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共12篇)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篇1
为及时掌握全市国税系统税收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确保顺利完成省局下发的税收风险评估任务,8月10日,市局召开税收风险评估应对工作汇报会。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俊明同志出席会议,市局其他领导、各风险团队组长、副组长及部分县(市、区)局分管领导参加会议。
会议由市国税局副局长邵文政同志主持。会上,首先,各税收风险评估团队副组长及参会的县(市、区)局分管领导,分别就工作开展情况、方法措施、取得成效以及工作建议等方面做专题汇报;其次,市局相关领导分别就税收风险评估工作发表意见和看法。据统计,截止xx月10日,我市6个风险评估团队接受评估任务74户,已评估53户(含正在稽查户数,下同),占总户数的72%;发现问题户45户,占已评估户数的85%;评估税款2309万元,已入库457万元,加收滞纳金25万元;核减进项税留抵税额42万元;调减企业所得税亏损额123万元。县(市、区)局接受评估任务60户,已评估42户,占总户数的70%;发现问题户23户,占已评估户数的54%;评估税款61万元,已入库56万元,加收滞纳金5万元;调减企业所得税亏损额22万元。
最后,吴俊明局长充分肯定税收风险评估工作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培训了人才,并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各税收风险评估团队要加大力度,集中力量,确保按时完成省局下达的税收风险评估任务,对已得到确认的评估补税,要及时组织入库;二是对已完成评估的纳税人,要及时组织人员录入工作流系统,征管科负责督查提醒;三是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及有关税收政策处理,对需要移交稽查的问题,应及时移交稽查处理,降低执法风险;四是要认真总结评估中的经验做法、方法措施等,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借鉴;五是要编写评估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认真研究分析,供评估人员交流学习;六是针对评估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要加强纳税评估培训,既要培训评估方法、流程,也要注重政策业务和系统应用培训,切实提高评估人员素质;七是要鼓励评估人员积极自学,要选择好的纳税评估教材书籍,发放给评估人员,为评估人员自学创造条件;八是此次税收风险评估工作结束后,市局将组织人员对已评估纳税人(特别是经评估无问题的纳税人)开展交叉复查,检验评估的质量;九是要进一步配优税收风险评估团队人员,提高评估团队人员整体素质。市局抽调各单位人员时,各单位要给予大力支持。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篇2
一、电网企业主要纳税业务管理
1.增值税业务。电网企业的增值税是销售电力产品收入征收增值税额,同时也会存在一些废旧物资需要缴纳增值税。电力产品的计税销售额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及家外费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令[2004]10号文规定,对于电网独立法人企业按照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就地缴纳增值税额,而对于非独立核算的电网企业需要按照各地规定的预征税额就地缴纳增值税额,企业结转到总部企业统一缴纳,对于抵扣的进项税额也同步结转到总部企业进行抵扣。对于能够抵扣的项目应尽可能取得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涉及到营改增的项目,按照“营改增:的要求进行处理缴纳增值税。增值税是电网企业的最主要的税金支出,按月需要准确核算。 根据财税[1988]47号文件规定,免征在收取电价时向用户收取的农村电网维护费。根据国税函[2004]607号,电力公司利用自身电网为发电企业输送电力过程中,利用输变电设备进行调压,属于加工劳务,应当征收增值税。
2.营业税。对于营业税电网企业主要涉及到应税劳务有接受政府企业委托进行的电网线路改造,以及不动产的租赁业务。营业税是按照营业收入的3%(建筑安装业)或者5%(服务业)。对于有型资产的租赁按照营改增的要求应当征收增值税额。但是由于建筑安装业务涉及到工程的总包分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540号)第5条第三项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这样可以避免总包人将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其他单位开具发票后对于分包业务进行重复交税。但是利用这个政策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分包业务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其次分包人必须是单位,不能是个人。如果分包给个人,分包额是不能够抵扣的。所涉及到的分包的项目需要向税务局进行备案方可进行抵扣,相关的抵扣仅是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款,但不包括设计、监理等费用。
3.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企业根据每年取得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计算缴纳的税额,是对企业一个年度的经营成果进行的征税业务。电网企业的收入比较单一,主要来源是电费收入,其他还有一些非经常性所得。所得收入扣除相关费用支出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但作为大型的中央企业,国家会根据企业的情况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1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网企业新建项目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公告》对符合条件的电网企业所得税给予优惠),同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扣除;企业购置用于节能的专用设备投资额,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4.城建税及附加。电网企业的城建税与附加基本根据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额计算缴纳。但是根据财税[2010]4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的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通知》,售电收入中代征的国家水利建设基金的是只征收增值税不征收城建税及附加的。城建税及附加相关税的管理需要考虑到一些电费代征收入的征收规定与增值税的征收办法不尽相同。
5.房产税及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是有房产所有权人缴纳。若房产属于全民所有,应由经营管理单位根据经营管理的房产原值计算缴纳房产税额。没有特殊原因,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房屋都应缴纳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计算缴纳。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都会制定当地的税额标准,各地按照各自标准执行。根据国税地[1989]13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行业征免土地使用税问题的规定》,对供电部门的输电线路用地、变电站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所以电网企业的土地使用税主要涉及到经营用地,对于线站的生产用地暂免缴土地使用税的。
6.印花税。印花税对于电网企业也有所涉及,每年企业生产经营签订的合同,以及企业营业账簿、权利证照等,都应按照规定计算缴纳印花税额。根据财税[2006]16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对于发电厂与电网企业之间,电网与电网之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内部各级电网互供电量除外签订的购售电合同按照购销合同征收印花税)。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列举征税的凭证,不征收印花税。也就是说,电网企业与电力客户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不需要征收印花税。
7.其他税种电网企业也有所涉及,但是很少,一般在具体发生业务时按照税法规定及时准确缴纳税收即可。
二、建立集中统一安全高效的企业税收管理体系
根据电网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要求,加强业务财务融合,通过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的平台体系建设,将税收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做到依法纳税,合理避税,建立一套集中统一安全高效的税收管理体系迫在眉睫。但是如何建成这样的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进一步加强电网企业税务管理,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1.建立专门的企业税务管理组织机构。基于对电网企业税收管理,各级电网企业需要建立独立税务管理机构,负责整个企业税收管理,收集各类税收法律基础数据,按照法律依法纳税,统筹做好企业避税工作,及时更新最新的国家税法数据。作为整个体系的执行者,建立一个管理体系的前提, 必须先确立组织机构。现阶段,电网企业基本上已建立了独立的财税处室,即使最底层的也有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
2.建立国家税收共享数据库。通过企业的国家税收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及时收集最全面最权威的税收数据,包括国家税收相关法律数据,企业的历年税收缴纳数据,其他相关企业的可比数据,通过数据间的匹配,对比,发现企业的税收风险,可以利用的税收优惠,真正做到企业税收可以依法纳税,合理避税。
3.建立全局性的税收信息化平台。利用当前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拓宽电网企业的税收管理平台,向前延伸到业务管理最前沿,在企业每一项业务的最前端就开始介入税收工作,做到税收业务前置,不再被动,可以有效防范企业税收风险。利用信息系统将业务与财务融合,并将税务管理体系植根于企业信息化中。税收源于每一项业务,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将税收管理理念推广到企业最基础的业务发起部门,做到企业基于业务,税收来源于业务,环环相扣,真正实现电网企业的财务集约化的目标。
4.合理配备相关的税收管理人员。以前电网企业没有专门的税收管理人员,一般都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兼着,主要的任务就是按照税法要求完成纳税申报,足额缴税。但是在现阶段电网建设一体化集中高效统一安全的企业进程中,配备专业的税收管理人员是必要的。专业人员不仅要对税收法律精通了解,还要对产生这些税收业务的前端业务有所了解,这样在对企业税收综合筹划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规避企业税收风险;同时税收人员能够上传下达上级企业最新税收管理目标和政策,税收人员还承担着企业与税收机关的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因此税收管理人员在电网企业一体化的企业税收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篇3
随着塔城地区金税三期优化版的上线应用及塔城地区行署开发的涉资源类数据共享平台等的运用,税收风险分析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涉税数据。笔者认为,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税收风险分析工作的关键不仅仅是取得大量的涉税数据,而是对涉税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发现涉税数据背后的价值。本文就如何利用大数据进一步提升塔城税收风险分析工作,探讨如下:
一、塔城地税税收风险分析中数据利用现状
当前,塔城地区每天产生的大量的涉税数据,涉税数据对于风险识别而言,其潜在的价值就像是一座巨大的“金矿”,大量的涉税数据带来了可供深度挖掘和科学分析的潜在价值。塔城地税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充分利用金税三期、征管系统、纳税人申报信息、塔城地区涉资源类数据共享平台、区局的外部信息交换系统等渠道收集到了大量的涉税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整合为风险识别提供决策支持。
1.塔城地税风险办人员利用多渠道收集的涉税数据,在税收风险管理平台3.0软件中建立了“房地产行业综合模型”、“建筑业外地施工企业所得税模型”、“地价计入房产原值模型”、“财产行为税模型”、“分行业营业税税收负担率”等11个模型和预警值,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环节将识别结果进行风险等级排序后,将高风险等级的纳税人传递给塔城稽查、征管部门。
2.风险办对征管软件数据、纳税人申报数据、外部数据及第三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算法解析出纳税遵从与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纳税人纳税遵从风险的行为轨迹并将分析结果传递至风险应对岗。
二、利用大数据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树立大数据思维仍需加强
“大数据”是涉税数据、分析技术和思维的高度融合体,涉税数据本身是静止的,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其内在价值,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准确率不能仅仅依靠税收风险管理平台3.0软件中的模型分析技术和其他数据处理技术,而且更需要具有善于使用数据的创新思路。目前,部分从事风险识别人员的大数据思维理念仍需加强。
2.大数据人才培养力度仍需加大
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很大,但是目前能深入掌握数据分析及具有数据创新思维的人才,还不能满足塔城地税大数据分析发展的需求。在人才管理领域,仍需加大培养一批懂得大数据、善于深挖大数据、研究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的税收风险识别人才。
3.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及真实性仍需提高
风险管理部门的部分涉税数据来源于辖区内的纳税人自行申报,但是少部分纳税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存在虚假申报或申报税款不及时的现象。由于数据分析工作是建立在所采集的数据基础上完成的,数据失真必然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偏差,给下一步的风险识别准确率带来影响。
三、在稅收风险分析中进一步利用好大数据的建议
1.全面树立大数据思维理念
在塔城地税系统加强培训大数据分析相关知识,培养从事风险管理税务干部大数据思维,争取在全地区形成“用数据来选案、用数据来稽查、评估、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创新”的大数据思维氛围,为进一步提升风险识别准确率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2.全面培养大数据人才
从事税收风险管理人不仅仅要在会计知识、税收法律法规、查询统计等方面熟练掌握,更要在探寻庞大而复杂的大数据间的相关性及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方面加强学习,全面培养风险识别分析业务骨干,提升风险识别准确率。
3.提高涉税数据质量
一是规范纳税管理,提升纳税人申报信息准确性。加大对辖区内纳税人申报信息的辅导与审核力度,纠正当前部分纳税人申报数据不真实、申报数据质量不高及申报税款不及时的现象,稳步规范纳税管理,不断提升辖区内纳税人申报数据的及时性及准确性。
二是向地委行署汇报,取得行署支持,将涉资源类数据共享工作纳税绩效考核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针对各部门共享的数据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提高外部涉税数据质量。
4.扩大数据分析面
目前,由于数据的取得及分析指标和分析模型还未完全覆盖当前的所有纳税人和所属行业,数据分析面相对还较为狭窄。在今后的工作中可尝试采取更多渠道的涉税数据及探索更多行业的预警值及模型,扩大数据分析面,扩宽风险识别针对性。
5.构建更加强大的数据处理平台
大数据时代对于庞大而复杂的涉税数据,不能仅依靠税收风险管理平台3.0软件及数据关联规则算法等方法,还应积极搭建更为强大的数据处理平台,对涉税大数据可以批量处理,自动关联并与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有机融合,提高数据分析能力而为税收风险识别提供支持。
6.打造专业团队,提升风险管理质效
为更好地提升风险识别准确率,应选取既熟悉税收、财务等业务又熟练掌握大数据分析技巧的复合型税务人才形成大数据分析选案团队,充分发挥数据分析与涉税分析的优势,打造一支懂会计实物、懂数据分析、懂风险管理的专业化风险识别团队。
参考文献:
税收风险分析典型案例报告 篇4
一、风险描述
提供建筑服务企业收到预收款,未按规定确定纳税义务发生。
二、疑点发现
2016年建筑业风险信息风险方案,于2016年12月对XX公司 2016年05月至2016年09月期间纳税遵从情况进行分析。
三、风险分析
(一)业务背景及描述
XX公司,税号XX,经营范围:木材、石材加工;园林绿化工程、道路绿化工程、防火工程、道路工程施工;林木育苗;造林和更新;民用型煤炭加工、销售;建筑材料、钢材、水暖配件批发、零售;造林苗、经济林苗、城镇绿化苗、花卉种植、批发兼零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2014年3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16年8月2日,该公司与XX开发有限公司签订《X合同》,合同总价款6837.83万元。2016年9月共收到三笔预收款:9月3日收到预收款783.3529万元,9月30日收到预收款1267.9958万元,9月30日收到预收款147.2443万元。
(二)税收政策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文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五章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地点 第四十五条 第(二)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租赁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三)企业会计及税务处理
2016年9月3日收到预收款企业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7833529.20 贷:预收账款 7833529.20 2016年9月30日收到预收款企业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2679958.40 贷:预收账款 12679958.40 2016年9月30日收到预收款企业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472442.60 贷:预收账款 1472442.60 收到预收款时企业未做税务处理。
四、现场应对
对以上疑点问题,主管税务机关于2017年1月9日对该企业下达了《税务约谈通知书》。2017年1月12日与该公司财务部门有关人员进行了约谈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核实,同时将相关政策对企业财务人员做了详细辅导。企业财务人员表示这三笔预收款虽然在收到时未确认收入纳税,但在2016年11月这三笔预收款确认了收入并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经核查企业相关账面、凭证、票据、报表,企业确实已经在2016年11月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并于2016年12月进行了纳税申报。
五、处理结果
上述三笔预收款,企业在2016年11月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并于2016年12月进行了纳税申报。
六、行业延伸
(一)潜在风险企业范围 建筑企业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存在不及时确认纳税人义务发生的风险。
(二)具体核查路径
在金三系统中通过“财务报表申报查询”模块查询建筑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预收账款”变化情况。
(三)其他注意事项
1、税务人员要及时关注建筑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预收账款”变化情况,每月申报应定期定专人查询相关数据信息。
国税税收执法风险成因调研报告 篇5
随着依法治税工作的不断推进,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得到了进一步明确,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日渐加强,税务机关执法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而目前税务机关的执法现状着实不能让人乐观,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行政赔偿以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如何认识、规避、化解执法风险,趋利避害,提高执法水平,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各级税务机关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类型分析
税收执法风险的存在与税收执法过程是否规范密不可分,根据其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税收执法风险分为以下三类:
(一)税收管理作为类风险
?是指在税收管理过程中由于执法主体在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赋予的职责职能中应作为而未作为、未完全作为或作为了未赋予的职责职能范围以及作为不当的管理事务而形成的影响和后果。其主要表现在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未依法保障或侵犯了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未完全执行征管工作流程、税务登记不准确、纳税人性质认定错误、一般纳税人资格和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审核不严、减免税概念划分错误、“双定户”定额程序不全、政务公开不及时、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税款征收方式不统一、税率执行错误、一般纳税人进项抵扣审核不严、日常纳税辅导不细致造成纳税漏洞、纳税人只需履行备案手续的纳入了行政审批程序等行为都是其具体体现。
(二)税务行政诉讼类风险
是指税务执法主体因实施税务行政执法行为而引起的税务行政复议撤消、税务行政诉讼败诉、税务行政赔偿等后果和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税务执法案件对法律举证的有效性是当前执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一旦发生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的概率就会很高。从败诉案件看,一是税收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程序违法主要是指违反法定方式或者是违反法定的具体要求。税务机关的日常具体行政行为中,往往重实体、轻程序。突出表现在:(1)无执法权的人参与执法,如工勤人员参与税务检查或税务稽查;(2)开展日常税务检查工作时,该出示税务检查证而没有出示,收集的证据资料纳税人未签署或者盖章;(3)应当告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而没有告知;(4)达到听证条件的,应当告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申请举办听证而没有告知;(5)所收集的证据来源不法定、手段不合法,证据应当在听证会进行质证而未进行质证;(6)违反法定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有的未经批准,擅自临时查封纳税人的物品、随意扣押纳税人的商品,有的未履行事前告知,未通知当事人到场等;(7)有的应经有关负责人批准的案件不经批准擅自作出稽查结论等等,最终导致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二是引用法律法规不准确,在《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罚决定书》中定性和处理不是引用法律法规等高级次条文,而是引用内部文件、工作规程等低级次条文,且引用的条款不准确,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导致定性模糊、征纳双方争议过大,从而败诉。
(三)税务司法渎职类风险 此类风险的界定应以《刑法》中关于税收渎职犯罪的相关条文和检察机关对税务渎职犯罪的立案标准为依据,主要表现为:一是不严格履行征管职责,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偷税骗税等犯罪活动不查不问,对群众的举报听之任之,不认真查处,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肆意进行偷逃骗税等犯罪活动;二是税务行政执法案件中由于地方保护、政府干预、怠于暴露问题等原因对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拖而不送受到刑法402条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追究;三是税务征管失职失误,造成不征、少征国家税款和国家税款重大损失触犯刑法第404条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以及第405条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这两种定罪额度标准低,10万元以上的税款损失即达到立案条件,在日常税务征管中稍有疏忽便极容易达到这个税款额度,形成不征、少征和税款流失的法律客观后果,另外对“徇私舞弊”这个前置条件司法解释涵盖范围非常广,且在目前司法实践掌握中仍然存在着较大分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主观故意这个法律要件的“明知后果”情节在实际税收征管中更是难以把握和判定,不同的法官理解不同认定也不同,因此对于税务干部的执法风险同样极高。如果由于疏忽大意,严重不负责,致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的,即使没有徇私舞弊的法律前提,仍有可能触犯刑法第397条规定的玩忽职守罪。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司法渎职类的风险已成为税收执法中最应引起高度重视和需防患的一类风险。
二、税收执法风险成因分析
(一)税收执法依据潜伏执法风险
税收管理员述职述廉报告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纳税人,您们好!我是XXX市XX区国税局税源管理科的一名税收管理员-----XXX,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和廉政情况向大家报告如下,请大家评议。
我自200X年XX月以来,主要负责XX地区所辖XX户企业的税收征管,其中:一般纳税人企业XX户,小规模纳税人XX户。在日常工作中,我严格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管户责任和工作要求开展工作,贯彻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履行税收管理和服务职责,开展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自觉接受纳税人的监督。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出月工作计划,按计划循序渐进,抓好落实,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高昂热情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把“想纳税入所想,急纳税入所急,力所能及地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作为工作信条,对待纳税人真心,方便纳税入诚心,服务纳税入耐心,接待纳税人热心。提供咨询服务、提醒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坚持税法入户,指导入户,排忧入户。广泛、及时、准确地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下岗再就业职工优惠政策,减免税优惠政策,所得税税收政策等;辅导纳税人从外网提交涉税申请、安装申报软件、企业纳税申报;指导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督促纳税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申报纳税,建立健全财务会让制度,加强账簿凭证管理,对于纳税入咨询的问题能耐心细致地解答。遇到企业时络出现故障,我就把电子申报信息带回家中申报,解决纳税人的后顾之忧。
二、按照规定及时对设立登记、“纳税申报、涉税审批等事项进行提示,对逾期税务登记责令限期改正、申报纳税催报催缴等事项进行通知。调查核实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的真实性;了解纳税人外出经营、注销、停产等情况;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的其他情况;调查核实纳税人纳税申报、减免退税申请事项和其他核定、认定事项的真实性,把好审核关;与所辖商贸一般纳税人企业与企业法人进行约谈,对证件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对企业的经营范围、注册资金、经营地址、货场等真实性进行审查,把好认定关。
三、加强对分管纳税人进行税款催报催缴工作。每逢征期,从征管系统查询申报纳税情况,及时提醒督促纳税申报。200X,在广大纳税人的支持配合下,所辖区企业当期申报率、入库率均达100%。对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随时调整专用发票限量限额,加强控管,对比对异常的增值税及运输发票进行实地核查并按规定处理。及时督促新办一般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安装、使用税控装置。
四、对分管纳税入开展纳税评估。根据筛选出的重点评估分析对象,结合案头资料的审核,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初步判断,经评估分析发现的问题,约淡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提出处理建议。对纳税辅导期商贸一般纳税人企业能逐超进行实地查访和纳税评任。
五、按照纳税资料“一户式”存储的管理要求,及时告之纳税人所需报送的相关资料,准确采集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相关信息,建立所管纳税入档案,对纳税人信息资料按月进行整理、更新和存储。
六、在执法过程中,我始终把严格执法、清正廉洁、依法征税作为自己的首要原则,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处理涉税事宜。一年来,我严格遵守税务人员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工作中,我始终遵循不让事情在我这里延误、不让批件在我这里中断、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出现、不让前来办税的同志在我这里遭受冷落、不让税务干部形象在我这里受到损害、不让违纪违法行为在我身上发生。
在工作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l、深感经济管理和财务会计、法律方面知识的薄弱,今后要注重加强知识更新。2、深入企业与纳税人沟通征询纳税人的意见、建议不够,今后我一定改进,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衷心的感谢广大纳税人对我工作的支持,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XXX
税收风险管理及其防范 篇7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 税源监管风险
近年来, 涉税违法违章案件越来越多, 金额越查越大, 究其原因, 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国、地税机构分设所带来的信息不畅和差异、税制结构是否合理、税种设置是否科学、征管环节的多少、纳税手续的繁简以及税率是否适当、是否超出了纳税人的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逃避税收得到的利益与被处罚应付出的预期代价之间的权衡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纳税人决定是否采取逃避税收的行为, 是税收征管中产生漏洞的潜在危机。
2. 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指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 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 以及执法程序不严谨、执法随意性大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同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纳税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对于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征管方式等要求越来越高, 如果执法方式简单, 容易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 也会相应使执法人员执法风险加大。
二、建立税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 税收风险制度性评估指标
(1) 集中性指标
反映主要税种或税率所产生的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如果少量税种或税率能筹集到大部分收入, 则税制透明度较高, 管理较容易, 税收政策功能更有效。这一指标越大越好。
(2) 分散性指标
反映小税种产生的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 比例越小, 说明收入越分散。小税种数量的增加意味着税收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必须把小税种数量保持在最低限度, 这指标越小越好。
(3) 税基侵蚀指标
反映实际税基与潜在税基的接近程度, 由于两者客观上存在差距, 通常实际税基小于潜在税基, 实际收入总会小于其理论收入, 应尽可能地缩小其差距。由于不同税种的潜在税基不同, 这一指标应分税种进行统计, 侵蚀程度越小越好。
(4) 从量性指标
反映从量税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由于从量税不能随课税对象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因而它对总收入的影响是较大的, 从最优税制分析, 这一指标越小越好。
(5) 征收时滞指标
反映税款的缴纳滞后于规定期限的长短。由于欠税会使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受到通货膨胀、利率调整、汇率变化等的影响, 应将征收时滞降到最低限度。
(6) 税收刚性指标
反映课税的强制执行和惩罚程度。如果违法行为得不到强制执行和惩处, 法定税制与有效税制就会产生偏差, 损害税法的刚性, 导致税制逐渐被扭曲。这一指标越趋向合法性与合理性越好。
(7) 税收成本指标
反映税收成本占总税收的比重, 包括管理成本、纳税遵从成本、税收福利成本、政治费用等指标。一般税收成本大小与风险程度呈反向变化, 降低税收成本, 实际上是在降低税收风险。
(8) 税收效率指标
反映税制是否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有效运行, 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与额外收益最大化。该指标越高, 说明税制越优化, 税收风险越低。
(9) 纳税人满意度指标
它取决于以下因素:政府与税收的合法性、税务组织结构性质、税务官员的素质、纳税服务系统的工作质量以及税款的使用效率等。逻辑上讲, 纳税人满意度越高, 税收风险就越小。
2. 税收风险征管性评估指标
(1) 税收收入质量指标
该指标考察税收总体质量。包括以下几种。
税收弹性指标:是税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 若税收弹性好则税收风险较低。
宏观税负指标:反映税收占GDP比重, 体现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功能、政府可支配能力、征管力度、纳税人负担水平。宏观税负越是适度, 税收风险越低。
微观税负指标: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和负担水平, 越是趋向于公平, 税收风险越低。
税收收入结构指标:反映各税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应该与最优税制模式、税源变化等因素相吻合, 相关度越高则税收风险越低。
(2) 税务机关征管水平指标
该指标考察征管效率, 效率好则征管水平高, 税收风险越低。主要有以下几种。
登记率:反映实际办理税务登记纳税户占应办理税务登记纳税户的比重, 反映税收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登记管理程度, 登记率高则税收征收率也高。
申报率:反映在纳税期限内纳税人履行申报的情况, 未按时申报表明纳税人出现异常, 应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无法监管或税收流失。
入库率:反映纳税人当期实际缴纳入库的税款与按期应缴纳入库税款的比例, 主要衡量纳税人实际履行税款支付义务的程度, 以利于采取多种方式, 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3) 税收执法风险指标
该指标考察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面临的风险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税务机关复议及诉讼胜率:反映税务机关受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次数, 以及在复议和诉讼中维持判决的比例。
执法过错率:反映税收执法人员执法过错行为尚不构成违法的情况。
职务违法率:反映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情况, 包括执行税法本身的违法和涉及税收人员廉政方面的违法。
(4) 纳税遵从度指标
该指标考察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主要如下。
公开经济与地下经济中的税收流失率: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的税法遵从程度对税收收入影响情况。
纳税人违章率:反映纳税人违反法律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情况, 情况严重时, 税务机关要考虑加大执法力度或开展专项整治。
纳税人犯罪率:反映纳税人违法移送司法定罪的情况, 指标达到一定比例, 说明涉税犯罪破坏正常的税收和经济秩序, 风险程度极高。
三、防范与化解税收风险的对策
其一, 促进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 增强抵御税收风险能力。只有经济发展, 税收收入才能增长, 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其二, 规范政府收入机制。我国税收收入占政府收入比重仅为2/3左右, 各种非规范性的政府收入脱离国家预算, 减少非规范性的政府收入作为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的重心所在、加快“费改税”的步伐, 是减少全局性税收风险的重要措施。
其三, 优化税制改革。简明优化的税制可以清晰界定税收义务, 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税收风险。第一, 完善税收立法;第二, 优化税制结构;第三, 改革完善税种;第四, 优化税种体系;第五, 调整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体制。规范、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 既能有效控制税收风险, 又能明晰界定风险责任。
其四, 队伍建设与监督制约并重, 应对执法风险, 一是树立税收风险意识;二是加强执法业务知识培训;三是健全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 从利益与制度上限制税收执法人员违纪违规的动机和行为, 防范和减少税收执法风险。
其五, 强化税源监管, 减少税收流失。强化税源监管能有效防止税收流失, 可以实现税源向税收的切实转变。一是实施税源分类管理, 精细化监控;二是细化户籍管理;三是严格发票控管, 严格的发票管理制度有利于堵塞发票管理的漏洞。
其六, 深化纳税评估, 有效防范税收风险。纳税评估可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有效的事中监控, 弥补管理弱化不足的缺陷, 强化监控功能, 改善征纳关系, 寓服务于管理之中。
摘要:税收风险包括税源监管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 防范风险首先要建立税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积极制定对策, 促进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 规范政府收入机制, 优化税制改革, 强化队伍建设和监督制约, 强化税源管理, 深化纳税评估。
税收征纳纠纷的危机风险管理 篇8
【关键词】税收;危机风险;脆弱性分析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公众对自身利益日益关注,对涉及社会公平和政府人员的报道特别敏感。加上部分媒体为吸引点击率,对涉税事件夸大宣传、错误报道,公众对税法的误解也有了增多趋势,给税务部门的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防范税务危机、化解税务危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已成为税务机关面临的新课题。在对税务行政执法风险进行分析时,基层税务机关的征纳双方的纠纷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源,征纳双方即税务工作人员和纳税人。在税务部门的所有行政执法工作中,基层税务机关直接面对纳税人、社会公众展开工作,属于各种矛盾、危机的高发地带。所以,如何处理好与纳税人的关系,是每个基层税务机关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结合工作实际,对征纳双方的纠纷风险进行脆弱性分析:一是税企之间因工作摩擦产生的纠纷。主要有三种情形:税务部门执法不公而产生的纠纷;部分企业恶意偷税、逃税产生的纠纷;企业不了解税收法律、法规、政策,被税务机关检查出问题受到处罚,觉得非常委屈产生的纠纷。二是税法组成复杂,公众掌握困难。随着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我国税法制度趋于完善。但仍存在税种繁多、计算复杂,以及隐形税负占较大比例的情况。三是税法宣传不足,税收不能深入人心。目前,税法的基本原理和构成,仅限于企业财会人员和有关人员熟悉,普通民众并不了解。甚至企业的法人、管理者都对税法一知半解。四是税务人员危机意识淡薄。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往往容易出现惊慌失措或者完全沉默的情形,丧失了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容易对税务部门造成不利影响。五是危机应对不及时,间接促进事件发酵。细看近几次税务危机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税务部门出面澄清的时间明显滞后。针对于此,笔者主张建立税收工作征纳双方纠纷风险的危机风险管理方案。方案分三个机制:
一、危机预防机制
首先,对内促进制度化管理,做好事前监控。对税务人员进行“法治”教育和“执法危机”警示教育,增强税务干部应对税务危机的意识。着力培育税务人员的居安思危意识、以人为本理念和危机应对能力。通过培育税务人员的居安思危意识,剔除税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麻痹思想,起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作用;通过培育税务人员的人本理念,构筑起和谐征纳环境,达到铲除滋生税务危机土壤的目的;通过培育税务人员的危机应对能力,及时扑灭危机产生初期的“星星之火”,取得以低成本化解高危机的成就。其次,对外加强纳税服务,提高税收服务质量。通过这种前“引”后“推”的方式将纳税主体的各项行为纳入正常轨道,从源头上制止税务危机产生的可能。
二、危机准备机制
首先,在单位内部组建专门的内部危机管理小组,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应选择熟悉内外部环境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参加。设立税收咨询服务岗位,在税务危机到来时,第一时间出面解释、澄清、答复,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程度上减小对税务部门的影响。其次要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比如建立日常宣传计划、沟通计划及建立重要关系等。再次,收集各类信息数据,及时分析问题,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干部参加模拟应对危机训练,从心理素质、信息沟通、危机处理方式等多方面提升干部的应变能力,从而保证所有干部面对危机时能沉着应对,各尽其责。
三、危机解决机制
首先,反映迅速。危机一旦爆发,往往伴随着公众和新闻媒体的介入,此时系统必然处在一片指责声中,唯一的办法是由税务系统税收咨询服务岗的工作人员以最短时间发表坦诚的声明,做出承诺,并及时对外通报。只有诚恳的态度才是挽救行政机关的唯一途径。其次,危机处理小组全面介入。在进行坦率表态后,系统应立即责成危机处理小组全面细致地调查事件的前因后果。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每天向外界宣布调查的进展情况。再次,通过信息数字化来实现税务管理的精细化,提升税收管理工作效能,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及时沟通信息,及时进行查处”的高速运转机制,最大限度的化解税务危机。
总之,在税收征纳纠纷的危机风险管理中应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充分体现危机风险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从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参 考 文 献
[1]袁建军.税收征纳冲突解决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8
我县建材行业税收管理调研报告 篇9
现状:通过对**县建材经营行业的调查,就该行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购销业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砂石料经营业户领取《营业执照》、开采《许可证》,买一块石山进行开采、加工、销售砂料、石料。这类经营户规模较大,销货渠道广,与房地产企业、公路段、预制构建厂、个体水泥砖厂等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业务关系。
不承担货物运输费用,不开具发票,购销业务一次完成,货物购销大多实行现金结算,销路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据了解部分大户年销售收入过百万。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从事砂石开采的不下200户,销售收入近亿元。二是生产水泥砖、水泥瓦和预制构件的个体户,此类经营户主要是利用砂石开采户生产的砂进行再加工,将产品销售给建筑企业和农民、城镇居民用于建房。全县从事此类生产的不下100户。其年销售收入占砂石总销售的一半,大概在五千万元左右,每个砖厂年利润都在5万元左右。
前景:“十一.五”期间,**县着力优化交通运输环境,县内村村通工程正在进行,公路越修越宽阔,里程越来越长,需要大量砂石,其数量无法统计。同时,随着**县行政中心搬迁,以武汉大道为主轴的单位办公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再者房价一路攀升,楼房越盖越多。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县内房地产开发火热,各乡、镇的建筑施工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加上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不断提高居民住房条件,**县出现了私房建房热。大兴水利建设和“沼气”等“五改三建”项目工程等都需要大量砂石,建材市场前景看好。
二、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材行业购销情况掌握不准。由于建材行业税源分散,而且纳税人是个体经营、成份复杂,财务核算账证不全,又是现金交易,有的根本就没有建帐,加之建材料行业供货对象的特殊性,一般不使用发票,部分经营者销售给县水泥厂的砂石需要发票的就征税了,而销售给个人的部分还是没有征税,给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
(二)建材行业税收征管方面存在难题。一是发票控制难。由于个体建材户经营销售的建筑材料一般销售给房地产开发商和私人建房户,而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压低价格等原因,往往不向个体建材户索要发票,滋长了个体建材户不按规定开具发票的行为,加上**县建材市场求大于供,建材形成了俏货;二是税源监管难。由于不按规定开具发票,个体建材户的实际经营额一般远远高于其实际开票额,税务部门不能有效实施“以票控税”的手段,给日常税源监控带来很大难度;三是税收检查难。个体建材户一般没有建立规范的帐簿,实际经营情况只有经营者自己清楚,加之房地产开发企业属于非增值税征管范畴,国税部门在对个体建材行业进行检查时一般很难得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支持和配合,造成了该行业税收流失严重。估计年流失税收在300万元左右。
(三)税收政策的优惠,给砂石料纳税人造成盲区。由于起征点二次提高后,**县的个体纳税户数大幅度减少,对个体税收征管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建材经营者又不建账,其营业额是否达到起征点,税务机关就很难界定,认为是未达到起征点户,从而形成税收征管盲区。
(四)日常管理监控不严。v2.0系统的考核与实际不配套,为了保证“六率”,办证了开发票就交税,不办证可以不交税,不要发票的也可以不管,给纳税人造成可乘之机。调查中发现,由于起征点提高,一些个体工商户只需办证不需缴税,对于习惯边征收边管理的税收管理员来说,势必削弱对建材纳税人的监控力度,甚至放弃对其进行税收管理,主观上认为管理难度大,不愿意管。也从另一个侧面淡化了建材经营者的纳税意识。
(五)部门管理协调差、信息不畅,机制不全,给纳税人编织了“逃税之网”。建材料经营者在国土资源局、工商局取得砂石料经营权,工商注册等证件,在公安民爆管理部门获取炸药使用资格,在电力部门获加工用电权后开始经营。其电力、炸药的耗用量可以确定其生产量,以及交通、能源等有关单位和企业的砂石使用量,其信息不能共享,相互配合力度小。信息传不传递职责没有新的机制约束,导致纳税人逃税。
三、加强税收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税收法规的宣传力度。向建材经营户宣传有关发票管理、税收征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讲明利害关系,引导他们规范使用发票,逐笔开具发票,促进纳税人的纳税观念转变。加强正反典型的宣传,培养纳税人的诚信纳税意识。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建材行业的税收征管力度。要求建材经营户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帐册,对其实行查帐征收。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篇10
2017,我在分局长的领导下,遵照上级国税机关的指示精神,认真完成了政治和业务学习及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征管法》及细则及“河北国税行政处罚量刑管理办法”办结税收执法任务;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优质服务纳税人,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现总结如下:
在政治方面,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中纪委第七全会和党的十九报告精神,继续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两学一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做了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应尽责任。
在工作方面,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认真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圆满按时完成了河北国税税收任务共68条;共同修改完成数据质量审核错误信息5632条;及时完成了金税三期98条、进销项税系统25条、抵扣平台47条等平台分配的所有任务;完成绩效考核工作任务55条;完成了纪检委下达的纪检监察网工作内容以及更新政府网国税局信息125条;圆满完成分局突发性临时工作任务;对纳税人服务到位,从不推诿;经常性的利用国税短信平台和QQ群及微信群传达国家税收政策及区局有关规定及要求,确保纳税人第一时间了解到各种优惠政策及减少税收工作出错误,从而受到纳税人的好评!
在生活方面,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作风正派,从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爱护公物,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能够与同志们保持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尽管我在过去的一年做了应该做的工作,但距离高标准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来弥补不足。首先,继续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加大检查力度;其次,严格审核企业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及时发现问题,责令改正;再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确保国家税收应收尽收,为做一名让纳税人非常满意的税务人员而努力工作。
大企业税收管理优化研究 篇11
关键词:企业 税收管理 研究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种各样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带动了建筑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实际发展中,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和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和解决。
1、大企业的内涵界定及涉税现状
1.1、大企业的内涵界定
从国际看,不同国家确认大企业的标准不同。目前,美国以资产作为判定标准。资产超过一千万以上的公司和流通企业为大企业,共有14.5万户,占企业总数0.2%。澳大利亚以企业的销售收入或营业额为判定标准。年销售收入超过一亿澳元的集团或独立经济实体为大企业。集团被作为整体来看待,其子公司不论收入多少,均纳入大企业管理,共有大企业1000户,占企业总数的0.25%。日本以资本总额作为判断标准。资本总额达到一亿日元以上的国内企业和所有外国企业均被视为大企业,占企业总数1.3%。英国以企业的收入、利润、资本额、国际化背景、过去的行为等综合因素为判定标准。由于其标准门槛较高,因此跨国集团成为大企业的基本构成,并涵盖了银行、保险、建房互助会等业务多、经营复杂的行业,共有大企业800户,占企业总数0.2%。从国内看,目前对于大企业的界定尚无明确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第三条的定义,大企业仅指总局定点联系的45户企业,省局及地市局级大企业的界定,由各省、地市局视自身情况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总局对大企业的划分情况看,呈现以下特点:税收收入集中,组织结构复杂、跨区域经营,业务及税收事务复杂性强,财务核算集中、有统一的内部制度和管理程序,信息化应用程度高,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强,税收贡献度较大,拥有公司内部税收机构,拥有适当的内部控制,有较强的纳税遵从意愿。
1.2、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现状
自2008年以来,我国对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开始不断重视。从国家税务总局开始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到全国各地陆续建立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我国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针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探索。目前,相对于探索之前而言,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逐渐向规范化与科学化不断迈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管理职责不清等弊端。全国各地各级税务机关在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制度构建、机构设置、团队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一定摸索与演技,逐渐在形成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模式。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例如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方向不明确,制度不规范,设计不严密等问题,都对大企业税收征收的质量和效率带来挑战,极大影响了大企业纳税的遵从度。
2、如何管理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
2.1、实施税务代理,提高征管效率
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组织具备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注册税务师资格的专业人士为社会上需要协助的大企业纳税人提供一些基本的纳税服务活动,有利于改善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税收征纳关系,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成本,使社会资源能够得到较高效率的利用,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大企业和税务代理多赢的有利局面,构建和谐的税收环境,切实提高大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税务机关可以把部分基础工作交给注册会计师、律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人士来做,这样税务部门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实施收入分析和纳税辅导,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实现更大的企业利润等重要事项。而从事税务代理的人员,也在此过程中获取代理经验而变得更加专业,可以进一步节省征纳双方的时间,提高征纳双方的效率,并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2.2、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机构
目前,在我国存在重点税源管理机构和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两大机构,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能交叉,易导致资源浪费,并对企业的税收资源征收带来一定不便。因此,为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我国首先需要将重点税源管理机构与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有机整合。同时,由于各省各大企业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故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层级合理且层次相对完整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机构,对部分大企业较多的发达地区,可适当扩展征税层级,对部分大企业较少的欠发达地球,则可以适当减少税收管理机构等。而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机构的层次结构具体设置可根据相关行业进行分类排名,进而分别进行专业化管理。例如美国联邦税务局在管理全国的大企业时,就注重分层分局,从而保证相关税收管理。
2.3、建立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财务管理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管理的核心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结合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化的特点来看,对于财务人员的素质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要切实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另外,可以适当提高人员招聘的门槛,招收一些专业素质较好或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要切实做好财务人员的安排,成立专门的财务结构,对分配到不同项目中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听取会计人员的职业报告,了解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强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人员流失的情况。
3、结语
在税收法制不断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下,大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是税务征收机关和纳税主体必须面临的新课题。为了使企业无限降低税务风险,大企业就必须逐步建立起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将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纳入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统筹、规划与管理,从而将税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对于维护健康规范的税收秩序、保护征纳双方的合法利益,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姜跃生.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J].涉外税务,2010,03:5-10.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 篇12
大企业具有集团性、跨区域、行业性、跨国性经营, 内部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复杂, 财务核算体系比较规范和健全, 税收筹划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等特点。大企业的纳税遵从度相对比较高, 但仍然存在税收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对税收政策理解的偏差, 筹划不当, 内部税务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和其它特殊原因的造成的对涉税风险的忽视等。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大企业纳税人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对税法不遵从所产生的税收流失的不确定风险为对象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 包括科学实施风险管理目标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处置和风险绩效评价, 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和满意度, 防范和降低税收流失风险。
1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难点和问题
1.1 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在税收实践中, 还有很多税务管理人员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认识模糊, 更多还是基于传统“一刀切”治税理念, 缺乏现代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认识, 不论是否存在实际税收风险都视为有风险, 不论遵从风险等级大小, 都实施无差别的统一管理, 导致征纳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信;征管力量偏重于税收风险全面的无差别管理, 没有实施差别化的针对性的服务与管理, 不仅未能有效促进纳税遵从和降低税收风险, 反而造成了征纳成本居高不下, 纳税人满意度不高, 征纳关系紧张, 征管资源浪费严重, 征管质量效率不高。
1.2 机构与岗位职责有待于科学合理设置, 税收风险管理机制有待于建立
由于受现有机构设置、征管模式和人力资等因素影响, 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大企业管理与其它管理机构之间、大企业管理内部部门之间管理职责和岗位管理职责重叠交叉, 未能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要求科学设定大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责, 大企业管理机构与其它管理机构之间, 大企业管理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 管理岗位之间的管理职责划分, 建立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的运行管理机制。
1.3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征管资源配置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第一, 由于大企业规模大, 业务复杂, 专业化、信息化程度较高, 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也较高;与之相比, 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管理人员配备显得力不从心, 缺乏精通税收、财会、法律、计算机信息技术、外语等复合型管理人才, 部分税务干部素质难以适应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需求。第二, 缺乏建立高级税务管理人员管理机制, 把优秀的管理人才优先配置在业务性比较强、风险比较大的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 实行征管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和有效激励, 造成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新性不高, 管理质效偏低, 税务干部执法风险也较大。
1.4 信息数据的质量和风险分析监控的质效有待于提高
第一, 受现有环境和涉税信息报告法律制度的制约等因素影响, 征纳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很突出, 具体表现为税企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和配合机制, 税务部门与工商、国土、统计等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涉税信息共享和交互机制, 使得大企业涉税信息数据来源和渠道狭窄, 质量不高。第二,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大企业涉税信息数据分析应用的深度不够, 风险分析识别、测度、排序的监控体系没有建立,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加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1) 强化、深化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把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 把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大企业税收征管的全过程, 通过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 提高大企业征管质效, 实行针对性的差别化管理和服务, 有效的保护纳税人权益, 促进征纳关系和谐, 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提高纳税遵从度, 防范和控制税收流失风险, 进而实现更高层面的战略目标, “为国聚财, 为民收税”, 保证国家公共财政安全, 维护税务机关的良好声誉和社会公共形象。
(2) 全面组织学习, 进一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教育培训, 提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大力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大企业涉税信息调查采集、税收风险分析技术和方法、预警监控技术和方法以及大企业审计、评估及相关的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电子账务等方面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 广泛开展技术和经验交流, 使大企业管理人员具备不断学习和运用国家相关税收政策法规开展专业化的税收风险管理的能力, 提升税务干部队伍税收风险管理业务知识水平和专业管理水平。
(3) 明确划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 特别是税务稽查和基层管理分局的风险管理责职。日常涉税事务性属地管理事项, 如登记、申报、审批、发票管理等应该是基层管理分局的职责, 而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事项和职责主要是开展对大企业的专业纳税服务、涉税事项调查、税企沟通、风险监控、纳税评估和审计等;大企业的税务稽查应划归同层级的税务稽查局;大企业内部机构的职责划分应该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设置相应层级的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监控和纳税服务、纳税评估和专项审计等相关部门, 明确相应管理岗位和职责, 建立有效的管理部门和岗位之间的组织、协调、运行机制。
(4) 依托涉税信息数据管理和计算机技术手段构建税收风险分析监控技术平台。做好大企业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利用工作, 一方面要科学、系统、全面、及时有效地采集大企业采购、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涉税信息数据, 企业的行业信息、历史数据, 通过开展联系会议制度建立有效的税企沟通机制, 及时了解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化、大企业的涉税诉求等, 同时加强对征纳之外的第三方部门, 如从工商、海关、银行、统计部门等部门涉税信息的综合采集、比对和利用, 尽最大可能获得广泛充足的信息数据源;另一方面组建专家团队研究大企业遵从风险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 将统计分析、财税分析与行业风险分析相结合, 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排序、预警监控等;建立与同一层级税收风险监控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和运行机制, 完善大企业遵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分析监控模型, 依托计算机技术手段, 搭建大企业税收风险监控平台, 根据大企业遵从风险等级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风险应对控制体系。
(5) 按照差别化、递进式的原则建立大企业税收风险应对、控制管理体系。在税收风险分析监控基础上, 科学分析识别确定不同风险等级的纳税人, 对无风险和低风险纳税人采取优化纳税服务和咨询辅导、风险提醒等服务方式应对;对中等偏高风险等级的纳税人实施案头审核分析和税务约谈等方式应对;对较高风险纳税人开展税务审计, 对高风险纳税人推送给统一层级税务稽查局进行风险应对处理;建立随着纳税遵从度的降低, 税收流失风险的加大, 税收风险等级的提高, 风险应对控制逐渐由优化服务到辅导性服务, 由柔性管理到监控管理最后到刚性执法, 执法的力度和刚性逐渐加大的差别化、递进式的税收风险应对、控制的管理体系, 开展针对性的服务与管理, 实现真正意义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不断提升纳税人的满意度和遵从度、降低税收流失风险的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
(6) 加强税法宣传辅导, 实行个性化服务, 建立和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由于税收政策的多变性、复杂性和业务性, 纳税人不可能对涉及的所有税收政策完全及时理解和掌握运用。通过及时有效的税收政策宣传、辅导服务, 避免大企业对政策理解不统一、不深刻、不及时造成的税收风险;借鉴商业企业管理经验把大企业视为高端客户, 突出和强化个性化纳税服务, 强化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同时, 通过建立税企沟通机制, 了解大企业的具体涉税诉求, 建立税企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征纳关系, 同时突出为大企业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的纳税服务, 使大企业通过优化的纳税服务受到感化和激励、纳税遵从变得更加容易, 实现纳税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共同提高, 税收流失风险不断降低的税收风险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云松.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税务研究, 2006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