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

2024-05-23

建设(共12篇)

建设 篇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GDP总量跃升世界第二,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新的社会矛盾日趋突出, 像贫富差距、劳资冲突等社会矛盾, “豆腐渣工程”、“楼歪歪”、“楼脆脆”等质量问题, 总是掺杂在和谐社会的旋律之中, 部分个人、群体受利益的驱使, 拜金主义思想浓郁, 社会价值观开始扭曲, 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 越来越不信任, 一种社会诚信危机正迎面而来。

一、建设领域诚信体制建设的紧迫性

西方国家的信用管理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其个人信用系统发展得十分完善。个人可以用信用方法取得支付能力而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在美国, 公民都有属于本人的社会保证号, 在欧洲国家, 公民则有社会信用号, 与之相应的是, 每个公民的个人信用情况都可以经过资信机构做出的信用申报而获得评价。这种报告为金融机构和国家管理部分的资金借贷和治理提供了牢靠的个人信用依据, 同时也将终生地制约一个人的行为, 有过失约记载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将会遭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建设领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 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密集行业, 是一个社会参与度广泛的群体, 生产的商品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然而适用于建设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着很多质量管理上未涉及到的盲点和漏洞。比如某施工企业承建一项工程, 其工程质量意识淡薄, 质量投诉问题较多, 而且整改不积极敷衍了事, 缺乏社会责任感, 但是这样的施工的企业依然可以进行投标并中标其他工程项目。再如目前我们的商品房开发企业, 如果开发完某一楼盘, 就注销了该公司或者携款外逃, 其建设业主终身质量责任问题, 就无法延续和履行。勘察、设计单位、监理企业在执业的过程都会出现游走于法律法规边沿的不良行为, 在法律法规层面又没有适用的处罚依据。在建设领域推行诚信体制建设, 不仅可以逐步化解社会对工程质量的诚信危机, 而且可以通过让公众掌握所要了解的信用情况,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来完善和补充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避免诚信危机的蔓延, 才能更好地维系建设领域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

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目前, 企业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下和失信行为盛行, 信用体系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靠企业、个人单方面的自律, 自我约束讲诚信、讲道德, 一条路似乎走不通, 没有制度, 没有政府的引导, 诚信体制建设还是一句空话。要充分发挥政府层面的引导作用, 通过政府引导推动, 才能加快行业诚信体制建设的步伐。尽快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健全企业信用制度, 构筑以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为主体, 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为主要环节, 以制定一系列诚信建设的规章制度、企业诚信规划、标准以及信用档案为主要内容, 加强企业诚信管理文化培训等方式, 服务于企业经济活动, 大力倡导诚信建设, 才能提高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认知度, 才能逐步化解社会诚信危机, 调和劳资矛盾, 提高质量意识, 从而促进行业诚信体制建设的步伐。

三、要加强诚信体制建设的舆论宣传

媒体舆论是风向标, 不仅反映出我们缺失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传播我们需要什么的信息。建设行业不仅要接受媒体與论的监督,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媒体的宣传, 用身边的事去影响、去感染周围的人, 如“湖北信义兄弟”的事迹, 不仅仅颂扬了诚信精神, 更重要的是召唤了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需要这种精神, 通过这种宣传报道, 不仅展现了诚信的谱世价值, 而且也彰显了建设行业拥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与一些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差的企业玩忽悠、搞潜伏,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社会用一种积极的眼光关注我们这个行业, 正确看待工程质量问题, 同时也体会到这个行业的辛酸。而就我们行业自身来说, 就更应该重视宣传作用, 要加大力度在行业内部, 以演讲、报告团等方式, 组织诚实守信典型事迹的宣传学习, 把诚信守信的职业道德扎根于心, 树立起我们这个行业的精神典范, 才能去影响、去感染整个行业。

四、要建立诚信体制建设的公共信息平台

公共的信息平台是一个载体, 是诚信体制建设的有力举措, 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向社会、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 让公众来辨别这个信息的好与坏, 用这些不良信息去影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市场竞争能力。那么这个信息究竟探索与研究包含什么样的内容, 如何去评价这个信息?又怎么收集这些信息?这就需要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标准和管理办法, 同时还要有一套较完整的信息系统做支撑, 才能围绕工程建设活动, 从不同的环节、不同的责任主体、不同的部门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最终才能把诸如企业及个人的优秀成果、工作业绩、不良记录等信息汇总形成信用档案, 通过对信用档案的数据统计、分析、评估, 才能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度, 各个管理部门根据掌握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 才能在工程管理活动中加以利用。

五、要在工程管理中去利用诚信建设的成果

诚信建设的最终成果就是告知公众哪些企业信用度高, 哪些个人信用度低。只有充分利用发布的信用信息, 把它应用到工程管理活动中去, 才能体现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让那些信用度低的企业和个人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有力地打击不讲信用、不讲诚信的质量行为。我认为从工程管理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一在招投标过程中, 从资格预审到评标, 可以充分利用信用档案的信息, 对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进行干预, 体现出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二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 可以进行差异化管理, 增加对信用度低的施工企业的巡查频次, 对信用度高的施工企业可以有重点的进行抽查, 既合理的分配了有效监督管理资源, 又得到了较大管理绩效, 同时提高监管的水平。三从企业资质升级、评先创优等多方面体现信用建设的价值, 不仅可以巩固诚信建设的重要成果, 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起建设行业讲质量、讲诚信的意识, 酿造一种创优争先的积极氛围。

总之, 诚信体制建设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它不仅关系到当代, 更重要的是影响着下一代, 有道是“无诚则无德, 无信事难成”, 一个国家需要讲诚信, 才能巍立世界;一个企业需要讲诚信, 事业才能进步;一个人需要讲诚信, 才能立足于社会。只有全民都讲诚信, 才能促进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的提高。

建设 篇2

公司根据局党委《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认真执行市纪委和县委会议精神,为加强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和行风建设工作,公司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执行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密切干群关系,强化法制和监督,约束党员干部行为,保证了本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完成。

一、加强领导,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成立“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工作制度。

二、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规定》、《党政正副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在一年的工作中直到了率先垂范作用。

领导班子成员在企业规章制度管理下与职工平等,能够维护职工利益、廉洁自律,不搞特殊化,不占用公款,不损公肥私,不报销手机费,严格执行招待费等各项管理制度。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和认真贯彻执行《城建系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杜绝了不正之风。

三、履行职代会制度,推行厂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本召开职代会五次,厂务公开五次,加大了企业经营管理透明度,职代会审议的议案都得到全体职工的支持,推进了企业健康发展的进程,领导干部队伍中没有违纪行为发生。

四、2012年工作目标

发扬民主,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加强党风监督力度,抓好专项整治,努力把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建设工作做好,用实际行动接受局党委检验。

浦东建设:变身投资建设商 篇3

按照大浦东开发战略,“十二五”期间,上海浦东区政府计划向浦东新区道路系统投入的建设资金高达1000亿元。而作为浦东国资委下属的市政工程龙头企业和唯一的上市公司,浦东建设(600284.SH)堪称“第一受益股”,再加上另一千亿级的迪斯尼配套项目以及在手的其他项目,浦东建设被多家投资机构看好长期投资价值。

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浦东建设董事长葛培健也表示,两大投资概念影响显著,未来公司成长空间肯定很大。

实际上,依仗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建设,坐拥先天的地域优势,从2001—2010年的十年间,浦东建设总资产从起初的不足4亿元增长至超过130亿元。不过,浦东建设在整个建筑行业里,就规模而言,仍然是家小公司,而专吃“窝边草”也并非是其能保持稳定盈利的安全法则。

根据2011年一季度公司公告,净利润同比下降538.8%,每股收益为-0.07元。不过,公司二季度业绩快报显示,浦东建设上半年净利润1.93亿元,每股收益为0.46元。

“今年上半年,浦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跌,银根紧缩时,建筑业又面临着从行政动迁向司法动迁转变等政策因素的影响。”葛培健表示,在融资和施工的“小年”下,公司二季度净利润虽达1.9亿元,维持前几年的增幅依然面临巨大的压力。

国信证券分析师邱波向《英才》记者分析表示,浦东建设实际主业是投融资业务,而非财报中所谓的施工主业,这也决定了它的净利润水平。换一个指标观察,就会明白这其中的差异。据鲁班咨询的统计,刨除地产业务对利润率的拉升,2010年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率仅为2.5%。浦东建设并无地产业务的襄助,净利率却接近25%。

尽管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于浦东建设收益主题投资概念的热情,已经消退了很多。但在分析师看来,发展模式上的转变和千亿大单的保证,都是公司成长性的看点。“浦东建设不是传统的建筑企业,而是一家依托建筑业进行资本运作的公司,只不过项目资金的投向依然在基础设施领域而已。”葛培健认为,公司甚至不应该在机构投资者的建筑板块股票池出现。

模式转型加速已经在2010年产生了效应。根据年报显示,2010年浦东建设主营业务收入受世博会停工影响,大降47%,但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上升43%。葛培健向《英才》记者表示,未来浦东建设的盈利水平仍会持续提升。

重行业里的轻公司

蓝色工作服上落满尘土的大批施工工人,还是写字楼里,电脑前,西装革履的白领?前者是建筑施工业的传统形象,辛苦一年,挣个5%左右的毛利,后者才是葛培健所希望看到的景象。

“浦东建设应将未来寄托在高价值的产业链环节上。”葛培健瞄准的是法国万喜集团,2005-2010年,万喜集团特许经营业务收入仅占其总营收的15%左右,但净利润贡献却高达50%。

浦东建设2004年上市后,就开始了向BT模式的转型。具体而言,就是由浦东建设与政府签订协议,承担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管理,建成后由政府分期回购该项目,公司则实现了投资和施工双重收益。据葛培健透露,浦东建设投融资项目的综合收益率在15%-25%左右。

除了收益率的诱惑,当初转型的意愿也有些无奈。因为浦东建设的国资背景,以及缺乏激励机制等原因,在劳动密集型、比拼低成本优势的建筑业里,面对民营企业的竞争时,劣势一览无余。

建筑业的扩张意味着两点,增加人手与设备,而这个行业里的资产重型化似乎等同于低利润率,葛培健要的是轻资产。“我们自己无法满足项目所需的劳动力数量,所以会将低价值的部分外包出去。公司的施工团队自营确保10亿营收就可以了。”

浦东建设1998年成立时,员工人数将近200人,在至今的十几年内仅增加到300名员工,但同期的资产规模却增长了数十倍。更为重要的是,在2010年,浦东建设的投融资业务净利润贡献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78%。

在葛看来,浦东建设已从一家传统的施工企业,成功转型为一家轻资产、高净利为特征的投资建设商。

撬动千亿大单的杠杆

对于未来五年内,公司成长所期的千亿级大单,这个净资产不过40亿,总资产130亿的投资建设商,靠什么来消化呢?

其实,浦东建设所走的BT模式,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企业需要有持续的融资能力来撬动大型项目。

2007年,浦东建设在净资产不过8亿元左右时,葛培健就与浦东区政府签署了总投资额近100亿元的浦东国际机场北通道项目(以下简称北通道项目)合同。此前,浦东建设单个投融资项目的最大金额仅为2.45亿元,在面对“嘴边”的重大工程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葛培健曾任浦东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浦东国资办(体改办)产权管理处处长,对于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资本市场打开融资渠道,继而实现拿单、投资、还债的正向循环,葛可谓经验丰富。

在北通道项目上,8亿净资产撬动100亿大单的路径是:首先,浦东建设于2008年增发1.2亿股,募集近13亿元投入上海北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子公司),持有该公司55%的股权。同时将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降至58%,为下一步融资奠定了基础。

随后,2010年5月,保监会核准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中国人寿—浦东建设债权投资计划”,募集30亿元继续投注于北通道项目。而同期,葛培健又分别发行了近5亿元的短期融资债券和7亿元的中期票据。此外,还提取了23亿元的项目银团贷款,这些债务在补充北通道项目之余,还大致替换掉了53.7亿元的短期借款,进一步释放了未来的融资空间。

BT业务的一大特点是短期投入远大于短期收入,投资方将面临一段时间的现金流压力。耗资百亿元的浦东国际机场北通道虽已完工,但浦东新区政府将在2010-2017年间才能回购完毕,因此对浦东建设的短期流动性还是有一定压力,但同时也提供了用较高级金融工具提高资产流动性的空间。

“我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以下简称为ABS)变现预期收益,”葛培健告诉《英才》记者他的思路,“北通道项目还剩下6年的回购合同,在证券市场通过结构金融也能回笼不少资金。”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比起IPO、发行债券,ABS算是“博士生做的事”。“你不要把我们还看作是低端的建筑企业,在资本经营方面我们是高端的”,葛培健说。

建设 篇4

(一) 关于学习贯彻《城乡规划法》

同志们在讨论中提出, 建设部和建设系统要高度关注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的健康发展, 要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为契机, 积极发挥建设部门的重要作用, 促进城镇化和城市健康发展。这些意见提的很好。我们建设部和建设系统确实要把《城乡规划法》贯彻落实好。12月26日, 建设部召开了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全国电视电话会议, 就认识《城乡规划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贯彻《城乡规划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昨天, 光焘同志的报告也对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进行了部署。我结合大家的讨论, 就做好《城乡规划法》贯彻落实工作, 再强调以下四点。

第一, 要充分认识到, 《城乡规划法》及其确定的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等, 给予了我们建设系统若干行政许可的授权和事权。同时, 也要看到《城乡规划法》赋予我们的任务很重, 责任很重。依据这个法律, 我们既要监督别人, 也要管住自己。我们一定要全面理解《城乡规划法》, 履行好建设部和建设系统的职责。我们要会同有关部门一起贯彻好《城乡规划法》, 包括在实施过程中, 要会同监察部门抓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

第二, 《城乡规划法》的内容很丰富, 必须认真学习, 加强培训工作。为全面学习和理解《城乡规划法》, 2008年建设部要组织对地级城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 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进行培训。各省 (自治区) 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也要对县 (区、市) 政府分管领导、乡长、镇长开展相应培训工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培训。

第三, 要进一步重视和做好镇、乡、村规划编制及其管理体制、机构设立和运行的试点工作。这是建设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

第四, 要抓紧完善城乡规划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建设部明年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城乡规划标准的编制工作,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 尽快完善城乡规划标准体系, 提高城乡规划编制的水平。

(二) 关于住房保障和稳定住房价格

大家在讨论中提出, 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的目标, 建设部门要切实关注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 采取切实的措施, 抓出成效。这也是我到建设部工作后重点思考和推进落实的一个重要问题。明年我们要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抓紧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当前的首要任务, 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各项工作部署, 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要尽快落实工作机构, 完善工作机制。中央编办已批准建设部单独设置住房保障司。目前部里已经完成这个司的组建工作。各个省 (自治区) 建设厅回去后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这个情况, 要重视住房保障工作机构的建设。这是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织保证。同时, 各省 (自治区) 建设厅要督促城市政府确保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资金投入和土地供应, 确保实现国发[2007]24号文件关于低保家庭“应保尽保”的目标。从近期国务院督查组对各地检查情况看, 当前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问题之一是廉租房的房源不足。所以, 要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增加供给量。建设廉租住房, 主要采取配建方式, 也可以相对集中建设。

二是在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同时, 要把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大胆探索。从了解的情况看, 地方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办法, 目前主要有两种, 即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一些地方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法发展限价商品房来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符合国务院文件规定的精神。他们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房屋出售价格, 然后从土地出让开始完全市场化, 建成以后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以略低于市场价出售给中等收入的家庭。这个“略”的程度是多少, 各个地方不一样, 建设部也没有明确规定, 建议大家积极探索。搞限价商品房的城市, 在产权和上市方面的做法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参照“经济适用住房”的做法, 五年后自由上市, 价差部分大头由政府拿回。有的规定不准上市, 要卖只能卖给政府。从宏观上看, 这部分限价房的推出, 对抑制房价上涨产生了比较大的正面影响。调查中, 我们发现, 有的地方还探索建设了一批经济租用房, 即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用市场的办法建设和经营租赁;房租略低于市场价格;小户型;供给对象主要是当地中等收入家庭, 而且必须是自住。北京市目前也在研究, 准备试点搞针对中等收入家庭的经济租用住房。不管是限价商品房还是经济租用房, 我们建设部门都要配合有关部门一起, 研究如何加强对其调控和监管。当然, 所有住房建设, 都必须符合节能省地和环保的要求。

建设部对现阶段我国住房政策, 基本上有了一个比较明朗的政策取向:低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廉租住房解决, 外加经济适用住房;中等收入家庭根据各地实践可以采取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用房的办法解决;高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市场解决。需要注意的是, 当前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办法不能对未来住房市场化改革形成障碍。

三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总的原则是既要防止房价过高过快上涨, 也要防止过快过猛下降。当前, 重点还是要防止和抑制房价过快过高上涨。各地建设部门要从大局出发, 充分认识房价大幅波动对经济运行和民生的重大影响。为此:

第一, 要按照光焘同志在报告中规定的时限要求, 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这可以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 对稳定房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公布住房建设计划, 也有利于建设系统自身工作的安排, 使我们的工作可以有序开展。公布住房建设计划也是土地供应规划的基础, 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工作便利。有人说这个要求是否急了点, 我们认为, 经过努力是能做到的。现在有些城市已经做到了, 比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 就已经把2008年的住房建设计划公布了。明年, 部内请城乡规划司牵头, 房地产司配合, 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检查力度。

第二, 继续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的力度。国家关于90/70的要求, 总体情况落实较好, 全国平均达到了55%, 但远未达到要求的70%。各省、自治区建设厅要继续督促城市政府抓好落实工作;直辖市和其他城市的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加强监管。

第三, 做好建设系统自身的工作。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管理, 加强市场行为监管, 依法查处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捂盘惜售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当然, “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捂盘惜售”, 其内涵要在实践中加以明确。明年还要会同监察部等部委继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第四, 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应的同时, 加强房价监管和抑制不合理需求, 引导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几个月前, 江苏省建设厅配合江苏省物价管理部门, 对过高房价采取了监管措施, 当时引发了一些议论。我们认为, 在当时南京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时候采用这种临时性措施, 我们给予理解和支持。但如果长期采取这种办法要研究。

(三) 关于建筑节能和城镇治污减排

建筑节能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十分重视、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大战略性意义的工作, 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抓好建筑节能工作和抓好城镇治污减排项目的组织建设工作, 是建设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新修订颁布并将于2008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节约能源法》, 专设了建筑节能一节, 明确规定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且规定了建设部门五项职责, 一是加强对在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制定和实施公共建筑应当实行室内温度控制的制度;三是制定和实施用热量收费的制度;四是加强城市节约用电管理, 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的能耗;五是推进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 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光焘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已经对2008年的建筑节能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我们要很好地贯彻落实。对于大家关心的加大建筑节能资金补助等问题, 我们建设部会多与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做沟通工作, 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还是很支持的, 今年就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资金给予支持。并且有关部门还出台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建筑节能工作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 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紧迫性, 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不断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各地都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设系统的重要工作, 组织和实施好国家重大建筑节能工程;要在巩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 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供热计量改革、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运营管理上来, 加强建筑用能监测、管理和考评;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的能力建设, 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做好建筑节能的体制、机制创新。做好《节约能源法》和即将颁发的《建筑节能条例》的实施工作, 健全机构、充实力量, 加强政策研究和科研开发, 开创建筑节能工作的新局面。

要做好城镇治污减排工作。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加强运行监管, 是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方面。《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明后两年首先在36个大中城市实现全部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的要求。完成这个任务, 我们建设系统责任重大。我们的任务, 就是组织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监管。近几年来,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克服困难, 狠抓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监管, 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取得较大成绩。浙江、河南两省今年率先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我想, 这两个省能够做到的, 其他的省、市、自治区也一定能够做到, 也没有理由做不到。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 财力并不雄厚, 但是省政府每年都拿出很多投资, 专门支持县里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河南省能够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关键在于省委、省政府重视。河南省是有点魄力的。这一点请大家回去以后要作为重要问题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希望各省、市、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以对国家和事业高度负责任的精神, 抓住机遇, 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任务, 为全国治污减排作出应有的贡献。

明年建设部要重点抓三件事:第一, 总结各地经验, 适时召开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宣传典型, 推广经验, 促进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重点抓好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实行雨污分流。同时请各地管理好使用好国家下拨的补助资金。第二, 配合有关部门, 做好污水处理费的征管工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实践表明, 污水处理费用每吨如果低于八角钱, 污水处理厂就难以运营。第三, 要尽快建立建设部城市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 对36个大中城市和明确列入“十一五”规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和再生水利用项目进行监测, 今后要每两个月汇总调度一次。

(四) 关于建筑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

当前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某些地区某些环节还比较突出。建设系统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特别是这两年事故多发地区, 要真正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排查隐患、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尤其要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高度重视城市运行安全, 保证燃气、供排水、轨道交通等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安全。同时, 要特别注重工程质量工作, 抓好工程质量是我们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注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 各地一定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 落实监管责任, 将工程质量各项工作抓好抓实。近年来, 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外观形式和结构体系日趋复杂, 必须坚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坚持结构形式要服从质量安全, 以确保大型公共建筑在建设过程和使用期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加强作风建设, 以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一) 树立大局观念, 强化合作意识

建设工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 是城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系统的工作一定要紧密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当前, 建设部门承担的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村镇建设、建筑节能、城镇减排、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等, 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工作。建设部机关、各省 (自治区) 建设厅, 各城市有关部门一定要自觉地把中央的方针、国家的发展大局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以强烈的国家大局观来指导自身的业务工作。我们应该用世界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建设工作, 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城市管理经验的新积累, 我们都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城乡统筹和节能减排实际上都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过程, 他们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建设部一定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我们主办的工作, 要主动征求协办部委的意见, 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我们协办的工作, 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配合支持。各省区建设厅、城市有关部门也应以这样的加强合作的精神来完成我们的工作。

刚才吉林省建设厅介绍了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经验, 我认为这里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们的工作开展的比较扎实。二是在编制过程中与兄弟厅委加强配合与合作, 赢得了信任和支持, 推动了工作圆满完成。这不仅是协作配合的精神, 更是一种胸怀。我们当然要讲职责, 但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行业和所谓的权限, 重要的是要能干大事, 干成事。此外, 省区之间、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也十分重要。我们管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就有跨省区、跨城市的, 有关的省区和城市的建设部门应该以理解、合作的态度共同搞好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而决不能以邻为壑。总之, 大局观与合作意识是我们建设部门做好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二) 加强学习和研究问题

当前, 建设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 必须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 勤于学习, 善于学习, 长期学习, 终身学习。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丰富知识, 开拓视野, 进一步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 要以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重点, 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认真学习城乡规划、住房保障、建筑节能、城镇减排、工程质量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建设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 都要努力成为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的专家。

建设部和建设系统要把研究问题的气氛搞得浓一点, 要形成风气。加强调查研究, 深入实际,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比如, 城乡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衔接和配合;怎样科学编制和审批城乡规划;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中国的住房制度和住房政策应该是怎样的;如何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工作等, 这些问题都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研究。没有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我们就难以科学回答这些问题, 也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工作也很难打开局面。我已经要求建设部机关每个司局2008年要研究一个问题, 每个党组成员要研究一个问题。机关各司局在加强自身研究问题的同时, 要进一步发挥部属事业单位和部管社团的作用, 博采众家之长, 提高我们的综合研究水平。各地建设部门也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2008年每个省建设厅都要围绕建设事业的难点热点问题, 至少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争取2008年年末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汇编成册。

(三) 求真务实, 改革创新

工作作风要求真务实。讲话、写文章、做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实字。看准了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 切实抓出成效。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常常是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福建省福州市在用限价房办法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同时, 还探索采取经济租用房的办法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 应该说是有创新意识的。建立廉租房制度,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 都是全新的重点、热点、难点工作, 我们要用新思路、新办法, 做好这些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关系到党的兴衰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也关系到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建设系统干部的健康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 是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时期。经统计, 2007年, 建设系统有298人违纪违法或涉嫌违纪违法, 其中有88人被判刑, 141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57人被司法机关立案侦察, 3人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 9人待处分。必须看到, 我们建设部门还是有相当权力的, 审批、审核、行政许可、招投标管理、评比等事情不少。要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建设部党组和建设系统各级党组织务必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二是要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 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按照“两同时”的要求, 要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好落实工作。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 同时结合即将召开的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 按照光焘、姚兵和保兴同志对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 结合各地实际抓好落实工作。尤其是要关注民生,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设部党组和各级建设系统的党组织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纪检监察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既是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又是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切实抓好抓实。要紧紧围绕建设部门的中心任务, 以提高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为目标,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政风行风转变。我们这次表彰的湖北兴山县建设局原局长王忠平同志, 其先进事迹十分感人, 部党组将作出决定, 在全系统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正面宣传, 弘扬正气。今后, 各地都要注意挖掘、培养、宣传这样的典型, 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四、几点要求

第一, 参加会议的代表回去以后, 要将这次会议的精神, 特别是光焘、保兴、姚兵同志报告的主要内容, 向政府的主要领导汇报。并结合本地的实际, 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和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的贯彻落实意见, 于2008年2月底以前报建设部办公厅。

第二, 同志们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高度重视节日期间的城市服务保障和安全生产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公共交通 (包括地铁) 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正常运行, 确保建筑工地、大型公共游乐设施运行等方面的安全。同时, 要做好困难群众的慰问工作,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好投诉上访工作, 督促有关方面做好农民工工资的支付工作。

学风建设月班级建设总结 篇5

学风建设月班级建设总结

良好的学风会对班级风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班风同样会对学风建设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所以加强学风建设是刻不容缓的。在本月在我院启动的学风建设月中,我们专业积极响应,加强本专业的学风班风建设。本专业进行了前期计划与筹备:认真给专业每一位同学强调学风的重要性;传达本次学风建设的具体的相关事宜;调动专业同学的积极性;开展系列学风建设活动。具体实施工作: 1、4月10日 上午11:40下课后召开寝室长会议,由班长团支书讲这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活动安排,并要求每位寝室长认真传达,并让寝室长负责每个活动本寝室人员的出勤情况。2、4月16日上午在第四教学楼411教室组织了以“建设优良学风暨寝室评比大赛”为主题团组织生活,同学们积极参加,由12名评委评认真负责的出了本专业寝室文化展示的前三名。并让每个获奖和未获奖的寝室写一分总结和体会以及对班级建设的建议。并有班委总结建议开展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法。3、4月19日上午在第四教学楼4305教室组织开展班会,由班长安排班级学风建设分组工作。具体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人由一个班委和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构成,每个组另有6个成员。主要负责平时考勤早操出勤情况和上课出勤以及学风建设月中的各项活动。4、4月26日优秀团支部风采展示大赛,通过几天的积极筹备——制作PPT,演讲配合练习,答辩人员积极准备答辩问题及可能出项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班级人员在各组负责人是牵头下,积极为本支部答辩加油助阵。最终我支部获得了优秀团支部风采展示大赛第三名。5、4月27日下午,组织专业各个寝室进行大扫除,并将做的最好的寝室由班级推荐参加“寝室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内务大比拼活动。6、5月9日下午4:30分在4411教室开展以“传承五四精神,争做合格大学生”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由团支委和各个小组推荐人员对五四精神进行阐述,并对争做合格大学生的具体做法和建议进行演讲。最后由班长和团支委进行问题收集。达到本次活动目的。7、5月11日上午9点,积极配合参加演练全院的进行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灾减灾疏散演练活动。并于活动结束后在4402教室开展以建团90周年,宣讲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团组织生活开展顺利,同学们积极参加并有发言,并在此次团组织生活后,由班委商量提出了五个坚持:坚持早操、坚持上课、坚持参加班级活动、坚持优良考风、坚持努力学习过级。

总结与后期计划:在本次学风建设月中,我们专业积极性高,组织的各项活动都达到了预期目标,班级风气改善不少,在早操和课堂出勤情况更上一层楼。班级计划对班级各个小组负责人进行进一步意识加强,进而层次性的进行班级建设工作,为创建优秀的学风和班风奋斗。多开展学风的班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朝班级良好风气进行,争取让本专业的学风班风更上一层楼!

论期刊品牌建设与编辑能力建设 篇6

【关键词】期刊品牌;编辑能力;建设。

【作者单位】孟庆微,内蒙古出版集团文苑报刊社。

期刊的品牌是期刊的形象、价值、知名度的概括。要使这三者达到高度统一,必须做好一系列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离不开编辑的身影,所以说编辑能力建设是期刊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编辑能力建设搞好了,期刊才有建设品牌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较强的编辑团队是期刊品牌建设的保证。

下面以《内蒙古教育》为例从编辑要具备的能力的角度逐条阐述如何进行编辑能力建设。

一、筛选、识别能力

《内蒙古教育》是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性期刊,主要阅读对象为基础教育界教师、教育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教育管理者。面对这样一本综合性的教育期刊,很多跨专业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显得力不从心。受自身水平限制,编辑与有价值的稿件失之交臂的情况是存在的。要改变这种现状,无论是哪一类专业的编辑,都要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前沿的教育思想、理念,了解先进的教学经验;要多关注教育信息,多学习,多读书,达到在某些方面能够形成自己见解的高度。专家的要求达不到,至少要做个行家。另外,编辑要抽出时间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亲历者的身份关注课堂改革,关注教育创新。编辑要借助采访的机会,多听多记,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浓缩的信息是编辑多少年都积累不起来的。报刊社也要给编辑多提供学习的机会,定期组织交流与研讨,在编辑部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把编辑打造成学者型编辑。这样,编辑才能从众多的稿件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稿件,进而使刊物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特色。此外,编辑还要把住导向关,作为一个编辑,较强的政治洞察力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创新能力

《内蒙古教育》有60多年的办刊历史,在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它的自身优势非常突出:遇到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可以向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组织稿件,并进行深层次探讨。编辑要利用这一优势,充分挖掘《内蒙古教育》的价值,提高知名度。四平八稳,有什么样的米做什么样饭的工作态度,会把编辑打磨成匠人,无法使他们蜕变成设计师。所以,要想办法用一种米做出不同口味的饭。要勇于找米下锅而不是等米下锅。对于重大事件,要做出深度、做出广度、做出新意,在进行深度整合的过程中融入多元化思维;对于热点问题要组织专家展开研讨,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路;切忌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要引导作者另辟蹊径。例如《内蒙古教育》第4期发表题为《工具的“马”跑快了,人文的“车”自不会落下》的文章,该文章是继第2期《语文课该不该管“亲妈后妈”?》后就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展开的又一次深入探讨,两篇文章观点不同,各有千秋,充分发挥了学术导向作用,对语文教师的启发很大。这样的探讨后续还有,且论述角度各不相同。这样的文章,会吸引读者产生更多的关注,也会引导读者变为作者,激发他们把想法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所以编辑要发挥创新能力,就一个问题,找无数角度,组织专家进行讨论、解读。这种做法的目的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进而真正落实“关注热门话题、指导教改实践、荟萃教研成果”的办刊宗旨。

三、语言文字能力

对编辑来说,语言文字能力是第一关,如果这一关过不了,是不能胜任编辑工作的。个人就《内蒙古教育》的特点主要阐述两点。

一是标题的拟定。好的标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胜过一篇好的文章。标题拟好了,等于一下子把文章推销给读者,吸引了读者眼球,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所以,编辑和作者要在标题的锤炼上多下功夫。有时候改动一个字或一个标点符号,表达效果会有天壤之别。我们的编辑很少在标题上下功夫,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要想让标题醒目,就要充分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主旨,这样才能提炼出能高度概括文章内容的标题,切忌文题不符。另外,还要考虑是用疑问句好还是陈述句好,这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定风格,看文章风格是严肃的还是轻松的,是指导性的还是讨论性的。例如:《内蒙古教育》2015年1期刊首的《挑到篮子里就算菜?——关于国学教育的冷思考》,增加了疑问句做主标题,比单单用陈述句的副标题更有分量,更让人重视,使读者产生一读为快的兴趣。如果只是平平的陈述句“关于国学教育的冷思考”,这类文章很多,即使你的内容和观点再新颖,也激发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是文章的修改。一般情况下,不要大动,或尽可能由作者修改。但是对于有些观点深刻却叙述啰唆或语句晦涩难懂的稿件,编辑还是要动手梳理的。编辑可根据篇幅需要進行删减,但要注意不能“伤筋动骨”。要删除与文章中心无关的、已经说得很清楚却还画蛇添足的部分;改正不恰当的词语;如果一个句子太长,绕来绕去说不清楚,就要把长句分成短句,把层次缕清;对于表达不明确的句子要请教作者。

四、写作能力

期刊编辑不同于图书编辑的一点是对写作能力的要求,期刊编辑的写作能力要求要更高一些。如《内蒙古教育》对编辑的要求是:编辑出门做记者,回来做编辑;既会采访又能把采访整理成采访稿;紧急的时候,编辑要亲自上阵,就某个事件做评论。这需要编辑平时养成写作的好习惯,不管是不是工作需要,都应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有针对性地多研究通讯、报道等新闻体文章的写法,从模仿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五、编校能力

这是编辑的基本功,是深度加工打磨的过程。

编辑加工:要考虑整体结构,内容分配比例;要根据目标读者设计栏目和内容。

妥当加工:切忌大笔一挥,把文章修改得面目全非,要保留作者的语言风格。

精心校对:编辑对校对的基本知识并不陌生,但有几点需要注意。(1)要核对引文及出处;(2)要核对文章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校名,这是作者容易疏忽之处;(3)要核算图表中的数据,如数据合计应该是100%,但单项数据相加后,要么不够100%要么超出100%。这样的疏忽会使刊物失去权威性,并给读者留下不严谨的印象。

版式风格:编辑部没有专职美编,责任编辑对期刊整体风格应有准确的定位。比如要符合综合类期刊的风格,庄重而不沉重,大气而不俗气,版式相对变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追求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境界。

图片选择:要选择有视觉冲击力的、信息含量大的、与主题内容相符的图片。太乱又没有任何信息含量的图片还不如不放。图片的点缀作用是小处,图片的画龙点睛作用才是大处。

统一体例:不能只考虑单独一期,还要考虑期刊的整体,要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六、沟通能力

与作者、读者、被采访者打交道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要让读者信任,要让作者佩服,要让被采访者愿意对编辑倾诉更多的话题。一个好的编辑,可以打造一支作者队伍,也可以带动一支读者队伍。优秀的作者队伍和固定的读者群是品牌期刊不可或缺的因素。

七、宣传能力

我们要充分依靠自身的优势,用好手里的教育资源,通过举办会议和学术论坛,宣传我们的期刊,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它的社会价值,巩固品牌效应。要把编辑作为期刊的名片,同时,也要把期刊作为编辑的名片。无论何时何地,编辑都可以为期刊代言,要让编辑和期刊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形成这样的思想,才能开创更多的宣传渠道。

八、新媒体手段运用能力

要善于通过我们的网站、微信、微博与读者、作者展开互动,要善于把新媒体手段融于传统出版之中。

通过这些建设,我们的编辑极可能成为产品策划者、产品设计师、产品生产者、产品推销员、产品代言人……同时,编辑具备了这些能力,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才可能具有良好的形象、拥有自己的特色、有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充满活力,有忠诚的读者。

今天的编辑已经不是传统出版环境下的编辑了,今天的期刊编辑能力建设也不只是立足于编辑本位,做好编辑基本工作的训练就万事大吉了。今天的编辑能力建设要求我们对编辑进行全方位打造,让编辑工作全方位融入期刊品牌建设。

综上所述,编辑能力建设是基础,只有打牢这个基础,期刊品牌建设才有成长的土壤和空间。

[1] 张伯海. 谈期刊品牌[J]. 参考资讯,2003(3)

[2] 喻国明. 期刊编辑(第二版)[M].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建设 篇7

独立学院的专业建设改革, 既要考虑母体高校的办学现状、优势和学科基础等, 又不能照搬母体高校的专业结构。这样的就要充分利用民办机制运作方式, 注重与市场、社会结合, 专业设置主要为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同时学院要兼顾长远和目前利益, 在开设短线、热门专业的同时兼顾学生长远利益的发展, 在专业设置上不仅要考虑独立学院现有的资源, 还要考虑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在考虑社会的需要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导向作用, 不应盲目迎合市场, 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和学科建设发展空间需要。

1.1 及时调整学院的专业体系。

经常对现有的专业进行盘查和论证, 必要时可以重新进行优化组合, 提高各学科资源利用率, 充分发挥独立学院灵活性的特点, 开设一些普通高校不愿办、不能办、不能及时办的专业。而且是社会近期有需求、并且还要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新专业。

1.2 专业建设要做好前期的调研。

在设置专业的前期充分论证市场需求, 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学院培养学生的办学成本。对于一些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进行设置, 特别是一些在学院所在地的优势专业和长期需求大的专业放在首要位置。

1.3 考虑到生源的特点和需要。

在对生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开设一些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和长远需要的专业;考虑学生和家长对热门专业的趋同, 要考虑这些专业的设置, 适当满足生源的需要。

1.4 加强特色、品牌专业的建设。

一方面, 加大投入, 学院应拨出专用资金优先扶持新的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另一方面, 应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专业资源, 整合母体高校优势资源, 为特色专业的创办提供智力支持。

2 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来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改革, 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 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团队形式, 除了具有团队的目标性、互补性及合作性等共性外, 还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即团队结构的梯次性、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所谓团队结构的梯次性, 系指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优化;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是针对育人成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成果作用发挥的潜在性而言的, 它不像科研团队那样成果容易显现并可进行量化评估。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评价最终归结为对“人”的素质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标准又具有多维性。这就决定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不断优化结构的同时注重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3 课程建设的核心

3.1 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3.1.1 好课程建设必须要提高认识

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 要提高教学质量, 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做起。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要充分调动教师, 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 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 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担负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 因此, 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重视课程建设。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1.2 搞好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独立学院教育的基本功能, 是社会需要检验教育质量的尺度。多样性是教育质量第二属性, 是保持和传递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 也是培养公民素质,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开发和应用等。要建立出一套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合格课程、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质量标准。

3.1.3 搞好课程建设, 要认真分析课程的现状

搞好课程建设必须根据课程的现状, 结合目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抓主要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大的关键是课程建设, 如对一些开课率高, 授课面广的主干课程, 给予重点资助;从课程设置中确立一批覆盖面宽、直接影响学生理论基础与基本技能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 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专业主干课建设, 以重点课程建设带动相邻的系列课程的建设。学院应设立课程建设与奖励专项基金, 要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 坚持评建结合, 以建为主。

3.2 建设优秀课程,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3.2.1 课程体系改革

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专业特点、办学层次、招生规模以及各门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所处的地位, 制定出全校课程建设目标, 对课程及其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 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3.2.2 强化系列课程建设

系列课程包括主干课程和分支课程, 以主干课程适应学科的发展, 以分支课程适应学科间的交叉, 融合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 由他们参与开展各学科和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合作, 切实解决系列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 前后衔接和专业课的内容更新等问题。主干课程为必修课, 分支课程为选修课、讲座等, 加大选修课的比例, 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学习兴趣。

3.2.3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师课程建设需要

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合理, 学术水平高, 教学科研能力强, 热心教学工作, 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是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培养21世纪人才的可靠保证。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应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 鼓励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在投入教学时, 给予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保证。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 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 注意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发挥学术造诣深,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加强教学研究活动, 将老教师的作用与中青年教师培养相结合, 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学术活动, 沟通信息, 加强协作, 更新知识, 增进学科间的校际间的交流, 通过校内外各种培训班培训, 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 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通过科学研究, 促进教师科研思维能力, 业务能力, 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授课质量;通过实行真正的教师聘任制, 引入竞争机制, 创造良好气氛, 使广大教师积极承担教学工作。

可以说独立学院的各种建设还是起步阶段, 可以借鉴一些普通高校好的地方, 但也不能照搬的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特色, 也要有切合实际的应用性。独立学院的建设任道重远啊。

参考文献

建设 篇8

(2009年2月24日)

2008年, 我区建设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 在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 取得了明显成绩。一是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检查, 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得到了建设部党组的肯定, 在全国建设系统建设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会议上介绍了经验。二是行政审批改革取得新进展, 对建设系统转变作风, 提高行政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纠风工作获得自治区二等奖, 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区纪委的表彰。四是信访维稳工作做了很大的努力, 得到自治区的肯定, 信访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此外, 厅机关的团队精神建

设, 增强了机关的凝聚力、战斗力, 使机关出现了空前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同时, 还认真抓了廉政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 开展廉政文化进单位进机关等活动。精神文明建设也卓有成效, 在地震、冰雪天气救灾、清洁工程、污水垃圾处理等重大工作任务中都表现了我区建设系统的干部职工不愧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虽然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建设系统的反腐倡廉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对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强化行业整治

一是加强对中央和自治区宏观调控特别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确保政令畅通。二是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监管, 特别是对保障性住房、建筑节能和污水垃圾处理、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项目和资金监管, 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配合自治区纠风办、监察厅等部门, 继续开展住房公积金专项治理工作, 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认真治理规划、工程建设、房地产领域的突出问题, 加强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开发建设等环节的监督检查。要围绕建立健全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建筑节能和降污减排力度、改善城乡居民人居环境、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关注民生等重大政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 严肃查处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以及房地产规划、开发建设、销售中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问题。保证各项调控政策有效实施。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 要严肃追究, 对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二、 深化源头治腐, 着力抓好“四项专项治理”工作

(一) 继续深入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

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 以城乡规划效能监察为着力点, 重点检查住房建设规划制定的落实, 以及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用地规划的落实情况;促进科学规划和阳光规划;监督落实对国有土地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 发挥城乡规划对土地使用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完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 对易引发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擅自改变规划、调整容积率指标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擅自变更容积率、牟取私利的问题。

(二) 加强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要继续加强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是抓好对住房保障工作的落实。重点是对廉租房、经济实用房建设和管理的监督检查。二是继续开展房地产秩序专项整治。要在前期集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 继续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重点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法开发建设和销售情况、房地产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涉及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做好市场监督检查和开发项目普查, 严肃查处在规划审批、预售许可等环节和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中存在的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行为,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监督检查, 落实拆迁许可、公示、听证、承诺、资金监管、行政裁决和强制拆迁、责任追究等制度, 规范房屋拆迁程序和行为。

(三) 加大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 规范工程建设项目交易行为

继续开展以房地产市场和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为重点, 以治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目标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巩固自查自纠成果, 更加注重抓典型、抓案例、抓制度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强化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的监督管理, 继续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和手段, 要全面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投诉处理机制, 推行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 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管, 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 严厉查处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 有效防止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四) 加强对住房公积金专项整治的督查

按照建设部和自治区纪委的工作部署, 继续开展对住房公积金专项整治, 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和管理的整改力度, 完善住房公积金信息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住房公积金流向, 坚决纠正服务不规范、办理时间长、提取手续不规范等问题, 严肃处理贪污、挪用、骗提、骗贷公积金等行为, 推动各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廉政建设, 确保住房公积金安全运作。

三、 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努力开创我区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一) 领导要到位, 责任要落实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

明确指出,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关系到党的兴衰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是全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抓好廉政建设工作是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规范城乡行政权力运行的必然途径。我们要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来促进行风政风和干部作风的转变,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切实用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和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同时, 抓好廉政建设工作也是确保我区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健康成长、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党委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作为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 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对反腐倡廉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一个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不好, 风气正不正, 关键在于领导班子, 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对反腐倡廉重视不重视, 抓得紧不紧。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与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层层落实责任, 严格责任考核, 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强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主管部门的监管。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考评制度, 厅机关和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要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考评制度, 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 要大力表彰;对工作不力, 发生严重问题的, 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纪检监察干部, 要敢于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斗争, 做到忠于职守。

各单位“一把手”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 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 要经常过问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 对重要环节和重大问题要亲自抓。要旗帜鲜明地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履行职责, 维护纪检监察部门的权威, 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二)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思想道德防线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建设行业工作中有不少行政许可事项涉及被许可人的直接经济利益。如果思想防线不牢, 在诱惑和考验面前, 很容易犯错误。一方面,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 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准, 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用权的问题, 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自省律己, 自重为公。另一方面, 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 同时要利用发生的案件进行警示教育, 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要紧紧围绕建设系统中心工作, 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 充分发挥以中心组为龙头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表率作用, 用中心组的学习带动干部职工的学习。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 抓好干部职工的自学、自我教育和利用“三会一课”对党员进行集中教育等制度的落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要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和形式, 继续推进以窗口行业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提高全系统工作和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创建文明机关, 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大力宣传我们建设系统的典型, 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处室、文明单位”和“八桂先锋行”活动, 要在全系统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诚信型、廉洁型“五型”机关和争当学习好、服务好、绩效好、形象好“四好”干部活动, 促进干部工作作风不断改进, 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形成机关和干部队伍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建设事业的全局中来谋划, 保障我区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 健康发展。党风廉政建设还要与干部工作相结合, 做到奖罚分明, 做到“三奖三罚”, 即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奖廉罚贪, 促使干部把精力用到正道上, 用到党和人民事业上, 用到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上, 形成人心思进、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把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作为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 推动转变干部作风, 锻炼队伍,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提高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四、认清形势, 统一思想, 以优良的作风确保建设系统工作任务的完成

经济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 篇9

21世纪是人类与自然开始走向和谐的世纪,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 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 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失调。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化, 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使当今城市竞争日趋生态化。

2 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情况

早在古希腊和古埃及时期, 城市的建设就主张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考虑其选址、形态和布局。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的先驱英国人托马斯.摩尔设想的理想城市“乌托邦”, 17世纪初意大利思想家康柏内拉提出的“太阳城”模式,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建立的“田园城市”等城市都反映出建设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朴素的生态学思想, 1984年, “人与生物圈” (MAB) 计划组织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原则:生态保护战略;生态基础设施;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这些原则从整体上概括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成为后来生态城市理论发展的基础。1990年至2002年间举行的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 探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期, 还有其他国际会议关注人居环境的生态建设问题, 如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斯德哥尔摩和赫尔辛基举行的欧洲生态建设会议, 1994年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的INTERARClH会议, 1995年在苏格兰的苏德.霍恩举行的生态村庄会议, 以及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人居 (II) 大会等等。五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和有关人居环境的各种生态建设会议促进了生态城市理念的普及与传播, 进一步推动了生态城市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设实践。

3 中国生态城市发展情况

中国古代城市强调城市与自然的结合, 显然是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由“天人合一”思想演化而来的阴阳五行、相土、风水等学说, 也对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产生较大影响。五行强调城市建设的方位取向, 相土学说侧重于对地形、地势、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分析, 风水学说则被认为是古代环境选择的学问。“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我国古代城市选址具有很大的影响。国内关于城市生态的研究正式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中国参加了MAB计划的国际协调理事会并当选为理事国, 1978年建立了中国MAB研究委员会, 1979年中国生态学会成立。1984年12月, “首届全国生态科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1987年l0月在北京召开了“城市及城郊生态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 标志着我国城市生态学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990年钱学森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设想, 1996年, 王如松和欧阳志云提出了灭城合一的中国生态城市思想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控制论原理和原则, 2002年, 黄光宇和陈勇所著的《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有关生态城市理论和规划设计方法的专著, 对建立我国的城市生态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过程的一些成功经验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1) 利用生态学方法建设“都市型农业”不仅维护了城市中的自然生态, 而且由此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如滨海城市伯克利的生态城市建设。 (2) 积极解决城市问题, 重视郊区建设, 如美国波特兰市被认为是成功地避免和解决许多城市问题的范例城市。 (3) 注重城市中自然保留地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如英国大伦敦议会发表的大伦敦发展规划修改草案强调城市中生态保留地的重要性。 (4)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体系, 巴西库里蒂巴城通过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 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接近生态城市的城市。 (5) 高效利用资源。由于提出了“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 日本北九州市被国际组织认为是从灰色城市转变为绿色城市的典范。 (6) 注重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可以说是国际上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 同时也是生态城市建设中政府和建设者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

5 中国城市面临的生态问题

(1)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城市燃气的普及, 城市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其污染源主要来自以燃动油为燃料的机动车尾气和燃烧散煤排放的烟尘, 成为市区居民生命健康的大敌。

(2) 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是直接影响市民生活质量、损害城市形象的大问题:城市污水几乎全部向江河直接排放, 严重污染水体和环境。由于城市规模扩大, 垃圾的产出量高, 而垃圾处理厂都是简单的、填埋式的处理、按照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几乎是“零”, 不仅直接危害市民的身体健康, 也损害了城市形象。

(3) 工业污染严重, 清洁化生产程度低:城市中心地带往往是工业企业的城市环境污染源, 现代一些城市工业企业科技含量低, 工艺设备、技术路线落后, 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阻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程。近些年, 各市采取措

施治理工业对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但力度不够, 不能彻底的改变“三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但又不能让污染源离开城区又去污染郊区, 无论是城区还是郊区的工业企业都应推行清洁生产, 重抓技术改造。如何将技术改造与清洁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将污染预防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 是推行清洁生产必须解决的问题。

(4) 城市“高层建筑”影响环境质量:随着人类的进程, 不断开发和城市发展、开始出现高层建筑。它的出现, 一方面标志着人类建筑技术水平的进步, 另一方面也是城市人口密集、用地紧张所出现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正面临着经济浪潮的冲击, 过多的高层建筑“透支”着城市生态环境。高层建筑一旦建起来, 街面上正常的微风轻拂可能会变成险恶的狂风。这在严冬季节是令人不堪忍受的, 两幢高楼之间所形成的峡谷效果会使正常风速增强3-4倍。由于高度的关系, 超高层建筑易受到巨大的侧向风力。有些塔楼可能在其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 是很令人讨厌的。在高层建筑的设计阶段最好进行风洞实验, 以便用协调其形式的方法尝试保持最小的环境干扰性。

6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形成以生态型产业替代生态破坏型产业的产业置换机制: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的关键, 在于如何从依赖生态资源消耗才能发展的传统落后产业中解脱出来, 把产业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 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所选产业不仅要适合城市实际情况, 而且要具备形成产业链的潜在空间, 带动与之相关的生态产业的发展, 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产业体系。

(2) 建设城市生态林业:

“城市林业”一词自1965年加拿大EriKJorgensen首次提出, 现代城市林业内涵至少体现4点思想内容:一是体现了服务城市, 带动周边农林地区, 取大林业、园林之所长, 补其之所短, 达到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二是体现了市区、郊区及远郊区一体化绿化体系的指导思想;三是体现了有别于大林业和乡村林业的不同特点, 特别是融合了园林、园艺的优势与长处;四是体现了大都市林业的典型性、示范性、生态性、服务性的特点。因此.城市林业是园林与林业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林业, 是城郊一体化、林园融一体的高效林业。它既是园林的扩大, 又是林业的提高与升华。

(3) 大楼及其住宅的生态学:

住宅区可被定义为城市的子社区, 虽然社区生态与城市生态的功能有共同的一面, 但居民更关注社区的好坏对他们生活的直接影响。居住区生态建设规划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和今后的管理中都可介入, 根据居住区的发展状况, 调整和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提高居住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7 结语

建设生态城市是推进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态规划可分成两种, 一是作为生态规划的方法去指导其他一些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划, 使其成为贯穿生态学原理的规划;另一种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对城市生态系统所做的规划。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的城市化建设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强化生态意识、科学制定城市规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

摘要:就我国城市发展中城市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一些相应解决办法。

建设 篇10

1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困境

1.1 制度法规不先进,交易状况混乱

中国农村建设用地在流转的过程中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都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除非是政府根据规定进行征收转化为城市用地后才能进行流转。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现象非常常见。国家要求严格管控建设用地与现实的建设用地流转频繁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行制度无法满足市场对农村建设用地的需求,征地范围宽泛甚至不征收便进行流转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不先进,导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混乱[1]。

1.2 参与者责任不明,利益分配不均

中国法律规定农村建设用地只能从集体所有转为国有后才能进入市场,目前正逐步放开农村建设用地的交易方式。在逐步放开过程中,法规仍不明确,参与者在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中的职责也模糊不清,出现“政府主导、村集体配合、农民服从”的现象。政府为攫取利益,不愿放弃征地模式,仍然主导农村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农村村委在地方政府的压力下,服从地方政府,成为农村建设用地的主权决策者和地方政府的配合者,使得农民缺乏参与权和知情权。在农民政府与村委会的地位压力下,处于严重弱势地位的农民应该享受的土地权利得不到保障。

1.3 隐形交易量大,地价评估不足

在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制度不完善、监管不足的情况下,大量的供给和需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产生了大量隐性的农村建设用地交易,如小产权房用地。隐性交易一方面使得政府无法掌握土地利用的状况,难以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使得农民权益缺乏保护,农村建设用地市场缺乏管理。价格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反应,是调节市场的杠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理应由市场规律决定,因为隐形交易双方不希望得到政府的监管,流转价格只是双方达成的协议价格,并非由市场供求决定,地方政府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缺乏土地的定级评价,使得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时地价评估不足,最终导致地价混乱。

1.4 中介服务组织匮乏,信息沟通不畅

市场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公开、流转形式局限等因素,导致农村建设用地市场交易量的供需矛盾,亟需中介服务组织参与以解决其市场化的问题。中介服务组织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中进行搜集信息、组织谈判和订立合约、监督合约执行的组织。当前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中介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不能满足农村建设用地市场的实际需求。中介服务组织的匮乏,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不足,农民难以获得信息沟通的渠道,使得土地资源的闲置或价格不合理,造成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市场化不够充分,资源配置不够合理[2]。

2 解决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困境的途径———有形市场

关于如何解决农村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者们从市场建立原则和实际市场建立模式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从市场建立的原则出发,陈燕(2012 年)提出让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的方案,为建设农村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了依据。从实际市场建立出发,韦燕飞、严志强(2011)认为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途径之一是加快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特别是有形市场的建设。解决农村建设用地市场规范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合法、公开的有形市场,通过有形市场的建立来规范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

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有形市场来规范农村建设用地市场的必要性。首先,从一般市场建立的规律看,一般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开始都是混乱的交易,随之建立和规范有形市场,之后因网络信息化以及市场规则的完善才逐步形成有形和无形并存的规范市场。根据中国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发展经历,中国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必然也符合以市场建立规律。因此,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首先需要建立规范有形市场。其次,从我国城镇土地市场由无市场、萌芽阶段到全面发展阶段的历史看,我国城镇土地市场从有形发展起来的历史也为农村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了依据。再次,从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来看,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有形市场是为了更好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因为只有城镇和农村的建设用地市场自身关系理顺和建设规范化后,才能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最后,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建立提出时间不长,建立中存在众多问题,为此需要农村建设用地的有形市场来引导其逐步完善。由于市场建设的一般规律、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需要和中国目前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 都决定了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必须从建立农村建设用地的有形市场开始[3]。

3 农村建设用地有形市场的现状 ———以武汉市为例

我国已经在各地试点建立了农村建设用地的有形市场,比如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等。珙至2009 年,武汉市共建成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47 个,同年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揭牌,成为全国第2 家、中部首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的主要职能是为全市农村产权交易提供场所、配套设施以及交易信息发布、交易组织、咨询、投资融资等各项服务。武汉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的交易产品包括十大类,其中便包括了农村建设用地,这便是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有形市场雏形。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上农村建设用地交易的成交记录为零,主要是因为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制度还未完善,导致该交易所不敢也不能正当进行该类土地的产权交易,但是该类土地的产权交易将是未来的趋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将其纳入服务业务之中。目前,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着力于夯实产权交易的记错,在试点乡镇进行土地确权的登记试点活动。

3.1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有形市场存在的问题

调查资料显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上进行交易的品种以荒地、耕地、水面资源为主,农村宅基地等建设用地的交易记录为零,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有形市场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法律限制。 涉及到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修改的年限距今已较为久远,其中许多条款限制了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明确了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规定,“农村村民因继承房产形成一户拥有两处以上宅基地的,可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买卖。农村宅基地不得向城镇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镇居民无偿占用集体土地建住宅。”农村建设用地被局限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一般村民都拥有自己的宅基地,对他人宅基地的需求几乎为零,而禁止向城镇居民出售宅基地的规定几乎切断宅基地的市场需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虽然是农村产权交易的创新试点单位,但也不能违背法规行事,为此,“农村宅基地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让农村宅基地在农村产权交易所上交易数量为零。

3.1.2 规模限制。调研发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伴随着乡镇企业改革,在转让上基本采用城镇建设用地的转让方式;公用设施建设用地由于其项目自身的公益性和非赢利性,多采用划拨的方式进行转让;农村宅基地流转由于量少且受到限制,没能形成固定的转让方式,以当事村民双方约定为主。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目前为止还没有农村宅基地流转成功的案例,但却存在挂牌的宅基地等待转让的案例。案例为武汉黄陂三里镇某一村村民面积58.5 m2的平房,该案例转让面积较小,购买后难以实现投资的目的,最后没有实现流转[4]。

3.2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有形市场建设经验

3.2.1 政策导向性强。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还提到“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以政策为导向,未来农村建设用地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这类有形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方式不仅得到政策的支持,也会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这类以政策为导向的农村建设用地有形市场的建立,也为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提供了一个实验的平台。

3.2.2 创新模式发展。 “ 武汉市发改委正牵头国土、 农业等部门加紧研究,拟在小范围内试水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闲置宅基地交易。希望农村建设用地有形市场能够以此为契机,探索突破1~2 个农村产权交易新品种。”从武汉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在农村建设用地交易板块建设的构架、存在问题、建设经验看,未来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公开化将成为趋势,而这种公开化趋势的推进需要像武汉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这种能够设计出新的交易撮合机制的有形市场,这类有形市场的建设为农村产权交易提供了创新的平台。

4 规范农村建设用地有形市场的建议

4.1 制度建设

中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于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权属限制条款较多,这种权属制度的阻碍使得当前中国农村建设用地未能合理高效流转。对于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建设,首先需要加快农村建设用地的确权发证工作,在明晰各项权属的情况下,创新农村综合所有权的实现方式等,为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铺平道路。政府应该明确其角色定位和管理职能,不能强制执行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应站在引导者、监督者、服务者的角度,为农民进行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提供信息、咨询、预测、融资等帮助,确保农民权益得到保障[5]。

4.2 平台打造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信息公布、估价、交易、签约等方面的知识,没有专业人员的帮助难以完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设用地流转平台体系尚不成熟,缺少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了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合理流转,保障土地流出和流入双方的合理权益,政府要大力支持建设用地流传市场平台的建立,并协助完成中介服务组织的建立,打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中心,逐步形成集信息发布、中介流转、土地管理、资金运作等于一身的专业流转平台。

4.3 提高认知

农民作为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主体,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及时参与到建设用地流转的决策中,导致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难以实现。政府部门在加快改革步伐,赋予农民产权办证、满足市场交易需求的同时,还应该以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为契机,提高农民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认知程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典型示范带动等方式展现农村建设用地有形市场的实效,避免农民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认识偏差。

摘要:当前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制度建设难以满足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的需要,规范农村建设用地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当前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困境出发,探析农村建设用地有形市场建立的意义,以武汉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为例,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有形市场的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建设 篇11

关键词:政工建设;瓶颈;政工建设水平

企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政工建设,思想政治方面的发展,关乎到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当前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现以人力资源竞争为主,如何促进建设经济发展成了当前主要问题,在现实生活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使政工建设进一步发展是当前主要应解决的问题,因此,相关工作者应着手哦!提升政工建设水平。为此,本人对冲破政工建设瓶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探索。

一、政工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

部分企业领导者没有意识到政工建设的重要性,在企业的日常中,对于政工建设等有关问题没有极度的敏感性,导致整个企业缺乏对政工建设的基本常识与足够认识,没有发挥政工的该有效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职工的素质也有较高要求,高素质员工更被企业所需要,但职工各异,素质参差不齐,使政工建设遭遇瓶颈,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目前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把目光主要放在政工建设上。

现实发展中,高素质人才数量较少,政工人员存在思想不够先进,保守落后,年龄较大,不能及时吸收先进思想,上进心不强等问题,常年积累的习惯不易改变,无法及时适应企业内部工作节奏,拉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与整体水平,不利于政工进一步建设。

且存在创新意识较差,工作能力不强等现象,以至于企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无法正常展开。企业职工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且不注重职工再教育,教育知识水平不断退化,政工建设的有效作用得不到发挥,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利益。

二、政工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经济也进一步发展,想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就应主要依托于加强职工建设的方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中,职工的建设问题成为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想要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增强职工的个人素质,加强对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职工的建设不断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也可为职工提供更加良好的保障。企业政工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及时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工资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从而使生活有所保障,从而进一步努力提高企业效益。

三、推动政工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1.增强党的领导能力

在党的引导下,不断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对职工耐心进行积极指导,使其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是企业有所发展。

2.使政工所处环境有所优化

构建拥有良好的有用的文化底蕴的环境,是有利于促进政工发展的保障。企业从当前所处环境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制度,下发合理的文件,从而进一步使企业内部进行发展协调。并结合当前实际,对职工生活进行有效保障,注重在职工工作过程中进行再教育,提升职工的文化素养,彼此互相带动。

3.要以职工为本,不断创新政工工作

建立完善的薪酬机制,使职工工资按劳分配,增强职工的工作动力,贯彻多劳多得的工作意识,其主要建立于学历工总能力的基础上,发奖金以激励员工,使其通过自身调节增强内部协调能力,增强效率,进一步增强工作热情,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不断完善其中的竞争机制,提升企业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工作队伍的高素质建设。

4.注重政工人员的素质,并不断进行提高

较高素质人才适用于其职业,并需其不断自主进行提升。政工人员须具有较强的能力达成业务并具有较高关于政治方面的素养。不断贯彻科学发展观,对自身进行完善,并自觉带动周围职工不断提升素质,做到有长远目光,有决断力,把握企业发展走向,为企业今后发展进一步献上计划,促进企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5.在政工就职后,不断培养其专业化水平

任何工作都需不断进一步了解,不断培养,并不断有新的理解。为政工进一步培养提供良好和适当的环境,实现其素质的整体提升,做到政工与企业不断发展。培训要根据各个政工的不同特点,进行特殊培训。培训要讲求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在理解和实践中不断提升,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未来进行不同的规划。

6.对政工准入条件进行进一步规范

确保职工选举的公平性、公开性和透明性,应制定合理的准入准则,规范进入条件,要求职工必须达到一下要求:必须具有企业职工资格证,要通过专业培训才可上岗。以增强任职后的工作效率,缩短任职后的适应时间,使工作效率提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7.将政工考评机制进行推行

推行考评机制,不仅提升了政工的个人素质,还有利于政工队伍整体的提升。制定一套适合当前环境的考评机制,定期进行测试,使职工有与其职业相匹配的才能,提升整体人员的工作能力。

8.营造积极的环境,使职工不断进行相互学习

企业中人才是最主要的竞争力,良好的职工和工作团队可使得事半功倍。要营造一个职工间彼此促进,互相学习的良好工作氛围,使得全体人员共同进步。从而提升整体素质,带动企业经济效益发展。

四、今后对于政工建设的态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改变之中,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政工的整体素质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企业政工建设,不断进行培训引导,定期考评,并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进一步发展,从而来促进企业发展。这种做法也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间的团结性,以此加快实现发展战略的速度。

有一部分企业的政工建设处于瓶颈时期,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重视此问题,结合此时企业发展及企业内的员工们的现状,制定适合的政工建设发展战略,对政工建设提出有效措施。企业内的员工在企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思政水平的同时,为企业作出进一步发展与贡献。

建设 篇12

2013年1月1日,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正式实施。在新《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章第十一条明确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 履行七项公益性职责。如何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全面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责, 根据宜章县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应从加强全体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能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加强制度建设几个方面作为突破, 形成一个人员素质较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能建设

目前, 宜章县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人员学识水平相对不高。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2000年以后从农校毕业分配到基层农技推广系统的占26.8%, 其他73.2%的人员是2000年以前招工转制人员, 无论学识水平还是专业技术知识, 相对较低。经统计, 宜章县基层农技推广系统具有大专文凭的占总人数的17%,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拥有中级职称的占36.5%, 初级职称及以下的占63.5%。以前由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未纳入财政统发, 实行差额拨款, 导致管理混乱、松散,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以经营为主, 有22%的农技人员从事其他行业。因此, 很多农技推广人员的学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没有提高, 越来越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能建设。如何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技能建设, 笔者认为, 应该抓好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知识、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几个方面的培训工作。

1.1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知识的更新及现代办公条件的变化, 对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水平要求不断更新和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对广大农技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目前, 宜章县已经对91名农技人员进行了培训, 其中省级培训了基层22名农技站站长, 市级培训了48名农技推广人员, 通过培训, 加强了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知识掌握能力和使用能力。

1.2 加强农业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的培训

为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更新及提升, 必须加强对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根据不同行业采取系统的培训, 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全面、动手能力强的全能型农技推广骨干。2013年宜章县邀请了湖南农大邓子牛, 华中农大邓寿新、张宏宇、胡承孝, 浙江大学李红叶等专家教授来宜章县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部分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特别对宜章县脐橙基地和规划区域的乡 (镇)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举行了3次技术技能培训及现场指导, 提升了宜章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了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能操作能力, 为宜章脐橙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建设, 是为了发挥广大农技人员的技术优势, 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要提高服务能力的建设就必须搞好试验示范。

2.1 办好各种高产示范

为了充分体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服务能力, 必须加强办好各种高产示范。根据区域特点, 产业分布, 确定各区域的示范项目, 合理安排专业技术对口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落实技术集成配套, 确保示范成功, 扩大对周边群众的辐射影响作用。2013年宜章县农业局创办了县级以上的各种示范片19个, 乡 (镇) 级示范村88个。

2.2 坚持抓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适应性栽培展示

通过新品种适应性栽培筛选和展示, 遴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主导品种, 逐步解决种植业生产上品种多、乱、杂的问题, 强力推进当地种植业栽培进程, 为确保种植业稳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保证了种植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根据当地气候特点, 为各主导产业来年种植遴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3~5个主导品种。

2.3 抓好试验基地建设

任何技术和推广的新品种都是从试验示范开始, 在区域内表现稳定和成熟后再进行推广。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必须要有相对稳定和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示范基地。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也是为农业技术服务作坚实的基础保障。

3 加强制度建设

上一篇:型钢结构下一篇:基层农机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