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学

2024-05-31

藏医学(共12篇)

藏医学 篇1

藏医学经过两千多年的磨砺与丰富, 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近年来, 随着从寺院的师承教育走向学校的正规教育, 以及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 藏医学得到了普及。如何使藏医学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更好地服务于各族人民, 有待于新一代藏医学工作者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在藏医学教学中, 既要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 又要注重临床实践技能的锻炼, 更要重视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应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和能力,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我校藏医学临床课教学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培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 藏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

各领域人才的竞争, 已从最初的单一型逐渐向复合型转变。藏医学作为民族医学, 不但需要得到传承与发展, 而且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推陈出新, 使理论更趋完善, 临床实践经验更趋丰富。因此, 新一代的藏医学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学习中完善自我, 提高个人的素质与能力。

1.1 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医学领域, 既需要领头雁, 带领同行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又需要大雁南飞中的团结与协作精神, 去攻克新的难题, 才能保证为每位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 具备双语 (藏语和汉语) 交流能力, 能与患者及同行相互交流沟通, 加深彼此了解, 取长补短, 才能为做好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1.2 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

近年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使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这也促使每位医学工作者不断学习、不停努力, 了解新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藏医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学工作者, 也应具有这种能力。

1.3 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 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患有身心疾病的患者, 要想实施诊疗计划, 就必须具备清晰的思路和综合分析能力。

2 优化临床课教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 转变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登上讲台, 在藏医学临床课教学中, 理论丰富, 经验缺乏, 教学方法单调, 缺少临床教学病案;同时临床课时安排少、见习少, 教学内容繁多、枯燥、复杂等, 均使学生不易掌握藏医学临床课内容, 认为临床课难学, 产生厌学心理, 失去学习兴趣。传统藏医学教学, 注重背诵, 许多藏医学教师也认为只有背诵才能掌握藏医学的知识与理论, 忽视了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藏医学临床教学实践性很强, 必须重视临床教学与技能训练, 让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临床教学, 从而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病例和临床实践, 进行病历、病案分析, 传授独特的藏医治疗方法;亦可结合教学课件, 使深奥的藏医学理论形象化、生动化, 使学生易于接受, 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2.2 增加临床课教学时数, 提升学生总体素质

大多数临床课教师缺乏临床经验, 临床操作技能不熟练, 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 应增加临床课教学时数, 每学期安排1/3或1/2的时间, 到医院见习、实习, 进行临床病例讨论、病历分析, 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典型病例示范临床操作技能, 安排学生去病房观察患者, 询问病情, 提高沟通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 并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团结协作精神, 具备较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

2.3 规范教学内容, 力求整体化、系统化

藏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但临床课的教材至今仍未得到统一和完善。目前, 我校使用藏医学专、本科自编教材及《四部医典》等, 虽然做到了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 但学科分类不明确, 教学大纲与教材脱节, 各学科内容又有不同程度的重复, 部分学科内容多而繁杂, 重点难以突出, 许多教学内容无法按课时完成, 学生接受困难, 不易理解。学校根据社会对藏医学人才的要求,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改革教学方法, 制定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课时计划, 结合实际改进藏医学临床课教材内容, 减少重复, 突出重点, 增强实用性, 力求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 使学习过程整体化、系统化。

2.4 提升教师素养, 督促学生全面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师, 应丰富个人内涵。只有教师有“一桶水”, 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首先, 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与培训, 拓展、更新知识;学校应定期选送部分专业教师到临床进修学习藏医学临床知识,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临床实践技能。其次, 聘请教育学专家、学者, 定期对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教师, 进行教育理论的讲授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授课能力。临床课教师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课件的制作, 在临床课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课件, 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的机会, 积极与学生交流,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知识理解程度, 适时进行教育, 引导其及时纠正错误, 既提高了教学效果, 端正了学生的思想, 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这样, 在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 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了保障, 为临床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优化临床课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总之, 藏医学临床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 只有在多方的协调与配合下, 才能得到妥善解决。民族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更需要广大藏医学工作者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确保藏医学人才的全面发展, 使藏医学得到传承与发展。蒉

关键词:藏医学,临床课,医学生,全面发展

藏医学 篇2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科学。

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则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其本体学科是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的应用范围:

1.防治心身疾病

2.解决伤残,缺陷,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

3.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

4.对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

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例题

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正确答案:C

治疗血液病,何不尝试藏医学 篇3

藏医看血液病

现代医学概念中的血液病,包括各类良性、恶性贫血;各类白细胞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各类紫癜、出血和血栓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在藏医学中,这些疾病均属于热邪病的范畴。

热邪病种类繁杂,可分为血症、叉悉、痞聚、痞、黑脉痞、瘀证、精骨痞、虫痨等。病程进展迅速,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常可丧命。藏医认为,血液病的产生有内外二因:外因有气候燥热,饮食不节,劳累脱力,跌仆创伤,外毒侵袭,起居失宜,养身不善;内因则主要是赤巴培根功能失调。

藏医治疗血液病的特色

藏医的治疗目标:(1)清除造成血液病的天然毒、合成毒、转化毒,促进细胞恢复正常生理功能。(2)促进“赤巴培根”功能平衡。“赤巴培根”类似于中医的火、热、胆,但又有较大的差异,可以理解为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能源和正常分泌功能,具有产生热量,供给营养,长脂生髓,润肤固腠,管理液体,调解躯体胖瘦,司视觉,长智慧等各种作用。(3)对抗恶性细胞分化,调理血液功能成分,抗出血,抗衰弱,制止病情发展。(4)摆脱激素依赖。

藏医对血液病的治疗是一种基础的、针对病因的治疗,对药物有特殊要求,处方严谨周密,把治愈疾病奉为至上的目标,用药以兵马学原理组方。选择“佐台”灰抗机体老化;旺西丸抗细胞衰变;格娜丸等解毒清热,滋养气血;仁青汤钦卡擦丸等丰满肌肉,保护骨髓及骨髓品质;红花尊胜丸等止血温血;旺觉丸等生白剔毒抗癌;血病丸等清除髓血瘀塞,促进骨髓造血。

诸药合用,对危害人体健康的骨髓增生性异常综合征、急慢性白血病、急慢性再障、纯红细胞再障、难治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各种疑难性紫癜、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有一定效果,多数患者可在3~8个月病势趋向好转,体征逐步消失。

藏医药治疗血液病虽然有着特殊的功效,但绝不排斥广大患者也选择接受西医治疗。

求真务实,健康发展的藏医专科

青海省西宁昆仑医院的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藏医药发展和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坚持专科专病诊治,规范专病专药使用,坚持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原则,聘请了多杰主任、赵妙文主任医师、马延博士、丹增加教授、仰慈等一批藏医名家为顾问专家,在医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病方面,充分运用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和藏医独特的诊疗方法,开辟了血液病治疗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比如,对血液病成分异常有独特调整效果的“帕合郭”粉已失传多年,在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重新问世。其制作方法是选用生长期在5年以上的野猪肉,分别用阿魏水、藏红花水浸泡49天后,烤干加入其他贵重药物精制而成。为了解决大多数血液病患者体弱,不能抗病的现状,他们对传统酥油进行了改进,研究出补而不腻、极易吸收的虫草酥油膏,是体弱、病重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滋补佳品。

有理由相信,藏医专家将不断发掘、发展藏医学理论和藏医药技术,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得到康复。

昆仑医院藏医药血液内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800-8941-345

藏医直通热线:0971-6247266、0971-6240777

E-mail:klzyy666@163.com

网址:www.klzyy.com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西山二巷

邮编:810001

藏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之我见 篇4

1 藏医学专业设置和学生特点

藏医学专业是甘肃中医学院藏医学院设置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 学制五年。藏医课程权重占50%, 现代医学课程权重占25%, 其他课程 (公共课和中医学) 占25%。由于现代医学课程比重较小、学时有限, 要保证其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与系统性且内容相互衔接, 有一定难度。同时, 藏医专业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中学是以藏语教育为主, 文化基础差, 对其现代医学课程的学习造成较大影响。

2 课程内容取舍及教学方法选择

病理学实践性极强, 仅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所以需对教授内容进行取舍。首先对病理学基础内容如组织细胞损伤、修复、适应的基本形态学变化、炎症、局部血循环障碍、肿瘤等涉及到的概念、特点要交待清楚。其次对西医诊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内容适当选择性讲解, 如大叶性肺炎病理分期、结核病、肝硬化结节和假小叶、溃疡、动脉硬化、肾盂肾炎、肾炎的病理特点等。再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由于藏医专业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有限, 除基本概念外, 尽量减少理论讲解, 应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挂图、大体标本、切片等多种直观展示为主, 以易于学生理解。从选择临床病例入手, 提出和讲解该病例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 激发学生兴趣,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长期受教育观念的束缚, 我校广大教师虽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更新,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借助书本、语言、教案和板书等媒体进行讲解, 学生则靠看、听、记等方式被动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创新精神。用多媒体代替传统的黑板教学, 不仅减少了课堂板书时间, 增加了课堂信息量, 而且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

在病理学教学中, 多媒体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力求把教材弄懂吃透, 设计好教学内容, 选择好多媒体素材。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反馈,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从而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为了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授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听课动态, 从学生的表情和神态上洞察他们的心理状态, 及时灵活地调整讲授的语速、音调及知识的深度、广度, 控制好课件播放速度, 防止视觉和听觉疲劳, 避免为演示而演示, 每一张幻灯片都应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让学生有时间看清文字和图片并做好笔记。同时注意师生间的交流, 避免学生注意力涣散, 产生视觉疲劳, 在教学中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 忽视板书, 如果讲解速度过快, 超出学生的思维速度, 学生会既疲惫又抓不住重点,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医学生全科医学论文 篇5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病、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成为了医疗界日渐重要的问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也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科技检测治疗手段的应用使得医疗费用不断上涨,重点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难以解决,医生无暇详细问诊病人,导致医患关系剑拔弩张…在应付这些棘手的问题方面,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人性化服务是全科医疗的核心观念和优势所在,人性化服务的概念同时也顺应了21世纪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如何做好人性化服务,是关乎提升全科医疗水平、推动全科医疗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理论知识的支持,从培养源头抓起

做好人性化服务首先是要加强服务人员的理论基础,以理论知识指导人性化服务的实践。具体包括改善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为现有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理论培训等途径。

社区卫生服务在内容上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于一体。由此可见,全科医师不仅要具备临床医学知识,还要有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其功能。而社会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知识是进行全科医学人性化服务的理论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有效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及疾病的心理社会背景,真正以病人为中心地做好人性化服务。

我国目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从总体上看学历、职称结构偏低,所学专业基本为医疗或护理两类,医疗服务侧重于疾病的诊治,无论从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服务模式都不能很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卫生改革的需求。而这些缺陷与我国独特的医学教育模式有关。建国初期,由于医学人才短缺,我国培养了大批大中专医学生,在当时解决了广大群众基本医疗问题,但随着社会卫生水平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前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无法适应现在社区服务六位一体的要求,也是导致基层医院就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我国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全科医师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全科医学概念及理论培训。这种短期培养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医师掌握心理、社会学及预防医学方面知识,而在从业后全科从业人员也缺乏良好的途径继续进行预防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因此要加强全科医生的人性化服务水平,就要从培养的源头上抓起,加大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教育。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在医学生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对心理社会学、行为科学及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视力度,加强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医学本科毕业生进入全科医学队伍,提高全科医师的地位及收入等,还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理发,规定医学本科毕业后到社区工作一定年限后才能从事专科等。其次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应安排时间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医师综合素质,为良好的人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二、从细节做起,切实体会病人的喜怒哀乐

全科医生与我们日常所了解的专科医生之间的区别在于:全科医生的工作特点可以总结为:量大,面广,以人为主,与人文社科知识紧密相关。具体说来,全科医生重点以社区为服务对象,提供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以及人性化的医疗保障,给予病人持续性、综合性的照顾。

也就是说,全科医生的工作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病人为中心。他们更注重的是人,而不像专科医师一样,相比更侧重于疾病本身;在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他们更加注重病人的权利,全科医生必须全面了解每个就诊病人家庭、社会各方各面的详细信息,以便能更好了解造成病疾的原因,采取更加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为专科医生,则要坐在医院的门诊大楼里等待病人“登门造访”。由于就诊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势必造成医师无法向全科医生那样了解每个病人,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过多的重视病人的社会属性,而只能把重点放在病人生物属性的疾病上面,也就是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把生理的病疾医治好。

相比之下,全科医生不仅要解决就诊者的生理病疾,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行为因素,提供长期性服务,以帮助病人杜绝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下。所以说,全科医生的工作更能体现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比专科医疗,全科医疗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诊疗模式。

因为全科医学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服务时,应该从细节做起,从态度,言语,行为等非医学性人文关怀方面做起,与患者之间建立真诚,信任,轻松的诊疗关系。既有利于诊疗的顺利进行,也能帮助了解和解决患者疾病的社会心理障碍。具体而言,在态度上,应该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在行为上注意倾听和心理学共情。积极关注患者的非言语行为,利用医生本身的心理社会学知识,解读患者的非言语信息,并在言语上给予鼓励和指导。从细节上切实体会患者的喜怒哀乐,不仅做到为患者解除身体痛苦,还要尽量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只有从细节上做好,才能真正实现人性化诊疗服务。

藏医学 篇6

该品通过3家省级医院临床试用,经北京和广西医学专家鉴定,认为“降脂降压效果好”,“能扩大心脑动脉流量,改善心脑电图以及微循环”,“对治疗心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高血压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我将其转化做医学应用,让人们自己治愈病症。13年来,大量患者饮用后反映真正治愈了冠心病、高(低)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饮用2~5个月内,消除症状,停服药物,血压正常;冠心病患者饮用3~5个月逐渐减轻至消除心绞痛、房颤等症状,不再服药,饮用1年左右心电图正常,经冠脉造影扫描无明显狭窄,表明冠心病痊愈。还反映许多衰弱器官被修复,让前列腺增生、慢性咽喉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胃炎、肠炎、胰腺炎和胆囊炎等不药而愈;2型糖尿病患者是因为胰岛衰弱致病,饮用该水半年至1年,逐渐减药至停药,而血糖尿糖正常,表明胰岛已自动修复,说明可根治糖尿病。尤其是中风后遗症患者饮用6~7个月,可逐渐减轻至消除肢体和语言障碍,表明饮用该水能让寿命很长的神经元细胞逐渐修复,奇迹般地恢复肢体和语言功能。又因胸腺和脾脏两个重要的免疫器官被修复和增强,显著提高免疫力,使人少生病或不感冒(详见:nnzk.com或gxnnzk.com)。这种在患者身上实现多病同治的现象,产生了任何药物未曾实现的奇妙功效,是转化医学的重要成果,充分反映饮用优质小分子团水是当今最有效、最治本、最经济的理疗方法,目前在世界上是首创的。

为什么饮用优质小分子团水有以上神奇功效?因为人摄入水和营养,都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细胞生活在细胞间组织液中。而两位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进一步对细胞膜通道结构和机理做研究,证明代谢紊乱的患者是由于细胞的糖脂通道和闸门受到损伤,糖类脂类物质不能正常地进出细胞,才使糖脂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形成糖脂病(三高四病即心脑血管病)。由此荣获2003年诺贝尔奖。当糖脂病人饮用优质小分子团水,内含五、六个水分子的簇团多,直径小于1.4nm,比细胞膜上2nm水通道更小,容易进入细胞,使细胞重新充满活力,修复了糖脂病患者细胞膜上受损的糖脂通道闸冂,当患者合理膳食,体液逐渐正常,使细胞正常地代谢,排出多余的糖脂和废物,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逐渐逆转至消除动脉粥样硬化,逐渐使细胞和体液健康,而祛除以上糖脂病。饮用优质小分子团水能使体细胞健康,从而修复衰弱器官,发展至全身健康。这是全世界医学界千百年来未曾敢想的,是靠药物未曾实现的,是中国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医学应用的杰出成果,攻克了原来务必“终身服药”的三大病症,将为人类造福千年万代。

上述医学上经过实践检验的惊人的发现,是千百年来医学上旷世未见的阶段性成果。我已决定与权威医学研究机构和医科大学合作研究,申报国家科技惠民计划,让人们以此根治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将写入医学殿堂的教课书。

藏医学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济宁医学院2002,2003,2004级临床医学和精神医学专业的五年制本科学生,共305人。

研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整群抽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预防医学及其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态度、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习效果、考核和教评体系的评价及意见和建议等34个项目。发出问卷305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95.08%。

统计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医学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认知和态度

92.1%的临床医学学生认为学习预防医学课程有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85.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预防医学课程(见表1)。

2.2 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师资水平、学习效果以及考核和教评体系等的评价及教改意见和建议见表2,表3。

3 讨论

3.1 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态度及认知

调查表明: 85.9%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学习这门课程,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仅10.7%的学生表示很重视,82.1%的学生表现为不大重视。41.4%的学生表示感兴趣,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且认为没必要参加预防医学实践,31.4%的学生表示将来不愿从事预防医学教学和卫生监督工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都能认识到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但并未将这种认识落实为实际行动。此次调查,73.4%的学生从未听说过“五星级医生”的概念。临床医学生多数仍认为临床医学专业是培养临床医生,主要是为了治疗疾病,学习预防医学仅仅是他们获得临床医学知识的补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也不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虽然在理论上预防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已勿庸质疑,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仍是治重于防,学生从主观上仍是重视临床课程的学习。究其原因,除了学生主观认识上的原因外,还表明我们的预防医学教学在内容、形式、方法上亟待改进。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观念,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让他们明白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仅要精于医术,同时应胜任包括临床治疗在内的集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职责。

3.2 对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的评价及建议

本次调查中学生对所用教材总体满意度较高,尤其对案例教学感兴趣。现在最常采用的大课满堂灌讲授、小课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应努力做到需求-教学-学习-考核的有机统一[5]。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见表3),教学内容应删去科普性、重复性内容, 适当增补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关注的卫生问题,扩大信息量,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医学模式的转变。另外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可以增加康复医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以及医疗质量控制等选修课教学内容[6],并在大一就适当融入预防医学课程。这也符合大部分学生希望早些接触预防医学的期望,并有利于树立预防观念。

我校尚未开设预防医学实习课程,本次调查显示67.6%的学生希望在学习预防医学课程之后参加预防医学实践活动,75.2%的学生对实习中使用计算机统计软件持肯定态度。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应增加试验课和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等内容,安排半个月到1个月时间的预防医学实习,运用各种新技术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根据一些高校以往的教学经验,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活动非常有助于学生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因而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基地,使教师和学生、学校和基地相互受益。有些院校在这方面已经实践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颇值得推广。另外,还要在实习中增强对统计软件的认识和操作,提高学习效率和统计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的灵活性和深度,也能促进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3.3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完后90.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真正能完全独立进行统计分析的学生仅占8.3%,不能独立进行课题设计的占54.8%。分析原因,与学生受学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而重治疗轻预防,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人文,导致学习预防医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使理论与实践脱节、观念和行动不一致有关。

3.4 对师资力量的评价

97.2%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理论阐述清晰度较好,但对老师能主动删减陈旧重复内容和适时补充热点内容和事物的新进展满意度不高(见表3)。应通过在职培训与进修、对外交流和学习、开展学术活动等,提高教学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及时补充教科书中尚缺乏的内容,适当增加介绍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使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学导式教学,逐渐过渡到PBL教学(问题教学)模式[7],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82.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75.2%的学生对在实习中使用统计软件加以肯定。我校应继续加大投入,积极采用CAI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调查表明,59.3%的学生愿意加学选修课,67.2%的学生希望开设专题讲座。好的选修课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树立临床学习的适应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和终身意识;举办富有特色的系列讲座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也同样重要。

3.5 对考核方式和教评体系的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为我校的考核方式和教评体系比较公平完善,仅27.6%的学生认为不完善。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将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不仅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且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综上所述,我校在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强化预防医学教育[8],非预防医学专业如何加强预防医学教育,不仅是各国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培养跨世纪医学高级人才(五星级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应继续深化临床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以转变重治轻防的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加大预防医学比重,强化预防医学的教学地位,重新构建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革新教学条件和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和教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参加预防保健、社区医疗服务工作,有机会直接参与、处理预防医学有关问题,学到在临床实践中治疗、预防和健康促进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9],使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既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又能开展预防服务,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五星级医生”。

摘要:目的了解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现状,评价教学效果。方法对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3.4%的学生对“五星级医生”的概念完全陌生,85.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预防医学课程,但在预防医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有82.1%的学生表现为不够重视。结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但缺乏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预防医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亟需改革。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

[2]周申.加强预防战略意识,促进非预防专业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1992,6(1):15.

[3]吴多文.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2):33.

[4]陆培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J].上海预防医学,1996,8(1):52.

[5]谭晓东,王福元,汪春红,等.临床营养模拟实验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53-254.

[6]Gu XG.The role of a rural health demonstration center-teaching pre-ventive medicine in Shanghai County[J].Ekistics,1983,303:486.

[7]李东阳,谢红卫,贺栋梁,等.浅谈21世纪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219-220.

[8]Zweifler J,Rodnick J.Medical educ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thoughtsfrom California[J].Family Medicine,1998,30:127-133.

藏医学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我校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预防医学课程以及与预防医学有关选修课程学习的部分大三本科学生共290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90份, 回收有效问卷285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28%。其中男生101人, 女生184人;护理专业100人、精神专业95人、临床专业90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对预防医学实习内容的要求, 涉及预防医学的校内实习问题、社区实习问题及疾病控制中心实习锻炼的问题等。

1.3 统计处理

全部资料均输入计算机, 经整理核实后, 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设置的认知状况

83.2%的学生认为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对将来的工作、科研有帮助;60.0%的学生认为我校预防医学实验课程的设置基本合理, 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内容比较感兴趣, 并希望通过预防医学实验课的学习进一步扩大知识面、获得一定的实践能力;58.6%的学生希望通过预防医学实验课的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0.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增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现场调查技术课。

2.2 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见表1)

注:与男生比较, *P<0.05;与护理专业、精神专业比较, #P<0.05

2.3 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对预防医学实习内容安排的建议 (见表2)

注:与男生比较, *P<0.05;与护理专业、精神专业比较, #P<0.05

2.4 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进入社区实习相关情况的调查

学生感到参加预防医学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者占2.5%~13.3%, 84.2%的学生希望将来能够参加社会实践, 大部分学生 (91.6%) 认为安排进入社区实习是有必要的。有60.0%的学生希望社区实习安排在校内学习期间, 28.4%~30.9%的学生认为进入社区实习的时间应为2~4周。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对社区实习内容的要求见表3。

注:与男生比较, *P<0.05;与护理专业、精神专业比较, #P<0.05

2.5 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对进入疾病控制中心实习相关情况的调查

90.9%的学生赞成进入疾病控制中心实习, 27.0%~33.7%的学生认为进入疾病控制中心实习的时间应为2~4周, 42.1%的学生希望疾病控制中心实习安排在校内学习期间。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对疾病控制中心实习内容的要求见表4。

注:与男生比较, *P<0.05;与护理专业、精神专业比较, #P<0.05

3 讨论

调查发现, 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 要求增加有意义的预防医学实验课内容和进入社区、疾病控制中心实习的机会。进行模拟角色表演、在模拟实验室教学等方法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大部分学生都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在校实习一般采用计算器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机的应用很少, 所以学生对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实习的要求较高。一般医学院校女生较多, 特别是护理专业, 由于其性格特点, 在校期间精力主要在学习上, 对未接触过的知识好奇心强, 所以女生对进入社区、疾病控制中心实习及锻炼的要求更强烈 (P<0.05) 。护理专业学生相对于临床及精神专业面对的人群更广泛, 所以在对社区实习内容的要求上, 护理专业要求更多、更强烈 (P<0.05) 。由于调查对象中部分学生在调查时仍未完成预防医学课程, 只有50.2%的学生树立了“预防为主”的医学观念, 但也从侧面说明部分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对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 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实习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为我校进一步推动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下一步预防医学实习教学、社区实习及进入疾病控制中心实习的改革中, 我们要在完成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尽量满足大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要求, 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兴趣。同时, 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 将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预防医学及社区医学结合起来, 使学生既懂得群体预防, 又懂得个体预防[1,2], 加深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其预防医学的群体观念。根据预防医学的发展态势, 对疾病的预防教育观念实行4个转变:从传染病预防扩大到一切病的预防, 从重点预防扩大到全面预防, 从技术预防扩大到社会预防, 从生物预防扩大到心理预防, 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解决两者之间脱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凯, 王学春, 陈廷, 等.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11) :1006-1007.

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医学计量 篇9

关键词:医学装备,管理,医学计量

1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的目的及管理的意义

医学装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医学装备的量值准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开展医学装备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医院诊断、治疗工作的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医学装备已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所必须的十分重要的工具, 是医院应用医学装备最新技术, 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实现医学科学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 医学计量是医学装备质量管理的技术基础

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贯穿于设备运行寿命周期的全过程, 渗透于医学装备管理的各方面, 医学计量是保证医学装备量值准确可靠的技术基础。如果医学量值失准就会导致试验结果出现错误, 从而直接影响到诊断、治疗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计量参数超过阀值可能会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 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 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统一和准确的科学。计量是医学装备的技术基础和手段,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都需要通过计量检测验收才能保证设备质量, 计量是医学装备技术保证的核心。

3 医院计量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

3.1 医学计量领域管理的分类

在医学计量领域, 根据医学装备的计量参数特性分为:医学热学、生物力学、医用电磁学、医用生物化学、医用声学、医用超声学、医用光学、医用激光学、医用放射学等专业。

3.2计量的基本特点:统一性、准确性、广泛性、法制性、保障性。

3.3 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医学热学 (体温计、保温箱、培养箱) ;生物力学 (血压计、氧气表、压力表、呼吸机、麻醉机、输液泵、体重称等) ;医用电磁学 (核磁共振、心脑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高频电刀、心脏除颤器等) ;生物化学 (血细胞计数仪、酸度计、血气分析仪、血氧饱和度仪等) ;医用声学 (声强计、听力计等) ;医用超声学 (超声诊断仪) ;医用光学 (分光光度计、验光镜片、验光仪等) ;医用激光学 (激光手术和治疗设备、激光诊断仪器等) ;医用放射学 (X射线机、CT、ECT、加速器、DSA等) 。

4 医学计量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4.1 医学计量是科学诊断的保证

医学计量测试仪器对人体组织进行检测, 通过对病理、药理的定量测试分析, 以数据为依据, 进行诊断与治疗。医生从简单地运用米尺、体重称测量人体的高度、体重, 使用血压计、体温计测量人体血压、体温, 到复杂的心电图、脑电图机对人体心、脑疾病的诊断, 都是通过医学设备的检测而完成的。超声、DR、CT、MRI、PET等检测是通过数据转换为图像。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诊断, 除了依靠自己的医疗经验外, 最重要的是依靠科学的计量检测仪器, 因此, 医学计量是重要的科学诊断手段及保证。

4.2 医学计量是药物治疗的科学依据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 都是通过计量器具对药物进行组分测定的, 药理检验, 确定治疗范围, 服药方法、药量及注意事项等, 只有计量器具准确一致, 才能对药物进行正确测定, 若计量器具不准确, 用药量就会偏离处方规定的份量, 轻者影响疗效, 重者会导致其他病变, 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 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是保证药物治疗的科学依据。

4.3 医学计量是理化治疗的正确保证

在理化治疗方面, 计量器具是进行治疗和控制的重要手段。理化治疗是直接依靠医疗仪器实现的, 治疗仪器不准确会给理化治疗带来严重影响。如直线加速器对肿瘤的放射剂量需要准确的照射剂量与控制, 才能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如果剂量不够, 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效果, 如果剂量超标, 将会出现严重后果。

4.4 医学计量是生化检验分析的基础

计量测量仪器是检验分析仪器的基础, 检验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诊断治疗的结果, 无论是生化分析还是其他设备的常规检验, 都离不开计量测试仪器, 必须保证校验数据的准确。

4.5 医学计量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参数

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等对挽救生命垂危病人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这些设备如果数据失准, 能量超值或不足, 呼吸压力值不准, 监护参数有误, 会造成病人危机。

5 医学计量的法制管理

计量的法制管理是指国家用法律、法规对计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国家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等都属于计量的法律法规。贯彻计量法制意识, 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 强化计量器具和医疗设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对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保证患者的安全、防止医疗隐患和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6 医学计量的管理制度

计量的管理制度是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提高计量工作质量和计量管理水平, 保证计量工作全面、正常地开展。

(1) 必须有专职或兼职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管理工作。我院是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对医院计量设备统一编号, 单独建账, 对计量设备建立检测档案, 做到账物相符。对计量设备制定周期检定时间表, 积极配合检定部门, 完成计量检测工作, 杜绝漏检发生。

我院每年常规检定计量设备的时间是每年九月份, 每年都有650 台以上医疗设备进行检测, 按照计量设备检测的分类内容, 由佛山市计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派相关工作人员到我院现场进行检测,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 派医院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对需要检定的设备到临床科室进行检测, 防止漏检。

(2) 对新购置的医疗设备的计量检定:对新购置的医疗设备按照购置合同, 对需要检测的设备一定要经过佛山市计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合格后, 方可投入使用。防止新购医疗设备按照平常验收, 只看外观有无破损、附件是否齐全, 开机使用是否正常, 主观验收的现象。忽视医疗设备的技术指标及相关参数的验收, 这需要计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设备的技术及相关参数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报告与厂家提供的检测数据报告是否要慎重考虑是否投入使用, 否则, 会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

(3) 对维修后的计量医疗设备的管理:对维修后的计量医疗设备要重新检定合格后, 才能投入使用。要求我们维修人员定期到临床科室巡检, 对计量设备定期保养、维护, 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检测校准。

7 特种医疗设备的计量检测

7.1 主要特种设备的检测

我院主要针对供应室的脉动真空灭菌器、手术室、检验科、口腔科的台式 (立式) 灭菌器、高压氧舱、口腔科压力空气储气罐、锅炉等特种设备进行强检, 这些压力容器的类别属于Ⅰ类。对新购买的压力容器首先把压力表和安全阀、氧压力表、精密氧压力表送到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所佛山分院检定, 取得合格证书。其次, 还要带上生产厂家的“特种设备产品质量证明书, 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安装说明、图纸、上岗人员的特种设备工作人员证”等资料, 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后, 才可以使用这些特种设备。这些设备投入使用后, 每一年对这些设备强检一次。 强检时间以各医院与特种设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约定的时间为准。

7.2 特种设备配件检测

主要是对氧压力表、精密氧压力表、安全阀、普通压力表的检定, 其中氧压力表、普通压力表每半年强检一次, 精密氧压力表、安全阀每年强检一次。

7.3 特种设备报废

报废必须到广东省特种设备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 审批同意后方可报废。

8 结束语

藏医学 篇10

1救援医学专业学生特点

当今, 在灾害和灾难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的严峻现实面前, 社会对救援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是必然的。但救援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科学, 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尚不能完全被学生所充分认识。该专业学生普遍认为: (1) 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定位不如临床医学明确; (2) 毕业后寻找工作更困难; (3) 要考取研究生更不容易。鉴于此, 学生有学习积极性不够、专业自豪感不强、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 因此, 如何正确把握救援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2 《急诊医学》双语教学实施方法

2.1 授课对象

我校2006级、2008级救援医学专业方向的学生, 学生人数分别为103名和98名, 2007级救援医学专业同学因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故未实施双语教学。

2.2 教学方法

按授课内容设计教案, 并课前将英文讲稿交予学生预习;应用英文课件, 但对重要关键的专业术语用中文标注;教师采用中英文结合讲授的教学模式, 但英文讲授不少于50%。

2.3 教学手段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跨学科的新兴临床医学专业, 往往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内容, 其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能综合所学各门系统学科的理论知识, 去分析解决危及病人生命或亟待解决的急症病痛[2]。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始终以“病人急、病情急、病人家属急、医生应急切处理”这4个“急”为主导, 在传统教学方式之外, 适当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PBL教学法) 。如讲授心肺复苏时,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同学提问:何为心跳骤停?如何判断?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相应解答, 通过解答问题传授相应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 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对病人急诊病情的综合判断能力, 使其心肺复苏抢救操作更加准确。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疾病抢救成功与否与病情的综合判断、抢救时间、操作流程密切相关, 越早争取时间抢救, 成功率就越高。

2.4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本门课程的考试来完成, 考试采用试卷问答形式。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占40%, 简答题占30%, 病例分析题占30%。卷面上中英文题比例各占50%。考试结束后应用试卷分析软件对考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3体会与思考

3.1 需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

双语教学老师不仅需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 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和口语表达能力。由于客观历史原因, 本教研室90年代前毕业的师资口语普遍较差, 专业外语则基本为只能读不能讲的状态, 所以较难胜任双语教学。对此, 我教研室采取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措施, 用以下方式强化师资培养: (1) 重点选择90年代后毕业的硕士、博士作为双语教学的主要师资, 并指派他 (她) 们对前者进行“一对一”帮扶; (2) 分批组织双语教学老师参加重庆医科大学举办的英语提高班; (3) 增加青年教师外派出国进修的名额; (4) 听取外籍专家来院讲学; (5) 选派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参与英语讲课比赛等。通过实施以上有效培养方案, 能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业务素质、英语口语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3.2 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水平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3.2.1 让学生充分认识双语教学重要性。

我校的课程设置是在大学四年级为救援医学同学开设《急诊医学》, 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和自学能力。但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发现,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在实际听课和学习中效果相差较大, 并且学生普遍对专业的英文名词术语表达感觉较难。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努力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让其充分理解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从而克服畏难情绪, 从思想深处接纳双语教学。在此基础上,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 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2 选择适宜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选择适合我国语言环境的双语教材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3]。由于本学科目前尚无统一的双语教学教材, 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国情需要, 参考国内外资料, 编译了本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教辅教材, 教材力求重点突出, 语言表达“原汁原味”。老师授课完全以此为蓝本, 充分保证了学生预习、复习皆有书可寻, 保证了教学效果, 提高了教学质量。但由于时间较仓促, 可能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我校正组织相关专家重新完善和编写, 以期尽早供教学使用。

摘要:为顺应救援医学国际化趋势, 在救援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和推进《急诊医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2009年尝试对救援医学五年制学生进行双语教学, 取得了预期效果。同时体会到, 还需在师资培养、教材选择及提高学生积极性等环节上进一步加强, 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救援医学专业,急诊医学,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武秀昆.应急医学的基本内涵与发展定位 (J) .中国危重病医学, 2011, 23 (7) :386.

[2]吴梦茹.PBL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J) .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5) :1059-1060.

藏医学 篇11

10多年间,周丁华领衔的器官移植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实现了破茧成蝶的飞跃,缔造了一段佳话。那么,他是靠什么能在被誉为21世纪“医学之巅”的器官移植领域,以“医学界的中国速度”异军突起,笑傲群雄,铸就这一器官移植名牌?

远大明确的目标

2003年,36岁的周丁华谢绝导师外科学大师黎介寿院士的挽留,踌躇满志地从南京总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归来,回到培养他多年并寄予厚望的第二炮兵总医院。

“我国是世界第一肝病大国,而作为拯救晚期重症肝病患者生命唯一有效方法的肝移植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我要把肝移植变成总医院的临床常规手术,挽救患者生命!”当时还只是位普通医生的周丁华,向时任院党委班子描绘了他心中的梦想。没想到,他们竟想到了一起。从此,周丁华的事业便和肝移植紧紧连在了一起。他的名字,被贴上了代表总医院肝移植事业跨入全新历史阶段的时代标签, 也和“全军肝胆胃肠病中心”技术品牌融合在一起。第二炮兵总医院原院长祝清华在回首当年时,感慨万千:“当时医院正在为长远发展找寻突破口,从周丁华这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器官移植的希望,看到总医院品牌技术的建设方向。”

周丁华很清楚,做肝移植手术拼的是团队整体实力。肝脏血液丰富,血管多,功能也多,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分泌功能,移植难度极大。医疗界有一个共识,肝脏移植能够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尽管经过一年多不分昼夜的技术准备,但在当时要顺利实施首例手术却谈何容易。尽管患者病情危重,换肝是唯一救命手段,可周丁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消息一传出,医院却炸开了锅,“国内几家大医院的顶级专家都未能尝试,二炮总医院的周丁华就能行?”面对质疑,周丁华四处做工作,并请来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肝移植导师范上达院士、冷希圣教授助阵。“为了梦想,必须放手一搏!” 2004年,周丁华在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克服重重阻力,主持完成了总医院真正意义上的首例肝脏移植,创造了肝移植患者生存超8年迄今仍正常工作的纪录。

在接受采访时,周丁华一语道破:“远大明确的目标,是奋斗的动力,更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源泉。”

敢为人先的创新

在周丁华看来,不依常规、不停创新、不断出奇,是医院能够铸就移植名牌的另一件“法宝”。2007年,周丁华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完成了国际肝胆胰腺外科及肝移植技术高级专家培训归来。他向时任院长姜合作、政委杨传松提交请战书,由他组建一个肝脏移植中心并开展国际上刚刚兴起的活体肝移植技术。

活体肝移植就是从健康捐肝人体上切取部分肝脏作为供肝移植给患者的手术方式,活体肝移植是解决世界性供肝短缺的重要手段。但因捐肝者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由于活体肝移植需吻合的血管和胆道要比全肝移植的细,因此手术后容易发生血管或胆道并发症。由于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开展时间短,加上手术难度及风险极大,且涉及供、受体两个人的安全,因而在外科临床上仍有很多疑难问题尚未解决,目前国内仅有数家顶级医院相继初步开展。但周丁华决心已定,谁也无法阻拦。

“你能唱多大戏,就给你搭多大台!”为扶持周丁华,第二炮兵总医院不断抛出奇招: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围着肝移植中心转,怎么有利于肝移植学科发展就怎么干。不管院内院外,只要周丁华相中的人才,想尽一切办法引进;一旦有肝移植手术,其他手术一律让路;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血库、车队24小时待命;配置世界一流设备……

一所善于创新的医院,遇上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周丁华,一幕幕轰轰烈烈的改写二炮总医院器官移植历史的话剧势必上演。

2007年以来,周丁华率吕伟、赵玮、闫涛、孙强等几位30多岁年轻医生,再次向移植学界抛出重磅炸弹:两天4例肝移植全部成功!全国年龄最小患儿肝移植成功!北京首例脑死亡供肝移植成功!连续四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成功!二炮总医院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肝脏移植定点单位!该院以肝移植为代表的普外科全新发展的时代就此来临。

在肝胆外科B病区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挂满了一面面红底金字的锦旗和牌匾。这些锦旗,是患者对周丁华发自内心的感激。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

要干成“别人未干过的事”、“前人没干成的事”,成就一番事业,其成功之路永远是曲折的,曲折得有时看不清甚至看不见前方的光亮。

2005~2006年,患者大量增加,周丁华和他的团队在全国各地找肝源,不分昼夜,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从一创业就跟随周丁华开展肝移植的医生闫涛回忆说,一次深夜,他前往山西一座山上取器官时,汽车前灯突然熄灭,愣是靠着手电筒的微光,在漆黑的紧临悬崖的盘山路上一点点摸索前行,拿到了肝源。“曾有人说我们是‘一个疯子领着一群傻子’玩儿命。”移植中心“元老”之一、现任肝胆外科副主任吕伟说,那两年经常一天几台手术,大家白天黑夜连轴转,十几天不回家是常事。而周丁华都是带头干,谁撑不住了他就上!

2009年,慕名前来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处于巅峰阶段的移植事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陷入了发展的低谷。从创业之初就跟随周丁华从事移植事业的医生赵玮坦言:当时因肝源严重短缺,待肝时间长,精准切肝、出血控制、术后监护等技术环节尚待优化,患者的肝移植费用高昂等问题很快暴露。“待肝期漫长,移植费用高昂,做得越多死得越多……”外界一片质疑声。

“必须挺住,否则前功尽弃!”时任院领导班子没有气馁,周丁华更没有气馁,队员们都没有气馁。为拓展供肝来源,周丁华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家心死亡器官捐献试点,另一方面努力开展边缘性供肝、活体肝脏移植。为延长待肝期和拓展肝移植适应症,周丁华创造性应用聚焦超声技术对肝癌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预处理;为降低医疗费用,对术前、术中、术后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分析改进、查找原因……想尽一切法子不让肝移植技术丢失。

nlc202309021209

目前,周丁华主持开展的肝移植手术术式不断创新,手术技巧越来越高;术中出血显著减少,从“浴血奋战”时多达上万毫升的输血量到少量输血甚至不输血;肝移植手术时间也从10多小时缩短至6小时左右;术后监护、手术麻醉等技术水平都大幅提升。移植费用显著低于同级医院同类手术。

宽广无私的胸怀

在第二炮兵总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无论是吕伟、张建华、赵玮、闫涛、万葆冬、卫冰等中坚力量,还是王国经、陈圣、张宇等后起之秀,当问起是什么成就了他们今日辉煌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是周丁华的胸怀。

2008年,随着周丁华开展的活体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特别是在应用超声聚焦技术进行肝癌肝移植术前预处理和复发治疗创新,国内外掀起了前来“取经”的热潮。是敞开大门,还是闭门谢客?很多人告诫周丁华:“不能让别人学,这些医院底子厚,学会了很快就赶上咱们了。”可周丁华认为,有更多医院开展这些技术,就会有更多患者获救;而别人学会了,有了竞争更会逼着自己不停进步、不断创新。为此,周丁华先后接待了韩国、台湾、重庆、上海等地30多家医院的专家前来学习取经,他还帮助这些医院成功开展了这一前沿技术。对推动应用超声聚焦技术进行肝癌肝移植术前预处理和复发治疗的广泛应用,提高肝癌肝移植的远期疗效做出了突出贡献。周丁华的这种精神和境界让同行们广泛称赞。

他这种宽广的胸怀,同样体现在团队内部。肝胆外科副主任吕伟深有感触地说:“为使大家尽快掌握肝移植技术,周丁华把术中术后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各种术式的关键点、难点一一记录,一遍遍地向我们耐心讲解和交代,放手让我们去实践,并在现场做好指导和补位,没有他,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

吕伟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配合手术时的情景:“我从没有配合过肝移植手术,当时周丁华让给我给他当助手,逼着我上。后来手术很成功,我一下找到了自信。”周丁华边做边讲解手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这在国内其他医院是不可想象的事,因为通常都是学科带头人紧紧把持着关键技术,这是看家本领,通常不会向任何人传授。而周丁华的一席话让记者敬佩不已:“移植事业的发展犹如大雁飞行,单飞或许走得更快,团队定能走得更远,只有年轻人都会了,才能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做到精致,这就是胸怀!”

正是博大的胸怀,周丁华不仅将肝移植技术开展起来,而且培养出一批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医疗护理骨干,造就了一支阵容强大、门类齐全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移植团队。吕伟、张建华、赵玮、闫涛、王国经等昔日的小大夫各自都能独立完成肝移植手术的不同环节,在应用超声聚焦技术进行肝癌肝移植领域都早已是耳熟能详。这为做大做强事业,保持移植学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因为周丁华宽广的胸怀,还带来了“家”的氛围。“这里没有论资排辈,没有一言堂,不论职称、职位、年龄,对于学术问题,谁都有发表意见和见解的权利,拥有民主的学术氛围,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融洽,就像个家。而且不断给年轻人机会,如外出培训、上台手术等,在这里只要肯干,就有舞台!”从王国经、闫涛两位医生真诚的话语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正是这种凝聚力,使得这个年轻的移植军团不断披荆斩棘,创造辉煌。

周丁华谈起他的医学理想,依然直抒胸臆,热情与豪情同在。时光荏苒,10年前“通过器官移植延续病人生命”的梦想早已实现。10年后的今天,周丁华的医学理想已不仅仅是延续生命,而是让更多的人更长时间、高质量地延续生命。

手术、查房、专家门诊、医疗管理,周丁华每时每刻都在忙碌着。但再忙再累,他从未忘记善待生命的承诺。他从不在乎病人找他看病的时间是否合适,只要病人找到他,吃饭、休息等其他活动,都要以看完病人为前提。从普通医生,到学科带头人,到知名专家,再到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周丁华始终铭记自己的从医誓言:“慈悲情怀激壮志,救死扶伤成大医”。

周丁华 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受国际肝胆胰外科联盟基金资助,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接受系统的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外科专业训练。现任第二炮兵总医院副院长、全军肝胆胃肠病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损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全军肝胆外科/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或常委,《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乳腺病杂志》等期刊副主编或编委。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人才津贴及军队优秀技术人才一类津贴。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侧重肝胆胰脾复杂疑难病的诊治,尤其在终末期肝病、肝脏移植、复杂疑难胆道及胃肠疾病、巨大肝脏良恶性肿瘤和胰腺外科等高难手术方面具有较高造诣。2000年开展联合肝脏切除术、受侵门静脉切除成形的高位胆管癌根治术、联合切除受侵门静脉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领导的肝移植中心被国家卫生部指定为开展肝移植项目单位,并被接受为中国肝移植注册登记单位。

近年在国内外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6个项目获省部及军队级医学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二、三等奖。出版《消化道肿瘤学》、《肝移植理论与实践》专著2部。

藏医学 篇12

Nature sets up the rules;a true scientist must first think abstractly,without tunnel vision,listen to his or her heart and then follow the dic-tates of nature and the far off music of the universe.

Danne Montague-King丹尼·蒙塔古·金

DANNE MONTAGUE-KING

丹尼·金博士

美国植物学家,生化学家,DMK创始人,世界知名辅助医学皮肤修复开拓人

An American botanist,biochemist,founder of DMK,

world-wide leader in the field of para-medical skin rejuvenation

IMITATING NATURE FOR NATURAL RESULTS

模拟自然达到自然效果

DMK辅助医学皮肤修复系统工程建立的科学依据是:皮肤细胞只能对它能识别的化学物质做出积极的反应;这些化学物质通常依靠皮肤自身而生成。DMK结合先进的植物科学与创新技术复制它们,并与“去除-重建—保护—维持”的理念相结合,使DMK置于世界皮肤修复领域的领先地位。

This eciting skin care program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cells of the skin respond positively to chemistry the skin recognizes;the chemistry it manufactures on its own.Duplicating this chemistry and combining it with the DMK Remove·Rebuild·Protect·Maintain concept has placed DMK at the forefront of skin revision therapy.

图片参见《欢迎来到Dmk》1.2.4页

DMK辅助医学——让医学和美学联姻

近几十年来,医学和美学两个领域拉得越来越近,手段就是采用辅助医疗的原料配方和治疗方案。丹尼·金博士认为,辅助医学领域有助于维护正常细胞机能,保持或恢复健康。他将科研领域锁定在医学与美容之间的交叉区域,努力走出了一条辅助医学之路。他研发的DMK产品,是介于药品与护肤品之间的辅助医疗皮肤护理与修复品,是以现代医学理论为依据的功能性产品,主要调节亚健康状况下皮肤的异常反应。

如今DMK自然修复疗法已应用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百万人从中受益。丹尼金博士有着特有的中国情结,热情致力于在中国推广皮肤健康保护与科学修复学术理念与方法。他研究中国人的皮肤,到我国西藏高原实地考察藏草药的疗效,他还把内蒙古地区的沙棘中的成分有效地用到于DMK的EFA胶囊。DMK没有国界,它需要不断发展。这是丹尼·金博士—直恪守的信念。

三位一体的DMK皮肤修复体系

DmK WORKS效果是DMK的生命

Regardless of ethnic background,gender,age or skin condition,DMK offers an effective program for all skin types.

无论种族背景,性别年龄或皮肤状态是什么,DMK为所有皮肤类型提供有效方案。

Always modify the treatment to suit each individual skin---one unique plan for each case and each client.Unlike normal facial treatments,DMK is about to work with the skin and achieve results for people.What Para-Medical Skin Revision means is revising people’s skin BACK into a healthy balance state.

根据个体皮肤状态,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与通常作用于皮表的护理不同,DMK协同皮肤作用,给客户带来效果。辅助医学皮肤修复的真正含义是使皮肤回到健康均衡的状态。

The real proof lies in the thousands of people with skin disorders whose lives the DMK team have changed forever.

DMK真正的见证是成千上万有问题皮肤的人们,由于DMK团队他们的生活得到永久性的改变。

“DmK FOUR SImPLE CAtEGORIES WItH HUnDRED OF POSSIBILItIES In BEtWEEn FOR ALmOSt AnY SKIn AnD BODY PROBLEm.”DmK

密切相关的简单四部曲提供成百上千选择方案应对几乎所有肌肤问题

DannéMontague-King strongly believes that there should be a positive work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cal and aesthetics professions.To achieve this,Danne has worked with some of the leading biologists and surge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to elevate the importance of proper skin care for healthy skin maintenance,surgical alternatives,scar revision and pre&post-operative care.His Remove·Rebuild·Protect·Maintain system of skin revision has won him internationalrecognition and endorsement by the medical profession.

丹尼金博士坚信在医学与美容界之间应该有一种积极的关联。他同一些世界一流的生理学家和外科医生一道共同致力于皮肤护理与修复的相关研究,并不断提高科学皮肤护理在皮肤健康维护,手术替代治疗,疤痕修复或围手术期治疗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丹尼金博士在科研的基础上提出理念---是什么,为什么。根据理念开发研制系列产品,又拿出具体实施的治疗方案,最终成就了DMK创建的“去除-重建-保护-维持”的系统皮肤修复体系,在世界美容美学界辅助医学领域内有着重大影响,赢得国际声誉,得到医学界支持。

在2012年度南非选美赛中,夺冠的南非夫人费凯勒·麦可戈女士采用的是DMKC彩妆

DMKC彩妆沿用了DMK皮肤修复的科学理念致力于为皮肤打造自然基底

DMKC彩妆在缔造专业完美妆容的同时,还能够在肌肤深层继续改善皮肤功能,不会妨碍DMK皮肤修复的效果,是任何健康皮肤,术后及需要遮瑕的问题皮肤客户的专业选择。

DMKC彩妆自在美国推出后深受欢迎与关注。身为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皮肤修复专家丹尼金博士与作为曾经为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服务过的彩妆师,美国顶级彩妆大师托米帕尔森(Tommy Parsons)联手,把他们的热情、专业、愿景与对质量从不妥协的严谨科学态度相结合,获得了美国好莱坞电影业界人士的青睐。同时更获得美国电视最高奖项艾美奖(Emmy Awards)获奖彩妆大师Brad Look的大力推崇,并在其负责化妆筹备的电影如[翻身动物园][黑衣人3]及[蜘蛛侠]中为演员使用DMK彩妆品。丹尼金博士感慨到:“终于专业的彩妆达到了专业的水准,由专业人士为专业人士而精心打造!”如今,专业的DMKC正式登陆中国,为美丽的东方女性创造出独特、自然、高清效果的完美妆容。

DMKC彩妆的多项特点:

世界首例含有专利成分Biocense——天然有机化合物,防腐杀菌成分的彩妆产品

医用硅脂基底,不含任何油脂。质地顺滑的同时,能够吸收皮肤分泌出的多余油脂,达到控油锁水的效果含有高达53%的密度色素配方即使涂抹薄薄的一层也能够遮瑕

好莱坞业内专业人士使用推荐,高清设备下依然呈现出自然无暇的妆容

采用天然防腐原料压制封装色素颜料——不含苯甲酸酯类(Parabens)防腐剂安全防水、防汗、防潮,持久不脱妆

100%矿物质地色素

含抗氧化剂和植物提取物可营养滋润皮肤

DMKC采用“Soft Vision (软化视觉)科技可有效减弱细纹和皱纹

DMKC (彩妆)产品包括:

粉底、修饰系列、HD高清散粉、彩妆盒、妆前底霜、

特有的不锈钢DMKC抹刀和调色板等专业的高端辅助用具。

北京迪梦凯化妆品有限公司

中国北京朝阳区景华南街1号旺座中心西塔2106室总机:010-51316380

传真:010-51316398

VIP热线电话:400-088-3317

上一篇: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论文下一篇:心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