采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 找出对策, 并形成报告, 每小组一篇, 教师根据其可行性等再次评出等级;最后, 每小组选一名学生代表该组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再次进行评定。教师综合三次评价, 根据得“优”的数量评出一、二、三等奖, 并做好记录。
3. 作业信息反馈, 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评价。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作业和书面测试来进行的。具体来说, 老师批阅完作业后, 交给科代表根据书写、正确率、是否按要求完成等方面评定等级, 并由科代表登记, 这样可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掌握基本知识;测试则指每期末常规的书面考试。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记载, 在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上给予学生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总之, 新课程的改革序幕才拉开,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事物, 但只要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实践、反思, 我们就一定会在这场改革中披荆斩棘, 收获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刘富喜, 朱桂琴.教师的新视野[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 1997, (9) .
新理念下的初中政治 篇2
第五中学 丁淑媛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 键 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 方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当然,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2、时事简评新课程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时政教育不仅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在对高三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我最喜欢的选修课”调查中发现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时事点评”这门课感兴趣,这使我意识到加强时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时政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我结合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特点,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简评”,让同学们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进行简要评述。例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很快攻占巴格达,不久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被捉,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震惊。于是我便要求大家关注事态的发展,并要求同学们做好准备对伊拉克战争进行简评。
上课了,几位同学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轮流上台发言。使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能用国际关系的理论来阐述伊拉克战争的必然性,而不是简单的情况通报或情绪发泄,也有同学试着从国家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美伊冲突的原因,甚至有同学指出了这场战争对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借鉴意义。他们的发言都不长,分析也算不上精辟,但看得出事先都经过了精心准备,这个准备过程必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然会随着这样的思考而不断得到提高。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发言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感,这种精神和情感又岂是仅凭教师的单纯灌输就能培养得起来的呢?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正符合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发展性”原则吗?
3、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
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4、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合理组织,及时引导,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新理念下的初中政治 篇3
一、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老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1、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传统的师道尊严会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创新欲望。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要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
2、树立尊重、信任的观念。
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学生会因受到老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老师的教育。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理话。其次老师要信任学生。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二、改变说教式教学,发扬情感激发式教学
当前有些学生对中学政治课不感兴趣,不喜欢中学政治课,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简单说教,讲课干巴巴,索然无味。中学政治课教法的创新要在教学中废止说教式,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加强教学的情趣性,以与教材内容相符的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将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情通而理达的境界。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首先,精心布置探究内容,明确探究任务。
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时,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学习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要求应具体、明白,也可以适当提供一些查找资料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在学习“我国的人口问题”时,可出示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口比较柱状图,以及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图表,让学生做计算题:中国人如果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几圈?中国人口每分钟增长一个排,每小时增长一个团,每天增长一个集团军。中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诞生,请你计算: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是多少?还可出示我国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图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担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其次,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例如:在上“设计一条宣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广告”这一活动课时,通过教材中给出的三个观点,引起学生对地球未来的关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重视。教师可以首先和学生共同赏析几条好的广告语,例如:“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通过欣赏与讨论,让学生了解设计公益广告的一些基本特点。设计公益广告是向公众推销可持续发展观念或行为准则,应以正面宣传为主、提醒规劝为辅的方式,与公众进行平等的交流,唤醒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广告语设计完成以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进行评比,可以把优秀的作品贴在教室或走廊里展示。这样既是对学生创作设计的广告语的肯定,也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
四、对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估
成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分享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在交流活动中,研究小组(个人)要接受同学的质疑,要听取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他们反思自己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和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思想政治的教学,其目的是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教师在评估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探究性学习中,既要重视研究过程,又要重视研究成果。只重过程不重成果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只重成果不重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把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改变为小组合作、课堂交流等
小组合作、课堂交流学习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或结合其他学科)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和精神境界,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有较强竞争力和应变力的人才。课堂上,学习小组可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学 篇4
一、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 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正视和思考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其对策, 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这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层面看, 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制定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既具有各门基础课程的共性亦具有自己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1. 新课程理念被误解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及其理念的片面误解, 对新课程改革精髓把握得不准, 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造成两种倾向:一是形式化, 二是绝对化。
2. 教学方法陈旧,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要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的政治课教师很少使用, 而是将“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发挥到极致, “题海战术”被我们的老师应用得炉火纯青, 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任课教师不能胜任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工作
教师是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施者, 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政治课的开展情况, 直接决定着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存在着对新教材不适应, 教学方法不灵活的问题。
二、应对的措施与对策
1. 要做到“面向全体, 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 分层教学”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反对一个模式, 一刀切。因此, 就必需认真分析和考察, 根据学生实际状况,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 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采用愉快教学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 若要学生乐学, 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即“亲其师, 才信其道”, 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3. 要做到“把握大纲, 吃透教材”
“把握大纲, 吃透教材”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 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及重点、难点。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
由于在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困境, 因此我采取了以上措施, 在教学中注意了分层教学, 采用了愉快教学法, 另外, 教师吃透教材, 讲透观点, 使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活动。政治课中学生总是处于兴奋状态, 不仅让他们掌握了知识, 而且培养了他们正确面对挫折, 树立远大理想等美好品质。
参考文献
[1]刘丙元.生活叙事:道德教育方式的新取向[J].基础教育研究, 2007.
感悟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篇5
内江市东兴区新店乡中心校
邹学友 电话:*** 邮编:641106
巧而新的数学课堂导入犹如暴风雨前的闪电扣人心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合作、交流。为此教师须不断探索,寻求且尝试新的课堂导入,才能激活数学课堂的活力。下面谈几点数学课堂导入的实践与体会。
一、创设乐趣导入
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专家皮亚杰说得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做任何事才能专注投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学生好奇、贪玩的心理特点,从趣味的事例、儿歌、童谣出发,导入新课,更能抓住学生的心。如:“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而无趣的内容,是这样巧设情境的:由大家熟悉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抓住时机提问: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照此唱下去能唱完吗?如果青蛙越来越多的时候,能用字母来概括整首儿歌吗?学生各抒己见,此时抓准时机顺利地引入了用字母表示数。这种乐趣导入让学生有了亲切感,体验到了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具有很强的乐趣性、优越性,成功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创设游戏导入
如果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影响学数学的兴趣,谈不上应用数学,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所讲授的知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根据课题特点,巧设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新知识,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如上“同类项”时,请8名学生上台做“找朋友”的游戏,把准备好8张硬纸片上分别写上:4y,2ab2,-3,-3y,3a2b,8 „„3 „„介绍完后,他们找自己的同类朋友,找不到的站在一边。请其他同学检查,找的朋友对不对?并说明理由。可见,创设一个合理的游戏环境,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交流的能力,把学生带进了“乐中求学”的知识海洋。
三、创设动手操作导入
传统教学注重传授,理论讲析,忽略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学生摆、折、剪、拼、凑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触发学生的兴趣之“魂”。如:在讲授“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提问:同学们见过泥工师傅的吊锤吗?它是什么几何体呢?新课程理念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参与自身体验。同学们想知道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它的侧面积又如何计算呢?同学们用准备的圆锥按某一条母线剪开,铺在桌面上观察、思考。再问:这个扇形的半径与弧长和圆锥的母线、底面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弄不清楚的同学请再演示一遍,仔细观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唤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创设问题开放导入
“数学是现实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课堂导入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问题开放的内容应表现在现实开放题的应用上。如:在讲解“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一座大山的两侧有两个村子,一个在A处一个在B处,现于A村到B村的大山之间修一条涵洞公路,工程人员需测量这个涵洞的距离,以便安排施工人数和预算经费,问你能帮他想一个好办法测量这个涵洞的距离吗?可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五、创设讨论交流导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讨论交流导入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勤思的习惯,培养思维能力,交流的能力,和协作能力,此种导入就是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中是这样引入的:一位老红军毕生资助贫困学生,经常到不同学校去了解贫困生情况,老红军每到一个学校都要拿出自己的积蓄资助他们。有几个贫困孩子,老红军就会给每个孩子几百元钱。若一个学校有a个贫困孩子,老红军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钱?(a+b)呢?(a+b)2比a2多多少?为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
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本人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对新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政治教学。
一、认真准备第一节课,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一般来说,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非常的重要,是否能够从第一
眼就认可这个老师将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认真准备第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背教材,更重要的是背学生,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来准备。所以在讲课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对知识的理解情况,现有的基础如何,是否对政治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能学到知识,并且注意不要歧视那些成绩暂时较差的学生,他们也有学好的愿望,教师要充分照顾他们的情绪。这样的课堂会让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产生对教师的敬意,使得以后的教学进行起来更加顺利。
二、注重过程细节,优化课堂教学
有句名言是“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的课程目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细节教学,所以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应重在过程中对细节的处理。目前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编制教材的专家已经为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了周到、细致的预设,因此教师在运用教材时,应把尊重学生和创新方法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构建起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高中政治课堂,为课堂教学增加新的亮点,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让学生不再因为政治的枯燥乏味而远离政治,恐惧害怕政治。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师对知识的掌握,知识面的宽窄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好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终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顽强进取,对业务精益求精。不断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例如进修、培训及自学等一切学习活动;系统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学习与本课程前后有联系的相关课程材料;经常翻阅有关的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收集与教学有关的鲜活素材;还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多参看教学改革方面的书籍文章。在信息化的社会,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个教师的学识、见闻、经历、体验、思想,都可能被经意或不经意地在某个时间带进课堂,成为他教案上看不见的部分,化为影响学生的雨露和养料。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一个方面。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教师在教,学生在学。在课堂内容多的时候学生干脆就是不停地记,连思考消化的时间都没有,而且对教师讲的内容也不敢提出质疑,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很被动,不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的机会,进行讨论。老师还要鼓励学生给讲解的内容或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评价,需要改正或改进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调整,不能以自己是老师就要听我的这种思想来压制学生的思考。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才敢在课堂上发言,对学习持有正确的态度,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最重要一点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起点。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则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必修课。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这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政治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起点。而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则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必修课。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这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知识及能力的提高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为基础设置三个课程模块,并与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为主导的生活和哲学并列,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设计为四大模块。这反映了新课程整体改革的理念、设计和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独特性质和内在价值,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落实“生活化”的理念,以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关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篇7
一、对教材的丰富和整合的探索实践
以往德育教程具有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 教师则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 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很小。而今,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 德育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将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 主动构建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 从而使教材与鲜活的现实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统一体。
在学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部分知识时, 我没有按教材的编写顺序来讲, 而是请学生先谈自己家庭近几年的变化, 感受生活所在社区的变化, 然后, 再看国家的变化。就向聊天一样, 学生情绪也很积极, 从“吃穿住行”, 从“小家”到“大家”, 从“神六”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最后展示我国2000年——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 (教材所有例证的数据一般时间截止到2000年或2001年) 用科学的数据再次证明学生的“感觉”, 最后得出结论。可见, 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政资料, 使其成为课程资源, 进入课程流程, 使我们的教材直面社会, 关照现实, 捕捉前沿。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的形象、生动、具体而有用,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对学生合作学习具体方式的探索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而合作学习是达到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 同时它又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认知, 情感升华的过程, 是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统一。
如何去实施才更有效呢?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我们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何创设?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 这样在施教过程中才能做到真正以“人”为本,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具体实施方式, 如:怎样分组?如何展示?提供哪些信息给学生等。最后:教师要调控好课堂节奏, 适时引导,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大胆阐述个人见解, 将学生认识上的差异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三、对学生评价方法的探索实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实施如果没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 课程实施就会落空。评价既是对事物估定价值,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 主要是为了预测教育的需求, 其评价的重点是: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还要考察学生在思想政治可程的学习过程中, 是否开始形成好公民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结果, 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 我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1、课前5分钟演讲, 对个体实施分层评价。
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等习惯, 我把课前5分钟“还”给学生, 每节课安排一至二名学生, 或是播报自己采编的新闻, 或是讲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 每个学生都有这样一次机会, 也都很珍惜。然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若采用一个评价标准就不合理了。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 我们从演讲的标准、选材立意及影响力等来综合评价;对能力较弱的学生, 则从态度、声音是否洪亮、流畅等来评价。特别是抓住其闪光点给予赞扬和鼓励, 以上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 同时评定等级并记载。以此来激励后面的学生, 激发他们想要超越的愿望。
2、合作学习过程, 对小组的量化综合评价。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如何使之不流于形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 对其过程的量化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
3、作业信息反馈, 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评价。
这主要是通过作业和书面测试来进行的。具体来说, 对作业, 老师批阅后, 根据书写、正确率、是否按要求完成并交给科代表评定等级, 由科代表登记, 这样可有效督促学生认真作业, 掌握基本知识;测试则指每期末常规的书面考试。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记载, 在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上每期给予学生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新理念下的初中政治 篇8
1. 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 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 结合相关内容,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也就是要把学生充分的发动起来, 而不是教师自己唱“独角戏”。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充分的配合,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多运用电教手段, 这样一来, 所传递的信息是新颖、强烈、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 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背景, 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激发其去思索、去创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 思维才能主动活跃, 才能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还要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为了更好地完成知识的传授, 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色都要有准确的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这种传授不再是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了, 而是让学生在轻松而活泼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尤其是高中的思想政治课, 知识点的理论性、抽象性比较强, 要是一味地就理论而讲理论, 课堂将会是枯燥而令人生厌的。那么如何将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轻松快乐地传授给学生呢?就要在教学中, 使知识融入到鲜活的社会热点、时事材料当中, 使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充满活力和美感。例如:我国政府的四大职能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当谈到经济职能的时候就可以把我国的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引用进来。
3. 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政治课要联系生活实际,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主张开展辩论会、小品、课本剧、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新教材也设置了不少活动平台,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感悟。本人在教研期间, 听过很多公开课、拓展课以及市级展示课, 很多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这一理念在教学中设计了观察、调查、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小品表演、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这样确实使课堂气氛活跃了,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也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但是, 也有一些老师设置的活动太多了, 有时整堂课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 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学生根本没时间去思考、体验, 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了, 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目的。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一个度, 活动设计要适量。
4. 注意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经常涉及的学科之间联系体现在政史的结合。俗话说:政史不分家。政治、历史课的联系本来就很密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述一些历史知识对说明政治观点非常有帮助。例如: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候, 会涉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一问题, 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就可以引入相应的历史知识加以说明, 可以举我国北宋时期与辽国连年战争的例子, 由于民族不团结使得经济被破坏, 社会不稳定, 国家不统一, 老百姓流离失所, 同学们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把我们政治学科的抽象理论具体化, 复杂知识简单化, 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5. 要善待每位学生, 让思想政治课成为他们情感的归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就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 却又是十分脆弱的, 一不小心露珠落下就会破碎, 不复存在。”这段话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我想无论什么样的学生, 哪怕是让所有人都觉得无可救药的学生, 在他的内心深处, 都会有自尊, 一旦这点自尊都被我们老师抹杀了, 那么这个孩子也就被我们毁了。因此, 作为一个教育者, 我们要有教育的理智。
摘要:新课标强调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学生, 面向生活, 面向社会, 这就决定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围绕学生面临或将要遇到的问题, 帮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分解, 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陈莉.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人文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 2005.
[2]秦朝芳.对当前政治课教学的反思[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05) .
新理念下的初中政治 篇9
一、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素质, 又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思想政治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新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 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 而要对教材进行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 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
合理整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 针对第一单元经济学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多的情况,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教师采用传统课堂学习与网络主题探究性学习结合的形式进行。结合高一政治课的内容, 为本单元学习设计专门的探究性学习主题网站“生活与消费”, 为学生学习提供辅助性学习网络平台。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课前预习, 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写成预习笔记 (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 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小组同伴。学生加入老师建立的“政治课”学习群, 并且利用这个QQ群进行小组学习交流, 与老师进行学习交流, 利用QQ群的“共享”功能提交初步的电子作业。用好, 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能根据学生实际, 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 或根据教学需要, 或针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 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 化难为易, 以简驭繁, 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 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 , 就是使教材更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实际,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 富有成效。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才有主动参与的意识, 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创 设情 境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 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 不仅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 更应注意情境内容必须来自生活, 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一课时, 我从《老汉杀鸡》的漫画中得到启示, 进行“蛋市”情境创设, 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 部分同学扮演卖鸡蛋的, 另外一些同学扮演买鸡蛋的, 模拟蛋市交易, 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做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 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 “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争论, 争议双方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 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 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 每位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 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2.时 事 简 评
如何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 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时事政治的引导下开展新课教学不失为一条最有效的途径。我结合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特点, 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简评”, 让同学们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进行评述。
3.组 织 讨 论
讨论是思想的碰撞, 在碰撞中学会想问题、办事情, 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 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 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 形成观点, 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
三、合理组织和引导, 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会出现一些新问题, 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 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 这些问题不解决,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
1.营 造 课 堂 氛 围 要有 度
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 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如在我前面提到的“蛋市”情境教学中, 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 突然大喊一声“杀! ”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 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 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 并准备喊“杀! ”见此情形我赶紧叫停, 用眼神制止了这些同学, 同时引导大家回到主题。
2.因 势 利 导 要 及 时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 指导他们学习方法, 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 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 要及时引导, 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 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如在我前面提到的《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讨论教学中, 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 我到各个小组了解他们的观点, 并简要地进行指导。
新理念下的初中政治 篇10
一、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与及时性—内涵美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为依据, 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分为四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四个必修模块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选修模块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以及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征和时代性。
必修模块的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 注重生活的实践, 经济生活的核心概念在于市场经济, 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已有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向今天的计划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作为高中生, 就有必要了解当前的市场规则, 初步掌握市场的运行规律。政治生活的核心概念在于民主政治, 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中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 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过去成熟, 在这一阶段设置一些关于民主政治的知识, 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文化生活的核心概念在于先进文化, 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意识形态上有必要对中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当今多元开放的社会, 日韩文化和欧美文化几乎无孔不入, 不少中学生成了哈韩哈日哈美哈欧一族, 我们就应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 树立起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生活与哲学核心概念在于求真务实, 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选修课的课程内容设置既是对初中有所涉及的法律, 道德课的深化, 又是对高中必修课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同时还是对更高一级学府的课程衔接和步入社会的学生的就业需要。在教材内容中还体现为课程的生动性, 如枯燥的道理生动化, 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简单的结论充实化, 静止的画面动态化。同时, 内容的实用性强, 使政治课呈现出课程内容的内涵美。
二、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创造美
课程内容的改变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的变化, 这就需要政治课教师发挥创新才能, 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教育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适应学生的需求, 体现政治课的教学美。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时而讲解, 时而组织讨论, 时而提问, 时而演示案例, 使学生在多种美的教学方法中保持良好状态, 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政治课课堂中, 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 讨论法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 教学内容的不同, 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她独特的风格美, 例如在课堂提问中, 就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疑问, 在课堂中巧妙适当的穿插问题, 并在学生的回答中形成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使课堂话题深入和延伸。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师者, 传道, 授业, 解惑也。在问与答中, 新的知识得到很好的掌握。笔者在任教过程中, 曾经尝试使用小品教学法, 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个性, 有的学生善于表演, 有的学生善于分析问题。于是利用这种不同, 在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中, 我会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 学生编成小品, 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其他学生通过分析, 得出结论。这种方式使难点能轻松掌握, 教师也能减轻能够一些负担。对于一些学得较好的学生, 我尝试采用师生易位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进行试教。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又使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更为深刻。
三、政治教师的魅力—形象美
过去教师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政治教师尤其如此, 甚至还经常给人一种死板严肃的感觉, 学生毫不客气的称政治教师为马列太太或马列先生。而随着课改的深入,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师的形象逐渐发生变化。教师既有妙语连珠的语言美, 耐人寻味的亲和力, 幽默机智, 学识渊博的才华美, 还有朴实高尚的品格美。
丰富的教学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正如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源泉。”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的语言, 它是在逻辑语言, 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 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 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对一个政治教师而言, 教学语言的运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他不仅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体系, 还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和睿智的思考能力。诗词不是语文课的专利,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名篇, 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 体现鲜明的抒情格调, 让接受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美的熏陶。其次, 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的运用也为政治课教学增添了美感。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特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可见, 幽默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幽默无疑给抽象枯燥的政治课堂打了一剂强心针, 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其次, 古人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教师在上课前不仅要备好课, 而且要准备一个好的心情,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促进课堂的师生交流, 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亲和力的本质是一种爱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基础在于教师对学生充满热爱之情, 发自肺腑的真诚的爱学生。教师亲和力的核心在于民主平等的思想, 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把学生当作自己亲密无间的朋友, 才能在学生中间树立亲和的形象美。再次, 作为政治教师, 还应具有多才多艺, 学识渊博的才华魅力。教师的文化修养, 文化底蕴, 教师的丰富的知识面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课课程内容涵盖面广, 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整合能力, 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 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同时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征, 还需要教师的“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开阔视角。最后, 政治教师还应是学生品行的引领者。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作为目标, 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具有“仰之弥高, 师之弥虔”的品格美。政治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起到人格示范作用。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情和宽容之心。不能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去苛刻的要求学生,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教师。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探究 篇11
一、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法,这是很常见的,但如果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视知识的难易程度,一概交给学生去交流、讨论。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因其知识面所限对很多问题无从下手,讨论结果往往漫无边际而不着主题,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也不多。在教学实践中提倡适当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必要的,但要掌握好分寸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2、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做,甚至有些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这些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人为地分割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造成的教学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计的。高中学生因其知识层次、思维状态、价值观念等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状态,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渴求很强烈,加之受接收信息渠道所限,因此,还是应该把教师的“教”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本末倒置。
3、忽视课堂教学实效,教学形式和手段模式化。出于新课改教学的需要,许多教师采用一些新型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是合理的。但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这样的结果就是,情境设置、视频音频、多媒体动画声色并茂,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这种以满足学生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问题预设而轻知识生成,重媒体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设计空洞无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措施
1、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利用各种条件展现或者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2、教师要善于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理论联系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讲的都是比较抽象、理论化的概念,对刚接触这些概念的学生来说,要做到充分透彻地理解并结合实际应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政治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将每一个抽象化的、理论性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社会上的一些实际例子作解释。比如在讲政府转移性支付的时候,就会引申出一个问题,转移支付有哪些?政府是以什么形式实施转移性支付的?比如税收就是转移支付的一个途径,那么政府又是如何通过税收来实现的呢?这时就可以以我国东西部地区为例,东部地区发达,政府税收多,相对而言,西部地区欠发达,甚至有很多落后地区,政府对西部的地区征税少,甚至要进行补贴,那么这些补贴西部地区的款是从哪来的呢?就是从东部发达地区的税收里挪过去的。相应地也可以以对收入高人群的税收和收入低人群的税收为例,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讲完以后,可以紧接着让学生举生活中所见到的转移性支付的例子,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引导他们更多地观察生活,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应用。
3、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助者而非灌输者、支配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学中感知,在感知中自悟,在自悟中生疑,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比如,针对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提出了粗读、细读、精读等方法: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其形式也应多样化。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概括中心论点、整理知识网络等。当然,为了使学生的自学具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置自学任务。在自主学习中,对于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学习形式加以解决。合作学习一般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或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二是师生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总结,最后由教师作评价。
新理念下的初中政治 篇12
一、教师既要成为课程的实施者,更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新课改后,高中政治教材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教材是专家们运用教育教学原理,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新教材的难度普遍下降,但涉及面更广,很多知识点都在书上一笔带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大胆地对教材内容加以删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顺序加以重新调整,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恰当合理地处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相关链接和名词点击等部分的内容。比如《国家财政》一课,我先讲授了财政的含义,直接引出财政收入与支出这一知识点,再过渡到财政的作用,改变了教材呈现知识的先后顺序,知识讲解顺理成章、一气呵成,教学效果较好。
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政性,教师要注意及时对时事政治进行裁剪、拓展、深化、升华,将其灵活迁移,嫁接到教材的各个环节。如复习《经济生活》时,正直中美轮胎特保案发生时期,我便利用这一时事让学生讨论轮胎特保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学生兴致勃勃,各抒己见,全面分析,既对教材知识进行了整合,又激发了学生关注时政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证明,将时政引入课堂,不仅使课堂充满浓郁的时代特色,而且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师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对传统教学做到扬弃,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的教师为了突出新课改,过于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探究,把传统的讲授法看作是新课改的绊脚石,认为应该淡化或取消教师的作用,这其实是矫枉过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该点拨时还要点拨,该讲解时还要讲解。适时点拨、适度讲解有利于引领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点拨不能相互替代,二者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记忆、收获知识的过程。因为无论哪种教学方法,学生都要走进考场,缺乏知识的积累,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依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当然,记忆不等于死记硬背,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三、教师既要激发学生兴趣,又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新课程倡导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趣味性,在实践中教师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学生眼球,为此,我们曾经走进这样的误区:精心制作每一张幻灯片,使教学课件精美无比;不断变幻教学手段,花样翻新;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设计多个课堂讨论,对学生的发言统统冠以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总之,教学效果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的确开阔了视野,发散了思维,可是却失去了深入思考的机会,这种趣味性教学的外在多于内在,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趣味性不等于一味地对学生的趣味加以迎合,政治课的趣味性应该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思考的趣味,让学生感觉到思考意犹未尽,这就要求老师对课堂上每个设置的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考虑其是否具有思考的价值。
四、教师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又要注重教学反思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不断地反思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反思的地方太多了。政治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自己认为备好了一堂十分满意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总感不足或不妥,常规性地做好课后的反思笔记是快速适应新课程的阶梯。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地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要反思教学中重点难点如何更好地突破,特别是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冲破这些障碍;听课、教研之后,要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取长补短,缩小差距,从而提升自己。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从而实现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摘要:新课程理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个总体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成为课程的实施者,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既要激发学生兴趣,又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又要注重教学反思环节。
【新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推荐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05-19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反思及困惑07-13
小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09-07
创新理念下初中政治08-13
初中语文教学新理念06-17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08-10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08-27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