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低碳

2024-07-28

企业如何低碳(共7篇)

企业如何低碳 篇1

无论是行业协会, 还是企业老总, 都只是根据工作经验和对“低碳”这个词的理解, 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至于谁是真正的“低碳”, 恐怕连他们自己也并不知道。

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让“低碳”概念迅速在民间普及, 上海世博的城市试验区更让人们得到切身感受,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很多企业也举起了“低碳”的大旗, 然而, 从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来看, “低碳”还是处于一种异常尴尬的雷声大, 雨点小的阶段。

关于“低碳”的争论比比皆是, 但“低碳”是什么?无论是行业协会, 还是企业老总, 都只是根据工作经验和对“低碳”这个词的理解, 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至于谁是真正的“低碳”, 恐怕连他们自己也并不知道。

企业生死线

在内外政策、消费者立场、贸易壁垒的重重压力之下, 重污染、高能耗的中国企业或许更加深刻地意识到, 在生死存亡关头, 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为企业的生存找到可能的途径。而对那些新能源、新技术产业而言, 低碳时代无疑意味着更多的商机和市场。

近年来, 环境保护正在成为全球财经界的热点。一旦某家企业被视为污染源头, 接踵而至的将是严厉的谴责和抗议。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是, 这些抗议多来自民间。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顺应民意, 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定期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毕建忠指出, 低碳时代的到来, 将重新定义人们对企业的标准, 包括其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他们开发出了全国第一个低碳银行卡, 号召商旅人士在日常工作中为频繁的航空飞行购买碳积分。

减客网特约专家郭宇峰一直致力于可行的低碳推广普及工作。在他看来, 企业的环境绩效会对企业品牌形象产生直接影响。“因为投资人和股东、消费者和客户以及企业员工都开始把环保责任当作评估企业的标准之一。”

2007年, 荷兰消费者杂志做了一项调查评估报告, 报告中因索尼公司的环境绩效不理想, 将其生产的电视机评鉴为“合理”购买等级, 而其他两家公司诺基亚与Aristona则被评为“最佳”购买等级。报告出炉后, 索尼在荷兰的市场占有率一举下跌11.5%, 而诺基亚与Aristona则分别创造73%及113%的年营收成长率。

由于忽略绿色生产及绿色消费的代价太为惨重, 索尼痛定思痛, 设立“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办公室”, 以确保原料、零件、材料供应商不仅符合环保的标准, 还要符合社会责任及人权等新领域的要求。

在过去的一年里, 数十名华硕专员奔赴近两千家零件供货商的工厂, 计算一台笔记本电脑从零件生产、运输到组装、消费者使用, 到最后送进回收站每个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些计算还包括员工餐厅的餐食、员工出差搭乘飞机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一切, 只是为了能在电脑上贴一张画了脚印的“碳足迹”认证。在这个微利行业, 华硕为何花费如此代价?华硕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做, 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市场淘汰!”

中国已经提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 虽然对服装业没有明确的减排要求, 但是服装低碳化研究引起很多企业的重视。服装业走向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 这必然是一场突破性的革命。

目前, 李宁、七匹狼、九牧王等品牌服饰企业在面料的选择方面更倾向于环保型、低能耗面料。李宁和帝人集团合作的一种循环再生技术将染料以及其他材料完全去除, 无限循环再生。这和在一定条件下从石油制造出聚酯原料再焚烧相比, 能源消耗量及二氧化碳排出量均可削减80%左右。回收的服装可以返回工厂, 重新再生为长纤维。这种方法为延长服装自身的生命周期提供了新的思路。

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透露, 七匹狼一直致力于通过环保面料的运用, 在节能减排、废气处理, 废料二次加工利用等方面严把环保关, 尽全力将污染的可能性不断减小。“最新的例证是, 2010年, 七匹狼精选有机棉、记忆、竹纤维等优质面料, 凭借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耐磨性、舒适性, 以及天然绿色和环保健康等特点, 创造出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低碳环保服饰。在原料采购上, 我们更强调对自然环保材料的选择, 如青丝、棉、麻、天然纤维等织物, 而颜色则以卡其、绿色等自然色系为主。”

对于中国大多数制造企业而言, 它们还面临着来自国外市场的碳减排压力, 因为大量的中国商品需要出口到欧美等其他国家。这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 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 其中包括“碳税”。

目前, 对国内企业冲击最大的当数欧盟新的Er P指令, 这项指令是欧盟一项主要针对能耗的技术壁垒指令, 涉及除车辆以外的所有投放市场的能源相关产品。它将生命周期理念引入产品设计环节中, 旨在从源头入手, 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回收、后期处理这一周期内, 对能源相关产品提出环保要求, 全方位监控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原则上所有投放市场的能源产品, 生成、转换及计量这些能源的产品 (不包括运输工具) , 以及用于装入能源产品中, 并在市场上独立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部件都被包括在内。产品消耗的能源包括电能、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这一壁垒使得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20%左右。首批Er P指令一实施, 就使我国约80%出口到欧盟的办公设备、冰箱、空调、机电等产品被拒之门外。仅广州目前涉及到的出口贸易就高达33.87亿美元。

目前, 碳关税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新议题。丹麦、荷兰、芬兰、挪威和瑞典5个北欧国家实施了碳税或能源税收政策, 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也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尽管世界上目前并没有碳关税的征收范例, 不过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欧美发达国家将紧随其后。。

有专家预测, 一旦“碳关税”启动, “中国制造”将首当其冲, 因为中国出口产品大多仍为低端产品, 生产中的碳排放相对较高。也有专家呼吁, 应该将碳税计算在产品的使用国度而非制造国度。“中国制造产生了大量碳排放, 但这些产品最终都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使用了, 碳排放算在生产国度明显不公平。”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毕建忠指出。作为相关课题研究, 国内已有专家按照这一思路开始研究碳排放的计算问题。

而据气候变化资本集团董事唐伟珉介绍, 毫无疑问, 碳税将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新的贸易保护壁垒, 它会导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影响出口, 所以我国的外贸企业必须要在征战全球市场的时候把碳排放, 也就是环保成本加在产品成本里面。唐伟珉还透露, 不久的将来——2012年1月起, 中国的航空业还将遭受更大的考验——凡是飞抵英国的每个航班, 都必须缴纳3万元的碳税。

从根本上讲, 面对世界贸易低碳化大趋势, 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也需要用低碳化的产业基础加以铺垫。不过, 产业低碳化是个“细活”, 不可能一蹴而就。斯特恩院士指出, 中国眼下的核心挑战是如何推动并组织向低碳增长的转型。“如果要高效且有创意地实施这样的转型, 就必须出台既透明又可信的健全政策。”

如何实现低碳

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载体, 低碳时代到来既给企业带来了挑战, 也给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企业该如何适应低碳发展的潮流?

低碳经济因“碳”而起。工业革命以来, 由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 全球平均升温不断提高, 出现了气候变化问题。温室气体主要指《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气体, 包括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六氟化硫 (SF6) 、氢氟烃 (HFCs) 和全氟烃 (PFCs)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大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 对企业而言, 是一种社会责任, 是一个企业形象问题。十几年前, 耐克鞋的气垫所含的主要空气成分是SF6, 由于SF6对环境会造成很大危害, 耐克公司通过“材料革命”, 改进了鞋子的生产工艺, 气垫中也不再含有SF6, 从而重塑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和绿色形象。

低碳经济是一次能源革命, 这场能源革命意味着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都要发生改变。能源消耗企业要增加清洁能源利用的比重, 而能源生产企业除提供传统化石能源外, 也要增加清洁能源生产的比重。

低碳经济意味着一场绿色革命的到来, 这将是继蒸汽机革命、内燃机革命、IT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企业肩负技术创新的使命, 能够实现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发展的企业将引领行业发展的潮流, 创造新的商机和盈利模式, 而不能实现低碳转型和发展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例如, GE公司制定了“绿色创想”战略, 投资于清洁技术, 既完成了公司从制造型向服务型的转型, 也创造了巨额利润, 获得了绿色收益。

低碳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给企业运营加上了一个新的更为严格的约束条件, 意味着提高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 企业发展也必然处于这一约束条件之下。例如, 企业使用能源的成本更高, 政府对环境评估会更加严格, 监管部门对企业产品的碳排放会设定标准, 要求企业提供碳标签, 进行碳补偿, 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更多。碳竞争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 虽然没有明确的度量标准来度量低碳, 但一般而言, 大致有四个方面的指标:第一是单位GDP碳排放, 即产生每单位GDP所需的碳排放量, 这也就是碳密度。碳密度的倒数即碳生产力, 是单位碳的生产能力。第二就是碳消费指数, 也就是人均碳排放量。第三是单位产出的碳排放, 比如炼一吨钢所需的碳排放量, 生产一吨原油所需的碳排放量, 这一指标标志着一个企业或经济的碳竞争力, 越低越有竞争力。这一指标对企业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四是碳排放弹性, 即碳排放增长速度与GDP增长率之比。提高碳竞争力对于低碳是的时代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碳竞争力的高低是一个企业技术、管理实力的体现。碳竞争力将成为银行制定绿色贷款标准或低碳贷款标准的重要参照系, 也将成为产品供应链是否绿色的检验标准。

低碳经济是一场国际博弈, 所有国家都需要减少排放, 承担国际责任, 而承担责任的主体是企业。例如, 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力、煤炭类企业都将成为减排的主体, 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降低单位产值碳排放。碳减排量将成为企业的资产。企业的碳资产既可能成为“负债”, 也可能成为“财富”。实际排放额低于碳排放指标分配的“节约量”或减排项目达成交易, 这个节约量或交易量相当于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一笔额外财富, 也即发行了一种碳货币。这个总量取决于国家或企业实施碳减排的力度, 同时还取决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趋势和惯性。碳货币成为财富, 能够提供多余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国家必定具有先进的制造业, 它们不通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 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升产品附加值, 改造工艺流程, 以此节约更多的碳货币, 出售给那些技术落后的国家和企业。那些减排技术落后, 而消费又很旺盛的国家将因此受到双重打击, 其制造业要购买碳货币才能生存, 其消费者也要购买碳货币才能继续享受, 由此必然造成国家和企业财富的流失。

“低碳”与气候变化相关, “绿色”本身就是一个环保概念。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整体的, 而环保问题则是地区性的、局部的。一国在特定的发展阶段, 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规模成正比, 而环境恶化则破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一个很“环保”的企业, 未必是一个低碳企业。在低碳的背景下, 一个环保的企业也有可能因为碳排放标准达不到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而出现问题, 甚至因低碳约束而消失。今天的企业为环境和低碳买单实际上是为企业未来所做的投资, 而不能视为当下的成本。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低碳经济既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方式之一, 也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无论从属于哪个行业, 企业都要研判大势, 认清趋势, 变挑战为机遇。一方面, 发展低碳产业, 加强装备和技术的集成和创新, 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 建立碳排放统计体系, 管理好企业的碳资产, 积极参与碳交易, 尝试自愿碳交易, 摸清家底, 公布碳清单, 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低碳经济是一种规则经济, 管制经济, 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承担着创新规则, 建立交易平台的责任。政府需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等手段, 鼓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实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国家要鼓励各级政府追求绿色GDP, 从而降低整个国家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最为根本的, 政府需要创造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低碳产业和低碳企业发展, 让低碳企业能够持续盈利, 受人尊敬, 让高碳企业受到监管和惩罚, 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并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

目前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企业来讲, “低碳”还仍停留在一个新兴、待开发的层面, 在一段时期内高开采、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仍会存在, 需各方加大力度改善。但随着“低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有关专家预言:全球已经进入“低碳”革命时代, 它将从方方面面对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民众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著名营销策划人, 品牌管理专家杨龙认为在不久的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低碳”产品, 选择“低碳”生活模式。因此, 谁先踏上“低碳”这条路, 其实也就抢占了市场的先机。

“低碳”来了, 企业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借用的概念, 于是无论什么样的活动, 都往“低碳”上靠。比如, 生产企业会说, 降低污染、减少排放就是“低碳”;流通企业会说, 减少流通环节, 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也是一种“低碳”行业;消费者会说, 要购买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长久或循环使用的产品, 这就是支持“低碳”。尽管理解各不相同, 但如果“低碳”的理念能够深入人心, 并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对于推动行业的产品品质提升, 未必不是一件大好事。

没有标准, 又不得不说“低碳”, 在这股将“低碳”视为时尚的潮流中, 企业家大多不过是拿“低碳”作为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噱头罢了。不过, “低碳”这个词汇的流行, 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 还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的环保意识提高了。

中小建材企业如何应对低碳时代 篇2

建材行业是耗能大户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 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中小建材企业数量众多, 如何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使用,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是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加快发展生态绿色建材, 寻求更适宜的企业持续生存模式, 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为此, 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1 正确认识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减少煤炭石油传统的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科学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 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意味节能,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这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将引发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我们每个人每个单位企业都必须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2 创新工作思路

发展低碳经济在于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积极迎接挑战。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 完善扶持政策。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发展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 制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激励政策。

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 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 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有序发展水电, 积极发展核电, 不断扩大新能源比重。

三是建立健全科技、统计、信息等支撑体系。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逐步建立温室气体监测统计、气候变化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

四是改善发展方式。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坚持走新型建材工业化道路,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 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 在全社会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3 强化可行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 中小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十分严峻, 各企业必须充分认清形势,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扎实有效推进。

3.1 进行战略定位, 创新企业管理

要改变中小企业“小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 实施特色产品经营战略, 提高产品专业化水平, 努力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的方向发展, 走“专、精、特”的道路。要把建立规范现代企业制度与推行现代化科学管理紧密结合, 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3.2 加快企业升级改造, 加大技术投入

加快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严格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 加大洁净能源技术的推广力度, 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尽快进入能源多元化阶段。抓好节约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大力提高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水平。

着力推进节能减排, 引导企业充分用好有关政策, 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进行升级改造, 尤其是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的应用。中小建材企业应谋求集聚发展, 依托关联产业集聚区, 建立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 推进公共设施共享和生态化改造及对废弃物统一处理和合理利用。

3.3 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从事新型建材产业

中小建材企业应根据地方和区域产业政策, 适时发展新型绿色建材。中小建材企业技术创新要着眼于挖潜增效。加大优化产品结构力度, 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实现节能降耗。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进行低碳经济商用技术的研发, 占领低碳产业的技术制高点。

3.4 完善节能减排组织

企业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有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耗能重点企业要设立节能减排工作机构, 具体负责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 一般企业应明确节能减排工作部门, 配备节能减排管理人员, 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统计、计量、分析和监督检查。

3.5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监测制度

要夯实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 抓紧完善节能减排监测网络。要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的监测, 密切关注各种数据参数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置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象, 杜绝严重跑、冒、滴、漏和重大环境污染。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数据统计制度, 做到定期收集、定期汇总、定期分析, 力争比较全面地掌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要完善信息报送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口径、范围、折算标准和方法进行计算, 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敷衍了事行为的发生。

3.6 严格企业节能减排考核责任

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 建立责任制, 将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纳入企业内部的业绩考核。要通过严格的考核, 推动企业强化管理, 优化产业结构,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开发利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装备, 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7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节能减排队伍

目前从事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人才则相对较少, 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要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8 形成节能减排工作合力

中国如何发展低碳建筑 篇3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城市工业生产、加工制造、交通建设等各领域往往大量燃烧或使用一次性能源,由此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地球气候环境迅速变暖。于是,最终可能引发灾害性气候与环境变化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存环境。对此,国际上已达成共识,要发动全球各国人民从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空间。

D G N B:科学计算建筑的碳排放量

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 0%。但对于如何计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除德国2008年推出的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科学、专业的计算方法。

以德国D G N B为代表的世界上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首次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的碳排放度量指标(Common Carbon Metrics)计算方法,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 N E P)机构在内多方国际机构的认可。其技术体系对于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原则是:分别计算建筑材料在生产、建造、使用、拆除及重新利用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碳排放量并相加,形成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

D G N B:建筑物碳排放的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

DGNB体系对建筑物碳排放量首次提出了系统而可操作的计算方法。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生产与建造、使用期间能耗、维护与更新、拆除和重新利用这四大方面,建筑物碳排放表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上述四大方面,对于一次性能源的消耗进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建筑物的碳排放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分别为:

1.材料生产与建造:考虑原料提取,材料生产、运输、建造等各方面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是根据DIN276体系将建筑分解,按结构与装修的部位及构造区分对待,计算所有应用在建筑上KG300和KG400组别的建筑材料及建筑设备的体积,考虑材料施工损耗及材料运输等因素,与相关数据库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材料和设备在其生产过程中相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所有应用在建筑上的材料碳排放量相加得出总量。材料碳排放量的计算时间按100年考虑,每年的碳排放量即为其1/100。这样就可计算出建筑物的材料生产与建造部分每年的碳排放量。单位是kg CO2-Equivalent/m2·y。

2.使用期间能耗:主要包含建筑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等维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能耗。对于建筑使用部分的碳排放量计算,要根据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区分不同能源种类(石油、煤、电、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等),计算其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然后折算出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维护与更新:指在建筑使用寿命周期内,为保证建筑处于满足全部功能需求的状态,为此进行必要的更新和维护、设备更换等。材料和设备的寿命与更新及维护间隔频率,按照V D I 2 0 6 7和德国可持续建筑导则(Leitfaden Nachhaltiges Bauen)相关规定计算。计算所有建筑使用周期内(按5 0年计算)需要更换的材料设备的种类体积,对比相关数据库,可以得到建筑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维护与更新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数据。

4.拆除和重新利用:D G N B对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周期终点时的拆除和重新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采用如下方法:将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周期终点时所有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利用材料和需要加工处理的建筑垃圾。对比相应的数据库,可以得到建筑拆除和重新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数据。

D G N B:注重建筑拆除与重新利用过程中的减碳

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认为,计算和降低建筑在拆除和重新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样重要。这是由于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需要不断更新维护,因而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对材料设备的选择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选择坚固耐用的产品,以及户型和规划设计上满足未来可能的发展要求,以减少维修更换次数。相反,如果只选用劣质材料,不仅会降低使用者的居住品质,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健康隐患,同时大量更新和维修工作也必然带来相应的高碳排放量。而如果建筑在十几年后就不能满足新的使用需求,其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量也将相当巨大。

而如果这些被拆除的建筑能够进入下一个使用流程,或被用来再回收建造新的房屋,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会大为减少。在这一领域,德国D G N 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就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原则和措施:既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未来建筑的拆除和材料分类,以尽可能减少建筑拆除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产生,也在建筑设计、构造设计方面,使之有利于今后建筑材料的分离,有利于不同利用价值材料的分类处理和再回收利用。这种建筑材料的重新回收和利用,可相应计算出减少的碳排放量,通过循环利用建筑材料,最终有效降低建筑建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如何降低建筑碳排放量

当前,降低建筑碳排放量的首要工作是降低使用期间的能耗,世界各许多国家,都对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类型建筑,其能耗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技术规定和标准。其中,住宅作为城市中数量最大的建筑类型,相关能耗也有对应的标准和规定。因而,要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通过合理规划设计,首先就要达到相关的建筑节能标准,严格施工和科学管理,降低建筑使用期间的能耗,从而达到降低建筑碳排放量的目的。

而对于减低建筑使用部分的碳排放量,要根据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区分不同能源种类(石油、煤、电、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等),计算其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然后折算出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这一生产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能源使用部分的追踪,强调节约使用过程中一次性使用能源的消耗,包括提高采暖和电源部分可再生能源比例,而并不是盲目追求在城市建筑上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的推广,因为这些技术的应用受到许多限制,最终节能减排效果有限。

同时,降低碳排放、节能减耗需要从上而下共同努力,从产业结构和开发商到设计和建设者,从建筑的生产、建造环节就减少碳排放量,而作为消费者的购房人,购买低能耗、低碳建筑,也是为减少碳排放尽一份力。

提倡勤俭节约,避免铺张浪费,杜绝大而不当的建筑,是降低建筑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绿色出行近年来也常常被大家提及。因此在建筑前期规划中,应提倡尽量以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为主导,500米左右设置公共交通站点,建设满足日常生活品购买和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减少出行量,建立并重新开发人性化的自行车道路体系、存放体系,满足现代生活发展的需求,也能将总体出行的碳排放量降至更低。这些同我们的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有密切关系,但严格说属于交通系统的降低碳排放范畴,属于交叉学科领域。

中国应如何建设低碳建筑

对于国内,要建设和推广低碳建筑,除了近期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体系之外,中长期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对各种不同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玻璃、铝制品和内部装修材料,以及建筑设备(空调等)等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量做出全面统计和分析。同时,对不同地区厂家生产的各种建筑材料其单位能耗进行标识和追踪,建造时才能有更节能、减碳的方案可选择。

其次,中国需要设计、研发和建立适合国内市场需求,且经济成本上可行的建筑技术体系。通过这种体系,更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使之成为切实降低建筑物碳排放量的建筑结构体系,如建立轻钢、新型轻质混凝土结构、复合材料结构体系等的追踪,使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计算有科学依据。最后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建筑开发的规划设计、建筑结构的造型、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对于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之间的关系,针对人类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并危害人类健康等恶劣因素,通过使用环保建材达到创造健康舒适的建筑使用空间,并减少人类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业界通常推广绿色建筑的着眼点。

而低碳建筑则是如前所述,在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下达成的共识,把握目前最关键的因素,拯救地球。事实上,绿色建筑、低碳建筑都是可持续建筑的组成部分,可持续建筑包含了低碳和绿色建筑,其关注的内容和着眼点更加广泛而完整。例如在减耗方面,可持续建筑不仅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也要求减少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其他有害气体对臭氧层的破坏,减少磷化物和重金属的排放,以避免对全球环境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以德国D G N 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为代表的可持续建筑评估系统,不只关注保护环境,而且追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在高质量工程施工的条件下,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保证住宅舒适度的基础上,使其在建造运营过程中,不仅达到环保和低碳排放量,同时更将建造和使用成本降至最低。

企业如何低碳 篇4

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游企业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产品与服务。

低碳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要将低碳旅游转化为旅游者的行动,旅游企业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二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三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 低碳旅游的现状分析

(1)在政府层面,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

(2)在企业层面,旅游景区是最早倡导低碳旅游的。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旅行社服务机构目前也在积极推进低碳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旅游产品设计上将徒步,自行车旅游等内容加入旅游行程中;饭店在创办绿色饭店的理念下,逐渐改善设备设施,节能减排,倡导新的住店消费模式。

(3)在旅游者层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时候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等。

3 旅游企业的低碳举措

(1)旅行社企业应通过旅游产品设计引导旅游者低碳消费。随着国家对旅游企业经营准入的进一步开放,旅行社企业的竞争将越来越大,而旅行社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产品的竞争。因此旅游产品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至关重要。引导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是旅游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低碳旅游时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在旅游产品设计中把握低碳消费原则,引入低碳生活方式将是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基本思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引入“碳足迹”计算,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低碳旅游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倡导低碳旅游必须加大对低碳旅游理念的宣传,让旅游者积极行动起来成为低碳旅游消费中的一员。旅行社企业可以对旅游接待人员进行低碳旅游理念培训,引入“碳足迹”计算,帮助旅游者选择环保方式参加旅游。一方面,旅游企业可以减低费用,增强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树立旅游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效合一。

(2)加大低碳旅游项目设计。在吃、住、行、游等要素设计中引入低碳消费理念,加大低碳旅游项目设计。饮食服务上,调整旅游者的饮食结构,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合理搭配,既保证旅游者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住宿服务上,在选择目的地酒店时要多考虑小规模酒店或便捷旅馆,虽然这类酒店仅提供最基本的设施,但这意味着可以最少量的消耗能源;在交通工具选择上,不过度追求奢华。拒绝私人飞机、游艇等极度舒适却以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旅游方式,寻求简单惬意,回归自然的出游行为,才是减碳的根本所在;在游览活动中,多设计自行车、徒步、骑马等游览等旅游体验项目,减少机动车、缆车等游览项目的设计。

(2)饭店企业应通过创办绿色饭店倡导顾客绿色消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对饭店节能减排的要求是五年内星级饭店用水用电量降低20%。低碳旅游的实施,受益最大的当属饭店业。饭店是一个大型系统经营实体,建筑、基础设施、服务等都涉及到能耗,因此也是旅游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重要单位。在硬件上,饭店通过引进高效的设备设施,如采用建筑物采暖、太阳能利用、推广节能灯等多种手段减少碳排放。在软件上,推行绿色饭店理念,对饭店而言,不但没有增加饭店的自身运营成本,相反是为饭店节省了开支。比如饭店内对房间灯和大堂灯的控制,以及一次性洗漱用品的节约,床单被罩清洗率的降低,这些举措都为酒店节约了大量成本。

(3)旅游景区应坚持多利用少开发促进低碳旅游开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对旅游景区节能减排的要求是五年内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首先,对于景区来说,应多利用少开发,并尽量采取原生态材料建设景区,例如景区内的垃圾桶,就可以不用塑料材质而选用草编筐,这样既与景区风格相匹配,又净化了景区环境,同时游客还喜欢。其次,在旅游景区开发中应尽量避免资源浪费型开发,烧热水而开发的温泉景区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再次,旅游景区设备设施应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摘要:在后工业化时代,节能环保与经济持续发展将成为新的主题。在全球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低碳旅游这一新型的旅游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旅游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企业通过旅游服务理念提升,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接待设施的改善,旅游方式的引导等手段将低碳旅游转化为旅游者的行动。

石化行业该如何应对低碳经济 篇5

中国政府上月底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绿色经济、低碳发展已成全球趋势, 新的产业群会因此出现。比如低碳产业, 像节能、环保;又或者是绿色产业, 比如那些可以尽量少用或不用煤和油的产业, 抑或新能源。加大减排对于节能型的产业显然是有利的, 有可能会带来太阳能、风能等实质性的利好。而对于石化行业来说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同时又有着新的机遇。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和任务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 我国必须在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出一条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路。工业革命以来, 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石化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 一些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 发展高碳产业, 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 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因此,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及早筹划, 把握好碳预算, 避免高碳产业和消费的锁定, 努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

其实, 在低碳经济方面, 石化行业大有可为。首先, 石油化工行业本身是耗能、用能和碳排放大户, 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急需尽快调整结构和产业布局, 淘汰一大批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 节能降耗与碳减排的潜力很大。其次, 石油化工企业近年来的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余热余压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干熄焦、电石干法制乙炔再生产聚氯乙烯等节能环保型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 这些都使该行业的能耗指标大幅降低。再次, 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其产品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该行业的技术进步或升级, 不仅可以带动行业本身能耗水平的下降和碳排放量的减少, 还会带动并促进相关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排的进程。

物业管理如何引领低碳生活 篇6

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的日益关注, “碳排放”、“碳置换”、“碳银行”……有关碳的环保术语不断见诸报端, 并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低碳, 已经不再是环保专家的专用名词术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恶劣天气险象环生等, 更是把低碳这一话题推向了极致。

如果说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为今天人们的行为准则,那么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业管理,又如何担当起这份重任,去引领社区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今天的重要课题。

低碳理念的引领

低碳理念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表明, 任何一种社会主流习惯的形成, 仅靠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和理念倡导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辅以必要的政策引导、法规约束和利益回报, 才能形成社会习惯的保障。物业管理因其行业的特殊性, 既与居民最贴近, 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节能环保、建立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责任。

1. 项目的前期介入

除了对传统的房屋规划、设计、设备选用、功能布局、施工监管、验收接管、销售和租赁提出建设性意见, 充分反映用户要求和物业自身需要以外, 还应在在项目开发建设阶段, 从建筑物设计、施工以及材料、设施设备的选择上, 就提出节能减排的合理化建议。同时, 还要在建筑过程中注重项目的安全质量的细节问题, 使施工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项目的前期管理

要熟悉项目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的详细信息,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之配套的低碳运行维保计划, 为日后的低碳运营管理做好充分准备。还要针对各个装修公司的水平, 除了监管常见的安全违章问题之外, 更要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关注细节问题。不仅要对装修过程进行及时监督与指导, 还要对装修环保工作监督到位。

3.设施设备的管理

低碳理念的导入, 意味着将更加专注于科学地调整设施设备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 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动排查高能耗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设备, 并创造条件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推进设施设备的节能减排改造。在日常管理中, 可以通过诸如控制空调温度、错峰制冷、使用时控或声光控开关及节能灯具或节能设备、调整电梯控制软件至合理节能的方式, 乃至办公室人走灯灭、关闭电脑等一系列控制措施。并且建立详实的设备档案, 对以上系统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4.提倡科技创新,鼓励发明

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如太阳能路灯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环保光源应当广泛使用。可以利用小的风能发电或沼气装置,减少对市政供电的依赖。另外,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居民最常用的低碳环保家用设施,对于这种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物业公司可以提出一个统一可行的实施方案,既保证整体外观整洁,又能方便居民,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

低碳理念的导入

众所周知,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让业主或物业使用人能够切身感受到低碳理念所带来的好处,逐渐让这种理念深入人心,进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是物业管理导入低碳理念的重点。

1.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物业管理中的形象工程,选择环境管理作为切入点,是基于以下两种原因:第一,它是低碳理念的核心;第二,它能够让住户较快感知。

(1)垃圾处理必须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并做到垃圾分类袋装化,减少垃圾运出的污染,做到废物分类回收,物尽其用。

(2)降低煤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油烟等废气排放量,改用液化气作燃料。可以在车道附近选择种植对尾气排放有吸收转换功能的植物。另外,对于环境的消杀药物也应选择对空气污染影响较小的环保配方。

(3)根据不同物业所处的气候、地理等环境因素,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绿化环境专业养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4)城市居民对于中水的再次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对自来水的消耗量。经过适当处理的中水可以用于居民冲厕、公共区域绿化浇水、冲洗地面等。中水不仅费用低廉,而且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目前,北京及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建成了统一的市政中水供水系统,但大多数城市尚未达到这一程度。对此,物业公司可以通过地下集水坑、水塘等收集雨水及居民中水,用于环境管理用水,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

(5)有害气体排放控制。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发电机发电时的废气、停车场车辆排放的尾气、写字楼内的餐厅(油烟、油渍)、污水排放等,是有害气体排放较多的地方。加强对这些重点部位的环保控制管理,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另外,通过建设、使用环保停车场可以让植物将车辆排出的有害气体吸收,减少空气污染。

2. 内部管理

在内部管理中贯彻低碳理念,可以让业主和物业使用人通过物业服务更加直观感触到低碳理念,产生认同感,唤起责任感。

(1)培养员工的低碳意识。通过系统的低碳知识方面的培训,逐渐让员工在意识上得到增强,同时,在行为上用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使员工理解低碳理念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自觉行为。

(2)管理流程向低碳化转型。在企业内部运作中倡导低碳化的节能减排理念。如安装环保照明灯、规定夏日空调标准度数、电脑亮度标准、纸张的二次利用以及无纸化办公的转型等等,都是在不影响运作效率的同时,又能实现良好低碳效应的措施。

3. 加强社区公共服务文化建设

社区、公共服务区域文化是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和物业使用人之间一座必不可少的沟通桥梁。将低碳理念融入社区、公共服务区域的文化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区域文化对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的引导、凝聚、约束及改造功能,对服务人群进行行为塑造和推广,逐步形成共同的低碳价值理念。而随着这种单个区域价值理念的逐步形成,又可实现从内部推广延伸到横向的、诸多区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由区域效应扩展为社会效应。通过努力将低碳理念由宏观概念,细分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行为。要摒弃一味的理论演讲和神秘感,让大家既能在意识层面上得到改变,更能在实际生活上得到收益。

(1)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低碳理念。可以利用宣传栏、广告牌、标识等,告诉人们如何改变以高耗能为代价的生活习俗,向人们推荐低碳环保用品,使“环保低碳”意识交加深入人心,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社会和行为。

(2)规划自身行为。低碳生活其实做起来很简单,作为物业公司有责任把生活中的低碳内容与措施给居民勾画出来,并加以宣传推广。这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低碳行为的引领。如洗澡水温度调低1度;做完饭随手关掉抽油烟机;家庭一水多用;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让衣服自然晾干;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等,逐渐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3)举办科普活动,引导居民体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可以通过废物利用、熄灯活动、自行车日、闲置物品交换、环保艺术品拍卖等活动,让人们直接参与到低碳环保活动中来,并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培养居民低碳环保的意识。

(4)除此之外,物业公司还可以与学校、环保部门、义工队以及绿色环保社团等单位或团体联合举办系列活动,或与商家联合举办低碳环保为主题的促销活动,提高人们对低碳环保的认识,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日本如何推进建设低碳社会(下) 篇7

关键词:日本,节能减排,低碳社会

(续上期)

低碳社会的建立, 依赖于以城市为单位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改善城市功能和交通系统的配套改革。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低碳社会, 2008年7月, 日本政府根据提案内容的先进性和地区性等标准对参选城市进行了评定。7月22日“地区活性化统合总部”宣布6个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地方城市入选首批“环境示范城市”, 京都市等7个市区町也被同时选为“候补示范城市”。被选中的示范城市有人口超过超过70万的大城市横滨、九州,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地方中心城市带广市、富山市, 以及人口不到l0万的小规模市县村熊本县水俣、北海道下川町作为推动向“低碳社会”转型、引领国际趋势的“环境模范城市”。这些“环境模范城市”将多项活动加快向低碳社会转型的步伐, 包括削减垃圾数量、开展“绿色能源项目”、“零排放交通项目”等。这些城市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 推广环境可持续的交通体系, 实施二氧化碳减排, 以促进社会低碳化发展, 建设低碳型城市。按照规定, 入选城市中的居民主要消费地产食品, 并且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通过推动节能住宅的普及、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尽可能减少人流和物流产生的碳排放。

为使消费者更加直观了解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 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减少制造温室气体, 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08年8月20日决定在2009年度试行“碳足迹”制度, 届时食品、饮料和洗涤剂等商品将标示从原料调配、制造、流通 (销售) 、使用、废弃 (回收) 等5个阶段排出的碳总量。

2008年9月, 日本政府修改《新经济成长战略》 (2006年6月, 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新经济成长战略》) , 将在技术改造、低碳排放社会、农工商联合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 以转危为机提振经济。《新经济成长战略》提出实施“资源生产力战略”, 即为根本性地提高资源生产力采取集中投资, 使日本成为资源价格高涨时代和低碳社会的胜者。同月,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政策咨询机构“综合资源能源调查会新能源部会”提交《构建新能源模范国家》紧急建议。2008年9月30日日本正式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问题特别工作组 (AWG-LCA) 提交了日本国家建议文件, 全面阐述其对2013年以后国际减排机制的主张。2008年10月, 日本正式决定试行国内排放交易制度, 经济产业省决定修改《石油替代能源促进法》 (简称《替代能源法》) 。2008年11月, 为落实《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国土交通省和环境省联合发布了《为扩大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行动计划》。2008年12月, 日本政府宣布将为21个非洲国家提供总额为921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用于帮助这些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日本政府在2009年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中重点强调了发展节能、新能源、绿色经济的主旨, 其措施是延伸和细化2006年提出的“新国家能源战略”, 如提高太阳能普及率措施、发展环保车措施、发展生物技术和产业措施等。日本未来加强能源和环境领域研发的思路还体现在2009年度各部门的预算申请中, 在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 仅单独列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性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5 5亿日元。在2009年3月27日国会通过的总额达88.5万亿日元的2009财年预算案中, 涉及很多鼓励低碳产业发展的财税措施。第一, 对环保车减免税就达2100亿日元;第二, 对节能环保投资减税规模也达1 900亿日元;第三, 对中小企业减税2400亿日元, 促进其向低碳经济转型。这三项减税金额约占该财年预算减税规模的60%。2009年4月9日, 日本重启太阳能鼓励政策将是日本经济转型中的核心战略之一。日本政府正式提出一项总金额为15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日本将推广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及节能电器实现“低碳革命”, 其中包括太阳能在内的环境保护项目总支出计划为160亿美元。日本将“引领世界二氧化碳低排放革命”列为经济增长规划三大支柱之一, 计划在2020年左右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20倍, 发电价格减至目前的一半;要在今后3到5年的时间里, 将太阳能发电设备价格降到目前的一半;积极普及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 力争到2020年将电动机车的比例提高到50%。日本将在2020年左右将太阳能发电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扩大20倍, 达到世界第一;同时加速建造节能型建筑, 争取到2019年有50%的房屋达到节能要求。日本太阳能政策的出台, 将可能挽救该国企业业绩, 也由此把企业的盈利重心从出口转变为国内需求。

日本期望通过“低碳革命”和“引领世界二氧化碳低排放革命”来“建设健康长寿社会”并“发挥日本魅力”。2009年4月, 日本环境省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 目的就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 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这份政策草案除要求采取环境、能源措施刺激经济外, 还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等中长期方针, 其主要内容涉及社会资本、消费、投资、技术革新等方面。此外, 政策草案还提议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和征收环境税等。该草案实施之后, 将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 并将该领域就业人员增至220万人, 通过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 实现“绿色增长”。

作为政府追加经济对策的一项措施, 旨在促进节能环保家电消费的“环保积分制度”, 2009年5月15日起在日本全国开始实施。具体为:对购买符合一定节能标准的空调、冰箱和数字电视的消费者返还“环保积分”, 空调和冰箱的返还比例为5%左右, 数字电视则在1 0%上下, 所获积分可用于兑换消费券。通过日常的消费行为固定为社会主流意识, 集中展示绿色经济的社会影响力。

2009年5月, 日本公布《2008财年能源白皮书》, 将日本的能源消费结构从以石油为主向以太阳能和核能等非化石燃料为主转变。白皮书认为, 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因经济衰退而减少, 这只是短期现象。白皮书指出, 日本应该做好准备, 应对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而再次出现的油价急升和高企, 打造“不容易受原油价格变化影响的经济结构”。白皮书同时建议:日本一方面应加强对资源国的投资, 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应在节能、开发新能源、加强核电等方面从长着眼, 积极推进。白皮书认为, 日本应切实推动政府和私人部门协同一体的海外资源开发, 争取获得资源权益。同时, 日本还应加强对日本周边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利用, 加强“甲烷水合物”等替代能源的研发。

2009年7月7日, 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汇总了旨在加强全球变暖对策的“推进低碳社会建设基本法案”, 并提交至众议院。法案规定, 政府须将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6 0%~8 0%。该法案制定了日本打造温室气体低排放量的低碳社会的国家战略。根据该法案, 法案生效实施后的1 0年内为大力推动全球变暖对策的“特别行动期间”。在此期间, 政府将努力推行绿色税制并减少煤炭火力发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目标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量达到最终能源消费量的2 0%。

据日本《科学新闻》2009年8月28日报道, 日本文部科学省认为, 为了响应2 0 0 9年7月G 8会议提出的支持发达国家到2 0 5 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8 0%的倡议, 运用现有技术和目前正在开发中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此, 日本文部科学省在之前研究和观测的基础上, 增加了作为防止温暖化的支柱的减缓对策、适应对策以及对未来社会构想及社会系统的技术验证的综合研究开发战略——“建设低碳社会研究开发战略”。这一战略由八个支柱构成:第一, 未来社会构想研究;第二, 社会系统的技术验证;第三, 研发一批有望在2 0 2 0年左右实现实用化, 经过1 0年的推广, 到2 0 3 0年对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减排有巨大作用的相关技术, 其效率和经济性有飞跃性的提高。包括研发新技术和目前尚处基础阶段的技术实用化;第四, 战略能源技术开发, 面向长期目标2 0 5 0年的原子能、快速增殖反应堆、核聚变、宇宙太阳能发电技术等;第五, 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研究;第六, 切实推进地球环境观测;第七, 推进有望产生实用技术种子的基础研究;第八, 与I P C C、G E O S S等相关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的同时, 将温暖化对策作为国际协力机构 (JICA) 和J S T正在推进的科学技术外交的重要内容。

2009年9月, 日本诞生了以民主党为首的新政权, 但日本政府致力于实现低碳社会的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形势带来的负面影响, 日本还将进一步扩大环境领域的经济规模, 希望以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 0 0 9年9月3 0日日本正式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问题特别工作组 (A W G-L C A) 提交了日本国家建议文件, 全面阐述其对2 0 1 3年以后国际减排机制的主张。

2009年12月11日, 日本自民党旨在加强全球变暖对策的“低碳社会建设推进基本法案”最终文本的内容曝光。在这份由自民党项目小组汇总的法案中, 法律实施后的10年被定为“特别行动期”, 并规定“到2050年实现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60%~80%”, 以此为前首相福田康夫提出的日本温室气体减排长期目标提供法律依据。法案中明确写道, 为建设温室气体低排放的“低碳社会”, “政府应在法制、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2010年3月《日刊工业新闻》消息称, 为尽早实现低碳社会, 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启动研究开发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战略项目, 即在本年度内成立“低碳研究推进中心” (暂定名) 。中心将开展以社会为基础的技术示范和战略性的社会实践研究, 并使之成为日本建立低碳社会的智囊机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社会是日本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历来放在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 为此, 文部科学省认为, 有必要对实施这一重要战略目标进行详细研究, 并将研究开发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提出了战略性整合的构想。尽管政权更迭, 文部科学省仍将按原政权的部署, 成立以大臣为本部长的“建立低碳社会研究开发战略本部”, 以下再设“建立低碳社会研究开发战略推进委员会”, 并在上述机构设专门负责提供建议的部门, 让小宫山兼任上述委员会的委员长, 以“绿色创新”为目标, 不断开发有利于环境的新技术。

在政府的倡导下, 日本建设低碳社会已深入人心。一项调查显示, 有90.1%的日本人认为应该实现低碳社会。

参考文献

[1]唐丁丁.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世界环境, 2009 (5)

[2]陈志恒.日本构建低碳社会行动及其主要进展.现代日本经济, 2009 (5)

[3]李丽平, 周国梅.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中国环境报, 2009-10-14

[4]尹晓亮.世界能源形势与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东北亚论坛, 2007 (5)

[5]严圣禾.日本多管齐下建设低碳社会.光明日报, 2009-12-17

[6]顾阳.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经济日报, 2009-3-25

[7]刘浩远.日本推广新能源不遗余力.中国证券报, 2009-8-14

[8]赵刚.日本力推多项战略全力建设低碳社会.中国科技财富, 2009 (12)

上一篇:领导率先垂范是关键下一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