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精选11篇)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篇1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应有根本的变革.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 本人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大家交流, 希望共同提高.
一、创建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在过去, 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 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 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 最高明的教师也就是那些具有高超的教学表演艺术的教师.这种认识不能说完全不合理, 因为在教学行为与舞台表演行为之间是有着一些相似性的成分的.但是, 若教师如同舞台表演一样, 一味地把自己的行为演示给别人看, 按照教参或教案设计 (剧本) 亦步亦趋地展示自己的行为, 把学生当作观众, 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往, 教学也就成了没有学生参加甚至是完全忽视学生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 是以交往为媒介, 以交往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的.表演的水平再高, “艺术”表现能力再强, 也只能说明教师自身“塑造角色”的能力与水平, 而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与表现参与在内.换句话说, 表演可以是无互动的、无交往的, 而教学却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中与互动中, 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 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 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讲, 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在于教师的板书是否整洁, 行为举止是否大方, 时间控制是否合理, 而更多地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与水平, 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效.
二、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新的教学大纲提出“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这一教学目标, 并将数学创新意识界定为“对自然和社会中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 独立思考, 会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问题, 并加以探索和解决”.这一教学目标的提出,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 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可以促进学生大胆质疑.俗话说“学问学问, 有学有问”, 学问常常起源于疑问, 质疑不止于发现问题, 还要提出问题.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观察、思考, 并提出质疑, 再引起知识的迁移, 问题的解决.
(2) 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可促进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发展.非逻辑思维包括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能在一瞬间迅速解决问题, 或解题思维中迅速定向认清解题方向或途径.A
例如, 已知:△ABC中, AB=3AC, ∠A的平分线交BC于D点, 过B作BE⊥AD, 求证:AD=DE.
分析由于题中, 给出了角平分线与垂线的形象, 学生凭直感, 会说这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模式的一部分, 于是, 如图所示, 延长BE, AC交于点F, 补全图形后, 就容易想到过E作EG∥BC, 交AF于G, 则G为CF的中点, 且 , 故C又为AG之中点, 再由EG∥DC即可推得结论.
三、营造轻松、生活化的环境, 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从表面上看, 数学知识是一些纯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与推理.但是, 如果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 学生就容易接受.
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上) 的“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问题1: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问题2:通过数墙砖的块数算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3:猜猜同桌的身高和体重?
通过上述问题, 启发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也不必要都要用准确的数字来表达问题, 故有必要引入近似数的概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数感, 特别是针对一些较大的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 并且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 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探析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学生 新理念
数学教学课程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的基本理念,根本的目的是要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这种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的发展过程,应当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它本应有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拥有创新的强烈意识,让他们自由地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基本的数学知识,而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
一、新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培育
培育创新意识必须依靠学生独立个性的充分发挥。在教育过程中要想发展学生的独立个性,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具有挑战意识,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教育者应当鼓励学生敢于去探索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应当保持一种宽容失败的态度,使他们拥有创新的基本意识。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要善于紧抓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随着学生自我成就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的自我欲望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愈加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教师熟悉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思维空间,这样学生就可以真正感受到思考的快乐,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无意识地拥有知识和提高自身认识能力。
二、新理念加强学生在价值观和情感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价值观和情感意识没有做特别的要求,这些对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来说却是最为重要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也就是说初中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还应当对学生认真踏实学数学的态度的培育,必须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数学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的价值。数学老师应当用一种强烈的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精神来教导学生,对他们热爱数学和不断探索数学进行培育,用我国几千年来对世界数学的伟大贡献来深度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育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三、新理念强调师生关系的融洽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只能是教学过程当中的催化剂,这当中最为强调的是良好和积极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当民主和平等,教师应当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不能把传授基本的数学演算技能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而是应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要做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活动的参与者,以及学生创造能力和独立个性的培育人,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自身的调整和选择,数学教师必须有耐心和信心去认识和开发甚至启迪学生,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身心发展。所以,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把握好师生的关系,应当变课堂以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应当积极去辅助学生探索和思考,在既有的知识上进行组织和管理,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大熔炉。
四、新理念要求学校建立严格的科研制度
建立健全的初级中学严格的科研制度是增强广大初中教师科研能力的根本保证。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科研环境建立严格的科研和理论学习制度。每一个在教学中的老师都应当积极参与学校有关各方面的教育科研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相互学习和探讨,为提高教学水平贡献力量。在对实施基础教育教师的基本考核制度中,应当把教师的相关教育科研成绩纳入到考评的指标当中去。对具有先进教研成果和科研成绩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地提高老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教育者强烈的科研意识对提高和促进教育过程中的科研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又反过来会产生出新的科研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活跃教育科研的严肃气氛,科研攻关的研究精神氛围有利于学校科研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而优化初中数学教育的科學方法。如果这些制度能够落实到实处,初中数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相关能力肯定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首先必须转变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开创性地探索学生的学习历程,应当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促使基于学生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有效形成,使学生在认知结构和创新意识取得进步,在课堂学习中坚持健康的心理、开放合作的态度、师生积极互动式学习的理念,使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演算技能,强烈的探索和思考意识,必要的问题解决能力,对学习数学的深厚想法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要坚持把初中数学教学放在基础性的地位,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让初中数学教学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杨玉成.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J].科技创新导刊,2010(24).
[2]顾惠娟.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J].考试周刊,2008(15).
[3]黄建慧.浅谈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与素质教育[J].今日南国,2008(11).
[4]李仕奇.数学教育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新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定向 篇3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课程强调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不再限于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记什么, 结果学生知识印象浮浅, 而是学生学什么, 怎样学, 让学生自己先去尝试, 教师鼓励他们自主探讨、合作交流, 使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 发现不足, 归纳总结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 才能真正地获取知识, 内化知识。
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设备条件, 尤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同时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 应从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入手;对合作交流的评价, 应从学生是否主动与同学合作, 是否认识到集体的作用, 是否愿与同伴交流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过程和问题情景, 从学习是否主动,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方面考察。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教师要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 而是不侧重繁、偏、难, 更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因而教师要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可采取“推迟判断”。比如考试不满意, 教师可让学生改正答卷错误, 再进行评测, 从而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能否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并与他人合作, 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决所得的结果, 能否具有回顾与分析问题过程的意识。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数学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轶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以及实际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遇到困难, 遭受挫折时, 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 让学生在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中找到自己的长处, 发挥自己的潜能, 逐渐消除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心。教师也要积极引导, 帮助学困生分析原因, 查漏补缺, 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掌握知识, 体验成功的乐趣, 增添学习兴趣。
给予恰当的表扬评价。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 学生的荣誉感越强, 学习兴趣就会越浓。教师在教学中, 要多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眼睛注视着他们, 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回答正确, 要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 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 几个鼓励的掌声、一朵小红花, 都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以坚定的教学信仰和高雅的数学气质感染学生
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价值观, 坚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力量。教师的数学信仰在教学中自然地反映出来, 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数学简洁的概念阐述、精湛的解释、严谨的推理、直观的图示、优美的板书, 无不强烈地影响着学生, 使学生喜欢老师, 爱上数学。
摘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 教师不但要转变教学观念, 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还要积极激发学生兴趣, 坚定数学教学信仰, 以高雅的数学气质感染学生, 让学生想学、会学、爱学数学。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 篇4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
文 陈祖军
摘 要: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的结构,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地获得改变。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数学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已由“满堂灌”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教学观念也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生为本”。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的实施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地看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明确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对学生全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每节课授课之前,教师都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打造出精彩的数学课堂。
三、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时代所呼吁的,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式不再是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授课的时候,我采取的是探究式教学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如: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在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并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当中,进而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轻松地进入正文的学习当中,最终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完善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模式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说教式的评价模式,而是在趋于多样化,目的是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佩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龙岩学院学报,2005(06)。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新思考 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思考;有效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中这样说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性思维,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真正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使命感。”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前按照课标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具体的目录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设置合理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理解
在初中階段,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设置具体的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可触摸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促进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讲初中历史八年级(北师大版)《辛亥革命》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孙中山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和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的一些基本概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给学生带来一套中山服,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看中山服上的口袋、扣子等特点。用中山服引导课堂教学的模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课本上有关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讲到三民主义的时候,联系中山服,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延伸:“中山服袖子上的三颗扣子分别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四个口袋分别代表礼义廉耻;五颗扣子分别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宪法”。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完成本课的学习。这种设置教学情境的模式促进了学生的有效理解,提升了学习水平。
二、引进“微课”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录制一个几分钟的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一一解说,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讲初中历史七年级(北师大版)《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并且思考每项具体措施的影响。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解说,即“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并给学生展示出关于这些内容的动态图画,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印象,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微课”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组织“同等生”小组,提升学生合作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虽然很早就被推崇,但是并没有取得真正的合作效果。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给各个小组分别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平等健康
发展。
例如,在讲初中历史九年级(北师大版)《俄国向何处去》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基本知识,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即学习水平较高的小组和学习水平较低的小组。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即“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历史条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他们除了需要掌握那些基本知识点外,还需要理解“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评价和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途径等。”把学生分成同等生小组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平等发展。
在初中历史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翠凤.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6.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篇6
一、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教学的方向盘,是学生学习的方向。所以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更新作为贯彻新课改理论的前提。创新是21世纪的主题思想,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创新的意识,就可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保证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实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合作探究式学习、学案导学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等,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更多的是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在合作学习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选择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且在促进教学效率提升方面确实发挥了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极大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前提。新课改的实施,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以便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摘要:教师的高效教学是基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上的。创新是21世纪的主题思想,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高效教学,新课改,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世文.初中数学的教学艺术[J].吉林教育,2013(04).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遵循新课改理念 篇7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CO可燃性实验:让学生振荡已集满CO的锥形瓶, 同时观察瓶内石灰水有无变化, 然后先划燃火柴, 再迅速打开锥形瓶点燃CO (即“火等气”法) , 观察火焰颜色, 燃烧完毕, 用手感觉瓶壁温度是否变化, 振荡锥形瓶, 继续观察瓶内石灰水的变化。教师可先将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 而后让大家展开自由讨论, 举手发言, 相互补充。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来设置问题情境。在学生的练习或测验的错误中, 总有一些凭经验“想当然”的结果, 往往因为学生自信而不假思索便予以认定。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知识尚不完备, 同时也表明他们具有潜在发展的可能性。这类错误自然也就转变为设置最佳问题情境的一种标志。比如:有的学生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 实验结束时立即熄灭酒精灯, 我当时没有马上制止, 而是让他们观察接下来的倒吸现象, 并以此情境为反面教材教育全体学生。这时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结论与事实相悖时, “出乎意料”的惊讶感油然而生, 他们就会强烈希望有充足的理由去否定自我, 而此时恰好是进行问题情境教学的最佳时机。
二、教学中重视实验, 培养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实验中, 设计、改进实验方案, 增强实验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实验的改革、设计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比如在关于Na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通过实验完成的与书上的并不完全一致, 学生在观察试验中有疑可质。这样通过讨论, 改进实验又通过试验释疑, 让学生在轻松气氛中掌握了课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灵活地引入一些让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去激励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则知识的巩固, 技能的掌握, 就会更快更好。同时, 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操作等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营造情景, 创建探究环境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设计,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 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分析, 得出最佳方案的方法等。比如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制氧气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 再扩展为制氢气简易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若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又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这样逐步启发使学生不断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 精心设疑布阵, 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因此, 教学中要善于问, 更要会问, 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 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 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 问在教学当问处。造成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 促使学生联想, 对比思考, 设想种种解决方案, 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 使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
四、多种形式,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接受性教育的教学方法, 采取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的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教师对所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分析, 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程序教学法———按知识的认知规律, 由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方法;还可用实验探究法……这样多种方法并用, 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篇8
一、温故导入法
一些与学过的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课题, 应尽量采用联系旧知识的方法, 使与新课题有联系的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重现, 尔后, 对知识的形式或者成立的条件作适当的改变, 引出新课题.例如, 讲解分式方程时, 可先复习分解因式, 然后提出解方程的步骤, 由此导入新课.
二、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导入法是指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 即开门见题.当一些课题与学生学习过的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 可采用这种方法, 以便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 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常见的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或“这节课我们学习……”等形式.例如, 讲“正方形”时, 我们在小学已经识别了图形, 现在我们来研究它的性质.这样导入新课, 可达到一开始就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的效果.
三、归纳导入法
归纳导入法是通过对一类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这是数学导入的常用方法之一, 如传统教学,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会占去课堂大部分空间且不能移动.但利用多媒体, 会省时, 省力, 增加容量, 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比如引入平方差公式时, 可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多项式乘法练习.
四、悬念激趣导入法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悬念, 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 即“疑中生奇”, 从而达到“疑中生趣”, 以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这方面的运用, 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 可利用多媒体提出问题:“方程3x2-x-4=0的一个根为x1=-1, 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2.”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感到困难, 教师可点击出判断:“由于, 所以, 请同学们验算.”当学生确信答案正确时, 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使之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不得, 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取状态.学生都急于弄清楚“为什么”, 此时教师接着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 我是据此求x2的, 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短短几句话, 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尤其利用多媒体, 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 设置悬念要注意适度, 不“悬”学生不思即解, 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 百思不得其解, 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引趣导入法
新课伊始, 巧妙地设置问题, 使学生产生悬念, 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例如, 某位教师在讲“圆的概念”时, 一开头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 便笑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 比方说, 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 纷纷回答:“不能, 因为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 (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 行吗?”同学们始觉茫然, 继而大笑起来:“不行!这样一来, 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教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忽高忽低呢?”同学们一时议论开来, 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由此引出圆的定义.
六、生活实例导入法
由于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 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 因此教者可通过在实际需要中的应用引入新课, 尤其是利用多媒体, 可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等“看得见, 摸得着”.如“讲直角三角形”时, 可借助多媒体, 播放一些片断并给出字幕问题:“能否不上树就测出树高, 不过河就测出河宽, 不接近敌人阵地就能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要想能, 就得认真学习今天所要讲的课——解直角三角形.教师短短几句话, 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符合学生心理, 能点燃其对数学爱的火花.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篇9
1.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 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关心学生。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 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 甚至行动, 努力当学生的顾问, 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 少一些否定, 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尊重学生的个性, 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 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 化感情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2. 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 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 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 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 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向老师提出问题, 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某种层面上讲, 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 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 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 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 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 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 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3.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教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 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 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活化这些现象, 而且特别直观、形象, 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费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领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二、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
1. 树立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
对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 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句话:多一把尺子, 多一批人才;多一个角度, 多一幅美景;多一份情感, 多一片天地。
多一把尺子, 多一批人才。人是有差异的, 如果按同样的要求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 木桶理论从一个侧面讲也不利于人才的培育。教师只有让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同时, 让学生的特长更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才是教育的成功。多一个角度, 多一幅美景。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多种智能, 教师要有非此即彼的想法, 不要以一概全, 一棒子打死人。要想想你面对的学生将来不仅有科学家、文学家, 也有艺术家, 还有运动员, 但更多的是普通的社会人, 只有多角度地看待学生, 才能看到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不是单一、灰色的图案, 而是五颜六色的、丰富多彩的画卷。多一份情感, 多一片天地。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多带一份情感, 才不仅能看到今天的好学生, 也能看到明天的人才。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还要加上一句:只有爱的成功, 才有教育的成功。教师只有充满情感地看待学生, 才能看到你为学生搭设的无尽的、广阔的天地。
2. 明确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历史 教学新理念 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5)06-0074-01
在科学调查中,工作人员发现:初中生对于中国的传统知识和传统历史具有十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没有预期的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进而忽略了学生在人文与情感上的要求,进而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没有满足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要求,进而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新课程的普及使得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进而给教师的历史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1.1新课程理念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进而具有现代性特征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通过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作为标尺来对课程进行设计。新课程理念更加注重历史知识传授的基础性,进而对于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颠覆性的转变,进而通过板块或者专题式的教学设置来实现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而实现知识点的更新和与时俱进。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更加注重教学活动课与教学探究课的重要作用,进而通过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不断练习来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
1.2新课程理念改革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进而使得综合化特征显现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要求十分的明确:新教材的改革更加注重历史与其他学科、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在每一课正文之前都设置“引言”,进而为课程内容设置引子,或者是通过大量的诗歌或者其他内容来增加学生的熟悉感,进而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分析
2.1加强对于新教材的理解,进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没有办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教材编写上更加注重学术性,进而使得生产力、生产要求、经济基础等专业性的哲学名词成为了教材的主角,进而使得历史教学中本应具有的趣味性受到了抹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编写更加注重创新性,进而通过教学目标的明确来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应用,进而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产生情感的认识和知识的掌握,进而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将历史知识与生活社会相关联,拉进历史与生活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的陌生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2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精髓,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改变
传统的历史教材在内容编写上主要按照编年体的格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按照教材安排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教学,这就使得课堂讲解内容更加注重政治理念的传授,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新理念教学改革在历史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根据不同的知识来进行明确的划分与规定,利用板块式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条理的清晰,进而满足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实际要求,进而促进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全方位掌握。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课堂生动性的提高。例如,在《新中国成立》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枯燥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建国大业》的片花来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实现课堂内容的引入,在新知识传授完毕之后还可以通过完整的《建国大业》的影片欣赏来让学生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3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步伐来学习就万事大吉,因此没有足够的 空间来展示自己,进而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进而导致了学生的被动思想观念的形成。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老师的讲解引导之外,更是鼓励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学习,进而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思考与发挥。教师用平等的态度来面对学生,进而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进而使得教师更加明确地了解学生的特点,进而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历史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在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搜集和整合,同时小组之间还要进行结果的评比,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3.结语
新课程改革,使得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来实现初中历史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的转变,进而使得初中历史教学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要求,适应学生在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通过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来实现科学的历史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认识到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主体性的不断提高。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浩如烟海的知识点让学生应接不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来选择知识点,进而进行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实用性、综合性的初中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毅虹.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读与写杂志.2013.12.(10).
[2]张华剑.浅谈新理念下的初衷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7).
[3]王春席.初中历史教师新课改理念下角色的转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篇11
一、师爱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 信其道”, 就是说师生间的感情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此, 才能把学生的“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 这才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对优等生施以师爱是顺其自然的事, 但是对于学困生施以师爱却有一定难度.平心而论, 每个人都渴望被爱, 尤其是成绩相对落后的学困生特别希望老师的爱, 哪怕只是一个微笑.比如:有一次, 我批改作业时, 发现一学困生的作业质量较高, 于是我就在班内表扬了一番, 说他学习态度端正, 相信他这学期肯定能把数学学好.没想到, 他从此上课专心了, 发言次数明显增加, 作业又快又好, 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是他突然变聪明了吗?不!我想原因是我让他感受到了我是喜欢他的, 给了他期待效应所致.
的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个学生对数学老师的感情, 会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数学科的情绪.学生喜欢你这个人, 就喜欢听你的数学课, 喜欢学数学, 相应的, 这数学科的学习成绩就好.
二、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说明了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的确,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好数学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 他们对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 尚不明确, 仍是很模糊, 学习欲望往往都是从兴趣中产生的.
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旋转》一课时, 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动手自己做风车的情境:同学生们, 你们风过风车吗?会做风车吗?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做风车, 看谁做又快又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随后, 让学生观察自己做出来的风车的旋转, 以及播放一组风扇等正在旋转的实物, 让学生从中自己发现并总结得出旋转的概念及有关性质.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 并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气氛.因此, 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学习情境, 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是有效教学的源泉
作为教师要能活用教材, 能创新地用好教材, 这是有效教学的源泉.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并不是一定要教师按教材的安排, 按部就班地教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 挖掘教材知识内在的联系, 对教材的组织、呈现方式进行灵活地调整, 并构建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否则, 很容易使教学呆板、不流畅, 学生失去兴趣.
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时, 我就没有采用课本上的活动程序, 而是创新地设计系列动手活动, 让学生自主探究.如:可以创设问题:今后要经常用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为了学习方便, 怎样用直尺在笔记本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将问题的探究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唤醒求知欲望.接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几种画法.同时请学生展示不同的画法并给出说明, 学生说理的过程就自然渗透了定义的判定功能.显然, 在横格本画图很朴实且最贴近学生学习需求, 使活动更具实效性, 并非为了活动而活动, 这样探究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要比教师的“告诉”效果要自然而且深刻, 也会更有效得多.
四、实效是有效教学的目的
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发展, 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 结果课堂上学生热热闹闹, 课堂却难见实效.
例如, 一位教师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线段、射线、直线》这一节的直线概念时, 是这样安排的.先播放10分钟左右的电视剧《西游记》片, 然后提问: (1) 孙悟空的金箍棒是怎样的? (2) 金箍棒有什么特点? (3) 定义直线概念.结果学生强烈要求再继续播放, 嫌不过瘾, 对金箍棒是怎样的, 学生讲得眉飞色舞, 而回答金箍棒有何特点却仅限于“要多大有多大, 要多长有多长”.由于学生已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 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课开始很久了, 思绪却仍停留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显然, 这是教师创设的情境有问题, 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 却达不到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推荐阅读: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08-10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05-19
初中语文教学新理念06-17
初中数学生本理念教学07-10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08-29
初中数学新课程08-29
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05-09
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05-16
初中数学教学新措施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