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推广机构

2024-11-01

农机推广机构(共11篇)

农机推广机构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科技兴农、科技富农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如何因势利导, 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队伍, 是农机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笔者根据吉林省关于《开展全省农机推广机构队伍统计调查》的通知要求, 从吉林市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队伍现状入手,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剖析, 并对进一步完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1 吉林市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队伍现状

吉林市现有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9个, 乡级农机技术推广站70个 (其中66个为独立站、4个为综合站) , 有44个乡级农机推广站属县农业主管部门管理, 有7个乡级农机推广站属乡镇政府管理, 有19个乡级农机推广站属县乡双重管理, 其均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县级农机推广站人员编制为87人, 现在岗人员82人, 41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占在岗人员的50%;高级职称有15人, 占在岗人数的18.3%;中级职称为24人, 占在岗人数的29.3%;35岁以下的有12人, 35~50岁的有42人, 50岁以上的有27人。乡级农机推广站编制为372人, 在岗人员为389人, 平均每个站为4~5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19人, 占在岗人员的30.6%;专业技术人员272人, 占在岗人员的70%;高级职称有5人, 占在岗人数的1.3%;中级职称为113人, 占在岗人数的29%;年龄35岁以下的有44人, 占在岗人数的11.3%。乡镇农机推广站有6个独立站的办公室属于自有固定资产, 共有专用电话机12部, 计算机20台, 打印机、复印机14台, 电视机2台。其他的办公设备及试验、示范推广设备几乎没有。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机推广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具有大、中专及以上文凭的只有160人, 助理工程师以上只占在岗人数的27%, 高级工程师占4.2%,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31.8%。二是知识陈旧、老化, 后备力量不足。调查显示, 2003年以来, 大多数站点几乎都没有新进过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更令人担忧的是, 近3年参加过各种讲座及进修的人员比重不大。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已经难以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2) 管理体制不顺, 职责不清。一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设置不合理。目前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管理, 既有县管, 又有乡管, 还有县乡双重管理, 管理体制上不统一。有的乡镇农机推广站人事管理权归县农业局管理, 但财物归当地乡镇政府管理, 管理体制杂乱, 导致管理权限不明确。另外, 农机人员工资由乡镇发放, 人才相互流动受阻, 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二是村级机制不健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推广应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农民接受起来困难。若通过推广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推广示范田的示范作用, 就能很快得到推广。可是村级无固定的推广员和示范样板田, 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 阻碍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进程。

(3) 农机推广专项经费缺乏, 制约了推广工作的开展。目前, 地方政府没有农机化专项资金, 对农机推广工作不够重视, 投入不足。农机推广机构的经费在保证人员工资之外, 几乎就没有别的投入。据调查, 我国有的地区每年都有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促进了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吉林市各县乡农机推广站一直没有得到这方面的专项经费, 导致他们没有能力去开展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等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及各种新型农机具现场演示会的召开, 严重制约了吉林市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及应用。

(4) 农机推广机构办公设施差, 推广手段落后。大多数乡镇农机推广站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没有适当的培训设备以及网络办公自动化所需的计算机等办公设备, 尤其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用于测试农机技术数据的仪器设备, 只能按经验估算。另外用于农机作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会的摄像设备非常少, 不能及时准确地把适时情况宣传报道出去, 严重影响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宣传、推广的力度。

(5) 县乡农机推广站的试验示范基地与形势发展不适应。多年来政府很少对县乡农机推广机构进行投入, 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法已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要的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 进行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但是吉林市各级农机推广机构没有建立自己的试验基地和相应的设备, 导致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不能进行试验、示范, 严重制约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6) 农机推广宣传培训工作开展不够普遍。农机推广宣传培训工作是农机推广工作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吉林市各县乡农机推广机构, 在事业单位改革后, 新人做推广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 推广基础知识掌握的少;还有一部分科技人员知识结构陈旧, 缺乏现代高新理论知识和新技术的实际操作经验。有的县乡农机推广站由于缺乏培训宣传经费, 科技推广人员没有机会参加省、市农机推广部门举办的农机科技创新、技术交流等高级别专业培训班、研讨会及新技术、新机具现场演示会, 有的县乡农机推广站缺少经费订购农机推广方面的报纸、刊物以及用于信息宣传推广的新技术资料。导致大部分科技推广人员得不到专业技术培训, 不能站在科技推广的前沿引领吉林市的农机化事业向高层次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加强农机推广机构队伍建设, 农机树形象, 关键在推广。随着中央、省、市、县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 农机推广部门要把自身推广机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职能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农机推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增加投入,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办农机化事业。要巩固加强乡镇农机推广阵地建设, 保持乡镇农机服务推广机构队伍稳定, 合理解决他们的报酬, 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增强责任感, 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同时, 积极探索村级在不增加干部人数的前提下, 设立农机信息员, 逐步形成县、乡镇、村农机服务网络。

(2) 完善农机推广体系组织建设。国家成立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将只承担社会公益性职能, 其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也将由国家财政保证。县、乡两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将全部单独设立, 不再是与农机监理、畜牧、种植业等其他行业合在一起的综合站,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将得到加强。在一个省内形成一个健全的、充满活力的“四级一户” (四级:省、市、县、乡4级农机推广机构, 一户:农机科技示范户) 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在优化农机推广体系组织结构中, 特别要整合区域内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资源, 通过裁、并等方式优化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资源配置, 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推广机构, 优化农机推广队伍, 做到职责清晰、工作明确, 使直接面对基层的农机推广机构更具活力。

(3) 争取项目和资金, 促进农机推广事业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 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 增加了资金的投放力度, 绝大部分是通过项目来投入的。因此, 吉林市各县农机推广站要抓住这一机遇,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做好调研、论证和项目的申报工作。一方面为当地农机化发展注入资金, 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另一方面, 可以利用项目的投入加快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实现办公、宣传、培训和推广条件的改善及推广服务能力的提高。同时, 既发挥了农机推广机构的优势, 也能体现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价值。

(4) 抓好农机技术培训, 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素质。农机化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及农民用户的素质非常重要, 要科学的、长期的把农机技术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吉林市农机推广中心每年都要根据省市农机工作会议的要求, 结合各县乡农机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做出培训计划, 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农机具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系统地讲解。在重点地区以县为单位利用农闲时间, 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进行短期或专题培训, 同时鼓励支持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参加省市农机主管部门举办的农机科技创新、技术交流等高级别专业培训班、研讨会及新技术、新机具现场演示会等活动, 从而加快农机技术推广进程。

(5) 加强农机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要想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与实施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要建立示范点、示范区, 不断总结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向周边辐射, 同时要建立协调机制, 国家、省市农机推广机构与其他农机组织要协调一致, 形成合力, 进一步抓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创新是农机推广机构体系建设的动力, 是农机推广事业发展的生命, 也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才能建设好农机推广机构体系;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更好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农机推广机构 篇2

艺术课推广活动可分为:作品征集、落地活动和后续报道3个阶段进行,根据落地活动形式不同,提供以下5个方案作为中心参考:

方案一:儿童创意美术展

-适用中心:当地有合适的艺术展馆作可为活动场地

活动环节设置:

(1)艺术作品征集:为期1个月左右,提交原作

(2)艺术讲座+作品展示

(3)活动后续报道及作品中心展示

活动环节设置:

(1)艺术作品征集:为期1个月左右,提交原作

(2)征集作品义卖

(3)活动后续报道

适用中心:所有美吉姆中心

执行办法:

(1)选择周边中高端小区,确定巡展日程

(2)征集作品,统一装裱,制作(租赁)移动展架

(3)巡展现场安排小型艺术创作体验(艺术课DEMO)方案五:微博在线征集互动

活动环节设置:

(1)艺术作品征集:为期1个月左右,上传电子版,微博作品展示及转发

(2)公布中奖名单,颁奖及活动后续报道

-执行办法:

(1)微博及中心海报公布活动参与办法

(2)按微博转发数量进行评选

浅谈农机监理机构建设 篇3

关键词:农机;监理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65-1

1 具体问题

1.1 农机监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不科学

农机监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不科学,甚至是混乱,给养机户心理形成不正规,土八路的印象,缺少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机构设置上全国不统一,从省一级开始到县、乡、村,在国家层面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就是有的地方有了标准也无人去落实和执行。由于这些原因,使很多机手不服从管理,轻视农机监理部门,对农机监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尊重,无形中增加了农机监理部门的工作难度。这样就使监管不力的情况经常发生,农机手的持证率,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机具的检验率逐年下降,农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2 农机监理部门的性质和农机监理人员的身份不明确

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机事故处理办法》,虽然授予了农机监理部门执法主体地位,可全国多数的农机监理部门多为事业单位,有的是全额拔款单位,有的是差额拔款单位,有的甚至是自收自支单位,农机监理人员是普通的事业编制,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普遍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形成合力,这就形成了执法主体不合适的现象,与理不合,与法不合。

1.3 农机监理工作经费和人员编制问题

这一问题,全国各地情况不一,但有大部分的地方政府不重视农机监理工作,没有把农机监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之不能正常运转。个别地方农机部门人员编制过少,农机监理执法装备落后,甚至没有农机监理公务用车,由于多数农业县地域广大,农机监理工作存在死角,隐藏大量的安全隐患。

1.4 农机监理队伍建设问题

很多地方的农机监理部门,工作纪律涣散,不配发执法服装标志,不定期进行执法培训,没有工作车辆。农机监理人员文化水平过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机监理工作。还有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虽然多数省份都配发了农机监理行业制服,可样式颜色不一,比如,海南省的农机监理服装是蓝色的,吉林省却是绿色的,这就是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5 法律法规不完善

《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授权农机监理部门管理农业机械,但缺少可操做性,没有颁布具体的管理措施。国务院563号令《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农机监理人员的执法范围是田间,场院,使农机监理不能顺利开展农机安全检查,因此造成农机“三率”不高。《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规定农机监理发放拖拉机牌照、拖拉机驾驶员驾驶证和拖拉机定期检验,而没有规定农机监理上道路检验,取缔非驾,违章。国务院563号令只明确农机监理只能在农业机械作业或转移过程中发生事故可以处理,而没有对农业机械平时安全监督做出明确的规定,因而农机监理就不能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进行检查,也就是说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有无牌照,是否参加检验,有无驾驶证,农机监理都无权监管。而国务院563号令第四十五条规定,对不依法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实施安全检验、登记,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如果农机监理没有有效的管理法规,我们怎能保证拖拉机挂牌率和驾驶员的持证率,怎能保证农机事故不发生或少发生,怎能保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怎能保证农民的安康和谐。

2 具体解决办法

2.1 理顺机构

目前我国县以上农机监理部门的名称有:农机监理站,农机监理所,农机监理处。所以从机构名称上必须进行统一,我们可以借鉴交警部门的称呼做法,因为我们和交通警察虽然监管对象有所差别,但我们工作性质基本相同,可以省级叫农机监理总队,地市级叫农机监理支队,县一级叫农机监理大队,乡镇叫农机监理中队。这样的机构名称较为规范,容易让广大机手接受,也增强了机构的权威性。

2.2 明确机构性质和人员身份

农机监理部门是法规授权执法,具有执法主体地位,机构应纳入公务员单位管理,农机监理人员应过渡为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这样才能做到执法主体合适,保障有力。

2.3 确保农机监理部门正常运转

由国家农业部颁发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保障农机监理部门执法经费额度,和根据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合理设置农机监理人员编制,实现农机监理部门的正常运转。

2.4 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加强组织纪律,制定严格的着装办法,统一服装颜色和标志,统一农机监理公务用车标识,严把农机监理部门进人关,增加农机监理执法培训次数提高农机监理人员业务水平。農机监理的核心工作是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服务的。当前农机监理部门普遍存在着“重执法轻服务”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农机监理部门强调执法监督,而对应履行的义务却关注的较少。有些农机监理部门还存在着只收费不服务现象,突出表现在农业机械和驾驶操作人员的检审方面,只要交上检审费,就算年检审通过,既不对农机具进行检验,也不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在牌证管理,田检路查也存在相似的问题,机手上交的费用,却不能得到应有的服务,使机手认为,农机监理只收费不服务,违背了农机监理的工作目的,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农机监理人员执行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对等,还造成少数监理人员工作中不尊重机手,态度恶劣,工作方法粗暴简单,使机手对农机监理部门产生敌视心理。因此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是改善农机监理执法环境的重要因素。

2.5 确保农机监理有法可依

省级政府应该颁布省级《农业机械监督管理办法》,细化农机监理执法细则,对农业机械的监管规定执法手段,使农机监理员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农机推广机构 篇4

农机推广机构设施装备建设规范主要是: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宣传、培训、指导以及跟踪服务等所需要的办公设施、推广车辆、仪器设备、试验基地、示范样机和农机推广机构办公设施、办公场所等。根据农机技术推广和巡回服务的实际需要, 特别是在专用装备、检测设备、仪器、机械维修设备、试验示范基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农机监理机构设施装备建设规范主要是:适应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的农机监理综合服务大厅和农机监理车辆, 标准化的考试场地、合格的考试机具及先进的考试仪器设备, 农机事故处理的勘察设备, 牌证和档案管理的设备,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设备等其它设施和装备。

山东制定的农机推广和农机监理机构设施装备建设规范, 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针对性。《规范》充分考虑了县域情况、机械保有量等农机化的实际需要, 针对的主要是县级农机推广和农机监理机构, 市、乡农机推广和农机监理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参照执行。二是具有可操作性。《规范》对农机推广和农机监理机械的设施装备建设不仅提出了定性的要求, 而且还列出明细表对每一种设备进行量化明确, 便于实施和操作。三是具有导向性。《规范》的出台必将成为各级农机推广和监理机构建设的重要标准和发展的主要目标。

教育培训机构如何做好网络推广 篇5

网络推广相对于户外媒体广告,有着价格上的绝对优势,一则电视广告,可能一个月上百万,而网络推广,可能一年都花费不了这么多费用。两种推广方式获得的效果都是一个:提升机构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学生到学校过培训机构就读。

培训机构网站该如何建设?

1、网站美观性

网站如同企业的形象,是想当你看见一个垃圾站时,即便对方是一个全球500强企业,也不得不让你产生一丝疑虑。尤其是对那些首次访问者,网站就是企业在客户眼里的第一印象,一个美观大方而又温馨的站,往往能得到客户的亲睐,建议学校与培训机构网站在主色调方面选用淡色调。

2、网站的专业性

教育是一个特定的行业,而“专业”这个词是这个行业的重中之重,专业的师资队伍,专业的教程,专业的精神等等。扩展到网站上也正是如此,以物及人,所以在学校网站建设与资料添加方面,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学校网站建设要具备三性:条理性、简明性、专业性。

3、网站的全面性

学校与培训机构网站的浏览者,可以说90%以上都是学生或者对培训项目有意想者。一个全方位的服务,能够让这些访问者得到很好的帮助。建议网站具备如下功能:在线咨询系统、地址查询、专业的网络导师。让潜在学生源能够先通过在线咨询系统与专业的老师进行咨询,然后与学校或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再接受专业老师的引导,从而在现实中来到学校就读。当然,现在的长沙培训机构中,90%以上的在线导师都不“敬业”,并不是他们不专业,而是存在一个通病:网络咨询者根本无法通过这个咨询平台咨询到自己想了解的东西,通常是问不到几句,对方就反复提出要直接来学校或机构咨询,这样的话,还能叫网络咨询吗?干脆叫做“催钱系统”算了。学校方的过于“尽责”,让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弊端。

那么学校网站与培训机构网站应该如何推广呢?

在这里我提供一个比较完美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1、百度、google推广照常进行,但是可以减少一些长尾关键词和一些竞争不怎么激烈的关键词,便于下一步的SEO工作

为什么要继续使用这些推广?因为这些推广的见效很快,提交关键词就可以在一天内上限,虽然费用大,但是能够很快看到效果,但得筛选关键词,那些竞争激烈的词,可以保留,因为这些词不具备后期优化的条件,或者很难进行人工优化。

2、网站资料的及时更新与添加专业性比较强的资料

学校与培训机构要有专业的网站编辑人员,对网站资料进行更新与添加,建议每天增加和修改的文章在7-15篇,其中要懂得利用软文进行炒作与推广,专业的资料,不仅可以提升医院在患者眼中的形象,还可以增加网站收录的几率。

3、高效率的优化队伍

这里我建议学校请一些专业的网站优化人员全职对网站进行优化。但是要弄清楚所聘请人员的专业性,不要认为能在论坛发发贴就叫做SEO。

4、网络资源的利用

当一个权重较高的网站已经成型时,学会好好的利用这个优势,其实可以通过一些资源对等的互换,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门户网站的图片文字广告,文字链接等。通过你的谈判,其实很多站都是可以不花任何费用达到广告效果的。当然,这里就要看你的口才与手段了。

切记一点!网站推广工作,最忌讳网站的经常改版。虽然不断的改版能够不断的完善网站的功能与效果,但是这样一来,对优化工作是个最大的打击。对网站在互联网中的自然权重与排名,是有害而无利。就长沙学校网站而言,大概一年更换一次,表面上看不错,但是正是学校方没有好好的意识到这一点。其实很多学校网站改版工作并不是领导曾主动提出的,大多都是学校里的那些“蛀虫”提出的,为了从中获得回扣,不断有人向院方指出网站存在的种种“问题”,然后说服学校方将网站交于XXX网络公司进行改版,从中在XXX网络公司那获得丰厚的回扣。

5、全方面的网络营销

农机推广机构 篇6

1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数略有下降

到2014年底,全省有水产技术推广机构245个,比上年减少5个,其中:水产专业站93个,比上年减少9个;综合站152个,比上年增加4个。在各级机构中,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要求,因省级的两个机构合署办公视为一个机构填报,地市级机构不变。县级水产站138个,比上年增加1个(原因是承德新增一个高新区农林水务局),其中县级水产专业站71个,比上年减少1个;县级综合站67个,比上年增加2个。区域站75个,比上年增加6个(原因是沧州盐山县的盐山镇、圣佛镇、庆云镇、望树镇、孟店镇、千童镇核对相关文件后纠正项目级别为区域站)。区域站中水产专业站10个,比上年减少1个;综合站65个,比上年增加7个。乡镇站20个,比上年少11个(原因同上,还有沧州的大单农技站、龙王李乡农经站、找王镇农技站、城关镇农技站、于桥乡农技站2014年起不再上报),其中水产专业站0个,比上年减少6个;综合站20个,比上年减少5个,见表1。

2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数量减少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1 149名,实有人数882人,比上年减少47人,其中省级站35人,比上年减少2人;地市级153人,比上年减少12人;县级站545人,比上年减少50人;区域站132人,比上年增加26人;乡(镇)级站17人,比上年减少9人。

3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学历和职称水平提高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中技术人员为656人,比上年减少67人,占总人数的74.4%,其中:高级职称124人,比上年增加7人,占总人数的比例由12.6%增加到14.1%;中级职称278人,比上年减少27人,占总人数的比例由32.8%降为31.5%;初级职称239人,比上年减少44人,占总人数的比例由30.5%下降为27.1%。

推广人员学历:大学本科及以上315人,占总人数的35.7%,比上年增加2.3%;大专305人,34.6%,比上年增加1.3%;中专137人,占155%,比上年减少2.5%。

4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单位性质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单位性质:行政性事业单位有5个,比上年减少1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96个,比上年减少4个,占机构总数的80%;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6个,比上年增加1个,占机构总数的10.6%;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8个,比上年减少1个,占机构总数的7.3%。从单位性质看,全额事业单位数量下降但比例不变,而差额和自收自支单位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5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经费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总经费4 379.56万元,比上年增加795.41万元,增加比例为2219%,人均49 655元,其中:人员经费2 94933万元,比上年增加42.22万元,增加了145%。人均33 439元,比上年人均增加2 147元;省级机构人均66 769元,比上年增加8 232元;地市级人均53 875元,比上年增加1 860元;县级人均28 798元,比上年增加2 942元;区域站人均22 405元,比上年增加9 161元;乡镇站人均21 735元,比上年增加70元。整体看来,经费总量增加,主要是工资上涨,项目业务经费增加,各级别机构人员经费均有所增涨。

6 全省项目实施情况

全省淡水推广规模:池塘面积2 308.8 hm2,产量4 764.7 t;大水面面积1 300 hm2,产量300 t。总产量5 064.7 t,新增产量1 145.3 t。产值16 329.46万元,其中新增产值为6 134.63万元。

全省海水推广规模:海上网箱规模55 650 m2,产量1 196.73 t;海上其他类面积100 hm2,产量80 t;海水陆基池塘面积2 783.33 hm2,产量5 862.36 t。总产量共7 139.09 t,新增产量2 540.09 t。总产值30 388.58万元,新增产值9 256.28万元。

7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培训和信息服务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共举办渔民技术培训420期,比上年减少11期,培训人数24 552人次,比上年减少3 416人次;拥有信息网站12个,比上年增加4个(廊坊市站、廊坊大厂、廊坊香河、张家口市站各减少1个;沧州黄骅、廊坊三河、保定阜平、秦皇岛桃林口、秦皇岛青龙、秦皇岛山海关、唐山市站、唐山丰南各增加1个);提供手机信息服务用户1 044户,比上年增加448户;提供技术资料72 241份,比上年增加5 108份;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人员自身再教育和业务培训1 297人次,比上年增加188人次,自身学历教育98人次,比上年减少8人次。推广机构提供的培训、信息服务等有所减少,其中渔民技术培训减少122%,技术资料增加7.6%。

8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和指导渔民情况

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技术指导面积88 009 hm2,受益农户12 501户,其中:淡水技术指导渔民9 808户,指导面积41 625.3 hm2;海水技术指导渔民2 693户,指导面积46 383.7 hm2。

(收稿日期:2015-02-06;修回日期:2015-04-02)

农机推广机构 篇7

1 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1) 农机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低, 工作缺乏主动性。镇 (街道) 农机站人、财及物隶属乡镇 (街道) 管理, 部分镇 (街道) 农机站的办公场所被挤占、挪用, 致使正常业务工作无法有序开展。个别站人员老化, 专业素质不高, 工作人员及装备不足, 农机科技推广发展后劲不足, 服务职能有待改进。农机人员工资差别较大, 造成思想不稳定, 不少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在思想、观念及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同时, 存在干和不干一样, 干多干少一样, 干好干坏一样的问题。因此, 市级以上农机推广工作任务很难落实到基层, 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和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难度很大。要完全依靠乡镇 (街道) 农机站来发展农机化, 承担农机推广工作任务已不现实, 大量的工作要依靠县农机部门来完成。乡镇 (街道) 农机推广力量的削弱, 使县农机推广部门最需要的农机需求信息不能充分反馈, 更难找到发展农机的切入点, 所以获取农机信息已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农机化投入不足, 农机示范推广、培训缺乏经费。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 对农民购机支持资金不足, 农民购置大型农机仍较困难。近年来, 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 广大农民非常欢迎。在调研中, 农机手对购机补贴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 补贴额度太小, 补贴机械种类单一, 难以满足农民购机需求, 又加之柴油涨价, 农机作业成本增加, 农民购机积极性不高。农机手们认为, 国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补贴政策上应予重点倾斜, 在补贴机具种类上应适当放宽, 对农业机械用油也应尽快实施补贴。要大力推广群众认可的多功能复合式中小型农机具, 还希望金融部门在信贷方面给予方便和优惠。近几年, 由于地方财政比较紧张, 用于农机研制推广的经费逐年减少, 农机部门召开先进农机具现场会也只是小规模的表演形式, 不能让群众增强感性和理性认识, 以致于推广起来难度很大。

(3) 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于农机发展的要求。滕州市农业机械化大多局限于传统耕、耙、播及收等产中服务, 服务产业链有待延伸。目前, 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十分合理, 小型机具多、大型机械少。二是功能单一型机具多, 复合式多功能机械少。三是动力机械多, 配套机具少。多少年来,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一直重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机械化, 或产后粗加工机械化, 却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 如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环保机械化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速度, 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同时, 农机推广人员知识不足, 乡镇 (街道) 农机推广人员主要精力大都投入政府中心工作中, 农机推广意识淡薄, 各种学习培训相对较少。

2 对策与建议

(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健全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机树形象, 关键在推广。农机部门要把推广放在重要位置, 要把取得党委政府支持、农民欢迎和发挥农机部门职能作用作为开展农机工作的切入点。要主要领导挂帅抓, 分管领导靠上抓, 做到推广工作事事有人问, 层层有人抓, 切实抓出成效。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关心支持基层工作, 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进和采用新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要素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农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增加投入,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办农机化事业。要巩固加强乡镇 (街道) 农机阵地建设, 保持乡镇 (街道) 农机服务推广人员稳定, 合理解决他们的报酬, 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增强责任感, 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同时, 积极探索村级在不增加干部职位数的前提下, 设立农机服务员, 逐步形成县、乡镇 (街道) 及村农机服务网络。

(2) 搞好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农机化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投入, 三靠科技。要建立农机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 加大新技术、新机具引进示范推广力度。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将购买机械的重点转移到产后服务上来, 并积极做好机械的选型、定型, 注意培植典型, 促使产后服务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化的迅猛发展壮大, 搞好各级各类农机管理人员、操作驾驶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农机人员素质, 充分发挥现有机械的作用, 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农民购置高技术、多功能、多用途农机, 搞好技术、信息及作业服务, 力争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确实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3)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确保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农业技术推广法》明文规定,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经费, 由政府财政拨给。”“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并应当使该资金逐步增长。”鲁政发[2007]97号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理顺管理体制, 对乡镇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提倡实行县办县管, 人、财、物由县级业务主观部门统一管理, 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 要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观部门的意见, 建立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保障机制, 确保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 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农机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 依法争取政府投入。一是必须用足用好现有的人、财、物, 特别要用好来之不易的专项经费。否则, 难免步入成绩出不来、领导不重视和经费无保障的恶性循环。二是要积极主动地争取项目资金。农机化示范创新工程、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等项目都有资金, 有些还有地方配套资金。三是积极开展有偿服务, 包括为企业服务和为农民服务, 为所有需要提供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服务。

(4) 稳定基层推广队伍, 增强队伍服务功能。基层推广队伍面临“网破线断”的主要原因是缺经费。上级业务部门不能为其解决具体困难、问题, 工作确实无法开展。因此, 要结合宣传《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农业技术推广法》, 为基层撑腰、说话, 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以稳定基层推广队伍。同时, 各级推广部门要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试验示范基地和为民服务的手段, 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的需要。逐步达到推广技术规范化、示范带动基地化、项目实施程序化和推广手段现代化, 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人才, 完成各项农机技术推广任务。

转制农机科研机构迎来政策利好 篇8

《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旨在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促进科技进步, 规范科技开发用品的免税进口行为。免税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包括研究开发、科学试验用的分析、测量、检查、计量、观测、发生信号的仪器、仪表及其附件;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提供必要条件的实验室设备 (不包括中试设备) ;计算机工作站, 中型、大型计算机;在海关监管期内用于维修依照本规定已免税进口的仪器、仪表和设备或者用于改进、扩充该仪器、仪表和设备的功能而单独进口的专用零部件及配件;各种载体形式的图书、报刊、讲稿、计算机软件;标本、模型;实验用材料等。

2007年8月,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执行《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转制科研机构名单 (第一批) 中, 便包含了3家转制农机科研机构, 它们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到目前为止, 享受这一优惠税收政策的转制农机科研机构达到了13家。

四川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发展探讨 篇9

1 存在的问题

1.1 机构设置不合理, 推广体系不完善

1.1.1 基层推广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他们长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 与外界接触少, 信息闭塞, 对新技术新成果知之甚少, 知识结构老化, 而在实际工作中需兼顾动物防疫检疫、畜产品质量监督、饲草饲料检测等工作, 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1.1.2 基层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

全省各地均出现了畜牧技术推广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 老一辈的技术推广人员年龄偏大, 整体文化水平不高, 接收新技术能力较弱;而中坚力量人数太少, 无法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新进人员业务技能不够熟练, 还需继续学习。

1.1.3 机构设置名称混乱, 职能严重弱化。

以广元市为例, 区县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名称五花八门, 如昭化区品种繁育改良站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朝天区畜牧产业发展中心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参公单位) 、利州区畜牧生产股 (畜牧局内设机构, 承担部分畜牧技术推广职能) 等。单位性质差异大, 职能弱化严重。

1.2 畜牧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全省畜牧技术推广体系中仅人员工资及部分工作经费由财政投入, 财政无更多的资金投入畜牧推广项目。财政每年安排畜牧兽医资金, 大部分都用于了兽医防疫支出 (疫苗、村级防疫员补助等) , 剩余部分很难满足全省广大农民的引种补助、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等支出。

特别是甘孜、阿坝、凉山地区因属特困边远民族自治州, 州财政和县级财政极其困难, 在项目配套资金和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上严重不足, 畜牧技术推广缺乏必备的软硬件设施, 现有设备老化, 而先进的畜牧科技产品无法得到推广, 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萎缩, 服务跟不上畜牧业的发展要求。

1.3 服务手段和技术设施落后

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手段落后, 推广机构仅凭经验用老办法指导农民生产, 缺乏有利于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监测评价等方面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

1.4 技术推广运行机制不灵活

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管理模式的畜牧技术推广运行机制, 缺乏科学的激励办法, 导致大量的畜牧科技人才未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新技术难以于第一时间推广到基层。全省部分乡 (镇) 畜牧兽医站的管理体制为“双管理制”即乡 (镇) 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管理, 由于工作不分主次, 造成了具体业务工作难以开展和鼓励政策难以落实, 审批程序也被复杂化, 有时甚至会出现“需要时都管, 遇到困难时都推诿”的被动局面, 导致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效果欠佳。

2 发展对策

2.1 推广目标实效化

按照新时期新阶段畜牧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畜牧技术推广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从单纯追求数量提升向质量数量并重转变;从畜牧生产技术服务向生产、加工、销售全流程综合服务转变;以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市场共同开发转变。通过三个转变为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将畜牧技术推广目标落到实处, 为广大农民增收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2.2 推广范围网络化

通过畜牧技术推广目标管理制度, 将畜牧业推广任务下达给乡镇畜牧兽医推广机构, 签订目标责任书, 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畜牧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 建立健全省、市、县、乡畜牧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网络。

2.3 推广队伍多元化

大力调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参与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逐步形成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 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在加强现有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 大力发展农村专合组织、企业的技术推广服务组织, 支持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充分调动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专合组织、企业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畜牧技术推广队伍。

2.4 人员竞争常态化

要满足新形势下畜牧业的发展, 就需要激发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让竞争成为常态。建立和完善以“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人员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规章制度, 结合当地产业布局特点, 确定一定比例和相应数量的专业岗位, 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 选择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制定和建立以“绩效考评、分配挂钩”为核心的基层农业推广人员考核评价体系, 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并加强其工作责任心。

2.5 素质提升制度化

制定人才中长期培训和再教育计划, 将继续教育落实到人, 对畜牧业技术人员进行轮流培训, 更新知识, 定时定期进行畜牧技术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保证人才知识储备, 提高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从业水平。

2.6 经费投入专项化

农机科研机构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 篇10

1 导致农机科研机构人才流失的原因

1.1 政策调整的影响。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农机科研单位。20世纪60年代我国提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国家也出台多项政策进行扶持,单位人员从建所初期的99人发展到1985年的318人,科技、管理人员从成立时的51人增加到1985年的201人。科技、管理人员的变化见下表。

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单位成立之初到1985年,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的科技、管理人员数量增幅为300%,其原因是这期间政策的大力扶持。当时为了支持农机科研的发展,从全省各地陆续选调了一批技术人才到农机所(院)来充实科研队伍,增强科研力量。然而由于财政拨款制度的改变,单位由全额拨款改为差额拨款,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经济来源大量地需在市场上自己创收解决,为此单位不得不逐步对科技、管理人员增加压力。科技人员为找工资而忙碌,从事农机基础研究的时间少了,跑项目推广的时间多了,新来单位工作的大学生,工作不了多久,大部分想方设法找门路调走,有的干脆辞职。从1985年起,科技、管理人员从201人逐年减少到了2009年的91人。

1.2 弱势行业因素的影响。

农业机械行业所处的地位是弱势行业。农业机械制造业靠政府扶持,农民购置农业机械也靠政府补贴,而农机科研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投入很少。农机化发展方向一靠政策导向,二靠市场。政策导向不明朗,农机市场逐年缩小也在情理之中。农机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强势行业变成了弱势行业,而弱势行业往往不被就业人群所关注。这也是农机科技管理人才流失后又得不到补充的又一个原因。

1.3 农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

由于社会就业观念的改变,农机行业规模的缩小,农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也遇到了困难。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关大专院校为了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将原来所办的农机专业改为其他专业,不少的农机院校,更名为其它院校。这也使农机行业选拨年轻科技人才减少了一个新生力量的来源地,虽然其他院校也有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毕业生,但毕竟农机所(院)的生力军大量来自农机院校。

1.4 农机科技、管理人员待遇低。

农机科技、管理人员的待遇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技术职称、职务相当的人员收入在各行业中差别不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行业的自主分配加大,农机科技、管理人员的收入远低于其它行业的科技、管理人员。待遇低是农机科技、管理人员流失的又一重要原因。

1.5 农机科技队伍自然减员多,新进人员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员到90年代都逐步退休,再加上财政拨款方式的规定,新进人员增人不增拨款,此外,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机行业来工作,农机科技队伍新生力量得不到有效补充。退休逐年增多又使科技管理人员的比重大幅度降低。

2 农机科技、管理人才流失的对策

人才始终是事业发展的源泉,农机科研事业要快速发展,必须保证科研、管理人员占单位总人数的较高比例。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样政策也是农机事业发展的生命,农机发展的历史证明,有政策扶持,农机科研没有人才可以聚集人才;政策扶持减弱,有了人才也会丧失。政策扶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解决农机科研机构的属性问题。农机科研机构是从事农机技术和产品研究的单位,具有极强的公益性,不宜采用差额拨款的方式。在发达国家,通常是工业反哺农业,国家扶持农机。我国近年来开始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并已经初见成效了,比如取消农业税,农作物种子、化肥国家限价,农业机具实行购机补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等等。国家在农机科研机构上应该恢复公益性事业单位属性。这是促进农机科研单位人才聚集,加速农机科研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事业单位招聘人员采用公开招聘方式,在招聘工作中,同样是农业事业单位,差额拨款和全额拨款的单位在近两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所遇景况差异甚大。全额拨款的农业事业单位,招聘计划几乎全能实现,而差额拨款的农机科研单位年年招聘都因报考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不少岗位被取消。

2)加大对农机科研经费的投入。现在的农机科研机构农机科研专项经费极少,这一点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只有设立和逐年增加农机科研专项经费的投入,才能使农机科研出人才,出成果。没有农机科研专项经费,优秀人才不进来,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

3)建立农机科研发展的保障政策。例如成立农机产业联盟,实现产、学、研、推的高效衔接,加强农机软科学研究和农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等。建立农机科研发展的政策保障,才是农机科研事业发展的长久之策。农机科研事业发展了,人才自然会来。

政策扶持是“梧桐树”,只要有“政策扶持农机科研”这棵“梧桐树”,那么就会有无数只“凤凰(人才)”飞进来。

2.2 单位必须加速发展。

单位有发展前景和永恒的活力是留住人才的基本条件。农机行业虽然不像那些蒸蒸日上的高科技行业,但也是稳定的传统行业。要让所有的职工都时时看到希望,单位管理者就要提出能够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和实现的目标。要使老职工有想头,中年职工有干头,年轻职工有奔头。职工看到远景和目标就会增强信心。

2.3 让人成才。

事业留人很重要, 要留住人才,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发展环境,寻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途径,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体现出自身价值。对于职工让其在两个途径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一个途径是对于那些有组织才能又有领导能力的职工在行政职务中得到提升。第二个途径是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路径。让那些善于钻研技术的人才走这条通道,这条通道使其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得到较高的技术职务成为技术专家或技能行家。

让人成才,还要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学习氛围。凡是优秀人才,大多富有进取精神,非常看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非常重视单位内部的文化和人文环境。单位要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在以价值观凝聚人心的同时,在单位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文化和学习环境,把人才职业发展前景和专业继续教育作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适当的时候,结合职工的岗位和个人的知识更新的需要,给予再培训提高的机会;为优秀人才提供“充电”的机会,努力实现单位战略目标和人才成长轨迹的有机结合;制定真心实意为人尽其才创造条件、为个人发展提供可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用人机制。

2.4 留住人才。

对单位而言,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是一项系统工作,留人的关键是要留心,要留住人的心则必须通过努力使人才对单位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要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措施落到实处,尤其要重视待遇留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到行政职务和技术职务每条上升路径都畅通,在不同行政职务和技术职务的不同层次给予相应的待遇,以鼓励职工积极向上发展。但现在制约事业单位行政职务发展的是单位行政级别,单位的行政级别不高,行政职务也受到相应的限制。在现代企业或国外公司,通常是行政职务的待遇高于技术职务(核心技术人员除外)。在现在事业单位政策允许条件下,可以给担任行政职务的人员和技术职务人员相当的待遇,方式可以通过职务津贴或者平均绩效工资等,以解决从事行政管理人才待遇偏低的问题。

农机推广机构 篇11

1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制定和实施农技推广计划, 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 并予以试验、示范和推广。在农作物的生长方面,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等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指导防治和处置工作, 并监测农作物苗情、耕地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 要进行植物检验检疫。同时, 还应当管理、保护农业资源, 引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构, 协助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管, 协助处理农机安全事故[2]。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方面,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和产地环境监管工作, 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 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得以顺利进行。

2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主要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 我国大部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仍旧属于乡镇政府及其部门的管辖之下,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自主决定权和话语权, 所有日常农业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由乡镇政府进行安排和组织[3]。然而许多乡镇政府由于缺乏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和认识, 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程中疏于对相关人员和事务的管理, 甚至有些乡镇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工作热情,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无法正常、顺利地开展。

2.2 工作机制不灵活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 没有将工作业绩、推广效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进行挂钩, 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努力工作和继续学习深造的动力, 认为无论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如何, 个人收入、奖励等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许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兢兢业业工作多年, 却无法进行职称评定, 大大打击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等制定合理的工作管理机制, 没有将推广人员按照工作内容不同进行合理划分, 导致农技推广工作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2.3 人员结构不理想

由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待遇管理、编制管理、职称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和不合理, 大部分农技推广机构无法吸引真正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推广才能的人才, 致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结构不理想。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技术人员都主要由年龄较大、农业技术知识不全面的当地剩余农业人口构成, 由于缺乏待遇提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刺激, 技术人员没有针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开展及时的、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老化、落后, 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严重影响了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4]。

3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问题解决措施

3.1 结构管理方面

针对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上存在的管理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 应当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独立出乡镇政府部门,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企业,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开展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 实行公司式管理和运作, 彻底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性质、智能、人员管理模糊不清的问题。对于那些与乡镇政府有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无法完全从中脱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可将行政、服务部门保留在乡镇政府中, 把其具有经营功能的部门和人员与其他政府资源、社会资源进行结合, 成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企业, 由地方工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严格按照经营范围参与市场竞争。原有的农技推广行政部门仍由乡镇政府管理, 属基层事业单位, 与新建农技公司属两个完全不同的法人组织, 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组织、经济上的交叉关系, 农技推广部门人员与政府其他部门人员同属政府管理、享受相同待遇。

3.2 人员管理方面

为了充分适应和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生产的需求,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企业应当在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选用上采取岗位竞聘制,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层应组织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 根据目前农业技术发展状况, 制定人才评定、评测计划、方案和内容, 在农技推广机构内部和乡镇所有农业人员范围内选取具有良好农技专业知识和较强农技推广经营服务能力、经验的优秀人才, 扩充农业技术推广队伍[5]。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上, 行政人员和其他服务类职能部门人员应当由独立出来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或乡镇政府统一管理, 属事业单位编制, 而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可实行独立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或农技推广企业人事代理式管理, 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更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3 待遇管理方面

对于属事业单位编制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其工资、奖金、财政补助等各类经济收入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标准由地方政府负担, 并纳入乡镇政府财政预算, 其他人事代理编制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经营服务类人员的待遇由独立出来的农技推广机构或新成立的农技推广企业承担。在工资分配上, 应当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的合理化和透明度, 将工资、奖金等参考标准纳入单位、企业总体工资制度和标准内容范围中, 并向全体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开, 避免各种由于收入管理过程不透明而产生的问题和纠纷。同时, 应当充分考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层性和广泛性, 将相关人员待遇收入、职称评定与工作业绩、推广成果挂钩, 在实行保底基本工作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将员工彼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开, 督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继续学习和深造、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4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乡镇农业技术发展和农业生产扩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为了加快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速度和效率、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 相关政府和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管理和改革工作, 解决当前农技推广机构体制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积极推行体制改革和人员结构优化, 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体制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管理职能划分不合理、工作机制运行不灵活、人员队伍结构不理想等问题, 地方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予以调整和优化, 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朝着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发展。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刘建华, 陈公贤, 陈宏辉.新形势下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分析[J].基层农技推广, 2014 (6) :20-22.

[2]李安宁, 王德成.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4 (5) :1-4, 16.

[3]曾庆鸿.论贵州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J].基层农技推广, 2014 (10) :1-3.

[4]代丽云.我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12) :61, 72.

上一篇:线性约束规划论文下一篇:商业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