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学习心得

2024-10-07

税收风险学习心得(精选4篇)

税收风险学习心得 篇1

《中国税收》学习心得

饶明晓

《中国税收》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我所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都称为《税收实务》。最近两年我一直在担任该门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资源库梁伟样老师的《税费计算与申报》,这主要是基于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本课程融合了学生将来从事税务会计工作的基本知识和纳税实务,而且也是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师考试的主要课程。然而,从这两年自己从事税收教学工作来看,由于涉及计算比较多,不同税种差异较大,同一税种不同情形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因此教学对于学生始终似懂非懂,不得要领,对于税种计算模棱两可,上课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很困惑,自己也也无奈。一直以来,如何找到一个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始终困扰着我。范钦珊教授说过,教学效果有三个层次,如果有80%的老师能够达到第一层次效果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也即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对讲课有兴趣、听课率高。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与反复实践,我认为《税收实务》课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税收从书本内容来看,都是税收法律制度和暂行条例的条条框框,学生刚接触的时候总会问“老师,这些内容我们是不是得背下来呀?”这让我想起来我学习税法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是我发现死记硬背不仅不利于学习,而且知识掌握不系统。我一直在摸索一种方法让学生能够不靠记忆也能够学习好税收。在网校学习的过程中,我听到了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是呀,税收总是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在不断调整,今天就算是学生对法律条文倒背如流,但是等到学生工作了,真正接触税收实务了,可能会发现实际执行的和学习的不一样了,他们就会束手无策。所以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能自主分析税收政策,让他们学会税收的基本理念,这样就不会出现所谓的学完了也忘完了。

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另一方面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充分提问,问题解决的同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就更进一步了。所以我在尝试着课堂上让学生做总结,把学生认为杂乱无章的内容让他们自己理清头绪,列出逻辑关系,在每节课都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消化知识,也是给学生提问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自己参与了课堂,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学习税收法律制度的心得体会 篇2

大家上午好!

通过一上午的会议、演讲大家已经很累了,我尽量以比较简短的时间对前面四位的演讲做一点简单的回应,这主要是我学习之后的心得。

刚才四位演讲者的演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内容是非常丰富,他们的演讲应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到现实,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所以结合每一位演讲者的演讲,简要地做一些回应,谈一谈我相关的一些心得。

首先第一位是著名的高培勇教授,大家对他非常熟悉,高培勇教授讲了我们国家在直接税制方面面临的突出挑战,特别是在个人所得税和物业税这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高教授从我们国家几次的规划,从“十一五”到“十二五”,谈到税制的改革目标,今天这方面的热点还没有完成,这一些情况给我们提出很多非常重要,发人深省的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实际上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大概有几个方面。

一、高培勇教授提到整个税收体系或者是税法体系的合理性问题。因为直接税在整个税收体系或者是税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国家整个税法发展到今天,经济社会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税制如何构建更加地合理,要我们从整体上,从结构合理性等等各个方面去分析,去研究。所以这样一个宏观的把握,宏观的分析,这种结构我想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天尤其要关注各类税负之间的内在关联,个人所得税和其他所得税之间的联系。物业税和房产税等各类税负的关联,究竟要不要开征,如何开征,困难何在?确实值得我们很好地思考。

二、高教授在演讲里边谈到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困难,对于困难,我们确实从整个学界和实务界的角度还要去做进一步深度的挖掘。为什么这么多年推不出来,问题究竟何在。这个方面涉及到整个经济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基础问题,涉及到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问题,涉及到法治和传统的问题,也可能会涉及到可持续性的问题等等。涉及到许多问题,所以在这方面还要做进一步的挖掘。

三、高教授的演讲里面我们能够感受到国家规划的重要性,不管是整体的规划,还是整个税收或者是税法的建构规划,都需要我们很好地去做一个思考。

四、其实通过高教授的演讲能够更加感受到他谈到我们现实征管的机制和体制面临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机制或者是体制应该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相关税种的开征,以及相关税种的实施,由此我们会进一步想到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因此,如何确保现在法律的实施,非常重要。刚才已经讲到了,其实写出法律条文,写出一个规范的文件并不难,但是难在如何确保和实施,如何确保法律的有效性或者是法律的实效性,确实需要很好地讨论。

五、通过演讲能够进一步感受到税法的功能和宗旨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不管是哪一种税法的开征,包括直接税的相关开征都会涉及到功能的问题,对它的宗旨,特别是立法目的如何去定位,是不是面临着多元的宗旨。在多元的宗旨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哪一个问题这时候都需要我们很好地考虑。甚至说不同的税种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领域会有很多功能,这些功能有的时候是特别怕带来附带功能,所以我们对功能还需要做进一步确定。

这是对高培勇教授的精彩演讲和简要的回应,这里面一些重点问题也是我的一些临时感受,我想各位代表都有自己的体会,同时我也希望以后高教授再讲课的时候,把相关问题的重要思想再给领导们传递一下。

第二位是苏晓鲁司长所做的重要演讲。主要是探讨我们有关的税务风险方面的防范、应对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说非常重要。苏司长从几个大的方面,从整个税法的修订所带来的风险,到操作层面的风险,以及其他方面的风险,应该说谈得都很多,这样风险的提炼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重要的方面,比如说在税法修订方面提出法律的层次偏低、结构复杂、变化多样,纳税人的权利义务的对等,约束机制偏低,以及公民参与立法不够等等问题,确实今天非常突出。另外,在操作的层面上也提出很多风险,很多税法制度的变化风险,税务检查风险,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这些方面需要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关注。

第一个就是税法本身的稳定性或者说变异性,这方面跟税法的层次、结构的变化是有关联的,包括最后天永律师谈到的这样的问题,其实也跟那个有关联。

第二,我们现实生活中纳税人和国家政府机关之间的权益结构问题,特别是权利义务的配置方面,以及责任的明晰方面很多问题。事实上在这个领域全国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性哪些方面合理,哪些地方不合理,也是需要我们做一个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深入研究。

第三,纳税人遵从法律法规和纳税人不遵从法律法规,这是由来已久的大的理论结合实践的问题,为什么纳税人遵从?为什么纳税人不遵从?遵从的理由何在,不遵从的理由何在?这些都需要很好地思考,哪些是由于税法的原因,哪些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四,立法的民主问题或者是如何有效解决部门立法的弊端,这个问题也探讨很多年了,也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

第五,涉及到风险的两个认识。风险是跟不确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跟信息不对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由此我们就应该关注在整个税法问题上,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方面的问题。在这个方面实际上苏司长谈到,或者是税务检查方面,或者是其他很多领域都跟信息的披露,信息的报告,申报等等很多方面密切相关。我们现在各个领域里面,不管是经济法或者是行政法,还是其他很多法里面都是要把信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还关注政府信息不公开,还关注相关一些重要企业信息的披露。

我们很多工作都是以信息的对称为一个重要的前提。所以在很多税收和税法体系领域方面,苏司长是研究的非常周到。

第六,报告里面谈到变更的问题,就是说有关一些重大的税法修订,是不是能够继续得以变更,对合同的效率是不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个提到了。

第七,在整个报告里面谈到了有关解释的扩大,或者是扩大解释的问题,以及相关适用的问题,这个方面是特别值得思考的。由此,推而广之在税法很多领域都需要研究这个问题。刚才谈到一些税率征收的问题,有很多问题。

第八,管辖权的变更问题,苏司长根据谈到关心变更所产生的风险,事实上这方面很多同志从实践工作都非常重视管辖权的变更、具体的税务部门的变更,给我们具体工作,以及我们纳税人的义务所带来的影响。

[学习税收法律制度的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学习税收法律制度的心得体会

学习税收法律制度的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

通过一上午的会议、演讲大家已经很累了,我尽量以比较简短的时间对前面四位的演讲做一点简单的回应,这主要是我学习之后的心得。

刚才四位演讲者的演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内容是非常丰富,他们的演讲应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到现实,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所[学习税收法律制度的心得体会(共2篇)]以结合每一位演讲者的演讲,简要地做一些回应,谈一谈我相关的一些心得。

首先

三、高教授的演讲里面我们能够感受到国家规划的重要性,不管是整体的规划,还是整个税收或者是税法的建构规划,都需要我们很好地去做一个思考。

四、其实通过高教授的演讲能够更加感受到他谈到我们现实征管的机制和体制面临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机制或者是体制应该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相关税种的开征,以及相关税种的实施,由此我们会进一步想到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因此,如何确保现在法律的实施,非常重要。刚才已经讲到了,其实写出法律条文,写出一个规范的文件并不难,但是难在如何确保和实施,如何确保法律的有效性或者是法律的实效性,确实需要很好地讨论。

五、通过演讲能够进一步感受到税法的功能和宗旨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不管是哪一种税法的开征,包括直接税的相关开征都会涉及到功能的问题,对它的宗旨,特别是立法目的如何去定位,是不是面临着多元的宗旨。在多元的宗旨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哪一个问题这时候都需要我们很好地考虑。甚至说不同的税种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领域会有很多功能,这些功能有的时候是特别怕带来附带功能,所以我们对功能还需要做进一步确定。

这是对高培勇教授的精彩演讲和简要的回应,这里面一些重点问题也是我的一些临时感受,我想各位代表都有自己的体会,同时我也希望以后高教授再讲课的时候,把相关问题的重要思想再给领导们传递一下。

联。

篇二:税务会计学习心得体会

税务会计学习心得体会

10金融3班

吕淼

2010241125 今年选修了税务会计这门课,除了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外,我在网上还粗略的看过其他的关于税务会计的一些知识。以下是我对税务会计的一些心得体会,基本认识和感想。

税务的种类五花八门,计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而我学习了税务会计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我们每天的各项生活都与税务相联系。每个人都在不停的缴纳各种税,尤其要指出的是这是在不知不觉中的。因为我国的消费品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税费,没有单独列出来。我认为大多数税务都可以转嫁到最后一环节由消费者承受。最后最大的得益人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以前曾听说过这么一个理论,说一件衣服的价格到最后卖到消费者手里时,其中一半都是税费,随着生产加工中税务层层累计,只是累坏了消费者。物价这么高,也没见到有什么减税的政策,不知道税务方面有什么想法啊,估计是避免谈论吧。

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的确认、成本费用的计算、经营成果的确定、税额的计算、税款解缴、罚金缴纳和税收减免等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是帮助企业核定应缴税款的。会计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税务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税务会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关于缴纳税务的会计工作。

“唯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美国人用来强调税收重要性的一句常用语。美国经济发达,各方面的经济制度都比较完善,仍然强调税收的重要性就表民了税收的不可避免。学习研究税收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也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汇总,并编制出纳税申报表;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控制、检查,并对违法委为加以纠正和制裁。这种反映和监督,只能在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单位里进行,并由纳税人的会计人员去实施。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税收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税收法律体系。计划经济时代税收被严重削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逐渐认识到依法治税的重要性,增强了税收的强制性,以权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在税收领域逐渐消失。只有在严格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国民研究税收才有意义,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税收方面的课程也才有必要。

与财务会计相对,以税法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税务会计的特点 包括法律性、广泛性、统一性、独立性。法律性表现为税务会计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的规定核算和监督税款的形成、缴纳等行为;广泛性表现为[学习税收法律制度的心得体会(共2篇)]税务会计适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统一性表现为不同的纳税人所执行的税务会计是相同的;独立性表现为其会计处理方法与财务会计有着不同,例如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视同销售收入的认定等等。

税务会计的目标,即纳税人通过税务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求得到准确、及时的纳税信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资产所有者和债权人要求得到税务资金运转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税务管理部门要求了解纳税人的税收计缴情况,以进行监督调控,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

税务会计的任务。税务会计的任务是双方面的,既要以税法为标准,促使纳税人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保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具体包括: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核算纳税人各税种的税款;正确编制、报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人税务

活动的分析,保证正确执行税法,维护企业的利益。

税务会计的作用。有利于纳税人贯彻税法,保证财政收入,发挥税法作用;督促纳税人认真履行义务;促进企业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等。税务会计的核算 对象包括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应税所得、税款申报与缴纳等等。税务会计的原则。依法原则,即依照税法进行会计处理;确保税收收入原则,即以保证国家税款收入为

将来的将来或许我也会从事会计这个行业,工作中的一个内容恐怕就是去当地的税务局去缴纳税款然后做账。或许我会从事金融类的事务,税永远是个不能忽视的话题,而今天的一切就是为了明日而准备的。

税收风险学习心得 篇3

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篇一

错过了企业风险管理培训这一课很是遗憾,不过我想通过课后对讲义的认真研读和对相关知识的查阅,也能弥补一些缺憾吧。当今社会是个讯息万变的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这其中既有高额利润的诱惑,也深藏着各种风险的陷阱。因此各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时,也面临着如何将风险最小化的挑战。因此我想能及时学习一些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了解这方面的一些案例,既有益又很必要!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长远发展,达到经营管理的预期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制度或程序能够得以实现,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其目的在于防止目标的偏离或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看似比较简短,但内容却很丰富。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但如何化解和减少风险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企业家的头脑中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大致有七种风险,相应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为投资风险。它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

第二为经济合同风险。它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

第三为产品市场风险。它是指因市场变化、产品滞销等原因导致跌价或不能及时卖出自己的产品。产生市场风险的原因有三个:(1)市场销售不景气,包括市场疲软和产品产销不对路;(2)商品更新换代快,新产品不能及时投放市场;(3)国外进口产品挤占国内市场。企业管理读书笔记 第四为存货风险。它是指因价格变动或过时、自然损耗等损失引起存货价值减少。这时企业应马上清理存货,生产时要控制投入、控制采购、按时产出,加强保管。有些观念保守的企业担心存货贬值,怕影响当前效益,长期不处理,结果造成产品积压,损失越来越大。

第五为债务风险。它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许多企业因股东投资强度不够,便以举债扩大生产经营或盲目扩大征税,结果提高资产负债率,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还会影响正常地还本付息。最有可能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

第六为担保风险。它是指为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第七为汇率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在银行有外币贷款的企业更应如此。

当然我们身处物流企业,又有其特殊性。在讲义中也具体陈述了物流企业常见的风险及规避法,如跟我们工作很贴近的操作风险,收款、结算风险,而且还用华运真实经营中的风险案例为我们每一个华运人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要像温室中的花朵,无忧无虑,也不要做温水中的那只青蛙,悠然自得,因为这些“无忧无虑”和“悠然自得”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些无形的隐患。我想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同时,更要对企业风险时刻保持一颗警觉的心!

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篇二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基础上发布的,是国际多个组织共同协作完成的,该框架整合了各种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定义。它既是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超越,也标志着内部控制的转型,在内涵界定、目标体系、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扩展和延伸。诠释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精髓,已然成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权威框架。现将自己觉得该框架比较关键的内容进行大致地提炼,供大家参考。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位

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企业丑闻和失败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一个提供关键原则和概念、共同的语言以及明晰的方向和指南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需要变得尤为迫切。《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不仅提供了关键的原则,还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宽泛的领域。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COSO在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中重点强调了7个属性和理念:1、一个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主体之内;2、由组织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实施;3、应用于战略制订;4、贯穿于企业,在各个层级和单元应用,还包括采取主体层级的风险组合观;5、旨在识别一旦发生将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并把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以内;6、能够向一个主体的管理当局和董事会提供合理保证;7、力求实现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但相互交叉的目标。

COSO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应发挥如下作用:1、协调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与战略——管理当局在评价备选的战略、设定相关目标和建立相关风险的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所在主体的风险容量;2、增进风险应对决策——企业风险管理为识别和在备选的风险应对——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之间进行选择提供了严密性;3、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主体识别潜在事项和实施应对的能力得以增强,抑减了意外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或损失;4、识别和管理多重的和贯穿于企业的风险——每一家企业都面临影响组织的不同部分的一系列风险,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有效地应对交互影响,以及整合式地应对多重风险;5、抓住机会——通过考虑全面范围内的潜在事项,促使管理当局识别并积极地实现机会;6改善资本调配——获取强有力的风险信息,使得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评估总体资本需求,并改进资本配置。企业风险管理所固有的这些能力帮助管理当局实现所在主体的业绩和赢利目标,防止资源损失。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确保有效的报告以及符合法律和法规,还有助于避免对主体声誉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不仅帮助一个主体到达期望的目的地,还有助于避开前进途中的隐患和意外。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主体的以下四种类型的目标:1、战略(strategic)目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2、经营(operations)目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3、报告(reporting)目标——报告的可靠性;4、合规(compliance)目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对于目标的实现,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一样只能提供合理保证,而且对于不同的目标所提供合理保证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对于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而言,因为有关报告的可靠性和符合法律、法规的目标在主体的控制范围之内,所以可以期望企业风险管理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是,对于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而言,由于这些目标的实现还取决于一些不在主体控制范围之内的外部事项,所以,企业风险管理可以提供合理地保证的是对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既管理当局和起监督作用的董事会及时地了解主体朝着实现目标前进的程度。

三、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构成为了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完成,《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了企业构成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它们源于管理当局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是八个互相关联体。其中,内部环境是全面风险管理其它构成要素的基础,影响战略和目标的制定、经营活动的组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采取的行动,进而影响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系统、监督活动的设计和职能。而内部环境本身由众多要素组成,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管理当局经营风格、权利与责任的分配和员工的发展和任职能力。董事会是内部环境中的关键因素,他们不仅提供合理的建议、忠告和指导,而且要对管理当局进行监督和制衡。管理当局的态度和经营风格会影响到企业的风险偏好。目标设定主要包括长期战略目标、短期经营目标、有效报告目标和法律法规遵循目标的设定,其中,长期战略目标与高层目标相关,与企业任务和愿景一致并提供支持,短期经营目标与企业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相关,包括业绩、盈利目标以及保障资源,有效报告目标与企业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性相关,包括对内和对外报告,涉及财务或非财务信息,法律法规遵循目标则与企业遵守使用的法律和法规相关。事项识别是指管理当局识别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包括外部和内部因素,即确定潜在事项是机会还是风险。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或风险价值等,有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定性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包括统计推论(如集中趋势法)、计算机模拟(如蒙特卡罗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等,COSO建议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风险应对的部分则要求管理当局在风险容忍度和成本-收益原则下确定风险应对方案并考虑其对事项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影响,然后设计、确定和实施选择的应对方案。风险应对措施通常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担四种。相信大家对这四种措施都已有一定了解,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控制活动通常包含两个要素:确定应做什么的政策和有效地实施政策的程序,也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等类型。信息和沟通的部分提倡的是:企业必须有效识别、收集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信息,并以适当的方式与相关利益者进行有效沟通。监控则是一个对风险要素当前功能及其业绩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通常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通过持续的活动或者个别评价。持续监控建立在企业日常重复发生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活动之上,个别评价则是在事后进行的,可以作为对持续监控的补充。

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中,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主体层级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中,垂直方向的列表示企业的四类目标—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水平列表示构成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立方体的第三维则表示企业和它的组织单位—子公司、业务单元、分部和主题层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可以适用于各类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而不仅仅针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相对于巴塞尔资本协议来说,无明显的行业区分,针对性相对较弱。

四、企业风险管理的职能与责任

企业风险管理由诸多方面实施,每一方面都有重要的职责。一个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对企业风险管理负有一定的责任。首席执行官负有最终的责任,并且应该假设其拥有所有权。其他管理人员支持风险管理理念,促使符合其风险容量,并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根据风险容限去管理风险。董事会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外部方面经常提供对实现企业风险管理有用的信息,但是他们对主体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不承担责任。

五、启示

做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人员,搞好风险管理应当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三个方向。

一是掌握风险管理理论知识。没有高学识,不能站在理论高处,就不能知道什么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所在。不曾上高楼,何曾见万家灯火。做风险管理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风险管理概念,还要尽量将相关理论打通来理解,比如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COSO体系与巴赛尔协议体系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二是服务于公司业务运作和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什么,风险管理是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的,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部分,是为了业务更好地运作的。那么风险管理人员对于业务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也极大程度地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风险管理人员要与业务条线的前台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要取得相互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如果时时能以业务人员的眼光去理解业务,来对待业务发展的需求,对我们的风险管理有很大的修正空间。

三是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对业务运作有了相当的理解,但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风险管理人员在工作流程的掌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比如准确性和效率性方面,也要不断追求改进和提高的。在工作时,我们要反复询问自己,我们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是不是完善的,所运用的工具是不是适当的,对于业务风险的判别和评估是不是切合实际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不要轻下结论或提出控制,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我们的方法和工具。

简言之,在实施风险管理时,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公司战略,并考虑其管理基础,制定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正公司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使其充分发挥规范企业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篇三

企业改制既是产权关系的变化,也是职工利益的调整。改制过程中,员工队伍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多改制企业的实践证明,改制一旦触及到一部分员工的利益,如果不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就可能引发矛盾,甚至酿成集体上访事件,这里既有利益调整产生的情绪波动,也有思想工作不力导致的人为后果。从一些改制企业出现的情况看,我们应着重注意改变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采取传统方法“硬扳弓”。有些企业管理人员习惯用生产管理方式抓改制,在职工思想不统一、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仓促上马,草率从事。没有把思想工作渗透到改制程序,硬性切入,强制推行。结果改制煮成“夹生饭”,员工不像服从生产管理那样俯首贴耳,而是一反常态,对改制产生抵触情绪。采取这种办法抓改制,多半事与愿违。二是运用生硬形式“走过潮。思想工作这个法宝在很多企业丢弃多年、有些改制人员急用先学,使用起来不免生硬,不能得心应手。很多场合,话说不到群众心上,事办不到关节点上,宣传教育只是照搬照套走过常在方案制定、员工分流等重要环节上,思想工作成了写在纸上的摆设。不少员工对改制方案不清楚,对改制政策不理解,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在改制成本不足的企业,做不好职工思想工作,就等于改制告吹。三是实施愚民政策“飞过海”。一部分企业改制操作者就是原企业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敢做职工思想工作。有的是任职期间不干净,担心员工揭老底;有的企图通过改制接管企业,资产债务情况不如实公布;有的与资产购买方暗中串通,采取欺瞒手段,中饱私囊。该通过的程序不通过,该公开的情况不公开,躲躲闪闪,包包藏藏,妄图瞒天过海,结果使改制半途而废;有的是改制已经结束,由于问题暴露,后又推倒重来。从上述企业的改制实践中得出的教训就是:企业越是进入改制的攻坚阶段,越是离不开过细的思想工作。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思想工作,不仅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企业改制规范运作的实际需要。改制愈向纵深发展,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就愈加显现。改制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与平时工作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我认为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是企业改制的基本原则,也是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基础条件。“三公”的重点是抓好“公开”,着力在“公开”上形成硬制度。一是公开内容具体。根据企业的改制形式,确定不同形式需要公开的内容。包括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处置、人员分流方案等情况。二是公开范围明确。根据不同情况明确不同的公开范围,这个度必须把握好。有的情况应该向职工代表公开,如改制初步方案等,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有的情况应该向全体员工公开,如资产、债务、人员情况,改制程序和改制政策等,让他们拥有知情权、监督权;有的情况应该向社会公开,如企业资产状况、出售意向等,让社会法人、自然人参与竞标,实行阳光操作。三是公开形式规范。公开形式很多,包括召开会议,张贴公告,通过电视、报刊、局域网等媒体公开。坚持“三公”原则,提高工作透明度,引导员工能够立足企业现状实事求是思考自身利益,自觉做到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二、切准思想脉搏。思想工作不是空洞无物的理论说教,不是没有边际的夸夸其谈,徒托空言不能收到任何效果。思想工作只有切准思想脉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要变换角度,换位思考。有的同志做思想工作,磨破嘴皮,苦口婆心,总不能引起职工共鸣,很大程度是说话办事的立足点都是把自己放在员工的对立面上。企业改制思想工作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在政府、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统一的角度上,困难企业更需要强调维护员工利益,把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在这个基础上,说话办事就能与员工思想合拍。二要深入实际,摸准动态。企业改制要经历若干过程,每推进一步,员工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只有深入基层,广泛接触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要求,掌握他们的实际心态,使思想工作更加贴近实际。三要多方兼顾,综合平衡。企业改制带来的利益调整是多层面的,干部与职工、老职工与新职工、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其想法各各不同。思想工作不能笼而统之,应当因人而异,及时把握各个层面的思想情况,从中找出特殊性和同一性,这样才能真正切准思想脉博,形成兼顾各方利益,公正合理的操作方案。

三、把握重点环节。改制期间,员工思想往往复杂多变,思想工作抓不住重点,往往得不偿失。一要抓重点问题。整个改制过程,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债务问题、“三金”问题和补偿金问题,思想工作一定要敢于面对这些问题,这方面思想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就会水到渠成。二要抓重点阶段。思想工作不像生产经营,不可能每时每刻

银行风险防控学习心得 篇4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学习心得

近年来,因商业银行柜面风险所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大,极大的影响了银行的信誉和业务的发展。

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首先应加强对员工合规经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规章,以信任代替纪律的陋习,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不断强化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合规意识。让员工树立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

其次,银行柜面管理规章制度随着柜面业务的调整和拓展经常做补充和修正,管理制度的频繁波动使柜员难以领悟其宗旨,业务操作不当,规章执行力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业务柜员不是很了解到底违不违规,到底怎样做才算合规。有的为了保险起见,干脆拒绝办理;有的柜员在斟酌之后,还是给客户办了。业务办理和制度要求的不统一,造成了客户的不满,影响银行的形象和声誉。针对上述现象,建议有关部门科室每季或每月将下发的有关业务办理要求、规章制度的邮件统一整理,对现有规章制度大幅度清理整合,使之更为科学合理,再下发,并组织员工学习。

上一篇:少先队知识讲座演讲稿下一篇:水管所政风行风评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