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进创新

2024-11-07

技术改进创新(精选12篇)

技术改进创新 篇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很多教师都在积极尝试使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的尝试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也出现了另外一些问题:教师为了让公开课符合新课程理念, 故意设计合作探究环节, 而不管是否必需;教师在组织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时, 如果只注重形式, 则容易产生低效的局面。“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力。教师要真正理解合作探究的精髓并发挥它们的巨大作用,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去反思与改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改进措施

与改进。

究;改进措施

一、在小组合作的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

笔者曾听过一节优质课, 教师使用的教材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十课《编排目录》, 学习任务是通过对目录的编排, 学习页面的分栏、栏宽的调整以及对于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了解杂志目录的基本组成。

案例一: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来完成期刊号。教师事先准备了2012网语、IT动态、春之韵、海外热点等几个主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以上主题中任选一个打开, 为所选的目录设计一个期刊号。于是小组内的每个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选择好主题后, 开始各自独立操作。这期间除了相互之间帮助一下操作技巧之外, 看不到同学之间有合作的迹象。

在这里, 小组合作只是作为一种点缀, 看上去有小组合作的影子, 但学生往往还是独自一个人在操练。这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说“下面小组合作一起来完成这个作品, 看哪组同学最快最好”一样, 症结主要在于:教师对合作的要求太过于笼统, 合作什么、怎么合作, 学生都不知道, 结果往往各自为政, 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合作学习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 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 达到共同提高。对于上面这节课, 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合作的成效。

1. 精选合作内容

在Word中绘制自选图形, 学生都能容易上手, 兴趣很大。因此, 刚开始部分, 可以不合作, 可任由学生独自探索,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遇到多个自选图形叠加时, 学生遇到困难时,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共同来寻找实现的方法。教师选择恰当的内容, 能够引发学生参与合作的内部需要, 是促成有效合作的前提。

2. 明确各自分工

笼统的一句“请4人小组合作……”这样的简单指令是无法组织合作学习的, 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的始终都有清晰的任务。教师在课前可以针对学生任务, 事先将任务细化, 如将自选图形的学习细分为自选图形的旋转、自选图形的叠加、自选图形的美化、自选图形工具栏四部分。建好小组分工表, 每个表格里会有一个子任务, 由组长在合作时进行分配, 也可以组员自选。这样分工合作, 学生有具体的目的指引, 操作时就不会无所事事。在考核小组成员时, 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方面来评价, 这样会更加有针对性。

3. 强化教师指导

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深入学习小组, 倾听、了解他们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教师如果发现在小组合作中花费时间太多, 而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大时, 应该及时改变教学进度, 可以通过教师演示或者再次明确任务等方式, 促使合作沿着深层进发。

二、在自主探究的同时融合接受学习

案例二:另一节《编排目录》课, 有这样的教学片断。

师:对整个页面进行美化, 还可以给目录加上边框和底纹, 现在请同学们尝试这个功能。

生:操作尝试……

师:巡回指导……

连续10分钟。 (有的学生开始无目的的浏览无关网页)

师:点评边框和底纹的功能。

本节课中, 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评→再学生自主探究→再教师点评的模式来组织本次活动, 努力做到少讲多练, 尽量让学生练习并探究。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学生过多自主探究的弊端:效率低下, 完不成学习任务, 学生探究碰到问题时, 会注意转移, 出现有的同学浏览无关网页等。说到底是教师过分崇尚自主探究, 放弃了接受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有创新, 也需要继承。我们要改变的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接受学习。接受学习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 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 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

在这节课中, 笔者认为在长时间的自主探究中, 可以如下方法处理:

1. 学生示范

学生示范包括学生的作品示范和操作示范。一般在自主探究任务初期, 经过几分钟的自主探究, 教师可先请学生暂停操作, 展示并欣赏几个学生作品 (完成边框或底纹操作) , 并请学生上台当小老师, 给其他学生展示操作过程。这样的好处是教师将舞台让给了学生, 通过学生来落实简单的知识技能的传授, 达到了少讲多练的目的, 另外还能了解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 教师示范

经过更多时间的自主探究, 发现大部分学生遇到难点后, 教师应进行示范操作, 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克服困难, 共同提高。

3. 教师小结

在自主探究最终出成果后, 教师应花一部分时间来进行小结, 并结合本课的重难点, 进行概括。教授罗伯特·马扎诺等在《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一书中证明总结是九种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它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上课内容, 对教学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 都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 还可以结合教师板书或让学生阅读课本等其他的方法, 让自主探究更加地高效。

新课程的理念本身没有错, 只是我们理解得太简单, 在实践中有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理解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内涵, 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这样, 我们的学生在新课程的发展中, 才能真正地形成创新型思想方法的建构, 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才能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艺, 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沈万军.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 (8) .

技术改进创新 篇2

1.制备Fe(OH)2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试管2支、酒精灯只、长滴管两支、FeSO4溶液、NaOH溶液

2.电解质导电性实验:

实验用品:学生电源一个、导线6根、电解槽一个、烧杯一个(100ml)、石墨电极一对;

食盐、蒸馏水

3.浓硫酸脱水实验环保改进法

实验用品:500ml烧杯一个、250ml烧杯一个、50ml烧杯一个

NaOH溶液、蔗糖、浓硫酸

4.H2S与SO2反应的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50ml烧杯一个、试管2支、滴管与一只;

Na2S溶液、Na2SO3溶液、盐酸溶液

5.焰色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蒸发皿一个、酒精灯、火柴

NaCl、无水乙醇、量筒。

改进创新实验:

6.制备Fe(OH)2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试管2支、酒精灯只、长滴管两支、FeSO4溶液、NaOH溶液

7.电解质导电性实验:

实验用品:学生电源一个、导线6根、电解槽一个、烧杯一个(100ml)、石墨电极一对;

食盐、蒸馏水

8.浓硫酸脱水实验环保改进法

实验用品:500ml烧杯一个、250ml烧杯一个、50ml烧杯一个

NaOH溶液、蔗糖、浓硫酸

9.H2S与SO2反应的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50ml烧杯一个、试管2支、滴管与一只;

Na2S溶液、Na2SO3溶液、盐酸溶液

10.焰色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蒸发皿一个、酒精灯、火柴

技术改进创新 篇3

关键词:上海市;中小型企业;机电类;技术创新能力;调研

1.引言

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小型机电类企业起到了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上海市是我国经济中心,各种机电类企业聚集在此。在上海市经济不断发展的道路中,中小型机电类企业始终表现出最活跃的一面[1]。中小型机电类企业不仅奠定了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保证了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中小型机电类企业的发展上仍然存在着技术创新的不足,特别是技术创新方式亟待改善[2]。

胡锦涛同志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十二五”规划更是突出了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创新要求。要想推动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有效提高创新成果,必须从企业的技术现状入手,通过中小型机电类企业的现状调查,了解当前的经营情况,深入剖析企业在技术创新意识、投入与开展相关活动等方面上有哪些缺陷与不足,从而分析企业创新成果的制约因素[3]。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上海市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得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制约因素。对此进一步研究后,在制约因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推动中小型机电类企业的技术创新并有效提高创新成果。

2.上海市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研

2.1 调研分析

此次调研以调查问卷为主,通过不断地实地走访企业,与企业管理者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企业技术创新情况。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企业创新意识调查结果

针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最主要的就是分析企业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在调研中主要是分析企业管理者对于技术创新作用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共有有203家,认为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一定意义共199家,认为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基本没用共有93家认为,认为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只拖累企业发展有10家,如图1示。

2、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情况调查结果

针对所有调查对象,根据其在研发投入的费用来展示其重视程度,具体投入额划分为:“10万以下”、“10—20万”、“20-50万”以及“50万以上”四个选项。其中在技术创新上投入在10万以下有193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投入在10万-20万之间共124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投入在20万-50万之间共134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投入超过50万共50家企业。相对于之前的调查,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投入有了略微的提高,具体如图2示。

3、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情况调查结果

创新活动能够表明企业所开展的技术创新情况,是实际行为的表现,有良好的反应。主要分析了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情况,有206家企业选择了“没有”,占全部的41%,有141家企业选择了“很少有”,占全部的29%,有92家选择了“偶尔有”,占全部的19%,有66家选择了“经常有”,占全部的13%。从这些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频率很低,一些企业没有要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意识,具体如图3示。

4、企业技术创新外部制约因素调查结果

外部制约因素是技术创新支持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反映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通过研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接受政府支持时间,来分析外部制约因素。具体调研如下:在创业阶段接受政府支持共189家,在初创后期接受政府支持共142家企业,在成长期接受政府支持共109家企业,在扩张期接受政府支持共65家企业。通过对比调查结果,企业在各阶段对于政府创新资金资助都有需求,但在前期更容易遇到资金难题,具体如图4示。

5、企业技术创新内部制约因素调查结果

内部制约因素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主要内部因素包括:“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有效的技术战略计划”、 “健全的组织机构”、“团队创新意识”、 “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以及“丰富的资金支持”。通过调研可知,有189家企业选择了“团队创新意识”,257家选择了“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134家选择了健全的组织机构”,78家选择了“丰富的资金支持”,68家选择了“有效的技术战略计划”,77家选择了“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技术人才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团队创新意识与健全的组织机构,相比之下其他因素较为次要。

2.2调查分析比较

1、缺乏技术创新来源,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经济实力以及企业规模的制约,使得中小型机电类企业只能通过自主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很少能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更遑论参与国际科研技术交流。但是自主研发无法满足企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企业只能通过经济等手段引进科技技术或科研成果。此外,科技技术信息实时更新,企业对技术创新最新信息却相对滞后,往往不能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来获取新技术、新产品[4]。

2、企业经济实力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尽管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明白企业现状,迫切想要技术创新,但往往由于经济实力不足,无法在技术创新上有效投入。中小型机电类企业较小的规模决定了其在科研经费上投入有限,更无法保有持续稳定的研发队伍,企业始终面临着缺乏稳定的创新型人才的难题。何况技术创新始终是个漫长的过程,研究开发后还需经过中试与生产销售这两个阶段,不仅需要时间的投入,更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撑。所以,中小型企业想要完成技术创新项目,首先必须解决资金不足这一根本的问题。

3、尚不健全的政策扶持。

在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与改造等项目上,我国政府始终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针对中小型机电类企业的税收优惠与资金资助的相关技术创新政策始终不足,在政府采购等方面也是如此,结果造成中小型机电类企业融资受限,导致资金短缺。此外,由于缺少在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常常使得中小型机电类企业缺乏积极性。而我国倾向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政府采购,更打击了民营企业的制造积极性。所以说,中小型机电类企业始终缺乏政策的扶持[5]。

3.对上海市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

3.1 宏观研究

1、中小企业缺乏资金

由于规模小,中小企业往往经济实力薄弱且融资方式较少,导致资金缺乏。而经济实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与关键。中小型企业通常通过内源融资的方式,很难采用社会融资渠道。此外,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生产经营往往产业化不足,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滞后的企业管理方式更扩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加之还贷诚信问题进一步加剧贷款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很多中小型企业将变为短期经营。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缺乏相关政策服务,无法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2、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缺乏科学规划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民营中小型企业生产产品常常追逐短期利润,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很少重视新产品的研发,无法做出科学规划。于是,只为抢占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往往陷入模仿怪圈而不自知自救,在强大的竞争者面前不堪一击,无法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甚至因此凋亡。

3.2微观研究

1、缺失创新型人才

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只有创新型人才才能使企业保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由于历史社会环境及我国中小企业自身与资金等方面问题使得企业技术人才严重流失。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中小企业,由于家族意识的局限、管理方式的落后,导致家庭成员垄断了最高权力,使得高素质的人才在企业中的发展受到限制,从而缺失人才。

2、技术创新缺乏战略管理

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题:“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企业是否制定技术创新战略”,82%的中小企业填选答案“是”。尽管很多中小企业制定了创新战略,却很少有企业具备创新型能力。其实很多中小企业并未明确企业创新管理的定义,因此所制定出的企业创新战略未能成功实施。

3、缺乏创新实践

由于经营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始终缺乏资金,一旦发生经营困难乃至亏损将使得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融资不足从而恶性循环。但企业的创新项目需要新设备与科技人才,而这些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

4.上海市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改进分析

4.1解决制约机电类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因素

1、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资金不足”是现代机电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因此,根据企业情况制定相应融资机制,拓展资金来源,为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政府部门应成立专门的企业支持资金,有目的地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资助。同时,企业应与银行和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企业需要投资技术能力发展中给予支持。企业应成立专门的融资小组,探索其他形式的融资渠道,例如风投公司和个人投资等形式,积极的拓宽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

2、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机构

企业应建立围绕技术创新的中心体制,实现配套服务,达到提升技术创新开发能力的效果。企业应根据体系建立子结构部门,按照研发、推广、技术引进和技术营销等部门,实现企业在企业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在企业发展中,由管理者按照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由各个子结构部门直接执行,延伸技术创新服务影响力,在企业实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实现企业的升级。同时,要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完善技术服务网,能够在市场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形象,及时发布技术政策、科技成果、新产品介绍和技术人才供求信息,并培育发展技术市场,办好各种形式的技术成果交易、洽谈等活动。

4.2解决制约机电类中小企业发展的微观因素

1、完善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的人才是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能够不断地提升企业人才质量,从而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人才培养中,应避免单纯的技术培养,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在技术研发中能够站在较高的层次,从而能够开发出更具创新的产品。此外,人才培养要建立相应的队伍,形成强大的创新团队,有组织和目标的进行工作。在人才培养中还应积极地学习国外经验,派专门的技术人才到国外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多参加技术战略活动,达到见多识广的效果。

2、技术创新需要产学研结合

技术创新需要积极的引入先进技术,该方式能够达到快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效果。企业应与高校、科研所及技术服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实现新技术的流通,保持对同行业内新技术和新趋势的敏感性。同时,中小型企业应该与大型企业合作创新,在技术方面取长补短,不断地丰富企业内部技术经验,学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实施过程,并改善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

5.总结

针对中小型机电类企业,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机构,促进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机制上,启动人才储备战略,完善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政府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落实高新技术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本文分析了上海市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了影响这些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能够为国内类似的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建康. 全球化中的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路径——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实证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 2006(05)

[2] 李君甫. 机电产业国际化人才问题研究——以北京市机电企业为例[J]. 商场现代化. 2006(25)

[3] 庞智强,张廖. 甘肃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 科技与经济. 2009(04)

[4] 韩东旭,李广周. 产学研合作——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 天津科技. 2010(05)

技术改进创新 篇4

关键词:110kV预装式变电站,技术改进,创新,应用

1 工程概述

常规110kV变电站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筑物,砖混结构变电站建设周期较长,而预装式变电站则将10kV配电装置、继保、通信、蓄电池等设备均装于预装式箱体内,在工厂完成设备组装和室内二次电缆敷设,待现场土建基础完成后即将预装式箱体及其内部设备整体运往现场一次性吊装完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现 场安装的 工作量,提高了变 电站的建 设效率。佛山110kV朗沙变电站(图1)和110kV智慧变电站作为广东电网公司首例试 点110kV预装式变 电站已顺 利建成投运,创造了110kV变电站建设史上工期最短的奇迹。

相比于国内已建成的110kV预装式变电站,本试点预装式变电站在设计中运用了较多新技术、新思路,对110kV预装式变电站做了大量的改进与创新,使预装式变电站更加环保节能、易于建设、方便运行。

2预装式变电站综合布线的改进

预装式变电站均在预装式箱体正下方设一个约2 m高的半地下电缆层,在箱体底板上开设2个人孔,作为施工及运 行人员进出电缆层的唯一通道,箱体内的一、二次电缆均在电 缆层内采用吊架敷设。此敷设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1)设半地下电 缆层导致 土建、消防、通风、照 明等投资增大。

(2)半地下电缆层的进出通道仅为箱底的2个人孔,较狭窄,一旦发生消防事故,不利于运行人员逃生。

(3)半地下电缆层将10kV箱体托起较高,后期更换开关柜设备时搬运不方 便,且箱体布 置较高增 加了全站 防雷设施投资。

本项目取消箱体下方的半地下电缆层,直接将箱体安装在土建地面基础上,箱体两边外侧设电缆沟,10kV电缆直接从开关柜柜底埋管 至箱外电 缆沟;同时在箱 体本体底 座内设200mm高电缆夹层,箱内二次电缆在本体夹层内敷设,各箱体间联络电缆从箱体底座电缆层进入电缆沟内敷设;另在箱体内天花板沿箱壁一周设半封闭式线槽,用于敷设箱体内照明、动力、暖通、消防等缆线,箱内照明灯具、插座等引接 缆线在箱 体墙板及天花板内穿管敷设。

此改进具有如下优点:

(1)取消半地下电缆层,节省了建筑投资费用。

(2)消除了运行人员 在半地下 电缆层内 不易逃生 的安全隐患。

(3)10kV箱体采用地面基础安装,便于运行人员进出箱体,且站内更加美观整齐。

(4)箱内二次电缆在箱体本体底座电缆层内敷设,使箱体内二次电缆可提前 在工厂内 敷设完成,大大减少 了现场工 作量,提高了变电站的建设效率。

3预装式设备箱体的改进

预装式变电站预装式设备箱体内屏柜前后操 作及维护 通道宽度均较小,不满足规程对室内配电装置的布置尺寸 要求,给运行维护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主变低压母线桥 的实施方案中,10kV箱体内主变低压进线采用架空绝缘铜管母线,致使全站占地面积较大,且铜管母线穿过箱体墙板时,防火及防水封堵均较难满足要求。

本项目在满足箱体运输及现场吊装要求的前提下,改进箱体结构设计,增大箱内屏柜前后通道宽度,箱体内2列开关柜中间通道宽优化为2.5m,柜后通道宽优化为1m,此布置尺寸满足2列开关柜之间通道大于2倍小车长加0.9 m的运行要求,柜后通道也满足不小于1m的运行要求,既便于运行,也消除了因通道宽度不够导致的安全隐患。同时将架空绝缘 铜管母线自开关柜柜顶进线改为绝缘铜管母线在电缆沟内敷设,从开关柜底部进线,铜管母线不需穿箱体,不存在穿墙处的 防火及防水处理问题。

4预装式变电站光导照明系统的应用

预装式配电箱体为满足防潮、消防、恒温恒湿等运行要求,加上预装式配电箱墙体结构、材质的特殊性且墙体较薄,实际制造工艺无法实现在配电箱墙体上开窗,因此即使在白 天,箱体内也十分黑暗压抑,运行人员在箱体内巡视时,只能开启 交流电照明系 统解决箱 内采光问 题。110 kV朗沙变电 站、110kV智慧变电站项目中预装式配电箱内的照明在广东电网中首次采用新型绿色照明技术:采用光导照明系统,使预装式变电站更加环保、节能,积极响应绿色电网的建设要求,并满足充分利用天然光设计标准。光导系统在预装式变电站中 的应用如图2所示。

光导照明系统直接利用太阳能,不需要像 太阳能热 水器、光伏发电等那样经过能量转换再使用,只要是在白天,不管是晴天抑或是阴天都可通过安装在预装式配电箱箱顶的光导照明系统解决自然采光的问题,达到箱体内外亮度同步。光导照明系统主要由采光装置、光导管、漫射装置3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

通过室外采光装置收集室外的自然光线并将其 导入系统内部,再经光导管传输后,由安装于系统另一端的漫射装置 把自然光线均匀发散到室内。此系统完全不需要电力,直接利用自然光照明,同时系统中空密封,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不会给室内带来热负荷效应。组成材料均属绿色产 品,无污染。透明的采光罩透光率高、抗老化、硬度高、抗冲击、耐摩擦;半圆形的设计使得在室外不容易积聚灰尘,同时表面带有UV涂层的采光装置会隔绝90%以上的紫外线,使少量紫外线能进入室内,起到杀菌除臭的作用。装在室外的采光装置通过安装高强度、耐腐蚀、易与建筑结合的防水装置,保证屋顶的 致密性,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导光 管按形状 可分为直 光导管和 弯管2种,弯管可以 有不同的 弯曲角度,弯曲角度 变化范围 为0°~90°,能满足室内安装的美观布局要求;导光管重量轻、耐腐蚀,内壁多层特殊反光膜确保了光线的高效传输性和稳定性,材料全反射率达到98%以上,保证了室内外亮度一致。室内通过漫射器漫射自然光,无频闪,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漫射 器外观看上去就像家庭安装的吸顶灯,但具有高透光、高扩散、显色性好、光线柔和、无眩光的特点。光导照明系统所传输 的光为自然光,其波长范围为380~780nm,显色性Ra为100,且经过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进入室内的光为漫射光,光线柔和,照度分布均匀,实现了箱体内外亮度同步,为变电站运行人员创 造了良好的室内环境。

光导照明系统可以取代箱体内白天的电力照明,至少提供10h的自然光照明,无能耗,节约能源。10kV朗沙变电 站光导照明系统一次性投资十几万元,无需维护,既不产生维 护费用,又减少了变电站工作人员日常维护工作量。光导照明系统使用年限≥25年,可与电气设备设计使用年限一致,远高于一般照明产品。

光导系统的推广应用,可解决传统预装式变电站的自然采光问题,而且节能环保,大大减少了能源损耗,使用寿命 长,在预装式变电站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5预装式变电站恒温恒湿系统的应用

预装式变电站中的10kV配电装置建筑箱体及继电器室建筑箱体空间狭小,墙体不开窗,无法自然通风 降温。传统的通风降温采用大风量风机及高冷负荷空调实现,无法自动控制且能耗大。本项目在预装式箱体内设置基站智能新风节 能系统及机房精密空调进行通风降温,新风和空调系统分级联动控制:基站外温度比较低,湿度满足设定条件,同时基站内温度达到新风开启点,新风才开启,进行换热节能工作;当新风换热能效比较低的时候(站内温度持续上升),若站内温度达到空调开启点,则开启外部空调运行,新风关闭。机房精密 空调系统 在夏天温度较高时持续运行,通过温湿度设定,可以将温湿 度浮动控制在1℃和1%以内,实现箱体内恒温恒湿,保证了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自动运行,实现人性化设计。

本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特性,能效比高达10.0~18.0(普通空调能效比为2.6左右);同时高效的智能节能控制逻辑 协调空调运行,确保节能。使用本系统一般可以节能35%~80%。

6结语

创新工作方法和改进建议 篇5

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结合本人所遇见情况,现提出如下几点:

一、创新工作方法

1、针对具体情况,单独制定激励政策,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做到短时间内可完成的事情不拖拉,一天一总结。

2、制定可行的培训开发规划,构建学习型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活动,优化知识结构,逐步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3、使用更便捷的即时通信软件,与施工方、监理等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免造成通知不到位、信息接收不及时。

二、改进建议

1、建议改进食堂伙食,提高就餐时卫生坏境。

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政治教学 篇6

关键词 课改;教学;创新

一、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创新性的教师

我们的教师从知识水平上看、他们足堪胜任教学工作,但是,长期的固步自封,造成他们的知识僵化、麻痹。如有的教师认为政治课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师只能照本宣科,不能有也不必有任何创新。比如,初三,讲“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而“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两者的关系,教师们就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其实,只要符合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与创新。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三个代表”是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有力补充。它使很多不易理解的问题变得有可操作性,使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变得迎刃而解。又如,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可是现在,产业工人却大批下岗,但是不如此,我们就无法把改革开放进行下去,就无法实现小康社会,就无法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再比如,社会保障体系是西方先有的,而我们拿过来,就是社会主义的,因为它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所以说,四项基本原则与三个代表是互为补充,结合一致的。这就是我的创新的理解。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明在面对理论知识、方针政策方面,教师仍然有创新的余地,教师仍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才能使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

二、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学生自觉地、能动地、有针对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更新旧观念、获取新信息、掌握新本领的一种能力。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的本能。自学能力在一个人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只有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好了,那才是给了他们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

在具体操作上,教师指导学生采取先粗读,后精读的阅读方法进行自学。即先不带问题地把教材从头到尾读一遍,从字面上把教材读通、读懂,然后再带着问题又重点把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对文中阐述的概念、原理逐字逐句的进行精读,加以理解,提炼出要点,掌握课文内容的结构,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正如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我十分重视在思想品德课中阅读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还要求学生力求能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以进一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可把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及自学能力。

三、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培养人文素养

只有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用人文方法的情感性、形象性、具体生动性等特点,使政治课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形式多样的情感教学。达到以情生情、以情明理、以情动人,达到知情统一。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妙语连珠的语文老师加上很高的政治素养,也许能上好一堂政治课。我们的政治教师这方面比较差。即使使用教材上的人文材料,往往语言干瘪,感情淡漠。如讲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时,不能发挥其思想内涵。鲁迅先生曾深刻的指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然不过是为祖先的家谱添上一笔,但也掩盖不了他们的光芒,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而林则徐的诗句正是体现了这种脊梁精神的最好诠释。思想政治课应该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为核心,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纽带,以关注学生的审美需求为契机。以情动人,以美启真。把关注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塑造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四、营造政治课教学的民主化氛围

我们听课时经常见老师埋怨学生不好,经常嘲笑学生,对学生的稚嫩表现不耐烦。这是无论如何不能营造民主气氛的。一个学者说过,一个人只有在心理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创造能力。那么,不给学生提供起码的安全感的课堂是营造不出民主气氛的。民主教学要求个性发展,而我们的教育恰恰抹杀个性。某个中学的政治教师在讲“不畏艰难是可贵的品质”时,反复提问学生“不畏艰难是什么品质?”,同学们有的回答“是高尚的品质”,有的回答“是伟大的品质”,有的回答“是美好的品质”,老师都不置可否,直到同学们答出是“可贵的品质“方才罢休。有的教师也注意到民主化教学,但是,他们往往理解的很肤浅。把同学的讨论与合作,为自己的一个教学环节服务。或者仅仅作为一个点缀。一次调研中,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了三次,时间分别是两分钟、两分钟、一分钟。这样的讨论除了走过场,还能有什么实质的效果呢?真正开放的教学应当是,讨论的题目发人深思,有利于同学的发散思维,给予同学充分的时间,给予同学们直抒胸臆的权利。即使没有完成暨定的教学任务,也不失为一堂好课

技术改进创新 篇7

电动机是轮机领域最主要的设备之一,船用电机的任何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行船安全。船用电机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为了使航运具有优良的牵引和安全性能,必须保证电机的质量。电枢是电机实现能量的转换的重要部件,据航运统计,电枢故障是电机的主要故障之一,约占牵引电机总故障的40%。因此,在船用电机的各项试验和检查中,对电枢的检测是很重要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电枢的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直流高压泄漏电流试验、绕组匝间耐压试验和绕组直流电阻的测定[1]。

电机电枢传统的检测方法是人工逐片检测,劳动强度高、效率低、误差大。电机电枢参数智能监测仪的使用,实现了检测自动化、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然而,随着该仪器的应用,逐渐曝露出一些问题:步进电机的失步;数据传输的速度;触头升降机构的冲击;上位机的通信等等。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原智能监控仪进行了技术改进。通过在支撑板上安装编码器,采用步进电机的核步法[2]闭环控制实现了防止失步造成的数据测量错误;通信模块使用75LBC184完成RS-485的数据传输,来提高测量数据的传输速度;触头升降机构由带位置感应开关的微型气缸代替电磁铁控制,能保证触头可靠接触换向片,同时增加一个触头,提高了测试的效率。

2 智能监测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机电枢参数智能监测仪由机械装置、单片机控制系统以及专用测试仪器组成,电枢的各项参数是通过专用测试仪测量得到。通过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电磁铁的吸合,对船用电机的电枢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并通过RS-232实现单片机与外围专用测试仪器间的串行通信。

2.1 电气控制系统

单片机系统以AT89C51为核心,主要完成参数监控、数据处理和各种算法功能模块程序实现;存储单元E2ROM芯片X25045主要完成数据存储功能;报警单元通过报警信号驱动蜂鸣器、发光二极管完成被测量及系统自检的声光报警;LED单元由4位8段LED数码管显示实时检测数据及操作、运行状态;键盘单元是主要的人机输入接口,完成参数设置及在线修改功能。通信单元是多根RS-232通信线和专用检测设备连接;单片机通过步进电机控制器驱动步进电机的旋转;电磁铁的吸合,决定了测量触头的动作,也是通过单片机的一个输出接口实现开关量的控制。

2.2 机械装置

机械装置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V形块夹紧机构、螺杆传动机构、步进电机、触头升降机构等[3]。测试时,通过由单片机控制的步进电机驱动器输出的脉冲来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从而带动支杆以及触头升降机构的旋转到适当位置;触头升降机构的核心部件:微型电磁铁,恢复弹簧。微型电磁铁断电,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触头被放下;压紧电枢的换向片,专用测试仪对电枢参数进行检测;测量完成,电磁铁通电,触头被抬起,允许步进电机旋转到下一换向片位置,进行新数据的测量。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直到电枢所有的换向片测量完成,数据全部存储到单片机的存储器中,等待打印。

3 智能监测仪的技术创新及改进

针对实际使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征询了各方面的意见,对智能监测仪进行了技术改进的工作。改进工作分为两部分:电气控制系统的改进和触头升降机构的改进。

3.1 电气控制系统的改进

电气系统的改进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3.1.1 步进电机控制部分

原电气系统是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本检测仪中使用的步进电机因为要求步距角小,所以采用的是五相式混合步进电机,其控制较为复杂,因而配有专门的驱动器,这样只需根据其使用说明,输入相应的脉冲信号即可控制步进电机[3]。步进电动机经常被用于精确定位的场合,因而保证电动机不发生失步至关重要。步进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每接收一个控制脉冲就移动一个步距角,即前进一步。若连续地输入控制脉冲,电动机就相应地连续转动。步进电动机的失步,包括丢步和越步两种情况。步进电动机是开环进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数控系统的性能。电动机失步会影响触头升降机构的定位控制精度,造成测量的数据中可能含有错误。

闭环控制是检测步进电机的实际转动角度和角速度,然后通过反馈和比较等处理,自动给出相应的驱动脉冲。采用闭环控制,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失步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还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位置控制和平稳的运行特性。

首先根据步进电机的步距角来选择光电编码器。步进电机的最小步距角为0.09°,故光电编码器选用4000转/分,两者必须相匹配。这里采用核步法闭环控制原理实现步进电机的闭环控制。闭环控制子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

3.1.2 通信模块

原监试仪器对电枢的参数进行测量之后,通过RS232串行通信将测量数据传给单片机,然后进行处理。采用9600波特率,无奇偶效验,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和1位停止位的10位异步通信方式。

为了加快数据的传输,提高仪器的工作效率,采用75LBC184完成RS485信号的驱动、隔离与收发功能。采用两线制连接方式,通信速率可编程设置,遵循IEC870-5-1数据传输协议。同时,增加一个通信接口来实现单片机和上位机的通信,以实现对测量数据的高层次管理和处理。

通信口的初始化应设置AT89C51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控制寄存器TCON、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IE以及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IP的相应位。具体的C语言串口初始化子程序代码如下。其中SCON设置为0xd0H;SM0、SM!为1、1,即串行口为工作方式3。REN为1,即允许串口接收数据。

改进后的电路框图见图2。

3.1.3 显示模块

原系统的显示输出是通过数码管来实现的。数码管与蜂鸣器的配合使用为操作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人机界面。数码管提供的简单的代码符号与蜂鸣器的不同声音频率相互配合来代表仪器的不同工作状态。这样的人机界面显然是不能满足现代发展的需要。

TC1620A是一种16字×2行的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经过合适的编程,可以把仪器的状态通过文字直观表达出来,使得人机界面更加友好。TC1620A的控制指令共11条,其中9条是针对命令寄存器IR的,另外2条是针对数据寄存器DR的。对显示模块的控制是通过多个子程序实现的:查看忙碌信号子程序、清TC1620A显示器子程序、启动TC1620A子程序等。

3.2 触头升降机构的改进

触头升降机构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微型电磁铁,通过对电磁铁的通、断电,实现触头的抬起与放下[4]。

由于是在电磁铁和弹簧力的作用下实现升降功能,故存在一些问题:测量机构和电机电枢安装的同心度误差会导致触头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触头与换向片的接触压力不同,这将产生一定的测量误差;触头动作时的冲击力不易控制,减少触头的使用寿命;一个触头升降机构在机械上不对称,不仅影响步进电机的工作特性,又降低了测试的效率。机械装置示意图见图3。

针对以上的问题,采用微型气缸代替电磁铁,气缸上安装有磁性感应开关,单片机通过检查磁性感应开关的状态决定下一步的动作,增加了机构的动作安全性;气缸的行程和速度都是可以调整控制的,可以实现稳定的触头压力,减少触头的冲击力,提高触头的使用寿命;在触头升降机构的反方向增加一个触头升降机构,改善了步进电机的负载特性,显著提高了测量的速度。

显然可见,通过机械装置的改进,进行一个电机电枢的测量任务时,步进电机仅仅需要转动半圈,即转180度。当然,在测量过程中上下两个升降触头的动作要交替进行,不能够同时下降进行测量。这可以在电路控制中应用互锁电路来轻易实现。步进电机转动半圈就完成测量的另一个好处是:触头和气缸上的引线方式更加灵活和方便。

4 总结

智能监试仪的技术革新和改进工作,解决了该仪器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测量的速度、数据的可靠性、触头的寿命等性能指标得到了提高。同时预留了和上位机的通信接口,为以后电机电枢测量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处理功能做好准备。

1.步进电机2.支撑板3.下V型块4.气缸5.电枢6.光电编码器7.上V型块8.触头

本智能测试仪能更加方便、有效、准确地检测船用电机电枢参数,实现了测试的自动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电机检修的质量管理,能满足技术进步的要求,保证了船舶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唐剑飞,桂永胜.电机模型中的参数设计[J].船电技术,2005(1):25-27.

[2]李淑好.步进电机核步法闭环控制原理[J].机电一体化,2001(3):42-44.

[3]尚德舜,李华德,张芳,等.异步电机多变量矢量控制系统[J].中小型电机,2005,32(1):25-27.

技术改进创新 篇8

1背景

SQ-80/75B型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是芦岭煤矿新引进的运输设备, 为第一次安装与应用。由于芦岭煤矿井下巷道条件限制, 巷道断面小、三处直角弯道、多处变坡点 (最大坡度15°) , 且预安装机头处空间距离不充足, 主、副压绳轮组、平托轮组都必须正规安装。前期初安装和后期应用都存在难题, 我们根据井下巷道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到各方面因素, 提出改进无极绳绞车安装运行方式和应用装置改进等技术创新。

2过程

我们多次下井深入现场,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经过认真分析研究, 认为要实现在井下安装与应用SQ-80/75B型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 并达到安全、可靠、可操作性等要求, 需要根据巷道条件, 改进SQ-80/75B型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的安装方案、设置和运行配套装置。

为了确保创新成功, 在矿总工程师的指导下, 职教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书籍、SQ-80/75B型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安装使用说明书, 并由机电副总组织去兄弟矿区学习及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 解决了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我们向矿机厂有关人员请教, 经过多次探讨、研究, 确定了SQ-80/75B型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的技术创新方案。

3具体内容

我们本着井下特殊作业环境, 设计了便于安装维护、简单使用、节省人力、安全可靠的方案。

3.1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安装方式的改进与应用。3.1.1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的改进设置。考虑到巷道设计情况及断面条件限制, 我们改变无极绳牵引绞车机头安装位置。在无极绳绞车机头处安装导向滑轮, 由厂家按要求提供导向滑轮, 利用导向滑轮做到无极绳绞车牵引变向而达到无极绳绞车符合运行的要求。这样一方面便于无极绳绞车的安装和应用, 另一面也减少因巷道条件限制带来的运行压力并预留出车场便于进出车皮, 也易于集中管理和监控。3.1.2改进无极绳牵引绞车的安装示意图见图1。

3.2无级绳连续牵引绞车专用尾车的研制与应用。SQ-80/75B型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在设计安装时只有一台牵引梭车作为牵引, 用一台梭车牵引矿车时, 梭车只能和第一节车皮连接, 最后一节车皮无法和无极绳绞车的钢丝绳固定。当无极绳绞车牵引车皮拉运时, 因巷道条件的影响, 车皮来回串动、挤压造成掉道。3.2.1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运行中防车皮掉道的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认为只要将所挂矿车的两端车皮都与钢丝绳固定成一整体运动, 就可以解决车皮来回串动、挤压掉道的问题。因设计时, 只有一台梭车作为牵引矿车连接装置 (梭车与钢丝绳固定) , 所以我们只要在梭车的后方安装一台专用尾车 (尾车与钢丝绳固定) , 并留有足够的挂车距离。当需拉运重物时, 将所挂矿车的第一节车皮和梭车连接, 最后一节车皮和专用尾车连接, 在无极绳绞车牵引运行时, 车皮之间就不会来回串动、挤压了。解决了单一梭车牵引矿车运行时, 车皮来回串动、挤压掉道的问题。3.2.2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专用尾车的设计研制。尾车本着倒车方便, 挂车符合规定要求 (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三环链) 的原则设计、制作。尾车为旧平板车改造而成。将平板车中间部位留空, 设计安装卡绳装置, 并设计了断绳防跑车保护装置;平板车加装配重, 保证专用尾车在牵引运行中平稳。将无极绳绞车牵引钢丝绳从尾车中间的卡绳装置中穿过, 利用卡绳装置来实现尾车与钢丝绳的固定。若需改变挂车距离和所挂车数量时, 可以通过来回移动尾车调节。此专用尾车装置具有安装简单、可操作性强、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便于煤矿生产应用。同时, 也大大的降低了事故率。3.2.3专用尾车示意图见图2。3.2.4设计研制无极绳绞车专用尾车的安装示意图见图3。

3.3 SQ-80/75B型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紧绳装置的研制和应用。SQ-80/75B型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采用2台牵引车牵引车皮时, 车皮连接挂链空间往往不能确定。使用三环链连接车皮和牵引梭车时, 三环链无法连接上。车皮和牵引梭车连接不上就无法正常运行无极绳绞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设计研制了无极绳绞车牵引紧绳装置。将井下皮带机机头紧钢丝绳装置安装于梭车上, 并用2跟5′钢丝绳作为连接。不管车皮和牵引梭车的距离有多远, 都可以利用钢丝绳的伸缩来实现连接;当拉运长形材料 (工字钢、水管等) , 此装置更能发挥其作用。此牵引紧绳装置的研制和应用, 解决了挂车问题。

3.4 SQ-80/75B型无极绳绞车主、副压绳轮组垫片的研制和应用。SQ-80/75B型无极绳绞车安装要求为轨道轨型22kg/m, 但井下轨道轨型为15kg/m。而主、副压绳轮组是按22kg/m的要求来设计的, 主、副压绳轮组安装于井下轨道上时, 其高于道面。当梭车牵引车皮通过时, 易刮到主、副压绳轮组, 造成车皮掉道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生产, 也给我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设计研制了主、副压绳轮组垫片。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经过多次研究和实验, 采用δ8mm×2厚的钢板切割成170×170mm的正方形的垫片, 并打上4×φ20的眼。将此垫片垫于轨道和主、副压绳轮组的中间, 起到降低主、副压绳轮组的作用。此垫片的应用, 解决了车皮掉道现象。

4效果

通过对井下SQ-80/75B型无极绳牵引绞车的技术改进和应用, 在井下生产应用中效果明显。解决了安装应用中的各项难题, 并结合无极绳绞车的应用特点, 充分发挥了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的作用。并大大的提高了我矿安全生产的工作效率、减少了用工量、降低了事故率。这些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的技术创新在集团公司兄弟矿区中是首次应用, 具有推广的价值。

摘要:针对无极绳牵引绞车的改进、安装、应用及技术创新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无极绳牵引绞车,应用,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矿井运输提升.2005.

[2]煤矿安全规程.2013.

关注课堂实验尝试创新改进 篇9

一、关注演示效果, 提高实验能力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每位教师必须思路清晰, 教师有的放矢、学生有始有终, 防止出现学生看“热闹”, 既定目标难以全部完成, 长期以往将难以体现演示实验的价值, 更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于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在演示之前创建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心理状态, 就需要学习者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所以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即在演示实验前, 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内容、目的, 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 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或者让学生每次实验关注“颜色、形态、气味、密度、硬度、熔沸点等物理性质, 实验装置选择、洗气方法及收集方法等”.教师若不明确上述目的就会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造成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明确;学生不明确目的, 就会把实验当魔术, 凭兴趣凑热闹, 则收效甚微或一无所获.例如, “金属Na与跟H2O反应”这一实验, 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动手做实验, 剧烈的反应、游动小球就会把学生全都吸引住, 他们像看戏剧一样地欣喜若狂.实验过后询问学生“观察到什么”时, 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游动、变色”而已, 若再深入问“得出什么结论”, 就难以回答.对于按套路演示实验短期看效果并不明显, 但是长期以往学生必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次实验之前他就会按图索骥, 自觉的考虑本次实验的目标、注意观察点及需要记忆和思考的东西.

二、改进演示实验, 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尽管教材上各个演示实验都源自于专家的论证,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不代表都是不能改进的, 具体表现为:有的实验不容易做成功;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 课堂演示效果差;有的实验从装置到操作都很复杂, 难以实现反应所需要的条件.让学生思考、尝试改进实验, 或制作更佳的反应装置, 或用生活中的物品替代实验, 同时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则是创新能力的最大体现.因此, 教师应合理编排一些演示实验的探究性题目,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 在药品、仪器的选择、准备、制作、安装方面拓展思维, 摆脱课堂教学和书本的约束, 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 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对于废弃的矿泉水瓶, 气密性良好, 瓶口标准、与7号橡皮塞可配套使用, 耐酸碱性好、简单易得, 可多次循环等优越性能因此.可在化学实验改进或制作反应器中“大展身手”.如, 在“物质结构和性质”实验中关于“分子极性”的演示实验, 学生用矿泉水瓶子在底部扎上小孔, 让水流下, 用塑料梳子代替橡胶棒, 摩擦带电后接近水流, 观看水流方向的改变, 从而得出H2O具有极性, 与CCl4非极性分子形成鲜明对比.此实验改进简单易行, 学生可直观感受实验结果.再如, 验证H2和Cl2光照条件下爆炸不易成功, 关键在于收集的氯气、氢气要纯, 应避免混入杂质 (特别是空气中的O2) , 对于光照条件的控制要使光照强度足够, 否则造成瞬间被激发生成的自由原子较少, 造成反应不剧烈, 而看不到爆炸现象, 只能看到有白雾生成.学生尝试用矿泉水瓶剪成量筒形状来做反应容器, 采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氢气、氯气, 两者体积比大于1∶1, 以便加快反应速率.瓶中留水使瓶子立在水槽里, 用点燃的Mg条在瓶壁上下晃动, 进行实验.此实验改进后, 可靠性强, 成功率高.

三、重设演示实验, 提升创新思维

所谓“重设”演示实验, 是指让学生针对演示实验思考该实验是否合理, 若不合理应如何改进.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课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推理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推理性实验之间的显著区别是:前者先把结论、规律直接给予学生, 再去用实验去验证;后者是先把真实的物质和现象呈现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观察、亲身体验, 发现问题, 然后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探讨得出结论、形成规律.所以针对演示实验, 敢于提出更新颖的设计方案, 使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究性实验.

如, “化学反应原理”中关于“电镀”的实验, 要在铁钉上镀铜, 用H2SO4酸化的Cu SO4溶液作为电镀液.电镀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阳极:Cu Cu2++2e, 阴极:Cu2++2e-→Cu.学生可能会有疑问, 在铁钉上镀铜, 但在常温下铁单质本身可以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Fe+Cu SO4=Fe SO4+Cu, 所以这个实验结果是否电镀的原因让人怀疑.因而尝试改进这个实验:能否将活泼的金属镀在不活泼的金属上, 比如在铁钉上镀锌.阳极:Zn→Zn2++2e, 阴极:Zn2++2e-→Cu, 用硫酸锌作为电镀液.这样更具说服力.

在学生讨论演示实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 教师应进行一般性的原则指导, 尽可能让学生自行探究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疑无路”的情况下才予以点拨.这样, 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兴趣都会得到激发, 创造能力也势必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和提高.总之,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不是某一节课、某一天的问题, 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作为教师, 要不怕麻烦、不畏艰苦、勇于开拓, 要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可低估, 创新实践能力不可被埋没, 重视演示实验,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方法改进与创新 篇10

(一) 处理好借鉴与整合的关系我国内部控制方法的改革与

创新, 既要在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上紧紧跟上国际潮流, 与国际发展趋势相协调, 去借鉴、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方法, 又要在具体控制程序和措施上立足国情, 去碰撞、去整合, 以兼收并蓄, 契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业务流程、思维模式和市场环境。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 将直接决定内部控制方法改革与创新成果的整体适用性。

(二) 处理好内部控制方法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的关系内部

控制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如果都是规范式的指引, 可能环节过多、成本过高, 刻板且无效率;但如果都是原则性的空洞教条, 则会降低刚性, 也影响控制的效力和效果。因此应总体把握, 区别对待, 对于那些与控制目标密切相关的、需要加强监管的业务或事项, 宜设计成规范性控制指引, 强制执行;对于那些与控制目标关联性不大、要求有关机构和人员以自律为主的业务或事项, 宜设计为指导性控制规范。

(三) 处理好会计准则与内部控制方法的关系会计准则对企

业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出规定, 既是专业技术规范, 也潜藏着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内部控制方法是一套以价值链和风险管理为轴心的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若干因素为一体的管理规范和措施, 其实施范围涉及会计准则规范的全部内容, 离不开会计规范及会计工作的支撑。内部控制方法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如企业治理、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具体业务流程等, 受其影响的不仅有公司管理层、财务、会计和审计人员, 还包括普通员工。二者应该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和谐互动、互补关系。

(四) 处理好内部控制方法体系内部各层级之间的关系具体

包括:一是基本方法与具体方法的关系;二是各项具体规范之间的关系, 即具体方法与具体方法之间是否存在逻辑上的相关性、是否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互补性、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部分具体方法以使整个体系更加完整, 等等;三是某项具体方法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主要针对某项业务或事项的具体控制方法, 着力理顺风险要素的识别、控制点的选择、具体控制措施的设计、监督检查的方法等各项具体控制要素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的毎一方法的功效与作用范围都是有限的, 不能指望仅靠一两个方法去实现企业的所有控制目标, 而应多方法并举, 形成一个分工明确、个性鲜明、层次关系清晰、功能互补、控制严密的方法体系。

(五) 处理好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关系内部控制评价包括

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作为企业自发的自觉行为, 主要作用是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治理结构、约束机制相结合, 从而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关系, 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外部评价主要是指内部控制强制审计和信息披露制度, 着重强调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仅有内部评价, 只靠企业自觉行事, 很可能使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实施流于形式;而只有外部评价, 全靠外力推动, 也可能导致企业消极应对, 不利于将内部控制内化至企业管理流程之中。只有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协调推进, 才能更好地促进内部控制方法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六) 处理好内部控制方法创新的效用与成本的关系近年来,

针对美国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的争论很大, 一些人认为其“门槛”过高, 企业实施成本过大。也有人认为, 相对于由该条款带来的资本市场风险降低效应和潜在的社会效益而言, 付出的成本是值得的。可见, 要求过严、过细、过高、过新, 必然会加大企业创新过程的成本、实施成本和社会成本, 也会加大企业内部责任成本和抵触情绪, 进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推进和完善。而零打碎敲, 不能出新, 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可见创新不易, 处理好相关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更不易。

(七) 处理好内部控制方法创新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不同的企

业文化造就差异化的内部控制, 产生高低不等的控制成本。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就是宣传新形势, 灌输新理念, 激发紧迫感与使命感, 营造一种上下重视、全员参与、和谐统一、团结协作,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企业控制氛围, 以降低方法创新与运用的风险和成本。

(八) 处理好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与现行监管规则的关系内部

控制标准体系与已经出台的有关内部控制监管规则之间不是替代关系, 而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和谐互动关系。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能否得到有效实施, 监管部门的推动和配套监管措施的支撑十分关键。不同企业的关注点、侧重点不同, 创新的方法、途径及实施效果也不尽相同, 有关内部控制的具体监管要求可以有所差别, 但对内部控制创新和监管的基本标准或政策底线, 应力求一致。

(九) 处理好风险管理与分权管理的关系风险全程嵌入控制

是当代内部控制方法设计运用的方向与主线, 而分权控制是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 应对风险最基本的思维与手段。风险管理与分权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两大支柱, 其目标一致, 相互支撑, 切不可为内部控制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全面引入“风险管理”的同时而放弃或忽略“分权”思想的融入与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 《会计研究》2007年第4期。

[2]骆良彬、张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

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 篇11

关键词: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064-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抓住创新特征,培养创新思想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精神和能力最终形成创新思想和人格,只有具有创新思想,一个人才能在自觉的状态下,自愿自主地进行创新学习,研究新问题,发现新情况,得出新结果。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抓住创新学习的预期性和前瞻性,参与性和实践性,主体性和积极性,整体性和合作性的特征,不满足于对现有的继承和理解,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主体积极性,使其潜能得到开发,从而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由此而逐渐形成创新思想和人格。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发现的成果,如圆周率、黄金分割定律等,在教学这些知识时,适当引入背景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那么歌德巴赫猜想的皇冠一定会被我们的学生摘取。

2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创新指导

创新教育是在教师的创新思想指导下的创新教学与学生创新思想指导下的创新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只有具备创新思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高教师创新素质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有创新教育新理念、新创意、新事物,要提高自己获取信息、获得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流畅的表达才能,在求实中求真,在求真中创新。在上课、实验、活动中,教师要有意加强创新指导,多鼓励少批评,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可由以下实例引出:有人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打成了只有一个直角的样子,要想到玻璃店裁同样大的一块,是拿上半部分、下半部分还是全部都拿去?现象是什么样子。

3 优化课堂教学,发掘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就是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运用求异思维、敏锐的洞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现象,开发智慧潜能,触发新思维,归纳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而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发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如设疑质因、激奇引趣、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发现论证等,从而使学生在探求知识、寻找规律中获得成功的惊喜,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不少习题有多种解法,因此在解完一道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更简捷、更巧妙的解法,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a、b为实数。求证:方程(x-a)(x-a-b)=1的两个根中一个大于a,一个小于a。这道题目就可通過求根公式、韦达定理和二次函数的性质用三种方法解答。

4 重视学法指导,提供创新机会

创新能力的形成,在于学生自身的内驱力,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要更新观念,研究学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备课备学法,上课讲学法,辅导教学法,使学法指导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如开展手工制作、标本采制、设立“五小十星”评比,以学校广播站培养小播音员;以体育竞赛培养小运动员;以班级小报培养小记者、小编辑;以班会、校会培养小主持人等。只有给学生提供一方天地,才能展示学生的才华。不管学习什么,只有让学习者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途,他才乐意主动去学,这是人之常情。而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只有从实际生活入手,布疑启思,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测旗杆的高、测河面的宽等。实习性作业要求学生既动脑也动手,而二者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描绘含有直线和圆弧、圆弧和圆弧连接的轮廓线的零件图,对数据进行处理画出当地人口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等。通过实习性作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我们应该认识到创新不一定就仅指创设新理念、新思想。能运用已有知识,经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获取新知,对学生来讲就是创新的过程。从旧知识和已有知识入手去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是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学生接受新知的一种有效途径,尤其是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并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弧长公式时,先回忆复习圆周长公式进而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弧长公式正是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典型范例。创新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就要付出真情,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力,宽容每一个过失,期待每一点进步,赞许每一点成功,欣赏每一个闪光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教学心灵对话。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一簇创新的火花,一道理想的光芒,一传记忆的珠宝,一种生命的提升,一次心灵的装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将创新教育引向深入。相信在我们的工作中,牛顿会出现,瓦特会诞生。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理清思路,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改进教学理念,创新美术教学 篇12

一、用科学的范画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在美术课堂上, 教师现场示范作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现场示范, 教师可以系统地、分步骤地向学生一一介绍有关作画的技巧、方式, 为学生扎实作画的基本功打下基础。然而, 如果我们的美术教学仅仅停留在示范模仿的状态, 那就会出现很多的负面影响, 包括打击学生的作画兴趣, 制约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在美术课堂上, 一定要在科学示范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创作, 允许学生在尊重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另外, 教师还可以适当把实物引入课堂, 毕竟与教师的范画相比, 实物在呈现上更加的直观且具有立体感, 而学生照着实物进行临摹, 由于角度和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最后画出来的效果也会更加的多样化。

二、丰富教学形式, 寓教于乐

一提到美术课堂,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枯燥乏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这样的课堂的确很难不让人产生乏味的感觉。但是, 在如今新课改的影响之下, 我们的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这种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的危害性。因此, 纷纷努力尝试着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到《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时, 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首先,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质地、造型、风格各不相同的桌椅, 然后再给学生展示几套装修风格各不相同的房子, 最后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分别扮演采购员的角色, 为自己的房子选择恰当的桌椅, 使得这些桌椅能够与房子的装修风格一致。就这样, 在选购结束以后, 让各个小组成员派出代表来阐述自己小组选择的依据, 并分析这些不同造型的桌椅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通过这种娱乐的方式来开展美术教学, 不但可以为学生创设活泼的课堂,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同时还可以在这种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三、把美术课同实践活动相结合

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美术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在美术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是我们开展美术课的重要目标。在美术课上, 我们可以适当把课本知识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这样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还能够培养出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例如, 在学习了《变体美术字》以后, 我就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开动脑筋, 发挥想象,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变体美术字, 然后把它应用到一些生日卡片、邀请卡、新年贺卡等上面, 在上课的时候, 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让学生在互相讨论和学习中获得新知, 提高审美能力。

四、打破教材的限制, 开放教学内容

美术教材是我们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最为重要的依据, 但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拘泥于教材, 而是要敢于突破教材, 开放教学内容, 从外界吸取更多的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提升的内容。例如,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搜集更多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组织学生去野外或者一些公园进行写生, 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同时, 学生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更容易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 进而在情感的推动之下创作出更优秀、更具个性化的作品。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时往往都是按照相似度来给分, 也就是说, 学生所画的作品与范画越接近越容易获得高分。事实上, 这种评价机制本身就是一种扼杀学生创造力的行为。因此, 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就一定要改进当前单一的评价机制, 不要把“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样, 便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上一篇:在华直接投资下一篇:提高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