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通用8篇)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 篇1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
在海外投资大潮中,过去投资的主力军始终是国有大型企业,而现在,民营企业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悄然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新生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扩大就业、创造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社会和谐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营企业正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
一、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营企业正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研究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时采用的模式,对于提升民营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尤为重要。发展与壮大了的民营企业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逐步成为跨国经营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促进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各个民营企业都有必要为企业“走出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这样,我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之后,在世界市场上就能与国际一流企业参与竞争,也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
(1)民营企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到2011年以来,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增加。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文我国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也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的海外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业。
(2)民营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企业规模和档次迅速提高。
在市场竞争中,我国民营企业的竞争结构日益完善。在海外投资中,企业的投资策略也得到了应有的改善。同时民营企业的企业规模和档次,也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得到改进。
(3)园区开发势头强劲,工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增加,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于各个地区的竞争环境和区域位置的不同,也导致了各个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不一致。但是,至少我国的民营企业目前正在以一个很高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也开始逐步向海外发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步伐也日益加快,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
二、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发展的障碍:
(一)宏观方面障碍
1.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门槛高、审批手续复杂
目前,国家规定,国有企业到国外投资办企业,100 万元以下在省一级审批就可以,而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审批要经过多部门(至少有商务部、国家经贸委、外汇管理局、国家计委公安部等)、多层次(地方初审后报中央审批),标准过严,手续繁杂,耗费的时间过长,因此耽误了一些项目投资的最佳时机,极大地抑制了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积极性。
2.资金融通渠道不畅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营企业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前景,然而融资难问题却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出口信贷、买方贷款、卖方贷款、出口押汇等业务的服务对象一直只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不公正的所有制歧视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应有的信贷、保险、担保等国际化经营所必需的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由于资信、规模等多种因素制约往往不得不忍痛放弃千载难逢的国际市场发展机遇,即使历尽艰辛跨入国际市场也无力持续经营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全国民营企业的短期贷款为2181 亿元,乡镇企业短期贷款为7902 亿元,两者分别只占全国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总额的2.49%和9%。相对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民营经济的投资、贷款需要而言,这个比例太小。
3.缺乏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
中国民营企业虽然在这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在曲折中成长起来的,由于缺乏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使得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时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有的民营企业在刚走出国门就“夭折”。缺乏国际市场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缺少提供跨国经营服务的中介机构是目前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一大障碍。
(二)民营企业自身的内部局限性
1.民营企业境外平均规模小
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表现为注册资本少、资产规模小、经营规模小、职工人数少等。规模过小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失去很多进入市场发展的机会;集聚和提高经营风险;加大经营成本;减弱融资能力;减弱开拓市场的能力。
2.技术创新能力弱,品牌意识较差
我国民营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常见方式是贴牌生产,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如温州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打火机生产基地,占据了世界市场的70%,并让日本70%的打火机厂商关了门,国人曾引以为豪,但温州打火机主要以订单、来样、定牌或贴牌的方式进行生产,注册自己品牌的企业还不到10%。而日本利用温州这个低成本加工基地,成为专门为世界各地经销商提供打火机的进出口商,1美元的打火机贴上他们自己的牌子价格就翻了十倍百倍,轻轻松松赚了大头。缺少品牌效应,不仅使得企业利润非常低,而且不利于树立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良好形象,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几乎是低质廉价产品的代名词。
3.投资方式局限在合资或独资,缺乏企业国际并购的经验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经营行业的覆盖面逐步拓宽,但从投资方式看,大多数企业还是采用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对于目前国际直接投资中广泛采用的收购、兼并方式,我国的民营企业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有所尝试。然而,有些企业对当地的市场了解不深,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且国际业务的管理也欠缺成熟的经验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使得中国企业在把国际并购作为进军全球市场的捷径时,面临着诸多困难。
4.管理体制落后
家族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跨国经营要求。由于成长历史的原因,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并且都是集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与管理权于一体的大一统体制,这种体制中“家长”具有独尊的地位,决策缺乏必要的制约和民主,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绝大多数停留在自打自拼的经验上,很少有人懂管理科学和掌握管理艺术,但又无力引进管理技术或不愿引进管理人才,由此导致企业的发展经常是近利型的、短暂型的,而非科学长远和持续型的。
三、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发展障碍的应对措施
尽管我国民营企业在投资规模、投资能力、研发水平等方面均有所发展,但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存在不少差距,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一)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提高企业用人水平
(1)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
应该充分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靠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有效的机制激励人,丰富的文化凝聚人,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企业家应当关注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决策,对明显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决策应尽量避免,对可行的决策应积极联系专家进行缜密的论证,可选择一些优秀企业家进行重点培训,并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使之成为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成为民营企业学习的典范。
(2)重视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有效利用
民营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采取物质的和精神的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微观培养。除了组织员工参加各种专题学术讲座、技术交流、政策法规培训、出国考察和直接派往国外大学进行深造外,还可举办青年干部沙龙、集团核心组会或总裁办公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和场所。此外,企业还要营造全员的创新环境,采取不同手段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在注重传统的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采用创新收益分成这一新的激励措施。
(二)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走科技促进发展的道路
(1)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向
由于民营企业规模一般都较小,而且技术较落后,所以民营企业要加强产品研发管理,推进企业现有产业技术进步。尽快地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品牌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模式转变。
(2)注意把握产品出口方向,开拓新市场
从过去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主动积极的与国际市场接轨。民营企业还应尽快融入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全球意识和市场抗风险能力。民营企业要“走出去”到境外上市和投资办厂,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在具体措施上,民营企业应着重在扩大出口范围、更新出口品种,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这三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三)合理改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改变营销策略
(1)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组织治理结构。
由于我国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很多民营企业的产权并不清晰,各种“红帽子”数不胜数,个人财产、家庭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互相混淆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民营企业要成功的进行跨国经营,必须首先明晰企业法人产权,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只有拥有科学的组织制度基础,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才拥有核心的制度保障。
(2)创立产业集群,进行集约式投资
民营企业要经得起国际市场的惊涛骇应有效集聚产业竞争力。而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最大的劣势在于规模经济效益差,风险抵御能力弱。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途径就是通过企业的集群式,企业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通过分工与协作,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另外,实行差异化生产,企业在每个细分市场上,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异质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从而得到溢价报酬,增加产品附加值。
(3)搭建国际营销网络,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产自中国的产品并不少,但多数是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很少有中国品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常见方式是贴牌生产,订单出口,以这种 “ 洋打工”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在跨国经营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但贴牌生产,产品的设计、外包装、品牌、营销网络等关键环节和利润丰厚环节都把握在别人手里,企业没有培育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谋求到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出系列名牌产品。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只有将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地以合适的方式送到合适的消费者
手中,企业才可能在维持既有国际市场地位的同时,不断开拓出新的国际市场,培养和引进跨国经营人才。民营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产权制度的相对灵活性,使那些有利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型人才能在企业充分展现才华。只有拥有了大量既懂企业生产技术,又熟悉国际经贸规则;既了解东道国市场环境,又能把握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型人才,民营企业才可能把握住时代脉搏,实现跨国经营的成功。
(四)加强企业风险意识,规避风险
1、强化风险意识,有效规避海外风险。
民营企业“走出去”所处的是与国内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要建立风险综合评价预警系统,适时进行风险的跟踪评估、预警和监视,正确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采用规避、办理保险、谈判安排等方式协调好企业与东道国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灵活运用金融工具、控制和分散风险,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的抑制和转移,实现“走出去”的成功。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世界市场消费者偏好多样,人文、法律环境迥异,民营企业只有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实施本土化战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中去才可能在东道国拥有立足之地并获得持续拓展市场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汪熙.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严明.海外投资金融支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徐立青, 严大中.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科学出版社, 2005.4.陆道生, 王慧敏.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5.汪中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2004,(5).
6.张锡平.中国物流总成本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04).
7孙明华.制约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因素.环渤海经济望, 2003,(8)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 篇2
本文探讨了近些年来引导国内部分知名企业其海外投资活动的战略性诱因, 以求为国内跨国企业海外投资 (并购) 行为探寻出更深入的理论依据和一条发展自身核心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1战略诱因分析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诱因是多样的, 并不基于某种统一的模式。总的来说是取决于不同时期 (阶段) 的世界经济发展内涵、趋势及海外投资企业不同的国际发展战略、投资环境状况 (包括文化、竞争、法律、政策等方面) 和企业在整个其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以下, 对各种已经形成的诱因做逐一分析。
(1) 打破区域集团化的内部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区域集团化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因此, 可以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有效地规避区域集团化, 在维持我国已有出口市场的基础上, 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2) 规避贸易壁垒的要求。据商务部有关统计, 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已达490家。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成熟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纺织服装、家电、轻工、机械和原料药等行业。这种海外投资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以及对海外贸易壁垒的规避。近年来日益成为企业海外投资的一种重要模式。
(3) 海外的品牌创建要求。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竞争中的最主要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 最差的是品牌优势, 通过海外投资并购一些国外知名品牌, 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实现三个优势的结合, 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一是“买壳上市”, 即先收购国外当地知名品牌这个“壳”, 然后借助这个“壳”对产品进行包装, 获得或恢复当地消费者的认同, 快速进入当地市场。二是由于所并购的多是经营不善或破产的海外公司现成的知名品牌, 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 所以该模式省去了海外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广的时间与费用。三是该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资金基础、信誉较好、有能力收购和驾驭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
这方面较为成功的例子就是2002年9月, 中国TCL集团下属的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通过其新成立的全资附属公司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 (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 , 收购了具有113年历史、在德国和欧洲有广泛的基础、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百年老店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的主要资产。此后TCL集团又于2003年7月花费几百万美元间接收购了美国著名的家电企业戈维迪奥 (Govedio) 公司, 这次收购是一次全资收购。戈维迪奥公司是一个做录像机、DVD等视像产品的渠道公司, 一年的销售额约2亿多美元。借外国品牌开拓海外市场, 已成为TCL集团独特的海外营销策略。
(4) 获得某种战略资源的要求 (以营销渠道为例) 。与国际上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比, 我国企业整体规模偏小, 国际化程度较低, 对一些国际化进程中必须的战略资源控制力较弱。我国一些企业通过独资或合作方式对外直接投资, 是要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机构, 借此构建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和网络, 将产品直接销往海外市场, 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中国最大制药企业三九集团的海外投资基本上属于这种模式。三九集团的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等均在国内, 海外公司主要是营销机构。自1992年以来, 三九集团先后在香港、俄罗斯、马来西亚、德国、美国、南非、新加坡、日本、中东地区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销公司。这些营销公司作为三九集团在海外的窗口, 担负着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了解三九产品, 开拓三九产品海外销售市场的重任。海外营销公司的发展壮大, 使三九集团产品的市场由单一国内市场逐步演变成为全球性市场。另外, 福建福耀集团、天津天狮集团、中粮集团、中化集团和中技集团等企业的海外投资也主要是为了建立本企业的海外营销网络, 也属于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
(5) 核心技术外溢与研发的必然要求。利用海外研发资源, 使研发国际化, 取得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 并将对外直接投资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首创这一海外投资模式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依托全球化技术开发网络, 利用遍布世界各地的研发机构, 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性能价格, 帮助全球运营商确立可持续赢利的运营模式。现在, 华为的设备已经在非洲、南美、东南亚、东欧等地区40多个国家昼夜运转, 靠着掌握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 华为在世界电信市场上已经能与跨国公司比肩较量。
(6) 产业升级与产业素质提高的要求。当一国的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时, 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时的企业为了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立足脚跟, 提高自身竞争力, 就必然要求国内或地区内为其提供有关投人要素和配套服务的产业提高自身素质, 争取提高产业结构的整体素质并形成一种产业结构的整合力。一方面进行FDI的企业会要求上游供应商提高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会对流通领域中的信息提供、交货保证、付款条件、售后服务等有更高的要求, 希望能得到低成本全球融资的能力、国际市场上营销能力、风险回避能力, 得到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法律、咨询服务的能力, 否则将转向全球采购。如此一来, 将促使相关产业和配套服务效率的提高。同时, 这样也就使内向化产业逐步转变为中间性产业, 甚至向外向型产业转变, 由此将极大地提高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开放度, 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特别是当企业进行最终产品的海外投资时, 对国内或地区内为其提供中间产品的产业要求将更高, 也将促使更多的产业卷入开放性的经济活动之中, 这将更加强化该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开放度。而且, 当某个产业中的一家企业采取海外投资策略时, 将引入国外的资金、资源和先进的技术, 提高自己在国内或地区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海外投资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将对国内同行业的企业产生新的威胁, 由此将推动该产业内部所有企业都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这样也就提升了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素质显然, 当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 将极大地提高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整体素质, 从而也有助于优化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
总之, 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 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时期, 部分特定行业在总供给相对过剩而国内市场相对饱和、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企业有必要在调整和升级过程中, 面向国际市场来进行投资。但在诱因的考虑上, 无论是哪个区位和行业, 对于发展中的我国企业来说, 遵循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相结合的原则才会做出合理的判断。
摘要:本文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为背景, 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战略性诱因, 以求为国内资本海外投资 (并购) 的行为探寻出更深入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世界经济一体化,战略诱因,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研.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2.
[2]毛蕴诗.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
[3]石磊.中国产业结构成因与转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4]金錇.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
[5]张纪康.国际直接投资—壁垒、进入、效应[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8.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 篇3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正确有效识别、防范、转移和控制我国海外投资的风险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防止海外国有资产的流失,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的风险管理机制,已成为影响我国海外投资经营效率与效益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战略主导;能源企业;海外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18-02
一、能源企业海外投资发展现状
能源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而由于能源产地的固定性、产出的不可创造性、不可再生性,导致了能源供需的不平衡。
我国自1993年以来,已成为油气资源的净进口国,预计至2015年,我国原油需求缺口将达到2亿多吨。为增加我国的能源储备,维护能源安全,进而保障我国国家安全,20世纪末以来,以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为代表的能源企业顺应国家倡导的“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能源投资。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已逐步形成以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以及拉丁美洲为中心的三大境外石油开发战略区域。中东以伊朗为中心,并向卡塔尔、科威特等国渗透;北非涉及苏丹、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中亚则以近邻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为主要合作伙伴;拉丁美洲地区则包括秘鲁、委内瑞拉、巴西等国。
我国的海外投资规模逐年增加,投资质量稳步提升,投资模式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据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依CSMAR数据库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9年底,中国超过5000家投资主体设立了近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非金融类)逾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有能源类企业的海外投资达到30多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七分之一。
上述数据反应出,我国能源类企业摆脱国内资源匮乏的限制,探索海外投资的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走出去”开发“两个市场”的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我国海外能源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能源企业海外投资模式分析
由于各行业性质、生产运营模式和扩张需求的不同,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存在多样化的形式。例如以服装纺织、轻工业为代表的境外加工贸易;以医药、地产、日化行业为代表的海外营销渠道的建立;以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为代表的自主品牌的海外推广;以石油石化、汽车行业为代表的海外资产并购;以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海外股权并购模式等。
2002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16亿美元对印度尼西亚的油气资产进行收购,在完成该收购后,中石油享有该项目产成品83%的利润,这也成为中石油的第一块海外资产,中国大型能源类企业由此迈开了“走出去”战略发展的步伐。
依据中国国情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能源类企业的海外投资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重点能源企业为箭头的国家战略主导投资模式。该模式是指我国能源企业所进行的海外投资活动主要是政府的推动,注重国家的宏观利益,着眼于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而向海外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进行投资。
海外能源开发投资是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步骤,而其具有前期投资资金注入巨大,投资回收期限长,投资综合风险较大的特点,因此,以国家战略主导模式进行的海外能源投资是解决能源瓶颈的重要途径。这种模式即包含中国企业在外国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注入资本进行合作,也包括直接投资新建海外企业或进行股权并购而设立海外企业。
三、能源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识别
为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实现我国能源类企业的战略目标,风险识别至关重要。总的来说,我国能源类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面临四种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跨文化经营风险。
(一)政治风险
目前,我国能源类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表现在国家政策的不连续性,政治势力抵制,政局動荡,第三国干预及海外媒体报道对投资影响的风险。
首先,海外投资依托于国外的政治经济环境,外国政府对于海外投资项目的政策和态度变化对投资的可行性和运营业绩有重大影响。如2008年底委内瑞拉政府宣布,将外资控股或独资的石油等能源类企业收归国有。这使得在该国投资能源项目的外国公司损失巨大。
由于民族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海外投资的企业面临资源国政党或民众对外来投资的抵制。如2005年,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八大石油公司尤尼科,却最终因美国国会的阻挠而失败。
其次,资源国政局动荡,出现战争、暴乱、罢工等不可抗力,也会导致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人员生命安全遭到威胁。如近来利比亚的政治局势动荡,使得中石油新增海外投资计划暂缓,原有基础设施遭受较大损失。
再次,若投资国或被投资国,被第三国视为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则该项投资受第三国负面干预的风险较高。如美国政府规定中石油、中石化等上市的能源公司不得在美国指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如苏丹、伊朗等)进行的石油勘探开发。
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目标公司所在国的媒体和国外媒体针对“中国并购”或“中国式扩张”进行了大量报道,部分报道产生了一系列负效应,推升了投资并购成本,影响企业公众形象,政策审批甚至阻碍投资合作的谈判进程。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指在海外投资开发中相关经济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的收益损失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风险、价格波动风险、融资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四个方面。
1、市场竞争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稀缺的能源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跨国大型能源公司、各类基金、财团、投资公司甚至一些中小技术企业争抢的目标。中国的海外投资进程起步较晚,项目运营尚不成熟,而国外的跨国大型能源公司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如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中国公司在海外资源市场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2、价格波动风险
国际能源价格的既有垄断性,又有较大波动性。近几年来,中国海外能源投资伴随着国际能源价格攀升而高速推进,一旦能源价格受市场供求、政治博弈、投资预期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势必导致巨大投资损失。
3、融资风险
目前,国内公司的海外投资交易资金大多来自于国内的政策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所提供的大额过桥贷款;另外一部分海外收购项目则主要由国际出口信用机构及国际借贷机构的有限追索项目融资来支持。企业应重视如何控制融资阶段的风险,使融资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处于合理水平。
4、汇率变动风险
我国所投资的海外项目,多处于汇率波动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东、北非、中亚及拉丁美洲等。而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又可以分为经营外汇风险、交易风险及折算风险三大类,可能使中国海外投资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活动在特定的地质结构、地理位置等条件下收益不确定性的风险。随着资源开发的活动的扩张,储油量高,开采难度小的区域都已被跨国大型石油公司所掌控,我国现阶段涉及的海外资源开发主要是新资源区或开采难度较大的项目,有较高的技术风险。
1、技术相对落后
现代能源勘探开采工业是一个科技和资本双重密集型的产业。而我国目前在技术方面同国际大型能源公司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导致生产效率水平不高。以石油行业为例,中国石油公司在资源勘探、钻井、压裂、采油以及冶炼等各阶段的生产设备先进性上落后于跨国石油公司。
2、能源储量的预测风险
能源勘探开发要求开发区域有资源基础,其投资规模、投资质量,受制于资源自身的条件。而中国目前对于新区能源勘探的投资比例较大,据统计目前能源勘探成功率的世界平均水平是1/33,因此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协同作业的高成本勘探开发活动面临着潜在的失败风险,且由于能源开发将在前期投入巨额的“沉没成本”,所以在能源储量或开发难度被错误预测时,企业很难灵活的转换投资领域或回撤资金。
(四)跨文化经营风险
在能源类行业中,跨文化经营风险是经常被忽视的概念,人们普遍认为文化差异是消费品行业所需衡量的维度。而近年来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因文化差异、偏好习惯、价值观冲突以及制度差异引发摩擦甚至投资失败的案例值得关注。
文化制度的差异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均有所体现。如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与投资国制度或国际惯例的差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核算存在困难;海外投资企业外派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不适应外国的语言、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交流方式等而影响工作效率;西方企业习惯于在法律比较完善的条件下进行经营管理,而中国企业偏重于行政指导;一些投资目标公司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对于员工薪资福利计划,人员精简等问题的谈判过程艰难等。
结束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源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和资源开发已成为必由之路,相较于一般企业通常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能源企业以国家战略为主导的投资模式决定了其经济目标更趋综合和复杂。
正确有效的识别、防范、转移和控制我国海外投资的风险,将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运作同步并行,有利于我国能源企业以低风险的竞争和竞争下的合作为纽带,实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完善能源产业链、追求投资回报和经济利润的海外投资活动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旭平.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6.
[2]普华,永道.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十二条风险[J].中国经贸,2010,8.
[3]王桂荣,李小飞.境外勘探开发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N].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6,6.
[4]张源.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规避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5]何力.中国海外资源投资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2010,12.
[6]杨彬,于渤,鄂春江.石油企業海外油气开发合作模式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0,2.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 篇4
论文关键词:温州模式 海外经营战略
论文摘要:温州模式以其独特的经营特点,使得温州企业的海外经营管理也必须墓于温州经济发展的特有优势。本文衬温州民营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主要经营战略与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实现温州区域经济的国际化提供借鉴。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发展市场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以经济的民有,民营民享为基本特征的“温州模式”。实践证明温州模式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温州经济以小商品兴大产业,充分发挥专业化社会协作化、集群化、规模化等优势培育出服装鞋革、眼镜,打火机锁业剃须刀,笔业,塑编、印刷包装、纽扣拉链等十大轻工产业不仅具有优异的国内市场率鞋类,服装、打火机、眼镜等产品的出口也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我国加人WTO等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温州企业早已把经营的视野扩大到海外市场努力克服国际化的市场规则适应、销售网络的创建、自主品牌的拓展等困难积极探索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正泰集团康奈鞋业就是典型代表。通观温州民营企业当前的跨国经营活动实践可以发现,温州企业海外经营战略具有显著的渐进式发展特征,即:立足本国市场,选定一个务实的发展目标,同时结合自身产业特征,通过充分发挥其传统轻工产品的比较优势(如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等)来寻求国际市场上的缝隙,“先易后难、逐步升级”提高成功率减少失误,积累经验,逐步升级。这是一种带有温州模式色彩的海外经营战略也是实现温州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依赖“温州人脉”的海外营销战略
海外营销即运用现代营销手段逐步建立海外的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温州企业的主要做法是利用在海外的亲戚朋友或其他网络等广泛的人脉关系,把皮鞋,服装等有竞争力的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进而建立自主性营销网络。
温州是一个人口流动性很大的城市有五十多万温州人分布在世界65个国家“温州店”,“温州街”、“温州城”,“温州团”遍布世界各地名闻遐迩。拥有大规模善于闯荡,敢冒风险,积极创业的海外温州华侨的支持是温州民营企业海外营销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境外的温州人大多从事与温州本地类似的产业如做服装、做皮革等。由于他们既了解温州市场的信息又熟悉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需求特点和社会环境而且拥有温州人特有的商业头脑自然就成为温州民营经济对外贸易的推销员在促进温州产品不断地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又使国际市场的最新市场估息迅速地反馈给温州有利于温州民营经济在国际化过程中准确把握国际市场的脉搏。
温州企业的海外营销沿承专卖营销的成功经验不断在国外开出自己的专卖店。康奈集团作为温州最著名的制鞋企业从本世纪初开始实施构建全球终端网络战略。2001年1月温州康奈鞋业第一个代表温州乃至中国在时尚之都巴黎的第19街区开出了专卖店迄今为止康奈已在美国法国,意人利,酉班牙、希腊、葡萄牙,比利时等7个国家建立30多家专卖店。康奈的专卖店大多都是在当地的温州人开的由他们出资开店康奈和当地人成立合资公司,帮助他们做市场推广从1999年开始,康奈就在国外一些华人报纸和中巴车的车身上打广告。虽然康奈考虑到自身品牌的影响力而将国外的品牌定位在蓝领的中间收入阶层,但毕竟在企业经
营国际化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康奈皮鞋在国外的零售价均在60美元以上,以中档的产品、中档的价格在海外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其消费群体也从最初的八成华侨加一成老外“逐步变为”一成华侨加八成老外。
这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般的温州海外营销战略带动了温州中小企业大面积走出去的开始,具有中国特色。但是这种模式的挑战是如何加强行业协调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在海外有序的管理,避免出现像西班牙烧鞋事件的发生。
二、“借船出海”的海外贴牌战略
接受国外企业的委托加工,从事贴牌生产(OEM)是“温州制造”与跨国公司优势互补的一贯做法,也是温州企业“借船出海”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做法是发挥自己在配套能力、原材料成本、灵活的市场机制配件物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规避在技术研发、品牌推广方面的劣势,将比较优势与跨国公司的品牌优势相结合从而实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在温州服装、鞋业打火机等行业,由于先进生产线和高新技术工艺集中,品牌知名度提高,吸引了大批有加工需求的国外客商,通过贴牌加工,温州企业逐步进入海外市场。服装业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温州服装行业至少有60%以上的企业一边在打自己的品牌一边做贴牌加工。利用这块资源即使每个企业贴牌加工只占20%在2fi0多亿元的服装业年产值中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块巨型“奶酪”。例如丹顶鹤、华士、法派等服饰公司为弥补定单的不足开始了向贴牌加工的方向转移奥奔妮等服装企业也以贴牌方式扩大出口额度进军国际市场。而温州报喜鸟集团则与拥有16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纺织巨头玛佐托集团宣布合作夏梦公司与国际品牌“杰尼亚”也合资成立了夏梦·意杰服饰公司。制鞋业方面温州奥康集团不仅为意大利最大制鞋企业G印x加工全球市场产品更将参与其在亚洲市场销售产品的设计开发;GEOX则允许奥康通过其全球的网络推荐并销售奥康品牌产品,奥康因而得以惜道进入欧洲市场。温州莎丽鞋业公司也在为美国Elanpolo公司生产CHEROKEE牌皮鞋。另外,温州打火机行业已成为世界打火机市场的“生产车间”,法国的“都彭”,韩国的松树,德国的“哈德森”,日本的“广田”等众多国际知名打火机企业在温州进行贴牌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温州企业在推行OEM过程中仍不可避免面临忽视自身品牌建设、无法获得核心技术等弊端,因此,企业还必须注意提高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多元组合”的海外投资战略
温州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战略上采取了直接出口贸易、合资、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并存发展的模式以此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
1.直接出口贸易
为了应对贸易壁垒带来的消极影响,温州企业直接以直接贸易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例如.温州鞋类产品主要通过外贸公司或华侨进入美国市场,以特种劳保鞋及价格相对低廉的大众品为主.未进入主流流通商业系统。温州霸力鞋业瞄准了全球三大零售巨头之一的家乐福。从2002年开始,家乐福多次派人到温州考察,终于给霜力鞋业抛来了“绣球”:以霸力的技术生产水平,已具备作为家乐福生产基地的条件。2003年底,家乐福集团跟邓力鞋业一次性签下了2亿多元的订单,并且计划在2年内将家乐福皮鞋采购中心转移至温州。选择这种路径的还有瑞安凯勋机电有限公司。2003年11月,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派员到凯勋公司
签下了2004年10万台动态鉴伪智能电脑点钞机订货意向。也就是说,凯勋产品将直接进入沃尔玛分布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700多家商店。
此外.温州商人正在抢占国际贸易链的零售终端。随着大量温州人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华埠、皇后区法拉盛布鲁克林第八大道等街区开出中美超市集团、大丰超市、金丰超市等大型卖场.一些温州贸易商也十分看好这块业务,正在组织各种小百货商品准备直接投放到这些超市。
2合资
合资主要是为了互补不足,从而降低风险,同时也非常有利于迅速进入合资双方现成的营销网络。近年来温州民营企业小?冀冀地拉开了与跨国公司合资的序幕。如夏梦服饰公司与意大利世界著名男装品牌杰尼亚的合资.嘉利特实业公司与世界制造业500强的日本在原公司的合资.正泰集团与世界500强前列的通用电器的合资.等等。温州民营企业通过合资可以近距离学习跨国公司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到合资双方在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可能带来的磨合成本.既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企业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3,“绿地”投资
由于对生产经营的管理能力把握上要优于资本运作.温州一些民营企业选择了到海外新建设厂.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到反倾销目的地国新建设厂.温州戚立胜的这个灵感来自于反倾销案例。当时.欧盟宣布不得将使用一种胶合剂的鞋类产品输入欧盟。戚立胜等温州制鞋业主前往欧洲考察发现当地所有超市都在销售这种皮鞋而这种材料其成员国的制鞋企业都在使用,只是不允许中国产品进入市场。戚立胜决定到欧洲某国投资设厂以“本土”企业身份直接在其国内生产销售各类皮鞋借以绕过贸易壁垒。2003年6月戚立胜经浙江省外经贸厅正式批准,设立境外加工贸易项目。设立境外加工贸易项目,由于设备、产品的本土化使得当地无法对我国企业的产品设置“防线”。此外,零配件出口的税率远远低于产品还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这样“一举多得”的境外投资模式受到了许多温州企业的青睐。
4建立战略联盟
温州企业建立海外零售分销策略联盟打开海外市场,以温州企业为主在巴西开设的中国商城是这种模式的成功典范。其主要做法是:产品性质相近的制造商,对海外零售业给予融资协助.辅导传统产业。例如运动、休闲鞋相关产业建立零售渠道策略联盟,从构建国外市场渠道的基础工作做起,结合从业者力量成立海外销售公司,并且共同创建品牌,在初期占领某一市场后,逐步扩大销售范围,集中企业的合力各个击破。
5.兼并收购
虽然兼并收购是欧美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但中国的民营企业并非无所作为。凭借在传统轻加工产业的制造优势,以及相当规模的民间资本,温州民营企业通过海外兼并收购加快其海外经营的进程。例如,温州制鞋企业哈杉鞋业收购了具有50年历史的意大利制鞋企业Wilson鞋业,作为在欧洲的一个窗口,并以此作为基础建立了鞋类研发中心,使哈杉的研发与世界流行同步;哈杉还在尼日利亚设立制造厂,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并避开了尼日利亚对中国鞋品进口的控制:收购台湾立将贸易有限公司作为子公司.有效地利用了立将贸易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营销网络。
当然,收购国外企业有较大的风险,如果由于文化、市场、法律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而不能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则有可能使得企业国际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 篇5
第一部分 XX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的现状基础 §1.1 企业所处发展环境
§1.2 规划期与分阶段战略目标
§1.3 本规划实施的前提条件
第二部分 XX集团产业发展方向定位 §2.1 目前涉足的业务领域基本分析(Ⅰ)XX房地产业鸟瞰
ⅰ)行业总览
ⅱ)产品供需格局
ⅲ)开发商与市场分割
(Ⅱ)XX医药医疗市场简析
ⅰ)医药零售业布局
ⅱ)医疗器械产供销
(Ⅲ)吉林冰雪娱乐旅游业开发前景 ⅰ)市场消费容量
ⅱ)综合开发预期
§2.2 主导业务:借势型房地产开发(I)XX集团SWOT分析
(II)战略目标
(III)明确确立房地产主业地位
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ⅱ)扬长避短与借船出海
(Ⅳ)房地产主业加强与拓展战略
ⅰ)项目开发与资源储备
ⅱ)资金运筹
ⅲ)市场营销
ⅳ)合作与借势
(Ⅴ)风险因素与规避策略
§2.3 次主导业务:房地产配套开发
(Ⅰ)战略目标
(Ⅱ)整合现有配套业务
ⅰ)三位一体的统一经营管理
ⅱ)形成次主业开发业务链
(Ⅲ)次主业拓展战略
ⅰ)内部市场化运作
ⅱ)积极向外渗透
ⅲ)适度资金倾斜
(Ⅴ)风险因素与规避策略
§2.4 副业:摒弃医药医疗,伺机培育新增长点(Ⅰ)战略目标
(Ⅱ)收缩退出现有医药医疗业务
(Ⅲ)以冰雪娱乐旅游补充现金流来源(Ⅳ)深度开发长影物业管理资源
(Ⅴ)寻求其它业务增长点
(Ⅵ)风险因素与规避策略
§2.5 资本运作:搭车长影,横向联合(Ⅰ)战略目标
(Ⅱ)与长影以资本为纽带的长期合作(Ⅲ)满足主业规模化需求的资本运作(Ⅳ)风险因素与规避策略
第三部分 组织架构调整与法人治理结构梳理 §3.1 新的集团运作模式
(Ⅰ)企业整体经营布局
ⅰ)XX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ⅱ)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ⅲ)XX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ⅳ)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ⅴ)吉林国信冰雪娱乐开发有限公司(Ⅱ)集团总部组织架构设计
ⅰ)总部功能定位
ⅱ)部门与岗位设置
ⅲ)制度管理体系
(Ⅲ)各子公司组织架构设计 ⅰ)主营业务与指挥系统 ⅱ)部门与岗位设置
ⅲ)制度管理体系
§3.2 法人治理结构
(Ⅰ)股权关系与股本结构梳理(Ⅱ)二级法人治理结构
第四部分 XX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4.1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决策系统(Ⅰ)五年规划期人力资源需求分析(Ⅱ)分期引进与人力资源配置决策 §4.2 人力资源招聘选拔与录用系统(Ⅰ)集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Ⅱ)人力资源引进渠道(Ⅲ)招聘与录用流程
§4.3 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系统(Ⅰ)内部培训与在职教育(Ⅱ)长期在职教育计划
§4.4 人力资源工作绩效考评系统(Ⅰ)总体内容
(Ⅱ)实施方法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 篇6
担保公司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起步于1992年,商业性担保公司的出现距今也已有十年时间。在各种担保活动中,以商业担保业务运作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程度最高,但就整体而言,担保公司仍然处于微利和发展状态,并没有找到一致认同的良好模式。
主要原因是担保公司单一的担保收入收益太低:按规定,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用,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以年息5.31%,放大倍数5倍计算,担保公司每年的担保收入仅有资本金的13.3%,注册资金5000万的担保公司每年保费收入仅有665万,再扣除掉运营成本、税费等开支,也就所剩无几了。考虑到风险因素,诸多笔款项中有一项出现风险,本也就基本颗粒无收了。因此,以担保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担保公司,基本注定了难以得到长足发展,而必须与银行合、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会计事务所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放大其投资担保收益。
担保公司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运营思路、经营手法、人才储备等各方面都在摸索前进。国家经贸委规定的放大倍数为5~10倍,但实际运营中,这个倍数弹性会很大。尽快形成行业研究核心优势、经营业绩良好的担保公司资金可以交叉放大,倍数可能会达到数十倍。但在实践中,如果经营状况较差、无业绩记录的担保公司有可能根本无法获得银行授信,只能以自有资金运营,无法发挥担保公司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些比较小的、缺乏战略思维的一些担保公司的现状,完全没有政府财政背景和银行背景的担保公司目前举步为艰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商业性担保公司就必须在经营思路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本人认为建立战略联盟是担保公司的惟一出路。
由于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是“孪生兄弟”,所以许多投资公司的职能和要求会在保公司中体现,也就是说担保公司会按投资公司的方式运行。
投资公司与担保公司战略合作模式探析
投资公司与担保公司如果需要得到双赢的局面,应该采取如下合作模式:
担保公司根据投资偏好,选择合适的投资公司,或者说是风险投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双方在投资领域及长远规划方面达成共识;风险投资公司组织人力对欲投资行业的行业背景、市场前景、技术现状、管理能力、当前发展状况和相应政策法规等进行集中研究,并选择合适的企业投资,切入该行业。首先,投资公司对项目进行立项式的审查,然后提交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后依靠担保公司在银行的授信获取款项,发放给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发放款项前,由担保公司、投资公司、企业达成三方协议,所获款项需以股份方式投入企业,同时要求企业以有限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专利、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质/抵押给公司作为反担保,必要时可同时要求企业法人代表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作为反担保。更关键的一点:投资公司必须深度介入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去了解企业的营运情况。判断一个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或者进行担保的标准有:
1)是否有规范健全的财务制度;
2)是否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
3)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战略和完整的商业计划书;
4)是否有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是多少?
5)以往的现金流向。
针对以上各点,首先,所投资企业的财务总监一般由投资公司的财务人员担任,以随时监控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流向和日产收支;其次,在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投资公司应予以积极辅导,全力配合。双方共同努力,迅速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而退出方式则是在企业运营达到稳定阶段后,采取股权回购或股权转让的方式收回投资;若认为所投资企业符合战略投资的标准,或可根据具体情况连续追加投资,打造完整产业链,最终达到上市的目的。此种情况下,担保公司除担保费用外,还可享受资金增殖带来的额外收益;投资公司可获取远远超出自营的资金额度,根据自己对行业深刻的理解和精到的把握,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规模投资乃至产业投资;企业除得到急需的资金外,还可得到投资公司在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指导。
应该说,担保公司与风险投资、银行的联盟式的合作优势在于各自的职能发挥,一旦它们建立起联盟合作关系,他们之间的合作将会相得益彰天衣无缝。可以乐观地估计,一家中等规模的投资公司和一家中等规模的担保公司,选准方向正确的话,三年左右内完全可以达到一定规模的盈利和掌控一个新兴行业的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小型战略联盟现阶段的运营模式,我们摘录山东省青岛市中小企业联盟“公约”供读者参考:
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联盟由青岛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发起倡议,联合全市各重点银行、投资、担保、典当、拍卖、民间借贷、信用评估、法律事务等机构及部分中小企业共同组建。总体目标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加入条件
所有申请加入联盟的单位,须认同《联盟宣言》,并定期向联盟秘书处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数据信息,并具备以下条件:
(1)银行方面:每年为中小企业新增贷款5亿元以上;有专门办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机构和人员;与两家以上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2)创业投资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已开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业务;
(3)担保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已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与两家以上银行签订合作协议。
(4)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有开展民间借贷中介业务的批准证书;每年为中小企业融资总额5000万元以上,在同行业和中小企业中有良好信誉。
(5)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中国人民银行推荐;已在本市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业务并得到四家以上银行的认可。
(6)其他融资服务机构: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已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业务;在同行业中有良好信誉。
(7)法律服务:注册成立三年以上的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十五人以上;经市司法行政主管部门推荐,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8)中小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不良信用记录;未发生信贷业务的,须由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评信机构出具信用等级材料。
2.加入程序
(1)中小企业申请加入联盟的,须提出书面申请,由各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转交联盟秘书处;其他业态(银行、投资、担保、典当、拍卖、民间借贷、信用评估、法律事务等)申请加入联盟的,请直接与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发展局融资指导处联系。
(2)由秘书处组织联盟成员及行业主管部门对其条件和诚信度进行审查。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青岛模式在于创新思路搭平台,力促建立融资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即我们所说的联盟关系。在这个联盟内有由11家银行、1家创业投资公司、7家担保公司、5家典当行、1家拍卖行、5家民间借贷中介机构、1家信用评级公司、1家律师事务所,与通过信用审查的345家中小企业联手组建。
联盟是由政府部门牵头、银行及其它融资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合作的服务平台,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将银行、担保、典当、拍卖、民间借贷、法律及评信中介机构汇聚在一起,将过去单一的银企合作拓展为众多融资机构共同为中小企业服务,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而且推动了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二是创建了一个志愿加入、相互服务、诚信共赢、失信退出的服务机制。联盟要求成员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信用度。任何成员有违法和失信行为,将退出联盟,且公示其失信信息。三是由政府部门无偿服务,不向会员收取会费。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的对策
担保公司在运行过程中,会在内部建立在保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这种管理方式是借助金融衍生市场的经验而设置的,但是由于担保公司本身并不熟悉风险管理,因此实际中收效甚微,但不表明运行活动中就不需要“风险警视”。
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观念,严惩失信行为,以贷款银行的贷款风险预警系统为基础,对在保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在动态中控制受保企业风险。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信用档案”制度,担保公司独立的资信监管力量有限,效果不会太好,因此应该想办法与人民银行建立诚信信息互享的机制。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预警的主要方法是,建立以“不良资产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盈亏状况、资本充足率、费率变动的状况、担保风险度的变化、内控完善程度以及市场风险水平”为核心的整套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当然也应该包括高管的去职和聘用。
1.审查程序
中小企业审保偿程序是:第一,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第二,银行审查贷款要求,并将需要担保的企业申报担保机构。申请担保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注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在国有商业银行或其他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中小企业;具有符合法定要求的注册资本金,必须的经营资本金,合法经营,资信程度良好,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较高;资产负债比例合理,有连续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并能按照规定提供有效可靠反担保措施的中小企业;第三,按照企业所在区域考核其资信;第四,担保机构进行综合平衡,决定是否给予担保、何种形式的担保、担保的比例。此程序是担保机构最关键的步骤。一般而言,公司受理担保项目后,即开展项目初审,初审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及后续产品的技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市场预测及销售分析、企业资金及还款来源、安全保证措施、基本风险度评估、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结论。初审过程中若发现企业出具虚假资料、重大经济决策失误、违法乱纪问题,或者因企业主动要求撤回担保申请时,可终止初审;若企业要求暂缓处理或不能提供某些重要资料等,可暂缓进行初审;第五,担保机构与贷款银行签订保证合同;第六,承担担保责任。
2.实行担保业务内部稽核制度
英国A.H.Millichamp认为,内部稽核可以定义为:“企业内部为企业服务的,对控制系统和经营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的一项功能。它客观地检查、评估和报告内部控制是否足够,以确保资源得到有效、适当、经济和高效的使用”。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稽核的范围,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⑴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及这类信息的辨别、衡量、分类和报告方法;
⑵对经营和报告有重大影响之政策、计划、措施、法律和规定的各项保障制度,并判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否遵守;
⑶保护资产的办法,如有可能证明这些资产的存在;
⑷评估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
⑸操作或程序是否与计划吻合,并确定其结果是否与原定目标一致。
4、采用反担保措施
一是要求受保企业提供反担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4条规定:“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的方式既可以是债务人自己担保,也可以是其他人担保,反担保人必须是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和组织。企业法人包括国有企业法人、集体所有制法人、三资企业法人和私营企业法人以及其他形式的股份制企业法人均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或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担保责任,凡具备法人资格的联营组织,应以该企业经营管理的或所有的财产承担保证责任;由部分联营合同当事人同意而以联营企业法人名义作为保证人的,应先由联营法人承担保证责任,再由同意保证的联营合同当事人赔偿其他联营者因此遭受的损失。凡具备法人资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反担保人,以其所有的、允许流通或转让的财产承担保证责任。
二是要受保企业提供反担保物。在设定反担保物时,应首先以存单及其他有价证券作质押。然后再以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作抵押。质押作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要求被担保方作为债务的反担保的一种方式,对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交易安全和债权实现,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质物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并且具有可让与性。质物之所以作为质押法律关系的标的物,担保债权的实现,满足债权人的利益,就是因为质物具有交换价值,能够在市场中交易,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即可从质物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
三是第三方提供担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反担保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以外的其他人。反担保方式可以是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或质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者质押。”总结
从青岛经验来看,全国各地没有建立联盟关系的担保公司,进而是风险投资的经营状态普遍不及零散的运营的公司,正因为如此,我们详细介绍青岛模式的用意在于佐证担保、风险投资、银行、资信评估和中小企业需要在一个“适当的环境”中运行,只有在这种运行机制下,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统计显示,2006年,联盟内各融资服务机构为12737家中小企业融资总额719.97亿元,其中为267家联盟成员企业融资39.51亿元。到今年第一季度末,联盟内各融资服务机构为13123家中小企业融资余额为782.88亿元,其中为269家联盟成员企业的融资余额为40.42亿元。
因此,我们认为单独讨论担保公司意义不大,这是因为单纯的担保公司运行风险大,效益低,信息混乱,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联盟是由一个地区内各参与组织的银行、投资、担保、典当、拍卖、民间借贷、信用评估、法律事务等机构及部分中小企业联合组建的战略联盟,它们实际相当与一个新型的行业“公会”组织,只不过这个组织以互惠联盟的方式存在和开展业务,这种“市场纽带”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在联盟成立后,通过政府、创业投资、担保、典当、律师事务所、银行和风险投资“联合参与”的模式,较大改善了市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拓展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可以说“青岛模式”的良好运行机制标志着我市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我们期望风险投资、担保公司、银行和中小企业以联盟的方式开展业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战略对策分析 篇7
1、中国目前油气消费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量在飞速的增长, 据统计, 世界能源增量的三分之二都被中国消耗了, 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到了什么程度。根据bp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 2010年中国消费石油为4.286亿吨, 占世界消费量的10.4%, 净进口量为2.630亿吨, 进口比例总消费比例为61.36%。在天然气方面, 中国2010年消费天然气为1090亿立方米, 比2009年增长21.8%, 占全世界消费量的3.4%, 净进口量为125.2亿立方米, 占国内消费的11.49%。
2、中国油气储、产情况分析。
截止2010年底, 中国探明石油储量为20亿吨, 占全世界储量的1.1%, 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8000亿立方米, 占世界的1.5%。就国内已探明的储量而言, 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都已经很难满足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 根据bp提供的数据, 中国油气资源目前的储产分别为9.9和29, 可见中国的油气能源危机已经到了一个很大的程度。所以,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中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只会越来越高,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 到本世纪末, 中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将超过70%, 这么高的对外依存度就意味着, 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油气能源, 如果中国还没有世界油气资源定价、议价权或者定价权不大的话, 中国势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 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海外油气能源战略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见表1)
3、世界石油公司油气储产量分析。
据《油气杂志》报道, 世界上国家级石油公司占世界石油储量80%, 但开发投资相对较少。而私营公司占世界石油储量20%、天然气储量30%, 最大的5家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壳牌公司、BP公司、道达尔公司、雪佛龙公司都在不断加大在储量方面的投入, 不断加强和国家级石油公司的合作, 特别是近几年, 他们的油气储量得到了很高的提升。根据中石油统计的有关资料显示, 世界上超巨型油气田和巨型油气田的分布如表2所示。
从表2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 中东、欧亚大陆、非洲和美洲地区超巨型和巨型的油气田较多, 在中国目前油气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 这种分布也直接决定着中国海外油气资源战略重心。可以预见的是, 在这几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 将会见到越来越多中国石油企业和资本的身影。但这几个地区是欧美日石油能源巨头的大本营, 他们的石油公司掌握了很大部分的油气储备, 同时还在不断地收购当地国家石油公司的油气储藏和公司股权, 不断抢占着整个世界的油气资源, 甚至通过政治霸权的逐步涉入, 进而达到垄断世界能源的目的。
二、中国目前存在的资源困境
1、需求高产出低, 对外依存度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 越来越多的地区更倾向于用燃料油和可燃烧气等清洁燃料来代替煤等传统污染较重的燃料, 同时为了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油气资源稳定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中国几大油田的产油量几乎都在连年下降, 有的油田只能勉强维持目前的产量。根据上述中国石油储产比数据, 我们可以预见, 在国内没有新的大的油气储藏发现, 甚至在不久后这些油气田都会面临着减产的局面的情况下, 我国的油气能源就会加速地依靠海外油气资源的输入, 到本世纪末我国油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很可能突破70%, 接近80%。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由于国内油气资源消耗量太大, 而在某种程度上, 我国还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 只要国际油气资源的价格出现小的波动, 对我国消费者而言都是一种考验, 所以追求产量稳定、长期供应、价格合适的油气资源供应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战略思考。如果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危机, 没有采取很好的海外能源战略, 我国在能源供应量和价格上将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2、国内储产量底, 国际市场占有率低。
根据bp提供的数据显示, 中国石油储产比是9.9, 天然气是29, 即在没有大的国内储藏发现的情况下, 国内油田按照目前的产量平均开采不到10年就会面临枯竭, 而天然气也只需要29年。所以, 国内油气资源对于我们经济发展的制约显而易见, 也逼迫我们石油企业不得不加大走出去战略。面对这样的局面, 我们的石油企业更应该主动走出去, 开拓更大的海外市场。但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石油企业不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 他们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都拥有着很大的储藏量, 已经或者正在收购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公司。埃克森美孚连续19年, 其油气储量替代率高于100%, b p公司的储量替代率也连续1 3年超过100%, 壳牌和雪佛龙虽然前几年的储量替代率有点低, 但分别从2007年和2009年开始, 他们的储量替代率都大于100%, 即每年新发现或者收购的油气储藏量都大于他们的开采量。而以中国石油企业的三大巨头, 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每年的储量率不到100%, 从而加大了我们能源供应依靠海外的风险。
同时, 在我国国内油气资源储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的储量也有限, 例如中国石油, 在海外的项目很多, 涉及的国家也很多, 除了苏丹、安哥拉、沙特等几个国家的项目外, 大多数都是中小型的油田项目, 而且大都是欧美日石油巨头开发意愿不大地地区, 或者储量低油品不好, 或者开采成本太高政治风险大。所以, 目前我们的现状是在欧美日石油巨头的夹缝中寻找油气资源, 而且国际市场自有储量占有率低, 是国际石油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这也是我们国内油气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
3、开发成本及操作成本高。
在我国石油的海外市场中, 我们的开发成本基本上都大大的超过了欧美日石油巨头, 一来是我们不占有优质超大型或者大型油气田的开发权, 二来我们的项目分布较广, 项目较小不能形成规模优势。我们海外的近十个项目都比不上欧美一个项目的储量和产量多, 导致我们进口的石油价格高居不下。
由于我国的石油企业的海外战略起步较晚, 在世界主要的大型优质油气资源被欧美日别人瓜分的情况下, 我们只能进入他们不愿意进入的市场, 这样就直接造成了我国油气资源的高价格的局面。同时, 我国石油企业的开采技术比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 这样导致了我们成本的上升。所以, 由于我们只能在欧美日石油巨头的缝隙中寻找资源, 低质的油气资源使得我们开发成本不得不背上先天性的高成本开发的劣势, 同时由于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技术有限, 导致操作成本也较高。这样综合起来, 就导致了我国油气资源的高价格的局面。
三、策略分析及建议
1、通过各种途径, 着眼于子自有油气储量增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 发布的《2010年国际能源展望》, 2007年到2025年, 非经合组织 (OECD) 国家的能源消费将增长118%, 其中中国和印度的增长最为强劲, 而发达国家的能源需求已经达到饱和。面对目前国内储量有限, 国外自有油气储量有限的情况下, 我们必须突破这个瓶颈,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海外市场的油气资源储量
从上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世界上大多数的油气资源储量都掌握在国有石油巨头手中, 而发达国家在油气资源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 对这些资源的收购和需求都充满了激情, 他们通过不断和这些国家合作, 不断开发新的项目, 通过资金注入、收购股权或者资产收购的形式, 不断提高自身的储量, 就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道达尔等私人石油公司都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 他们都制定了自己清晰的市场定位、战略重心和利润中心。而我们中国的石油企业也同样需要有自己清晰的海外战略定位, 不断通过收购其他国家国有石油的股份或者油田项目来调整自己的布局, 或者通过国际投标、项目合作或者其他形式不断参与油气资源丰富国家的油气项目的开发, 或者集中国内民间资本, 引导他们走向海外的能源市场。
在目前各国抢占资源的情况下, 收购拥有战略意义的油气储量和公司股份是比较敏感的事情, 这就需要运用我们国家的软实力, 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 在不破坏双边友好关系的前提下, 通过战略合作、技术服务、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及公司兼并等形式, 获得已有的海外大型油气田储量或未来的大型油气田储量。在某种程度上, 国际油气价格定价权的大小取决于国际油气资源的占有率, 即资源拥有者决定价格, 和消费量的大小无关, 所以欧美日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际油气资源的价格, 除了政治和资金因素影响外, 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在世界上油气资源的储量较高, 世界市场的占有率高。
前几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 我们收购海外油气资源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收购与合作的机会, 不断地去尝试, 特别是利用经济危机和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及巨大的民间资本, 把巨大的资金优势变为资源优势, 从而达到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把欧美日石油巨头通过寻求控制世界储量来控制中国未来油气资源价格的美梦提前击碎。
2、通过合理布局, 到达海外能源供应的均衡。
近几年, 在国际新增油气资源生产开发上, 欧佩克组织占据了80%以上。由此可见, 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在世界来说还是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所以, 我们的能源布局必须开拓中东市场, 由于目前中东地区处于欧美的政治控制范围,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合作, 不断地利用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更深层次地参与中东油气资源的开发上。尽管中东地区比较动荡, 正是这种动荡给了我们机会, 如果待欧美都把资源瓜分完了, 我们就只能感叹了。所以在中东国家的油气资源还不是完全地落入欧美国家的时候, 我们需要国家政府搭台, 石油企业唱戏, 以资金为主线, 寻求更多的项目合作, 在乱中抓住机会, 在乱中取胜。从整个世界来看, 中东地区巨大的能源储量, 注定是我国未来油气资源潜在的最大的供应市场。
同时, 我们和欧亚大陆的国家组成了上合组织, 也建立和战略伙伴关系, 我们需要稳定欧亚大陆的能源供应, 不断加深和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欧亚大陆国家的传统双边友好合作关系, 为我们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随着非洲地区油气能源的不断发现, 非洲的能源对世界的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和非洲大陆各国有着几十年的传统友谊, 一方面, 我们稳定传统非洲能源合作国如苏丹、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的关系;另一方面, 借助国家和政府的实力, 石油企业通过多种渠道, 利用我们的资金和技术优势, 加大新能源国家如尼日尔、乍得、利比亚等能源投资, 不断开拓非洲能源市场。
尽管我们和中南美洲距离较远, 但我们和拉美国家的友好关系, 为我们中国石油企业进入他们的市场, 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所以我们也应该不断深化与中南美洲国家如委内瑞拉、巴西等国的能源合作。
所以, 我国未来对于油气资源的布局, 第一需要不断地深入、渗透中东市场, 不断收购或者进行各项合作, 保证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 因为中东的资源优势能大规模持续地为我们提供能源支撑;第二, 稳定和深化和欧亚大陆等国的能源合作, 通过战略伙伴关系、双边睦邻友好关系及上合组织等平台, 稳定并增加其地区对中国的能源供应;三是不断开拓非洲市场, 利用我们和非洲各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和资金技术优势, 抢占先机, 不断扩大非洲市场;第四是平衡美洲市场。所以, 我们只有通过均衡的海外能源布局, 才能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保证我国长期稳定的油气能源供应。
3、着眼于技术和管理创新, 努力降低开发和操作成本。
根据bp提供的数据显示, bp现有生产区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和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 两者的成本为国际油价的15%左右, 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成本显然要高于这一比例。bp利用其的强大陆上及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形成五大利润中心, 即墨西哥湾 (深水区) 、特立尼达 (天然气) 、阿塞拜疆 (环里海石油) 、安哥拉 (深水区) 和俄罗斯 (TNK-BP) , 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有效降低了资本支出, 提高了资本回报率。
而中国石油企业所拥有的海外油气田区块, 一是开采难度大, 二是开发技术较欧美石油巨头有差距, 三是规模小, 在所有的方面都和发达国家有着天然的差距。但我们对于这样的差距并不是无能为力, 我们石油企业的个人营业额和利润率的创造只是bp及壳牌公司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十几分之一。这么大的差距, 可见我们有可为的地方, 通过集约管理和技术创新, 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单位生产率, 通过陆上开发技术的创新、深海技术的引进, 我们有理由和能力不断降低我们的开发和操作成本。
深海技术的创新对于缓解我们油气资源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东海与南海地区的巨型油气资源不断被发现, 我们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短板就体现无疑。就目前来说, 中海油在渤海地区的油气项目都是与世界巨头合作, 只凭自身的技术力量很难进行深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 通过深海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对我国油气资源的储量增长有着巨大的实际和战略意义。
再者, 需要我们通过管理的创新, 不断压缩我们已有技术下的开发和运营成本, 大型油气田可以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成本, 小型油田可以利用集约和信息自动化的管理模式降低成本, 学习别人的已有成功经验, 在海外市场上开发出低成本和油气资源。
4、通过国际区域合作, 加强国际能源定价议价能力。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在国际事务决策中有着天然的优势, 加强各国的能源协调与合作, 增强国际能源价格的稳定, 应该作为中国的一项国际任务, 通过各种平台例如双边战略友好关系、中非论坛、上合组织等多层次多领域建立和各国的长效能源协调机制, 从而减弱欧美国家油气资源定价能力。中国可以建立和欧佩克协调机制, 建立定期的国际组织能源磋商机制, 积极主动的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不要到了油气价格高涨, 再被动的去应付。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 90%以上的油气能源都依靠进口, 但他们通过和国际石油公司的主动合作, 积极参与储量丰富的国家的资源开发, 通过提供巨大的资金投资等, 赢得的很大的海外油气储量和油气议价权。所以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 为我们自己服务。国际区域合作不仅仅是公司之间的事情, 更应该是国家政府的事情, 因为海外能源战略不仅仅是中国石油企业的长期战略, 更是国家的长期战略, 只要稍微懈怠就可能吃大亏, 所以我们应该推进以国家首脑为排头兵的全球能源外交战略, 通过政治上的巨大影响力来引导国际区域合作, 从而使我国的能源议价权和定价权能力得到夯实。
综上所述, 在中国目前油气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及国内油气储量有限的情况下, 增加海外油气储量、合理布局能源供应市场、努力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及增强我国油气能源的定价议价能力是我国石油公司和我国政府的必要的战略之举。
摘要: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国的并且节能降耗还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的情况下, 我国海外油气资源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在中国海外油气资源储藏率不高, 对外依存度又较高的现状分析, 得出中国必走的海外油气资源战略。
关键词:油气储量,海外战略,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徐腾, 邓景澜;石油公司上游投资结构与储量替代率关系实证分析[J];中外能源2010.12.
[2].罗东坤;油气勘探投资风险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06.
[3].张立伟;杨宪一;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比例与储量接替率关系探讨[J];资源与产业;2009.03.
[4].武薄谷, 陶宇;浅论美国石油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8
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控浅析 篇8
关键词:境外投资;财税风险;汇率风险;知识产权保护;海外并购;人才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04-0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快熟发展的时期。截止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
3 800亿美元,境外企业数量高达1.8万家。近年来,欧盟成为中国的头号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将欧洲作为企业全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海尔、联想、中纺、华为、TCL等众多国内知名公司以及众多的央企都已经或者正在进入欧洲市场。
然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比国内要多,陌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从中国驻外企业的经营风险、未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管控以及驻外人才的管理与激励方面进行分析。
1 中国驻外企业的经营风险
1.1 财税风险
企业境外经营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想要发展,就要进行筹资、投资、资金使用以及利润分配等一系列活动。然而由于受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限制以及内部预测的偏差,使得企业资金及流动性往往呈现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久而久之,企业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境内总公司以及境外主体机构都要对境外经营活动中的关键财务指标和高风险业务进行事前控制,完善严格的境外资产管控体系,降低境外企业盲目投融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此外我们在关注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税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纷纷加强在本国境内投资的境外机构的税收监管,国际税收管理分析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任何企业决定在境外投资经营前,都必须熟悉项目所在国的税收制度和本国的税收体制,研究其对企业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从操作层面合法的规避双重征税的风险,在确保依法纳税的同时,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例如企业在境外投资时,需要充分考虑未来项目经营的运作模式和组织形式。中国驻外企业较常采用的组织形式有:代表处、各种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公司以及中外合资公司。项目是以母公司的名义直接在当地进行经营活动,还是进一步考虑设立代表处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地持股机构,不同的操作模式,其所产生的税负效果是不同的。
总之,企业的财税风险的防控永远优于财税风险的应对。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海外经营过程中的财税风险一旦发生,企业损失的很可能不仅仅是单一的经营收益及项目利润,甚至企业的声誉和未来的市场准入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实现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每一个准备“走出去”的企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2 汇率风险
所谓汇率风险是指在企业的运营过程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在目前国际经济波动的大背景下,这种风险发生非常普遍,但却是企业最难把握的部分。他不仅体现在外币支付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以外币方式结算收入。
汇率风险主要有三种:即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折算风险(Converting Exposure)又称为会计风险,是指跨国公司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在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呈现账面损失的可能。当功能货币与记账货币不一致时,编制财务报表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换算,由于功能货币与记账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财务报表中某些项目的价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折算风险在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折算风险并不是真正的汇率风险,因为折算风险只是人为调整的结果,并且是对过去业务结果的反映,并不反映未来业务的不确定性。
交易风险(Transaction Exposure)是指在运用外币进行记价收付的交易中,从合同签订之日到债权债务得到清偿这段时间内,经济主体由于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这是常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外汇风险。汇率决定着现金流价值,汇率波动对现金流价值造成的不确定,会产生损失和收益的可能性。汇率波幅越大,交易风险就越大。
经济风险(Economic Exposure)又称经营风险(Operating Risk),是指汇率波动特别是意外的汇率波动,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投入和产出而使公司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和现金流减少的可能性,经济风险是一种潜在的汇率风险。与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相比,经济风险对跨国公司的影响要复杂得多。经济风险不像折算风险那样只会产生账面价值的变化,而是会引起跨国公司未来经营活动所获收益的增加或减少。经济风险也不像交易风险那样只对应收和应付款项余额价值发生变动,而是对跨国公司的销量、价格、成本及投资、融资等都有影响,潜在的经济风险直接关系到跨国公司的预期经济效益。对经济风险的分析可以说是探索研究汇率变动对跨国公司的销售价格、生产成本等变量产生影响的过程,因此,对经济风险的分析非常困难。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其连锁反应就是导致部分欧洲国家深陷债务危机。2012年由于希腊、西班牙等国走出困境的悲观估计,外汇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欧元持续贬值。那么在以外币结算和交易的业务中,较大的汇率波动就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汇率风险。
规避外汇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恰当选择合同货币,在签订合同时,应该适当的考虑货币汇率问题,在合同上明确的标识合同价款、货币付款方式等问题,尽量使合同的内容符合自身的利益,并为财务风险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证。二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保值操作。三是运用经营多样化、筹资多样化和投资多样化的策略,使部分外汇风险相互抵消,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1.3 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发达国家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是其竞争力的保障。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短短的30年间里中国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符合世界规则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然而中国在知识产权的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无论是从知识产权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其中既有自主知识产权水平低、知识产权战略及管理体系落后的情况,同时又面临国外知识产权壁垒以及中国运用知识产权参与竞争和维权意识不强,欠缺经验,不了解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缺乏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长远考虑等问题。
首先,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不但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而且水平相对低。仅以专利为例,我国申请的专利技术层次低,核心技术奇缺,大部分核心技术需要进口,近十年来,我国企业在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逐年上升,这无疑说明了我国高度依赖国外技术引进的事实。同时缺少世界知名品牌已成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软肋。其次,中国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体系都还不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开放与运作知识产权的经验和技术都还相当薄弱。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联想品牌,就在企业准备将笔记本电脑打进欧洲市场时,其辛苦经营、享誉海内外的“LEGEND”商标在当地已被多家公司注册,可是回购商标的代价太大,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联想最终不得已在国外市场启动另一个商标,并为此付出了重新打造一个品牌的市场成本。最后,在涉外经济中产生了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针对中国的知识产权纠纷大多以中国企业败诉或妥协而告终,其代价就是要么退出国际市场,要么支付高额专利使用费。知识产权纠纷和专利使用费的支付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严重障碍,成为中国企业的不堪承受之重。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应当做好有关知识产权的风险防范和救济工作。企业在引进技术和日常的生产销售过程中,要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严格把关,通过订立公平的合同条款,努力把侵权风险降到最低,同时避免不合理的收费。企业还要灵活运用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自觉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法利益。
企业应当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扩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企业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要利用知识产权对公众公开的特点,学会利用和借助已公开的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知识产权提升产品质量和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管控
欧债危机下,欧洲部分企业市值缩水,资产贬值,为了缓解流动性短缺,金融或实体企业迫不得已低价出售自己的资产,这无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平台和机遇。2011年12月末,中国企业三峡集团成功收购葡萄牙电力公司控股权;1月10日,山东重工潍柴集团宣布收购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公司;1月末,三一重工宣布以3亿多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等。
海外并购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他不仅可以降低打开国际市场的成本,分散风险,还可以通过规模优势,创造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收益以风险为代价,在意识到海外并购的战略在取得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的同时,更应对相关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否则可能使自身的经营陷入困境。以下文章就企业海外并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简要的分析。
2.1 法律风险
企业跨国并购涉及的法律诸如公司法、劳动法以及反垄断法等,繁多复杂,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时必须正视中外法律环境的差异,否则将会给并购带来较大法律风险。目前,世界上已有60%的国家有反垄断法以及相关规定。例如欧盟反垄断法规定,若收购方已控制了某一行业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或在收购完成后,其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则欧盟反垄断委员会有权对该并购协议进行审查。这将对并购的进程以及结果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中国企业对此务必高度重视。
2.2 信息不对称风险
海外并购的双方处于不同的环境当中,中国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的调查可能不充分,由于任何企业都可能有些无法披露或被忽视的信息,例如企业隐瞒债务以及或有负债的信息、企业身陷诉讼仲裁等纠纷的信息以及企业与其客户关系融洽与否的信息等,即使企业进行事前的尽职调查,但也难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企业在签订并购合同时,不将这部分风险纳入考虑范围的话,其潜在的风险一旦变为现实后将降低目标企业的价值,给并购方带来极大地损害。
2.3 人力资源的风险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之一,只是在不同行业,其作用大小不同而已。人力资源的整合在海外并购中异常复杂,因为一般一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一般都是受到普遍认同而又不易改变的,因此并购后如何安抚企业关键岗位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导以及雇员,如何安置企业富余职工以及企业文化的整合,这些都是影响企业预期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有的甚至可能影响到并购的目的能否实现。
2.4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跨国投资者在从事国际投资过程中,因东道国的政治体制、政策、发生变化或其采取的某些行为引起的投资者项目可行性和赢利性波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使项目变得不可行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使投资者彻底失去已经建成的项目。随着海外并购增多,东道国既想吸引外资,又要控制外资保护本国产业的安全。今年来欧盟成员国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市场,但欧洲在国际贸易界向来以“欧洲堡垒”著称,对待中国投资的态度同样掺杂了太多的猜忌和限制,他们总会以各种借口对国外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加以阻挠,
因此,我们在进行并购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不能将跨国并购简单的看成是一个单纯的价格谈判问题,而要从政治层面对并购环境进行把握。此外某些国家的社会治安和市场秩序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良好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境外投资的基础。
3 驻外企业的人才管理与激励
其实不仅企业的经营行为存在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也可能存在很大风险,外派人员管理好坏,将是关系到子公司能否有效运营和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现在。企业人员流动较快,商业秘密、客户群都有可能因相关人员跳槽而暴露和流失,在这个环节上,不管是国内总公司,还是公司的驻外机构都不能忽视。
在我国驻外企业大多是有实力的公司,他们为达到获取商业信息、扩大业务范围和零距离服务客户的目的,在海外建立办事处、分公司或子公司等驻外机构。驻外机构的人事管理与激励政策必然是总公司企业管理的外延部分,由于驻外企业远离总部因此往往容易出现人才管理和激励的偏弱性,从而影响企业外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绩效最大化。因此严格甄选外派员工,选择政治素质较高、业务素质过硬、个人道德品质好的员工赴海外工作,避免因员工个人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管理风险。
此外,企业境外机构工作人员除了国内总部外派之外,对一般岗位的员工可推行属地化政策,逐步、适当扩大海外项目当地员工的雇佣比例,加强对当地雇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尽可能减少外派员工数量。推行属地化经营的同时,需要规范雇用当地员工,充分利用当地政府或第三方资源建立雇用当地员工审查制度,同时要与当地雇用员工依法签订有关劳动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避免日后产生劳资纠纷。
在强化企业驻外机构人员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人才的激励机制。首先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是外派员工管理的关键环节。外派员工薪酬制定上应以所派驻的岗位、职务等为基础,参照所派驻地的消费水平并结合与母公司的差异,综合考虑到当地环境的特殊性(如政治环境安全与否等)、汇率波动的大小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所派驻人员的薪酬标准,并充分考虑员工对公平性的感受和期望,来做综合设计。对外派人员来说,津贴、补贴极其重要,因为这是调节他们心理平衡和生活保障的有效途径。其次,如果想要真正激励员工,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努力为其创造一个事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企业应该给予外派人员足够的晋升空间,在其完成工作回任后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国外所接触到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
4 结 语
总的来说,境外企业要充分认识国际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强化风险评估和防范意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规避、控制、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准备,有效防范国际化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推荐阅读:
铜企业海外投资分析06-08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06-28
中小民营企业战略管理07-30
民营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11-09
民营企业最缺战略资源论文05-08
论民营企业的战略和治理结构11-09
企业投资战略管理09-24
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分析07-18
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07-21
民营企业融资策略分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