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政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7-20

狱政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8篇)

狱政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罪犯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狱政管理视角

摘要 创新狱政管理工作要确立法治的理念。罪犯依法收监、服刑、改造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而绝非任何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的意志、行为使然,所以狱政管理作为刑事范畴内的特殊行政管理活动必须时时处处做到有法可依,使管理活动由“人治型”向“法制型”转变,以实现社会正义和法律正义。

关键词 狱政管理 现状及问题 解决方法 创新

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改造罪犯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责任,我国监狱事业从建国初期至今已改造了数以万计的罪犯,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监狱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长期的监管实践中,以改造人为宗旨,不断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逐渐成为新世纪中国监狱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一战略的稳步实施,有赖于监狱工作从各个层面上广泛推行。其中,作为监狱工作最集中概括和全过程表现的狱政管理,其科学化程度如何,不仅从根本上制约着狱政管理自身的质量与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狱工作的科学化乃至法制化、社会化。

一、狱政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狱政管理,是监狱对罪犯实施监管和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当前狱政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监管改造和罪犯处遇方面:即监狱通过对罪犯的监管改造和分类处遇利用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心理矫治改造罪犯的四大基本手段,对罪犯进行惩戒威慑、规范约束、养成教育、保障感化、激励督导和组织过渡,提供罪犯服刑改造生活上的物质保障,以合法的强制作为劳动、教育等改造手段为后盾,建立规范有序的监管改造环境,保证监管改造场所的安全,保障惩罚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狱政管理是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惩罚和改造罪犯的过程,渗透在监狱工作的各个 方面。狱政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一项政策性和法律性很强,而且非常具体和复杂的工作。在罪犯管理工作中恰当运用狱政管理手段,积极发挥教育改造的功能,保证劳动改造的实施,是民警管理教育罪犯的重要措施。

二、狱政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监狱立法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监狱管理活动中的人治权威影响仍难根除。旧的监狱管理模式在科学文明管理要求下的中已经有诸多的不适宜,部分民警长期处于机械式的工作状态,产生了思想的惰性、麻痹,忽略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缺少科学发展的眼光,对新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管理教育方式缺乏了解和支持,习惯于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以民警威严形象自居,缺少与罪犯心与心的交流,更缺少“换位思考”的觉悟,难以将倡导的人性化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与罪犯勾通形成隔阂。由于以上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民警在遇到棘手问题时出现了“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

为了保证监狱的改造安全,在狱政管理过程中,偏重于监狱安全的静态性,人为地阻却民警与罪犯的在许多情况下的良性互动,忽视了监狱安全的本质在于动态性,安全资源配臵方面更是不惜成本、不计代价,在适量资源发挥作用足以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过量地投入资源,不仅带来了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了内耗。在监管措施设施相当得力和完好的当下,罪犯的逃跑已多年实现零指标,安全防范工作却尚未能及时由防逃跑转向防罪犯安全生产事故、罪犯人际矛盾突发重大事件、以及罪犯心理异常突发重大事件。

罪犯在劳动改造过程中的生产管理是促进劳动改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只抓生产的管理就是变相地蚕食在生产过程中的狱政管理。当前狱政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始向着帮助监狱生产、尤其是生产管理异化。狱政管理所肩负的对罪犯的惩罚与矫正、养成的任务,变相地体现为强制罪犯适应繁重的劳动、提高罪犯的劳动技能,而对转变罪犯的罪错意识、矫正他们的非常态行为、养成罪犯的社会化思想与行为却逐渐被忽视。

(二)管理制度存在偏差

我国传统的监狱管理体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强有力的社会控制环境下形成的,面对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现行监狱管理体制显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历史条件下,我国传统监狱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凸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国家对监狱领导体制不顺,监狱工作在国家刑事司法体系中地位太低,监狱经费严重不足,基层的必要投入缺乏。这些问题在物质形态上的表现就是各种监管安全硬件落后,警戒设施简陋、陈旧;犯人生活文化设施严重缺乏;财政保障不足,警察褔利较差;监狱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监狱地理位臵偏僻,交通闭塞;监狱管理人员的生活与社会严重隔离,等等。面对现行监狱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作为监狱工作基本内容的狱政管理,其工作的复杂与艰辛也尤为突出。

(三)、管理方式存在欠缺

1、二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监狱二级管理,作为一种扁平化管理结构,随着狱情的不断复杂和监狱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监狱工作科学化要求中应运而生。但监狱工作实施二级管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运行中,特别是运行初期,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若是由合并方式组成二级监管单位,随着罪犯数量的增加,事务犯的调整,罪犯地域团伙之间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都会使教育改造风险增大;由于传统管理思想的根源蒂固,以及基层人员参与管理主动性不强等多方面原因,基层警力的整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依然存在民警人浮于事的现象,监狱工作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或者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外来人员进监的管理问题。

外协人员来自社会,范围广、成分杂、文化素质和社会身份参差不齐,成为监狱高墙的一个“缺口”,给监狱安全稳定带来隐患:(1)身份核实不严,没有把外协人员身份信息及时与公安系统人口信息 进行比对,容易造成存在有不良记录、犯罪前科、刑满释放等另有企图的人员混入监内的事件发生;

(2)入监管理不严,部分民警在将外协人员带入监内后,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容易使部分外协人员在监内活动时私自超越规定活动区域,脱离民警视线,私自接触罪犯,甚至在监内各车间私自穿行,给监管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外协人员管理不规范给监狱带来安全隐患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携带违禁物品进入监狱,他们频繁的进出监狱,将违禁物品带入监狱后卖给服刑人员,从中赚取差价,由于高墙内“卖方市场”的匮乏和携带违禁物品进监存在很大风险导致违禁品在监狱内的价格是昂贵的,当然外协人员从中赚取的利润也是惊人的,这也正是导致他们铤而走险、屡禁不止的原因。

(四)罪犯权益保障不足

罪犯权益的尊重与保障是狱政管理的热点、难点,也是警囚矛盾在狱政管理中的焦点。狱政管理应当切实维护罪犯应有的合法权益,但什么是罪犯的应有合法权益,仅靠法律列举是不足以详尽概述清楚的。现实中,不同的监狱对罪犯的权利有不同的态度,社会与监狱之间也会在一些权利有无的问题上存在理解差距。维护罪犯权益,还存在观念上的障碍。在现实工作中,部分警察法律主导意识不强,对罪犯权益保障认识模糊。由于长期在封闭保守的监狱内工作,一些警察在管理中形成了一种狭隘、封闭保守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对罪犯权益保障问题思考较少,缺乏应有的理性认识。在观念上,一些民警把狱政管理的“人道”理解为“仁道”,对罪犯的权益不是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保障,而是出于一种怜悯心理,凭着自已的主观意愿“大方的施舍”,这是不科学的,是需要通过法制建设去纠正的。

三、创新狱政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在面对监狱体制改革,这一实务性、操作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不但需要理论的前导指引,更需要实践的推动和完善。因而,本文的研究没有停留在纯学术问题和纯理论问题上,而是从相关实践问题这一方面,对监狱体制 改革中的狱政管理工作进行阐释和论证。因此在理性地审察了狱政管理工作的传统与现状,我们也找到了改进和完善狱政管理工作的突破口。

(一)创新狱政管理理念,把观念转变放在首位

1.确立法治的理念。罪犯依法收监、服刑、改造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而绝非任何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的意志、行为使然,所以狱政管理作为刑事范畴内的特殊行政管理活动必须时时处处做到有法可依,使管理活动由“人治型”向“法制型”转变,以实现社会正义和法律正义。

2.确立科学的理念。狱政管理的过程是依法矫治罪犯思想和行为,重构信念和道德的极其艰巨复杂的过程,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的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方法,研究和把握管理规律,积极开展科学认识罪犯、科学改造罪犯的实践活动,摒弃“经验主义”思想和传统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风,实现狱政管理由单纯追求“主观的强制性”和“行为的约束性”,向注重“管理的柔性”和“行为的选择性”转变。

3.确立社会化的理念。就是狱政管理工作在坚持以监狱人民警察直接管理为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引入社会竞争机制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变神秘化执法为阳光化执法;变行刑结果公开为行刑依据、行刑过程和结果的全过程公开,真正形成监狱行刑社会化、教育改造社会化、监狱管理模拟社会化的新局面,以求达到促进罪犯的人格再社会化和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优化组织结构,把组织创新与提高各级执行力结合起来

管理组织追求扁平化、柔情化,提高行刑终端的执行力,是组织创新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监狱都是按照监企合一职能设立管理部门,按照管理幅度划分管理层,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型的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监狱管理组织结构越来越不适应效率管理和提高组织执行力的要求。减少管理层次和整合精简管理部门的呼声愈来愈高,打造高效、简洁具有较强执行力的综合狱政管理部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实现管理形式创新,把监狱管理与社会帮教、亲情帮教结合起来,打造个性化矫治单元

1.狱内管理形式更具有柔性。如大力推行亲情电话、亲情共餐、亲情会见、亲情团聚等“四亲”管理活动;大力推广狱务公开日等互动性改造活动;在狱内开办超市、书市,在监内观看电视、看书、营造模拟社会化生活环境。

2.劳动改造更具有社会性。针对不同素质罪犯通过公开竞争走上不同性质劳动岗位;大力推广罪犯素质化改造,允许知识分子罪犯开展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工作;尝试建立狱内人才发布会制度,做好罪犯出狱前的劳动推介工作;

3.在行刑方式上大胆推进社会化进程。积极开展社区矫治试点和推广工作,在矫治单元设计上注重个性化。根据不同的文化素质、不同体质和技能以及个体的可矫治性进行分类,组成不同个性特征的矫治单元(组织),施以不同程度的管束强度和管理形式、教育内容,突出文化改造功能和素质矫治手段的作用。

(四)警力资源科学化管理,打造高素质狱政管理人才队伍

培养时代型、素质型、专家型狱政管理人才队伍是推进新时期狱政管理大发展、大突破的关键所在。

1.确立以“提高管理者组织指挥能力”为突破口,以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狱政管理民警队伍为目标。

2.树立人人崇尚学习、人人强化素质的良好风尚,打造学习型民警队伍。3.本着“能组织、会指挥、善决断”的客观要求,在教育培训方面,要针对当前狱政管理民警素质状况,结合职业特点和要求,重点加强狱政管理民警的组织能力、指挥技能、决断能力和处臵能力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健全培训制度和考核办法,真正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4.构建一支素质高类型全的骨干队伍。根据新时期狱政管理发展需要,应加强狱政管理人才的科学化管理。着重培养两种人才,一是能熟练操作管理信息系统、一系列高科技监管设施和狱政装备,直接从事罪犯管理的专业人员;二是能研究开发把握新时期罪犯的各种手段的管理方法,研究和制定 各种管理制度和规范,通过各种公开、秘密的手段收集、甄别、分析和反馈狱情情报并能创造性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专业人员。通过专业化、素质化培养,力求达到分监区有管理标兵、骨干,监狱有能手和专家的多层次多种类管理人才结构目标。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物防技防

现代狱政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监狱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争取尽快形成数字化的监狱信息指挥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要积极组织科技力量,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所联合开展适合监狱工作的各种应用管理软件的开发和运用,高效率、高质量地为监狱的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尤其是将监狱的安全防范系统纳入监狱信息微机网络管理之中,实现“联合动作,快速反应,有效处臵”的反应机制。以期达到明确其职能和职责并突出其地位和作用,既减少管理的中间层次,降低管理成本,节约了有限的警力资源,提高了管理效能;同时又缩短了领导层与行刑终端之间的距离,减少管理信息流失和失真现象的产生,确保决策科学、有效。其次,努力加强基层行刑终端——分监区基础建设,让更多民警直接参与罪犯直接管理,让每一位民警按照责任制范围独立拥有管理权,推行责任单元民警制最大限度地划小责任单位,实现民警有效管辖,强化了各级的执行力。

(六)转变物态理念、更新管理环境

监狱物态的存在形式,决定于监狱物态理念。新中国初期监狱的布建与设施,具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适当性。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条件下,从监狱存在到物态状况的理念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监狱职能的单一化、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行刑活动人道化、文明化,传统监狱孤远僻辟的布局、简陋陈旧又缺乏系统性、协调性的建筑格局,以及滞后于现代科技发展的监狱管理设施,都与监狱的现代理念不相适应。要转变物态理念,从监狱物态只为罪犯管教服务出发,由司法部统一思想、统一规划,各省监狱系统积极响应、主动实施,实施一种战略转移——让监狱离田 出山、近城便行;推进一项战略调整——加快监狱建筑设施的更新改造和新建,以现代化的监狱建筑设施融注体现人类行刑文明的当代发展。

四、结语

以改造人为宗旨,不断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是新世纪中国监狱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一战略的稳步实施,有赖于监狱工作从各个层面上广泛推行,其中,作为监狱工作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狱政管理,它在监狱体制改革中的内容、要求及其实现所标定的内涵,与中国监狱工作的传统、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状态下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全面推进监狱体制改革过程中,对狱政管理工作要坚持科学、客观的态度,使狱政管理步入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的轨道。

狱政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一、存在的问题

《种子法》第二十九条第五款规定“种子经营者专门经营不再分装包装种子的, 或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以书面委托代销其种子的, 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该条款规定势必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业者, 没有相应资金及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仓储保管设施, 相关的种子技术知识及售后服务能力, 却大张旗鼓地进行销售, 使种子质量、品种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无人来把握, 售后服务跟不上。二是接受具备种子经营资质的种子经营者以书面形式委托代销其种子的业者, 也同样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和约束机制,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无人承担责任, 不能保障群众的利益。

常规农作物良种的经营销售, 《种子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农民个人自繁, 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 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 不需要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该规定没有相关的配套规章, 到目前还没有任何法律来规范这一领域的具体管理工作, 一旦出现问题将使农民蒙受很大损失。

绝大部分种子经营者搞超备案, 登记经营范围, 所经营的又是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

再次委托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个种子经营者接受委托代销后, 就在所能涉及的范围设立经销点, 销售网点遍地开花, 该问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加以限制, 种子管理部门无从管理。

新品种的推广违反试验、示范、推广程序, 盲目引种, 造成品种多、乱、杂而所销售的种子同样是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

多头接受委托, 委托代销泛滥, 一个种子经营者接受多家公司委托, 而且一些委托方对委托代销的管理不完善, 不管是谁只要与之联系, 就签发代销证。

到种子生产基地抢购、套购种子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没有明确的法律对其限制, 致使种子生产企业蒙受损失, 给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种子价格偏高, 给一些困难群众, 特别偏远、贫困山区群众购买种子带来经济的压力, 给无证经营、销售无标签、标识、质量不合格的散种子的不法商贩提供了市场空间, 给种子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种子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 有的连起码的种子常识都不懂, 他们不具备承担民事责任赔偿能力, 也没有相应的仓储保管条件, 何谈对所销售的种子进行售后服务。

而对类似的种子经营者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限制。种子执法经费不足, 检验检测设备不齐备, 检测手段落后。

二、对策

各级法律监督及相关部门应对《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加以调查研究, 对反映强烈的不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条款进行修订、完善, 增加法律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真正体现法律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打击违法行为的根本目地。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责任预算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08)02-0080-03

一、 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一)预算管理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高校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校内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申报程序不明确,预算的编制实际上主要由财务部门和有关的个别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部门,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只是被动的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这就使得预算编制存在缺乏全员参与,各部门不重视预算管理的问题,因此,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申请报告不断。同时,由于预算编制人员对学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了解有限,难以对学校预算编制提出切实可靠的依据,使得预算编制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造成学校发展规划和事业计划与学校的资金供求相脱节,使得学校教学事业发展缺乏有力的财力保证。多数情况下学校预算成为了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拨款的工具,没有发挥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 预算编制问题

1.预算编制内容不够细致完整

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综合预算应当囊括学校的全部收支。但是,由于高校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下属诸多学院、系部、处室多渠道创收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往往没有全部纳入到学校综合预算中,继续搞资金的体外循环,从而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经济秩序。预算编制内容的不完整最终会导致高校的会计信息失真。

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目前在高校的预算管理方法中,一般都沿用传统的“基数+增长”的增量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简便、易操作,但是这种预算编制方法既不科学,也不规范,更不符合公平效率原则,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3.预算编制周期不合理

高校现行编制预算是按照公历年度,而学校的日常工作是按照学年来安排的,这使得预算的编制和高校的实际情况不符。当年9月份所收的学费收入不仅仅用于当年开支,而且要一直使用到次年8月底,其收入实际使用会计期间和预算核算期间存在差异。这种情况是预算编制者难以编制预算,决算者难以准确的决算,增加了核算者、管理者监督和管理的难度。

(三) 预算执行问题

1.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管理乏力

按照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高校预算一经市人代会批准,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或调整。但是,目前高校预算管理明显弱化。执行中随意调整、追加的现象严重,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起不到刚性和权威的作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没有细化,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上,屡屡出现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甚至虚列支出的情况,违反了相关财务管理规定,造成学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加重了资金供给矛盾。

2.赤字预算问题

由于不能较好地解决资金的供求矛盾,导致一些高校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赤字出现。赤字的表现就是收不抵支,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就是当年“事业结余”科目余额为负数。赤字预算困扰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影响了高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严重的财务赤字甚至可能引发学校的生存危机。

3.预算缺乏差异分析

预算差异分析是指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为改进预算管理提供参考。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只重视预算有编制、执行,而忽视预算结果分析。预算差异分析在于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到失败的教训,提出改进的方向,为来年的预算合理、有效打造基础。而且有些高校实际数与预算数差异较大,没有进行恰当分析就会使得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4.缺乏预算评价与考核体系

预算的执行与控制要使其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在规范的分析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而从高校现阶段的预算管理体系看,高校缺乏预算管理和评价体系。人的工作努力程度受业绩评价和奖励办法的影响,规定明确的奖惩办法,让被考核人明确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样的业绩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奖惩制度是调动全体员工努力工作、实现预算总目标的有力手段。

二、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急需建立一个符合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的新预算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应主要从健全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执行机制及建立高校预算的分析与考核体系方面对现阶段高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一)健全高校预算管理体系

1.完善财务预算体系

财务预算编制必须与高校的长期战略规划和目标相结合。首先,规划应从战略上将学校的营运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并使学校能更好的应付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其次,学校的规划的过程也就是确定学校发展重点的过程;再次,完整的规划是由相互紧密联系的学术项目计划、市场计划和战略计划等计划所组成的。尽管财务预算的重点是下一财政年度,但大多数预算执行情况平稳的高等院校在编制营运预算时,均综合考虑了学校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这种侧重于长远发展的眼光,使规划、财务预算、长期投入预算三者能相互协调一致。

(1) 完善预算编制内容。财务预算体系按预算内容可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任何一种完整的预算都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共同构成预算整体。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综合预算应当囊括学校的全部收支。

(2) 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首先原始的基数预算法不科学,零基预算法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实现起来也有很多困难。所以笔者认为应采用改进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使高校有限的财力资源按照支出项目的轻重缓急来得到合理的利用。在年度终了时或招生结束之后,由招生部门对这一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报告,以供下一年调整。

2.建立专门决策预算体系

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专门决策预算的编制有助于高校的发展建设。专门决策预算主要包括长期投入预算和研究与开发费的预算。

(1)长期投入预算体系。目前高校有一些简单的基建预算,没有具体的长期投入预算体系。长期投入预算的过程一般包括:决定有关投入的方针;按投入方针提出几个可供选择的投入方案;对提出的投入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从评价的结果中选出最有利的方案;调整有关该投资资金调配和运用;决定该投资的实施细则;监督投资的实施状况,评定实施结果。

(2) 研究与开发费用预算体系。现今,高校还没有研发费的预算体系。国家也没有具体的要求。研究与开发决策一般是由科研部门在最高管理者的组织下制定出来的。研究开发费的金额由最高管理者依据科研规划决策来确定。在研究开发费总额确定之后,每个科研题目如何做,其费用预算及各时期的科研成就都应由主要负责人或负责科研的人员在综合规划内加以确定。

3.建立责任预算体系

由于传统预算控制方法存在着缺陷,就要求创新预算管理方法,应在传统预算控制的基础上,将管理责任下放到部门层次,形成内部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下,各支出部门在部门内部进行预算资源再分配方面被赋予广泛的自主权,有助于改进预算过程的配置效率。选择责任预算,就是实行内部控制模式的现实可行的途径。对责任预算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高校预算,保证年度预算的贯彻执行。

(二) 加强高校预算的执行机制

在预算经审查批准成为具有权威效力的文件后,高校就应当严格执行预算,以实现预算收支任务,确保收支平衡制定相应的预算执行机制,在于确保预算执行的结果能够同预算的初衷一致,从而保证预算的最终结果与质量以及政策目标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加强预算的执行机制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收入预算的实施措施

高校的收入预算是预算的基础,执行预算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措施,确保收入预算的实现。要明确划分各项收入预算的界限,按照国家政策法规积极组织收入,增强对收入预算的监控能力,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账。

2.支出预算的执行与审批

要细化支出,划清支出界限,对高校的资金全面实施收支统管,建立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制度高校预算资金的收支全部通过单位财务部门指定的账户统一集中收支,统一调度管理,不仅利于灵活调度资金,避免分散的资金管理,而且有利于对单位预算收支全过程的管理监督,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责任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

在对财务预算的执行进行管理的同时,为保证预算总目标的落实,还要对责任预算的执行进行控制。虽然在年度预算范围内已将财务预算分解成责任预算,但只有加强对责任预算执行的控制,才能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纠正。实施责任预算的控制,可以让责任中心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偏离了计划轨道,偏离程度怎样,什么原因造成的,从而做出调整误差的决策;也可以使单位最高决策者了解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以便发出正确的指令。

(三) 建立高校预算分析与考核体系

1.财务预算分析与考核

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是根据上年度收支的实际完成情况本年度预算收支的可能状况,结合年度事业计划,经过综合平衡一般具有较可靠的依据。但由于影响因素所固有的不确定性,实际完成情况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对这种差异,主要通过经费超收或减收数、收入预算完成率、经费超支或节支、支出预算完成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2.专门决策预算分析与考核

专门决策预算主要分析考核其对资金的利用效果,即考核其长期投入报酬率。常用投入报酬率这个指标来进行评价。投入报酬率在投入报酬和投入额的联系中既考核了报酬,又考核了投入额,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指标。对于高校的投入报酬可以从改善高校教学环境的程度考虑。

3.责任预算分析与考核

(1)责任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责任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取决于单位采用的预算科目体系。在目前实施部门预算的情况下,可以以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方案作为分析依据,以便兼顾主管部门和单位双层管理的需要。责任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可以通过编制责任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的方式进行。

(2) 责任预算的考核与评价。对责任预算的考评进行研究,是以责任指标体系为依据,对责任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并以此编制责任报告,从而将实际完成情况与责任预算相比较,以评价各责任中心的业绩,并据此进行利益分配和奖罚,促使各责任中心权责的落实和调整。

三、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保障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高校预算管理,实施以财务预算体系、专门决策预算体系、责任预算体系为核心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应做好以下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 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由于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指导性、监督性、可调节性及预见性作用,就要对预算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为高校在部门预算的背景下使各项事业再创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规范高校预算管理行为,就必须在单位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新体制。

1.预算编制的监督

由单位第一负责人、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预算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各部门的部门预算草案及单位的总预算草案进行审核,提出意见报单位第一负责人或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审定。在对预算编制进行监督时,要以计划任务和各项定额为依据,监督检查各项预算收支活动。

2.预算执行的监督

以单位审计部门为主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议。主要是监督检查财务指标完成的进度与事业、生产计划完成的进度是否适应;如遇有客观变化因素,是否及时、合理地做了调整;以及执行期的决算报告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通过预算指标值与预算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改进以后的工作。

3.发挥纪检监察的监督作用

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合法性,监督预算资金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的账目管理、指标下达、资金拨付、资金追加的程序等是否符合规定。

4.推行会计委派制

由单位财务机构向设立二级核算机构的各部门及所属单位等基层预算单位统一委派会计人员,对各基层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参与各基层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考核、分析等活动,并对单位财务部门负责。

(二) 实行分级经济责任制的监督机制

对高校的预算管理进行监督,可与“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在坚持“总量控制,逐项分解”的原则下,把组织预算收支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和人员,实行分级经济责任制。

1.确立单位内部经济决策、财经制度制定与调整的经济责任制

高校必须明确规定各个单位层次中制定、调整经济决策和财务制度的机构和人员,同时保证单位各项经济决策和财务制度既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又统一协调。实行该项责任制,要注意单位内部出台的制度必须服从单位整体利益,不能政出多门、搞小集体政策。

2.确立日常预算收支的经济责任制

单位预算一经确定,就应成为全单位经济工作的“指挥棒”,也须按管理层次将组织预算收入、控制预算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岗位、甚至个人,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哪个层次上出现问题,哪个层次的上一级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追究相应层次有关人员的责任,将预算的经济责任制与干部的任期目标结合起来。

3.确立专项支出责任制

在单位总体财务收支预算中,除必须确保日常性支出安排外,随着改革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安排一些金额较大的项目支出,对这些支出,在组织缜密论证的同时,还要树立起新的理财观念,引进项目法人组织体系的做法,建立起支出项目负责制,按金额大小制定相应的决策者签字负责制,谁签字谁负责。其中,基本建设项目尤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办事,明确项目负责人,确保项目规划严格、经费来源可靠、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工程款项,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锦铭.高等学校综合预算管理的程序与方法的研究[J].经济师,2004,(9).

[2] 赵炳.现代管理会计在高校零基预算编制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5,(10).

[3] 张玉双.浅论高等学校预算管理[J].经济师,2005,(8).

[4] 辛晏.构建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设想[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4

一、当前我县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县在城市规模扩张方面成效明显,但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老城区历史欠帐较多,建设滞后,还属于小城小规模,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一是市政设施不够完善。老城区道路狭窄,城区公共绿地少,绿化率较低;垃圾中转站和投放点欠缺,公厕数量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手段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农贸市场数量不多,布局不尽合理,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二是各类专业经营场所硬件设施不完备。一些维修店、作业加工店、服务洗车店、废品收购站等不符合营业前置条件,如室内无场地占道经营作业,洗车店不设沉淀池,污水直接排放下水道或河道,餐饮店达不到前堂后店要求,油烟未经处理自然排放等等。三是部分住宅小区内部功能不全,车库、停车场、垃圾池等必须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了居民生活。

(二)市容秩序比较混乱。一是占道经营现象严重。目前,县城主次干道均存在流动摊、店外摊占道经营,占道修车、洗车、作业加工等现象。部分专业市场内部管理不到位,不少经营户在市场外围摆摊或游动占道经营。二是交通秩序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辆乱停乱靠、乱上人行道,行人不遵守交规,随意横穿马路等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广告设置随意性大。一些商家在部分路段随意悬挂广告牌,或在店铺门前占道摆放招牌,乱贴乱画、非法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还未彻底根治。

(三)市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部分居民特别是沿街住户随意倾倒生活垃圾、排放污水,临街商户、饮食店存在门前乱扔乱堆垃圾现象;建筑施工车辆轮胎带土运输,撒漏时有发生;部分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不落实,存在卫生死角。

(四)违章建筑问题突出。一些居民私自圈地建房,不仅破坏城市规划,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少数居民在屋顶违章搭盖加层,影响了建筑物整体景观。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市管理观念落后,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对城市管理的内涵理解片面,认为城市管理就是一般意义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日常管理,是维护城市规划建设功能不异化的手段,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观念较重。特别是当前城市规模加速扩张,各级愈来愈重视建设的速度,强调建设的效率,而对城市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城市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城市管理面临难以调和的矛盾。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县就业再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没有找到固定工作时,大多以各种低层次的生产方式谋生,例如摆摊设点、修理、开小餐馆等等,这些经营活动往往是滋生违规违章现象的“温床”。当前,这些弱势群体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焦点,有关部门既要以人为本,又要严格执法;既要维护社会稳定,又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使得城市管理面临难以调和的矛盾,处于两难的境地。

(三)城市管理体制不顺,长效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建设、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环保、民政等多个部门。长期以来,由于权责不清、各自为政、执法交叉,极易出现重复管理和管理真空,致使部分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久拖不治,或久治不愈。同时,一些相关职能部门还存在“城市管理是城管部门的事,管理好坏与自己无关”的思想,难以形成管理合力。

(四)城市管理法规不完善,行政执法手段受到限制。目前,对城市管理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实体法出台,只限于一些条例或地方制定的规章、办法。而且,有的法规规章条款标准不明确,对某些行为只有禁止性条款,没有详细处罚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在城市管理的实践中,有许多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的行为,因为在治理方面缺乏法规依据,使管理者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导致许多违章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查处,影响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市民城市意识比较淡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要求市民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目前,我县对市民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还很不够,市民爱护城市、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还很淡薄,乱丢、乱吐、乱停、乱放、乱倒、乱搭、乱建的现象还十分突出,人为破坏、盗窃公共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一方面,市民对城市管理提出了高要求,希望城市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而另一方面,当城市管理与个人利益出现矛盾时,市民的自我约束能力就会下降,公共意识往往被抛在一边。

三、加强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城市管理理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创新城市管理理念上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强化“三项职能”,实现思维的“三个转变”。一是要强化调控职能,立足打基础、管长远,由侧重于管人、管事、管物转为更加重视改善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城市管理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思维转变。二是要强化服务职能,一切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从效益至上向服务至上的思维转变。三是要强化监督职能,健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执法监督体系,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实现城市管理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二)统筹规划,完善设施,大力夯实城市管理基础。要坚持以规划为纲,把城市管理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实行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从源头加强城市管理。同时,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规划,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一是加强环卫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要加快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垃圾收容器及公厕的规划布点与配建步伐,提高环卫保洁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停车场的规划与建设。要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合理布局城区停车场,老城区要适度开辟,新区要预留空间,缓解城区交通管理与停车压力。三是加强行业市场的规划与建设。要将农贸市场、旧货交易市场、洗车场、机动车修理市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本着“管理优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批实施,打造分类合理、特色鲜明、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的各类专业市场。

(三)盘活资源,市场运作,切实突破城市管理资金瓶颈。要加大经营城市力度,转变城市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城市管理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投资主体要实现多元化。政府要由城市管理的直接投资者转变为引导投资者,通过制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市管理活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二是城市资源要实现商品化。将无形资产有形化,推行街道广告经营权、公共设施冠名权、出租车经营权、公共汽车线路和站台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转让、拍卖和租赁,使其进入营运状态,拓宽城市管理筹资渠道。三是城市管理要实现企业化。进一步转变“政府包揽、垄断经营”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将政府部门经营性职能转由中介组织承担,开放作业市场,对城市管理养护作业等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达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的目的。

(四)整合力量,健全网络,着力创建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而非行业管理的工作,需要协调配合,整合资源和力量,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为此,应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建立职责明确、有统有分、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顺利开展“迎接奥运圣火传递、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我县成立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可以此为基础,成立县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常设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审议和决定全县城市管理综合性规划、工作计划和有关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二是健全基层网络。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社区作用,合理下放城市管理权限,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合、社区主抓的城市管理模式。三是推行综合执法。要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的宏观决策作用,进一步统筹相关部门职责,把由建设、公安、工商、环保、卫生、交通等部门负责的基本卫生、基本秩序管理工作,与城管执法队伍负责的违规违法查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单一的城管执法转向综合执法服务,解决城市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的问题,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提供体制保障。

(五)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依法治理是城市管理的关键,也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建章立制,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规体系。要针对城市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城市管理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由县人大或县政府出台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市户外广告管理等方面的办法,健全城市管理制度,使城市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依法行政,增强城市管理执法的规范性。要建立健全案件受理制度、错案追究制度、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规定,规范办案程序,确保城市管理执法行为合法、适当、有效。三是要文明执法,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教育活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文明意识。

(六)强化措施,标本兼治,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注重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标本兼治地抓好城市管理。一是建立城市环境集中整治制度。对城市环境特别是脏、乱、差等重点、难点问题,要坚持齐抓共管,集中整治。当前,要突出抓好以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违章建筑、“牛皮癣”等为主的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建立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度。要实行城市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和县直各相关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范畴,严格结帐。同时,对具体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兑现奖惩,消除管理真空和死角。三是完善城市管理考核机制。根据城市管理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建立操作性强的考评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城市管理绩效进行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价。

车辆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车辆调度管理水平怎样才能进行提高是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要非常重视的问题,同时也要对车辆调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措施。在车辆管理方面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重视。

车辆管理现状

1.1 车辆运用频繁,供需矛盾突出

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要对消耗情况进行重视,在使用的时候要将其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这样能够更好的缓解车辆在使用中存在着的使用供需矛盾,同时也能更好地对车辆情况进行掌握。对车辆的使用消耗情况进行控制同时也是强化车辆管理和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在对车辆进行管理的时候也要进行宏观控制,这样能够更好的对供需不平衡情况进行解决。

1.2 人员素质不强,安全隐患尚存

很多的驾驶员在使用车辆的时候,通常都只是会开车,在车辆保养方面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这样在车辆出现故障的时候无法及时进行解决,同时在排除故障方面也存在着技能不成熟的情况。还有些驾驶员将公车进行私用,这样就使得很多的公车逐渐成为了私家车,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经常存在着保养不到位的情况,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和分散性,这样也使车辆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1.3 管理随意化

一些车辆管理人员对车辆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对车辆安全影响因素比较重大的方面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在平时的时候对驾驶员的教育也是非常少的,在管理方面也是非常松懈的。很多的人员在使用车辆的时候也出现了出车手续不规范的情况,同时在车辆使用方面也存在着时间过长的情况,这样非常容易导致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同时对行车安全也是有一定的威胁的。很多的事业单位在车辆使用方面通常存在着一人多车的情况,这样就使得驾驶员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对车况不熟悉的情况。

1.4 维护保养落实难,维护保养意识不强

一些驾驶员在工作中责任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同时在维修技能培训方面也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很多的驾驶员通常只是会开车不会修车,这样在车辆出现故障的时候经常存在着不能及时排除的情况,这样非常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出现。车辆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车辆的性能进行掌握,性能降低会导致机械故障的发生率增加,这样就要求在平时驾驶员一定要在保养方面达到要求。

车辆管理方面采取的对策措施

2.1 强化法规意识,坚持依法施管

在车辆管理方面要不断强化教育,在对驾驶员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将车辆管理法规进行深化,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将只能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同时在教育的时候要提高思想认识,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驾驶员在法制方面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重视日常的学习,这样能够更好的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落实,同时能够更好的将车辆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重视长远利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

2.2 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分责定管

在车辆调度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在管理思路方面进行改进,在对车辆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实行车辆管理责任制,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对工作进行分解,同时可以将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同时将责任进行划分,这样在管理过程中能够更快的明确责任。在管理中要对责任意识进行强化,同时,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保证每辆车都有人来进行管理,同时要保证每个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

2.3 强化人才意识,坚持人才促管

车辆调度管理也是要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的,因此,在管理方面要不断的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同时对人才的培养也要进行重视。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既要对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进行要求,同时也要对其文化素质和思想进行重视。在确定好人员以后要对其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也是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的,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能够更好的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在车辆调度管理方面进行提高。

2.4 强化创新意识,坚持科技兴管

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始终坚持把创新贯穿于车辆管理的全过程。一方面,要创新管理理论。车辆管理人员应积极更新观念,努力探索适合新形势下的车辆管理机制,构筑科学、实用的车辆管理理论体系。

2.5 强化大局意识,坚持齐抓共管

车辆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单位各个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积极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使人力、物力、财力、业务向车辆管理聚集和倾斜。各个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全,尽职尽责,做到上下一股劲、机关一盘棋、同唱“一台戏”、合拧“一股绳”,真正形成抓车辆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完善车队管理的各项环节

3.1 车辆管理

单位要严格按编制和标准配备车辆,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车辆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台帐,确保行车安全。落实车辆例保制度驾驶员对车辆要做到勤检查、勤维护、勤保养,确保车容整洁、车况良好。车辆须按期年检,过期未检的车辆严禁上路行驶。坚持车辆安全检查制度,单位每月对车辆普查一次,遇重大节日、大型活动要对机关车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辆完好率达100%以上。

3.2 车辆使用

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6

(一)

一、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资产的管理不足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流动资产主要由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所构成。但是,这些往来款项中存在着大量的呆账、坏账,不仅阻断了资金的流转,还减少了事业单位的可支配资金,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

(二)专项资金管理不足

1.专项资金的使用用途规定不明确

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由国家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当前的有关规定不够细致全面,没有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归类,导致很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流于表面。

2.预算编制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没有正确的对待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恣意滥用国家的拨款,没有做好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使资金的使用出现散、乱、差的现象,造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

3.超支问题严重,成本预算不够精确

首先,事业单位未能制定明确的规章办法,规范经费的开支范围、程序、数目等,使得经费的使用混乱无章,随意扩展;另外,在具体的业务中,成本的预算没有实际的依据。

(三)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

1.账目管理不合理

事业单位账目上的预算收入,一部分经核对后向上级做出汇报,另一部分则直接作为事业单位的结余留作以后的经费使用。当前,事业单位的账目所反映的支出往往包括上一年的经费超支情况,混乱的记账制度导致账面核算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实际的收支状况。

2.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一方面,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设立监督机构,资金运作往往由财务部门一手控制,而财务的支出更多的倾向于人治,没有具体可行的规章办法可以依据;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没有树立足够的监督和管理意识,且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认识不足,对资金的管理流于形式。

3.风险意识不足

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往往凭借政府划拨经费的条件,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恣意的使用资金,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四)财务管理人员纪律性不强,素质不高资金的合理使用依赖于人员的素质,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却不能依照规定程序办事,对资金的使用太过随意。

二、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控制资金的使用

过程事业单位要加强建立项目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使用流程。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规范,从而使资金的实际操作趋于规范和完善。

(二)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1.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建设

在编制预算时,要对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核查,根据法律和政策、依据合理的程序制定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规范记录资金的使用情况。

2.完善资金收支管理制度

应当做好资金的入账工作,设立详细的会计核算体系;还应当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将成本与效益挂钩,将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避免资金浪费。

(三)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1.建立会计监督体系

事业单位应当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建立账簿系统;要对会计账目定期进项核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密的监督。

2.制定资金管理规范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有效地制定财务资金管理规范,使资金运作有切实可行的依据。

3.严加控制资金的使用过程

在对资金的使用决策中,应当明确界定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并从总体上统筹规划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控制资金支出、明确资金用途、提高使用效率。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普及法律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建立考核机制和财会运行机制,定期不定期的对财务工作人员您进行考察。

三、结语

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管理建设,不仅能够保证单位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的审查工作,而且还能够提高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节省国家的资源,更有利于事业单位发挥自己的公益作用,进而促进社会进步。

(二)

一、当前我国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盲目地投资,导致企业资金急剧陷入危机

在过去经济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盲目地上马投资,使社会形成了一股“投资热”,但是不拟定投资方案,不去执行严格的投资程序,结果引起盲目地扩张,资金链条的断裂,使企业陷入困境。在过去的几年里,煤炭企业、建筑业纷纷投资于内蒙、海南等地,结果因为缺乏对这些高风险领域的调查、研究,现在都成了“在建工程”,总公司也因贷款居高不下而缓发工资、减人提效、职工抱怨不断的现象屡见不鲜。

1.2没有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在当今企业流行着“一切跟着感觉走,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有的企业虽然有资金使用计划,实际与计划严重脱轨,使计划就如“空头支票”,苍白无力。有的企业干脆就没有资金使用计划,一切跟着需要走,需要就买。有些建筑业为了在招标中显示实力,先进口一些高尖端设备放在企业,以显示企业的实力,如果竞争不上此项工程,则该设备就先休息一阵子。更有的建筑企业为了证明企业的能力,先换上高档交通工具和华丽的写字大楼等等。这种明显富贵实为资金潜在流失的管理方式应该引起人们注意。

1.3资金的管控力度不强,导致国有资产被侵蚀

在许多国有企业中,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信息沟通不流畅,内部控制不到位,导致舞弊行为十分严重。这方面建筑业十分突出,因为建筑业的工作地点不集中,工程项目比较散而多,总公司的财务人员不熟悉下边分公司的工作业务,所以很难掌握分公司的资金走向,再加上总公司的监管人员看着上级领导的脸色去管理,领导听着汇报去工作,基层分公司根据需要去工作,这样以来,总公司与分公司管控严重脱节,分公司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感觉,因此擅自挪用公款、私自购入关联企业的物资、虚报、瞒报、做了假账的现象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

1.4只重视指标的完成情况,忽视了现金流使用率

现在不少企业,特别是国企,只重视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却不注意去分析流动资金的使用率,导致应收账款堆积,坏账率急剧上升,这样的事情既有客观因素,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建筑业更为突出,因为业务性质关系,建筑业施工程序繁琐,代垫款比较多,工程拖欠款更为严重,近几年来调查表明“,三角债”最明显的就是建筑业,这是事实,但这里面的人情问题也不少,“中饱私囊”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上述现象下,流动资金的使用率就可想而知了,结果是利润不少,但是负债更多,企业生产维持的现金却越来越少,这种现象的弊端应该引起社会的注意。

二、针对以上我国建筑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措施

2.1投资慎重,尤其“三重一大”项目严格审批程序

一个企业的生产发展离不开投资、融资活动,这没有错误,错误的是如何去进行此项工作,企业的内控管理规范明确指出企业应该拟定投资计划,并对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在对被投资方进行资信等级等多项内容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去慎重投资,并在投资过程中对被投资的企业或项目进行严格的管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以将损失降低最小的可控范围内。这样也可避免了煤炭企业投资几百亿才望而却步,建筑业的“在建项目”一直在在建。

2.2严格按照资金计划合理地使用资金

各个企业应该在年初就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并且详细地分解到每个月份,出现特殊情况,应从新进行审批,并将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杜绝无资金计划和随意改变资金计划的现象。做到因合理需要而科学地投入,并且对资金投入的用途、使用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避免企业的表面自我摆阔,实际负债累累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假现象。

2.3加大资金监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被抽逃首先企业应该树立“集中管理,集中合理支配”的理念,尤其是分公司比较多的建筑业,应派专人专门监管分公司的账务,并及时地深入现场;其次加大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网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也加大信息的传递工作,并对有效信息的提供者进行合理的嘉奖与保密制度,使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信息畅通无阻,最后加大主要领导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管理制定,避免一人说了算。这样可以避免总公司与分公司的管理脱节,杜绝分公司在管理方面的随意性。

2.4在全面分析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突出现金流

财务报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反映,企业应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敏感的财务指标,如现金流动方向,从而合理地分析企业所处的真实现状,这样可以找出那些分公司“只报喜、不报忧”的假盈利现象,同时也避免了总公司因分公司的瞒报、漏报、投资不利而影响着总公司的发展。总之,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与命脉,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更是企业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前提。资金的.管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做好资金的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性意义。

(三)

一、医院资金集中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实现医院的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难免存在着问题和困难,影响着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制约着资金优势的发挥。医院资金集中管理的对象是整个医院的资金,它不单单是将医院的资金加合在一起,而是整个医院资金有机融合、流通,实现上下循环,成为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相应地提高了有限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不少医院投资不科学,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当前大多数医院都基于扩大规模,但是不少医院在投资决策前,缺少科学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投资相对比较随意,造成资金投资不合理,使得医院受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这已经成为资金管理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也常常会因为层级多,资金的投资使用上比较分散。现代的医院大都层级较多,各分支拥有相对独立的资金使用权,进而使得资金相对分散,难以形成整个医院的资金合力,致使资金投资上也比较分散,制约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不少医院都急于盲目扩张,在扩大经营过程中不注重效益,没有按部就班进行,协调不顺畅,资金流通上不够合理科学,且常会出现资金断流情况,难以维持医院的资金需求。尤其对于县级医院来讲,资金管理常常面临着一些实际难题,不少县市财政比较困难,财力有限,对医院的资金支持不足,导致县级医院财力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表现为财政对医院的基础建设投资滞后,政策性补贴不足,医药零差率销售差额补贴滞后等等,这些都对于县级医院的资金管理产生制约影响。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改的重点和医疗服务前沿,在日常的资金管理中也会遇到债务负担重这一困难,常会由于较大的负债额和较高的负债率,制约着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和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而且不少县级医院为扩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形成新的债务,债务面广债务量大,加之之前的债务较多,财政支持不足等,都致使部分医院财务情况堪忧,甚至是入不敷出,这就导致不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生存上相对困难,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下降。

二、强化医院资金集中管理的建议

首先是对医院资金风险实现实时化预警。伴随着新经济时代发展,医院所处的内外环境越来越复杂,面临的资金风险也越来越多,资金风险的及时预警和处理对于医院的正常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医院资金风险预警的常态化、实时化成为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正是得益于信息化水平提高,会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整个医院以及各个环节中的资金异常数据,并加以分析处理,掌握生产运营状况。其次是内部控制系统化,确保资金安全。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保障医院资金安全,保证医院科学管理水平,明确职责分工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信息化水平提高,内部控制也越来越系统化,通过加强对资金流动环节的监控,强化对整个生产经营环节的约束管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并通过系统化的内部控制来全面监督、掌握资金的流通状况,实现监督环节的有机衔接。

再次是积极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发挥资金管理优势。医院会计核算与资金管理改革有着密切的关联,要强化医院会计监督职能,需要积极运用医院资金集中支付制度,在设计会计科目时,要结合资金运动规律,使得会计核算的内容与会计科目相一致。会计核算是会计主要内容,要以货币为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分支机构常常难以取得原始会计凭证,无法依照实际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进而减弱了会计核算能力。

基层伙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1. 抓伙食管理不够主动, 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一是主观抓伙食管理意识差。认为伙食管理是后勤机关和后勤管理人员的事, 与己无关, 对本单位伙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检查、不自评, 放任自流;二是法纪观念淡薄, 用伙食费诸客送礼、吃吃喝喝。有的单位本身经费就超支, 却还摆阔气, 不论公事、私事、老乡, 熟人、内部的、地方的, 都要"来者必吃", 甚至用伙食费购物谋私利、送人情;三是随意挤占伙食费、专款不专用。如有的单位公杂费、给养器材费、水电费等不足, 就用伙食费充填, 出差费、维修费也从伙食费中开支;四是伙食费漏收、多退现象严重。一些单位干部家属来队和客人在食堂就餐不交伙食费, 干部出差多退伙食费等。

2.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管理水平还在低层次徘徊

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制度形式化、表面化。一些伙食单位对制度的落实做表面文章, 只注重墙上贴, 纸上写, 不注重内容, 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炊事员不按食谱做饭菜, 司务长不按时公布账目, 各种登记只在上级检查时补填, 严重地损害了管理法规制度的严肃性;二是经济民主制度落实不好。据了解, 绝大多数基层单位的经济民主机构比较健全, 但是, 开展活动质量不高, 作用不明显, 有相当多的成员对经济民主组的任务、性质不了解, 对中队的经济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三是浪费现象严重。受社会高消费的影响, 勤俭节约的观念在一些官兵的头脑中慢慢淡化, 伙食管理“跑、冒、滴、漏”的问题在基层伙食单位仍有不同程度存在。主要存在购时“贵一点”、运时“掉一点”、摘时“扔一点”、洗时“流一点”、吃时“剩一点”等“五个一点”的问题, 对基层官兵的伙食影响较大。

3. 炊管人员素质偏低, 队伍不太稳定

一是司务长业务素质有待加强。司务长是中队的“管家人”, 对搞好部队伙食管理工作负有直接责任。目前, 司务长是由士官担任, 虽然大多数经过专业培训, 但理论功底不够深厚, 业务技能不很熟练, 管理能力有所欠缺;二是炊事员烹饪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有的炊事员不善于学习钻研业务, 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多, 炊事技能不过硬、不会调剂伙食、不会营养配餐、不懂标准规定等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中队伙食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炊管队伍不太稳定。炊事人员是伙食保障的具体实施者, 由于服役期短, 骨干难保留, 炊事员队伍存在流动性大、不稳定的情况, 也有等级厨师改行的现象。

二、基层中队搞好伙食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 加强炊管队伍建设, 打牢伙食保障基础

后勤队伍素质的强弱, 直接关系到伙食保障工作的好坏, 在炊事人员的选配、培训、使用、保留方面应严把“四关”:一是把好人员选配关。在选拔炊事人员时, 中队党支部严格按照个人自愿, 班排推荐, 支部把关的程序, 把思想好、能吃苦、身体健康、热爱炊事工作的优秀战士选拔到炊事员岗位上来;二是把好烹饪技术培训关。一方面中队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办法, 搞好“传、帮、带”;另一方面, 积极和支队后勤部门联系, 挑选、推荐优秀炊事员参加总队厨师培训;三是把好骨干保留关。对那些思想好、业务精、热心为官兵服务的炊事技术骨干中队都优先保留, 在士官改选、入党入团、立功受奖、外送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 确保了中队炊事技术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

2. 实现由常规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 让官兵吃得满意

一是实行伙食智能化管理。每月编制伙食费收支计划和每天录入收支信息, 系统自动产生伙食报表、伙食分析图表, 规范了伙食管理程序, 摆脱了原始手工登记的繁琐;二是运用信息系统科学编制食谱。伙食管理系统具备丰富膳食管理和厨房卫生知识、食物相宜相克、食物营养大全及美食、汤饮的制作方法。炊管人员灵活运用这一功能科学编制食谱, 保证了食物合理搭配和饮食营养;三是实行网上监管。让官兵通过伙食管理系统查询伙食开支情况, 进行网上交流, 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使伙食开支比以前更加公开、透明、规范, 让官兵吃得明白、舒心。建立司务长、炊事班长绩效考评制度, 通过自我述职和民主测评等方法, 对司务长、炊事班长的德、才技等表现进行公开的评价, 奖优罚劣, 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建立伙食费开支问责制, 做到谁签字谁负责, 经手人、验收人签字后, 送中队主官、经济民主组成员及时审查核对购物账目凭证, 使伙食费的使用管理得到有效监督。大力开展节能活动, 减少非伙食性开支, 提高经济效益。

3. 实现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 让官兵吃得健康

基建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基建;资金;管理

一、企业基建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财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项目经济活动的表现形式,只有准确无误地计量工程成本、核算费用,才能正确地对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计价。目前,在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上存在有建账不规范和科目设置不规范的主要问题。企业基本建设投资不论是基础设施或一般项目均应以独立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为依据进行财务核算。而事实上,许多企业在基建过程中不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科目设置不健全,核算不规范。

(二)部分項目报建程序不规范。由于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特点,一些企业不知正确程序,违反基建程序报建,部分单位甚至采取“先斩后奏”的形式。工程建成后缺乏必须的投资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使工程不能及时组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或交付使用未组织竣工验收和进行决算审查。有些企业在必要的基本建设程序中违规操作,造成设计勘探与施工同时进行或超计划、超面积项目。基于企业或个人利益,未按规定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没认真审核基建经济活动的必要文件,出现合同不完备、未按期办理竣工结算等情况,致使项目工程质量存在隐患。

(三)建设项目超概预算现象严重。由于部分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一些企业建设经验不足,设计预算把握不准,考虑问题的周全性不够,概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较低,投资弹性较大,增大了工程建设成本,造成超计划拨付工程款。这些问题致使一些基建项目的投资成本居高不下,计划外和超概算项目发生比较多,国有企业投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基建财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某些财务人员原来未从事过基建财务工作,对基建知识和相关核算业务比较陌生,仅凭借以往会计经验进行基建账务核算,直到工程竣工决算时才发现平时核算分类与概算项目划分不匹配,实际上丧失了基建财务的日常监督职能。甚至有个别建设单位在利益驱使下违规私设“账外账”、“小金库”。同时建设单位专门配备的基建人员少,加之人员流动变化频繁,工作缺乏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建管理职能的发挥。同时也影响了基建项目建设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以及管理的规范性。

二、基建资金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重点环节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支付工程款环节。(1) 基建会计人员拨付工程进度款应按照基建投资计划在工程进度款与工程进度相适应的情况下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做到付款手续完备。(2) 对工程尾款按规定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期满,相关部门验收并办理工程尾款证明后财务方可支付尾款。2、年终决算环节。基建项目投资大、工期长,每年的年终决算综合反映当年对建设概算、计划和成本控制的执行情况。基建会计人员要对年终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如本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将本年实际完成投资额与计划投资额比较,计算建设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等占总造价的比例,并与同类项目比较,找出实际与计划的差异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等。通过分析总结经验,努力降低工程成本,为下年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3、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环节。基建竣工决算是对项目建设的全面总结。竣工决算环节将规划、基建、财务等各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各部门按程序对竣工决算准备资料核对签字,做好各项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账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账证、账实、账表相符。并按规定的决算依据编制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依据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调整及其批准文件、招投标文件、历年投资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的项目预算、承包合同、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有关的财务核算制度、办法、其他有关资料等。4、对往来款项要严加核对,注重日付月核等工作细节。往来款项在分期支付中起到权责明确的作用,基建财务人员要高度重视往来款的核对梳理工作,力求做到按合同核对、月月核对。对应账务相互往来情况,必要时与对方单位进行详细函询。

(二) 立足于稳健管理原则,开设专门账户,以便加强对基建资金的监控和管理。企业要有效管理资金的使用,资金必须按规定专户存储,控制资金支出,实行“集中管理、封闭运行”原则,企业作为甲方所有应支付的工程资金均应存入工程资金专户,各施工单位在款项支付过程中,尽量使用转账结算,避免大额现金的使用,国有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施工单位大额现金的使用,减少利用现金转移或挪用工程资金的机会,在工程竣工验收前不得随意转移工程资金。同时, 为便于管理,各承包单位的账户应集中开在一两家银行,杜绝多头开户现象。

(三)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落实,切实防范内部风险。基建项目从立项、进入施工至竣工使用整个过程中涉及诸多利益主体,在某个程序或过程中诸多主体会获得利益,因此极易导致舞弊行为。建设单位必须建立基建项目内部审计制度及程序。由内部审计机构牵头,对工程事中控制事项可以委托社会中介审计机构进行跟踪审计,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基建会计应当积极主动配合审计工作,运用掌握的资料,揭露和防止问题的发生。将风险隐患控制在项目建设事前、事中,并对资金管理运作做出逐步改善行之有效的措施。

(四) 加强财务管理机构建设,提高基建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机构建设,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进行投资管理。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而且要不断掌握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以较高的素质保证实现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基建会计人员工作要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要完善知识结构, 掌握如政策、法律、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把财务工作逐步转向对投资全过程的决策、控制、核算、反映和监督。其次,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实现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

总之,加强企业建设项目的资金核算和监督,提高财务人员全面素质,是企业基本建设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加强企业基建资金管理,对于有效防范内部舞弊行为,促进企业的廉政建设和减少资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淮河船闸有限公司)

上一篇:中册中心学校师德关怀年实施方案下一篇: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