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护理常见问题

2024-06-17

新生宝宝护理常见问题(精选9篇)

新生宝宝护理常见问题 篇1

摘要:目的减少新生儿皮肤病的发生率。方法对皮肤感染的215例, 采用常规护理和治疗。结果对实施整体护理的215例新生儿, 其生理、心理等方面均有改善。结论科学严密的观察和完善的专科护理对减少新生儿皮肤病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皮肤问题,护理

对于一个刚出生的新生儿, 其皮肤的护理工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皮肤具有保护功能, 是人体与外界接触的防御屏障。新生儿皮肤娇嫩, 易发生感染等问题。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新生儿, 出现皮肤感染的215例, 现将其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5例新生儿肺炎合并脓疱疹64例, 单纯脓疱疹8例, 新生儿硬肿症72例, 新生儿尿布疹52例, 新生儿剥脱性皮肤炎19例。

2 护理方法

2.1 针对病因进行抗感染治疗

根据新生儿感染和局部分泌物培养情况, 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在215例新生儿中, 因感染而造成皮肤脓疱疹的占98%, 故选用适宜的抗生素积极治疗尤为重要。皮肤脓疱疹的护理;我们选用局部生理盐水清洗后, 用无菌针头将脓疱挑破, 挤出脓汁, 再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75%酒精快速檫拭, 1~2次/d。不用涂抹膏剂或药物, 待皮肤结痂后自行脱落, 直至无新脓疱长出。

2.2 新生儿硬肿症

由于受寒等原因引起皮肤, 皮下脂肪硬化等水肿, 多见于冬天, 早产, 感染及窒息的早产儿。多发生在生后1周, 皮肤呈暗红色, 紧贴皮下组织不易捏起, 如橡皮样。全身冰凉, 反应差, 尿少或无尿, 体温在35℃以下或不升。处理:根据胎龄、体重、分娩史、脉搏、硬肿部位程度, 肌张力、尿量、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复温:室温应在2 2~2 6℃之间, 遵循逐渐复温的原则, 切忌加温过速。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保证液体供给, 控制输液速度。预防感染:注意消毒隔离制度, 做好重症纪录, 做好卫生宣传, 给家属介绍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等必要的护理知识。

2.3 新生儿尿布疹

潮湿尿布与皮肤长时间接触、使用没有冲洗净残皂尿布, 或经常使用不透气的塑料布, 以及腹泻时脂肪酸及碱性物质的刺激, 会在以阴、会阴部及臀部为中心出现尿布疹。严重波及下腹部、腰部及大腿上半部。处理:使用柔软、吸水性良好的尿布每次用后洗净、晾干。最主要是保持婴儿尿股干燥, 每隔l~2h即察看并给予更换, 用温水洗净并擦干, 不可立即包裹。如果已有大片红疹, 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后, 可在局部涂氧化锌软膏, 保持皮肤干燥, 勤换尿布, 必要时, 可到皮肤科就诊。

2.4 剥脱性皮肤炎

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炎, 系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含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该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 皮肤损伤呈烫伤样外观, 多发生在生后l~5周, l~2个月内其上皮起皱、稍用力摩擦, 即大片脱落, 呈红色糜烂面, 称尼可斯基征。处理:加强喂养, 注意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按时换药,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操作时按无菌要求去做。使用单独的用具, 防止交叉感染。床单应每日更换、消毒。表现为结膜炎、口腔炎时做相应处理。

2.5 对家长进行卫生宣教、指导新生儿正确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嫩, 对外界的刺激较敏感。初为人母的女性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欠缺和祖辈陈旧的护理指导, 造成不正确的护理方式, 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1) 注意新生儿千万别捏鼻子灌药, 以防药物吸入气管而发生呛咳、窒息。不要将药物与乳汁搅拌后同时喂服, 因乳汁中的蛋白质可使许多药物的药效降低。喂药后要注意观察宝宝10min左右, 以防因药物刺激胃部而发生呕吐。

(2) 注意保暖, 婴幼儿正常体温在37℃以下, 腋下体温较口腔体温低0.3~0.5℃, 口腔温度高于37.5℃就是发烧。37~38℃是低烧, 38~39℃是中度发烧, 39~41℃是高烧, 41℃以上为超高烧。室内温度应在22~24℃, 相对湿度在55~65℃, 空气新鲜, 不要包裹过度, 特别在新生儿哭闹剧烈时, 一定要找出哭闹原因, 不要越哭闹包裹越紧, 影响新生儿体温散发。

(3) 及时更换尿布, 选用纯棉、无色、洁净、吸水性强的棉制尿布或市场上销售的适宜新生儿使用的合格产品。勿用塑料或橡胶制品, 当发现臀部皮肤有异样时, 应及时处置, 保持臀部清洁、干躁。

(4) 提倡母乳喂养, 增加机体抵抗力。

3 结语

新生儿的护理是一项认真又要有耐心的工作, 而新生儿的皮肤薄嫩、血管丰富易擦伤而致细菌感染防御功能不够完善, 对外界刺激敏感, 往往因为轻微的外力、刺激引发损伤, 护理不当而引起败血症, 因此皮肤的清洁和护理极为重要。不管是家长还是从事儿科的医务工作者, 都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此项工作, 减少新生儿皮肤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冯崇锦, 李春阳, 程斌, 等.婴幼儿血管瘤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06, (S1) .

[2]南晶, 郑罡, 魏羽佳.婴儿皮肤常见问题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6) .

[3]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 2, 97~100, 257~263.

新生宝宝护理常见问题 篇2

耳朵

给孩子洗澡时,尽量避免洗澡水流进外耳道,如果不小心流进去,则可把孩子的头侧向一边,有利于水流出,也用棉签轻轻地把水擦拭掉,但不要把棉签插进外耳道,在感冒时也要小心孩子是否有耳朵的不适,是否有分泌物流出或有特殊异味。如果孩子老是抓耳朵,要小心患中耳炎的可能。

口腔

要保持口腔的清洁,尤其是进食后要适当喂些温开水,不要嘴里总有食物残渣,

资料

如果嘴里出现白色的分泌物,则可能是患了鹅口疮,需要用抗霉菌的.药物、紫药水等抗霉菌。平时可适当给孩子补充维生素,以保持口腔黏膜的完整,防止口腔炎。

头垢

新生宝宝护理对与错 篇3

确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关于新生宝宝的护理,各有各的主张,有些是老规矩,有些是新理儿,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护理新生宝宝过程中的对与错吧。

宝宝不能总抱着,否则抱习惯了就容易养成非抱不可的坏习惯。

正确。宝宝总是让父母抱着,持续下去,他就会觉得抱着是正确的、安全的,就养成了抱的习惯了。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宝宝放到床上,在身边陪着他说说话、逗逗他、听听音乐,转移他的注意力,慢慢时间长了就好了,就不要抱了。

眉毛头发越刮越密,睫毛也要常剪剪。

错误。其实,睫毛的长短、粗细、漂亮与否,主要与遗传等因素和营养状况有关,用剪睫毛的方法来增密睫毛是没有作用的。人的睫毛有其特殊的作用,上下睑睫毛在眼睛前方形成一个保护屏障,起到遮挡灰尘和过强光线作用。人为剪掉睫毛后,在新睫毛长出以前,眼睛易受到灰沙的伤害。

剪掉睫毛后,刚长出的粗、短、硬的新睫毛,容易刺激眼球、结膜和角膜,会产生怕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异常症状,严重者会继发眼部感染。另外,在剪睫毛的过程中,如果宝宝的眼睑眨动或者头部摆动,都可能造成眼外伤,这都会给宝宝造成不应有的痛苦。

宝宝的头垢是保护囱门的,无需清洗。

错误。宝宝皮脂分泌旺盛,易结痂,宝宝头部渐渐长出一层厚薄不均的一层灰黄色或黄褐色模样的痂皮,这层痂皮在医学上称为头皮垢痂,简称为头垢。给宝宝做头垢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头垢内藏有大量污垢,一旦宝宝头皮被抓破、擦破,不但影响头部外伤处理,还非常容易导致感染。

另外,头垢覆盖在囟门上,会限制小宝宝囟门伸缩的缓冲功能。头垢将囟门遮挡,家长和医生就很难通过观察囟门的状况来判断宝宝的健康,使医生不能及时发现脱水(囟门凹陷)、颅内压增高(囟门饱满膨出)等重要病征,以致影响诊治。

宝宝出生后马上擦掉胎脂,不然看上去脏脏的。

错误。刚生下来的宝宝皮肤上有一层白色油腻的东西,有的部位多一些,有的部位少一些,这是娘肚里带出来的脂肪,医学上称为“胎脂”。胎脂在白白胖胖的宝宝子身上,虽然看起来不舒服,可是对宝宝有许多好处,不能轻易把它擦掉。胎儿身上一层薄薄的胎脂是保护胎儿皮肤不受羊水浸润的,如果没有这一层胎脂,胎儿的皮肤早已溃烂不堪了。有了它,出生后仍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出生后环境的温度较低,身体的热量要向四周散发,使体温降低。这一层胎脂有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发,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胎脂一般在生后1~2天内会自己吸收,所以不必去擦掉。对于耳后、颈部、腋下、肘部、大腿根部等皱褶处堆积的胎脂可用消毒石蜡油擦洗,家中可用消毒的脱脂棉蘸些熟植物油轻轻擦洗。这样可以减少胎脂分解物对皮肤的刺激。

宝宝要睡成平头才好看,给他垫个字典或其他硬一点的东西。

错误。刚出生的婴儿,脊柱平直,或轻度向后凸,平躺睡觉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个平面,颈、背部肌肉自然松弛、舒适,而且新生宝宝头大,几乎与肩同宽,平睡、侧睡都很自然,如果头部用枕头垫高了,反而容易造成新生儿脖颈弯曲,有时还会引起呼吸困难以致影响新生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新生宝宝没有必要使用枕头。

宝宝长到3个月后,开始学抬头,脊椎颈段出现向前的生理弯曲,6个月后开始能坐,脊柱胸段出现向后的生理弯曲,因此,宝宝出生后3个月才可使用枕头。宝宝枕头宜软不宜硬。过硬的枕头易使颈部肌肉疲劳,翻身或者头部转动时幅度稍大,颈部软组织可牵拉受损。宝宝颅骨较软,囟门和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合,长期使用硬枕头,易造成头颅变形,使脑袋扁平,或者一侧脸大一侧脸小,影响外形美观,甚至影响脑组织的发育。另外,过硬的枕头还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听说宝宝都是趴着睡的,所以刚出生的宝宝就让他也趴着睡吧。

正确。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就是腹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势,这种姿势是最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所以宝宝趴睡时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惊醒,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家长一直有一种偏见,认为小宝宝趴着睡容易阻碍宝宝呼吸而引起窒息。

其实,刚刚出生的宝宝就具备了自身防御的能力,当他脸朝一侧俯卧时,他会本能地将口鼻露出来,舒畅地呼吸。趴着睡不但不会影响胸部和肺部的发育,相反趴睡还能使宝宝抬头挺胸,锻炼颈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促进宝宝肌肉张力的发展,有助于胸廓和肺的发育。趴睡还能防止因胃部食物倒流到食道及口中引发的呕吐及窒息,消除胀气。即使宝宝发生吐奶时,也会顺着嘴角流出,不至于因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危险。

纸尿裤对宝宝不好,在宝宝尿布外面包一层塑料薄膜就好了,一样不会弄脏衣服。

错误。纸尿裤能保持宝宝会阴部皮肤干爽,透气性好,有皮肤保护层,可有效避免皮肤与尿布中的尿液长期接触而导致的过分潮湿。如出现潮湿,宝宝苏醒次数增多而致睡眠时间缩短,也容易诱发尿布疹等。而塑料膜是隔水的,透气性差,宝宝屁股一直处于尿液浸湿的潮湿尿布环境中,更易患上尿布疹。

新生宝宝的指甲不能随便剪,所以用手套包起来就好。

错误。一个发育成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指甲就比手指长出一段来,而且指甲长的也快。新生儿的手脚会经常不受控制的乱舞乱抓,不小心会抓破面部或其他部位的皮肤,因此,需要经常给新生儿剪指甲。但是,有的家长不敢也不会给新生儿剪指甲,就将两只小手包起来或戴上手套或缝一个小口袋将整个小手包起来或用小丝袜将手套起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这些做法,看上去好像可以保护新生宝宝的皮肤,但从婴儿发育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直接束缚了孩子的双手,使手指活动受到限制,不利于触觉发育。如果手套里面的线头脱落,很容易缠绕住宝宝的手指,影响手指的局部血液循环,如果发现不及时,有可能引起宝宝手指坏死而造成严重后果。

根据新生儿指甲的长短、长得快慢来决定剪指甲的次数,一般每周1~2次。剪指甲的时间最好是在新生儿入睡后进行,这样可不伤及手指,用指甲钳比用剪刀要安全一些。剪指甲时应按新生儿的指甲或手指的形状来剪,修剪指甲时一定要抓住宝宝的小手,避免宝宝因晃动手指而被剪刀碰伤,也不要剪的太短以免损伤甲床,和手指端平齐就可以了,剪完后尽量将指甲边缘磨平滑,以避免划伤自己的皮肤。

我家宝宝在生后的几天内出现乳房肿大,还有一点乳汁样液体,一定要挤干净才行。

错误。一部分新生宝宝(不论男女)由于受胎盘分泌的雌孕激素的影响,在出生3~5天出现,乳房肿大如蚕豆鸽蛋大小,甚至可以挤出少量乳汁,8~10天最明显,一般2~3周后自然消失,也有个别可达3个月。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不必要做特别处理,切勿挤压。因为挤压会引起皮肤破损,一旦破损细菌乘机侵入乳腺,可引起乳腺炎、化脓,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即例使不发生细菌感染,外力挤压也可能损害乳房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宝宝出生时双腿略呈“O”是正常的,要给他绑绑腿才行。

错误。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内的时候,胳膊和腿都是蜷曲着的,而且还紧握着小拳头。他在母体内就以这种姿势生活了九个多月。因此当宝宝初到世上来之后,很自然地保持着在母体内时的姿势。胳膊和腿仍然是蜷曲着的,甚至还紧握着小拳头。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他的四肢可以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他也就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蜷曲着四肢的姿势了,所以你不要去绑他,而且宝宝的腿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塑形的。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问题及对策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医院收治的16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 年龄23~32岁, 其中初产妇99例, 经产妇65例;顺产126例, 剖宫产38例。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实验组, 年龄24~35岁, 其中初产妇128例, 经产妇72例;顺产149例, 剖宫产51例。所有产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 分娩过程顺利, 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新生儿均为单胎足月、体重2500~4000 g, 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 无畸形以及相关遗传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总结对照组新生儿出现的护理问题, 实验组根据对照组的护理问题提出防范对策并进行规范护理管理, 问卷形式评估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1.2.1 护理问题

1.2.1. 1 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安全制度不完善, 落实不及时, 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消毒不严格, 来往看望探视人员增多, 接触新生儿未洗手, 室内空气污浊、通风较差, 容易造成新生儿感染[2]。另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监护管理措施不到位, 自身无菌操作意识淡薄, 手卫生观念差, 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2.1. 2 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护理操作流程不重视, 巡视时间间隔延长或者不巡视, 对待家属问题不耐心, 敷衍回答, 导致对新生儿发生的变化处理不及时, 防范意识缺乏, 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造成护理差错的发生, 威胁新生儿的安全[3]。一些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严格, 专业知识欠缺, 临床经验不足, 对新生儿和产妇生理、心理变化了解的不够深入, 无法对病情变化做出正确判断[4]。

1.2.1. 3 产妇育儿经验不足

产妇大多数是初产妇, 且有地区差异、文化差异, 对育儿方法不清楚, 老人对育儿过多干预, 继续进行以往传统不科学的育儿方法等, 均可对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造成影响。如不了解产后初乳和如何避免乳汁淤积, 产妇哺乳姿势不当易致新生儿窒息, 更换尿布不及时可因排泄物刺激致臀红、皮肤破溃, 脐部护理等知识缺乏, 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为实施母婴同室、由产妇亲自照顾新生儿带来困难[5]。

1.2.1. 4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与患者比例不当, 护士工作量繁重, 压力巨大, 导致观察新生儿时间不够、次数减少, 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不够全面, 发生情况不能及时处理, 造成不良后果。

1.2.2 防范措施

1.2.2. 1 加强管理

病室环境要保持整洁, 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 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 按照院方陪侍制度的要求执行, 病区门口由专人看管, 防止院外推销人员或犯罪分子进入。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常接触多名新生儿, 在护理完新生儿后应严格进行手的清洁消毒, 重视手卫生管理, 防止新生儿之间交叉感染[6]。

1.2.2. 2 定期培训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进行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对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医德医风的理念教育, 进行新生儿护理和孕妇产后护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护理安全制度及风险防范预案、规范技能操作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的“三心护士”, 避免发生抱错新生儿、烫伤、割伤、摔伤新生儿等意外伤害事件[7]。

1.2.2. 3 传授育婴知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对新生儿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 护理人员要教育其改变传统的育儿方法, 可通过健康教育公开课及宣传手册等手段途径, 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 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 教会产妇观察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和脐带、皮肤的护理, 并宣传婴儿抚摸、按摩、游泳的好处。使产妇能有效掌握育儿方法, 适应角色变换, 避免因不适应、缺乏知识经验导致的紧张焦虑心理状态[8]。

1.2.2.4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到位

增加产科护理人员, 根据病室床位数和护理人员合理安排, 执行弹性排班制度, 避免护理人员过劳、过累, 护士长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障护理人员能够对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和新生儿在规定时间内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实验组发生新生儿识别错误、新生儿意外伤害、产妇紧张焦虑情绪、母亲角色适应和产妇对新生儿的哺乳、沐浴、穿衣、更换尿布等护理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眼组, 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小结

新生儿体质脆弱, 抵抗力低, 脱离母体后需要较长时间适应, 在此期间需要更多的呵护,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产妇尽快掌握护理照顾新生儿的方法和技巧, 加强管理, 实施产妇、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 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由表1可知, 实验组发生新生儿识别错误、新生儿意外伤害、产妇紧张焦虑情绪、母亲角色适应和产妇对新生儿的哺乳、沐浴、穿衣、更换尿布等护理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显示, 实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护理技术, 加强素质培养, 用慈母般的爱心关心护理每一个新生儿, 密切护患关系, 使产妇在住院期间掌握基本育儿技巧, 保证母婴健康, 为母婴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9) :845-846.

[2]张红梅, 魏秀英, 薛志红, 等.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管理.护理研究, 2011, 25 (12) :3386-3387.

[3]倪小玲.产房内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1) :2032-2033.

[4]华骅, 沈国英.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 :49-50.

[5]邓文娟, 江绮, 朱春, 等.母婴床旁护理对顺产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康复作用.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5) :898-900.

[6]周晓兰.新生儿护理中母婴同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4) :104-105.

[7]李东书, 尤艳, 张军.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3) :306-307.

新生宝宝护理常见问题 篇5

一、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情绪易波动

高职护理新生来自高中、中专和技校等不同性质学校, 她们怀着美好的愿望走进高职院校。尽管高职院校的生活、学习环境很是不错, 但是和她们想象的大学生活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使得他们产生理想与现实、自豪与自卑多种心理矛盾与冲突。进入高职院校后, 有些学生一下子不太适应新的环境, 情绪上容易波动, 同时会产生自卑感, 很多学生又不愿意主动找老师交流解决, 总是把问题放在心上, 慢慢地就影响到了学业。还有个别同学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 遇到挫折后, 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比如产生轻生的念头。高职护理新生情绪化特点显著, 他们会为了一个小小成功而兴奋, 也会为一个小小的失意而低落。而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往往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情绪表露出来, 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内心轻易反映, 在学习中遇到麻烦事, 大多不愿向老师主动请教, 而是去抄袭同学的作业, 考试时用些歪点子进行掩盖。

二、自我意识强, 追求个性发展

我校护理高职学生以浙江生源为主, 大多数学生家庭比较富裕, 平时父母关爱有加, 没有吃过什么苦, 没有经过什么锻炼, 普遍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感觉良好。她们总觉得

四、接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在整个学习期间, 职业院校对所开设的专业可以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4], 同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 鼓励大家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的考取。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完成技能模块学习;又能在主动参加全国或地区行业的职业技能资格的认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下, 在高职院校学生找工作中能够起到一定的认证效果, 使得学生能够更快、更准、更好地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用人单位。

总之, 职业教育是我国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怎样发展好职业教育?怎样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这将是个永恒的主题。职业教育要发展、要得到社会的认可, 只有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 才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 也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只要国家在把握住主方向的前提条件下, 让高职院校自己放手去做;学校在把自己已经成人, 考虑问题已经比较成熟, 所以想方设法要摆脱学校、师长的约束, 迫切地要求独立自主。特别是伴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 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和生活领域及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 她们对事物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认识, 不再会轻易听信他人的观点, 也比较张扬自我的个性, 当同学不理解或被老师批评时, 往往不认为是自己的错, 而产生逆反心理。在对高职学生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 要及时把握学生的脉搏, 巩固学生的专业理想, 促使她们培养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梦想与实际的矛盾

高职新生进校一段时间后, 新鲜感、好奇心慢慢淡化甚至消失, 发现高职生活其实很平凡, 面对梦想与实际的差距, 他们会困惑、失落和不适应。在原来的学校, 老师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争取好成绩, 把未来的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 只要上了大学就高枕无忧, 学生常常也就把大学生活想象得非常美好, 对大学充满着美好憧憬, 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上了大学就会有好工作, 所以, 将考大学作为自己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为了追求美好的大学梦, 她们在高中阶段埋头苦读。但是, 当进入高职院校后, 发现事实与想象的大相径庭。大一还要进行晚自修, 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还是那么简单、平淡和刻板, 行为举止还是要接受学校规章制度约束, 不文明的行为和嘈杂的校园环境与自己想象中的大学相差很远。根据上述几大特点, 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应该注重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使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个正确的认识, 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中重视培养: (1)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人生, 树立良好的学风。护理新生进入高职后, 首先问题是要开展始业教育, 从思想上教育她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告诉他们进到高职院校一样是有光明前途的, 护理工作是非常崇高的职握教学方向的情况下, 让老师放手去做;老师在把握住课程的主动脉情况下, 让学生放手去做, 做到“收”与“放”合理地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会像雨后春笋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EB/OL]. (2009-09-04) 2009-10-[11].新华网.

[2]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2 (19) :5-10.

[3]马树超.校企合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23) :28-32.

[4]许晓燕.就业导向下英国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2.

作者简介:路染妮 (1980-) , 女, 陕西西安人, 硕士, 就职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光伏技术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助教。

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及分析

———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

汪磊, 何海燕

(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可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另一方面能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综合了解高职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 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围绕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意愿、创业困难、创业选择和对学院创业教育的反馈几个方面, 得到了一系列结论, 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B

教育部教办[2010]3号文《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 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 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近年来逐步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2011年起把创业教育理论课纳入《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必修课中, 并引入《SYB创业培训》课程。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意愿、创业困难、创业选择和对学院创业教育的成效反馈, 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更好地推动学院创业教育不断深入, 确保创业教育取得实效, 设计了此次创业教育的调查问卷。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在全院大二学生中发放抽样调查问卷500份, 回收整理

业, 护士是“白衣天使”, 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她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自我, 理性地处理在高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其次, 要将三年职业生涯规划告诉学生, 三年学习生活不仅仅拿个专科文凭, 还可以进行本科先修课程学习, 并可以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例如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急救员证等, 对自己的人生要有规划, 要充分利用三年时间学到更多东西,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事医学事业即光荣又艰辛, 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士生必须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刻苦,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2)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教师, 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多和学生接触, 多和学生交流。课余时间里, 教师要主动地与同学多进行交流, 深入教室、寝室, 多方位了解她们入校后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不适应, 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并尽快地帮助她们解决, 增强师生间的互信。比如有些同学反应不太适应集体生活, 难以找到可以倾诉的朋友, 教师可以安排以寝室为单位, 每周进行一次学习以外的交流活动, 班级可以每三周进行一次班集体活动, 并且规定, 活动时“人人要动嘴, 人人要动手”, 把同学们的心凝聚在一块, 使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步入社会, 如何做人, 让学生可持续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他们的学习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选择高职护理专业, 就要有刻苦学习的思想准备。医学知识深奥广博, 很多内容比较抽象, 如人体解剖学, 单用文字描述概念、结构, 学生一时半会很难理解。因为内容枯燥乏味, 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44-0201-03

出有效问卷475份。其中, 经管系学生占23%, 建工系学生占16%、纺织系学生占13%, 机电系学生占13%和动力系学生占17%、电信系学生占12%、基础科学系学生占6%。调查问卷包括18个问题, 问卷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调查问卷结果

1.创业认知。 (1) 对大学生创业的信息关注情况, 调查“是否关注大学生创业信息?”, 结果显示:有60.43%的人回答“比较关注, 但了解不多”, 有20.65%的人回答“比较关注和了解”, 18.9%的人回答“既不关注也不了解”。可见绝大多数同学是比较关注大学生创业的。 (2) 毕业后的方向选择, 调查“专科毕业后的方向选择?”, 结果显示:有14.41%的同学选择直接创业, 有72.4%的同学选择就业, 这其中又有55.48%的同学表示先就业有机会再创业。可见被调查者创业热情是比较高的。同时也较理性, 会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创

体课件, 尤其是要利用解剖标本、模型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 使其既有感性认识, 又有理性认识。在讲授时可多联系临床护理病例, 用视频将活生生的临床护理案例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在课堂上像置身于医院的真实环境之中,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举例, 针对临床护理知识提些问题, 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快乐, 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此外, 护理技能不断有新的观点, 新的研究成果出现, 教学中可把医院最前沿应用的护理技能教给学生, 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有机融合。教师要布置课后作业,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阅,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 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潜能。 (4) 对新生加强指导, 促使她们尽快适应高职学习。高职教育同中学教育、职高教育和技校教育不同, 高职教育是高校教育。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 不仅仅要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 而且更注重护理技能训练。所以, 从中学进入到高职院校, 新生首要问题是要转变原先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理解能力和查阅文献资料能力。高职的每个新生都需要经过这个时期的过渡, 慢慢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 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学习的特点, 明确三年高职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的学习要求, 帮助学生寻找和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摘要:分析新时期高职护理专业新生存在的适应性问题, 提出解决的对策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尽快适应高职的学习和生活, 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护理,新生,适应,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小英.大一医学生适应性问题与对策[J].南方医学教育, 2009, (2) :38-41.

新生宝宝护理常见问题 篇6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之一[1], 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 造成新生儿的死亡或后遗症, 是人类听力障碍、视觉异常、智能发育迟缓以及其它神经行为异常的重要原因[2]。蓝光治疗 (简称光疗) 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方法, 其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在治疗过程中, 由于母婴分离、环境改变等问题, 患儿常出现发热、脱水、皮肤完整性受损等护理问题, 延长了患儿住院时间, 加重了患儿的痛苦。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 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间为450位接受光疗的患儿提供了相应的护理干预,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住院患高胆红素血症并接受光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共450例, 其中男240例, 女210例, 日龄1~28d, 平均日龄12.6d。足月新生儿320例, 早产儿130例;ABO血型不合性溶血152例, Rh血型不合性溶血4例, 败血症8例, 感染性肺炎110例, 脐炎10例, 新生儿窒息114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36例, 颅内出血16例, 以血清胆红素>205μmol/L为光疗指证。将患儿按照住院号随即分组, 其中单号为实验组, 给予针对护理问题的护理干预, 共210例;双号为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共240例。两组患儿在日龄、体质量、基础疾病及胆红素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与护理措施

两组病例均使用德国Drger公司生产的Photo-Therapy 4000型单面光照治疗仪进行蓝光照射, 同时配合光疗暖箱。治疗时患儿裸体躺于暖箱内, 用黑色眼罩遮盖双眼, 纸尿布保护会阴。采用间歇光疗, 即每天光疗8h, 休息16h。光疗过程中每2 h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和呼吸。保持体温恒定, 并注意呼吸的节律, 有无呼吸暂停。要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 注意黄疸的部位, 程度, 大小便的颜色与性状, 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等情况, 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 若有异常须及时与医生联系, 以便及时处理。随时观察患儿眼罩会阴遮盖物有无脱落。每日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或经皮黄疸指数, 当血清胆红素<205μmol/L时停止光疗。实验组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 对照组按照光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3]。

2 结果

实验结束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护理问题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

注:经χ2检验, P<0.01

3 讨论

3.1 光疗常见护理问题

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且新生儿血脑屏障机能较差, 未结合胆红素易进入脑内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智力、视力、听力受损, 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光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常见的方法, 其机制是未结合胆红素经光氧化及异构化作用后产生胆绿素和无毒的水溶性双吡咯, 后者不易弥散到中枢神经系统, 而经胆汁和尿液排出, 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4]。胆红素能吸收光线, 以波长450~460nm的光线作用最强, 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在425~475nm之间, 故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绿光波长主峰在510~530nm之间, 故有人认为绿光优于蓝光, 但胆红素另一吸收峰在230~300nm之间, 这已属于紫外线波段易产生副作用, 不宜使用。光疗对未结合胆红素比对结合胆红素的分解作用大2~3倍。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导致分子中双键构型转变方向, 影响分子内部氢键形成, 发生光照异构作用, 该异构体属水溶性, 可经胆汁排泄到胸腔, 或从尿内排出, 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 因此蓝光是进行光疗的最佳选择。

新生儿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自身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 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 而光疗时荧光灯产生热能, 因此接受光疗的患儿最常见的护理问题是发热。同时, 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 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 引起腹泻、皮疹以及不显性失水的增加, 故患儿易出现脱水。

3.2 针对问题的护理干预

(1) 严密监测患儿体温、箱温:光疗时患儿体温要保持在36~37℃之间, 测体温每小时一次或根据病情、体温变化随时测量。当体温过高, 超过38℃, 及时关闭灯光, 根据医嘱降温, 待温度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并保持恒定的箱温, 箱周温度应保持在30~32℃, 并随季节、病情的变化进行调节, 冬季注意保暖, 夏季注意降温。 (2) 防止脱水:光疗过程中患儿易出现脱水, 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能量, 每2h喂奶一次, 对进食不佳者, 及时静脉输液, 输液速度应稍快 (7~8滴/min) 。记录出入量、光疗前后体质量变化, 观察是否存在脱水。光疗前半小时及光疗间歇期给予抚触, 如抚摸患儿头部, 握住小手、小脚, 使其四肢有依靠, 减轻因母婴分离及环境不适给患儿带来的不安、焦虑, 减少哭闹引起的失水和能量损失。 (3) 加强皮肤护理:光疗前给患儿洗澡, 清洁皮肤, 洗澡后不要使用爽身粉, 避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入箱前剪短患儿指甲, 或选择合适的小尼龙袜套住双手、双足, 防止划伤皮肤。光疗时患儿大小便次数增加, 排出的粪便和尿液对患儿皮肤刺激性较大, 应注意及时更换尿布, 清洁臀部, 必要时涂以鞣酸护臀霜, 防止红臀。保护患儿会阴部, 用尿布遮盖会阴, 注意保护男患儿阴囊。

3.3 其他护理措施

(1) 光疗箱的准备和处理:使用前清洁光疗箱, 用1∶500的“84”消毒液擦净箱体, 尤其注意清除灯管和反射板上的灰尘。在箱内湿化器中注入蒸馏水至2/3满, 接通电源, 检查线路是否通畅, 灯管亮度是否合适, 调节合适的温度。光疗结束后, 关闭并切断电源, 倒净湿化器内蒸馏水。光疗箱应放置在干净、避光处备用, 定期对内部进行细菌培养。由于荧光灯管使用300h后其能量逐渐减少, 因此累计使用1000h后须及时更换灯管。 (2) 加强健康宣教:由于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 很多家长不能认识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 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 不需要治疗。再加上对光疗缺乏认识, 很多患儿的家长不能配合光疗, 甚至个别家长由于焦虑等情绪拒绝接受光疗。因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 注意和家长的及时沟通, 了解家长的疑问和顾虑, 安排专人负责, 保证患儿及时、顺利的接受治疗。 (3) 预防呕吐: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状, 光疗时平躺在光板上, 容易造成呕吐, 而新生儿反射神经不成熟, 呕吐时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造成窒息。我们在护理时采取一系列措施, 预防呕吐, 防止窒息。我们在给患儿喂奶时采取45°角, 喂食速度根据患儿情况决定, 不能太快。进食半小时内稍抬高患儿头部, 固定患儿保持右侧卧位, 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 减少吐奶的机会。

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的未结合胆红素, 且经济方便, 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 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 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 定时做巡视, 密切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增进医护患的信任,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罗凤珍, 孙庆强.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62.

[2]张亚京, 张爱平, 王鑫, 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NBNA与BAEP评价[J].小儿急救医学, 2003, 10 (4) :217-219.

[3]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9-100.

新生宝宝护理常见问题 篇7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 脱离了母体的保护, 生理功能发育尚不成熟, 导致对外界环境无法及时适应, 频繁出现感染现象。较为常见的危害是院内感染。因此, 新生儿的病房护理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本文根据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展开讨论, 总结新生儿病房常见的安全问题, 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1 新生儿病房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1.1 护理人员缺乏防止感染意识

新生儿刚脱离母体不久, 在失去母体的保护后, 其抵抗能力会下降, 致使细菌、病毒通过皮肤进入其体内, 最终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近年来, 我国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出现率为8%~15%。究其原因, 护理人员缺乏较强的院内感染意识, 在护理新生儿时, 没有将手洁净到位, 暖箱、气管插管、呼吸机管道等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够严格[1], 新生儿病房内的病源微生物严重超标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

1.2 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新生儿的病房护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 没有患儿家属的参与, 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遇到疑难问题时, 缺乏沟通, 会按习惯、印象草率决定, 往往会延误患儿的病情。此外, 对患儿的病情观察不仔细, 在记录护理档案时漏记、错记、少记, 导致错误发生, 这对于诊断病情非常不利, 会加重患儿的病情。另外, 护理人员交接班时, 没有严格按照医嘱, 导致病情交接不清, 误导医生对患儿病情的判断, 加重病情。

1.3 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

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护理时, 容易忽视具体的护理操作细节, 从而引发差错事故。比如, 为患儿输完液后, 忘记将新生儿头上的针头保护套摘掉, 以至于影响患儿的睡眠质量, 患儿在烦躁的状态下往往会左抓右挠, 易将身上的导管拔出;在为患儿照蓝光时, 护理人员未将遮光罩遮于眼睛部位[2], 患儿天性活跃, 当感受到眼睛周围有异物时, 会不停地转动头部, 最终将遮光罩弄掉, 而护理人员经常会忽视这一细节, 从而导致新生儿的视网膜受损。这些因素都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较低, 对仪器、设备缺乏操作经验[3], 而医疗仪器的不正常运转也为新生儿护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2.1 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措施

制定新生儿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 杜绝病源的传播, 确保护理安全。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掌握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案, 在开展工作时, 对没有实施无菌技术操作的行为要立即指正, 护理工作要以“接触立马洗手”原则为重点来展开, 可选择1例胞曼菌感染的新生患儿为例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4]。此外, 还需对护理人员的手进行采样, 实行细菌培养, 若发现不合格的, 可根据惩治制度进行惩罚, 以此来提高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意识。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新生儿病房需要责任心强、业务能力佳的护理人员。因此, 在新生儿的护理中, 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保证按章办事, 规范书写护理记录表, 使护理行为规范化, 认真对待患儿, 明确责任, 真心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从而得到患儿家属的认可和信任, 保证医疗安全, 减少医患纠纷。同时, 在患儿的康复中, 也给自己带来了工作满足感和成就感。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直接影响新生儿监护室的安全与质量, 因此,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可对新入科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和安全意识的培训, 以及专科技术轮训, 在培训中, 可以选择案例加深护理人员的印象, 并提出问题让其独自思考, 假设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让护理人员体验, 并找出良好的解决方案。此外, 还需加强护理人员应用机器设备的能力,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素养, 为保证优质护理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护理中, 具体可表现为:为患儿洗澡时, 为防止错放, 护理人员应做到依次清洗, 不可同时进行;为患儿哺喂时, 取关高卧位, 为防止新生儿呛咳, 喂完奶后, 适当轻拍新生儿背部;仔细检查新生患儿的探头松紧及血氧饱和度, 1~2 h更换监测部位, 在撕揭电极片时, 手法要以缓慢、轻柔为主, 切记不可弄伤患儿皮肤。

3 总结

通过对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监测, 我院梳理了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只有不断对基础护理服务加以细化、制度化, 将安全护理服务理念深入到护理人员的心中, 才能为新生患儿及其家属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牛华, 宋建萍.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3, 11 (4A) :936-937.

[2]刘黎玲.新生儿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0) :234-235.

[3]顾利燕.安全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 2013, 31 (4) :358-359.

新生宝宝护理常见问题 篇8

1 一般资料

1 9 9 3年1月~2 0 1 2年1 2月共收住院母婴同室新生儿3 0 4 3 2名。男婴1 5 3 2 6名, 女婴1 5 1 0 6名, A P g a r在8分以上。对新生儿的护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确定存在护理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护理措施。

2 存在问题

2.1 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生理特征相关知识

产妇及家属不了解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腺肿胀、女婴阴道分泌物及出血等生理特征,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即表现出紧张焦虑状态。

2.2 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

产妇及家属紧闭门窗, 给新生儿包着厚厚的包被, 导致保暖过度体温升高。为使新生儿后脑勺扁平, 长时间置新生儿于平卧位, 造成溢乳或呕吐。使用大黄水金银花露等给新生儿所谓的清胎热, 导致新生儿呕吐或腹泻。不接受对新生儿的脐带采取暴露法护理[1]。

2.3 产妇及家属不理解母婴同室的制度及管理

产科病房家属多, 不配合管理, 再加上不准病室通风, 导致病房空气质量差。家属无菌观念不强, 不能保证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均洗手。

2.4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记录不准确, 不及时, 医护记录不一致, 未真实反映护理过程, 甚至有涂改现象。

3 护理对策

3.1 护理人员及时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的生理性表现。

3.1.1生理性体重下降 告知产妇及家属, 新生儿出生后因为不能立即进食, 或因吸吮能力弱, 进食量少, 再加上胎粪、尿液的排泄, 汗液的分泌, 由呼吸道和皮肤排出的肉眼看不到的水分等, 造成暂时性的体重下降, 到第3~4天体重减轻累积可达出生时体重的6%~9%, 一般于生后7~1 0 d, 随着孩子吃奶量的增多, 机体对外界的适应性逐步调整, 体重会逐渐增加。如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 0%, 应观察新生儿的吸吮情况和产妇乳汁的分泌量, 增加哺乳次数和时间。

3.1.2生理性黄疸 由于体内红细胞的破坏, 以及肝内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不足, 新生儿出生后2~3 d出现生理性黄疸, 5~6 d达高峰后逐渐消退, 一般1 0~1 4 d消退, 无需特殊处理。

3.1.3乳腺肿胀 新生儿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 生后3~5 d可能出现乳腺肿胀, 一般生后2~3周肿胀逐渐消退。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及家属不要用手挤压乳房, 避免感染。

3.1.4阴道出血 出生后5~7 d女婴阴道可现少量出血, 无需特殊处理, 一般1~3 d可停止。及时向家属及产妇宣讲阴道少量出血的原因, 产妇及家属均能理解, 缓解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2]。

3.2安排产科管理人员及护士参加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的相关培训, 发放母乳喂养指导手册, 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喂养的姿势及注意事项、新生儿日常护理的方法及观察的重点、新生儿脐带、臀部、皮肤护理的方法等。介绍产褥期常见的问题。保证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的同时, 也保护了医护人员的自身利益[3]。

3.3传授现代育婴知识, 对1 3 2例产妇及家属开展健康科学的育儿知识宣教, 指导家属每日开窗通风2次, 每次不少于3 0 m in, 室温保持在2 2~2 4℃。新生儿包被以体表温暖为度, 体温维持在3 6~3 7℃之间即可。由于新生儿消化道平直的生理特点, 哺乳后易发生溢乳, 指导产妇哺乳后3 0 m in内抬高新生儿上半身或是置新生儿于倾斜式卧位, 避免溢乳造成的误吸或窒息。告知家属用大黄水和金银花露“清胎热”不可随意应用。新生儿出生后第2天沐浴后不再包裹脐部, 指导家属每日用3%过氧化氢和9 5%酒精擦洗脐轮凹陷处及脐残端3次, 直至脐带脱落[4]。

3.4严格落实室内环境卫生, 每日湿式扫地2次, 保证晨晚间护理质量, 新生儿床单用品一旦污染立即更换[5]。

3.5认真学习《病历书写规范》, 准确、及时完整地完成护理记录。及时与医生沟通, 保证医护记录的一致, 避免涂改。通过我院对母婴同室病房的整改, 杜绝了安全隐患, 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大大减少了医患纠纷矛盾, 医院也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分析19 9320 12年母婴同室病房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结果 整改后有效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和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保证了母婴安全。结论 通过采取正确的护理管理、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可以提高母婴同室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及安全保障。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

参考文献

[1]蔡莲凯.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2) :82-83.

[2]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9) :845-846.

[3]夏月英.366例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浙江临床医学, 2000, 2 (3) :212.

[4]汪素珍.倾斜式卧位对减少新生儿溢乳效果好[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7) :424.

新生宝宝护理常见问题 篇9

1 乳汁分泌的生理机制及早期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

乳汁分泌的生理机制包括泌乳准备和泌乳2个阶段, 第2阶段开始于产后二三天, 产后泌乳受神经—激素的调节控制, 分为泌乳始动、射乳和泌乳维持3期。泌乳始动指随着胎儿、胎盘的娩出, 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骤降, 解除了对乳腺细胞上催乳素受体的抑制作用, 其后催乳素发育成熟的乳腺细胞开始合成和分泌乳汁;射乳是在激素、神经反射条件下完成的, 婴儿的吸吮刺激使下丘脑减少泌乳抑制因子的分泌, 垂体增加催乳素和催产素的分泌, 泌乳量逐渐增加, 两激素协同作用于乳房形成射乳。上述理论在临床观察中得到了验证。由妇产科专家研究指出:产后真正泌乳开始于产后12 h, 即从临产到产后12 h只有61%的产妇有大于1 ml/次的乳汁分泌, 产后24 h有81%的产妇泌乳量达到4 ml/次, 产后48 h 100%的产妇泌乳量可达到10 ml/次, 产后72 h泌乳量突然大增, 可达50~60 ml/次, 至此进入全量泌乳阶段。在创建爱婴医院初期, 由于缺乏临床经验, 按照当时的要求, 在产后3天内也严格坚持纯母乳喂养, 一度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脱水热、低血糖的发病率上升。经过一段时间爱婴医院产科临床实践和理性思考, 产科医务人员体会到爱婴医院的宗旨是“儿童优生, 母亲安全”, 一切临床工作均应在此宗旨的要求下实施。

2 早期母乳喂养的医护措施

2.1 乳汁不足的护理措施

2.1.1

帮助母亲和婴儿做到频繁有效的吸吮, 根据婴儿吸吮可刺激母亲垂体分泌催乳素, 进行促进乳腺泌乳的理论, 帮助婴儿尽可能地早吸吮、多吸吮母亲的乳头, 是护理人员对乳汁不足产妇最重要、最必须的护理措施。指导帮助每一个母亲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 原因: (1) 在我国, 护理人员面对的产妇大多数是初产妇。她们没有哺乳经验。 (2) 剖宫产率上升, 由于刀口疼痛等因素, 增加了产妇母乳喂养的困难。 (3)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进入生育期, 他们得到的照顾和家庭关注较多, 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能力相对较差, 面对哺乳初期的困难, 他们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较强。 (4) 由于产妇的乳房、乳头、泌乳情况差异较大, 婴儿的吸吮能力和行为也有很大区别,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指导, 指导效果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临床经验密切相关。

2.1.2

保证每个婴儿从出生即得到足够的营养。根据泌乳机制和临床观察, 产后72 h内是建立泌乳期, 为泌乳量从少到多的过渡时期, 母婴同室, 按需喂养是促进母亲乳汁分泌的有效措施, 但如果认为母婴同室母乳量就一定能满足新生儿的需要, 这是脱离实际的、不科学的, 母乳量足够与否必须进行个体化的观察和护理。分别采用母乳喂养、母乳为主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的方法。

2.1.3

促进母亲乳汁分泌的其他措施。有研究指出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还有产妇的情绪、营养、体息和睡眠等, 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指导孕妇饮食, 孕妇的营养储备和产妇的营养摄入是保证母乳分泌的质和量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因此, 从孕期就应开始关注她们的饮食营养, 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使每个孕妇知道并安排合理充足的孕期饮食。 (2) 保证产妇的休息和睡眠, 据调查指出, 母婴同室、按需喂养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产妇的体息和睡眠, 建议采取灵活的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即设立备用婴儿室, 当产妇感到疲劳而休息或睡眠时, 由护理人员和陪护代其照顾新生儿。

2.2 乳房异常的护理

2.2.1 乳房胀疼。

其原因常为产后早期婴儿未做到频繁有效的吸吮, 乳腺管堵塞, 护理对策是预防为主, 需要护理人员多进行宣教, 督促和具体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如教会母亲正确的哺乳姿势, 做到早吸吮、勤吸吮乳头, 可起到预防乳胀发生的效果。

乳胀一旦发生会给产妇带来很大痛苦, 护理人员应给予积极帮助, 力争在24~48 h内消除乳房胀疼。其方法采取湿热敷, 按摩乳房, 让婴儿勤吸吮、多吸吮, 吸空吸净乳汁, 若婴儿吸吮能力差, 可手工挤奶或用吸奶器吸奶。

2.2.2 乳头发育异常。

最常见的就是乳头凹陷或平坦, 护理人员应帮助及时纠正, 纠正的最佳时间应在孕期, 具体操作是在乳头处形成负压后将乳头吸出;扁平乳头做乳头牵拉练习。以上操作需多次进行方可奏效。

2.2.3 乳头皲裂。

指乳头表面皮肤出现小裂口和溃疡出血的现象, 可造成产妇哺乳时剧烈疼痛, 其发生与婴儿含接不正确或产妇乳房护理不当有关。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及时预防, 其方法:让婴儿哺乳后留1滴奶在乳头上。哺乳前, 用消毒纱布擦洗乳头。婴儿哺乳时, 让其含接大部分乳晕, 这样就可以起到预防乳头皲裂的作用。如果发生乳头皲裂, 就应及时治疗。

上一篇:依赖程度下一篇:快速流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