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降低税收风险

2024-10-11

企业如何降低税收风险(共9篇)

企业如何降低税收风险 篇1

税收作为一种有效的税收调节手段,是一种国家强制性的经济活动,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方向,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科学的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同时还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中的一项重要理财活动。税收筹划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而我国由于一些纳税人和投资人尚未意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税收筹划各方面发展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税收筹划概述

税收筹划又叫做合理避税,其最早来源于英国“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其中,汤姆林爵士把税收筹划定义为:“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这一定义经过不断完善发展,最终演化为规范化的税收筹划定义,即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理财、投资、经营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尽最大努力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税收筹划的内容包括减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实现涉税零风险等,具有事前筹划性、明确目的性与合法性特点,而且有利于选择效率的企业经济行为和实现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进而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并可以通过税收杠杆作用来增加国家收入。

二、税收筹划的风险因素

(一)税收政策的变化

税收政策变化是指国家税收法规时效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税收政策总是要作出相应的变更,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税收筹划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最终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税收政策设计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方案变成不合法方案,或由合理方案变成不合理方案,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风险。

(二)筹划基础不稳定

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良好的基础条件。如果中小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搞关系、找路子、钻空子、少纳税;或是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甚至企业还有偷逃税款的前科,或违反税法记录较多等等,造成税收筹划基础极不稳固,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其风险性极强。这是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主要的风险。

(三)税务执法不规范

税收筹划理论上是合法的,再现了立法者的意图,但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还需要税务执法部门对其合法性加以确认。对于税收筹划的确认,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税务执法行为,容易增加税收筹勤风险。在纳税范围内的各种税收都具有特定的弹性空间,如果税收范围、对象模糊不清,税务机关就可以通过自行判断企业是否需要进行纳税,而且税收工作人员的素质有高有低,再加上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导致税收执法存在客观的偏差性。税收界限划分不清及税收人员执法偏差会严重影响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而且容易将企业视为故意偷税、漏税、避税而加以惩处,导致的另外一种可能是忽视明显违反税收政策的税收筹划方案,使企业在可乘之机中放松警惧,极易增加未来税收筹划风险指数。

(四)筹划目的不明确

税收筹划的目标在于实现企业税后利益的最大化,但这只是阶段性的目标,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纳税人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税收筹划需要为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目标服务。企业税收筹划的制定需要以客观的生产经营实际为依据,反之则会因过度的税负抑减效应而影响企业经营理财,进而破坏经营机制、增加企业运营风险。在企业实际的税收筹划工作中,往往容易忽视机会成本,进而影响税收筹划成本和成果,增加税收筹划风险。

三、企业税收筹划的完善措施

(一)加强企业税收筹划意识

企业应该加强税收筹划意识,使税收筹划能够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执行,节税时应该选择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避免逃税、漏税和偷税等违法行为的出现。一些企业对税收筹划加以限制,将其控制在税率、税基范围之内,空间的缩小降低了企业在递延纳税中所获取的收益。简单地说,递延纳税就像政府提供给企业的等值于递延税款的有限无息贷款企业能够借助这笔税款来缓解临时的资金周转困难,还能利用这笔资金继续进行投资和创造,即使不能立刻创造出直接价值,也能利用通货膨胀减少企业实际税负支出。因此,企业不仅可以以税基税率视角考虑税收筹划,而且可以以递延纳税的视角审视税收筹划,充分采用资金时间价值因素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税收筹划风险的管控

在加强对税收筹划风险的管理控制方面,企业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便做好宏观规划预测,对于未知因素及不确定因素提前制定评估策略,将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控制到最低。在实施税收筹划方案时,需要釆用动态跟踪计划来收集时效性强的信息,为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加强成本效益因素考虑

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一些企业缺少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重视税负支出的减少,未意识到实施节税方案过程中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其结果是导致税收筹划前的企业净收益低于税收筹划后的企业净收益。由此看来,这种税收筹划方案与企业运营的利益最大化目标不符,甚至可能破坏企业的正常管理和生产经营,最终导致成本费用激增、企业利润率降低,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加强企业与税务部门沟通

税收筹划工作的合法性既需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又需要税收执法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认定。目前,我国法律种类和层次较多,许多税收执法工作人员在理解税收优惠政策时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企业需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做指导,然后增加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对话,对税收筹划方案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为有效的税收筹划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企业未能认识到与税收部门沟通的重要性,就会影响整个税收筹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摘要:税收筹划是建立在我国相关法律政策基础之上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效益,但我国企业还不能完全控制好税收筹划,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税收筹划进行了概述,最后从加强企业税收筹划意识和税收筹划风险的管控等措施来强化企业税收筹划。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从福.企业税收筹划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

[2]蒋昆.当前企业税收筹划问题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23).

如何降低网上开店风险 篇2

你到底准备卖什么?这是创业者需要好好分析的。目前,从网上交易的产品来看,服饰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是几大热门产品。其它如工艺品、保健品等也有一定的消费者。

从交易的产品中可看出,一类是价格非常便宜的产品(相比网下同等产品),如手机、电脑、化妆品等:另一类是网下不常见或不成流通市场的产品,如各种优惠票、独特的饰品甚至房子等。

据从一些已经创业的店主了解,他们多半有一个固定的货物渠道,有人是代理了某个知名服饰品牌,有人网下已经有一个固定的店,有人专门到香港进货。所以,对于网上创业人员来说,除了学会如何上网、如何登陆以外,更要考虑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如果创业者觉得网上开店只是将网下普通的产品搬到网上而已,那么就会给自己的创业带来风险。

风险二:你会开价吗?

一位店主曾经在网上卖过两部手机,她开出的价已经比网下的价格便宜了三四百元,而且还赠送充值卡。可是半个月挂下来,根本没有买家出价。后来,朋友找了一下原因,关键是她出价还是太高,另外她没有配上产品的照片失去了形象,而且她认为自己没有起一个令人注目的标题,如“最酷手机贱卖了”。

所以,店主学会开价是很关键的。因为,网上产品其实是通过拍卖的形式成交的,即卖主开出一个价,然后各路买家再加价,直到成交。因此,卖家开出的价并不是自己心理要出售的价,而是要便宜,然后再靠人气将价格拍卖上去。所以,你对商品的描述、商品的定位一定要吸引人,这样才能增加点击率聚拢人气,也为你的小店拉进长期顾客。

风险三:你有生意胆吗?

当然,网上开店不是那么简单,也同样考验店主的生意胆。创业者如果以为将商品登录到网上就没事了,那肯定赚不到钱。

首先,你如何让买主知道有你这家店?最好的办法就是广告,有一位店主长达几个月连续在首页上做商品广告、做店铺广告。当然,每天上百元的广告位也是需要掏出不少的钱哦。同时,创业者一旦做广告,一定要学会起一个漂亮的广告语,才能引人注目。

其次,面对赚钱机会你有胆“吃”下吗?其实,网上开店和网下开店都需要魄力。有一网上店主,有次她一口气买断了一批价值30元的背包货物,然后她不卖,而是打出广告:“购买×××送时尚背包”。由于买主都喜欢这背包,她店里的货物一下子全卖出去了。该店主的行为其实需要很大的魄力,创业者一旦没有生意胆就会失去赚钱机会,当然,这样的机会也是充满风险的。

如何降低网上开店的风险:

经验之一:确定恰当的营业范围。

如果是企业,如果已经有成熟的产品、外加可观的市场需求,这条不成问题。像山东大蒜、陕西农民画、京郊风光,都是已经有了独特的资源可以利用,只剩下如何来营销了。如果企业既有的产品或市场成问题,你想借上网之机重作调整,或者如果你是个人、有志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创业便利,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企业家,那么就得好好过这一关了。

营业范围的确定,主要应综合考虑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特长,最忌盲目模仿。国人有“一哄而上”的毛病,你可得千万留神!如果你想做的事情现在还没人去做,那你就一马当先好了。创业创业,核心就在一个“创”字,就在这个“创”字所体现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

经验之二:有承担风险的心理素质,同时将风险尽量降到最低。

创新总会伴随着失败,但在不断的创新探索中,你就会离成功(特别为你“定制”的“成功”)越来越近。一扇门走不通,同时另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什么叫“天无绝人之路”?大道理都是相通的。对于一个网上创业者来说,先后尝试两三种业务而失利的情况,是稀松平常的。

话说回来了,你创业的目标是成功,而不是失败,所以每次尝试你都得想方设法,把风险降到最低。所以你需要花足够的时间,来研究、论证,做出稳妥的开业计划。

经验之三:将重点放在营销上。

为此,你需要认真考虑如下问题:(1)我们为什么创业?明了创业的意图、网上营销的意图。(2)我们创什么样的业?确定你要经营的产品(或服务)。(3)我们的特色是什么?找到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独特“卖点”!(4)我们的产品(或服务)能给买主什么实惠?举个简单例子,你的产品是汽车门锁。当它锁着的时候,车门不会打开,车里的人就不用担心会摔出来。这就是你的产品给顾客带来的实惠。(5)如何建立良好信誉?你应该对顾客关系给予足够重视,建立顾客联系卡,将顾客的肯定意见广为宣传。(6)要顾客下一步干什么?每种营销手段,都该有明确的目标,使顾客或潜在顾客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比如,人家到你的网页来了,你得明确指引人家,希望他们下一步采取什么行动,是购买你的产品?索取更详尽资料?还是订阅新闻邮件?

经验之四:通过电子邮件,定期向顾客发送新闻邮件。

其目的是让他们“定期想起你”。要知道,在信息时代,他们能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他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你要想法提供对他们的生活或事业有益的免费信息,来争取他们的注意力资源,并达成最终购买的目标。

经验之五:如果业务属于全国性或国际性,建立万维网站特别必要。

你的网页实际上是你的一个不关门的店面,在你的网站营销功夫下得足的前提下,可以一天24小时向你的潜在顾客推广你的产品或服务。等网上电子商务成熟起来,它还可以一天24小时处理业务。到那时,你才真正能实现“即使在睡觉的时候。钞票也在哗哗地进来”!

如何降低施工企业合同外风险 篇3

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 施工类工程一般造价比较高、工期比较长、规模比较大, 受环境、功能、政策及使用等方面的影响, 由于过程设计变更比较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变化不可预测, 这就容易造成签订的建造实施合同只是一个阶段性、具有时间性的固定合同, 对我们管理合同要求就相对多些, 并且对一些问题要有可预见性、可控性防止事态的失控和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以下针对施工合同外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和预控。

1 业主部分的合同外管控工作

1) 对于新增的设计变更、现场场地状态改变、其他不可预估因素增加的施工内容。

对即将要施工的项进行梳理, 首先确认其增加的量, 再对增加的量进行费用的组合报价, 对量和价格做到先签认、再施工的原则, 防止了后期核算不回来问题。因现场签证好多属于没有图纸的工作内容, 且事后证据易灭失, 所以现场签证办理要及时。现场签证是承包人实施此工作内容的唯一有效证据, 所以需高度重视起来。

2) 对于设计不合理、缺陷、不能满足实际施工需要的新增变更。

做到技术人员先与预算人员沟通, 在满足技术要求、满足合同核算条件、满足经济效益合理性前提下, 与设计人员进行协商, 对报价文件进行有关的策划, 做到虚实结合、虚实有度;量少的实一些, 价低的虚一些, 量大的价高的虚实结合, 同时做到技术与商务相结合, 减少不必要的额外投入。

3) 对于其他因素造成的索赔。

应对索赔的内容进行策划、收集过程中的资料、当期在与业主和监理方的文件、会议或实质性文字资料中体现索赔项以确保当时的时效性, 分析合同风险、制定谈判小组或人员、策略、方法并选择适宜的时机, 来确保达到谈判的目的和效果。同时把业主的一些口头指令、口头承诺变成或补成书面手续, 以免在核算费用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无形的损失。

4) 对于业主指定分包、直接发包部分发生的施工项、施工范围变更或新增分包商情况。

应首先制订并建立起总承包管理分包的管理制度、总承包管理分包的流程手续、总包管理费和分包涉及费用的标准, 严格要求各个指定分包、直接发包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流程进行办理有关事宜, 首先从制度上防止了操作上的不规范、不统一、标准不一致情况、核算不准确等问题;其次过程中严格要求指定分包、直接发包的工期计划、方案与总计划的衔接, 防止出现与总工期计划脱节或不具备具体实施条件, 同时按周期组织相关协调会议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沟通, 做到步调一致。通过以上步骤解决了指定分包、直接发包对总工期的制约影响, 按期达到了合同中的工期要求, 削弱了影响工期的不利因素。按标准达到了此部分费用及时核算、及时计取、及时回收。

2 劳务及专业分包部分的合同外管控工作

1) 对于新增的合同外的施工内容。

应首先明确合同外的计价原则、执行标准、时效性, 做到有依可循, 有据可查, 对现场签证要及时进行有效确认, 把握“实事求是、量入为出”的原则。其次杜绝不进行招标、不签补充协议或补充合同, 私增承包商工作内容, 这样可以防范新增施工内容的不确定性, 同时对新增的施工内容要进行及时的合同交底、职责分解, 做到责任到人。最后承包商履行完增补合同外新增内容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分包新增施工内容的结算, 确定成本、锁定成本。

2) 对于自然灾害不可抗力增加的内容。

需提前抢修、抢险立即完成的施工内容应及时派专人清点所发生的用工数量、机械台班使用量, 救灾发生的物资材料能转化为工程量的以工程量形式进行核算, 并编制成材料及时进行上报各方, 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并起到及时核算费用的作用。

3) 对于前期疏漏的施工内容。

与分包结算时才发现由于现场管理人员的疏漏或者对合同工作内容理解的不同, 造成不属于甲单位施工范围但已由该单位施工完或正在施工的部分。此部分应及时对正在施工或施工完的部分进行及时、有效的锁定和责任确定, 同时扣除应由乙单位施工但未施工的此部分内容, 防止工程完毕出现因前期混乱造成的责任未明确现象, 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从扣回的局面。

合同外新增内容作为合同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必须融合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并需要全体项目管理人员引起重视。要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收益管理目标, 必须对整个项目各个环节进行管控, 合同外新增内容实施有效的管理属于整体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工程建设中, 没有合同外管理意识, 则工程项目整体管理就缺失一块, 就会造成整体目标不完整, 同时对项目整个管理也难以形成系统, 难以达到高效率, 并给施工收益造成极大风险。没有有效的合同外管理, 则不可能有有效的工程项目全管理, 当然就不可能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加强合同管理和合同外增加内容的管理是争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摘要:结合建设项目施工的特点, 对业主部分、劳务及专业分包部分的合同外管控工作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施工合同外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并阐述了相应的降低施工企业合同外风险的途径, 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浅析如何降低网购风险 篇4

关键词:网购;风险防范;淘宝网;信誉;评价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2)20-0040-01

如今,网络购物已经深入人心。大到房子,汽车,小到日常用品,网络上都有销售。网络购物的主要优势显现在方便,只要鼠标一点就可以完成交易,不用费心的舟车劳顿的四处比价,砍价。从08年开始,淘宝网,京东商城等专业购物网站就已经拥有大量稳定的客源了,2011年度我国网上购物继续高速发展,全年网购规模达到8090亿元,占到了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4%,网购人数达到2.12亿,网上购物在网民中的渗透率提高到41.5%。受传统服装厂商纷纷发力电子商务的影响,我国服装网购继续高速发展,2011年中国服装网购市场规模达到2670亿元,年同比增长率高于总体网购市场20.6个百分点。正当人们沉浸于网购不受时间,地点购物带来的喜悦时,也偶尔会传来不和谐的声音,如何防范网购的陷阱,最大的限度保护买家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以淘宝网站为例,介绍几个防范被欺骗的方法。

1.一定要在正规的,知名的网站上消费,比如:淘宝网,拍拍网,京东商城等等,这些网站相对一些小网站来说安全机制更高一些。他们有专门的保护消费者的措施,比如淘宝网上有:消费者保障规则,售假积分清零规则,退换货规则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买家的利益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在这样网站上开店的商家一般就交有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一旦商品出了问题,网站也能强制的执行已定规则,对商家也是一个约束。

2.单靠网站的力量也不能完全保证买家的利益,买家还要自己睁大眼睛,在要购买商品前,一定要看好卖家的信誉和商品评价。卖家的信誉是靠销售出去的商品的好评率的积分积累得到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品的质量和店家的经营状况,一个信誉好的店家是不太可能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自毁声誉的。

同一店家买的商品的质量也不尽相同,因此,买家还需看看商品的评价,通常除了淘宝的天猫商城外,淘宝都是用好评,中评,差评来区分消费者的评价的,好评越多,也证明了商品的可信性。在看评价时候,买家也不要一味的转牛角尖,有的买家认为,只要有一个差评这个商品就不能买,这样也不全面,要看看差评因何得来的,有时是快递公司的责任。有的买家认为淘宝上的店家和快递是一家的,把快递公司投递慢了,不送货都归于卖家的服务不好,因此给了差评,这也是不合理的。

3.有的时候买家在一个信誉良好,商品评价也很好的店里买回了的商品,结果质量很差,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在淘宝上还存在有这样的一个群体,叫做专业好评师或专业差评师。先来谈谈专业好评师,淘宝上的注册规则很宽松,只要有邮箱号和一个密码就可以了,只要你不需要从支付宝中向银行转账,也不需要实名认证,这就给骗子创造了机会。在网购中,总所周知商家的信誉越高,越容易得到买家的信任,于是,商家就花钱雇了很多这样的好评师给自己刷钻,主要就是通过由好评师伪装成消费者购买后,给店家做出好评赢得信誉。但是这种好评师的专业好评有时候能通过观察找到一些特点,由于淘宝的加分是按照好评的个数,所以有的好评师分几次买同一件商品,给出同样的好评评语,或者有的好评师在卖家刚完发货,就点击确认收货并给出好评,通常快递公司没有这么高的效率,其次有的还不在一个城市,这就更加不可能马上就收到货品,这不符合正常买家的收货流程。这样得来的好评就需要买家仔细辨别了,谨防被骗。

既然有专业好评师就一定会有专业的差评师,由于网络上都是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难免会出现几个经销商经销同一种商品的可能,为了打压别的经销商,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也有的店家会雇佣专业的差评师去专门给和自己经销同一商品的店家的商品差评,主要的差评评语就是质量问题,不是正品等等。这样的差评师也需要消费者看清楚,一般,你要看看给出差评这个人的历史消费记录,如果他的给出的差评记录远远超出他给出的好评记录,你就要注意了。一般的消费者不会这么倒霉,买到的商品都有质量问题,即使有个别商品都有问题,淘宝还有7天无理由退货,他也可以选择退换货,没必要留着有质量问题的货物,就为了给出差评。最后如果正常的消费者,在购买到几次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时候,就应该对网络购物存在戒心,又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购买呢。

专业的好评师和差评师都是随着网购的流行应运而生的,都会给正当的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欺骗性,误导消费者的正常购买,大家要仔细辨别。

4.在淘宝上,还有一些网站组织的活动,比如:淘宝上的聚划算,天天特价等等。消费者在这样的活动上所购买的商品一般都有一定的保障。以淘宝的聚划算为例,这是个网站推出的所有商家都可以参加的,为消费者组织的大型团购活动。商家的商品要参加聚划算必须有几个条件:首先,商品的价格不得高于其在淘宝网/天猫的历史最低销售价格,淘宝网/天猫组织的大型促销活动的价格除外。其次,根据参加聚划算的商品运费承担方式和发货方式不同,商品团卖家须在开团前缴纳并冻结相应的保证金金额。卖家保证金金额不足的,取消卖家当次活动资格。最后,按照店铺保障情况提供相关服务保障(例如提供发票、七天无理由退换等)。网站的这些措施都能很好的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即使一旦购买的商品出现了任何问题,一般都可以通过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等方式解决。因此,消费者选择在网站上组织的大型活动上购买商品也可以降低被骗的风险,网站已经为消费者做了基本的防范措施。

网络购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但仍然有不少消费者不敢使用这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网购的风险是大家所担心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网购的风险,本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网购应注意的事项,希望对消费者有所帮助。但是要想实现安全的网络购物环境,根本上还是要依靠商家讲诚信,国家也要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朱安平.浅析网上购物及其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J].网络财富,2010,4.

[2]李亚飞.网上购物的风险及其防范[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4.

企业如何降低税收风险 篇5

关键词:企业,经营发展,法律风险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利润的获取,必然伴随着风险,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在办公室悬就挂着这样一幅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由此可见企业的存续是与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或存在的风险直接相关的。市场经济在体制上的发展和完善,让企业的经济行为在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下健康运行,经济活动形式的复杂化发展趋势,加速了市场竞争的日趋尖锐化,企业生存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因此与企业发展相对应的法律风险也就越来突出。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分类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每个环节和各个业务活动中,从法律风险的发生来源上看,企业法律风险有内外之分。企业的外部法律风险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如社会的、法律的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等不可控制的因素引发的风险,具体表现为立法的不健全,执法的不透明、公正,合同相对人的失信、违约、欺诈等,这些都是企业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杜绝的法律风险。企业的内部法律风险是指从经营中的决策确定以及执行中的内部管控或经营行为等因素在运作过程中带来的法律风险,突出表现在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设置的是否完备上,而在经营决策运作过程中对法律因素的重视程度和工作流程的严谨程度可以直接导致经营的违反法律行为。

因此,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中问题存在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企业的法律风险是可以预测和评估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企业自身是能够掌握或控制部分法律风险的发生,如何防范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1.在合同管理上的法律风险。现在的企业无论是从人的管理上还是在生产经营中都离不开合同的存在,在合同的订立、生效、履行以及变更和转让、终止整个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随时会发生,市场经济的契约形式决定了合同双方中的任意一方无论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因素只要最终导致了合同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涉及到一方当事人的利益时,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所以,合同是实现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手段或工具,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全过程地参与和跟踪是企业法务工作者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发生的重中之重。

2.在知识产权上的法律风险。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都离不开精细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知识或成果,这些无形的资产都有其明显的特征和特性,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专一性和独到性,所以就企业而言将其归纳起来就是自有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具备创造力,是一种特殊财产,现有的法律已经给予了特别规定。从目前状况看,国内多数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投入关注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近几年国际上关于知识产权的纠纷已经发生,因此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凸显。

3.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招聘、录用、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员工的待遇、离职等一系列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会受到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一旦发生违背相关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劳资上的纠纷,如果问题处置不慎还会引发相应的社会矛盾,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

三、企业法律风险的预防

1.人,是企业的根基和心脏,是企业管理中的重心和中心。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是由每一个人来完成的,每个人在一定的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每个人或每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都会遇到类型不一的法律风险。现代化的企业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是密切相连的,因此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是每位员工的责任。强化企业各级员工职务行为的法律风险预控意识是第一要务,特别是作为企业员工核心构成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因此要注重企业法律风险分心防控体系建设,严格工作流程,努力降低或避免因某个管理体系枝节上的缺陷是法务工作的必须,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2.健全的法律防控制度是企业有序运营和发展的保障。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无处不在,要保证企业的有序高效运营必须建立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就必须建立良性有效的保障机制,定期梳理或指定专人负责从工作流程的全过程运作中去发现并修正管理体系的缺陷。比如,在企业经营决策前对项目的的法律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减少其盲目性;对企业制度、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程序的审核与控制,可以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漏洞的出现;对法律纠纷的及时、合理的处置和解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追回企业的损失等。在企业管理流程的科学、有效的设计和执行中,应该把风险控制作为内部管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只有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的良性运转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优质运行。

3.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风险,关键是体现在人的素质差异和管理制度的风险监控方面,突出表现在外来务工人员的行为上。作为企业的内部员工,企业制度的约束性和法定性相对突出,外来务工人员因受其工作特定性的影响,在用人的标准无论是技术的还是整体的素质上与企业的员工不同,企业制度的严肃性有所淡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无法实现管理素质优化而保障企业的良性运营,在一定的范围内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法务控制的衔接不紧密产生的。所以建立良性的企业用人机制,在企业内部完善员工的晋升、评价、考核机制,完善辅助岗位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人事上的法律风险的发生。

4.建立与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机制。知识产权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的作用已经日益凸显,在经营中具备特色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对现有生产设备或技术的改良和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法宝。因此,建立完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包括自身的资源和同行业的他人资源库),既可以最大限度地禁止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系统信息不被非法披露、使用、转让,同时还可以规避本企业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犯,减少因此而引发的经济纠纷。

5.合理优化地处理法律纠纷。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经营行为的本质表现就是谋利行为,在形式上是特定的法律行为,因此也都会带来相对应的法律后果。企业对其潜在的法律风险可以从其可能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风险的评估,制定风险防范预案,以及时化解或合理控制将要发生的风险。对于已经产生的法律纠纷,企业可以从解决状况和解决的方法是否有误来进行逆向的评估,而最终由其法律风险或后果来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总之,现代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约束下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大了风险的产生。但是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只要在企业的运营中管理者遵循其运行规则,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因此,建立和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和可持续发展之基础保证;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备也必将推动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提高,进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耀华.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东方企业文化,2007(7)

浅淡企业如何防范税收筹划的风险 篇6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定义

税收筹划风险可定义为纳税人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针对纳税而采取各种应对行为时, 可能出现的筹划方案失败、筹划目标落空、偷逃税罪的认定及其由此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和成本的现金流出。

二、税收筹划风险分析

1. 法律风险

税收筹划的法律风险是指实施税收筹划方案所引起的, 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不确定性。税收的征缴是以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为依据的, 税收筹划必须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之内来研究如何利用其提供的优惠政策和本身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来减少企业税负。在筹划时, 纳税人需要对部分经营活动从形式上进行变通, 或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 在变通或选择的“度”把握不当时, 税收筹划就可能被税务机关认为是避税或偷逃税行为。而一旦被认定为偷逃税行为, 纳税人就要承担追缴税款、加处滞纳金和罚金的法律责任, 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2. 税收政策风险

税收政策风险是指税收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给税收筹划带来的风险。一切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依照当时的税收政策等相关规定选择、确定和组织实施的。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国家会根据总体发展战略要求, 出台新的税收宏观调控措施。因为税收政策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这种时效性会对税收筹划、特别是长期税收筹划带来一定的风险。

3. 行政执法风险

税务机关在界定税务活动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这可能导致企业实施的税务筹划方案不被税务机关认同的风险。由于许多税务筹划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缘运作, 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 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税务机关执法人员也会根据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纳税人的经营活动做出判断, 如果税收筹划的方案未被认可, 该方案的实施很可能就会被界定为偷税、避税。

4. 成本效益的风险

企业在考虑税收成本降低的同时, 也应考虑该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是否引发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如果实施一项筹划方案使得实施过程中付出成本小于取得的收益, 那么这项方案应该放弃;反之, 应该采用。因此, 企业应该均衡考虑采取相对收益最大的税收筹划方案。如果仅仅以税收负担最少的方案作为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 那么在追求税收负担降低的同时可能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 这就会使税收筹划面临失败的风险。

三、风险防范措施

从税收筹划风险分析中可知, 税收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但也是可以规避和控制的, 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风险规避。

1. 树立税收筹划意识, 依法纳税开展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首先强调的是依法性, 这就要求税收筹划符合现行税法的规定。首先企业的高管人员应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理财观念, 加强税法知识学习。其次, 企业财务人员在准确处理企业账务的基础上, 应钻研税收专业知识, 全面了解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 在各项财务活动中体现筹划节税意识。这样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 就可以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法内涵, 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 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开展税收筹划。

2. 密切关注税收政策, 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的内涵

随着经济的变化, 税法总是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应建立税收筹划风险管理体系, 对税收筹划的方案进行风险评估、选择。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报刊等多种媒体, 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税收筹划信息系统, 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 准确把握立法宗旨, 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 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的范围内实施。

3. 贯彻成本效益原则, 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企业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 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纳税人在实施税收筹划方案中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 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税收筹划成本。当付出的成本小于取得的收益时, 该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因此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 只有在充分考虑筹划方案中的隐含成本, 确保税收筹划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 该项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企业选择的税收筹划方案应该是在税收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 企业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

4. 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 做好税收筹划的基础工作

由于税收政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因此, 进行税收筹划就是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 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这就要求税收筹划人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操作业务水平。企业应重视对现有财务人员税法知识的培训, 促使其提高税收知识, 学习掌握节税筹划的理论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具备税务筹划的意识, 从而能够依法高效地为企业开展节税筹划工作。

5. 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创造良好税收筹划环境

企业如何降低税收风险 篇7

一是企业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股权 (资产) 收购、合并、债务重组等重组行为, 可按税法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二是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 可按规定享受5年内分期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

三是企业破产、注销, 清算企业所得税时, 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有关清算费用及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

四是企业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债权损失可按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五是金融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符合税法规定的, 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六是在企业重组过程中, 企业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 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 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其中涉及的货物、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 符合规定的, 不征收增值税。

七是企业重组改制涉及的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 符合规定的, 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如何降低农机经营风险 篇8

什么是农机经营风险?通俗地说, 就是农机投资者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 由于经营不善导致投资不能如期回收并获得合理利润 (略高于社会平均利用率的利润水平) , 使经营难以为继而失败。这种农机经营风险主要有4种:一是投资风险, 即投资后, 不能使投资保值、增值, 用于农机经营的贷款不能按期收回, 发生信用危机。二是经营风险, 指在经营中产生的风险。它与经营者的经营方式和策略、经营者自身素质与应变能力相关。三是不安全性风险, 即农机使用不当造成突发事故带来的损失。这种损失 (风险) 会使多年的经营成果付之东流。四是不确定性风险, 即对未来农机经营环境预测、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

风险存在不可避免, 要从事农机经营, 就要看冒此风险是否值得, 这就是风险评估。通过一些调研, 取得相应的资料, 通过这些资料, 看投资和经营活动带来的收益是否超过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这就是风险价值观。风险价值, 即在经营活动中取得的预期收益扣除资金的时间价值 (通常为贷款利息) 的部分。这部分越大, 说明风险价值越大, 冒此风险是值得的;反之, 则应调整经营策略, 降低经营风险。

笔者结合农机经营管理研究, 以及一些成功的农机经营业主跟综调查发现, 降低农机经营风险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 科学决策, 避免盲目性。

目前农机经营服务市场不断扩大, 领域不断拓宽。农机服务市场具有全国统一性 (生产结构的同一性) 和区域性 (不同区域性生产的季节或时间差) 两大特点。前者为大范围内跨省、区流动性农机作业提供了条件;后者为区域性特色服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条件。这就是农机服务产业的中国特色。麦稻跨地区机收提供了范例, 且正在向玉米机收、耕播、秸秆饲料化、农产品烘干、农产品流动加工等多领域纵深发展, 商机无限。抓住区域性特色, 稳中求胜, 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农机服务的多样性、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和服务地域的特色性为农机经营业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分析市场, 抓住机遇, 科学决策, 适时投入, 先从那些需求量大、比较效益高的项目做起, 是制胜之道。

2) 做好调查, 搞好风险评估。

包括对已有农机经营者的调查, 看其经营业绩, 评估投资可行性。这种调查要注意去伪存真, 因为你将成为被调查者的竞争者。对其经营方式的调查, 看什么样的经营策略更有利于今后的经营。对不同市场的调查, 以此确定经营方向等。通过这些调查取得的第一手资料, 对投资进行必要的评估, 决定是否进入, 以及如何从事农机经营。

3) 灵活经营, 抓住商机。

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及国家连续出台了六个“一号文件”, 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密集出台, 目的就是要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这是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性利好。抓住商机, 瞄准农业产业中比较优势行业, 提供各具特色的农机服务, 创出服务品牌, 就可以取得不菲之经营业绩。

4) 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

一是农机经营者要为经营性的财产、机械、设备和从业人员投保, 把一部分经营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出险受损后由保险公司赔付;二是积极组建民间性质的机手协会、安全互助会等组织, 集中一部分财力, 开展风险互助, 从而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三是抓住市场开放之机遇, 尽快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暨农机保险分公司, 举全行业之力为农机经营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保险屏障。目前陕西省已有成功经验, 该省通过成立农机安全协会, 以此为平台, 开展了农机安全风险互助保险业务, 并实现了全省统筹。这一做法, 有效提高了农机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 必将大大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5) 科学使用, 消除事故隐患。

对于农机经营者来说, 事故是灾难性的, 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要定期搞好农机技术检测检验, 做到以检定修。同时认真执行《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和《农业机械安全运行技术标准》, 及时保养机械、设备, 教育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农机法律、法规、规章, 按规范行事。这是降低农机经营风险的技术性保证。

6) 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

经营K/A,如何降低风险 篇9

管理水平决定规模大小

哈尔滨某经销商一直作为几个品牌制造商的K/A配送服务商经营着当地3个家乐福门店。该经销商老板M先生做事认真、工作主动,在制造商和家乐福门店那里都赢得不错的口碑。前不久,新接了一家出口加工型的牙刷制造商在哈尔滨地区的代理权,由于厂方的供价接近于OEM成本价,经销商的加价空间较大,毛利率达到200%。

M先生得知该制造商无意直营K/A,因此提出家乐福北区由其经营。制造商自认为没能力做,这块空白点还不如让经销商折腾一下,也就很顺利地给了M先生授权书。

M先生尽管有了厂方授权,但想到真正由自己自负盈亏,不免有些顾虑。因为,之前与家乐福的合作都是制造商自营管理和结算,自己不过只是承担配送货服务一块,操作相对简单。一旦全盘负责,许多操作内容还是不很熟悉的。于是,M先生向认识的K/A销售专家征询建议。

K/A销售专家的建议是:能与家乐福谈成只做哈尔滨3家门店为上策,做东北区域为中策,做整个北区为下策。

专家给出的理由是:

1.M先生的组织没做过K/A直营,K/A组织经营能力是个疑问,许多潜在的操作环节缺乏应对机制和管理经验,区域越大失败的概率越大。

2.M先生目前只是与家乐福哈尔滨当地的门店客情关系较好,在外埠市场还没有建立分支机构,外埠门店的维护成本肯定较高。

3.各地消费市场状况不一,当地卖得好的,未必异地就有同等条件。家乐福每个门店的运营状况存在差别,M先生对外埠市场的消费结构并不熟悉,经营的潜在风险高。

4.门店数越多,社会库存和安全库存必然增加,M先生的资金运行压力也必然增加。若形成资金的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营K/A策略性的选择有多么重要。任何在冲动情绪下做出的策略都极具危险,没有系统化、全面化地考量甚至会使经销商以往的努力付之一炬。

另外,在管理能力和计划水平不足的状况下,经销商为了保证K/A维护的质量不下降,必定会导致固定成本的上升,侵蚀原本就不算高的利润。按我们固有的思维,客户增加就应该增加人员配置,销量提高又要加强物流配送车辆,仓库随之增扩等等。此类现象时常在各个经销商组织中产生,形成子有规模没效益的怪局面。这也是K/A经营带来的动态风险。

有一句商业警语值得注意:管理滞后的经营,规模越大风险就越大。管理永远都是问题,问题不会让管理者有一刻休息。K/A经营水平更多地体现在管理细节的控制上,计划、执行、控制、评估和修正的每个管理环节均要落实到位。

借势制造商

笔者建议经销商不仅要把K/A当作销量的大客户,还要视其为消费者的大集群客户。“K/A挟持消费者,恐吓供应商”这个说法很形象地体现了现代商业关系“离消费者越远就是离失败风险越近”。

产品是经销商与K/A以及最终消费者发生关系的载体,经销商想要降低经营K/A的风险就应该自己与K/A的抗衡力。从制造商处借势有以下两种方式:

1.作为制造商K/A物流配送服务商。

这是经销商与K/A发生往来风险最小的方式,经销商承担的责任单一,投入的资源也较少。客观地讲,物流配送将是经销商价值存在的底限,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好,经销商行业真的存在危机了。

2.作为制造商K/A销售执行商。

就是制造商与K/A统签合同,K/A发生经营活动。一般情况下,这种合作条件容易得到制造商的支持,来自制造商的投入要强于经销商完全自营。制造商还会根据K/A客户和经销商的要求做一些中间协商与K/A的冲突压力,降低经销商经营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有思想的经销商还会根据自身特点灵活地向制造商寻求帮助。下面这个案例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某K/A采购F先生离职后开了一家贸易公司,经销几个二线品牌。F先生尽管在零售渠道方面积累了不少人脉,但在商言商,朋友资源利用不可能永无止境。有过多年与制造商直接打交道的经验,厂先生深知,制造商在哪些方面有短板。制造商递交一份K/A的销售报告,包括:本品牌产品和主要竞争对手在卖场的销售数据、他对制造商的营销建议及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意见。凡是K/A有什么想法,厂先生尽可能让制造商知道,请制造商销售经理帮助一起分析并找出对策。

这样几次来往,那几家制造商感觉到F先生是认真做事的人,他提供的建议和报告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于是,凡是制造商有什么促销政策,都会优先选择给F先生来试点。商有时也会主动承担一部分。

虽然经销的是二线品牌,但F先生在K/A和制造商处都能得到重视,在卖场里的销售成功地挤进一线品牌中。

增强资金风险意识

最后,我们要谈一谈K/A经营的资金运行风险控制。

诸如账期谈判、应收管理、费用控制等产生的资金风险都是K/A经营实际操作的管理问题,笔者在前几期或多或少已有表述。下面主要讨论资金运行的风险意识。

我们还是给出一个案例比较形象地说明资金风险意识的重要性。

经销商老C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几个年头,在当地市场颇具影响,但最近的一次失误几乎毁了辛苦多年的生意。

老C代理的某知名清洗品牌05年初出台一个促销政策,凡经销商在约定时间内打款按相当金额的2倍发货。老C觉得有大利可图,一次性打了200万元。

要知道该品牌在当地市场04年全年才销售500万,月度销售很平均。而且这个品牌主要产出是在K/A走量极少。

没过一个月,老c的流动资金就出了问题。这个清洗品牌本身销售只占老C全部生意额的十分之一,库存消化速度很缓慢,加上终端为主,回款有账期的因素,严重影响到其他品牌产品的正常周转。地方性的小终端缺货凭老c的关系还能摆平,但K/A就不吃这套,他们视缺货为最大的敌人。老C其他品牌的产品被K/A陆续锁码,老C也头一次被K/A评为最差供应商。老C代理的另外几个品牌制造商销售人员开始对其亮黄牌,合作关系较浅的一些品牌在当地快速找到新经销商,把老C彻底抛弃了。

这时候的老C真是四面楚歌,靠四处拆借运转,生意一路下滑。

案例中的老C是很有“资产”的,一次性吃进的货也是能够销售的正常商品。只是消化需要时间,到了年底,老C又是现金大户了。但现在的生意绝对不是静态的,商业的上下游都看重的,是资金而不是资产。

做K/A的现代经销商最忌讳只关心资金利润率而不重视资金周转率。

比如:A生意,投人100万元,利润率为10%,年周转3次;B生意,投入100万元,利润率为3%,年周转10次。

这两个生意的年收益相当,都是30万元,但若是做K/A经营,笔者建议选择资金周转率高的B生意。因为K/A对销售周转快的要比利润大的重视程度高,经销商的经营风险随之也要小。

风险有时候也意味着机会,关键我们是从什么角度来看。经营K/A成功的前提就是精心准备、积极思考、重视管理,对发生的意外问题及扎堆K/A中得到一些启发:K/A渠道代表未来,K/A经营更不会是危途。

(文章编号:11118)

上一篇:发展关系下一篇:运动的合成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