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2024-09-21

成本管理改进措施(精选12篇)

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篇1

今天的成本管理, 不再是企业中一部分人的工作任务, 它已经与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息息相关了。因此, 参与成本管理人人有责。

一、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目标一致

在进行成本管理时, 企业大多更强调成本的过程管理, 相信做好每个过程的管理肯定能达到一个好的结果。在简单的生产情况下, 或许这一想法有效, 但在复杂度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情形下, 这一思维不一定正确, 主要因为成本管理对象之间存在彼此消长的矛盾关系以及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职能和沟通的障碍, 如果过于强调各个成本对象的最小化, 结果是改善过头而增加一些不必要成本或是一种成本减小而另一种成本增加, 前面所举的低成本的采购和产品高质量的例子足够说明这点。这样使得结果管理的目标没有很好贯彻, 甚至过程管理还会架空预算, 增加一些不善成本。因此, 在成本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中, 更应突出结果管理, 过程管理应服从结果管理。

二、认清不善成本

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不是衡量应付成本和不善成本的标准, 衡量不善成本应从产品纯生产成本、效率成本、资金占用成本、人力资源成本、风险成本、安全成本、环保成本、客户营销成本等八个方面综合考虑结果成本是否最优化, 然后再对不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我国很多企业因为资金有限和订单不稳定的原因使其难以形成最佳规模生产, 而且每位员工所创产值偏低, 销售及管理费用偏高, 使中小企业获利能力一般低于大企业。加上这些企业技术起点相对较低, 工艺、设备往往落后, 高级专门人才不足, 很难实施全面技术更新, 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盈利空间, 制约着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基础比大企业要薄弱, 由于缺乏成本核算数据和成本分析技巧, 因此也没有进行成本的控制, 特别是对因管理失误和浪费所造成的管理不善成本控制。对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控制的方法不到位, 企业总成本总是降不下来, 这才是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症结。另外, 中小企业因工资与福利待遇相对较差, 人员的更替率相当高。如果实际人员的更替率高于公司计划或者同行业的的更替率, 那么就使人力资源引进成本、培训成本、服务成本、评价成本和谴散成本出现重复性浪费。人员谴散所造成的后续损失:新招聘工人技术不熟练或操作错误而导致质量内部故障成本、非正常效率损失成本、直接安全损失成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等管理不善成本。这些成本的严重性是不可低估的。

三、摒弃成本控制的“完美主义”

成本管理与产品质量管理一样, 伊始很难达到极小投入、最大收益的完美境界, 而是通过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才能逐渐实现尽量少的投入、尽量大的收益。PDCA由质量管理引申到成本管理可以表达成本管理过程的循环性, 但因其并没有强调质量管理应控制的范畴, 这模糊了质量管理的控制方向性, 引申到成本管理照样缺乏方向性, 这是其最大的遗憾。这里, 企业必须要先定义成本管理的控制范畴, 然后再分析这些定义的合理性, 再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过程, 以增强成本管理控制的方向。另外, 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追求单个成本管理的完美性是必要的, 但更要强调各个成本管理对象的协调性, 因为单个完美, 可能会造成整体的最不完美。

四、成本管理手段现代化

成本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提高企业现代化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现代化成本管理离不开信息处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与完善, 企业的管理越来越复杂, 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越来越高, 传统的手工操作显然以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 及时提供成本管理所需的信息, 加快信息处理和反馈速度, 提高成本管理人员业务处理水平。

五、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 财会部门的作用举足轻重, 财会人员在成本管理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分别是:第一, 加强投资管理和监督, 引导企业走扩大再生产的路子;第二, 加强资产管理和监督, 防止资产流失浪费;第三, 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促使企业合理降低资金成本;第四, 加强消费的管理和监督, 促使企业有效的控制人工成本。据此, 企业应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性, 发挥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 强化监督, 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六、调整工作流程, 减少不必要的分工

我国企业现有的工作流程中既有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部分, 也有不适应的部分, 企业必须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 并加以改进。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 确定企业的核心任务时, 减少与此不相关的环节, 减少不必要的层级。另外企业也可以科学地设计和建设企业的信息渠道, 使其在到达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 保证信息技术的通畅和有效。

总之, 低的成本始终是企业竞争力之本。利润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成本, 即企业的成本能降低多少, 其利润就可以增加多少。可见, 成本管理乃企业效益之源。燃而, 我国企业现有的成本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 企业必须摈弃那种就成本而论的观念。将成本管理观念灌输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 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 将理论探讨与实践需求相结合, 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在战略层面综合考虑成本管理问题。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确定成本管理战略, 树立系统的成本控制意识、强化成本控制。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将成本管理纳入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 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黄林《.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相关问题解读》.企业管理.2009.第34期2.黄林《.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相关问题解读》.企业管理.2009.第34期

[3].陈轲《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1年3.陈轲《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1年

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篇2

公司对团近期发生的7起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通报,在听取了公司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与指示后,我部门组织全体员工对公司领导的指示做了进一步的学习与消化。为更好的确保生产,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我所对安全管理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办法如下:

一、成立安全管理办公室,成员如下: 主任: 组员:

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我所委派专人对日常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主任,登记备案,并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产生,确保生产安全。

二、在日常生产工作中的改进:

我部门聘用的劳务工主要涉及的工作为技术工种,因而过硬的操作技能尤其重要,所以我所将不断强化劳务工的操作技能,对在操作技能上不能胜任岗位的员工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这也是做好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日常的生产中我们需要从基础抓起,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同时抓起,切实做好三个方面:①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针对生产的管理现状,全面地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对员工的行为制约;②必须系统地、细致地做出各种工序的安全交底与安排,保证工作人员及设备、财产的安全;③重视做好安全教育,在工作人员中全面确立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生产安全。

在建立班前交底制度的同时班组长每天的班前交底要根据当天的工作任务、特点,做好针对性的书面安全交底,并要有书面记录。

多与员工开展安全生产交流会,听取员工对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并落实到生产中,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参与,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肉种鸡管理措施的改进与体会 篇3

一、生产管理

有些肉种鸡场的生产管理工作做得很细致,将鸡群整个生产期的全部数据统统记录下来,但杂乱无章,这样的生产管理忙而乱且没有实际意义。规范的管理应参考如下方法:

1. 绘制生产曲线。包括生长(体重)曲线、均匀度曲线、死淘率曲线、耗料量曲线、产蛋率曲线、蛋重曲线、受精率曲线、孵化率曲线、毛蛋率曲线等,即将所有的生产统计数据均绘制成实际生产曲线,并与标准曲线相对照。

2. 及时汇总查找原因。生产经理应随时观察生产曲线走向及动态,及时分析原因,找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下一周或下个月的工作重点。如育成期实际生长曲线比标准低,可以从舍温、密度、饲料质量、饮水是否畅通、疾病等方面寻找原因,及早纠正,力争在3周内使实际生产曲线与标准曲线相符。

3. 综合评估鸡群生产性能。生产经理在深入分析各种生长发育曲线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基础上,对不同批次的鸡群分别记录,汇总其产蛋与孵化效果并进行综合评估,寻找最佳饲养方案,以指导今后的生产管理。

二、药物管理

个别肉种鸡场药物管理方面也很混乱,经常出现工人将几千克药物领到鸡舍使用一个疗程后,将所剩药物堆置床下,造成药物过期或受潮变质成为废弃物的现象,造成极大的药物浪费。还有些不负责任的工人在鸡的饮用水加药过程中,未充分搅拌,使不易溶解药物出现沉淀并堵塞水线,从而达不到用药效果。

1. 药物由生产经理负责把关,固定进购单位,以免购入假冒、失效过期药物。同时准备一些常用药物,如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泰乐菌素、红霉素,预防药物消化道疾病的恩诺沙星、氟哌酸,预防球虫病的地克珠利、妥曲珠利,消毒用药如抗毒威、百毒杀等。

2. 所进药物由兽医室统一管理,保存在通风、避光的库房内。待正确诊断出疾病或需要进行预防用药时领用,领用时注明药物名称、使用数量、所用鸡舍、领用人、批准人等,库房中未使用完的药物必须密封保存,以免氧化失效。

3. 根据正常饮水量和料量,按兽医指导正确使用药物,不应随意加大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免发生中毒或产生耐药性,用药后做好详细记录,写明所用药物的批号、产家、主要成分、用药剂量,并写明初步诊断的疾病名称及使用药物后的效果,为今后治疗或预防用药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三、饲喂管理

1. 育雏期。从1日龄起采用拟定料量与自由采食相结合的饲喂方法,即以自由采食为主,确保不同群体的雏鸡每天每只采食量相等,以缩小雏鸡体重差异,有利于全群称重前均匀度的提高。同时根据鸡群整体生长发育情况,严格控制育雏料的饲喂时间,确保雏鸡骨骼尤其是龙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2. 育成期。首先,建议采用“5-2限饲→4-3限饲→5-2限饲→6-1限饲”的限饲方案。为了科学合理地增强肌胃强度,应尽早减少饲喂次数,增加4-3限饲法控料时间,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鸡群的生产性能。但在采用此方案时一定要在喂料前先供给鸡只充足的饮水,以免出现“饲喂休克”现象(鸡只侧卧,不能动弹),严重的会造成死亡。其次,及时调节料槽高度,并供给适宜的料位(料位过多、大鸡越大,料位过少、小鸡越小)。料线喂料应根据总料量及时调整出料口高度,尽可能做到转一圈时把料转完,切忌断断续续转动料机。料槽人工喂料应严格控制每个料槽中料的厚度,喂料做到“快、准、匀”,避免人为原因造成饲料浪费和喂料不均匀。最后,以体重为基础,参照标准料量,确定下一周的实际平均料量,依次再确定大鸡和小鸡的料量,并做好记录。如果缺少饲养经验,可在使用此料量3~4天后再进行一次粗略称重,以检验所给的料量是否适宜。同时,根据实际所用饲料能量和蛋白含量,计算和统计累积能量和蛋白,并在10~15周龄期间合理控制累积蛋白和能量,适当调整大、中、小鸡只的料量差。

3. 产蛋期。在种鸡开产前3~5周,就应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增料方案,切忌因其他原因致使种鸡在28~29周才开产时,料量已用到高峰料量。正常情况下,种鸡在24~25周龄开产,此时料量125~130克较合理,开产后按产蛋率、蛋重、体重的周增重来增加料量,一般产蛋率在30%以前每增1%增加0.7克料/只,产蛋率在30%~60%时每增1%增加0.9克料/只,直到产蛋率达60%~70%时用到高峰料量约165克。高峰料量连用3周或产蛋率维持1周不再增长,就应开始降料,降料幅度应根据产蛋率、高峰料量、舍温、饲料质量等情况来确定,通常前两周每周降2~3克,以后每周降料1克,一直到45~50周时降到150克左右,原则上减少总量不得超过高峰料量的10%~12%。

种公鸡育雏期与母鸡饲喂相似,育成一开始就采用4-3限饲,以后与母鸡同步,在产蛋期种公鸡的料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在整个生长期尽量做到与母鸡分饲和定期称重,以便控制好料量,从而确保全期有较高的受精率。

不定时抽查舍内存栏量、进料量和用料量是否相等,同时检查工人对饲料的计算、称取是否精确,以保证整个饲喂过程均做到准确无误。

四、饮水管理

定时清洗消毒饮水系统,在育雏前期使用真空饮水器时,应每天定时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饮水器,以免内壁滋生大量的细菌。育成期大部分鸡场采用水箱供水,一般每周消毒1次,即上水箱1/10水中加8~10倍消毒剂,关闭饮水阀和排水阀,将消毒液压至饮水线内,20~30分钟后再打开排水阀排除消毒液,用清水冲洗8~10分钟。

鸡群一旦开饮,不能断水。在喂料后1~3小时鸡只喝水量最大,应特别注意水箱中水的高度,不能让水流干后再加水,以免在水线中形成气柱而使后面的鸡喝不到水,同时应定时检查饮水系统,及时修理个别不滴水的饮水乳头。

水线在使用过程中应平直、不要弯曲,以防积水垢和菌落的形成。随着鸡只的生长,及时调节水线的高度,使鸡抬头饮水时与水线呈45度角为宜。此外,在非免疫日可在饮水中添加3~5毫克/升水易净(主要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确保饮水卫生。如需添加药物或多维,应尽量加在饲料中,以免黏附在水线内壁,滋生细菌。

五、光照管理

1. 育雏期。前3天采用23或24小时光照,以后根据种鸡体重情况和精神状态适当减少光照时间,正常情况下在3周后减到自然光照或恒定8小时光照。既不能在前两周就使用8小时光照致使雏鸡增重不足,又不能在前两周连续采用20小时以上的光照使雏鸡疲劳,降低体质,诱发疾病。

2. 育成期。有条件的鸡场最好采用8小时的恒定光照,如果是开放式鸡舍则采用自然光照,一定注意在育成后期(12~20周)通过补光或遮黑的方法使鸡群保持一个固定的光照时间,这样可以避免鸡群开产过早或推迟开产。

3. 产蛋期。根据鸡群的生长发育曲线、累积采食的能量和蛋白、均匀度、胸肌的生长发育、主翼己脱换等情况,确定加光时间,第一次加光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通常情况下加光程序为:21~23周龄14小时,24~25周龄15小时,26周至淘汰一直采用16小时。如果体重不达标或均匀度较差,就应推迟加光时间,以避免引起脱肛、双黄蛋增多、腹膜炎等。

六、种公鸡的管理

种公鸡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受精率、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等,因此应将其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现代种公鸡的管理已成为对公鸡的体重、骨架大小、均匀度、体况、体型、公母比例的综合性管理。

1. 种公鸡的早期管理非常重要,在1~4周龄的体重必须达标,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促使雏鸡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羽毛等充分发育,而且还会保证鸡群的均匀度较理想。在五周龄进行第一次选择,选种后要提供适宜的饲养面积、饲喂面积和均匀的饲料分布。

2. 前10周是公鸡精原细胞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尽量满足公鸡增长的营养需求,并尽可能减少应激。10周龄后睾丸开始发育,15周龄后睾丸迅速发育,尤其在加光前2~3周,必须确保公鸡有良好的周增重,以满足公鸡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3. 进入产蛋舍前的最后一次选种必须严格,公母最理想的配比是1∶10,同时混群前注意公、母鸡性成熟发育的一致性,在产蛋期特别要强调的是公鸡的饲喂面积要保持一致,并及时淘汰弱残鸡,随着公鸡数量的减少,相应的饲喂面积也要降低,以保证公鸡发育平衡。公鸡在25周时料量大约是135克,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料1克,通过连续的增料来确保公鸡每周30克左右的周增重。同时,结合定期抽测体重来正确评估饲喂程序的正确性,以免出现饲喂不足或饲喂过度的现象,从而保证整个产蛋期有较高的受精率。

手卫生管理改进措施探讨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人员为我院的临床医师、护士及医技人员共829人次, 其中医生369人次、护士371人次、医技人员89人次;执行手卫生514人次, 正确394人次, 依从率62.00%, 正确率76.65%。

1.2 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分小组采用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 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每月总结, 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 采用现场反馈指导及每月集中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并进行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判断标准

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依从性为遵循洗手指征, 手卫生正确为执行洗手或手消毒并正确实施六步洗手法。

2.2 手卫生管理督查情况统计

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逐步提高, 从4月份的44.10%, 59.30%分别提高到6月份的67.30%, 86.12%。见表1。

3 原因分析

影响洗手行为的因素是多层次的, 涉及到认识、情感、生理、社会以及自然环境诸多方面的相互作用, 分析原因如下[2]:

3.1 管理方面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洗手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 并存在调查方式和考核标准差异;科室负责人意识淡薄, 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监管力度差, 认为其使科室成本增加;手卫生管理未列入科室绩效考核或考核的力度不够;科室质控小组未认真督查。

3.2 设施

洗手和干手等设施不完善, 大部分科室为手触式水龙头, 干手纸不能及时提供;洗手液配备不足;速干手消毒剂配备不全, 不能随手可及, 刺激皮肤或异味大。

3.3 医护人员

对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 六步洗手法不熟练;部分医护人员只重视操作后、手部污染后洗手, 自我保护意识强, 对患者保护意识不足;人员配备不足, 工作量大, 来不及洗手或匆匆洗手, 洗手方法不规范, 时间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洗手的指征、六步洗手法的步骤倒背如流, 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如实执行, 未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认为频繁洗手太麻烦, 浪费时间而忽视洗手工作;担心皂液、手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频繁使用会使手部皮肤老化、粗糙, 因而不愿意洗手或尽量减少洗手次数。

4 改进措施

4.1全院全员培训、科室二级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培训后, 到临床、医技科室考核科主任、护士长并随机抽考医生、护士;科室二级考核;保洁人员全员参考, 人人过关。

4.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临床科室两级督导, 采用定期检查和随时检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督导, 做到真正发现问题, 开展绩效考核, 及时反馈信息, 从而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认真落实手卫生, 并体现持续改进。

4.3对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手卫生督导培训, 统一考核标准, 随时监督检查科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加强全院员工洗手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使其了解洗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及保护患者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定期考核, 据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 并反复进行, 持续改进, 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主动性。

4.4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与采购等部门联系, 购进刺激性小、医护人员容易接受的手消毒剂与配套工具, 规范洗手设施, 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及符合要求的干手纸, 在病区走廊、各病房、治疗车、医护办公室等处放置手消毒剂, 能够随手可及, 随时取用, 增加了洗手的依从性;制作手卫生图片 (医护版、患者版) , 做到每一个洗手池配备手卫生图片, 不留死角 (包括食堂、总务等部门) , 既便于学习又起到提醒作用[3]。

4.5对手卫生执行较差的科室和重点科室增加培训、检查、督导次数, 并和负责人约谈, 查找不依从因素, 制订明确的制度, 用循证实践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

4.6合理配备医护人员, 控制加床数量, 可明显减少工作量、减轻工作压力, 并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鼓励各科室营造良好的洗手氛围, 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主动树立良好的习惯榜样, 使每一位员工能互相影响参与洗手并提高正确率。

4.7为减轻临床科室的成本负担, 经过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与院领导积极协商, 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支出成本核算方式改变:医院与科室按照5∶5计算科室成本;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统计科室速干手消毒剂领用量, 每季度反馈每床每日手消毒剂消耗量。

4.8院领导、科室负责人率先垂范, 积极引导支持, 有效落实手卫生。

5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出, 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是清洁、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手卫生的过程涵盖了关键措施, 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 是保证患者安全、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4,5]。我院通过加强手卫生培训、督查、考核, 规范洗手设施,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和氛围, 明显提高了洗手的依从性及正确率。将4月份手卫生依从性的44.10%及正确率59.30%, 分别提高到6月份的67.30%和86.12%。可见只有充分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不依从因素, 制订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才能提高洗手的依从性及正确率;采用PDCA持续改进的方式不断改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 最终达到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44.

[2]吴安华, 李丹.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与环境、手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7) :909-912.

[3]连冬梅, 王丹华.手卫生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220-222.

[4]杨又力, 周斌, 胡志东, 等.外科术前免刷式洗手消毒效果检测及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6) :650-651.

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篇5

《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对依法管理档案和发展档案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结合实际,出台了档案工作的相关条例、办法、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各种规范性文件,督促指导各单位做好不同门类的档案工作,从而依法治档得到广泛宣传,档案事业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矗但由于受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档案工作还存在不容忽视的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谈一点个人见解,以期对档案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存在问题

笔者从进入档案行业,成为档案工作者,曾三次参加过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从检查情况看,档案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工作意识淡薄,档案法制观念不强

近年来,档案部门充分利用“三月法制宣传月”活动、标语、网站、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加强《档案法》及其配套的档案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同时与部门联动,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尽管如此,部分单位的领导认为《档案法》是部软法,其制约力不强,与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职能无关,只是档案行政部门的事,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一知半解或全然不知《档案法》,因此对档案工作重视、支持不够。

(二)档案专业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

配备兼职档案员是多数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兼职档案员在单位身兼多职,事务太多,变换频繁,交接不及时、不到位,缺乏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档案业务水平不高,导致资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划分保管期限混乱,技术不到位,所整理的档案不符合要求,更不要说专门档案归档了,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和工作正常开展。

(三)档案经费投入少,保管保护条件差

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加之领导重视不够,相当一部分单位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保管条件差,特别是部分乡镇,档案室不仅面积小,而且在空的地方堆放其他物品,不是单独的档案室,根本不具备档案“八防”的要求,不利于档案的`管理、利用。档案现代化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尤如纸上谈兵。

二、改进措施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切实解决当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切实加强档案工作的领导,依法依规把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纳入目标管理,列入领导工作议事日程,提高档案工作在各单位的地位,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罚,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实际问题,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应付了事变为常规工作,确保档案工作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二)舍得投入,配备装备

按照《档案法》的要求,必须明确相关的职责、范围、权利、义务、方式,建立和完善档案执法制度和执法程序,保障档案事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就是要舍得财力投入,一是必须配置档案密集架、计算机、空调、复印机、除湿器、灭火器等重要设施;二是配备执法车、服装等,跟其他林业、农业、畜牧业等执法部门一样,开着“档案执法”车,统一着装开展档案行政执法。这样既可以宣传档案工作,又可以提高档案行政执法的力度,真正体现《档案法》是一部硬法,是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重要依据。

(三)创新培训,规范整理

档案业务培训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档案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档案工作新的规定和要求,档案员需要不断地再学习,再提高,这就要求在指导和培训时,需要探讨和摸索新形势下基层档案工作变化的特点,根据不同时期档案工作新的要求,新的标准来制定培训内容,培训中用理论联系实际,看示范,有针对性,能使档案人员听得懂、学得会,能独立完成单位归档文件整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档案工作业务建设。

略论学校财务管理的改进发展措施 篇6

【关键词】学校 财务管理 措施

一、学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学校中的财务管理体制都不够完善。在物质采购、资产管理、全面预算、经费审批等程序上都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财务状况没有公开透明,上交的报告敷衍了事,资金流向不明确,监督作用难发挥,使账户管理使用不够科学合理,效率无法提高。

2..财务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学校主要是依赖于国家拨款和预算外收入来购买固定资产的,对财政资金的收支是进行逐层推进的。自然而然,学校对财务管理的理念是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明显是不科学的,这样会使学校的财务管理进度落后与时代的潮流,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因为财务部门的人员较重视决算方面的问题,忽视了预算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了预算方面的问题很难具体化,定额标准不够合理,内部控制无法实施。

3.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落后

学校的财务会计人员一般是由老师担任,对会计专业知识方面可能有所欠缺,不够完整。一般学校的管理都是通过内部管理人员来实现的,当内部管理人员不重视那些基础工作时,就无法落实到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而会计人员的素质无法进行标准化,法律意识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无法匹配,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和虚假现象的出现。

4.缺乏有力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学校的内部管理中内部财务控制机制是强化学校内部建设的需要,权衡学校管理的关键,明确岗位职责的所在。而许多学校对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并没有太多的重视,在内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缺乏管理观念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得学校的管理模式完全滞后,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5.缺乏健全的资金审批制度

依据目前而言,许多学校缺乏健全的资金审批制度。在审批的过程中,经常会违背国家法律法规,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有小部分学校为了增加学生报读数量,加大学校影响力,没有落实好资金的审批制度,胡乱开展学校活动建设,使资金造成浪费,加重了财政负担的压力。

二、学校财务管理的改进发展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学校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时,需要按以下步骤实施。首先,要健全财务管理的法律知识,让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使学校财务工作的开展更加切实有力,为其提供法律依据,在根本上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实施,避免资金流向不明确和贪污腐败的现象发生,推进学校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学校要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把目标的实现作为岗位职责,使财务管理制度深入人心,促进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促进财务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

因为学校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所以,想要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改进发展措施,必须要对财务管理理念进行推陈出新。根据相关的教育改革情况,把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进行推陈出新,与实际的财政工作相结合。不仅要抓好财务的预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要增强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增加他们的成本管理理念,培育他们的风险防范以及督促他们为学校尽心尽力,使工作成效得到大力提高,最大化扩大学校效益。

3.开展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财务管理是否高效的关键因素。所以,学校要吸纳高素质专业的会计知识型人才进行财务工作,扩大学校的教育宣传力度,培训财务会计人员的法律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宣传敬业爱岗工作,倡导对事不对人的做事风格,保守职业道德秘密、进行公私分明的财务工作,杜绝一切违反犯罪行为,禁止有任何徇私舞弊或贪污受贿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落实岗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提高其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落实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实现学校财务工作的系统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管理。

4.健全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通过健全学校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而促使学校内部之间、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加强对审批权限的控制,重视内部的审计,并要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开支各种费用。同时,财务人员要时刻关注非货币的消息,也要关注货币的消息;其财务报告不单单要关注过去的信息资料,还要关注未来的信息资料,使学校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通过学校的治理机制、预算管理、业务管理和职权控制等实现内部控制。而制定会计制度要合乎法律规定,实行会计制度管理要和学校要求相吻合,这样才可以使学校和财务管理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5.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和流程

上文中提到,我国许多学校中资金审批制度是不够完善的。而资金审批工作是财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所以,学校要大力提高财务审批的财务工作。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结合,建立完善的资金审批制度,严格遵守审批的操作流程,使部门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相应的职责范围,对需要审批的文案,必须经过负责人的检查方可签字实施。与此同时,在财务审查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明确把关好相关审计工作原则,严格执行财务审批。从而,使学校财务审批工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总结

为了推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学校是起了重中之重的作用,所以学校必须带头做好教育和内部工作。财务管理是学校的核心环节,需要确实落实好财务管理工作,让其成为学校的前沿力量,推动学校的改革创新,使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玉霞.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必须严把“四关”[J].工会论坛,2012,(8).

[2]陈安民.加强学校财务管理 促进学校健康发展[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9,(1).

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篇7

项目成本的概念是指施工企业或施工项目部为完成某施工项目所必须支付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但是施工项目成本也应包括诸如工期索赔、质量索赔等有关费用。具体分析如下表:

这些风险的增加势必也将使项目的成本提高。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会对企业带来一定方面的因素:第一, 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对于国际惯例的理解, 无法以国际管理来进行风险评估和解决争端。第二, 世界大企业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其对市场的垄断, 因为其具有极大的资金、技术等优势, 对我国国内的建筑企业构成了极大的竞争。第三, 我国无论在技术上、人才上均难以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抗衡。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 可以说我国尤其欠缺。因此, 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风险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项目成本风险管理关键问题

(1) 所谓的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意义不大, 成为摆设, 为了核算而核算, 核算和企业的其他生产经营管理严重脱节, 即使在成本核算时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 也置之不理。

(2) 我国进行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的专门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其经济意识、成本意识等需要切实加强。此外, 成本的预算、核算尚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3) 我国企业的成本风险管理专门人员对于“不可预算的成本”重视不够, 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高度重视企业的生产成本、不重视工期和质量成本的弊端, 对于企业在施工、生产环节中“不可预算的成本”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无法进行预防和控制, 持一种听之任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4) 因为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材料的管理上存在重大问题, 管理不是很严格, 普遍存在浪费材料的不良现象, 材料被盗窃以及材料在施工中被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5) 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 应对不当。项目风险管理应是一个完备的体系。

3 项目成本管理风险的方法

(1) 选择并使用好劳务分包方, 激励、用活企业自我操作层。选用的劳务队伍, 要选择一些信誉好的、实力强的劳务队伍进行综合议评, 建立相对稳定而又定期考核的动态管理的合格的劳务分包方。

(2) 以网络为纽带, 实现资源的项目的合理配置。并且可以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以及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在网络上及时进行交流, 这样就可以做到资源的共享。

(3) 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要树立信心, 走技术和管理密集之路, 着力提升科学技术水平, 把提高科技含量作为提高工程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拓展市场空间的重要举措。

总的来讲, 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比较复杂的, 是符合性的、需要多部门配合的系统性的供暖工作, 如果在某个环节出现瑕疵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不必要的损失。我们要积极面对出现的问题, 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发展并壮大自己, 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4 完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4.1 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及业绩考核机制

一是归纳总结经营管理工作规律, 完善项目经营管理工作制度, 高度关注成本测算和结算工作等重要环节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完善, 以此约束和减少项目工作的随意性, 从而更好的指导、帮助项目做好二次经营、过程经营, 达到提升项目过程赢利能力的目的。二是继续建立健全项目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实施履约业绩及经营业绩目标的倒逼机制, 将业绩目标落实到各相应岗位并严格考核。三是加大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 建立奖罚机制。四是把项目成本控制和履约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加强基础管理, 做好调查、理赔、结算工作。五是经常开展检查工作对于有较大问题的单位, 应加大检查力度, 查清责任, 严肃处理。

4.2 加强项目风险管控

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风险有, 资金风险、通胀风险、法律风险及社会所带来的风险等。在项目中标后、实施前, 就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在项目实施之处就制定风险防范预案, 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只要通过如上措施不断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控制, 那么, 我们就可以在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对于风险问题进行妥善地处理, 尽量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

4.3 强化合同履职、抓好索赔变更为项目获得利润

施工索赔是一项涉及面广、学问颇深的技巧, 是承包方保护自己并获取利益的手段。在目前中标价格比预算价格低25%左右的情况下, 如何保证在经营上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索赔变更。在施工过程中能否及时、全面地发现潜在的索赔机会是索赔工作的前提条件, 作为索赔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 熟悉施工的各个环节, 通晓各种建筑合约和建筑法规, 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 才能全方位的捕捉潜在的索赔机会。

4.4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我们经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我们的项目班子成员大部分仍然还是粗犷型的管理, 一旦业主单位要求按时或提前完工时, 往往就对质量放松了, 造成大量的返工等现象的发生, 这不仅造成工期延误, 而且也大大增加了项目的施工成本。因此, 我们要以合同为前提, 强化施工过程控制, 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严格标准、严格过程控制、严格材料准入, 抓好项目质量管控。要深入开展质量工作形式教育, 提高质量管理者、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全面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积极开展QC活动和质量奖项申报。

4.5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向科技要效益

树立“技术经济”理念;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考核工作,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激励制度, 调动员工技术创新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发挥科技效益;完善组织体系和统计渠道, 强化责任、突出重点,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改造落后设备等措施,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4.6 加强材料成本的管控工作

①项目的材料成本控制是关键问题, 只有事先做好项目材料成本控制, 才能做好今后一个阶段的相关工程材料计划;②工程材料进场必须坚持三方 (材料人员、技术人员、劳务队) 在场进行点数、登记的原则;③项目主管领导要不定时地组织合同、技术及材料人员进行成本分析;④在能够满足工程技术、施工规范的前提下, 材料的规格、品种可以进行变通, (前提是要做好监理、业主的工作) , 这样做可以成倍地降低成本;⑤要严格控制劳务施工主材用料,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管, 必要时全程进行旁站。

4.7 加强安全管理, 促进安全与企业协调发展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项目部非常重视安全工作, 并一再强调“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原则, 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具体的做法如下:

认真贯彻国家、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方针、制度, 为实施安全发展, 促进安全生产与企业同步协调发展。一是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 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确保安全投入, 重视安全不仅要“形式精彩”, 更要避免“细节弱化”切实落到每位员工的行动上。三是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四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预案, 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五是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加强对危险源防范和监测。六是切实加强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监管。

在施工作业中, 我们实行安全防护设施“三检制”。要求作业队在施工作业前必须做好安全防护设施, 先通过施工单位自检, 满足要求后再要求现场施工员进行验收, 最后再由安全部验收, 安全防护设施验收合格后, 工程技术部门方能对其进行仓位混凝土浇筑前的质量验收, 做到安全一票否决制。

5 结 论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 加快水电开发的进程, 水电施工企业发展面临较好市场发展机遇, 但同时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水电施工企业和以往相比, 其生存的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 项目成本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已经得到了不断发展进步。

(1) 施工企业提升项目的赢利能力, 就必须根据合同文件抓好项目的履约和变更索赔工作。

(2) 施工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并使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就必须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及业绩考核机制, 强化项目经营管控能力, 这是企业提升内部管控、节省项目成本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之,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所有的项目都要进行成本控制, 应将成本管控贯穿于项目全过程, 只有这样, 企业才有获取最大的利润的保证,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项目管控应因地制宜, 应根据合同文件、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 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项目管控办法和制度, 不断提升内部管控能力, 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让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线损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 篇8

关键词:线损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0 引言

衡量供电企业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就是有关线损率这个指标, 同时供电企业在很多方面综合水平的高低也是用线损率这个指标来衡量的, 诸如电网规划设计方面、生产管理方面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等等;此外, 在如今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 供电企业制定相应措施和对策来降低线损率、以达到节能降损这个目标, 也是供电企业积极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 也是尽早尽快让供电企业达到“一强三优”这个现代公司要求的一个重要途径。

1 有关线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供电公司一直以来对于线损管理工作都相当重视, 而且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也把有效降低线损作为它的一个突破口战略, 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 但是在有关线损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有关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电网结构比较薄弱, 而且设备开始呈现老旧化

在我国很多地区, 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 诸如我西部地区, 他们的电网发展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 显得滞后得多, 而且有关电源布点不多, 致使其供电线路的距离比较长;此外有关线路设备已经开始呈现老旧化, 原先配置的配电器由于配变容量小已经开始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正在使用的很多线路由于直径比较细小, 不均匀的负荷分布, 致使电量损失比较多。因此当前我国在线损管理方面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表现体现在有关线路的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相关资料显示, 经济效益比较低、绝大多数线路运行处于不经济运行状态, 这是当前我国电网的一个现状。

1.2 由于不断在减小的无损电量比例, 带来了不断在升高的线损率

那些无损用户, 特别是10k V的无损用户 (诸如盛华化工厂) , 由于这些用户具有自己的发电厂, 并且近年来增加了发电机, 带来了自己发电自己使用这种情况, 从而出现了无损电量所占的比例不对减少, 这就使得其网供电量也在不断减少, 致使有关线损率也在不断呈上升趋势。

1.3 由于有关风能发电的快速发展, 也带来了比较大的电网线损率

为解决常规能源匮乏现状, 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已经越来也重视。例如风能发电站, 已经在我国很多地区开始建成并投入使用。正是这些风能发电站的投入运行, 使得这些地区由原先的要从电网中接受电量, 变成可以向电网输送电量;例如我国的坝上地区, 原先每年要从电网接受电量4~6万k W, 自从该地区建成218MW风能发电站并开始投入使用后, 每年反而可以向电网输送电量, 最大可达13万k W。这就使得主变的变损以及双回线的线损都要增加, 从而大大增大了其线损率。

1.4 运行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的电网以及网架结构, 也带来了线损率的提高

众所周知, 有关检修、稳定以及安全等等因素会影响到有关电网的运行方式, 正是经常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致使一片、二片甚至三片可能会成为电网的主要运输方式。而线损率最高出现在电网运输方式合为一片时, 电网运行方式转变为三行片运却是线损率最低。此外, 由于不断发生变化的网架结构, 也会促使线损率的不断提高。

此外, 我国线损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电网在有关负荷、电量以及线损预测的水平还不够高, 还有待于进一步大力提高。

2 解决线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2.1 相关体制要进一步进行完善、相关制度要进一步进行建设, 以促使线损管理水平的大力提高

1) 有关线损会议精神要进一步贯彻落实, 有关线损管理方面的工作要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 至于线损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要进一步明确, 并且要结合实际, 把切实可行的行动步骤制定出来, 并且要把它很好地落实到实际当中;

2) 对于负责线损管理环节的那些处室部门和基层单位要切实行起其职责, 把进行线损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充分体现出来, 而且还有明确相关部门的行使职责, 诸如农电处、保卫处、生枝处.营销处等待要让这些相关部门强化责任、明确降损工作的重要性, 此外, 这些部门之间还要相互协调, 通过合作共同把线损管理这项工作做好;

3) 结合所制定制定的实施情况以及当前的工作形势特点, 对有关线损管理的各项制度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 根据实际情况, 可增加一些过程考核, 诸如月度异动过程考核等待, 对于贡献比较大的个人或者单位要进行重奖, 对于工作疏忽、管理不到位的个人或者单位要进行重罚, 以这种方式把职工有关降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出来、调动起来。

4) 进行线损管理要达到精细化和规范化, 根据这一要求, 有关各部门的分工要控制好、而且这些部门的相关责任要进一步进行强化;那些具有一定时效的管理内容要进一步进行完善;相关材料的报送流程以及相应的报送内容也要进一步完善;

5) 有关线损指标在月底实现绩效考核后, 要把有关岗位的绩效指标体系建立起来, 要把绩效管理推广到各基层单位,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有步骤, 而且要分层次地进行开展。要把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建立起来, 并由这种方式来把具体的线损指标绩效考核共同承担起来, 在这个基础上要把绩效分析进一步加强起来, 相关指标体系也要进一步进行完善, 从而真正把有关线损管理的绩效可贺有效实施起来。

2.2 对于线损项目的相关精细管理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加以落实到实处

其运行方式通过合理安排, 切实要政策性增损以及风电电力增加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大力降低下来, 为进一步把主要损失层面所带来的损失电量能够有效降低下来, 对于分线管理要进一步进行加强, 再把有效降损措施制定出来后, 也要把最终的降损目标制定出来, 总体看来, 能使降损效果明显的有效降损措施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1) 要大力改造以下配网城市的线路, 诸如农网66k, m/6条线路、108-826k, /9条线路等以及28台的高损变压器等;

2) 改造配网113台配变, 使之成为无功补偿装置, 为使功率因素真正提高起来, 要把无功补偿容量1960kvar配变加装于农网10kv上, 以达到把线损降低下来, 在这个基础上, 对于那些原来配置的无功补偿设备, 其维护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加强, 以保证这些设备的可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 相关节能降损的资金投入要进一步加大, 要把节能降损的开展进度尽可能地加快其进程, 确实做到把资金的有限性带来降损的最大化, 从而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3 办公用电以及站用电在管理上要进一步加强, 并把这二电的有效管理措施制定出来

有关站用电以及变电站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方法要及时下发下来, 要把站用电指标及时下达到变电站运行的管理单位, 其使用电量实施按月统计, 把成本费用指标跟用电指标挂钩起来, 对站外的供电行为要严格禁止, 在这个基础上, 形成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各种用电管理方法;此外要把计量装置用于办公改造上, 促使准时缴纳电费的形成。

2.4 对于窃电行为要严厉打击, 以达到堵漏增加收入

2.4.1 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势, 对窃电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把社会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 对窃电行为比较严重的地区、行业以及客户进行重点突查;重点检查线损比较严重的那些线路, 还有那些长期电量总是接近零的行业、客户;必要时甚至要采取特殊手段进行处置, 例如在时间上不分白天和黑夜进行突击检查, 并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舆论宣传, 让全社会来共同制止和预防窃电行为的发生。

2.4.2 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优势来促使线路降低线损和线损预测预控水平的提高

利用科技优势来进行降损并且要把它切实落实到实处, 以促使有关电量的远传能够进一步完善。对于技改节能降损项目的整个过程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要切实改造好高低压计量的相关装置;对于线路的线损过程要进一步加强控制尽可能地把月度完成值的变化幅度减小下来。

3 结论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建设节能型社会的逐步深入人心, 有关减损措施已经在线损管理工作中得到了贯彻和落实, 这对于保证今后各月线损率的平稳下降、真正把我国建设成节能型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炜, 等.浅析线损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华北电力技术, 2009, 9.

[2]顾莹.浅析电量不平衡的原因及其改进措施[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 8.

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篇9

国际标准化组织T C 1 7 6在I S O/DIS8402中指出, 质量成本是质量经济学的概念, 是指生产方、使用方在确保和保证产品满意的质量时所发生的费用, 以及当不能获得满意的质量时所受到的损失。

所谓质量成本管理, 是指企业对质量成本进行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以寻求适宜的质量成本为手段,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改进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通过质量成本的分析研究, 比较全面地反映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全过程质量经济效果, 具体了解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 寻求降低成本的机会和可能性, 达到质量与效益的统一。

(二) 有利于财会部门自身的改革, 促进企业全面经济核算的实行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进行质量成本数据的核算与分析, 参与质量改进方案的提出和制定, 可以使企业财会工作从过去只注重企业内部的微观反映和监督, 过渡到参与对企业内部的宏观控制和管理, 使企业财会工作的改革和全面经济核算更加逐步引向深入。

(三) 有利于改进企业的质量与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质量成本是一个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 通过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就可以发现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进而分清经济责任, 促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提高管理水平。

二、我国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我国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

尽管质量成本管理已成为国外成熟企业管理层的重要手段, 但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质量成本意识落后, 质量成本普遍较高且构成不合理, 不仅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 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影响。

(二) 原因分析

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问题重重, 主要由以下原因所导致:

1、单纯追求质量而忽略成本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管理是质量和成本的统一体, 考虑的是质量与成本双重因素。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时都是将重点放在保证产品的质量上, 而对随之发生的质量成本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控制, 从而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不良增加, 使产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 给企业利润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2、忽视质量成本的全局管理。

在我国企业中, 往往设立质量部门负责产品的质量, 由会计部门对企业质量成本进行核算。这种分工割裂了质量成本管理的整个链条, 忽视了整个企业的质量成本, 导致整个企业浪费严重或者经济效益下滑。

3、忽视质量成本的全过程管理。

国外质量管理专家认为, 产品质量问题有20%-40%是在设计过程中造成的。“产品设计质量过剩”或者“产品设计质量不足”都会导致企业产品信誉损失。因此, 在产品设计阶段应当寻求产品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平衡点, 仅仅注重在制造环节实施成本控制, 某种程度上有些舍本逐末。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质量成本管理问题, 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现状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法、体系才能改变现状, 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加强意识转变, 树立质量成本观念

目前, 我国企业对质量成本的认识不足, 质量成本意识缺乏, 对质量成本核算的内容、目的和作用及与财务成本核算的关系知之甚少。因此, 必须广泛宣传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及重要性, 提高质量成本意识。

(二) 做好质量监督, 落实质量责任

在企业内部建立保障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制度和专项制度, 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根据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及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管理部门和会计部门对质量控制点进行质量成本的考核, 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将考核的结果纳入部门业绩。

(三) 认真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

结合企业自身管理现状, 认真制定和完善质量成本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把质量成本的核算同正常的会计核算分开, 定期编制质量成本报告, 寻求降低质量成本的有效途径。

(四) 强调“合理”质量, 追求质量和成本的统一

所谓“合理”质量就是企业所追求的质量必须与成本达到统一, 不能盲目的追求高质量而忽视成本, 也不能单纯的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质量。在质量与成本之间寻求顾客与企业双方利益的满足。

(五) 推行战略质量成本管理

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 可以将“战略”理念运用于质量成本管理, 推行战略质量成本管理, 即要求企业目标实现战略转移, 把“战略”理念贯穿管理过程, 把质量成本管理深入到战略成本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促使以价值链分析为重点的战略质量成本管理模式有效运行, 从而提高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顾客需求的日趋多样化, 如何在保证一定质量水平的前提下, 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但许多企业在重视质量控制的同时忽略了质量成本管理。本文从质量成本和质量成本管理的含义及作用出发, 分析了我国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 并提出了推行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战略质量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党晓莉.新管理思想下的成本会计——论质量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科技信息, 2007年第18期

[2]、孙洪侠.质量成本管理——企业降低成本的新突破口.商情, 2008年第7期

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篇10

一、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规范化的核算成为商业银行近几年进行成本管理的一种模式, 当然, 商业银行对成本总量的控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 其管理模式仍然是事后算帐和服务于内部控制, 理念方面, 仍然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内向型’视野, 与现行的运营方式反差极大, 因此, 并不能满足当下经营管理的需要。

(一) 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在设计与执行过程中严重脱节

通过调查发现, 很多的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了成本管理制度, 甚至有些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制度很完善。虽然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很要求,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仅仅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目标或者是到达某一个任务而去执行, 这样就让整套的成本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发挥不了实质性的价值和作用。给整个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 成本管理方法不够精细

商业银行的很多成本管理费用的核算都是比较笼统的, 只是将费用当作发生期间的成本去处理, 并没有细分到具体的各项产品和服务上。这样的粗略计算方法, 只能大概计算到费用支出的方向, 却并不能清楚显示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更加不能为后续的改进措施和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从而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 控制薄弱的成本发生过程中缺乏整体性

当前几乎每一个商业银行在进行成本管理过程中都是过分的依赖于某一个机构或者某一个环节, 尤其是薄弱环节的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当中, 更是将薄弱环节的处理交给一个特定的部门。银行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做到的是整体性的管理, 通俗的说是需要在事前、事中相互统一协调,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特定的群体人员, 很多商业银行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依赖的是主要的管理人员, 其他人员几乎都没有进行参与,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成本管理。这就需要整个银行的所有工作人员共同配合, 真正做到整体性管理,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控制成本管理。

(四) 客户成本管理较弱

在目前, 很多商业银行都只是从客户财务状况, 客户需求入手, 没有做到因人制宜, 让不同的客户有不同方案的成本管理。而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影响并没有作出相关的, 详细的评价。比如存款1000万以上和存款在100万以上的客户在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评核便要有所差别。怎么样将成本投入与产出最大化, 这就需要有客户成本管理数据来支持。

(五) 营运过程和成本管理过程不一致

但很多商业银行将两者割裂开来, 从而导致投入与产出的研究不足, 很难支持业务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现行商业银行也越来越重视业务营运过程的管理, 比如开展贷款定位研究时, 便是在贷款营销活动中进行的。但是因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未形成, 业务营运的管理过程仍然缺乏必要的成本信息支持。如有的商业银行在投入一项新的业务时, 由于没有历史数据, 所得的分析很粗糙, 因此, 便会影响该项业务的发展速度。

(六) 战略成本控制力不强, 系统的价值链分析薄弱

过往, 很多商业银行仅仅了解银行本身的经营成本, 这是远远不够的。价值链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原材料的供应, 消费者的相关活动, 最终产品等, 都要从战略的角度上分析, 了解整个价值链所发生的成本, 并寻求与其他企业共同合作, 控制成本的机会。

二、加强经营成本管理的建议与改进措施

(一) 商业银行要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 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取更多的使用价值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客户管理体系, 将客户自身状况, 产生的经济效益, 客户需求等统一起来, 以客户为中心, 做好经营成本管理。不要盲目地投入。要把成本管理延伸到客户成本管理的深度,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依赖高额投入争取客户, 成本削减与效益提高难以两全的问题。

(二) 对成本投入的产出和风险研究要注重, 要努力追求成本投资回报

一是要将支出项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风险, 都要进行事先的预测与规划, 并将预测与项目投入相联系起来, 对营业网点建设、固定资产购建、设备租赁等资本性支出和大额费用开支项目进行研究;二是要建立健全的监控制度, 避免资产的损失, 要建立起组织严密, 运作高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三是加强区域成本管理控制, 对不同经济区域的单位资金成本, 运营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四是要加强竞争和盈利能力的分析, 对成本效益分析要加强,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战略发展计划等提供决策性的依据。

(三) 会计管理的建立和完善

一是要将部门成本核算分类。将业务部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体, 改变由财务部门一统成本管理的格局, 充分调动各部门, 特别是业务部门的成本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要将成本管理纳入业绩考核范畴之内。要分析和评估各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 实行奖罚制度;三是要对产品成本管理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 并加强对产品在金融市场内的盈利能力、成本弹性等进行分析。

(四) 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大部分是指利息的支出

要想降低成本, 就须考虑如何降低利息支出。在内部, 要建立资金转移价格, 即是在资金转入和转出时的利息收入和支出进行定量细分。充分调动利率的杠杆作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 要善于借鉴和总结

成本管理是要改革, 但并不是全盘否定以往的成本管理法。我们可以借鉴以往的做法, 只要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我们都应吸收。比如一些成本控制方法:倒逼成本管理法、弹性成本控制法等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六) 要加强成本分析

第一是分析内容要加强。在以往, 只会分析存贷款对象, 现在, 则要扩大到分析银行经营的过程。第二是分析作用要加强, 开展成本效益的前提是要将考核成本计划情况转移上来;第三是分析时间要加强, 要注重成本分析的时效性;第四是分析方法要加强, 要继往开来, 在保留原先好的方法基础上, 再建立新型的分析方法体系。

(七) 要建立成本信息系统

利用现代科技发达, 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电脑化的优势, 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八) 企业职工的成本意识要提高, 企业文化要融入成本意识

一方面, 商业银行每个员工都要对成本负上一定的责任;另一方面, 管理者要将成本管理意识当作企业文化的一部门进行宣传。做到每个人都负责任, 每件事都讲成本。

三、结语

商业银行经营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的存亡依赖于利润水平的高低。而成本则是影响利润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如何将成本降低便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 寻求成本管理的对策, 以降低银行经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给整个社会带来最大化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肖伟.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问题研究[J].金融会计, 2011, (8) .

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篇11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价值管理。它是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工具,更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枢纽位置和中心环节。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在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不少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2)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同时财务管理人员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性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知识的主动性,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财务风险大。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4)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缺失。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系统、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也必然达不到财务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

(1)企业财务管理要树立新观念。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根本性的基础工作,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企业管理者应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风尚,树立全员财务观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创造企业最大经济效益过程中的龙头作用。(2)适度举债,平衡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是资本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或者使股东财富最大的资本结构。企业应当合理地确定负债的金额,以便使财务杠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应当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相适应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在筹资过程中,应当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的需要量,在计算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基础上,分析各种筹资方式所存在的风险,通过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和风险,从而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使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企业实际,从财务管理体制、资本金管理、资金筹措、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有关人员财务管理权限和责任,并建立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遵循合法、有效、全面、适时原则、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运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等方法,以达到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和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要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职权、责任、工作范围、行为规范等,将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保持其客观公正性。(4)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国家而言:一方面应该建立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系,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如集中培训、函授、远程教育等)对财务人员进行适时的知识更新;另一方面严格执行《会计法》关于财务人员在职培训的规定,强制财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对于企业而言,其途径主要有:一是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外语、写作及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适时进行知识的更新。二是鼓励财务人员接受函授、远程教育,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三是鼓励财务人员思考和创新,为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创造条件。四是对财务人员进行阶段考核,竞争上岗。

参 考 文 献

[1]寇建国.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J].公用事业财会.2007(1)

[2]蒋晓慧.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思路[J].企业导报.2009(5)

医院药品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篇12

1 新医改背景下药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工作要保证高质量药物治疗效果,努力降低用药费用。现代医疗机构接诊患者逐年增多,临床所用药品种类多、数量大,名称、成分相同的药品生产厂家和生产批次不同,给医院药房药品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对药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5,6]。

随着临床用药水平的提高和生物制剂工程的发展,临床治疗药品可分为外科药品、骨科药品、心血管药品、泌尿外科药品、消化科药品、儿科药品、皮肤科药品、内分泌药品、妇科药品、精神科药品、麻醉药品、其他药品等[7,8]。部分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有待加强;部分药品具有依赖性,属于违禁品,需严格控制。麻醉药品可用于外科手术、缓解剧烈疼痛。但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不当会导致依赖及成瘾,加剧患者痛苦[9],医院须重视各类药品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特殊药品、危险药品。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现代医疗机构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变革现有的管理体制、运营模式以及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努力维护公立医疗卫生单位的社会性和公益性,造福最广大的人民群众[10]。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应积极推行临床诊疗工作和管理工作改革,促进医院向服务型、高效型和信息型发展[11]。

2 现阶段医院药品管理问题

2.1 供货商资格问题

现代医院采购药品时没有认真核查供货方的供货资格证和经营资格证,部分供货商只能提供药品生产或药品经营销售许可的复印件,部分采购人员在洽谈采购业务过程中没有查看有关供货商供货资格的相关文件,部分文件存在过期、伪造等问题[12]。

2.2 采购马虎

现代医院通常从一家固定的药品经营单位购进药品,筛查企业经营资格较严格,但合作时间一长,药品采购的相关人员放松警惕,验收程序走形式,部分不法经营者在医院采购药品中掺杂不合格品和过期品。

2.3 医院管理者问题

医院管理者多为临床医生,临床诊疗和技术攻关有强大优势,但其综合管理经验不足。公立医院高层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为临床实验或课题攻关,很少思考医院药房管理问题,对药品管理的综合控制缺乏准确认识。

2.4 信息化水平低

近年来,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医院的日常管理,“电子处方”和“无纸化办公”逐渐成为现代医院办公的主要方式[13]。信息管理技术能有效提高医院药品管理的工作效率、公开度和透明度,但实际工作中,部分药品管理人员尚未熟练掌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操作技巧,操作过程中常出现错误,如药品数目、名称登记错误等,不能为临床科室用药提供正确参考,甚至导致药品储备不足,耽误患者治疗。

2.5 药品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笔者认为,医院的药品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熟悉各种药品的名称、成分和批次,才能提高药品管理效率,准确登记药品的相关信息。但部分医院为了节约用人成本,未聘请专业的药品管理人员,导致药品管理出现诸多问题,严重阻碍医院的发展。另外,部分人员一人多职,增加人为因素对药品管理工作质量的不利影响[14]。

3 医院药品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加强临床药师培养

临床药师培养应参考西方国家临床药师的培养方式,定期举行临床药师的业务培训,医院应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业务培训[15],专业的管理学人才培训医院的临床药师、药房护士,掌握药师专业技能、基本的管理学知识,做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切实提高药品管理工作的质量。

3.2“五专”管理

特殊药物如麻醉药品要采取“五专”管理,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16]。“五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提高特殊药品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预防和减少特殊药品滥用。住院药房特殊药品的管理工作应由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法律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强的临床药师负责,选出2名特殊药品的主管药师和4名协助工作的药房护士,实行轮休制,确保特殊药品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3 规范药品采购渠道

现代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完善各类药品相关采购及管理规定,规范采购细节,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药品质量。药品标签应清楚、完整地注明药品名称、规格、产地、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17]。有关人员采购药品过程中充分了解经营者经营资格等相关情况,认真核查相关许可证件。

3.4 特殊药品取用

各科室病房每次取用特殊药品时应出具主任医生签字确认的相关处方或申请使用表,护士长前往住院药房领取药品。特殊药品发放需两人及两人以上在场,药品确认无误后发药人员和取药人员签字确认,明确岗位责任,预防和减少工作失误[18]。

3.5 入库控制

现代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后,验收人员应逐批检查药品,认真核对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日期等信息,并详细登记。药品入库时确保包装完整、质量合格,避免假冒、变质药品入库[19,20]。入库药品应无过期、无破损等,认真填写药品标签,标签主要包括名称、产地、厂家、规格、保质期等信息。

4 小结

目前,现代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直接引发医患、护患纠纷。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药品管理制度是药品管理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医院管理者应在日常管理实践中重视药品管理工作,严格规范采购渠道,提高药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药品管理工作质量,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支持。

摘要:现代医疗服务单位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及医院管理水平,合理控制运行成本,努力实现公益性和社会性统一。本文分析现阶段医疗机构药品管理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上一篇:蒸汽动力系统下一篇: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