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补贴资金管理论文(共6篇)
涉农补贴资金管理论文 篇1
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涉农企业和组织获得财政补助资金越来越多, 补助渠道及方式也呈现多样化, 涉农企业和组织对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与核算也就显得日益重要。加强对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和核算, 有利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 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如实反映各项财政补助资金的来源和用途, 保证涉农资金使用的合法和规范;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督, 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财政支农资金的内容与种类
目前, 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 按照具体内容可分为: (1) 农业生产类: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 (2) 农村社会保障类:如新型社会救助专项资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 (3) 农村教科文类:如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农村中小学资金补助等 (如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爱心营养餐工程、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农民“双证制”培训经费、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工程补助等; (4) 农村生活类: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补助、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村公路养护补助、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等; (5) 促进农村消费类:如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等; (6) 农村组织建设类: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村干部报酬补助、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补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补助等。
以上几类财政支农资金还可以按照具体用途, 可分为资产性补助资金 (如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社区公益性设施形成固定资产的补助资金) 和收益性补助资金 (如用于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农民社会保障、农村救助、中小学学生补助及促进农村消费等的补助资金) 。另外, 财政支农资金按照资金来源渠道, 可分为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省财政支农资金、县 (市) 及乡镇财政支农资金;按照资金补助对象, 可分为农业企业财政支农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支农资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支农资金、农户农民个人财政支农资金等;按照是否偿还, 可分为有偿财政支农资金与无偿财政支农资金。
二、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要求
财政支农资金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政策性强, 必须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管理, 明确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原则要求。这些原则主要有: (1) 专款专用原则。财政支农资金姓“农”, 必须真正用于农业、农村、农民, 严禁用于平衡预算收支、偿还债务、改造办公场所、购置车辆、通讯器材及发放人员工资补贴等与“三农”发展无关的支出。 (2) 公开透明原则。财政支农资金必须实行公示制度, 阳光操作, 接受公众监督, 对重要的支农项目还要实施专项审计和财政绩效评价。 (3) 规范管理原则。资金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确保资金专人管理, 专款专用, 专账核算。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挪用、骗取、滞留财政补助资金, 对违法、违纪行为, 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补助资金的核算
1. 资产性补助资金的会计核算。
(1) 货币资金补助。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与资产有关的资金补助, 应计入公积公益金作为权益管理, 如村 (室) 改造补助费、村村通修路补助费等, 项目完成后应增加相应的资产, 如一部分支出不形成资产的, 应转作费用支出或损失予以转销。
例1:某村委会决定将村道路硬化成水泥路, 工程预算造价为10万元, 具体资金来源为:收到财政部门转来的道路修建补助款6万元, 向信用社借款2万元, 其余2万元由村自行解决。应作会计处理为: (1) 收到财政补助和信用社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80 000;贷:公积公益金60 000, 短期借款———信用社20 000。 (2) 支付工程建设款时, 借:在建工程———村水泥路建设100 000;贷:银行存款100 000。 (3)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交付时, 借:固定资产———村水泥路100 000;贷:在建工程———村水泥路建设100 000。
(2) 实物资产补助。村级组织取得无偿下拨或捐赠的实物资产, 应根据资产移交等相关资料, 借记“固定资产”、“库存物资”等科目, 贷记“公积公益金”科目。
例2:某村申请大型农机具支援项目, 被农机部门批准并拨付一台大型拖拉机, 转来有关手续和资产交接清单列明价值15万元。应作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农机150 000;贷:公积公益金150 000。
2. 收益性补助资金的会计核算。
(1) 如用于农村社区组织日常运转经费、村干部报酬补助, 良种、粮食种植补贴、农机购置、退耕还林、河道清理补助等, 应于实际收到补助款项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补助收入”科目;支出时, 按其用途借记“管理费用”或“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
例3:某村委会收到财政拨付的办公经费补助20 000元, 防洪清理河道补助5 000元。应作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25 000;贷:补助收入——村经费补助20 000、———防洪清理河道补助5 000。
(2) 如用于农民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困难、下山搬迁等扶持性补助, 项目较多, 归纳起来有三种拨付方式:一是“直补”, 即由财政部门直接拨补到有关农户或个人;二是“转补”, 即由财政部门拨补到村或学校, 再由村或学校按批准的补助对象和补助标准发放到有关农户或个人;三是财政部门拨补到村或单位, 再由村或单位自行安排补助到有关农户或个人。第一种方式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关;第二种方式应作为代管资金列入负债管理;第三种方式则应作为补助收入管理。
例4:某村收到征地补偿款200万元, 按规定80万元属于村集体的征地补偿, 其余120万元属于对农户个人或土地承包者的补偿。应作会计处理为: (1) 收到补偿款时, 借:银行存款2 000 000;贷:内部往来2 000 000。 (2) 属于村集体的征地补偿, 借:内部往来800 000;贷:公积公益金800 000。 (3) 属于农户个人或土地承包者的补偿, 借:内部往来1 200 000;贷:现金1 200 000。
例5:某村收到县财政转来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0 000元, 用于照顾烈士军属、五保户、残疾人救济、困难户补助、计划生育补助等。用现金先期发放补助5 000元。应作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10 000;贷:应付福利费10 000。借:应付福利费5 000;贷:现金5 000。
有的财政支农资金采用报账制管理模式, 如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等。报账管理是指财政资金使用单位根据批准的年度项目计划、工程设计方案、合同等, 按照项目建设进度, 凭真实、合法、有效、完整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 向财政或其他资金管理部门报账, 经审核同意后将项目资金直接拨付给项目单位的管理制度。这种情况下, 村级组织只参与了补助项目实施的相关管理和监督, 村级组织是补助项目的受益单位和相关资产的接收单位, 并没有收到资金, 但村级组织账务上应进行反映, 以保证村级组织财务的完整性。村级组织应根据有关部门转来的相关资料及凭证, 如形成资产的项目, 借记“有关资产”科目, 贷记“公积公益金”科目;如不形成资产的项目, 借记“其他支出”或“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补助收入”科目。
例6:某村上报扶贫修路项目, 修整出村道路2公里, 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立项, 扶贫资助5万元。该项目纳入政府采购, 上级部门采用报账制管理, 村级组织只参与监督管理。项目实施结束后, 经村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并收到有关部门转来的相关资料。应作会计处理为:借:其他支出50 000;贷:补助收入———扶贫资助50 000。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补助资金的核算
农民专业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补助的资金, 主要是扶持引导合作社发展, 支持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论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合作社对财政补助资金取得、使用的核算, 应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处理。
如合作社用其接受的国家财政补助资金, 建造固定资产、农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接受财政补助资金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资产建造过程中发生的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待资产建造完成, 交付使用时, 将“在建工程”转入“有关资产”, 同时, 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贷记“专项基金”科目。
例7:合作社接受财政项目补助资金100 000元, 用于建造冷库, 冷库建设完毕验收合格投入使用, 全部支出合计160 000元。应作会计处理为:收到国家补助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100 000;贷:专项应付款100 000。工程完工, 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冷库及设备160 000;贷:在建工程160 000。同时, 借:专项应付款100 000;贷:专项基金100 000。
如合作社用其接受的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开展信息、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论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 则直接冲减“专项应付款”科目。
例8:合作社收到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资金100 000元。用其中20 000元补助资金支付成员培训学习费用。应作会计处理为: (1) 借:银行存款100 000;贷:专项应付款100 000。 (2) 借:专项应付款20 000;贷:银行存款20 000。
五、农业企业财政补助资金的核算
根据目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农业企业如符合小企业标准的, 应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其余大中型企业、股份制公司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1. 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农业企业。
按照《国资委办公厅关于在财务统计工作中执行新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的规定, 农林牧渔企业从业人员数在500人以下, 或年销售额在1 000万元以下的划分为小企业。对农业小型企业取得财政补助资金, 《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 小企业可通过增设“专项应付款”科目进行处理。收到财政专项补助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项目完成, 形成资产的部分, 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同时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未形成资产需核销的部分, 经批准, 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贷记有关科目, 如补助结余需上交, 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农业企业。
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农业企业, 如属于准则规定条件的政府补助, 对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取得时, 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 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即这类补助应当先确认为递延收益, 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 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对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即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 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 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 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对属于投资性质的财政补助, 不属于政府补助范畴, 企业收到补助时,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或先记入“专项应付款”科目而后再进行结转。○
涉农补贴资金管理论文 篇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支农惠农政策的有关精神,认真做好涉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资金效益,确保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10月25日,由市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朱定钧为组长的市涉农资金管理专项检查组来到我县,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台帐、项目抽查等形式对我县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开展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检查,有助于巩固各地自查自纠工作成效,有助于整改措施的全面落实,有助于各地涉农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为确保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检查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提前做好检查准备工作,加强宣传和组织领导,做好任务细化分解和责任落实,确保自查自纠到位,切实做到底数清,确保工作台账全面完整,项目信息真实准确。积极配合,确保检查工作顺利、高效完成。
穿山镇涉农资金的管理及有效措施 篇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具体要求。
因此不断加大涉农补贴投入、进一步完善涉农补贴政策、进一步健全涉农补贴机制,使农民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已经成为了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财政涉农补贴是财政部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支持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举措,体现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关怀。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关怀。
二、穿山镇的基本基本情况
穿山镇占地面积447.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55.3公顷,其中水田2994.2 公顷。管辖仁安、高平、龙凤、根伦、板塘、六庙、穿山、五道、思荣、林寺、木团、定吉、龙平、竹山14个村委和穿山居委,有84个自然屯,总人口7.3万人。农业人口多,耕地面积大是穿山镇的突出特点。
三、穿山镇涉农补贴类型
取消农业税后,中央对农民的补贴不断增加,2010-2015年年穿山镇对农民的补贴主要有四项:粮食综合直补贴;是良种推广补贴汽车、摩托车补贴;家电下乡补贴;订单粮补贴;农机示范户补贴;贫困村委贷款贴息补贴工作。这些涉农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工作
2009-2012年11月30日,穿山镇家电下乡共销售家电产品9985台(件),财政补贴金额288.07万元;摩托车3833辆,财政补贴金额219.70万元.
(二)贫困村委贷款贴息补贴工作
穿山镇的板塘村委和林寺村委,共两个贫困村委获贷款贴息补贴,补贴工作是由县扶贫办提供依据和贷款人情况数据,按贴息金额为贷款金额的5%最高补贴500 元封顶的政策进行。目前,2012-2015 年穿山镇已经发放扶贫贴息补贴共有315户,发放补贴金额为11.4万元。
(三)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订单粮工作
穿山镇粮食综合直补农户1.05万户,补贴面积8.54万亩,穿山镇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标准和时间执行补贴工作。2009-2015年共发放综合直补资金3496.9,良种补帖437.04万元,订单粮补贴21.6万元。
(四)农机示范户补贴
农机生产技术是为了达到节本增效,有效地简化作业环节,极大地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缩短农时,解放了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投入到其他产业中去,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穿山镇共发放农机示范补贴133户,补帖5.70万元。
四、落实各项涉农补贴的措施
第一,做好涉农补贴政策宣传工作,宣传工作是做好补贴发放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到人人所知才能让群众更好的享受国家给予的利益,才能让群众在涉农补贴中拿的及时,领的放心。为此,穿山镇积极通过联系村委会、村小组、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等社会关系资源,广泛宣传财政涉农补贴政策。
第二:做好涉农补贴信息收集工作,为了做好涉农补贴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穿山镇涉农工作人员积极同相关涉农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补贴对象的摸底、核查、统计、公示、报送等工作,获得及时准确的财政涉农补助基础数据,并做好补贴数据的动态管理工作。
第三,做好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涉农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是完成涉农补贴发放的核心工作。所有涉农补贴资金通过银行“一折通”发放到农户手中,村委会不得代领转付或抵扣任何款项。
为做好涉农补贴的管理和发放工作,穿山镇做到了:涉农人员主动认真学习《涉农补贴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的惠农政策,并不时和及时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涉农人员在发放涉农补贴“一折通”时牢记五项原则。即:一是整合资金,集中发放的原则。二是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三是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原则。四是保证安全、方便快捷的原则。五是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原则。另外,涉农人员不断加强涉农补贴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涉农财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对农民的身份证、姓名、住址、计税面积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信息管理平台,确保补贴资金安全、及时发放到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穿山镇对涉农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款管理,确保涉农资金的安全。
第四、积极做好我镇“一事一议”的各项工作。2009年10月一事一议在我镇逐步铺开,几年来我镇的一事一议情况如下:我镇辖区15 个村委(含1个居民委)、87个自然屯,总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农村劳动力3.5万人,幅员面积447.62平方公里。2009-2015年我镇获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累计186,涉及14个村委,占全镇15个村委(含1 个居民委)93.3%;涉及82 个自然屯,占全镇84 自然屯的98%;受益人口6.3 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6%、占全镇农业人口的98%。项目累计总投资2312.96 万元,其中:财政奖补1695.62 万元、群众自筹220.06 万元,社会捐赠212.34 万元,群众筹劳折资92.05 万元。在实施获批财政奖补的186个项目中,其中累计修建村内道路167条;修整水利及河道9处,4个篮球场,绿化及环卫工程1处,文化室3个,人饮水塔2个。
五、做好涉农补贴检查工作
各项涉农补贴发放后,穿山镇涉农工作人员定期对穿山镇补贴的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涉农补贴落实情况监督和指导。同时,单位能做到公开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并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六、在涉农补贴的发放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资金信息公开的时间与资金到位的时间不同步,公开的内容不全面,群众误解多。上级下拨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群众知情快,但资金下拨的环节多、程序多,政策落实到乡、到村、到群众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在群众中产生了误解;再就是穿山镇对于粮食直补补贴面积是执行2003年税改面积,2003年税改时有一些农户外出误工、有一些农户为了逃税、有一些农户的地有争议等原因没有申报计税面积,现在不能享受补贴,现在这些农户经常到财政所反映没有得到补贴这事,甚至有些农户直接到县局和县政府反映此事。对于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尽快找到方法解决,以更好的开展工作。
今后穿山镇在涉农补贴工作上应加强:第一,公示力度,健全公开机制,消除群众误解。公开是保证一切工作“阳光操作”的必要前提。创新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公开方式,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要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常规公开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形式。第二、做好宣传和监管工作。继续通过镇政府、村委会等多途径加强对涉农补贴的宣传力度,同时要严把补贴程序的审核和补贴结果的公式关,要让农民拿的及时,领的放心。第三、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各项涉农补贴发放后,面对的就是各不同层次的农民,所以需要更有耐心做好农民对补贴资金查询的工作。
摘要:农村经济一直受到国家的关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三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也确实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本文就是在政府积极支持农村经济改革的基础上,研究涉农资金的管理及运用问题,以供其他地方资金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穿山镇,涉农资金,管理
参考文献
[1]岳颂.做好农村财政工作的对策思考[J].科学与管理,2012(01)
[2]时峰.对涉农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两点体会[N].中国财经报,2012-06-16(008)
[3]梁成侠.对农村乡镇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32)
[4]初士亮.浅谈如何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管理[J].科技信息,2012(31)
[5]高玉真.涉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加强涉农资金监督管理的思考 篇4
为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监督管理,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坚决遏制截留、挤占、挪用甚至贪污、私分涉农资金的违纪违规行为,建立涉农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涉农资金监督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涉农资金规模逐年扩大,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信心。但在涉农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管理不规范、资金分配分散、拨付不及时、绩效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个别乡镇甚至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甚至贪污、私分涉农资金的违纪违规行为。对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健全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将所有财政和主管部门安排用于“三农”方面的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包括涉农补贴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以及其他涉农专项资金,有条件的乡镇可将村集体经济收入纳入监管范围。通过加强监管,切实提高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绩效,防止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涉农资金等行为的发生,确保涉农资金安全运行,确保农民实实在在受益。
二、进一步完善涉农项目和资金管理体系
(一)建立完善涉农项目库。各涉农部门和乡镇要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深化项目前期调研,按照产业政策和重点投入方向,排出一批涉农项目,论证后报县财政部门建立涉农项目储备库,为今后涉农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奠定坚实基础。
(二)严格项目申报制度。建立以涉农部门和乡镇为单位的涉农项目申报制度,申报项目原则上应当从涉农项目储备库中择优选取,并进一步做好项目的论证、审核、公示等工作。财政部门和涉农资金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审核,对不符合申报要求和条件的应予剔除,对需地方财政配套的,应事先落实好配套资金。
(三)严格项目管理制度。对有条件的涉农项目,原则上都要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政府采购制、合同管理制。同时,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项目财务、资产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形成规范有序的权力制衡体系。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整改。财政、监察、审计等监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
(四)规范项目实施。涉农项目的组织实施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实施”。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各项审批手续,并严格依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概算拟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若需变更项目建
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的,应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坚决杜决主管部门以任何理由为该项目采购材料,以其抵顶项目资金)。
(五)严格项目竣工决算验收。对投资额较大的涉农项目,财政部门要会同主管部门做好项目的竣工决算工作,对财务资料不健全、报账手续不规范、支出内容不合规、项目建设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得通过验收。对验收后的属于工程性质的涉农项目,要完善项目后续管护制度,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明确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力度。明确由县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涉农资金,协调好部门间的关系,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进行整合使用,以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七)严格按照规定审核、拨付资金。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管理。各级财政部门、涉农资金主管部门要按照涉农资金管理规定,及时按项目实施进度审核、拨付资金。对应实行财政报账制的涉农项目资金,要严格报账手续,规范报账程序,完善报账资料。对项目实施进度缓慢、未按规定要求和内容实施项目、未按项目资金管理要求进行规范核算和管理的涉农项目,可采取停止拨款、追回涉农资金、取消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罚措施。
(八)加强补助性涉农资金的管理。财政补助性涉农资金是
指以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牲畜头(只)数、购买行为等为分配依据,直接或间接补助到农民的财政资金。包括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支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及保障村级组织运转方面的财政补助资金。要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并按照各项补助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国库集中支付与“一折通”(或“一卡通”)相结合的资金发放制度,保证补助资金及时、安全、便捷地落实到户。原则上不得多卡发放,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农民的补贴资金。乡镇要积极主动配合县财政部门,加强对补助性涉农资金的监管,重点要加强对补助对象、人数等情况的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农民得实惠。
三、切实加强对涉农项目和资金的监督检查
(一)加强审计监督。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将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列入年度审计和监督检查计划,作为审计和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力争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的追踪问责制度,对发现问题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监督检查的重点包括建设标准和规模控制、合同订立和履行、工程施工和监理、资金使用和管理。
(二)加强绩效评价。对涉农项目资金原则上要全面进行绩效评价,并将项目实施效果、资金使用效益与今后的项目申报挂钩。评价优秀的,在项目申报时给予优先考虑、重点支持;评价
较差的,从严安排或取消项目申报资格。
(三)严肃财经纪律。认真落实财政涉农资金“公平、公正、公开”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管理资金,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对存在财政违法行为的,一经发现,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予以处理,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要领导的领导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进一步加强对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领导
涉农补贴资金管理论文 篇5
关键词:贫困地区,涉农整合资金,绩效预算管理,制度设计
1 引言
财政涉农资金是指注重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级政府所安排的涉及农口的专项资金。与其有关的行政部门包括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扶贫办等20多个。当前,与中央财政涉农资金有关的项目有近百项,涉农资金规模也在不断增长,2015年中央财政涉农资金达到17242亿元。此外,地方各级政府对涉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也很大,省级的涉农资金项目普遍有百项,一些省份甚至有数百项。尽管各级政府的涉农资金不断增长,其使用效果却不佳。张全富[1]、从静[2]、温月梅[3]、王继红[4]等学者从涉农资金现状出发,分析发现当前的涉农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多头管理、使用分散,导致效率低下;二是涉农资金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在中央政府,使用限制与地方的现实需求脱节;三是涉农资金审批程序复杂、效率低下,监管困难。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内学者提出涉农资金整合的建议,中央曾多次表明要以涉农资金整合为抓手,使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真正提高,发挥其支持“三农”发展的作用。面对“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脱贫、贫困县全摘帽”重大任务,2016年4月22日,中央发布了《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我国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中长期存在仅仅以规模为目标取向而忽略了效益[5]。国内一些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试图通过引入“绩效预算管理”这一理论来解决我国财政涉农资金存在的问题。李鹏杰[6]以涉农资金为切入点,分析对涉农资金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高波等[7]认为应从涉农资金使用过程的规范性、使用效果的有效性来构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张榆琴等[8]从涉农资金绩效评价的意义、原则、方法角度,分析我国涉农资金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关键在于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理论。这些文献都仅仅在理论层面,关于具体实施框架的构建并未提及,并未建立起完整可行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来构建我国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的拨款制度。因此,本文从绩效预算管理理论视角对我国贫困地区财政涉农整合资金拨款制度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 绩效预算管理理论
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绩效为目标导向的预算模式,本质是把相关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与其预算相关联,即“以结果为导向”。这种新的模式要求贫困地区以自身的扶贫目标与远景规划为基础,主管部门制定预算约束,按照扶贫项目建设等管理要求对贫困地区预算控制和调整。全方位考量贫困地区的绩效评估结果和相关预算执行状况,来制定下年度涉农整合资金的拨款,达到“绩效目标—资源需求—结果产出—绩效评估—新绩效目标”的循环效果。
绩效预算管理框架由绩效界定、绩效预算、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共四部分构成。绩效评价的结果是贫困地区开展下年度绩效预算的根本参考依据,同时,绩效审计的结果也为贫困地区开展下一年度绩效预算和绩效评价提供历史数据的参考。四者之间的相应关系表示如图1所示。
2.1 绩效界定
进行绩效预算管理的前提是绩效界定。贫困地区涉农整合资金的绩效是指贫困地区在积极执行其扶贫脱贫任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产出的最大化。当进行绩效界定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明确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必须依照相关性、一致性、连续性和聚焦性的原则。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是涉农整合资金拨款者重点关注的,必须与贫困地区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符,进行功能定位时要综合考虑其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民族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基于以上考虑,贫困地区分为重要生态保障区、原生态文化发源区、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区以及国防安全前沿阵地。第二,贫困地区应从自身定位出发制定战略目标与远景规划。比如被誉为“世界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其原生态民族文化支撑其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总体战略目标与远景规划。目标应该满足以下基本要素:可实现性、实用性、与功能定位的相关性以及可考核性,同时目标应基于历史数据与现实条件。第三,绩效考核标准的确定。相关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是进行准确的绩效评价的保障。绩效指标是对预算支出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具体描述。制定绩效指标时,选择重点反映项目目标的指标,不宜选择过多指标。在按功能定位划分的基础上,绩效指标选择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层面进行设定。绩效界定的流程具体如图2所示。
2.2 绩效预算流程
各贫困地区首先应当确定本年度绩效目标,即在预算编制初期就要确定贫困地区在本年度需要达到的目标,基于该目标确定达到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再考虑各贫困地区自身已占有的与实现该目标相关的资源,进而计算出相应的资源缺口,然后向主管涉农整合资金部门请求拨款来补充缺口。对于资金缺口的弥补标准应按照严格绩效审计进行评估。预算绩效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2.3 绩效评价
由相关单位或机构对本年度各贫困地区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向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绩效评价结果,通过监督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管部门通过报告结果来决定对贫困地区下年度的预算资金安排。绩效评价是分析各贫困地区扶贫脱贫任务执行过程及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图4所示为绩效评价的相关流程。
在构建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积分卡时,基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首先制定各贫困地区的共性指标,再根据贫困地区功能定位不同制定个性指标。在基于绩效预算管理理论设计贫困地区涉农整合资金拨款制度时,核心在于绩效指标的设计和相应指标评价标准的制定。
2.4 绩效审计
贫困地区绩效审计主要由审计机构部门针对贫困地区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贫困地区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审计贫困地区资金使用是否遵守法律法规等文件的合法合规性;二是审计贫困地区资金使用的经济性;三是审计贫困地区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四是审计贫困地区资金使用的效果性。通过绩效审计,确认贫困地区资金使用的绩效,涉农整合资金部门依据该结果来确立下年度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拨款数额。
3 以原生态文化发源区贫困县为例研究
主管部门在对贫困县预拨涉农整合资金前,首先应成立独立的绩效审计委员会,根据我国贫困地区的差异,该审计委员会可以是由财政部、审计署、农业部和省相关职能部门委派组成,委员的工作职责就是对贫困县扶贫项目的产出进行绩效审计,以确定各贫困县当年涉农资金的拨款数额。拨款数额不但要考虑到贫困县的年度预算安排的相关情况,也要参考贫困县上年度的绩效评价结果。审计委员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层面设定绩效评价指标并进行绩效审计。经济性是指在保障贫困县扶贫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所消耗的资源量最低,是衡量贫困地区有效产出的指标;效率性是指涉农资金拨款的使用情况,避免大量资金长时间被闲置浪费;效果性是指贫困县扶贫项目达到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差异。本文将选取以原生态文化发源区贫困县为例进行研究。
贫困县扶贫项目应依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相关性、统一性原则设计绩效指标,不但要考虑长期利益原则和动态过程完善原则,更要审慎地选择绩效评价指标。原生态文化发源区贫困县的功能定位主要是旅游扶贫与原生态文化保护,本文选择反映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指标。
首先,反映贫困县经济性目标的指标主要是贫困县涉农整合资金的人均支出费用和人均旅游业收入情况;其次,反映贫困县效率性目标的指标主要是贫困县整合资金账户平均余额指数和项目完成平均用时;最后,反映贫困县效果性目标的指标主要是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长额和贫困人口脱贫率。绩效审计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二级指标做出调整。贫困地区绩效预算产出评价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各二级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人均支出费用=贫困县年度支出资金总额/贫困人数
人均旅游业收入=年度旅游业收入总额/贫困人数
整合资金账户平均余额指数=(每月平均余额之和/12)/资金拨款额
项目完成平均用时=∑(项目完成用时/项目耗费资金标准化值)/项目总数
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长额=当年贫困人均收入-上一年度贫困人均收入
贫困人口脱贫率=脱贫人数/贫困总人口
当前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平均权重;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不平均权重。结合我国当前脱贫攻坚任务,重点应该在贫困人口的脱贫效果上,本文应当采取不平均权重。各指标的权重具体表1所示,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的评估标准依次是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考虑到全局性问题,评估标准依据同功能定位的贫困县之间排名按照百分制打分,分值分别对应为90~100、80~90、60~80以及60分以下。按上述计分标准对各贫困县进行综合计分,可以得到相应贫困县绩效评估总分。
在对贫困县进行综合绩效评估时,必须重点关注贫困人口脱贫的可持续性,原生态文化发源区贫困县依赖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发展旅游扶贫项目,以达到脱贫目的,但不能忽视的是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因此,需要对贫困县每年度原生态文化破坏情况评估,既包括山川植被河流一类的自然资源,也包括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非物资文化传承,可以由贫困县所在省或自治区环境部门和文化部门相关单位联合对生态文化破坏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原生态文化的破坏程度,对贫困县综合绩效评估计算公式如下:
相对绩效=年度总绩效分数/原生态文化破坏程度
绩效评价过程结束后,审计委员会应当对贫困县涉农整合资金使用的绩效进行审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如果审计结果合格,依照上述评价指标计算出分值,对贫困县进行排名,基于排名和各贫困县下一年度已经编制的绩效预算安排和绩效目标,来确定对各贫困县下一年度的涉农资金拨款数额。绩效预算的根本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保持贫困县扶贫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激励贫困县当前绩效产出的同时,不能牺牲贫困县后续扶贫开发的要求,直接导致后续年度的涉农整合资金拨款数额不能与综合排名完全一致应。如此情况下,仅仅依据排名来做出资金拨款数额的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绩效问题,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根据审计委员会做出的绩效评价结果,从过程上梳理排名落后的贫困县在每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行政处罚,以此来促进存在问题的贫困县在后继年度做出调整,从而达到绩效预算的目的。
4 结语
绩效预算管理是当前国际上广泛推广的新预算理论,其以结果为导向的核心,积极引导和激励贫困县涉农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由于当前现实条件的不足,基于绩效预算管理理论的涉农资金拨款制度也应适当结合零基预算模式,既考虑传统预算管理,又兼顾绩效预算管理和零基预算。随着绩效预算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加快引进绩效预算管理拨款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使贫困县得到的拨款涉农资金能够与当地有效产出紧密关联。与此同时,贫困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绩效预算管理方式所得到的绩效评价来引导贫困县更有效的使用涉农资金。
因此,对于贫困县而言,强化以绩效预算为核心的涉农整合资金拨款制度的构建不仅对我国公共部门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补充作用,并且也能极大地提高当地涉农整合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参考文献
[1]张全富.关于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思考[J].绿色财会,2014(05).
[2]从静.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现状与相关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5(39).
[3]温月梅.浅究财政涉农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政研究,2012(09).
[4]王继红,王继仁.涉农专项资金财务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5]杨寿康.财政涉农资金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2(01).
[6]李鹏杰.浅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J].商业会计,2016(14).
[7]高波,王善平.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4(05).
[8]张榆琴,李学坤.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2011(05).
涉农补贴资金管理论文 篇6
一、山河屯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的实践
1.充分认识, 高度重视资金管理。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自2009年实施以来, 林业局领导高度重视, 把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林业局、各试点单位一把手亲自抓, 负总责。成立了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补贴试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并层层落实管理责任, 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 协调配合, 通力协作。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板等宣传工具, 对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的政策、规定进行了广泛宣传, 做到了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使广大林区职工家属都能够积极投入到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中来, 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2.精心组织, 科学设计管理程序。
试点领导小组按照任务集中、交通方便、稳步推进、加快改革、促进就业的原则, 组织编制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 下设办公室负责试点补贴的日常管理, 并制定了具体的管理程序。首先, 按照科学设计的原则将实施方案批复的任务分解到各试点林场, 确定年度补贴资金分配方案。山河屯林业局三年来分别承担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为2009年4万亩, 2010年5万亩, 2011年15万亩, 截至2011年末累计到位资金 1 800万元, 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 任务量逐步向森林经营队伍稳定、管理基础好、作业质量高、技术力量和劳力充足的单位扩大分解。其次是建立补贴试点资金合同管理制度。共设置了14个林场试点, 试点下设295个班组, 林业局局长与14个试点单位签订了承包责任书, 各试点单位一把手与营林工组或个人签订了施工作业合同。明确了抚育面积、完成时间、工资标准、质量标准等。坚持以林业企业职工就业为原则, 增收为目的, 把试点林场的任务全部落实到林区职工、青年和家属, 坚决不允许外委承包, 确保了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政策落实到位。第三是建立资金支付审批制度。补贴资金支付执行由试点单位报账员、财务科主管会计人员、财务科长、总会计师、局长由下至上的逐级审批制度, 严格审核每一张原始票据, 防止不合理、虚假票据入账。试点单位按计划进行作业, 完工后, 先由试点林场组织自查再由林业局生产技术部门按合同内容核查验收并出具签字有效的生产验收单, 试点林场根据生产验收单及工组提工单填制森林抚育补贴工资支付单, 补贴支付单先由试点单位负责人、劳资员、报账员签字后报林业局生产部门、劳动局、试点主管局长审核签批, 再报财务科全面复核无误后, 按合同规定的支付比例办理支付手续。第四是建立监督机制, 做到事前公开透明, 事中层层把关, 事后监督检查。资金支付前对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地块、面积、承包人、资金安排等情况全部进行公开公示, 张榜上墙, 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资金支付过程中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由下而上监督审批。资金支付后由财务部门组织进行自查自纠, 再由局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并接受上级部门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3.严格要求, 认真做好会计核算。
根据《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 (暂行) 办法》的通知要求,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财务核算执行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办法, 各补贴单位实行报账制度。局财务科设置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专户, 财政补贴资金分两次拨付:试点局的实施方案经省级审核批复后, 拨付财政补贴资金用于森林抚育直接费用部分的40%, 试点任务完成并经省级检查验收合格后, 再拨付财政补贴资金用于直接费用部分的60%。补贴资金拨款到账时记入财政补助收入——森林抚育补贴科目。
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按照要求的90%用于森林抚育的直接费用, 10%用于森林抚育的间接费用。补贴资金支付时记入事业支出, 设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二级科目。直接费用按作业内容下设间伐、修枝、除草、割灌、采伐剩余物清理运输、简易作业道路修建三级科目, 各作业内容下又设置了直接人工费、材料费、燃油费等四级科目, 在直接人工费下设置不同年度人工费、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五级科目;间接费用下设置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档案管理、成效监测、设备购置三级科目, 作业设计费下又设置了工资、办公费、差旅费、材料费、燃料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等四级科目。会计核算结账后, 形成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报表, 按时上报决算。
二、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 山河屯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由于森林抚育作业本身就属于跨年度的工程, 加之采伐计划下达迟缓, 资金到位不及时或过于集中, 造成任务分解和施工作业滞后或集中, 资金使用就不能按期完成, 致使会计核算变得繁琐复杂。一是决算不能及时反映资金完成情况。以山河屯林业局为例, 2009年实施森林抚育试点任务, 资金于2010年6月份才开始陆续到位, 截止到2010年12月末, 资金到位460万元, 支出345万元, 其中直接费用使用329万元, 间接费用使用16万元, 结余115万元, 还有部分生产任务在2011年完成, 所以2010年末决算不能反映出2009年试点资金使用的全部情况。二是在一个会计期间同时反映二到三个年度的费用。山河屯林业局2011年度补贴资金总计使用660万元, 其中2009年使用115万元, 冲减了上年度事业结余, 2010年使用503万元, 2011年使用了42万元。另外, 2010年和2011年人工费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和工会经费都列入了2010年费用当中, 不能准确反映当年的费用使用情况。三是资金到位过于集中时, 资金使用时间紧, 生产任务重, 容易造成突击完成任务, 达不到预期的森林抚育效果。2011年1-11月累计到位资金277万元, 12月到位资金 1 086万元, 12月份到位的资金属于2011年的补贴资金指标, 因此致使2012年安排生产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2.直接费用下设的各个作业项目定额标准设立不够科学完善。已设立的定额标准虽然也考虑了许多因素, 但是由于没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之前, 森林抚育尤其是中幼林抚育没有普遍开展, 因此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后有必要对定额进行修订。主要应考虑两大影响因素, 一是因为作业设计的施工内容多, 生产任务逐年递增, 定额标准核定工作量大。施工作业项目包括间伐、修枝、除草、割灌、采伐剩余物清理运输、简易作业道路修建等, 按作业性质不同各项目需要在一年的四个季节当中完成, 生产任务量从2009年的4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15万亩, 对各项目下的定额进行实地插标工作量很大。二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如高山、气侯等影响, 尤其是变化莫测的天气, 冬春雪大, 夏季高温高湿, 蚊虫叮咬马蜂蛰等。例如我局的大河身试点地处高山区, 最高海拔 1 670 m, 其简易道路修建与其他试点统一执行 4 000元/km的单价, 显然不太合理。气候的影响以2010年春季最为突出, 当时雪大气温低, 又多次反复降雪, 到了4月份还有强降雪, 个别山区降雪深度更是达到70cm-90cm, 施工作业条件十分恶劣, 进度极其缓慢, 功效更是低下, 此时仍然执行原来定额标准显然不尽科学。
三、解决对策
1.确定一个合理的会计期间, 以便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及时准确。
由森林抚育作业本身性质决定, 会计期间不能确认在当年的1-12月, 即当年的生产任务计划应分解为当年7月至次年的6月底, 应以此为一个会计期间, 这样才能充分完整地反映一个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应加强各有关部门的采伐管理协调工作, 加快采伐计划和相关手续办理速度, 及时下达任务计划, 及时进行资金拨付。资金拨付首先应在当年的7-12月按比例拨付第一批, 任务结束经检查验收后拨付的资金应在次年的1-6月期间拨付, 这样随着资金的到位, 任务也按时完成, 各年度的资金使用就能完全地反映在一个会计期间, 每年的6月末上报上年度的决算也就非常合理。
2.科学设立直接费用下各作业项目的定额标准。
【涉农补贴资金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涉农资金管理检查05-24
财政涉农资金07-20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10-14
涉农资金整治进行时09-07
四个在前探索涉农资金预防新方法05-21
巢湖市加强保费补贴资金管理(财政信息)10-08
补贴资金10-21
山西省造林补贴试点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