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共8篇)
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1
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班组建设是企业生产和管理任务的最终承担者和实践者,在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安全生产及推动各项管理上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3年,**公司把加强班组安全管理作为一项保障企业安全发展的一项战略重点工作,体现了对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及班组建设的重视,是抓好安全工作的有力举措。为认真落实有关指示精神和部署,**公司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上级要求,强力推进班组现场安全管理,进一步健全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实施细则,促进了公司班组安全管理及建设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为公司实现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制约班组建设及管理的因素分析:
推行班组建设管理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实质性推进效果有限,纵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班组长职责发挥不够充分。作为班组管理的现场直接负责人,班组长对于班组成员思想动态掌控有所不足,学习白国洲班组管理法未落到实处,对于安全不放心人排查及专项措施的采取,以及生产作业过程中对不安全因素的排查、分析、采取改措施等不够严细,手指口述及现场安全确认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二是部分单位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在管理、教育、培训、引导和指导上支持力度还存在不足,在持续推行班组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和帮助,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三是部分职工对班组建设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未完全到位。对**公司严抓班组建设,促进班组安全管理的工作战略部署认识不到位,思想观点转变慢,认为是增加工作量,存在抵触心理,很难积极融入班组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中去。
四是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不够。各单位车间的班组管理制度虽已经制定并完善,但科学、合理、规范和标准仍不足,实用性不够强,在制度执行上缺乏公平公正而执行难。
五是管理方法方式缺乏创新管理理念。部分单位注重形式、表面和口号,后续管理工作难以跟上,再加上个别班组长综合素质不全面,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上存在着差距,班组自主开展技术攻关、工艺改进、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问题方面有不足,管理的实效性难以得到员工的支持和理解,参与性不高。
六是班组自主培训学习效果差。班组结合生产及员工实际,自主开展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少,定期业务理论及政治理论学习随意性强,重视生产任务的完成,轻视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从参加**公司“强、严、提”安全轮训统一考试成绩来看,公司干部职工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但通用安全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个别存在知识盲点。
七是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对班组长的教育、培训、权限、约束、待遇和激励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不充分,班组长积极性不高。
二、班组管理及建设下步工作措施:
1.选好、配好班组长,积极发挥班组长的主观能动性。要按照**公司班组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班组长评聘选拨机制,让素质过硬、能力强的人员担任班组长,要减少上级指派任命,鼓励班组民主选举,推选班组长,要同时做好后备班组长的选拨培养工作。基层各单位要定期开展班组长工作业绩考核,推动班组管理良性发展。班组长要学习白国洲“三勤、三细、三到位、三不少、三必谈、三提高”班组管理法,即:“三勤:”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三细”:心细、安排工作细、抓工程质量细。“三到位”:布置工作到位、检查工作到位、隐患处理到位。“三不少”:班前检查不能少、班中排查不能少、班后复查不能少。“三必谈”:发现情绪不正常的人必谈、对受到批评的人必谈、每月必须召开一次谈心会。“三提高”: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岗位技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班组长要秉遵安全第一理念,执守安全管理制度,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坚决做到不安全绝不生产,要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质量,盯住细节,勤于检查,抓好落实,时刻注意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刻苦学习,钻研技术,言传身教,带领工友努力成为开拓掘进的行家里手和技术能手,要坚持以人为本,亲善求和,以人性化管理和亲情感召凝聚工友思想意志,努力形成安全生产的整体合力,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尽职尽责,在岗位上书写奉献,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综合技能培训,提升制度执行力。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班组建设之中,打造特色班组文化理念,用文化引领方向,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教育,逐步让员工理解和认识班组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增强危机和责任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根据生产实际和员工实际情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班组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平台,关注员工的合理诉求,把员工个人愿望融入班组团队中去,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构建和睦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组团队精神。要结合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车间建设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班组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班组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大力打造班组文化理念的建设,注重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的引导教育,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教化,促进员工自觉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符合班组自身实际的班组建设管理模式。要围绕企业目标和生产任务,围绕生产任务的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和和技能比武,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投入加大员工思想教育和管理知识及技能知识培训力度,培养一支富有生气、充满活力、勇于拼搏、团结协作和思想素质过硬与技能水平全面的高素质企业班组队伍,促进班组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加强领导,提升境界,把贯彻**公司有关班组管理及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强化班组管理及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对班组管理及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公司成立以主要负责任人为组长,班子成员副职为副组长,各职能部室负责人、基层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班组建设及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部,全面负责班组管理及班组建设工作,要增强班组考核实施细则的针对性,强化监督考核。要认真学习**号文件和**公司**号文件有关安全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活动通知精神及要求,各单位要自查摸底、分析研究存在问题、找准差距、明确方向和下步工作重点,努力争创安全标准化示范班组,安监部等业务职能部门要做好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以点带面,以班组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动态达标,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4.突出班组创新管理,建立激励长效机制,提升班组活力。
班组管理要不断持续创新与改善,为班组建设管理不断注入新的管理理念,要学习借鉴**公司五型班组创建经验,在推行过程之中要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方法和提高班组管理效率。围绕生产和管理积极探索与尝试管理创新。完善奖励机制,对班组管理人员和班组员工进行综合考核考评,纳入月绩效考核、季度考核、考核和岗位考评进行综合考核评比,与评先晋级、岗位竞聘直接挂钩。形成你追我赶、相互促进、敢于争先的良好竞争氛围。同时公司管理的重心要逐步下移,提高班组管理的权力,实行班组自主管理,这也是当前班组建设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管理,加大班组自主管理的权力,才能有效激活基层班组活力,推进班组建设各项管理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
5.拓宽民主管理渠道,解决员工合理诉求,接受员工监督。
对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无论反映的事情是大还是小,都要认真对待和仔细做出分析,并且要及时去解决处理。对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耐心做好细致的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多了解员工的情绪和想法。班组的各项事务和制度的建立,要广泛去征求员工的意见,通过召开不同岗位人员的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多方面去听取不同的意见。平时多与员工进行沟通,做好员工心理疏导,了解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调研,从而不断完善。对评先晋级、岗位竞聘、岗位考评、岗位交流、绩效考核等敏感的事情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做好监督的作用。坚持正面引导的方法,发挥积极、健康、向上的典型榜样作用以及荣誉激励和荣誉分享的方法方式引导员工,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团队精神,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员工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加强制度执行力,从而推动班组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6.对标达标,自查自纠,积极创建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
根据**公司创建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要求,对照中安协组联[2013]12号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评定标准,自查自纠,争创“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的现代化企业班组。
公司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5月底前)。广泛宣传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召开动员会等,为有效推进此项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创建实施阶段(6-9月)。根据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评定标准和相关标准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培育典型,总结优秀成果,确定示范班组达标对象。
第三阶段:评比考核阶段(9-12月)。公司根据各单位安全管理示范班组开展情况,对照标准,严格考核评比,择优推荐。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4年初)在公司表彰会议上,对推进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活动进行总结和表彰,弘扬成绩,表彰先进,并提出下一的工作部署。
二○一三年七月九日
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2
作为电力企业最基层的组织, 班组是电力企业生产发展的基本保障。抓好班组长和一线员工培训, 不断提高员工岗位能力和操作技能, 优化员工队伍知识结构, 从人力资源上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但是现实中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培训效果不佳, 能力素质提升缓慢, 所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且提出应对措施, 对进一步提升生产一线班组人员的培训效果意义非凡。
1 生产一线班组长及技能人员岗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 生产部门现场培训开展不够扎实, 工区、班组未能充分发挥好提高生产技能人员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培训主体作用。
2) 现场岗位培训方式方法较为单一,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培训效果不佳。
3) 生产一线班组长在日常管理中未有效形成班组合力, 没有应用绩效与考核的手段促进员工主动学习, 造成部分员工存在“多学多做、多做多错”的消极思想。
2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 生产部门领导、班组长等直线管理者“重使用、轻培养”的思想依然存在, 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2) 班组长大多从生产班组的技术技能骨干中直接选拔任用, 未曾接受过系统的管理能力培训。
3) 企业在实施培训项目时, 未主动结合当前生产任务和安全形势做出实时调整, 容易出现“工学矛盾”。
4) 现场岗位培训的内容及形式没有“与时俱进”, 未能及时与改革发展中业务调整后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有效衔接。
5) 督促评价生产部门现场岗位培训全过程管控的考核标准不健全, 没有对“走过场”和流于形式的培训进行及时纠偏和评价。
6) 员工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与岗位配置、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体系融合度不够, 员工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
3 应对措施
3.1 建立健全培训激励约束机制
1) 由人资部门明确各岗位必备任职条件, 不符合岗位必备任职条件的员工将予以降岗使用。
2) 建立健全员工培训考核奖惩规定, 明确各层级、各类型的培训组织、考试结果的奖惩应用, 并与岗位晋升、员工绩效相结合, 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建立健全部门培训考核验收标准, 加强对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考核管理、岗位培训管理等方面进行月度管控和年度评价。
3.2 开展班组长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3.2.1 提升班组长安全管理能力
加强班组长安全培训是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规范作业行为, 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其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形势与任务、班组安全管理例行工作、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化作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
3.2.2 提升班组长规范管理能力
班组长要管理好班组, 首先应熟知本班组、本专业的各项新要求、新标准、新制度、新流程, 要熟悉掌握和运用本班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 能及时掌握当前重点工作、绩效指标情况, 能穿透分析和纠偏问题。
3.2.3 提升班组长沟通执行能力
加强班组长沟通与执行方面的培训, 是解决跨部门平行沟通不畅、上下级沟通出现鸿沟,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班组负担增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班组长的角色定位和使命认知、平行沟通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技巧、上下沟通的工具和方法、执行力建设等。
3.2.4 提升班组长团队建设能力
加强班组长团队建设能力培训, 目的是让班组长清楚认识到团队的作用, 学会如何发挥团队的力量完成当前各项工作任务。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团队的认知、高效团队的建设、建立良好班组氛围等。
3.3 开展生产一线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培训
3.3.1 强化生产岗位持证培训
积极开展生产岗位持证培训需求和计划的编制, 合理安排各类型生产一线人员参加本岗位持证培训考试。
3.3.2 开展“岗位胜任能力大检验”活动
以“必备理论、必备技能”培训为基础, 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 常态开展专项培训考核, 同时完善岗位考核验收体系, 实行考核认证制度, 与员工绩效相结合, 做到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
3.3.3 加强培训需求征集调研, 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多形式开展培训需求征集, 针对一线员工技能短板、工作成效差距及企业重点工作任务, 科学制定次年培训计划项目, 避免培训工作偏离企业工作重心, 以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4 结语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就必须抓好员工培训工作, 进一步强化生产一线班组长及员工现场岗位培训, 切实提升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履职能力, 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摘要:从当前电力企业生产一线班组长及技能人员的能力现状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通过原因剖析, 提出需建立常态激励约束机制, 进一步强化班组长综合管理能力和一线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培训等措施, 加快技能队伍建设, 提升公司整体队伍素质。
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3
关健词:成本核算 不实 原因 措施
1 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成本核算是财务核算中的重中之重,准确地做好成本核算,对企业、投资者、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成本是企业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企业在制定产品销售价格时,要综合考虑产品成本、目标利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价格等因素。产品成本核算不准确,向企业决策层提供了错误的成本信息,会导致产品定价不合理,从而影响企业的总体利益。
1.2 成本核算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及分配。企业的经营成果是由财务收入扣除成本费用所得,财务收入容易核算,一般来说不易出错,而成本核算因为工作量大、技术性强,要准确核算不容易,如加上某些人为的调节的因素,成本核算更是不实。成本数据对利润数据的影响存在一种杠杆效益,单位成本数据的微小变动足以引起利润数据的巨大变化,从而影响着国家税收、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利益。
1.3 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准确、及时,成本分析便有了坚实基础,得当的成本分析可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适宜挖掘企业活力,提高企业利润。
2 我国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有偏差。①成本核算重制造成本、轻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②成本核算重物质资料、轻人力资源。③成本核算重企业内部成本,轻社会环境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成本的构成应当是自然资源成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
2.2 成本核算的内容未及时拓宽更新。既然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因素,因而知识资源的消耗理所当然地应成为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而现行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都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管理费用,没有记入产品成本,这显然已不符合知识经济下成本的内涵,因此,如何完整地核算企业的无形资产,并将其价值记入产品成本将是成本会计的紧迫课题;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造发明知识、掌握和使用知识的人力资源的价值也应是成本核算涉及的对象;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
2.3 核算的方法不够科学,亟待改进。首先,从成本的计算方法来看,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只有极少数企业采用分批法。一般来讲,品种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重复、单一品种生产类型,分批法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类型。其次,从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来看,制造费用的内容和金额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制造费用只占人工成本的近60%,且占全部产品成本的比重也只有10%左右,将制造费用按照各产品的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既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又不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然而现在的制造费用其内容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已相当于人工成本的300%左右,有时甚至达500%至600%,且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已大大提高,如果仍然按照各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对其进行分配,则会使工艺程序复杂、产量不高的成本偏低,使工艺程序简单、产量较大的产品成本偏高。产品成本资料的失真,将影响根据成本所进行的各种决策。
2.4 分步法、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对传统会计成本分类和分配方法提出了挑战。在知识经济形态中,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即产品的生产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和消费者导向型。生产和经营厂商要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要进行生产和经营。产品的个性化导致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的结构和数量、生产工时各不相同。这种生产品种的多样化与传统工业经济中的产品单一化和批量化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品成本的分配也必然要作相应的改革,也就是说传统会计中成本分配的分批法、分步法等已不适应新经济形态中产品生产成本分配的要求。
3 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的措施
现在,全社会都在重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而成本信息失真则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方面。
3.1 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成本核算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难度大、覆盖面广、几乎涉及到企业的全体职工及所有部门。企业领导要认识到成本核算数据对经营决策的作用,认识到成本数据对财务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影响以及有可能引起的偷漏税问题。作为第一责任人,法人代表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
3.2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材料出、入库单的设置,工时的统计,定额的制订与修订等等。成本核算就是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根据一定的规则分摊到各个产品中去。材料消耗时填写材料出库单,才能分清什么产品领用了什么材料,所耗材料金额多少;根据工时统计表可以将人工费合理地分摊到各个产品中去,基础性资料不全,成本核算工作便无从谈起。
3.3 根据本企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做好成本核算的关健。成本核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解决以下问题的过程:分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分清成本与费用的界限;分清不同品种之间的成本界限;分清月末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的成本界限。成本核算的的方法有品种法、定额法、分批法、分步法,月末在产品的计算方法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法、定额比例法、在产品成本不计算法等,以上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选取方法不一样,成本计算结果也各不相同。深入了解本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本企业的生产特点是制定成本核算办法的前提。对本企业情况不熟,所拟定的政策就脱离了实际。熟悉各种方法是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知识保证。财务人员应通晓成本核算的各种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哪里,它们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要将各种方法与本单位的经营特点多比较,看哪种方法能达到核算目的,局限性又在哪里。选择成本核算方法要做到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经常听到一些财务人员抱怨,在所有的成本核算方法中,没有一种方法能准确地披露本单位的成本信息,其实,在一些产品复杂的制造业中,单一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很难奏效的,此时,应考虑到多种方法的相互组合。
3.4 实现会计电算化,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涉及到材料的收发存核算、人工费的统计与分摊、间接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摊、中间产品的成本核算等等,有些基础数据的形成甚至需要几个部门的共同认定,实现会计电算化,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成本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目前,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也实现了计算机化,这大大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5 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会计师协会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质量的检查及处罚力度,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要终生负责,防止注册会计师为了承接业务或为了降低审计成本而随意出具报告;国家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在企业查账时重点要放到企业成本核算中,发现违纪违规现象要对单位及责任人予以严惩;内部审计部门要认识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在工作中加强内审监管力度,内部审计人员应处处以企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为重,努力担当好厂长、经理的“法律顾问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诊断医生”,充分宣传审计成果,使广大职工和领导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真正做到“审为管用”、“审管结合”,促使企业规范、健康地发展。
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对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质量和满足纪检监察工作需要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根据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特点和工作要求,分析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地解决策略,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从目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来看,干部队伍建设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质量和开展有效性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特点和具体内容,做好干部队伍建设,不但能够解决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能满足纪检监察工作的具体要求,使纪检监察工作在开展中能够得到纪检监察干部的有力支持,使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在开展中,在开展针对性方面得到提高。因此,应当认识到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根据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需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一、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手段
对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而言,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既能够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又能够严肃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纪律,使整个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建设中,能够聚焦从严治党目标,能够以从严治党为要求和准绳,能够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工作职责,使整个纪检监察工作在推进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推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对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是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效果的关键。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以及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复杂性,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对提高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国有企業党组织能力建设的保证
纪检监察工作在开展中,需要干部队伍有良好的落地执行能力,同时也需要干部队伍掌握更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并且在工作过程中按照工作要求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根据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以及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要求,提高工作质量。在国有企业中,纪检监察工作既是保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通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化,能够使国有企业党组织能力建设得到有效推进,并提高建设质量,满足企业党组织能力建设需要。因此,做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对国有企业党组织能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三)纪检监察干部建设是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能够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能力,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够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取得积极效果,从而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进行,使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能够做到有制度、有规范、有方法等依托,提高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质量,推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序进行。由此可见,对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而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对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解决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企业的廉政体系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和企业的具体特点以及企业的具体需求,推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敢尽职担当
从目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来看,相当一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和不敢尽职担当的问题,在纪检监察工作推进过程中,不能按照工作要求、工作目标有序推进工作。对纪检监察工作认识程度不够,在实际工作推进中出现畏首畏尾和拈轻怕重的问题,导致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取得实效,制约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导致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建设中存在明显的问题,不利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序推进。因此,如何扭转思想认识问题,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能力,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岗位履职不尽责,监督执行不力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除了思想认识不到位之外,还存在岗位职责不清晰、岗位履职不尽责的问题,在工作制度要求下,不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在工作中存在监督执行不力的情况,没有严肃认真地执行企业纪检监察制度,使纪检监察制度流于形式,制约了纪检监察制度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纪检监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按照岗位职责的相关要求,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能力,并强化监督职能纪检监察干部能够解决监督执行不力的问题。
(三)能力素质不具备,履职手段欠缺
对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而言,能力素质是关系到工作效果的关键要素,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工作节奏,不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水平,在履职过程中将会出现履职手段缺乏以及履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结合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的发展需要和建设实际,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应当按照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纪检监察工作特点,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素质,并找到制约能力素质提高的根本原因,通过持续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方式,解决能力素质低的问题。
三、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注重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意识
基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特殊性和纪检监察干部的重要地位,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注重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意识,扭转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工作思维,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够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纪检监察工作对整个企业的重要影响以及纪检监察工作在开展中的重要意义。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和企业的具体特点,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使纪检监察工作在落实当中能够具备突出的代表性,能够在实施过程中解决实施问题,确保纪检监察工作落到实处。
(二)注重实践锻炼,提高业务水平
在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中,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使纪检监察干部能够掌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能够在落实纪检监察工作目标和履行纪检监察职责方面能够具备较强的代表性,能够按照工作实际和工作特点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推进落实当中能够具备较强的代表性,使纪检监察干部能够成为落实工作的重要力量。
(三)多方面培养,增强履职能力
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中,应当多方面培养,增强履职能力,使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开展中能够打造合格的干部队伍,能够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使干部队伍能够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在纪检监察工作推进过程中,能够落实工作目标,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有序进行,使纪检监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具备较强的代表性,能够按照工作特点工作实施情况和工作需求,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
四、结语
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5
2010-12-3 22:11:49 论文范文频道 王芳 【字体:大 中 小】
核心提示: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保持竞争能力,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关键词:中小企业 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 财务管理
摘要:论文通过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它不仅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对民生问题也意义重大,是我们应该始终关注的经济增长动力。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适应性强,但其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思想落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风险预防意识弱,这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呆坏账数额大,造成现金流量不足、周转不灵,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有力的保证。企业应该严格按照信用标准和信用政策的规定,控制企业赊销业务的发生。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当及时记账、清理、催收,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及时处理。在实际工作当中,许多中小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前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并不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进行严格的审查,信用销售往往取决于行政干预或领导者的主观爱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2.资信等级评定方法落后
许多中小企业盲目、被动地采取传统的“5C”法,即通过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周期形势(Cycle Condition)五方面评定客户资信,而忽略5C法对中小企业的适应性。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不加选择地将产品赊销给客户,对客户的信誉程度、付款能力、财务状况等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大、坏账比率增大、资金流转不畅,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盲目赊销
中小企业通常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并把它作为考核企业领导绩效的重要指标。这就容易造成一种误导,销售人员易为了提高业绩,盲目抢占市场,扩大商业信用,大量业务采取赊销方式,追求高收入、高利润,忽视长远利益,最终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灵。而且迫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往往出现“买人情跑销售”的现象,赊销业务只增难减,企业现金流量困境越来越严重。
4.催讨账款困难重重
一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正常流动资金被大量的应收账款所挤占。又没有强有力收款措施,企业坏账比率大幅上升,已经超过企业所能承受的坏账率。二是目前缺少政府对中小企业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且司法程序烦琐,对中小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也跟不上,中小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在企业遭遇恶意拖欠账款时,因为法律诉讼的成本费用高、裁定执行效果不好,难以用法律手段捍卫权利。无奈之下或者求助于民间的“讨债机构”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方式强行要债,或者转而靠拖欠其他企业账款弥补漏洞,形成恶性循环,企业的问题解决不了,还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来看,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比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收集能力低
应收账款管理的效率高低与否,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对客户资信等级的评价的正确性。而中小企业的这种客户信息的搜集能力往往达不到正确判断的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小企业人才缺乏,未构建
自己的信息机构,且相关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再加上能承担的成本相当有限,其自身获得信息能力非常弱;另一方面,是企业外部原因导致的。政府缺乏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信息统计的机构,缺少对企业基本信息,诸如生产规模、财力状况、资信信息等的了解,以至中小企业缺乏从外部了解合作企业的渠道。
2.日常管理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总额居高不下,坏账比率不断上升,主要是企业内部各项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弱。有的企业未建立应收账款管理责任制度。财会部门与销售部门责任不明确,缺乏沟通,销售和财务信息不连贯,出现问题后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另外考核制度不合理。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的做法。这促使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忽略之后的收款工作,而这部分销售额成为坏账的风险极大。应收账款日常实际管理工作也不规范,未建立客户档案或档案不全、未按实际情况制定信用标准、平时不进行账龄分析等许多管理缺陷都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效率低下。
3.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为了避免被淘汰的厄运,必须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尽可能地扩大市场份额。但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品牌信用低等因素,销路拓展能力有限,企业往往希望借助赊销业务来扩大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出于低成本生产的考虑,产品研发少,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买方单位出于谨慎起见,倾向于采用“试用”的购货方式,即没有问题再付款,这种方式毫无疑问增加了企业的赊销业务,造成了企业赊销业务只增不减的困境。
4.法律维权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的问题。既有客观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来说,从起诉、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主观方面,个别地区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使许多企业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勇气,遇到不合理、不合法的呆坏账只能“忍气吞声”。总起来说,中小企业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道路比较艰难。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政策建议
1.强化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限于成本的约束,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设立专人或专门部门管理应收账款,但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可作为与财务、销售等平级的独立内容来认识和对待。对应收账款实行责任制管理,各个企业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制定计划,详细地做成计划表单,下发到相关负责人,明确权与责,加强销售业务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落实收款责任。还要严格应收账款核销制度,对每笔应收账款都做到清晰明确,进行准确的账龄分析,对因质量、数量、交货时间、合同纠纷等没有得到处理的应收账款单独设账管理,并计提坏账准备,强化内部控制,为应收账款的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2.保证信息沟通顺畅,优化资信评定手段
企业只有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才能降低企业因赊销而产生的经营风险,最大程度地保证经济利益的实现。评估客户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虽然在中小企业适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基本思路是可以借鉴的。首先应该保证企业内部销售和财务人员的信息沟通顺畅,按时记账,及时反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企业自己专门的信息机构,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改进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对企业信息质量的要求。同时,还要学会巧妙寻求社会和政府的保护,为企业应收账款的实现增厚缓冲垫。
3.正确定位企业发展目标,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中小企业应该改变只看到眼前利
本文转载于范文库:
益忽略长远利益,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思想意识,也应该注重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充分认识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认识其危害性,不能只是为了获得市场份额而盲目扩大赊销量。应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确定正确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在赊销形成应收账款时,一定要谨慎,降低经营风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志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2]高洪岩,董国利,侯彦温.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9).[3]沈伏佳.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新思路.[J].现代会计,2005,(1).[4]宋占军.企业如何管理应收账款.[J].中国经济周刊,2009,(7).本文转载于范文库:
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0-09-26 14:54 来源: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因赊销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各种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项目。应收账款主要是随市场竞争的需求而产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经济,企业一方面通过赊销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减少库存,降低存货成本和风险。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出,企业应收账款数额的不断增多,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管理 对策
一、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对客户信用状况调查
由于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的占有率盲目采用赊销方式扩大产品销售份额,在销售产品前,不能对客户经行细致严格的信用调查.不能合理分析客户按期偿债能力,在没有正确评估应收账款风险的前提下.与客户签订销{ 合同.甚至有些不诚信客户通过提供一系列虚假的信息数据.致使企业误认为其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最后导致签订大额的销售合同.形成大额应收账款。大额的应收账款如不能及时收回,对企业后续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企业应提高经营风险意识,强化对赊销的管理.对赊销客户经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加强对赊销客户的后续管理。
2、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很多企业没有针对应收账款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即使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是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制约作用。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应具体到有哪个部门负责,职责明确,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责任机制和奖惩制度,缺乏内部审计.最后导致应收账款损失没法追究,有些企业是领导压根就没有意识到如何建立应收账款规章制度,最后是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相互扯皮,销售与财务核算分离。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3、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对业务人员的制约
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只一味地扩大销售、占领市场,缺乏理性的分析市场的能力、管理理念,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l、整个销售流程管理机制不健全,业务部门是企业主
要对外联系的部门,很多企业都是业务部门单独促成业务合同的签订.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审计。
2、有些企业,为了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工资只与销售任务挂钩,往往忽视会计核算与货款是否收回,这就导致,业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提高个人的销售指标,往往采用赊销方式促成业务合同签订,而不能对客户的资信、财务状况、交易记录情况经行调查分析,从而增加了应收账款数量和风险。
4、对账不及时,形成大量曲坏账、呆账
由于经营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问上的差异及记录误差的可能,为了明确债权债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双方就经济往来中的未了事项经行定期对账,然而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不及时与往来客户对账,有的即使对账但不能实现债权债务的偿付.导致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形成大量的坏账、呆账,加大了企业的日常经营风险,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5、对应收账款缺乏动态追踪分析,催收体制不健全,账龄过长
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6
一、存在问题
一是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够。相当一部分机关党组织主要领导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对于单位党建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个别领导抓业务劲头十足,搞党的建设满不在乎,认为业务工作是“硬头货”,党务工作是“软皮筋”,总想在自己任期内多搞出点“政绩”,不想在党务工作上花费过多的精力。
二是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等坚持得不够经常。有些基层党组织在落实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有的“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够,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没有认真执行,致使制度形同虚设。少数基层党组织从没开展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方式比较枯燥,一般只限于读读报纸,念念文件,照本宣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谁也没记清,致使一些党员对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厚,参与热情不高。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不够,党组织管理党员的意识不强,致使少数党员放松了思想改造,党的理想信念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漠,整日沉浸在悠闲当中,不思进取,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三是基层党组织班子作用发挥不够。一方面县直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多由单位班子成员或股室领导兼任,平时业务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党建工作。有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不同程度的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的倾向,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分管党务工作的班子成员分工变动频繁。相当一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过去没做过党务工作,对党务工作不熟悉,工作一段时间后,刚刚熟悉党务工作,岗位又重新调整,影响了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导致许多工作不到位,某种程度也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
四是党建工作制度执行意识不够。个别机关党组织党建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即使是有制度,也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有的单位一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全开成了“评功摆好会”。执行制度原则性不强,遇到得罪人的情况有意回避,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制度标准。同时,在制度的宣传和监督上流于形式,导致一些干部对制度理解存在偏差。以致于制度执行力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本支部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五是机关党员的表率强度不够。个别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淡化,工作敷衍塞责,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为基层服务的意识不强,存在“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个别党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当中,由于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忽视党性锻炼,不钻研业务,不提高工作本领,业绩平庸,先锋模范作用荡然无存,被时代抛弃,更谈不上做时代先锋。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几点建议
1、抓领导、领导抓,形成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要强化党要管党的意识,努力构建“以工委为龙头,以基层党委、总支为重点,以党支部为基础,党委、总支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员干部都是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领导,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的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县直机关各党委、总支和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一岗双职”的作用。要切实担负起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不搞单打一或搞“两张皮”;要与党务干部一道克服党建工作中的难题,诸如:党建经费、人员调用等具体问题;要转变观念,变党建工作“要我抓”为“我要抓”,主动给党务干部交任务、指方向、压担子;要充分发挥党委委员、支部委员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常向党务干部了解情况,检查问题。
2、抓认识、筑体系,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机关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涉及到能否保证整个机关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涉及到能否保证机关党员干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政治斗争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胜利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任务。因此,支部自身建设的好与坏,对机关党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支部班子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书记、副书记要带头学习的同时,抓好支委成员的政治学习,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支部工作的内容,真正把机关党建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
3、抓班子、带队伍,配齐配强党务干部。配备一定数量、素质较高的党务干部,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县直工委要协调有关领导,配齐、配强党务干部。对不适应做党务工作或工作平庸、能力一般的党务干部,要建议部门党组调整分工,予以摒弃。对做党务工作较短,工作业务不很熟练的党务干部,应加强培训,提高他们从事党务工作的能力。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党务干部要予以表彰,破格提拔,以此激励机关其他党务工作者抓好机关党建工作。
4、抓制度、强管理,确保机关党建工作规范化。机关党建工作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坚持两位一体,实行“双目标考核”。各级党组织要把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定,任务同下,工作同步,考核同行,纳入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二是抓好党务、业务两个结合,实行“双目标管理”。机关党组织要按照上级党委整体布局,制定和完善《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细则》和《党员目标管理细则》,对党支部和党员实行双目标管理。三是研究可行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为保证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按时参加组织活动,要实行党组织生活 “预告制”、“公示制”、“谈话提醒制”和“奖惩制”。
5、抓主体、带全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积极培养机关党员队伍具有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质端正、知识层面较高、创新思维敏锐等特点。发挥好机关党员的主体作用,是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的根本。要高度重视党员作用的发挥,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主题教育,使党员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机关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7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对策
2011年底,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次明确了将师德工作作为高校教师考核评优的首要标准。这个新的规范的颁布再次突显了国家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视。[1]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规模和数量也在大规模的扩张,同时高校在校生人数也成线性式的快速增加,与此同时作为高校中坚力量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也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比重也占有绝对优势,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问题也日益严峻,针对于当前高校如何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而言,青年教师的师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具有相当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调查表明,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看,一半以上的青年教师都能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积极向上、认真负责、言传身教及为人师表,不过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青年教师存在一些师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的四个方面。
(一)育人观念淡薄
部分教师没有搞清楚教师的职责是教书和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离开来。素不知教书只是一种手段,育人才是最终的目的。部分教师只是注重课堂教学和科研项目的申报,缺乏对学生育人方面的关心,更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动态等。很少与学生直接沟通交流,认为这些方面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自己只管上好课就可以了。却没搞明白教书和育人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忽视了育人工作,教师对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就不可能完全了解,教学方法上就不可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最终导致教学工作做不好,教学质量提不高。
(二)责任心不强
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对职业的认识不足,没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表现在工作中往往就是缺乏责任心,过一天算一天,在上每一次课之前不认真备课,不认真揣摩教材、准备不够充分。导致上课方式单一、缺乏新意、照本宣科、枯燥乏味。课后从来不去钻研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探索改革,教学质量不高。更有部分教师几乎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整天想着怎么跳槽,怎么出国,怎么找到一份更加满意的工作。
(三)科研风气浮躁
部分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表现出急功近利和浮躁的不正心态,更有学术造假、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这部分青年教师在做科研时,基本上不去认真搜集查阅资料,伪造篡改数据,或者是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将别人的劳动成果改头换面占为己有,这样完全是侵犯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学术,长期下去还会导致学术不正之风的不断滋长蔓延,从而玷污了科学研究这块神圣净土的尊严。
(四)理想信念淡薄
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主要是受到当前社会转型期以及市场经济的不利影响,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参与商业活动中去,搞更多的社会兼职,而把教书育人只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根本就没有更多时间能静下心来搞搞研究、做学问。把金钱和名利作为对待工作的衡量标准,根据获得金钱和利益的多少来付出自己的劳动,对没有金钱和利益的工作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极大的损害了人民教师的美好形象,使社会对教师产生误解。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从客观上看,有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也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的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对传统的教师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的影响和冲击,还有随着学校规模和数量的快速增长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带来的影响,另外高校建设机制不完善也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从主观上看,青年教师自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高校的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放松自身的师德修养,只注重职称而不注重职业操守和职业理想,这些都是产生师德问题的重要因素,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一)社会整个大环境方面
1. 市场经济对高等学校师德建设的冲击
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问题的调查发现,占比最大的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部分青年教师经不起各种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和诱惑而最终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从而动摇了自己崇高的理想信念,教师的自律奉献精神也被追求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的观念所占据。第二,现阶段的社会转型发展状况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但生活成本和住房压力使得高校青年教师难以承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时高校青年教师可能就会寻求其他的途径来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减轻自己的生活压力,这样青年教师在对本职工作的精力投入方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也进一步影响了教师的师德建设。
2.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调查中发现,受访者中有近40%的人认为网络中鱼龙混杂的信息给教师的价值观会受到相应的不良影响。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种类繁多、几乎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网上大量的信息却是鱼龙混杂、难辨真伪,而使用网络最为平凡的高校青年教师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严重受到网络负面消息的影响,导致偏离原有传统的道德观念。这使得当前高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高校自身方面
1. 高校的飞速扩招引起的对人才引进标准的调整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自2002年到2012短短的十年时间内,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几乎增长了三倍多,由256.32万人跃增到725.46万人。这时就出现了高校扩招后增多的学生人数与较少的老师形成一对矛盾,很多高校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就会不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而降低标准大量的招聘新教师,这时就会有一些责任心不强、道德水平较低、意志观念淡薄的人混进教师队伍,这对高校师德建设而言是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
2. 缺乏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的培训
在2009年,教育部曾对全国普通高校作的统计中看出,高校中的专任教师的年龄分布情况为:其中占47.01%比例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31.82%比例为中年教师、占教师总数16.48%比例为老年教师,而仅有4.7%比例的教师为56岁以上的教师。[2]我们不难看出,从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整体上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是其中比例最大的是青年教师,他们占了整个教室队伍将近一半,这就导致教师队伍的缺乏相应的成熟度。在引进青年教师时,有部分高等院校放低标准要求不够高,在吸收大量青年教师以后,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不够重视,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让他们担当起教学和科研的一线工作,而这部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很难得到保证,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稳定的职业道德观念。
3. 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够完善
第一,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领导缺乏认识,对师德建设与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刻,在领导管理体系方面得不到强有力的保证。这部分领导认为,师德建设往往比较慢,并且是一种“软指标”,短期内发挥不了作用,没有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也就没有引起高度的关注。[3]第二,在师德建设方面,部分高校组织管理不尽合理。很多高校的多个职能部门在师德建设方面沟通不畅、权责不清、管理混乱,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合力进行师德建设,在这样的情况下,师德建设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和体系保障。第三,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高校没有形成一种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的良好氛围,也没有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监督、激励和考核等机制,使得教师的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的积极性。
(三)教师自身方面
部分高校的个别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不够重视。在学校的考核中,现在很多高校都注重从教师的学历、职称和科研成果作为考核的标准制定考核机制,而对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考察所占比重相当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引起重视,有的也是摆设,或者走走过场,这必然导致很大一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师德建设无关紧要即存在师德建设上的误区,故此,他们只注重学术,将人才培养完全寄托在专业知识过不过硬上,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如何搞定职称评定,如何增加薪酬福利上,对怎么提高和养成良好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漠不关心、缺乏重视,这也是造成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逐步完善师德制度建设
在《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高等学校教师行为规范》等几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去逐步落实和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制度等方面的建设。第一,高校在选拔青年教师时要严格把关,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第二,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和用人机制,对青年教师的情感需求尽量满足,最好避免发生类似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合理或者不规范而引起的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水平方面下降的情况。第三,尽可能去改革和完善高校的师德考评体制,每个学校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在充分研究和认识自己学校现有的师德情况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既规范又完善合理的师德评价新体系,根据这个评价体系,结合一些规范合理的制度和操作方式,把青年教师的师德权利、义务明确化、规范化、具体化。比如,很多高校都在做的以学生评教加院校老师互评互测再加教师本人自评的模式,从多角度去考核教师的师德,侧重点在于注重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教书育人的指导方向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态度等,并据此建立起详细的教师档案,可以用此完善的档案作为处于实习期的青年教师可否转正、处于试用期中的青年教师是否合格,年度评先评优,教师职称评聘以及年终奖金发放或者是提拔任用的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激发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广大青年教师对高尚师德的效仿和认同。
(二)加强师德教育与教师自律
外在的约束是师德建构时期的必需,而自律才是师德永存的根本。[4]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能力,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更是如此。那么教师自律,一是教师必须自身要具备很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因为教师的职业本身肩负着为人师表的重任,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身教重要重于言传,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高于其他职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二是来源于教师本身的思想修养要求较高和对思想道德品格的自主要求。在一个是必须要在高校树立一些榜样和道德模范,利用这些无形的力量,去达到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做到教师自律,就必须要更加强调教师的自信、自强、自励、自警、自重、言行一致以及以身作则,使教师自律形成一种常态。
(三)切实推进师德环境建设
师德环境建设是落实新的历史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石。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青年教师的生活环境、工作和学习环境、科研环境等等。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那么青年教师很多基本的需求都完全得不到满足,这时候谈师德建设就没有任何意义。由此,我建议各高校以及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师德环境建设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以人为本,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应拿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来帮助青年教师解决类似的困难。例如,尽量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生活待遇;完善教师购房政策,加快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限价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对青年教师给予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立项上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在进行职称评定时,对教学型和科研型的教授在职称评定中进行合理的分流。(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跟其他劳动相比,教师劳动有其自身特殊的特点,这个特殊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创造性和复杂性。[5]高校中的青年教师们刚刚走上讲台,由于各方面的影响,使得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因此,要给予青年教师充分的尊重、关心和理解,并且给予他们适当的人文关怀,这是落实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彭旭丹,石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高校管理,2012(1).
[2]李东坡.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教育探索,2010(3).
[3]马书文.新时期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环境研究[J].教育探索,2010(4).
[4]胡雪峰.高校师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
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8
关键词:班组建设; 管理方法; 探讨
一、抓认识,摆正班组建设与管理的位置
不断深化班组在企业中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是增强班组建设自觉性的首要条件和重要环节。认识深,决心就大,自觉性也就越高。对班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要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不断深化的。
班组建设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系统工程,要求党、政、工、团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仅仅依靠哪一级哪几个领导,哪一个部门抓是远远不够也是难以胜任的。有一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较为放松,什么“只要多发奖,不用抓思想”,“大道理一筐,不如大团结一张”等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法时有出现。为此,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真分析, 并经常召开班组建设和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阐明班组建设和管理及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班组建设与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二、抓基础,完善班组各项管理制度
班组建设重在打基础,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搞好民主管理,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使班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选配好政治、业务素质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班组长,工会小组长,制定各自的工作职责,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岗位操作法,明确班组长负责制,形成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班组集体领导管理体系。
(二)开展班组达标升级竞赛,评选优秀班组和优秀班组长;开展创合格班组、先进班组、优秀班组活动。制定“三组”考核标准以及评选办法。每年召开班组建设成果发布会,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三)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行为也不可能规范。要制定班组的各项管理制度,如质量管理、目标管理、考勤制度等,明确班组内的工作职责,任务、作业程序等,形成制度,颁布执行。同时要做到月有考核,季有初评,年有总结,考核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组的依据。整套制度建立健全后,就会逐步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
(四)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推进班组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民主评议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发动班组人员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等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为班组建设献计献策,主动改进工作方法,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体现班组人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责任意识。
三、抓关键,培养提高班组长素质
班组长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是生产经营现场的直接管理者,是企业“六型一化”建设的前线指挥员。为了提高班组长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归口管理集中参加劳动部门轮训班组长的培训活动,取得班组长资格的上岗证后回到班组任职,让班组长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增长才干。在复杂的实际工作中,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扩大视野,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班组建设中的作用。
四、抓根本,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
班组是企业的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通过班组落实到职工群众中去。职工的各种思想、观点、立场问题也会在班组中反映出来。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对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加责任感,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以坚持和宣传政治学习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谈心活动为重点,使班组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得以加强和完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侧重解决一些具体矛盾和问题:一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逐步养成习惯,日久必见成效。二是解决员工的工学矛盾,落实学习时间。三是选好内容,作好安排,班组学习的内容要联系实际,由浅入深,方法是读议结合,民主讨论,互相启发教育。
班组建设与管理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班组既要适应整个企业文化,同时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班组文化”,若干“班组文化”融合交叉构建和发展了企业文化体系。班组的建设与管理,特别是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再塑功能。谈心活动是职工自我教育的好形式,是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常用的方法,可疏通思想,增进感情,可逐步形成关系和谐、工作协调、互相帮助、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
五、抓深化,增强班组管理的科学性
班组作为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位,工作由党、政、工、团多渠道向他们布置,多层领导,多级管理容易造成混乱现象。因此,就要理顺各自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科学体系,明确工作总目标,把各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协调起来,使大家各司其职,扩大工作面,把各项工作任务逐步分解,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班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班组是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目标的一个主体,落实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必须从班组抓起,将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局面,从而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司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
(二)抓好班组综合考核工作。在不断完善班组综合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正确处理好班组的责、权、利关系;在班组实行综合考核工作,以改变在分配问题上的企业内部班组和个人之间平均主义的问题,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推荐阅读:
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08-24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06-08
企业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5
大型零售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05-18
加强集团性企业税收征管中的问题和对策07-28
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6
国资发群工[2009]52号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09-23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25
试析建筑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