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管理

2024-06-04

整体护理管理(精选12篇)

整体护理管理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该院接受腹泻治疗的患儿160例,并按照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费用为(996.72±184.50)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 522.7±302.4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采用整体护理管理干预,有利于患儿早发现并进行及时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治疗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儿腹泻,整体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肠胃道紊乱疾病,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1]。患儿因缺乏多种维生素、营养不良等引起鹅口疮、消化道外感染及中毒性肝炎等一系列并发症,情况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小儿腹泻得到及时治疗和良好护理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反,治疗不及时和护理不周则会导致患儿窒息及水电解质出现严重紊乱,危机患儿生命[2]。为此,该院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160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来该院接受腹泻治疗的患儿160例,并按照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80例。观察组中男45例,女35例,患儿年龄在0~4岁之间,平均年龄是(1.8±0.6)岁,患儿病程在1~6 d之间,平均病程是(2.6±0.5)d;对照组中男42例,女38例,患儿年龄在0~3岁之间,平均年龄是(1.6±0.5)岁,患儿病程在1~5 d之间,平均病程是(2.5±0.5)d。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符合该院对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3]。排除患儿:1肝肾等功能性障碍患儿;2心脏疾病患儿;3药敏反应患儿。此次研究治疗均在患儿及家属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补液、退烧、水电解质纠正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程序进行护理。

1消毒隔离:患儿入院以后应做好隔离,待大便镜检显示正常后方可解除隔离。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护理用具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房间地面及物体表面采用有效氯500 mg/L的溶液擦拭,患儿衣服、床单被套每天采用紫外线灯消毒,以防交叉感染,患儿入口的奶瓶、餐具应高温彻底消毒。患儿尿布采用有效氯500 mg/L的溶液进行消毒浸泡,时长为1 h。

2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对患儿尿量、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状态进行动态监测,注意观察患儿有无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等,患儿若出现呼吸深大而快、精神萎靡、嗜睡、口唇表现为樱桃红等,则应考虑是否为酸中毒。

3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液体补充:轻度呕吐及无呕吐患儿,或者轻、中度脱水患儿,应多次少量的进行ORS口服补液。重度脱水患儿先建立静脉通路,使液体按照计划输入患儿体内,并在30 min之内及时补充血容量。输液原则按照“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进行。

4饮食护理:患儿一般会出现消化道紊乱现象,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安排合理饮食。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需暂时禁食外;有母乳喂养者,可继续母乳,辅食暂停;人工喂养者,应暂停牛奶及其他食物6 h,后继续进食,少量多餐,由米汤、粥、面条等食物逐渐向正常饮食过度。

5口腔护理:由于患儿经常呕吐,口腔中容易有细菌繁殖。应多喝温水以保持口腔湿润清洁。含碳酸氢钠的水可有效防止鹅口疮,若鹅口疮已经发生,遵医嘱应用制霉菌素。

6臀部护理:患儿皮肤比较嫩,长期腹泻需勤换尿布。皮肤应保持干爽清洁,大便后温水洗净臀、阴部,擦干,这样可有效防止尿布疹、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及臀部感染等。出现发红的局部皮肤,采用40%氧化锌油或5%鞣酸软膏涂抹,可促进患儿局部的血液循环。

7健康教育:加强对患儿家庭的健康教育宣传,严格管理食品及水源安全,增加患儿家长对小儿腹泻病的了解,并进行相应的预防护理知识学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所花费的费用等,以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治疗结果比较,显效:无并发症出现;有效:有轻微并发症出现;无效:患儿明显不适,情况无改善。

1.4统计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达97.5%,较对照组77.5%的总有效率而言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腹泻病因主要有3个方面[4]:1感染;2患儿消化功能紊乱所导致的;3个人体质较弱引起的。研究显示,国内该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方式还是以药物为主。近年来,根据临床实践证明[5],小儿腹泻得到合理、科学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通过该次研究可显示,其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有效率(77.5%)。

整体护理管理主要有:消毒隔离、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液体补充、饮食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健康教育。常规护理不能很好的了解患儿病情,使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且患儿退烧效果不明显,有研究显示[6],常规护理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超过80%,而通过整体护理治疗的患儿,不仅护理周全,还能从患儿心理及身体或者家庭因素等多方面进行辅导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5%以上;此外,婴幼儿体质因素主要表现为不成熟的胃肠道,但婴幼儿大量的营养需求又加重了胃肠道负担,从而降低了患儿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功能,且婴幼儿体液分布和成人有差异,更易水电解质紊乱,常规护理基本忽略了这点[7],但整体护理对患儿肠胃道有较详细的护理治疗,可有效减少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结果表明,整体护理管理可有效减少患儿的及住院费用,且住院时间(4.25±1.03)d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儿(6.27±1.50)d。现在的生活环境复杂,婴幼儿可通过手足口或食物等引起感染,而抗生素滥用会引起肠道菌群的紊乱,导致腹泻。所以,家长应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最主要的是注意婴幼儿的个人卫生和护理质量[8,9],饭前、便后勤洗手,餐具、食品、玩具、便器等日常生活用品勤消毒。避免过热或受凉,夏天多喝水,冬天保暖,尽可能的减少幼儿腹泻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杜绝抗生素的滥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监测患儿的实际情况,正确指导家做好环境整理,提高患儿的恢复效果。整体护理可有效减少感染,缓解患儿及其家属的不安情绪,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为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家长应做好饮食营养的分配,结合适量运动,防范措施到位。

综上,小儿腹泻采用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腹泻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升了患儿生命质量。整体护理管理可有效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情况,减少患儿及其家属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勇.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5,13(1):39-40.

[2]程海英,汪祝萍,尹燕丹,等.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6):2618-2620.

[3]路桃影,郭兰中,郭伟,等.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1):5507-5510.

[4]秦海军,马玲,张毅,等.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小儿腹泻凝胶膏经皮渗透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3):39-41.

[5]温旺启,秦亮.针刺治疗小儿腹泻[J].中国针灸,2013,33(9):773.

[6]刘慧敏,刘莉,刘强.小儿腹泻外敷散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399-2402.

[7]张丽学.宝儿康散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8):1605-1609..

[8]杨云英,全小明,朱爱利,等.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23-25.

[9]陈志林,莫文静,曾小李.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2):2688-2689.

整体护理管理 篇2

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切实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护理,从生理到心理到社会的全方位服务,根据河南省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十化”标准》的要求,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本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改善护理服务态度,规范护理服务行为,落实整体护理措施,全面提高我院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遵循整体护理理念,从科学化和专业化护理着手,落实基础护理责任,立足专科护理发展,切实改进临床护理质量,努力打造“服务好、技术好、医德好、环境好、群众满意”的护理服务新形象。

三、重点工作内容

1、认真学习《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河南省《优质护理服务“十化”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医院评价标准》,对照整体护理的要求,有计划、按步骤地组织实施。

2、组织护士长和部分护理骨干赴上级医院学习考察,借鉴经验,迅速、规范开展整体护理工作。

3、举办整体护理知识培训班和知识竞赛,提高全院护理人

员对整体护理的认识,人人参与责任制护理,做到让病人满意。

4、加强护理服务技能训练,开展护理“三基”考核和护理

操作竞赛,及时兑现奖惩,促进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

水平不断提高。

5、深入学习新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规范护理文件书

写;积极探索严谨、实用的护理文件书写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护

理记录,把护理人员从非护理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把时间还给

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确保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安全。

6、加强护理质量督查和护士长考核力度,做到周检查、月

考核、年评比,确保护理工作环节质量的控制。

7、落实护理工作责任制,责任护士要有把病人当成“我的病人”的责任感,要让病人有责任护士是“我的护士”的所属感,真正实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各个环节的身心护理。

8、加强与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工作协调,加强与临床医生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取得后勤、器械、物供部门的支持,及时供给

病区各种物品,维修及时到位,提供后勤保障支持;取得药剂科、检验科的支持,为病区护理提供方便,节约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多的临床护理服务。

整体护理管理 篇3

【关键词】管理应用;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22-02

1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整体护理使护理工作的地位从辅助医疗,从属医疗转变为共同合作。护士不仅是简单的护理技术工作者,而且还要充当教育者、协调者和管理者,这给护理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也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现就笔者对整体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作初步探讨如下。

1.1高尚职业情操,现代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坚持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开展工作, 对患者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把为患者解决问题作为护理的最终目的,病人需要什么,护理工作就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真正以病人为中心。要把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需要作为护士行为的准则,以患者的满意程度作为检查、衡量和评价护理工作的标准。整体护理是一种观念,是护理发展的方向。

1.1.2仪表端庄大方,态度和蔼可亲。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仪表端庄大方,护士要注意自己的的姿态、坐立、行走和持物形象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举一动构成了护士白衣天使的外在形象,影响着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有良好文化礼仪修养的护士,会让病人有轻松安全感,使病人保持最佳的治疗状态,加速病人的康复转归。

护士穿着要整齐、洁净、得体、大方,给病人一种舒服、愉快、亲切和乐于接近的感觉。举止文明,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态度和蔼,与人相处面带微笑,给病人美感,称呼得体、亲切,给病人以好印象。

1.1.3良好心理素质,和谐医患关系。 整体护理主要是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心理学知识,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首先护理人员自身要有良好心理素质,一个自身素养与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可给患者以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护士要培养广泛的知识情趣,不断丰富自己,陶冶自己的心灵,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1.1.4扎实理论基础,娴熟技术操作。 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医疗行为,要求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包括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卫生学、医学管理,乃至人文、地理科学以及边缘学科知识如心理学、艺术学和美学等。

由于现代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通过进修、自学、短期培训等方式使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还要勇于钻研业务,技术不断创新。

另外,整体护理模式中,护士是一个独立的工作者,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增加,工作的独立性增强了,护士就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工作。

1.2护理管理者的创新意识。 护理管理者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勇敢、主动、客观地反省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勇于打破旧的护理格局,利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人性化管理,真正行使自己的职能[2]。一个好的护理管理者,除了做好管理工作以外,还要精通护理技术,熟练掌握专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技术操作,把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护理管理理念,重视信息沟通,广泛耐心地倾听护士们提出的各种建议。要懂得爱护自己的下属,知道如何关心她们的家庭、生活、子女的健康等,让护理人员的人格和尊严得到尊重,充分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用热情来感动她们[3]。在病房中,要安排一些身体好、精力充沛、知识丰富、有远见的护士,来承担科室主要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护理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困难面前走在前,荣誉面前躲在后,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护士们树立榜样。展现在护士和患者面前的形象,永远是一个面带微笑、精力充沛、充满自信的护士。

1.2.1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步骤。 规范护士行为和语言:加强护士服务礼仪的培训和语言的运用。要求护士仪表要整洁,端庄大方,举止文雅,动作轻巧,着装整齐,与病人交往应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使护士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相结合。要做到患者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受到表扬有道谢声,服务不足有道歉声。在科室内还要积极开展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为主的三基训练活动,并定期组织抽查,通过这种有效的护理工作方式,使护士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都有相应大幅度的提高,纠正不利于病人治疗和康复的护患心理状态,真正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1.2.2人性化护理的技巧。 除了用药物解除患者的痛苦外,护士还应让病人从自己的语言中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的感觉。我们力求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使患者步入病房就有归家的感觉。在病区内,放置详细的入院介绍及有关疾病知识手册,教会患者使用床头铃,便于护士对输液情况的了解,也不影响同病房其他人的睡眠。要运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等五常法,对病区环境和药品进行管理,确保护理人员和患者环境的整洁与舒适,药品的摆放得到规范,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与患者交谈中,护士应面带微笑,认真倾听病人讲述,不要随意打断病人的谈话,让患者把遇到的困难、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表述出来,通过这种情感的交流,可提高护患间的相互了解,使病人的健康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

1.2.3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在工作中,应具有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热情周到的服务,给予患者一种安全感。因为病人在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人性化服务将遵循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在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护理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规范,因此通过人性化服务,使护理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31-32.

[2]许乃芬.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66-68.

[3]梁洁材.做卓越的卫生管理者.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

[4]左月然.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44.

[5]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7(5):40-41.

[6]王萍,杨庆玲.现代化医院护理文化建设的思考.护理管理杂志,2003,3(3):2.

整体护理管理 篇4

1 整体思维及其原则

整体思维又称系统思维。整体思维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整体思维在辩证逻辑中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有其特定的原则。

1.1 连续性原则

当思维对象确定后,思维主体就要从许多纵向去反映客观整体,把整个客观整体视为一个有机延续而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比如,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连续性过程。懂得了连续性的思维原则,就不至于因为改进的程度不如预期就急躁或者悲观,甚至丧失信心,就能坦然地面对困难和问题,积极查找原因,不断改进方法。

1.2 立体性原则

即当思维对象确立之后,思维主体要从横的方面,也就是从客观事物自身包含的各种属性整体地考察、反映,使事物内在诸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护士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社会的人自然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其职业行为也是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行为。比如,一个护士工作状态不佳,甚至出现了差错,可能是身体有恙,或者家庭生活、感情生活遇到了问题,导致其注意力分散,也可能仅仅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或者多方面因素所导致。

1.3 系统性原则

即从纵横两方面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并按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层次和结构,真实准确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全貌。所有局部都是整体之中的局部,局部不是孤立的,它可能是整体中的某一层次、某一(几)方面、某一(几)点,遵循系统性原则思考问题,就能够辩证地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将局部的、一时的问题放在全面的、长远的框架中去思考并进行处理。比如,某医生出现了差错,产生了医患矛盾,作为护士长就不能仅仅因为“矛盾是医生造成的”,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应站在科室和医院的角度,主动负起责任来,通过自己和护士的共同努力,帮助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因为对于患者和所有大众而言,任何一个个体的不当行为或者任何一点工作中的瑕疵,都会影响到科室或医院的整体形象。

2 整体思维的方法及应用

2.1 整体法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整体法是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从整体来考虑,把整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让任何部分的东西凌驾于整体之上。医疗护理服务最终的、整体的目标就是通过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劳动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无论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还是提高服务技能(交流沟通技巧及礼仪培训等),开展护理团队建设,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

2.2 结构法

结构法是指在进行整体思维时,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系统由各部分组成,部分与部分之间组合是否合理,对系统有很大影响。比如,一个护理单元(科室),也会有分工与合作,分工的依据是任务本身所规定和要求的,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小组来完成。一方面,护士长要优化内部人员(医生、护士、护工、患者、家属构成内部结构),要根据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年龄、学历、职称、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个性)调配相应的人组成各种小组,激发护士、患者(家属)、医生的能动性,争取形成良好的医护合作和医患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处理好与外部人员(上级主管部门、同级业务部门、行政后勤等支持部门)的关系,令其有利于本护理单元功能的发挥。这就要善于将本科室这个“小整体”(子系统)主动融入医院的“大整体”(母系统),与上级、业务、行政后勤始终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借助外部人员的支持,降低部门之间的摩擦与内耗,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3 要素法

要素法是指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善于抓住主要的、关键的方面,使整个系统(整体)正常运转处于最佳状态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每一个系统都由各种各样的因素构成,但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因素其重要性并不是均等的,其中具有相对重要意义的因素即是所谓“要素”。整体不是百分之百,整体也不意味着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抓要素,根据帕累托原理,抓好起主要作用的20%的问题,其他80%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工作中要学会抓住关键的少数,要用20%的精力付出获取80%的回报,这20%才是护士长关注和管理的要素和关键、重点。同时,还要善于发现、营造并利用优势。“一流组织不仅要接受员工们的各个不同的现实,而且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不同。它必须寻找每个员工的天生才干的蛛丝马迹,然后对每个员工进行定位和培养,继而将其才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优势。这一革命性的组织必须通过改变其选拔、测量、培养和引导员工的方式,把组织的事业建立在每个员工的优势之上。”[3]因此,护士长特别要关注和利用每一个护士的优势,发挥其特长,让护士在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内工作。

2.4 功能法

功能法是指为了使一个系统呈现出最佳态势,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变,从而使系统状态更佳,也有可能为了求得系统的全局利益,以降低系统某部分的功能为代价。比如,在抢救重危患者时,有必要调整在班人员中大部分人参与到抢救工作中来,日常的护理学术活动或者护理工作的某些日常功能即可暂时弱化。目前,我院正在推行“扁平化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天护士长都要根据当天患者数和危重患者的多少来分配责任护士所管患者数量,这种动态的、弹性的排班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在患者最多、护理工作量最大的时候增加护理人员,以确保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3 整体思维与护理团队建设

笔者倡导学习整体思维方法,将整体思维方法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通过团队的努力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3.1 建章立制,规范护理人员行为

制度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用明文的契约关系取代复杂信任关系的一种手段,制度是管理者意志的集中体现,意志是制度的核心所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作为规矩,就是用来约束被管理者思想、规范被管理者行为的,它具有强制性。

3.2 实行“工业民主”,促进团队的柔性融合

站在护士长的角度,用制度约束以形成共同意志,这固然是必要而且有效的,但是,其毕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作为被管理者的护士却总是被动的。如果医院或科室能够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那么,护士的积极性还会再上一个层次。这是西方正在实施的一种方法,其关键词就是工业民主,值得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借鉴。工业民主的核心是形成工作团队,工作团队意味着团队中每个人的意见得到重视,每个人的人格得到尊重,每个人的感情得到分享和交流[4]。

3.3 开展整体思维训练,强力促进护理人员有机协作

思维方式决定了行为方式,改变思维方式是改变行为方式的前提,而整体思维方法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学习和训练,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掌握。

首先,护士长要懂得整体思维,养成运用整体思维方法的习惯,熟练地掌握整体思维方法。能否建设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关键在人,关键在于人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尤其取决于护士长的心态和思维方式。一个“有形科室”的面貌取决于护士长头脑中那个“无形的科室”,取决于护士长是否具备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具备整体思维能力,科室的护理工作就会从乱到治,从弱到强,从差到优;如果护士长不具备整体思维能力,其无形科室必然混乱无序,有形科室自然百病丛生。

英国思想家格莱·万斯提出一个成功的员工团队的最终力量,不在于个别成员的杰出,而在于集体能力的相得益彰[5]。大家都知道,即使每一个护士都十分优秀,也不能确保这些护士就能够组成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一支护理团队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能否按照整体功能、总体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去科学、合理地培养、调度、使用每一名护士。

正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谈到学习型组织建设时说,每一个人虽然只是群体的一小部分,但要努力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搞清楚系统各部分的复杂关系,从而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6]。因此,护士长还要根据整体思维的原理,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护士中开展整体思维训练,使其牢牢掌握整体思维方法(整体法、要素法、结构法、功能法),大大提升全体护士的思维水平。

综上所述,规章制度是团队建设的外部强制性力量,“工业民主”是团队建设的内部柔性黏合剂,但仅有规章制度和所谓的“工业民主”,仍然不足以打造出一支真正优秀的护理团队。因为优秀团队的形成,不仅仅因为其成员必须共同遵守同一个规章制度,也不仅仅因为他们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和愿景,或者能够进行融洽的感情沟通,他们还必须拥有共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彼此才能心心相印,心领神会,实现默契配合。一旦整体思维方法在护士长和全体护士中得以普及,护理管理就会如虎添翼,成功打造一支优秀护理团队的理想就指日可待了。

4 结论

整体思维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的思维模式,但整体思维方法并不神秘,其实这种思维方法在一些悟性较高的护士长那里一直在自发地运用着,但自觉运用的情形还不十分普遍。笔者认为,整体意识是塑造护理团队的基础;整体思维是造就优秀护理团队的关键;整体思维能力是护士长素质评价的核心指标,也是评价护士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整体思维方法的研究和推广,是提高护士长思维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曲智男.图谋职场思维导图实战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

[2]清.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14.

[3]马库斯.白金汉,唐纳德.克里夫顿,方晓光译.现在,发现你的优势[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22.

[4]韩德强.整体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95.

[5]费雷德蒙德.马利克,李亚译.管理成就生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8.

整体护理存在问题 篇5

1.1 缺编问题 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超负荷的劳动量,人才资源浪费,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与待遇较低成为阻碍人性化服务在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家卫生部于今年5月12日公布:目前全国注册护士有130.8万名。世界各国护士与总人口比为5‰,而我国护士与人口比仅为1‰,相对我国13亿人口来说,护士尚缺编百万名。护士严重缺编仍是我国护理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按照1978年国家规定的床位与护理人员配比是1∶0.4.随着医疗体制的巨大变化,加之全国性医疗事业单位和部队医院的人事与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中,普遍对护理岗位采取缩编政策,并使用廉价临时聘用护士等,使医院的护理人员远远不足;而且,我院的护理人员全为女性,产假、探亲假、节休假、工休假及加床位等,使实际在岗率明显缺编,致使护士实际工作量恶性循环性进一步加大。[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护理工作内容和专业要求逐步提升,护理越来越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艺术。但护士肩负行政、会计、计算机、取药、配口服药等多种工作,削弱了护理力量,造成实际护理人力不足,导致不能更有效的为患者做专职护理。若遇患者增多或抢救危重患者时,不能按患者的数量和需要适当调配人力,调整班次和岗位职责;也不能按护士的能力、经验、责任心合理搭配;安排业务骨干把关。加之护理费用低,24h的一级护理每天平均只有8元左右,不能同繁重的护理工作本身等价,也降低了护理的价值。紧张繁重的工作,超负荷的劳动,倒夜班频繁,使护士的生物钟发生紊乱,加大了护士的精神心理压力,使护士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2],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的工作质量。基于上述情况,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多在40~50岁之间就离开临床护理岗位换岗或退休,从而也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流失,使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得不到传承。加之多年来形成的社会地位低等观念的影响,工资及福利待遇不高等使得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对自己目前从事的护理工作缺乏进取心。以上种种原因均直接或间接制约了人性化服务在整体护理过程中的实施。

1.2 护理工作质量问题 工作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达标,护理人员责任心、同情心不强,人性化服务意识差,缺乏相关的人性化服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制约人性化服务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实施的又一主要因素。由于我院的护士构成特点,合同制护士比例较大,而且多为中专学历。教育层次和知识结构不高,临床经验缺乏,对护理程序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表格书写及整体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繁琐的杂事,使得工作效率不高。由于聘用制护士的流动性较大,社会地位和工作待遇等多方面原因出现个别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不达标。现今护理人员年龄结构多为20~29岁之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责任心、同情心相对较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强。针对人性化护理措施,有些护理人员知道如何去做,怎样做,但不愿去做,存在懒惰情绪、缺乏敬业精神、人性化服务意识差。对人性化服务认识不足,尚未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关怀不仅能够愉悦患者的心情,而且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治疗,忽略了心理护理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根据我院调查,在职50名护士中68%以上的护理人员缺乏人性化服务方面的技能和知识;46%的人认为人际交往方面缺乏沟通技巧;72%的人在工作中有疲乏感;38%的人工作时情绪易受环境等多方面影响而不稳定;60%的人认为在学校中护理教育方面存在缺陷,课程滞后于社会发展,实习过程中也忽视人性化服务方面的内容。使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服务方面的知识先天储备不足。以至面对不同的患者,常常不知如何交流或只用单一方式与不同的患者进行交流。因此,很难使患者真正满意。

1.3 观念落后问题 患者观念落后,对人性化服务认识不到位,不认可,消极配合也是影响人性化服务实施的原因之

一。在国外很多国家,患者的观念是:我来这里住院,你能为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能享受到怎样的权利和待遇。而在国内,患者的理念还停留在看病首先得益于医生水平的高低,对医院的环境、住院条件以及护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往往不高。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患者大多数不能正确了解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对医院的服务也以治好病为原则,对低水平的服务无所谓,由此导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停滞不前。在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患者漠然视之,更有甚者对待护理人员态度恶劣,抵触情绪强烈。这些行为也影响着人性化服务的良好开展。

1.4 设备问题 医院用于提高人性化服务的硬件设施不齐全是制约人性化服务实施的主观因素。由于医院将大量资金用于医院长期发展目标中的大型先进辅助检查仪器的购买上,对于医院的其他设施配置多从节约方面考虑,忽视了患者的身心舒适,有些人性化服务标志参差不齐,医院美化、绿化率不高,便民设施不到位。以上种种主观条件制约了人性化服务的完美实施。[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对策

2.1 人性化管理 提升医院人性化管理水平,加大人事力度及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制度[3];努力营造护理队伍和谐的人际关系;强化责任是提升人性化服务的基石。护理部及院领导应适当扩编以改善护理的人力不足,加大人事制度及分配制度改革,以岗定酬,奖勤罚懒。把业务骨干的作用发挥到实处,减少她们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并改进质控检查过程,针对以往护理工作的不足,以预防性管理为主,重点发现护理过程中的薄弱处、不足之处以及易犯错误的隐患之处,防患于未然。制定符合现阶段“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激励机制。从感情激励、需要激励、竞争激励、典型激励、机会激励、利益激励等六个方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掌握护理人员同事之间交往中的感性、安全感、归属感对她们的重要性。多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排除她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她们解决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困难,为护理人员提供公平竞争以及学习深造的机会,树立白衣天使光辉形象。使护士能保持好的心情、充足的精力来迎接每一天的工作挑战,以便更出色地完成工作,激发她们工作的潜能和热情。设巾帼文明岗、最佳党员护理责任区;评最佳服务5名。落实奖惩制度,有奖有罚,力求人尽其才,人尽其责。充分认识护理人员的价值;挖掘她们的潜能;促进护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并结合我院参加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百姓放心医院”第一主题“明明白白看病”,第二主题“医疗优质高效”内容,强化责任制;落实首诊负责,首问负责;严禁用服务禁语;强化主动告知活动,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禁呼床号。日清单解释到位,使患者明白看病、花钱清楚、消费放心、服务满意。

2.2 加强道德建设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及业务素质;强化人性化服务方面的知识是直接提升人性化服务在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最佳途径。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培养良好的人格及敬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待患者、理解患者、关心患者。对此我院积极开展“假如我是患者”等演讲,要求每一位护士发言,换位思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全力为患者服务。在人性化服务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业务水平,同国际护理接轨,及时正确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医院可不定期邀请护理专家讲学,并进行临床示范。我院还积极把业务骨干送到上级医院学习,再通过“传、帮、带、教”等途径将礼仪服务标准、交流沟通技巧、落实人性化操作等课题转授给更多护理人员。使护士在形象、品德、修养、礼仪、人际沟通等方面全面发展,以达到与患者高效合作,减轻患者痛苦,取得最佳医疗效果的目的。

2.3 优化护患关系 完善和加强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提升护士形象,改变患者对护理的落后观念。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艺术存在,正在摆脱类同医学的模式,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临床实践。完善和加强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但可以改变患者对护理的落后观念,更可以在护理行为中得到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通过行风监督员意见反馈、患者住院满意度调查表、“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患者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获取信息反馈,更准确的把握患者的健康消费观和心理需求,及时解决护理方面的不足,改善护理方式方法,为人性化服务的顺利开展开辟了一条捷径。在节日及患者生日时,为仍住院不能出院的患者奉献一份爱心,送上一份温暖,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往往因此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句言语上的祝福,一张生日贺卡,一束鲜花能表达出关爱。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善于与患者沟通与交流,能较好地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及心理需求,减少护理纠纷,拉近护患距离,使护士和患者都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工作和治疗[4].2.4 人性化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医院人性化服务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利于患者修养康复的绿色医疗环境。2005年,我院进入“百姓放心医院”的第三主题“绿色医疗环境”的评选活动中,积极加强人性化服务的硬件设施建设,人性化服务标志标准统一,方向明确、整齐划

手术室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整体护理;应用;手术室;注意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S-68-02

1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1.1术前访视病人

术前访视病人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术前一天手术室器械护士同巡回护士应当到病房内对手术病人做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阅读病历可以对病人的一般情况和术前准备有所掌握,其中特别注意的是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以及术前相关的化验及检查有无异常,还要和该病人的主管医生做一个沟通,了解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是否需要准备特殊手术器械。

和病人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和恐惧情绪,由于大部分手术病人是第一次行手术治疗,心中难免有所顾忌,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掌握患者所担心的手术问题和对手术的顾忌,然后有针对性的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缓解病人的思想压力,用一份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手术。教会患者在手术室内配合麻醉师摆好体位,例如在硬膜外麻醉时所采用的双手抱膝,头紧贴胸部侧卧位,此种体位是有利于增宽椎间隙,方便穿刺针进入-硬膜外,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配合病人练习熟悉该体位,还可以简单的介绍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比如术中的感觉,在脏器受到牵拉时会有不适和牵拉痛,进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减轻痛觉反应。在术中存在的风险比较高,心理压力大的患者,要放松心态。可以请已经做过类似手术的患者介绍手术经验,这种方式直观效果比较好,通过病人家属向病人讲明手术必要性,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根据收集的患者资料和手术种类,总结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制定出一套详尽科学的护理计划。

1.2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手术室的环境除应保持无菌外,还应尽量让病人感到舒适,术前访视的护理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间,把室温控制在22℃~24℃之间,湿度尽量保持在55%左右。以迎接亲人的态度将病人接人手术间,使病人能迅速解除戒备心理,以一种平稳的心态等待手术的开始。辅助麻醉师帮病人摆好体位,弯腰、低头、抱膝以及防止病人摔下手术床,安抚病人的情绪,减轻恐惧心理,达到最佳的麻醉体位和手术体位,注意维护病人的尊严,防止过分暴露。

同时器械护士应当做好准备,术前将手术过程中所需的物品及器械准备完毕,提前20min上台,配合好与术者的器械传递,以保证手术能顺利完成。

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病人在术中出现灼伤、压伤等意外情况,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及反应,并及时补充和提供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物品。

1.3术后对病人的护理

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的72h内,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定期随访病人,关心病人的术后心理状态,切口处的疼痛、感染和愈合情况,病情的恢复情况,还要关注有无手术并发症,收集手术、麻醉过程、手术体位的摆放、手术过程中护理的后续效果,以此为依据,对手术的整个过程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全面了解患者家属对手术室的意见,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发现的问题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2注意要点

2.1术前注意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是否正确,切勿接错病人,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2.2术中巡回护士要坚守岗位,注意观察手术病人的生命体征,对于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要用适当的语言去关心病人,缓解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觉,切勿使用加重病人恐慌情绪的语言。

2.3手术室的工作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服务对象不仅有患者还有医生,护理人员既要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更要为医生服务,从而保证手术过程能够保质保量、顺利的进行,而患者在手术室内的停留时间比较短,让护理人员很难按照传统的护理模式实施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更先进的护理理念去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整体护理管理 篇7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整体化护理,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 属外科最凶险的主动脉疾病之一, 起病迅速, 进展快, 病死率高。传统治疗方法是开胸人工血管置换, 手术难度大, 并发症多, 传统护理模式也不能很好地满足患者自身需要, 使其住院体验降低。而整体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 实行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性及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 配合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使患者不仅能够体会到微创手术的优点, 同时也能改善住院体验, 提高住院满意度。我院对8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实行整体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13年4月共8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行主动脉腔内隔绝修复术, 其中男58例, 女24例, 年龄35岁~78岁, 平均年龄62岁。本组病例均行TAD腔内隔绝术治疗, 其中有5例行联合颈部血管搭桥杂交手术。本组病例多数以胸背部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入院, 其中3例以腹部疼痛入院, 6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4例患者否认高血压史, 入院血压波动在140~200/86~120 mm Hg, 平均168/96 mm Hg。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腹部CT血管成像 (CTA) 检查明确诊断, 均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2 手术方法

(1) 麻醉师插管, 插管后导尿; (2) 经左侧颈内静脉行深静脉置管, 穿刺桡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 (3) 经左侧肱动脉穿刺置入5F血管鞘组, 5F猪尾导管送至升主动脉造影了解主动脉弓及血管破口情况; (4) 经腹股沟切口, 切开暴露右侧股动脉, 于右侧股动脉置入5F血管鞘组, 置入5F猪尾导管送至腹主动脉近膈段, 造影判断是否走行于真腔。了解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供血情况, 向上送导管至升主动脉, 再次造影了解通路是否走行于真腔, 确定破口大小和位置; (5) 根据造影情况确定是否搭桥或其他术式; (6) 根据造影情况确定支架释放位置, 选择合适口径和长度的覆膜支架; (7) 部分患者行颈部血管搭桥术; (8) 释放支架封堵破口; (9) 缝合各切口, 均放置橡皮片引流条; (10) 撤出各血管鞘组, 予加压包扎, 保留左侧颈内静脉深静脉置管和有创血压监测。

2 结果

本组82例中存活的78例患者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截瘫, 其中1例杂交手术后发生Ⅱ型内瘘 (随访观察中) , 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 (经过及时处理, 未遗留肢体功能不全, 已痊愈出院) , 1例术前动脉瘤破裂死亡, 1例于术后支架远端再次破裂死亡, 2例术后心包填塞死亡, 其余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3 d~28 d, 平均20 d。患者疼痛症状消失, 血压控制良好, 术后1个月~6个月复查CT, 显示覆膜支架位置良好, 真腔血流通畅, 假腔缩小并未见血栓形成。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基础护理

患者一旦确诊即刻按危重患者处理, 常规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持续心电监护, 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准确记录24 h尿量, 及时汇报医生。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床上大小便, 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及导致腹压突然增加的活动, 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易消化原则, 多吃水果和蔬菜, 少量多餐, 预防便秘, 常规应用缓泻剂。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1.2 血压控制的观察与护理

主动脉夹层破裂的主要原因是病情进展和血压升高对血管中膜的冲击, 因此有效的血压控制和必要的镇静治疗能够预防夹层破裂。监测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 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临床变化, 又应保证患者安静和休息。血压不稳定期间5 min~10 min测量1次, 避免血压过低或过高, 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一般临床使用硝普钠循序渐进将收缩压控制在110 mm Hg, 舒张压控制在70~80 mm Hg, 要保证重要脏器灌注的最低水平, 同时应该测量四肢血压。要向医生了解主动脉夹层撕裂情况, 不同的撕裂口对血压的影响不同, 选择能反映出患者真实血压的肢体测量血压非常重要, 不准确的血压信息会延误血压的控制, 造成严重后果, 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检测血压时还要注意两个不平衡: (1) 注意观察血压高低与疼痛的不平衡, 一般情况下, 血压控制稳定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是夹层停止扩展[1]的临床指征, 一旦发生血压大幅下降, 疼痛加剧, 应考虑夹层破裂, 要及时告知医生, 予以急救处理。 (2) 要注意血压与休克的不平衡, 急性期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剧烈疼痛, 可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等休克表现, 而此时患者血压并未减低反而增高。护士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 一旦患者出现休克症状, 不论血压是否降低, 都应考虑主动脉夹层撕裂出现失血性休克, 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心包抽液, 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

临床一般需建立2~3路静脉通道, 一组输入降压药物, 一组输入控制心率药物, 另一组输入镇静药物, 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根据情况调整降压药物、控制心率药物和镇静药物输液速度, 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和患者意识呼吸等生命体征情况。患者在入院后由于焦虑、恐惧, 常出现心率加快超过100次/min, 心率加快可使血压升高, 导致夹层血肿延伸[2], 使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可将心率控制在70~80次/min, 但需预防心率过慢和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使用硝普钠个别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不合作、自拔输液管等类似精神症状的表现, 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防止坠床和其他意外。本组1例患者术前发生夹层破裂死亡。

3.1.3 疼痛与镇静的观察与护理

疼痛是本病的重要表现, 可直接反映病情的变化程度, 疼痛的部位可反映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扩张情况。本组患者疼痛多为突发前胸、后背剧痛, 一部分患者仅表现出腹部疼痛, 一般为腹腔脏器撕裂受累, 影响血供, 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 且呈持续性, 伴有濒死感。向近端剥离的夹层疼痛集中于胸背部, 而向远端剥离的常集中在背部、肩胛间区, 疼痛可从前胸转移到颈部、肩胛间区, 终止于腰部及腹部。护士应严密观察记录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 若疼痛加剧则提示夹层有破裂的趋势, 应及时通知医生, 必要时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遵医嘱给予肌注吗啡镇痛, 由于患者焦虑, 心理负担重, 临床给予适当的镇静非常必要, 芬太尼与咪达唑仑的联合应用能够使患者安静休息, 焦虑感降低。本组患者中有70例用药后疼痛有所缓解, 能安静休息, 12例患者用药后疼痛无明显减轻, 经调整用药后疼痛缓解。

3.1.4 病情的观察与护理

(1) 动脉搏动的观察: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使主动脉分支发生阻塞的可能, 应密切观察表浅动脉的搏动情况, 如果发生阻塞, 动脉搏动将扪不到, 会出现相应肢体的疼痛和麻木, 护理上要及时观察患者的自我感受及临床表现,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协助处理。本组患者未发生相关症状。 (2) 神经症状的观察:主动脉夹层患者有可能出现偏瘫、意识障碍, 临床要注意患者的神经症状, 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本组患者未发生相关症状。

3.1.5 心理支持与健康宣教

急性夹层动脉瘤起病急、凶险、预后差, 患者和家属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 护理人员要主动给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的康复过程, 认真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稳定心态, 使患者有安全感。同时给予患者安慰、同情、鼓励, 避免消极的暗示, 讲解密切配合、保持平静心态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要多与患者沟通, 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 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暗示,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手术费用较高, 要做好与家属的沟通, 取得配合理解,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使其主动接受手术治疗。由于患者是初次发病, 护理人员要适当地介绍发病机制、病因、手术目的、方法及手术的优点, 并介绍成功病例, 增加患者的信心, 减轻恐惧感, 本组患者和家属通过充分沟通与讲解, 均能较好地配合治疗。

3.2 术后护理

3.2.1 麻醉护理

执行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3.2.2 体位与活动

取平卧位, 麻醉醒后取半卧位, 术后卧床1周, 以防止吻合口破裂出血, 病情稳定1周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尽量避免左侧卧位。

3.2.3 病情观察

患肢血运:观察术侧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动脉搏动情况, 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伤口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情况,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防止伤口感染。本组患者未发生伤口感染征象。

尿量:尿量监测对了解循环状况、液体补充、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肾功能状况、肾灌注情况有帮助, 应保持尿量在30 m L/h以上。本组患者未发生灌注不良情况。

3.2.4 药物护理

抗凝治疗: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抗凝治疗, 可有效防止人工血管血栓的形成, 5 d~7 d后口服华法令, 注意观察抗凝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定时复查出凝血时间。本组患者8例出现牙龈出血, 查凝血时间延长, 经调整剂量后好转。

3.2.5 血压控制

主动脉夹层患者常有高血压史, 术后紧张、疼痛均可引起血压增高, 高血压又会引起支架释放远端破裂出血, 假性动脉瘤形成或再次破裂死亡, 术后必要的镇痛及镇静治疗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术后根据患者血压情况, 仍可用降压扩血管药物。部分患者如果脏器因血栓形成或夹层撕裂影响血供, 过低的血压会加重脏器缺血, 部分患者甚至需要升压治疗, 合理的血压控制显得更为重要。

3.3 并发症护理

3.3.1 心脏填塞

因夹层破口逆向撕裂, 在术中和术后并发心脏填塞而导致死亡并不少见。如果发现脉压差过大和胸闷气急等症状加重, 应及时通知医生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心包穿刺抽液, 可为患者争取存活的机会。本组病例中有2例死于术后心脏填塞, 心脏填塞无疑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3.3.2 原发破口未完全封闭

有些术后内瘘的患者, 假腔可长期保持通畅, 其内可部分形成血栓, 降主动脉直径受影响可增大亦可不增大。本组患者1例发生Ⅱ型内瘘, 未做特殊处理, 支架内瘘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内膜破口越大, 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越近, 越容易产生内瘘, 即便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完全封闭, 也不能完全避免内瘘。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与周密的出院指导和随访, 可以及早发现内瘘是否扩大, 本例患者正在随访中, 暂无特殊不适。

3.3.3 支架远端再次破裂

本组有1例患者死于二次破裂, 我们对所有患者在术后护理中, 一般都予特别护理, 特殊患者要有预见性, 重点观察, 一旦出现血压突然下降, 立即予以升压处理的同时, 应积极配合医生争取有无二次手术的机会。

3.3.4 脑梗死

脑梗死是腔内治疗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术中、术后斑块脱落和盲目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是导致脑梗死的常见原因。释放支架前均应造影了解左右椎动脉和脑Wllis环的情况, 对右侧椎动脉为优势动脉且Wllis环完整的患者可不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或左椎动脉已经得到临床的公认。本组患者仅1例发生了一过性脑梗死, 患者为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 经及时发现处理, 肢体功能恢复, 痊愈出院。

4 讨论

整体化护理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应用, 能使医生的治疗方案更好地实施, 通过对患者实行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性的优质护理, 对患者术前、术后均可起到不可或缺的有效作用, 能够改善患者的住院体验, 提高满意度, 促进患者全面快速恢复, 为优质护理的全面全程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龙小毛, 林辉, 李香伟, 等.带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5例[J].广西医学, 2009, 31 (1) :73.

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 篇8

1 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的关系

作为生产产品,如果质量不过关,或质量低劣,那你就将失去消费者,失去你的消费市场,同时也将失去你的空间价值。一个企业,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如果不注重自身的质量,那等待你的将是破产、衰亡。中国质量万里行,就是要叫企业和国人要有质量意识,叫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和低质量的产品没有市场。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民族、国家的生命。整体护理它诞生于90年代末,它顺应了社会历史的潮流,笔者所在医院搞整体护理,其实也就是质量意识在护理方面的具体体现。

整体护理就其内容而言,它只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是树立护理形象、科室形象、医院形象的一种形式或手段。而护理质量才是这种形式的本质。提高护理质量才是整体护理的目的。整体护理就是要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务,花较少的钱,较少的时间达到康复的目的。

2 整体护理中如何提高护理质量

2.1 整体护理不能代表护理质量

只有把整体护理的每一个过程,每一步落实到实处并它他做好,这样才能使整体护理从量变到质变。而推动这个变化过程又由护理人员决定的。可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又在参与的护理人员,只有自身质量的提高了,才能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2.2 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

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护士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前学专业知识时只注意学习疾病的护理知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等了解甚少,现在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同时对特殊的检查,治疗也要有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还要学习一些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心理学、管理、人文、自然等,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才能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

2.3 专业技术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除加强理论学习外还必须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每一项临床技术操作中都力求做到熟练、准确,将患者痛苦减轻到最低程度。如果由于操作不熟练,静脉穿刺时未能一次成功,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带来心理上、精神上的伤害,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在整体护理中必须加强技能训练。

2.4 有高度的责任感,为病员提供一流服务

整体护理要求服务态度要好,将患者视为亲人,要为患者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规范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表情。并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来要求自己,来调整自己的言行,使他们获得一流的服务。

2.5 把护理计划落到实处

整体护理的关键是护理计划的落实。护士要在收集患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患者做出恰当的评估,制定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患者教育计划,并加以实施。护士每天通过评估找出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独立思维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体现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有目的性。专业护士除自己完成一部分计划外,还要督促,指导护士完成其他的护理计划,对她们的工作要有检查。护士长要对整个护理计划的制定,实施有指导、有检查、有评价,只有层层负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才能保证护理计划的落实。

整体护理要求有高素质的护士。高素质的护士又离不开自身的学习,培养和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有了这样高素质的护士才能有高质量的护理,才能有效完成医院的核心工作——高质量的医疗。

摘要:护理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道路漫长,经历了由责任制护理到今天的整体护理的过程,护理事业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整体护理是质量在护理方面的具体体现。提高自身的质量才能有满意的护理质量。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感,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把护理计划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完成医院核心工作——高质量的医疗。

整体护理应用于养老护理服务探讨 篇9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6月入住养老机构的60名生活不能自理老人, 其中45名有老年痴呆症状并伴有高血压和 (或) 糖尿病, 15名有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其中8名老人有正常的语言沟通交流能力。把服务对象看作一个心理社会的整体,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 提供适合老年人的最佳护理。

2 更新护理观念、提高服务满意度

首先确立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 把做好基础护理作为突破口;其次确定整体护理管理目标:老人满意度达到>98%和家属满意度100%。护理服务人员应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综合处理老年人多方面的健康问题, 有效解决老年人的躯体问题, 心理、社会和文化需要。不仅要注意老年人生理方面的改变, 还要重视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的影响, 协调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对健康服务的需求。

2.1 安排合理的工作模式

养老护理区共有60名老人, 配有1名医生, 2名管理护士, 3名责任护士, 20名生活护理员。管理护士负责整个护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及质量检查, 责任护士除需参与完成整体护理的工作外, 还负责对生活护理员的带教指导与协调, 并督促检查及时补位。根据老人实际需要以及工作量大小进行排班,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由于护理区有自主行为能力, 四处游荡的老年痴呆老人较多, 日常生活基础护理量较大, 因此重点增加了晨晚间和中午护理人员的配备:晨晚间6:00~8:00有12名护理员在班, 中午12:00~14:00有6名护理员在班, 晚夜班实行双班制, 24 h有1名护士在班。

2.2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 实现良性循环的整体护理模式。

2.2.1 对老人的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提高整体护理的基础, 也是确定每个老人的护理诊断、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和评价护理结果的依据。要求护士对老人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估, 保证护理人员及时按计划对老人实施主动、系统、全面的护理。为了保证每位老人的护理计划及时准确地完成, 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我们根据每位老人的个体特征和护理重点, 制订了针对性的护理表格, 内容包括:入住老人评估、阶段评估、个案护理计划单、护理计划执行单、阶段评价单等, 使用时可直接选择或填写, 做到省时省力, 把时间还给老人。

2.2.2 依据护理评估结果, 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并有效实施

合理地制订和实施护理计划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体现在对老年人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的日常生活中。每位老人的护理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是我们护理服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到老人和家属及相关护理人员, 护士可根据每位老人的特征制订好相关护理计划, 主要有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服药、预防疾病等护理措施。为每个老人制订相关的护理计划方案, 并且落实到老人每天的日常生活护理中。养老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老人的生存质量, 因此做好老人日常生活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压疮、肺部或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 完善考评制度

基础护理工作到位是整体护理实施的具体体现。首先从转变观念出发, 克服简化基础护理, 依赖家属的现象, 建立有效质控系统。然后从制度上采取措施, 制订基础护理量化指标, 并逐日登记, 定期或随机抽查, 做到护理部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层层把关, 各负其责。增加了不定期抽查和结合夜晚班抽查的方式, 使考评更能反映平时每位老人护理计划的实施效果。同时结合继续教育, 加强业务考核力度, 规定护理人员每年2次进行护理专业业务学习考试, 我们采取护士长每天检查责任护士完成健康教育、指导护理员为每位老人实施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 每周检查讲评生活区管理和重点老人护理, 每月进行1次自查, 每月进行电话随访老人家属, 做好总结归纳, 及时予以阶段性评估、计划、实施、及时评价进行良性循环, 以强化整体护理的具体落实, 为保证老年人的服务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结果

4.1 老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实行整体护理以来, 护理人员的平均工作量较前有明显增加:一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测血压、翻身和叩背分别增加了20%, 60%, 50.5%, 80.8%和9.8%。各项护理质量考评较前均有明显提高, 在护理质量多次抽查考核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老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从整体护理前95%上升至整体护理后99%~100%, 由于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老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人员的信任度不断提高。

4.2 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实施整体护理后, 护士平均工作量较前有明显增加, 同时各项护理质量考评, 尤其是老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整体护理使护士与老人能及时沟通, 老人的身心护理落到实处, 表现在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由于护士加强了对老人的巡视, 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整体护理使卧床老人的生活护理得到切实保障, 老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5 讨论

5.1

实施整体护理增强了护士独立工作的能力, 有利于其进一步掌握全面的专科知识和基础理论, 从而促进了个人素质的提高。首先, 对护理工作者而言, 要有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 把老人视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人而给予适合不同个体需要的护理[1]。其次, 护士遇到的困难是业务水平受限制, 工作效率不高。因此, 在新形势下, 护理人员应自觉地抓紧时间学习护理基础理论和技术操作, 学习依据护理程序为老人实施整体护理的科学方法,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并将理论知识融入护理工作中。

5.2

从老人民意测验和满意度测评的反映中, 我们看到实施整体护理后改善了与老人及家属关系。新型的整体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主动合作型, 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工作方法, 摆脱了过去被动常规的护理方式, 护理人员责任心得到强化, 时时刻刻以满足老人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以解决老人问题为目的;现在护理人员主动与医生交流老人所需, 共同分析病情;护理工作细心、周到, 与老人关系融洽, 老人主动参与到护理活动中;老人的意见和感受成为完善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 真正体现了“一切以老人为中心”的宗旨。

整体护理运用于养老护理服务, 能够做到充分保障维护老人的各项权益,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要求, 并不断将护理服务延伸, 拓宽服务领域, 让老人在身、心等全面的护理下, 有效地做好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应用于老年人养老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6月入住养老机构的60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 提供适合老年人的最佳护理。结果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 老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从整体护理前的95%上升至整体护理后的99%-100%。结论 整体护理应用于养老护理服务, 使老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 护理质量提高。

关键词:整体护理,养老服务,护理程序,人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整体护理与护士素质 篇10

1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

还应有高度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疾病谱的改变, 人们健康观念转变, 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发展影响深远, 促进人们思维方式改变, 所以护理人员应有心理学、社会学、论理学等理论知识, 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CT等先进仪器, 有效地达到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 从而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护理及护理诊断过程指导护理活动, 护理人员主动观察病情变化, 独立解决问题, 这样看到自身价值, 增加责任心和职业自豪感。

2护士在多元化场合中

应当充当不同角色, 患者不论在医院、在家里就医, 由于文化、社会环境、信念不同, 对健康有不同认识和需要, 护理范围和场所不断扩大, 从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等, 不是床边护理提供者, 还可能是心理咨询者、教育者等多方位角色。

改变医护和护患关系 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 摆脱了常规护理方式, 护士的责任心得到加强, 时时刻刻以患者利益为最高准则, 以患者问题为目的, 医护主动交流自己看法, 共同分析病情。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的需要, 对待患者热情、周到,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问题及有关疾病知识,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3新趋势下的护理工作

社会变革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护理服务范围拓宽, 人们不仅注意防病、治病, 还注重卫生保健。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 病房实施整体护理, 医院开设“家庭病房”、“点名服务”、“精神心理咨询”、“社医服务”等项目。国外对患者进行护理, 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院袁剑博士在80年代将整体护理引入我国, 迅速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整体护理是继功能制、责任制护理之后一种新型、科学护理模式, 对患者的护理是连续性、系统性。包括患者入院、出院、出院后保健指导, 纳入护理日程, 病历资料, 出院后随访工作, 都输入电脑, 为患者身心提供方便。

4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 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护理人员为了适应新的护理方式, 必须在各方面提到提高、锻炼。21世纪的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整体护理, 现将在临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总结为四点:①新趋势下的护理工作;②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整体护理;③改变医护和护患关系;④良好的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在经济市场中的作用。

5良好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在经济市场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处于搞活经济初期

消化系统疾病整体护理综述 篇11

【关键词】消化系统;整体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74-01

消化系统上的疾病一般主要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食管、胃、肠、肝等功能上的常见病。其实消化系统上的疾病与身体上的其他脏器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这样就对护理概念也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要掌握基础思维临床护理知识。

1护理评估

1.1病例评估

疾病发展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其发展的时间、持续时间,由疾病而引起的不适,有没有诱发疾病的原因,解决的办法,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可以很简单的缓解病患的疼痛并且有效的阻止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效果。

1.2常见症状的评估

(1)、恶心与呕吐

应该要明确病患呕吐的原因、发生的频率时间以及呕吐的方式等,病患在呕吐之后是否有改善的情况。

(2)、腹痛、腹泻

评估腹痛的原因主要应该要与部位、体位二者直接的关系,腹痛的程度,在腹痛的时候是否有呕吐、腹泻等情况,同时还应该要注意到患者当时的神态、生命特征等。

(3)营养状况

医院护理人员应该要掌握好病患的营养情况如何,比如说患者的体重、皮肤弹性等。

1.3生活方式

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要掌握好病患的生活规律、职业是什么,因为有些职业可能会接触到有害物质,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增加病患的患病几率。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要了解病患的饮食情况,比如说病患每日进餐的次数,一般情况下都会吃什么样的食物,是否长期食用对消化系统有害的食物等。

1.4心理社会资料

心理消化系统疾病的行程是一个较慢的过程,它的一些临床症状一般都会给病患带来很大的痛苦,同时也会给病患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就应该做出以下的评估。第一,护理人员应该要了解病患疾病的严重性,护理防治的知识也应该有所了解,也应该要了解病患家属的内心情况更重要是病患家属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有多少。第二,主要是指对病患焦虑进行评估,焦虑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压力的反应,也是护理人员在护理的时候常常会遇见的问题,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就应该要对患病焦虑的原因、时间、等级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

2护理措施

2.1环境要求

病患病房的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一定要阳光充足,空气流畅,同时也应该避免对流防止病患受凉,同时病房也应该要保持一定的整洁。

2.2活动与休息

患有任何疾病的病患都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在病患康复期间也要好好鼓励病患多做活动,这样有利于病患的康复速度。

2.3生活方式与饮食营养

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其实与其他病患都是一样的,对于饮食与营养的要求是极高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应该要有着规律的饮食习惯,同时一些食物也应该列入禁止食用的行列。病患所食用的食物也应该要富含营养,这样才有利于消化,人体容易吸收,同时患者也应该要少食多餐。但是针对不同的疾病对于饮食护理的要求也都是相同的都是要病患摄入营养。

2.4指导病患的心理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患心理状况如何在一定的程度上与疾病发生是有着密切的关联。患者的心理情况比健康者的更为活跃,在一定的程度上是非常容易引起疾病的,护理人员应该要有一定的了解与重视。护理人员应该要通过疾病知识了解与护理措施进而帮助病患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要向病患的家属进行宣传,争取能够让家属配合自己的工作,尽可能的要满足病患的心理需求,这样病患才能够建立起来对抗病魔的信心。护理人员平时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会给病患带来一定的影响,既可以培养病患的健康心理,也可以激化病患进一步成为病患发病的原因。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给予病患关爱,这样才能够做好病患心理健康的工作。

2.5做好卫生知识指导

消化系统疾病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要认为这是一种小毛病,随便吃药就可以了。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向病患宣传卫生知识。

3分析总结

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患进行全面整体的护理,这样就会使得病患对于疾病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护理人员应该要指导病患改正自身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来适应疾病的需要,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可以减少病患发病的次数,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许英.消化系統疾病整体护理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189-190.

[2]高波.消化系统疾病的一般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659-2660.

[3]杨琪.浅议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0):168-169.

如何深化整体护理工作 篇12

1 护理学的框架结构

在护理学的学科体系中,起支撑作用的概念是人、环境、健康、护理,而其他的众多概念是从这四个基本概念上展开的。这四个基本概念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护理框架的四个基本概念。以往,人们对四个基本概念的具体内涵有不同的见解,因而产生各种派别的护理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学作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学科,它的任务已经超出原有的只对病人的护理,护理工作场所也由医院扩大到社会和家庭。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健康的内涵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护理着重点不仅在病人某一生物学意义的疾病上,更应把人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求,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的整体化护理。

2 对于优质护理的理解

不同的护理观将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按生物医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躯体问题就是优质护理;如按管理模式,井井有条、忙而不乱的护理就是优质护理。而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的整体护理,则对优质护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即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所提供的护理才是优质护理的前提,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病人的满意度就是一项反映优质护理的重要指标,因为病人的满意度涉及其复杂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背景。要实现优质护理,除了能有效地解决病人的躯体问题,还应从病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需要出发,因人施护。因人施护有时涉及改变常规的护理操作。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整体护理不能把人只看成一个由各组织、器官所组成的生物体而忽视其整体性所包含的心理、社会等要素,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还要重视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协调人的生理、心理活动及周围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关系,促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水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通过护理程序,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让病人在身、心等方面的全面护理下恢复和保持健康。

3 坚持讲求实效

由于整体护理标准高、内容新,各单位尚在摸索之中,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这个标准,决非容易的事,因此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求全责备是深化整体护理的关键。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们一些单位在推行整体护理时,尚存在一些不实的现象,影响了整体护理效果。比如:在护理表格的设计和使用上不够科学、合理。项目内容过多,记录缺乏个体差异;在健康教育上,缺乏针对性和客观性,护士主要凭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教育,方法简单,评价效果缺乏具体的科学评价指标,以致于有的单位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在数量上增加了,但质量还跟不上;样子做出来了,但效果还跟不上;名气叫出来了,但内涵还跟不上。深化内涵,促进整体护理健康持续发展。如何确保整体护理实施到位?我认为应该搞好"三个结合,三个重视"。一是把观念的转变与健全机制结合起来,重视患者满意率的提高。转变各级领导和护理人员的观念、重视患者满意率的提高是深入整体护理的重要前提,而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保证机制则是根本保障,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既从思想上又从组织措施上使整体护理得以保证。二是把写与做结合起来,重视护理措施的落实。处理好写与做的关系是深化整体护理中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整体护理不能不写,但写少了,难以反映护士工作的情况,检查没有硬指标;写多了,不仅占用了护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由于护士水平的影响,难以记得准确、及时、详实。根据目前我国护理队伍的现状,应把护士的主要精力落实在为患者护理的服务上,做好比写好在近几年来更为重要,多做少写是实施整体护理成败的关键,只有护理措施到位了,患者直接受益了,再逐步发展到多做多写。三是把动机与实际效果结合起来,重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仅有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动机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在患者服务中所取得的效果。要有良好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方法,特别是要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与患者沟通技巧,正确地运用护理程序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阎惠中.多做少写是实施整体护理成败的关键[J].中国医院管理,1999,11(11):44~45.

上一篇:瓦斯与煤层气下一篇:ARM嵌入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