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9篇)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显国.财务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第20-22页.
[2]詹姆斯·C.范霍恩.财务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第44-45页.
[3]Brigham,E.F.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第10-18页.
[4]刘爱东.公司理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第33-42页.
[5]张忠寿.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与探索.2007.1.[6]孙桂华,孙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变化及创新[J].经济与管理,2009,36期:第4-9页.
[7]卢佳友,郑海元.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广西会计,2010,19期:第5页.
[8]董永昕.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J].上海会计,2008,23期:第30-33页。
[9]纪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体系完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0]马少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中小企业,2008,35期:第15页.
[11]张功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之展望[J].中国总会计师,2009,21期:第29-30页.
[12]范奇伟.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现代商贸工业,2008,9期:第18页.
[13]邵春燕.企业财务管理改进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4期:第28-29页.
[14]靳国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现代会计,2008,7期:第33页.
[15]王春艳.浅谈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6期:第26-27页.
[16]孙绪桂.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存在问题及规范措施[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06):126-128
[18] 李伟亚.浅谈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 2009,(12):106-109
[19]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分析.消费导刊,2009.[20] 徐国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9.[21] 李惠萍.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9.[22] 王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09.[23] 俞学玲.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J].新选择,2009.[24] 魏海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2009,(09).[25]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陕西综合经济,200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6] 关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商业经济,200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 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 尤其是加入WTO以后, 市场由中国向全球拓展, 与国外的大企业同台竞争, 如不加强财务管理, 就没有和国外企业相抗衡的资本。只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 才能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并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
2. 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可以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盈利。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任何企业都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其根本目标。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 加大对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 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提高企业整体运做效率及经济效益。所以, 国有企业要想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盈利, 就必须要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1]。
3. 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可以规避各种风险。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日渐凸显。国外很多大企业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 它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对企业的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纳税管理及内部控制进行统筹管理, 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提升了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没有对财务风险管理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 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高。由计划经济转制而来的国有企业, 财务人员思想及知识水平没有跟上时代脚步, 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成为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有效的加以应用, 使财务管理风险增加。其次, 缺乏对外投资决策管理。公司兼并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然而, 一些国有企业在并购中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 存在极大盲目性[2]。许多企业没有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 为了追求高利润向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大量资金, 然而高利润的背后必然存在更高的投资风险。最后, 信息化环境加大了财务风险。近年来, 网络财务日益广泛应用, 给财务管理带来极大方便。但是, 基于“无纸化”操作的网络财务也带来了操作风险。
2.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内控偏弱。
长期以来, 国有企业所有者代表缺位, 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缺陷, 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内部控制机制变成表面功夫。内部控制执行力不够, 经理层的基本制衡机制就会缺失, 企业治理就会混乱, 从而变成财务问题滋生的温床。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一是所有者代表缺位, 内部控制难以持续运行, 内部人控制现象过分突出;二是经理层制约机制缺失, 经理层随意干扰会计信息、收取贿赂、盲目担保投资等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3]。
3. 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企业间的竞争更加剧烈, 特别是国有企业, 担当着国家经济复苏回暖的重任, 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财务管理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财务管理人员必定有更高的素质要求。从总体来看,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业务经验丰富和网络水平高超的复合型人才如凤毛麟角。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国有企业经营必然存在风险, 然而风险管理不是事后控制, 而是事前预防。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是强化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搜集市场信息, 抓住机遇, 从而驾驭市场。因此, 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生存活力, 就必适应市场的需要强化财务控制, 充分发挥预算对实现经营目标过程的控制以及综合协调作用。二是建立预警系统。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 以企业的经营计划、财务报表和其它财务资料为依据, 利用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多种方法监控和挖掘企业的潜在风险。
2.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
企业尽快完善内部治理机构, 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及监事会的职能作用, 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建立内部审计和稽核部门,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保证。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将过去的事后监督评价改成事前、事中监督, 并将内部审计与国企监事会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4], 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力度。稽核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会计业务进行检查, 切实保证其合法合理性。
3. 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人才是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具体要从两方面加强人才管理:一是完善领导聘用制度, 主管部门或董事会起用的企业领导, 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 以便更好的领导企业财务工作。二是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及后续教育,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不断了解和学习与时俱进的财务新动向、新内容。另外, 随着财务管理向信息化方向的发展, 财务人员要坚持学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知识, 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总之, 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最大限度发挥各项资源的复合优势, 以保证其快速、持续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艳芳.试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07) .
[2]马新敏.试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 2010 (22) .
[3]张莹.探究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途径[J].科技信息, 2009 (12) .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企业发展;财务管理;普遍问题;解决对策
企业管理的核心与基础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数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财务管理是将企业推向一流企业行列的最大推手,出色的财务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走出资金困境,抓住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加强其他各级的管理。当然这里说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并不是说在企业管理中其他项的管理不重要,更不是说加强财务管理就能够替代其他各项环节的管理,事实恰恰相反,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各项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其他各项的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管理要以其他各项管理为基础。
然而,我国的企业由于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观念、意识以及经验方面的问题,对财务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自身企业出现的生存危机和发展障碍也没有认真地总结经验,查找原因,对于财务管理只是片面地概括为核算和监督这两项最为基本的会计职能。殊不知财务管理的目标要远高于此,内容相对于此也要丰富很多,其作用也绝不仅仅是对企业的资金问题。企业发展方向、经营模式以及组织制度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企业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各种政策的落实情况,这些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属于个体经营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就是该企业的实际经营者,由于企业拥有者和经营者自身意识、知识以及经验方面的局限性,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过分重视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以及同期的产品销量这些可以量化的概念,而对财务管理这种难以量化的环节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应用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上恰如其分,企业发展的真正推动力不是外部的市场环境,而是企业的内部机制,企业内部机制最为核心也是最为关键的恰恰是一直被忽略的财务管理。局限性的管理思维使得大多数企业始终处于生产经营型的管理格局之中,很难有所突破,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在硬件设施甚至是软件设施上做得足够好,但是由于这一点点的失误,使得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瓶颈的阶段,丝毫不得突破。
二、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1.缺乏资金,无力融资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国家不乏一些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企业的发展。例如,一些财税金融方面的政策、融资政策和担保政策,但是即便如此,我国很多企业还是存在着生存困难、发展艰难的情况,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基本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企业的负债过多,融资过程中自信较低,融资成本激增而超出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这其中不乏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原因,但是对此要负主要责任的还是企业自身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二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做得不够到位,财务管理战略计划更是严重不足,其管理水平始终停留在记账管理的阶段,这显然不适应当前的企业竞争趋势。
2.投资缺乏科学性
我国企业在投资扩产方面过分追求利润,对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和财务状况考虑不足,一般投资中贷款额占得比较高,企业面临的风险较大,这也就导致了企业要尽快收回成本,投资意识科学性不足。
3.财务管理制度欠缺,控制力不足
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对于资金和由此产生的其他方面的控制非常困难,经常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利,管理混乱,闲置资金过多,流动资金不足;对于回收的资金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解决措施
1.丰富融资手段,提高融资效率
鉴于融资困难和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企业可以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结构的改造,提高自身的资金能力,将股权向民间闲散资本开放,吸收民间资金。另外也可以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着力改善自身的负债情况,多层次地开发资本市场,为后续发展积累资金。
2.提高投资科学性,坚持低风险高收益原则
在投资方式中,企业应该正确地处理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坚持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的投资原则,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确定投资资金的走向,对投资项目进行客观的可行性分析,增加资金投向,规避集中投资的风险。另外,在投资的过程中避免过于集中于热门行业,要对行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分析,将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客观地结合起来。
3.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控制力度
在企业落实管理制度的同时,财务管理制度一定要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加以深刻强调,因为资金的周转和使用涉及企业日常运作的每一个部门,因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在生产和销售以及库存之间要努力寻找平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尽量避免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的闲置和生产原料的积压。此外,还要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存贷款的管理力度,避免资金短缺的局面出现。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却一直被忽视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涉及企业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对企业日常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财务管理目标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和风险最低化的重要保障,加强财务管理是实现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突破自我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岚.浅谈如何强化企业财务管理[J].广东科技,2012 (5).
[2]周开雄.浅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1(22).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是私营性质,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企业大多数仍是老板家长式管理,财务是由老板单线控制,对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般很少设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虽然也有公司管理规定和相应的财务制度,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因难以严格把关而导致制度和规定名存实亡。于是导致了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缺乏风险控制系统等情况的发生。
2.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会计机构往往不健全,有的空岗缺员,无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的在岗财会人员素质低,能力差,理财知识欠缺、理财理念滞后,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不去理解和研究,无法做好其本职工作。管理人才短缺是制约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3。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被动和受轻视的地位。很多中小企业受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认为财务就是算好账、管好钱,财务管理理念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上。 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企业财务、会计机构长期合二为一,常常借口人员精简,把财务人员视为辅助人员,可有可无,优秀专业人才留不住,造成财务核算水平较差,很难对企业的经营过程作出正确反映,难于进行正确的财务分析,导致企业决策层难于作出准确的决策,使财务管理职能难以得到正常发挥。
4.不重视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是企业的血液,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每个环节。一个企业想要持续经营,靠的不是损益表上的高额利润,而是必须保持良好而又充足的现金流量。现金是否充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当前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对现金流量管理重视不够、将利润等同于现金、缺乏现金管理意识等问题,由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不足、信誉较低,导致它的资金链比较脆弱,容易引发财务危机。如果不重视现金流量的管理,长期使现金流盲目的运转,潜在风险日益积累,促使任何的小“挫折”就可能置企业于生死边缘。
5.预算管理的思想观念有偏差。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中小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编制缺乏规划、预算与实际偏差较大、预算执行前松后紧现象严重、预算考核不严格等。造面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预算管理的思想观念有偏差,认为编制预算属纯财务行为。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
二、应对策略
1.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企业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根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财务行为,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堵塞漏洞,严格监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人才是关键。实现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取决于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财会队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面临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的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它需要财会人员具有个性、善于合作、有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需要具有会计、财务管理、税法、计算机等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加强日常的培训教育工作,要从本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搞好培训。利用各种形式为广大财会人员提供快捷、方便和高效的学习条件。只有通过各种办法和渠道来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3.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社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也由单一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逐渐显示出来并被人们所认识接受。企业的理财能力、资金运筹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因此,在企业内部,财务机构的科学设置和合格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聘用,对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重视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而中小企业因其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其现金流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以利润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走向解体,现金流量作为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以其超越利润指标的优势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逐渐成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未来成长性的主要标准。理智的企业管理者、股东、债权人和外部分析师,都已不再将目标锁定在利润指标上,而是认识到现金流量才是最具有价值相关性的指标。中小企业要能长期生存,发展壮大,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金流量管理。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2-14 15:46:00 ] 作者:周润书 编辑:studa20 本文所指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的人民币现钞。它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对于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金也是企业资产中最容易 流失资产,加强现金管理对于企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现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意使用现金,现金交易频繁
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除发放工资、奖金、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支付个人劳动报酬和各种劳保、福利等零星支付可使用现金外,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但目前情况是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结算极为随意,一些企业,尤其是承包企业和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携带巨款外出结算的现象十分普遍,金额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很不安全,时常发生被偷盗、被抢劫案件。
某些专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为了多拉客户,采取不正当的竞争,对企业承诺:倘来行(社)开户,给予使用现金方便,并保证充足供应。对这些企业来说,用现金做生意比转账结算方便得多。因为有些商品和原材料紧俏,非现金不供货,客观上迫使该企业搞现金交易。企业需用现金做生意,银行要拉企业成为客户以争业务,双方之间互有需求,造成企业用现金购货、收现销货的现象非常盛行和普遍。
2、企业坐支现金普遍
据调查,凡有现金收入的单位,均有坐支现象发生,特别是一些效益差的企业想尽办法坐支现金以逃避银行信贷债务,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为现金体外循环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大量现金在银行体外循环,使货币回笼受阻,货币投放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了宏观调控困难,严重干扰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
3、白条抵库严重
白条抵库可谓家常便饭,这些白条多为领导临时应酬,内部职工和推销员等出差或办其他事而借款。不仅借款时间长,而且有些款额高,笔数也很多。有些出纳利用时间差将库存现金挪作他用,而用白条抵充,有时甚至不能收回外借现金,从而给企业、国家造成损失。
4、无库存现金限额
按规定,开户银行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起库存现金限额,一年核一次,开户单位如在几家银行同时开户,应以一家开户行核定的限额为准。可现在所谓限额核定名存实完。在多头开户情况下,企业不愿主动执行规定,而银行也不去过问,开户单位多头开户,多头提现,库存现金远远超过限额,对于多出的部分从不主动,及时地交送银行。企业内部也不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目前,开户单位库存现金超过限额的少则几倍,多则几十倍,甚至有的现金库存多达几十万。
5、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
储蓄存款有“随存随取,款额不限,灵活方便”的优势。因此,部分单位为保证不合理地支付现金,便将公款以个人名义私自存入储蓄所,而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调查,在储蓄存款净增加额中,有的企业公款私存占1000万元左右,高的达到3000万元。保留账外公款俗称“小金库”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不准搞“小金库”,可现实中一天也没有停搞过,且越演越烈,呈扩张态势。现在每个企业,甚至企业内部的每个部门都有或大或小的“小金库”,小则上千元,多则几万元,几十万元,形成的方式之多,手段之隐秘,影响之深,给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6、开户单位间公开拆借现金
近两年来,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日趋严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贷款支持,引发了企业间高息拆借资金行为,从而逃避了银行现金管理监督,一些股份制企业,用募集股本得来的现金在集团内部或外协单位之间进行拆借,相互间订个协议即成。利息自定,根本不用通过银行。
7、大额支现放任化
银行为了保住客户则服从他的需要,不对大额提现进行审查和控制,而采取放任的办法。一些信用卡银行为了保住原用卡户而为卡户提现大开方便之门,使大量现金借此渠道大量流入社会,利用信用卡提现程度一天天扩大,这与“减少现金使用,扩大转账结算”使用信用结算的宗旨背道而驰。
二、现金管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经济成份多元化发展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集体,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全国私营、乡镇企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三分之一,它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对现金的需用量。私营、乡镇企业的基地在农村,其原材料、半成品等来自农户,而这些商品的购进绝大部分是现金交易。同时,许多规模较小的私营、乡镇企业没有固定账户,客观上促使大中型企业认购他们商品时也使用现金。八十年代中后期,各种合资合营合作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着股份制及股份合作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客观上也增加了对现金用量的需求。而多种形式的承包以及单位内部层层承包,单立账户,独立核算、独立现金收付,现金的需求更是大幅度地增加,各有关部门一味地强调和注重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忽视必要的制约配套制度的执行,特别是现金管理完全被放松了。
2、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企业间的商品交易中的现金收付比重上升,一些紧俏商品,原材料等非现金不供货,而以现金结算的价格比通过银行转账结算便宜。(2)、金融环境因素。现阶段我国银行结算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资金结算在途时间过长,很不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令企业深感头痛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影响企业遵守国家现金管理政策。
3、思想认识偏差因素
错误的认识是导致漏洞产生的根源。目前,在我国现金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认为现金管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现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理由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商品交易活动更加频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事业单位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效益,在结算种类上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如果继续保留对其现金运用的严格约束则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自主权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不利于银行本身的商业化进程。而且大多数新生的非国有企业对现金使用有着十分严重的偏好;“钱是我的,我有自由支配的权力”的认识根深蒂固,对银行严格管理现金支付业务不理解。;另一种是认为现金结算范围扩大和现金投放量增加是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与客观需要,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等等。由于这些认识的偏差导致了银行、企业对现金管理工作产生了松懈,忽视甚至排斥的思想,使不少机构原有现金管理制度隐入了瘫痪状态,纵有保留也多半只是走过场做形式罢了。
4、监管因素
近年人民银行的现金管理宣传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金融机构,而针对企事业等开户单位的宣传培训活动则很少开展。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现金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没有充分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制度不全和措施不力使其对辖区内所发生的违规事例处理很不及时,即使最后得到了处理一般也只限于“下不为例”而已,达不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为了争存款,揽业务、拉客户,不惜以放松现金管理为代价来“招凰引凤”,另一方面,社会监管系统信息传递不灵,如企业实行效益工资后,社会劳动人事部门,一般仅与企收保持单线联系,很少再给有关银行送报《工资基金册》,企业单位的人数、工资基金总额及其浮动幅度等,银行很难确切掌握。同时,部分集体单位本身己取消了《工资基金册》,当企业用现金时,现金支票上注明“工资”用途的,银行只有认可。
5、《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缺陷因素
现行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是1988年颁布实施的,时隔七年,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条例》本身着实存在不少缺陷,有待完善。①《条例》没有将承包单位、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考虑在内,伴随这些开户单位迅速发展,数量众多,现金结算有增无减。②现金使用范围规定过于狭窄,与人民币作为无限清偿货币应用于一切债权债务的清算实际情况相矛盾。③结算起点1000元偏低,阻碍了正常的商品交易。④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在物价大幅度上涨情况下,通货膨胀的今夭已严重偏离实际,根本不够周转使用。《条例》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现金管理的各种问题伴随经济发展而越发突出。
三、解决企业库存现金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尽快修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1)适当放宽现金使用范围,如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利、生产或者市场急需、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和必须使用现金的允许使用现金。
(2)调整增加结算起点金额,建立与通胀率挂钩的现金结算起点的调整机制,实行弹性结算起点金额制,或实行固定结算起点金额制,如可将原结算起点1000元放宽到5000—10000元。(3)进一步明确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现金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能,对开户银行以放松现金管理为优惠条件吸引开户单位,由当地人民银行查处,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并追究所在单位行政领导责任。
(4)建议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增加“单位用信用卡套取现金”这一内容,并在《实施细则》中同时增加相应的处罚内容。
2、加强企业现金管理
①加强对企业单位大额支现的柜台监管审查,建立大额提现支现的登记申报管理制度,堵住大额支现漏洞。考虑是否可采用适当收费征税的办法来调节企业大额用现行为,对除工资、农副产品采购用现外,其他用现,按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用现手续费和用现税金,使企业用现比转账付出更大的代价,迫使企业自动放弃使用现金,主动采取转账结算方式。②加强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要坚持库存限额一年核一次的原则,并以一家主要开户行核定为准。③。把控制企业坐支、套取现金、大额支现扩大消费支出作为现金监督管理的重点。④严格开户管理,坚决纠正无证开户随意支现现象。⑤当前企业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中央认真抓好“小金库”清理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狠抓现金管理工作。
3、强化宣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经济工作者对市场经济和金融经济改革知识,特别是对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会计法》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的学习,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
4、建立公平有序高效的金融环境
按照市场经济和金融改革目标任务尽力统一政策,统一准则,逐步使各个金融单位走上同一起跑线;认真学习《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这两套法律,它们为治理金融无序竞争提供了法律保证,并重在执行;中央银行的监管力量应以高起点的经济处罚作为当前的主要手段,从而使不正当竞争者得不到经济利益。疏通转账结算渠道,解决无故压单压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现金使用,大力推行信用卡和支票结算业务,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转变结算方式,完善和扩大信用卡结算业务。
5、健全监督体系
即健全金融与社会两套监督体系。
一、应着重加强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监督能力,同时建立金融同业间相互监督制度。重点是强化检查和处罚,可采取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处罚应高金额,能起到罚一警十的效果。
二、对企业的社会监督考虑到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利益关系,其监督权应主要由财政、审计、监察、企业主管部门并联合社会审计机构去从严执行,对企业违犯现金管理规定也应处以重罚。同时,在企业内部应从建立健全现金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违犯现金管理规定建立举报制度,对举报有功者给予奖励。
三、统一管理,相互配合。由人民银行统一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监察、企业主管等部门配合管理,相互协调,做好现金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制度 风险意识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财务管理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的特点:及时性、科学性、稳定性。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企业的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一,资金(资本)运动的管理是中小型企业管理的中心。因为财务管理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尺度,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及其各个环节实施管理,其管理成效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总体效益的优劣。
第二,资金(资本)运动管理的意义。因为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顺畅、合理、有效,是影响企业是否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小型企业的成功以至于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不仅与资产的获得及合理使用的决策有关,而且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发生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同时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要求财务管理要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地投放和使用资金的任务。
二、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另外,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具体运用上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规范性,财务管理基础普遍软弱,财务控制十分松散。
会计机构及岗位设置混乱;企业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等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危害在企业创业初期尚不明显,一旦进入资本化、规模化经营后,它们的影响力就会逐步扩大,最终将导致企业走向衰退与没落。
(一)财务风险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一些企业在借人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同时,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
另外,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私营性质,投资人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在进行财务活动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时,凭老板个人意愿,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倾向;另一方面,某些经营者存在重技术、轻管理和重销售、轻理财观念,认为企业效益靠的是业务发展,不是“管”出来的,忽视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过程不规范
全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的构建主要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相关机构的支持,而内部环境的构建则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财会制度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财会制度,不但在原始凭证记录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等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财会部门职责权限、财会人
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也混乱无序。
我国中小企业一般很少设立完善的、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岗位责任制度、奖惩制度、财务人员定期培训与考核制度。可能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很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既使企业有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不愿得罪同事,对一些问题浮于面而不去深究,致使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形同虚设。且不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仅限于财务控制,财务管理内容不全面。在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等方面都缺少规定,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我国不少中小企业也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有内审机构,其职能也己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经营者单凭自己的头脑和经验作决策。
(三)管理观念陈旧,财务控制薄弱
科学的管理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企业管理人员思想僵化,管理模式落后,使得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无法得到发挥。首先,一些企业的管理没有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相分离,这种高度统一的集权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其次,企业家族式管理仍然突出,领导者凭感情行事,造成财务监督虚设,财务管理混乱。因此,管理观念与模式的落后使得企业无法将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从而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财务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陷入财务困境。第二,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第三,重钱不重物,资金流失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四)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支持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国家法律支持、资金支持。首先,缺乏政策和法律支持。多年来,我国政府的政策体系倾向于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而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规
定散见于一些法律规范中,且主要侧重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很少有对中小企业弱者地位保护的规定。其次,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也倾向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总数和工业总产值都占全国相应数总计的绝大部分,但贷款规模却占全国信贷总额中很小的比例。中小企业的税费较多,重复收费和收税的随意性较大,有些政府部门也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
三、解决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1、国民经济的发展依靠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架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依据《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各司其职,彼此依存,相互制约,从而保障企业有序运营。因此,要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使企业在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下运行,为良好的财务管理构建一个健全的组织基础。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工作,加强财务控制,合理进行资金分配,做到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合理配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大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方面的透明度,财务的管理、记录、检查、稽核应职责分明。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内部的牵制性,提高企业信息的安全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树立风险理财观念。中小企业防范风险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制定翔实的财务计划,通过计划将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二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有预见地、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二)企业要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企业要想提高认识,应该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由于资金的使用牵涉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应当意识到管理好、用好、控制好
资金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了,而是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事了,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或部门多用了就会使资金使用预算被打乱,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因此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2、企业要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让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首先,要在资金的来源与动用该笔资金做到相匹配、互不影响。例如,企业不要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避免资金周转不灵。其次,要合理地进行资金的分配,特别是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分配。流动资金不要过多,能够周转即可。固定资金所占的比重也不要过重,过重的话会出现资金套用、周转不灵。最后,企业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出的时间。例如,各种应收账款何时收回,收回多少,什么时候支出各种应付账款等都要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容易造成收支不平衡,资金缺少。
3、增加对财产控制。企业内部应当建立一个健全的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在物资的采购、领用、保管、销售、货款收回等程序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防止漏洞,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其次,企业应对财产的管理与财产的记录工作分开,以防止形成了内部牵制,企业的管理权、登记账簿以及对资产与账簿的核对的工作交于一人来做以防。最后,企业还应当定期盘点资产,有必要时还应当不定期盘点,这样可以使管理人员与相关会计人员得以警戒,不易疏忽,不易造成企业资产损失,保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安全。
4.规范雇用财务人员,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应根据《会计法》、会计制度等法规的要求,聘用具有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避免企业管理人的内部人雇佣,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应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财务人员的精神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监督意识,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
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立法和相关政策出台,保护广大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小企业占到了95%以上,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近50%.因此,近年来
政府对中小企业也有所关注。例如,2002年,政府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2004年4月,政府颁布《小企业会计制度》,并在2005年1月1日全面推行。虽然我国还没有出台完整的中小企业会计政策法规,但随着中小企业作用的日益明显,为了给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创造更健康的环境,相信政府在此方面会做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
总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也有其特点,中小企业只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这种特点、并不断强化自身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才能逐步解决其财务管理中存在于各种问题,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晓娟.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0,(5)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在国有企业中,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能有效的节约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杜绝违纪违法行为, 也能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从以往粗浅了解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的情况来看, 总的来说, 国有企业基本上能按照财经法规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努力做好日常收支等核算监管工作, 企业管理比较正常运行, 努力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会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 国有企业高层重视度不高。
一些国企领导重视生产, 对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销售、产品质量和销售价格了如指掌, 但是对财务管理这方面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 有些领导甚至一无所知因为在他们看来, 生产才是最重要的, 财务管理只是用来服务于生产的, 财务人员只要每月将报表做出来, 做好财务账目就可以。正是因为有些领导抱有这样的思想观念, 财务管理在企业中没有得到重视, 因此, 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工作热情不高, 缺少积极性和创造性, 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比较滞后, 难以取得突破。
(二) 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 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当前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对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比较熟稔, 但在财务管理方面则相对薄弱, 尤其是对管理会计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运用知之更少。这主要是因为现行教育体系中, 财务专业比较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而缺少对人员管理素质的培养。同样, 对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也只是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 而缺少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致使企业缺乏能够参与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高级财务会计人才, 从而制约了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 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
目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对财务的防范意识认识不到位, 措施制定和执行同样也存在缺陷, 这就造成一些国有企业在防范灾难的突然降临时, 就显得应对能力较弱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危机。2008年开始在全球肆虐的金融危机, 导致了如通用、雷曼兄弟等世界知名企业的经营困境甚至倒闭, 也导致了国内众多中小型企业的颓势和倒闭。内部控制的不足在危机面前由隐至显, 企业开始关注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和生存条件的改善。
(四) 资金管理不善。
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体外循环严重, 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 事前控制乏力, 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资金的收支随意性大, 使用混乱, 占用不尽合理, 缺乏统一的控制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 支付能力不足, 实际上靠借新还旧来维持经营;有的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 对子公司的投融资情况、资金收支、对外担保、或有负债、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掌握不全私设小金库、作假账、虚报利润现象时有发生。
二、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转变财务管理的观念。
进入21世纪,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进行良性运营不可或却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决定了在新形式下要抓住机遇, 就必须及时要及时转变观念, 进行知识更新, 企业管理者要从以往只重视生产的角色中走出来, 也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要突破已经习惯的财务管理思维模式,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全财务制度, 规范财务行为,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依法理财, 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每一项资金。
(二) 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 要确立并巩固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人的因素是关键。财务人员除应具备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 还应注重增强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熟练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技能。一是要加强学习, 不断汲取新知识。自觉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对企业财务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自觉加强对财税法规及新政策的学习, 在学习中更新观念和方法;自觉加强非专业知识学习, 如营销、社会、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 结合自身专业优势, 灵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二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切实增强财经法纪观念, 做到诚信为本、操守并重、坚持原则、杜绝假账。强化服务, 提升财务管理者综合能力。
(三) 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人员工作规范,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强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全面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有效增强内部财务管理, 避免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财务风险, 为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一是要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 需要和奇特部门配合, 相关的部门责任要落实到位;二是进行监督检查, 相关单位要组织对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财务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避免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三是要进行责任追究, 对不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并且给企业造成损失的的责任人员进行追究。
(四) 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方向不明确。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下成为社会主要经济成分之一,并且大多处于竞争环境比较激烈的行业之中,它们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比非国有企业重得多。国有企业一方面要想一般企业那样赚取经济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要维护社会的安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各类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上述因素决定了国有企业难以像其他企业那样完全按照自身的意志来进行生产经营,而对于那些处于公用事业行业的国有企业面临的矛盾则更深远,其发展模式和发展使命也都更加纠结。比如说公共交通企业和城市供水企业能否上市本身就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如果这些公用事业的国有企业上市的话,盈利高可能会损害特点消费人群的利益,而盈利底则又会损害广大股东的利益。
第二,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大多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制度虽然设置了,但是执行力度却非常小,大多也只是在出了问题之后進行事后检查,事前检查和事中控制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都受到领导者的控制和作用,外部审计大多又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很多情况下企业财务都是按照领导的授意完成的。另外,国有企业存在着严重的财务会计工作透明底、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一些国有企业会计核算非常不严谨,财务报表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通常都对实际的经营状况进行了掩饰,造成上述情况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财务会计信息透明度很低,账实不符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应该摊销的没有摊销、应该计提的减值损失也没有计提,企业的盈亏数据和实际根本不一致;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着的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资产长期挂账,给资金周转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不少国有企业看似利润较高,但是应收账款比例居高不下,到期债务往往不能及时偿还。
第三,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弊端。国有企业集团在资金筹措和资金使用环节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从资金筹措环节来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国有企业债务比例不协调、资本结构不合理,集团内部承受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集团的优势难以得到及时的体现。从资金的使用环节来看,当前国有企业集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笔者调查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存在着投资分散、重复乃至搁浅的情况。
二、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首先,国家应该明确自身作为投资者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和学术界都认为国家应该对自身的社会管理者身份和职能与国有企业投资者之间进行明确的划分,只有明确了各自不同的职能和身份,才能恰如其分地对国有企业进行权力的实施和责任的承担。国家是国有企业的主要投资者,所以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是投资者和被投资者的关系,一切和财产所有权想联系的权力国家都可以行使,比如说,国有资产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等;国家也有权利决定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向和重点,选择合适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对按照一定的绩效激励措施对其进行奖励和惩罚。与此同时,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具有监管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社会利益的监管权力,比如说国家具有依法征税的权力。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讨论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联系的时候,并没有将之和普通企业之间进行明显的划分。一般投资者和被投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是什么样的;国家如何在其他企业中发挥社会管理职能,也就在国有企业中如何发挥社会管理职能。正是基于这样的共同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才能及时地运用那些先进的管理投资对象和社会经济的方法,这些方法也就同时构成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讲囊括了资金使用制度、财务预算制度、重大投资、筹资审批制度、成本费用制度等等。
其次,国有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国有企业要想规范自身的行为,就必须构建完善的财务u管理制度,国有企业集团还要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制度建设。因为国有企业面临的生存威胁依然来自于两个方面:难以偿还到期债务、利润亏损,他们构成了企业破产清算的直接原因和终极原因,企业设计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及时保持国有企业最起码要以收抵支、偿还到期债务。所以国有企业在设置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首先应该根据资金的流动方向设置不同的审批程序,保证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完整和安全;其次应该进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在投资决策、应收账款管理、融资管理、生产经营上都配以详尽的管理制度,提升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再次,优化企业财务状况、不断进行资金调整。国有企业应该认真分析现状,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管理。对于那些效益比较好的二级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扩宽其融资渠道,促进其实现快速发展;对于那些效益较差的二级企业则应该采取固定资产出租或者出售的方式进行资金回收。国有企业应该在总的资金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少一种资金用途来扩大另外一种资金来源。对于国企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债务资金转化为股权资金,降低负债率,减轻利息压力。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中介机构将国企对银行的负债转化为居民或者非国有企业的股权资金,从而降低负债比率,优化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于桂贤.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09.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9
内容摘要„„„„„„„„„„„„„„„„„„„„„„„„„„„„„„„„„„„2
一、人本管理概述„„„„„„„„„„„„„„„„„„„„„„„„„„„„„„„3
(一)用人本化管理激发员工潜能„„„„„„„„„„„„„„„„„„„„„„„„3
(二)人性化管理„„„„„„„„„„„„„„„„„„„„„„„„„„„„„„„4
(三)人的全面发展„„„„„„„„„„„„„„„„„„„„„„„„„„„„„„4
(四)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4
(五)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为人的需要而管理„„„„„„„„4
(六)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指导思想、管理模式„„„„„„„„„„4
二、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4
(一)对人本管理的理解有误„„„„„„„„„„„„„„„„„„„„„„„„„„5
(二)人本管理理念没有落到实处„„„„„„„„„„„„„„„„„„„„„„„„5
(三)缺少人本管理的个性„„„„„„„„„„„„„„„„„„„„„„„„„„„5
(四)人本管理的实施没有企业文化作后盾„„„„„„„„„„„„„„„„„„„„5
(五)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6
(六)忽视传统文化中的情感管理„„„„„„„„„„„„„„„„„„„„„„„„6
(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6
三、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主要对策„„„„„„„„„„„„„„„„„„„„„„„„7
(一)树立科学的人本管理理念„„„„„„„„„„„„„„„„„„„„„„„„„7
(二)构建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7
(三)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7
(四)加强管理着与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管理„„„„„„„„„„„„„„„„„„„7
(五)建立现代企业激励制度„„„„„„„„„„„„„„„„„„„„„„„„„„8 参考文献„„„„„„„„„„„„„„„„„„„„„„„„„„„„„„„„„„„9
内容摘要
实行人本管理,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质的规定性。本文以人本管理的发展及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了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企业;人本管理;人力资源
浅谈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保证。在企业中,企业职工即使资产所有者,也是企业的劳动者、经营者,处于主人翁地位。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企业的根本保证。
一、人本管理概述
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统经验管理阶段到科学管理阶段,到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特别是二战以后,在思想内容,组织方式,形式手段等方面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经济来临,规范与制度虽然依然存在,但是其刚性大为削弱。因此规章制度只能对共性问题进行约束,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知识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其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工作,没有固定准则和模式可循,人们只要求结果,但很难监控它的过程,而且生产技术高度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经济多元化与全球化的趋势,使人们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人对机器的适应将变成机器对人的适应。人们所受的刚性制度越小则自由度越大,为人类实现自主性创造了条件。所以在新经济时代,人本管理必然取代管理型管理,因为人本管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管理要求。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把人作为宝贵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调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突出强调人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通过充分地尊重个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个人潜能,达到企业目标并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
“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是不仅仅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一)用人本化管理激发员工潜能
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最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事业中,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
(二)人性化管理
1.关心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2.培养人,发挥员工智慧与才能;
3.尊重人,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对内表现为尊重员工创造的价值,提倡公平竞争,不断赋予员工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对外表现为尊重外部公众的需求和经济利益,在研发上真正投入、设计上人性至上、制造上精益求精、服务上诚心诚意、宣传上实事求是;
4.依靠人,全新的管理理念,全新的制胜法宝。大胆用人,为人才提供成长机遇和发展空间,提倡敢为人先,鼓励创新。
(三)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力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四)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中国在世界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必须把经济搞上去,必须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一切要落实到人上,而人才是重中之重。因此,人本管理注重的就是对人的开发激励、调动起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
(五)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为人的需要而管理
人的需要有:第一,社会的人的需要,企业不断创新顾客,满足社会消费需求这是企业所担当的责任。第二,企业投资者的需要,即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三,企业全体员工的需要,一是获取收入最大化;二是施展才干、实现抱负,个人获得全面发展。这是人本管理应有的哲理涵义、本质涵义和理想境界。
(六)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指导思想、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它重新认识人性,强调人的重要性和在管理中的主体与核心地位。即让人管理统领企业的一切工作,获得预期绩效,实现企业目标。
二、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行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如果企业管理不以人为本,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企业内部管理秩序的建立与完善、实施与落实,无不取决于全体职工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当前,尽管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了实施人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思想观念和具体做法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对人本管理的理解有误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现阶段,企业的管理者都知道有人本管理的概念,也都认同人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对人本管理的实质理解有误。他们认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把人当“人”看,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就是人本管理,这现实只是表面现象,没有真正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
(二)人本管理理念没有落到实处
企业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型社会组织,依靠经济手段管理企业,是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认同人的价值,使员工切实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的意义。以人为本,更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充分承认他们的创造价值,并为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机会和条件。通过把巨大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巨大物质财富,去创造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根本问题就是造就出一流的人才。
(三)缺少人本管理的个性
企业由以管理“物”为中心,转变到以管理“人”为中心,这是企业在管理方面实现的重大转变。只有高度重视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否则,企业的素质很难提升。但是,一些企业在追求人本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人本管理内涵的深入和探讨,出现缺乏个性化的问题。即使是制定了一些人本管理和人本管理方案,依然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自身活力的目的。这样的企业精神很难在职工的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形成共同的认同感。
(四)人本管理的实施没有企业文化作后盾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着力于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企业人本管理的实施,要有企业文化作后盾。然而,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相当数量的企业主管对企业文化缺乏了解,从而导致了实施人本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很好的衔接。海尔的成功告诉中国企业我们不能缺乏企业文化。海尔从上个世纪就在努力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所产生的效益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海尔文化的意义不在于为海尔做出了多少贡献,而是为中国乃至世界企业的文化管理提供了一个经典的示范。
(五)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力资源的素质低下,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长远目标。据调查,许多企业的培训实施率都在50%一下,也就是说企业有近一半的生产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研究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没有机会参加必要的教育培训,而日本企业的比率近80%;二是许多企业劳动者主人翁意识淡薄,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程度很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合理化建议件数极低,全民企业每人每年为0.07件,而日本企业每人每年为24件,可见全民职工合理化建议受重视的程度极低。三是技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六)忽视传统文化中的情感管理
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也是人的精神生活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积极情绪会提高工作效率,消极情绪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搞企业管理研究运用情绪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我国企业在情感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感情关系淡薄,这种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
(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受多种因素(如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工作因素等)的影响,职工正常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企业管理者没有很好的从满足人们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调动职工积极性,忽视了“需要是积极性的本源”这一关键问题。例如:2004年9月,家电连锁巨头大中公司副总史明跳槽到大中南方的竞争对手上海永乐;9月22日,北京新东方原校长胡敏另行门户,自己为新东方创造了一个对手;西门子大中华副总裁任伟光出任摩托罗拉公司副总裁兼北亚区中国移动业务部总经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学术顾问茅博励(WilliamH.Mobley)告诉《财经时报》,“如果收入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公司缺乏公平的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他们离开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公司不能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主要对策
企业实行人本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何把企业的人本管理落实到实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树立科学的人本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在人本管理理念下,管理者要尊重每个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管理者要善待员工,把员工视为企业的主人。科学的人本管理理念,还要求管理者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真正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本管理,在员工得到发展的同时,企业也得到了壮大发展。
(二)构建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个性、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企业文化内在核心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团体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团队协作,共同进取的环境与氛围,使得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为企业做贡献。
(三)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的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以及促进员工取得优异成绩的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管理体系之上。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的核心,成功实施绩效管理,不但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而且能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
(四)加强管理着与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管理 管理者会了解员工对工作的一些真实想法,或员工在生活上和个人发展上的一些其他需求。使员工保持积极情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五)建立现代企业激励制度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通过对人的激励问题的专题研究得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如果施之以激励,可发挥到80%~90%。以人为本的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因而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意义重大。首先,要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家劳动既是智力劳动又是风险劳动,因而其合法报酬和职位消费权利就比一般职工高得多。可以实行年薪制或利润分成制,并注重对企业家的精神激励。其次,要建立职工激励机制。建立职工激励机制应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给职工以精神上的激励。
综上所述,实行人本管理,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质的规定性。只有认真落实人本管理思想,构建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实施人本管理,企业才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企业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5
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6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3
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0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7-20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08-19
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对策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