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成人教育培训工作

2024-09-15

农机成人教育培训工作(通用9篇)

农机成人教育培训工作 篇1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土地经营方式由分户承包逐步向租赁、集约、规模化经营转变,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日益高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机械化工作, 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用现代农机工业技术装备农业生产, 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这就需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操作的实用复合型农机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近年来, 随着中央强农、惠农、支农政策措施的落实,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潮, 江城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对江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然而, 如何提高农机拥有者和操作者的操作技能与水平, 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 提高效率和效益, 是农机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

一、历史回顾

江城县农机技术学校是江城县农机技术教育培训唯一机构, 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成立于1975年, 开始是江城县农机培训站。1989年, 根据原国家教委、农业部及云南省教育厅、原省农机局相关文件要求, 经地、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认可, 更名为“江城县初级农机技术学校”, 同时, 又被省公安厅认可批准为“江城县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站”。1997年荣获原思茅地区教委《云南省社会力量办学等级学校》二级二等学校证书。2006年获省农业厅认可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 从事“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培训业务。2011年获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县级农机培训机构办学评估B级学校”资格。2011年被江城县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办公室批准认可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建校三十六年来, 在主管部门领导下, 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 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对各类拖拉机及农业机械操作手和相关技术人才共培训了近7000人次, 为江城县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及农机现状

江城县农机校现隶属于江城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农机监理站 (设农机校、推广室、监理业务室) 。目前, 有职工11人, 教师和教练员8人, 教室130m2, 教练车有:农友牌拖拉机一台、神牛牌拖拉机2台、手扶拖拉机2台, 办公室6间有190m2, 拖拉机训练场地2000m2, 电视机及影碟机各一台。全县拥有拖拉机5488台, 持证人数1036人, 持证率18.9%, 微耕机2153台,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7093台套, 农机从业人员13040人, 其中农机管理人员22人。

三、影响因素

1. 管理混乱

农业部《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农机成人技术学校是独立的国家事业单位, 受同级农机管理部门的领导。”农机成人教育是专业性较强的行业, 专司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机实用技术培训, 但是在江城, 农机教育培训、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三站合一”, 顾此失彼。虽然江城县农机校对外似乎是一个独立的部门, 对内来说, 仅仅是江城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农机监理站的一个内设机构, 有责无权, 人、财、物不明, 不利于开展工作。

2. 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农业教育培训的公益职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知, 各级农机校是一个独立的、需要公共财政扶持的公益事业单位。然而, 多年来, 财政除拨付人员工资外, 其他没有一分投入, 仅仅靠收取学员的培训费 (小型拖拉机350元/人, 大型拖拉机700元/人) 运转, 真是杯水车薪, 无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购买教学设备, 致使学校训练场地凸凹不平, 教学设备和设施不齐, 影响教学工作。

3.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主体。然而, 由于编制等原因, 江城农机部门多年来未补充人员, 没有新生力量的注入, 要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困难重重。

4. 招收学员难

由于权力弱化, 农机监理部门没有了上路执法权, 不能有效对拖拉机进行动态管理, 不能及时纠正违法违章, 导致无证驾车增多, 持证率下降, 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

5. 培训业务单一

目前, 农机校从成立至今, 除从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外, 其它培训工作很少涉及, 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和集团化。

四、发展思路

1.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农机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服务“三农”为中心, 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前提, 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相适应, 与农机技术和农艺要求相结合, 以农业机械拥有者和使用者为基本实施单元, 开展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拖拉机驾驶操作技术、农业机械操作技术、维修使用保养技术及相关技术培训, 旨在提高拖拉机拥有者和使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技能, 从而促进江城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培训更多的复合型乡土人才, 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2.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农机成人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向农民传播和推广先进科学技术,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有力保证, 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动机, 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作中, 需要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重视, 提高对农机成人教育培训的认识, 把农机成人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计划, 认真研究, 加以落实, 在资金上支持, 在人员编制上解决, 还需要主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共同把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做好。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培训质量

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力量, 师资力量的强弱, 决定教学水平的高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是树立学校品牌的关键。作为教师,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 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和现代农民的需求, 才能做到农民职业教育让政府和农民满意。提高教师技能水平一是通过自学提升, 二是通过外派学习提升。

4. 精心组织, 因人施教

江城地处中、老、越三国交界, 少数民族占81.7%, 是集“老、少、边、穷、战”区, 经济文化水平较低, 广大农村普遍存在文盲、半文盲现象, 农民文化素质低, 但对知识、技术、文化渴求。在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认真备课, 还要认真备人, 除按教学大纲、计划和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外, 还要结合学员实际情况, 因人施教, 既采用理论教学, 更注重实际操作。比如, 讲拖拉机理论课时, 采用挂图、拆装发动机等直观教学, 让学员明拖拉机发动机构造、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一般故障的维修、保养知识, 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抓住机遇, 大胆创新, 拓展农机成人教育培训路子

农机培训机构要以各类农机技术培训为基础, 以劳动力转移 (阳光工程) 培训为依托, 不断拓展培训空间, 把培训领域延伸至种植业、养殖业、酒店管理、家政服务、农产品加工、汽车驾驶等领域, 为江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振兴筑基打桩。

6. 进一步完善农机教育培训机制

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 不但要有一支能征善战的教师队伍, 还要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不但要管好教职员工和学员, 还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深挖潜力, 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提高社会知名度, 打造学校品牌, 为学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江城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农机成人教育培训工作 篇2

过去的一学期,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宗旨,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提高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基础建设,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工作力度,推广和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到位。要搞好家长学校这项工作,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的责任岗位是其实施到位的重要保证。我校家长学校有着相对固定的组织机构,家长学校校长由王建涛担任,成员由社区负责人、校外辅导员、专职教师担任。并邀请了名同学的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制定了家长委员会制度,每学期开家长委员会会议三次,并有详细的记录。按照上级精神和工作安排开展活动,并积极为家长学校工作献计献策。家长学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教学活动日趋正常化、正规化。黑板报也经常布置、刊登有关家庭教育资料,使家长在日常来校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教育子女的水平。

二、制定学校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规划。集智慧、请专家,将文化教育与应用技术培训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主,引导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走科技致富之路,使科技教育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我校根据服务区实际,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加

大宣传,组织落实,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使这些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本学期有25人参加培训。对他们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全员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摸底,上门,工作,不厌其烦地做好工作,让一切愿意参加的人参加培训,为新农村建设输送新鲜血液。

三、进一步加强和镇各部门的联系,努力为村民办实事、做有益的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身作则!积极谋划各类社区教育活动,紧密配合镇有关创建工作。把我校的社区教育工作水平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我校成为镇创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大力发展优势项目,老年教育已显勃勃生机、社区教育深入人心受到各方关注。积极打造社区教育。同时积极协助镇各部门做好有关培训工作。依托社区教育这一优势项目形成辐射,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使学校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四、继续做好镇中心学校关工组工作,使贫困生受到关怀、帮助、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让温暖在他们心中。做好工作,让学员有方便、使他们能很安心地学习,从而不影响工作。协助中心学校做好其他工作,如安全工作检查等等。

五、积极联合兄弟学校组建成教活动片。积极开展成教片的各类活动,促进兄弟校间的合作与交流。

六、坚持依法治校,加快完善学校制度化建设步伐。为预备劳动力培训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发扬主人翁精神,勤跑腿、多用脑、善联系,创建学校优良业绩。

总之,虽然任务艰巨,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在兄弟学校的大力协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户县张家小学 2016年元18日

成人教育工作总结

户 县 张 家 小 学

全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篇3

省教育厅副厅长罗嘉福作工作报告,他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云南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绩与经验。在“十一五”末,云南省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并通过了国家验收,职业与成人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首次超过普通高中在校生,职普比达到1.06:1,标志着云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级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央投入云南省的专项资金达到4.3亿元,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达到10.2亿元,各地投入资金约15亿元,推动职业与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建设区域性职教园区100多万平方米,入驻学生3.5万人。

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费政策,扩大资助比例。“十一五”期间,中央下达云南省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11.69亿元,省财政配套3.12亿元,50.97万名学生享受每生3 000元的资助。2009年秋季学期云南省实施中职学生免学费工作,中央和省下达资金1.28亿元,12.83万名学生免费上学。

农村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民2 500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60万人次。一大批农民通过培训,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导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全省共组建省级集团20个,州市职教集团11个,全省有240所学校、300多个企业加入了各类职教集团,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带动云南省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全省职业学校实施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以此为抓手,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思维、职业兴趣、职业技能的培养,增强了职业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罗嘉福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职教战线要把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放在重要位置,以此为指导,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建设,实施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高办学水平。对2011年的工作,罗嘉福作了部署。

一是编制好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各地在抓好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规划纲要的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好各自的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

二是组织实施好国家和教育部在云南的试点任务,全面促进和推动云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各地各学校要以试点任务为契机,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扎实工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和圆满完成,为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出科学发展的经验。

三是完成招生25万人的任务,實现在校生达到70万人的目标。

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各地要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推进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五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完成培训农民500万人次的任务。

六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抓好在全省建设12个区域性职教园区的建设工作。

七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教真育爱、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全过程,以“三生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八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管理,提高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的现代管理意识和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效能。

农机专业成人学历教育浅析 篇4

1农机专业成人学历教育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江苏省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迈进的重要阶段,也是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重要时期。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农业部等部门编制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凸显出国家对农业农机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新契机。

2农机专业成人学历教育的意义

随着购机补贴等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江苏省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大批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集成配套的高新农业机械得到广泛应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机从业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陈旧、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弱、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当前,国家已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要求技师申报人员具有农机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农机工程高级职称评审,要求申报者具有农机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规范化农机校评审,要求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须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评审,对理论教员的学历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蓬勃发展和合作社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学历和知识结构也要与时俱进,适应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因此,依托农机行业培训基地、高职院校,开展农机专业成人学历教育,以填补农机培训模式的空白,对农机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江苏省开展农机专业成人学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为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联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全省农机技能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对开展农机专业成人学历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并面向全省成功举办“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科)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成人高等教育。

3.1 明确定位,实行免试入学政策

参与江苏省成人高校“面向艰苦行业推荐考核择优入学”(“行业推荐”)和“校企合作扶持发展专业加分录取”(“校企加分”)招生改革工作,编制了《面向艰苦行业推荐考核择优入学招生章程》和《校企合作扶持发展专业招生章程》。对于报考成人本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员,由南京农业大学对报名人员采用自主招生方式进行考核,对于报考成人大专“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的人员,由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报名人员采用自主招生方式进行考核,统一办理录取手续。

3.2 学时认定

根据《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规定,农机化专业技术人员攻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或“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科)专业成人高等教育的学时,给予农机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认定。

3.3 学历教育与专业技术资格、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评审挂钩

攻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或“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科)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并获得相应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参加农机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可视情况免予职称评审答辩。凡就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或“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科)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并取得相应学历的农机行业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在达到申报农机行业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及技师、高级技师考评规定条件时,优先推荐申报、评审。

3.4 学历教育与“获证奖补”相结合

参加“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或“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科)专业成人高等教育,且符合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条件的人员,在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同时参加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享受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政策,所获奖补资金部分用于技能培训鉴定经费开支,部分用于抵缴成人高等教育学费。

3.5 办学方式灵活

成人学历教育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面授通常安排在周日进行。对学员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地区,在当地设置教学班,送教上门,方便学员参加培训。

4开展农机专业成人学历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农机专业成人学历教育要遵循农村人才产生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发展于农村的成长规律,尊重实用人才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服务。要办好农机专业成人学历教育,必须围绕农机化工作特点和农机化发展形势需要,坚持农机专业成人学历教育的办学宗旨和办学原则,要坚持“立足市场,面向社会,服务全社会”;要不断更新观念,走向社会,把“科教兴农”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机成人学历教育由服务型逐步走向公益型;要不断拓展教学模式,采取农闲进村、农忙实践的教学模式,将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方便农民机手学习与工作;要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农机化特点,合理应用培训教材,开发与农机化相适应的教学课件与教学模型;要拓宽办学思路,充分扩展教育资源,开辟新生源,发挥现有教育基地的优势,努力提高农机学校的利用率,真正把农机专业成人学历教育纳入成教管理渠道,专业学习要适应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4.1 把开展岗位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

以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本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为重点,广泛地开展岗位培训,是成人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要逐步做到各类农机从业人员走上岗位以前,都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参加培训;走上岗位以后和转换岗位时,还要根据生产和工作需求,经常参加提高培训。岗位培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主要岗位的培训必须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农机专业要面向广大农机户、合作社和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培养从事农机使用与维修、农机装配与调试、农机管理、农机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根据农机化教育培训的需要,面向农村承担一定规模的农机操作人员、机务管理人员和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以适应农机化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农机技能人才的需求。

4.2 创新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

成人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成人学习的规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实行学年制、学分制等多种教学制度。编制教材时应注意针对性和实用性,要便于自学。要从解决人才培养长期效应和人才需求即时效应的矛盾入手,全面推动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农机化产业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层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大胆创新。探索集中培训、学术研讨、社会实践、岗位大练兵、技能竞赛、自学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

4.3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机从业人员参加成人教育的积极性

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在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和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要把发展成人教育列入农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基层乡镇行政负责人的任期目标责任,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原则逐步推开,最终要让符合条件的农机从业人员均能享受良好的成人高等教育。

4.4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经费支持

成人教育是一种周期短、见效快的智力开发,需要一定的经费和投资。当前,国家预算收支科目中已经增列成人教育科目。地方财政在安排教育经费时,应把成人教育所需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为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或某个产品创优服务的培训费用应在预算项目中开支。

4.5 加强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应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对成人学校教师应进行教育学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成人学校教师应有机会到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校进修。要让致力于成人教育的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一样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4.6积极宣传引导,扩大农机专业成人教育社会影响面

成人教育工作总结 篇5

一、加强“农科教结合”。

我乡乡村两级农技校紧紧围绕《决定》中指出的“农村中小学可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培训,成为乡村基层开展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精神,盘活教育资源,充分借助小学的师资、教学设施、远程教育设备等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承担农民文化教育与技术培训的任务,构建乡、村两级实用型、开放型、学习型的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对种养户的信息技术帮扶力度,发展高新

节水滴灌技术,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全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xx%。

三、创新农科教协调小组作用。

充分发挥农科教工作协调小组作用,加强与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协调。切实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反馈、有落实、有总结。

四、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农技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好劳动力转岗转移培训计划,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充分发挥成人学校的阵地优势,与农业部门、科技部门共同做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组织和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帮助农民拓宽致富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顺利完成XX人次的培训任务。

五、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服务水平。

护理专业成人教育班主任工作探讨 篇6

关键词:护理专业;成人教育;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18-02

成人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在职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延续和延伸,是一种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制度,对于高等教育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的开辟和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医学院校的成人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教育组成,是影响医护人员职业再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重要保证,由于医学本身特别是护理专业的特殊性,造就了其成人教育存在着相应的特点,我校护理专业成教学员全部是成人且为在职人员,分布分散,绝大多数人有家庭,工作繁忙且部分人还要倒晚夜班,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来校学习,从而给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作为成人教育管理第一线的班主任,其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护理专业成人教育开展班主任工作,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护理专业成教在职学员的特点

1.年龄跨度大。由于我省开设护理本科层次的统招教育较晚,导致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的护理人员学历几乎集中于中专層次,部分具备大专学历。这样在我校报名参加成教的护理专业学员年龄跨度大但多以青壮年为主。年龄的差异,导致学习能力、生活阅历、性格品质等的参差不齐,从而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她们接受和理解新的护理知识能力的不同。

2.社会身份多。我校护理专业成教学员大部分来自株洲市所辖的五县和四区的各级医院,所以,她们既是医药卫生单位的职工,甚至是母亲和妻子,又是我校成教的学员。其社会身份多,这就决定了她们在职学习期间会面临很多问题,如角色转换之间的不适应,负担过多而疏于理论知识的强化和护理新知的汲取,对重拾书本走进课堂的厌倦等。

3.工作无规律。因为医疗事件本身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使得护理人员需针对不同的病人及时作出相应的护理工作,且上班时间不太固定,需要进行八小时轮换倒班,不能按常规时间工作和休息,更别说抽出时间去学校参加学习。

4.价值取向多。护理成教学员基本都有比较固定的职业,她们来我校接受继续教育,一般不会以此作为自己求职的砝码。其价值取向:其一为获求真知,这些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求知欲望强烈;其二为获得文凭,这些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自己的成绩也不在乎,只要拿到文凭就好。

5.思想意识强。由于学员年龄偏大、社会阅历较广造就她们思想意识形态成熟,不随便盲从和轻信她人,反对压服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且往往要求有更多的自主权。她们再次跨入校园是为了解决当前的实际价值取向,因此她们是以一种"价值取向为中心"的意识参与学习的。

二、做好护理专业成教在职学员班主任的措施

护理专业成教在职学员来校首要目的是学习并推动实践工作更上台阶,其次是为了提高学历,取得更高一级的文凭。基于上述情况,班主任必须明确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地管理这类班级。

1.提高自身素质,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员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观察学员的同时,要先完成对自己的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进步知识、先进管理方法的学习,敢于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用爱心去感染和激励每一个学员。通过自我形象的提高来赢得学员的信任和认同,从而增强作为班主任的亲切感和号召力。

2.把握主体意识,激发自我管理能力。护理专业成教学员全部为女性甚至母亲,有着比较丰富的社会和家庭经验,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她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都比较好,对于她们的管理和约束应该以自我约束为主,班主任管理为辅的政策。班主任在充分尊重学员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凡事多与学员商讨和沟通,处处都要体现出对学员的尊重,且要在班上建立平等、愉悦的集体氛围。通过谈心、交流等方式,使其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充分运用自我约束和协调机制,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并适时引导在此基础上适应校园文化,力求在适应中展现个性。

3.注重正面引导和教育。护理专业成教学员大多由于工作任务多、家庭负担重等因素,来校学习时精力往往无法集中,不能充分进入状态,这就要求班主任及时掌握学员状况,多注意观察和引导,进而帮助学员克服困难,促使其安心学习,为顺利完成学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处理班级问题时,班主任应该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从学员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员的心理积极因素,巧妙合理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班级管理

我校护理成教班的班主任均是兼职,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还要来管理班级,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引入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来高效管理班级成为必须的趋势。

1.建立班级网站。由于各种原由,学员总是不能及时收到我部发布的通知和消息,仅仅通过上课时间来发布效率又不高,于是在免费网站上建立班级内部网站,可以方便快捷地发布上课、考试等相关信息和其他一些通知,学员自行到网上收看有关信息,避免了电话联系的麻烦和不经济性。通过班级网站,班主任可以在网上和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经验。

2.建立班级QQ群。利用当下流行的腾讯网站建立班级QQ群,大家可以在这里聊天,交流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利用QQ方便快捷地传送资料和快速收发邮件。这些交流方式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能增强班级的团结力。

成人高等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程,护理专业成人教育又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成教班主任应当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积极与任课教师配合,不断探索成教管理的新方法和手段,增强我校护理专业成人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护理成教事业更快进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成人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卫红,何国平,王美蓉,等.湖南省乡镇医护人员成人教育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238-1240.

[2]王卫红,将冬梅,赖娟.湖南省三级医院聘用护士成人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7,4(6):243-245.

[3]李锦霞,李志刚.成人教育班主任工作中应采取的几项措施[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20(2):57-58.

[4]康奕飞,刘国辉,涂永生.新时期高校成人教育班主任工作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3):310-311.

[5]涂永生,吴峻,叶瑞云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高效管理成人教育班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35、52.

[6]薄海美,刘连寅,田春雨.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2):286-287

农机成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篇7

目前不少农机校, 人、财、物一切由主管部门控制, 统得太死, 学校无一点自主权, 培训任务的下达、生源的组织均由主管部门操办, 学校只是照章讲课。个别主管部门领导还错误地认为, 只有抓农机监理才有出路, 才能搞活农机, 而农机培训是软任务, 无关重要, 导致许多地区把农机监理和农机培训合而为一。他们以证代训, 培不培训无所谓, 只交钱就办证, 致使农机监理和农机培训两个部门之间不协调, 互相不配合, 给农机化事业带来不利因素。

2.农机成人教育落后。

我国虽然经过多年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但绝大多数农民的知识水平只有初中一、二年级水平, 并且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农机新技术、新知识、新机型的日新月异, 农民急需掌握这些新技术、新知识。而农机成人教育方面则存在着思相观念落后, 基础设施落后, 办学条件差等诸多问题, 使得农机成人教育落后于农民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需求。不少地方农机主管部门只图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 根本不考虑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 所收取的培训费常常被主管部门挪作他用, 学校无权使用, 不能更新教学设备, 致使教学设备老化, 教学手段落后, 无力改善落后的农机成人教育状况。

3.农机教师队伍数量少, 素质较差。

在职教师普通存在着知识面窄, 知识陈旧老化的问题。目前大多数从事农机培训工作的教师都是农机专业大中专毕业生, 虽然具有一定的农机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 但知识面单一、知识老化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农机培训质量, 并且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教师队伍数量少、素质低, 因而在培训中应付任务的现象严重存在。

4.生源不足与分流。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体制受到一定的影响, 农机化管理专修科大专班生源不足, 招生率已大幅下降, 即使一些短期的培训学员报名也不踊跃, 开班后缺员较多, 习惯于在计划管理体制下办学, 对市场人才需求的反应迟钝, 缺乏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活力和动力, 使学校需求相脱节。农村职业高中教育的篷勃发展, 打破了农业中专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 使得生源分流不可避免。

5.办学经费不足。

办学经费紧缺, 培训资金不足, 国家给农机校的投资很少, 有的地方甚至没有。有偿培训的收入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所剩无几。成人农机教育要不断发展, 用于教学的人均经费比例却逐年减少, 危漏校舍无力修整, 教练机具无钱购置, 影响教育效率的提高。

6.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农机教师地位低、工资低、待遇低, 人心思变, 许多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 纷纷“跳槽”脱离农口。

7.就业流向。

学生自主上学、自主择业, 农机行业的艰苦和农机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 给农机化成人学校的招生带来一定的困难。

农机成人教育培训工作 篇8

关键词:农机,成人教育,发展思路

农机成人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根据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措施,深入实践“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着力培养“科教兴农”人才的战略实施,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和中央对农村基础地位的加强,为农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临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结合我县农机培训实际,要抢抓机遇,强化内部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农机成人教育发展。

一、现状与问题

我县农机学校属初级农机成人教育机构,1981年成立农机培训基地,是属县农牧局归口领导管理的科级事业单位。1990年由省教委、省农机局联合发文,将学校正式列入国家成人教育序列,1991年4月受到农业部农机化司的通报表彰,为全国“四有”机校之一。在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业务部门,培养了一大批农机农民技术人才,提高了农机劳动生产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为振兴我县农村经济作出了贡献。2006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县职校、农机学校等六所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成立秦安县职教中心,这一决策的实施必将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但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农业、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农机培训现状是管理体制僵化,培训对象单一,经费紧缺等这些因素制约着农机成人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㈠农机培训管理机制不顺农机成人教育管理机制不顺,是制约农机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一直延续旧的管理模式,政事不分现象较为突出,农机管理、培训机构在性质、职能、级别上的变化,拉大了农机化培训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距离。再加上领导调动频繁,校长负责制流于形式,教师队伍不稳定,僵化了学校的管理体制,致使学校缺少必要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导致农机培训失去了地方政府、业务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作用。因此,农机成人教育发展势头弱而不强。

㈡农机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央制定了各种惠农政策,精辟论述和阐明了全党高度重视农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激励着农机成人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但由于当地财政困难,国家很少投入办学经费,并且在培训中收取的培训费只用于正常培训工作费用支出,仅能维持现状,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基础薄弱的现象长期得不到彻底改变。培训时间短,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农机教育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农机培训要适应新的形势,严重缺乏培训经费,是制约农机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㈢农机培训自身基础建设薄弱农机成人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农民技术人员,他们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因此,农机培训具有独特的自身行业特点,是一种现实的劳动再生产。而农机成人教育的基础是学校,开展教育培训和其它服务的基础条件,它的好坏直接决定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高低,也是反映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农机成人教育管理机构的不完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忽视农机成人教育基础建设,县级农机培训在现阶段表现出的不足显得较为突出。

一是学校领导班子稳定性差,教职人员结构不合理、教学人员专业技术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很少接受正规专业技术再教育,知识老化现象严重,虽然逐年通过自考、电大、函授等取得高学历的在增长,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学工作,学校缺乏自主权和应有的活力。二是单一的农机手培训业务范围不大,跨行业培训渠道不畅,培训面狭窄现象未能改变,教学设施滞后和设备不足,已经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要求。

㈣农机户的经营水平和经营能力差,专业技术素质较低当前农村农机经营户实际情况是农民严重缺乏农机技术培训,新机具的使用和操作水平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较差,农机具带病作业现象较为普遍,失去了机械作业的实际意义。一部分拖拉机、农用运输驾驶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模糊,黑车非驾和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不仅造城了农机功率下降、耗油量增大、机具寿命缩短,而且危及人身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不良现象。因此,加强农机技术的培训刻不容缓。

二、发展思路与对策。

㈠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强化农机培训管理农机成人教育作为发展农机事业的基础,为了及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首要问题是加强领导,强化农机成人教育机构,及时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业务部门要对农机教育工作发挥主导作用。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领导经常报告和反应农机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争取地方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将农机成人教育工作真正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把县级农机管理、监理、培训机构的职能转到“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督促”上来。尽快加强职能转变,规范培训机构是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农机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㈡增加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活力拓宽投资渠道,农机成人教育事业要发展,需要大量的经费,离不开国家的帮助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秦安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农村所处的自然条件差,农民的物资财富并不富裕,国家和地方财政很少投入办学经费。靠农民自费进行农机培训还缺乏足够的经济承受能力,单一的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在生源不足和收费标准较低情况下,学校无法大力发展。因此,农机成人教育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办学,向多方位服务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全方位开辟财源,多渠道争取办学经费,发动全社会力量发展农业机械化,为农机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一,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这就要求地方管理部门一定要积极争取国家对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的自身发展。

第二,进一步创造条件,开展有偿服务和技术培训。在继续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的同时,开办农机修理工的培训业务和农村机电一体化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增加培训量,扩大学校培训费的收入范围。

第三,利用农机行业优势,开办农机全方位培训的同时,积极争取农机试验、推广、科研业务渠道,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争取办学经费,推进机制创新,充分激活内部的办学活力。

㈢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农机学校基础建设包括领导班子、培训基地、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班子建设,而班子建设的关键是“班长”,因此,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配备学校领导时,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能抓善管、热爱农机事业的人,选拔在领导岗位来。学校本身业务是农机化技术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农机教学人员是传授农机技术的服务者,教学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机培训的质量。通过举办专业教师培训班,结合实践教学,教师自学、专业技术再教育、选送教师在大专院校进修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利用现有技术人才,集中力量搞好培训。为培养合格的农机技术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农村成人教育服务扶贫工作的对策 篇9

【关键词】贫困农民 教育扶贫 农村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77-02

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生活在农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成人教育是扎根农村,以广大农民为主要教育对象,提高农民素质与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消除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成人教育大有可为。

一、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国经济虽有长足进步,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在一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山区的人们还因各种各样原因,温饱问题都没能解决,他们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必须时不我待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一个贫困地区和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这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的。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扶贫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要完成国家扶贫攻坚总体部署,必须多管齐下,不仅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应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为重点。

二、扶贫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乡村建设风潮。在其中的代表人物晏阳初先生看来,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在于民众的愚昧落后,也就是他所说的四大病象—— 愚、穷、弱、私,解决之道就是教育。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培养有“知识力、健康力、生产力、团结力”的新民,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其生活,又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晏阳初先生所述的农村景象在今天一些地方仍能见到,其教育扶贫,教育救国思想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目前扶贫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物质扶持、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扶贫”。实践证明,这样的扶贫方式效果不甚理想,虽能解一时之困,但由于没能转变贫困农民的思想观念,没能教会贫困农民一定的生存技能,也就是说,没能解决晏阳初先生所说的“愚、穷、弱、私”问题,因此,并不能彻底改变贫困农民贫穷落后面貌。曾有一些贫困地区,每年冬季来临前,政府有关部门会为贫困农民送去被子、衣服等过冬物品助其过冬,但冬天一过,许多人就会将这些物品卖了买酒喝。他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政府来年还会扶贫,继续给他们送温暖。此外,一些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居住区生存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生存,政府动员当地人搬迁到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一些人却不愿意。他们宁愿受冻挨饿也不舍乡土。这只能说是思想观念问题了。产业开发虽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方式。但产业开发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进行,而且产业开发需要的也多是些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由此可见,输血式扶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甚至陷入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另一种方式就是诚如晏阳初先生所主张的通过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让贫困农民想脱贫,有能力脱贫。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缺知识,少技能的人干着重活、累活、脏活,收入却不高。此外,一个人受教育程度不仅与自身有关,而且对孩子成长亦有重大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更愿意出钱、出力、花时间教育、培养孩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科学素质,从而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因此,教育扶贫是真正的“授人以渔”,能帮助贫困农民提高自身“造血、活血功能”,斩断“穷根”,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农村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广大农民兄弟,在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从而摆脱贫困,增强自尊、自信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非常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形式逐步多样化,从最初的扫盲班、夜校,到后来的农村职业教育、农广校及近年的各种农民培训项目工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日益丰富和完善。这为农村成人教育实施教育扶贫打下良好基础,也使得农村成人教育在教育扶贫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门槛低,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为广大农民兄弟随时提供所需要的教育;二是周期短,见效快,可以用较短时间提高受教育者知识、技能,非常适合农民教育培训的需要;三是可以将最新的知识、技能及时传授给教育对象;四是现场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成人教育教学方式,符合农民学习特点与需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五是扎根农村,面向农民,了解农民所需、所想,更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展教育培训。上述优势决定了农村成人教育在教育扶贫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以成人教育推动扶贫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脱贫首先是思想要脱贫。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绝非易事,除了宣传,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如上所述,当前我国仍未脱贫的地区大多属于“老、少、边、山”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的观念陈旧、落后。长久以来,当地的人们养成了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此外,长期实施的“输血式”扶贫政策,助长了他们形成“等、靠、要”的慵懒思想。教育扶贫,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着手,让他们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尽的财富”“等、靠、要等不到生活的改善”。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获取一定生产、生活技能才能摆脱贫困,走上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为此,可以运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手段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宣传内容可以是接受教育、培训的各种好处、优势;可以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的事迹;甚至可以是科普知识、种养植技术。村干部(包括当地致富带头人等)要深入农户家庭与农户交心、互动。由于村干部(当地致富带头人)与村民是乡里乡亲,甚至有着或多或少的血缘关系,因此,他们的宣传更易为村民接受、认同。科技下乡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有关专家、学者通过指导、帮助贫困户科学种养殖,使贫困户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科学技术对脱贫致富的重大作用,从而对他们思想观念转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成人教育

由于各地农村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特色不一,风俗习惯各异,农村成人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村成人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非学历教育,既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教育内容切忌千篇一律,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有的地方农民以种植为主,有的以养殖为主,有的以外出务工为主……因此,农村成人教育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重视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重视多种经营与管理的教育。此外,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以及现代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都可以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理论课学习以适量够用为原则,如果农村成人教育像普通学校教育一样,过分强调系统的、理论化的文化知识学习,农民想学的学不到,学到的却用不上,这样的教育不会有什么吸引力,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三)加大资金投入

贫困农民收入有限,维持日常生活已是不易,如果没有外部资金支持,让他们自掏腰包接受教育、培训,许多人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影响到他们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在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深入人心,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教育经费亦逐年增加,但我国的教育经费主要都投入到城市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对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近些年来,为提高农民生存技能,帮助贫困农民,政府先后实施了“雨露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民心工程,但据农业部有关调查,农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分别只有9.27%和13.1%,也就是说能够接受培训的农民数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对贫困农民的教育培训属于公益性的事业,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主导作用。无论在政策还是资金,政府都需要加大投入。同时,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管,要让资金真正起到“真扶贫”作用,不能让有限资金被挤占、挪用甚至贪污掉了。教育扶贫是一项民心工程,涉及面广,投入巨大,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此,必须尽快建立起政策支持体系,通过立法和政策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个人的资本进入农村成人教育领域。只有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我国广大农村的贫困农民,支持农村成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出提高农民素质,帮助贫困农民脱贫的作用。

(四)加强质量监管

1.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缺乏一套成熟的质量评价体系,教育、培训的随意性较大,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及配套措施,确保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2.检查、评估。检查、评估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农村成人教育不仅要重视形式,也要重视内容与结果。政府有关部门应依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聘请有关专家或第三方机构通过走访培训对象、现场听课、检查教学资料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有关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评估。

3.奖优罚劣。检查评估只是手段,为的是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机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期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之目的。因此,对检查、评估中表现优异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在招生、办学、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发现问题的教育、培训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招生、培训资格。

4.提高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的水平。名师出高徒,优秀的师资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乡村高水平的师资,尤其是双师型师资短缺,这不仅影响到农村成人教育的声誉、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及致富、创富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到农村成人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解决之道可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学者,或当地致富带头人参与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苏志宏,郝丹立.平民教育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6)

[2]郝克明.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与制度建设[J].成人教育学刊,2010(9)

【作者简介】黄德凯(1968— ),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管理。

上一篇:地表注浆下一篇:基于博客的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