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农机具的管理

2024-08-28

财政补贴农机具的管理(通用8篇)

财政补贴农机具的管理 篇1

农业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农机购置补贴答记者问

2011年03月30日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农村需求,拉动农机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制度不断完善,操作基本规范,成效十分显著,真正使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为详细了解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关情况,近日记者专题采访了农业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问:近年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哪些成效?

答: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连年大幅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2004-2010年共安排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54.7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87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108万台套,受益农户达到925万户,取得了提升产业、助民增收、利农利工的一举多得的好效果。

一是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9.2亿千瓦,比政策实施前的2003年增长52.3%。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84万台,是2003年的3.95倍,年均增长21.7%;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分别达到33万台、13万台,分别是2003年的5.55倍、31.7倍,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7.7%和63.8%。

二是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十一五”期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增幅超过3个百分点,而2003年以前只有0.5个百分点左右,2010年已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作业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综合机械化水平7年的增幅相当于政策实施前30年的增幅。小麦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重点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5年的7.1%提高到今年的20%以上,水稻机收水平从33.5%提高到60%以上,玉米机收水平从4%提高到25%。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产栽培、保护性耕作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

三是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机补贴推动下,农业机械得以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节本增产。机械化收获小麦可减少损失3%左右,仅此一项全国年减少小麦遗洒损失50亿斤以上。采用大型机械进行深松整地,增产幅度达到10%-15%;水稻机插秧能使亩增产100斤以上。

四是拉动了农村需求,促进了农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直接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带动了农机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产销率达98%以上,农机市场产销两旺。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2010年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预计超过2万个,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达3700亿元。

问:2011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总体要求有哪些?

答:今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主要任务,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积极发展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在实施中应突出七个注重:一要注重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补贴范围,促进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和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二要注重突出重点,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提高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三要注重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丘陵山区、血防疫区及草原牧区农机化发展;四要注重扶优扶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推动农机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五要注重阳光操作,加强监管,进一步推进补贴政策执行过程公平公开,监管措施扎实有效;六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保障农民选择购买农机的自主权;七要注重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促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问:2011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哪些完善和强化措施?

答:为进一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创新,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简化程序,提高效率,2011年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强化措施:一是保障农民自主选择权。为确保农民购机的自主选择权,改补贴协议为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或直接用申请表替代补贴协议。补贴指标确认书由县级农机化管理部门办理,经与同级财政部门联合确认后,交申请购机农民。同时,提倡农机生产企业采取直销的方式直接配送农机产品,减少购机环节,实现供需对接。二是公平公开确定补贴对象。强调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地要采取公开摇号等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并公示,防止出现内部操作、优亲厚友现象。三是省级财政应安排必要工作经费。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省级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管理工作经费,对开展政策宣传、公示、建立信息档案等方面的支出给予保证。严禁挤占挪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四是开展创新试点。鼓励各地在保证资金安全、让农民得实惠、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前提下,下放资金结算级次,强化地方责任;选择少数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品目在省域内满足所有农民申购需求,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使更多农民受益。五是强化监管。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加强部门间协作和监督,加强对实施情况的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处罚。

问: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是多少?补贴资金如何分配?

答: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规模为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实施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为支持春耕备耕,财政部已于去年将2011年中央财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0亿元指标提前通知各省级财政部门。

为合理分配补贴资金,财政部、农业部综合考虑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乡村人口数、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等因素,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情况,科学确定各省(区、市、兵团、农垦)资金规模。各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也采用因素法或公式法,科学合理地确定本辖区内项目实施县(场)投入规模。补贴资金重点向粮棉油作物种植大县、畜牧水产养殖大县、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县、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全国100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创建县和1000个专业化防治示范县、血吸虫病防疫区县、汶川地震

重灾区县适当倾斜。

问: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有哪些?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有什么调整?

答:补贴机具种类包括: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12大类46个小类180个品目机具。在此基础上,各地还可以在12大类内自行增加不超过30个品目的其他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

今年补贴机具种类主要有两个方面调整:一是对补贴范围内的180个品目机具进行适当微调。根据中央1号文件关于“扩大抗旱节水设备补贴范围”要求,适应各地抗旱保春耕农业生产需要,将水井钻机、风力扬水机、抗旱机泵等抗旱节水机械纳入补贴范围,同时将近年来农民申购数量较少的药浴机、花生烘干机、理麻机从全国统一补贴范围中剔除,补贴机具品目总数保持稳定不变。二是根据各地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将地方自选增加的机具品目数量由20个增加到30个。

问:补贴机具如何确定?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农业部根据全国农业发展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确定全国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各省(区、市、兵团、农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补贴机具品目。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将本省(区、市、兵团、农垦)确定的补贴机具品目范围内,所有已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目录且承诺在本省域销售的产品和已列入本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产品,全部纳入补贴目录,按程序向社会发布并报农业部备案。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定额补贴按不超过本省域市场平均价格30%测算,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汶川地震重灾区县、重点血防疫区补贴比例可提高到50%。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农业部统一确定,非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各省(区、市、兵团、农垦)自行确定,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

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甘蔗收获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

问:补贴对象和补贴机具经销商如何确定?

答: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公开摇号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对于已经报废老旧农机并取得拆解回收证明的农民,可优先补贴。

补贴机具经销商必须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经销农机产品的营业执照,具备一定的人员、场地和技术服务能力等条件。经销商名单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提出,报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统一公布,供农民自主选择。农机化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应加强对补贴机具经销商的监督管理。

补贴对象可以在省域内自主选机购机,允许跨县选择经销商购机。

问:在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监管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为确保政策实施效果,我们在设计农机补贴管理制度之初就着力防止套取补贴资金、防止倒卖机具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在执行中不断建立完善机制、严格规范操作、强化监督检查、严查违规行为。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明确监管职责。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财政部、农业部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补贴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注重发挥基层部门的监管职责。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机工业行业指导,鼓励农机企业开发农业生产需要、农民欢迎的产品,督促企业做好售后服务。省级财政、农机部门要及时与企业结算补贴款,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强领导,组织好政策实施工作,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是严格执行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制度。在补贴资金分配、结算,补贴对象、补贴产品和经销商确定等方面,严格遵守规定,强化部门内部审核稽查和风险防控,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工作机制。

三是坚持阳光操作。重点强化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部、省、市县都要将补贴政策的内容、程序、要求等,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挂图、明白纸、公告栏等形式,及时全部公开,让广大农民了解政策,让社会各界知晓农机购置补贴方法和要求,提高政策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启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软件,公开信息,阳光操作。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着重加强政策宣传、补贴对象确定、受益公示、补贴产品和经销商确定等关键环节监管。农机、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制定补贴政策监督检查方案,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例如,2010年农业部派出20个督导组对全国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进行重点督导,对6000户购机农民进行了电话抽查。公布补贴投诉电话,认真核查处理群众举报。省级财政部门按照不低于补贴资金额度的30%的比例、县级财政部门按照不低于购机户10%的比例对补贴执行情况进行自查核查,财政部将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重点抽查。

五是严查违规行为。对检查发现的倒卖补贴指标、套取补贴资金、乱收费等问题,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对发生问题的县,将查实的情况通报全国农机、财政系统,并抄送省级纪检监察部门,建议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经销商,将永久取消经营补贴农机产品的资格。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生产企业要及时取消补贴资格。同时,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的全面监督。

问:如何发挥补贴政策宏观调控作用?

答:一是合理确定补贴种类范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根据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需要,合理确定补贴范围,明确补贴重点,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利用因素法科学分配补贴资金,促进主产区、优势产区农机化发展。考虑因素主要包括: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乡村人口数、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情况等。三是注重扶优扶强,促进农机产品技术进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补贴的产品必须是经试验鉴定合格并列入国家或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产品。四是鼓励更新报废老旧机具,促进农机节能降耗。优先补贴已经报废老旧农机并取得拆解回收证明的农民。

问: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有些什么具体纪律要求?

答: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把补贴实惠全部落实到农民,农业部、财政部多次强调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严格纪律,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纪律要求:

一是严格执行国务院提出的“三个严禁”要求。即严禁采取不合理政策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严禁强行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严禁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乱涨价。

二是切实做到“八个不得”规定。即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不得指定经销商;不得违反规定程序确定补贴对象;不得将国家和省级推广目录外的产品纳入补贴目录;不得保护落后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不得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额外费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办理农民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结算手续;不得委托经销商代办代签补贴协议或机具核实手续;不得以购机补贴名义召开机具展示会、展销会、订货会。

三是坚决禁止农机购置补贴收费行为。即严禁向农民收费、严禁向农机生产企业收费、严禁向补贴产品经销商收费、严禁以工作经费不足为由向企业和农民收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绝不能做违法违纪的事,并管好所属农机事业单位,决不能违规收费,增加农民和企业负担。

四是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财农

[2011]17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纪律要求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通知》(农办机[2011]3号)要求,各级财政、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特别是基层财政部门的监管作用,保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

问:请您介绍一下农机购置补贴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作用?

答:为提高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在部分省份试点的基础上,农业部于2009年组织开发了全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2010年起在全国推广应用。系统运行1年多来,实现了申请购机、签订协议、审核供货、资金结算、数据统计、信息查询等工作的电子化、快捷化,在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归纳起来,该系统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规范程序,公开透明。实现网上申请、审核、结算过程的规范化,防止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确保补贴执行过程公开透明。二是方便查询,强化监督。实现购机补贴档案的电子信息管理,及时方便查询农民申请、协议签订、审核审批、机具购置、结算进度等信息,便于抽查监督。三是统计汇总,掌握进

度。实现补贴数据自动即时统计汇总,随时了解补贴进度和总体实施情况,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同时加快补贴资金结算,减轻企业资金垫支压力。四是信息宣传,服务农民。提供补贴产品、销售商名录、农民购机需求等信息,方便农民购机和企业供货。

财政补贴农机具的管理 篇2

1 忽视农机具技术培训环节

“机具未到, 培训先行”, 这是各级农机部门应遵循的原则。可是近年来这一条原则已被忽视了, 由于各级财政补贴计划下达的晚, 一般都要到3~4月份才能下达, 下达后各级还要进行实施, 配套资金、机具采购、购机申请、合同订立等几个环节。大忙来临, 没时间进行技术培训, 有的部门就采取以会代训、以点代训, 再加上农民有购机的积极性、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忽视了农机具技术培训环节。

2 忽视农机具技术培训的经费安排

各级财政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已到位, 有些补贴也相当可观, 如对血防区的“以机代牛”工程实现50%的补贴。可是农机具技术培训经费却没有安排, 使一些农机培训部门无法开展培训工作。

3 生产厂家没有时间进行技术培训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财政对农机具实行购置补贴, 给农机具生产厂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而且各级政府对补贴机具实行招投标, 很多厂家精力都放在招投标中。再加上很多财政资金实行厂家结算, 直接补到生产厂, 手续由基层办理、县局审核。其次生产厂家任务紧, 上半年集中生产, 根本无法抽出人员出来培训;还有生产厂家的农机具遍及全省乃至全国, 让农民去厂家培训学习那是不现实的, 厂家的“三包”服务人员也只能在大忙期间应付而已。

4 农机具销售部门无法进行技术培训

由于农机具实行财政补贴, 给农机销售部门也带来了一定的销售旺势, 很多农机销售部门成了生产厂家的代理商, 但他们只负责销售机具, 农机技术培训是生产厂家与农机培训部门的事, 销售商只承担机具的“三包”服务, 技术培训与他们无关, 他们实行“谁销售谁负责”, 如果是人为操作不当, 出现机具的问题与他们无关, 农民兄弟没有经过培训, 操作使用中肯定会有失误, 那么只有自认倒霉。

5 有些农机部门没有安排技术培训

近年来很多生产厂家为了打开农机产品销路, 不惜代价寻求代理商。而有些农机事业单位为了创收, 与厂家争取代理商, 就是没有人去厂家协商代理农机技术培训, 结果是农机销售部门、农机服务部门之间为争代理, 双方形成对立, 培训无人过问。

因培训没有经济效益, 得到的是社会效益, 因此对于农机技术培训, 各级政府不能忽视, 应引起重视, 为此建议:

5.1 各级政府在进行财政资金购置农机具补贴计划安排时, 应考虑农机具技术培训经费的安排落实。

5.2 农机技术培训部门应积极主动向各级政府财

政争取培训经费, 应主动与生产厂家联系, 争取技术培训的代理。

5.3 各生产厂家应积极主动对生产的农机具实行

技术培训, 应寻求各农机培训部门帮助技术培训。5.4对各生产厂家在销售农机产品的利润中应挖出培训经费。如果生产厂家对生产的农机具不实行技术培训, 各级农机、财政部门可以取消其下一年度的投标资格。

5.5 各级农机部门应实行一条龙的服务, 农机管

财政补贴农机具的管理 篇3

记者:2013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如何?

答:2013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安排全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7亿元,共补贴购置各类农业机械16.47万台(套),受益农户近10万户,拉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40多亿元。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持续高涨,农机工业产销两旺,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新机具新技术加快应用,为粮食生产“十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推动了农机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提升了农业技术装备水平。2013年,全省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1.8亿元,较上年增长5.58%;农机总动力达到1.11亿千瓦,增长2.55%;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35.8万台,增长5.71%;收获机械达20多万台,增长13.06%,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45368台,增长24.1%。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大型化、复式化、配套化趋势明显。

二是加快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全省土地耕作、小麦收种机械化水平均达95%以上。全年共完成机电灌溉面积9131万亩次、机械化植保面积8272万亩次,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三是促进了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扩展了农机化应用领域。玉米机收水平继续提高,年新增玉米机收面积21亿平方米,机收水平达65%,保持跨越发展态势;水稻机插有了新进展,全省机插秧面积14亿多平方米,奠定了大面积推广基础;花生机收取得优势区域重点突破,驻马店市花生机收率达80%以上;为应对极端、异常天气,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不断推进的新情况,粮油干燥机械化起步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四是培育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激活了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活力。到2013年底,全省农机合作社达到5362个,居全国第一位。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面积29亿平方米,托管土地面积53亿平方米,占全省托管土地面积的80%以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农业节本增效和土地规模经营,为构建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2014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有哪些改革措施?操作方式有什么新变化?

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要求,2014年遵循“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力度,最大限度简政放权,切实发挥市场作用。

一是全面推进补贴资金兑付方式改革。2013年,我省在6个省辖市开展了“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折)”的补贴资金兑付方式创新试点。试点情况表明,较以前的“差价购机、县级结算、补到企业(经销商)”方式,总体上利大于弊。因此,决定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并将这一补贴资金兑付方式规范为“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折)”。购机价格由农民与农机产销企业按市场规律,自主商议、自行确定。

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不再设定农机产品经销商资质条件,进一步发挥农机生产企业确定经销商的自主权。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设定资质条件,自主确定补贴产品经销商。根据“谁确定、谁负责”的原则,农机生产企业须督促经销商守法诚信经营、严格规范操作、强化售后服务,并对违法违规补贴经销行为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但已列入黑名单的经销企业和个人不允许经营补贴产品。农机生产企业确定经销商后,也不再报省农机局备案,省农机局只负责汇总公布并监督本省内的补贴经销商。

三是探索农机补贴经常性工作机制。为保持补贴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明确:“因补贴资金规模所限当年未能享受到补贴的申购者,可在下一年度优先补贴”;“县级如有年度结余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情况,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下一年继续滚动使用”;“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中长期农机购置补贴规划,有重点、分阶段实现政策目标”;“积极探索农机补贴经常性工作机制,促进补贴政策持续深入实施”。

记者:2014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是哪些?

答:根据农业部确定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结合我省实际,2014年我省选择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12大类38个小类105个品目机具列入年度补贴范围。这些机具基本涵盖了我省当前农业生产所需机械。

记者: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对象有无新变化,新要求?

答: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2014年对补贴对象范围作了微调。微调后的补贴对象范围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条件的农民、农场(林场)职工、农民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各地可结合实际,对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给予优先补贴,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记者:为提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效益,在突出补贴机具重点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答:从补贴实践看,补贴种类范围过大,不利于集中资金发展关键和薄弱环节机械,不利于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也会增加监管难度。我们历来倡导抓大放小,补重点、补关键,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今年在突出补贴机具重点方面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选择部分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包括水稻插秧机、粮油烘干机、秸秆捡拾压捆机、压捆机、免耕播种机、深耕犁、深松机、耕整机。二是选择部分机具实行优先补贴。包括玉米收获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和花生收获机械等。三是选择少量机具适当控制补贴。小麦收割机总体上处于饱和状态,从宏观调控角度看,应严格控制发展。但农机跨区作业是从小麦收割机起步的,也是目前农机跨区作业量最大的一个环节,同时考虑更新换代的需要,宜进行适当控制。省里已在补贴标准上做了政策性调控,各地不宜再细化档次。要以调整结构为重点,推进更新换代,推进高科技含量机械发展。对平原非水稻种植区购置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合理控制,补贴资金优先用于当地农业生产所需机械。但由于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适应山区地理条件特点,可以兼收小麦,故不作原则要求。同时,平原地区对价值2000元以下的机具也可以不予补贴。

记者:2014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方面有变化吗?

答:今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省农机局按程序向社会公布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使用中央资金一般机具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5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30万元。

记者:近两年,我省对一些急需机械实行省级财政累加补贴政策,效果很好。2014年是否继续实行?

答:2014年决定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和农用航空器两类机械实行省级财政累加补贴政策。

当前,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因秸秆的收集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最基础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加上作业期短,农机利用率低,秸秆收集机械推广难度较大。为调动农民积极性,决定对秸秆捡拾压捆机、压捆机实行省级财政累加补贴。累加补贴标准,原则上在中央财政定额补贴的基础上,累加2/3。

为增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能力,推进先进高效植保机械化发展,决定对农用航空器实行省级财政累加补贴试点试验。补贴标准依据不同机型载药量大小和作业效率,对载药量5千克、10千克不同机型分别在中央财政定额补贴的基础上,给予1/3和2/3的累加补贴;载药量35千克以上机型在浚县、滑县、原阳、长葛、舞阳、西平六个高标准粮田建设提升县(市)试点补贴,由省级财政补贴60%。鉴于农用航空器刚刚投入生产应用,本着“既积极推进,又使风险可控”原则,全省实行总量控制,计划补贴300架左右。补贴对象主要为规模较大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利用地方补贴资金对当地农业生产急需和薄弱环节的机具给予累加补贴。是否累加补贴,累加补贴率或补贴额度由当地自行确定。

财政补贴农机具的管理 篇4

一周前,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加快毗邻苏浙沿边地区发展座谈会。在座谈会刚刚结束之际,我们召开全市财政工作暨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动员大会,意义非同寻常。2005年,是我市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市财政工作者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全力服务大局,切实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加快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强化各项资金管理,加强财政监督,使全市财政运行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财政工作暨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动员大会,目的就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加快毗邻苏浙沿边地区发展座谈会精神,进一步集中财力,加快发展,为实现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提出的目标任务做出积极的努力。刚才**跃局长在会上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财政工作形势,并对下半年财政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会后认真抓好落实。会议还表彰了共公财政支出改革以来我市财政系统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这里,我着重就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在我省北方已经全面铺开。为了在南方全面推广这项改革,省财政厅今年定在我市进行试点工作。大家要充分地认识到,抓好这项改革试点工作不仅是上级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工作的实际需要。首先,这项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的需要。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将其作为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制定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充分体现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和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为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将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便捷地支付到农民群众手中,对于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部门多、发放渠道多、支付程序多等种种原因,导致行政成本高、工作效率低,而且极易出现补贴资金被抵销、挤占、挪用和截留等现象。因此,抓好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这些情况,从而把中央的惠农政策真正送到农民群众手中。其次,这项改革是顺应形势、转变职能的需要。从过去的“皇粮国税”到今天全面取消农业税和支付财政补贴资金,充分表明农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政府职能和财税管理面临着“重大转型期”,这也迫切需要我们积极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服务“三农”的意识。抓好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农民群众,这正是我们顺应形势、转变职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也是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积极探索。第三,这项改革是实现“三年两个一流,五年再争百强”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实现了由山区小县向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三年两个一流,五年再争百强”的奋斗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实现这个目标,最核心的问题是推进二元结构一元化,最大的难题是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紧迫的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仍是我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抓好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切实把各项财政补贴原原本本地支付给农民群众,不仅有利于直接增加农民的净增收入,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济。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三农”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改革抓好。要把思想统一到主动服务“三农”上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做到不走样、不变调,真正把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群众,把实惠分毫不差地送到农民群众手中。

二、突出重点,抓住环节,切实做好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的各项工作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就是按照“统一渠道、统一方式、统一时间和公开补贴项目、补贴数额及政策依据”的总体要求,对财政补贴资金实行“指标统一下、资金一户管、补助一卡发、服务一站办、收支一本帐”的改革。概括起来,就是公开透明,统一管理,集中发放。因此,坚持“五个一”就是抓住了这项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五个一”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要求,同时切实抓好四个工作环节:

一是广泛宣传。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是一项新事物,需要社会的理解和认知,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可。5月中旬,我们在梅林镇成功实施了“一卡式”发放试点工作,这为我们在全市推广这项改革积累了经验,也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通过新闻媒体、张贴公告等有效途径广泛进行宣传,把党委、政府支农惠农的信号传递给广大农民朋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改革、人人支持改革、人人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是摸清底数。核实补贴对象的基本情况,是推行改革的前提,直接关系到改革的顺利推进。目前,各主管部门所掌握的基础性资料口径不尽一致,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因此,必须要坚持“一把尺子”,加快农户基础情况数据库建设。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在广泛宣传的同时,深入到每家农户,摸清基本情况,编制支付清册,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为“一卡式”发放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

三是加强管理。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是这项改革的重要环节。要尽可能地统一各项补贴资金的指标管理,增强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一卡式”发放软件应用的培训,使每位经办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规范操作。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的协作,加快资金管理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起数据共享平台,共同建立起补贴资金统一专户管理、核算的工作机制,确保财政补贴资金封闭运行。

四是强化服务。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农税职能,是积极适应农村工作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要继续抓好“农村财政服务厅”建设,充实力量,健全制度,切实把财政部门在基层的形象窗口建设好。要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热情服务每一位农民群众,尤其是对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困难户要坚持上门服务。

三、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顺利进行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肃纪律,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切实把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抓好改革工作部署;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职责,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做好组织、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工作;其他班子成员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工作。总之,各级各部门领导一定要担负起领导职责,真正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第二,要明确工作责任。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因此,改革的过程就是各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过程。作为主要职能部门,财政部门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搞好协调沟通;农业、林业、民政、教育、计生、农村信用社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共同担负起改革的重任,共同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财政所是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的主体,要严格按照印发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确定职责,认真核实、汇总和编制分户花名册,确保财政补贴资金及时安全支付到农户。

第三,要严明工作纪律。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是一项纪律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各级各部门和全市财税工作者,要在认真遵守财经工作纪律的同时,严格执行“六到户,六不准”的改革工作纪律。对改革期间出现的违规操作,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借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一经查出,要从严处理,决不姑息,确保改革有序进行。

财政补贴农机具的管理 篇5

为规范农机购置补贴投诉和信访管理工作,提高我区农机购置补贴投诉和信访处理效率,维护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公开公平公正实施,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依法对存在违反政策规定、违法行政、不当行政以及行政不作为等行为提出的投诉、信访和举报。涉及农机补贴产品质量投诉的,按国家《产品质量法》、《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有关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执行。

二、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农机购置补贴投诉和信访管理工作。区丶镇两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通信地址、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为农机购置补贴投诉和信访人员提供便利。投诉和信访人员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网络、信箱、媒体及举报等形式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的,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及时认真处理。

三、高度重视并热情耐心地做好投诉和信访人员的接待处理工作。设立投诉、信访和举报记录簿。受理信访、投诉、举报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热情接待来访人员,认真登记来信来访的诉求,倾听并分析所反映的问题,及时与其沟通情况;不得对投诉和信访人员置之不理,敷衍塞责,推诿拖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四、做好调查处理工作。对不需要处理的一般问题,应耐心解释政策,做好来访人员的思想工作;对简单一般的信访投诉反映,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较复杂的投诉举报反映,要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处理、反馈等工作,如遇特殊情况需延长时间的,必须经相关领导批准,并记录说明情况。上级机关转来的信访投诉举报件,按上级机关指定的期限办结。

在信访投诉举报查办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调查、重证据,全面客观解决问题,注意工作方法。信访投诉举报件的调查了解,谈话核实,必须有两人以上共同办理,并制作笔录,由被谈话人在笔录材料上签字。

五、做好对投诉和信访的回复和档案保存工作。整理、保存投诉和信访材料,并对投诉人的姓名、投诉具体事项、投诉对象和投诉人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和记录。在回复调查处理结果时,应当用语规范、方法恰当,可采取直接回复、约投诉人面谈回复等方式。

六、保护投诉和信访人员的合法权利。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对信访投诉举报人的姓名、工作部门、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内容必须严格保密,因查处工作需要出具举报材料时,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并隐去可能暴露信访投诉举报人身份的内容。严禁将举报、揭发和控告的信件、材料转交或告诉被举报、揭发、控告的单位或个人。严禁对举报、揭发、控告人打击报复,对揭发、控告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七、问题处理。定期梳理投诉和信访材料,对投诉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应及时研究改进措施和方法,着力解决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对群众因不了解政策,造成多次反复投诉的事项,应主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告,防止群众误解。

对查处的一般性问题,应有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如属个人问题,应约谈本人,予以告诫。对查处的违纪违规问题应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查处结果应及时报送上级农机主管部门。

对因推诿塞责、简单粗暴、疏于监督落实,或因对上级机关批转督办的投诉信访不按时限要求核实上报,致使问题久拖不决、引发重复投诉和信访及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后果的,由区农机主管部门将视情节予以通报,并建议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况严重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财政补贴农机具的管理 篇6

为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XX年度专项工作延伸绩效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办〔XX〕x号)、《农业部农机化司关于印发XX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考核评分依据的通知》(x机产〔XX〕x号)及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考评原则

(一)总体思路

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绩效管理,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指标体系,及时掌握补贴资金使用、政策落实进展情况,客观评价实施成效、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等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政策落实、完善项目运行机制的建议,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不断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效果。

(二)考评原则

一是科学规范、客观公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科学确定考核评分指标、量化考核内容和标准,采用规范的考评程序和方法,全面、准确、客观地衡量工作绩效。

二是定量定性、综合评价。选择衡量补贴政策绩效的重点指标,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能量化的明确考核指标,不能量化的明确考核标准,对过程和结果以及反映成效的重点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对政策指标绩效做出综合评价。

三是简便易行、稳步推进。选择能够衡量政策项目绩效,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关键指标,易于操作和衡量;评估方法和程序要科学简便,按计划稳步推进。

二、实施范围

全省11个市农机部门,各县(市、区)农机部门的农机补贴绩效管理工作由主管市农机部门负责考评。

三、考评流程及内容

(一)考评流程

主要工作流程包括:市级自评、专家初审、意见反馈、专家复审、实地核查和总结上报。

(二)考评内容

主要考核制度建设、重点工作、资金管理、实施效果等农机购置补贴全程工作(详见附件2),同时设置附加分和一票否决项,鼓励多措并举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并对出现严重弄虚作假行为、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发生群体事件的市,加大扣分权重,当年不得评为优秀。

四、考评阶段及时间划分

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自评阶段。市农机部门对年度农机购置补贴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照各级指标进行自评打分,并编制自评情况说明及印证材料。于XX年10月底前整理报省局农机装备处(部分涉及项目执行进度的考核指标印证资料可于12月底上报,详见附表说明)。

第二阶段:核实阶段。省局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社会机构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具体时间区分为:11月份,专家组对各市农机部门上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情况反馈各市,待各市递交补充印证资料后,组织专家复审。12月份,由专家组提出经省局同意后,选取5个市开展实地核查,同时,随机抽取辖区内有关县(市、区)进行延伸考核。1月份,专家组和省局相关人员分别对涉及项目执行进度和“工作成效”项等指标进行分数核定,由专家组结合前期评审情况汇总,逐市确定考评分数,形成考评结果,省局装备处依据考评结果提出考评等次建议,报省农机购置补贴领导组办公室审定。

第三阶段:总结上报阶段。省农机购置补贴领导组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审定考评等次。2018年2月底前将相关情况报农业部。

五、结果运用

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市,将在全省通报表彰,适时在下一年度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时,予以倾斜。

六、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各市农机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组织协调,狠抓任务落实,确保农机购置补贴绩效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各市农机部门要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绩效管理的督促检查,不定期组成督查组重点对资金兑付、机具核实、违规查处等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梳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督促整改。

三是延伸绩效管理。省局制定了,各市应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有关工作内容和要求,将绩效管理考核延伸到所辖县级农机部门。

财政补贴农机具的管理 篇7

通知指出, 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2010年继续执行补贴产品竞争性筛选制度, 开展部、省两级选型工作。

通知明确, 2010年拟进一步扩大中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由2009年的12大类38小类128个品目扩到12大类45小类180个品目。其中, 手扶拖拉机、微耕机仅限在血防区和丘陵山区补贴。在此基础上, 各省 (区、市) 可根据需要, 自行选择不超过20个品目的其它类机具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 (皮带传动轮式拖拉机、运输机械、农用航空器、内燃机、燃油发电机组、风力设备、水力设备、太阳能设备、包装机械、牵引机械拟暂不补贴) 。

通知确定, 2010年农业部继续对全国通用性较强的农业机械统一开展部级选型。部级选型范围包括:手扶拖拉机 (8马力≤功率≤15马力) ;轮式拖拉机 (功率≥20马力, 不含皮带传动型) ;履带式拖拉机。收获机械类:全喂入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 (割幅≥1.2m) , 全喂入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 (喂入量≥2.0kg/s)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功率≥35马力) ;青饲料收获机 (割幅:自走式≥2m, 其他机型≥0.9m) ;水稻插秧机 (乘坐式插秧机和手扶步进式插秧机, 行数≥2) ;旋耕机 (不含播种功能, 耕幅≥900mm) ;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 (功率≥0.8kW) ;动力喷雾机 (含担架式、推车式机动喷雾机) (功率≥2.3kW) ;喷杆式喷雾机 (含牵引式、自走式、悬挂式) (功率≥13.2kW) ;移动式挤奶机;提桶式挤奶机;管路封闭式挤奶机;贮奶罐;冷藏罐。参与部级通用类机具选型的必须是已列入《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及增补目录的产品。

其它地域性特点较强的非通用类农业机械, 由各省级农机管理部门统一开展省级选型省级非通用类选型范围:一是2010年中央财政补贴机具种类范围12大类的45小类180个品目中的部级选型产品以外的其它机械;二是地方自选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20个品目其它机械。参与省级非通用类选型的机具必须是已列入《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或省 (区、市) 支持推广目录的农业机械产品及增补目录的产品。

通知中说, 为争取在2010年中央补贴规模确定后即可尽快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部、省两级选型工作应于2010年1月中旬前完成, 并于1月底前形成各省级年度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备用。农业部已启动了2010年全国通用类机具选型工作, 各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也应尽快启动非通用类农业机械补贴产品选型工作。

通知要求, 各省 (区、市) 要高度重视补贴产品选型工作, 把它作为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不断完善选型办法, 引进竞争机制, 参照招标程序, 确保选型的规范性、科学性、公正性。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与选型, 自觉接受监督。主动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 广泛 (下转10页) (上接6页) 听取各方意见, 统筹做好农机选型各项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企业, 2010年部、省两级选型应继续不向参选企业收取费用。

各地要按照《财政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财办农[2009]66号) 要求, 继续扎扎实实地完成好2009年补贴各项收尾工作, 加强检查和调研, 搞好绩效考核, 确保实施成效。

各地要积极争取扩大省级财政农机补贴投入规模, 并结合实际, 认真统筹考虑安排2010年补贴各项工作, 因地制宜地开展调研摸底, 为明年补贴专项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财政补贴农机具的管理 篇8

答: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惠农补贴政策。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日益增多,直接面向农民发放的各项财政惠农补贴范围逐年扩大,资金量不断增加。各地、各部门在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但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在各项惠农补贴发放中,还存在着中间环节多、兑付不及时、成本较高、滞留延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惠农补贴政策的落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财政厅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从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以“一折通”兑付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兑付方式改革,就是实行“一个漏斗向下”的管理方式,将政府补助农民朋友的各项补贴,通过一本存折发放,减少中间环节,确保各项补贴安全、及时、高效地发到农民手中,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

问:纳入“一折通”发放范围的惠农补贴政策情况是怎样的?

答:凡补贴给农民个人的生产性资金,原则上全部纳入“一折通”发放范围,目前主要包括9种补贴:

粮食直补:我省从2004年起对32个粮食主产县种粮农民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2007年补贴范围扩大到64个产粮大县;补贴品种为按保护价收购的小麦、玉米、稻谷三大品种;补贴标准为8元/亩;补贴面积为实际种粮面积。

农资综合直补:我省从2006年起对因农资涨价增加种粮成本实施直接补贴,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补贴范围为全省所有种粮农民,包括国有农场职工;2009年补贴标准为关中地区49元/亩,陕南地区45元/亩,陕北地区35元/亩;补贴面积为实际种粮面积。

玉米良种补贴:国家在2008年设立玉米良种补贴专项资金;从2009年起按照每亩10元标准对所有购买玉米良种的农户进行补贴。

水稻良种补贴:从2008年起,中央财政对水稻实行全覆盖良种补贴,每亩补贴标准15元。

油菜良种补贴:从2008年起,中央财政对油菜实行全覆盖良种补贴,每亩补贴标准10元。

棉花良种补贴:从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棉花实行全覆盖良种补贴,每亩补贴标准15元。

春播地膜玉米补贴资金:从2004年起,省政府决定对种植春播地膜玉米实施补贴,每亩补贴10元。

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国家于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从2008年开始启动实施第二轮退耕还林工程,目前我省有97个县(市、区)纳入工程范围之内。补助期限: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补助标准: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

能繁母猪补贴:2007年起,国家对每头能繁母猪实施50元补贴;从2008年起,中央将能繁母猪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头100元;中央负担补贴资金60%,地方财政配套40%。

以后生活性补贴资金项目会逐步纳入“一折通”发放,各市县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发放范围。

问:“一折通”发放与过去补贴资金的发放方式有何不同?

答:以前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发放,是由各有关部门根据补贴政策采取存折或现金发放的方式,一户多折,农民群众不容易搞清楚究竟是什么补贴,标准又是多少。同时,一些补贴发放环节多,资金到位慢,也容易发生资金“渗漏”的现象。实行“一折通”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和规范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通过机制上的创新,将各项补贴资金和账户集中整合,封闭运行,统一管理,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确保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可以说是建立了一个落实党的惠农补贴政策的“绿色通道”。

问:“一折通”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各主管部门权责不变、坚持分工协作的原则。各项惠农补贴的管理和发放,在坚持补贴政策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健全各有侧重、各负其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二是发放流程规范透明、安全高效的原则。从农户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审核,到补贴资金的最终发放,整个过程的操作流程要规范,内容要透明,管理要科学,发放要高效。

三是各项财政惠农补贴资金集中整合、一折发放的原则。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集中整合,由代发金融机构将资金逐项打入农户存折账户。

四是发放工作分步实施、逐项到位的原则。要求各县(市、区)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精心策划,规范流程,明确任务,分步实施,限定时间,逐项落实到位,确保“一折通”改革顺利推进。

问:我省“一折通”改革的步骤和进展情况如何?

答:我省从2008年7月份开始在渭南市大荔县西寨乡、合阳县知堡乡和蒲城县孙镇3个乡镇进行“一折通”试点,另外,还有一些县区,如安康市旬阳县自行开展了试点工作。通过总结试点经验,同时借鉴外省区的一些先进做法,省财政厅于6月初出台了《陕西省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折(卡)通”兑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并印发给了各市区。目前,各地正积极安排部署“一折通”改革工作。

总体上,“一折通”改革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宣传部署阶段,从6月初开始,到7月底结束;二是组织实施阶段,从8月初到10月底,这一阶段的工作量最大、任务最为集中;三是检查验收阶段,11月份省上将组织开展检查验收。

问:有哪些措施来保障补贴资金安全、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

答:“一折通”改革,关系到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能否得到真正维护,意义重大,非常重要。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确保政策取得实效。

一是科学的运行机制。通过惠农补贴资金“一折通”的管理和发放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一户、一折、一号”,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资金的滞留延压,提高了发放效率和透明度。

二是严明的工作纪律。在推进“一折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政策宣传到户、资金分配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通知单发放到户、补贴兑现到户,同时要做到7不准:不准擅自改动通知书的数额,不准擅自以补贴抵扣农户的任何款项,不准截留、抵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村集体组织代领补贴,不准拖延补贴兑付时间,不准以任何理由借机增加农民负担,不准虚列补贴对象套取资金。各级党委、政府对违反纪律规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是多方联动的长效监督机制。首先是财政部门对具备网络条件市县的惠农补贴资金应发数据和实发数据进行稽核,实施实时动态监控。其次是充分发挥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监管力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第三是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和补贴资金发放公示,做到人人清楚政策、明白标准。第四是要求代发金融机构要将各项发放补贴名称及数额在“一折通”上逐条列清,以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媒体的监督。附:陕西省财政惠农补贴“一折通”改革政策解读 陕西省财政惠农补贴“一折通”改革政策解读

从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财政惠农补贴以现金为主、发放方式以“一折(卡)通”为主的管理办法,具体方案如下:

一、主要内容

(一)建立“一折通”制度,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由财政部门按照业务部门审核批复的分户补贴清册,通过代发金融机构直接划转到农户个人特定存折账户。

(二)由金融机构在农户认定的“一折通”存折上统一加盖“惠农陕字一折通”印章,经财政及有关部门审定后,给每个农户设定一个全省唯一编码,实行“一户一折一号”。

(三)纳入“一折通”的资金范围主要包括:粮食直补资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玉米、水稻、油菜、棉花良种补贴资金、春播地膜玉米补贴资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能繁母猪补贴资金等。

(四)逐步建立覆盖所有补贴、即时监控到户的信息管理平台。

二、操作流程

实施“一折通”制度,要做到指标统一下,资金专户管,补助一折发,手续集中办,收支明白账,过程能监控。

“一折通”改革操作流程原则上可采取以下方式:(1)县级财政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将当期应发放的惠农补贴资金指标统一下达到各乡镇;(2)乡镇政府对农户基础信息进行调查登记,并将补贴资金的项目、对象、标准在乡、村、组张榜公示,公示结束后,将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分户登记表和汇总表送县级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提交县级财政部门;(3)县级财政部门将有关数据传送给代发金融机构,并将所有补贴资金拨至惠农补贴资金发放账户;(4)代发金融机构凭发放清册和电子数据,将补贴资金打入农户“一折通”存折;(5)乡镇财政及时发布当期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公告或通知;(6)财政部门对补贴发放数据进行稽核,实施实时动态监控。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宣传部署阶段(6月10日-7月31日)

组织启动仪式,安排部署“一折通”改革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二)组织实施阶段(8月1日—10月31日)

1、各县(市、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县级财政部门对具体操作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分户清册编录和数据资料传递等业务培训。

3、乡镇政府组织相关站所采集农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一折通”存折号、承包土地面积等基础信息,进行清理审核,经农户签字认可后,建立信息数据库。

(三)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

省、市财政部门对“一折通”改革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支农惠农补贴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补贴资金发放改革各项工作,建立“部门管审核,财政管资金,银行管发放”的管理机制和“谁审核,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

(二)农业、林业等部门负责审核确定相关惠农补贴资金的补助对象及补助标准,会同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的发放和监督工作。

(三)财政部门负责整合惠农补贴资金,确保补贴按时、准确发放;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动态监管,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工作保障。

(四)乡镇政府组织各职能站(所)、村委会对农户基础信息采集、整理、审核,做到制度上墙、政策公开、责任到人。

(五)代发金融机构负责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存折的办理并在存折上加盖“惠农陕字一折通”印章;在3个工作日内将到账补贴资金划入存折并实时向财政部门传输惠农补贴资金兑付信息。

(六)乡镇财政所直接发放“一折通”存折给农户,不得委托村组干部代领代发。

上一篇:预防艾滋病知识手册下一篇:2023电子商务期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