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控(通用4篇)
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控 篇1
随着我国对外国际工程承包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加入WTO, 给我国工程承包公司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 竞争也将愈演愈烈, 国际工程项目作为集合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技术、管理、组织各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它在各方面都存在着有别于一般工程项目的风险, 而风险一旦发生, 将给承包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国际工程的承包商提高自身投标风险决策水平, 在做出投标决定前对拟投标项目总体风险进行客观地评价, 对投标项目进行初选, 可减少或避免无效投标, 对企业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工程投标存在的主要风险
参与国际市场的投标风险无疑比进行国内市场投标大许多。当进入一个国际目标市场时, 应做详细地调研, 不可轻率进入。同时国外市场讯息不可捉摸, 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然而国际工程投标同任何商业活动一样, 其风险和获利程度总是潜在并存的。因此,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细致调查存在各类风险的主客观条件, 认真分析评价风险的严重程度, 既不能夸大风险而畏缩不前, 也不能贪图利润而对风险疏忽大意。
国际工程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几种:
1) 政治风险:是指承包市场所处的政治背景可能给承包商带来的风险。政治风险大致有以下几种:战争和内乱, 国有化、没收与征用, 拒付债务, 制裁与禁运, 对外关系等;
2) 经济风险:指在经济领域潜在或出现的各种导致国际工程承包商的经营遭受厄运的风险。经济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价上涨与价格调整风险、外汇风险、保护主义、拖延付款、分包风险、保函风险以及带资承包商的风险等;
3)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工程承包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的失误带来的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地质地基条件风险, 材料设备供应风险以及技术规范的歧义带来的风险等;
4) 管理风险:指人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因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或因为主观判断失误或对已发生的事件处理不妥而构成的威胁;
5) 自然风险:因为自然环境或者地理位置等构成的障碍或不利条件;
6) 社会风险:指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秩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人际关系等形成的影响企业经营的各种束缚或不便。
二、投标风险的控制
(一) 对工程所在国的环境进行分析, 正确选择目标市场
投标战略是规避市场风险的终极保障。投标战略主要是要找准目标市场。国际工程目标市场选择就是在对国际工程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 选择企业可以进入的一个或几个市场, 然后再针对要进入的市场制订相应的投标方案, 进行实施。要选择可进入的目标市场, 应认真分析工程所在国的环境。
1. 政治环境
政治局势的稳定常常可以保证一个项目的安全性。一个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将对工程实施产生巨大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 即使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但风险也一定是很大的。对这种国家的进入要慎之又慎。
2. 市场环境
任何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领域都要先作好市场调查。首先要搞清市场要素, 海外的国际工程市场情况千变万化, 各国不同。当地市场的人工、材料、机械、交通运输、税收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其二要了解市场的竞争机制, 掌握有关的游戏规则, 了解参与投标各方的有关背景和竞争对手投标水平, 调查同类工程的造价情况、收集相关的市场信息;其三要有良好的市场秩序, 了解业主的信誉和市场的整体信誉, 市场的供应能力配套协调机制以及相关的经济法规政策等。
3. 技术环境
现在国际工程大都是采用的国际标准、技术规范和通用的FIDIC合同条件。但在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多数曾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因此在承包工程领域除了采用IEC标准外, 有些国家也沿用国际上公认的美国ASTM和英国BS标准。因此, 了解和熟悉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中国承包商的当务之急。要极力提倡各项工作要与国际接轨, 只有遵守国际技术标准、了解技术法规才能适应技术环境。
4. 经济环境
在国际承包工程的工程成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三大目标控制中, 如何控制好工程成本, 降低工程造价, 获取较好的利润, 是每个承包商所关心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承包商要充分了解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掌握市场经济信息和所在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因素有:关税、税收、不同时期的货币汇率、当地材料设备价格、人员工资水平、融资要求、贷款条件、国家的经济政策;应该针对工程项目建设有重大影响的资金筹措方式、融资渠道、税收等重要环节, 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二) 加强投标过程控制, 减少投标风险
加强投标过程控制。首先, 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和畅通的信息渠道, 获取第一手信息。其次, 筛选项目信息, 调查业主情况、资金来源、技术情况、施工现场情况、潜在竞争对手情况等, 以判断夺标可能性, 并决定是否投标。第三, 仔细研究标书, 尤其是资金来源、付款条件和方式, 关键的商务及技术要求、合同条款, 采用的规范和标准等。第四, 认真、及时、艺术性的回答招标方提出的需要澄清的问题。第五, 签订中标合同, 组建项目经理部。合同必须认真审核。
此外, 要谨慎报价, 投标应基于海外施工的工程特点和管理方式进行报价。在可以分包的分项工程上, 应充分调研分包市场价格。在不分包的分项工程上, 应基于国内的人工费基础上, 进行价格核算。这部分工作和国内的技经工作比较相似, 但保险系数要适当提高。
因此, 国际投标人员既要熟悉海外的情况, 也要熟悉国内的技经工作。在间接费方面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各种费用应考虑全面, 并保持一定比例的余度。
三、投标风险的应对策略
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利用等, 以及这些策略的组合。对某一工程项目风险, 可能有多种应对策略或措施;同一种类的风险问题, 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主体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或应对措施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 需要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具体情况和风险管理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以及抗风险的能力去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就是通过变更工程项目计划, 从而消除风险或消除风险产生的条件, 或者是保护工程项目的目标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是一种最彻底地消除风险影响的方法。虽然工程项目的风险是不可能全部消除的, 但借助于风险规避的一些方法, 对某一些特定的风险, 在它发生之前消除其发生的机会或其可能造成的种种损失还 (下转第113页) (上接第111页) 是有可能的。
(二)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设法将某风险的结果连同应对风险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他方。转移风险仅将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 其并不能消除风险。
(三) 风险自留
工程项目风险自留, 是一种由项目主体自行承担风险后果的一种由项目主体自行承担风险后果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这种策略意味着工程项目主体不改变项目计划去应对某一风险, 或项目主体不能找到其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 而采取的一种应对风险的方式。
(四) 风险利用
风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纯风险, 这种风险只能造成或不造成损失;而另一种风险则是投机风险, 就是说它既可能造成损失, 也可以提供谋利的机会。风险利用就是指利用这类风险, 利用其可能提供的谋利机会获得好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风险来源众多。所以正确的投标战略可规避政治、经济等较大的风险。要深入国外市场, 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对投标战略的正确选择, 执行方法的合理运用, 对国外市场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最后通过运用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利用等策略及这些策略的组合来减少投标后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邓铁军, 仇一颗, 黄晓明.工程风险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赵志刚.国际工程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 2005.
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控 篇2
商业信用风险一旦产生, 也就意味着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按量收回, 直接对企业现金流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如果应收账款拖欠时间过长, 成为坏账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如果企业同时进行多个工程项目, 垫资情况严重, 若融资渠道不顺畅, 将会引发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如何对国际承包工程的商业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保证项目应收账款安全、及时、足额的收回, 已成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商业信用风险成因
虽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 商业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业主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 企业自身管理层的不重视、管控职能的缺失也会诱发商业信用风险。
(一) 外部因素
商业信用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指业主拖欠账款的风险。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境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加之项目的发包方建设资金紧张, 业主有意或者无意拖欠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工程款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款项不能及时回收, 应收账款金额逐年攀升, 建设工程的项目垫资金额巨大。虽然应收账款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形式为资产, 是企业的债权, 表面上无法看出风险所在, 但在应收账款确认的当时, 潜在亏损的风险已经产生。
一是不能收回产生坏账, 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二是即使一两年后能够收回, 但应收账款逾期收回所带来的资金成本以及收账费用也由企业负担, 降低了项目的收益;另外, 国际承包工程大多采用外币结算方式, 账款回收时间过长, 汇率变动带来的汇兑损益也会影响企业利润。这些外部因素具体表现在:工程承包合同中账款回收条款不明确;业主经营不善, 无力按期支付工程款;业主故意占用承包方资金;蓄意欺诈等。
(二) 内部因素
商业信用风险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层面的不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缺失以及没有应收账款管控措施。有关研究表明如果企业能够进行有效地信用管控工作, 有八成的坏账是可以避免或者成功追回的。对于对外工程施工企业更是如此, 企业整体的关注点都在工程的招投标和建设中, 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仅限于催收, 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全面风险管理环境下企业对于商业信用管理的需要。这些内部因素具体表现在:管理层对信用风险关注度不够、整个企业都没有树立起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对业主信息掌握不全, 对客户信用判断不准;没有专业的信用风险管控人才和技术力量;结算方式不当, 信用政策不完善, 对拖欠的工程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等。
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管控机制构建
资金的顺畅流转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障, 而应收账款的及时、足额的收回则是保证企业现金流入的一大决定性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个部门、一种方法就可以完成的, 必须要构建企业信用风险管控体系。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来说也是一样, 必须要改变工程企业一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建立起适应当前纷繁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信用风险管控机制。
商务部研究院提出的中国出口企业“3+1”信用管理模式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信用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也适用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信用风险管控, 本文尝试在借鉴此种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机制, 如图1所示。
在市场化残酷的国际竞争环境中, 商业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海外失利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 从企业的管理层开始就务必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 能够深刻认识到商业信用风险的危害性和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培育企业的商业信用风险管理文化, 加强全员参与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力度。优良的管控环境, 是管控机制有效运作的基础, 必须从总经理到各级分管领导、施工人员、业务人员、财务人员, 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握各个环节, 从签约、洽谈、组织施工到确认工作量单、账单确认、结汇收汇等, 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规定操作, 将信用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
(一) 管控部门———独立的信用管控机构
在我国,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大都利用业务部门或者项目施工负责人对应收账款进行催收, 这容易导致施工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各自为政, 信息沟通不畅也会导致信用风险, 形成“滞后”管理;再者由于业务部门的经营目标、施工部门的项目进度和施工要求与信用风险管理目标不一致, 在缺乏相应信用管控技术的条件下, 业务部门或者施工部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 会在不同目标的激励下形成更大的商业信用风险。
只要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使用商业信用手段, 那在在获得益处的同时, 也必须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 这个工作不可能单纯依靠某个部门来完成。因为商业信用管理所牵涉的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必须设立信用管控部门来专门进行商业信用的管理, 包括在多个有关部门之间进行协调, 在技术上对商业信用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散和规避, 对应收账款实施及时的催收、制定和执行相关信用政策等。
(二) 事前控制———业主信用风险调查和评估
企业必须在合同签订之前, 通过多种途径对业主的财务情况、主业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历程等进行了解审查, 保证在正式确定合作关系之前, 完成对该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和评级, 建立资信管理档案。尤其是对于新的合作伙伴, 有必要时还应该通过专业的机构进行信用调查, 目前国际上对企业信用评级有很多方法, 如:5C、5P、5W、4F等方法。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建立正式的业务往来之前,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信用评估方法, 对国外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分析。
经过信用评估之后, 对于信用评级较高、信用状况优良的业主, 可以与其进行正常合作洽谈以促成项目成功;而对于信用等级较差、信用不良的客户, 即使与其继续合作关系, 也要采取更为严格的信用政策, 否则必须终止业务往来。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工程企业, 由于业务量较小, 对于这种专业的信息管理、分析评估工作没有能力和必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这项工作的, 也可以将部分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委托给专业机构, 这也是国际上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
(三) 事中控制———工程进行过程中重点环节的把握
承包合同一旦签订, 信用风险防范的重点就要转移到工程施工过程的内部监管、债权的确认、应收账款风险的转移上。在合同中必须明确业主支付工程款的条件、收汇方式、授信条件、信用政策、违约条款、纠纷解决办法等。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 采用不同的信用政策来拟定合同条款, 选择不同的收汇方式, 如电汇、票汇、托收、信用证等。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履行合同的约定, 同时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建设, 建立严格的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制。
各个工作环节和流程都必须按照明确的制度、具体要求和奖惩办法来执行, 并接受定期或随机的监督检查。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导致应收账款的确认与其他企业不同, 一般来说业主根据施工进度, 确认施工单位申报的工作量量单。经过审批的工作量单与工程账单在双方确认之后, 施工单位即可确认收入, 相应地形成应收账款, 业主根据合同确定的付款条件和商业信用政策支付工程款。在整个工程进行过程中, 信用管控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国际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福费廷业务、银行保函、要求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来转移商业信用风险。
(四) 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
事后控制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收汇损失, 主要就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追收, 建立、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跟踪管理制度, 防范工程款拖欠的风险。管控部门指导业务部门和施工部门要随时与业主保持联系, 及时与业主确认量单, 督促业主按照合同要求付款, 在账款逾期的早期积极自行追讨。若账款拖欠时间较长, 应及时与业主沟通, 若沟通无法解决问题, 必要时应通过法律途径来降低可能的损失。
信用管控部门还要根据应收账款的具体情况, 通过债务分析技术评估确定应该采取的欠款追收方式, 采用诸如自己追讨、委托专业商账公司追讨、诉诸仲裁或诉讼等手段, 力争将商业信用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三、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管控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 为控制国际工程承包商业信用风险, 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 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强化信用管控, 企业必须从源头开始, 加强对潜在合作方的资信调查和评估, 建立健全客户信用资料库, 而这些工作需要企业制定标准的、规范的客户资信管理制度进行指导。
首先, 要确立信用管控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 保证信用管控部门在实施风险控制时能够得到各部门的配合, 并设置信息搜集、档案管理、资信分析等的具体岗位, 明确岗位职责;
其次, 要对资信档案库的构成要素、信息的储存方式、档案库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第三, 充分挖掘与信用风险相关的信息, 制定出一个较为通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上, 应从定性和定量分析、财务和非财务、历史和未来、静态和动态、正向和反向等多个角度评估信用风险, 以体现信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
第四, 根据搜集到的指标数据和资料, 确定企业使用的信用评估的模型, 保证分析人员在进行信用评级时能够较为便捷的确定公平、合理的评价结果。
此外, 还需要设置一个定期检查和更新资料库信息和评估结果的自我调整的机制, 让客户信息资料库跟随外部环境而随时更新, 才能满足企业信用风险管控的要求。
信用管控部门还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不能满足于最初搜集到的客户信息, 要不断更新、检查在库业主的信用信息, 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客户资信档案积极的进行管理;另外, 制定科学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并根据宏观环境和行业状况进行更新, 同时不断学习科学的、适用的信用评估模型, 增强客户商业信用评估的准确性。
(二) 采用风险转移方式
我国跨国工程承包企业一般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的方式对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加以转移。一般选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 规避对外承包工程应收账款可能无法收回的风险。与一般保险公司不同, 中信保是国内唯一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的保险公司, 它表面上是对由债务人原因导致的无法支付的工程款进行承保, 更为本质的是为企业提供了风险防范和损失赔偿的机制。风险一旦转化为损失, 该损失不完全由企业承担,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给予企业承包范围内大部分的经济补偿, 企业亏损将大大减少。
此外,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有更为专业的技术和人员, 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共享, 提前风险预警, 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风控力度。国际保理是指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向保理商转让应收账款的业务活动。当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获得业主确认的工作量量单和工程款账单, 保理商买断债权后, 企业就能够从保理商那里得到支付的工程款, 提高了资金的回笼率和周转率。由于债权的转让, 使企业不再承担由此债权产生的风险, 大大降低了企业债权管理费用, 还可以及时的进行外汇的核销和出口退税手续, 保证了工程正常施工所需的资金需求。
(三) 制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制度化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也是指导信用管控部门保证收款的必要条件之一, 主要包含信用限额制度、内部准备金制度、账龄分析方法、欠款催收制度等。信用管控部门根据信用评估模型的评级结论, 确定该项工程对于业主是否采取商业信用工具, 即是否给予授信。
若允许授信, 确定对该客户采用何种信用政策、给予多大的信用额度。企业在具备了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和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信用政策制度外, 还应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学习, 在企业内部设置准备金制度。因为造成客户违约的原因除了客户自身的内部原因, 如财务危机等, 还有不可抗的外部原因, 不确定性极大。
当企业客户大量违约时, 如果企业没有一定的准备金, 就会造成资金链断裂, 资金流严重缺乏, 企业将会面临极大的破产风险。账龄分析虽然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已经被许多企业所用, 但是在粗放式管理的工程承包企业中仍没有作为一个日常管理的方法。账龄分析能够检验企业信用管控工作的成效, 信用管控部门将账款逾期情况录入客户资信档案中, 一方面可以对其进行及时催收, 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 另一方面作为以后合作授信额度的考虑因素。
通过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的成因的分析, 了解到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的不到位。因此,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内部首先应设立独立的信用管控部门, 这样才能解决业务部门、施工部门、财务部门在赊销中分工不清、受利益驱使而忽视风险的现象。其次, 应针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控制,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必须采用系统的、规范的作法来构建客户资信资料库。再次, 在客户信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方法, 保证企业在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风险最小, 并且在业主违约的情况下不会因现金流不足而被迫破产。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管控机制, 才能使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降低信用风险, 增加商业信用利用程度, 帮助企业现金健康快速流转。
参考文献
[1]林均跃:《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钟朋荣:《中国企业留心十大陷阱》,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戴彬:《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第27期。
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控 篇3
国际水电工程由于其项目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历来被认为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投标阶段是承包商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投标风险是其他诸多风险的源头。同时, 国际水电工程与国内水电工程投标模式不同, 国际水电工程大多为DB, EPC模式, 或以BOT, BOO, BOOT等方式进行融资建设, 无形中又增加了承包商的风险因素。国际水电工程的投标风险主要来自文化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营销风险、财务及管理风险、报价风险等, 而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招标文件研读、技术能力、工程量复核、自然条件、原材料和设备等方面。
2 国际水电工程特点
1) 国际水电工程具有合同主体的多国性。负责实施工程项目的各方来自不同的国家, 如涉及到工程投资方、设计方、咨询方、监理方、承包方、供货方等都有可能属于多个国家, 使得各方对于合同条款的理解容易产生歧义, 同时由于语言的问题, 难以沟通。
2) 国际水电工程技术标准复杂且差异较大。目前国际水电工程项目通常采用的技术标准、规程为欧洲标准 (EC) 、德国标准 (DIN, VDI) 和美国标准 (ASTM, ACI, AASHO, USBR) , 还涉及到工程所在国的标准和规范。但在国内, 水电企业一直采用的是GB, 这样给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造成很大困难和不适应。
3) 国际水电工程影响因素多。国际工程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多, 如来源与国外资金的减少或中断, 国家对承包商实施国别限制或歧视政策, 政策形势引起的内战和暴乱, 以及经济不佳引起的金融危机和货币汇率风险等。
3 技术风险分析
国际水电工程投标过程中, 技术文件编制主要任务为:编制工程施工整体规划、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安排、项目组织机构、施工期间水流控制、专项技术方案及施工方法、拟投入劳动力计划、拟投入机械设备和试验设备计划、材料采购计划、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措施等。
国际水电工程投标技术评审主要针对:技术文件是否完备、施工总体规划是否合理、施工计划是否可靠、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工程材料和装备的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评审。投标人应积极响应, 突出自己的优势, 提高竞争力。
3.1 招标文件研读风险
认真研读并领会国际水电工程招标文件是技术风险防范的第一步。大部分国际水电工程投标时间紧、任务重, 加之语言障碍和对目标市场政治、经济、法律等资料掌握不多, 往往不能深入全面的领会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等重要内容, 从而导致施工规划和施工方案的不合理, 造成承包商损失。
招标文件研读不彻底主要表现在:
1) 语言不过关, 编标技术人员不能全盘通读招标文件, 致使对招标文件的理解片面化;
2) 编标技术人员缺少国际化的理念和思路, 套用国内标的思路考虑问题;
3) 忽视合同条款中针对本工程特殊合同条款的研究, 误以为合同条款等同于FIDIC标准版本;
4) 翻译招标文件占用大量时间, 尤其是招标文件为非英语的其他语种, 编标技术人员只能凭借图纸和个人理解做标, 容易造成理解偏差;
5) 对合同引用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不重视, 未仔细甄别其与中国标准的区别, 实施过程中才发现相关技术的标准要求高于国内, 要达到规定标准需要付出很高的施工成本。
3.2 技术能力风险
技术能力是履行合同的关键, 要综合考虑工程设计、施工能力和经验、设备选型等。不具备相应技术能力, 就冒然投标接标, 将损失惨重。
1) 工程设计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大都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设计方法。设计风险主要包括引用规范不同、设计内容不全, 设计缺陷、引用规范不恰当、地形地质条件不完整、选材不合工艺要求、水轮机选型不当等。出现这种情况, 执行合同时就会给承包商带来麻烦, 即使可以调整和修正, 也会增加成本, 影响工期, 不利于合同执行;若不能调整, 则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进而影响公司声誉。
2) 工程施工风险。
施工风险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施工水平和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经验等。投标阶段要充分考虑施工能力风险, 在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前提下, 依据行业规范、自身业务技术水平、施工经验等编制切实可行的投标技术文件。此外, 要进行仔细认真的现场考察。由于国际水电工程的特殊性, 导致技术人员对工程所在地政治、经济、法律、外汇、当地劳动力、设备、材料等并不了解, 同时出国考察成本高、咨询费用开销大, 且出国考察不像国内那么便利, 因此, 认真细致的现场考察显得尤为重要, 为技术人员编制投标文件提供依据。
有些承包商在投标阶段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投入的人力资源不足, 机械设备不完善, 施工方案流于形式, 不具备可操作性, 同时脱离自身实际, 制定过高的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目标, 最终导致进场施工困难重重, 履约举步维艰, 损失惨重。如在苏丹罗塞雷斯水电站投标过程中, 由于技术人员考虑不仔细, 施工总平面图中额外画了一个清真寺, 中标进场后, 业主要求承包商必须依据投标文件图纸修建清真寺一座, 增加了工程前期造价。
3.3 工程量复核风险
国际水电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中通常附有工程量清单, 承包商按照工程量清单填报单价, 汇总出总报价, 这样的方式属于单价合同。也有部分招标项目不附工程量清单, 承包商依据招标文件和图纸, 按照国际惯例, 结合自身的经验自行计算工程量, 编写工程量清单, 这样的方式属于总价合同。无论单价合同还是总价合同, 承包商都要在投标阶段复核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 不复核或者复核不仔细将造成资源配置不足, 投标报价偏低等等致命后果。
3.4 自然条件风险
自然条件风险是指项目所在地存在着洪水、地震、台风等恶劣的自然条件, 如果施工期内经常遭遇恶劣的气候条件、项目所在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施工环境等, 这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将给承包人带来威胁。自然条件风险难以控制, 且给承包商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比如财产损失, 人员和设备窝工, 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在实施项目之前, 承包人一定要对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风险进行充分了解。
3.5 原材料和设备风险
国际水电工程施工, 原材料和设备供应是否及时、质量是否合格、设备是否配套很关键, 供应不及时将造成人工和施工设备的浪费, 影响工期。如在贝宁和多哥两国交界处的Adjarala水电站工程以及塞拉利昂Yiben水电站工程, 设计坝型为碾压混凝土大坝, 但当地并无粉煤灰供应, 整个工程所需粉煤灰均需进口, 因此, 粉煤灰采购地、采购数量、储量等将直接影响施工工期。同时由于水电工程施工受枯水期和汛期影响较大, 工期一旦延误就要拖延一年时间, 投标技术文件中若不充分、细致考虑, 将造成直接损失。
4 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4.1 组建精干投标人员团队
做好国际水电工程投标技术文件, 离不开一个工作有效、精明实干的投标团队, 许多国际工程招标时要求技术文件单独包封, 先开技术标, 如果技术标未通过即被淘汰。所以对编制技术标书的人员要求比较高, 不仅要熟练掌握水电工程理论知识和项目管理知识, 还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做好整体施工规划和平面布置, 研究拟定合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同时选择的设备以及各种质量安全环保目标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同时, 国际工程的编标技术人员要有良好的外语基础, 避免因语言的差异造成理解错误。只有这样, 才能结合自身过硬的业务知识, 使投标技术文件脱颖而出, 为工程中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充分考察现场, 掌握一线资料
和国内水电工程一样, 现场考察既是投标人的权利, 也是投标人的责任, 充分的现场资料是做好技术标的前提。现场考察要充分了解以下内容:
1) 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气候、降雨、地下水、水文、径流等;
2) 工程所在地周边道路、施工用地、风、水、电、料场、渣场等;
3) 当地政府对环保及施工的特殊要求、当地房屋、当地服务等;
4) 当地劳动力、生产效率、材料设备等供应情况。在充分了解这些资料的基础上, 还要针对工程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最大限度降低影响工程的风险。
4.3 认真核算工程量
应对工程量复核风险的措施主要有:
1) 研读招标文件后, 先对重大项目、重要工程量进行核算, 如土石方、混凝土、钢筋等;
2) 技术人员在平时积累核算工程量清单的数据公式, 提高投标阶段工程量复核的工作效率;
3) 对于总价承包项目, 充分利用现有在建工程资料, 以此作为计算参考;
4) 注意设计引用规范, 国外和国内规范引用不同将直接导致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系数的选用不同。
4.4 争取公平合理的合同条款减少风险
技术编标人员应该逐条认真研究合同条款, 在投标阶段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答疑, 力争按公平对等的原则划分各方的风险分担, 以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有关计量和支付条款, 更应该仔细斟酌, 认真商洽, 明确计量方法、付款条件、币种以及货币比例等。
4.5 风险转移
在掌握了工程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后, 将风险进行转移, 从而规避和降低风险。
1) 将风险转嫁给社会保险机构, 在投标时进行保险设计, 明确列出投保险种、保险数额、保险期限和保险费用等, 通常能转移风险的工程险主要有:工程一切险、第三方责任险、工人事故险;
2) 与合作单位共担风险。
5 结语
国际水电工程施工技术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承包商应积极面对, 科学预见风险、防范风险和规避风险。
摘要:介绍了国际水电工程的特点, 重点对国际水电工程投标阶段技术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风险防范应对措施, 以期从源头上做好风险控制, 使承包商更好地参与国际水电市场的竞争。
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控 篇4
关键词:国际工程,投标风险,投标策略
一、国际工程项目投标风险概论
国际工程项目建设受到业主、监理工程师以及相关单位和工程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自然环境等多种复杂风险因素的影响, 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而国际工程投标也面临着各种行业风险。
在工程中, 风险通常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决策及所实施的行为, 因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所可能引起达不到预定目标的后果。
国际工程投标中, 风险一般包括文化风险, 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 在投标过程中, 首先要对风险加以分析, 然后提出一些投标策略, 从而提高中标几率和使投标方利润最大化。
二、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线路钢杆供应、交付与安装项目投标分析研究
(一) 项目风险分析
1、项目概况
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线路钢杆供应、交付与安装项目位于菲律宾, 菲律宾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是温度高、降雨多、湿度大、多台风。这些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该项目的难度与风险。
项目业主方是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 该公司是菲律宾唯一一家负责全国电网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的电网公司, 组建于2002年, 2003年3月1日开始独立运营, 目前总资产约26亿美元。2003年12月12日, 在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特许经营权拍卖会上,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另外两家菲律宾当地公司组成的联合体, 以39.5亿美元的竞标价, 成功赢得了菲律宾电网未来25年的经营权。这是我国电网企业首次获得境外国家级大型输电网络的特许经营权。
在此大背景下, 某公司于2007年11月与菲律宾某公司组成联合体, 共同参与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 (TRANSCO) 5000根钢杆的设计及供货项目的投标。由于菲律宾常年遭受台风侵袭, 经常发生用于供电网线架设的电杆被台风吹断的情况。为改变这一现状, 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拟对新型可抵抗台风吹袭的钢制电杆进行招标, 用于替换在台风中损坏的电杆。整个项目的5000根钢杆分布在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在菲律宾国家境内的15处安装地点。
2、项目投标风险及其对策
(1) 国家风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菲律宾就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与我国开展双边贸易。虽然菲律宾与我国一样同属发展中国家, 但是其存在显著的政治、经济和投资风险, 被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评定为C2级别, 意味着该国的国家风险已经超过亚太地区的平均风险水平。
近年来随着菲律宾经济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自2004年阿罗约总统当选后, 大力推进经济改革, 制定了一系列对外资开放的重大举措, 重点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 能源重整, 并致力改善治安整治, 使整个国家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稳定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实际的G D P增长率达到6.1%, 人均GDP达到981美元。鉴于菲律宾整体的国家风险水平有所提升, 且本项目工程的施工地点位于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地区, 因此某公司认为国家风险在短期内不会对本项目造成影响。
(2) 收款风险。菲律宾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欠佳, 对于自筹资金项目, 业主支付能力不强, 加上工程市场情况较复杂, 所以对工程的展开有一定的风险。
(3)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自进入2007年以来, 全国主要钢材产品价格都开始上涨, 年初时还仅仅是小幅上涨5%左右, 到了7月下旬, 由于铁矿石价格累计涨幅高达23.5%, 钢铁生产企业成本直线上升, 并最终导致钢材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扬。与2006年同期相比, 线材、中厚板、冷轧薄板价格分别为每吨3, 767元、4, 377元和4, 826元, 线材、螺纹钢和中厚板价格每吨分别上涨536元、715元和751元, 涨幅分别为16.6%、22.8%和20.7%。到了12月份, 线材 (普线6.5, Q235) 、热轧中厚板 (6, Q235) 、冷轧薄板 (1, Q235) 全国平均价格已经上涨到4459元/吨、5097元/吨、5560元/吨。由下图1-2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当年这种钢价大涨的情形直接导致的钢材出口的大幅削减:图1-1
由于钢材的价格上涨非常突然且远远超出工厂的预期, 上涨的幅度已经超出了工厂的承受能力, 下游工厂坚决要求提高与某公司签署生产合同的菲律宾钢杆项目指定钢杆的价格, 否则将因无法继续采购生产所需钢材而面临停止生产。某公司将这一情况向上游业主作出了如实的反映, 希望能够加原材料上涨所引致的成本增加转移到上游。但是, 这一合理要求遭到了上游业主的无理拒绝。某公司经过再三的权衡, 作出了同意工厂加价的决策。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风险全部由某公司承担, 从而使整个项目的收益大幅减少。
(4) 汇率变动风险。本项目招标时规定, 投标时可以按照美元报价也可以按照菲律宾货币报价, 这一点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根据《菲律宾调查者日报》2007年1月3日的报道, 由于大量的菲律宾海外劳工汇款的涌入, 菲律宾比索兑换美元一举击破49比索大关, 收于48.915比索。2007年菲律宾比索成为亚洲地区表现最好的货币之一, 升值幅度高达20%左右。菲律宾比索2007年的走势可参见下图1-2:
根据某公司当时掌握的数据, 随着菲律宾通货膨胀的减少、财政现状的改善以及经济增长的稳定, 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各方都对菲律宾比索升值持乐观态度。因此, 某公司在2006年11月参与该项目投标之时认为, 以菲律宾比索报价更能够增加公司的汇率收益, 故此投标报价定为292, 000, 000比索。事后的事态发展也印证了某公司的预测。
然而, 由于业主方原因拖延了近一年才授予某公司中标通知书, 受我国2008年冰雪灾害又导致工厂的生产以及交通运输全面中断, 整个项目到最后信用证议付的时候已经是投标报价后十八个月。2007年8月16日, 美国最大的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大跌, 面临破产, 亚太股市遭遇了自美国9 1 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最严重的下跌。随着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 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美国金融业逐渐蔓延到美国实体经济, 并进一步殃及全球经济, 造成全球性的经济放缓以及通货膨胀。到了2008年, 出于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以及受菲律宾国家政局不稳定影响, 比索汇率大幅下跌14%, 由亚洲地区表现最好的货币一跌成为亚洲表现最差货币。菲律宾货币的大幅贬值, 给某公司的利润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5) 国内政策变动风险。为鼓励设备和材料的出口, 国家一般会给予出口企业一定比例的退税。某公司在参与投标之时, 根据国税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 项目项下钢杆的预计税号为7308900000, 国家的税收政策为征17%退5%。, 某公司在核定项目的利润时, 是将5%的退税部分也作为项目利润来体现的。我国政府自2004年以来至今先后八次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从2004年开始不断下调出口钢材退税率。我国自2006年起钢材出口就开始大幅增长, 一跃成为世界钢铁出口大国, 招致欧美等国钢铁业界的强烈不满, 不断有中国钢铁企业面临国际反倾销提案。而且钢铁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 大量的出口势必损害我国的利益。所以, 在几次出台限制调控措施不见效的情况下, 国家从2007年开始大幅下调和取消钢材出口退税。2007年4月, 出口退税率降至5%, 2007年5月国家开始对钢材产品增加5%-10%的出口关税, 直至2008年11月12日才取消出口关税。从2007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恰巧是某公司的菲律宾钢杆项目的执行时间, 适逢国家出台强势调控政策之时。对于这一变动, 某公司完全没有预期, 也没有准备相关的应对措施。
(二) 项目投标策略
针对上文提出的关于投标时的风险分析及预测。在投标时, 投标单位就需要实事求是的提出一些投标策略, 从而提高中标率。
1、两家以上企业联合策略
由两家以上企业根据投标项目组成单项合营, 注册成立合伙企业或结成松散的联合集团, 进行共同投标报价, 这就是联合策略。联合投标的主要优势有:投标人的实力得到较大的增强、符合国际招标的发展趋势、各企业分担风险, 减少损失。
承包商在国际工程投标过程中, 要充分认识到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情况、业主招标要求以及企业综合实力, 在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地进行投标:在优势市场和优势项目上单独投标, 遇到薄弱项目可以与有实力的企业组成联合体进行投标, 或者选择以分包商的身份投标, 既当项目的主角又当配角, 以配角的身份积累资质和取得相应业绩从而翻身当主角。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 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某公司与菲律宾某公司达成共识, 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了投标。
2、等待最佳时机策略
对于投标时间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 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都是在接近闭标截至的日期浮现出来的。最佳时机策略是指投标人在接到投标邀请至闭标这段时间内, 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时机递送投标书。在另一方面, 针对规定可以进行多轮报价的项目时, 也可以采用迷惑对手的战术, 尽早投标, 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给对手, 或者通过某种途径将报价内容释放出去, 但是却在最后一轮报价中出其不意的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
3、公关策略
投标企业的市场人员可以通过在投标前后运用公关的策略。如与招标企业事先没有接触, 可以利用我国驻所在国使领馆, 与招标对象私下建立联络, 以期拉近距离。投标者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系统, 在中国或者所在国召开技术交流会, 邀请主要投标人参加, 以此宣传企业能力, 推介企业技术;通过对当地公共事业的捐赠, 如对医院、学校等捐赠一些设备或者基金, 邀请当地媒体前来见证;这些都是广大承包企业影响、树立良好的地方关系形象的有效方法。
三、小结
本文基于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理论, 结合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钢杆工程投标案例, 分析了投标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及其对应的投标策略。综上所述, 在国际工程投标过程中, 投标方应结合招标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综合预测考虑投标风险, 并提出相对应的投标策略, 才能在投标中提高投标几率, 并保证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志刚.国际工程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J].中国招标, 2010-03-02
【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控】推荐阅读:
国际工程招投标论文12-30
国际承包工程风险分析11-07
国际工程造价风险控制01-13
国际工程财务风险管理05-14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08-20
工程建设廉政风险管控09-25
工程投标风险评估10-17
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10-09
国际工程市场07-13
国际工程材料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