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融资成本

2024-06-29

如何降低融资成本(通用12篇)

如何降低融资成本 篇1

上海农行:创新举措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为契合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农行上海分行努力创新担保方式,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担保保险等机构合作,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对上海市科委推荐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保证保险贷款,贷款到期后返还部分保险费,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着力解决企业融资贵的难题。二是针对新三板、上海股交中心已挂牌和拟挂牌企业研发股权质押贷款,无需追加其他担保方式,节省企业抵质押、担保手续费。三是针对成熟高新技术企业推出“科贷通”产品,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发放信用贷款,解决科技型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生产中的资金需求。

针对贸易型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农行上海分行升级服务平台,推行电子化融资渠道,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一是针对票据结算量较大的企业推出票据池融资产品,依托强大的现金管理平台对企业票据进行托管并建立票据质押池,以池内票据债权及监管专户资金为质押,为企业提供短期融资盘活企业资金占用,有效满足客户资金需求。二是推出线上产品“智动贷”,与客户一次性签订循环贷款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企业通过农行网银自主提款还款,随借随还,加速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省利息支出。

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发挥农行特有优势,上海分行充分利用农总行与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达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合作扶持政策,与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并细化优先贴息政策操作流程,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贷款给予优先贴息,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为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农行上海分行严格落实监管政策,规范小微企业收费。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和“两限两禁”规定,不对小微企业收取贷款承诺费和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微企业收取咨询费和财务顾问费。上海清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各类豆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为沪上数千家清美加盟店提供新鲜豆类、米面类制品,是典型的民生工程。在得知企业为了支持上海市政府倡导的“阳光早餐”工程,新建厂房以及进口流水线设备进行产品升级、扩大生产而苦于资金缺乏时,农行及时提供融资方案,承诺对其发放项目贷款,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同时主动对接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上海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贴息农业银行贷款项目操作流程》,为企业争取到了优惠贴现政策,受到了企业的称赞。目前贷款已全部发放到位,项目进展顺利,经济效益良好。企业正计划进行后续的扩大再生产,实现食品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现代化,并锁定农行作为后续合作伙伴,银企协作再上台阶。

如何降低融资成本 篇2

一、人民币升值为进出口企业带来的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贸易的频繁发生,汇率作为经济杠杆,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不仅是调节我国国民经济内外均衡的杠杆,也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5年汇率机制的改革,使人民币升值,从宏观层面带动了资本流动开放,从微观层面促进了金融产品创新和竞争,对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12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换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此举措有利于促进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对出口来讲,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相反,对进口来讲,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从而提升企业利润。

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白银集团充分利用贸易融资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等,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并赚取收益。

二、如何利用人民币升值降低融资成本

(一)叙作进口押汇、海外代付业务

人民币升值,对进口商而言,想要降低成本,就要尽量延期支付货款。进口押汇及海外代付作为信用证下的一种专项融资,主要功能就是延长付款期。

进口押汇是开证行给予进口商(开证申请人)的一项短期融资便利,即企业(开证申请人)在银行给予减免保证金的情况下,委托银行开出信用证,在单证相符须对外承担付款责任时,由于企业临时资金短缺,无法向银行缴足全额付款资金,经向银行申请并获得批准后,由银行在对企业保留追索权和货权质押的前提下代为垫付款项给国外银行或出口商,并在规定期限内由企业偿还银行押汇贷款及利息的融资业务。

海外代付的功能与进口押汇相似,但与进口押汇业务不同的是,进口押汇由开证行代进口商支付货款而海外代付则是由开证行通过其境外银行代进口商支付货款。虽然海外代付与进口押汇比多出一个环节,但对企业来讲,并不会增加办理业务的手续,反而因境外银行的融资成本一般情况下低于境内银行,使得其更具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海外银行付款不占用境内银行的外债指标,突破了进口押汇的局限性。

近几年来,白银集团通过办理进口押汇、海外代付业务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压力,也使融资成本大幅降低。以下是本公司办理进口押汇的操作实例:

2012年12月份,本公司一单进口合同开立信用证后到单,该信用证项下到单货款金额为2081万美元。当期集团公司资金压力较大,需要通过融资解决资金(见表1和表2)。

对比以上两表可以计算得出:

进口押汇比银行借款节省融资费用=13452.79-13028.37=424.42(万元)。

进口押汇比即期付款节省资金=13086.37-13028.37=58(万元)。进口押汇支付利息不仅完全被人民币升值因素影响抵销,同时还赚取到收益58万元,融资成本为负。

(二)调整借款结构,适当增加美元债务

调整借款结构不能盲目进行,企业在融资决策前,需要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及时掌握国内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变化趋势,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合理分析和预测企业的融资规模需求,以寻求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决策。

2012-2013年间美元借款平均利率约比同期人民币借款低40%-60%,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这一时机为白银集团降低融资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集团公司适时调整借款结构,通过“一增一降”,即增加美元借款,同时归还部分人民币借款,降低融资成本。仅2013年,白银集团充分把握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一有利时机,转换借款币种,增加美元借款比例,获取汇兑收益14013万元。

(三)组合融资及理财产品,发挥最大降本增效作用

大部分融资产品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如果因时所需,合理组合,就会激发出新的活力。

1. 进口押汇套作海外代付。

办理进口押汇业务一般可延长付款期3-6个月,融资期限较短,有时受银行规模限制,某段区间内仅可以办理3个月期的进口押汇,不能满足企业融资期限的要求,而进口押汇与海外代付套作,则可以将两项单独的业务有效对接,延长融资期限。另外,通常海外代付的利率比同期进口押汇利率低,使得进口押汇与海外代付套作不仅延长了融资期限,更降低了资金成本。

2. 进口押汇、海外代付套作理财业务。

进口押汇、海外代付不仅具有融资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优化资金管理的作用,如在到期付款时遇到更好的投资机会,且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贸易融资的利息成本,使用进口押汇、海外代付,既可保证商品的正常购买、转售,又可同时赚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企业的资金周转不可能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有时候也会比较充裕,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考虑对进口信用证项下到单办理进口押汇或海外代付延长付款期,同时将这部分到期后才需支付的资金办理与进口押汇或海外代付同期限的结构化存款等理财产品来赚取收益。办理这项业务的首要前提是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进口押汇、海外代付的利率,同时人民币处于升值态势,还可赚取到汇率差。

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上述操作方式都可以成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不错选择,但企业与银行不同,不是以赚取汇率差为目的,因此,要将风险防范放在首位,从自己的经营战略出发,通过预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来降低资金成本,获取收益。

摘要:降低融资成本对于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增强企业动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市场环境入手,通过对白银集团融资方式的应用实践进行阐述,为进出口企业更好的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口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1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2]张卿.进出口贸易[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2).

[3]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

[4]邢力.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四阶段[J].理财周刊,2010(3).

支持精准扶贫 降低融资成本 篇3

发放对象是相关贫困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4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3月25日宣布,设立扶贫再贷款,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脱贫攻坚提供成本较低、期限较长的资金来源。

央行有关负责人对扶贫再贷款相关问题做出说明:累计展期次数最多达到4次,从而使扶贫再贷款的实际使用期限最长达到5年。扶贫再贷款的支持范围是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未纳入上述范围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放对象是上述贫困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4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求使用扶贫再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立台账,确保涉农信贷投放在数量、用途、利率等方面符合扶贫再贷款管理要求。

该负责人称,扶贫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支持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提供的流动性支持,不是财政资金。央行在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加强总量调控的同时,通过扶贫再贷款有针对性地增加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发挥扶贫再贷款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贷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扶贫再贷款资金等同于财政资金。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必须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涉农贷款,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并按期足额归还扶贫再贷款本金和利息。

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了扶贫再贷款与支农再贷款的不同之处。扶贫再贷款是在支农再贷款下设立,专门用于支持改善贫困地区涉农金融服务的再贷款。与普通支农再贷款相比,扶贫再贷款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以引导降低贫困地区扶贫贷款利率水平;二是累计展期次数最多达到4次,从而使扶贫再贷款的实际使用期限最长达到5年,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期限较长的资金来源。

如何降低煤矿材料成本 篇4

自2012年以来,煤矿形势就逐渐下滑,作为煤矿企业中的一员,深感到着急和难过。可在目前的态势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度过难关。

煤矿材料成本主要由木材、支护材料、火工用品、大型材料、配件专用工具、劳保用品、建工材料、油脂、其他材料等构成。材料成本是原煤成本的主要变动成本,约占原煤成本支出的35%,在原煤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材料成本有较大挖掘潜力,从材料成本发生的过程探寻降低材料成本的对策。

1、从材料采购过程中降低采购成本

材料采购是材料成本发生的第一个环节,从物资供应部门做到“比质比价,货比三家”,材料有计划地采购,既要保证供应,又要加速资金周转,从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入手,降低材料费用。

(1)加强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管理,合理确定采购量,合理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做到不超储又要保证生产。针对煤矿企业的材料需求特点,可以由过去的询价采购方式改为采取采购的运作模式,合理选择采用招标、定点采购等方式保证材料的供应质量和效率,对煤矿机型淘汰较快的采煤机、综掘机配件实行代储代销方式来保证供给和降低配件储备量。

(2)加强对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定期邀请供应商对大宗材料采购实行招标。

(3)完善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材料采购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完善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不得超计划采购,做到采验分离,建立完善由企业管理、审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防止材料采购环节中出现的舞弊和损害企业经济利益行为,真正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形成较为完整的材料采购监管机制,把采购价格降下来。

2、从技术经济中探寻降低材料成本

煤矿技术经济合理化既包括投入的一面,又包括产出的一面,技术经济合理化与降低材料成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技术经济合理化中寻求降低材料成本是经营管理发展的方向。

(1)加强技术进步,力求技术经济管理,做好开采前的地质勘探工作。精确的地质资料是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关键,是避免决策失误,减少无效进尺降低材料投入的前提;把先进合理可行的采煤工艺和技术运用到降低材料中去,并且要因地制宜地提高机械化程度,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掘进、巷修的支护形式,对采区巷道布置方案应进行经济技术方案分析,尽量降低万吨掘进率,减少掘进材料投入对成本影响,提高资源回收率。

(2)加强掘进管理,保持采掘比例正常的量与度,包括煤炭生产采掘是否正常接续,煤炭产量与掘进的比例是否正常。掘进、巷修需要使用大量的支护材料,对材料成本影响较大,大约占材料成本的50%以上,而采掘比例的协调也是减少材料投入的有效方法。

(3)培养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对技术经济合理化的价值观念。

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成本管理必须从纯经济型转到技术经济结合型的轨道上来。工程技术人员和材料、配件管理人员应从控制消耗、降低成本、加大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在生产技术的各环节中去探寻研究降低材料消耗。

3、从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材料消耗成本

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以人为本,在生产中降低材料成本。在井下,材料管理贯穿于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班队长和每一个职工的成本意识,而他们才是生产经营的主力军。由此必须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调动职工参与材料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实行材料的的合理投入使用,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挖潜降耗先进经验要予以总结推广,以此来降低材料消耗成本。

我矿目前施行项目部的做法,也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体现,就是把所有的材料费用承包给各个项目部,用通俗的话讲象是把每个项目部当成一个家庭一样,这样的话每个项目部都要算计着来,杜绝了浪费的情况。

如何降低客户的物流成本? 篇5

物流服务降低客户成本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供应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因素的综合分析与控制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物流管理的目标并不仅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企业对外交易的有形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高效率的物流配送服务降低客户的各种无形费用。日本一物流专家曾提出“物流冰山说”,将全部物流费用比喻为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只是企业直接支付给外部单位易于计算和掌握的一小部分物流费用,如运费、装卸费等,还有一大部分在企业内部发生而难以明确划分和单独计算的费用,这一块费用犹如“黑暗大陆”一般潜伏在水下,也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点。据分析,在涉及企业物流的所有费用之中,对外委托物流费用占42.7%,而企业内部间接的物流成本占57.3%。中外运降低客户的成本主要从上述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动态的物流成本分析,来实现企业物流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主要表现为:

1、降低直接的运输、及配送费用。

降低运输、仓储等客户对外直接交易费用是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的一个方面,过去企业在这方面采取的往往是随机、分散的运力采购方式,这种粗放型的管理一方面增加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一直是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而通过物流商专门的运输、配送体系和专业性的管理,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降低各项运输、装卸费用,而且企业在流通过程中的商品损失风险也可以得到有效转移。

2、“零库存”的成本效应。

实现企业的“零库存”是降低客户成本的核心因素,也是中外运物流服务的努力方向。企业库存的降低直接表现为仓储费用降低以及相关保管、管理维护费用的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库存的降低又带来了企业其它一系列各项潜在成本的降低。

首先是资金成本的降低。由于企业长期库存的存在,导致了大量的资金的占用与积压。从金融角度看,这本身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因为资金本身是具有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的。当大量的资处于被库存所占用的状态时既不能升值也不能转移,处于停滞与无效状态,无形中会产生巨大的利息损失或投资于其它领域而获得收益的机会成本损失,

特别是在高技术产品生产领域,不管是上游的原配件库存还是下游的制成品库存都属于体积小价值高的高货值物品,占用的资金量十分巨大,这时物流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效果就更加明显。

第二是风险成本的降低。大量库存的存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各项成本,而且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市场的需求瞬息万变,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由此造成了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时效性不断增强。库存量越大的商品面临贬值、淘汰的危险就越大。如我国的手机市场,各种型号的手机的市场价格下滑十分迅速,大量的库存积压必然导致时间上的风险损失,所以许多厂家都采取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方式以适应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所以对零库存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同时,风险成本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商品折旧的存在,大幅度的降低库存可以将企业的相关折旧损失有效的转移出去,这也是一条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当然,“零库存”的目标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存在着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的均衡问题。实现“零库存”的条件是对运输品质要求的提高,这必然导致运输成本的提高,当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达到均衡状态时,这时的库存处于最优化、最经济状态。所以,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佳库存量,也是外运集团为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之一。

3、优化资金流,提高企业的资金效率。

如何降低融资成本 篇6

【关键词】:中小船厂;节约钢材;合理方案;科学采购;现场管理

【摘要】:中小型船厂在现有条件下,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节约钢材降低成本,以增加企业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作者结合自己公司的自身发展特点,探讨了中小船厂节约钢材降低成本的话题。

引言

钢材在造船厂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近年来钢材价格飞速上涨。这样一来,节约钢材,提高钢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就成了船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个有效手段。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节约钢材,降低成本是船厂长期探讨的话题。在这一点上,国内知名造船企业已走上了无余量装配的造船之路,为船厂节约钢材降低成本做出了榜样。但是众多中小船厂,由于本身技术力量、造船设备等方面的不足,如果一味的追寻大船厂的发展之路是行不通的。

我公司是我国北方钢质渔船设计、建造、维修的骨干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在好的造船形势下,抓住机遇,在稳住渔船市场的同时,将产品发展到商船市场。在这种新的模式下,个人认为可以在技术、供应、现场管理环节上采取措施,来达到节约钢材降低成本的目的。

一、提高图纸设计质量,制定合理方案

技术方面要渔船、商船分别对待。渔船方面,在技术设计阶段进行分段划分时,根据吊运能力、场地布置、人员结构等情况,确定合理的分段外形尺寸,分段的长、宽、高力求选用规则的定尺钢材,尽量避免特种钢料的订货。这样可以使材料在整船建造过程中灵活调配使用,加大材料的利用空间,提高钢材的利用率。同时避免了特种钢材订货周期长,价格高的缺憾,降低了企业材料成本。技术部门在设计图纸出图前,须进行相互审核,减少图纸错误,尽量避免废料的产生。数控套料要按照先板材后构件,由大到小的原则,尽量把排板的余料用在内部构件上。另外小的平直构件如构件面板、付龙骨横隔板等如果用数控下料必须切割成一个封闭图形,而改用手工剪板机下料,会少切割几个边,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在数控套料时要注意此点。

车间的材料计划由数控放样人员提供。因为数控放样人员直接从事外板展开、构件生成和套料工作,对材料的利用情况了如指掌,由他们编发材料计划更为合理,有利于钢材利用率的提高。数控放样人员将待号料的构件草图集中起来,统一安排排料,让每一张需号料的钢板都有一张合理的套料草图。套料草图将板材与内部小构件,如肘板等视其形状、尺寸精心组合,充分利用钢板的面积,剩下的边角余料可用作扁钢或脚手架,马板,引熄弧板等,不必单独下料。车间在下料结束后,将实际的材料清单反馈给数控放样人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材料的利用控制到最佳状态。

商船方面,施工图纸多为外来图纸,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认真查阅图纸,尽量将图纸中的不清及相互矛盾之处在开工前加以解决,避免施工过程中反复更改,造成重复下料浪费材料。

二、科学采购

工厂在生产准备阶段,由技术部门编制钢材材料采购计划提供给供应部门采购。材料采购要本着既不影响生产进度,也不造成钢材积压原则进行。资金周转问题对于每个船厂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在采购前必须与生产车间密切沟通,根据生产需要安排钢材采购。批量造船此点非常重要,采购不当,一方面会造成钢材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材料管理费用;另一方面采购不及时,影响生产进度,延长造船周期,这都会增加企业成本。   钢材采购人员要注意观察市场动态。尤其是近年来钢材市场价格波动很大,采购人员更要提高注意,看准市场动态,该出手时再出手。这会给企业降低成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钢材采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买进过程,它要求我们的物资采购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三、抓好现场管理

表面看来,现场管理和节约钢材降低成本是毫不相干的`事,其实不然。这也是不少船厂的疏漏之处。良好的现场管理不仅给人以整洁、文明、耳目一新的感觉,对节约钢材降低成本和消除安全隐患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产品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由于数量多,一下子不可能全部装配起来,如果疏忽管理,现场比较凌乱,一时用不上的构件就会散失,或者在需要时一些构件特别是小构件如肘板等又找不到,造成重复下料加工,浪费材料拖延工期。批量造船尤为严重,往往是一批船造好后,清理现场时,收集到的肘板等小构件足够再造一条船用。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在转料和堆料环节采取措施。转料环节,将需加工的构件和不需加工的构件分开处理,同时要求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做好接收工作,指定堆料场地,这样施工时施工人员找料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堆料环节,大的平直构件水平堆放在一起,并在下面设置一定数量的同高墩木,防止构件变形;大的有线型构件堆放时设临时支撑;小的构件堆放在专用料斗中,料斗根据小构件的尺寸形状分成几格,不同的小构件放在不同的格中,查找时一目了然。料斗上设吊环,便于随工程的进展吊运到不同的施工场地。这样可以避免零散构件的散失,减少增补材料的数量。

船舶产品的许多辅助材料可以回收起来,重复使用。例如吊环、马板、引熄弧板、临时性脚手架、临时性加强材料等都属于可回收材料,他们可直接或经简单加工后再利用,回收工作做得好,可以节约大量的辅助材料,对节约钢材,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节约钢材、降低成本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广大造船工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船厂在加强对钢材管理的同时,应将有关人员的经济效益与他们的工作成绩挂起钩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管好钢材,用好钢材,在工厂形成节约钢材光荣,浪费钢材可耻的良好风气。相信中小船厂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齐心协力,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节约钢材降低成本之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小型船舶船体建造精度CB/T3195-1995,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发布,1996-04-01实施.

多管齐下,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篇7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 尽管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总体上是适度的, 但在经济社会的一些薄弱领域, 确实存在着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 因而有必要在摸清根源、找准症结的基础上, 制定针对性强、指向明确的对策措施。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何以过高

不少研究认为, 实体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主要是与银行贷款利率过高有关。但事实却并不尽然。纵观这10年银行存贷利差的变化, 如果从1年期存、贷基准利率利差来看, 目前约3个百分点的水平, 是10年里最低的, 过去10年里最高为3.6个百分点。从上市银行的净息差来看, 目前2.7%左右的水平, 是过去10年里的中等水平, 过去10年净息差的最低位是2.3%, 最高为3.0%, 在全球横向比较中也只是居于中等偏下水平。目前能够获得的全球最新数据是2009年, 当年全球银行业的净息差在0.3%至16.2%之间, 其中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高收入经济体是2.6%, 中国目前与这一水平基本相当。从利息相对于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来看, 目前约1%的水平也是10年里最低的。

笔者认为, 融资制度不合理和民间资金价格飙升, 才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 正规金融体系在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时存在着结构性缺口。在我国的正规金融体系中, 缺少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小型商业银行, 大中型银行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 更愿意将资金借给经营较稳定、风险较低的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 对于满足小微企业的分散性资金需求缺乏足够的动力。特别是在央行收缩流动性时, 小微企业很容易被排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 不得不求助于价格较高的民间资金。

另一方面, 民间资本规模庞大, 缺乏相应的监管和规制。目前的宏观调控主要着眼于信贷资金的规模、投向和价格, 而没有触及民间资金层面。监管层面对民间金融也主要是“各扫门前雪”, 小额贷款公司由地方政府监管, 典当行、拍卖行由地方工商局监管, 大型融资担保公司由银监会及其下属机构监管, 多头监管降低了监管的效力。此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民间金融组织处于地下状态, 是监管的空白地带。由于宏观调控和监管的缺失, 民间金融组织往往管理混乱, 运作失范, 导致民间资金“脱实向虚”以及“天价高利贷”等情况的发生。例如, 2011年9月至年底, 民间借贷利率处于阶段性高位, 全国民间借贷的年综合利率竟达到25%, 而同期大型银行对小微企业的综合年利率 (贷款利率+各种手续费) 仅为8%至10%之间。由此可见, 民间高利贷正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的直接原因。

构建融资成本理性回归机制

由于造成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原因来自于金融体系设计、宏观调控和监管安排等多个方面, 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理性回归的机制。

首先, 要秉持“管字优先、管放并举”的原则, 加强对民间资金的管控和引导, 遏制其哄抬资金价格的行为, 发挥其助力小微企业经营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合理合法的民间借贷以及部分虽为现行法律所不容, 但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民间金融活动, 可在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水平和能力能够覆盖的范围内, 逐步予以阳光化和规范化, 引导其由非正规金融稳步转化为正规金融;对于高利贷、非法集资等地下黑色金融活动则要保持法律高压态势, 坚决取缔, 严厉打击, 从严治理, 避免其对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干扰。

其次, 要进一步创建和完善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制度, 通过增加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来降低其融资成本。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入研究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征, 调整传统的基于抵押物的信贷发放模式, 扩大贷款抵质押担保范围, 创新推广存货、应收账款、专利权等动产或权益质押, 以产业链金融或产业集群金融来带动小微企业发展;要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形式, 灵活运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多种市场以及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集合债等多种工具来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 避免其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要健全包括信用评估和担保机构、行业协会等在内的服务中介体系, 为小微企业领域的金融创新提供有力依托。

融资成本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检验器, 因而政策层应逐步放开对金融机构定价权的管制, 利用竞争机制来推动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达到其合理水平, 而不能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一味地压低融资成本, 这样不仅不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反而会制约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 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既然企业融资成本高低更多的是来自市场因素, 那么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政府要做的是应该推进金融体系利率市场化改革, 建立起特殊的优惠政策来保证弱势行业或企业能够解决其金融约束的问题。在当下的金融市场, 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不仅不能使低成本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而且由于金融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还使得高风险的企业及项目很容易把风险转移到银行体系, 这不仅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且易造成虚拟经济繁荣, 而虚拟经济的繁荣还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主动降低资金和价格杠杆率

融资成本与融资结构有一定联系, 但融资成本与总量关系更大。成本作为融通资金的价格, 是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 资金供给宽松, 融资成本就下降;资金供给紧张, 融资成本就会上升。正是由于资金成本由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只要需求大于供给, 资金成本的下降就很困难;在企业的杠杆率越高时, 资金成本的任何一点提高, 企业的感受就会非常强烈。

观察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 其在1993年到2010年间几乎一直在上升, 从1993年的约49%已经上升到了2010年的约86%。分行业看, 如果按照Wind数据库提供的行业分类和整体法计算的数据, 2010年资产负债率最高的是公用事业和工业 (当然是剔除金融业之后) 。其中, 公用事业1993年的资产负债率约为50%, 最低的是在2001年约为40%, 到2010年已上升到了约71%, 其资产负债率相对于最低的时期大幅提高了30个百分点;工业1993年的资产负债率约为47%, 到2010年已高达65%, 也大幅提高了18个百分点。总之, 无论货币政策松紧, 这18年间, 公用事业和工业企业的负债率都始终向上挺进。

只要企业不主动降低杠杆率,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融资成本, 恐怕都于事无补, 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因为过低的利率可能诱发房地产泡沫进一步膨胀, 虚拟经济的利润和实体经济的悬殊, 会削弱企业家发展实业的热情。目前这种情形在我国已发展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 亟须当机立断加以扭转。而地方政府对有限资金的过度汲取, 也会减少资金对一般企业的投放, 抑制经济的自发增长活力。

发展债券市场缓解融资难题

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 债券市场融资的优点之一是发行成本低。近年来, 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银行信贷融资、股市融资则呈下降趋势。我国间接融资占比已经由2006年的91%下降至2012年1~10月份的84%, 债券融资占直接融资的比重由60.35%增长至89%。

与偏高的融资成本相比, 对于企业来说更为难受的是根本无法得到资金, 这其实意味着融资成本的无穷高。债券融资天然具有解决这种困境的优势。在宏观经济的周期变化中, 一般经济不景气时, 都是银行放贷谨慎、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的时期。与此同时, 通常被称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 也往往因表现不佳而使得企业试图从股市募集资本不太容易。但是, 与信贷和股票市场完全不同, 经济增长的阴云, 常常是债券市场“牛市”的代名词。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各种融资渠道中, 债券市场是最具有逆周期性的。在各国的经济调整中, 债券发行量的回升往往是预示未来经济回升的“迎春花”。

由于债券市场具有鲜明的逆周期性, 往往在信贷和股市融资方式不景气的时候能够“一枝独秀”, 从而使得在经济低迷的时候, 企业仍然能够获得必要的资金。一般来说, 大中型企业利用债券市场更为便利, 由于其融资成本比信贷更低, 大中型企业会选择用债券融资来偿还和替代信贷融资, 这就是所谓的“金融脱媒”。大中型企业的主动离去, 会迫使银行将更多的资源放到为中小企业服务上来, 这无疑会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与同期限银行贷款相比, 企业发行债券的利率要比银行贷款低。我们随机选择2012年12月17~21日不同评级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与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比较可以表明这一点:AA及以上评级的债券利率均比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低。其中, 1年期的企业债券利率要比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低约100个点以上, 这意味着其融资利率相对于贷款基准利率下浮了约17%;3年期、5年期和7年期企业利率分别要低约80个点、50个点和20个点以上, 这意味着相对于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浮了约13%、8%和3%;尤其是对于AAA级的企业来说, 其1年、3年、5年和7年的债券利率比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至少要低150个点以上, 这意味着其融资利率相对于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下浮了23%至25%, 已逼近贷款利率所允许的0.7倍这一下浮区间下界。

目前, 包括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等融资工具的出现, 进一步活跃了国内直接融资市场。但间接融资占比仍然偏高, 根据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 债券发行量会进一步增加, 可以预计, 间接融资未来将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

融资制度不合理和民间资金价格飙升, 才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

如何降低融资成本 篇8

实业不振,何以兴邦?这是最浅显的经世之道,却也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困惑所在。目前,实体企业正挣扎在经济L型的阴影里,举步维艰;帮助实体企业走出发展困境自然成为兴邦之大事。而设法为实体企业卸下沉重的经营负担、让企业活下来,显然是最迫切的任务,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这样,就不难理解:国务院何以三番五次强调要着力降低企业成本;不难理解,日前国务院何以专门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在上述《方案》中,国务院提出了六大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其中赫然在列的是“融资成本有效降低”。这对于正经受“利差缩水”煎熬的银行,是不是感觉很无辜也很无奈?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银行利差正日渐收窄。自去年以来,央行先后5次下调基准利率,由此带动银行利差的进一步收敛。16家上市银行年报显示,2012年-2015年,除个别银行外,上市银行利差总体呈下降趋势,收敛在2.7%以内。其中,工、农、中、建、交5大银行2015年利差分别降至2.47%、2.66%、2.12%、2.63%、2.22%,分别较2012年下降了0.19、0.15、0.03、0.12、0.37个百分点。

同时,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据央行发布的2016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6月末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6%,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尽管银行负债的成本也在下降,但负债端成本下降速度慢于资产端收益率,利差收窄态势明显。

在业界,我们一方面经常听到的是“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的感慨;另一方面,关于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却涛声依旧。市场似乎正考验着银行挤干利差“泡沫”的能力。

那么,在利差不断收窄的态势下,银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究竟还有多大空间,现实路径是什么?

显然,要求银行违背商业可持续原则降低贷款利率,绝非我们所需要的降成本。从长远看,也将导致信贷关系的扭曲,损害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终将损害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

但是,客观地分析,银行也并非完全无可作为。在银行自身成本的控制、贷款定价技术的提升、收费行为的规范、信贷方式的改进与完善等方面,其实都能或多或少找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空间。

其一,从风险定价中发掘空间。

毫无疑问,以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是商业银行定价的基本准则。作为银行,应该反躬自问的是,我们的贷款定价,或者说贷款利率上浮,是否真正体现了成本的上升,是否真正体现了对风险的判断和评估?是否真的让企业感觉物有所值?

现实情况是,银行机构在贷款定价方面所采取的方法或模型总体还显粗放,一般是简单地依据客户贡献度、信用等价、贷款担保方式等指标打分,并参照同业水平实行加点上浮。至于所确定的贷款利率能否覆盖成本和风险、覆盖到什么程度,大都缺乏精细的测算,且实际上往往是覆盖过度、上浮过多。

这种粗放的定价模式无疑隐含着或多或少的空间。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银行能否准确测算这一空间的大小,是否有适当让渡这一空间的意愿。这取决于银行定价理念的创新与定价技术的提升。

首先是定价理念的创新。银行应切实强化长期客户发展战略意识,在定价理念上坚持互惠共赢,真正实现由“以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的银行客观研判形势,正视经济新常态下潜在增长率趋缓的现实,丢掉继续保持利润高增长的幻想,合理锚定、适时修正自身的利润目标。在贷款定价时,不仅充分考虑、准确核算自身的成本、风险,还要从维护、培育长期客户关系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客户的可承受能力。

其次,是定价技术的创新。在利率市场化时代,定价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挖掘降成本空间的基础。唯有不断提升定价能力,才能尽可能从贷款技术创造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的银行能综合评估成本、收益、风险及客户关系,实现风险-收益的理性决策。一方面,要夯实成本核算基础,引入作业成本法,完善成本核算机制,真正做到贷款成本“心中有底”。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大数据,不断建立完善客户信息数据库,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和科学的风险定价模型,合理确定风险溢价,实现利率覆盖风险。

在贷款定价上,要避免陷入一种思维误区,即将利率覆盖风险简单理解为每一笔贷款在定价上都要满足风险覆盖的要求。这种观念实际上是与现代银行经营理念相悖的。利率覆盖风险的真正内涵是立足于组合贷款,以部分贷款成功所获得的风险溢价弥补个别贷款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是风险定价的精髓。

其二,从收费行为中挤出空间。

毋庸讳言,由于中间业务考核等激励的存在,银行基层经营行违规乱收费的行为依然以各种隐蔽的方式存在。如未以质定价,违规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实质上是“息改费”;违规将本应由银行自身承担的抵押登记费、评估费等成本转嫁客户。尤其是“以贷转存”、“存贷挂钩”、“贷款搭售”等变相收费行为。

根治银行违规收费,除了需要监管部门继续严格监管外,还需要从银行业内部、从问题的根子着手。关键是进行商业银行顶层设计的改革,摒弃不科学、不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规范顾问理财等业务收费行为,逐渐淡化中间业务收费的硬性考核,从源头上堵截基层银行违规收费的行为动机。当然,银行还可以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资源,为企业提供真实的理财与顾问咨询,提供各种避险工具,帮助企业降低实际融资成本。

其三,从贷款方式中拓展空间。

在企业的融资成本“账簿”中,除了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及相关费用外,其实还包括通过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转贷基金、民间借贷等渠道的融资成本,这些“账”本不该算到银行头上的。

但是,如果银行能有效弱化贷款期限错配问题,实现贷款期限与企业资金回流的无缝对接,则无疑将减少企业为转贷付出的额外融资成本。

在现实条件下,银行纾解贷款期限错配问题的路径有二:一是加强信贷精细化管理。关键是要提升信贷经理的素质,强化对借款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特点的研判,合理确定企业的贷款期限,尽可能实现银行贷款期限与企业资金回流的无缝对接。二是创新还款方式,从制度上突破现行的先还后贷的信贷机制,在对借款企业持续跟踪、审慎评估的基础上,对资信良好、经营正常的企业给予贷款到期无缝续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银行应清醒认识与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把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作为培育长期客户关系、提升自身信贷管理水准的立足点。必须清楚的是,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并不是简单的让利概念,而是银行基于自身长远发展应该作出的理性抉择。只有基于互惠共赢的合作理念,银行才能赢得企业的理解,赢得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如何降低融资成本 篇9

引言论文摘要

一 企业成本的经济内涵

二 降低企业成本的经济意义<一>降低企业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之一<二>降低企业成本可以节约资源并增加收入

<三>降低企业成本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 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一>转变思想 善于沟通<二>技术的研发及创新

<三>树立成本效益观

<四>防止事前成本流失

<五>实行“订单式”生产和“零库存”制度

<六>坚决压缩行政开支

<七>讲究资金运行效率 降低企业成本与质量效率优先四 企业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二>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三>成本数据严重失真

<四>成本费用超出预算

五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如何降低融资成本 篇10

2014全国铸造形势继续下滑走势,国家对铸造环保、铸造企业进入行业门槛等政策的出台,更加加剧了铸造行业的整体企业利润与格面!刺激了铸造行业的春天、铸造设备(电炉、变压器)在2014年--2015年将是一场激烈的战争.........然而如果您把这次改革看成灾难的话,您将是今后铸造成功者的垫脚石!。

铸造协会书记曾说:铸造的寒冬还没有真正的到来!

说道这里,我们要去想如何去安全并可持续发展的去应对这个铸造行业的寒冬呢?市场大形势、大方向不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的企业能够去改变的,很多企业的方法会是降价来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好!是个好办法!马云说过:如果一台电视生产厂家只能够赚到7块它有可能去想研发提升创新?那么他会去考虑怎么样去降低成本价格从中获取更高的利润来继续他的经营,降价98%企业会越走越差。

讲到这里我的观点是:提升产品升级产品质量等级,有方法的去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不是去降低产品原材料。下面提到:

为什么 洛阳星牛特变的加强中频炉专用变压器 能节能40% ?

一、中频炉配套节能变压器为用户提供更有节能优势方案!

二、自主创造核心技术,超负荷能力强!

三、例如0.5T中频炉,加强中频炉专用变压器 250KVA顶400KVA变压器 每年为用户节约124800元。

三、全国超过2000年铸造用户正在使用中.......加强中频炉专用变压器简答

问:中频炉专用变压器节能特点是什么?

答: 中频炉专用变压器【专利产品】特点是:超负荷60%、抗短路能力强、防谐波、不发热等。

例如:250KVA中频炉专用变压器能够顶400KVA变压器,可以使用带0.5T中频炉(电流大到577A)次级电压0.4。

500KVA中频炉专用变压器能够顶800KVA变压器,可以使用带1T中频炉(电流大到1155A)

1000KVA中频炉专用变压器能够顶1600KVA变压器,可以使用带2T中频炉(电流大到2310A)

1600KVA中频炉专用变压器能够顶2500KVA变压器,可以使用带4T中频炉(电流大到3610A)超负荷60%依次类推....问:电业局能检测出来吗?

答:完全不用担心!我们在出厂前后5次检测数据均为国标,我们很自信

问:中频炉专用变压器是和普通变压器有什么不同? 答:中频炉专用变压器采用:

打破原有变压器生产工业与传统材料

普通整流变压器设计、制造在国内中小型变压器厂家中已经是一项很普遍的技术,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降低如今85%以上厂家为降低成本采用:

一、线包采用铝包、铜铝包变压器、二、铁芯使用二次片、退货片、无趋向铁芯,三、在容量上降低变压器的容量(国家检测标准是正负20%)。

问:中频炉专用变压器什么能够超负荷?

答:

一、结构与普通变压器不一样

二、用材与普通变压器不同 问:怎样验证中频炉专用变压器超负荷能力?

答:考察正在运行的中频炉专用变压器【全国2000余家用户】。问:中频炉变压器的质量可靠吗?

答:中频炉专用变压器经过15年与电炉的配合,不断改进设计,如今制造出产品可靠性强,实现了使用免维护!问:超负荷能力这么强用水冷吗?

如何降低航运成本 篇11

航运价格上涨无疑

国际航运发展背后,有2个动力:其一是繁忙的进出口贸易带来的旺盛的货运需求;其二是使船舶行走海上得以实现的燃油源动力。2007年,依托于世界经贸的强势发展和全球主要消费国家需求的强劲增长,尤其是中国经济火车头作用的日益突出,航运市场需求旺盛,为航运经营提供了更多的货源。但是,航运业最敏感的燃油价格一直高位震荡,钢材价格的持续攀升以及船用钢板的紧缺导致船价接连上扬,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又引发造船厂成本和船舶租金价格的上升,加上全球货物周转受港口拥堵导致全球港口费率的提升,以及内陆托运费率大幅上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促使航运总成本正在创纪录地向上攀升。

专家预测,2008年全球石油供求仍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看涨的钢材价格会推动造船成本的进一步提升。虽然美次贷危机的爆发增大了世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但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平稳较快地发展仍是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8%,世界贸易量将增长6.7%,高于2007年的增速,届时全球货运总需求的扩张将继续挑战世界范围内港口吞吐能力和各大运河通行能力的极限,港口费和运河费率会继续看涨。同时,2008年大部分经营太平洋线船公司的美国内陆运输协议都会到期,届时船公司内陆运输成本将刷新为上涨后的最新市场价格。

虽然航运公司采取了降低船队平均运营速度,涉足航线两端物流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在油价的高涨和其他经营成本持续猛增的合力作用下,运输企业终将无力为上游成本买单,从而把上涨的成本转嫁给下游企业。

积极应对运费上涨

选择优势货代

货代好比“经销商”,可以为承运人提供优惠的运费价格。对于企业来说,选择一个专业的货代公司不但可以减轻订舱、送货、报关、商检、仓储、包装等繁琐的工作量,还可以降低出货成本。出货地区稳定的企业可以选择有航线优势的货代公司,比如一个企业如果产品出口地区集中在美国,可以选择专门做美国航线的货代公司,这样的公司价格相对要低,一般自己就能开柜或拼箱,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出货。当然,企业也不能一味地追求便宜的运价,还要考虑货代公司的资质是否可信,配套是否齐全,船期是否稳定,服务是否正规。

签订长期运输合同

从一条完整的贸易链的角度,运费上涨提高了中国商品的整体成本。对于上涨的船费,大部分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但是也有少数企业在运费上涨风波中处乱不惊。以国内钢厂为例,各大钢厂已纷纷开始与船东签订长期运输合同,来锁定自己的物流成本。宝钢和中国远洋集团签订《进口煤炭运输3年合同》、《沿海运输9年协议暨3年合同》和《30万吨级巴西/中国铁矿石20年运输合同》3项长期运输合同。唐钢与挪威BW公司、美国康能公司、韩国长锦公司等国际航运公司签订了长期运输合同;莱钢、邯钢、武钢也先后与英国泽迪雅克海运有限公司签署散货船长期运输合同。

签订长期运输合同(COA)是一种对货方和船方都有利的方法。COA一般签订的合同期较长,船方在这段期间内解决了货源问题,可以根据合同量和时间,获得稳定的收益。有时长期的COA可以覆盖船东造船或者买船的成本,这就让船东在日后的运营中,船舶成本为零,同时,船东有了稳定货源进而可以进一步发展船队规模,省去了揽货的环节。而货方缓解了市场波动和运力、船期的问题带来的风险,把货物的运价锁定在了一定的水平,很好地规避了货物运输成本变动的风险,从而压低自己的成本。签订COA可以让双方以双赢的态度,共同抵御市场波动的风险。

预留部分现货

签订长期运输合同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船方和货方具有良好的信誉。专家指出,当市场起伏较大,市场价格与合同约定价格差距较大时,某些货主或者船东就会出现违约甚至毁约的现象,此时对于另一方就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想要重新找船或者找货就会比较困难,甚至会错过一些很好的时机。为了应对航运市场大幅度上涨,船方出现违约的情况,货方不要把所有的货物都签订COA,而留一部分货物进行调剂。当船方不履行合同的时候,还能够有一部分货物在现货市场找船,这样不会耽误工厂的生产进度。为了应对运费大幅度下跌,COA签订价格过高时,建议货方可以分时间、分阶段来签订COA,从而拉低自己的平均成本。

签订FOB合同转嫁风险

对于货值不高的出口企业来说,运费上涨将加剧企业出口负担。出口时签订FOB合同(离岸价,即买方支付运费),进口时签订CIF合同(到岸价,即由出口商支付保险及运费)可以适当缓解运费压力。广州某家电出口企业的一位高管介绍:“我们只负责把产品运送到国内码头,运费由客户支付。因此,我们对运费的波动不是特别敏感。”“离岸价”虽然可以解企业一时的燃眉之急,但是,长期以往,欧美贸易商肯定不会同意只由他们来承担这些新增的成本。如果是买主付运费的话,他觉得价格高了,势必会压低商品的货价。对于企业来说,在中间加工环节及下游销售上做文章,并且利用多种衍生工具对冲原材料和运费的价格风险也许才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自立门户向国际物流延伸

如何降低配送成本 篇12

1 配送成本的构成

根据配送流程及配送环节,配送成本实际上是含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及流通加工费用等全过程。其成本应由以下费用构成:

1.1 配送运输费用

配送运输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车辆费用。车辆费用指从事配送运输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驾驶员及助手等工资及福利费、燃料、轮胎、修理费、折旧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项目。

(2)营运间接费用。这是指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站、队经费。包括站、队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等内容,但不包括管理费用。

1.2 分拣费用

(1)分拣人工费用。这是指从事分拣工作的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的总和。

(2)分拣设备费用。这是指分拣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及修理费用。

1.3 配装费用

(1)配装材料费用。常见的配装材料有木材、纸、自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塑料等。这些包装材料功能不同,成本相差很大。

(2)配装辅助费用。除上述费用外,还有一些辅助性费用,如包装标记、标志的印刷,拴挂物费用等的支出。

(3)配装人工费用。这是指从事包装工作的工人及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总和,即配装人工费用。

1.4 流通加工费用

(1)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设备因流通加工形式不同而不同,购置这些设备所支出的费用,以流通加工费用的形式转移到被加工产品中去。

(2)流通加工材料费用。这是指在流通加工过程中,投人到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所需要的费用,即流通加工材料费用。

(3)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从事加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工人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等费用的总和。

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配送的具体流程归集成本,不同的配送模式,其成本构成差异较大。相同的配送模式下,由于配送物品的性质不同,其成本构成差异也很大。

2 降低配送成本的意义

降低配送成本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是配送成本管理最基本的课题,其意义在于通过对配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配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配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降低配送成本会给企业带来三个方面的经济效益:一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意味着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二是配送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增强了企业的产品价格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利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并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三是配送成本的下降,意味着企业可以用更少的资源投入和消耗,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进而推动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创建。

3 降低配送成本的途径

3.1 利用标准成本法控制配送成本

(1)制定控制标准。成本控制标准是控制成本费用的重要依据,物流配送的成本标准的制定,应按实际的配送环节分项制定。

(2)揭示成本差异。成本的控制标准制定后要与实际费用比较,及时揭示成本差异。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也要与所制定的成本项目进行比较。

(3)成本信息反馈。成本控制中,成本差异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有关部门,以便及时控制与纠正。

3.2 合理选择配送策略

混合策略。混合策略是指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自身完成,另一部分则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这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尽管采用纯策略(即配送活动要么全部由企业自身完成,要么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产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销量不等等情况,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

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的指导思想是:产品特征不同,顾客服务水平也不同。当企业拥有多种产品线时,不能对所有产品都按同一标准的顾客服务水平来配送,而应按产品的特点、销售水平来设置不同的库存、不同的运输方式以及不同的储存地点,忽视产品的差异性会增加不必要的配送成本。

合并策略。合并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配送方法上的合并;另一个则是共同配送。配送方法上的合并是指企业在安排车辆完成配送任务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载满装。共同配送是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集中协作配送。它是几个企业联合集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的配送方式。

延迟策略。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采用延迟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一般说来,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产品特征:模块化程度高,产品价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产品特征易于表述,定制后可改变产品的容积或重量;(2)生产技术特征:模块化产品设计、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定制工艺与基本工艺差别不大;(3)市场特征:产品生命周期短、销售波动性大、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产品的提前期短。

实施延迟策略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或称形成延迟)和物流延迟(或称时间延迟)。配送中往往存在着加工活动,所以实施配送延迟策略既可采用形成延迟方式,也可采用时间延迟方式。

标准化策略。标准化策略就是尽量减少因品种多变而导致附加配送成本,尽可能多地采用标准零部件、模块化产品。

3.3 优化配送流程

配送是配送中心的核心环节。高效的配送需要的是在配送调度和配送运输、交货等具体操作的整合优化。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经济环境下,物流配送流程优化的发展方向将趋向于利用集成供应链来达到配送流程的上中下游的连贯性以及降低各相关企业的物流成本。

3.4 推广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配送作业效率

加强自动识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入货和发货时商品检验的效率。配送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自动识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来提高入货和发货时商品检验的效率。

使用自动化智能设备提高保管、装卸、备货和拣货作业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分析软件,优化配送运输作业,降低配送运输成本。可以采用解析法、线性规划法或静态仿真法对配送中心选址进行合理布局,使用车辆安排程序,合理安排配送运输的路线、顺序、权载等来降低成本。

3.5 实行责任中心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应把配送中心作为一个责任中心来对待,并考虑划分若干责任区域,并指派下属经理———配送经理进行管理。

为了指导各责任中心管理者的决策,并评估其经营业绩和该中心的经营成果,企业实施责任中心管理的关键是制定一个业绩计量标准。

总之,配送中心既要提高服务水平,又要降低配送运营总成本,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配送企业应在整个物流企业的总成本目标和服务水平总体要求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控制。

[参考文献略]

摘要:随着近年来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企业赢利能力的不断降低,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提升经营水平的重要性,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优化企业配送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物流配送成本,创造企业“第三利润源泉”,成为企业维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上一篇:空想法复习方法下一篇:331岗位交接班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