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流失风险

2024-08-26

税收流失风险(精选3篇)

税收流失风险 篇1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因此税收流失是事关国家稳定安全的大问题, 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的挑战性问题。欧美国家税收流失也非常严重, 比如希腊由于债务问题导致国民纳税意识弱化, 2014年全国偷税、逃税就达400亿欧元, 德国每年也有近1, 000万欧元税收流失。在我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税收收入连年攀升, 除了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税收政策与法律不断完善, 偷逃税问题有所好转,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税收流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 税收流失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从国家财政的视角来看, 税收收入流失直接结果是导致国家财力减少, 同时还会弱化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的作用, 也会导致“相机抉择”的税收传导机制失灵。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无法为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总体判断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二) 税收流失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市场是最佳的资源配置手段, 税收又是调节市场运行最有效的手段。税收流失会扭曲市场经济规则, 扰乱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使得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劣企驱逐良企”的负面效应的产生。这也为一些没有质保的逃税商品以较为低廉的优势价格占领市场, 严重危及消费者的权益。对于一些守法纳税者要么跟着偷税逃税, 要么就会被那些不良企业排挤出市场, 导致社会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三) 税收流失对国家财政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最近五年来, 我国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巨额的税收流失, 某税种的流失主要有两大表现:一是直接减少该税种的税收收入;二是连带侵蚀与之相似的税种的税基, 使得该税种的收入也会随之减少。除此之外, 税收流失既会减少财政收入, 又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财政赤字也将随之加大。

二、我国税收流失主要原因

(一) 偷逃骗避税现象尤为突出。

当前, 骗税现象也有所抬头, 骗取的税种主要是出口退税, 骗税在这一税种频发主要与出口退税制度有关。十年前, 骗税多集中在高价值、高税率的产品上 (比如烟、酒等) , 现在骗税转移到普通商品上了。从骗税人员的规模来看, 由以前的单个现象发展到现在的专业骗税团伙;从骗税手段上来看, 也由以前的手工方法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 滥用税式支出问题严重。

税式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科目, 但这一科目被滥用的现象严重。据国家税务总局专家估计:每年全国减免税额高达1, 000亿元, 一些沿海发达地区 (比如深圳、上海等) 减免税额占当地财政收入的十成以上。税式支出滥用的特点如下:一是政策性减免税名目越来越多, 税基被严重侵蚀;二是各地对扶持性和困难性补贴的标准把握不一, 审批的尺度也不一致, 尤其是在审批时, 随意性较大。

(三) 大量的隐形收入与规模巨大的地下经济的存在。

当前, 有许多经济实体采用这样或是那样的形式隐藏收入, 这也是税收流失的重大原因。不仅我国有大量的企业隐藏收入, 世界各国均面临同样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经营规模庞大的地下经济, 躲避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缴。地下经济几乎脱离了税务机关的监控, 税基也基本上处于流失状态。此外, 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 这种商业模式为隐形收入创造了“温床”。对这类税收流失, 一是由于征管失控;二是由于稽查困难。据国家税务总局保守估计:网上交易导致的税收流失每年高达100亿元,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攀升。

(四) 税制结构存在缺陷, 使税收流失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也愈来愈明显。税制结构随着经济运行而不断的变化, 导致与之相适应的税制理论与实践错位, 造成巨额税款流失。比如, 增值税的税制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需要。虽然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内外资企业适用同一套所得税, 但是由于过去执行的固定思维, 税收征缴部门在执行时存在执法标准不一的问题。

三、我国税收流失治理措施

(一) 健全法制, 加大税收立法执法透明度。

建立健全《税收基本法》统领下的各单行法律、法规, 其相互之间的法律级次、隶属关系应当理顺, 形成科学的体系。对于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经过修改后较为成熟的就按照法律程序尽快提请国家立法机关审议通过, 使之升格为正式的法律;修订现行税法, 以达到税法体系的内外统一。要规范税收执法, 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

(二) 完善税制, 优化税收制度结构。

其一, 合理分配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比例。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 逐步提高所得税比重。逐步实现所得税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流转税的增长速度, 将我国税制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主体税制;其二, 完善和优化增值税, 加速增值税转型;其三, 完善和优化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公平税负, 推进所得税制的国际性。

(三) 健全税收监控体系, 形成完善的外部约束机制。

建立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和专案稽查相结合的分类稽查制度, 使税务稽查机构专业化。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监控系统, 按照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分权制约、相互衔接的流程操作, 提高打击税收流失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 严格监视网上贸易, 加强电子商务征税管理。

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和规范化、制度化的征管制度, 建立纳税人编码制度、全国性的纳税人档案、税收政策法规信息及稽查数据库、催报催缴信息服务系统, 采取备案制度, 由税务机关根据网络经营者的咨询状况, 核发数字式身份证明, 以便税务机关确定交易双方的身份及交易的性质。

参考文献

[1]胡海, 王碧红.电子商务对税制的影响及对策[J].税务研究, 2007.3.

[2]刘春江.电子商务课税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 2005.9.

[3]赵闻.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 2007.3.

[4]王扬.税收流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研究, 2007.6.

税收流失风险 篇2

《 财政学 》课程论文

班级:09国贸2 姓名: 陈喆 学号:2009524231 成绩:

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

摘要

税收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税收领域的一项顽症,目前,我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因此加强税收管理以减少税收流失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税收应征额与实征额之间有较大的差距,税收流失严重。这种税制表面现象与实际运行之间的差异不仅使得税收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大打折扣,长期内还会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作用因此,要使税收流失情况得到好转,不仅要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还要改进税收管理,以及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本文对税收流失的概念、现状、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治理税收流失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税收流失; 税收政策; 税收法律; 电子商务

名词解释

所谓税收流失,是指各类税收行为主体,以违反现行税法或违背现行税法的立法精神的手段,导致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额的各种行为和现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流失主要表现为以下种种现象和行为: 1.偷税。2.逃税。3.漏税。4.骗税。5.抗税。6.欠税。7.避税。8.非法的、任意的税收优惠和减免。9.征税人违规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最新动态

根据2010审计报告显示,此次审计的18个省区市国税部门2010年组织税收2.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此次审计发现,一些国税部门存在违规减免、征管不严导致税款流失等问题。中国审计署署长刘家义称审计发现,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涉税审批事项不合规。其中税务总局个别司2009年至2010年,以非正式公文“司便函”的形式,批准对企业超过认证期限的增值税发票进项税款17.29亿元予以抵扣;12个省的国税部门违规批准税前扣除和减免税优惠等,造成税款流失25.78亿元;9个省有关部门将17户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使其享受税收优惠26.65亿元。其次,纳税审核和发票管理不严格。其中:10个区县级国税局为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发票1万多份,15户从事矿产买卖、废旧物资回收和软件生产等业务的企业虚开发票或使用不规范发票,导致税款流失共计14.33亿元;73个国税局对99户企业的纳税申报审核不严,少征企业所得税8.27亿元。再次,有的地方存在人为调节税收进度的问题。2009年至2010年,有62个国税局通过违规批准缓缴、少预缴、以误收名义退税等方式,当期少征287户企业税款263.01亿元;有103个国税局通过违规提前征收、多预缴、不退多缴税款等方式,向397户企业跨提前征税33.57亿元。

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

1、偷逃税是税收流失的最大方式。2010年5月29日,市地税局会同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依法对鞍山市时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经查,该公司自成立以来,采取设立真、假账,隐瞒收入的手段偷税。2005年至2010年4月期间,未缴少缴营业税470.1万元、房产税938.9万元、印花税9.88万元,依照《征管法》有关规定,鞍山市地税局对鞍山市时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做出了补缴税款1418.9万元、计征滞纳金656.1万元、处罚款811.3万元的处理,并于近日将税款全额入库。此案合计涉税金额达2886.3万元。

2、骗税现象有抬头趋势。骗税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与出口退税制度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骗税已从高价值、高税率的产品发展到普通产品,骗税人员从少数出口企业发展到专业骗税团伙,骗税手段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主要骗税手段有以下几种:利用“四小票”虚假抵扣税款;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假抵扣税款;利用普通发票虚列成本税前扣除;利用“三账”偷逃税;无证经营逃税;利用“真形式假业务”骗税。每年国家因被骗出口退税的损失是巨大的。

3、形形色色的避税问题。据佛山南海税务部门研究分析,避税的手段很多种:一是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转让定价,高进低出。这种手段占到避税金额的60%以上;二是弱化资本,向境外关联企业融资;三是压低来料加工的加工费率,使加工费等于或低于加工成本,从而减少账面利润;四是利用新办企业和免税避税;五是在国际避税地建立公司,然后通过避税地的公司与其他地方的公司进行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税地的免税或低税减少税负。

4、抗税行为时有发生。抗税作为我国税收征纳矛盾的现实表现,主要发生在城乡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中,如一些土法炼油、个体采矿等行业,在农村还存在着集体抗缴农业税的问题,每年税务战线因暴力抗税而牺牲的事件总有几次。

造成我国税收流失的原因

(一)纳税人追求经济利益,纳税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其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由于税收本身所具有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就使得这种被分配产品的所有权从纳税主体手中强制的、无偿的转移到国家手中。这无疑是对纳税人的一种剥夺,导致纳税人利益的减少,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地少缴税或不缴税,尽可能多的增加税后利润。同时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吏制的苛捐杂税的残余影响,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不公、政府支出透明度不强、乱收费和以费挤税等现象,使得纳税人权利和义务之间产生了不平衡的感觉,使得一部分公民的纳税意识缺乏,纳税理念淡薄,助长了税收流失。

(二)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不规范,税收执法力度不够是税收流失的政策原因。由于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很快,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知识经济的兴起,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入世后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税收结构变化滞后于所有制结构、生产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现行税制理论与实践错位,导致巨额税款流失。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建设仍不够完善,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

(三)税务部门征管不力,税收征管体制不完善,税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税收流失与税收征管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彼此在相互抗争中达到均衡。当前税务部门征管不力,导致税收大量流失。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征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二是部分税务机关擅自扩大优惠政策执行范围,或变通政策违规批准减免税。

(四)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政策,以费挤税现象严重

在局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权代法、轻税重费、藏富于民、越权减免等现象,造成税收流失。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越权制定减免税政策,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程序,使税务机关执法不到位,税款大量流失;二是行政干预税收收入,不切实际地下达税收任务,迫使税务机关收过头税、预征税款,强压企业贷款纳税,竭泽而渔,寅吃卯粮。

(五)电子商务引发的税收大量流失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流失问题不容忽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搬到网上经营,其结果是一方面带来传统贸易方式的交易数量的减少,使现行税基受到侵蚀,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生事物,税务部门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设还跟不上电子商务的进展,造成了网上贸易的“征税盲区域”,网上贸易的税收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六)缺乏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工作却没有相应的跟上。为了追逐利润而践踏法律,有损社会主义公德的现象大量出现,人们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意识十分淡薄。

基本治理对策

(一)健全法制,全面推进依法治税

1.加强税收立法,健全税收法律体系。基本思想是: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母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相应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

2.提高现有税法的法律级次,增强税法的法律效力。对于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经过修改后较为成熟的就按照法律程序尽快提请国家立法机关审议通过,使之升格为正式的法律。

(二)完善税制,优化税收制度结构

(1)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将一些高档滋补、保健药品和一些奢侈性的高档消费行为列入消费税税目;同时适当降低与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或贴近的消费品的税率,如摩托车、非奢侈消费品的化妆品。(2)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配合国有企业改革,保证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3)适时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以适当调节社会财富分配,鼓励劳动致富,减少不劳而获产生的负作用。(4)将目前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改为教育税,专门用于弥补九年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5)完善地方税体系,规范税外收入。将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合并,统一纳税人,合理调整计税依据,适当提高征税标准。对各地税外开征的各种基金、规费进行认真清理,将有偿服务收取的费用仍按规费形式征收,取缔不合理的收费。

(三)健全税务监督机制

要有效防范和抑制税收流失,还必须有广泛、严密的监督机制。税务监督应包括内部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全社会监督。当前,税务监督机制基本上是税务机关内部实施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因此,健全税务监督机制重要的是将税务监督的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如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为治理税收流失做出应有的作用。

(四)严格监视网上贸易,加强电子商务征税管理

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税收征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目前情况看,网上贸易只是呈现雏形,应加紧采取措施和对策管理。(1)采取备案制度,要求所有上网单位将与上网有关的资料报当地税务机关,由税务机关根据网络经营者的咨询状况,核发数字式身份证明,以便税务机关确定交易双方的身份及交易的性质。(2)拓宽税务与银行联网的空间,税务部门应与银行合作设置电子关卡,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监控,从而大大限制了偷、逃税行为的发生。(3)在网上建立电子银行,要求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在电子银行里开户,在网络上完成异地结算、托收、转账等金融业务,在网络上完成缴税业务,实现电子支付。

(五)加大税法宣传力度,转变公民税收观念

税收流失的财政研究 篇3

目前, 学术界普遍认为, 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 税收流失直接减少了当期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 也正是由于税收流失的存在, 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使得实际税率降低, 产生了类似减税的效应, 刺激了经济增长, 而经济增长又会进一步拓宽税基,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相当于部分抵消了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的直接影响。

梁鹏对这两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论证。他认为, 即使考虑税收流失的减税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 (即边际消费倾向c≠1时) , 通过减税效应扩大税基而增加的税收收入, 仍不足以弥补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造成的损失, 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影响的综合结果使得财政收入净减少。然而, 不能否认的是, 当边际消费倾向c=1时, 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的净影响为0, 即无影响,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政府打击税收流失的决心。难道这种无影响的情况真的存在吗?经过研究发现, 梁鹏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只考虑到了产品市场的均衡问题, 也就相当于仅停留在自然经济的实物均衡上, 所以结论有失一般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货币的运动。所以, 经济的总体均衡必然是货币的均衡, 而不仅是实物的均衡。因此,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必须同时满足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 而此时计算得到的产出,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均衡产出, 才能用来研究当代宏观经济的动态均衡问题。

下面, 引入税收流失率e (即税收流失额与应征税收额的比率) , 并借助IS-LM模型, 研究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条件下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的净影响。

使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就是利用IS曲线和LM曲线, 找出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同时满足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即投资等于储蓄) 和利息率均衡条件 (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下的产出, 即均衡产出Y*。笔者引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分别推导这两条曲线方程来求解该均衡产出:

首先, 推导IS曲线方程。IS曲线是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其表达式为:

其中, Y代表总产出 (或总收入) , 即国内生产总值;AD代表总需求, 它由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决定。

假设消费C为可支配收入Yd的增函数, 它表示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Yd的增加, 消费C也随之增加, 其表达式为:

其中, C0代表自发消费;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0≤c≤1) , 即可支配收入Yd每增加一个单位, 消费C的平均变动额。

个人可支配收入Yd等于收入Y减去税收实际征收额T:

而税收实际征收额T等于按照税法规定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额tY减去税收流失额etY:

其中, t代表名义税率, 即应征税收额与税基Y的比率 (0≤t<1) ;e代表税收流失率, 即税收流失额与应征税收额的比率 (0≤e<1) 。

再假定, 投资I与利率i的关系式为:

其中, I0代表自发投资;b代表利率i每变动一个单位, 投资I的平均变动额 (b>0) 。

最后, 假定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都是不随利率i和国民收入Y变化的常量, 并给定其水平为G0和NX0。

于是, 将这些假定条件带入式 (1) 得到IS曲线方程, 如下:

接下来, 推导LM曲线方程。LM曲线是一条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其表达式为:

其中, M代表名义货币供应量, 并给定在M0水平 (M0>0) ;P代表物价水平, 并给定在P0水平 (P0>0) , 于是真实货币供应量可表述为M0/P0;参数k和h分别反映真实余额对收入水平与利率的敏感程度, 且k>0, h>0。

通过以上分析, 推导出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 现联立式 (2) 、式 (3) 求解均衡产出Y*, 得到

其中, A0代表自发支出, A0=C0+I0+C0+NX0, 且A0>0。

假定不存在税收流失 (即e=0) 时的税收收入 (即应征税收额) 为Te=0, 则有

假定存在税收流失 (即e>0) 时的税收收入 (即税收实际征收额) 为Te>0, 则有

那么由于税收流失而导致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额为Te>0-Te=0, 即

根据参数和给定常数的经济意义, 不难看出式 (7) 恒小于0, 即Te>0

二、打击税收流失的经济条件

尽管已经从理论上论证了税收流失一定会减少财政收入, 但是对于政府打击税收流失的行为, 学术界却并不赞同。他们认为政府打击税收流失会遏制经济增长。原因是税收流失率与均衡产出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 即随着税收流失率的降低, 均衡收入也随之下降, 见式 (4) 。

但是, 笔者认为学术界的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因为税收流失率的降低, 绝不是自发行为, 它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稽查和收缴这部分违规所得。而政府用以打击税收流失投入的资金, 又相当于增加了政府购买, 刺激了经济增长, 从而抵消了因为打击税收流失造成的均衡收入的损失。因此, 政府打击税收流失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同样存在着两面性。本文试图研究当政府投入的资金量与最终收缴的违规所得满足什么关系时, 会使得政府打击税收流失的行为既增加财政收入, 又不影响经济增长。

现假设, 政府投入资金ΔG用以打击税收流失, 使得税收流失率由e1降为e2 (e1>e2) , 均衡收入由Y1变为Y2, 收缴违规所得共计 (e1-e2) tY1。

那么, 为了不影响经济增长, 政府必然要求Y2≥Y1, 即有

得到 (e1-e2) t Y1≤ΔG/c式 (9)

另外, 政府为了在打击税收流失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政府是非盈利机构, 无需满足收益最大化) , 减少财政负担, 还必须使得收缴的违规所得不小于资金投入量, 即有

于是, 联立式 (9) 和式 (10) , 得到

由此可以看出, 只有当收缴的违规所得满足关系式 (11) 时, 即收缴的违规所得介于资金投入量和它的1/c倍时, 才能使得政府打击税收流失的行为, 即增加财政收入, 又不影响经济增长。而当收缴的违规所得不满足关系式 (11) 时, 那么政府打击税收流失的行为就要么会遏制经济增长 (当收缴的违规所得小于资金投入量时) , 要么会加重财政负担 (当收缴的违规所得大于资金投入量的1/c倍时) , 并且这两种情况都违背了政府打击税收流失的本意, 所以整个稽查工作也难以维持。这个结论与现实情况也是相符的。我国的税务大检查自1985年开始, 经历了12年, 但终因成本过高、效果有限, 国家财政部宣布以后不再进行。这表明政府收缴的违规所得总是小于投入量, 并不满足本文推导的关系式 (11) , 所以财政负担过重, 最终夭折。

然而, 尽管一年一度的财税大检查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政府打击税收流失的决心是不能动摇的, 因为税收流失无论从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 还是从影响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 都应该坚决打击。因此, 中央政府只有在不断完善税法制度、提升税收稽查能力的同时, 逐步使得收缴的违规所得满足关系式 (11) 时, 才能推动整个税收稽查工作持久顺利进行, 也才能保证我国过大的税收流失最终减少到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

参考文献

上一篇:输变电工程设计下一篇:信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