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

2024-06-18

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精选12篇)

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 篇1

“利朗商务男装,简约而不简单。”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词。简约而不简单是一种品位,这种品位体现在设计上细节的把握,每一个细小的局部和装饰,都要深思熟虑。艺术是相通的,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细节的处理。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如果能处理好一个细节,往往会在课堂中演绎不可预约的精彩,带来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一.你的爱总是紧紧跟随!

一个经验丰富又富有爱心的老师,他(她)每到教室总是会扫视教室,把爱的目光洒向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细心观察哪个孩子的脸上写满快乐,哪个孩子似乎心情不佳,哪个孩子的身体似乎微恙,哪个孩子似乎冷漠呆滞,他(她)会静静地观察,细细地琢磨,而不是忙着准备自己的教案,因为他(她)的心里装有学生,而不只是知识。但有的老师,他(她)知识的传授准确无误,但他(她)的表情冷漠,或许是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吧,你再观察一下他(她)的学生的脸部表情,绝大多数同学呆头呆脑,课堂里毫无情绪生活。这样的老师就算他讲授的知识点学生都掌握了,但我们能说这是充满生命灵动和成长的课堂生活吗?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有句名言:“课本知识如果不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那么,课本知识传授得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

2007年浙江省特级教师展示课上,赵群筠老师在杭州勇进中学上示范课《背影》。上课伊始,赵老师细心地观察到最后有一个同学是一个人一桌的(其实这也很平常,在班级人数是奇数的时候,就肯定会这样安排座位,一般不会引起老师太多的注意),她开课第一句话就说:“老师发现你很孤独,但没关系,只要你一举手,我就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你的身边。”接下来整堂课不难发现,这个坐在最后的男孩子特别积极,赵老师也没有忘记她的诺言,只要这个男孩一举手,她就马上来到他身边,亲切地把话筒递给他,可想而知,这个男孩对这一堂语文课一定是永生难忘的。赵老师美丽的背影也一定会定格在他的脑海里。

当然,我们需要的是把这种观察持之以恒,落实在每一堂课中,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细心的观察,我们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殆”,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等你是一种美丽!

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怕的就是冷场,所以每当教室里静悄悄的时候(除了默读),总是会不断地响起老师重复问题的声音,或者不断追问的声音,生怕课堂会沉闷下去,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就会不断地问“还有吗?”“还有别的想法吗?”我们曾做过一次原生态的课堂观察记录:听课时,专门安排一位教师负责记录老师的教学语言,结果统计中,我们竟然发现上课的老师有9个问题重复了2次,有3个问题重复了3遍,还有下意识的二十几句“还有吗?”。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这么一些:1.教师的口头禅;2.担心自己的问题学生没有听清楚;3.害怕课堂冷场,课堂那可怕的沉默会促使老师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句又一句的“还有吗”“还有吗”。据了解,一线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个问题。

其实,这涉及到上课时候答的细节,所谓候答,就是指课堂问题提出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这段时间内师生之间的行为和方式。有关专家指出:在候答中,教师特别要注意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停顿”与“第二停顿”。“第一停顿”是指紧随课堂问题之后的停顿。课堂问题提出后,不论学生回答快慢与否,教师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第二停顿”是指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停顿。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在评论问题的回答情况或提出另一个问题前,也要等待一段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又不至于打断其思路。

新课程提倡要以学生为主体,如果我们的老师眼中有学生,心里装着学生,就不会因为暂时的沉默而慌了手脚,就不会情不自禁地让自己的声音固执地在教室里响起,就不会为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牺牲学生思考的时间。给足时间,还学生一片“静”的时空,让我们的课堂张弛有致,动则激情四射,静则神思飞扬,在动静相生中尽显无限魅力。

为此,我们提议在我们的课堂多一些静静的等待,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至少等待20秒,学生举手达到15%以上才开讲。课堂是老师的,更是学生的。等你是一种美丽,让我们做一个耐心美丽的老师。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于是在我们的课堂中“好”声一片,鼓掌声此起彼伏,我想,当一个学生第一次听到老师表扬“你真不错”时是喜上眉梢,心里着实舒服。当他不断地听到老师表扬别人“你真不错”“你真了不起”时,他再听到“你真不错”这句话时就大打折扣,特别是当他认为别人的发言确实不怎么样时,老师还来一句“真好”,他就有可能会想老师是不是大批量生产“你真不错”这句话。心理学研究表明,首次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最大的,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就会减弱,其价值就会慢慢降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口头评价对学生带来的刺激程度就会慢慢地减弱。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

我也发现,在名师的课堂里,他们的课堂评价语言是精彩纷呈的,他们丰富机智的语言让我叹为观止,下面我采撷几个镜头:

(一)著名特级教师马骉老师在上《老王》一课时,他提了一个问题:“老王说‘我不是要钱’,那他要的到底是什么?”一个男同学回答说:“他要的是作者杨绛把他当一个平等的朋友来看。”马老师热情洋溢地说:“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男同学深邃的思想。”课的最后,马老师又拿出了杨绛的新作《我们仨》,并向学生推荐这部作品,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马老师说:“我把这本书送给老王的知音,就是那个有着深邃思想的男同学。”可以想象,全班同学是用何等羡慕的目光看着这位得到最高奖励的男同学的。

(二)浙江省特级教师赵群筠老师上《春酒》一课时,她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既简单又不简单的问题:“琦君家园何在?”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温州。”“杭州。”“台湾。”赵老师又笑眯眯地问:“还有别的答案吗?”“在琦君的心中。”赵老师大声地说:“你真是独具慧眼,老师奖励你在黑板上写“家园”两个字,写得越大越好!”这个女同学就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走到讲台前,自豪地写了一个大大的‘家园’两个字。当后来同样是这个女同学说出家园和春酒的联系时,赵老师是这样说的:“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吃惊,我决定再给你一个奖励。大家猜猜奖什么?”这时候全班同学大声说“写‘春酒’两个字。”这时候这个女同学上台的脚甭提抬得有多高了,写起“春酒”来也特别潇洒有劲。

(三)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干红姿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当一个男同学第三次发言后,干老师走到他的面前,注视着这位学生,然后问:“你叫什么名字?”“陈家豪。”“我记住你了,陈家豪,我们握握手吧,善于思考的男孩!”后来的半堂课,这个男同学的手举得更高了,更令人惊喜的是,其它的小手也像雨后的春笋不断地冒出来。

课堂教学瞬息万变,教师惟有随时准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善用、巧用、活用课堂评价语,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把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课堂上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课堂教学才会波澜起伏、精彩纷呈。

四.堵车别堵心!

错误是学生学习中必然会遇到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正是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学生得以巩固知识。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容易了,特别是在课时紧、课堂容量大时,老师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关注课堂推行的进度,就会产生再这样下去这堂课的内容就上不完了的想法,这时候就很容易因为学生答得幼稚而不予理睬,因学生答得离奇而随便敷衍,因学生答得漫无边际而责怪、批评甚至嘲讽打击学生。是呀,课堂上虽然堵车了,可不能堵心呀,要想办法通车,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埋怨,这可是无济于事的呀。

再举一个赵群筠老师上《春酒》的片断,赵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来理解文中作者小时候的形象时,学生读出了用蜜蜂来比喻是形似,还有说是跟蜜蜂一样勤劳飞来飞去很勤劳,这时候赵老师没有着急,而是从另外一个同学的眼里读出了否定,她马上请这位同学发言,并巧妙地引导“没关系,不要对琦君这么客气”。学生在她的鼓励下,就大胆地说出是“贪吃”。赵老师就表扬说“你看,真实的就是好的。”这下子,既告诉前一个同学你刚才已经理解偏了,又肯定了后面那位同学,真是妙不可言。

上述名师的片断是他们随意的也好,精心的也罢,正是小处见理念,细微处现真情,这样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人文的体现的课堂不能不让我们折服。让我们都在课堂教学的细节处理中彰显魅力,体现我们的人文关怀,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吧。

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 篇2

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究其因,除了他过人的天资之外,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他的勤学苦练了。据传,他年轻的时候坚持每天练习书法,写完字就到一个池子里洗笔,久而久之,竟把整个池水都洗黑了,成了著名的“墨池”。细节决定成败。洗笔能把一池水全部洗黑,这一小小的细节充分体现出王羲之练字之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勤学苦练,最终造就了“书圣”的美名。他的儿子王献之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勤学苦练,后来也成了有名的书法家。父子两人被书法界并称为“二王”,彪炳千秋。

与王羲之相比,我自叹弗如。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练习书法,书法老师很喜欢我,并且最看好我。那时我对书法有很浓厚的兴趣,在书法班里表现得最认真,进步也最快。字练到一定火候的时候,老师鼓励我去考书法四级,我轻轻松松通过了。初步的成功让我产生出自大,三年级我停止了练习,等我再次拿起毛笔的时候,手就不大听使唤了。一年后我重新开始练习,并且下决心一直练下去。时光飞逝,转眼三年过去,我的书法又有了长足进步。老师见我写得好,便让我去考七级。考前我突击了一段日子,每天都写七八张,最终我以良好的等次顺利通过了七级考试。进入初二,学业开始忙起来,我又找理由不练书法了,现在几个星期都不动毛笔,字写得大不如前。妈妈对我说:“你的字不如以前写得好看了。”我无语。

关注教学细节 彰显课堂魅力 篇3

一、精心预设细节,构建生命课堂

新课标提倡的课堂是一种开放的课堂,面对动态的课堂,我们不能完全要求它来按照我们的理想来发展。因此,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细节的打造,应该尽可能的想一想,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多进行一些预设准备。当我们面对真实的学生的时候,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亮点,我们的教学才会因之充满生命的律动。如,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前,可以先设想一下,学生使用计数器,难免兴趣十足,课堂气氛积极活跃,但也会出现不少问题:同桌争抢拨珠;停止使用时注意力还停在计数器上,弄出各种声响;对计数器认识不足,使用错误……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课前我做足了准备,如要求学生统一摆放计数器的位置;课间给予足够的时间认识计数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弄清计数位;利用游戏比赛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在这节课中,学具使用的指导越细教学效果越好。课堂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进程。

二、捕捉生成细节,构建活力课堂

许多教学行为和教学细节是当时特定情境的特定反应行为。精彩的教学细节,就生成于特定情境中的偶发事件,产生于师生的互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以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生成别样的精彩,让课堂充满活力。

1.捕捉学生的需求,激发课堂活力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势必产生各种不同的见解或疑惑。教学中,让学生的真实思想得以充分暴露,也就是捕捉这种非预设而生成的疑惑,并及时地调整教学行为,能给学生带来探究的需求与冲动,课堂活力也在探究中展现。例如“年月日”的教学,有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本来可以找个理由推脱过去,可面对众多学生渴望的眼神,我感到学生探究的强烈愿望,于是在教室里当场上网搜索出相关知识,带领学生研究了为何公历有闰年和平年之分,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虽然学生的问题打乱了我原定的教学设计,但学生满足的神情使我感受到了非预设生成所带来的魅力。

2.捕捉错误资源,激发课堂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学生的错误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利用得当,学生的错误有时会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能为学生提供自己去发现、剖析、改正错误,经历从错误到正确的认识过程,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实效。如教学8、7、6加几,师:谁懂得算“8加几”的算式。生1:我会算8加8等于17。生2:不!等于16。众生哗然,都说“错了”。生1满脸通红,黯然失色。师:同学们先别急,说不定这位同学有什么新发现,听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好吗?生1:前一节课我算9加8等于几时,不是讲过9向8借1来凑十吗?计算8加8等于几时也是这样的,第一个8向第二个8借1,第二个8就剩下7了,不就等于17吗?原来生1是受9加几的负迁移影响。找出原因后,师把生1的想法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了解错误的原因,也让生1知道自己的疏忽所在,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争议,学生都知道计算8加几,可以拿2凑成10,7加几可以拿3凑成10,6加几可以拿4凑成10……这样计算就快多了。对于这个细节,教师并没有一票否决,硬塞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其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分析探究错误的原因,及时地发现这种错误可能隐藏着大部分学生认知的错误,于是在教师宽容的接纳、亲和的带引下,课堂教学活力四射。

三、打磨细节,构建智慧课堂

打磨细节不是探求理念的创新,而是对实践方法的一种更完善更完美的追求,对捕捉到的细节需要深入的追踪、探究、剖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寓教育于无痕。如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这样的练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写出几个比28.69大的数吗?并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很快地写出一大串数字,如28.70、29.16……并能较好的说出理由,我都给予肯定。这时一个平时爱钻牛角尖的学生站起来说,他有更简单的办法,只要去掉小数点就可以了。有的同学质疑道,“不会吧!这么简单。”一部分同学思考后表示赞同。我及时给予积极地评价,忽然想到为何不就势把“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提前到这儿解决呢?我顺势打破原有的教学进程,追问:“28.69去掉小数点,它的小数点就不存在了吗?”学生开始讨论交流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一会儿就有一名学生大声说:“我知道它在哪,在9的右下角。”“为什么呢?”“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就是这样表示的。”“大家说得没错,小数点没有消失,它始终存在着,只是位置移动了,这样的移动使原来的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吗?”……及时打磨课堂出现的意外,形成难得的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并产生积极的互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细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尽管进入小学课堂不久, 但是,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推出, 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越发引起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展现课堂的魅力, 使学生能轻松学习, 快速地掌握操作技巧。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七块:绘画、打字、WORD、PPT、网络、操作系统及机器人。无论是哪一板块的内容, 基本都是以操作为主。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教授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 比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更难教学。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高, 而教材的编订, 有的内容是分成几个部分展现在不同的年级层里的, 导致知识分散, 教师根据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时, 带领学生温习已学知识和操作, 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如网络教学, 其课程分别排设在第一册的第四单元, 第二册的第四单元, 第三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 第四册的第9课。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更应重视课堂教学的细节预设, 巧用细节教学, 展现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关注细节, 可一箭双雕

在教授第一册第12课《了解旅游景点》时,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尝试利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操作, 让学生学会通过网址浏览网页。在学生尝试完成后, 教师请一位完成较快的学生上教师机进行操作演示。在该生演示过程中, 发现在地址栏输入几个字符后出现了需要输入的整个网址。此时, 班上很多学生发现了, 迫不及待地告诉那个学生, 说:“下面有了, 不用输了!”演示的学生立即通过鼠标点击该网址, 就进入了对应的网站。

看似巧合的操作, 其实是教师课前精心安排设计的。教师想利用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的方式, 告诉其他还没找到“地址栏”的学生“地址栏”的具体位置, 同时, 也解决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在浏览网页过程中不小心关闭了整个网页。那么, 此时关闭网页的学生定会第一时间想到, 我要再次从地址栏中输入这一长串的网址。而教师的精心设计告诉学生:我们输入过一个网址后, 在地址栏里是会对该网址进行自动保存的, 我们可以直接从地址栏中选择该网址, 单击进入网站, 浏览网页。

同样是学生操作演示, 如教师没有设计这一小细节, 那么那位学生将在教师机上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网址的输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对于键盘的输入还不熟练, 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通过网址的输入进入相关网站。因此, 教师的细节教学, 不仅完成了对应的教学内容的教授, 还巧妙利用这一细节, 教给孩子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只因教师关注细节, 课堂教学得到了一箭双雕之效果, 何乐而不为呢!

二、巧用细节, 可逆转乾坤

一位教师在教授第二册第12课《对空气污染的研究》时, 因网络出现拥堵现象, 使得学生打开网站的速度极慢, 甚至出现打不开的现象。而该教师因没有做好对本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 设计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面对网络课程教学, 出现网络问题, 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不仅如此, 教授的对象是好动的小学生, 课堂的教学秩序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一堂精心设计的课, 因教师未妥善处理教学细节而夭折。

本课的教学目标:学会从网上有选择地下载文字;学会用“写字板”对网上的文字信息进行简单的修改处理。那么, 打开网站这一过程, 是否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输入网址来实现呢?再者,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应该预设到网络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该教师如果重视细节, 提前为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 并未雨绸缪, 那么,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试想, 该教师在课前, 已将需要使用的网页进行保存, 并利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发送至学生端。当网络故障问题发生时, 教师告诉学生:“老师对这一网页的知识很感兴趣, 而且已经把整个网页保存下来了。即使没有网络, 我们也能阅读到该网页的内容。不信, 你瞧!”教师通过语言的表达,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对教师的操作引起兴趣。此时, 教师的操作步骤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那么, 学生打开需要浏览的网页, 自然就不成问题了。而且还能快速完成对网页内容的阅读。与此同时, 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还巧妙地教授给孩子“保存网页”这一方法, 能让我们在脱网情况下对网页进行浏览。

巧用细节教学, 可能就只需一步操作, 却能让陷入困境的课堂教学逆转乾坤。

三、细节不妥, 将南辕北辙

在教授第二册第12课《对空气污染的研究》时, 有两位教师对同一环节的设计, 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让学生访问中国科普博览网www.kepu.com.cn。

教学设计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科普博览网的网址, 同时, 利用多媒体提示学生地址栏的位置。

教学设计2: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 将网页放置到学生的收藏夹中。

以上两种是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 可见, 这两位教师都是关注到了本教学环节的要求。目的很显然, 就是打开网址。

教学设计1中, 教师的细节处理就是通过多媒体出示“地址栏”的位置。尽管通过地址栏输入网址浏览网页的知识, 我们在第一册中已经学过, 但经过大半年时间, 学生是否还能对“地址栏”的概念牢记于心呢?实践教学告诉我们, 当教师说出“地址栏”时, 近半的学生对这一名词仍是茫然的。那么“地址栏”的位置通过多媒体展示无疑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什么是地址栏?地址栏在哪?教师的这一细节设计, 使本课的教学环节之一———阅读典型故事顺利完成了。

教学设计2中, 该教师事先将网址放到学生机的收藏夹内, 并告诉学生要浏览的网址在收藏夹中有, 然后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操作演示, 点击收藏夹找到对应的网站收藏名, 单击打开网页。教师的“细节”教学, 直接免去了学生对网址输入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利用收藏夹来浏览网页。

那么, 收藏夹的概念是什么?在百度百科里, 收藏夹的名片是这样的:收藏夹是在指上网的时候方便你记录自己喜欢、常用的网站。把它放到一个文件夹, 想用的时候可以打开找到。而在我们的教材里, 收藏夹是通过两个对话框引出的:“这个网站太好了, 就是每次进去太麻烦了!”, “你可以收藏它啊, 以后访问就方便啦!”换句话说, 收藏夹里的网站, 是我们认为好的网站, 或是我们需要常用的网站, 为方便下次浏览而进行的收藏操作。那么, 该教师的细节处理尽管花了心思, 但是如何让学生去理解收藏夹呢?这网页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该网站也是第一次浏览。那么, 这一细节无疑让学生对收藏夹的概念有了偏失。

通过上述案例, 说明信息技术教师对细节教学的关注的重要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更不能只为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而设定细节教学, 却有悖学生的认知观。所以说, 细节教学若设计不妥, 其课堂教学效果将南辕北辙。我们必须学会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重视细节, 并巧妙应用细节。

汪中求说过:细节不是“细枝末节”, 而是用心, 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要认识到本学科的学科特点, 预料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注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只有关注到细节预设与教学实施, 才能展现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章建英.小环节大机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2) :49-50.

[2]张俊.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 2012, (220) :41-42.

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 篇5

但我们也要从根本看起。刘备是做什么事情都不拘小节的吗?那他还如何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如何正确用人成为三国时期的一方霸主?你有亲眼见过微软员工面对程序设计与开发时,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的样子吗?况且我们既不是刘备,也不是微软员工中的一员。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小簇星火,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毕竟细节决定着成败。

就拿平时来说。每当考试结束后,我们总会为自己不该丢的分数而懊悔不已。说是粗心,但其实就是不重视细节。若把题目中的每个字都看清楚,把重要的地方圈画起来。何须找“粗心”这样的借口呢?我们有时忘带东西,说是记忆不好,这其实也是不注重细节的表现。诸如此类的细节太多,也似乎太小。倘若我们都注意到他它,并为此付出行动。我们就不用为自己不如意的分数懊悔,也不用自责自己丢三落四。或许我们成绩会为此提高很多,或许我们也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韩非子曾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老子也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非常注重细节。他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所做的事情及周围环境都安排的细致周到,才可吓跑司马懿,空城计名扬于天下;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在防洪方面颇有成就,他善于筑堤防洪,勤查勤补,哪怕是筑堤上有蚂蚁洞般的小口,他一经发现就叫人立即填补。在他治理的时期,魏国没有发生过一次水灾,国泰民安。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乌镇错别字事件?某印刷厂将乌镇的“乌”中多了一点,变成了“鸟”镇。18万元的成千上万只塑料袋就此作废,等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这是不注意细节的表现,损失颇为惨重。

注重细节,能让我们收获更多;注重细节,能让我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注重细节也是我们良好素养的体现;注重细节并不是一味地斤斤计较,钻牛角尖儿,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 篇6

镜头一:聚焦教师的体态

教师体态包括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非语言行为,它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作用。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体态是教师品格修养、学识水平、风度气质的外在综合表现,每时每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都是教师楷模,他们的体态亲切自然,极富吸引力,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微笑,眼中总是饱含激励的目光,他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无声地向学生传递着师爱,使学生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因而课堂气氛总是那么愉悦和谐,学生对他们的课总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镜头二:聚焦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创新课堂结构,以文生情,从课文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跃起来,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会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还要把“同步”教学变为“异步”教学,构建梯状的教学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学有所得。如《黄河颂》这篇课文对不了解历史的学生来说,歌词是多么“无聊”。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将整堂课设计为朗诵与歌唱两个环节。下课时,学生感慨地说:“老师,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真为黄河、为祖国感到骄傲。”这样的感慨使笔者意识到学生们爱上这样的课,爱听这样的语文课。

教师还可以创新练习平台,以练导情,阅读练习往住能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或学习课文之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如学完《出师表》后,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笔者要求学生写片断文;学完小说单元后,笔者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法,进行人物特征的描写练习;再如学完朱自清的《春》后,笔者要求学生背诵有关描写“春”的诗词;在学《雨说》前,笔者要求学生收集描写“雨”的诗词和美文;在教学《安塞腰鼓》时,笔者先对其中的美句进行品味、赏析,再要求学生进行仿写。这样的阅读练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总是带着好奇心来参与教学,情感也在一次次的练笔中得到升华。

镜头三:聚焦学生的变化

教师要敏锐抓住学生的变化,才能及时进行评价或处理。如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位学生有抄袭现象,于是和蔼地跟他说:“这篇文章写得多好啊!真想不到你的写作水平进步得这么快,看来你一定下了不少工夫吧!我小时候就不懂这个道理,写作文时光想着抄别人的,结果考试题目一变,我就不会写了。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抄别人的作文了,而是学习别人的写法,自己独立仿写,这样作文水平就慢慢提高了。你也是这样做的吗?”听到这里,这位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小声说:“老师,我错了,我拿回去重写好吗?”之后,这位学生主动重写了作文,并从此坚持独立写作,作文水平果然有了明显的提高。

镜头四:聚焦教师的个性板书

板书是进行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进行教学小结的提纲,是学生复习的依据,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笔者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全文大意。学生认为是“骗”字,笔者又在“骗”字前后各加上了一条横线,即“__骗__”,并要求学生再阅读一遍课文,理清线索。学生阅读后,很快得出了答案:“骗子骗皇帝,骗子骗大臣,大臣骗皇帝……大臣骗自己,皇帝骗自己……”如果不是笔者设计了“__骗__”这个有创意的板书,学生很难快速地理清线索并加以概括。

掩卷沉思,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小,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欣赏细节、关注细节,才能使语文课堂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 篇7

一、新课精彩导入, 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

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 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等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教师在上课前能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 精心设计导入方式, 把握好细节,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如利用诗词:“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问学生这首诗是谁写的?描写了哪条河的景色?以此, 导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教学;利用猜谜, 在教学《地球的五带》前, 让学生猜一个谜语:站在地球上, 一地最特殊, 冬天无太阳, 夏天始终亮。 (打一地名) 学生思忖不得其解时, 教师顺势引导:学完课文, 你们一定猜得出这个谜语;利用歌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寥寥数句有关歌词, 对《东北平原》的地理位置、资源和农产品作简明的介绍。一节课的导入恰如其分, 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 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活跃思维,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为整体教学打响第一枪, 如此老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

二、课堂精彩展开,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起于疑而激于趣,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就有求知欲, 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求知欲, 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减, 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常的做法如下:

1. 行程激趣。

“领导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 令人感到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 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 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 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 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 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 必须借助地球仪, 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多媒体课件, 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创设出更具有直观性、感染力和挑战性的情境, 使整个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 渲染了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使其主观上产生了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3. 语言激趣。

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 可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引用“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夏)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秋)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 。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4. 讨论激趣。

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 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这种讨论范围小, 周边环境熟悉, 学生敢想敢说, 无拘无束, 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在讨论中, 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 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 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 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 而且在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 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并作适当的指导, 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课堂效率。

5. 活动激趣。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辅助,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1) 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有助于加深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 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 并可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 如河道污染、噪声污染等, 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 (2) 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 进行气象预测和物候观测;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 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 办地理小报、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 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 地理课的教学法就会变得有声有色, 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

6. 情感激趣。

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 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石, 也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 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 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科, 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在对学生循循善诱过程中, 就必然能感染学生, 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课堂精彩提问, 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 只在每事问。”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效的课堂提问, 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开阔学生的思路, 启发学生的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把问题恰当地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在提问中要注意以下提问技巧:

1. 线索式提问。

提问是从教材的思路、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出发,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也就是说, 通过提问, 把课文的“线索”找出来, 把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凸现出来, 提醒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精”, 要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上, 让学生的思考很有条理, 易于学习, 便于掌握。

2. 揭疑式提问。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当学生在学习课文中, 似乎没有问题时, 教师就要采用揭疑式提问, 促进学生思考, 有疑问才会探究, 寻根究底, 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提问促使学生去思考, 去发掘教材中较深的内容, 同时, 也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不要对那些看似简单的知识点一晃而过, 而应该动脑去思考, 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3. 转弯式提问。

也叫曲问、迂回问。它问在此而意在彼, 使学生开动脑筋, 通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 能吸引学生探究和发现,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教师可故意创设一个错误的问答, 让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 这正是“投石击破水底天”。

4. 创造式提问。

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提问, 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

课堂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课堂的得失与成败, 很大程度上决定在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上。细节虽小, 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 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少, 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 只有欣赏细节, 关注细节, 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 使地理课堂魅力无穷。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10: (1) .

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 篇8

注重“细节教育”, 培养加深师生情感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能直接对认知产生影响并与学习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等有极度密切的关系。情感是师生沟通的纽带, 师生相互尊重, 相互信任, 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体育教学中存在大量能触发学生情感的细节,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 这些小的细节就可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使学生在细节中受到教育, 学生亦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同时, 体育教师的衣着打扮、精神面貌、形象表情等细节, 也能给学生增添视觉上的美感, 使学生向往体育活动,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使学生从中感到愉悦, 并在愉悦的心境中进行学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教育中的细节, 在细节中体现平等。教师平时和学生相处要放下架子, 不给学生以居高临下的感觉。

注重“细节教育”, 发展和拓展学生兴趣

情感使学生产生向心力, 兴趣使学生产生内驱力。在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发挥潜在的智能, 才会积极主动而愉快地投入其中。在教女生“跳山羊”过程中, 一个女生非常胆小, 不敢跳, 采用了许多方法都不奏效。我找她谈话, 她说她对体育没兴趣。我多留意她, 发现她连跳绳也不会, 我对她说:你行的, 一个一个地跳, 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跳得很好的。她能够跳一个了, 我和学生们欢呼加油, 她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利用课后时间不断地练习跳绳, 在跳山羊的测验中她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体育教学中的“细节教育”, 使学生确信自己有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 使自己树立“我能行”的思想情感,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力, 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能使每个学生有机会获得成功, 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注重“细节教育”, 养成主动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专业骨干, 这些骨干充当专业小老师, 从原地踏步到齐步走再到跑步, 从基础开始, 让学生掌握细节, 掌握技巧, 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同学只会“舞”, 不注意细节, 动作不到位。我把一个班按四人一组, 分成若干组。每个人都充当一次“小老师”, 这些“小老师”在教的过程中, 都能够手把手、一个一个动作地到位地教。特别是有的胆小的女生胆子也大了, 也都能够像模像样地教学。这样让被教的同学能够体验到动作的到位程度, 也让“小老师”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这些细节,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人人都想当“小老师”。

注重“细节教育”, 保障安全, 防范事故

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隐藏在很多细小的细节中, 很多细节, 教师如果注意不够, 处理不好, 往往会使学生发生扭伤、挫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 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 轻者影响学习, 重者可能造成残疾, 甚至危及生命, 给学生、家庭、学校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如迎面接力, 教师一定要强调用哪只手交接棒, 交棒后的跑动方向;抛实心球时, 一定要强调同抛、同捡。我们在教学中, 应该进行安全方面细节教育的宣传, 注意安全保护, 做好防范措施, 注重每一个细节, 营造好的体育氛围, 潜移默化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防止一切伤害事故的发生。

“细节教育”培养加深了师生情感,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推动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主动性, 保障了安全, 防范了事故。我们体育教师要关注细节, 就是要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 就是关注体育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关注了细节, 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合理, 更精确, 更富有智慧, 也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达到一定的境界。体育教师研究细节, 就是要发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细小问题, 发现学生身上细小的亮点、细小的疑惑。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深入思考, 才能想出对策;只有关注学生的细节, 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小亮点, 把它作为成功教育的起点, 这样就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 篇9

一、课前交流, 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

于永正老师被称为是“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天使”。他曾说过:“教育事业说到底是爱的事业。”幽默与爱升华了他的课堂, 他的课堂教学以“爱”为立足点, 以“情”为纽带, 以“趣”为氛围, 以“美”为手段, 着眼“新”、“活”、“实”, 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来组织一浪高过一浪的课堂教学高潮。而孙双金老师以他睿智的头脑和风趣的语言为学生们树立了自信, 让他们找到了自我。名师的课堂教学虽风格不同, 但对教育教学的炙热追寻是相同的, 对课堂教学的透彻解读也是共同的。名师们仿佛都有一种魔力, 他们几句简短的话就可以很快地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能放松自己, 以愉悦的状态进入课堂, 尽快进入课堂主体的角色。这种魔力我觉得应该是名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朋友或妈妈的角色, 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呵护与关爱。他们善于选择一个很恰当的角度开始交流, 让每节课在一开始就激发孩子的兴趣, 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二、新课导入, 开启精彩课堂的序曲

名师的每一节课都犹如一曲激荡人心的乐章, 而导入环节就是这一乐章的序曲。窦桂梅老师在《难忘的一天》的导入环节, 用自己最难忘的事引出学生最难忘的事, 引发了学生的共鸣, 学生顿时兴致高涨, 产生了与课文主人公的共鸣, 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会讲课的教师, 必然熟知学生心理并加以引导。孙双金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导入就更独特, 以一曲《好汉歌》开始, 让学生在音乐中列举自己最喜欢的水浒人物, 再到让学生解释好汉的含义, 最后在齐声朗读中列出了课文的标题。

三、课堂提问, 掀起思维冲突的高潮

名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 教学效果越好, 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 促进课堂教学高潮的出现。名师的课堂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识矛盾之中, 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和学习的兴趣, 使学习成为学生强烈的精神追求。在《二泉映月》一课的教学中, 孙双金老师用语贴切, 一个个问题层层深入:“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的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阿炳的父亲说错了, 还是阿炳没有长大?拿起笔到课文里去找找关键词句。”这一句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提出疑问, 同时设下一个选择疑问句, 给同学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

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 篇10

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常源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篇章, 将林冲这一独特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既写出他性格中的复杂多维, 又展示了他性格的立体流转;加上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细微动作的细腻传神的描写, 也使这篇小说具有了更多的魅力。本课设计力图化繁为简, 从解读人物的性格之谜入手, 梳理环环相扣、曲折有致的情节, 感受作品节奏跌宕、悬念迭出之美。以对“花枪”、“酒葫芦”、“风雪”的传统文化意义的探讨, 建构出对文本艺术手法的全新诠释。

二、教学目标

(一) 性格改变命运:解读林冲性格演变之谜。

(二) 细节生发魅力:感受小说缜密细腻之美。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为什么称“一百零八‘条’好汉”?

1. 请学生在下列量词中选填一个合适的词语。

水浒有一百零八好汉。A.位B.个C.名D.条E.只

2.说起《小浒传》, 有数不尽的话题。西方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 将《水浒传》翻译为《发生在水边的故事》《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这说明《水浒传》是写了108名好汉的故事。但我们常说108条好汉, 在这儿, 人们为什么喜欢用“条”而不用“个” (或是其他量词) 呢?用“条”能体现出水浒好汉怎样的特征呢?

3. 讨论明确:

⑴“条”, 更能突出梁山好汉的勇武威猛, 行事无所顾忌。

⑵“条”, 也传达出梁山好汉“赤条条而来, 赤条条地走”, 了无牵挂的英雄气概。

⑶“条”, 也符合男性勇猛剽悍的特征。

(二) 简介林冲:林冲是水浒中为数不多的“完美好男人”。

1.请学生简要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林冲形象。

2.《水浒传》中的人物鱼龙混杂, 并非个个真英雄, 有些人好色, 有些人嗜酒, 有些人杀人如麻, 但林冲不是, 作为东京80万禁军枪棒教头, 林冲有地位、有技术, 生活无忧, 衣食不愁;为人勇而不莽, 很有智慧, 算得上是文武兼备。他既讲兄弟义气, 又重夫妻情感, 是古典文学中塑造的为数不多的“完美好男人”形象。那么, 为何这样的人也会选择落草、被逼上梁山, 是什么改变了林冲的安逸生活, 改变了他的命运?下面我们来解读林冲的性格演变。

(三) 在梳理环环相扣的情节中, 解读林冲性格的演变流程。

1.出示六幅配图, 依照课文, 请学生概述情节并拟小标题。

明确:⑴沧州遇旧交⑵密谋害林冲⑶好言劝教头⑷接管草料场⑸沽酒求平安⑹雪夜杀仇敌

2.分析“沧州遇旧交”

⑴有人认为这一部分是“闲笔”, 似与全文无关, 你怎么看?

明确:不是闲笔, 这是小说中很重要的情节, 从叙事艺术角度看至少有三个作用: (1) 显示出林冲的侠义精神, 为人善良正直, 有扶危济困的行为; (2) 写李小二的急于报恩, 时时处处关照, 也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3) 林冲与李小二身份迥异的朋友义举, 有恩不记, 知恩必报, 也反衬出陆谦之流的背信弃义, 为人不齿。

⑵这一部分有一段“很特殊的对话”, 在貌似闲聊、嘘寒问暖中见出林冲怎样的性格?

明确:见出林冲忍辱苟安、严守等级、善良本分的性格。

3.分析“密谋害林冲”

⑴文中哪些情节可以看出三人是在密谋?

明确: (1) 动作之快:一个“闪”字; (2) 说话神秘, 不必要问; (3) 行为“尴尬”:轻声低语。

⑵文中四个“只见”写陆谦等人, 一个“看时”写李小二, 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陆谦等人处处小心, 心怀鬼胎;李小二时时留意, 冷眼旁观。

⑶设想一下, 第三段中“省略号”应该会是什么样的内容?

明确:省略号中的内容表现了这条计策的可怕, 联系后文“这条计策好吗”的三人对话, 可知这一次密谋阴险毒辣, 一计双雕、欲置人于死地。也可见出林冲处境的万分危急。

4.分析“好言劝教头”

⑴林冲“大惊”、“大怒”说明了什么?

明确:想不到相交的“兄弟”会背信弃义, 加害于他, 生命受到危险, 求生的本能让其忍无可忍, 忍耐已到了最后的底线, 故而大惊又大怒。

⑵这一处只写林冲听到奸计后的表现, 未有只言片语写陆谦等人的反应, 怎样理解小说的双线索艺术?

明确:明线写林冲, 一条性格的火线, 来是一团火, 去是一阵烟, 风风火火;暗线是陆谦, 一条阴谋的水线, 表面是好意, 本质是害人, 步步紧逼。横批:水火不容。

5.分析“雪夜杀仇敌”

⑴分角色朗读文章末段, 另请学生点评。

⑵结合课文内容, 分析林冲“雪夜杀敌”有什么特点?

明确: (1) 时间短:武艺高强; (2) 武器异:讲究主次; (3) “废话”多:理直气壮。

⑶林冲在陆谦求饶时说“杀人可恕, 情理难容”, 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句话意思是杀人有时还可以宽恕, 但是伤情害理的事情是难以容忍的, 话意的重心在后半句。对林冲而言, 陆谦的卖友求荣、背信弃义, 是让人痛恨不已的。联系到前文, 林冲与李小二非亲非故, 而能够互帮互助, 全因一个“义”字而为。

⑷林冲在杀人时, 惟独对陆谦说了那么多的“废话”, 该如何理解这一行为?

明确:林冲用备好的解腕尖刀杀陆谦, 用刀搁在陆谦脸上, 一是声讨陆谦的罪行, 让其死得明白;二是借杀人来控诉, 控诉陆谦的不义, 控诉社会的不公, 显示出林冲杀敌的正义性。

(四) 总结林冲的性格系统:一个立体真实、复杂流转的英雄。

1.根据对情节发展的分析, 请学生归纳林冲性格演变过程。

2.分析林冲的性格系统:

⑴多维系统:既善良又反抗, 既隐忍又幻想。

⑵圆形系统:善良使他能扶危济困, 又使他惯于以己之善推他人之心;冤情似山却随遇而安, 被陷害到死仍心存幻想。

⑶流转系统:由未到绝路时的一忍再忍, 到超过极限后的金刚怒目。

(五) 细节生发魅力:感受小说缜密细腻之美

1.学生分小组, 找出文中具体的细节描写, 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明确:⑴石头。“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 掇将过来靠了门”, 写出林冲的细心谨慎, 为下文“山神庙偷听”情节作铺垫。

⑵火炭。“将火炭盖了”, 见出林冲行事细腻无比, 谨小慎微, 也可知草料场大火并非自己疏忽所致, 也非天灾, 而是人为纵火。

⑶钥匙。“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带了钥匙”, 见出林冲对这个世界的小心翼翼, 他握住了钥匙, 似乎握住了和这个世界的契约。 (此观点引自鲍鹏山《〈水浒传〉:悲惨世界》)

2.归纳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⑴推动情节发展。

⑵突出人物性格。

⑶渲染悲凉气氛。

⑷揭示了小说主题。

3.分析小说中“花枪”、“酒葫芦”、“风雪”的文化象征意义。

⑴小说中有多处笔墨写到风雪之大、之紧。既有直接写风雪的“纷纷扬扬”、“碎琼乱玉”、“那雪正下得紧”、“到晚越下得紧”的正面描写, 也有通过写“林冲的冷暖感受”、“草厅被雪压倒”、“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等侧面描写。同时, 小说中也有一个“综合式”的细节:凡写“酒葫芦”的文字中必定写到“花枪”, 林冲“花枪”与“酒葫芦”不离身。请学生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花枪”与“酒葫芦”的句子, 说说有何意义。

⑵出示全文结尾内容。“ (林冲) 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 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 提了枪, 便出庙门投东去。”结合刚才的分析, 谈谈“酒”、“枪”、“风雪”有何象征意义, 思考小说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⑴风雪。象征着无情 (义) 与凄凉, 人世的险恶与危急;犹如风雪压迫, 逼迫得让人窒息, 难以生存。

⑵酒。象征着温暖与享受;自己曾经追求的和谐安分的生活和小心呵护保全的世界。

⑶枪。象征着冲突与战斗;不能忍受、不再忍受后的绝决与反抗。

细节的魅力 篇11

当所谓的“读史热”正被读者追捧的时候,我徜徉在各大书店,却找不到一本历史书来读。

越来越多的平铺直叙,越来越多的絮絮叨叨,你不得不佩服中国出版人以及写手们对市场的敏感和对读者历史常识的大胆低估。于是乎细说唐朝,细说宋朝,细说……二十五史几乎都小了白话文本,尽管毫无创建,尽管从没有人给李百药、欧阳修和脱脱他们开过版权费。

出版家们忽略了一个生活常识:专业的厨子在大宴开场的时候,常常被满汉全席的标准套路丢了味觉,端不出一般好菜来。这时候,青菜豆腐这些家常菜反而能出其不意,当代读者早听厌了宏大叙事,他们觉得最爽口的是那些被正史忽略的小细节。

所以,一个奇怪的现象产生了:科班出身的治史者往往隔着毛玻璃清点历史,自得其乐;而那些别有风味瞬间,事微旨远的奇闻轶事,却被一些似乎与史无关的人细细推敲或揪住不放。

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奉是政治系教授,对晚清以来的中国政治生念进行了一次个人阅读,并把自己的历史观察,附上了“另类”二字。

张鸣告诉我,他把此书和以前那本《历史的坏脾气》统称为文化随笔,刻意想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他不是汲汲于“读史热”中的追风族,而是一个政治学学者在做业余功课。张鸣可能不知道我这个读者的感受:这样切近历史与现实的观察比那些专业人士的老一套更吸引人。

像流氓头子杜月笙替码头上人“维权”,建立了近代中国警察制度却被这个制度弄下子台的赵秉均,身兼土豪劣绅和著名藏书家的叶德辉,都反映出了历史的复杂一面,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信服原来历史从来不是“清一色”。

最体现作者功力的是,他把人头像章、义和团的药方都拿来当题目,却又能发挥出其中深意。在“穿长衫的军人”、“合法化的黑社会”、“有兵便是草头王”这些篇章里,读者读到了别样风情的民国史。与我以前的历史阅读记录两相对照,谁真谁幻?还真难断言。

至于“双枪兵与双枪将”和“瞄准射击”,则近乎魔幻现实主义,在哈哈一笑过后,又分明能感受到作者对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无奈和叹息。

当然,让人羡慕的往事,也常被他引来,发一发感慨。钱穆先生由私塾转中学,仅凭一篇作文,就可以连跳两级。胡适参加清华留美生资格考试,第一场国文,作文题目是“论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老兄一时兴起,在考场上考证起“规”和“矩”的起源来,将一个带有道德性的论述题,做成了考据文章。那场考试的判卷人阅卷之后大喜过望,提笔给了胡适100分。这篇跑题的作文,把胡适先生送到了美国。张鸣述说这些故事,或许并不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向往的是那时候的兼收并蓄,百花齐放。

细节——彰显教育的本真魅力 篇12

一、细节无声, 教育有慧———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细节

课堂的精彩缘于师者心中有生、心中有爱, 缘于课堂的教育智慧。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心中只有教案的时候, 无数精彩便在无意间流失了, 所以,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教育。能走进孩子心灵的, 不一定是教师一次精心的设计, 却往往是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个笑容、一个眼神, 虽无声, 却充满智慧。这样的细节或许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米延辉老师《黄河的主人》一课中的一处细节令我至今难忘。课堂上, 米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他的眼光投在了最后一排一位男生身上, 那是一只举得不高的手, 垂着一双似乎不敢见人的眼睛, 经验告诉他这是一位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 米老师决定请他回答。男孩用怯怯的声音说出了答案, 然而答案却非常精彩且与众不同, 米老师打算利用这样一个细节打造孩子性格, 就俯下身子问这位男同学的名字,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男孩或许是紧张, 或许是胆小, 或许是不知所措, 米老师连问了三遍, 居然都没能准确地说出男孩的名字。男孩一下子脸红了, 眼

径正确处理在政治权利与自由、受教育权、财产权和人身权等方面的法律难题。

二、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 要把单向灌输式转向多种教学环节并用的启发式教学, 在搞好课堂讲授的同时, 帮助学生开展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提高教学实效。因此, 为适应新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课时分为两部分, 主要部分用于理论教学, 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通过组织专题讨论、辩论等活动,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一部分课时可用于实践教育, 帮助学生从实践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保护自己。实践教育可以灵活多样, 如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旁听庭审、法律讲座、社会调查等, 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亲临感受和事实分析中自觉获得价值判断,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待人的态度和处理有关问题的方法, 使之真正变成学生思想意识中的一部分。

要充分利用反面典型教育学生, 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和预防是法律的两个重要功能。对学生中出现的违法犯罪案件, 学校可请有关公检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校介绍情况, 并结合具体案件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 总结经验教训, 这样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努力拓展法制教育的途径。法制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掌握, 而应把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 养成学生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习惯。为此, 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 还需要努力拓展法制教育的途径, 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法律理论培训和法制讲座, 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等,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 开辟网络宣传阵地, 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必要补充, 是实施学生全面素质教教里噙着泪花。当从全班同学的回答中才准确地说出了男孩的名字时, 米老师默默地看着男孩并向他伸出手去, 给予了男孩极高的评价:“马旭, 你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啊!”米老师连夸了男孩子两遍, 连握了两次手,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课后的讲座里, 米老师谈及了这一细节, 他为自己没能一遍记住孩子的名字而自责, 他担心因为自己的粗心伤了男孩的自尊心。这里, 我们不仅欣赏到米老师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魅力, 更看到了一位教师的人格魅力。

因此, 课堂里的教育细节无处不在, 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细节。而判断有无价值的标准便是:胸怀学生, 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信任学生。

二、细节无痕, 教育有情———唤醒被遗忘的自尊自爱

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如果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能达到激励学生上进的目的, 那这样的教育手段便是有效的。而最高明的教育手段便是那种“无痕”却“有情”的教育。

李玉亮是我班出了名的“三困生”, 在学校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刚接班时也着实让我头疼了一阵, 我向原班主任了解了他的情况, 并决定注意捕捉细节, 于细微处感化教育他。我便与他约定: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记得有一天中午, 放学的铃声响起时, 门口响起了一声清脆的报告声, 原来是李玉亮。我以为他又犯什么错误了, 没想到, 他递给我一部小灵通, 说:“李老师, 我在饭车前捡到一部小灵通!”哈哈!真是教育的好契机啊!我当时都怀疑这样的“天赐良机”会来得这么快!所以我们万万不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任何一个学生。于是, 我边大大

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三、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

依法治校, 民主管理, 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文明、健康、安全、稳定、优美的育人环境,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 是法制健全的表现, 也是法制教育取得实效的基础。每一个教职员工, 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 各管理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例如, 学校的保卫部门应依法保护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的教务部门应严格管理教学工作, 严肃处理考试作弊者, 颁发文凭时把好关。各部门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才能在学生中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学校应通过优良校风的熏陶和传承,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校园安静、文明、健康、有序和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中。因此, 不论大环境小环境、硬环境软环境, 各级领导都必须高度重视, 发挥法制教育的功效和作用, 树立大法制教育观。

依法治校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生动体现, 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行依法治校, 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并严格按章办事, 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 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 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从而使大学生法制教育事半功倍。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 学生的权利意识不断高涨, 他们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学校的行为应当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则, 学校建章立制要合法、合理, 必须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 必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是教育法治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当校规可能对学生的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 学校应将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例如, 学校没有权利对仅有道德违规行为的学生予以勒令退学, 否则学校就可能构成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侵犯。即便学校有这类处罚权, 处罚权的行使也必须合理、合适, 要尽量做到过错与责任相当, 要考虑人性关怀, 要兼顾到教育的严谨与宽容, 还要考虑到制度的执行成本和风险。

(黑龙江技师学院)

一、引言

为推动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大力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创建更为有效的新教学体系, 国家教育部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正式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 成为面向21世纪我国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因此, 加快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体验与探究之中, 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

三、实施的具体措施

二、背景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方面已经明确提出要求, 以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为例, 每个单元开始都设有主题探究。这些主题探究既列出活动的主题, 而且在具体操作形式、活动步骤上都提出明确要求, 从而

自己体验、自己践行。没有学生的合作与探究, 就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只要我的选择是符合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标准, 那我就不应该怀疑自己, 我已经把自己从传统的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就没理由再给自己和自己的学生套上旧的枷锁。

美工设计一名, 设计本小组有特色的档案袋, 同时协助记录员作课堂和主题探究活动记录。

形象大使一名, 即本小组的纪律委员一名, 要求本人严格遵守本小组制定的纪律,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的主题探究活动, 并督促本小组成员严格遵守纪律、能团结协作, 群策群力。

2. 其次, 要求每个小组准备好具有

本组特色的档案袋, 记录本组的成长情况、获得的奖励以及每一次主题探究活动的成果

当我决定把每一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要进行到底的时候, 我开始着手把原来并不健全的小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并设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在小组的组建过程中, 我始终提醒自己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学习成绩与其能力及其小组中的表现不完全成正比;男女生比例要考虑;尽量让小组中的成员能互补;不忘提醒大家:从此我们是一个团队, 荣辱与共。

1.首先, 在同学们之间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完成小组的建设

(1) 小组的名称; (2) 小组得有一个响亮的口号; (3) 小组的成长目标; (4) 小组的成员

便于教师在宏观上把握好活动教学, 以培养学生要有明确的分工。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其中, 初一上册的主题探究

包括: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的主题探究活动是

设计班徽;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的主题探究活安排工作。动是汇编班级青春寄语;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

的生活”的主题探究活动是编辑一份生活情趣小为表现的评价。报;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的主题探究

活动是编写一本《自我防护手册》。

在参加新教材培训时, 新教材的编写者就一组对本小组的评价。再强调新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将德育重点

已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 即从“培养论”向“学习论”转变, 强调在老师帮助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进行道德学习, 引导学生自己认识、

表扬他边对他说:“今天你做了一件大好事, 李老师要到班上去表扬你!”他脸红红地看着, 一脸虔诚。经过“调查”, 得知这部小灵通是一位六年级同学的。于是, 我立即找到了这位女同学并告诉她是李玉亮同学捡到后交公的, 让她一定要好好地去谢谢他, 目的是让李玉亮有点成就感。一切准备工作到位, 中午时分, 我把一朵鲜艳的红花贴在光荣榜上,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玉亮终于得到了本学期的第一次表扬和肯定!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他的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自此, 李玉亮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一朵红花对别的孩子而言实在是不起眼的表扬, 但对于一个从未真正受到老师表扬的孩子而言, 无疑是一次震撼;一个小小的约定对一向都被老师关注的学生而言不屑一顾, 但对于一个一直都处在被遗忘的角落的“差生”而言, 无疑是一次自尊被激发、自信被唤起、自爱被肯定的催化剂。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显露出的教育细节, 耐心地询问, 静静地倾听, 深入地挖掘, 在细节上做文章,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样, 教育就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就能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 就能使本来被遗忘的教育“弱者”品尝被肯定的甜蜜。事实上, 教育的个性就蕴藏在那些生动鲜活、精彩迷人的细节中。

三、细节无语, 教育有声———拨动孩子渴望爱的心弦

教师的职业内涵是教书育人。要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 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真爱孩子的心。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而言, 易感是共性。若教师能真正关注到这些孩子的内心需求, 便更容易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热爱。

李然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她在父母闹离婚阶段表现出了极其反常的举动:她常会发呆, 走神, 出现了好几次“没带作业”现

正组长一名, 负责检查本小组的课前准备情况以及主题探究活动的组织协调和

3. 奖励机制

每次主题探究活动都要在全班进行口头或者书面成果的展示, 然后在班级中评出一、二、三等奖, 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和小组优星的奖励, 而各小组累计所得的优星将作为学期结束时评全班“明星小组”的重要参考要素。

副组长一名, 负责本小组成员的的行

记录员一名, 记录本小组赢得的荣誉、亮点及本组成员的当堂课的表现及其他小

四、主题探究活动片断

点评员一名, 要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及对本组成员、其他小组成员的表现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 要求本着欣赏的原则, 先鼓励, 后指出改进建议。

主题《自立需自强, 自强者自立》

小组成员:钱利华、毕乐乐、陆叶、谢梦、汪乾、管梦、韩娇、李帆帆

组员分工:钱利华、谢梦、汪乾、韩娇

象, 看老师的眼神是躲闪的。虽然有时跟同学在一起时显得很开心、很若无其事的样子, 但离开同学们时又显得心事重重, 那是一种不想让同学看出点什么的“伪开心”, 跟同学吵架明显增多, 多是为鸡毛蒜皮的事。我问她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她总是摇头, 朝她发火, 她只顾流泪从不辩解。而一次无意地“为她梳头”的举动让她敞开了心扉, 从此走出了阴影。

作为她的班主任, 我在她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今天好高兴啊!我发现, 老师是爱我的……今天课间, 我刚走到教室门口, 李老师叫住了我, 一边摸着我凌乱的头发, 一边对我说:‘来, 我帮你梳梳头吧!’说着, 她从讲台里拿出梳子, 一下一下地梳着, 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梳子是那么轻柔地触着我的头发, 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多好的老师啊!……同学们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我感觉好自豪!……是的, 老师就像妈妈!如果我的妈妈真的不要我了, 我也不会再难过, 因为我有老师妈妈……”看到这段话我非常欣慰。研究成果告诉我们, 爱是良药。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 特别是班主任。师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 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这不只是一种爱的补偿, 更是一种爱的启迪。一个感到人世间充满着爱的孩子, 一定会走出心中的阴霾, 鼓起勇气, 乐观地面对生活。如今, 孩子的父母虽离婚了, 但孩子并未因此有太大的影响。

上一篇:专科护理操作风险下一篇:公共文化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