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

2024-06-16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共11篇)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 篇1

公司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今年是我公司改制的关键一年,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公司在生产设备使用方面存在着重用轻管的情况,致使生产设备在管理、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

一、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缺乏

随着近几年全厂职工平均年龄的增加,人员大量退休,导致公司对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大量精简。再加上大量使用临时操作工人,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中高级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的缺乏,是制约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2.维修保养手段落后

维修保养工作是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公司现有的生产设备大部分老化严重,加之任务量重,使用条件十分恶劣,对设备保养的要求也就相应较高。但保养又受设备现状和生产任务的限制,常常做不到位,致使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加剧,设备完好率降低,使用寿命缩短。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又苦又累,且技术含较高的行业,维修人员主观上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在维修过程中,因技术人员的缺乏,损坏的配件缺少测量及加工手段,很多情况下只能更换新件,维修人员成了“换件工”,这种“ 以换代修” 的局面已比较普遍,无益于维修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目前各分厂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生产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生产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目前,电缆生产设备的技术含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在设备中大量使用,对维修人员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目前从事维修工作的专业人员素质较低,且缺乏技术骨干,设备维修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维修”的局面,很难将设备的故障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致使设备故障频繁,故障损坏程度严重,维修难度加大。再加上企业的维修条件和手段比较落后,凭直觉和经验的维修方法已经不能使设备的性能得到完全恢复,“凑合着用” “差不多就行”的维修观念就在所难免。此外,由于现代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没有必备的检测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只能对着设备的故障现象望而却步,无能为力。设备的返厂维修又造成维修成本的增加和维修时间较长的尴尬局面。3.拼设备现象严重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中标产品单一,致使大量生产任务压在少数几台设备上。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致使生产设备超负荷运转,有些小故障得不到及时的检修,终使小故障酿成大故障。这种重用轻管的拼设备现象使设备的完好率得不到提高,生产进度也同样受到影响,工期拖后又势必需要加班加点来弥补,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间就又会被迫抢工期。如此的恶性循环,致使生产设备运行状况下降,维修成本居高不下。4.设备老化,更新换代滞后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均已超过10年,在公司成立初期,设备长时间连续运行,设备的实际状况已不容乐观。继续使用年限长、技术状况差的老旧设备,不仅维修任务大,维修成本高,而且使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其结果是一方面造成因设备原因使工期拖后,另一方面因工期不能保证而造成订单减少。5.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公司各部门虽然制定有《设备管理办法》、《设备维修保养制度》、《操作规程》等各项管理制度,但制度执行起来阻碍重重,难以落实。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形成一种谁都管不了的局面,设备的操作人员只管操作,不管甚至于不顾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保养方法,操作和保养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后又给维修工作加大任务。维修人员虽然了解设备损坏的原因,但只能对操作人员心怀不满,操作人员又过分依赖维修人员,就形成了一种“管理人员管不了、操作人员只管用、维修人员只管拆装”的畸形管理模式,对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虽然公司针对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也制定了一系列奖罚制度,但实际上处罚力度很小,即便如此操作人员也对处罚不能理解和服从,心怀不满,故意损坏机械设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由此可见,目前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形势严峻。若不及时解决,势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设备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公司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1.培养和建立专业化维修队伍

因生产设备本身具有的技术含量高、生产必不可少等特点,公司应针对目前维修队伍零散、不稳定,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和激励,培养一支人员稳定、技术精良的专业维修队伍。

2.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理念上,企业应牢固树立合理使用、加强维护的思想,把设备的被动维修变成主动维修,应建立专业设备维修保养队伍,企业应筹拨经费,配备先进的保养机具和维修检测仪器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强制保养,设备的完好利用率应和各分厂管理人员的效益挂钩,避免重用轻管和拼设备现象发生。3.加强设备使用现场的管理工作

设备效能的发挥,关键环节在使用。根据生产任务的特点合理安排生产设备,是现场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机台操作人员应养成不仅使用还要保养的习惯,使生产设备始终在完好状态下发挥最大效能。现场管理人员应负责监督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故障是否能得到及时的处理,设备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保养工作是否及时到位等一系列工作,以避免生产设备的非正常使用。此外,现场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即在设备现场使用和保养问题上“说话算数”,有奖罚权并有在设备非正常使用时令其停产接受整改的权利。

4.加大设备配套,加速老旧设备的报废

随着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生产设备的淘汰速度也就相应加快。使用老旧淘汰的生产设备,在维修服务和备件供应上往往得不到保证。新设备配置后所能提高的效率、效益,远比老旧设备高成本、低效率的现状划算的多。老旧设备的及时报废,可以使企业甩掉包袱,管理上轻装上阵,既实现现代市场经济下高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又可使企业提高竞争实力占领市场较高的份额。

5.明确责任,加强制度改革

企业应采取管理与监督并举、激励与约束结合、管用修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者、操作人员、修理人员各自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并对制度严格执行,真正将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落实到人。有效的奖罚制度可以激励和约束职工的工作行为。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制,使之适应公司现有生产设备的需要,提高设备工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每一位设备管理领导和职工的工作职责。转变设备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每一位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修理工,都应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担,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尽快寻找出一些有效的、适合于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以改变设备管理的现状,更好地为公司生产服务。

安全生产计划部

2012.5.7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 篇2

一、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和预算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够, 并缺乏整体观念认识

目前状况是部分企业的主管领导对企业的财务预算的概念模糊, 认为预算只是制定一个计划或是企业目标的分解, 而没有从一个公司的运营角度来考虑实行程序化管理。其次是企业领导没有以预算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为导向, 只把财务预算管理当作一个形式, 没有发挥它的预测、决策、执行、监督、考核的作用, 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绩效。三是实际工作中财务控制与预算的管理关系不协调, 存在重预算, 轻控制的观念, 这会导致在预算执行中提供的数据不真实、不准确, 对后期的考核、评价也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 财务预算编制不完整, 对资本性的支出缺乏规划

企业的财务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所以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 部分企业更偏重于企业的流动资金的筹化和控制, 但在其编制的过程中部门之间还存在缺少沟通配合不协调的状况, 导致编制预算的基础资料数据不准确、不完整, 最终不能作为指导企业经营的有效依据。第二, 在进行预算编制时, 企业的管理层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 使预算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第三, 企业缺乏整体资源的安排和规划, 一般都侧重于营业收与成本支出的预算, 而对资本预算管理不够重视, 较少或忽视了制定资本性支出及现金流量方面的预算。

(三) 财务控制制度与预算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 缺乏监督与激励措施

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健全财务控制制度和预算管理的考核制度, 一是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各部门的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 从而也不能为明年的预算编制和预算分解提供合理的参考。二是不能为部门或单位年终的绩效的考核和奖惩提供可靠的依据, 主要是由于被考核方通常过多的强调客观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三是现实中财务部门与其它部门缺少沟通协调, 这样使其他部门的监督减弱, 失去了控制费用的作用。四是预算执行中缺少反馈和激励奖惩措施, 使财务控制的执行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弱, 也会影响各部门的配合不够协调。五是缺少与预算管理相关人员的考核制度, 尤其是不能对造成差异及负责控制的人员实施监督和约束, 也不能调动和发挥积极性作用。

二、运用财务预算管理有效措施, 全面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重大作用

(一) 加强企业领导层对预算管理的认知程度, 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首先领导要把预算管理重视起来, 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和管理机构, 并明确各机构的职责、管理权限和经营预算目标。资金预算的编制本着“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全员参与”的原则, 使预算层层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其次, 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在企业成立专门的预算委员员, 领导任第一责任人, 能保证权利与资源充足, 顺畅地推进预算, 并发挥其作用,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 大力推广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 提高财务预算的管理水平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为了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部门, 不同的经济内容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当企业的产品销售量、价格和单位成本等因素变动较大时, 应该选择动态的预算编制方法。另外, 企业还应吸纳西方先进的资本预算管理理论和方法, 加强企业资本预算的管理。资本预算, 是有关资本投资, 即固定资产投资所涉及的现金流量及其风险程度分析的核算, 这是进行有效资本投资决策的关键, 也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必要保证。

(三) 维护预算的权威性, 积极审慎调整预算

首先, 应先做好预算调整原因的调查工作。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调整预算, 如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由于重大不可控因素、突发事件或是政策的变化影响了经营目标的实现, 致使财务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会使预算的执行结果出现偏差, 那么预算的编制部门应该主动向上级预算管理部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否则预算将不能指导实际的经营工作。其次, 预算机构部门应将调整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 遵循调整权集中性的原则, 避免调整的无序状态。申请调整预算各单位应按规定的程序申请、上报、审批、下达的流程来办理。第三, 企业更应该强调预算的严肃性, 除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特殊调整外, 对于企业的内部预算调整应规定调整的时间或次数, 而不能随时或无限制的调整。

(四) 确立考核与奖惩机制, 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在企业管理中, 考核和奖惩是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可对预算的情况实行月度考核、季度兑现、年度清算的办法, 做到清算结果奖惩到位。实行预算考核也就是将预算指标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 找出差距并分析其原因, 对以后的工作做出改进, 同时我们还必须对执行到位的预算项目予以肯定, 真正体现预算执行考核的科学、客观、公正性, 形成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共同体,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员工的动力, 确保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

三、总结

通过采取了以上财务预算管理有效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筹集资金、对资金日常管理的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企业抵抗风险、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总之,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对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科学、现代的财务预算管理更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控制成本, 有利于企业的战略调整, 实现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 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预算管理是具有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可见, 财务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本文将从观念缺乏、编制不完整、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分析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卢家仪.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候龙文.现代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3]彭丽鹤, 徐若鸿.如何编制企业财务预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 篇3

伴随着中国石油管理不断规范,物资采购与管理也得到不断加强,供应链上各企业紧密合作, 信息共享, 各自资源发挥最大效率, 快速响应顾客需求, 实现共同目标, 最大程度发挥链上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对于油田企业来说,加强企业的物资管理不仅可以确保企业的生产任务在期限内得以完成,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减少企业的库存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对于企业加强物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油田企业物资管理的问题分析

面对如今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竞争形势,对于企业来说物资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通过对物资的合理化管理来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同时也可以改善企业的各种技术指标来增强企业的市场敏锐度,让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抢先一步占领目标市场。通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以及规划,但是我国企业在进行物资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物资管理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物资储备教过而占用较多的资金的情况,导致了企业在对物资的利用中利用率较低。现在我国的企业在经营中会受到很多传统的生产思想以及供应环境以及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不够充分等影响,导致了我国众多企业都会存在储备物资过度的现象,从而让物资占据了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这样一旦企业的周转自己出现了困难就会对其正常的经营活动产生严重的影响。

其次就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物资在采购环节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对于物资的采购是对物资进行管理中最为首要以及重要的环节。对于企业物资的管理是离不开子信息交流,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团队要针对外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来即时的进行采购方面的指导。在采购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进行批采购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就是对企业进行物资管理中缺乏健全的制度建设。因为我国的企业对于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都不够,很多企业不仅缺乏制度约束,对于我国国家规定的规章执行力度都不够充分,导致了很多暗箱操作。

第四就是企业参与物资管理的管理意识较为淡薄。现在我国企业内很多负责企业物资管理的人员其本身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其主要的职责就是进行对物资的看护,对库房的物资状况仅仅进行数量上的登记和看管,并没有进行数量的分析以及流向变化的整理,导致了很多企业都存在物资积压。

二、加强油田企业物资管理的主要措施

在目前新的经济形势下之下,我国企业所需要面对的是更为严峻的考验,企业的物资管理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

强化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在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中,其关键就是物资的采购环节,因为其不仅需要保障企业正常的物资运转,同时还需要肩负着为企业弥补企业的成本漏洞以及防止企业的隐形利润出现流失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下,企业的流动资金的总量以及其周转率等都是关乎企业命脉的重要部分,如果想要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强化物资的采购管理来提升其采购资金的周转率。在企业进行物资采购之前,首先需要多方位的信息评估工作来明确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物资具体数量以及其技术要求,通过对供应商的技术能力以及物资设备状况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结合市场需求来选择最优的物资供应商。

同时企业还需要明确其物资管理制度并且进行严格的执行,这样才可以方便企业采购资金的运转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针对目前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企业要进行更为有效的制约监督制度建设,通过将企业在物资采购以及付款环节和验收环节等进行分离来实现采购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加强对企业物资储备的管理。目前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物流交通网络的发展,在企业中物资储备占据生产资金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在企业的生产环节却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想要降低流动资金的占有率就需要对此进行科学的物资储备管理。对此,第一需要严格的建立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在物资的入库和出库阶段需要进行品种以及数量和规格上的严格审查;其次就是确定一个物资储备的额度,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物资贮备量更为科学合理。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并非是物资储备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对于企业来说物资储备过多会导致其占用大量的资金,同时还对增加企业对物资进行管理中的费用,而物资储备过少的话一旦市场中出现变化就可能影响到企业生产的连续性,这就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第三就是对于企业来说,对于物资的管理需要進行对储备量进行实时的监控,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更新数据。

进行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物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信息时代中就需要护结合信息化管理来对企业物资实现科学化管理。因为物资管理是一个很复杂又很繁琐的过程,所以针对现在的随时处于变化中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要在物资的采购以及使用等环节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来实现创新。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让对企业物资管理更为便捷,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可以让企业及时的获取市场信息。面对当下经济的复杂形式,企业可以将对物资的管理看作是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球经济的发展,必然对我国石油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含了发展的机遇,也隐藏着风险。但无论是机遇或者风险,都需要我们去应对。因此,要做好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必须要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实施管理过程的流程再造,把管理过程中非增值活动减到最小,从而实现管理活动的简洁化和成本耗费的最低。以上是笔者对企业物资管理应采取措施方法的初浅理解。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不断探索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物资工作者去不断努力加以研究和推进。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服务行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总量也在逐渐增加,其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困难,如何提高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固定资产的收益率是我们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促进其平稳发展的解决基础,只有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其他各项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

现阶段,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这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严格的章法可以遵循,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该从哪方面着手管理,导致事业单位不能合理的保护固定资产,一部分固定资产流失。另外一方面,个别事业单位里固定资产的采购、报销和验收等流程都是指定一个人在做,这样就会使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无从监管。还有的事业单位不验收固定资产的实物,仅仅根据购物收据或发票就可以登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无从知晓固定资产的实物究竟去哪了,还有的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定期的盘点和核查固定资产导致账目与实务不一致。

(二)缺乏明确的管理职责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往往是各科室分别管理好自己的固定资产,没有综合的固定资产管理科室,表面上看,行政办和后勤部分别管理自己的固定资产,财务室负责核算固定资产,这样分工明确,固定资产都有相应管理的科室,但实际上,没有一个综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协调机构。因为没有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职责划分,各科室之间的管理职责尚未明确,没有系统性的协调管理机制,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就会有固定资产重复申购、各科室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1]。

(三)没有规范的固定资产保管制度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过国家财政部分拨款进行购置的,大部分的固定资产都属于非经营资产的范畴,因此它是不算成本和盈亏而无偿使用的。在固定资产购置前的一系列相关手续都是比较规范的,但是在购买回来以后,因为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脱节的原因导致其无故损坏、丢失或者闲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另外,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也处理的不够规范,致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与实际不一致,会出现应该报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而已经报废的却还在账目上。事业单位目前存在不能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不能及时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与实际不符等现象。

二、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关键,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在遵循国家相关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该制度必须包含固定资产的申购、保管、验收以及报废等等所有方面的内容都应该有合理规范的制度。在使用固定资产方面应该制定相关的资产移交方面的制度,以保证其完整性[2]。对于调离和离任本单位或者退休的人员,在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应该将其在工作期间内使用的固定资产收回,确保不能发生固定资产随着人员的调离也被其带走而变得私有化。

(二)合理协调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事业单位应该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协调完善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这样就会解决固定资产多科室重复申购或者是各科室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在确定了固定资产综合管理科室之后,事业单位还应该使固定资产综合管理科和其他各科室之间各司其责、分工明确,各科室也应该责任到人,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范围,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得以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拥有很强的政策性,各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协调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应该挑选和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精通国家各种固定资产相关政策、高业务水平等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并定期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应该注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高效的开展,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3]。

(三)强化监督管理,规范管理资产的行为

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和审查管理必须加强,必须确保固定资产从招标到报废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真实有效的按照相关政策进行,不弄虚作假,并且定期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盘查的过程不仅是审查实物与账目是否符合,还应该审查固定资产是否按相关制度合理处置,通过这样定期的盘查可以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将问题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固定资产的过度消耗,有效的节约了成本,从而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够使固定资产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各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各科室也需要积极地配合,相关责任人应该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事业单位各科室齐心协力共同建立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增值保值,最大限度的保证其完整性,从而为我国公共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全面的物资保障[4]。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5

随着高中课改的实施,传统化学教学已经不适应课改精神,根据我们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如老师讲,学生听。看起来其乐融融,但“乐“子背后却有太多的问题,他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厌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生”我们认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改进措施如下:

一、老师包办的太多:在以往的教学行为中: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成为传声器学生成为容器。

二、学生自主性不够:探究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有的教师事先安排好探究路线,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步骤去做,把学生直接引向结论,这样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因为学生只不过是在机械被动地执行程序,没有积极的参与思维;还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不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代替学生分析,直接给出结论。这些都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创新意识不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现为“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形式。即使有少部分问题,也是教师提出问,学生被动回答,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 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如果中国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一批批只知忙于不加思索地接受知识的“书呆子”,那将会是多么可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合作伙伴。在课堂上,我现在更多的为学生着想,而且比教师的角色更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方法以科学实验探究为主,多想办法。

1.是强化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实验情景创设激发好奇心。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究欲望。可以说好奇心是所有具备创造能力的人的共同特征,他是创造力成长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源动力。

2.是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异议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因此老师不仅要“释疑、解惑”,更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3.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是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自主合作讨论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的标准是:学生能主动地、自愿地参与整个探究过程,而且积极思维。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呢?

第一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好问的天性,探究教学应当围绕如何满足学生的好奇而开展,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动进行的,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要求被动进行。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 篇6

浅析材料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文章具体分析当前工程项目材料成本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漏洞,要想改变现状,惟有通过招标采购及比价采购降低材料采购价格,加强材料计量、质量验收、出入库台账等管理,减少施工现场浪费及失盗,规范材料结算工作,才能有效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 者:欧志永 作者单位:广西冶金建设公司,广西,柳州,545002刊 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年,卷(期):”“(8)分类号:F406.72关键词:材料成本管理 问题 措施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 篇7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高校在固定资产取得以后, 对其使用情况疏于管理, 既不提折旧, 又不核算教育成本, 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身兼数职, 既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又要应付繁重的行政事务, 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 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比较陈旧, 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构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情况。这使得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二)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日常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目前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 有些高校因制度不健全而无章可循, 也有些高校虽然规章制度制订了不少, 却存在某种缺陷, 不具备可操作性。制度不健全或虽有制度但执行监督不力, 其结果是一样的。它会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逐渐削弱, 学校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 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毁损、流失。在日常的管理中, 有的部门采购身兼多职, 既管采购又管验收、报销, 造成管理上漏洞;有的不需对实物进行验收, 而只需凭购货发票进行登记;有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调拨不向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审批, 时间一长固定资产实物在哪儿无人知晓, 再加上管理部门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最终导致账实不符、账物不符、账账不符。

(三)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 管理职责不明确

目前, 大多数高校没有成立固定资产综合协调管理机构, 而是采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 即多个部门分头管理。设备部门管教学仪器设备, 后勤部门管理房产、家具及一般设备, 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 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从表面上看, 上述这些部门都在管理, 实际上却没有一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统筹负责管理权责不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导致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 当有些设备概念模糊、相互交叉时就会发生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 相互扯皮、重复购置现象在所难免。

(四) 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低

大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实行部门管理, 无偿使用的管理模式, 缺乏统一的调剂。同时由于高校大多实行二级财务核算体制, 各院系都是独立的利益单位, 使得各部门各院系片面追求“多而全”、“大而全”, 盲目攀比而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需要。这既不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造成资源的浪费, 更不利于开展学科之间的横向合作和交流。尤其是部分高校因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购置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 一年难得用上几回, 造成闲置浪费, 设备利用率低下。另外,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于受管理水平的制约, 不能充分掌握全校的固定资产分布状况和使用动态, 对长期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设备心中无数, 因此对各部门资产进行合理调剂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在固定资产购置前缺乏可行性论证, 对申购计划审批不严也是造成高校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高校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固定资产管理改革关系到学校其他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 高校领导应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旧观念,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使固定资产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既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 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提供依据。

(二)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 高校应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 在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专门负责全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其次, 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 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处、各类资产管理部门、所有资产使用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各资产使用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再次, 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明确责任人。高校可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人为全面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 层层分解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并真正落实到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要选拔和造就一支思想正确、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 努力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业务技能, 以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关键。高校应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 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制订和完善一整套完备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包括固定资产的计划、论证、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维护、转让、处置等制度。对先进设备的配置, 贵重仪器的购买, 以及房屋建筑物的购建, 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 实行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大型设备的报废, 房屋的拆除, 也要严格审批, 坚持“先报秕, 后处置”的原则, 防止固定资产随意报废, 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 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高校要改变固定资产部门所有、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积压浪费等现象, 必须做到: (1) 学校加强调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打破院、系、部门、学科、专业的界限。根据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 把相近的实验室进行分类、合并、科学组合, 建成跨学科、专业、部门的实验室, 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固定资产。 (2) 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在现有的条件下, 区别实行固定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对教学使用的固定资产则应计入相关二级办学单位成本进行目标管理, 对经营使用固定资产必须全额收取资产成本, 对利用学校资产进行课题研究则应由项目分摊合理的资产成本。这样既可以节约资金, 又减少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问题, 提高了固定资产利用率。

(五) 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 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高校应积极创新管理手段, 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 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 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 使之逐步形成对固定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配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等一系列监控模式, 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有处于制度的严密监控和管理之下。同时, 利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建立资产数据, 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 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 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 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提高管理质量, 并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六) 加强内部监察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规范资产管理行为

科学、周密、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能有效地防止资产的流失,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学校必须加强内部监察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落实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 保证可行性论证、公开招标、财产清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不走过场。定期审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处置情况, 必要时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 通过实地盘点, 及时发现和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从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 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 篇8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门课程对于培养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经营理念,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是非常有用的,如何教授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对管理经济学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是管理经济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管理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我们有必要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經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管理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学案例陈旧,案例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管理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已为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所证实,但在管理经济学教材中出现的案例有些较为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的案例,而且个别老师在案例教学时候不够灵活,一味地放影视资料,满堂灌。

2.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运用,有时效果欠佳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凭借广泛的集成性、灵活的控制性和信息的多维化等特色,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陈旧的、缺乏创新的教学观念和僵化模式,使传统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学效果反而不佳。课堂里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熏陶等等,是任何现代媒体所难以替代的,所以即使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也必须与传统板书教学手段相结合。

3.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处于教学中心

目前,许多院校的教师在教授《管理经济学》时仍然奉行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课堂交流,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4.考试方式单一

对《管理经济学》课程的考核,主要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不同教师出的期末考卷在题型、题量、考核知识点及其分布、考题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差异较大,考试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二.《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1.传统式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借助多媒体方式和手段,将管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梳理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并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演示过程中,穿插相应的统计资料、图形分析和数学演绎,可以大大增强授课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当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缺陷和局限性。比如在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图形分析的演绎中,多媒体很难直观地呈现出来,而这些都有赖于通过传统板书的方式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推导和演绎。

2.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课时量有限,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教师可将班上的学生组建课外学习小组。每组选举一名组长,负责本组成员日常《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和辅导。在小组编排和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作用,满足学生求知欲望、交往需求、自我表现的愿望以及对荣誉的追求,激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胆提出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为了提高课外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每位学生要严格按照小组活动规范进行。

3.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并用

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也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它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听取知识,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管理经济学内容较多,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人数比较多的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内容的含量比较大,对于大堂课主要使用这种方法,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对于小班课,可以多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够成功地缩短教学和实践的距离。

4.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可以让学生课后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就管理经济学某一理论写一篇论文,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在课程论文的题目、格式、字数等形式会有明确的要求,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也为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把课程论文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也会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管理经济学的积极性。

三.小结

《管理经济学》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中的专业基础地位已毋庸置疑,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目前仍令人担忧,其实,管理经济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发现、总结和因地制宜的指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蒋雪梅.管理者的经济学——谈《管理经济学》的定位与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0(03)

[2]黄万华.公共选修课《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法探讨[J].学理论.2010(32)

[3]张晓东;何攀.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2)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 篇9

2016-04-13 孟瑞鑫

大企业税收评论摘要本文考虑到大型企业具有规模大、内部组织结构复杂、生产经营具有一定分散性等特点对其目前在税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文章指出了目前我国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提高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质量。

一、现阶段我国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所在>>>>

(一)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

相当一部分大型企业日常所产生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很少来自做假账或账面差错,更多的是工作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过程中把关不严进而产生的风险。举个例子,大型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购买燃煤时往往是批量进货,在账务处理过程中一旦接收到虚假发票企业补税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二)企业税收筹划过度所造成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

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少缴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行业潜规则的影响下开展会计活动和税收筹划工作,钻政策的漏洞,主动制造税务管理风险。举个例子,一些外资银行为了能够避税,自身账簿凭证不按照要求装订成册,采取以限额扣除费用挤占非限额项目、在各项费用中加入超行业标准发放的福利以及对会议费提前计提等形式过度进行税收筹划,进而造成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税务信息数据失真所造成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税务信息数据存在着一定的不透明性,税务部门难以对这些企业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备案,对于这些企业税务真实情况税务部门无法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举个例子,某企业在进行税务信息管理过程中以消除税务管理漏洞,保证各项资源处于适时、有效、节约、配比的运行模式为由实行 ERP 系统。但是在税务部门对其检查过程中发现虽然实行了 ERP 系统,但是并不是全部,而是针对某些环节,在成本环节方面仍然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开展业务。

二、我国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一)管理层没有给予税务风险管理足够的重视。

有相当一部分大型企业的管理层没有给予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一定的重视,也不主动去学习税务相关政策和知识,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只要能够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就可以了。同时,管理层也没有积极向各个下属部门传达、贯彻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使得一些部门不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间接增加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

>>>>

(二)税务风险管理执行程序有待完善。

首先,事前缺乏详细的计划。每个大型企业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所涉及的政策也有一定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一些企业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没有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照搬照抄其他企业成功方法现象较为普遍,难以起到控制和防范税务风险的作用;其次,事中内部控制有待完善。由于大型企业所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分公司财务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内部管理观念和方式难免会存在分歧,经常会出现“各扫门前雪” 的情况发生,出现问题也很难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最后,事后,各个部门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

(三)没有建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

有很多大型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自身内部的税务管理机构、部门或专业岗位,一些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是由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兼职负责的,有的则是通过外聘的形式,安排一些机构代理企业税务相关工作。同时,在对企业涉税业务人员培训方面力度也不够,不仅没有定期组织涉税人员去学习纳税申报、发票缴销、税务自查和税务评估等外部涉税工作以及国家出台的最新法律法规,而且也没有采取措施提高涉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不利于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对于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大型企业的管理层应当给予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一定的重视,不仅要主动去学习税务相关政策和知识,而且还要转变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的错误思想,定期下到财务部门中去了解和掌握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情况,帮助财务部门克服困难;其次,管理层还应当采取多样化宣传方式积极向各个下属部门传达、贯彻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使各个部门能够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一些不配合财务部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要给予一定惩罚,使其对风险的认识从一次性的“突发事件“转变为一种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常态"现象,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常态性工作中去。

>>>>

(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程序。

首先,要有针对性的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筹划。企业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功案例,但可以借鉴一些适用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经验方法,开会讨论通过后再运用;其次,完善事中内部控制。鉴于大型企业所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企业应当对旗下的分公司进行归类,统一内部管理观念和方式,相互学习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处理办法。>>>>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 篇10

摘要:采暖,即通过对建筑物的设计和添加加热抗寒装置,达到建筑物内的温度到达适宜的温度。通风,由于健康原因,空气环境安全和舒适,通过自然或机械的方法,使风不受阻止,没有阻碍的达到建筑物内的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采暖通风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采暖;通风;暖通空调;改进措施前言

暖通空调系统普遍应用于我国的各个领域。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近年来,空调系统的加热和通风应用安装许多建筑物的里面,它的形式独立存在,并系统管理控制。建筑供暖,通风在空调系统的条件下,结合先进的技术,科学发展观,认真探讨原因和问题在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可能,及时总结经验,考虑其系统的现状,提高施工技术和链接。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在采暖热和通风方面改进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暖通风工程中暖通空调系统的特点和设计的原则

2.1 暖通空调系统的特点

2.1.1 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经济节能性能的空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有更良好的控制性能,满足能源需求的空调系统,符合空调系统在不同季节的使用标准,系统容量的变化需求。暖通空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提高自动化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技术条件下,大型中央空调和调节装置的操作,尽可能,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此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节能水平。

2.1.2 暖通空调系统比较方便且实用性较好。在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中,首先要满足建筑物的通风和采暖,其次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满足环境保护和经济概念,并符合相关标准设计状态。

2.2 节能建筑中采暖通风的设计原则

人民的生活水平伴随着发展也在的日益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同样也在上升。如何保证房屋不仅在夏天室内通风良好,又能加强了在冬季室内的保温,今天已成为越来越多受关注的住房问题。因此,加热良好和通风良好的建筑物只有遵循节能的相关原则,才能满足居民不同的住房问题。因此,我们就两个最常见的加热采暖方法谈论一下设计原则。

2.2.1 电热膜供暖的相应原则。电热膜采暖系统是以电热膜为发热体的红外辐射,首先周围的物体例如墙壁、家具等,吸收到足够的能量,温度提升,然后通过这些分布式对象的自然散热均匀地增加温度。这样没有传统供暖系统带给人干燥闷暖的感觉,室内的温度可以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使用电热膜供暖应该遵守以下的指导原则:(1)设计低温辐射电热膜采暖系统的时候,必须采用计算外围结构法进行采暖热负荷计算。(2)在选择电热膜供暖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用户所选的电热膜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只有对电热膜的质量有所保证,才能确保用户取暖的安全性。(3)为了确保电热膜在正常温度和环境下可以正常工作,在使用时尽量不要超过五十摄氏度。电热膜的安全性能较好,通常在表面温度不大于五十摄氏度的时候不会发生自燃。

2.2.2 地暖设计的相关原则。(1)根据房间的热负荷确定空间的面积。考虑到当地线圈闭塞的家具等。在该地区所有的房间,应承担的负载线圈,根据实际的辐射效应,所得热负荷的修正案。这意味着,当地的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的热负荷,可以为整个房间的区域辐射采暖热负荷乘以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比的测定而确定。(2)计算水地暖管间距。(3)地暖管环路设计,依据房间布置情况,在保证单管长L≤120m的条件下,确定盘管数量,根据房间用途及热工特性,遵循温度均匀分布的原则进行布管。采暖通风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3.1 管线、设备的定位和标高交叉的问题

目前的系统建设需求划分的有许多管道,建设这部分管道主要依靠设计图纸作为基础。然而,不同的系统所使用的图纸是相对独立的,考虑到不同系统自身的利益和安装的线路,多个设备与管道所组成的的整个空调系统,包括空调装置,包括一个回风管道供应端,排气管、水管、冷冻和冷凝水的施工过程系统、空调管道等系统,使空调系统的高度和位置的交叉问题,使设备和管道不能根据原始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使许多设备管道的位置和标志的高度给的不够正确,这样不仅施工难度会跟随整个项目增加,而且整个工程的质量也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

3.2 设备噪音超标的问题

空调末端设备在运转时产生的噪音是采暖空调工程中最大的难题。在国内许多的空调产品技术都比较成熟,其噪声指标都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是在空调系统工程应用中大风量空调机组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其噪声的实际测量值往往高出产品样本的参数。这也是现如今目前空调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空调系统在各个领域的使用频率较高,并且都在一些公共场合,过高的噪声分贝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也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3.3 空调的系统水循环问题

空调的水系统是工程施工中最关键的环节,如果这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出现某些问题,将无法保证整个采暖通风系统正常工作,冷冻水的管理发生堵塞是采暖通风系统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它会致使整个系统的管理循环不畅。其次由于整个建筑内部的管道较多,管线交叉纵横,整个布局不是很合理,导致空调管道高度不够,这也是影响管网循环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整个空调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没有对管道进行及时的清洁,这也是造成水循环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针对采暖通风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不同的系统在施工的时候只考虑自身系统的建设问题,没有考虑到其他系统的建设问题,这种现象无法保证整个建设的质量。这种问题不仅仅是在采暖通风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工程的建设上面也有所反映。针对这个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应在工程建设施工前,做出一个合理的综合施工线路图。在当前情况下建筑内包括的系统比较多,应当将每个系统的设计施工线路图和这些方案相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做出一份在整个建筑工程中一套最理想的方案。建筑工程中的管线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热力、通风等管道以及弱电布线系统。这些系统都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也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使整个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和保证,就要把这些部分和系统全面协调好,统筹兼顾。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虽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系统工程,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整个工程的结尾,不仅会加大施工的难度,还会使其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把所有系统放在整个工程施工中综合考虑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对相关数据做出相应的调查与分析,协调所有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线走向,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

通常,设备噪音主要来源于空调末端设备碰撞,其也是暖通空调设备安装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风机盘管技术相对成熟,大多数风机盘管厂商所生产的产品都能符合噪音标准。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厂家所提供的参数值明显高于现场测试值和噪音标准值。所以,布局设计是对设备噪音控制的重点,必要时应采取适当的隔音措施。设计中必须标出设备噪音参数要求。空调设备安装之前需做仔细的检查甚至是通电试运行,若发现噪音超过国家标准需立即更换或完善消声措施,以避免问题扩大。

针对空调系统水循环中出现的问题,第一,要从施工前下手,也就是在整个工程的施工前要保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管道的标高以及管理的布施坡度要达标,要能够保证水循环的畅通,尽量避免出现气囊等问题,为了避免气囊的出现,施工前要在有可能出现气囊的位置要安置排气管出口。第二,就是在系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将一些废弃物弃置在管道里,例如电焊时留下的焊渣以及杂物等。第三,还应在管网比较低的位置安装一个排污阀。排污阀的尺寸相对要大一些,这样就可以减少其清洗的次数,也有利于对整个系统进行彻底的排污。为了保证由施工时不注意,带来的系统堵塞等问题,最好在施工安装设备之前,进行试水调试,让清水冲洗管道内部,检测其是否存在堵塞等情况。

结束语

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这一先进技术对整个城市都至关重要。暖通空调设计是建筑设计和建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暖通空调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改进。同时,空调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完善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优化和完善设计方案、设计理念,降低噪音,节能减排,提高用户的质量和更新科学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其跟上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11

关键词:中职 会计教学 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才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招聘N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的告示,让刚刚走出校门的会计学子们倍感无奈。同时,企业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经常抱怨,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企业还需要重新花费时间和资金加以培养。这不禁引起人们深思,是企业急功近利,还是学校的会计教学存在某些问题。作为会计教育者的我们应该从平日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一、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更新不及时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而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工具,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与学的主要材料。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教材陈旧,跟不上会计政策变动和学科发展的步伐。就会计教学而言,最新的《准则》、《制度》变更的内容无法及时纳入课堂教学中来。从1993年“两则、两制”颁布,到2001年修订并实施具体准则,继而是2001年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再到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一系列新会计准则,从历年的会计制度改革历程对教学的影响来看,由于编著教材周期的影响,这些会计改革成果都未能及时地纳入会计教材。另外,在新版的《企业财务会计》(第三版)中仍存在着许多过时的内容,如固定资产盘盈、企业接受捐赠相关资产的会计账务处理等,致使学生毕业之后难以学以致用。

2、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

教学重在教学质量,要抓好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应要加强实践操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会在开公开课的时候才会重视此问题,为了开好公开课,大家都会想方设法的把课题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而平时可能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教师有心却无力的对所要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更好的设计。其实平日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经验的积累是提高会计技能的基础,正因为疏忽了平日教学中的实践操作部分,让学生对会计的实际业务操作没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的教法以及学法对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学了也等于是白学”。

3、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它与某些学科一样,在掌握其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强调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能力的培养。二者不可偏离,故不参加高职考的学生则提前步入社会参加实习,可是往往毕业实习环节流于形式,由于实习基地匮乏,实习单位难找以及指导力量薄弱,也可能由于企业未能放手让学生上岗实际操作等原因,校外实习不少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真正能在会计岗位上实习的学生极少。对此,毕业指导教师只能表示理解和同情,毕业前的实习起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就业前强化训练的作用。

上述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会计教学与会计实践操作之间不相适应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因此,进行会计教学改革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任务。

二、改进中职会计教学的基本设想

1、更新并善于处理教材内容,跟上会计政策变动和学科发展的步伐

会计教材更新是整个会计教学内容改革的组成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删除教材中陈旧知识点,及时补充会计改革内容及相应的会计法规政策的变动,特别是对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应结合会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将其更新内容应及时纳入课堂教学中,为此,开展教材更新研究、组织教师集体分专题备课、研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达到节省备课时间成本和公共教学内容资源共享的益处。

2、让实物融入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由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繁多,内容复杂,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演示实物,并做到让学生人手一份。例如,在讲到记账凭证时,记账凭证按内容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教师以演示实物并进行示范填制,且同时由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选择相应的记账凭证将其填写完整;在讲到会计账簿时,会计账簿按用途可分为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教师亦应出示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各账页的不同之处,并示范各种账簿的填制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同时由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业务登记相关的账簿。教师演示完毕,让学生练习,教师巡堂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们都能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

3、加强会计实践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当前的经济情况下,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瞬息万变的信息中,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处理,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会计实践的反复训练,绝无第二条捷径可取。针对目前实践教育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使会计实践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建立三位一体的会计实践教育模式,即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核心,校内模拟实验室为重点,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为补充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多渠道开辟校外实习基地。到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有利于学生熟悉真正的会计工作环境及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通过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相互对照,加深理解和感性认识。这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又是中职学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步骤。

以校内模拟实验为重点。校内实验室包括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手工模拟实验有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两种。目前很多学校由于课程设置安排,往往忽视单项实验这一会计教学环节,只在毕业前夕安排进行综合模拟实验。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对会计基本操作不能有效掌握。

以社会实践调查为补充。让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实习计划和要求,自行参加社会调查,根据未来就业方向有目的地进行选择,由指导老师定期去检查和考核,主要培养学生社交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应变能力等。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相对会计课堂教学理论而言,具有直观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并具有验证所学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

上一篇:徐州香榭兰庭二期园林工程技术标下一篇:那拉提大草原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