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技术改进(通用8篇)
成本控制技术改进 篇1
分析地铁施工技术控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在繁华的城市中,常常会受到交通问题的影响和困扰。为进一步满足人们出行需要,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众多城市都进行了地铁的兴建。其不仅高效、便利、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更使得城市中污染减少,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但在地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高昂的资金,更需要解决很多实际难题,而地铁施工技术控制问题,即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降低地铁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并会造成财产与人身伤亡的首要问题。对此,应对地铁施工中的控制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并?闹姓已暗浇饩龃死辔侍獾姆椒ê痛胧?,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地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也才能更好的使地铁成为服务民众的主要交通设施。因此,对于“分析地铁施工技术控制问题及改进措施”的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铁;施工技术;控制问题;改进措施
1.地铁施工中的主要技术要点
1.1浅埋暗挖施工技术要点
地铁施工中的浅埋暗挖技术又被称为矿山法,是基于新奥法理论独创、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隧道开凿技术。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最初是应用于北京地铁复兴门线工程,该技术的核心要点是能动态化设计、动态化施工。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原理是基于土层短期稳定性选择特殊支护措施,在土层的表面形成紧密的薄壁结构,无需开槽施工。浅埋暗挖施工技术适合应用于隧道深度较小、松散土质围岩的地铁工程,不会出现太明显的地表沉降问题,施工过程中噪声小、无污染是其最明显的优势。浅埋暗挖施工技术还适用于含水地层开挖隧道,所以,在挖掘、修建地铁隧道中得到了普遍使用,并成功地在很多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中试用,特别是在修筑跨度较大、大型隧道时发挥出明显的施工技术优势。除了应用于地铁工程施工外,浅埋暗挖施工技术还用于修筑城市路面隧道以及地下车库等工程。
1.2地铁盾构施工技术要点
如果地铁工程施工环境相当复杂,则可考虑采取盾构施工技术。为了避免地铁施工发生管片上浮的问题,明确盾构施工技术要点至关重要。在应用盾构施工技术时,要先了解施工地段的真实地质去情况,涵盖土层分布、深度、强度及含水量等参数,并按照不同地段选择针对性强的技术措施。在地铁掘进施工中,要重视控制掘进的速度、推力、模式等,重视控制盾构机作业姿态,特别是在上坡或下坡地段,要重视发挥出千斤顶的功能,避免影响管片施工,调整并优化千斤顶的行程差,预防发生超挖或蛇行等问题,尽量用恰当的推力推进油缸。此外,还要注重对测量数据的精度进行控制,同时,控制测量的频率,完善建立起自动化的测量系统以及人工操作的测量系统,提高测量的精度;洞内布置的控制点、控制导线等要科学,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优化拼装盾构机的管片与参数,保证施工质量。要想控制好地面的沉降问题,在使用盾构施工技术掘进地铁隧道时,如果盾构与衬砌背面相互脱离,就要在空隙位置填充上浆液;立足地质的实际情况确定注浆的压力、剂量以及时间、浆液配比等,保证同步注浆的优良效果,成功发挥预期的作用。但针对多次压浆方法,目的在于使同步注浆缺陷得到弥补,从而预防地表发生沉降问题。这样就能使盾构机在穿越地下管线时预防出现地面沉降的现象,同时,预防开挖面地层承受到剧烈的扰动。在施工环节可选择灵活的正面支撑方法、合理的气压值,预防发生土体坍塌问题。在地铁盾构掘进施工环节还务必对开挖面出土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预防发生超挖的问题。在优化盾构推进时,要重视纠偏量问题,弱化盾构扰动土层的作用,避免在土层里大幅度摆动盾构,控制好局部超挖。
1.3地铁明挖施工技术要点
地铁明挖施工技术出现较早,在应用该项技术开展地铁施工作业时,可直接按照地铁施工设计方案所规定的线路及相关的地铁参数,由地表开始向下挖掘。由于明挖施工技术出现的年代较早,地表建筑高度较低,且密集程度也较小,使得应用明挖施工技术获得了有利条件。所以,相比于其他地铁施工技术而言,明挖施工技术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且由于地铁施工直接由地表向下挖,极少发生断裂、塌方等问题,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性、财产的安全性。虽然明挖施工技术有诸多优点,但经济与社会在高速发展,城市建筑的密集程度与高度持续提升,在地铁施工中应用该项技术时受到较大的限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盾构施工技术。
1.4地铁车站施工技术要点
针对地铁车站施工,人们较常使用的技术是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技术简单、方便操作等特点,且在施工时不需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能灵活开展施工作业。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技术的应用还能直接检查桩的尺寸、外形,并依据相关测量详细检测桩的可靠性,保证地铁车站施工安全、可靠,确保地铁车站施工质量
2.地铁施工技术的控制问题
2.1渗漏与裂缝问题
在地铁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会出现由于技术应用不当而导致的钢筋支撑头预埋件周边出现渗漏现象。而产生此种现象的因素为: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此处位置对于浇筑作业难以形成或完善,若浇筑过程中欠缺严密性,则出现渗漏现象的可能性则极具增加。而若在进行预埋件作业时,未对预埋件进行充分的清理,则会导致预埋件出现锈蚀现象。并且,当预埋件受到震动时,也极易出现与混凝土之间的贴合不紧密,从而因松动而导致的裂缝现象发生。一旦裂缝形成,则渗漏现象便无法避免。
2.2混凝土配比技术问题
配比技术是进行原材料混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之一。现阶段,部分地铁施工企业或单位,在进行混凝土的配比技术应用时,未进行前期的预配比工作或配比试验工作,致使混凝土配比时会出现各种配比数据不符合工程施工需要。其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参数众多,而很多地铁施工中的技术人员,不仅未严格参照配比率进行各项材料的阐述配比,更在配比后草草进行报审,使得混凝土的配比高于或低于实际施工要求,这不仅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防水性等,更会使地铁施工的整体质量受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2.3预埋技术问题
在地铁施工技术中,预埋技术的应用所占比例较大,而对于预埋技术的质量控制,则是很多地铁施工企业或单位未做到严格控制的。很多施工企业或单位在应用预埋技术时,未能对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等做设计技术上的结合。同时,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的失误,导致强电设备近200个预留孔洞产生遗漏,并为解决此类问题,则需对地铁车站结构进行钻孔切割,并进行支撑柱的进一步加设,方解决此问题。虽对地铁工程的整体影响程度稍有降低,但却严重影响到地铁结构的完整性与整体性。
3.地铁施工技术控制问题的改进措施
3.1对于渗漏及裂缝问题的改进措施
在地铁施工技术应用时,会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裂缝或渗漏现象的出现,对此,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以此减少或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首先,在需要应用防水混凝土的问题,切勿用其他混凝土进行替代,且对于防水混凝土在选取上,应注重低水化热与建含量较低的硅酸盐水泥,并确保水泥强度处于32~42之间。其次,若需应用到补偿收缩型水泥的位置,应对设计要求进行细致分析,对于混凝土因收缩而引起的张拉力现象,则可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膨胀剂,即可使混凝土的收缩时间得到相应的延长,从而减少或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除此之外,对于会产生裂缝或出现渗漏现象的位置,在进行相关技术应用时,也应做好质量保障工作,以此来避免出现裂缝情况及渗漏现象。
3.2对于混凝土配比问题的改进措施
对于混凝土配比技术而言,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混凝土材料选用不合理、材料质量低下,不符合施工要求、以及混凝土配比缺乏合理性等方面。而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对其影响最大的即是混凝土的配比。对此,需要施工单位在地铁施工前,便要对混凝土进行配比试验,并确保各类技术参数(如水胶比、水灰比、塌落度等)符合配比要求。随后,要对配比参数进行严格报??,并在通过审查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配比作业。同时,还要在配比过程中,依照设计参数与要求,使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在耐久性和防水性等方面,均符合地铁施工要求。
3.3对于预埋技术问题的改进措施
预埋件是地铁施工中应用极为普遍且广泛的部分。为确保预埋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应对其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等三阶段的施工技术控制与质量管理控制。其中事前的技术控制,即是要对预埋件及孔洞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并要进行施工技术质量交底表的审批。而事中控制,即是监理单位的质量巡检及工程验收,同时,还要依据具体的设计图纸,明确预埋件与孔洞的接口施工技术。事后控制,则是要对预埋件及孔洞部分进行移交检查,以此确保预埋技术在地铁施工技术中发挥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系统中,融入了地铁这种交通设施,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出行的快捷和便利,更是城市环境不会受到尾气排放的进一步污染。但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会由于施工技术控制问题,而导致地铁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难以得到良好的保障,不仅会影响地铁施工工期,增加施工成本,更会使施财产与人身安全等受到威胁。对此,应从多角度分析,如设计出合理的技术控制方案、确保施工材料,尤其是混凝土等的质量受到严格的把关与控制、将控制点设立在关键点的施工位置、以及部分施工方面与技巧的创新应用等。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地铁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也才能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提升,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莹.浅谈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1:132.[2]马笑遇.关于地铁施工技术要点的具体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202.[3]蔡黄河.地铁施工方法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科技展望,2016,09:144+146.[4]毕永涛.分析地铁施工技术控制问题及改进措施[J].通讯世界,2016,07:282-283.[5]马克乾,赵建如,陈嘉龙.地铁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水利水电施工,2016,05:75-76.
成本控制技术改进 篇2
目前煤矿生产皮带机后运系统中, 还没有解决集中控制技术中间车误停车的具体办法, 由此而烧坏电动机情况每年都要十余次, 影响生产更是司空见惯。
1皮带机后运集中控制技术现状
随着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掘进后运也已经广泛采用刮板机、皮带机。在使用皮带机、刮板机后运的过程中, 由于受采场地理条件及设备性能限制, 往往一个工作面后运系统刮板机、皮带机就要上马近十余部;而控制这些设备的开关设备现在都换成了合肥合开防爆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BQD7系列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 这种开关适用于有爆炸性危险气体和煤尘的矿井中, 作为控制交流50HZ, 电压660V, 电流最大200A的隔爆型三相鼠笼式感应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和换向。该起动器的控制原理均是遵循低压控制高压的传统控制模式:使开关内置的控制变压器36V的1号控制线端子和9号线端子 (接地端子) 形成闭合回路, 则低压侧继电器线圈吸合, 带动辅助节点闭合, 辅助节点的闭合才能使真空接触器组件闭合, 负载 (刮板机或皮带机电动机) 才会运转。
使用中, 为了节省人力资源, 对刮板机、皮带机的控制大都采用宿州科力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集中控制箱实现集中控制技术。这种集控箱具有如下保护功能:堆煤保护、低速保护、皮带撕裂保护、皮带跑偏保护、温度保护、烟雾报警保护、沿线急停保护。而且该集控箱还具备以下特点:可以直接驱动洒水装置、预留有皮带机张紧力控制端口、各台集控箱均有台数显示和故障种类指示、声光语音报警通讯等。在使用安装中, 通过箱中的控制线路, 在首部刮板机或皮带机开启时, 其它受控皮带机或刮板机均用集控箱实现自动开启与停止。也就是说, 目前的集中控制技术对9台以下刮板机或皮带机可以实现一个人全面控制。集控司机设在第一部刮板机或者皮带机机头处, 他可以通过集控箱上面的显示, 对后路各皮带机或刮板机运行情况进行大体了解。使用中集控箱仅控制开关的1号线端子与9号线端子 (接地端子) 的通断, 当集控箱使1号线端子接地时, 则默认为相应控制的开关真空交流接触器已经闭合, 相应的皮带机或刮板机已经运转。但由于BQD7系列开关内安装有JDB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 该装置在电动机过载、断相、接地等故障时, 会自动断开开关负荷侧电源, 所以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会出现继电器已经吸合, 真空组件却没有吸合或开关电动机综合保护板动作, 使得电动机停止运转。这时, 下一部集控箱因为上一部集控箱处于闭合状态而吸合, 出现了前一部车因故停车而后一部车还在运转的现象, 造成埋机头, 烧坏电动机的情况。
目前还没有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办法, 由此而烧坏电动机情况每年都要十余次, 影响生产更是司空见惯。
2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为了防止电动机的损坏, 使用单位大都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 诸如一旦电动机烧坏, 当班司机按照电动机原值的10%或更多考核, 集控司机有苦难言, 有的则委屈的说:“我在机头开车, 后面的车压车, 集控箱又没有显示, 我怎么知道呢”?所以, 不对现行集中控制技术改进, 集控司机再怎么注意, 还会因为控制技术的客观因素造成电动机烧坏。通过对现场设备的控制原理分析与事故后电动机烧坏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采掘工作面采用集中控制技术大都实现6台以上的皮带机或刮板机的自动开、停。对于现在煤矿大批使用的BQD7系列起动开关, 其原理就是当1号线端子通过按钮或集中控制装置接地, 使继电器线圈T吸合, 线圈吸合后使继电器J节点闭合, J节点的闭合使得真空管组件CKJ吸合, 从而电动机起动。在使用中, 由于堆煤保护、速度保护、跑偏保护的误动作, 常常使得检修者或巡视者将堆煤保护信号线端子或特制探头位置强行移开, 亦或将速度保护功能甩掉不用, 这样则会出现集控司机在开启第一部车后, 中间或后部皮带机、刮板机由于出煤量不均量大或卡矸子造成电动机JDB保护动作停车现象, 停车后集控箱却因为收不到保护信号而没有及时动作, 后面车由于前面车没有停车信号则造成压车, 引起埋机头, 造成电动机烧坏。还有就是集控箱内节点闭合不实或开关内1号线接触不实, 也会造成中间部皮带机或刮板机停车, 而后面车却还在运转。我们解决办法则是将集中控制箱的接线端子的“集出”与“集入”间实行串联监控、联动节点控制, 这样可以避免中间部位及后部皮带机 (刮板机) 的停车、压车现象。监控、联动节点从真空组件的行程开关节点CKJ上取得。这样安装接线后, 真空组件不吸合, 电动机则不会起动, 信号则由于CKJ没有闭合而传不到后面的受控开关集控上, 从而后面的车因为前面的车停开, 而实现自动停车。接线安装如下图所示:
3实施后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根据以往未改进集中控制方法时, 全矿各采区每月都会因为集中控制技术动作不灵敏、可靠而造成压车, 致使烧坏电动机10余台。我们可以计算一下:每台55KW电动机市场价9300元, 烧坏一台后, 重新下线缠电机, 需要3000元, 而烧坏的电动机重新缠绕后, 质量、性能明显下降。采用集中控制技术改进后, 近一年来, 电动机烧坏现象几乎没有, 大致计算年创造纯经济价值=3000×10×12=360000 (元) 。
4结论
综上所述, 皮带机式运输后路集中控制技术改进后, 是今后大规模应用集中控制技术的理想技术之一, 它也是今后大型综掘机工作面运输后路必不可少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史大光.机械电子学.二零零五年31页.
集中控制技术改进 篇3
摘要:随着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掘进后运也已经广泛采用刮板机、皮带机。在使用皮带机、刮板机后运的过程中,由于受采场地理条件及设备性能限制,往往一个工作面后运系统刮板机、皮带机就要上马近十余部;使用中,为了节省人力资源,对刮板机、皮带机的控制大都采用宿州科力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集中控制箱实现集中控制技术。在使用安装中,通过箱中的控制线路,在首部刮板机或皮带机开启时,其它受控皮带机或刮板机均用集控箱实现自动开启与停止。集控司机设在第一部刮板机或者皮带机机头处,他可以通过集控箱上面的显示,对后路各皮带机或刮板机运行情况进行大体了解。这样下来中间车容易因为其它原因误停车,而集中控制箱上没有显示,所以引起后路车压车,易造成烧电机现象。
关键词:皮带机运输后路 集中控制技术 改进
0 引言
目前煤矿生产皮带机后运系统中,还没有解决集中控制技术中间车误停车的具体办法,由此而烧坏电动机情况每年都要十余次,影响生产更是司空见惯。
1 皮带机后运集中控制技术现状
随着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掘进后运也已经广泛采用刮板机、皮带机。在使用皮带机、刮板机后运的过程中,由于受采场地理条件及设备性能限制,往往一个工作面后运系统刮板机、皮带机就要上马近十余部;而控制这些设备的开关设备现在都换成了合肥合开防爆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BQD7系列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这种开关适用于有爆炸性危险气体和煤尘的矿井中,作为控制交流50HZ,电压660V,电流最大200A的隔爆型三相鼠笼式感应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和换向。该起动器的控制原理均是遵循低压控制高压的传统控制模式:使开关内置的控制变压器36V的1号控制线端子和9号线端子(接地端子)形成闭合回路,则低压侧继电器线圈吸合,带动辅助节点闭合,辅助节点的闭合才能使真空接触器组件闭合,负载(刮板机或皮带机电动机)才会运转。
使用中,为了节省人力资源,对刮板机、皮带机的控制大都采用宿州科力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集中控制箱实现集中控制技术。这种集控箱具有如下保护功能:堆煤保护、低速保护、皮带撕裂保护、皮带跑偏保护、温度保护、烟雾报警保护、沿线急停保护。而且该集控箱还具备以下特点:可以直接驱动洒水装置、预留有皮带机张紧力控制端口、各台集控箱均有台数显示和故障种类指示、声光语音报警通讯等。在使用安装中,通过箱中的控制线路,在首部刮板机或皮带机开启时,其它受控皮带机或刮板机均用集控箱实现自动开启与停止。也就是说,目前的集中控制技术对9台以下刮板机或皮带机可以实现一个人全面控制。集控司机设在第一部刮板机或者皮带机机头处,他可以通过集控箱上面的显示,对后路各皮带机或刮板机运行情况进行大体了解。使用中集控箱仅控制开关的1号线端子与9号线端子(接地端子)的通断,当集控箱使1号线端子接地时,则默认为相应控制的开关真空交流接触器已经闭合,相应的皮带机或刮板机已经运转。但由于BQD7系列开关内安装有JDB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电动机过载、断相、接地等故障时,会自动断开开关负荷侧电源,所以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会出现继电器已经吸合,真空组件却没有吸合或开关电动机综合保护板动作,使得电动机停止运转。这时,下一部集控箱因为上一部集控箱处于闭合状态而吸合,出现了前一部车因故停车而后一部车还在运转的现象,造成埋机头,烧坏电动机的情况。
目前还没有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办法,由此而烧坏电动机情况每年都要十余次,影响生产更是司空见惯。
2 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为了防止电动机的损坏,使用单位大都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诸如一旦电动机烧坏,当班司机按照电动机原值的10%或更多考核,集控司机有苦难言,有的则委屈的说:“我在机头开车,后面的车压车,集控箱又没有显示,我怎么知道呢”?所以,不对现行集中控制技术改进,集控司机再怎么注意,还会因为控制技术的客观因素造成电动机烧坏。通过对现场设备的控制原理分析与事故后电动机烧坏原因分析,我们认为采掘工作面采用集中控制技术大都实现6台以上的皮带机或刮板机的自动开、停。对于现在煤矿大批使用的BQD7系列起动开关,其原理就是当1号线端子通过按钮或集中控制装置接地,使继电器线圈T吸合,线圈吸合后使继电器J节点闭合,J节点的闭合使得真空管组件CKJ吸合,从而电动机起动。在使用中,由于堆煤保护、速度保护、跑偏保护的误动作,常常使得检修者或巡视者将堆煤保护信号线端子或特制探头位置强行移开,亦或将速度保护功能甩掉不用,这样则会出现集控司机在开启第一部车后,中间或后部皮带机、刮板机由于出煤量不均量大或卡矸子造成电动机JDB保护动作停车现象,停车后集控箱却因为收不到保护信号而没有及时动作,后面车由于前面车没有停车信号则造成压车,引起埋机头,造成电动机烧坏。还有就是集控箱内节点闭合不实或开关内1号线接触不实,也会造成中间部皮带机或刮板机停车,而后面车却还在运转。我们解决办法则是将集中控制箱的接线端子的“集出”与“集入”间实行串联监控、联动节点控制,这样可以避免中间部位及后部皮带机(刮板机)的停车、压车现象。监控、联动节点从真空组件的行程开关节点CKJ上取得。这样安装接线后,真空组件不吸合,电动机则不会起动,信号则由于CKJ没有闭合而传不到后面的受控开关集控上,从而后面的车因为前面的车停开,而实现自动停车。接线安装如下图所示:
3 实施后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根据以往未改进集中控制方法时,全矿各采区每月都会因为集中控制技术动作不灵敏、可靠而造成压车,致使烧坏电动机10余台。我们可以计算一下:每台55KW电动机市场价9300元,烧坏一台后,重新下线缠电机,需要3000元,而烧坏的电动机重新缠绕后,质量、性能明显下降。采用集中控制技术改进后,近一年来,电动机烧坏现象几乎没有,大致计算年创造纯经济价值=3000×10×12=360000(元)。
4 结论
综上所述,皮带机式运输后路集中控制技术改进后,是今后大规模应用集中控制技术的理想技术之一,它也是今后大型综掘机工作面运输后路必不可少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史大光.机械电子学.二零零五年31页.
论预算控制模式的改进 篇4
预算控制模式有紧控制()和松控制()之分。预算紧控制是一种传统的预算控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预算既是员工的奋斗目标,也是考核其业绩的主要依据,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预算指标显示刚性特点。预算松控制是近年来在国外逐渐兴起的一种预算控制模式,其典型代表就是在欧洲一
些大公司实施的有“超越预算()”模式。这种预算控制模式的基本内容是,预算照编不误,但它不是对员工的约束和评价标准,而把它看成是沟通和计划的工具。自上一世纪年代以后国外理论界关于预算控制的这两种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在进行,也有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种情况表明,预算控制模式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而言,预算紧控制适合于较为稳定的经营环境和传统管理层次,而预算的松控制则较为适应经营环境多变和企业组织灵活性增强的情况。世纪年代以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经营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与此同时,一些更为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相继产生,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紧控制的优势在逐步减弱,不适应性在加强,客观情况要求对预算控制进行变革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本文分析了预算紧控制模式的弊端,介绍了国外企业倡导的“超越预算控制”模式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期对改进我国企业现行的预算控制模式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预算控制模式预算紧控制预算松控制超越预算控制模式
一、预算控制模式的概念预算作为一种控制系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预算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控、分析和评价等环节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狭义的预算控制则是指利用预算对经营活动过程进行的控制,也可以称为事中控制。本文主要论及后者。预算控制模式有紧控制和松控制之分。预算紧控制()的理念是,为员工确定具体的短期(通常是一年)目标,使之工作得更有效率。罗伯特安东尼认为,预算紧控制是指管理者的业绩主要根据报告期预算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评估,它有以下一些特点:()高层管理者重视,强调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期内一般不对预算进行修正;()关注预算具体项目的细节;()不允许偏离预算目标;()高层管理者重视与预算相关事项的交流。预算紧控制是较为传统的预算控制模式,它源于成本管理的标准成本法,以控制“偏差”为基础,即监测实际作业的产出与事先确定的目标之间的差异,然后进行控制行动以消除或减少偏差数额,它是标准成本控制思想从成本领域向其他作业领域的延伸。
预算松控制()是近年来国外企业逐渐兴起的一种预算控制模式,其典型代表就是在欧洲一些大公司实施的“超越预算()”模式。所谓“超越预算”。确切地说应该是超越预算紧控制,在该模式中预算主要用作沟通和计划的工具,每年管理人员会照样编制、复查、修订、批准预算,每年或每季会将实际业绩与预算比较,分析和解释差异,但是预算并不被视为是对预算执行者约束和评价的标准。随着经营环境和预测前提条件的改变,初始的预测和预算可以修改,预算目标没有达到并不意味着业绩不佳。预算松控制源于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其主要控制对象由紧控制中的内部组织单位和人员转向组织外部的环境变量。
从世纪年代产生至今,预算紧控制一直是多数企业的首选模式,人们普遍认同预算紧控制的绩效。目前我国企业多数采用的也是预算紧控制模式,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具有成功经验的企业,无不认同预算紧控制的重要性。但是从世纪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组织行为问题的关注,国外理论界关于预算松、紧控制究竟孰优孰劣就一直在争论不休,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预算紧控制会导致()工作紧张程度的加强;()与上级关系恶化;()同事关系恶化;()大量财务数据操纵。同时他还发现,预算的松控制会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另外一位代表则是的研究,他的结论与相反,在其所选取的样本中,他发现预算紧控制不会增加工作紧张,而且与更优的业绩相联系。至今,人们对不同预算控制模式的优劣仍存在着争论,这只能说明预算控制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具体因素,如企业的经营特点、环境的不确定状况、其了控制机制的有效性以及企业文化、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等,也就是说预算控制绩效是依据企业变量而权变的。一般而言,预算紧控制以目标的准确性、先进性和可控性为前提,因而更适合于较为稳定的经营环境和传统的层级组织。世纪年代以后,原本稳定、可预测的经营环境变得不确定了,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许多更为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如平衡计分卡、、标杆法、全面质量管理等相继出现,预算控制的优势正在减弱,而预算对企业的紧控制与环境要求企业灵活性之间的冲突却愈加明显,因而在新的经营环境中,特别是在我国企业强调预算紧控制的背景下,深刻认识预算紧控制的弊端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预算紧控制模
式的弊端
预算紧控制意味着管理人员甚至包括一般员工的工资、奖金、可利用资源以及职业前景等高度依赖其完成预算的能力,如果没有完成预算,不仅会失去奖金,严重的甚至会失去工作。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管理者为了保护自己会寻求一些降低风险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往往会引起功能失灵问题。另外,预算紧控制还意味着预算被用来同时满足两方面的需求:
财务预测与计划,目标管理。齐默尔曼对此问题有专门论述,他认为企业预算的上述两种职能会相互抵消。因此,预算紧控制可能会带来组织两方面的矛盾或失调,一是预算系统本身的目标失调,二是组织内部责任单位的职能失调。
(一)预算系统内的目标失调
预算的计划功能与控制功能的矛盾。虽然理论上预算有计划和控制两种功能,但实际上二者是矛盾的。例如要实施预算控制,预算应该是有激励性的,即预算计划或目标的设置应当高于已经实现的要求,但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又可能挫伤管理者实现目标的积极性。研究表明,“紧的但又可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能够带来最好的绩效。这样,如果预算被用作激励手段,就应该是“紧的但又可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如目前很多企业用标杆法()进行目标设定,即根据本企业提供类似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中最成功企业的业绩设定本企业目标,激励员工。但是毕竟理想与现实还是存在着距离,理想的目标往往实现。用来进行资源规划配置的预算要求首先是准确性,应当是现实的、最有可能实现的预算,这样才能避免资源配置的失误和浪费,但是最现实的预算又会失去对员工的激励作用。预算实践中的预算就成了双重职能无法兼顾的矛盾体。荷兰一家石油公司在年放弃了预算紧控制模式,其主要原因就是该公司发现了预算自身的矛盾性,他们认为业绩目标是略紧的目标,它应该能够激励员工获取超越平时可能性的最大业绩,但是财务预测和规划要求的是最可能的结果,而预算是无法同时来满足这两种要求的。因此在年该公司改造了预算控制系统,用四个子系统代替了原来预算的全面控制系统,用平衡计分卡和标杆法确定财务和非财务的关键业绩指标和相应的业绩目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费用的控制,预算更多的是用来进行财务预测和规划。
预算计划绩效和执行业绩的矛盾。预算紧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预算考评,即将预算执行的实际数与预算的目标值进行对比,然后根据二者的差异来判断业绩的优劣。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判断的标准?因为预算的差异可能使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预算执行结果的好坏,二是预算目标制定的高低。何种成绩为好成绩?是预算差异越小越好,还是有利的差异越大越好?一般认为超额完成预算越多说明执行绩效越好,但又同时表明预算编制不够准确,与现实偏离太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该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留下了较大的“预算余宽”。因此鼓励超额完成预算的一个负面影响是刺激“预算余宽”行为。然而如果以预算接近程度来评价业绩,会明显地抑制业绩的持续改进,责任单位有可能担心出现过大的预算差异而满足于只完成预算目标,放弃进一步的努力。因此预算的紧控制使预算评价标准的选择成为两难的选择,尤其对预测和计划水平不高的企业更为突出。所以说,预算紧控制的一个前提是预测、预算本身必须高质量,而在经营环境频繁波动的情况下,预算的质量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实践中常见的一种做法是以预算目标为中心,设定一个正负或的区间,实际业绩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都不再得到奖励,但这种做法还是无法避免操纵收益数据或消极怠工的问题。
(二)预算责任单位及个人的职能失调
詹森教授认为,预算紧控制即以预算为基础进行评价并实施奖惩,实际上是“付钱让员工说谎”,会使报酬计划的激励作用失效,同时很多人认为以固定的预算目标为依据进行业绩评价,会给组织行为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预算制定中发生更多的讨价还价,下级希望留下更多的预算余宽,同时增加责任单位更多的短期行为。
产生预算余宽。如果过分强调预算作为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来激励员工,那么掌握着专门知识和信息的人员可能将不再公正客观的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和披露了,他们会倾向于报告保守性的、能使将来的经营业绩看起来更佳的预算数据,即所谓“预算余宽”。因此有人得出结论,在预算中“人们谎称无法做到的越多,相应得到的奖励也就越多”。整个系统中会没有人有动机去关注预算所需的准确信息,预算编制程度中各个层次的重要信息都被隐藏、歪曲了。有人调查了《财富》杂志评选的生产日用消费品的强公司的中低层管理者,分析了他们在公司实施以预算为基础的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前后的预算行为,结果发现实施以预算为基础的报酬计划后,尤其是较低层次的管理者,其预算余宽行为显著增加。这种状况对企业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预算的协调功能被破坏,预算在协调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各项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预算的协调下各部门得以有效的运行,高产出、低成本、高质量、低存货等。但当预算隐藏或缺乏有关各部门能够作什么以及将如何去做时,预算的协调能力被严重破球了。预算余宽和虚报都会使预算列支的费用高于管理者所知的实际需要。管理者常以这种行为来预防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毕竟,没有人清楚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是,虚报支出、浪费资源都会妨碍员工尽心尽力地完成或超额完成预算。没有协调的、混乱的活动只会导致高成本、低质量、机会的丧失、顾客满意度降低等结果。以企业的销售部门为例,销售人员会有意将预计的销售量从降为,通过最终实现而获得奖励,而企业的其他部门却会根据的销售量进行资源配置,如生产部门会依据的销量进行生产,而当定货数量达到时,生产部门可能并没有及时的应对措施。第二个负面影响也是更为深远的影响是企业诚信文化被破坏。一旦管理者认为他们只能通过说谎、隐匿真实信息才能在“预算游戏”中获胜的话,他们就会很快将这种不诚实的行为带到整个组织的管理系统中,甚至带到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中。当企业的或千方百计地要实现预算目标时,预算游戏就会延伸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中。操纵数据成为每个高层管理者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编制预算所需的大多数信息是由那些业绩要受到预算考核的人员提供的。如果这些人员为了得到较低的业绩评价标准而有意提供虚假的预算数据,预算本身的效用就降低了,同时企业文化被破坏。
操纵预算执行结果。以预算评价为依据进行奖惩引发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在事后操纵预算执行结果,当然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高级管理层次。研究表明,实现预算目标获得奖金是诱使管理者进行盈余操纵的主要动因之一。管理者为了使自己的奖金最大化,常采用盈余操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净收益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会有进一步降低净收益的动机,这就是所谓“洗澡”()。这样,下一年得到奖金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净收益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者也会有采用会计政策和程序以减少净收益的动机,因为净收益超过上限部分得不到奖金。只有当净收益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时,管理者才会有采用会计政策和程序的手段以增加会计净收益的动机。大量的研究考察了经理人的实际报酬契约与盈余操纵之间的关系。总的说来,这些研究所报告的证据与管理当局运用会计判断来增加基于盈余的奖金报酬的结论相一致。例如,盖准等()发现,大型跨国公司分部的经理在无法达到其奖励计划规定的内部盈余目标时,或按照报酬契约计划的规定达到最高奖金限额时,他们更可能递延收益。希利()和霍索森等()指出:相对于具有可比经营业绩但末设置奖金上限的公司,设置奖金上限的公司在达到上限的情况下更可能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采用递延收益的会计方法。
操纵预算结果的另一种方式则是做假帐,使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固然有种种原因,但长期以来以单纯财务指标和预算目标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系统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因为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导向作用。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一个网络软件公司公司,发现在年到年期间,该公司虚增利润亿美元,通过调查认为该公司的管理及销售人员主要是“为了达到和超过公司的内部收入及利润目标”,进行了不当的会计处理和数字操纵。《商业周刊》曾报道过公司的数据操纵:“在年销售预算的压力下,管理人员发出一些没有要求的定货,强迫分销商买进两年的库存,同时向分销商保证,在他们卖出产品之前,不必付帐。”另一个例子是华尔街日报于年月日刊登的,生产音响设备的公司的韩国分公司,在年月到年月期间报告销售收入为亿美元,但其中是虚报的。据报道,为了得到实现销售目标后的丰厚奖金,韩国公司的经理人员运用了一套极其复杂的方法来粉饰实际业绩,其中最恶劣的一个方法就是将银行贷款资金直接记为收到的顾客货款。该公司的一个高级经理由于实现了预算目标得到了两千五百万美元的奖励,当然后来被解雇了。
管理者为了实现预算目标而作出种种非理性的短期行为会直接影响公司价值。如某公司的管理者为了实现本年预算目标曾在月份宣布将于来年的月份将产品价格提高,虽然产品价格需要调整,但月份并不是最佳时机,但是为了刺激公司顾客为避免价格上涨带来损失从而提前定货,管理者已无暇顾忌其行为的战略影响。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以目标实现为基础的奖励所致。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不尽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和报酬计划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失去其行为激励的初衷。
阻碍了绩效的持续改进。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获胜,组织的持续改进()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紧的预算控制思想约束着企业对环境的适当反应和灵活性,限制了业绩的持续改进。以爱立信公司为例,多年来该公司一直运用着传统的预算控制方法和程序,但到了世纪年代初期,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开始意识到这种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电讯市场,管制在不断放松,技术创新的速度在明显加快,竞争对手蓄势待发,这些变化都要求公司必需顺势而动,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人员不可能再运用上一确定的数字来进行经营控制。爱立信公司对预算管理进行了重构,逐渐放弃了紧的预算控制,使预算与环境有了更大的互动性,正如其财务总监所说的,“我们对预算细节的关注少了,而对市场的变化关注更多了。”预算紧控制使人们仅仅关注如何完成预算而且不是怎样最大程度的挖掘潜力(在很多预算中过于出色的完成预算的一个结果就是下期更为严格的预算目标,因此人产都会留有余地),或怎样更好的去适应环境的变化,预先设定的目标使预算实际上不仅设定了增长的上限,同时也设定了成本降低的底线。
三、组织创新对预算紧控制模式的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预算紧控制模式对预算系统以及组织行为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近年来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削弱了预算紧控制对组织的效用,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结构的柔性化趋势
近年来,许多公司都在进行着广泛的组织创新的尝试,包括减少层级、建立基于团队的网络联盟、伙伴关系等。减少层次和压缩规模的趋势源于降低成本的需要,当然它们也反映了信息和通讯技术对管理的冲击。中层管理的作用是监督别人,以及采集、分析、评价和传播组织上下和各层次的信息。但是,它的功能正随着电子邮件、声音邮件、共享数据库资源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减弱。减少层次的潜在效应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和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加快了组织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的能力变得柔性化、反应更加灵敏,减少层级的另一影响则是降低了预算控制的重要性,经典的管理控制理论将企业的控制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计划(控制)、管理控制和经营(或作业)控制,并认为它们分属于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和作业层,其中中级管理层的主要控制手段就是财务特性的预算紧控制,因此随着企业的扁平化趋势,预算控制的重要性也大大降低了。
组织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无论是内部边界还是外部边界都变得模糊而多变。现代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有效地发挥作用,需要灵活而有柔性的组织结构,要具有对意外的变化不断反应以及适时根据可预期变化迅速调整的能力。因此许多企业正在建立多功能、多单元小组,小组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内在灵活性,它的组建、重建、解散都十分容易,并可以避开传统的等级制度,它们的成员也可以随时间而不断变化,有助于吸收具有不同技能的成员而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整个组织趋于动态的网络形成。同时外包已成为许多产业的流行趋势,对某一业务外包还是内在化成了组织根据坐标链分析进行常规决策,组织边界随着在价值链上的优劣势变化而具有动态性。这一趋势也引发了复杂化的组织形成和商业关系。预算紧控制是一种刚性控制,它与层级组织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以鲜明的层级、固定的内外部组织边界,责任单位相对稳定的任务与责任为基础,因而可以说预算紧控制与组织的柔性化趋势不相适应,甚至对其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二)组织关键竞争因素的变化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主要竞争要素是以财务资本为主,而近年来,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向了知识资本或人力资本(包括出色的管理者、知识工作者、有效的管理系统、忠实的顾客和品牌等)。在许多大公司,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或高科技产业,知识资本成为公司市场价值的主要来源,在最负盛名的可口可乐公司,知识资本占到了公司市场价值的,市场价值中只有是可供会计师报告的财务资本;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和美国的两大传统制造企业和,它们的公司价值中有超过的部分是知识资本创造的。许多公司已经认识到未来现金流量越来越来自于对知识资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最大化知识资本价值会比最大化财务资本为股东带来更多的增值。这种关键因素的转变要求组织改变传统的业绩管理和以财务资本为主的预算控制方式。
(三)组织内部控制重点的转移
传统理论将组织控制分为战略控制、管理控制和经营(或作业)控制,长期以来管理控制系统一直是人们讨论的核心问题,但世纪年代以后对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一是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业的效率决定着组织在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作业管理成为战略成功的关键;二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以前需要进行管理控制的生产活动转化为经营(或作业)控制,如在高度发达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精益生产、持续改进、适时制、零缺陷及全面质量管理等控制方法开始在组织中运用和扩展,有研究发现在很多组织中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预算控制系统正从较低的作业层次中退出,上述非财务导向的控制机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方法都被认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
(四)非正规控制作用的增强
非正规控制主要是指组织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来信仰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如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以及企业对于消费者、雇员社区的主要责任等,员工认可和接受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就会将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从而对日常活动起着潜移默化的指导、控制作用,它是一种柔性的、隐性的控制。一直以来,非正规控制系统的作用日渐增强,其原因是随着组织越来越依赖于授权后的员工们所创造的新鲜创意和竞争优势,与以预算为主的正规控制系统相比,非正规控制系统的柔性控制特性对个人更具激励作用,它可以使员工要明确了解了组织目标和使命后,寻求创造价值的不同方法。因此有断言,在不远的将来,行为控制将更多的通过非正规控制系统而不是正规系统来进行。
四、国外企业“超越预算”的实践及对我们的启示
鉴于预算控制与环境变化的不适应以及预算紧控制自身的弊端,一些国外的大公司如、、、、等都已经以不同的方式放弃了预算管理模式,在实施或尝试着“超越预算控制”的管理控制方法。他们认为传统预算管理不仅不能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妨碍组织的变化与创新,甚至对组织经营有危害作用。他们主张只将预算的作用、内容和范围局限在了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计划上,而传统预算的控制与激励作用则由其他的绩效管理制度来替代。
超越预算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对预算与其他的战略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回顾,人们发现除了财务预测功能之外,预算管理并不比其他战略管理方法更有效,于是得出结论应放弃预算的业绩控制职能,并用一个整合了多种方法的更有效率、更富成果的管理控制系统代替了传统的预算控制。超越预算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研究如何整合现有的各具特色的管理控制方法,使组织的预测、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更加有效。年月(跨国高新技术制造企业联合会)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论坛,取名为“超越预算圆桌会议”(,简称为),来研究用什么方法来替代预算管理系统的问题。当时有家公司(大都是欧洲的大型公司)参加者了这个论坛。尽管论坛是在英国发起的,但截止到现在该论坛成员已经扩展到英国以外的多个国家,如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挪威、瑞典、瑞士、南非和美国等。所有加入论坛的企业都认识到传统的预算方法增加了企业内部的职能失调()行为,越来越不适应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需要用新的管理控制模式来替代预算。研究分析那些放弃了传统预算管理的企业,并根据最好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超越预算”模式的原则和方法。该论坛的两位负责人教授和教授认为,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预算方法和程序,企业则不能获得环境要求的速度、以顾客为中心、创新和整合,因此他们将组织的管理控制系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财务预测和计划,主要是通过预算预测组织未来的短期财务业绩,并设置财务业绩目标;第二部分是以综合指标为基础的业绩管理与评价系统,如平衡计分卡或系统,与传统预算评价不同的是,综合业绩评价系统要求部门和个从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组织特点和任务性质,明确关键成功因素并设置紧的但可以实现的目标,综合业绩评价系统可以养活在预算控制中人们操纵短期财务报告数据或预算数据的行为;第三部分是以相对标准为基础设计激励机制,主要是指运用标杆法对相对业绩水平进行奖励,而不象在传统预算中以既定的预算目标为依据,这样同样可以养活预算中的计价还价问题。如公司的奖金激励计划直接取决于与公司竞争对手的相对业绩,又如在公司,预测、计划与目标设定、业绩管理相互分离,该公司用标杆法设置短期目标,一般是每个季度购买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来更新标杆数据。而在银行,总部主要通过标杆法进行管理,个分支机构的绩效相互作为标杆按季度进行评价,银行作为整体不断地将其业绩与北欧的其他竞争者进行比较。
研究项目通过跟踪调查发现,超越预算模式为企业事业来卓越业绩,如银行在二十多年前就放弃了传统的预算控制,从那以后,他们成为全欧持续赢利最高的银行,并保持最低的成本——收益比率,同时也成为瑞典国内顾客满意度最高的银行。又如汽车公司在经历了——年的亏损和年的微利之后,进行了管理和控制方式的创新,放弃了传统预算机制,如今其规模在世界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十六,而其盈利能力(资产利润和销售利润率)却排名第二,仅次于福特汽车公司。
超越预算模式代表着组织管理控制的发展趋势,能够为组织带来更多的造就性和增值性。但是就目前而言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运用这一模式,超越预算模式意味着放弃传统的业绩管理框架,意味着对诸多管理控制方法的有效整合,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转化或整合成本,因此在决定是否运用这一先进管理控制模式时,需考虑两大影响因素:第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组织目前预算程序的运行状况,低效和耗时的预算生成程序是采用超越预算的最大障碍,因为超越预算模式的核心部分是频繁的滚动预测,通常由过去的预算计划程序来实施,因此,预算编制过程低效则不能为超越预算提供一个良好基础;第二个影响因素则是组织的经营特征,一般来讲超越预算模式适合于经营环境变化快,产品经营范围广阔或增长迅速,同时无形资产对经营极为重要的企业,如高科技产业,而经营的可预测性较强,经营产品范围相对稳定的企业运用改进后的预算控制模式更好。最重要的是不能毫不改变,固守传统预算控制模式。
成本控制技术改进 篇5
2015年质量控制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一、病历书写总体质控目标
严格执行病历质控标准,应归档病历的甲级率达90%以上,乙级率控制在10%以内,丙级病历控制在零,对9种单项否决为丙级的病历控制为零。
二、病历书写质控与持续改进
(一)目前病历质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形式,忽视内涵,从而造成核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
2、医院管理不严,未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
3、科室质控小组未认真负责,质控力度不够。
4、医务人员知识缺乏,主要缺乏中医知识。
5、病历质量监控流程不规范。
(二)上病历书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诊断错误,与病情不符。
2、入院记录:书写医师资质不够。
3、长期医嘱带教漏签字。
4、病程记录超时限。
5、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过简,内容千篇一律,无疗效分析、无具体治疗措施,对治疗无指导意义。
6、个别医生的病历字迹潦草,页面不整洁。
7、中医辩证分型千篇一律。
8、中医病历鉴别诊断欠妥,辩证过于简单,内容不够全面。
(三)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1、医师缺乏认识,主要缺乏中医方面的知识。
2、部分医生工作责任心不强,马虎大意。
3、院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科室领导把关不严。
4、质控人员未认真负责,质控力度不够。
(四)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及实施方案
1、加强业务学习,医务科应加大培训力度,改进培训方式。
2、院领导及科室领导要提高认识程度,严格管理,制定配套的奖惩措施。
3、加大培训力度,制订相应可行的培训计划,改进培训方式。
3、完善院科三级病历质控管理体系。
4、检查标准化:病历表格形式统一规范,减少系统误差,培训检查人员,使检查标准统一,检查结果量化,具有可比性。
5、检查制度化:考核方式方法形成规范的制度,包括结果反馈、奖惩措施、持续改进措施等。
6、将病历书写质量作为评价科室、个人医疗工作质量的指标,制定有力可行的奖惩机制。
移动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及改进论文 篇6
关键词:移动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措施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包括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其中会计控制是对资产提供可靠保护,还应当严谨记录会计账目并编制财务报表。管理控制是通过管理公司来实现内部控制,改进公司的经营治疗以及经济效益[1]。管理控制同会计控制还有财务记录有紧密的联系,管理控制包括企业管理部门分析统计、研究公司发展状况以及提供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内部控制评价则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记录与分析,从而识别公司运营风险,并参考公司内部控制的程序来对测试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评估分析公司经营风险等各种潜在的风险。近年来随着移动公司的蓬勃发展,其中才能在的一些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成为移动公司面临的重要难题。
二、移动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金成本预算方面的问题。移动公司在成本预算方面,往往并不要求公司的负责人进行签章确认,这就使得移动公司的预算数据同实际数据存在着比较大的出入,财务预算数据无法在经营管理当中发挥应用作用。
第二,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移动公司内部控制的整体协调能力较弱。在实现财务的集中化管理后,市、县移动公司的积极性受到明显的影响。各个分支公司缺乏支配资金的权力,项目申报以及执行都要求省公司审核拨付。这样以来财务管理的效率就受到直接的影响,不利于提高市县移动公司的财务管理积极性。
第三,会计控制制度方面的问题。内部控制可以说是动态发展的过程,移动公司需要结合自身的管理要求以及业务特点来具体设计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实际上移动公司往往只是片面重视制度建设,但是在此过程当中护士自身的具体情况,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比较随意,同时缺乏配套的权责制度。
三、移动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措施
第一,加强风险评估工作。移动公司应当重视风险评估工作,并树立风险管理理念。风险评估工作可以说是移动公司管理的有机组成内容之一,也是管理水平的一个直接体现。移动公司的风险评估往往是阶段性以及外在的,并不是内在控制制度。所以内审机构需要定期进行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评估工作,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制订相应的内部审计计划,协助移动公司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借助于评价并且监督风险管理,有效评估风险管理执行状况,达到有效预防精英风险的目的。
第二,重视战略规划审计。规模大、全程全网以及信息化水平高可以说是移动公司的特点。这就需要移动公司确立自身的发展愿景以及核心价值观,全面推动预算以及收支管理的两条线,执行财务集中管理制度,推行全业务运营、服务领先以及移动互联网等发展战略。对全业务运营而言,运营商从单业务向全业务运营过渡是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以及技术环境变化的有效战略决策。
第三,强化人力资源控制。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创新精神以及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确保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移动公司应当强化人力资源的控制,实施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各个职能机构以及全体工作人员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将考核的结果当作工作任由薪酬、调岗、评优、晋升以及辞退的主要依据。执行绩效考评制度对于推动移动公司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移动公司应当分析用工管理政策以及《劳动合同法》,从而开展相应的劳务用工审计与人力资源审计,防范劳动纠纷的发生发展,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第四,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移动公司要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就需要构建一套同公司具体情况符合的内控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内容,定期监督考核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状况,从而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内部控制体系甚至重新内部控制制度。
除此之外,移动公司需要重视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当中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之间的结合。移动公司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司管理控制以及会计控制,这是内部控制评价最为常规的工作内容。为进一步改进评价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应当进一步强化同外部审计只见的来年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外部审计对移动公司内部业务还有各项经营管理内容都不够熟悉,所以无法有效胜任管理控制。与此同时内部控制的管理人员虽然更加熟悉移动公司内部管理控制,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不过会计审计方面缺乏注册会计师或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水平。所以移动公司在经营管理的国产当中,可以将外部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相结合来开展分析与评价,从而完善评价体系并契合自身发展情况。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加强移动公司管理的可靠途径。当前情况下,移动公司虽然已经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不过这一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在针对性评价的基础上作出改进,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为移动公司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农村滴灌自动化控制技术改进研究 篇7
关键词:农村,灌溉,滴灌技术,自动化控制
引言
如今,发达国家的农业灌溉技术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受财力、物力、智力等因素制约,自动化灌溉水平难以在现阶段向发达国家靠齐[1],但是也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现状的自动化控制灌溉技术,其中滴灌技术便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自动化控制灌溉技术。
1我国农村自动化控制滴灌技术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的灌溉方式发生了诸多改观,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的滴灌自动化控制技术层出不穷。在对各类滴灌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有的滴灌技术在精准控制方面表现较好,但是成本很高,不易维护;有的滴灌技术还停留在人力操作的层面上,虽然安装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但自动化效率还不高,基本上还需根据经验来确定灌溉次数和水量。
2农村实用滴灌自动化控制技术设计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人设计了一套农村实用滴灌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图如下:
工作过程:水源经由水泵进入4自动化控制蓄水池(图2a),再经由6减压装置降低水压,缓缓流入滴灌末端毛管(图2b),最后经由7施肥过滤装置,加入肥料并经由过滤网进入滴灌末端毛管滴入农作物根部(图2c)。其中5逆止阀用于调节入水量大小,8毛管上部通气口是为了保证末端毛管的顺利滴灌。
a图:当蓄水池水位很低时,11水浮处于下垂状态,此时闸刀开关上浮,10电源接触器通电,2水泵开始抽水作业,14水浮上升切断电源,水泵停止抽水。
b图:水经12软管切口进入减压装置内部水箱,14水浮上升,之后软管切口相对闭合,此时进水小于出水,水位下降,水压下降。13透气孔是为了保障装置内气压平衡,而切口12的大小,可根据实际调整。
c图:肥料从16施肥口送入,水流将肥料调匀再经由17多层过滤网过滤,流向毛管,废料渣从15废料出口排出。
3农村实用滴灌自动化控制技术特点
该滴灌系统具备以下特点:
(1)高度节水。该系统属全网全管道输水,局部微水量灌溉,水分渗漏适当。与其他灌溉方式相比,在灌溉水量相同的情况下,该系统可使水分流失降至最低。
(2)经济节本。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灌溉,只要滴水口设计得当或入水量控制得当,便可以省去目前其他自动化控制灌溉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中央控制首脑部件,节省一笔不菲的投入。
(3)同步施肥。设计了溶解性肥料加入口及肥料过滤网,可实现输送水施肥同步进行,大幅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保证作物生长。
(4)适应性强。能适应丘陵、高原、平原、沙漠等各种地形,可保持当前土壤结构,改善品质,防止过度灌溉和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5)便于维护。该系统采取简易化的设计,从而使得一般农民就可以正常操作与维护,简明易用。
该滴灌系统解决了我国农村多年来密植型作物所需要的高实用、低价格滴灌的实际问题,可使得农产品生产成本相对下降40%以上,既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又具备了农村实用型、经济型、集约型技术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4现阶段智能技术发展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滴灌技术必然成为我国农村进行农作物灌溉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普及性工具,它不仅能大大减少劳动量甚至无需劳动力参与,还可以规避现阶段灌溉技术中需要相关专家以经验为基础的指导性生产法则。因此有必要对本滴灌技术作智能改进性展望,以便于各地区挑选符合自身特点的滴灌技术。
(1)自动化控制蓄水池。可转用现阶段最为普及的PLC控制、单片机控制等智能控制器进行精准控制,以达到根椐农作物的生物习性进行定时、定量、高效灌溉的目的。
(2)减压装置。可转用智能减压装置,该装置设计直接与进水口开关相连。当毛管处压力过大时,通过传感器反馈压力过大信号,通过装置控制器自动调节改变进水口水量以达到减压的目的;当毛管处压力过小时,通过传感器反馈压力过小信号,通过装置控制器自动调节改变进水口水量以达到适当加压顺利滴灌的目的。
(3)施肥过滤装置。可转用智能微控定量精准施肥装置和高科技纳米过滤器,或采用高速溶解离心过滤装置。如需达到中滤或精滤的效果,还可用管式过滤机、膜过滤器等设备,具体情况取决于所需滴灌液的溶解程度。
(4)全自动化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替换引入中央计算机、集群控制器(CCU等其它控制器)、北斗、GPRS数据采集器、电磁阀等。实现过程为:中央计算机编程,将程序下达到CCU,再传至数据采集器,反馈数据到中央计算机发出相关指令,再到电磁阀,达到调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伟.中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2.
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8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改进;措施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简而言之就是企业领导者为了最大限度实现经济效益而开展的一种制约手段,是保障企业各项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是推动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领导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通过各种管理控制手段,实现企业成本的最小化,进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二、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控认识不足
首先是一些工作人员对以往的管理方式已经习惯,并且安于现状,不愿改变,他们认为规范操作行为很重要,主要认真贯彻操作规范,那么即便是管理经营的方式落后一些,也没有关系;其次是有一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这一点却了解不彻底,他们片面的强调了结构组织的改革,而对于控制的方式创新有所忽视,综上所述的两种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都会造成严重的阻碍,并且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无法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发展和完善。
2.内部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控制目标得以实现,控制政策得以顺利施行的关键所在。企业内部控制包括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等,而这些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计划和决策是先进的,是科学的,但是,如果没有人去落实,去执行,这些计划和决策就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3.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
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环境也风云变幻,这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从目前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企业对于这些风险的防范意识并不够,很多企业受到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保留着卖方市场的观念,完全没有建立风险防范意识,更谈不上所谓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措施
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1)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在企业中,我们需要建立产权明确,权利责任分属清晰,管理科学的先进管理体制。这些体制的建立,首先就要从产权制度的改革开始。
(2)内部控制主体与目标明确。控制主体与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的两个关键要素,其中控制主体是指谁来进行控制,而控制目标是指为什么要进行控制。我们必须在这两者都十分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控制行为。
2.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管理阶层必须要对市场环境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进而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潜在风险有所评估和预测,在企业中建立完善风险管理预测机制,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因素——投资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进行有效确认,并能够对其风险指数进行评估,从而规划出高风险的领域,有针对的性的进行防范,做到有备无患。
3.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在企业进行积极合理的控制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控制活动应该适用于企业内部各个阶层和部门,具体到经营活动的检查,各种业务的审批和授权、责权分离等等,通常情况下,其最为主要的要素部分,分别为政策和程序。所谓政策就对人们行为目的的一种规范,而程序则是达到目的之后所产生的结果。可以说,政策是程序的前提基础,不管是什么政策,企业工作人员都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进行贯彻执行。
4.加强信息流动和沟通
(1)全面、科学、可靠的数据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这些数据包括财务数据以及经营方面的各种数据等,同时企业的各种决策,也需要建立在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充分了解和分析之上,企业需要具有及时获取市场动态信息的能力,并能够迅速对其进行判断,合理的进行使用。
(2)完善,可行的信息系统是内部控制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这个信息系统一定要覆盖企业的所有重大活动动态。
5.强化内部控制监督与评审
(1)工作人员要坚持不懈的在日常的工作中保持监督评审内控的成果,对于重大风险的监督评审是贯穿在日常工作中的,并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审计。这个过程需要独立进行,执行的人员也必须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他们一定是经过专业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工作的。
(3)任何管理阶层或者控制人员一旦发现内控系统的问题和缺陷,必须立刻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进而使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被解决。在企业中,要建立全民控制体系,这样能够引导企业向着预期的目标不偏不倚的前进,还能够建立健康、科学的控制环境,使预期的控制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或者是超前完成,从而实现企业内控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管理,需要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支撑,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我们不难发现,管理系统不完善,控制方法不科学,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认识不彻底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进行内控体制的完善,从而保障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爽.新时期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J].企业研究,2014(14)
【成本控制技术改进】推荐阅读:
成本管理改进措施09-21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10-04
挣值法的成本预测改进08-15
改进控制措施06-26
控制电路改进09-18
控制及改进09-20
控制回路改进10-12
运营成本成本控制11-13
成本计划成本控制08-10
成本控制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