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理操作风险

2024-06-18

专科护理操作风险(共4篇)

专科护理操作风险 篇1

摘要:目的探讨专科女护生在面临护理操作技能考试应激源下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自评量表对嘉应学院医学院120名专科女护生进行测评。结果专科女护生在护理操作考试前较多采用混合型的应付方式, SCL﹣90调查中的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使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使用混合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介于成熟型和不成熟型之间。结论专科女护生护理操作考试前心理健康状况的护生存在有中等程度心理问题。不同类型应付方式专科女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 护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加强对应付方式的指导。

关键词:女护生,考试,应付方式,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考试前焦虑的应对与表现程度是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体现[1], 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和强度, 进而调节应激同人们心身健康的关系[2], 专科女护生能否正确应对护理操作技能考试应激源, 直接影响她们考试成绩与心身健康, 引导护生采用适当的应付方式来缓解和减轻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 发挥学生正常的考试水平是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嘉应学院医学院护理系08级有120名女护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117份, 占98.3%, 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 (20.71±1.00) 岁。

1.2 方法

1.2.1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包含90个项目, 分为9个症状因子和总均分, 其中9个因子包括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性,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的存在状况, 每个项目按1~5分评分, 各因子分≥2者为阳性, 3分以上表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

1.2.2 应付方式问卷 (WCQ) [2]

由肖计划编制, 共62个条目, 包括6个分量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 分别代表6种不同的应付风格。该量表信、效度良好, 被用于多项研究证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2.3 测试方法

测试选在操作考试前1周进行。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心理咨询室老师作为施测者, 使用同样的指导语。以班为单位在同一时间发放问卷, 要求当场独立完成。2项问卷完成约需时15~25min。

1.2.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资料用软件SPSS11.0处理,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专科女护生在面临护理操作技能考试应激源下的心理健康状况, 表1结果显示, 专科女护生焦虑、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恐怖、强迫、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专科女护生在面临护理操作技能考试应激源下的应付方式, 表2结果显示:护生对各种应对因子的使用程度依次是合理化、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

不同类型应对方式表3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应对方式在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是不成熟型大于混合型, 混合型大于成熟型。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3 讨论

专科女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这表明和国内青年相比, 专科女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可能的原因有: (1) 护生考试是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监考, 护生容易产生畏惧和焦虑; (2) 部分护生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值很高, 担心达不到, 部分护生担心外在的评价; (3) 专科层次的护士属于技能型应用人才, 其技能考试成绩反映了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在学校分配实习医院时作为参考的依据, 用人单位在录用护士时也是非常重视的。护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低微的社会地位, 拮据的经济状况, 较低的学历, 使她们在进校开始就为毕业后的求职谋生而焦虑不安。家长和护生本人将个人前途和成绩联在一起, 希望以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理想的医院。故此, 护生非常重视操作考核成绩。第四, 部分护生考前准备不充分, 考中自信心不足, 情绪易于波动, 容易受考试这一负面刺激的影响。第五, 由于护理专业对象是人, 关注的是与人健康有关的一切行为, 从事的是救死扶伤, 人命关天的职业, 也会导致考试前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应付方式的6个分量表中“解决问题、求助”属于成熟的应对方式, “自责、退避、幻想”属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合理化”介于两者之间, 属于混合型应对方式。本研究结果提示女护生更趋于采取混合型方式应对问题, 说明护生的应对认知过程中, 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水平和应对能力还不够十分成熟。护生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临考试前的各种压力, 表现出较为成熟的行为方式和稳定的个性特征。

不同类型应对方式的女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 较常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较常使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 较常使用混合型应对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介于成熟型与不成熟型之间。随着应对方式的使用不同, 心理健康水平也在变化, 其趋势是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使用增加, 心理健康水平增高。一般来说, 倾向于选择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缓解焦虑、冲突和痛苦的护生, 心理成熟度较低, 心理健康水平也低。倾向于选择成熟型应付方式的护生, 一般比较稳定和理智。

由于护生是护理事业的接班人, 其心理发展状况关系到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因此, 教师在传授护生技能的同时应该关注其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确定适宜的个人奋斗目标, 应与自身的条件相结合, 与现实可能性相结合, 避免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而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注意考试的精神卫生, 充分备考增强考试信心, 形成对考试的正确评价, 学习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 要有勇气。其次是营造轻松和谐的考试气氛, 可适当运用诙谐的语言, 缓解学生紧张心理。

参考文献

[1]王玮, 安莉娟.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24~25.

[2]肖计划.“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10:164~168.

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的风险管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 年3 月至2015 年3 月110 例急诊科患者。利用抽签法对所有急诊科患者进行随机分组。C2 组:男42例, 女13 例;年龄20~75 岁, 平均 (60±4) 岁;所有急诊科患者于临床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发热症状、表现出出血症状以及呕吐等系列症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9 例, 患有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患者15 例,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11 例。C1 组:男45 例, 女10 例;年龄21~75 岁, 平均 (60±4) 岁;所有急诊科患者于临床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发热症状、表现出出血症状以及呕吐等系列症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30 例, 患有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患者13 例,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12 例。

1.2 方法

C2 组急诊科患者, 临床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C1 组急诊科患者, 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干预, 具体步骤为:①对护理人员认真进行综合素质培训, 对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会对最终的护理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通过系统培训, 能够将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以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提高, 针对护理细节进行有效规范风险管理。在固定时间进行相关知识讲座, 将护理人员具有的风险管理意识有效提高, 有效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2]。②有效创建风险管理制度:有效创建督察小组, 创建风险管理流程, 针对风险管理工作做到认真落实。③有效进行仪器风险管理以及进行物品风险管理。护理人员每天对仪器的放置等进行认真核对, 如果出现仪器消毒不完全的情况后, 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 统计软件对急诊科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 形式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投诉率

两组患者分别完成管理后, 在投诉率方面, C1 组为1.8% (1/55) ;C2 组为16.4% (9/55) , C1 组明显低于C2 组急诊科患者 (P<0.05) 。

2.2 综合素质水平

两组患者分别完成管理后, 在灭菌合格率、护理操作合格率以及文书书写合格率等方面, C1 组明显高于C2 组急诊科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过程中, 较易表现出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护理人员自身风险因素较低, 针对风险预测能力较低, 难以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从而无法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2) 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技能较差, 针对医院急诊科室, 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复杂性, 如果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技能较差, 会导致风险发生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加; (3) 未规范完成护理记录工作。部分护理人员未有效明确做好护理记录工作的重要意义, 从而较易表现出书写不规范等系列的现象[3]。 (4) 患者家属的原因:部分护理人员未同患者家属之间进行密切沟通, 未对患者家属进行准确疏导, 导致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 从而导致护理人员表现出较大的心理压力, 进而出现护理纠纷的现象。

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能够将护理模式进行有效转变, 将护理人员具有的综合水平有效提高, 针对上述的一系列风险事件进行有效规避。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分别完成管理后, 在投诉率方面, C1组明显低于C2组急诊科患者 (P<0.05) ;在灭菌合格率、护理操作合格率以及文书书写合格率等方面, C1组明显高于C2组 (P<0.05) 。有效证明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

总之, 医院在进行急诊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选择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干预, 能够将相关制度进行有效完善, 最终显著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陆红, 张宁, 谭巧君.对急诊护理行为实施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9 (7) :86-87.

[2]金香兰.急诊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0 (1) :363-364.

专科护理操作风险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护理纠纷事件。

1.2 方法

在2009年1月份以后对本院老年病房护理操作所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调查, 制定护理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观察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纠纷发生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1.2.1 护理操作风险因素

患者的年龄均比较大, 是各种疾病的高危人群, 老年患者随年龄的增长, 免疫力日渐降低, 体质降低, 所以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比较高[2];在护理工作中, 对于老年病房患者的护理上依旧缺乏针对性, 护理人员的操作意识没有预见性, 对于老年患者的护理存在不到位, 在护理中缺乏提前性;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 对老年患者的病情关注不够, 缺乏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不能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在护理中, 护理人员缺乏护理操作的主动性, 对于护理记录的书写缺乏连续性、客观性, 进而影响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的操作有些时候会盲目的遵从医嘱, 所以一旦医嘱出现错误, 就会对临床护理治疗造成错误;在护理中存在技术操作问题, 不重视对专业护理操作技术的学习, 会导致护理不合理操作的发生;在护理中, 护理人员不重视和老年患者的沟通, 对老年患者的想法没有及时性的了解, 导致一些护理纠纷的发生。

1.2.2 护理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健全对老年病房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制度, 避免工作中护理不安全情况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制定, 分析可能发生护理工作风险的因素, 及时发现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制定出解决方案,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避免再次出现护理操作风险的发生;积极落实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制度[3], 积极做好对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的发生,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分析, 并及时对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解决;加强对老年病房护理人员的培训, 加强护理相关技术的学习, 通过对常见护理风险的分析、研究, 讨论解决方案, 并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对其在护理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传授;出现护理风险要积极解决, 尽量将护理风险的损害程度降低到最低[4];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休息时间, 避免护理人员疲惫上岗所导致的护理事故发生, 做好护理工作记录, 做好交接班的沟通;和老年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和顾虑。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当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护理纠纷发生 (43.21±3.21) 例, 患者满意度为 (71.21±6.72) 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护理纠纷发生 (12.21±1.23) 例, 患者满意度为 (90.27±6.98) 分, 实施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防范后年护理纠纷发生显著降低,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程度显著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见表1。

3 讨论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近些年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意外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所以加强对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的防范已经得到临床的重视[5]。本文经研究发现,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护理纠纷发生 (43.21±3.21) 例, 患者满意度为 (71.21±6.72) 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护理纠纷发生 (12.21±1.23) 例, 患者满意度为 (90.27±6.98) 分, 实施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防范后年护理纠纷发生显著降低,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程度显著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发现提高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细致性十分重要, 可以提供护理人员主动工作的积极性。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相关因素进行防范, 可以显著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对提高患者对本院的护理满意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的相关因素以及防范方法。方法 在2009年1月份以后对本院老年病房护理操作所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调查, 制定护理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观察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纠纷发生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护理纠纷发生 (43.21±3.21) 例, 患者满意度为 (71.21±6.72) 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护理纠纷发生 (12.21±1.23) 例, 患者满意度为 (90.27±6.98) 分, 实施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防范后年护理纠纷发生显著降低,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程度显著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结论 针对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相关因素进行防范, 可以显著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对提高患者对本院的护理满意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相关因素,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淑燕, 侯模成, 牟春玲.护理操作风险与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4) :738-738.

[2]洪玲玲, 陈秋月, 何丹凤.血液透析护理操作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 2006, 28 (2) :159-160.

[3]凌小红.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 (12) :241—242.

[4]李晓艳.老年病房常见护理操作风险管理策略[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1B) :142-143.

专科护理操作风险 篇4

1临床资料

选择2008-2009年我院老年患者590例, 年龄67~83岁, 以慢性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及临终关怀为主, 其中生活不能自理18例 (3.0%) , 半自理30例 (5.1%) , 能自理542例 (91.9%) 。其中危重患者33例 (5.6%) 。

2风险识别与分析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1步, 是对潜在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2]。我院组织全科护理人员, 根据平时积累的临床资料, 病房质量考核小组每月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 护士长每天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 并讨论分析已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 主要分为3个方面:护理意外事件, 如跌倒、坠床、呛咳、压疮等;技术操作方面, 如液体外渗、静脉穿刺不成功、导尿失败等;非技术操作方面, 如发错药、漏给药、锐器损伤等。

2.2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为确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评估, 发现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 (1) 护理人员因素: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责任心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经验、护理管理不到位等; (2)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及家属的违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 如:患者擅自使用自带的热水器引起烫伤等; (3) 系统因素:主要为管理机制不完善, 如: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监控制度不完善;服务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设备缺陷;地面湿滑致患者跌倒、呼叫系统故障而延误抢救等。

3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

3.1 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一切从患者的需要出发, 让护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接近患者, 使护理观察变被动为主动[3]。根据工作情况, 值班人员少时酌情安排能力较强的实习生为助班, 以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避免各类潜在护理隐患。

3.2 培养风险及法律意识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过程中, 极简单或轻微的临床活动都可能为患者带来风险[4]。因此, 护理人员应重视每个细节, 业务学习时应对各种医疗纠纷案例进行讨论, 吸取经验教训。

3.3 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

有研究[5]显示, 护理人员的高素质和能力可防止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 是实现安全护理的基础。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越高, 越能看到问题的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全局。因此我院着力培养护理人员科学的思维方式, 克服片面性和倾向性, 并使其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帮助, 以培养协作精神。

3.4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

护理记录是用于记录病情变化和已实施护理措施的护理文件, 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不认真客观记录或漏写、错记、涂改等均可能导致误诊、误治, 从而引起纠纷。护士长应定期评估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反馈与纠正。加强检查危重及抢救患者的护理文件, 杜绝错记、漏写等现象。出院病历必须经责任护士、护士长检查, 每月全部出院病历由护士长再次进行审查, 从而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 以降低风险。

3.5 完善入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的项目及告知签字制度

对老年患者加强危险因素的评估, 如跌倒、呛咳、压疮、坠床、穿刺困难等, 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需要制动的患者, 应提前告知家属, 家属同意并在告知协议书上签字后, 方可实施。

3.6 避免潜在的皮肤问题

对于可能发生的皮肤问题, 应积极观察、评估, 并提早防范。区分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因素, 建立翻身卡, 护士长给予技术指导, 对特殊患者应进行重点护理, 使潜在的皮肤问题得到最好的控制。

3.7 防止盲目执行医嘱

老年病的治疗既有专科性, 又有多科性。因此医师下达医嘱应具有规律性和特殊性。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有疑问时应主动找医师核实, 对非常规性医嘱必须在说明栏中注明。明确医嘱要求, 接班时须查医嘱并签名。

3.8 加强护患交流

老年患者因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复杂而易产生消极情绪, 如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绝望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还会直接影响其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因此, 护理人员应在健康宣教、晨晚间护理及各种治疗的同时适时与患者进行交流, 及时了解其心理并给予适当处理。

3.9 其他

我院护理部于2010年5月编制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汇编》, 于2010年7月又编制了《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 并要求每个科室每天学习。此外我院还通过各种形式,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风险管理知识, 学习老年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安全知识,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护士长每月抽查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操作。护理部每年定期抽查护士三基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 并组织护理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业务竞赛。

4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使护理人员自律性增强, 能够自觉主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积极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 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 极大地降低了风险系数。

笔者认为: (1) 正确识别老年病房存在的风险事件是风险管理的前提。老年病房除一般临床科室存在的风险外, 还有其特定的危险因素, 对其正确识别、分析, 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工作流程的改造, 为正确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是风险管理的关键。 (2) 护理人员是处在医疗风险一线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 强化其风险意识, 提高其辨别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是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开展风险管理以来, 老年病科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 能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地预见风险, 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积极参与科室管理, 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以化解。 (3)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化解风险、实现安全护理的保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还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 以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综上所述,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 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也在加大, 更应切实加强风险文化建设。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 有效预防和避免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密切了护患关系, 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6]。

参考文献

[1]戴青梅.国内外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3) :103.

[2]李亚洁, 张立颖, 李瑛, 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65.

[3]库洪安, 詹燕, 于淑芬, 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2) :143.

[4]蔡铜山, 钟德富, 张海林, 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 8 (5) :342-343.

[5]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 防范护理缺陷[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2-193.

上一篇:倒V天线下一篇: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