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风险(通用12篇)
常见护理风险 篇1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现存和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 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降低风险对患者、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1]。老年患者多病情复杂、自理能力缺失、反应迟钝、沟通能力差, 常可影响其安全, 风险系数极高, 为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 因此, 老年病房实施风险管理是值得临床探讨的课题。笔者现将我院老年病房的护理操作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8-2009年我院老年患者590例, 年龄67~83岁, 以慢性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及临终关怀为主, 其中生活不能自理18例 (3.0%) , 半自理30例 (5.1%) , 能自理542例 (91.9%) 。其中危重患者33例 (5.6%) 。
2风险识别与分析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1步, 是对潜在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2]。我院组织全科护理人员, 根据平时积累的临床资料, 病房质量考核小组每月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 护士长每天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 并讨论分析已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 主要分为3个方面:护理意外事件, 如跌倒、坠床、呛咳、压疮等;技术操作方面, 如液体外渗、静脉穿刺不成功、导尿失败等;非技术操作方面, 如发错药、漏给药、锐器损伤等。
2.2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为确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评估, 发现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 (1) 护理人员因素: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责任心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经验、护理管理不到位等; (2)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及家属的违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 如:患者擅自使用自带的热水器引起烫伤等; (3) 系统因素:主要为管理机制不完善, 如: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监控制度不完善;服务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设备缺陷;地面湿滑致患者跌倒、呼叫系统故障而延误抢救等。
3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
3.1 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一切从患者的需要出发, 让护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接近患者, 使护理观察变被动为主动[3]。根据工作情况, 值班人员少时酌情安排能力较强的实习生为助班, 以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避免各类潜在护理隐患。
3.2 培养风险及法律意识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过程中, 极简单或轻微的临床活动都可能为患者带来风险[4]。因此, 护理人员应重视每个细节, 业务学习时应对各种医疗纠纷案例进行讨论, 吸取经验教训。
3.3 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
有研究[5]显示, 护理人员的高素质和能力可防止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 是实现安全护理的基础。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越高, 越能看到问题的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全局。因此我院着力培养护理人员科学的思维方式, 克服片面性和倾向性, 并使其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帮助, 以培养协作精神。
3.4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
护理记录是用于记录病情变化和已实施护理措施的护理文件, 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不认真客观记录或漏写、错记、涂改等均可能导致误诊、误治, 从而引起纠纷。护士长应定期评估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反馈与纠正。加强检查危重及抢救患者的护理文件, 杜绝错记、漏写等现象。出院病历必须经责任护士、护士长检查, 每月全部出院病历由护士长再次进行审查, 从而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 以降低风险。
3.5 完善入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的项目及告知签字制度
对老年患者加强危险因素的评估, 如跌倒、呛咳、压疮、坠床、穿刺困难等, 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需要制动的患者, 应提前告知家属, 家属同意并在告知协议书上签字后, 方可实施。
3.6 避免潜在的皮肤问题
对于可能发生的皮肤问题, 应积极观察、评估, 并提早防范。区分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因素, 建立翻身卡, 护士长给予技术指导, 对特殊患者应进行重点护理, 使潜在的皮肤问题得到最好的控制。
3.7 防止盲目执行医嘱
老年病的治疗既有专科性, 又有多科性。因此医师下达医嘱应具有规律性和特殊性。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有疑问时应主动找医师核实, 对非常规性医嘱必须在说明栏中注明。明确医嘱要求, 接班时须查医嘱并签名。
3.8 加强护患交流
老年患者因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复杂而易产生消极情绪, 如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绝望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还会直接影响其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因此, 护理人员应在健康宣教、晨晚间护理及各种治疗的同时适时与患者进行交流, 及时了解其心理并给予适当处理。
3.9 其他
我院护理部于2010年5月编制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汇编》, 于2010年7月又编制了《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 并要求每个科室每天学习。此外我院还通过各种形式,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风险管理知识, 学习老年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安全知识,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护士长每月抽查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操作。护理部每年定期抽查护士三基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 并组织护理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业务竞赛。
4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使护理人员自律性增强, 能够自觉主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积极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 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 极大地降低了风险系数。
笔者认为: (1) 正确识别老年病房存在的风险事件是风险管理的前提。老年病房除一般临床科室存在的风险外, 还有其特定的危险因素, 对其正确识别、分析, 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工作流程的改造, 为正确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是风险管理的关键。 (2) 护理人员是处在医疗风险一线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 强化其风险意识, 提高其辨别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是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开展风险管理以来, 老年病科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 能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地预见风险, 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积极参与科室管理, 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以化解。 (3)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化解风险、实现安全护理的保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还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 以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综上所述,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 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也在加大, 更应切实加强风险文化建设。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 有效预防和避免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密切了护患关系, 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6]。
参考文献
[1]戴青梅.国内外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3) :103.
[2]李亚洁, 张立颖, 李瑛, 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65.
[3]库洪安, 詹燕, 于淑芬, 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2) :143.
[4]蔡铜山, 钟德富, 张海林, 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 8 (5) :342-343.
[5]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 防范护理缺陷[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2-193.
[6]郑建萍, 吴欣娟.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促进护理质量提升[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8) :28.
常见护理风险 篇2
常见隐患风险分级标准
一、范围
将公司施工作业现场常见隐患按照风险分级控制理论进行了分级,旨在进一步细化、明确各专业施工作业现场常见隐患风险等级,强化隐患管理,针对性的消除隐患、有效控制风险,实现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持续改进。
本标准所指隐患仅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
本标准适用于川庆钻探公司所属各单位、全资公司。
为公司服务的承包商、分包商在施工作业现场应遵循本标准。
二、常见隐患风险分级方法
参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风险(D)=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危害严重程度(C),将隐患风险分为三级:
一般隐患(D<70)、较大隐患(70≤D<200)、重大隐患(D≥200)。
三、各专业常见隐患风险分级
公司现场常见隐患风险分级分为物探、钻井、试修、压裂酸化、连续油管、固井、测井、录井、油气田地面建设、交通运输、消防等11个专业。
物探专业
1.1
一般隐患
1.1.1安全帽帽体损伤、顶带、后箍、下颚带、缓冲垫破损或超期使用;
1.1.2防静电场所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无防静电标识;
1.1.4冬季作业防寒帽、防寒手套等防护设施缺失;
1.1.6营房车、办公生活区的楼道防护栏不全或破损;
1.1.8作业及生活场所逃生路线、风险标识缺失(地陷凹洞、通道上檐低于人高、水坑未遮盖,无HSE提示、警示标志、应急口哨、应急集合点、逃生路线图、属地责任人及电话、急救电话、当地火警电话、禁止烟火区域标识等);
1.1.9作业场所、生活场地(楼道、浴室、食堂厨房、储藏间、餐厅)通风、照明不良;
1.1.10人行过道或工作场所地面湿滑;
1.1.11员工宿舍内的取暖煤炉1m范围内放置有杂物、易燃物;
1.1.15电源接头、电源板等无“CCC”标志,电源线出现裸露、老化、破损;
1.1.16电气设备暴露在室外的插座、接头、操作面板、照明灯具、电气开关等无防雨、防潮保护;
1.1.17电源接入闸离地小于1.3m;
1.1.19电热水器无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失效;
1.1.20应急药品缺失或过期、急救包内所配置的药品无针对性、药品清单及使用说明缺失;
1.1.21电器设备的安全附件未检验或缺失;
1.1.24机修场所的照明灯电压大于36V;
1.1.29氧气瓶、乙炔瓶的防护钢帽缺失;
1.1.30氧气表、乙炔表检验符合性缺失;
1.1.31氧气瓶、乙炔瓶、氮气管的管线缺陷;
1.1.33临时加油点距离高压线小于30m;
1.1.34临时加油点周围30m内动火;
1.1.35
油罐出口和加油软管之间的阀门缺失;
1.1.36电器设备漏电保护器缺失或失效;
1.1.37材料库内油料、油漆、木桩等物资混合摆放、固体物资与气体物资未分类存放,储存(容易混淆的、有危险性的、有期限要求的)物资无相关标识;
1.1.38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作业场所个人防护设施缺失;
1.1.40灭火器的保险销脱落、喷管断裂、喷嘴损坏、压力不够或压把
损坏;
1.1.41消防应急通道物品阻塞,通道狭窄;
1.1.42消防器材存放位置被遮挡、性能标识牌缺失,灭火器与泥土胶结、不能起到快速应急灭火的作用;
1.1.43灭火器摆放位置和方式不合理(与油料距离过近或放在油桶上、两具灭火器捆绑、不能及时取等);
1.1.45临时材料库灭火器配置数量少于8Kg干粉灭火器2具;
1.1.46厨房无灭火毯;
1.1.47机修作业点废油、废料等物品摆放零乱;
1.1.48修理地沟闲置时护栏或盖板防护缺失;
1.1.49电焊机输出极(直流正极)裸露;
1.1.50电焊机电源线老化严重;
1.1.52金属切割机电源开关损坏;
1.1.53工具摆放在运转的设备上;
1.1.54砂轮机防护罩、托板缺失;
1.1.55车床防护网高度未达到1.8m;
1.1.58电瓶与汽油桶距离小于2m;
1.1.65高温天气油料储存无遮阳与降温设施;
1.1.89临边作业时,安全防护设施缺失;
1.1.92其他类似情况。
1.2
较大隐患
1.2.1应急通讯不通畅;
1.2.2会议室、办公区、计算机房等电器线路承载能力不足;
1.2.5供暖锅炉水位计报警设施、压力表缺失或安全装置未检测;
1.2.8起重设备的连锁装置失效;
1.2.11乙炔瓶瓶口无防回火装置;
1.2.12易燃易爆作业场所无消防器材或全部失效;
1.2.17登高作业防坠落装置缺失;
1.2.18高压线附近测量作业时,撑高天线或标杆与高压线的安全距离小于国家《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值;
1.2.25其他类似情况。
1.3
重大隐患
1.3.6办公场所、营地设置在高压线下、冲沟、低洼地段或易垮塌地段;
1.3.8极寒冷季节作业,防寒取暖物资缺失;
1.3.10其他类似情况。
钻井专业
2.1
一般隐患
2.1.4工具、器材摆放不规范、影响安全通道;
2.1.5作业工作台面随意摆放工具,设备上放置工具和零部件等物品;
2.1.6工作场所堆放杂物,存有积液、积雪、积冰,逃生通道狭小、不畅通或堵塞,转盘未设防滑垫或防滑垫破损严重,方井盖板有空洞未遮盖;
2.1.8工作场所无照明灯或照明灯损坏;
2.1.14设备基础无排水设施或排水失效;
2.1.16灭火器的筒体严重锈蚀、喷管开裂、堵塞,干粉灭火器压力不在规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灭火器重量小于标准重量95%;
2.1.18电器设备接地电阻大于4Ω,其他接地大于10Ω;油罐防静电接地电阻大于10Ω,防雷接地电阻大于30Ω;
2.1.21同一个控制开关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
2.1.22电源线未采用标准件连接;
2.1.24设备控制开关未标识或控制开关箱位置不合理、固定不牢;
2.1.28电焊钳损坏,焊接电缆接头超过2个或绝缘外层损坏;
2.1.29电热板四周或上面有可燃物或易燃物;
2.1.30台钻在未使用时有钻头,手柄不全或缺失;
2.1.31切割机操作手柄无控制开关或开关失效,切割片破损,护罩不全;
2.1.32砂轮机托架与砂轮间隙大于3mm,砂轮片边缘距卡盘小于5mm,护罩不全;
2.1.34固定式直立梯固定不牢,中间缺踏棍,变形、锈蚀严重;
2.1.37起重绞车、电(手)动葫芦、滑轮等吊钩无自锁装置或锁舌损坏、失效
2.1.45钢丝绳卡与绳径不符,或用螺杆等填塞,绳卡间距不在标准范围内;
2.1.47手工具手柄断裂、缺失,榔头手柄用铁棒、钢丝绳等代替;
2.1.48安全帽过期,帽壳、帽衬、下颚带、附件等腐蚀或损坏;
2.1.49无应急药品或应急药品无配置清单、使用说明书;
2.1.51氧气、乙炔气瓶露天存放,室内存放未固定,防震圈、护帽缺失;
2.1.54设备设施连接、固定不牢靠,缺少拉筋、螺栓、销轴或销轴退移,以小代大,锁销不齐或用其它物品代替;
2.1.99仪表安装不齐全、失效,未按规定校验或未粘贴检验标签;
2.1.101气瓶及安全附件未按期检验、铅封损坏、标志牌缺失,安全阀及管线堵塞、泄漏、提升手柄卡死或未正确就位,出口朝向人行通道;
2.1.102储油罐、供油管线、油泵漏油;
2.1.114其他类似情况。
2.2
较大隐患
2.2.1电器设备控制开关绝缘壳(绝缘板、绝缘手柄)缺失或损坏;
2.2.2开关箱未设置断路器(熔断器)和漏电保护器;
2.2.3配电箱、开关箱内有杂物;
2.2.4电线穿墙未使用护管,营房内无漏电保护器或损坏;
2.2.5配电箱、开关箱安装不牢固,电源线连接松动,电控箱门未关闭、进电箱未上锁;
2.2.7使用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未接地接零,或无漏电保护器;
2.2.8吊索具存在缺陷(钢丝绳打结、腐蚀生锈、钢丝断裂、股心变形、铝合金压制接头裂纹或变形等,吊带出现破损,吊链出现焊接、锈蚀、打结,卸扣出现变形等),钢丝绳套未标示管理;
2.2.9保险带存在破损、尾绳散股等缺陷;
2.2.25吊钩、卸扣磨损严重或存在焊接、裂纹、过火等缺陷;
2.2.28设备旋转部位的防护装置不齐或固定不牢;
2.2.29电线绝缘防护龟裂严重或存在裸线;
2.2.30压力容器无安全泄压装置,或使用期间未安装压力表,在安全阀和容器之间安装闸门或截止阀;
2.2.31氧气瓶、乙炔气瓶混装、混放,使用乙炔气无回火止回阀;
2.2.34易燃、易爆、腐蚀物品露天存放或放在住人房间内;
2.2.44其他类似情况。
试修专业
3.1
一般隐患
3.1.1作业区域未设置围栏或安全警示带;
3.1.4作业工作台面随意摆放工具,设备上放置工具和零部件等物品;
3.1.5工作场所堆放杂物,逃生通道狭小、不畅通或堵塞;
3.1.7工作场所无照明灯或照明灯损坏;
3.1.15灭火器的筒体严重锈蚀,喷管开裂、堵塞,干粉灭火器压力不在规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灭火器重量小于标准重量95%;
3.1.17电器设备接工作保护线接地电阻大于4Ω,重复接地线电阻小于10Ω;油罐防静电接地电阻大于10Ω,防雷接地电阻大于30Ω;
3.1.20同一个控制开关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
3.1.21未设置安全警戒区;
3.1.23设备控制开关未标识或位置不合理;
3.1.25电线未按规定连接,与其他设备摩擦,浸泡在水、油和泥浆中(潜水泵除外);
3.1.26电焊钳损坏,焊接电缆接头超过2个或绝缘外层损坏;
3.1.27电热板四周或上面有可燃物、易燃物;
3.1.29电焊机、等离子切割机、高压清洗机、手持电动工具无PE保护或漏电保护;
3.1.30双电源供电无防误操作开关,防误开关作负荷开关使用;
3.1.31钳工修理房台钻在未使用时钻头未卸下,操作手柄不全或缺失;
3.1.32切割机操作手柄无控制开关或开关失效,切割片破损,护罩不全;
3.1.33砂轮机托架与砂轮间隙大于3mm,砂轮片边缘距卡盘小于5mm,护罩不全;
3.1.38起重绞车、电(手)动葫芦、滑轮等吊钩无自锁装置或锁舌损坏、失效;
3.1.45钢丝绳卡与绳径不符,或用螺杆等填塞,绳卡间距不在标准范围内;
3.1.46手工具手柄断裂、缺失,榔头手柄用铁棒、钢丝绳等代替;
3.1.47安全帽过期,帽壳、帽衬、下颚带、附件等腐蚀或损坏;
3.1.49氧气、乙炔气瓶露天存放,室内存放未固定,防震圈、护帽缺失;
3.1.52设备设施连接、固定不牢靠,缺少拉筋、螺栓、销轴或销轴退移,以小代大,锁销不齐或用其它物品代替;
3.1.92仪表安装不齐全、失效,未按规定校验或未粘贴检验标签;
3.1.94气瓶及安全附件未按期检验、铅封损坏、标志牌缺失,安全阀及管线堵塞、泄漏、提升手柄卡死或未正确就位,出口朝向人行通道;
3.1.95储油罐、供油管线、油泵漏油;
3.1.97防护罩网眼开口尺寸、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
3.1.100其他类似情况。
3.2
较大隐患
3.2.1电器设备控制开关绝缘壳(绝缘板、绝缘手柄)缺失或损坏;
3.2.2开关箱未设置断路器(熔断器)和漏电保护器;
3.2.3配电箱、开关箱内有杂物;
3.2.4电线穿墙未使用护管,营房内无漏电保护器或损坏;
3.2.6吊索具存在缺陷(钢丝绳打结、腐蚀生锈、钢丝断裂、股心变形、铝合金压制接头裂纹或变形等;吊带出现破损;吊链出现焊接、腐蚀、打结;卸扣出现变形等),吊绳吊带未
实行标识管理;
3.2.7保险带存在破损、尾绳散股等缺陷;
3.2.8设备、营房起重悬挂吊耳存在缺陷;
3.2.12蒸汽锅炉、生活营房距井口小于50m或处在上风侧;
3.2.35设备旋转部位的防护装置不齐或固定不牢;
3.2.36电线绝缘防护龟裂严重或存在裸线;
3.2.37压力容器无安全泄压装置,或使用期间未安装压力表,在安全阀和容器之间安装闸门或截止阀;
3.2.38氧气瓶、乙炔气瓶混装、混放,使用乙炔气无回火止回阀;
3.2.42易燃、易爆、腐蚀物品存放在露天或住人房间内;
3.2.49配电箱、开关箱安装不牢固,电源线连接松动、未采用标准件连接,电控箱门未关闭、进电箱未上锁;
3.2.50使用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未连接PE线或安装小于60mA的漏电保护器;
3.2.51其他类似情况。
3.3
重大隐患
3.3.7使用的锅炉未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在用;
10.1
一般隐患
10.1.1驾驶室、车厢、罐体、吊车车体锈蚀严重,驾驶室或操纵室破损;
10.1.2车辆润滑油、冷却液、液压油缺失或数量不足;
10.1.3车辆零部件漏油、漏水、漏气;
10.1.4刹车、方向、传动系统的锁销、开口销或弹簧销缺失、失效;
10.1.5刹车灯、转向灯、示宽灯等灯光缺失;
10.1.6车辆雨刮器失效;
10.1.7轮胎气压不符合要求,或轮胎磨损超过使用极限;
10.1.8车辆车厢连接螺栓、钢板U形卡、驾驶室固定螺丝等非关键部位连接失效或缺失;
10.1.9
车辆未安装GPS监控终端或GPS监控终端失效;
10.1.10车辆安全带等安全装置缺失或失效;
10.1.11车辆转向、制动、传动、吊车上车部分的连接螺栓或销轴固定失效、松动;
10.1.12车辆紧急制动失效;驻车制动失效;排气制动失效;
10.1.13车辆方向机拉杆松旷、横(直)拉杆球头松旷、方向机故障;
10.1.14车辆传动轴十字节松旷、连接螺栓缺失、传动轴缺陷;
10.1.15背罐车液压千斤保险绳磨损超标、无液压安全锁、吊耳及挂钩存在缺陷;
10.1.16车辆随车工具、附件未固定;
10.1.17吊车平台堆放杂物;
10.1.18吊车滑轮组防跳槽装置缺失;
10.1.19吊车水平仪损坏,车辆行驶时,不插转盘和支腿锁销;
10.1.20吊车大钩、小钩锁舌缺失或失效;
10.1.21车辆附件缺失或增加非标准车辆附件;
10.1.22车辆无GPS监控终端或GPS失效;
10.1.23车载灭火器缺陷(未配备、欠压、过压、喷管龟裂、不易取出等);
10.1.24车辆无应急包,或应急药品缺失或过期;
10.1.25危化品车辆安全警示标识不清或缺失;“三超”物资运输未使用安全警示标志;车辆临时停放时未设置安全标识;
10.1.26装运货物捆绑绳、葫芦存在缺陷;
10.1.27装运货物捆绑绳棱角处未使用防护垫块;
10.1.28冰雪、泥泞路面行车无防滑链;
10.1.29车辆夜间行驶灯光亮度不够或失效;
10.1.30运输过程中捆绑绳松动;
10.1.31车辆停放地点处于弯道、逆向、危险区域等地段;
10.1.32车辆停放在坡度上时未垫三角木或无防溜滑装置;
10.1.33停车场消防设施缺失、应急通道堵塞;
10.1.34修理设备设施缺陷;
10.1.35修理车间及设备线路裸露、电气开关破损等;
10.1.36电器设备的安全附件缺失;
10.1.37修理设备旋转部位防护装置缺失或失效;
10.1.38修理设备漏电保护装置缺失或失效;
10.1.39修理设备摆放凌乱;
10.1.40修理作业场所HSE警示标志缺失;
10.1.41油料库房未使用防爆灯;
10.1.42照明工作灯未使用安全电压;
10.1.43氧气瓶、乙炔瓶无防护钢帽、减震胶圈;
10.1.44氧气表、乙炔表无检验合格证或缺失;
10.1.45氧气瓶、乙炔瓶的管线不符合相关规定或龟裂;
10.1.46乙炔瓶瓶口无防回火装置;
10.1.47切割机、砂轮磨损超标;砂轮机防护罩、托板缺失;
10.1.48电焊机输出极(直流正极)裸露,电源线老化严重;
10.1.49千斤顶漏油或失效;
10.1.50其他类似情况。
10.2
较大隐患
10.2.1进入油气区车辆无阻火装置;
10.2.2危化品运输车辆的罐体破损、闸阀及输送设备缺陷;
10.2.3危化品运输车静电释放装置缺失或失效;
10.2.4危化品运输驾驶员和押运员的工作服无防静电标识;
10.2.5危化品车辆应急救援器材缺失或失效;
10.2.6货物无吊点或吊点存在缺陷;
10.2.7吊车起重机液压机构、液压安全锁、结构件存在缺陷;
10.2.8吊车主绳及吊索具磨损超过10%、断股等达到报废标准;
10.2.9吊索具存在缺陷或不合格;
10.2.10修理行车安全装置或连锁装置失效;吊索具缺陷;
10.2.11氧气瓶、乙炔瓶存放或使用过程中安全距离不足;
10.2.22其他类似情况。
10.3
重大隐患
10.3.1吊车起重机安全装置缺失或失效;
10.3.2载人车辆、危化品车辆安全装置缺失;
10.3.3载人车辆、危化品车辆运行过程中,刹车、方向失灵;
10.3.4吊臂作业范围与高压线安全距离不足;
10.3.5吊装支撑基础不牢;
10.3.6道路明显存在承载缺陷;
10.3.7油罐车与火源安全距离不足;
10.3.8其他类似情况。
消防隐患
11.1
一般隐患
11.1.1消防标识缺失;
11.1.2
消防器材失效;
11.1.3
消防通道有遮挡,未保持畅通;
11.1.4
消防门损坏或变形;
11.1.5
消防水管线泄漏;
11.1.6
消防水泵故障;
11.1.7
消防水池蓄水不足;
11.1.8
室内使用焰火;
11.1.9
易燃易爆物品未分类存放;
11.1.10
灭火器材摆放位置不当;
11.1.11灭火器数量不足或型号不对;
11.1.12消防供电负荷等级和消防配电达不到规定要求,乱拉电气线路,乱接电器设备,或电气线路严重老化等;
11.1.13电器插座、开关外表破损;
11.1.14配电箱无过载、漏电保护装置;
11.1.15电气设备的类型与使用场所不相适应,电气设备接触不良、缺乏安全装置的;
11.1.16排烟烟道、送风通道堵塞;风机不能正常启动,送风阀、排烟阀不能打开;
11.1.17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防爆泄压、防静电设施和防爆电气设备等;
11.1.18应急照明设施不全或故障;
11.1.19应急疏散指示不能点亮或设置位置不当;
11.1.20应急救援物资有损坏或缺失;
11.1.21其他类似情况。
11.2
较大隐患
11.2.1消防设备设施配置不全;
11.2.2消防通道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11.2.3消防通道锁闭或堵塞;
11.2.4厨房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缺失或故障;
11.2.5其他类似情况。
11.3
重大隐患
11.3.1消防报警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因设备故障停运;
11.3.2
燃气管线发生泄漏;
常见护理风险 篇3
【关键词】 脑外科;风险因素;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71-01
脑外科病症通常具有复杂多样性,病患的年龄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因为脑外科的治疗往往涉及手术、脊椎疾病、脑神经等,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病患的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并且手术治疗对病患的神经系统有较大影响,术后神经系统一般需要很长的恢复时间。伴随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脑外科手术适应症逐渐增多,但也存在一些护理风险,脑外科的临床护理依然是各项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脑外科病患从住院开始,就需要做好系统化护理管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这样能从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文章研究分析了在我院脑外科使用系统化护理管理对降低风险因素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在我院脑外科接受治疗的病患120人,其中男性63人,女性57人;年龄最小17岁,最大82岁,中位年龄为(34.8±2.7)岁;按病症类型对其进行分类:其中10人脑膜炎、22人脑血栓、10人脑中风、30人颅脑外伤、14人脑积水、15人脑出血、3人脑肿瘤、5人脊椎后脱位、11人脑栓塞。本次研究的病患均符合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120例病患住院后,为其提供常规身体检查,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与CT检查,医护人员需要对病患的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包括血压、脉搏、体温、意识反应等,对于呼吸不畅的病患,护理服务人员应提前准备好吸痰工具,如有需要还可以行气管切开术帮助呼吸,对于病情严重的病患应为其提供肠内营养支持。使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这些病患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对其相应的护理对策和结果展开回顾分析。
2 结果
2.1 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我院脑外科住院病患因护理产生风险因素的原因主要有:有84人因自身病情发生护理风险,占总数的70%;有16人因护理人员缺少责任心发生护理风险,占总数的13.3%;有20人因监督不力、管理不善发生护理风险因素,占总数的16.7%。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病患自身病情客观因素影响最大,但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与护理监管力度等主观因素同样重要。
2.2 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
2.2.1 病患自身因素 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民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医护条件都无法满足病患的实际需求,同时病患自身的理解能力、文化水平、认知能力、依从性、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对病情的了解程度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风险发生率。
2.2.2 护理人员因素 近年来,随着病患对护理人员需求量的不断增多,护理队伍中出现很多来自中专、大专、本科等不同教育水平的护理人员,这使得护理人员的自身能力与自身素质变得参差不齐,对整理护理水平有较大影响。因一些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不牢、技术操作不熟练、缺少自信心与责任感,使其在临床工作中產生疏漏,进而对病患的预后造成影响。
2.2.3 护理管理因素 护理管理不当是影响病患预后的主要因素,如不完善的护理制度、不合理的护理流程、缺少督促力度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提高了护理风险。
3 讨论
3.1 提高护理人员技术培训 脑外科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业务能力、临床经验,都会对病患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为了降低脑外科护理风险,医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用“一帮一”的方式,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帮带新人,使他们掌握护理方法,进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
3.2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科学的规章制度是预防脑外科发生护理风险的保障,完善并执行规章制度是核心,是有效防止脑外科发生护理风险的保障。针对管理不善、规章执行不力等不良状况,应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科室内营造相互限度环境,形成监管习惯。
3.3 加强护理人员的道德教育 增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责任心,明确各自职责,提升监督管理力度,使护理更符合保准,通过内部训练或邀请资深专家讲座,使护理人员的风险化解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脑外科病症通常牵涉人体颅脑、脊椎等部位,和人体的控制系统有直接关联,与其他疾病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所以在脑外科病房中往往会产生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因素的发生率,缩短预后时间,进而使病患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秋枫.脑外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实用护理杂志,201l,18(09):254-255.
常见护理风险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期间的发生护理风险的60例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负责该60例患者的护理人员年龄介于24~46岁, 平均33.4岁, 工作年限2.4~20.4年, 平均9.4年;主管护师共2名, 护师共5名, 护士共29名;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共4名, 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共29名, 本科以及以上的护理人员共3名。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60例发生护理风险的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关护理风险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来源于护理风险发生后患者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二来源于事件调查人员在对同事件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以及对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进行了解后的相关数据。具体包括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操作、技术水平、责任感、医院具体情况等;患者的耐性程度、对于就诊知识的了解水平、收费水平以及受社会舆论的影响程度等。对前述各项因素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数量, 各类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 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制度措施, 以全面降低各种护理风险因素。
2 结果
2.1 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将全部研究数据输入计算机中, 然后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结果以 (±s) 形式进行标示, t检验, 其中, P<0.05表示数据处理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风险因素
通过分析可知, 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因素大致可分为6各方面, 依照发生概率的高低依次为医院环境因素, 占43.33% (26起) ;患者及家属因素, 占20.00% (12起) ;护理技术水平因素占15.00% (9起) ;医疗设备因素, 占11.67% (7起) ;消毒因素, 占8.33% (5起) ;药物应用不合理因素, 占1.67% (1起) 。其中, 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业务水平较低, 服务意识较差, 缺乏急救能力、缺乏法律观念以及沟通能力较差5个方面;患者以及家属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或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指导缺乏耐心, 认为医院的收费水平不合理, 患者及家属对就诊流程认识不全面, 对护理知识缺乏了解以及受社会舆论干扰5方面;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就诊环境相对较乱, 对于就诊的分区标识不熟悉, 候诊时座位量不够, 科室的具体配合不够良好以及硬件设施条件较差5方面。
2.3 常见问题
护理过程中最常发生问题的疾病为肿瘤, 占46.67% (28起) , 其次为妇科疾病手术出现问题, 占16.67% (10起) , 再次为剖腹产过程中出现问题, 占13.33% (8起) , 然后是分娩过程中出现问题, 占11.67% (7起) , 其他问题占11.67% (7起) ;出现问题后主要导致的后果包括:患者发生感染占38.33% (23起) , 出现护患纠纷占23.33% (14起) , 患者出现并发症占18.33% (11起) , 患者要求出院占16.67% (10起) , 患者死亡占1.67% (1起) , 其他问题占1.67% (1起) 。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妇产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以及常见问题较为复杂, 通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妇产科护理风险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①普遍性特点, 最近几年来待产的孕妇选择剖腹产的比例越来越多, 已经远远超过了分娩的比例, 孕妇及家属对于分娩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使得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越来越多;另外, 由于部分患者亲属在进行手术前为签署知情同意书, 导致手术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 患者家属便会将全部责任推脱到医护人员身上, 导致护患发生纠纷或者其他不良事件;②沟通不足特点, 医护人员同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缺乏也是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 由于护理人员的长期缺乏, 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一直较大, 并且工作时间长, 内容繁杂使得护理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耐心, 未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咨询等作出详细全面的讲解, 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对自身的病情、具体的注意事项不够了解。特别是患者在进行手术时会产生一定的恐惧不安的心理, 心理过度紧张或者烦躁不安会影响到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预后, 进而可能引发护患矛盾或者纠纷[1,2,3,4,5,6]。
导致妇产科发生风险的因素及处理包括:①由于医院的整体建设情况, 部分科室的标识由于不够清晰明确, 导致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寻找, 大大影响了就诊的效率;医院的医疗设备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例如候诊区的空间小、座位少, 导致候诊区人员数量多, 环境嘈杂, 等待时间长等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因此, 医院应当制定相关的办法, 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 明确各科室的标识,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就诊环境。②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缺乏了解,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擅自下地活动、进食、更改药量等不配合医嘱的行为;一些患者或家属受社会舆论的影响, 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同时随着法律观念、维权意识等的不断增强,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要求较高, 对护理操作的不理解或者护理人员一旦出现行为不当、态度冷漠等都极易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进而引发护患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尽量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患病机制、治疗方案等, 增强患者的信任, 让患者平静安心地配合医嘱积极进行治疗。③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不够高也会导致护理过程出现问题, 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法律知识教育等增强护理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④由于消毒不完全、隔离不彻底等可能会引发感染, 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加强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同样重要。⑤由于医院的设备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
总而言之, 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做好妇产科的护理, 对于妇产患者的顺利具有重要意义。导致妇产科发生护理风险的因素十分复杂, 通过科学的护理手段, 在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后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全面降低不安全时间的发生率, 为患者搭建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全面提高治疗水平, 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进而提高医院的诊治水平与声誉。
参考文献
[1]夏雪荣.常规护理模式加应急措施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1) :104-105.
[2]曾映琼.妇科护理风险与干预措施[J].医学临床研究, 2009, 12 (2) :116.
[3]任淑敏.妇科护理风险的控制及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8 (27) :143.
[4]邓先丽, 唐琼.妇科病房中的护理风险管理[J].医学信息, 2012, 53 (12) :146.
[5]郑美云.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与防护[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0, 8 (5) :334.
常见护理风险 篇5
一、风险审核要点
(一)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合规性
审核被保证人基础资料所反映的成立时间、注册资金、主营资质、股东情况等,确认与工商查询是否一致。对银行征信情况,被强制执行情况进行复核;对被保证人以往业绩,行业不良信用记录情况进行查询,分析其中发现的问题及对保函申请人履约能力的影响等。
(二)被保证人的财务状况
确认审批表数据与企业审计报告一致,针对近期报表分析其资产负债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如审计报告有保留性意见的,属风险点,应予说明情况。
(三)项目情况
通过查看项目资料披露审批表中未揭示的、与保函责任相关的、可能影响项目履约的信息。如建设资金来源、是否以低价评标方式中标、是否有预付款、是否有垫资要求、是否BT、BOT、PPP项目、是否对保函有特殊要求、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中对施工是否有特殊要求等。
(四)保函情况
核实保函的被保证人、受益人、保函金额、期限、责任与审批表表述一致,确认有招标文件或合同依据;
(五)根据承保标准并综合项目风险情况审核反担保的设置
1、按我公司承保条件规定免除反担保,又未见特殊风险情况的,同意免除反担保;对于虽符合反担保免除条件,但因有影响项目履行的风险情况的,可要求提供反担保。
2、对符合提供反担保条件的,审核反担保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签署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对于反担保人为企业的,审核企业基础资料以及其股东会或董事会同意担保的决议,确认其是否资信良好,具有相应偿债能力。对于反担保不符合要求、不合规或有其他重大瑕疵影响反担保效力的,提出修改意见或要求重新提供,反担保不足的,提出补充反担保的意见。
(六)委托保证担保合同
确认委托保证担保合同格式符合公司规范文本要求,审核该合同的填空项(主体、开具保函银行、项目名称、保函金额、期限、保费等)是否正确,有无瑕疵和空白,审核盖章、签署是否合规;
(七)揭示项目风险点及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提出风险控制的补充意见,对于违法违规、风险无法控制的项目提出拒绝承保的建议;
(八)针对1000万元以上的决策会审批项目,风控审核人将根据上述审核内容做出完整的书面审核意见,连同项目审批表及反担保书、面签影像报上级审批。
二、项目风险审核中常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关于资质证书
审批表中除反映保函申请人最高资质等级外,亦应反映与承建项目相匹配的资质证书并响应招标文件对于中标人资质的要求,申请供货类保函强调响应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的要求,资质证明文件提供不完整的应要求补充。
资质证书自发证之日起五年内有效,超出发证日五年仍在使用的资质证书,申请人须提供资质证书继续有效的证明文件(如发证机关网上公示的企业资质)或做出合理的书面说明。
2、项目延期,要求提供业主出具的延期证明,明确延期原因并确认项目延期与保函申请人无关,收集项目延期前工程施工进度资料,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3、续开保函,由业主提供工程延期续开保函的说明,及原保函复印件。说明工程延期续开保函原因、延期期限、承包方对工程延期是否承担责任。了解项目开工时间,工程完成进度情况,提交监理月报,工地会议纪要等反映项目进展情况的资料;了解后期施工安排,了解项目能否在延长工期时间段内竣工。若业主不能提供工程延期续开保函的说明,由项目承办人(业务人员)对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并提供署名的项目调查报告。非被保证人原因延期,且上述资料能确认项目履约无重大瑕疵的,方可做出同意承保意见。
4、在项目没有延期的情况下,未按招标文件或合同约定时间申请开具保函/中途开具保函的,应将此类情况记录在项目审批表中;对于超过计划工期50%以上或超过计划开工日3个月以上,才申请履约保函的,应由申请人书面说明原因和施工进度完成情况,提供有关的证明资料,项目承办人(业务人员)应进行了解核实,并在审批表中注明。
5、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的,我公司仅开具预付款保函,项目承办人(业务人员)应了解履约保函是否已由其他担保机构开出,并在审批表中注明。
6、申请出具质量(保修)保函,申请人应按照规定提交申请资料和反担保,同时提供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7、对于项目的中标方式(如低价中标,议标等)、施工地点、工程履约、工程款支付、工期等有特殊情况,保函有特殊要求的(如差额保函/保函金额与招标文件不一致等),业务人员应在审批表中写明情况,由风险审核人结合被保证人资质、资信、履约能力,历史履约记录等情况,评价风险并写入审核意见。
8、关于低价中标(包括最低价中标法、合理低价法,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法等),注重审核中标价与项目预算价或招标控制价/风险控制价所占比例,原则上中标占比低于《工程中标价比例要求》(附后)的项目须提供投标报价说明,了解成本利润构成,结合项目类型,被保证人资质、资信、财务情况综合评价,认为风险可控的,可采取增加反担保等措施承保,认为风险较大的提出拒绝承保意见。
9、在最高院执行网查询保函申请人被执行记录,根据我公司承保条件要求,执行中金额超过800万元(含本数)的,应补充提供反担保。执行记录有下列情况的,须出具说明(如案由、金额、执行情况、履行安排等),已结案的,附随结案证明文件(法院执行终结裁定或被保证人履行法律文书义务的转帐凭证等):
(1)单笔执行金额超500万元,占净资产50%的(查看企业上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或未超过净资产50%,但单笔被执行金额超过800万元的;尽量随附未结案件的生效法律文书;
(2)执行中总金额占净资产75%(查看企业上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以上或执行中笔数超过30笔的;
(3)经查询,企业被列为失信为执行人的。
10、保函申请人有大额(查看企业最近财务报表,总额超过净资产30%的)对外长、短期借款、大额承兑汇票,同时,项目不付预付款,进度付款节点滞后,须垫付前期施工资金的,要针对前期垫付资金需求及资金安排做出说明,针对对外负债情况出具说明,说明其对外借款的债权人、借款类别、用途,还款期限、提供的担保情况等,是承兑汇票还应增加说明向银行提交的保证金比例。以此为依据评价承保风险。
11、银行征信反映保函申请人有多笔、存量大额对外担保的,对外担保存量金额超过其净资产,或存量总金额1亿元(含)以上的,需申请人出具书面说明,说明对外担保产生原因,与被担保的主债务人关系,被担保债务的期限、金额、还款情况等,了解被担保的主债务人资信、偿债能力等,结合保函申请人自身财务状况及项目情况(是否有预付款,是否需要垫付前期施工资金等),判断承保风险,认为风险较大的,做出增加反担保或拒绝承保意见。
12、判断需垫付部分前期资金施工的项目
根据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发包方不支付预付款或工程按节点付款,首次付款节点较滞后的情况(如房建项目达到正负零,装饰装修项目至完成工程量的30%,或安装工程类项目于安装设备到达工地现场后支付首次款项)的,查看保函申请人财务状况,了解项目前期垫资资金需求,评价其垫资施工能力。认为风险较大做出增加反担保或拒绝承保的意见。
13、委托保证合同中的主体,项目信息,保函金额、期限、担保费,反担保内容有误或有不当空白的,要求补充修改,修改量大影响合同的严谨性、有效性的要求重新出具合同。
14、严格按公司工程担保承保标准审核项目的反担保,未提供的要求补充,已提供不合格的要求重新提供,认为风险较大的可要求增加反担保,反担保资料应确保合法有效。附件: 工程中标价比例要求
(试行)
1、有预算价、招标控制价、上限价或参考价的项目(包括招标文件说明在开标时公布的控制价情况),中标比例下限原则上不得低于下述要求:
(1)土建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5%;(2)市政道路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3)装修装饰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5%;(4)景观绿化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0%;(5)交通设施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0%;(6)桩基础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7)幕墙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
(8)公路(含高速)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80%;(9)河道清淤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0%;(10)消防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11)强弱电安装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5%;(12)土石方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0%;
(13)水利水电及堤防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14)填海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0%;(15)软基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5%;(16)钢结构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85%;(17)市政截污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18)其他未列举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
对于低于上述下限要求的项目,须就造价形成情况、主材报价情况、企业应对策略等在初审报告中专门陈述,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试析常见建筑企业法律风险和化解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化解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企业获得迅速的发展。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会遇到各种风险,其中法律风险是其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法律风险对建筑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同时还有形象损失。但是建筑企业的法律风险是一种可以规避的风险,所以,探讨建筑企业法律风险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筑企业法律风险的化解措施,对维护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
1.招投标过程的法律风险
健康公平的市场秩序是建筑企业获得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在建筑市场上存在着重视准入制度、轻视监管制度、施工单位挂靠现象严重、单位转包、分包等违法情况。比如,在建筑企业招投标的过程中,招标企业和投标企业存在弄虚作假、恶意投诉、串通投标、不履行合同等行为,或者中标企业将中标项目进行分包或转让,或者在招投标的过程中进行贿赂或者欺诈,这种种行为的出现都严重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很有可能让建筑企业陷入法律困境。建筑企业招投标的相关规定明确表示,如果建筑企业在招投标中出现合同欺诈、行贿、串通投标等行为时,行为主体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制度,导致建筑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建筑企业陷入法律困境,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一些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当事人没有对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出现分包方是皮包公司或者挂靠单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合同的履行能力比较差,一旦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分包方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建筑企业造成风险。除此之外,如果在签订合同之前没有对合同的条款进行详细的审查,很容易产生合同纠纷,合同纠纷的产生会在很大程度增加建筑企业的成本,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建筑企业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目前,建筑企业的法律风险防御体系都是在法律顾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依然有很多建筑企业存在法律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建筑企业的相关法律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使得建筑企业在工程开展的前期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在工程的施工中期对法律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导致在后期产生重大的法律纠纷,从而为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形象损失。
二、建筑企业法律风险的化解措施
1.建筑企业的投招标规范化
国家制定投招标的相关规范,就是为了建筑企业在投招标的过程中能够遵守,以达到维护投招标规范化进行的目的,以实现维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目的,以实现维护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合法权益的目的,以实现维护建筑市场公平竞争、合理运行的目的,以达到保证项目工程质量的目的。建筑企业的很多活动都和投招标息息相关,很多建筑质量问题都和招投标的违法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建筑单位依法进行投招标活动对维护建筑质量,对维护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建筑单位要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投招标的相关法律规定,投招标过程严格按照法律来进行,防止在投招标的过程中弄虚作假。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履行在投招标过程中签订的合同,避免在投招标的过程中因为违法操作而产生法律风险。
2.建筑企业的合同管理科学化
在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合同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筑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会签订各种合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合同管理就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合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是:第一,建筑企业要建立并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合同审查和监督,完善合同的审批制度,完善对合同的履行效果进行检查的制度,加强对合同中潜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审查,针对潜在的法律风险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第二,建筑企业要增设专门的管理合同的部门,专门的人员进行合同管理,保证合同签订的专业性,保证合同履行的有效性。第三,建筑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将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所有档案进行完善的管理,以保证在发生纠纷的时候能够拿出切实的证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完善建筑企业的法律风险防御体系
目前,建筑企业的风险防御体系实行的是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建筑企业的法律风险防御体系依然要沿袭这个法律顾问制度,但是要对进行相应的完善。首先,要明确法律顾问在建筑企业中的地位,明確法律顾问的责任。其次,要明确建筑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要注重法律风险的防御,要注重法律风险的控制。最后,建筑企业要建立专门的法律顾问结构,加强建筑企业的制度建设,为建筑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制度建立重要的制度保障。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建筑企业的运行流程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企业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法律风险。建筑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建筑企业在投招标过程中的风险,建筑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建筑企业本身的法律制度风险。针对这样的风险来源,建筑企业的法律风险防御机制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是:熟悉投招标法律法规,依法进行投招标;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完善的合同管理;以法律顾问机制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的风险防御机制。做好建筑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和化解,对维护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维护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 篇7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护理纠纷是医患纠纷的一种,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近年来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递增, 医患关系日益紧张[1]。妇产科工作风险大、强度高、事故率高, 是护理纠纷发生率高。现对我院妇产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 妇产科接诊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2~38 岁, 平均28.5 岁。
1.2 方法
抽取100 例产妇病例, 查阅相关记录, 结合妇产科临床护理经验, 对100 例产妇中, 存在的各类护理风险与处理方式进行研究, 探讨预防风险与有效护理的方法。
2 常见风险的原因分析
2.1 护理人员因素
2.1.1 医护人员法律观念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差。随着社会舆论对医患纠纷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 患者的维权意识得到提高。有的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法律知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当遇到护患纠纷时, 不懂得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职业行为。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 不注意言语的准确性。主要书写字迹不清, 随意涂改护理记录内容, 与医师病情记录相矛盾, 有的护理人员在公众场合谈论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或失误, 使之成为患者投诉和争议的来源。
2.1.2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差。妇产科是对护理技术要求较高、风险较大的科室,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 护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 导致护理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体力严重透支, 身心俱疲。很多护理人员都容易产生不耐烦、急躁、激动等情绪。有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 给患者以冷漠、生疏的感觉, 另外, 产妇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期望较高, 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较为敏感, 言语稍有不当, 就会产生不满情绪, 难免会出现护患纠纷。
2.1.3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不熟练。护理技术差错主要表现在技术不熟练、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工作责任心不强、产程观察不细致等。有的新进护士缺乏应急经验, 面对产后大出血、休克、昏迷等特殊情况时, 缺乏心里准备, 手足无措。有的护理人员对新购的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 这使得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产生疑惑, 为护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2.2 医院管理因素
妇产科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下降。有较多文献报道, 患者对医疗费用的不满, 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
2.3 患者因素
生存竞争日益加剧, 人们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患者存在的医疗风险也随之上升, 极易出现妊高症、早产、巨大儿或合并其他病症[2]。另外, 因独生子女政策导致部分患者过度紧张, 容易情绪不安引发各种意外。部分患者家属对分娩存在错误认知, 对分娩及产妇护理知识所知甚少, 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有任何异常情况便惊恐不已。
3 预付及处理对策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增强法律意识, 应尽快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依靠法律维护正当权利。
增强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应转变服务观念, 改善服务态度,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做到对患者有爱心、有真心、有耐心, 设身处地理解患者, 关心患者和产妇。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
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能, 消除交流隐患。在护理工作中, 每个护士都应熟练掌握沟通技巧, 通过有效的沟通给患者更多的关爱, 了解其心理活动,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 使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参考文献
[1]何丽贞, 孔碧华, 梁焕棠, 等.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 2011, 11 (7) :117-118.
常见护理风险 篇8
1 临床资料
1.1 护理人员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4人,年龄32岁±2岁;职称:主管护师6人,护师4人,护士4人;学历:本科3人,大专9人,中专2人。
1.2 设备及工作量
血液透析床位25张,拥有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19台,日本东丽血液透析机2台,瑞典金宝血液透析机4台,血滤机4台,德国费森尤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1台,瑞典金宝CRRT机1台;每周开放透析工作日6 d,每天2班,每月透析合计1 300例次左右。
1.3 病人资料
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病人135例,男94例,女55例;年龄57岁±10岁;透析时间1个月~156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68例,高血压肾损害22例,糖尿病肾病22例,多囊肾15例,梗阻性肾病16例,其他病因6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0例,初中82例,小学36例,文盲1例;每周保证有10 h~12 h的透析治疗时间。
2 风险隐患原因分析
2.1 护理人员方面
2.1.1 护理人员的风险隐患意识不足
在规律透析过程中护士容易忽略风险隐患,不太注重细节问题,但血液净化是血液的体外循环,技术复杂,稍不注意细节就可导致严重意外发生。另外,护理人员配置不到位,服务意识欠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也是诱发医疗纠纷的隐患。
2.1.2 临床经验不足
我科血液净化中心发展迅速,血液透析病人增多,新业务、新技术的大量开展,对血液透析护士需求增加,护士虽然都经过3个月~6个月的专科培训后上岗,但临床经验仍不足,在遇到紧急问题时可出现处理不当的现象。如新护士在行正常透析操作时有条不紊,但一遇到透析器凝血、破裂或下机按压部位不正确导致血肿等意外情况时常惊慌失措,不知如何迅速解决问题,需寻求护士长或老护士协助,这不但延缓意外事件的处理时间,而且易造成病人的不满。
2.1.3 知情告知不足
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是高度紧张和繁忙的,护士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按时完成工作,而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未能进行很好的沟通,使病人和家属不能正确理解与理性对待各种诊疗意外。例如:病人因透析后失衡,感觉症状较透析前加重而投诉护士透析技术差;病人因进水量未很好控制,在家突发心力衰竭,家属投诉医院未告知控水的重要性,导致病人控水不良。
2.2 科室管理方面
2.2.1 管理监督不够严格
血液净化中心专科性较强,是医疗、护理、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但在质量控制时又因其特殊性常易被各职能部门忽略,造成监督不力。
2.2.2 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血液净化中心布局不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研究显示,60%的血液净化中心未做到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人专用血液透析机[3],透析机运行故障;水处理故障和突然的停电、停水都将造成血液透析机无法正常工作。有报道,10%的血液净化中心设立专职的工程技术人员[3],当出现故障时必须与医院相关部门联系,不能立即解决问题;设备紧张,无备用透析机等。
2.3 病人方面
2.3.1 信任危机的风险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社会舆论及医疗卫生行业中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部分人的心理,使他们在看病、治疗中对医护人员持有怀疑态度,不信任护理人员。例如:病人病情需要每周透析2次,病人或家属则认为是医护人员想多挣钱。个别人甚至故意制造纠纷,想索取巨额赔偿金。
2.3.2 防病意识淡薄,知识缺乏
我院面对的血液透析病人多为农民,病人及家属大多文化层次低下,不仅缺乏相关医学知识,而且对防病意识相当淡薄,在治疗中常出现不合作态度或行为,其不健康生活方式日久可导致营养不良、血管通路堵塞、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频繁发作。
3 干预对策
3.1 护理人员方面的干预对策
3.1.1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内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制订的制度和职责等。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定期考核,把护理安全和有关法律法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学习使护士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认真对待和处理透析过程的每个环节,保证护理质量。
3.1.2 加强业务培训
制订科室业务学习计划,尤其是对工作3年以下的新护士每月进行理论、操作的培训考核,以及意外应急事件的模拟训练,使护士平时训练有素;每月召开经验交流会,学习先进知识与技术;定期选送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鼓励大家参加在职教育,参与科研教育,提高专业素质。护士长对科内人员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合理排班、做到新老结合,既发挥优秀护士的作用,又促进科内人员共同进步。
3.1.3 做好各种知情告知、签字工作
首次透析时告知血液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内瘘血管的保护、颈静脉插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血液透析的费用,消毒隔离制度等,并签名;病人在透析过程中病情突然加重,或病人在住院期间或者在家期间没有控制好血压或水分、突发心力衰竭或脑出血等,应将病情的严重性告知病人及家属并签名;各种侵入性操作前如深静脉置管前、内瘘手术前都做好告知工作,并由病人和家属共同签字。
3.2 科室管理方面的干预对策
3.2.1 完善透析室各项规章制度
对照自治区血液净化中心质量控制标准,我们积极完善透析室各项制度。肝炎阳性病人每次使用透析机后消毒,其余透析机每日消毒,透析病人每3个月~6个月检测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发现阳性病人分机分区隔离;透析用水每月作细菌、内毒素检测;建立水处理系统管理制度:专人管理,定期消毒水处理管道,做好透析用水的电导度、硬度等检测;完善血液透析室查对制度,操作者做好上机前、中、后查对工作,上机后二人再次查对,查对内容包括各项透析技术参数、机器运行情况、内瘘情况、抗凝剂的用量与方法等。
3.2.2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护士长的有力监控在风险防患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护士长要加强对重点对象(新护士、工作较马虎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的护士)、重点病人(新病人、危重病人、特殊治疗的病人)、重点时段(交接班、节假日)、重点环节(病人管道管理、药品管理、特殊治疗的病人)的质量控制[4],更重要的是通过查房听取病人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有效沟通和积极改进,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形成护理部、大内科、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发现与消除护理隐患。
3.2.3 制订应急预案
制订停电、停水应急预案,与医院协调,有专门的发电设备以备紧急状态下提供电源;制订机器养护制度,平时加强机器的保养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科学安排病人透析时间,每班保留1台备用机器,作为应急备用;每天安排二线班,遇意外情况时应急加班。
3.3 病人方面的干预对策
①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每周来院2次或3次,护士与其频繁接触,我们利用这种关系与病人加强沟通,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消除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戒备心理;也可以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病情等信息,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优质服务;定期召开透析病人的工休座谈会,收集病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进一步融洽医患关系,消除信任危机。②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对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组织宣教血液透析病人饮食、用药知识,内瘘的保护和透析期间水分的控制的重要性,介绍出现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方法等,编写透析病人的透析指南并发放《肾友杂志》,病友介绍经验等方式,使病人和家属共同提高防病意识,掌握防病知识,促进遵医行为,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4 效果
通过对我科风险隐患的分析,制订并实施风险干预措施3年多,我科护理人员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风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杜绝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病人的满意度明显上升,2005年满意率为93%,2006年为96%,2007年为98%,2008年为99%,无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发生,未发生护理差错,不良事件发生减少。未发生因停水、停电等紧急情况而导致透析工作不能进行等意外情况。
5 体会
随着临床医疗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5]。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6]。虽然护理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7]。近年来我科通过对风险隐患的分析及多方面的干预对策,强化了护士的风险意识,使护理人员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既提升了病人的透析质量,降低透析风险,又减少了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说明做好护理风险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念嫦,罗春晓,王云辉.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2008(1):33-34.
[2]吴洁,牟利宁,孙华.护理行为导致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8.
[3]许璧瑜,成守珍,王饶萍,等.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9(7):59-60.
[4]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56-58.
[5]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4,6(4):17-19.
[6]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事件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
常见护理风险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实验组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 (28.45±2.36) 岁;病情如下:妊高症18例, 胎位不正12例, 早产15例, 妊娠合并症5例。对照组年龄2 5~3 8岁, 平均年龄 (28.37±2.61) 岁;病情如下:妊高症17例, 胎位不正12例, 早产15例, 妊娠合并症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患者的日常护理、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2.1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参考相关国际标准, 积极建立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组长组成的三级护理风险管理监控网络体系, 形成严密的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和护理质量监控体系[1]。
1.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升和完善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心理抗压能力。与此同时, 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 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经验, 掌握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 及时向家属通报患者的救治情况;当患者病情危急时, 给予其家属心理干预, 减少因沟通不当而引发的护患纠纷。
1.2.3 重视护患沟通
很多护理纠纷的发生不是因为护理人员水平差, 而是因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2,3]。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 提高个人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艺术, 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主动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交流, 面对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和困惑, 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 并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态度。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事故的发生率
实验组中, 4例患者出现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中, 11例患者出现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为22.00%;实验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2.2 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00%, 对照组为74.00%;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3 讨论
伴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飞速发展, 现代人的服务意识显著增强。相比于过去, 现代人对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舒适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在疾病治疗的同时, 能够享受到更为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 是指潜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或者是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的概率;护理风险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风险类型, 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复杂性等特点[4]。此外, 护理风险存在于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加以重视。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有服务风险、信任风险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风险[5]。
因此建议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中, 应该积极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 其管理范畴是对临床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 有系统性、有组织性的消除和减少护理风险, 将护理风险对患者的损伤降到最低, 最大程度的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在风险事故发生率、护理方式满意度等临床评价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明积极推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方式的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海艳, 房成成.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5, 01:91-92+94.
[2]王红玲.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5, 02:127-129.
[3]刘淑梅.探讨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对策[J].光明中医, 2012, 07:1481+1493.
[4]李辉.探讨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19:95.
[5]曾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14.
常见护理风险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以及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间,在我院血透室接受护理的患者各52例。前者通过常规手段对血透室患者进行护理,设定为参照组;后者则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管理要点对血透室患者进行干预,设定为管理组。
参照组中有36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52例血透室患者的年龄跨度为24~42岁,平均年龄为(32.87±2.36)岁。管理组中有37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2例血透室患者的年龄跨度为23~41岁,平均年龄为(32.64±2.51)岁。两组血透室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一般资料,均通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P>0.05,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分析方法:医护人员先行对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间血液室患者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评价,对其中的常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通过辨证的思维对临床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总结。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类型、护理人员、护理仪器以及护理技能等[2]。
医护人员在对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完成后,于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管理要点对血透室患者进行干预,并详细记录护理期间的安全隐患发生例数以及患者护理满意例数。
1.3评价指标:对两组血透室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例数以及护理满意例数进行统计,并求出相应的安全隐患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当安全隐患发生率越低,护理满意度越高时,可判定临床护理效果越显著。
1.4数据处理:两组血透室患者的各项对比数据,均要通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安全隐患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计数资料均以百分率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通过卡方检验,当有P<0.05时,可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组血透室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率为7.69%(4/52)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1.15%(11/52),护理满意度为90.38%(47/52)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3.08%(38/52),数据差异通过统计学软件包的处理,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血透室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对比数据,见表1。
3讨论
3.1常见护理风险因素:①环境风险因素。血透室的环境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透析设备因素以及血透室环境因素。透析设备养护维修工作进行不及时,造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停水、停电以及故障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护理进程,还有可能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血透室灭菌消毒工作不彻底、床位格局安排不合理,会相应增加患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3]。②人员风险因素。血透室的人员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以及医护人员因素。患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治疗,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以及贫血的发生,还有免疫力下降以及感染风险上升的可能;医护人员在对血透室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素质以及护理技能的欠缺均会对临床护理工作造成影响,即不能有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预见,还缺少根据现有治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4]。
3.2管理要点分析:①环境管理。在对血透室患者进行治疗前,需提前对透析设备进行维护与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水、电线路的检查,如遇损坏及时进行维修与更换;保证血透室环境的整洁,定期进行灭菌操作,每天保证至少2次的紫外线照射,血透室患者的床位应保证相应的距离,特殊患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②人员管理。严格按照血透室的章程制度对血透室患者进行治疗,定期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对患者肝功能以及血液情况进行评价,对患者的贫血以及营养不良及时进行干预,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医护人员方面则应定期加强护理技能培训,帮助医护人员熟悉各项仪器的操作以及熟练护理技能,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5]。
总而言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管理要点对血透室患者进行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发生,还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荐应用。
摘要:目的 对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以及管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以及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间,在我院血透室接受护理的患者各52例,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管理要点分析。结果 管理组血透室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率为7.69%(4/52)低于参照组的21.15%(11/52),护理满意度为90.38%(47/52)高于参照组的73.08%(38/5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血透室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管理要点,能有效降低血透室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风险因素,管理要点,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瞿佳佳,刘智敏.基于风险管理的血透室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3):94-95.
[2]刘智敏,瞿佳佳.基于风险管理的血透室质量控制管理[C].//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263-265.
[3]郭丽.分析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以及管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3,26(30):362-363.
[4]胡江华.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328.
常见护理风险 篇11
【关键词】 职业风险;发生原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说在患者身上产生,但是没有形成严重后果,而护理差错成为工作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形成重要的影响[1]。而防止防护护理差错产生,并将护患关系进行改善。对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防火措施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医疗处在安全状态中。现报道如下:
1 产生护理差错的常见原因
1.1缺少专业知识
刚刚上岗的护理人员由于时常更换,因此整体素质较低。因为工作时间不长,没有一定的经验,当在临床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能正确的进行处理。如:不知道甘露醇以及多巴胺和某些化疗药物一起使用会形成皮下组织坏死现象;对阿托品以及阿托品中毒现象不能够进行准备的判断等。
1.2护理人员没有加强责任心
某些护理人员没有工作责任心,常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于患者病情所产生的变化没有及时上报给医生。而某些护理人员因为着急下班而交接不充分。对患者的病情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不定时巡视。在交接班的过程中只对形势进行重视,忽视患者的病情,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2]。并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不严格遵守相关制度
在临床护理中,“三查八对”制度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造成护理差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执行查对发生错误现象,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护理人员没有按照“三查八对”制度来进行,从而形成用药错误现象[3]。在进行用药查对的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呼喊患者姓名,只是呼喊床号,导致输液体输液错误现象等。与此同时,某些护理人员并未按照分级护理制度来进行,其表现在对患者的观察不到位,未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
1.4遵医嘱存在不严谨现象
医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以及用药的主要根据。在进行临床工作时,存在护理人员执行医嘱不严谨的现象,例如:某些护理人员在执行口头医嘱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复述,从而形成用药错误的现象;在对医嘱进行处理過程中因为错抄医嘱而出现输液错误等现象;在对医嘱进行查对的过程中,因为没有集中的注意力以及环境不安静,导致相关医嘱没有实行;当晚班时,因为精神状态以及心理因素等原因,致使不查对现象发生。
1.5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
临床带教工作同样也是医院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护理实习生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充分掌握护理技术。护理实习生应由护师级职称人员进行带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全程跟踪[4]。而某些带教老师因为没有对学生尽到职责,没有充分认识到差错风险,从而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帮手,让学生自己来执行医嘱。
2 护理差错的防护方法
2.1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素质是人们在从事工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而能力则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本领。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可以对疾病产生以及发展等有所了解,同时做到心中有数,才可以在护理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预见性以及诊断能力。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以此获得最佳抢救时机。为此,应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或者讲座,降低护理差错时间的发生率。所以,医院应支持护理人员参加相应的继续教育,例如外出学习、参加相关培训班,多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以及时间,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理论基础,创建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
2.2加强责任心
责任心是对自身行为以及服务对象尽职尽责的一种呈现。护理工作所体现出的性质规定了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这是对自己同样也是对患者进行负责。采用实际案例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而使得护理人员了解自身的责任较重,当产生护理差错事件时应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在单独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对每件事情进行严密的观察,以此来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
2.3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制度。其“三查八对”是防止护理差错产生的主要手段。在工作过程中杜绝粗心大意现象发生,不可以将操作简化,同时不能忽略每项,不应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估计等。切记在工作过程中不应在患者面前接打电话或者终止操作来接听电话。除此之外,当遇到紧急状况以及特殊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在下达医嘱过后再对其交代相关状况,从而确保医嘱可以正常以及正确的执行。
2.4增强人员管理
对于护理实习生而言,需要在岗前进行相关培训。应由主管护师或者护师职称来带教,严禁发生因为带教不严格而出现的护理差错事件。带教人员应在带教过程中言传身教,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应全程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不应出现无职业资格人员进行操作的现象[5]。年轻护理人员自身也应熟悉以及了解科室的护理工作程序,对专科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术进行充分掌握,从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个细微的差错就会引发严重的差错事件,从而出现纠纷事故。然而护理差错的产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增强自我修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高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蔡新妤,余鸿.院前急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8):815-816.
[2]陈薇,索绪枭.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3,10(9):60-62.
[3]曾亮芳.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风险问题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3(9):409-409.
[4]赖爱萍,朱丽芳,邹苑媚等.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219-221.
常见护理风险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9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普外科患者临床资料,遵守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1~78(42.34±2.22)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2~79(43.42±2.6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危险因素分析
普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注意包括: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不能落实护理风险管理,造成护理隐患;患者病情变化快,但是护士没有充分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无法充分认识早期征兆;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置管较多,容易出现松脱、堵塞等风险;患者输液量大,在穿刺中容易出现出血量过大风险;部分患者肥胖等慢性疾病以及不科学的器材操作容易产生手术切口感染风险等。
1.2.2 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风险管理中加强科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考核应急预案及急救内容,通过严格的业务培训,使护理人员可在临床实践熟练使用专业知识。通过一对一带教的形式,加强操作护理、急救技能、专科护理等内容的学习,并针对术后大出血、切口裂开、引流管脱落等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使护理人员形成正确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2)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以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交流,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加强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程度。(3)实施个体化风险管理。针对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应该在术前综合评估患者情况,积极治疗合并疾病,以提高其抵抗力,降低感染发生率。在手术后协助患者定时翻身以及进行有效排痰,指导其加强功能锻炼,对患者病情形成全方位的监督。
1.3 护理评价[2]
向患者发放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了解其护理满意程度、护理基础评价,分值在0~100分范围内,分数越高代表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差异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基础评价、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
注:*P<0.0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风险管理是指合理评价经济损伤风险,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杜绝出现法律诉讼,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3]。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充分调动护理积极性,对护理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4]。实现个体化的风险管理措施,护患关系得到改善,从而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5]。通过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基础评价、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对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收集2013年9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普外科患者临床资料,遵守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针对常见的危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最后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基础评价、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普外科护理中,有利于防范护理危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普外科,危险因素,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潘敏.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12):341-342.
[2]林娟.探讨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5):183-184.
[3]涂艳,陈慧芬,刘莉.外科护理的风险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98-99.
[4]潘桂华.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8(15):1965-1966.
【常见护理风险】推荐阅读:
护理常见管道护理06-02
常见护理纠纷05-10
常见护理问题论文05-24
常见产科急症的护理09-12
外科常见管道的护理09-02
常见输液反应的护理10-11
新生宝宝护理常见问题06-17
留置常见管道护理健康宣教05-13
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06-29
新生儿护理常见病方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