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风险管控

2024-06-07

机构风险管控(共12篇)

机构风险管控 篇1

随着公司的发展, 分支机构越来越多, 总公司集权式的管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弊端, 不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为此公司在分支机构层面试点自主经营, 在自主经营模式下, 分支机构员工的积极性普遍增强, 分支机构效益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 公司经营风险也逐步增大, 如何在充分放权和风险管控方面找到平衡点, 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笔者就分支机构自主经营及风险管控做一下个人分析:

一、采取自主经营, 公司应该充分放权

自主经营, 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有经营上的权力, 公司作为管理者, 只需拟定、总结、改进诸如“在什么情况下, 如何做”之类的标准, 作为分支机构决策的依据, 并按标准对具体活动进行事后监督、奖励或者改进, 否则自主经营将成为一个空谈。各分支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单元, 与公司层面相比更了解当地的市场行情, 是否采购货源, 是否涨价或者降价销售等经营举措, 作为当地负责人有绝对的发言权, 为此, 公司应该在掌控大局的前提下, 将采购和定价权等经营举措充分下放, 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要。

二、采取自主经营, 公司应该提高基层员工的收入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普遍现象:事业、国企等单位的不少员工整天喝茶水、看报纸, 整天无所事事, 偶尔加一次班还牢骚满天, 而个体户不同, 他们从不不抱怨自己没有周末、不抱怨加班。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心态的不同, 员工是感觉是为单位干, 干多干少都一样, 而个体户感觉是为他为自己干。基层员工相比中、高层领导待遇相差万里, 在心理上极不平衡, 继而出现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做事原则。提高基层员工的收入, 平衡他们的心理, 让员工感觉51%是为自己干, 是一条简化管理、提高企业活力的捷径。毕竟销售的最终实现还是靠基层员工。

三、采取自主经营, 公司更应关注经营风险

1. 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 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 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自主经营作为一个新的模式, 在没有参考依据的情况下, 允许分支机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处理, 经营风险存在属于必然。

2. 分支机构经营风险分析及改进举措:

(1) 货款风险:目前分支机构货款安全最大的风险点在于货款的实际存款人是否和提货人一致, 针对此种情况, 公司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 电话回访、存款人和提货人不一致时出具代付款证明以及提货时登记提货人相关信息等, 实际执行时个人认为, 这几种举措各有其不足之处。

首先, 电话回访, 由于业务提前和客户沟通, 电话回访一般查不出实质性的问题, 电话回访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再者, 三方代付款证明, 目前代付款证明主要用在移动POS机上, 现在刷卡客户主要刷的都是信用卡, 朋友、他们的客户是信用卡的主要来源, 我们的客户持有信用卡及其密码, 视为卡主人同意客户代刷卡 (就像在银行代别人提款) , 刷卡风险几乎不存在, 加上刷卡时卡主人一般不在现场, 三方代付款证明基本是一个摆设。

最后, 登记提货人想关信息, 这种措施确保了货物的最终流向, 为我们核对货物提供了依据, 不足之处在于很多客户用的是同一辆配货辆, 如果车辆员与业务员串通, 有可能使我们看不到最终货物的流向。

针对以上不足点,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其一, 财执等中后台人员应该走出去多和客户接触, 让客户充分了解到我司的收款模式, 签订收款声明;

其二, 拓宽收款渠道, 增加适合个人的收款方式, 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

其三, 拟定协议, 明确客户刷卡责任, 取消刷卡代付款证明;

其四, 充分利用系统短信功能, 收款及发货后及时通知客户, 并将回复作为货物买卖合同的一部分, 保证我司收款发货有理有据;

其五, 加大赊销货款监督力度, 制定相关处罚制度, 明确赊销人员连带责任, 加快货款回收力度。

(2) 货物存放风险:目前分支机构货物的存放主要有两种情况, 其一, 放到中立仓库, 和对方签订保管协议, 这种方式下, 货物的缺失由仓库方负责, 我方货物安全基本有所保障, 公司所做的主要是对仓库方资质的审查;其二, 放到自管仓库, 由我司库管人员负责, 这时要考虑货物灭失风险, 除对仓库设施定期检查修固外, 还应加强外部监督, 由中后台人员定期不定期的对仓库进行盘点, 防止库管人员监守自盗。

(3) 税务风险:分支机构在税务上涉及的主要税种是增值税和所得税, 所得税由总机构填写分配表 (需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构确认盖章) , 分支机构不存在税务风险, 然在增值税上, 由于增值税属于属地管理, 并且分支机构下面可能还存在处于服务职能的办事处, 这就要求分支机构时刻关注下面办事处的税务动态, 及早在分支机构所在地的财政、税务部门备案, 防范税务风险。

分支机构存在的风险还有很多, 在此我也不一一列举。

总之, 风险与收益并存, 公司应在保证对分支机构财务、物流等关键方面垂直管理, 实现业务、物流、财务三方互相监督的同时, 加大各方的巡查力度, 以便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完善、更新相应的标准。在充分放权和风险管控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胜强.浅析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6 (07) .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企业内部控制.高级会计实务, 2014 (4) .

机构风险管控 篇2

为加强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组织机构如下。

组 长:矿长 书记 副组长:副总以上领导 分管负责人:安监处长

成 员:生产科、机电科、调度室、工程地测大队、安监处、保安区及基层区队负责人

管理部门:安监处

1.1 职责分工

1.1.1 决策层领导职责

(1)矿长:

a.全面负责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是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

b.督导各系统认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

c.每年底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区队进行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重点对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d.负责晓南矿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组织实施,编制具体的工作方案,做到管控人员、技术、资金要有保障。

e.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组织开展1 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f.负责在每月最后一次的安全办公会上,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g.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h.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2)党委书记:

a.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与矿长共同承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

b.负责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的宣传教育与培训。c.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d.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3)生产副矿长:

a.负责采煤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织制定顶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分管范围内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有关科室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c.负责范围内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组织有关科室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d.矿井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工复产前,组织有关科室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e.在每旬末之前组织对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旬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并安排落实旬后2天之内完成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

f.负责组织设定重大安全风险区域作业人数上限。g.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h.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i.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4)总工程师:

a.负责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技术管理工作,并协助矿长开展矿井年度辨识评估工作。

b.负责通风系统、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管控工作,组织制定瓦斯、火灾、煤尘、水害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c.在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组织有关科室进行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d.启封火区、排放瓦斯、探放水等高危作业前,组织有关科室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e.在通风和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有关科室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f.负责范围内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组织有关科室进行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g.在每旬末之前组织对通风系统、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的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旬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并安排落实旬后2天之内完成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

h.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i.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j.负责确定和划分重大安全风险区域。k.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5)安全监察处处长:

a.分管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责监督检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与矿井年度辨识评估、专项辨识评估、月份和旬检查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并按要求进行考核。

b.在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协助矿长开展 1 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c.协助矿长开展矿井年度辨识评估、每月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工作,并落实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

d.负责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的公示公告。

e.每年组织对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f.在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内容中,增加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内容,并督促检查培训的开展情况。

g.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h.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6)机电副矿长:

a.负责机电系统、运输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织制定提升运输系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在机电系统、运输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

c.负责范围内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

d.在每旬末之前组织对机电系统、运输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旬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并安排落实旬后2天之内完成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

e.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f.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g.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7)掘进副矿长:

a.负责掘进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领导工作,协助生产副矿长制定顶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在掘进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

c.负责范围内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组织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

d.协助生产副矿长对每旬组织对掘进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e.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f.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g.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8)副矿长总会计师:

a.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资金投入工作。

b.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c.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9)工会主席(纪委书记):

a.负责安全风险管控安全物资投入和监督执行工作,督导相关单位及时公示重大安全风险内容和管控措施。

b.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c.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10)生产副总工程师:

a.负责采掘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技术管理工作,协助生产副矿长制定顶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协助生产副矿长开展1次专项辨识。

c.采掘系统进行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协助生产副矿长开展1次专项辨识。

d.矿井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工复产前,协助生产副矿长开展1次专项辨识。

e.协助生产副矿长每旬组织对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f.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g.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h.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11)通风副总工程师:

a.负责通风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技术管理工作,协助总工程师制定瓦斯、火灾、煤尘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在通风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c.在启封火区、排放瓦斯、探放水等高危作业前,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d.在通风系统进行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e.协助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对通风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

f.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g.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h.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12)地测副总工程师:

a.负责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技术管理工作,协助总工程师制定水害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c.在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d.在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进行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e.在探放水等高危作业前,协助分管负责人开展1次专项辨识。

f.协助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对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

g.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h.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i.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1.1.2 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各类人员职责

(1)安监处常务副处长:

a.负责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协调、监督、考核。b.组织安监处监察员监督检查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c.组织安监处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组织收集、汇总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资料,形成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并报矿长审批。

d.组织安监处相关人员参加矿井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组织收集、汇总相关资料,形成矿井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报告,并报矿长审阅。

e.对各系统对年度及专项辨识评估结果进行应用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2)生产科科长:

a.负责顶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生产副矿长制定顶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组织生产科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c.协助生产副矿长每旬组织对采掘系统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并建档和形成报告。

d.检查督促采掘系统按要求对年度及专项辨识评估结果进行应用。

(3)机电科科长:

a.负责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机电副矿长制定提升运输系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组织机电科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c.协助机电副矿长每旬组织对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并建档和形成报告。

d.检查督促机电运输专业按要求对年度及专项辨识评估结果进行应用。

(4)调度室主任:

a.负责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调度指挥工作。b.负责重大安全风险区域人员上限的监督检查。c.负责视频系统和通讯系统监督检查工作。(5)工程地测大队队长: a.负责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总工程师制定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组织工程地测大队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c.协助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对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并建档和形成报告。

d.负责设计前专项辨识评估结果应用。(6)保安区区长:

a.负责瓦斯、自然发火、煤尘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总工程师制定通风系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组织保安区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c.协助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对通风系统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并建档和形成报告。

d.负责启封火区、排放瓦斯、探放水等高危作业实施前专项辨识评估结果应用。

(7)基层区队负责人:

a.负责本区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b.每天组织本区队人员对负责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进行不间断监控、管理,发现管控措施有漏洞或风险不可控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和汇报,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使安全风险在可以接受范围内。

(8)生产科室副科长:

a.协助科长做好本科室负责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b.按规定参加年度辨识评估、矿井月度和系统每旬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c.在跟班上岗或走动巡查过程中,监督检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9)生产科室主任工程师:

a.负责本科室分管范围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技术管理。b.协助分管负责人组织制定本系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c.督促检查本系统辨识评估结果应用情况。(10)生产科室科员:

a.对分管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

b.按规定参加年度辨识评估、矿井月度和系统每旬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c.在跟班上岗或走动巡查过程中,监督检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11)基层区队党支部书记: a.与区队长同责。

b.协助区队长共同做好本区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工作,每天组织本区队人员对负责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进行不间断监控、管理,发现管控措施有漏洞或风险不可控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和汇报,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使安全风险在可以接受范围内。

(12)基层区队副职:

a.负责本职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b.在跟班上岗或走动巡查过程中,对本单位负责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进行随机监控。

(13)基层区队技术主管和技术员:

a.负责本区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技术管理工作。b.针对工程施工前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负责制定技术治理措施,编入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c.负责本区队相关专项辨识评估结果的应用。(14)基层区队班组长:

负责执行和落实与本班组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保证执行到位、落实到位,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风险,保证现场安全生产。

(15)基层区队岗位工人:

严格执行和落实与本岗位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发现现场安全风险不在可控范围内,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和汇报,严禁冒险作业。

1.2 管理部门

指定安监处为晓南矿安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开展与考核,并指导协调各职能科室和区队、班组完成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1)常务副处长:

a.负责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协调、监督、考核。b.组织安监处监察员监督检查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c.组织安监处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2)副处长:

负责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技术管理和相关资料收集归档,不断完善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3)系统监察员:

负责分管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监督检查工作,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4)安监大队队长:

负责监督检查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5)安监大队副队长:

跟班及走动巡查期间,监督检查责任区域内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6)安监大队技术员:

负责安检员安全风险管控知识的培训工作,指导安检员监督检查责任区域内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7)安检员:

负责责任区域内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执行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8)培训中心主任:

a.每年安排对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b.负责组织在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内容中增加矿井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相关内容,并组织培训工作。

(9)培训中心副主任

a.具体落实“每年安排对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工作。

b.落实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的“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

(10)培训教师:

海外高管风险管控 篇3

外派经理人是海外资产经营公司控制子公司的“手”,其人员的选择、授权和考核对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海外资产经营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股东和经理人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然而,对于海外派驻经理人,这一委托代理关系又增添了新的复杂性:比如海外子公司不一定是全资子公司,外派经理人行权要受到一定制约;又比如海外政策法律不同于母公司,很多国内的管控及激励措施受到当地政策文化的限制,将不得实施。

外派经理人的履责环境比起国内更为复杂多变,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客观的信息不对称也更为严重。股东在对海外经理人的管理上会遭遇诸多风险,我们就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建议,让这只看得见、摸不着的“手”发挥最大的效力。

风险一:外派经理人水土不服

预防措施:招本土跨文化管理人才

先从一个真实的案例说起。

英国国家电网公司(NG)是一家海外业务超过本土业务收入的大型国际能源电力企业。2001年,NG以30亿美元并购了美国尼亚加拉莫霍克电力公司,同时承担了该公司59亿美元的债务。联邦FERC与NG达成协议,原则同意通过10年的利润补偿(Rate Plan)实现对债务的偿还。2010年,纽约州公共事务委员会(PSC)对尼亚加拉公司提出的成本统计方式展开调查,认为其做出的由于成本上升需上调价格的要求不具有充分理由,直接导致尼亚加拉公司在美国申请的3.65亿美元利润仅有1.13亿美元被通过,从而导致裁员1200人,其中对管理层裁员20%。

导致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来NG集团事业部和区域公司矩阵式管控方式易造成多头管理,导致了在审批事件上责任不清、未能及时干预;二来海外公司管理层腐败及企业运营成本上升,使NG美国电价显著高于平均电价水平,引起当地政府与社区不满。而这些问题的背后,“人”的问题成为引人注意的关键。

NG美国公司六位高管中的四位来自英国本土,其中以运营和技术部门人员居多,缺乏熟悉美国监管体系和具备公共关系的人选。这些高管忽略了BP漏油事件、纽约州2011年换届选举及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美国加强监管力度的影响,低估了监管部门加大成本审查力度的决心,对运营环境变化反应迟缓,危机后又缺乏快速有效与当地政府和监管机构沟通的途径和人员,最终导致申请的调价议案被否决,蒙受较大损失。而且,由于派驻高管平均每年更迭,缺乏与海外公司中低层员工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战略引导,使当地员工对于公司的责任心和归属感较差,导致出现问题后,员工不理解裁员决定并发生大规模罢工。

可见,外派经理人除了常规的专业水准和语言沟通能力要求外,还应关注到特殊的选拔标准。

一是对当地政策环境的高敏感性,并具有本土公关能力。输配电行业是受监管行业,一方面要应对周期性的政府审批,另一方面要面对社区民众等普通用户,公共环境的变化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重大影响,外派经理人务必对此有高度的警觉和分析理解能力。并且,善于与各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渠道,在酿成损失前化解危机,在形成危机前消解矛盾。

二是具有跨文化凝聚人心、管理团队的能力。海外子公司是一级独立的法人,股东利益的实现完全依赖于子公司经营团队的协作努力。

因此,外派经理人不仅应该对文化差异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善于将母公司的管理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创造富有生命力和包容性的新企业文化,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人员团结一心,创造发展的合力。

风险二:权责不明管理混乱

预防措施:避免混岗,集中管理

对称是委托代理问题的症结。如何在适度的监督成本下,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则是加强对外派经理人日常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跨国企业身上,可以获得一定的借鉴。

一是避免混岗使用。

法国电力公司(EDF)就有经验可供借鉴。

EDF下属机构包括35家全资公司、20家控股公司、16家参股公司以及13家办事处,2011年销售收入652亿欧元中的45%为海外市场收入。以亚太区域公司为例,除亚太区总负责人之外,EDF外派经理人实行专人专岗,各个层级均不存在交叉任职情况。

如果外派经理人仍兼职国内职务,可能造成将海外职务视为短期行为,怠于行权;如果外派经理人身兼驻外多重角色,可能出于个人精力有限,或对多任务重要性排序的主观认识不同,在多任务中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对于股东而言,混岗使用更不利于监督外派经理人、实施过程控制,也不符合母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取向。

二是要对外派经理人建立相对集中的管理部门。

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跨国企业通常会设置专门的部门,统一管理并对接外派经理人。例如中国石油通过董事会管理办公室、GE公司通过产权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外派董事。分散的部门管理(比如由不同的派出专业部门管理),将导致外派经理人任务目标不清晰,不能全身心投入海外岗位;如果再加上身兼多职,更可能造成母公司对其的重复管理或形成管理空白。

设立统一的部门管理并对接外派经理人,将有利于母公司在重大事项上实现精细化管理,便于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监督外派经理人按时述职并提交母公司有利于实时监控海外子公司的有效信息。此外,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也将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风险三:损害股东利益

防范措施: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

美国学者杰克•弗朗西斯 (Jack . C . Francis)曾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言论:“你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岗位,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买不到创造性,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去争取这些。”这说明,股东作为委托人,难以观察到经理人是否真的努力、是否有做出利于自己利益最大化却伤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因此激励合同的设计成为“委托——代理”问题的核心。

“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被认为是激励机制设计的最重要原则。

“参与约束”是代理人参与工作所得净收益,必须不低于不参加该工作也能得到的净收益。“激励相容”是代理人让委托人最满意的努力程度,也是让自己获得最大净收益的努力程度。只有满足这两个基本原则,才会形成有效的激励合同。从这两点,可以衍生出对设计外派经理人激励机制的一些启示:

第一,满足“参与约束”,对于外派经理人要有充足的综合激励,使其愿意赴海外工作。

在前面NG美国公司的案例中,由于在美国和英国本部就职的待遇接近,总部极少有员工愿意前往海外任职。以项目交付工程师职位为例,在英国就职的职位薪资(中位数)为年薪67200美元,而在美国就职同样的岗位薪资只有58000美元。激励不足、吸引不到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派驻NG美国公司管理人员频繁更迭、不能发挥领导力的原因。相反,德国电力公司意昂集团(E.ON)对于海外派驻人员的福利进行了全面的安排,既扫除个人和家庭的后顾之忧,又注重通过对外派人员从前期准备、派遣中的各项支持、到返回母国工作,均设计详细的安置和辅导流程,来帮助外派经理人迅速适应新角色,实现长期的职业发展。

第二,满足“激励相容”,对外派经理人给予适度的与子公司经营业绩正相关的收益权,并实行严格有效的考核后续调整。

雪佛兰公司对下属子公司考核四项指标中的排名指标(股东回报率排名、占用资本收益率排名)和子公司高管的绩效挂钩,排名在1~5名时,该项指标绩效乘数分别为2.0、1.5、1.0、0.5和0。此外,子公司CEO薪酬的89%、其他高管收入的86%与整体绩效考核业绩挂钩。在考核指标之外,股东给予外派经理人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中石油对其子公司年度经营绩效考评得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公司高管整体薪酬。子公司高管年度绩效考核得分分为A~E五级,其中,A级效益年薪为1.4~1.6倍效益年薪基数,E级效益年薪为0~0.8倍效益年薪基数。而效益年薪基数则取决于子公司总体业绩考核。并且,效益年薪的80%在年度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其余20%根据任期考核结果延期到下一年度兑现。

先进跨国企业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都为我们选派和管理海外经理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中国企业在海外企业运营、管控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意味着我们必须设计出科学化、符合国际化特点的管理机制。

[编辑 谢康利]

E-mail:xkl@chinacbr.com

机构风险管控 篇4

本文按逻辑推演论述该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即:现阶段辽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须依靠银行——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为未能获得充分的担保——辽宁民间商业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及辽宁地方财政设立的政府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非常有限——必须改革政府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体现出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特征, 提高其担保的“放大倍数”——政府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能够有效地化解自身负担的风险。

1.现阶段, 辽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须依靠银行, 其他的融资形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股权或债权市场吸纳社会资金, 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基本上有场无市, 等等, 都加剧了融资的难度。我国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从来都居于首要地位, 银行是居首要地位的资金集散中心, 据统计, 目前辽宁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 比例占到98%以上, 直接融资不足2%。

2.如果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充分的担保, 则银行是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的。一般认为,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失衡, 二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滞后, 三是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能力和信用水平低。其实这都没有抓到问题的重点。在银行的贷款成本方面, 银行既然愿意给普通居民户发放消费贷款 (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等) , 可见给中小企业发放经营性贷款, 其成本也应该是可控的。

3.辽宁民间商业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不仅自身的担保能力非常有限, 而且, 民间担保机构自身的信用也颇受银行的怀疑, 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 现阶段依靠民间担保机构的力量来解决大量的担保需求是不现实的。截至2007年末, 辽宁省信用担保协会的50余家担保机构累计仅为5900多户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担保, 实现担保总额仅为257亿元。即便是全国的情况亦如此, 截至2008年上半年, 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3366家, 累计为38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 担保总额8051.87亿元, 而截止到2009年6月底, 我国中小企业数就已达到4200多万户, 获得担保服务的企业连1%都不到, 并且这里已经包括了政府系担保机构的担保。

4.目前的体制下, 为了弥补辽宁民间信用担保机构担保力量的不足, 必须改革政府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充分体现出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特征。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担保压缩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 间接减少了地方税收、减少了就业。比起民间信用担保机构, 政府担保具有规模大、信用度高等特点, 发达国家在此问题上大都采取政府财政支持的办法。一是提供一笔筹建启动资金;二是定期注入财政资金;三是采用政府补亏和税收上的优惠政策, 实现担保机构良性运作。辽宁担保业刚刚起步, 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在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提供信用担保的同时, 各级政府应将担保资金列入政府年度预算, 为担保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5.辽宁政府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受制于其资本额的瓶颈, 难以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为此, 必须提高担保的“放大倍数”, 保证有足够的信用扩张能力。政府系担保机构与民间担保机构的区别如果仅仅是出资者不同, 则不如创造条件, 让民间设立更多的信用担保机构。民间担保机构没有办法像政府担保那样可以有效地分散掉风险, 其“放大倍数”不可以很高, 而政府由于可以获得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税收收入增加、就业增加等等好处, 完全可以提高政府系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 地方财政再给予全额再担保。

6.其实, 辽宁政府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完全能够有效地化解自己负担的风险。我们应树立“经营”风险的理念, 用收益来覆盖风险成本, 不回避风险, 更不追求零风险。地方财政及其政策性的政府系担保机构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税收收入增加获得一定的补偿, 而且, 政府本来就应该给予中小企业以补贴, 因为财政的效益应具有社会性, 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了需求, 发展了科技, 增加了就业等等。在全国性的征信系统建立之前, 辽宁可以强化地方性的征信系统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工作, 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另外, 我们也应当改变观念, 不能认为“小”就容易违约, 譬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向民间发放的小额信贷就已经驳斥了这一似是而非的观念, 中国工商银行2007年6月末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仅0.81%, 明显低于全行公司客户贷款整体水平。何况, 担保没有即刻的、直接的资金支付, 具有口头承诺的特点, 但却可以立即解决银行放贷给中小企业的问题。总之, 既然连民间机构都在搞担保, 说明担保的风险-收益状况是可以接受的, 再担保的风险则更小。

风险管控读书心得 篇5

一、不良贷款清收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到12月末,各项不良资产余额13286万元。其中,表内不良资产余额5021万元,票据置换不良资产余额53万元,抵债资产余额4330万元,系统内重点监控类不良贷款余额3870万元。

(一)表内不良贷款清收情况。年初表内不良贷款余额5806万元,12月末表内不良贷款余额5021万元,比年初下降785万元。其中,全年账务调整新增不良贷款77万元,累计清收862万元。完成办事处下达清收任务指标900万元的87.22%。

(二)票据置换不良贷款清收情况。截至20__年12月末,我社已处置置换资产2524万元,占置换资产总额的97.94%。其中,现金收回80万元,占置换资产总额的3.10%;以抵债资产方式收回1万元,占置换资产总额的0.04%(见处置清单1);确实无法收回并已取得相关证明材料的2443万元,占置换资产总额的94.80%。目前,有53万元的置换资产正在清收落实过程中占置换资产总额的2.06%。

(三)重点监控类不良贷款清收情况。12月末重点监控类不良贷款余额3870万元,比年初下降731万元。

(四)抵债资产情况。12月末,抵债资产余额4330万元,比年初的2711万元净增加1619万元。其中,接收抵债资产1711万元,全年共处置变现92万元。

二、风险管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联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中严格按照省联社对风险管理工作要求履行职责,不走过场,全年共召开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18次,议事21项,并形成会议纪要,同时对基层社的风险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切实把风险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不良贷款清收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1、以票据兑付为第一要务,做好票据置换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新年伊始,联社首先统一思想,专门召开了几次清收工作会议,并成立了票据兑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项票据置换资产清收处置工作落到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对全辖置换资产清收处置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在清收工作中,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和亲自参与,使基层信贷人员清收信心大增,士气高涨,清收速度明显加快,清收效果显著提高。经过前五个月清收会战,兴隆台区联社票据置换不良贷款清收工作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有了突破。全辖共清收现金243笔81万元,收集证明材料758笔2443万元,达到了央行票据置换资产兑付考核的标准。这次清收实际意义,不仅仅是达到票据兑付考核标准,而且会为以后不良贷款清收打下良好基础,提供一定的宝贵经验。

2、有的放矢,做好表内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首先,落实指标,奖罚分明。按照省联社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部署和市办事处下达的任务指标积极动员,层层落实责任,合理分配指标,并采取硬性措施。逐级建立了不良贷款清收责任机制和严格的奖惩措施,在行政处罚和经济奖惩上也提出了严格的具体要求。对未能完成本年度清收指标计划的,要严格按照《经营指标考核暂行办法》考核验收,除执行扣发工资外,严重的还要对其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解聘等等;对能够完成不良贷款清收指标计划的,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其次,领导带头,克服困难全力攻坚。为了达到清收的目的,我联社理事长亲自挂帅,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寻求合作。对实在不能以现金偿还的不良贷款,就寻求以政府优良资产置换。截止到12月末,全辖共清收表内不良贷款贷款862万元。由于奖罚分明,措施得力,不良贷款总的清收任务完成指标的87.22%。

3、多策并举,全力清收,确保实效。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细致的工作,在清收过程中始终强调信贷人员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不要放过任何清收机会;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协助清收,提高清收效率。比如农户贷款,凡是信用社与村里关系协调好的,信贷人员就很容易清收。在与地方政府合作中,抓住一切机会清收不良贷款。3月6日办事处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盘锦市中心支行关于核查20__年市政府表彰二、三等功公务员人选信用状况的函》的文件,兴隆台区联社高度重视,在全辖范围内立即细致排查,利用这次机会,成功收回了一笔3万元的不良贷款,等等。

(三)抵债资产管理、接收、处置

一是现有抵债资产的管理。依照《辽宁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辽农信联[20__]60号)和《盘锦市兴隆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抵债资产管理办法》的文件要求,在抵债资产的管理中始终坚持“严格控制、合理定价、妥善保管、及时处置”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中始终坚持抵债资产检查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档案资料。根据不同资产类型建立了抵债资产总账、明细账及卡片帐,详细登记债务人名称、抵债资产名称、种类、规格、数量、产权证号、抵债时间、入账价值、存放地点、管理责任人的更替纪录、处置时间、处置方式、处置净收入等。二是抵债资产的接收工作。首先,坚持“严格控制”的原则,从严控制以物抵债。要求基层信用社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以现金方式清收为第一选择,债务人、担保人无货币资金偿还能力时,要优先选择以直接拍卖、变卖非货性性资产的方式回收债权。当现金受偿确实不能实现时,可接收以物抵债。其次,强调“合理定价”原则,对接收的抵债资产必须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来确定价值,评估程序应合法合规,要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定价。本年度共接收7笔抵债资产,金额为1711万元。第三,抵债资产的处置工作。始终坚持“妥善保管,及时处置”的原则。抵债资产处置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坚持采用公开拍卖方式进行处置。今年全辖抵债资产共处置2项,金额92万元。

(四)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

高度重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积极配合信贷部对分类意见进行审核认定,并做好不良贷款五级分类监测和考核。树立实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是树立审慎经营理念的需要,是动态、真实的反映信贷资产风险变化情况,判断信贷资产实际损失程度,为确定和处置信贷资产风险提供科学、准确依据的需要,是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及时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提升信贷管理水平的需要。全辖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特别强调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全面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今年,按照《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辽农信联[20__]104号)要求对五级分类采取“按季分类、按月调整”的原则,即各经营机构按季对所有信贷资产进行一次五级分类,同时将五级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变化情况进行按月监控和调整,按月统计上报五级分类结果。联社风险部进一步规范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认定程序,对全辖上报的材料进行统一规范要求等。

(五)完善档案资料,准确统计数据,及时上报材料

全年不良贷款管理系统安全运行,各项报表、数据及时处理,分析、总结性材料准时上报。无论提供数据者还是操作人做到了提供的数据准确无误,报送时间及时。另外,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不良资产管理情况,按照省联社风险管理部、市办事处要求建立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月分析制度,每月上报五级分类不良资产管理分析报告。每次对上报的分析材料都高度重视,详细分析清收、处置进度及清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等;今年档案材料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按票据置换不良贷款,表内不良贷款,重点监控类不良贷款,抵债资产等类别,逐项加以完善。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20__年的风险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表内不良、重点监控不良贷款清收、抵债资产变现形势依然很严峻。从现在结果看,离达到优秀等级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风险资产档案资料缺乏,尤其是表内不良贷款大部分贷款客户无档案,所以给清收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三)基层信用社风险管理工作不到位。由于信贷工作人员少,信贷和风险工作混在一起,常常重信贷而轻风险,所以,一些风险制度根本贯彻不到位,风险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信贷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懂法律知识的人更少,所以全辖加强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全辖应征定有关方面的书籍,统一参加考试培训,持证上岗等等。

四、20__年工作规划

(一)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力争达到优秀等级社考核标准。

今年省联社将在县级联社推行差别管理,其中定量考核指标中不良贷款率的得分标准为:按五级分类口径计算,不良贷款率等于或低于25%的满分,每高出1个百分点减1分;按五级分类口径计算,当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为零的满分,每高出0.25个百分点减1分。目前看我社不良贷款率离优秀社等级标准相差很远,现在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是当务之急。在新的一年,风险部将进一步做好辖内不良贷款管理、指导和处置工作,做好基层社不良贷款的监测、分析和考核,履行职责。

(二)进一步做好抵债资产管理工作,完善接收、处置、出租手续,达到合规合法。坚持“妥善保管,及时处置”的原则。做好抵债资产的公开拍卖工作。

(三)做好不良贷款调查与估值,完善不良贷款催收的记录。档案登记内容翔实,不良贷款档案其中包括催收回执,调查催收的次数,每次催收的结果,遇到的困难等等。

(四)加强全辖风险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明确风险工作范围职责。

(五)做好数据统计报表工作,及时报送各类报表和分析材料。

管控合规性风险 篇6

虽然合规性通常只是最高管理层考虑的问题——董事会成员从法律上有责任创建一个能够保证企业遵守所有规定的体系。但是违反规定也可能对高管个人产生影响。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对合规风险进行恰当管理?

独立合规部门不多见

对于公司如何进行合规性管理,减少违反规定的风险,一项对全球约40家领先制造商的合规部高管的深入访谈给了我们答案。

大部分公司希望能够扩展他们的合规体系。此外,57%的合规专家称他们很有可能寻求外部帮助,特别是向人事部门寻求反腐败、数据保护和产品安全问题的专家。

基层管理人员对合规体系的认知程度与高管相比明显不尽如人意,这表明公司迫切需要做出管理上的努力,以实现所有管理层级对合规管理的认同,确保合规体系得以有效实施和运作。

大部分公司没有独立的、直接向董事会报告的合规部门。

外部资源对于合规体系的建立非常有益。采用这种方式,管理人员就不会因为花费过多精力在合规体系的日常运作中,而对日常业务有所懈怠,同时该体系被过度设计的风险也会更小。这些外部专家可以提供资源和重要的知识,协助建立一个精益且独立的合规体系,这一体系见效迅速并且保证长期高效。

最有效的合规体系整合了合规以及流程管理。这为成功建立全公司范围的合规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悉,该项调查集中于8个主要的合规领域:安全与环境(HSE)是最广为人知和广泛研究的;反腐败和数据保护是合规讨论中相对新鲜的话题。其他领域还包括产品安全和健康、IT安全和保障、劳动法、公平竞争和出口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89%的受访者都表示所在公司已建立了合规部门,但是他们之中设立独立合规部门的还不到一半(41%)。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由法务部负责合规相关事宜。同时,将合规责任纳入其他部门,而不是组建独立的部门,效果会适得其反。比方说如果法务部负责合规,那么增强透明度和及时控制违规行为之间就会产生矛盾。这样做实际上只是从理论的角度强调了法律合规性,而并没有合规的执行以足够的重视,这通常意味着合规管理并不能完全渗透到业务流程中。

调查还显示,所有合规高管中,47%的人认为北美的监管最严格, 25%的人认为欧盟监管最严格,19%的人觉得地区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别。总之,向新区域扩张的企业应该做好准备面对合规风险,尤其是在北美地区。

将合规融入商业流程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将合规融入商业流程非常困难,但并非不可能。调研中,有70%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成功实施合规管理的关键要素。那么,如何将合规融入流程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流程设计。所有标准化的商业流程都是按照合规管理的要求设计的,包括制定风险缓释措施、分配任务和岗位职责(比如HSE官员)以及设定整个公司的流程。通常,有必要设立审批门槛,系统地检查某些管制物品有没有在禁运地点进行交易,并且明确规定交易资金流的上限。

规章制度与流程挂钩。现有的商业流程中通常涉及诸如处理有害物质等特定职责。这通常需要与律师、特定专家以及质量和流程经理密切合作。较理想的情况是,以最少的行政手段执行所有相关职责,因为生产人员负担过重不利于合规体系的高效运作。为了建设一个透明而精益的合规体系,流程整合应该涵盖三个方面:在流程中贯彻规章制度并且充分依照手册操作;制定并定期更新授权路径和职责;设立能够反应个人职责的自动跟踪确认机制。

建立监控体系,监控违规风险最高的流程。这个体系包括人工或自动执行的定期检查的监控点。监控体系的核心是中央文件,它记录了将所有旨在发现违规行为,重新评估风险以及为持续改善提供基础的监控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施阶段,合规体系对资源的要求是最高的,因为这个时候新的标准和流程必须与现有流程相一致。而一旦体系开始运作,资源需求就会慢慢降低。合规部门若过于庞大,就会因官僚作风过盛而对商业活动造成负面影响——近20%的受访者提到,这一情况曾经在他们公司出现过。

此外,如果运作得当,独立的合规部门可与其他相关部门(法务、质量和内部审计)密切合作,并保持中立,同时确保专家投入和相关知识能在合规领域进行交流。此间,不妨建立一个直接面向执行董事会的汇报制度,以保证资源充足并体现合规的重要性。

建立合规体系最佳方案

进一步的,如果建立起合规体系的最佳方案,这个框架不仅能使高管层和董事会成员免于因违规而承担责任,同时还能在违规造成损失之前进行预防与监测。

治理环节被置于该框架的最上层,凌驾于集中立性、效率和效益于一身的合规部门之上,确保公司上下明确各自职责,避免因整体合规目标与精益流程之间的矛盾而降低效率。框架的基础是资源,这些资源需要配置给(通过风险评估得出的)最薄弱的领域。框架的主体部分,包含整合流程和获得认同,并依照预防、监察和应对的原则进行运作。

在所有的合规领域中,相关法规制度要贯彻在流程中,并且要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监控流程。这些流程旨在尽可能预防合规问题的产生,从而寻求透明的方式监督合规操作。通过记录的文件,可以不断调整风险缓释举措,更新流程并且重新界定岗位职责,以便更好地弥补实际存在的合规差距。中央信息库可用于不断改善流程,并且记录公司以及公司管理层为合规做出的努力。

如果公司上下不能达成统一认识,共同合作,那么即使是最高级的合规体系也是没有价值的。改变管理方法(比如增进管理层与合规相关人员之间的私人联系)和开展培训、研讨会以及更新控制体系同样重要。为达到这个目标,执行董事要起带头作用,积极支持合规部门的所有工作。

必须指出的是,对高管来说,斥资建设合规体系的最大动因是出于个人责任。事实上,尽管管理层在其他方面犯的错误常常迫使高管更换公司或者行业,但专家们坚定地认为在合规性方面所犯的任何错误都会终结个人的职业生涯。

总之,有效的合规体系对于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地位至关重要,因为市场要求参与者遵守越来越严苛的规章制度。最佳的合规体系拥有完善的治理、清晰的流程以及明确的权责,以保证公司不会有违规现象并保护公司免受违规造成的后果。

机构风险管控 篇7

一、财务集中管控的概念

1) 财务集中管控的概念。财务集中管控指的是企业在原有的管理体系下, 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由企业自身管理向公司其中管理模式的转变, 但是财务管理结构及其职能不做改变, 只是由分散走向了集中, 也就是各个公司的财务管理统一到省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

2) 电网财务实施集中管控模式的必要性。电力企业如果想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 就必须更好地发挥其财务管理机构的职能, 合理分配公司自身的财务资金, 以促进其合理使用, 这不仅关系到公司每个员工的利益, 而且关系到整个公司的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财务集中管控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地管理资源, 实现会计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因此, 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推行集中管控模式可谓是大势所趋, 也是提高其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3) 财务集中管控的作用和意义。实行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意义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 会计计算的透明化;第二,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第三, 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

a.实行财务集中管控有助于实现企业会计计算的透明化和规范化。会计预算和审核的公开进行, 有助于促进电网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财务人员具有主观能动性, 其在开展会计工作时, 很难不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从而使会计账目的管理难以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但是财务集中管控有效克服了这里管理弊端, 因其实现了公司上上下下、各级人员都明了财务收支状况的目标。b.在实行财务集中管控之前, 电网财务管理工作非常分散, 而且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很容易受到某个管理高层的影响, 因此其管理的透明度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但是财务的集中管理能做到财务预算和核算的标准化和公开化, 这样能够确保财务管理人员有效进行财务分析和支配工作。c.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 存在着不小的财务管理风险。实行财务的集中管控, 可以切实减少电力企业风险的投资, 为企业的投资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的会计机构及职能设置

1) 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的会计机构的合理设置。现阶段, 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当中, 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科学合理定位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 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得到更好的优化。电力企业财务集中管控包含的内容很多, 其起点是财务的预算管理, 核心是资金的管理, 而会计计算则是财务集中管控的基础。因此, 会计机构的设置也成为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

2) 会计机构设置的原则和目标。电力企业会计机构设置的原则和目标总共有两个:第一, 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总分考虑电力企业的分权和集权状况, 要与企业的集权程度相适应。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也就是会计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划分必须通盘考虑各部门所享有的会计管理职能以及所承担的责任。第二, 会计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电力企业整体的机构设置保持一致, 并服从和服务于电力企业的整体规划和长期发展战略, 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贡献。

3) 会计机构具体的职能规划。当前, 电力企业财务部承担较多的财务管理职能, 因此, 必须科学合理分解财务部的职能, 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 可划分为会计处、资金处和预算处三个部分, 也就是将财务部拆分成这三个部门。其中, 会计处主要负责的是企业会计方面的工作, 并且要对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负责;而对于下属的分公司, 会计处对其会计核算工作要给予指导, 并做相应的监督管理。在整个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中, 会计处的地位十分突出。而公司的基金管理制度、基金管理办法均是由资金处负责起草哈修订;而企业资金处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企业长短期投资的规划工作。此外, 其还负责企业的对外低压以及担保工作。预算处主要负责的是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 深入细致研究企业的预算, 健全和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 进而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 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措施, 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资金使用状况做科学合理的预算。

4) 财务集中管控下的会计职能分析。我们知道,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设计的内容非常多, 也非常复杂。因此, 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合乎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当前电力企业普遍采用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 会计职能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a.会计核算及综合管理职能。会计核算和综合管理职能主要负责的是电力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 以及有关会计核算的管理方面的工作, 具体来说, 就是关于电力企业的会计报表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综合事务管理等。电力企业应当按照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本企业财务管理施实际的财务管理方法和会计核算方式。我们知道, 制度是处在变化当中的, 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以后, 还有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修订。b.投资管理的职能。电力企业对下属公司的各项投资必须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对其固定资产投资, 按照分级负责、统一管理的管理原则进行管理, 也就是总部制定财务管理的统一规划, 下属企业按照总体的财务管理规划进行实施, 实行的项目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承包制, 一种是责任制。c.财产风险的防控职能。电力企业的会计处负责对企业的会计风险进行管控, 因此, 要求其准确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讯号, 并加以有效的防范。于此同时, 企业要对下属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做定期的检查, 分析探究其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下属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d.预算管理职能。电力企业制定本企业总体发展规划时的主要依据, 第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状况, 第二是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经济政策, 而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就是下属企业的发展纲领。但下属企业也要根据起身的实际情况, 领会总公司的规划, 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发展规划和目标。e.基金管理职能。基金管理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的调配和控制, 公司的全部资金均需要由总部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结语

财务的集中管控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一个整体推进、协调运作的过程。文章中系统分析了电网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的会计机构及其职能设置, 使工作内容和职责更为细化。

摘要: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转型时期, 电力企业也向着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形势下, 就要求电力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提高电网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 合理划分会计机构及其职能,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文中, 笔者探讨了电网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的会计结构及其职能设置, 并提出了相应的优选方案。

关键词:管控模式,会计机构,职能设置

参考文献

[1]李阳.探析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会计机构及职能设置[J].时代金融, 2013.

网络促销风险管控 篇8

案例分析

在最近几年发生的网络营销危机事件中, 肯德基深陷“秒杀门”就是典型的网络营销信任危机案例。

1.事件回放

2010年4月, 肯德基在淘宝网的“超值星期二旗舰店”推出了“秒杀” (“秒杀”即瞬间杀死的意思, 是网络游戏名词) 活动。从宣传单上看, “秒杀”活动分为三步:4月6日10时、14时、16时分别进行三轮“秒杀”, 其中最受关注的“半价全家桶”放在最后一轮。这次促销活动因优惠额度较大, 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但很快网友“秒杀”来的肯德基半价优惠券被宣布无效而引发信任危机后, “秒杀门”愈演愈烈。一方面是消费者辛苦“秒杀”来的优惠券被叫停, 不断传来他们要起诉肯德基的传闻;另一放面, 肯德基虽然发布了道歉声明, 但是对优惠券的真假却讳莫如深。一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角力由此展开。

2.各方说法

(1) 肯德基:大量优惠券是假的。肯德基优惠网特别推出了“超值星期二特别秒杀优惠券”, 其中第一轮“秒杀”活动推出的产品是“上校鸡块”。优惠券上显示, 原价11元起的“上校鸡块”, 凭优惠券只需付5.5元, 不过此券仅限4月6日、4月13日、4月20日、4月27日使用。此外, 在淘宝网上显示了第二轮“秒杀”的“香辣鸡腿堡套餐”和“劲脆鸡腿堡套餐”, 这两种食品的电子优惠券库存设为100张, 拍完即止。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餐饮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称, “半价全家桶”是第三轮“秒杀”食品。肯德基相关负责人称, 第一轮秒杀活动已顺利结束, 但在第二轮秒杀活动开始前市场上就出现了大量假优惠券, 为此公司临时决定停止第二轮和第三轮秒杀活动, 并称目前市面上第二轮和第三轮“秒杀”的优惠券均为假券, 肯德基餐厅一律拒收, 不过他们还会在肯德基优惠网上陆续公布后续的优惠活动。随后, 肯德基在相关网页发表声明:“可能许多网友在秒杀活动没开始就拿秒杀优惠券去餐厅消费, 现在肯德基已取消上校鸡块优惠券外的其他优惠券秒杀活动。”并明确表示拒收其他优惠券, “如要使用, 建议先咨询餐厅。”

(2) 消费者:各门店理由不一致, 难以自圆其说。有网友说:简直不能自圆其说, 同样的优惠券在各个门店的处理方法根本不一样。有的店只有外卖“全家桶”的优惠券遭到拒绝使用, 而店员则表示并排印着鸡翅和鸡块的优惠券可以使用。但是到了其他肯德基店, 说法则成了“只有鸡块优惠券可以使用, 其他都不可以。”肯德基公司及其各门店之间的说法都不一样, 显然“假券”之说难以信服。

(3) 消协:肯德基应兑现承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指出, 根据肯德基优惠券上作出的承诺, 在4月6日至9日之间, 可以使用优惠券, 享受外带“全家桶”的价格优惠。据此说法, 消费者可以在规定时间内, 持券享受优惠。如果不能享受优惠, 那么商家应该给出明确的说法, 而不能为了赚取消费者眼球, 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他提醒消费者, 要保留好相关凭据, 以备维权之用。

3.案例分析

“秒杀”的宣传效果, 既能让一个品牌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也能让它遗臭万年。“秒杀”在制造商业神话的同时, 也不断地制造着诚信危机。如今“秒杀”也成了网上竞拍的一种新方式, 因为被“秒杀”的商品大多价格极低, 所以受到网购消费者的青睐。凭借着“秒杀”迅速造势的效果, 这种销售方式也在商家的促销活动中流行起来。不过, 在“秒杀”的同时, 商家也会因操作不当而造成诚信危机。肯德基的“秒杀门”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个深受国人欢迎的国际品牌, 把中国人“忽悠”了一把, 同时也让自身的诚信受损。

商家经营应诚实守信、童叟无欺;消费者要的是商家公平交易、兑现承诺。诚信, 是商家的立身之本, 每个傲视群雄的品牌都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诚信积累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某些商家借助于“秒杀”一夜成名, 这种“名”只能是无本之源。对于已立足于市场的商家来说, “秒杀”并非明智之举, 操作不当只能使诚信扫地。可见, “秒杀”是一把“双刃剑”, 在成为一种时尚促销方式的同时, 也把商家的诚信置于刀口。

网络促销风险管控

网络促销具有传统营销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穿透力强、辐射面广、促销力度大等。但风险也相应增加, 主要是电子版的内容, 复制的可控性不强, 导致接受要约的人数大大增加, 这既是合同风险也是商业风险。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是树立求真务实和严谨理性的法律观念。商家在营销前要充分考虑成本、技术等因素, 而消费者也要理性面对。

现实中的促销大多是点对点进行, 而虚拟网络上的促销则是点对面的交易, 肯德基“秒杀门”事件表明一些企业对网络虚拟的新型促销模式还不能从容掌控。网络促销模式的风险, 值得企业警惕。

有效管控网络促销风险的方法包括四个方面:

1.确定网络促销对象

网络促销对象是针对可能在网络虚拟市场上产生购买行为的消费者群体提出来的。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 这一群体也在不断膨胀。这一群体主要包括:

(1) 产品的使用者。实际需求构成了消费者购买的直接动因。抓住这一部分消费者, 网络销售就有了稳定的市场。

(2) 产品购买的决策者。在许多情况下, 商品的使用者与购买者是一致的。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 产品的使用者与决策者是分离的。所以, 网络促销应把对购买决策者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上。

(3) 产品购买的影响者。对于高价耐用品, 购买者往往较谨慎, 大多广泛征求意见后再作决定, 这部分消费者也不能忽视。

2.设计网络促销组合

企业的产品种类、销售对象不同, 促销方法与产品种类、销售对象之间会产生多种网络促销组合方式。企业应根据网络广告促销和网络站点促销两种方法的特点和优势、产品的市场情况、消费者情况, 扬长避短, 合理组合, 以达到最佳促销效果。

3.制定网络促销预算方案

制定网络促销预算方案是企业在网络促销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因为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促销是一种新生事物, 对所有的产品价格、条件都要在实践中比较、学习和体会, 不断总结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有限的资金收到尽可能好的效果, 做到事半功倍。制定网络促销预算方案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制定网络促销和组合方法。企业应认真比较各站点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 从中筛选适合于本企业的、质量与价格相匹配的信息服务站点。

(2) 确定网络促销的目标。是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产品, 还是宣传售后服务?围绕这些目标, 策划投入的内容, 如文案的数量, 色彩的复杂程度, 投放时间的长短、频率和密度, 广告宣传的位置、内容更换时间间隔, 效果检测方法等。确定这些细节, 对整体的投资额就有了预算的依据, 与信息服务商谈判时也有了一定的把握。

(3) 明确网络促销的影响对象。明确产品信息希望传递给哪个群体、哪个层次、哪个范围、哪个区域, 因为不同的站点有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费用。企业促销人员应熟知产品的销售对象和销售范围, 根据产品选择适当的促销形式。

4.评价网络促销效果

网络促销的实施过程到了这一阶段, 必须对已执行的促销内容进行评价, 衡量促销的实际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评价促销效果主要依赖于两方面的数据:一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统计软件, 及时对促销活动是否有效作出统计;二是销售量的增加、利润的变化、促销成本的降低等情况, 有助于判断促销决策是否正确。

5.“秒杀”的实质是商品限时限量特价促销

对于限时限量促销行为, 国家早已制定法规进行严格监管。五部委联合颁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 要求零售商开展限时促销活动, 应保证商品在促销时段内充足供应;开展限量促销活动, 应明示促销商品的具体数量;连锁企业所属多家店铺同时开展限量促销活动, 应明示各店铺促销商品的具体数量, 限量促销的商品售完后应立即明示。法律法规对实体商家限时促销的约束规定, 同样适用于网络的“秒杀”。当前电子商务日益发达, 工商管理部门要对网络促销进行监管, 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放心参与促销活动。商家如果因商品准备不充分而造成消费者无法参与优惠活动, 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电缆企业作业风险管控 篇9

1电缆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电缆企业属于设备密集型企业, 需要使用大量专用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分析目前电缆企业作业安全风险,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生产一线员工文化教育程度偏低, 安全意识单薄, 安全知识匮乏, 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 配备有大量转动设备、高温设备、起重设备等机械设备, 自动化层度不高, 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三是, 企业利润受市场竞争和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 利润率普遍偏低, 安全投入难以落实。因此, 电缆企业应该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为中心, 建立设备安全操作风险管控长效机制为抓手, 合理使用安全生产投入资金, 将作业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2作业风险管控基本方法

进行作业风险管控就是要对产品加工和服务过程中的“人、机、环”三个要素进行危险点的辨识、评估并进行控制, 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1) 涉及人员的作业风险管控应该从人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安全知识以及人员搭配等几个方面进行辨识和控制。作业人员思想情绪异常波动期间精神疲惫, 容易发生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安全事故, 因此应避免安排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健康程度、年龄、身体条件不能胜任现场工作时, 容易发生因体力不足导致的安全事故, 因此应安排合理休息或调换能胜任的作业活动;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知识匮乏时, 容易发生因误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 因此员工上岗前应对其进行安全意识和相应岗位的安全技能培训;对于需要人员搭配的大型作业, 如果人员搭配不合理, 容易导致因经验不足或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安全事故, 因此在人员搭配时应注意的高、低岗配合, 必要时应设立监护人。

2) 关于设备的作业风险管控应该从生产加工设备入手, 识别各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的职业伤害, 找出危险点, 分析伤害发生的人为原因、设备本身原因以及管理方面的原因,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考虑对设备进行安全技术改造, 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水平, 无法对设备进行改造时应加强劳动防护, 完善安全操作规程、警示标识,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装备水平。电缆企业目前由于产种类较多, 生产加工设备多为专用大型设备, 设备风险点较多, 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的职业伤害主要包括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灼烫、高处坠落、火灾、化学性爆炸等。

3) 环境因素的作业风险管控重点关注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 主要包括温度、噪音、油雾、弧光和粉尘等几个方面, 应定期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为作业人员配备适用的个体防护装备, 电缆生产属于机械加工, 部分车间机加工设备多, 噪音较大, 应为相关作业人员配发耳塞, 部分车间内空气中存在油雾粉尘等固体或液体悬浮物, 应加强车间的通风措施并为相关作业人员配发口罩或防尘面具, 电缆生产车间一般不配备空调, 电缆生产又是连续性生产, 夏季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应加强通风, 降低车间内环境温度。

3作业风险管控在电缆企业的应用

如何才能将上述管控方法应用在电缆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呢?这就需要结合电缆生产的各个工序进行分解, 以工序下的人员、设备以及车间环境为管理对象, 针对人员的作业活动、设备的运行以及车间环境因素进行作业风险辨识、评估并制定管控措施。目前电缆生产主要分为:铝杆 (铜杆) 制作、拉丝、绞线、挤出、成缆、铠装屏蔽、试验等七个主要工序, 下面以电缆生产为例列举各个工序下的主要风险管控措施。

1) 铝杆 (铜杆) 制作主要作业风险有起重伤害和灼烫, 控制措施如下:

(1) 铜板 (铝锭) 转运过程中, 应正确穿戴防砸鞋、劳保手套等劳保用品。

(2) 熔化前应先将铝锭 (铜板) 烘干, 熔化时应观察炉体及冷却水压力与温度, 防止冷却水不足造成设备事故;添加微量元素时, 应正确穿戴工作服及劳保手套。

(3) 铝锭浇铸作业前, 对流槽等进行烘烤, 防止铝液飞溅伤人, 扶正铝铸锭时, 应使用专用工具, 严禁直接用手扶持;连轧作业时, 严禁用手检查辊缝。

2) 拉丝主要作业风险有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和灼烫, 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 拉丝工序应在作业区域设置隔离网。

(2) 铜杆 (铝杆) 吊运过程中, 应正确穿戴防砸鞋、劳保手套等劳保用品。

(3) 铜 (铝) 杆打尖操作时, 应站立在线夹头的侧面, 保证手与打尖机的距离, 严禁用力过猛或逆向喂入线头, 线夹头应夹实、夹牢。

(4) 穿模作业时, 应用脚踏动脚踏开关, 严禁在操作台上启动设备, 当两人配合操作时, 口令应清楚, 防止设备误起动。

(5) 上、下线盘时, 应在线盘托架的最低点与最高点进行操作, 上好线盘后, 应检查线盘锁紧, 并关好收线柜门。

(6) 设备运转时严禁用手触摸模盒与卷筒之间的单丝, 收线架与模盒之间严禁人员从单丝下通过。

3) 绞线主要作业风险是机械伤害, 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 绞线作业区域应设置隔离网。

(2) 开车前, 应检查所属设备是否完好, 油压, 水压, 气压是否正常, 确认防护罩已经正常关闭, 检查紧固件的紧固情况。

(3) 开车时应由专人掌控操作台, 按操作顺序缓慢启动机床 (励磁不大于1000r/min) , 并注意机床运转情况。

(4) 多人操作时应互通信号后方能开车, 严禁站在正对分线板的位置;设备正常运转时应巡回检查工字轮运转情况。

(5) 开车后, 严禁随意打开防护罩, 严禁站在旋转部件的正对面, 巡视时应与旋转部位保持安全距离。

(6) 上工字轮时, 应确保其正确放入篮筐, 并关好防护罩, 锁紧制动装置, 将顶尖调整到位, 锁好弹簧销轴, 穿线时应两人操作, 防止单丝缩回伤人。

(7) 切割钢绞线时应佩戴防护眼镜。

(8) 制动器应定期检查, 确保制动时接触良好。

(9) 上线盘时严禁站立在上线小车活动范围内, 或在上线小车轨道上停留;线盘上好后应对所有安全锁紧装置进行检查, 确保线盘锁紧到位。

(10) 下线盘时, 应注意顶针下降的行程, 防止下降过度损坏设备, 推动线盘时, 线盘运行前方严禁站人。

4) 挤出主要作业风险是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和灼烫, 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 线芯转运过程中, 应正确穿戴安全帽、劳保鞋、劳保手套等劳保用品。

(2) 挤塑设备在升温及用液化气进行加热烘烤过程中, 严禁用手接触升温部位。

(3) 加料作业时, 应从扶梯上下, 严禁翻越设备。

(4) 下线盘时应注意顶针下降的行程, 防止下降过度而损坏设备, 推动线盘时, 线盘运行前方严禁站人。

(5) 线芯分段时, 应佩戴护目镜。

(6) 挤出机应由主操作人员操作, 严禁其它金属硬质杂物落入进料口中。

5) 成缆主要作业风险有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和灼烫, 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 吊运过程中, 应正确穿戴安全帽、劳保鞋、劳保手套等劳保用品。

(2) 开机前应检查紧固件的紧固情况。上线盘时, 操作者应站在侧面, 将其正确放入篮筐中, 并关好防护罩, 锁紧制动装置。

(3) 多人操作时应互通信号后方能开车, 严禁站在正对分线板的位置;设备正常运转时应巡回检查工字轮运转情况。

(4) 制动器应定期检查, 确保制动时接触良好。

6) 铠装屏蔽主要作业风险有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爆炸、灼烫, 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 吊运过程中, 应正确穿戴安全帽、劳保鞋、劳保手套等劳保用品。

(2) 在作业区域应设置隔离网, 开车前应检查紧固件是否松动, 主制动器和主传动器是否正常;在收放线装置进行上下线盘时, 应采取措施防止意外起动开机。

(3) 机器开动应由低速向高速逐步提高, 机器运转时, 严禁搬动操作手柄换档或换向。

(4) 氩弧焊作业时, 应正确穿戴好防护眼镜等劳保用品。

(5) 氩气、氦气气瓶应在离火源10m的地方设置, 并有明显标识。

(6) 钢带 (钢丝) 焊接时, 应佩戴好防护眼镜。

(7) 下线盘时, 应注意顶针下降的行程, 防止下降过度而损坏设备;推动线盘时, 线盘运行前方严禁站人。

7) 试验主要作业风险有机械伤害、冻伤、爆炸、火灾、触电, 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 试验区域设置隔离措施, 严禁非试验人员进入。

(2) 试验前应检查各设备连接装置、联动系统、接地是否正常。

(3) 热延伸及老化试验过程中, 应带好耐高温手套, 防止接触高温试验箱时发生烫伤。

(4) 低温试验过程中接触低温箱 (最低在零下50度左右) 时, 应带好保温手套, 防止冻伤。

(5) 燃烧耐火试验过程中产生明火, 使用易燃、助燃性气体应注意存放安全;易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气瓶应分开存放。

(6) 试验完毕后应等指示针回零后再关闭电源。

上述各个工序下的作业风险管控, 是电缆企业按照生产过程中“人、机、环”三个要素的风险控制基本方法, 结合生产实际工序进行了拆分和细化, 在现场制作了风险控制卡, 在实际的作业风险管控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使生产过程中的作业风险点一目了然, 对应的管控措施具体实用, 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作业风险。

摘要:本文讲述生产过程“人、机、环”三要素作业风险管控的基本方法, 以电缆企业为例描述作业风险管控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下的具体应用。

风险管控决定企业命运 篇10

在全球经济低迷发展、危机频繁发生的当下,对于企业而言,风险管控已经成为一件头等大事。本文将不仅探讨企业风险管控的基本理念,还分析在企业风险管理背景的基础上,企业如何通过组织、战略、财务、资本、法律等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发挥领导者的作用,辅佐管理团队发现并及时预防风险。

2 企业风险管控的基本理念

2. 1 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的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管理控制和风险管控这一明一暗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没有良好的企业管理控制机制,企业的发展方向就不明确,员工就没有自我约束的意识。而没有良好的风险管控机制,企业就可能陷入资金周转不灵、投资项目混乱、企业付出得不到预期回报等风险。”企业如何在激烈复杂的竞争市场中生存? 加强企业风险管控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最佳途径。

企业的风险和效益具有两面性,犹如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由于企业发展周围的外部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多变性,这就决定了企业在发展中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企业在管理和经营中做出的一些决策往往也带有很大的风险性。而不同的企业对风险承受的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企业风险发生,造成企业资金,资源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企业实行风险管控是确保企业健康经营、降低损失、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

2. 2 企业风险的种类

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关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它大致由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科技、法律法规等几个因素所导致。市场需求减少、对竞争对手的措施没有做出有效的回应、企业并购潜在问题等,都会造成企业利益和产品的损失,形成战略风险。”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关乎着企业日常经营目标的实现,有短期内成本大幅上升、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而造成的财务会计问题。经营风险是经营操作、生产制造、提供服务过程中不能确保企业效果和效率所导致的。比如不合格产品的运费、维修支出等。

人力资源风险。一是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处理后形成的风险,绝大部分企业已经为自己内部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基本保险。二是职工工资、福利所引发的人力资源风险,由于部分职工可能对薪酬发放不满,导致企业内部人心涣散,凝聚力不强,进而引发的风险。

2. 3 风险管控的内容

企业风险管控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大致包括对企业风险的识别、进行企业风险衡量、企业风险处理三个方面。

企业风险识别是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的基础前提,这一环节的任务主要是明确企业有何风险,风险存在的各因素,为后面风险衡量和处理风险工作奠定基础。 “找到企业风险存在及其存在因素后,就要对风险进行衡量,确定风险对企业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性,并作出相应的补救措施。”简单说来,企业风险衡量就是用一种专门的方法对风险发生后造成企业损失的程度和范围进行估计。企业风险处理是企业对已经识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类型的、不同规模的措施加以规避风险的发生,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潜在危机进行事先防范,尽可能地将企业生产经营损失减少到最低。

3 企业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

3. 1 企业风险管控建立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在建立风险管控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全面管控风险原则。企业要对战略市场、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将管控体系融入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2独立原则。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要与风险管控相符合,同时各部门之间要有绝对的独立性。3协调与效率原则。企业各部门之间都要对自己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保证风险管控责任的明确化。同时各部门之间交流、沟通要及时,保证部门之间的积极配合。4开放及重要性原则。任何一个取得卓越成就的企业都离不开对其他成功企业经验的吸收和借鉴,并且自身建立的风险管控体系要有重点突出的结构、环节。

3. 2 企业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

3. 2. 1 产品方面

首先企业要扬长避短,生产自身最擅长的产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其次企业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不能一味追求数量的达标。一方面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在竞争市场中,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产品质量好的企业会有良好的市场,有良好的利润和更好的发展前途,职工也会有更好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另一方面产品质量是企业文明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根本要求,是企业管理的综合反映,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就是加强企业风险管控,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

3. 2. 2 财务方面

企业要通过全面预算来经营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通过合理的预算以及有效的预算执行,企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财务风险。“在实施预算的过程中,企业要把财务风险管控的目标和手段融入到全面预算中去,让全面预算经营管理体系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紧密结合,提高全面预算经营管理的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在此基础上可以以全面预算经营管理体系的流程为基础来构建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流程。将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所有环节进行管控,并对企业整体战略经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来执行。”因此,企业构建经营管理体系流程,以全面预算经营管理体系流程为基础,将风险经营管理流程与全面预算经营管理体系的流程相融合,保证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管理体系能更加细化的完成,实现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的目标。

3. 2. 3 人力资源方面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保障,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都不可能离开人力而自行经营,因此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予以考虑和重视的关键问题,企业人力资源一般有着三个方面的风险: 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风险;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风险; 员工队伍稳定的风险。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管控: 1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库,拓宽企业人才招聘的途径。2恰当结合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合理的工资制,进行一次薪酬提议问卷调查。3注重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团队凝聚力建设。4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5建立相对合理的薪酬发放制度、劳动合同签订制度、人员岗位福利制度。

3. 2. 4 法律方面

企业经营存在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去防范。因此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具有法律意识,把隐藏在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及时发掘出来,提前采取防范和预防措施,规避风险。

企业要想长久健康的发展,完善的内部管控和风险防范规避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企业管理者也应紧跟改变,转变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即将 “事后补救”转变为 “事先防范”。在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之前,管理者就要事先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运转有效的有关法律风险的规避机制,定期给企业进行法律风险评估。“通过法律顾问的协助,对企业目标存在的风险进行法律事项调查,把企业组织结构、治理结构、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及时披露出来。”

参考文献

[1]黄永坚.欧元危机下风险防范能力在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外资(11).

[2]张杰.浅谈企业风险种类及防范措施[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3(4).

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控浅析 篇11

关键词:境外投资;财税风险;汇率风险;知识产权保护;海外并购;人才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04-0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快熟发展的时期。截止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

3 800亿美元,境外企业数量高达1.8万家。近年来,欧盟成为中国的头号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将欧洲作为企业全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海尔、联想、中纺、华为、TCL等众多国内知名公司以及众多的央企都已经或者正在进入欧洲市场。

然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比国内要多,陌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从中国驻外企业的经营风险、未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管控以及驻外人才的管理与激励方面进行分析。

1 中国驻外企业的经营风险

1.1 财税风险

企业境外经营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想要发展,就要进行筹资、投资、资金使用以及利润分配等一系列活动。然而由于受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限制以及内部预测的偏差,使得企业资金及流动性往往呈现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久而久之,企业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境内总公司以及境外主体机构都要对境外经营活动中的关键财务指标和高风险业务进行事前控制,完善严格的境外资产管控体系,降低境外企业盲目投融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此外我们在关注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税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纷纷加强在本国境内投资的境外机构的税收监管,国际税收管理分析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任何企业决定在境外投资经营前,都必须熟悉项目所在国的税收制度和本国的税收体制,研究其对企业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从操作层面合法的规避双重征税的风险,在确保依法纳税的同时,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例如企业在境外投资时,需要充分考虑未来项目经营的运作模式和组织形式。中国驻外企业较常采用的组织形式有:代表处、各种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公司以及中外合资公司。项目是以母公司的名义直接在当地进行经营活动,还是进一步考虑设立代表处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地持股机构,不同的操作模式,其所产生的税负效果是不同的。

总之,企业的财税风险的防控永远优于财税风险的应对。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海外经营过程中的财税风险一旦发生,企业损失的很可能不仅仅是单一的经营收益及项目利润,甚至企业的声誉和未来的市场准入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实现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每一个准备“走出去”的企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2 汇率风险

所谓汇率风险是指在企业的运营过程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在目前国际经济波动的大背景下,这种风险发生非常普遍,但却是企业最难把握的部分。他不仅体现在外币支付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以外币方式结算收入。

汇率风险主要有三种:即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折算风险(Converting Exposure)又称为会计风险,是指跨国公司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在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呈现账面损失的可能。当功能货币与记账货币不一致时,编制财务报表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换算,由于功能货币与记账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财务报表中某些项目的价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折算风险在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折算风险并不是真正的汇率风险,因为折算风险只是人为调整的结果,并且是对过去业务结果的反映,并不反映未来业务的不确定性。

交易风险(Transaction Exposure)是指在运用外币进行记价收付的交易中,从合同签订之日到债权债务得到清偿这段时间内,经济主体由于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这是常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外汇风险。汇率决定着现金流价值,汇率波动对现金流价值造成的不确定,会产生损失和收益的可能性。汇率波幅越大,交易风险就越大。

经济风险(Economic Exposure)又称经营风险(Operating Risk),是指汇率波动特别是意外的汇率波动,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投入和产出而使公司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和现金流减少的可能性,经济风险是一种潜在的汇率风险。与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相比,经济风险对跨国公司的影响要复杂得多。经济风险不像折算风险那样只会产生账面价值的变化,而是会引起跨国公司未来经营活动所获收益的增加或减少。经济风险也不像交易风险那样只对应收和应付款项余额价值发生变动,而是对跨国公司的销量、价格、成本及投资、融资等都有影响,潜在的经济风险直接关系到跨国公司的预期经济效益。对经济风险的分析可以说是探索研究汇率变动对跨国公司的销售价格、生产成本等变量产生影响的过程,因此,对经济风险的分析非常困难。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其连锁反应就是导致部分欧洲国家深陷债务危机。2012年由于希腊、西班牙等国走出困境的悲观估计,外汇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欧元持续贬值。那么在以外币结算和交易的业务中,较大的汇率波动就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汇率风险。

规避外汇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恰当选择合同货币,在签订合同时,应该适当的考虑货币汇率问题,在合同上明确的标识合同价款、货币付款方式等问题,尽量使合同的内容符合自身的利益,并为财务风险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证。二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保值操作。三是运用经营多样化、筹资多样化和投资多样化的策略,使部分外汇风险相互抵消,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1.3 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发达国家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是其竞争力的保障。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短短的30年间里中国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符合世界规则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然而中国在知识产权的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无论是从知识产权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其中既有自主知识产权水平低、知识产权战略及管理体系落后的情况,同时又面临国外知识产权壁垒以及中国运用知识产权参与竞争和维权意识不强,欠缺经验,不了解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缺乏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长远考虑等问题。

首先,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不但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而且水平相对低。仅以专利为例,我国申请的专利技术层次低,核心技术奇缺,大部分核心技术需要进口,近十年来,我国企业在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逐年上升,这无疑说明了我国高度依赖国外技术引进的事实。同时缺少世界知名品牌已成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软肋。其次,中国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体系都还不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开放与运作知识产权的经验和技术都还相当薄弱。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联想品牌,就在企业准备将笔记本电脑打进欧洲市场时,其辛苦经营、享誉海内外的“LEGEND”商标在当地已被多家公司注册,可是回购商标的代价太大,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联想最终不得已在国外市场启动另一个商标,并为此付出了重新打造一个品牌的市场成本。最后,在涉外经济中产生了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针对中国的知识产权纠纷大多以中国企业败诉或妥协而告终,其代价就是要么退出国际市场,要么支付高额专利使用费。知识产权纠纷和专利使用费的支付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严重障碍,成为中国企业的不堪承受之重。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应当做好有关知识产权的风险防范和救济工作。企业在引进技术和日常的生产销售过程中,要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严格把关,通过订立公平的合同条款,努力把侵权风险降到最低,同时避免不合理的收费。企业还要灵活运用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自觉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法利益。

企业应当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扩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企业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要利用知识产权对公众公开的特点,学会利用和借助已公开的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知识产权提升产品质量和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管控

欧债危机下,欧洲部分企业市值缩水,资产贬值,为了缓解流动性短缺,金融或实体企业迫不得已低价出售自己的资产,这无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平台和机遇。2011年12月末,中国企业三峡集团成功收购葡萄牙电力公司控股权;1月10日,山东重工潍柴集团宣布收购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公司;1月末,三一重工宣布以3亿多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等。

海外并购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他不仅可以降低打开国际市场的成本,分散风险,还可以通过规模优势,创造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收益以风险为代价,在意识到海外并购的战略在取得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的同时,更应对相关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否则可能使自身的经营陷入困境。以下文章就企业海外并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简要的分析。

2.1 法律风险

企业跨国并购涉及的法律诸如公司法、劳动法以及反垄断法等,繁多复杂,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时必须正视中外法律环境的差异,否则将会给并购带来较大法律风险。目前,世界上已有60%的国家有反垄断法以及相关规定。例如欧盟反垄断法规定,若收购方已控制了某一行业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或在收购完成后,其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则欧盟反垄断委员会有权对该并购协议进行审查。这将对并购的进程以及结果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中国企业对此务必高度重视。

2.2 信息不对称风险

海外并购的双方处于不同的环境当中,中国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的调查可能不充分,由于任何企业都可能有些无法披露或被忽视的信息,例如企业隐瞒债务以及或有负债的信息、企业身陷诉讼仲裁等纠纷的信息以及企业与其客户关系融洽与否的信息等,即使企业进行事前的尽职调查,但也难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企业在签订并购合同时,不将这部分风险纳入考虑范围的话,其潜在的风险一旦变为现实后将降低目标企业的价值,给并购方带来极大地损害。

2.3 人力资源的风险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之一,只是在不同行业,其作用大小不同而已。人力资源的整合在海外并购中异常复杂,因为一般一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一般都是受到普遍认同而又不易改变的,因此并购后如何安抚企业关键岗位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导以及雇员,如何安置企业富余职工以及企业文化的整合,这些都是影响企业预期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有的甚至可能影响到并购的目的能否实现。

2.4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跨国投资者在从事国际投资过程中,因东道国的政治体制、政策、发生变化或其采取的某些行为引起的投资者项目可行性和赢利性波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使项目变得不可行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使投资者彻底失去已经建成的项目。随着海外并购增多,东道国既想吸引外资,又要控制外资保护本国产业的安全。今年来欧盟成员国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市场,但欧洲在国际贸易界向来以“欧洲堡垒”著称,对待中国投资的态度同样掺杂了太多的猜忌和限制,他们总会以各种借口对国外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加以阻挠,

因此,我们在进行并购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不能将跨国并购简单的看成是一个单纯的价格谈判问题,而要从政治层面对并购环境进行把握。此外某些国家的社会治安和市场秩序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良好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境外投资的基础。

3 驻外企业的人才管理与激励

其实不仅企业的经营行为存在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也可能存在很大风险,外派人员管理好坏,将是关系到子公司能否有效运营和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现在。企业人员流动较快,商业秘密、客户群都有可能因相关人员跳槽而暴露和流失,在这个环节上,不管是国内总公司,还是公司的驻外机构都不能忽视。

在我国驻外企业大多是有实力的公司,他们为达到获取商业信息、扩大业务范围和零距离服务客户的目的,在海外建立办事处、分公司或子公司等驻外机构。驻外机构的人事管理与激励政策必然是总公司企业管理的外延部分,由于驻外企业远离总部因此往往容易出现人才管理和激励的偏弱性,从而影响企业外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绩效最大化。因此严格甄选外派员工,选择政治素质较高、业务素质过硬、个人道德品质好的员工赴海外工作,避免因员工个人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管理风险。

此外,企业境外机构工作人员除了国内总部外派之外,对一般岗位的员工可推行属地化政策,逐步、适当扩大海外项目当地员工的雇佣比例,加强对当地雇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尽可能减少外派员工数量。推行属地化经营的同时,需要规范雇用当地员工,充分利用当地政府或第三方资源建立雇用当地员工审查制度,同时要与当地雇用员工依法签订有关劳动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避免日后产生劳资纠纷。

在强化企业驻外机构人员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人才的激励机制。首先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是外派员工管理的关键环节。外派员工薪酬制定上应以所派驻的岗位、职务等为基础,参照所派驻地的消费水平并结合与母公司的差异,综合考虑到当地环境的特殊性(如政治环境安全与否等)、汇率波动的大小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所派驻人员的薪酬标准,并充分考虑员工对公平性的感受和期望,来做综合设计。对外派人员来说,津贴、补贴极其重要,因为这是调节他们心理平衡和生活保障的有效途径。其次,如果想要真正激励员工,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努力为其创造一个事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企业应该给予外派人员足够的晋升空间,在其完成工作回任后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国外所接触到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

4 结 语

总的来说,境外企业要充分认识国际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强化风险评估和防范意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规避、控制、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准备,有效防范国际化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机构风险管控 篇12

石油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 在正常运输过程中, 经历复杂的地质、环境、气温、社会条件等多变的外在条件。为了确保石油天然气的管道安全问题, 社会各界人士都在积极为其做出努力, 虽然说管道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有严格的要求和施工标准, 不管是在建筑工艺还是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 都有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但是由于管道运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致使影响安全的因素也有很多, 其中包括运行中的自然损耗, 如风雨侵蚀等;自然灾害, 如泥石流、地震等;人为损害, 如社会中的不法分子对石油天然气管道进行恶意破坏等;还有就是管道在施工过程中问题, 如出现的设计缺陷等问题, 这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石油天然气管道一旦出现危险, 造成的人员伤亡是不可估量的, 事故之后的补救措施都是“马后炮”, 只有真真切切的做好事前预防, 创新管道管理控制模式, 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才更加重要。

1 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的风险分析

石油天然气管道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艺集合, 它将石油天然气的保存、运输和分配集中到一起, 由于石油天然气是当今社会的两大能源之一, 因此, 其管道设计到的区域也越来越广。沿途中一旦出现泄漏, 很有可能造成保障, 导致工作人员的伤亡, 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主要有材料本身的缺陷、焊接过程的缺陷以及管道的自然腐蚀。

1.1 管道腐蚀

石油天然气管道在长时间使用后, 难免会因为受到风吹雨打的侵蚀而发生腐蚀, 腐蚀之后就会使石油天然气的管道壁变薄, 抗压能力变是发生泄漏的主要原因, 也是发生爆破、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

例如, 我国四川省从一九六九年到二零零三年期间发生的输气管道事故, 下表是将其严格分类之后的总结, 由于四川省天然气管道使用时间较长, 早已进入或者是超出服役期, 再加上早期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滞后, 致使管道本身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 腐蚀导致的管道损失是输气管道事故原因的第一位, 百分比高达三十九点五。

表1四川1969-2003年输气管道事故分类及所占比例 (%)

根据管道发生侵蚀的部位不同, 可以将侵蚀分为外部侵蚀和内部侵蚀, 以天然气管道为例, 管道事故中, 内部腐蚀要比外部腐蚀更加严重, 内部腐蚀主要是化学成分对施工材料的侵蚀, 其中包括应力腐蚀开裂等, 当应力腐蚀开裂和电化学腐蚀同时产生作用时, 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管道的侵蚀程度。

这里提到的腐蚀开裂主要是指, 施工管道的金属材料在受到外部拉伸应力的同时, 如果也受到外部特定介质的侵蚀, 就很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这种侵蚀的发生往往不会有预兆, 可能是突然发生的, 对管道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与电化学腐蚀和线腐蚀相比, 应力腐蚀的易控性更差、风险更高。

外部侵蚀是指管道外部的防腐层受到外力的破坏, 或者在管道的保护工具失效之后, 管道表面直接和空气或地面、土壤接触, 甚至是接触到硫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等而产生的化学侵蚀, 化学侵蚀是一种强有力的侵蚀类型, 危害十分强大, 与管道穿孔、局部腐蚀相比危害甚大。所以说, 石油天燃气管道埋设附近如果有电气化铁路、平行电力线或者平行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电力设备等, 就要特别注意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会受到电流的影响, 而对管道产生侵蚀, 发生泄漏甚至是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1.2 管道施工材料的不足和焊接技术问题

材料的整体性能是确保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 管道焊接同样也是防止石油、天然气发生泄漏的重要方法, 其中在美国, 材料性能差、焊接技术不稳定是造成管道损害的第三大因素。而根据表1可以发现, 施工设计的不足和材料的不足在1969年到2003年之间, 事故所占比例仅次于侵蚀, 高达33.6%, 而导致施工材料缺陷或者导致焊接发生问题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 不仅包括材料性能的问题, 同时也包括焊接技术的高低、焊接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等, 下表是1991年到2010年美国管道材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总结。

1.3 地质灾害

如果石油天然气管道处于滑坡泥石流地区, 这属于斜坡作用下的土壤移动, 会使土体下滑, 对管道造成冲击, 使石油、天然气泄漏, 进而导致火灾的产生, 其中滑坡的具体方向是影响管道安全的关键。在平原地区, 地面下沉导致的管道埋设是影响管道正常运行的关键, 而地面下陷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建设中, 建设活动的展开使路基下降, 导致石油天然气管道失去强有力的支撑, 从而极易发生弯曲下沉, 甚至是断裂。

2 石油天然气管道的风险管控模式

风险管控阶段主要是对石油天然气管道进行风险预警,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在此我们将管控模式分成四个阶段, 分别是风险消除阶段、计划阶段以及反应阶段和风险恢复阶段。

首先, 风险消除阶段主要是尽可能的降低事故产生的危害, 把人员伤害、资金损失降到最低, 并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措施以消除管道运行的潜在风险, 与其他阶段相比, 风险消除阶段用时长、见效慢, 但却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要求工作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管道进行维护检修, 特别是人口密集区, 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 准备计划过程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的工作效率, 这个过程不单纯是喊口号, 而是需要贯彻落实, 贯穿管理全过程, 满足安全防范要求。

另外, 这一阶段的工作, 还可以具体分为管道应急评价、应急计划、应急准备以及工作评估等, 并根据管道的运行实况, 及时更新应急预案, 形成全面的、最新的应急预案。

再者, 应急反应阶段, 这是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之后, 需要迫切进行的工作, 即对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组织管理人员井然有序地参与到救援活动中, 在最短的时间内, 做到人员转移, 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害程度。

最后, 就是事故恢复阶段, 这个过程是事故恢复过程, 可能很快就进入, 也可能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进入, 它和应急反应阶段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 需要根据事故类型和事故实况而决定, 后期工作主要包括救援人员的安置、人员的伤害以及事故损害评估等工作。

3 结束语

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行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天然气、石油等属于危险物质, 一旦管道介质发生泄漏, 其影响程度难以估量, 为了充分确保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行, 就必须对管道系统进行完善的风险管理, 本文通过对管道材料、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分析, 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总结, 制定出风险消除、准备计划以及应急反应和事故恢复这四大方面的管控措施, 构成全新的风险管控模式。

参考文献

[1]梁瑞, 张春燕, 姜峰, 叶芳, 王贵仁.天然气管道火灾危害范围定量评价模型分析[J].石油机械, 2008 (04) .

[2]张华兵, 冯庆善, 郑洪龙, 税碧垣.油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03) 3.

[3]魏利军, 多英全, 于立见, 刘骥, 吴宗之.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程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09) .

上一篇:创新财务管理下一篇:赣州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