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会降低成本

2024-06-28

技术创新会降低成本(共10篇)

技术创新会降低成本 篇1

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冷链运输和配送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冷链系统功能、流通渠道和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烈日炎炎,冷链物流热度骤增。冷链物流在我国发展多年,但是在运输、仓储等环节的成本仍高居不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在冷链中应用物流网技术,优化冷链运作,降低运输、仓储等环节成本。

在冷链运输和配送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具体表现为:通过物联网收集的配送货物数量、质量和规格等数据,配送中心可依据设定好的优化算法选择最合适的配送车辆,实现运输车辆的最优选择;通过车载GPS和GIS信息系统,可自动调整优化车辆行驶路径;通过设置在运输车辆的上RFID发射器,可实现实时运输全程监控,准确掌握每辆车的运输情况和环境信息,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高效和安全性。

冷链上的上下游企业为追求自身最大效益,在仓储管理方面独自管理,形成供应链需求逐级增大的“牛鞭效应”,抬高了冷链的整体库存水平。物联网技术在冷链企业库存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将自动处理采集的客户订单和库存信息。通过仓储管理系统集成管理冷链企业的补货和仓储作业,实时调整冷链最优库存量。并且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冷链数据的共享,为冷链仓储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减弱“牛鞭效应”影响,实现最佳的库存水平,从而降低了冷链整体仓储成本。

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的全面应用,可实现冷链系统的功能整合,提高冷链流通效率。通过RFID技术、WSN技术和GPS技术的结合,形成冷流物流的完整体系,实现供应链各流程上的同步集成,有效控制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冷链各环节的库存数量和资金占用。最终极大地降低冷链物流响应时间和流通费用,提高客户对冷链企业的满意度,推动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技术创新会降低成本 篇2

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从一种制度转变为另一种制度,也不是无需投入、不发生成本的。在一定条件下,过高的制度变革成本会使得制度创新本身成为不合算的事情(至少对当事人来说是不合算的)而使其迟迟不能实现,并因此而决定或改变着制度变迁的道路。而且,许多制度创新问题,不属于“帕累托改进”的范畴,而是一种“非帕累托改进”,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无法避免地使一些人蒙受损失,而不是在没有人受损的情况下使另一些人受益。即使从总体上看、从长期来说,制度变革过程满足“帕累托改进”的要求或满足“补偿原则”。但是,由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时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存在“无法补偿”的实际问题,从而在一定时间内,改革过程仍然具有“非帕累托改进”的性质,而所谓“非帕累托改进”的含义就在于,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阻力。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也同样会遇到种种阻力。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成本降到最低点。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制度创新的成本降到最低点?国有企业应该怎样实施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本身并无固定模式,关键是要寻找到最有利于本企业稳定增长的制度安排。为此:——要高度重视制度创新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以坚定制度创新的决心。没有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就跑不了多远。诚然,技术进步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功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但是,技术进步的实现,要求有科学的制度。制度和技术是构成现代化两个不可或缺的轮子。当今两个最发达的经济大国美国和日本,其企业成长和经济腾飞无不以制度创新为基础。

——要正视制度创新的阻力,抓好观念约束瓶颈的缓解工作,营造制度创新所必需的观念支持,使创新成本降到最低。在肯定制度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一个基本事实: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难。火车既可以从纽约开到华盛顿,也可以从上海开到北京。但制度创新却要复杂得多,因为它要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必须同时是“自己的”又要是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一方面要由实施创新的企业自己去运作,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具有高技术特征的经济。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员工鼓起创新的热情,大胆地去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分析美国、日本企业制度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尽力避免他们在制度创新中所出现的失误,同时,把观念转变放在第一位,并着力抓好观念转变工作。

——要立足于企业实际,内容安排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注重系统设计,走循序渐进之路。企业因行业、发展阶段、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不同。业务特点、营业规模、核心领导人的风格,都是影响制度创新的重要变量,因此,制度创新要立足于企业实际,正确处理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要根据企业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内容,阶段性工作推进要讲究策略。一般而言,重点突破和微小改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大的突破会开启无数个小规模改进的大门,而小的改进可以建立起组织的自信,推动组织去尝试另一次大的突破,因为没有比成功更能导致成功的了。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较适宜用“推拉结合”的策略,走循序渐进之路。“推”指小的改进,“拉”指大的突破,循序渐进则是指推拉结合、相互促动,不失时机地将无数次创新成果整合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重视对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进行系统设计,不能搞“鸡尾酒”式的混和。就单项有效的创新活动而言,一般都有基于八个环环相扣的阶段,即大致要经过营造紧迫感、建立联合指导委员会、提出设想并确立战略、传播创新设想、授权各级员工采取行动、创造短期收益以鼓舞起将创新进行到底的士气、巩固成果深化创新、使新的行为规则扎根企业等阶段,而每一阶段工作的低质量都会导致下一阶段工作的困难,乃至使整个创新失败。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制度创新的过程本身,也需要有科学的管理。重大创新措施推出的时点选择和方式选择很重要。同时,在运行路径构筑时,还要求企业家完成由经营者向管理者的过渡。

——重视非正式规则的作用,致力赋予企业独特的个性和公司文化,注重企业无形资产的培育和积累。正式规则约束员工的行为,而非正式规则将对公司文化有重大影响。如果公司文化不改变,制度创新就会逆转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通过组织品质修炼、重视非正式规则设计来推动员工观念转变,最终改变公司文化,是巩固制度创新成果的需要,也是为下一轮制度创新预备条件的需要。无形资产是未来竞争致胜的关键,企业文化与企业无形资产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既是体现企业特质的地方,也是一种管理体制区别于其他企业之所在。因此,要将转变员工观念的过程与非正式规则的形成整合起来,进行系统的设计。

降低蛋鸡饲料成本的主要技术措施 篇3

1.饲养高产蛋鸡 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高产蛋鸡的产蛋量比一般鸡提高20%~35%。用全价日粮饲喂中、低等产蛋量的鸡,因其产蛋性能受到产蛋潜力的限制,产蛋量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即便采用高营养水平的日粮也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料蛋比居高不下,实际上造成了饲料浪费。可见,饲养产蛋性能高的现代鸡种,是降低饲料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

2.饲喂全价饲料 单独饲喂一种饲料,或饲喂几种组合不当的饲料,由于日粮营养不全或比例失调,尤其是粗蛋白质水平低或质量差,而不能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会使得饲料转化率降低,造成饲料损失。例如,日粮中能量低而蛋白质高,会使部分蛋白质转化为能量,而未发挥它组成鸡体组织或产蛋的作用,造成蛋白质浪费;相反,日粮能量过高,则会造成能量饲料的浪费。

因此,应该按照饲养标准,结合当地和鸡场的实际情况,把多种质优、价廉的饲料科学地组合起来,配制成营养物质适中、蛋白能量比例适宜的饲粮,实行全价饲养,以保证鸡群的健康和高产,提高饲料利用率。

购买全价饲料和各种饲料原料,要保证质量好、价格低廉。自配饲料一般可降低日粮成本,在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质饲料廉价时,可购买预混料,自配全价饲料;在蛋白质饲料价高时,可购买浓缩料,自配全价饲料。

3.使用添加剂和替代料 蛋白质饲料尤其是鱼粉的价格较贵,其费用占饲料总费用的45%左右,所以减少蛋白质饲料费用至关重要。据实验,在一般饲粮中添加0.1%的蛋氨酸,可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2%~3%;添加赖氨酸可减少饲料中粗蛋白质用量3%~4%;添加维生素B12和喹乙醇等饲料添加剂,也能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有些廉价饲料如养虫、养蚯蚓、养蛆和诱扑昆虫,当地的小虫虾、肉类加工副产品和鱼的下脚料,粉渣、糖渣、豆腐渣、酒糟等糟渣类饲料,经风干或适当加工后拌入鸡料中喂鸡,均可代替部分蛋白质饲料。

4.改变饲喂方法 喂鸡的干粉料不宜过细,以防飞散损失;用湿拌料喂鸡时要现拌现喂,否则在夏季饲料容易酸败,在冬季饲料容易结冰。喂料时应少喂勤添,定时定量,分次喂饲,食后槽内不剩料,每次添料以饲槽容量的1/3~1/2为宜,防止鸡将饲料从饲槽中刨撒出来。

对蛋用鸡的育成期和产蛋后期进行限制饲养,每天喂给鸡群自由采食量的80%~90%,在不影响鸡生长和产蛋的情况下,可节省10%~15%的饲料。

饲槽结构不好,将损失5%甚至20%的饲料。饲槽以底尖、肚大、口小为好,应与鸡的背部等高,使鸡既能吃到饲料,又不因挑食而将饲料弄到槽外。

5.合理保存饲料 饲料库潮湿,饲料容易发霉变质;环境温度高易引起虫害;饲料受到阳光直射,其中的脂肪和维生素容易被氧化破坏,引起饲料质量下降;鼠、雀偷吃饲料和保存时间过长,都能造成饲料损耗。

因此,无论是自配饲料还是购买配合饲料,都要严把质量关。每次进料不宜过多,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5天,在高温潮湿季节最好不超过10天。存料时,用木板垫起距地20厘米,还要保持库房通风、干燥、避光。对存放时间较长的饲料,应及时倒垛,改变其存放的状态。在饲喂时要注意饲料的色泽、手感、气味、温度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如果在饲料中加入抗氧化剂,则可减少维生素、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氧化损失;加入防霉剂可防止饲料发霉变质,保持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要注意防止鼠类、雀类、虫类的危害,以免饲料损失。

6.单独饲养母鸡 有些农村饲养户饲养公母混合雏,公鸡在2~3月龄时淘汰,每只公鸡消耗饲料2.5~4.5公斤。所以,在雏鸡出壳后及早将公母鸡分开,单独饲养母雏,是节省饲料的良好途径。

7.实施强制换羽 在雏鸡价高或供应紧张、鸡蛋价格上扬而淘汰蛋鸡售价较低时,可对产蛋一年的健康、高产、有利用价值的蛋鸡实施强制换羽。强制换羽只停产8周,而培育新鸡从开始到产蛋率达50%需要24周的时间,减少了110多天,节省了一部分培育新鸡的饲料等费用。

8.变平养为笼养 与平养相比,笼养鸡活动量小,维持消耗少,吃料也少;由于饲槽在笼外,鸡吃料时不糟蹋饲料。每天每只笼养成年蛋鸡可节省饲料20~30克,每年每只鸡可节省饲料7.2~10.8公斤。

9.进行断喙 鸡喙容易勾抛饲料,造成饲料浪费。雏鸡于6~9日龄断去上喙的1/2和下喙的1/3后,在生长期每天每只鸡可节省饲料3.5克,在产蛋期每天每只鸡可节省饲料5.5克,每产一枚鸡蛋可节省饲料12克。如果第一次断喙不彻底,应在第12周龄左右补断。

10.淘汰劣质鸡 鸡群中往往有3%~5%甚至更多的病、残、弱和停产等劣质鸡,长期白吃料不产蛋;低产鸡产蛋少,但吃料却不少。一只停产鸡的饲料费用相当于4只产蛋鸡所创造的纯收益。如果鸡群中有3%的停产鸡,则等于全群少饲养了12%的产蛋鸡。因此,在鸡的饲养过程中,要及时淘汰病、残、弱、低产和停产鸡,尤其在鸡群产蛋一年后要全部或部分地淘汰,尽量不养老鸡,而用当年的新母鸡取代,避免饲料浪费。

新时期企业降低成本工作的创新 篇4

关键词:成本意识,降低成本技能,产品成本

降低成本是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抓好降成本工作是关系到企业兴衰、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必须把它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立足岗位,提高企业效益。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降成本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就在于是否真正依靠了“主人”。

1 领导重视是关键

“大力降低一切可以降低的成本,在所有工序上,在采购、招标、管理、销售等环节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办法降低成本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降成本工作是一场硬仗,各单位一定要团结一致,努力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减少浪费,加快技改步伐。”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柳钢)领导在公司降成本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树立节能降耗意识,力争效益最大化”,并要求全公司职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降成本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确认识节能降耗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抓住主要矛盾

一个单位降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抓住了主要降成本的大头就能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比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转炉厂的钢铁料耗,烧结厂的煤耗,炼铁厂的焦比,中板、棒线厂的成材率,都是降低成本的主要对象。2005年1-9月转炉降成本2.16亿元,钢铁料耗降成本就占1.6亿元,占降低成本比重的74%。转炉厂抓住主要矛盾,不断利用科技降成本,组织公关,引进先进操作方法,减少喷溅,改进氧枪喷头等,吹损率由2007年同期的10%以上减低到目前的9%左右,渣中氧化铁由20%下降到18%,提高了金属回收率。

3 增强职工的防患意识

3.1 增强职工的降成本意识

(1)职工的降成本意识如何,直接决定企业降成本工作能否开展,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职工是生产直接成本的使用者,职工具有强烈的成本意识会使他们精打细算,奉行节约,会推动降成本工作的进步;职工的成本意识欠缺,会导致他们在工作中铺张浪费,降成本工作将难以开展下去。

(2)要增强职工的降成本意识,就必须施以有效的激励,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通过合理的协调,理顺企业内部关系,将个人利益与企业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科学的领导,指导和规范职工的意识,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要通过做好人事工作,以培养教育、学习指导等方式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

(3)引导职工立足岗位,认真钻研生产工艺,总结操作经验,有效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与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如,柳钢每年都会表彰一批总结出先进操作方法的职工,他们具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在岗位上不断探索和改进操作方法,提高本岗位的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产值。

(4)职工具有强烈的成本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公司才能取得降成本的巨大效益。企业降成本工作要靠职工踏踏实实地做出来。职工成本意识在企业降成本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职工成本意识和降成本工作在构筑企业降成本体系中起着基础作用。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钢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降成本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每一位职工都认识到降成本同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就会自觉增强成本意识,在行动上更自觉地关注降成本工作。企业中的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名职工都有降成本的空间,职工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具有降成本的意识,才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岗位知识,让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3.2 提高降成本技能

(1)职工是降成本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只有让他们充分理解企业降成本的行为,充分认识降成本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使他们积极投身到降成本工作中去,不断挖掘出降成本的种种良策,从而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为企业降成本服务。

(2)降成本意识促进降成本技能,意识的强弱决定技能的高低,两者成正比关系。意识是关键,降成本意识越强,降成本的愿望就越大。在降成本愿望强压的作用下,降成本技能自然会不断地进步。

(3)增强职工的降成本意识和技能是降成本工作的根基。一个大的集团企业,只有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才有持续发展的出路。

(4)在企业降成本的工作中,积极通过职工进行创造性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在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格局,进一步推进降成本工作,推动企业进步。越是先进的设备越需要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先进的工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才能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这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5)立足岗位,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每位职工的岗位操作技能,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真正挖掘出降成本工作的潜能,从而取得更大的降成本工作成效。要求职工在工作岗位中,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寻求先进的操作方法,使降成本工作由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如今,新技术革命迅速兴起,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只有加快岗位技能的进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企业才具有竞争力。熟练的技术工人是企业最坚实的人才。只有不断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才能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也才能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

(6)不能被动地空想成本,而应主动地创造效益,应着力于鼓励职工学技术,练本领,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大力倡导科学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实现安全、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目标。

3.3 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

(1)激励职工发挥主人翁精神,不仅应重视教育,还必须充分依靠职工群众来管理企业。把指标层层分解到单位个人,直接与单位个人工资奖金挂钩,使责、权、利紧密结合,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只有职工把企业当成家,降成本工作才不是一句空话。

(2)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前提就是了解厂情。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要熟知“家底”。企业应使职工在全面了解“家底”后,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为企业降成本工作进言献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为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减少成本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也为企业发现人才,利用人才提供方便。

降成本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加强管理,促进企业节能降耗上水平,又要发动员工当家作主,实现人人理财,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罗飞.成本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秀丽.财务会计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技术创新会降低成本 篇5

【关键词】供热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优化;吸收式热泵;成本

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化和改进分析

通过对集散控制平台的优化,使其具有多功能的人机操作紧密,并能对自动化控制进行实时便捷操作的性能,其能够对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以作为资料报表分析的依据,有效避免仪器在工作中出现报错的虚假信息。对于供热系统中出现的不稳定及时间滞后等情况,可以通过改进探测装置来减少对锅炉温度的反馈间隔。在控制系统中,通过对控制连锁装置的改进,使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室外的温度变化情况,对锅炉的出口温度进行设置,对锅炉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控,使锅炉的温度能够在设定值的范围内波动,进而使得锅炉的燃烧状态达到最佳水平。

在供热系统中自动化控制系统比较复杂,且不同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在实际应用中其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的结果不够理想,加强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改进,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方式提高其控制的效果,有效弥补自动化控制中出现的错误,提高控制的准确性。为此,应该将人的工作经验与自动化控制有效结合,摆脱掉技术上的约束,快速发现运行中的障碍并解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提高锅炉的管理效率,还能通过全过程检测,降低供热系统中的问题及维修费用。在自动化控制技术中还常常用到PID校正控制技术,PID具有运行稳定、鲁棒性强等优势,但PID校正控制技术中所输入的参数都是由人工设定的,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反映出系统的运行状态,而且不能和在线控制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改进。可以采用模糊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实现对PID控制参数的自动调整,有效改善供热系统的动态响应时间,提高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在供热系统中通过有效的降低系统的能量损耗,对于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帮助。为此,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改进工程中,可以科学的对供暖时间和温度进行安排与调节,通过改进供热管道的材料和路径,建设供热管道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耗,注意细节方面的能源浪费,以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还应该借助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供热系统现场进行监督,对供热系统运行过程分散控制,提高操作环境的开放性。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根据不同的供热区域的供暖情况,对供热时间和温度进行控制,对供热回路调节阀进行开闭自动化控制,实现对锅炉运行的全过程监控和调节,促进锅炉的节能减耗与科学管理水平。

二、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针对某电厂的热电联产供热系统,将吸收式热泵技术应用其中,根据厂房的当前情况,设计供/回水温80/60e,降低耗能与污染的同时,回收冷却水的余热,也满足建筑采暖需求。在实际中,要想应用吸收式热泵技术,还应该敷设一部分的蒸汽管路与余热水的管路,并且在系统中引入吸收式的热泵机房,并需要重新敷设外网系统,设置吸收式热泵制取用户管路。

采用吸收式熱泵供热技术在实际的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中,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费用,还可以节省供热系统的运行费;不仅可以减少静态投资的回收期,而且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热电联产系统,还可以消耗蒸汽热能从而进行回收热电冷却水的余热资源,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对实际现场中的设备进行计算分析,可以根据现场的资料以及行业规范,对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的供热面积、热指标取、以及用户采暖负荷等进行计算,并根据根据低温余热水、用户的侧热水以及蒸汽参数,从而得出吸收式热泵制热系数,计算出被热泵系统回收的低温余热水热量。分析设备选型问题,为保障由运行工况,应该满足系统的外网系统,确保外网主干管的管径满足负荷,将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制热量控制在48MW,并选择好热泵机组的型号与相关参数。

在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中应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分析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通过初投资计算方式,计算出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投资概算,并根据常规的传统热电联产方式,进行行业经验分析,通过对吸收式热泵、附属设备、机房设备及管道安装工程以及机房电气工程等项目费用进行合计,计算分析吸收式热泵技术为热电联产供电系统节省的投资概算。

分析具备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热点联产供热系统运行费,根据实际中的电价、热价、水价以及采暖期长短因素,将传统热点联产供热方式与应用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热点联产供热方式进行比较,对比其供热运行费发现:在整个冬天采暖季中,其年供热量、热负荷、室内设计温度、采暖计算温度以及供暖天数等数据方面,都比传统供热系统有优势。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热电联产供热吸引,计算机组满负荷运行的蒸汽耗量以及年耗量,并据此计算年运行费,不仅吸收式热泵技术下热电联产供热系统机组的耗电能较少,而且这样的运行方式也比较方便。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供热过程中的人力、物力以及水电费用的支出,提高了供热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中,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不仅可增加供热效率,还可以能源的利用率,有效减少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的运行费,这对于供热公司供热能力的提高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艳,周岩,李廷富.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空冷供热机组中的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0(21).

[2]方豪,江亿.北方采暖新模式:低品位工业余热应用于城镇集中供热[J].建筑科学,2012(07).

[3]吴晓红,段立丰,孙刚,吴华新.酒精厂余热通过热泵用于集中供热系统[J]. 区域供热,2011(14).

[4]郭红进,马鹏,贾占伟.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优化与节能的探讨[J].福建建筑,2011(01).

[5]李利新.供热系统智能控制节能改造技术应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1(04).

作者简介

技术管理降低道路运输成本探讨 篇6

关键词: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成本降低

市场开放为运输业提供更广的发展空间, 所以很多运输企业在对其运输规模的扩大上往往只重视片面的设备更新, 即车辆的更新, 而忽视了技术性管理工作。这种传统的组织及管理模式也许短期内还不会显现出弊端,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就无法适应时代需求了。因此对于轻视在技术层面的管理工作的企业需要改变, 对于只重视眼前营运而忽视核算成本的观念需要改变;对于轻视培养维修人员或者对其技术提高的做法也应当改变, 如若不然, 被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淘汰只是早晚的事情。

1 技术管理对降低道路运输成本的作用

首先在材料的管理上可以通过技术性管理降低运输成本,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 材料的消耗占了整个运行成本的很大比重, 尤其是在税费改革之后, 材料消耗占到了运输总成本四成左右, 这些消耗主要包括了燃料的消耗、润滑材料的消耗以及轮胎的消耗, 其中, 燃料主要消耗量大约是在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之间;润滑油约占了一到三个百分比;而轮胎则站到了百分之十到十五。而技术性管理则会在这些消耗上大大减少, 由此降低运输成本, 作用显著。 (1) 使用及性能影响着汽车燃料使用量。首先节油的前提必须是汽车的性能保持良好, 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技术支持。汽车的性能好对于燃料的消耗也会经济些, 所以, 使用中对于汽车的技术性调整及检测保证其最佳的状态是其能够节油的前提。而在这方面则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这才是根本。因为, 无论是在方针政策的制定及贯彻实施, 还是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改进及节油方式的执行上, 都要由驾驶员及管理人员来实现, 而这些人员的管理则需要通过企业的管理来实现。 (2) 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润滑材料的使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部件之间的摩擦, 而部件的摩擦会增加能耗, 所以, 可以通过对机件的润滑减少能耗。同时适当合理的润滑也会减少机件的磨损, 不但会令功率消耗减小同时还会延长车的寿命。 (3) 轮胎的管理。轮胎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性能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汽车能否正常运行, 所以运输企业的技术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轮胎管理。合理的使用方法能提高轮胎寿命, 轮胎作为运输成本中比重占有较大的内容, 其管理的有效合理对于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 轮胎技术确保能够使得行车更安全, 同时对于行驶的阻力也能够有效的降低, 所以也会间接的影响到油耗问题。

2 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有关车辆运输业的行业规定中有着有关车辆维护修理的专门性规定, 主要有两方面原则, 首先, 预防为主, 强制维护原则。其次, 视情况修理原则。后者主要就是在车辆进行诊断以及鉴定的时候, 根据作业的深度以及范围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修理。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由于修理的不及时使得车况更加的恶劣, 又避免了由于修理太勤造成呢个的一些资源浪费, 增加成本, 所以, 运输企业对于车辆的监测和诊断的条件应当积极的创造。维修是车辆维护中的重要过程, 而在维护以及维修过程呢过中, 对于维修的标准要严格的把握, 检验是维修的前提, 所以检验的质量直接影响了维修的质量, 因此, 对于检测维修人员在技术上的水平提高也是关键。维修质量好, 车辆的技术状况好,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燃料的消耗, 还可以减少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时间, 减少维修费用。

3 落实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要严格而规范, 实行一车一档的定额管理标准台帐, 驾驶员行驶里程与用油指标挂钩, 燃油实行百公里油耗定额管理, 轮胎按规定的里程使用, 节超奖罚分明, 公开透明。车辆定期维护保养, 人为造成的机械事故按规定处罚。二是健全各种台帐, 加强成本核算。车辆技术管理是对运输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三是要重视车辆的一级维护。定期进行一级维护是必做的工作。四是安全例检不放松。车辆的例检也是车辆各级维护的补充, 是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车辆的各级维护之间的时间间隔里, 车辆各安全部件的连接, 像横直拉杆球头、传动轴连接螺丝等会产生松动, 如不及时进行检查调整, 将会引发交通事故。五是完善经营管理制度, 实行成本控制。加强对节油的管理, 收集和记录汽车燃料消耗的原始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油制度, 并组织实施;对报修的车辆要求车辆检验员故障诊断准确, 维修技术人员准确确定配件是否更换, 汽车维修工准确排除故障, 减少返工, 节约维修过程用料等成本, 将维修的各项成本费用控制指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人和车辆。六是培养车辆技术人才。一种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者;另一种是维修技术人才, 既有丰富的汽车维修理论知识, 对现代汽车结构和新技术有一定了解, 又有很好的维修实践经验。七是提高驾驶员操作技术水平。开展各种培训, 提高驾驶员的节能意识, 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推广节油经验, 每个驾驶员都要养成正确使用和驾驶车辆的习惯, 缓启动、不踩急刹车, 练就过硬的“脚下功夫”。做到“中速运行、减速提前、避免刹车、停车熄火”, 每天都认真保养车辆, 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确保车辆处在最佳的节能运行状态。

降本增效, 提高企业竞争力是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车辆技术管理在降低运输成本过程中尤为重要, 只有提高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水平才是道路运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安利娟.论车辆技术管理在降低运输成本过程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宋建威.对摩洛哥高速公路项目中方设计队伍建设的一点建议[J].水利水电施工, 2011.

技术创新会降低成本 篇7

深度感知用户体验

11月15日, Red Bend软件公司推出了可以进行移动软件分析的vSense Mobile产品, 作为其为服务提供商推出的移动软件管理解决方案套件的附加解决方案。这款产品能够通过对消费者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终端的掌控, 为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提供有关设备性能、应用行为和用户喜好的分析。

据了解, vSense Moblie是一种端到端解决方案, 包括客户端安装软件和提供给运营商使用的后台系统。Red Bend全球市场执行副总裁Lori Sylvia表示, 这款软件分析类产品的研发历时两年, 能够帮助运营商实时了解智能终端的操作运行是如何影响用户体验, 以及用户的使用趋势。

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 他们能与运营商合作使用这款产品。设备制造商可通过运营商收集和提供的用户使用报告, 对自身产品做出调整或更新。

实现终端虚拟化

在采访中, Lori Sylvia还向记者演示了内置Red Bend移动虚拟化成果的终端样机。该公司在去年并购了VirtualLogix公司, 并在全球不断推广移动虚拟化的终端应用。利用移动虚拟技术, 智能终端厂商不但能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还能实现两部手机合二为一的高端需求。目前, Red Bend的移动虚拟化技术已在智能终端上实现, 不仅能应用于手机, 甚至还能在汽车上使用。

对于企业员工而言, Lori Sylvia表示, “我们这样做能够方便企业及其员工用户, 他们不用再带两部手机了”。企业员工只需要购买内嵌Red Bend软件的终端产品, 由其公司内部的IT技术人员为其终端开通一个安全企业域, 再利用Red Bend在线更新功能, 在终端上安装这个企业域, 该员工就可以在一个终端上同时使用两个操作系统了。这两个操作系统可以互不干扰地运行, 将工作和生活分开, 而且这两个操作系统可以不是同一个平台。此外, 企业还可以结合vSense Mobile产品使用, 监督在企业域上该用户的软件和应用使用情况。

据悉, 支持Red Bend移动虚拟化功能的智能终端将于2012年上市。其合作对象主要包括运营商、芯片厂商, 而应用目标群则以企业用户为主。

技术创新会降低成本 篇8

一、现存流通方式的问题

1. 农贸市场仅仅解决了农产品的流通问题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各大城市开始建立大中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卖难”与城市居民“买难”的问题, 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这种农产品流通方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但是这种传统的农贸市场环境较之现代化的大型超市存在着卫生及购物环境的差异。例如在农贸市场中普遍的存在着菜叶、淤泥等杂物, 致使道路不整洁;在活禽宰杀或者水产区由于清理不及时, 难闻气味弥漫;此外摊位出租的分散经营模式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为管理者对市场的统一管理增加了难度。为此一般的农贸市场就被当地人冠以“低劣商品”的集散地, 商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 商贩往往不能有效解决或者干脆逃之夭夭, 从而无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2. 现存的流通模式无法改变农产品价格的“一高一低”

我国很多的大中城市都已经初步形成了各类以批发市场为中心而城郊贸易市场为基础的流通模式, 但是随着新兴流通模式的出现, 这种流通渠道逐渐被“农户+龙头企业+消费者”、“农户+批发商”、“农户+供应商+超市+消费者”以及“农户+批发商”四种模式所取代。尤其是以批发商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最为重要。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不难发现, 以上不同流通方式依然具有自身的优劣势:例如在最常见的农户与批发商构成的流通模式中, 农户仅仅作为初级商品交易的主体进入市场, 为此难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在农户与合作市以及龙头企业的模式中, 合作社作为中介, 提升了农户进行交易的快捷性;在农80总第2013年1715期0期

户与龙头企业的模式中, 由于产品价格随着各种因素而波动, 致使农户的农产品一般是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了消费者;而在农户与供应商以及超市所构成的模式中, 农商产销被进一步分离,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流通对生产的带动。

为此不难发现, 以上基于农贸市场发展起来的四种流通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流通渠道稳定性高、运行绩效高。但是不足之处是无论是对于水果、蔬菜还是粮食等农产品, 农户仅能得到产品价格大约的30%的收入, 从而没有真正的实现增值;而产地市场的经销商作为产品流通的经纪人可以获得大约价格20%左右的收入, 剩余一半的收入则被农产品的终端市场所获取, 从而最终消费者获得的依然是高价农产品, “一高一低”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二、降低农产品成本的创新流通模式

1. 推广“农户+终端市场”的流通模式

(1)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农户+超市”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农村+供应商+超市”的流通模式较之传统的产销分离现状有一定的突破, 向完善与构件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农村+供应商+超市”的供应模式依然存在着各种的进场费等一些其它明目的费用, 总体来讲还是会导致成本一定程度的提高, 尤其是在中小超市的淡季时甚至比农贸市场卖的贵。为此在“农村+供应商+超市”的供应链中要减少供应商这一环节, 从而减少农产品的进场费用, 最终使消费者得到实惠。

(2) 完善“农户+社区”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可以在农村的农产品销售中将产品直接送到社区农贸站、社区菜店或者是农副产品平价店等, 从而省去了流通中的进场费用。通过这种销售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易达到降低流通成本的目的, 一般来讲消费者买到的农产品要比农贸市场或者超市低廉30%—50%。尤其是“蔬菜直通车”可以将新鲜、廉价的蔬菜直接的送到社区门口, 更是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但是由于现存使用的社区农贸店、社区菜店的条件较为简陋, 卫生条件较差, 为此需要政府通过资金或者政策扶持建设或者改造一批公益性质的农贸市场、农产品市场等。与此同时也要相应的扩大“蔬菜直通车”规模, 并解决其专用停车场的问题。

2. 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1) 加大对“农户+消费者”的推广力度。这种创新的流通模式作为最近出现的新生事物, 只是在几个大型城市刚刚兴起, 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农户与消费者的好评。这种流通模式较之传统的的“农户+学校”、“农户+批发商”、“农户+企业”等农产品流通模式具有更少的中间环节, 只需要通过物流公司就可以将新鲜的农产品送达到消费单位或者消费者。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在城郊租地点种农产品, 规定农户使用绿色方法生产农产品, 更是一种经济、安全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2) 大力推进“农宅”对接。这种全新的农产品流通方式是一种可以方便实现农户与消费者直接交易的方式, 但是一般出现在北京等大城市。例如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在社区设置农产品配送柜, 社区居民如果想买农产品只需要在网络上点击鼠标, 通过提前预定的方式就可以在规定时间获得商品。这种方式类似于订奶、订报一样便捷。以上各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均通过减少中间环节而有效地控制了流通中的损耗, 促使菜价降低, 对于农户来说卖菜价升高了, 而对于购买者来讲又买到了便宜菜, 可谓一举两得。

三、创新与完善政府支撑体系

1. 强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准确、快速的加快农产品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强化省级、地市, 尤其是县乡级对于农产品信息的搜集与处理,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农产品的信息发布制度;其次要建立蔬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供应、生产、监测以及预警体质, 尤其是建立农产品市场供求与价格波动的应急机制, 保护农户的利益。

2. 建立农产品流通基础设

各级政府要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是加强基础市场的建设。尤其是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 并不断的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及配套设施吸音批发商、贩运者以及生产者进入市场;对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以及运输等环节进行更新, 建立现代化的服务体系;扶持产地建立冷藏等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社区农贸市场改造, 引导现有各级集贸市场实行“退路进场”以及“退路进市”。其次要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方式。传统的批发市场要按照当下现代农产品流通业态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对现有的市场进行改造与升级, 从而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此外要积极地引导市场进行网上交易, 实行网上订单交易、结算等。

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农产品市场较之其它行业, 具有社会效益大、回报率低因公益性强的特点, 为此降低了一般主体的投资意愿。为了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按照发展生产以及搞活流通的要求:首先要在税费政策上给予农产品市场与流通一定扶持。其次要加大对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投入。例如进一步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政策, 保证用于装载运输新鲜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对流通领域的各种收费行为, 例如零售商供应商收费以及农产品市场收费等;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减免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房产税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当地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于当地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加大对于连锁经营、产销挂钩、配送、等新流通方式的支持力度。最后还要对于一些龙头企业进行补助, 支持龙头企业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及营销服务。

4. 健全市场法规制度

首先政府要制定法律法规来对市场交易的双方进行干预或者引导, 利用购销双方已经形成的资产交易性频率与专用性来进行锁定, 从而构成双方规制结构;其次要放宽农产品市场的准入政策, 简化农产品经营者手续的办理程序, 从而保证他们真正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公平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企业办市场”的法规, 从而规范市场经营设施的租赁制度。

四、结束语

通过流通模式的创新发展可以在解决“一高一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要切实的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生产组织。例如在农产品的种植管理过程中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引用高新技术来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通过国家制度建设、强化市场管理、政府扶植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强化宏观调控力度等来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 同时通过发展与培养农产品物流组织、强化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支持以打通地区封锁、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建立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体制、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来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如此就可以在相对提升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同时降低购买者的买进价格, 从而有效地解决“一高一低”问题。

摘要: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今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依靠先进的科技优化生产结构以及减少劳动力数量、加快农产品与产业的结构升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另外由于我国的主要农产品在品质上不具有竞争优势, 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的农产品。为此要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及农民的收入就要降低我国农产品的成本。文章能够现存流通方式的问题探讨入手, 重点论述了降低农产品成本的创新流通方式。

关键词:农产品,成本,创新流通模式

参考文献

[1]黎元生, 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J].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1) .[1]黎元生, 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J].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1) .

[2]杜红梅, 应对WTO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2 (5) .[2]杜红梅, 应对WTO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2 (5) .

[3]邵乐群.陕西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3]邵乐群.陕西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4]毕玉平, 陆迁.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演化的关键要素分析研究[J].经济问题.2010 (8) :70-73.[4]毕玉平, 陆迁.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演化的关键要素分析研究[J].经济问题.2010 (8) :70-73.

[5]刘晓红.陕西农业产业化中物流问题调研分析[c].中国物流学会学术论文.2007 (9) .[5]刘晓红.陕西农业产业化中物流问题调研分析[c].中国物流学会学术论文.2007 (9) .

技术创新会降低成本 篇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物流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和基础产业, 同时, 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据国外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等调查, 得出结论:中国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众所周知,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 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缺乏规范的核算, 人才短缺, 成本高, 效率低, 规模小是其最大特征。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 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8%, 而美国20世纪就已低于10%。该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 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以上。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物流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另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B2C电子商务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 现已被公认是未来IT最有潜力的增长点。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将企业与客户通过Internet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然而, 物流行业的发展缓慢, 完全跟不上电子商务市场的成长脚步, 并且已经成为了制约后者发展的一道瓶颈。比如淘宝网、卓越网、京东商城等都有很好的业务水平, 但物流的相对落后却严重制约其发展壮大。这再次表明改善我国物流现状已经迫在眉睫。

其实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有很多种, 本文主要是以利用现代物流技术的方法来完善物流系统, 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做一论述。

2 传统的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活动各要素所组成的, 为实现物流目的、功能和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或者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 由所需转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信息联系等若干互相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来说, 按功能要素来分的话, 物流系统主要由运输、仓储、装卸与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与信息处理等方面构成。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理论, 即各功能处在一个相互矛盾的系统中, 一方面目的的达到必然会损害到另一方面目的的达成。比如将铁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 虽然增加了运费, 却提高了速度, 从而降低了库存, 降低了库存费用等。

在认识了效益背反规律之后, 我们就要有意的将物流各功能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 连成一个整体来认识物流, 进而有效解决效益背反规律, 最求整体效益。美国学者用“物流森林”的概念来形象的表述物流的整体观念, 指出物流是一种结构, 对物流的认识不能只见功能要素而不见结构, 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 融入了各种物流技术的现代物流系统

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和日趋完善, 人们又提出了现代物流系统的概念。所谓物流技术是指集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技术。目前已进入应用领域的物流技术包括:电子产品编码 (EPC) 、无线射频识别 (RFID) 、全球定位系统 (GNS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智能交通系统 (ITS) 等。而现代物流系统是在传统物流系统的基础上, 引入物流技术, 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 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论, 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 准确率提高, 库存减少, 成本降低, 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结合我国物流现状, 要想运用物流技术来协调物流系统各功能要素, 使其整体成本最小, 关键是要建立“标准化”和“共享”的观念。所谓的标准化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使物流上游的生产制造到下游的分销经销, 都采用统一的信息流, 即将尽可能多的数据源相互连接, 然后使信息的发送和传输标准化, 以便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需要该信息的人。这不仅满足物流系统各功能要素共享物流信息, 也使得整个供应链都能够共享这一标准化的信息流。从而使整个物流过程乃至产业链都呈现透明化。

3.1 EPC技术实现信息标准化

信息标准化就要借助EPC来实现。EPC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简称, 一般中文称其为产品电子代码或电子产品编码, 它是一种编码系统, 其作用就是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它是在传统的条形编码的基础之上, 做了一些改进和补充, 实现了对单品进行标志。产品电子代码属于下一代产品标识代码, 它能够对供应链中的各个对象进行全球唯一的标识, 比如物品、货箱、货盘、位置等。

传统的条形码技术不能对单品进行有效识别, 而EPC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空缺, 因为它的信息编码方法能够与传统的条形码兼容, 大大增强了系统的信息容量。

3.2 RFID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有了标准化的信息流, 如何实现共享呢?这就要借助物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简称RFID。

RFID拥有其他的识别技术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它不仅非常容易操作、简单实用, 还特别适合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它具有读写距离长、保密性强、存储数据量大、适用于恶劣环境、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这项技术基本上可以追踪和管理到所有的物理对象, 是最重要的一项管理手段之一。此外, 因为这项技术的技术性很高, 很难被仿冒和侵入, 具有很强的安全防护能力。采用这项技术因为不需要查看进货的条码, 会节省很多的劳动力成本, 比如沃尔玛就因此节省了83.5亿美元。

一般情况下, RFID系统是由标签、天线、阅读器三部分组成的。一是标签:也叫做射频标签, 它是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 每个电子编码都对应着一个标签, 它附着在物体上, 能够用来识别对象, 通常来说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 即采用EPC技术编码的数据, 且含有内置天线, 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二是读写器:读写器分手持式和固定式两种, 它可以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 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读写器通常通过其接口进一步与电脑相连, 或使用WLAN技术进行数据传送, 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电脑进行下一步处理。三是天线:在标签和读写器只见传递射频信号。

要使RFID在物流系统中实现, 需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就嵌入RFID标签, 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要想使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依托RFID标签紧密的结合起来, 必须在生产环节就引入RFID标签。只有这样它才会发挥其应有的强大作用, 保证物流各环节的顺利进行。

3.3 RFID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共享的具体运用

RFID在商品生产环节的介入:采用该技术的物流系统与传统的物流系统有着很大的区别, 传统的起点是在入库或出库, 但是该系统是在商品的生产环节就介入进来的。

分四个步骤可以完成商品的RFID标签信息录入:一是描述相应的商品信息, 比如生产部门、使用期限、安全级别等, 通过录入这些相关信息可以有效的实现商品过程追踪的有力支持。二是在数据库中把商品的有关信息录入到对应的RFID标签项中。三是把商品和相对应的信息编辑整理出来, 取得商品的原始信息和数据库, 但是必须保证这个环节各项信息的准确性, 因为它不仅是物流系统的第一步, 也是RFID第一个开始介入的环节。四是当完成信息的录入工作后, 应该用阅读器进行确认, 检验两者之间的信息是否一致;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数据录入, 显示每一件商品的RFID标签信息录入的完成时间和经手人。

RFID在商品入库环节中的实现。传统的物流系统入库需要经手人员在入库记录单上登记, 入库前必须经过仓库管理人员严格的检查, 而且为了保证这个环节的准确性, 一般都会进行多次检查, 在这整个过程中需要很多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这项新技术的出现, 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 只要在入库口通道处放置RFID识别器, 就能够轻松识别入库商品, 还可以利用阅读器自动存储到计算机的库存管理系统中, 并且该商品还能够利用指引叉车上的射频终端, 通过最佳路径到达可供选择的空货位。经阅读器确认商品到位后, 还能够及时的更新库存信息。最后商品入库完成后, 该系统还可以打印出入库清单, 以便日后确认责任人。

RFID在商品库存管理中的实现。商品入库后并非一劳永逸, 现代物流库已经实现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需要对库存货品进行随时的检查和管理。在过去的传统物流系统中, 这也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事, 而且效率低下, 但采用该系统之后, 这个环节就变得非常的简单了。该系统的阅读器可以对各类商品进行定期的盘查, 分析出商品库存的变化情况;如果商品出现移位, 只要利用阅读器就可以自动采集到货物的RFID标签, 并在数据库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就可以自动把信息录入到库存管理系统中, 记录商品的品名、数量、位置等信息, 核查是否出现异常情况。采取该系统, 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减少传统库存管理中的人员作业量, 实现商品的安全、高效库存管理。

RFID在商品出库环节中的实现。该系统在商品出库环节能够自动的确定出最优提货路径和提货区。它利用车载终端提醒工作人员载货, 经扫描货物和货位的RFID标签, 确认出库物品, 同时更新库存。当物品到达出库口通道时, 阅读器将自动读取物品的RFID标签, 并在数据库中调出相对应的信息, 与定单信息进行对比, 若正确即可出库, 货物的库存量相应减除;若出现异常, 仓储管理系统出现提示信息, 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4 结论

标准化了的物流信息通过RFID实现共享后, 就可使物流系统各功能部门的效率大大提高, 有效实现透明化管理, 从而为协调各功能部门、发挥整体优势、优化整个物流系统、降低物流成本给予了技术支持与保证。

参考文献

[1]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 2010 (7) :172-173.

[2]刘跃华.现代物流系统中SOA技术的应用及其优势[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0 (2) .

[3]赵娟.RFID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J].1998, 19 (4) :16-20.

技术创新会降低成本 篇10

HomePlug技术经过不断演进, 成为家庭网络连接中稳定、易用的技术, 并且越来越多的芯片、半导体和通信厂商加入, 因竞争的增加而使成本降低, HomePlug电力线联盟此次在中国开展论坛, 意欲开拓中国市场, 国内通信厂商如何切入其中?本期《通信世界周刊》对话HomePlug电力线联盟总裁Rob Ranck, 以了解Home Plug技术特征和应用前景。

Home Plug技术已非常成熟

《通信世界周刊》:

HomePlug技术已经开发了很多年, 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哪些实际的应用?

Rob Ranck:

HomePlug技术现在非常成熟和可靠, 因为这一技术已经开发了12年。HomePlug技术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即芯片认证阶段, 固件功能和性能测试阶段, 与多家厂商进行性能和稳定性测试阶段, 以及正在进行的针对客户新增加的功能需求进行的测试阶段, 如远程管理和网络周边测试等等, 力求使家庭网路更加稳定可靠。很多不同的公司正在全球供应HomePlug产品, 出货量已经达到数百万台。

HomePlug产品最初的主要应用是使用家中的电力线实现宽带上网。如今, HomePlug技术还作为高速骨干网, 广泛用于消费者娱乐的传输网络视频和音频。此外, 很多大型运营商也会使用HomePlug AV, 传输先进的IPTV和三网融合业务。

从2011年开始, 智能电网和能源管理应用成为HomePlug的一个主要增长领域。HomePlug Green PHY网络技术已经得到美国和德国许多智能家电集团及大型汽车公司的支持, 用于电动汽车连接。

《通信世界周刊》:

HomePlug技术给IPTV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哪些技术支持?

Rob Ranck:

HomePlug电力线联盟给服务提供商带来了两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 HomePlug电力线联盟的技术工作小组可以受益于世界顶级电力线专家的最大规模的协作。第二, HomePlug技术实现了消费者简便地自助安装家庭网络产品的承诺, 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的成本, HomePlug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 来说明这种优势。

《通信世界周刊》:

HomePlug在中国市场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如何利用HomePlug技术?通信厂商如何找到市场切入点?

Rob Ranck:

多家产品公司的HomePlug AV产品已经在中国零售店提供。由于中国消费市场增长迅速, 中国的HomePlug应用可以复制之前采用HomePlug技术的运营商提供高清娱乐、宽带上网和IPTV服务。此外, 智能电网和智能能源对推动HomePlug技术在中国的采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 很多商业客户已经调整电力线技术, 以适应同轴电缆承载的以太网络, 部分HomePlug会员公司正在为大型物业和广电公司提供自已的定制数据连接解决方案。

对电信和广电运营商来说, HomePlug技术是经过验证的以最低成本实现高速家庭连接的首选方案。法国电信、英国电信、中华电信等运营商已经采用Home Plug技术, 提供高价值IPTV和三网融合服务。

运营商目前正推动着消费者购买数百万台家用网络设备。一个利好消息是很多大型芯片和产品公司正在提供可以互操作的HomePlug产品, 因此供货渠道已经搭建得非常好。此外, HomePlug与Wi-F联盟合作, 保证能够对移动应用及家中任何地方的插电设备提供无缝的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能力。

推出下一代Home Plug AV2技术

《通信世界周刊》:

HomePlug在带宽传输率和安全上有哪些技术优势?据悉, HomePlug电力线联盟最近已经完成了下一代HomePlug AV2技术规范, 在技术上进行了哪些升级?

Rob Ranck:

HomePlug技术现在已经在全球1亿多台设备中提供, 很多公司十年来已经提供几代HomePlug芯片和产。这意味着HomePlug产品提供了最优秀的性能和最高的可靠性。

HomePlug技术从一开始就是为使用电力线联网而开发的。多年来, 这一技术持续增强物理层 (PHY) 和媒体接入控制层 (MAC) , 以适应避免电力线固有噪音的苛刻要求。这意味着HomePlug技术可以从大量的实际环境测试和经验中受益。

HomePlug AV2是真正的下一代千兆位电力线技术, 包括很多重大改进, 如MIMO, 其明显提高了性能和整个家庭联网能力。通过HomePlug AV2, 可以同时传输多种高清视频和3D视频。

由于HomePlug电力线联盟是一个开放性组织, 任何企业都可以加入这一组织, 因此所有HomePlug规范和标准对所有产品开发者都是开放的。HomePlug电力线联盟是最大的电力线行业集团, 也就是说, 有许多产品公司参与竞争, 以便为客户提供成本最低的产品。

《通信世界周刊》:

Home Plug在家庭智能终端连接中有哪些特性?

Rob Ranck:

HomePlug电力线联盟在成立之初, 有一个非常主要的重点是HomePlug认证方案。多年来, 已经有270多款不同设备获得HomePlug认证, 这使得消费者、零售商和电信运营商能够对多厂商互操作能力树立起信心。这种互操作能力大大改善了消费者体验的质量, 因为HomePlug产品提供了真正的“即插即用”连接能力。

上一篇:企业经营风险控制下一篇:慢性鼻窦炎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