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做好技术授权

2024-07-27

企业如何做好技术授权(精选6篇)

企业如何做好技术授权 篇1

一、现状和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执行15%的税率, 可以减免10%的所得税;各地政府面临经济转型的重任, 为提高任上业绩, 鼓励甚至鼓动企业通过认证, 对通过认证的企业政府给予各种奖励, 对有融资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进行财政贴息等;证券市场、金融机构也偏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帽子, 创业板以高新技术企业颇多, 银行和担保单位成立专门从事科技贷款的部门、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易于向客户推销产品……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种优惠待遇, 不少企业纷纷走上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道路, 而事实上有不少企业仍是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差, 或者管理上根本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 但他们为谋取高新技术企业的光环, 有的利用科技、税务等部门的漏洞, 编造虚假材料骗取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有的与中介机构合作, 共同虚报申报材料;有的在政府支持下勉强通过认证, 但其管理跟不上要求, 遂又与政府签订保证税收的协议, 所得税优惠不享受。

高新技术企业好处众多, 通过认证的也有投机取巧的成分, 如果一味仅是通过认证或者骗取了认证, 在目前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在背景下, 政府各部门必将根据蛛丝马迹, 对其实质或管理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 将会采取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补征少交税款及滞纳金, 甚至进行税收处罚等手段。一旦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税务处罚就可能在5年内甚至永远都不能再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其风险和代价不言而喻。

为了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又符合科技、税务等政府部门的管理要求, 笔者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和管理要求进行了梳理, 以帮高新技术企业审视自我, 做好备查, 规避风险, 确实享受优惠。

二、认证、管理的理解和建议

(一)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方面

企业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总结, 从设计、工艺、生产、产品、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 寻找新的突破口, 不断开展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新产品、新服务或管理模型的发明创造, 然后到科技部门查新, 积极申请专利, 无论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还是发明, 包括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 申请越多越好、授权越多越好。如果是受让、受赠、并购等取得专利, 则要签订转让合同, 且到主管部门备案。

注意:1.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授权专利一般要在6项以上, 或一项以上发明专利;2.获得专利授权后还要不断续交年费, 以保证专利一直处于有效期内, 否则不受法律保护和认可;3.自主知识产权要求近三年内或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权;4.要将专利应用到实际的产品生产或服务中, 形成本企业主要产品 (服务) 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二) 产品 (服务) 范围方面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1.电子信息技术;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3.航空航天技术;4.新材料技术;5.高技术服务业;6.新能源及节能技术;7.资源与环境技术;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企业的高新技术如何体现或产生, 企业研发或技术部门要出具说明书, 详细加以说明;企业研发或技术部门要将企业的产品 (服务) 归属到《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范围的细分末节, 最好有完全一致的项目, 不能模棱两可;企业研发成功后到科技部门申报高新技术产品, 注意其有效期一般为5年。

(三) 人员方面

第一, 在职工范围的界定方面, 会计准则明确“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 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还包括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 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 也纳入职工范畴, 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职工的范围明确了、扩大了。

第二, 规定要求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

第三, 规定要求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 研发费用方面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须按规定如实填报研究开发活动 (项目) 情况表;同时正确归集研发经费, 聘请具有资质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

1. 研究开发活动的确认

为获得科学与技术 (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 新知识, 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 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 (服务) 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 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 (服务) , 是指企业在技术、产品 (服务) 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进步, 对本地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 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不包括企业从事的常规性升级或对某项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 (如直接采用新的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

企业按照上述定义判断是否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 (项目) , 并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中的“二、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准备好研发活动 (项目) 的立项及预算报告, 说明研发活动的目的 (创新性) 、计划投入资源 (预算) 、研发活动是否形成了最终成果或中间性成果, 如专利等知识产权或其他形式的科技成果。

注意: (1) 研究开发项目是指“不重复的, 具有独立时间、财务安排和人员配置的研究开发活动”; (2) 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必须以各个研发项目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归集、核算、加总的; (3) 立项必须由公司相应的权力机构、人员、会议批准, 若是外单位的委托, 则须提供委托协议等证明性材料。

2. 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企业须对包括直接研究开发活动和可以计入的间接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 并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中的“五、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企业须按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归集 (样表) 》设置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 最好设置单独的研发费用归集科目, 并在样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明细科目, 辅之以项目核算, 从而提供相关凭证及明细表, 同时按《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归集、核算。

3. 销售收入及研发费用比例的确定

销售收入一般包括主管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产品销售收入, 否则分母变大后存在研发费用比例不达标的风险;也不能简单地将研发费用科目的发生额总和认同为全是研发费用, 一定要按前述归集要求计算, 该扣除的予以扣除, 否则会因分子变小后存在研发费用比例不达标的风险。

(五) 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方面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 形成符合《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 (服务) 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技术性收入包括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承包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和接受委托科研收入;企业当年总收入等于营业收入, 等于销售收入与非销售营业收入之和。

注意:高新技术产品最好是获得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可, 部分产品可以参照已认可的产品, 如果全是未经认可的产品, 企业一定要能明确归集到《重点领域》的末级项目, 且有相关证据, 否则归集缺少可信度, 涉税风险就较大。

(六) 企业综合管理方面

1. 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方面

(1) 企业所有研究项目要制定立项报告, 且立项报告要获得有权机构、人员或会议的批准; (2) 建立符合认定要求的研发投入核算体系, 账、表、凭证等一应俱全; (3) 企业与高等院校就主营业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 争取获得市级以上产学研示范企业; (4) 企业设有单独的研发机构, 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 争取获得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 (5) 企业要建立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 依制度和开发进程做到奖罚分明。

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方面

(1) 同一科学技术成果在国内外的申请只记为一项; (2) 无论购入还是出售技术成果均以正式技术合同为准, 且有相关部门鉴定或登记备案为佳; (3) 列出企业技术成果形成产品、服务、样品、样机的典型; (4) 最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要达4项以上。

3. 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方面

(1) 企业拥有的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 (不含商标) 达6项或1项发明专利以上, 专利以获得授权证书为准; (2) 同一知识产权在国内外的申请、登记只记为一项; (3) 若知识产权的创造人与知识产权权属人分离, 在计算知识产权数量时可分别计算; (4) 授权已超期或虽未超期但未交年费不予计算。

4. 成长性方面

企业的成长性包括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总资产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 公式如下:

总资产增长率=1/2× (第二年总资产额÷第一年总资产额+第三年总资产额÷第二年总资产额) -1;

销售增长率=1/2× (第二年销售额÷第一年销售额+第三年销售额÷第二年销售额) -1;

(1) 成长性按≥0.3 5、≥0.25、≥0.15、≥0.05、<0.05分档加分, 每档2分, 一般要达到≥0.15即单项得6分; (2) 在计算会计年度内企业未产生销售收入或成长性指标为负的按0计算;第一年销售收入为0的, 按两年计算;第二年销售收入为0的, 都按0计算; (3) 此指标计算所依据的数据应以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财务报表为准。

上述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 (20分)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0分) 、自主知识产权 (30分) 、成长性指标 (20分) 等四项指标, 用于评价企业利用科技资源进行创新、经营创新和取得创新成果的能力;企业不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赋值为零, 即不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每项指标分数比例分为六个档次 (A, B, C, D, E, F) , 分别是:0.80-1.0、0.60-0.79、0.40-0.59、0.20-0.39、0.01-0.19、0, 各项指标实际得分=本指标赋值×分数比例, 如组织管理水平达B档, 则得分可评为14分 (=20×0.7) ;企业自行评价指标以申报之日前3个年度的数据为准, 如企业创办期不足3年, 以实际经营年限为准;该四项指标采取加权记分方式, 须达到70分以上 (不含70分) 。

三、认证、复审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 中介机构的选择和验证

企业必须选择综合评价A A A级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 一般政府机构会有推荐, 或在中介机构网站上查询并验证, 具体要求:

1. 具备独立执业资格, 成立3年以上, 近3年内无不良记录;

2.承担认定工作当年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占职工全年月平均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0%, 全年月平均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上;

3.熟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相关政策。

企业委托中介机构依据《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进行专项审计, 出具真实的专项审计报告。

(二) 相关资料的准备

无论是认定、复审, 还是申请减免税的资料, 均须装订成册, 配有目录和页码, 且在规定时间前提交, 便于相关部门查阅和办理。

1. 企业认定时应准备并提交的资料

(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 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书 (复印件) ; (3) 经具有资质并符合《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 (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 、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4) 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 (含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 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 ; (5) 技术创新活动证明材料, 包括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协议、生产批文, 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 (查新) 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省级 (含计划单列市) 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 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上述资料企业一般必须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注册登记后提交给认定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满后, 企业再次提出认定申请的, 视同重新认定。

2.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前企业复审时应准备并提交的资料

(1) 近三个会计年度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 (2) 经具有资质并符合《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企业须在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资料提交给认定机构。

3. 企业申请减免税应准备并提交的资料

(1) 产品 (服务) 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的说明; (2) 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 (见附件) ; (3) 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说明; (4) 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

上述资料企业一般必须在纳税年度终了后至报送年度纳税申报表之前, 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

(三) 其他注意事项

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生效, 有效期为三年;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前三个月内企业应提出复审申请, 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 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有效期满后, 企业再次提出认定申请的, 按初次申请办理。

第二, 认定或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 自认定或复审当年起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和《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 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未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虽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但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 以及《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条件的企业, 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如果已享受税收优惠的, 将被追缴其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第三, 企业在销售收入上作时间的安排、资产规模上进行科目的调整, 只要不违反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是可以的, 但一定要记住任何税收筹划均须以纳税遵从为基本原则, 不得弄虚作假, 否则得不偿失。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认证要求进行日常管理, 关注自主知识产权, 切实进行产品 (服务) 转型, 提高科技人员素质, 持续开展研发、创新活动, 不断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促进经济效益向健康发展, 使企业在六个认证要求方面能经受科技、税务等部门的稽核, 减少涉税风险。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风险,应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OL].中国政府网, 200-3-19.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J].国务院令[2007]第512号.

[3]科技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Z].2008.

[4]科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J].中国科技产业, 2008, (7) :62-67.

企业如何做好技术授权 篇2

摘要: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才管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管理,能够提高各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使企业的整体战略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实现。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专业技术人才观念,为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搭好“平台“建设,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基础建设,至关重要。

关键词:企业管理 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管理

现代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支持,企业专业技术队伍在企业经营中的骨干作用更加突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势在必行。人才的管理,不仅要识才、纳才,还要育才、用才。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亦是如此,识才、纳才需要一个正确人才观念;育才用才,需要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平台”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专业技术人才观念

1、要立参天大树,更要育茂密森林

企业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即需要一批专业技术领域领军人物,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专家性人才,还需要大量扎根基础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组合的团队建设,选用一大批在各个方面有一定专长的人,他们能够提高各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使企业的整体战略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实现。

2、金钱非万能,待遇须公正

有些管理者为了招揽更多人才,对外招聘不惜重金允诺,迷信“外来和尚会念经”,让新晋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原同样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待遇上出现两重天地,其实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这种不公正的政策,让新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样缺乏安全感,难以真正融入企业之中。企业固然应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如果待遇不能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才能和贡献相匹配,不能体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公正评价,则再高的待遇,也不能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效率。

3、不可“只看本本不看人”,要不拘一格用人才

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选用,应该有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一套独立的标准,选用的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和选聘的专业技术职务,都应按这些标准进行实际的考核和考察,不拘学历、资历而大胆使用。不能允许滥芋充滥数之辈渔目混珠,否则,社会环境中的学术投机现象应会在企业中漫延开来,颠倒企业组织中的人才价值观,让真正想为企业做事的人感到失望。

二、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平台“建设

1、建立关心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企业环境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企业应该相信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都是成就卓越的未来人才,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应承担重要责任。企业要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因人而用,因势利导,给予最合适的岗位和成长环境。

2、鼓励企业内部的技术、学术学习与交流

开放的环境更利于人才的成长,企业应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开展学习和交流,促进团队内部的.学习交流,加强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协作,也就是所谓的“学习型”团队建设,这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径。企业为此应建立专业技术交流的平台,有组织地开展专业学术研讨和交流的活动,同时企业能够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表达,积极采纳合理的成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交流的积极性。

3、给予专业技术人员持续不断的压力和挑战

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人才,是企业的骨干,对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群体,在享受较好的待遇和更多的尊重的同时,同样应当给予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这样一支队伍中,更不允许鱼目混珠的现象存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工作业绩必须进行较为严格的、常态化的、公开的考核和考察,使这一群体保持追求进步的持续动力和压力。

4、给予专业技术人员充分的职业上升空间和渠道

俗话说“要想马儿跑,需给马喂草”,要想让专业技术人才发挥其才,必须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充分的激励。对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在专业发展方面,有一条不同于行政人员的晋升通道,让他们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和美好前景;对于他们日常工作中做出的突出的贡献,应予以积极的评价和及时奖赏,让他们在不断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的刺激下为企业多做贡献。

5、大力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实现科技成果的确认和保护,尊重知识产权

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科学技术成果,要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的认定,大力支持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应用的转化,积极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动中所做的贡献,保护其在知识产权方面应有的权益,对创新活动及时地予以奖励、鼓励。

三、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基础建设

1、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

①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选用进行考察,对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和鉴定,把好专业技术队伍的选用关,选用适用的人才。

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开展职称、技术职务的评聘和晋升,畅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

③组织各个专业领域的技术交流和研讨和科技攻关,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2、配套完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

①建立公开、公正的专业技术人员选用、聘用、奖惩管理制度。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公开、公正的选用、聘任、奖惩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其中公开性是保证公平、公正的基本保障,禁止暗箱操作。

②建立科学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企业选用专业技术人才首先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企业需要的不是一堆拥有多少博士、硕士或专家人数方面的规模和数据,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利用专业技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计划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人才的评价应从工作的实际绩效出发,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基于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绩效。

企业如何做好技术授权 篇3

1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煤矿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三种:第一是人为违章操作引起的;第二是煤矿安全生产设施和硬件设备等因素引发的;第三是不可抗拒自然力导致的事故。据长期对煤矿事故研究的机构得出的结论, 大多数的煤矿事故产生都源于煤矿企业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下列常见的情况: (1) 乡镇煤矿数量在我们煤矿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而这些乡镇煤矿工作人员的来源基本上都是较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 素质不高、流动性大; (2) 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煤矿都有员工技术培训的传统, 但大多数只是做做样子, 走走过场, 简单培训后就发给工人上岗合格证。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这直接导致了煤矿工人技术素质过低, 也为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 煤矿的安全培训技术缺乏专业监督机构的督查。煤矿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就要切实做好员工的技术培训, 力争将煤矿安全事故水平降到最低。机器任何时候都无法取代人的作用, 任何先进的设施和设备也必须有人来操作, 从事煤矿技术的人员必须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 培训中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生产实践中, 也要做好督查工作, 确保培训的内容很好的落实和执行。如果能切实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技术培训效果, 那么它所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切实贯彻和落实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才能将煤矿生产带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中, 才能保证煤矿生产的可持续性与高效性。

2 如何做好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技术培训

当前, 煤矿技术正在迅猛发展, 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更加普及, 同时也对煤矿企业职工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

2.1 建立健全科学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机制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必须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是策划要科学合理。完善的技术培训机制能够很好地激发和激励员工的学习动力, 使得员工心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 这种转变的效用是巨大的, 能够充分的挖掘学员的学习能力。研究表明, 学员在得到充分激励时, 能够发挥学习能力的80%以上, 而在传统的“要我学”心态下, 这个数值仅仅只有20%左右, 具有显著的差别;其次, 培训内容要实用和管用。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制度必须要符合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 以生产为出发点,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规范操作行为为基础, 建立层次合理、类别丰富、渠道全面的技术培训体系, 真正做到通过培训迅速提升个人素质与业务技能, 使员工能胜任工作, 在其岗位都能够人尽其才, 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最后是保证培训的公正公平。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必须要流程规范、科学合理, 为提高煤矿职工整体安全技术素质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氛围与环境, 激励有真才实学的人敢于面对竞争、善于参与竞争, 不断在竞争中磨砺和提高, 不断完善自己的安全技术素养。

2.2 注重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实操演练

传统的安全技术培训多是在封闭的教室内完的, 在完成指定的课程后, 再去生产中应用。然而这种培训的弊端是很明显的, 比如在乡镇煤矿中一些从未下井操作过的学员或者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 现场培训的名词和术语他们很难接受, 培训效果非常差。煤矿行业的安全技术培训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理论培训, 建立专用的井下工作面作为安全技术培训实习基地。针对文化不高的学员, 可通过较为生动和具体的现场演示, 让他们尽快融入井下操作的角色中, 在介绍完入井安全事项后下井参观, 学员就能直观感受生产现场的同时, 形成初步的认知, 并慢慢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许多学员安全意识不强, 认为煤矿事故离他们比较遥远, 那么就可以通过井下讲解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比如顶板控制是矿山井下安全管理的一个重点, 顶板事故的直接原因大多都是由于支护质量差而产生的。在井下的讲解中, 可以模拟现场进行培训, 如在一专门场所或峒室设置工作面、巷道场景, 搭建一个接近真实的场景, 由培训教师结合现场来讲解支护受力情况, 这个过程中要由学员亲自动手来操作, 只有自己真正接触过了, 才可以切实理解支护质量的重要意义。

2.3 注重拓展多样性的培训模式

首先, 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多媒体因其交互性与直观性能够激发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PPT做成培训课件, 综合运用图文、动画、实验、参观等互动性强的方式来提高培训课堂的活力, 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 学员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知识;其次,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是安全培训的一个方面, 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教学很好的融会到生产中去, 理论与实践同步, 并突出现场示范与案例教学, 增强培训的直观性, 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消化理论。例如, 在井下电钳工的培训中, 可通过模拟井下采区变电所等场景来进行培训。面对实物对矿井防爆电气设备的原理与操作、采区电网的三大保护、三专两闭锁、矿用电缆和采掘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等进行讲解, 并对操作过程进行演示, 这种针对性和直观性强的培训必然能收到良好效果;另外, 培训教学中, 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切实明白安全隐患就在身边, 警示他们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真正的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可以选择今年在煤矿生产中所发生的较大的、影响力强的安全事故, 比如瓦斯突出事故、透水事故、顶板事故及其他的事故等等, 通过反面案例来引发学员的学习和探讨, 分析事故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并得出安全方面的启发, 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该如何防范来减少悲剧的发生。

3 结语

煤矿企业生产任务较为繁重是不争的事实, 其工学矛盾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只抓生产不问培训的短视做法是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步伐的, 生产和学习是无法割裂的, 要通过学习来促进生产, 通过生产来强化学习, 达到生产与学习的融合, 使二者互为补充, 互相促进, 从而推动煤矿企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雅玲.露天矿职业教育中安全培训的实现[J].人力资源管理, 2014, 05.

如何做好企业宣传 篇4

在企业的品牌推广或营销活动中,把握宣传的高度是及其重要的一环,许多企业就在这方面犯了错误,使宣传变成企业在自言自语,试图展示企业如何的强大,结果大众对企业的印象却无法深刻铭记。所谓的高度,笔者理解为“体现企业在为民族、为社会尽其所能,以及在关注消费者利益而进行的企业行为的表现。”如“王老吉”的巨额捐赠行为,就是很好的例子,“王老吉”让国人感动了,产品销售的回报是必然的结果,“王老吉”不去就此作任何宣传,这种无声胜有声是一种高度。如果“王老吉”也来个我是试水“灾难营销”的宣传,那结果将会如何?相比之下,许多企业捐款的数额远没有投入宣传自己捐款的广告费花得多,但消费者不为所动,其广告效果又能如何呢?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很多,救灾能感动国人,娱乐也同样可以感动国人,关键在于企业所做的活动本身有无服务社会大众的意义所在,以及企业的宣传导向是否说到大众利益的心里去。

“欧派”的宣传缺乏高度在于,过多体现企业的营销行为性质,而缺少体现服务社会大众的内容,准确地说,宣传“试水娱乐营销”是很错位的做法,错把工作总结公开宣传。不是其活动没有意义,而是宣传上把活动的意义给降格和弱化了。如果“欧派”的宣传不提及这是“娱乐营销”,而是“欧派”在为促进社会和谐,在给大众制造娱乐气氛,更多体现“有爱有家”的企业文化内涵,塑造“爱的传播使者”形象,哪怕暂时忘了企业要推销产品,而是要给大众带来欢乐,展示着“欧派”就是这样一个为大众制造温馨与欢乐的品牌,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生产商。那么,“欧派”给大众的印象将是“愿为大众欢乐耗去千金”的、“充满爱心”的企业。如此这般宣传,大众将为“欧派”不图回报,却愿耗资千万举办一场晚会而感动,不仅品牌形象有了很大的提高,线下的促销活动主题也更有活力,“一掷千金只为大众欢乐,让利促销更显欧派真诚”,消费者会对促销的优惠更加信赖,这就是企业宣传把握好高度的魅力。如同当年松下幸之助在回答“松下是做什么?”的问题时,他的回答是“松下是专门培养人才,兼做电器生意的企业”,很好地展示一个企业家的高瞻远瞩形象。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一个专门培养人才的企业,他的产品一定是很有技术权威的。同样道理,对于“娱乐”是否只为“营销”而作,“欧派”大可闭口不谈,把这话题留给别人在事件过后去说,把营销在宣传上淡化并不影响营销目的的最终实现。

企业如何做好技术授权 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分级授权,访问控制

分级授权 (简称MTP) 是一个能够使用在资产协调以及办公管理的信息平台, 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 国内对于它的研究较少, 在使用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容易出现授权者弄权的情况, 该文先分析当前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重点研究实行基于角色的分级授权的管理模式措施。

1 企业现有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的缺陷

企业分级授权管理模式主要使用在化妆品、药品零售行业以及建筑行业中, 在药品零售行业中要求对药品零售企业展开监督检查, 分级管理试行动态测评, 并采取相应的行政许可以及行政处罚等, 针对等级差的企业加强监管工作, 重点排查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分级授权管理得到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

2 实行分级授权的管理模式措施

当前企业管理在运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职责不明确, 分级授权管理模式能够明确各级管理者的权限和职责, 该文主要探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分级授权管理。

2.1 分级授权管理模型

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用户-角色分配管理、角色-权限分配管理和角色-角色分配管理, 管理的范围依赖于角色的继承关系。在分层管理模式中引入了用户和权限的概念, 构造组织结构, 重新定义角色和用户, 有效解决管理权限的分配问题。

为保证管理模式更好的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在整个管理机构中需要贯穿管理工作, 不能仅仅局限在少数的几个管理人员方面。在分级授权模式的研究中, 为更方便管理模式的说明, 引入管理单元概念, 在这里所说的管理单元就是一个管理对象的集合, 包括用户、角色以及权限等, 管理单元实现权限的分配和角色的管理。在分级授权管理模型的构建中是一个封闭的管理区间, 需要划分管理者的管理范围。

在模型的构建中访问控制操作的主体以U代表用户集合, R代表角色集合, 自身有一定的权限和职责, P代表权限集合, 指的是某个执行特定操作, 分级授权的基础理论是分布式思想, 简化系统的管理工作, 体现系统管理工作的层次, 把企业管理系统认为是一个管理单位Au1, 依照组织结构分为二级管理单位, 进而继续划分。

对管理单位进行分级授权后, 将管理单元之间的关系分为同级级关系、上下级关系, 统计管理之间彼此独立。分级授权管理模型操操作分为管理单元外部操作和内部操作, 为避免越级管理的混乱乱, 规定上级管理只能创造下一级的管理单元。

2.2分级授权管理模型的实行

授权服务体系是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建立的对应管理, 当前常常采用的授权服务体系技术是授权管理基础设施技术。通过PMI体体系的分析结合分级授权的特点, 在应用体系中通过分级授权策略略系统库, 并发布到服务器中, 实现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整个设计的的系统包括策略的管理、属性权限AA、属性证书的管理, 策略管理理主要是制定和维护各模块策略, AA主要负责管理申请受理以及及下级AA设置和管理。

2.2.1 访问控制模块的设计

在分级授权管理模式的设计中, 访问控制模块是关键性模块, 这个模块的设计主要能够实现系统的管理和系统资源的访问, 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以及操作管理几部分, 访问控制模块采用X.812IISOIO181访问控制框架, 在此系统的设计中, 控制模块的对象是资源的使用者, 也就是模块设计的用户, 设计的目标资源包括了外部设备资源以及数据资源等。

访问控制管理管理单元的管理部分, 管理单元根据管理系统的需求逐层向下设置, 用户的管理完成用户-角色相关指派关系, 角色的管理包括定义角色、角色删除等, 当定义角色的权限中需要明确分析角色之间的关系时, 系统对权限的设置通过资源和操作的设置来完成。

管理单元是一直存在的, 根据各管理单元的需求逐级向下设置, 管理单元包括用户列表、角色列表等信息, 这些全部保存在LDAP目录服务器上, 依照分级授权思想, 收回被删除的管理单元。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中, 需要包括用户的各种资源信息, 如性别、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的录取主要是为了后期实现用户信息的修改以及用户的删除等, 并在完成后根据相应的需求派送到相应的管理单元中, 用户和角色的指派通过属性权限分配证书来实现。角色管理部分包括角色的增加、删除以及实现权限的分配。

每种资源都有多种支持的操作, 在授权分级管理中需要分开管理资源和操作管理, 资源管理的设计需要起到的效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资源信息等, 而操作管理的设计主要是负责具体的增加、删除操作等, 资源操作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需要进行标记。

2.2.2 授权策略的实现

授权策略是强加用户请求和目标对象之间的访问控制策略, 授权策略主要包括访问者、目标、操作以及访问规则部分, 访问者定义用户的范围, 目标定义受保护资源的范围, 访问规则主要规定了访问者的权限。

在整个策略管理体系的设计中, 用户策略代表授予角色用户的领域。角色策略使用在权限规定中, 具体分配多少用户采用角色分配数来表示, 有效期代表用户有效使用的时间, 角色分配策略表示主体能够分配的角色, 采用XML进行说明, 主题Wang分配到角色Admin主体需要先进行定义。属性证书用来表示权限信息, 持有者信息代表的是持有者公钥证书PKC, 属性证书的验证就是确定用户的具体访问权限, 在验证中先查找该属性证书的存在性, 若是不存在就退出查询, 若是存在就查询属性证书的具体信息。验证属性证书的正确性, 然后再验证属性证书整个公钥证书, 检查属性证书的有效性。属性证书的检查中包含的内容包括所含有的信息以及权限等。属性证书的撤掉通常由权威机构进行认证, 维护系统授权服务的可信度。

2.3 企业资产的分层权限管理实现

以企业的资产授权分级管理模式构建为例进行说明。准确的认识和处理资产的产权管理是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既需要宏观的进行权利分解, 也需要改变管理模式中存在的权限、职责以及义务不统一的状况, 保证管理人员在具有资产管理的前提上, 同时承担资产管理的责任。根据这个思路把当前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为分级权限、分层管理, 建立相应的代表人, 享有相应的权限、责任、权益以及义务等。企业资产分级管理有利于缩短代理链条, 固化各级管理层的利益格局。

依照企业资产提供的层次性原理, 将资产收益范围进行划分, 达到利益与责任的统一, 依照资产收益性划分各级管理层次的范围, 保证资产的使用达到最佳状态。在资产管理范围的划分中, 资产管理层级的划分是关键性的问题, 可以根据企业的形式进行划分。

3 结语

综上所述, 该文先分析当前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重点研究实行基于角色的分级授权的管理模式措施, 在分级授权的管理模式构建中, 需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品德以及责任感等, 依照员工的责任来决定薪水。

参考文献

[1]刘成军, 付珈珈.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1 (10) :129, 222.

[2]皮圣雷.转型期中国横向整合企业动态竞争及其与管理模式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庄薇, 厉跃红, 吴娜.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模式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11) :52-54.

企业如何做好技术授权 篇6

1 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的具体内容

1999年年底,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鱼峰集团)共有4条生产线,其中1条干法生产线、3条湿法生产线,而湿法生产线的热耗是干法线的1倍,生产成本明显比干法生产线高。随着东南亚地区发生经济危机及国内水泥生产相对过剩,提高生产率势在必行。因此,鱼峰集团决定于2000—2002年对3条湿法生产线进行改造,将其改造为日产2 000t的干法生产线。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为了减少企业水泥熟料烧成过程中排放氮化物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确保稳定达标排放,鱼峰集团投资1 250万元对4条生产线水泥窑熟料生产线进行脱硝技术改造。2013年12月,为降低能耗和粉尘排放,提高水泥粉磨能力和台时产量,从而达到增值不增产,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鱼峰集团投资4 653万元对2#窑水泥磨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在整个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技术文件资料,同时鱼峰集团同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与技术改造项目工作,派遣专人参与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过程,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保证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完成相应档案文件的归档与整理工作。

2 水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的原则

水泥企业技术改造工程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生产项目建设活动,包括项目论证、立项、报批、复批等环节,涉及设备的采购与调试、技术的更新、项目的勘察与实施、技术文件的整理与归档等工作,需要企业内部计划部门、设备部门、基建部门、档案部门等的协调与配合,顺利实现对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水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档案中包括科研档案、仪器设备档案、基建档案、电子档案等,将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纳入企业计划部门开展的考核与监督工作中,有利于构建完善的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体系,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指导。为了保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在下达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的同时,向相关部门渗透关于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的内容,使档案管理人员对整个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保证档案数据收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与技术改造项目同步进行,这有利于提高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的效率。

其次,要重视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的验收环节。新时期,水泥行业竞争激烈,环境污染严重的、产能落后的小水泥企业关闭了不少。而鱼峰集团作为广西甚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水泥龙头企业,近年来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保证“鱼峰”品牌产品的性能稳定外,更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研发更多更好的产品。因此,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是必然选择。对一个水泥企业来说,技术档案资料是生产技术改造的命脉,技术人员需要以它为参考依据进行生产设计、日常维护等,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死存亡,因此要重视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的验收环节,根据计划部门规定的验收时间节点,由公司各项技术改造项目的兼职档案员对相应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成卷,再将其提交档案管理部门,由档案部门对档案进行鉴定、汇总和归档处理后,将完整的档案管理验收报告提交技术改造项目管理部门,由档案管理人员配合相关技术改造管理人员完成技术改造项目的验收。如果该项目的档案资料验收不合格,那么此技术改造项目就不能通过竣工验收,只有把应归档的资料全部收集齐全归档,才能通过竣工验收。改造项目一旦通过竣工验收,就意味着承包方已完工可以结算工程款走人,这时再发现缺漏资料就难补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 水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建议

3.1 从观念上给予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足够的重视

观念的转变是增强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效率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日渐激烈,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也由简单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转变为集中、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而且对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树立全新的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观念。新时期的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具有很强的管理性、服务性及政治性,因此在开展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时,要遵循国家集中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从水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公司应确定档案工作的分管领导,确定各岗位职能或承办部门、各项目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将文件形成、积累和归档要求纳入各部门、项目及专项工作职责和有关人员岗位职责,并对分管领导、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

3.2 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

水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涉及计划投资、工程设计、设备采购、财务审计等多项工作,因此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从而保证档案管理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因为技术改造项目是从原有的项目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的,所以旧项目的档案资料势必自始至终要为技术改造项目服务,档案管理部门在整个服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要提供旧项目的档案资料供各部门参考,还要对各个部门提供的技术改造项目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并且按照部门需求和使用功能进行分类。鱼峰集团在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引进了几台大型设备,建立了新的生产线,在设备安装现场和生产车间都需要相应的档案资料作为依据,既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以为后续设备的维护与改造提供依据。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进入设备安装施工现场,收集相关的资料及技术文件,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并且根据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进度对资料的内容和质量进行必要的控制。

3.3 及时对技术改造项目档案进行核查

在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将档案管理纳入其中,保证与技术改造项目同步,及时发现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核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检查技术文件中是否存在错误和漏洞,检查技术文件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根据大型设备的安装调试文件的规范性条款进行核查,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技术文件,需要及时退回整改,只有保证技术文件的准确性,才能发挥其作用。同时,也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归档文件进行扫描和存档,运用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及时将信息送至需要的部门,为相关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最大的信息支持。监理单位对于自身的文件资料也要进行必要的审核,确保竣工文件编制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实现档案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3.4 强化验收环节的监督与核查作用

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的验收需要详细的自检为基础,档案专项验收不仅是对技术档案信息的验证,更是对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管理流程是否畅通的考核,因此通过档案验收可以反映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要在完工前会同企业各个部门及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做好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的自检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补救,确保归档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水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3.5 建立集中统一的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网络

成立技术改造项目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总工程师负责档案工作,每个技术改造项目指定专兼职档案员,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对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指导并验收,形成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的管理网络。同时,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确保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各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此外,还要加强档案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联系,通力合作,让档案管理工作为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行业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档案管理的效率对于技术改造项目的质量与验收都有重要的影响。鱼峰集团通过开展必要的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了技术改造项目的有效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总之,技术改造项目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伟,沈言,武斌.信息技术在技改项目档案归档中的应用[J].机电兵船档案,2015(10).

[2]刘晓玲,常志.企业技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2(2).

[3]任立新.如何确保企业技改技项目档案规范管理[J].神州,2012(7).

[4]丁杰.企业技改项目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的有益探索[J].档案与建设,2010(1).

上一篇:和谐煤矿下一篇:线路载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