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2024-06-28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精选12篇)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篇1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世界投资格局也正经历显著的改变, 后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国家, 在世界对外投资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后起国家的企业跨国经营 (投资) 已成为实现增强这些企业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等战略目的的重要战略环节。基于此, 当前我国正迅速地放松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各种限制, 整个国家利用外资的战略正经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并举的模式转换。

本文探讨了近些年来引导国内部分知名企业其海外投资活动的战略性诱因, 以求为国内跨国企业海外投资 (并购) 行为探寻出更深入的理论依据和一条发展自身核心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1战略诱因分析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诱因是多样的, 并不基于某种统一的模式。总的来说是取决于不同时期 (阶段) 的世界经济发展内涵、趋势及海外投资企业不同的国际发展战略、投资环境状况 (包括文化、竞争、法律、政策等方面) 和企业在整个其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以下, 对各种已经形成的诱因做逐一分析。

(1) 打破区域集团化的内部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区域集团化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因此, 可以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有效地规避区域集团化, 在维持我国已有出口市场的基础上, 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2) 规避贸易壁垒的要求。据商务部有关统计, 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已达490家。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成熟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纺织服装、家电、轻工、机械和原料药等行业。这种海外投资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以及对海外贸易壁垒的规避。近年来日益成为企业海外投资的一种重要模式。

(3) 海外的品牌创建要求。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竞争中的最主要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 最差的是品牌优势, 通过海外投资并购一些国外知名品牌, 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实现三个优势的结合, 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一是“买壳上市”, 即先收购国外当地知名品牌这个“壳”, 然后借助这个“壳”对产品进行包装, 获得或恢复当地消费者的认同, 快速进入当地市场。二是由于所并购的多是经营不善或破产的海外公司现成的知名品牌, 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 所以该模式省去了海外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广的时间与费用。三是该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资金基础、信誉较好、有能力收购和驾驭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

这方面较为成功的例子就是2002年9月, 中国TCL集团下属的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通过其新成立的全资附属公司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 (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 , 收购了具有113年历史、在德国和欧洲有广泛的基础、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百年老店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的主要资产。此后TCL集团又于2003年7月花费几百万美元间接收购了美国著名的家电企业戈维迪奥 (Govedio) 公司, 这次收购是一次全资收购。戈维迪奥公司是一个做录像机、DVD等视像产品的渠道公司, 一年的销售额约2亿多美元。借外国品牌开拓海外市场, 已成为TCL集团独特的海外营销策略。

(4) 获得某种战略资源的要求 (以营销渠道为例) 。与国际上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比, 我国企业整体规模偏小, 国际化程度较低, 对一些国际化进程中必须的战略资源控制力较弱。我国一些企业通过独资或合作方式对外直接投资, 是要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机构, 借此构建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和网络, 将产品直接销往海外市场, 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中国最大制药企业三九集团的海外投资基本上属于这种模式。三九集团的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等均在国内, 海外公司主要是营销机构。自1992年以来, 三九集团先后在香港、俄罗斯、马来西亚、德国、美国、南非、新加坡、日本、中东地区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销公司。这些营销公司作为三九集团在海外的窗口, 担负着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了解三九产品, 开拓三九产品海外销售市场的重任。海外营销公司的发展壮大, 使三九集团产品的市场由单一国内市场逐步演变成为全球性市场。另外, 福建福耀集团、天津天狮集团、中粮集团、中化集团和中技集团等企业的海外投资也主要是为了建立本企业的海外营销网络, 也属于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

(5) 核心技术外溢与研发的必然要求。利用海外研发资源, 使研发国际化, 取得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 并将对外直接投资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首创这一海外投资模式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依托全球化技术开发网络, 利用遍布世界各地的研发机构, 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性能价格, 帮助全球运营商确立可持续赢利的运营模式。现在, 华为的设备已经在非洲、南美、东南亚、东欧等地区40多个国家昼夜运转, 靠着掌握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 华为在世界电信市场上已经能与跨国公司比肩较量。

(6) 产业升级与产业素质提高的要求。当一国的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时, 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时的企业为了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立足脚跟, 提高自身竞争力, 就必然要求国内或地区内为其提供有关投人要素和配套服务的产业提高自身素质, 争取提高产业结构的整体素质并形成一种产业结构的整合力。一方面进行FDI的企业会要求上游供应商提高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会对流通领域中的信息提供、交货保证、付款条件、售后服务等有更高的要求, 希望能得到低成本全球融资的能力、国际市场上营销能力、风险回避能力, 得到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法律、咨询服务的能力, 否则将转向全球采购。如此一来, 将促使相关产业和配套服务效率的提高。同时, 这样也就使内向化产业逐步转变为中间性产业, 甚至向外向型产业转变, 由此将极大地提高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开放度, 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特别是当企业进行最终产品的海外投资时, 对国内或地区内为其提供中间产品的产业要求将更高, 也将促使更多的产业卷入开放性的经济活动之中, 这将更加强化该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开放度。而且, 当某个产业中的一家企业采取海外投资策略时, 将引入国外的资金、资源和先进的技术, 提高自己在国内或地区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海外投资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将对国内同行业的企业产生新的威胁, 由此将推动该产业内部所有企业都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这样也就提升了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素质显然, 当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 将极大地提高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整体素质, 从而也有助于优化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

总之, 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 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时期, 部分特定行业在总供给相对过剩而国内市场相对饱和、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企业有必要在调整和升级过程中, 面向国际市场来进行投资。但在诱因的考虑上, 无论是哪个区位和行业, 对于发展中的我国企业来说, 遵循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相结合的原则才会做出合理的判断。

摘要:本文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为背景, 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战略性诱因, 以求为国内资本海外投资 (并购) 的行为探寻出更深入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世界经济一体化,战略诱因,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研.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2.

[2]毛蕴诗.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

[3]石磊.中国产业结构成因与转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4]金錇.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

[5]张纪康.国际直接投资—壁垒、进入、效应[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8.

[6]杨先明.发展阶段与国际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篇2

2年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小微企业基本概述

1.1 小微企业的界定

1.1.1 小微企业的概念

1.2

1.第二章

2.2.2

1.1.2 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 小微企业的价值 1.2.1 占据经济半壁江山 1.2.2 贡献大量就业机会 小微企业的特征 1.3.1 形式多元化 1.3.2 生产销售灵活 1.3.3 内部管理松散

2015-2017年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

2.1.1 全球经济贸易形势 2.1.2 中国经济缓中企稳 2.1.3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2.1.4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社会环境分析

2.2.1 城镇居民收入情况 2.2.2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2.2.3 居民消费水平情况

2.2.4 消费市场发展情况

2.3 内部环境分析

2.3.1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2.3.2 小微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2.3.3 小微企业文化分析

2.第三章

3.1

3.2

2.3.4 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其他环境分析 2.4.1 技术环境分析 2.4.2 融资环境分析 2.4.3 财税环境分析

2015-2017年中国小微企业政策环境分析 小微企业政策回顾 3.1.1 国务院扶持小微企业 3.1.2 中央政策密集出台 3.1.3 多部门力挺小微企业 3.1.4 重要政策解读

2015-2017年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分析 3.2.1 小微企业扶助专项方案发布 3.2.2 鼓励小微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3.2.3 国务院鼓励保险机构服务小微企业3.2.4 银监会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3.2.5 “新三板”扩围利好小微企业

3.3 2015-2017年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3.3.1 增值税、营业税

3.3.2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3.3.3 个人所得税优惠

3.3.4 印花税优惠政策

第四章

4.14.24.4.4 3.3.5 其他优惠政策

2015-2017年中国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4.1.1 企业产销状况分析 4.1.2 企业营收状况分析 4.1.3 企业利润状况分析 4.1.4 企业库存水平分析 小微企业运营形势分析 4.2.1 产品价格变化分析 4.2.2 成本上升情况分析 4.2.3 资金需求情况分析 4.2.4 企业政策需求分析 小微企业发展转型分析 4.3.1 主要经营举措分析 4.3.2 企业转型升级分析 4.3.3 产业转移方向分析 外贸小微企业经营分析

4.4.1 总体经营态势分析

4.4.2 转型升级方向分析

4.4.3 国内市场开拓分析

4.4.4 企业内销形势分析

4.5 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

5.1

5.2

4.5.1 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4.5.2 服务体系不健全 4.5.3 税费制度不合理 4.5.4 人才吸纳能力不足 4.5.5 信息获取能力有限 4.5.6 创新能力不足

2015-2017年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现状分析 5.1.1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强烈 5.1.2 融资需求量大幅上升 5.1.3 融资需求呈现新动向 5.1.4 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凸显 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中的融资需求分析 5.2.1 长期资金支持 5.2.2 融资创新方式 5.2.3 差别化信贷政策 5.2.4 技术改造资金支持

5.3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细分分析

5.3.1 客户终生价值视角

5.3.2 基于产品创新层级

5.3.3 基于商业模式构成 5.3.4 结论和建议

第六章

6.1

6.2

6.3

6.4 2015-2017年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分析借款状况分析 6.1.1 借款情况 6.1.2 借款规模 6.1.3 借款来源 6.1.4 借款期限 6.1.5 借款用途 融资满意度分析 6.2.1 总体特征 6.2.2 分经营期限 6.2.3 分资产规模 融资成本分析 6.3.1 融资成本现状 6.3.2 融资成本压力 6.3.3 企业还款压力 6.3.4 按期偿还比例 融资渠道分析

6.4.1 融资首选渠道

6.4.2 不同维度分析

6.4.3 银行融资的问题

6.4.4 融资渠道的成本

6.5 融资模式探索

6.6

第七章 析

7.1

7.2

6.5.1 联保贷款模式 6.5.2 信贷工厂模式 6.5.3 无抵押小额贷款 6.5.4 微型网商贷款模式 融资问题及建议 6.6.1 存在的主要问题 6.6.2 问题产生的原因 6.6.3 解决问题的建议 6.6.4 构建融资创新机制

2015-2017年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状况分我国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模式分析 7.1.1 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的要求 7.1.2 服务小微企业的比较优势 7.1.3 应发挥中小银行的作用 我国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现状分析 7.2.1 专业化组织体系日趋完善

7.2.2 信贷投放更趋合理

7.2.3 体制机制逐步优化

7.2.4 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7.3 我国保险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分析

7.3.1 发挥风险保障功能

7.3.2 提升企业信用水平

7.3.3 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

7.3.4 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

7.4 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小微企业分析

7.4.1 小贷公司开拓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7.4.2 小贷公司转制村镇银行分析

7.4.3 小贷公司创新发展方式分析

7.5 国际大型银行小微企业业务的发展启示

7.5.1 业务发展经验

7.5.2 风险管理经验

7.5.3 对我国银行的启示

7.6 中国部分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现状

7.6.1 工商银行

7.6.2 建设银行

7.6.3 农业银行

7.6.4 招商银行

7.6.5 光大银行

7.6.6 民生银行

第八章 2015-2017年沿海地区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8.1 沿海地区小微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8.1.1 经营成本分析

8.1.2 订单形势分析

8.1.3 资金链情况分析

8.1.4 调整经营分析

8.1.5 总体特征及建议

8.2 沿海地区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8.2.1 融资渠道窄

8.2.2 融资门槛高

8.2.3 融资困难的原因

8.2.4 融资建议

8.3 上海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8.3.1 规模及分布

8.3.2 重要地位及作用

8.3.3 困境及原因

8.3.4 发展对策分析

8.4 浙江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8.4.1 经营现状分析

8.4.2 融资环境分析

8.4.3 发展瓶颈分析

8.4.4 成长能力分析

8.5 江苏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8.5.1 发展现状分析

8.5.2 典型经验分析

8.5.3 制约因素分析

8.6

第九章

9.1

9.2 系研究

8.5.4 发展对策分析 其他省市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8.6.1 山东 8.6.2 福建 8.6.3 辽宁 8.6.4 广州

2015-2017年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发展分析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9.1.1 企业融资困难 9.1.2 企业税费负担重 9.1.3 企业人才缺乏 9.1.4 对策及建议

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9.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9.2.2 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现状 9.2.3 构建评价指标的原则

9.2.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3 河南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9.3.1 发展现状分析

9.3.2 政策扶持情况

9.3.3 融资需求分析

9.3.4 主要问题分析

9.4 贵州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9.4.1 政策扶持情况

9.4.2 发展现状分析

9.4.3 主要问题分析

9.4.4 发展对策分析

9.5 内蒙古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9.5.1 融资渠道分析

9.5.2 发展特点分析

9.5.3 发展问题分析

9.5.4 发展对策分析

9.6 陕西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9.6.1 发展现状分析

9.6.2 融资需求分析

9.6.3 发展环境分析

9.6.4 发展对策分析

9.7 其他省市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9.7.1 湖南

9.7.2 安徽

9.7.3 甘肃陇南市

9.7.4 新疆乌鲁木齐

第十章 国外小微企业的发展及经验借鉴

10.1 国外对小微企业政策扶持的比较分析

10.1.1 政府的融资支持政策

10.1.2 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10.1.3 政府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

10.1.4 针对性较强的政府采购政策

10.1.5 积极鼓励小微企业的R&D投资

10.2 国外农业小微企业制度分析

10.2.1 发展扶持战略

10.2.2 信贷政策支持

10.2.3 财税政策支持

10.2.4 其他支持政策

10.3 发达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比较分析

10.3.1 美国

10.3.2 日本

10.3.3 德国

10.3.4 加拿大

10.3.5 对我国的启示

10.4 部分国家小微企业概况及经验借鉴

10.4.1 意大利

10.4.2 韩国

10.4.3 巴西

10.4.4 印尼

第十一章 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策略及政策建议

11.1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总体对策分析

11.1.1 创新融资渠道

11.1.2 健全服务体系

11.1.3 加大扶持力度

11.1.4 提高企业软实力

11.1.5 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11.2 提升我国小微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11.2.1 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11.2.2 改善小微企业融资机制

11.2.3 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11.2.4 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

11.2.5 优化小微企业内部环境

11.3 我国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对策分析

11.3.1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11.3.2 吸收发展中国家经验

11.3.3 分地区采取不同策略

11.3.4 建立全方位政策体系

11.4 我国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系统化建议

11.4.1 认识误区分析

11.4.2 制度缺陷分析

11.4.3 政策缺乏统筹协调

11.4.4 改进重点分析

11.5 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11.5.1 支持小微企业的财政政策

11.5.2 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

11.5.3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11.5.4 化解高税费困境及减税建议

11.5.5 其他相关的配套机制和措施

第十二章 中国小微企业的风险及防范分析

12.1 小微企业的授信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

12.1.1 实际控制人道德风险

12.1.2 企业定位错位风险

12.1.3 授信集中风险

12.1.4 银行员工道德风险

12.1.5 授信风险控制措施

12.2 控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新思路

12.2.1 拓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必要性

12.2.2 商业银行和风投公司的区别

12.2.3 控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思路

12.2.4 商业银行应实现高效风险控制

12.3 商业银行小微业务创新的风险及建议

12.3.1 小微业务创新的必要性

12.3.2 小微业务创新的主要途径

12.3.3 小微业务创新的主要风险

12.3.4 提升小微业务资产质量的建议

12.4 小微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12.4.1 问题设计与调查方法

12.4.2 调研结果分析与结论

12.4.3 强化内部因素的培育

12.4.4 外部力量的驱动

第十三章 中国小微企业的前景趋势预测分析

13.1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3.1.1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3.1.2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3.2 中国小微企业发展前景分析

13.2.1 金融环境机遇

13.2.2 转型升级机遇

13.2.3 主要挑战分析

13.2.4 发展前景展望

13.3 我国小微企业政策趋势前瞻

13.3.1 “十三五”政策基本倾向

13.3.2 我国扶持力度将加大

13.3.3 财政扶持政策将持续

13.3.4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导向

图表目录

图表 小微企业划分标准表

图表 2014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和服务业PMI

图表 2014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新订单和出口新订单指数

图表 2013-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3-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 不同地域小微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情况

图表 不同地域小微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情况

图表 不同地域小微企业资金成本上升情况

图表 全国“小额贷款”搜索量月度数据序列

图表 小微企业主认为对企业最有利的政府举措

图表 小微企业主最近一年内考虑或付诸实践的经营举措

图表 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情况

图表 小微企业主产业转移意愿

图表 外贸企业收入支出情况

图表 外贸企业和非外贸企业成本上升对比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体形式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外贸企业和非外贸企业净利润对比 外贸企业经营困境与转型升级 外贸企业外销转内销情况 外贸企业转内销面临的困难 环渤海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比例分布 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可行的主要转型升级具小微企业现有借款状况 小微企业最近一年的借款次数 不同营业收入的借款企业比例 不同资产总额的借款企业比例 不同营业收入企业的借款规模分布 不同资产总额企业的借款规模分布 不同经营年限企业的借款规模分布 向亲戚朋友借款的微型、小型企业比例 小微企业现有借款期限分布

有1年以上长期融资需求的企业现有借款期限

分布

图表 小微企业现有借款规模

图表 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短期融资需求

图表 小微企业借款用途分布

图表 不同经营年限下借款用于长期发展的企业比例(%)

图表 不同经营期限的小微企业对融资需求满足状况的评价

图表 不同资产规模的小微企业对融资需求满足状况的评价

图表 小微企业借款综合成本年息分布

图表 小微企业还款状况

图表 不同经营年限小微企业的还款状况

图表 不同资产总额小微企业的还款状况

图表 小微企业在争取外部融资时的第一优先选择

图表 不同经营期限的小微企业选择向银行借款的比例

图表 不同资产规模的小微企业选择向亲戚朋友和小贷公司借款的比例

图表 小微企业向银行融资时的常见问题

图表 小微企业主认为成本最高的借款方式

图表 认为向银行贷款成本最高的企业区域分布

图表 中国不同类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

图表 中国不同类型银行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

图表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情况

图表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情况

图表 贷款余额前十位的地区占全国小贷公司贷款余额的比例

图表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增速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对比

图表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享受的优惠财税政策

图表 中国部分地区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新政

图表 小额贷款公司与村镇银行的比较

图表 小额贷款公司转型路径设想

图表 受调研小微企业中面临成本上升压力的比例

图表 受调研小微企业中面临订单减少压力的比例

图表 环渤海不同销售规模企业认为客户拖欠货款影响经营的比例

图表 沿海各地区小微企业员工人数变化

图表 沿海小微企业员工人数减少原因

图表 长三角不同年销售额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分布

图表 珠三角不同年销售额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分布

图表 环渤海地区不同年销售额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分布

图表 受调研小微企业中认为融资困难的比例

图表担保方式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的构建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环渤海不同年销售规模小微企业当前融资的小微企业融资的结构性金融缺口 供应链融资组织图

广州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驱动阶段模型 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蒙古服务业样本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内蒙古服务业样本企业从业人数情况 湖南省服务业小微企业开业时间情况 湖南服务业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技术创新体系构成图

企业投资战略制定基本思路探析 篇3

一、企业投资战略的特点

(一)企业投资战略服从于企业的总体战略 作为企业总体战略的分战略,企业投资战略应该与总体战略协调一致,并保证总体战略的实现。企业投资战略制定的依据是企业的总体战略,投资战略只能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所给定的框架内进行投资方面的谋划,包括投资方向、投资重点、投资组合、投资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投资的具体方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企业投资战略也是总体战略在投资管理方面的分解与落实。

(二)企业投资战略受经营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的制约与影响 企业投资战略虽然统帅和制约着企业的各经营单位战略,各经营单位的战略要服从于企业投资战略,但企业投资战略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各经营单位战略的现状、战略发展方向与目标。此外企业投资战略还受企业产品战略、竞争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具体战略的制约与影响。

(三)企业投资战略决定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向 企业投资战略对企业运用可支配资源起着指导作用。由于投资收益来源于使用资产而非拥有资产,在制定投资战略时,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拥有的全部资源,还应考虑企业可以支配和使用的资源。因此,企业要注意通过产权投资形式获得对更多资源的支配权。

二、企业投资战略类型选择

(一)发展型投资战略 发展型投资战略是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指导,将企业的资源配置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来广大企业的产销规模、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发展型投资战略一般会取得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收益水平。发展型投资战略又有集中发展型投资战略、同心多样化投资战略、纵向一体化投资战略、横向一体化投资战略和复合多样化投资战略等形式。

(二)稳定型投资战略 稳定型投资战略是企业在战略规划期内将企业的资源基本保持在目前状态和水平上的战略。其基本特点是企业满足于过去的投资收益水平,决定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目标,每年所期望的投资收益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企业继续用基本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为顾客提供服务。稳定型投资战略的优点表现在可以避免开发新产品和拓展新市场所必需的巨大投资、激烈竞争和开发失败的风险;容易保持经营规模和资源的平衡协调;避免因资源的重新组合而造成时间上的损失等。因此稳定型投资战略对处于成熟产业和稳定环境的成功企业而言是极其有效的。此外,对许多产业和企业而言,稳定发展也是最合逻辑、最为适宜的战略。

(三)紧缩型投资战略 当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源条件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为企业带来满意的收益,以致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时,企业常常采取紧缩型投资战略。一般而言,企业只是想在短期内实行这一战备,以使企业度过危机,然后转而采用其它战略方案。紧缩型投资战略按实现其战略的基本途径可以划分为抽资战略、放弃战略和清算战略。

(四)组合型投资战略 许多大企业并不局限于实施单一的战略,而是将战略组合起来,一些可能的战略组合如下:同时组合包括在增设其它战略经营单位、产品线或事业部的同时放弃某个战略经营单位、产品线或事业部;在其它领域或产品奉行发展战略的同时,紧缩某些领域或产品;对某些产品实行抽资战略,而对其它产品采用发展战略。顺序组合是指按顺序实行不同的战略,在一定时期内采用发展战略,而在另一个时间内实行稳定战略;先使用紧缩战略,条件改善后再采用发展战略等。

三、企业投资战略制定程序

(一)确定企业投资战略目标 企业投资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战略应围绕这个目标确定企业的产业目标、产品方向、技术目标和市场目标等。投资战略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为此,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通过分析现状,把握企业现有的能力和水平,使战略目标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未来,科学评估企业发展趋势,又可使战略目标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

(二)战略条件分析 战略条件分析包括企业战略環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以及战略态势分析。战略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分析,国家经济政策成尤其是货币金融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的分析以及行业的分析。内容条件的分析主要进行企业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以认清企业自身的实力。战略态势分析则是将战略环境分析与企业内容分析结合在一起,分析企业应采取的战略姿态。

(三)确定投资战略重点 企业的战略投资活动应该遵循企业成长的规律,通过战略投资活动调整企业的结构,使企业不仅获得量的增长,同时也使其结构得以优化。

(1)对经营资源的投资重点。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源是知识以及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因此企业应加大对企业产权的投资,同时由于知识存在于使用者身上,而知识劳动者的想象力、经验等无形资产比企业中的有形资产重要的多,因此企业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2)对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投资重点。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不同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不同的,所以投资重点也是不同的。在产品的投入期,经营风险非常高,关键的成功因素是新产品的开发与投入,其投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财务上要注意对可行性评价的审核决策。在产品的成长期,经营风险很高,关键的成功因素是市场份额的增长与全面市场开发,其投资重点应该放在建立销售网络、广告宣传、建立与销售商的伙伴关系等市场开发上,在财务上要注意对市场与市场份额的投资评价。在产品的成熟期,经营风险一般,关键的成功因素是在最小成本下维持市场份额,这一阶段发稳定的价格和利润以及竞争者的出现为特征,由于市场趋于饱和,新产品吸引力开始逐渐减少,从而销售额和利润率达到最高水平,在财务上要注意投资回报和投资增值。在产品衰退期,经营风险较低,在这一阶段关键的成功因素是要保持成本最小化和资产变现,财务上要注意从运行中回收现金流。

(四)制定投资战略方案 企业要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制定可行的企业投资战略方案。制定战略方案一般分为轮廓设计、精心设计和前景预测三个步骤。

(1)轮廓设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设想各种各样的可行方案。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创造力,大胆创新。

(2)精心设计是由于轮廓设想所得到的方案比较粗糙,需要进一步精心设计完善之后才有实用价值。精心设计主要包括两项工作即确定方案的细节和评估方案的实施结果。

(3)通过战略执行前预测,企业可以更加合理地规划战略执行预算,提高资本使用的效率,避免产生太大的资本损失和浪费。企业投资战略前景预测包括战略执行的结果、战略执行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战略执行的费用等

(五)投资战略方案优选 企业投资战略的决策是一个多方案之间评价选优的过程。投资战略的选择是在若干个可行的投资战略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在企业投资战略的优选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企业的总体战略决定着企业投资战略的选择,它是投资战略选择过程中的起点;企业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对投资战略的选择,有的企业决策者愿意承担风险,通常采用进攻性的发展战略,而回避风险的投资决策者则采取防御性的投资战略;企业在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等一系列的资源,企业筹集这些资源的能力对企业投资战略的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决策者还应考虑竞争者对不同战略的选择可能做出的各种反应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为了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必须设置适宜的评价指标,其指标体系应涵盖盈利性指标、风险性指标、战略的企业适应性指标和战略的社会适应性指标等。

(六)投资战略实施与修正 投资战略的实施是将投资战略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首先要将战略方案具体化,因为实施战略方案需要将其分解为可操作为具体方案。其次要建立实现战略的组织机构,因为方案是通过组织来实施的,适宜的组织机构将为企业战略决策方案的实施提供组织上的保证。企业要根据战略不定期的调整组织结构,确保实现战略所必要的活动能够有效的进行。同时还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战略进行修正,以保证战略的正确性和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任淮秀:《投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朱项平:《投资学基础》,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车卉淳:《投资学基础》,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李焕林:《投资学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篇4

一、理论回顾

1.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各国都有不同的定义。在我国, 高新技术企业指的是那些在高新技术范围内进行产品开发、生产、经营, 同时为社会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范围包括: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应用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竞争、高成长、高风险和高收益等特点。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是创造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 从而获取超额利润。从理论上说, 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高, 具有较强的市场渗透力, 其产品一旦开发成功, 便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收益。但由于高科技的研发和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难度均很大, 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风险性, 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

2. 投资理论。

投资是指企业用新投入的资金或资产来创造各种生产经营条件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以期取得收益 (投资报酬) 的经营行为。投资是出于企业壮大自己的需要, 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含量比较高, 必然要通过投资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因此其投资决策非常重要。为了做好投资决策工作, 企业应处理好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投资需求与资金保证、内部投资和外部投资、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投资报酬与投资风险的关系, 通过对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的权衡, 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进而根据投资需求做出融资决策。

3. 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他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盛年期、老化阶段, 随后他又在这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将企业生命周期细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期—死亡期。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不同, 笔者将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从无到有的新生期、从小到大的成长期、达到顶峰的成熟期、逐渐走下坡路的衰退期。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及其特点

1. 新生期。

新生期是企业技术创新成果逐步进入产品化、商品化、打开市场的时期。处于新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在于:研发能力较强, 拥有一定的专有技术, 具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孕育着新的市场机遇, 有望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和风险资本家, 债务不多, 财务风险较低。它的劣势是:规模较小、项目或者产品还只处于研发阶段、面临的技术风险较高、技术创新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投入多、产出少、盈利能力不强;资金周转不顺、经营风险较高;同时面临着创新产品能否打开市场的营销风险。

2. 成长期。

成长期是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阶段。这一时期, 企业的技术不断成熟, 新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接受, 客户稳定增加, 生产、销售量提高, 产品成本下降, 业绩增长速度加快, 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 企业在行业中有了比较明确的市场定位, 产品的市场空间逐步增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因此这一时期企业仍然要通过自我积累和向外融资两种手段来筹措资金。这一时期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开拓市场, 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 大力发展规模经济, 扩大经营规模, 为此要将组织结构进一步细化, 由单层变为多层, 由简单变为复杂, 并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管理模式, 企业开始走上正常运转、健康发展的轨道。

3. 成熟期。

成熟期是企业技术成熟且市场需求迅速扩大、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阶段。这一时期企业在不断地追加投资过程中总体生产能力将达到高峰。在成熟期, 企业的销售收入逐步扩大、盈利能力大大增强, 企业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 资金雄厚, 技术先进, 管理水平较高, 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生存能力。高新技术企业这一时期的市场已基本稳定, 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已降至最低, 同时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 企业日常管理也趋于制度化, 管理风险也大大降低。这一时期, 随着企业利润的增长, 固定资产、生产规模的扩大, 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也大大增加, 企业的融资风险也较小。

4. 衰退期。

衰退期喻示企业销售增长率和利润率开始下降, 企业规模进入收缩阶段。在这一时期, 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盈利能力开始下降, 现金流入减少, 企业实力开始削弱, 筹资能力开始下降, 财务状况开始恶化, 企业面临被兼并的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管理者会迫切地实施反兼并措施, 如进一步扩大规模, 增加被兼并成本, 使竞争者感到兼并无利可图而放弃兼并等。这一时期, 企业管理层若能审时度势, 努力进行业务整合和重组, 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就有可能扭转颓势, 使企业起死回生。

三、高新技术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资战略

1. 新生期。

新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资金的制约, 一般不会出现过度投资, 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是吸引投资, 筹集资金。因此, 高新技术企业应积极向市场传递高收益投资项目的详细信息, 为风险资本家搭建投资信息平台, 使其通过畅通的信息渠道了解高回报的投资项目, 提高其投资的积极性, 从而筹集到企业所需要的资金, 以便加快投资项目建设, 使之尽快形成生产力。同时, 还要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市场变化的情况开发新产品, 寻求新的投资项目, 采取集中化投资战略, 通过内部筹资获得发展, 开辟稳定的市场, 以独特的产品独领风骚, 争取获得优势地位;要合理分配企业对内部投资的资金, 加大技术投入, 以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工作, 不断改进产品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使产品不断创新, 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要加大销售投入、开发销售市场、开拓销售渠道、扩大产品影响、树立产品形象;要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 保证企业有能力购买必要的生产设备。

2. 成长期。

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不足问题仍然突出, 要防范管理人员在企业扩大规模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而发生违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成长期的资金来源仍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企业要扩大投资, 就需要向外筹措资金, 为此, 应积极做好信息传递工作, 让投资者正确理解企业的高成长性, 积极向企业投资。这一时期适宜采取一体化投资战略, 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扩张, 拓宽价值链的上游或者下游领域, 延长企业的价值链, 或是进行横向扩张, 扩大经营规模;同时要加大品牌的投资建设, 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制定相应的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政策, 将人力资本投资纳入投资战略,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增加投资, 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素质;按预定规模和进度追加资本投资, 以期使之达到规划规模;继续追加销售投入, 开拓市场, 为进入成熟期奠定稳定的市场基础。

3. 成熟期。

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 具备了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扩大经营规模的条件, 这时要注意防止过度投资的冲动, 同时要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决策, 运用期权理论分析投资项目的投资价值, 这样可避免盲目决策引起的投资扭曲。根据期权理论, 项目的价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即静态净现值和灵活性管理的期权价值。企业可以根据经济环境、投资项目和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 对投资战略、投资项目进行调整。基于对投资项目的正确选择, 企业可以进行多元化投资, 以获得协同效应, 并分散投资风险。在选择相关多元化投资项目时要注意开发紧缺产品, 挖掘企业现有资源潜力、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分散风险, 把企业经验运用到新领域, 通过资源共享和有效配置, 进行价值链整合, 迅速形成比单一经营企业更强的竞争优势, 提高协同效应, 获得更多的利润。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以通过资本运营 (如兼并、收购、上市等方式) 扩大企业规模、优化资本结构, 并开发新的市场, 进行组织、制度和管理创新, 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 衰退期。

衰退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三条出路: (1) 通过业务收缩、资产重组, 延缓衰退; (2) 通过寻求买家接管、兼并等形式完成企业生命周期; (3) 通过新产品、新业务的成功开发蜕变进入新的成长阶段。衰退期企业的投资管理更多地表现为以往资本投资的收回或业务转型过程中的大量支出。企业应在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减少对非核心业务的投资, 可以变卖甚至可以出售非核心业务, 集中一切资源用在有发展前途的核心业务上, 以增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如果企业核心业务已是“夕阳”产业, 则应积极寻求业务转型, 从衰退行业中尽可能多地收回投资, 并停止新的投资, 精简机构、盘活存量资产、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投资战略转型。

四、结论

综上所述, 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 其投资的侧重点和战略也会不同, 可用下图来表示。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战略时, 应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投资战略, 做到合理投资, 促使高新技术企业沿着生命周期不断地发展下去。

摘要:近年来, 学术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其融资战略, 而对其投资战略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 本文引入生命周期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战略进行研究, 针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以及在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生命周期阶段的投资战略。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战略

参考文献

[1].刘阳.论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企业的投资战略.企业经济, 2001;2

[2].伊查克·爱迪思著.赵睿等译.企业生命周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篇5

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趋势,中国要在这个趋势中得到更多收益就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从1979年建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中国企业跨国投资从有到无,从小大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享受海外市场带来的机遇,不少中国企业同时也在考虑开辟新市场,寻求新出路。因为传统的欧美市场已经近乎饱和状态,而拉美、非洲市场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然而,与传统海外市场不同,在新市场进行投资存在不可预知的高风险。中国企业想开拓新市场,由于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验较少,对市场缺乏了解,所以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甚至可能遭遇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可能遭遇政治风险。所以,中国企业在对对外投资方式、对外投资区域、对外投资管理问题要具体考察、深入研究。

本文的目标为分析及回答上述问题。目的是为了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动因,解决中国企业开拓新市场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动因分析,接着介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然后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区域进行分析。最后对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进行分析。

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动因

吸引企业前往海外市场投资的动机无外乎有开拓市场、寻求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这几种。李景峰和崔艳梅(2005)认为一方面企业境外投资是外部竞争的需要,海外投资可以先于竞争者进入国外市场,优先利用当地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市场饱和,要为产品谋求新出路。郭键(2006)认为对外投资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特别是传统产品优势和低廉产品竞争优势。苗洪亮(2010)认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是资源导向。由于受国内资源储量的限制(除了煤炭),中国资源型企业对于境外投资具有极大的兴趣。朱美虹和池仁勇(2011)对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依托中国政府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政策,避开贸易壁垒,以巩固、扩大和开辟商品与服务市场为出发点的。

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

企业对外投资方式有多种,如独资、合资、合作经营、证券投资。一般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证券投资。各种都有利弊。比尔鲍威尔(2010)认为石油企业最好是买下股权。对于规模大、在市场上大到垄断地位,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的企业来说,最好要求占有绝大多数股权。庞晓东(2010)认为合作是很好的投资方式。采取合作方式可以减少很多压力和风险,并且一个优秀的合作伙伴能帮助企业提升。同样,朱美虹和池仁勇(2010)也认为对于一个技术上不太先进,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毫无特色在市场上没有达到垄断程度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先少数参股,以求得在激烈竞争中先站稳再谋求发展。

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区域选择

对外投资区域选择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卢映西(2004)认为欧美地区对中小企业来说不是很好的投资地区。因为当地物质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发达,与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相比,他们的总体水平更高。所以建议向东南亚地区发展。这些国家与我国相毗邻,有相似的语言文化背景,同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交往和传统的友好关系。而且在这一地区生活着上千万计的华侨,企业在这些地方投资更好。姜龙,白莉莉(2009)认为随着改革的进行,经济的复苏,俄罗斯正在成为世界上另一个迅速崛起的吸引投资的热点地区。俄罗斯拥有仅次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技术经济基础以及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区域大市场和资源供给地。并且近年来,中-俄关系不断升温,双方进入了又一个蜜月期。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此时进入俄罗斯投资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赵伏云(2010)认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极强优势。他认为,在欧美地区普遍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大,物质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发达。中国有实力的大企业都力争走向这些区域。因为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区位优势,获取自身成长壮大。在这些国家投资不仅能够获得企业急需的技术、管理知识以及信息、资金等资源,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知名度。刘宏杰,马如静(2010)从价值资源和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层方面分析,认为中亚和非洲地区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地方。中亚和非洲地区不仅储油量丰富,而且运输到中国的成本也相对低廉。虽然法律不是很健全,但更有利于中国企业寻求商机。同样在比尔鲍威尔(2010)解读的海外热点投资地区,比尔鲍威尔从自然资源考虑,认为非洲地区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虽然他们市场发育程度比我国要低一些,技术发展水平总体上比我国要慢半拍,但有着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朱美虹和池仁勇(2011)侧重于从劳动力来源和技术水平来选择区域。他们认为,东亚、东南亚地区拥有大量廉价劳动人口并且技术发展水平和本国相近,有利于发展小规模生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进入这部分市场。

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

卢映西(2004)认为服务行业不受技术限制,可以积极发展房地产和金融业投资。同样比尔鲍威尔(2010)也支持海外投资房地产业。不过他是从对中国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完善和发展考虑。苗洪亮(2010)认为制造业企业在对外投资时更应注重发展相应的技术而不是劳动力。他认为制造业应该寻求价值链中另外80%的部分,即技术带来的创新。朱美虹和池仁勇(2011)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更应该利用民族工业优势,利用廉价劳动力发展民族轻工业。

小结

近些年,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然而,我国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跨国经验和投资规模远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味的靠低价产品占据市场是不够的。幸运的是,中国海外投资前景良好。经济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依存的增强,国际间货物、服务、资金、技术和市场高度融合,也利于企业的跨国的兼并和收购。同时国内环境也不断完善,比如政策和投资保障机制都在完善。基于这种情况,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应该是可以迈向一个新的时代。综合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动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几个方面来讲,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东南亚、非洲等现在市场份额占据不是很大的国家进行海外投资。而对于欧美市场,更重要的是提升核心技术。

比尔鲍威尔,中国海外投资热点解析,热点透视,2010 年第1 期

苗洪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国内政策环境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第五期

朱美虹,池仁勇,中小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分析,特区经济,2011 李景峰,崔艳梅,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动因,《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杂志2005年第5期

郭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约束及战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赵伏云,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0 刘宏杰,马如静,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战略选择,山东工商学业学报,2008年第二期

卢映西,浅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域选择和行业前景--《江苏商论》2004年 姜龙,白莉莉,中国企业对俄罗斯直接投资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四期

庞晓东,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创新研究,商业时代,2010 李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环境选择和产业选择,2010 上海财经大学投资研究所《中国投资发展报告迈向国际化的直接投资框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篇6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务;企业;投资战略

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选择和战略目标确定后,企业就要构建相应的财务战略方案,就是集投资战略、融资战略和利润分配战略为一体的战略方案。以确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预测资金的投资效果;筹集循环经济投资项目和营运的资金,优化循环经济资金结构,降低循环经济资金成本;权衡企业的长远利益与股东当期利益,合理分配税后利润,确保在财务方面的顺利、循环,以支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1、企业循环经济投资属性

企业投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把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一定的项目经营活动中的行为。从广义上说,投资包括企业全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从狭义上说,投资是投入金额较大、涉及范围较广、受益期间较长的资本投资行为。企业战略投资方向的准确性,决定了企业在竞争地位和长期的盈利性,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问题。所以,企业投资要具有战略思维,使战略思维与企业战略的要求一致,与企业的内外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相协调。企业资金投放战略是根据企业战略,结合企业内外环境状况及趋势对资金投放进行的整体性和长期性谋划。资金投放战略具有对全部资金及其他资源运用的指导性和方向性特点。投资方向要与企业战略目标、定位一致;要与企业财务目标一致。内容包括投资方向、投资比例和投资重点等。

企业投资的分类:一是按支出的性质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前者是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或改善其盈利能力的支出。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后者是一般经营性和维持固定资产现有盈利能力的支出,如: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等支出。二是按照投资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前者即流动资产投资,是在一年内能收回的投资。是为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的投资。后者是在一年以上才能逐渐收回的投资。包括机器、设备、厂房、设施、运输工具等投资。三是按企业投资的空间范围,将企业的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后者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購买股票、债券、期权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企业的投资,即证券市场投资;前者是企业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循环和规模扩张,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进行的投资。就是将资金投放在本企业内部,购置生产经营资产的投资,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实现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企业循环经济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设备的投资、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和生产循环的运行费用。循环经济的投资主要是对内、对外的绿色投资,如上游产业链产品的绿色投资。循环经济的投资具有企业一般的投资类型。

2、企业循环经济投资的方向和重点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无论选择绿色经济投资,还是遵循可持续发展投资,企业都要在原有投资的条件下,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的改变,应在多元可投资方向上和重点上进行选择。

企业循环经济的运行环节,一般包括资源的开发与节约利用、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清洁化生产、产品的绿色包装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等。

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清洁化生产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环节需进行机器设备、场地设施等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和正常运行资金。投资的重点要按照企业的生产和组织特点、企业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环节等因素确定。在具体工作中应按循环经济规划要实现的资源的利用指标、废弃物排放和回收利用等指标,在循环经济技术和设计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估算,确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营运配套资金,确定资金的投放期间,以确定循环经济项目的筹资总额和年筹资额。

企业进行新的投资方向和领域时,要根据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在投资决策中要加强环境适应性分析,准确评估投资对象的环境风险。除规定的财务目标外,还必须确定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项目评估应进行环境适应性分析,对项目可能对环境所发生的损害作出详细、准确、科学的评价,使企业投资决策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对外投资上,企业必须树立环境投资理念,要把投资对象的环境保护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的的衡量因素。在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时,必须研究以下环境相关因素:(1)此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状况,有无与国家环境立法相违背的风险;(2)项目能不能由于进行了绿色投资得到国家贷款利率、税收等方面优惠而减少的成本;(3)项目几年后结束出现环境影响的或有成本等。在研究项目投资风险、确定投资贴现率时要考虑与环境相关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投资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袁建国等: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财会月刊,2006.6

[2] 关向敏等:浅析企业长期投资及其管理要求,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5

[3] 王棣华:财务战略管理--国企发展的“生命线”,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4

[4] 陈育俭:财务管理绿色化的几点思考,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5] 吴彦军:论企业财务战略,天津财会,2006.2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篇7

厦门海沧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 为海沧区政府直属的大型综合性国有企业;2008年11月根据海沧区政府要求, 公司重新整合, 并入海沧投资集团公司, 系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 注册资本2.1亿元人民币。旨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载体”, 通过对海沧区173平方公里辖区内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开发、经营、管理, 多方位全力打造海沧旅游业, 提升海沧城市竞争力和品位。

二、公司目前所处之策略分析

(一) 环境分析

1. 政治环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政治环境十分稳定, 旅游法律法规不断健全, 国家把06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旅游年”, 将旅游提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 09年中央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的颁布, 使对台旅游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时海沧区政府高度重视本地区的旅游发展, 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积极引进资金与技术, 为海沧旅游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 自然环境:

海沧, 位于厦漳泉闽南金三角地区, 与厦门岛隔海相望, 与台湾毗邻;地区气候宜人, 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 境内自然类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有以森林游览为主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游览区, 以参观了解野生动物为主的海沧野生动物主题公园游览区, 以休闲疗养为主的日月谷温泉度假村, 为海沧区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文化环境:

在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 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景观等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有新垵红砖古厝群、莲塘别墅、芦塘举人楼、等诸多楼阁、祠堂、寺庵、旗杆古建设, 还有纪念吴真人为主的青礁慈济宫、石室禅院等宗教文化景点, 以民俗和宗教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类旅游景观, 为海沧区旅游发展增添了文化内涵, 烘托了浓郁的旅游氛围。

4. 经济环境:

近年来, 我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成为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多, 在满足基本消费的基础上, 人们开始关注旅游消费, 出游意识不断增强。

(二) 产业和竞争分析

公司主要从事景区开发、景观设计、园林施工、旅游运输、旅行社、旅游酒店等旅游业务的开发、管理与服务, 以及墓园开发经营等其他第三产业。主业上已初步建成景区、旅行社、旅游运输、景观设计等旅游产业链, 即将开发建设未来海岸酒店, 可形成资源共享互相带动的局面, 但本地区有如日月谷、鼓浪湾等高端休闲食宿场所, 对我司后继开发酒店形成威胁。

辅业景观设计目前主要是满足海投集团系统内部及海沧区政府 (管委会) 工程项目的景观设计及其施工的需要, 特别是文圃山墓园的需要。厦门目前市场上只有十几家景观设计公司, 市场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很大, 无论从海投集团内部还是从市场需求来看, 景观设计业务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虽然景观设计公司在战略规划期依托文圃山墓园的业务就可实现较为可观的利润, 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厦门目前规模以上的墓园有4处, 对文圃山墓园构成竞争态势, 因此文圃山墓园应采取高端定位使之有别于其他陵园经营竞争。

(三) 顾客管理模式分析

顾客是旅游产业的生命线, 公司长期坚持完善顾客管理体系, 努力通过以下方面, 力求达到维持老顾客, 挖掘新客户的目的, 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细分目标市场:

按照行业、年龄、特点等对潜在顾客进行市场细分;

2.设计目标产品:

针对各细分市场, 设计出满足各类顾客需求的旅游产品等;

3. 进行顾客回访:

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目标客户进行回访, 了解其对公司产品的看法及下一步的需求, 达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留住现有顾客的双重效果。

三、经营投资组合策略分析—SWOT分析

根据SWOT分析结论, 公司目前战略重点如下:

(1) 以海沧区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及管理运营为工作重心, 争取各方 (政府、海投集团、其他企业) 支持, 大力促进旅游固定资产投入。同时加强对海域海岛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游等新业态、新产品的项目规划和招商引资, 通过规划储备一批项目, 形成一大批新的利润增长点。

(2) 做活旅行社业务, 以项目和品牌带动,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现阶段以生态游、闽南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和对台旅游为特色, 将来开展海洋海岛游以及工业旅游 (保税港区游) , 坚持项目带动、创新带动和服务带动, 扩大客源市场, 培育消费热点, 提升服务品质, 提高产业素质, 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做大做强海沧旅游产业。

(3) 继续做好集团公司辅业, 为主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1) 有序推进文圃山陵园的建设和经营, 该业务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将成为海旅集团的最主要利润来源。 (2) 提升景观设计公司市场竞争力, 使其不仅具有为集团内部企业服务的能力, 还具有较强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4) 探索公司优质战略资源与现有业务的协同性, 稳步推进适当规模的与主业协同的多元化。在中国市场消费需求升级的大背景下, 与有关企业合作 (如利用央企的背景及资本, 或者打海西牌寻找有实力的台资企业) , 通过投融资开发旅游地产, 谨慎进入体育公园、房地产 (别墅群) 等领域。

四、持久竞争优势与竞争策略分析

(一) 竞争优势:以海沧旅游资源为核心竞争力

1. 政府唯一支持进行海沧范围旅游开发的企业;2.拥有不可复制的资源优势;3.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链。集团公司现有的业务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如旅行社拥有自己集团内部的天竺山、青礁慈济宫等旅游资源, 可有效降低成本。

(二) 核心扩张

作为旅游行业, 控制上游客户即可占据整条产业链的主动地位, 利用现有核心资源, 努力拓展旅游地接业务, 将游客带入海沧, 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已成为现阶段主要目标。

(三) 竞争策略:各事业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和发展特性, 分别采取以下竞争策略:

1. 天竺山和青礁慈济宫景区采取差异化策略:

配合海沧区政府加强建设管理, 一方面做好现有景点的营销, 另一方面做好新景区景点的规划、开发与运营, 适时通过招商引进短、频、快, 新、奇、特项目, 带动景区人气;天竺山景区面积37平方公里, 要进行深度开发需要巨额资金和特殊的土地政策, 因此必须寻求具有强大背景的大公司进行合作开发。

2. 旅行社实行成本领导和差异化 (比如成本透明, 诚信经营) 结合的策略:

利用现有旅游资源提供的成本优势, 努力扩大业务规模, 提升规模效应, 同时强化营销管理, 提升品牌, 以特取胜。

3. 景观设计公司实行品牌策略:

战略方向是为海旅集团公司现有主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有效服务于海投集团系统内部的业务需要, 同时培养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利用文圃山高起点、高标准的设计要求, 做好、做精每一个设计产品, 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4. 旅游运输公司的战略方向采取集中策略, 重视运输市场的培育和建设, 成为集团将来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五、策略执行系统建构

(一) 海旅现行策略稽核流程及策略执行体系

1. 策略稽核流程:

通过建立在使公司和员工都满足的“双赢”基础上的业绩考核方案, 将业绩与薪酬挂钩, 保证多劳多得, 并提拔优秀员工, 淘汰问题员工。

具体的步骤:在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 年末根据指标完成情况, 决定每个公司及其员工的工资增与减幅以及奖金。

2. 策略执行体系:

人员系统:建立督办体系, 明确各督办项目的责任人或责任单位以及完成时间和进度。

运营系统:按要求对各督办项目进行计划倒排, 明确具体细项实施责任人, 并及时对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反馈。

策略执行系统:对照督办要求和公司有关规章制度, 对督办内容进行评定, 提出考核建议, 提交总经理办公会通过执行。

(二) 海旅集团策略变革方向

1. 人资策略变革方向:

从公司战略高度开展人资管理工作。

(1) 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明确公司在下一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员及这些人员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技能, 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

(2) 根据情况聘请新的专业人才, 或者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培训, 使其适应新的战略规划并配备到相应岗位;

(3) 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与评估, 并对其绩效作出评判, 还要对人员的去留以及是否调换工作岗位, 或者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培养和锻炼提出意见和建议。

2. 竞争策略变革方向:

在做好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下, 加大旅行社地接服务的拓展力度, 将外地游客吸引至本地区消费, 从而进一步带动我区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并利用控制上游客户的主动优势, 争取区域内各大酒店、景点的更多优惠, 同时以更低的价格和差异化经营吸引更多的客源前来观光旅游, 达到规模效应。

3. 客户管理变革方向:

(1) 建立健全客户档案资料, 在对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按客户性质、消费能力、消费特点等重新建立客户档案

(2) 完善客户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档案的保管细则和使用范围, 以防止客户资料外泄, 造成公司与客户的不必要麻烦

(3) 利用现有档案资料和顾客回访, 维系现有客户资源, 达到口碑效应, 同时通过与客户的交流, 洞察潜在客户信息, 开拓新的客户市场。

4. 营销战略变革方向:

(1) 整合营销战略:坚持由外到内的战略观点, 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正确处理与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旅游投资者、竞争对手等直接利益相关者和旅游社区、大众传媒、政府等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 以获得利害相关者的信赖和支持, 从而有效的建立海沧旅游的品牌形象。

(2) 事件营销战略:积极介入重大的新闻事件、社会活动、体育活动, 利用这些事件的影响力, 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 以达到“名扬天下”效果。此外, 还可以结合海沧的具体旅游资源, 举办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节, 从而扩大海沧旅游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

(3) 目的地营销战略:以政府为主导, 有效地整合海沧内所有旅游企业, 把海沧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形象, 参与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 在政府的带动之下, 更好的发挥一切营销主体的作用, 从而提高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

(4) 绿色营销战略: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前提下, 旅游经营者在营销中, 应该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充分合理的利用旅游资源, 而不应该为了眼前利益, 破坏式的开发, 从而损害后人的利益。因此, 在海沧旅游开发中, 应该坚持绿色营销, 到达旅游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5) 网络营销战略:尽快建立海沧区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把海沧区的旅游纳入全市, 乃至全省的旅游网络推介中去, 并与当前各大门户网站, 特别是一些专业旅游网站, 建立密切的联系, 充分发挥网络在旅游营销中的作用。

5. 战略执行系统的变革方向:

整合人资、财务、营销等各功能策略, 使之共同发挥作用于公司战略体系暨计划制定——战略实施——效果检查——结果考核这一战略流程中。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篇8

一、房地产融资现状

2011年,在我国实行了货币紧缩政策后,中国的金融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方式。 截止到该年年底,我国国内的贷款率已经大幅度降低, 房地产企业经营自备资金方式的运用范围逐步扩大,同时房地产开发商把目光投到了海外,利用海外举债或者海外融资的方式来缓解融资压力, 虽然这两种解决资金问题方式所占的比例较小,但仍为目前的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曙光。

从2011年开始,我国多次对金融机构的准备金与存款利率进行了增幅调整,使得国内的诸多银行对贷款进行收紧,很明显使得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来源受到了阻碍,让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更加地困难。 但是一些优质房地产企业可以获得较大的便利, 他们通过融资共担风险的方式来获得银行贷款。 另外,为了减少融资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各房地产企业可以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近年来,各大房地产企业的股权融资计划处于搁浅状态,甚至有许多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取消了其股权融资计划。 一些房地产企业利用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来缓解资金的压力,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并不理想,通过债券融资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规模还是较小。

从2011年以来,由于政府对货币实行了收紧的政策,房地产企业的信托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由于从2011年年初开始,房地产信托开始高速发展, 但是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这些信托公司进行了规划和管理,信托公司发行信托的速度得到减缓。 虽然信托公司发行信托短暂的减小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压力,但是在下一年,到了信托产品的资金兑换时期, 大量资金的支出更加加剧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缺乏的困境。

为了减轻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压力, 房地产企业想尽各种方法来解决资金问题, 一些有着海外上市资本平台通过发行各种债券或者票据来获得资金的支持。 例如一些在香港上市的碧桂园和宝龙地产等房地产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债计划, 但是随后国家外管局就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干涉,因此这种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问题的方式也就寿终正寝, 同时有些实力较强的房地产企业仍旧采取向海外银行进行贷款的方式来走出困境。

近年来,居民住房问题引起了全国的高度重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资金进行了引导和管理, 特别是增大了保障房的信贷资金比例, 使得对保障房建设的房地产企业银行贷款更加的容易,促进了保障房建设企业的发展。 因此,保障房的建设数量大大增加,资金的获取也使得该类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抗风险能力也大大增加。

二、房地产融资的对策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融资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房地产企业虽然采取各种方法来获得资金的支持, 但其主要的途径还是通过银行贷款。 由于我国实行了货币紧缩政策,使得国内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受到了阻碍,经过分析总结,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可以帮助房地产企业走出困境。

(一)加大保障房建设比例

众所周知,近年来引起国内最多关注的就是居民住房问题。 在这个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社会中,人们首先就考虑到“住”的问题,因此国家也响应大众的要求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 同时也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资金进行了引导,增大了保障房建设的信贷资金。 目前,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日益显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响应国家的政策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 虽然房地产企业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 而且主要的资金获取方式仍旧没有改变,房地产企业只有顺应国家政策的引导,加大保障房的建设比例,获得较多的银行贷款资金支持, 从而改善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利用海外资本平台

房地产企业顺应国家政策的导向仅仅只是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解决之道,但是这个措施并不能完全解决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而且也不适合每一个房地产企业。 因此,拥有海外上市资本平台的房地产企业一定要合理利用好这个融资渠道来解决资金问题。 房地产企业可以在海外发行各种债券和票据的方式来获取国外资金的支持, 便于企业的资金周转,保证房地产企业平稳的过渡和发展。 有些实力较强的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表现出自身企业的优势, 同时展现出企业的实力和诚信度, 从而获得外资银行的资金支持, 以帮助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境。

(三)利用股市筹集资金

为了解决房地产行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股票融资是一个很常见而且有效的方式。 股票融资相对于其他的融资方式有诸多的优点,股票融资不仅仅是筹资的风险较小, 而且所筹的资金长期有效, 没有到期时间,同时股票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的名誉,不用承担利息负担,股票融资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股票融资的资金周转并没有经过金融机构,而是直接将资金流向资金不足的地方,这种方式对企业经营成本有所降低。 另外,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合并的方式来增强企业实力, 使得企业融资更加容易。

(四)实施金融创新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受到融资问题的制约,而企业融资又属于金融问题,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来寻找到一个新的融资渠道,进而缓解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现在的保险行业发展迅速,不论是人身保险,还是车险、医疗保险等,保险行业都会有大量的资金闲置。 因此,房地产企业可以与这些保险行业进行合作,然后签订相关的合作合同,这样不仅使保险行业的闲置资金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同时也获得了较大的利益,而且房地产企业也解决了融资困难的问题,使企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货币收紧政策的实行,房地产企业融资更加的困难,但是也因此,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 在国内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各个房地产企业努力探索出多种融资渠道,不仅减少了传统信贷的风险,而且许多的房地产企业顺应国家政策加大了保障房的建设,实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Money China财经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也跨出了一大步,但是由于近年来的货币紧缩政策,对房地产行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融资方式上,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做出较大的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应当寻找出合适的融资方式,在充分分析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货币政策、行业市场变化以及信贷市场等种种对房地产融资有影响的因素后,我们发现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对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最为有利。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融资现状,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志敏.货币紧缩政策下的房地产融资趋势分析[J].金融经济,2011

[2]王艳华.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探讨[J].财经界,2011

[3]刘丽巍,贺铟璇.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问题与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篇9

河北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可以说是全国对外开放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在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中, 河北省大力实施“两环开放带动战略”, 积极“引进来”、大胆“走出去”,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 领域不断拓宽, 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河北省已与世界16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经贸关系, 省市级友好城市已达49对。近年来, 全省境外直接投资工作的重点是探索创新境外投资合作方式。在继续抓好境外加工贸易的同时, 积极推动企业通过股权投资、股权置换、收购兼并等多种境外投资方式, 积极参与国际化经营。

二、河北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特征

据河北省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 2008年末, 全省共有民营经济单位294.8万个, 比上年增长1.6%。全年实现增加值8565.6亿元, 比上年增长12.1%, 比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快2.0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9%, 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2.5亿元, 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132.4亿元, 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100.7亿元, 增长14.5%。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35727.9亿元, 增长22.0%;创造利润4246.2亿元, 增长12.0%。河北省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 境外投资、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

并购成为河北省企业境外投资、经营的新形式, 2007年核准的24个项目中, 有3个并购项目, 投资总额330万美元, 占投资总额的5.89%。河北宏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13.5万欧元的低价收购法国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葛瑞夫公司, 并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使这家被法院监管、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

(二) 民营企业已占据境外投资主导地位

2007年河北省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24家境外投资企业中23家为民营企业, 中方投资4556.1万美元, 占投资总额的81.32%, 民营企业已成为河北省企业境外投资的主力军。

(三) 外贸出口发展迅速

2008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出口比重提高。全省民营经济出口总额145.8亿美元, 增长55.7%, 增速同比加快8.3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7%, 是河北省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民营经济出口形势严峻, 高位增长难以为继。2009年1~3月份民营经济完成外贸出口额20.3亿美元, 同比增长-8.9%, 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6.4个百分点。11个设区市中有9个市都是呈降幅趋势, 增幅比2008年末降低了12.8个百分点。

(四) 加工贸易为主要的贸易方式

河北省中小企业主要以加工贸易、对外承揽项目为出口的重要方式之一。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开始减慢, 出口企业订单普遍不足, 出现“大单变小单”、“长单变短单”和“主单不少接续跟单减少”的现象, 外贸市场需求明显减弱, 出口企业订单减少, 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

(五)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小

由于河北省中小企业规模小、分散程度高, 因此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普遍相对较小, 多数集中在百万元左右的小项目。如2007年河北省各市按境外直接投资额大小依次为:唐山市5家, 1637.5万美元 (其中迁安市1家, 100万美元) ;邢台市3家, 1466.8万美元;石家庄市8家, 1305.6万美元 (其中辛集2家, 334.5万美元) ;保定市2家, 540万美元;沧州市3家, 480万美元;廊坊市 (三河市) 1家, 100万美元;邯郸市1家, 63万美元;秦皇岛市1家, 10万美元。衡水市、承德市、张家口市没有境外投资项目。2007年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每项目233万美元。

三、河北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

(一) 促进河北省配套企业的生产协作,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综观全国, 目前已经建成的经济强省, 都是民营经济强省。强化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撑, 是现有经济强省共同的成功经验, 也是我们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据预测, 到“十一五”末全国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大体要到65%, 经济强省的比重还要更大些。通过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可以实现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 结合区 (县) 域特色经济, 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提升, 细化专业分工, 延伸产业链条, 扩大产业规模, 打造区 (县) 域经济核心竞争优势。

(二) 为河北省提供就业机会

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其资本有机构成一般较低。相同资本的投入量, 小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比大企业多3倍, 从客观上为劳动者就业创造了条件。2008年末, 河北省民营经济的从业人员有1327.7万人, 比上年同期增长3.8%。随着民营经济逐步走入国际市场, 经营规模日益扩张, 为河北省可以提供更多的外出务工等就业机会。

(三) 促进河北省产值增加、出口创汇收入增长

2008年末河北省民营经济单位个 (户) 数294.8万个, 比上年同期增长1.6%;增加值8565.6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2.1%;民营经济营业 (业务) 收入35727.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2.0%;出口创汇收入145.8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5.7%;实缴税金997.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3.4%。随着河北省民营经济跨国经营, 其出口创汇额持续增加, 其对该省财政收入的支持力度会进一步突出。

(四) 有力地促进河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般而言, 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企业绕开贸易壁垒, 减少贸易摩擦, 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的持续增长, 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整体增长。2008年河北省对外贸易较快增长。进出口总值384.2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50.5%, 其中出口总值240.3亿美元, 增长41.3%, 增速同比分别加快12.6和8.7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 有效地优化全省的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逐步下降, 第二产业趋向稳定, 第三产业迅速上升是各国产业结构演变的一个共同趋势。河北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客观经济规律。

目前河北省产业结构资源型重工业产业比重偏大, 工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明显,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产业集聚的规模效益出现递减趋势。中小企业产品档次低, 初粗加工产品多, 深精加工产品少, 高附加值精品匮乏, 企业研发能力弱, 全省民营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萌芽期”, 产值比重较低。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投向逐渐从低生产率、劳动密集型行业向高生产率、高智能行业调整。

四、河北省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方向

(一) 增强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 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用“创新链”拉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已成为中小企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为此, 河北省中小企业应积极推动专业化协作, 加强联合, 发挥集团优势,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使其在跨国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可适时借鉴日本中小企业的有利方面, 一方面, 中小企业可采用联合创新方式, 即组成中小企业族群联合起来进行技术开发, 将资金、知识、信息、技术和最佳实践在集群区域内有效地组合起来, 使有限的资金汇集成较为宽裕的资金链;采取多种途径, 积极引导企业和中介组织开展专业化协作, 形成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区域品牌优势;另一方面, 政府可兴办科技园、工业园, 制定各项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政策, 形成协调配套的企业群体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支撑体系。

(二) 注重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开展特色经营

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 日本中小企业的比例相对较高,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显著。据统计, 日本国内企业有433.8万家, 其中中小企业432.6万家, 占企业总量的99.7%。近年来, 河北省中小企业的特色经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如安新县、高阳县、容城县分别是我国重要的羽绒制品、毛巾毛毯、服装生产基地, 其中安新县的“白洋淀羽绒城”是我国十大羽绒制品生产加工基地之一, 30%的产品远销美、日、俄、英、德等国家;但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将发展的目标首先定位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过多地重视眼前利益, 缺少长期发展的眼光, 导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没有保证、企业缺乏信誉。

因此, 河北省中小企业应借鉴日本中小企业成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向, 首先要以长期发展为目标, 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 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信誉, 树立优良的市场形象。在经营过程中, 突出产品特色, 向差异化、专业化、精深化方向发展, 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 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

名牌经济是市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 区域品牌和企业名牌是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全省产业集群中, 被国家有关部门、机构、协会等命名的“国字号”区域品牌69个, 中国名牌产品11个, 驰名商标8件。特别是区域品牌中, 涌现了一批如“中国皮都” (辛集) 、“中国药材之乡” (安国) 、“中国羊绒之都” (清河) 等诸多知名度很高的大品牌。这些品牌是河北特色产业的象征和名片, 为河北省经济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活力。河北省中小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经营, 必须实施名牌战略, 进一步加大区域品牌和企业名牌的培育力度, 如海尔的自创品牌之路。在保护企业品牌的基础上, 增强名牌的意识和观念, 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培育和发展名牌,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名牌的科技含量, 进一步提升河北省产业集群的品牌数量与品牌影响。

(四) 树立国际市场营销观念

河北省中小企业要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 必须实现营销策略的创新, 以国际市场营销的新观念取代传统的生产和推销观念, 充分把握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特点, 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组织生产, 筹划促销手段和确定分销渠道, 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取利润。可采取多国战略和全球战略, 在从多国战略过渡到全球战略中, 应考虑从“适应性”营销组合战略到“标准化—适应性”混合营销组合战略的转变。

(五) 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金融服务、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应紧紧围绕河北省政府确定的十大主导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调整与优化产品结构, 加强同大企业的协作配套, 走“专、新、特、精”发展之路。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组织各级有关部门对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实施对口帮扶, 努力培育一批规模大、科技水平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高的“一大三高”企业。如保定容城县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速度, 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服装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通过科技兴企和校企合作, 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增强自主设计研发能力, 其服装品牌“泉镜花”被评为中国名牌。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推进,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热点。河北省中小企业必须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 全力拓展海外市场, 增强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 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河北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苏丽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实践和中国的战略选择[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2]何骏.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8, (4) .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篇10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集集团,战略规划,投资潜力

0 引言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时期国家战略将助力中国走出去, 为世界经济尤其是亚洲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有助于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矛盾, 为中国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同时, 也为我国的诸多企业带来来了大量的机遇, 尤其像中集集团这种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解决方案, 以产品影响世界, 以创新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型跨国企业,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为正在转型中的中集集团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大的市场空间。

1 中集集团发展概况

自2008年以来, 中集集团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中集集团在保持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箱和罐式集装箱的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 中集集团也是中国最大的道路运输车辆的生产商, 中国领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之一。出于分散风险的考量, 中集集团进行多元化发展, 中集集团实现了集装箱、车辆、能化、海工、物流服务、空港、金融等产业布局。2013年中集集团业务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2013年, 中集集团营业收入达到578.7亿元, 净利润达到21.1亿元, 从图1可以看到, 集装箱业务的销售收入占比最大, 达到了的34.4%, 而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7年集装箱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为69.8% (集装箱销售收入340.5亿元, 总销售收入为487.6亿元) 这说明, 中集集团多元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对集装箱业务的依赖度降低, 也使得的中集集团抗风险能力增强。同时, 如道路运输、能化食品装备、物流能营业收入大大增加, 据最新的季度报告显示, 2014年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也实现了盈利, 金融、房地产业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 中集集团各业务模块发展现状分析

中集集团主要从事现代化交通运输装备、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空港装备的制造及服务业务, 以及物流服务业务、房地产开发、金融等业务。根据2014年1月到6月的统计数据, 中集集团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产品为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及物流服务。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集集团2014年上半年度报告整理

从表1可以看到, 2014年上半年, 从营业收入看, 中集集团各项业务中除了集装箱业务外, 其他业务营业收入持续保持增长。集装箱业务营业收入跟去年同期比有所下降, 降幅达到6.57%。从净利润来看, 空港装备业务还处于亏损状态, 集装箱业务、道路运输业务 (利润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本报告期内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收益减少所致) 、物流服务、金融业务相比去年同期也有所下滑。而海洋工程和房地产开发相比去年同期实现了扭亏为盈。集装箱业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了下滑, 也正好说明了中集集团进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集集团战略规划热点及投资潜力分析

由于全球经济动荡, 使得集装箱市场依然较为疲软, 中集集团集装箱业务业绩有了一定的下滑, 但是, 中集集团多元化发展的策略可以多点开花, 弥补集装箱市场的需求的萎缩所带来的收入下降所带来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出台也给中集集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带一路”经济地带的开发为中集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交通运输业、能化食品装备制造业务、物流业务、海洋工程、空港设备、金融、房地产等主营业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3.1 集装箱业务的投资潜力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的开放, 贸易往来将更加频繁, 而集装箱是运输过程中的必需载体, 这为中集集装箱市场需求的扩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消化集装箱多出的产能。此外, “丝绸之路经济带”由于自然环境处于内陆, 需要通过陆路运输大量商品于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 如铁路运输等, 中集集团生产的可以用于铁路运输的集装箱将会大展拳脚。

3.2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投资潜力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开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 交通很不便利, 交通线路的建设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开展的前提也是必由之路。中集集团10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专用车产品将会迎来更大的舞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如俄罗斯等能源大国, 中集集团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等将会为能源运输做出贡献。此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将进一步对中国开放, 政策将更加优惠, 这有利于中集集团将运输车辆业务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3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

中集集团主要从事广泛用于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三个行业的各类型运输、储存及加工装备的制造, 市场遍及东南亚、欧洲及北美洲和南美洲, 液态食品装备产品的生产基地设于欧洲, 其产品及服务供应全球。“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将中集先进的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制造技术和服务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3.4 海洋工程业务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均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工程由于投资大、周期长, 具有从事海洋工程的全球跨国公司不多, 而中集集团是中国领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总包建造商之一, 并始终在国际海洋工程市场中参与全球竞争。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 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植, 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前景十分广阔。

3.5 空港装备业务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将会带动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交通设施的改变, 大量的机场设施需要建设, 中集集团空港装备业务的包括登机桥、航空货物处理系统、机场地面支持设备 (GSE、摆渡车、升降平台车、消防车等) 以及立体车库等将派上用场。

3.6 物流服务行业

在海上丝绸之路上, 有统计显示沿路17个国家的人口约19.39亿人, 占全球总人口约30%左右, GDP总量占世界7.21%。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覆盖人口约30亿人, 涉及经济规模约23万亿美元。“一带一路”上发展物流业市场十分庞大, 谁取得先机谁将会占领市场。中集集团有别于其他物流企业, 是其优势在于依托一体化港口物流服务、向综合多式联运、集装箱全生命周期服务、行业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冷链物流生态等于其业务密切相关的服务, 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3.7 房地产开发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比较特殊, 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中集集团可以将模块化建筑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路国家和地区。

3.8 金融业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篇11

一、初创期的投资战略

1.初创期对企业投资战略的要求

在初创期,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基调为“通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成功地向市场上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便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市场基础”。这一目标对企业的投资战略决策提出了如下要求:

(1)根据市场的竞争状况,收集并整理与本企业的发展有关的信息,经过周密的财务可行性分析,为企业拟定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发展业务领域及发展项目。

(2)进行财务预测。预测本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对资金的需求;预测企业未来的投资方向、发展方向;预测企业的资本结构;预测企业的财务政策等。

(3)结合本企业目前的资金状况对财务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成为经济上可行的战略方案。包括:对资金投入量上的调整;对资金投入方向上的调整;对资金投放时间上的调整等。

(4)具体拟定出初创期的资源配置方案及资源投放方向。包括:将多少比例的资源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中;将多少比例的资源投入到运营周转上。

2.初创期企业应采取的投资战略——内涵发展型投资战略

初创期企业没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因此应更注重生存和进行初步的资本积累。采取内涵发展型投资战略,即围绕企业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经营战略,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盈利的投资为重点。这种战略是通过企业内部获得发展,注重企业内部的、现有资源的开发,以开辟自己的根据地市场,争取获得一种优势地位。同时,也可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采取内涵发展型投资战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而开发技术。由于企业在初创期抵御风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研发能力都比较弱,因此,主要应采取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技术创新方式。

(2)选择夹缝市场。企业首先应该研究自己的市场在哪里,应投资于何种目标市场。可供这一阶段企业选择的市场投资战略是:选择大企业无力染指或不愿染指的市场,即夹缝市场。这样的市场必须满足的条件是:第一、该市场有足够的规模和购买力,从而使涉足其间的初创期企业能够有利可图;第二、该市场有成长潜力并被大企业所忽视;第三、涉及该市场的中小企业拥有其需要的技能和资源,可有效地为之服务。因此,夹缝市场投资战略能使弱小的企业获得成功。

二、成长期的投资战略

1.成长期对企业投资战略的要求

(1)将市场部的信息收集、调研分析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分析上,重点收集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信息。

(2)根据上述信息,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竞争战略一成本领先战略、细分市场战略、重点集中战略或者创新战略。针对不同的竞争战略,匹配资源,决定资源的投放方向,进而形成一体化投资战略。

(3)按照财务投资的方向特征,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对资金的需求状况以及资金缺口的弥补。

(4)进行财务规划,详细制定本阶段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投资战略实施过程中应达到的量化标准,以便进行日后的绩效评价。

(5)具体拟定出成长阶段的资源配置方案及资源投放方向。包括:将多少比例的资源投入到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将多少比例的资源投入到运营周转上;根据资本市场的供求状况,拟定在本阶段企业所应采取的投资战略。

2.成长期企业应采取的投资战略——一体化投资战略

一体化投资战略是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根据物资流动的方向,使企业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

一体化投资战略又包括两种模式: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其中,横向一体化是企业将活动扩展到处于同一生产经营阶段的企业中,以促进企业实现更高程度的规模经济和迅速发展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可使企业增强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资本利用率,减轻竞争压力,使企业在迅速扩大规模经济水平的同时,又不偏离原有的经营范围,因而不会引起管理上太多的困难。纵向一体化,就是企业进行纵向扩展,进入目前经营的供应阶段或使用阶段,实现同一产品链上的延长,使企业新增加的业务涉及到企业原有业务提供投入物或使企业的业务活动更接近于最终消费者。

企业实现一体化投资战略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内部擴张投资战略,即在企业内部通过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效率,更新改造等维持并发展企业竞争优势。二是外部资本扩张战略,也就是使用较多的交易化战略和兼并收购手段使企业快速扩张。

三、成熟期的投资战略

1.成熟期对企业投资战略的要求

(1)将投资重点转移到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保持和提高上。为了实现总体战略发展的需要,要求在制定这一阶段的企业投资战略时,应逐步的、有计划的将资源的配置转向提高产品的质量、维持或有节制的缩减对市场营销的投入。

(2)加快信息的反馈,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竞争对手的竞争动向。结合对收集到信息的处理,判断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以及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的转变、市场竞争地位的转变等。利用潜在优势矩阵选定企业继续经营的产品,寻找企业可大力发展的产品品种,同时确定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没有良好市场潜力的产品。从而,将大量的资金投向市场潜力良好的产品的创新研发;利用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品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支持企业产品的创新、研发所需的资金。对于市场前景较差、竞争力较弱的产品,进一步分析其市场状况,确定应采取何种退出战略,进而确定资金在该业务上的投放量度。

(3)根据上述财务投资选定的方向,进行相关财务预测,预测本企业各项业务未来的现金流量、各项业务对资金的需求状况以及资金缺口的弥补。

(4)进行财务规划,详细制定本阶段的财务战略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投资战略实施过程中应达到的量化标准,以便进行日后的绩效评价。

2.成熟期企业应采取的投资战略——多元化投资战略

多元化投资战略是指企业将集聚的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加以释放,以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

企业在下面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开始考虑多元化投资:一是主体市场做到了绝对或者相对领先;二是这个市场确实已经开始呈现饱和状态。

企业在考虑多元化方向时首先要考虑关联性,即应该选择那些同自己今天的主业具有高度关联性,特别是那些在未来可能取代今天的主业成为新的利益支柱的业务。

通过实施多元化投资战略,有利于企业剩余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抵御行业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活动范围,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长期利润率。

四、衰退期的投资战略

1.衰退期对企业投资战略的要求

(1)做好及时的财务预警分析。在现有的企业投资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对企业投资战略的绩效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委,预测业务的发展态势。

(2)分析企业内外的市场状况、行业状况及其他宏观经济状况,寻找新的业务领域,制定合理的、适合企业的业务创新方案;进入其他业务领域的方法、策略;对现有的业务进行整合,实施战略改组。

(3)在确定企业进入衰退期或某项业务进入衰退期后,结合企业自身的相对竞争优势,采取收缩的战略方针,停止扩张,处置多余的、新业务不适用的固定资产;以及有计划地剥离不良资产,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业务单位和人员;停止生产现金流为负值的产品。不能在这一时期存在侥幸心理,盲目的加大投入,以期扭转局面;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库存、合理地压缩运营成本及各项费用开支,减少临时雇员。

2.衰退期企业应采取的投资战略——缩减转移投资战略

在衰退期,企业首先应缩减现有主业的投资,挖掘和培育新的产品和市场,转移企业的战略资产和投资方向,将投资转移到其他有价值的方面,使企业尽快渡过危机。其次,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应采用紧缩的信用政策,保证现金流入。资金投入以投向变动成本为主,以获取兑现的现金为使命,注重多增进企业的现金流入量而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量,对相关的成本支出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在衰退期也可考虑实施并购重组或退出战略。如果企业在市场中处于较强的竞争地位,则可以考虑通过兼并小的竞争对手来重组企业,直到拥有市场份额的控制权。通过市场控制权,企业可以获得比重组前更多的财务回报。采用这种战略,企业首先要确定某一局部市场在这一阶段仍能有稳定的或者下降很慢的需求,而且在该市场中还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企业应当在这部分市场中建立起自己的地位,以后再視情况发展考虑进一步的对策。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进行一定的投资,但必须注意投资成本不能太高。对于那些不盈利而又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企业则可采取剥离或清算等退出战略,以增强在需要进入的新投资领域中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投资战略制定基本思路探析 篇12

一、企业投资战略的特点

(一) 企业投资战略服从于企业的总体战略

作为企业总体战略的分战略, 企业投资战略应该与总体战略协调一致, 并保证总体战略的实现。企业投资战略制定的依据是企业的总体战略, 投资战略只能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所给定的框架内进行投资方面的谋划, 包括投资方向、投资重点、投资组合、投资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投资的具体方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企业投资战略也是总体战略在投资管理方面的分解与落实。

(二) 企业投资战略受经营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的制约与影响

企业投资战略虽然统帅和制约着企业的各经营单位战略, 各经营单位的战略要服从于企业投资战略, 但企业投资战略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各经营单位战略的现状、战略发展方向与目标。此外企业投资战略还受企业产品战略、竞争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具体战略的制约与影响。

(三) 企业投资战略决定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向

企业投资战略对企业运用可支配资源起着指导作用。由于投资收益来源于使用资产而非拥有资产, 在制定投资战略时, 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拥有的全部资源, 还应考虑企业可以支配和使用的资源。因此, 企业要注意通过产权投资形式获得对更多资源的支配权。

二、企业投资战略类型选择

(一) 发展型投资战略

发展型投资战略是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指导, 将企业的资源配置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来广大企业的产销规模、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发展型投资战略一般会取得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收益水平。发展型投资战略又有集中发展型投资战略、同心多样化投资战略、纵向一体化投资战略、横向一体化投资战略和复合多样化投资战略等形式。

(二) 稳定型投资战略

稳定型投资战略是企业在战略规划期内将企业的资源基本保持在目前状态和水平上的战略。其基本特点是企业满足于过去的投资收益水平, 决定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目标, 每年所期望的投资收益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 企业继续用基本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为顾客提供服务。稳定型投资战略的优点表现在可以避免开发新产品和拓展新市场所必需的巨大投资、激烈竞争和开发失败的风险;容易保持经营规模和资源的平衡协调;避免因资源的重新组合而造成时间上的损失等。因此稳定型投资战略对处于成熟产业和稳定环境的成功企业而言是极其有效的。此外, 对许多产业和企业而言, 稳定发展也是最合逻辑、最为适宜的战略。

(三) 紧缩型投资战略

当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源条件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难以为企业带来满意的收益, 以致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时, 企业常常采取紧缩型投资战略。一般而言, 企业只是想在短期内实行这一战备, 以使企业度过危机, 然后转而采用其它战略方案。紧缩型投资战略按实现其战略的基本途径可以划分为抽资战略、放弃战略和清算战略。

(四) 组合型投资战略

许多大企业并不局限于实施单一的战略, 而是将战略组合起来, 一些可能的战略组合如下:同时组合包括在增设其它战略经营单位、产品线或事业部的同时放弃某个战略经营单位、产品线或事业部;在其它领域或产品奉行发展战略的同时, 紧缩某些领域或产品;对某些产品实行抽资战略, 而对其它产品采用发展战略。顺序组合是指按顺序实行不同的战略, 在一定时期内采用发展战略, 而在另一个时间内实行稳定战略;先使用紧缩战略, 条件改善后再采用发展战略等。

三、企业投资战略制定程序

(一) 确定企业投资战略目标

企业投资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投资战略应围绕这个目标确定企业的产业目标、产品方向、技术目标和市场目标等。投资战略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为此, 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通过分析现状, 把握企业现有的能力和水平, 使战略目标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未来, 科学评估企业发展趋势, 又可使战略目标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

(二) 战略条件分析

战略条件分析包括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以及战略态势分析。战略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分析, 国家经济政策成尤其是货币金融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的分析以及行业的分析。内容条件的分析主要进行企业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以认清企业自身的实力。战略态势分析则是将战略环境分析与企业内容分析结合在一起, 分析企业应采取的战略姿态。

(三) 确定投资战略重点

企业的战略投资活动应该遵循企业成长的规律, 通过战略投资活动调整企业的结构, 使企业不仅获得量的增长, 同时也使其结构得以优化。

(1) 对经营资源的投资重点。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源是知识以及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 因此企业应加大对企业产权的投资, 同时由于知识存在于使用者身上, 而知识劳动者的想象力、经验等无形资产比企业中的有形资产重要的多, 因此企业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2) 对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投资重点。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 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同的, 因此不同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不同的, 所以投资重点也是不同的。在产品的投入期, 经营风险非常高, 关键的成功因素是新产品的开发与投入, 其投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 财务上要注意对可行性评价的审核决策。在产品的成长期, 经营风险很高, 关键的成功因素是市场份额的增长与全面市场开发, 其投资重点应该放在建立销售网络、广告宣传、建立与销售商的伙伴关系等市场开发上, 在财务上要注意对市场与市场份额的投资评价。在产品的成熟期, 经营风险一般, 关键的成功因素是在最小成本下维持市场份额, 这一阶段发稳定的价格和利润以及竞争者的出现为特征, 由于市场趋于饱和, 新产品吸引力开始逐渐减少, 从而销售额和利润率达到最高水平, 在财务上要注意投资回报和投资增值。在产品衰退期, 经营风险较低, 在这一阶段关键的成功因素是要保持成本最小化和资产变现, 财务上要注意从运行中回收现金流。

(四) 制定投资战略方案

企业要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 制定可行的企业投资战略方案。制定战略方案一般分为轮廓设计、精心设计和前景预测三个步骤。

(1) 轮廓设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 设想各种各样的可行方案。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式, 充分发挥创造力, 大胆创新。

(2) 精心设计是由于轮廓设想所得到的方案比较粗糙, 需要进一步精心设计完善之后才有实用价值。精心设计主要包括两项工作即确定方案的细节和评估方案的实施结果。

(3) 通过战略执行前预测, 企业可以更加合理地规划战略执行预算, 提高资本使用的效率, 避免产生太大的资本损失和浪费。企业投资战略前景预测包括战略执行的结果、战略执行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战略执行的费用等

(五) 投资战略方案优选

企业投资战略的决策是一个多方案之间评价选优的过程。投资战略的选择是在若干个可行的投资战略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在企业投资战略的优选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企业的总体战略决定着企业投资战略的选择, 它是投资战略选择过程中的起点;企业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对投资战略的选择, 有的企业决策者愿意承担风险, 通常采用进攻性的发展战略, 而回避风险的投资决策者则采取防御性的投资战略;企业在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等一系列的资源, 企业筹集这些资源的能力对企业投资战略的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决策者还应考虑竞争者对不同战略的选择可能做出的各种反应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为了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必须设置适宜的评价指标, 其指标体系应涵盖盈利性指标、风险性指标、战略的企业适应性指标和战略的社会适应性指标等。

(六) 投资战略实施与修正

投资战略的实施是将投资战略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首先要将战略方案具体化, 因为实施战略方案需要将其分解为可操作为具体方案。其次要建立实现战略的组织机构, 因为方案是通过组织来实施的, 适宜的组织机构将为企业战略决策方案的实施提供组织上的保证。企业要根据战略不定期的调整组织结构, 确保实现战略所必要的活动能够有效的进行。同时还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战略进行修正, 以保证战略的正确性和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任淮秀:《投资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任淮秀:《投资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朱项平:《投资学基础》, 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朱项平:《投资学基础》, 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车卉淳:《投资学基础》, 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车卉淳:《投资学基础》, 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上一篇:研究生带教下一篇:登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