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财务风险管理

2024-05-14

国际工程财务风险管理(通用12篇)

国际工程财务风险管理 篇1

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就目前而言, 我国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企业走出国门, 进行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工作, 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提升了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较好, 但是大多数建筑工程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其中国际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目前, 探寻行之有效的国际工程财务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工程承包特点

(一)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签订具有多国性

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在交易达成之后要进行交易合同的签订工作, 就此而言国际承包合同签订具有一定程度的多国性。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在进行交易谈判、交易达成等方面都是由不同国家一起完成, 然而各个国家在实行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又相继受到自身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 各国的经济体制不同、法律限制也不同, 所以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承包工作时要格外注意合同签订的相关条款条例。同时, 还有一些国家, 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不具有健全的法律法规, 并且受民族信仰的情况也较多, 在进行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当地“不成文”的规矩, 这些因素都会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对于规模较大、涉及交易金额较多的国际工程承包项目, 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工程项目由多个国家相互合作承包。所以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签订就需要企业与各国工程项目的承包人进行商定, 明确各国工程项目承包人的经济利益与承担责任, 界定承包人之间的劳务关系等等。

(二) 国际工程支付方式具有多样性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涉及多个国家, 所以整个工程项目的招标方与工程项目的承包方会出现使用不用货币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货币的汇率情况以及货币的利率情况都有所不同。国际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向国家缴纳税费, 在此基础上国际工程还要在工程建设所在地进行项目工人、项目材料等生产成本的支付, 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 具有不同的货币。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国际工程的支付方式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 国际工程可以通过现金进行工程支付, 同时也可以运用支票进行工程支付, 在此基础上还有银行汇付以及工程款项的国际托收等情况, 就此而言, 货币的汇率以及货币的利率都会对国际工程承包方的工程成本以及经济效益造成一定影响。

(三) 国际工程受国际政策、经济环境影响较大

国际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受到国际政策变化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 如果被承包的在建国际工程所在地区发生金融危机等情况, 被承包国际工程都会出现经济回落现象, 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有些在建国际工程的所在国家会出台相应的国家经济政策, 会对国际工程造成较大影响, 严重的甚至会停止国际工程的施工, 这严重影响了国际工程的建设进度, 延长工期必定造成工程建设成本的增加, 从而降低工程的经济收入, 影响国际工程企业的经济发展。针对于国际工程受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 工程承包企业要提高其重视程度, 将对国际工程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 国际工程具有规范繁杂、差异性大的特点

国际工程企业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使自身发展与国际经济发展同步一致, 无论是生产经营、施工技术还是企业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都要与国际经济情况相接轨。由于国际工程涉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 同时不同国家地区又具有不同的国家政策规定、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甚至还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情况, 国际工程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将这些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分析, 并且当交易活动达成进行合同签订的过程中, 工程的承包方要为工程的招标方明确表明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进度、施工规范等标准, 在合同中对上述内容进行表述, 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项目出现建设混乱的情况。

(五) 国际工程风险大、具有可变性

国际工程项目承包与国内工程项目承包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国际工程更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国际工程的风险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际工程项目施工效益风险, 二是国际工程项目施工人员风险。国际工程涉及多国, 同时受到较大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并且工程成本的支出、工程经济的收入等一切经济活动都受到货币汇率、利率的影响, 这就造成了国际工程施工成本的可变性, 汇率的上调或者下降都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与减少, 国际工程项目承包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同时, 由于不同的国家政策、经济文化的影响, 一旦国际形势发生激烈的碰撞情况, 很容易造成在建工程的停工, 严重的甚至会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施工人员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国际工程的风险性与可变性严重阻碍了国际工程行业的发展进步。

二、加强国际承包工程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加强国际工程的资金管理

由于受国际工程普遍规模较大、施工技术标准较高、工程风险较大等因素的影响, 国际工程就需要进行工程项目资金筹集, 工程项目的承包方在进行资金筹集工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国际市场经济趋势, 同时要确保所筹集的资金能够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支付, 在此基础上不同的资金筹集方式能够带来不同差异的资金成本, 且资金筹集的不同情况能够为企业带来不同的财务风险, 针对这些情况, 工程项目承包企业都要予以全面考虑。要想加强国际工程的资金管理, 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工程项目的资金由工程企业的总公司来进行支配管理, 加强资金管理的集中性。第二, 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成本、收益以及工程特点, 根据对整个工程进行科学精准的评估核算, 以此来选取最优的工程资金集资手段。第三, 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要运用专业的职业技能进行国际工程现金流量计划的编制, 要求财务人员在进行现金流量计划编制之前进行工程报价阶段财务资料的审阅, 以及工期规定和生产原料的考虑, 以此来编制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工程实际建设情况的现金流量计划。合理有效的国际工程现金流量计划能够在保证工期以及工程质量的情况下, 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生产成本, 以此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 加强工程项目费用成本的控制

加强工程项目费用成本的控制是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国际工程具有不同的经营方式, 企业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探寻行之有效的工程项目费用成本控制手段, 从根本上解决项目费用资金支出浪费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国际工程的自身特点为参考依据, 进行企业内部的统筹规划工作, 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高效生产经营的分块处理, 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工程项目审批部门, 在工程进行施工之前企业都会先对工程项目费用成本进行预算, 该部分要以企业的预算为依据标准, 进行工程项目的审批工作。

(三) 提高国际工程项目融资能力

想要提高国际工程项目的融资能力, 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我国金融机构对国际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主要是拓展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业务活动, 就此扩展国际承包工程企业的融资渠道, 尽最大能力促进买方信贷政策的改善, 制定与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的外汇政策, 以此促进国际工程业务的发展进步。以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为发展背景, 对银行功能予以政策性支持, 增强其业务能力, 建立相应的银行信用体制, 为我国国际工程项目提供融资业务扶持, 从根本上解决国际工程融资问题, 以此促进国际工程业务的发展进程。

(四) 提高对业主结算工作的重视

工程项目的结算工作是企业资金收入的关键, 就此, 企业要高度重视与业主工程项目的结算工作, 要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部门管理工程结算。该部门不但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负责, 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工程项目的收入负责。一项完整的国际工程由工程预付款、工程的进度款以及工程项目的保留金等部分组成, 所以, 企业设立专业部门进行工程项目与业主的结算工作, 以此能够保证工程款项的准时到位, 可以保障工期, 提高工程效率, 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总结

总之, 国际工程财务管理是保障国际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力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工程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对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手段进行了阐述, 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国际工程成本,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此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务实创新增效益统筹运营保发展——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管理团队建设纪实[J].中国总会计师, 2012, (9) :156-157.

[2]游召展.国际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探析[J].时代金融 (中旬) , 2014, (11) :17-18.

[3]曾芸.国际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师风险感知研究——基于安哥拉洛比托港工程的案例研究[D].中山大学, 2010.

[4]刘岳华, 魏蓉, 杨仁良等.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调研分析[J].会计研究, 2013, (10) :51-58.

[5]责任成就伟业财智妆点人生——记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王军[J].中国总会计师, 2012, (9) :32-33.

国际工程财务风险管理 篇2

三、转移定价

(一)转移定价的概念

转移定价是指国际企业内部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经过认为安排的、背离正常市场价格的各种内部交易价格和费用收取标准。

(二)转移定价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1、避税动机,即逃避公司所得税和逃避关税;

2、避险动机,即避免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政治风险和政府的调节行为;

3、逃避管制动机,即外汇管制、资金流动管制和利润汇出管制等;

4、获取竞争优势动机,即对进口价值的限制、支持新建公司等;

5、其他动机,如对付工会的要求等。

(二)转移定价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转移定价的形式有:

(1)有形商品,即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制成品以及机器设备和租赁

(2)无形商品,即专利及技术秘诀,服务费,商业秘密和内部贷款

(三)转移定价的应用

1、在资金头寸调度中运用转移定价

2、在所得率不同时运用转移定价

3、通过避税港来运用转移定价

★营运资本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毛营运资本,指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二是净营运资本,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集中管理的优点:

(1)公司总部可以集中优秀的理财专家进行专业化理财管理,提高公司理财水平;

(2)集中管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通过各种内部转移渠道分配各分支机构所需资金,从而降低资金成本;

(3)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

(4)有利于税收管理。

★集中管理的弊端:

1、财务管理决策权是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管理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的经营自主权,挫伤子公司经理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丧失许多理财机会

2、容易与具体子公司的直接里有一发生冲突,这种全局和局部利益不一致,导致子公司当地股东及东道国政府的不满,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冲突

3、不利于母公司考核各子公司的真是财务业绩

4、由于国际企业规模庞大,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许多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而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那么集中管理使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十分困难。

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简称TQM,是指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以提高和确保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加以灵活应用,建立一套科学的、严密的、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影响质量的全过程的各项因素,以优质的工作质量和经济的办法,系统的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

(三)实行准时生产制度的关键要素

1、适时适量生产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3、质量保证

(四)看板管理

1、看板的机能

(1)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

(2)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

(3)进行“目视管理”

(4)改善技能

2、看板的分类和作用

(1)生产看板

(2)取货看板

2、简答题(2008年10月)简述国际企业进口与当地采购决策的影响因素。

【答案】当地货源情况;外汇管制;差异成本;公司之间或公司内部协议情况。

三、国际分包

国际分包是从国外取得外部投入来源的重要途径,大致有工业分包和商业分包两大类,前者是委托人将部件和某些工序转包给分承包人生产;后者是委托人就产品的制造转包给分承包人,最后由委托人用自己的商标组织产品销售。

跨国公司利用国际分包还可以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节约成本

★灵活性

★获得一些政府优惠条件

★降低和防范风险

跨国企业的分包决策与管理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进行国际分包

★在何处进行分包

★合理选择分承包人

二、进口与当地采购决策

(一)进口与采购决策的影响因素

★当地货源情况

★外汇管制

★差异成本

★公司之间或公司内部协议情况

第九章 国际企业生产管理

一、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在输入(投入)与输出(产出)之间的转化功能,且受内部的和外部的反馈的影响,它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过程。

影响工厂规模的决定因素有:

1、市场需求

2、工厂生产的整合程度

3、规模经济(工厂规模越大,成本相对越小)

4、企业的投资融资能力

5、政府因素

第八章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计划

人力资源计划是指国际企业根据自己的目标、企业发展战略以及环境的变化,科学地预测、分析企业地未来的多国环境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保证企业在适当的时间和一定的部门及岗位上获得所需人员(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讲),并使企业和员工的长期利益得到满足。

二、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步骤

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本步骤,即预测和分析、建立目标、编制计划、评估。

(一)国际企业人员招聘意义

1、人员招聘关系到国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人员招聘工作是企业组织工作的基石

3、人员招聘工作复杂、难度大

(二)国际企业人员招聘计划

(四)国际企业人员招聘的程序

1、制定招聘计划

2、发布招聘信息

3、选拔与测试

4、人员招聘决策

(一)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1、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2、提高员工工作技能

3、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4、对新进入企业的员工的同化作用

二、驻外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文化移情能力

(二)外交技能

(三)适应性与灵活性

(四)语言能力

一、人员绩效考评的含义和意义

(一)人员绩效考评的含义

绩效考评又称绩效评估或业绩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员工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方面信息的过程。

(二)人员绩效考评的意义

1、人员绩效考评是制订人力资源计划的依据

2、人员绩效考评是企业进行人员配备的基础

3、人员绩效考评是进行人员培训与开发的依据

4、人员绩效考评为报酬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5、人员绩效考评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依据

二、人员绩效考评的基本程序

人员绩效考评的基本程序主要由五个步骤构成:

(一)人员绩效考证目标的确定

(二)建议业绩期望

(三)检查员工所完成的工作

(四)评定绩效

(五)与员工一起回顾和讨论

(六)反馈过程

三、人员绩效考评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公开、公平原则

(三)经常化原则

(四)全面性原则

(六)目标管理法

简称MBO,是通过考察员工工作目标达成程度来实现人员绩效考评的一种方法。优点:能够为员工提供清晰、明确的工作目标,而且人员绩效考评工作由于有明确的标准进行参照,也可以减少考评人员主观方面的影响。

缺点:耗费时间多,还需要主观和员工的良好合作才能实现。

(七)绩效考评面谈

1、绩效考评面谈的准备工作

(1)确定面谈的对象

(2)对工作绩效考评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3)准备面谈的提纲

(4)通知参加面谈的员工

(5)选择面谈的时间和地点

2、绩效考评的类型

(1)提升面谈

(2)改善面谈

(3)沟通面谈

第七章 国际企业营销管理

三、市场细分

(一)市场细分的概念

市场细分就是企业根据消费者之间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部分的活动过程。市场的每一个细分部分,称为一个细分市场。

(二)市场细分的步骤

1、确定需要细分的市场范围;

2、确定市场细分的标准和变量;

3、初步细分市场;

4、评价初步细分结果;

5、估计各细分市场的规模和性质。

第二节 国际企业的产品策略

一、整体产品概念

产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

二、国际产品的标准化和差异化

(一)产品标准化策略

国际产品的标准化是指在全世界范围的所有市场上,都提供相同的产品。

企业采取产品标准化策略的原因主要有:

1、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

2、节省研究与开发费用

3、节省营销费用

4、保持产品形象

5、顾客的流动性

(二)产品差异化策略

国际产品的差异化指的是向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以适应不同市场的特殊需求。

企业采取这个策略的原因主要有:

1、产品的使用条件不同

2、市场状况的不同

3、政策和法律的要求

三、产品生命周期

它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四、新产品开发

(一)新产品的概念

从国际营销的角度看,新产品并非单纯指发明创造的全新产品,还指整体产品中任何一部分改进变革的产品,以及企业过去未生产国的产品。具体说有四种类型:

1、创新产品——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等制作而成的前所未有的产品

2、换代产品——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等制成的其性能有显著提高的产品。

3、改进产品——指用各种改进技术,对原有产品的质量、性能、结构、款式及包装等作出改进或改良的产品。

4、仿制产品——指仿制市场上已经有的产品,这种产品本企业以前从未生产过。

第三节 国际企业的定价策略

(一)需求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竞争因素

(四)产品特性因素

(五)分销渠道因素

(六)消费者心理因素

(七)通货膨胀因素

(八)政府干预与国际协定因素

二、国际企业定价的基本方法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

1、成本加定价法

2、边际成本定价法

★公式: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1+加成率)

3、盈亏平衡点定价法

★公式:单位产品保本价格=固定成本/总产量+单位变动成本

二、国外分销渠道的发展趋势

(一)零售规模的扩大

(二)零售业的国际化

(三)直接营销

国际货代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 篇3

关键词:货代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际货代企业如何客观分析各种财务风险,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成为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国际货代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财务活动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产生的差异。企业的财务活动一般分为资金的筹集活动、资金的使用活动和资金的回收活动三个方面,在企业经营及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外部及内部因素都可能促使财务风险转化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国际货代业务属于物流辅助服务,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接受客户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义,组织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货运代理企业以代理人身份向船公司、港务局、车队等单位采购供应商服务,向供应商支付相关款项后,再向客户收取全部款项。货运代理企业向客户收取的运费之中,大部分是代理运输货物而产生的海运费、港杂费、内陆运费、报关报验等费用,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由于提供劳务而收取的代理费。货运代理企业先提供服务后收费的特性决定了资金的回收风险是其主要财务风险。另外,不少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除了经营传统的海空运代理业务以外,还从事国际多式联运、仓储物流、道路货运和无船承运人等业务,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筹资、投资等活动,从而形成不同的财务风险。

二、国际货代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及成因分析

根据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经营特点,资金的回收风险是其最主要的财务风险,货币汇率的变动风险也给运费资金的回收带来较大影响。同时,货代企业在资金的筹集及投资活动中也会形成财务风险。下文将按照资金的回收、筹集与使用的顺序进行相关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运费资金回收风险

从2005年4月起,国家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经营资格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断进入货代物流领域。企业的增加,必然会加剧同业间的竞争,而且货代企业提供服务的差异性很小,客戶选择余地较大。不少货代公司为了留住客户,改变原来的付款赎单结算方式,采用风险较大的月度结算或季度结算方式,赊销成为同行业竞争所普遍采用的促销方式。在赊销方式下,货代公司在货物装船出运后,必须先向船运公司或者订舱的其他货代公司付款赎取正本提单并直接交付给货主。在货主取得正本提单的情况下,货代公司就失去了追索运费的控制权和主动权,运费的收回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客户的诚信或采取法律手段解决。同时,货运代理企业在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中所获取的外部的市场信息可能存在不对称和不完整的情况,从而造成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评估产生误差。国际金融危机对包括国际贸易在内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部分客户因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经济状况恶化、无力支付到期运费款项的情况,导致货运代理企业的应收运费无法收回。运费资金在收回时间和收回金额上的不确定性是货运代理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汇率风险

货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收应付的运费款项大部分是以外币为计价和结算货币,货代企业持有的外币以美元为主。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发生了较大变动,导致以美元结算的应收运费的人民币金额发生变动,从而形成汇率风险。在采取赊销的方式下,货代企业往往在对船公司付款之后较长时间才能从客户那里收回美元运费,企业的美元资产大于美元负债。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情况下,企业实际收回的美元运费的人民币金额有所减少,形成很大的汇兑损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资金筹集风险

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不少货代企业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企业采用负债经营方式可以扩大资金来源,合理的债务安排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降低资金成本,增加企业盈利,但高负债未必能带来高利润。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债务规模过大,债务资本所占比重过高,长短期债务的期限与企业经营尤其是项目投资期限的不匹配等等,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容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

(四)项目投资风险

在货代主业存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不少货运代理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拓展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范围,提出了一站式服务的理念。为此,不少货代企业在从事货代主业的同时,也从事代理进出口业务和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投资于道路运输业务及供应链融资监管业务等。由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使企业蒙受财务成果损失的风险就是项目投资风险。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一是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二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未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对投资成本及项目建成后的成本费用和效益测算不准确,从而根据过于乐观的经济估算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国际货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国际货代企业采取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目标在于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回收率

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备的客户档案,实行客户全程信用监控,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前管理。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可以采用“5C”评估方法,即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s),对客户的信誉、偿债能力、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抵押品以及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进行评估。货代企业应针对不同信用状况的客户,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和信用政策。对于信用较差的客户或首次合作的客户,严格执行“付款赎单”政策,即企业必须先收到运费再向客户发放提单, “宁可在价格上折让,不在付款方式上让步。”对于信用较好的客户,可以采用赊销方式,给予一定的信用期限。其次,企业应制定赊销额度,对应收账款实行总量控制,加强事中管理。根据业务计划核定全年及月度应收账款额度并分解到每个业务人员,建立应收账款的分级审批制度,并将收现的情况纳入对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最后,注重应收账款的跟踪监控与回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严格执行“谁揽货,谁负责收取运费”的政策,实行业务人员催收负责制,财务部门登记整理应收账款的发生情况,与客户进行核对,通过对单个客户欠款、应收总额及业务部门的应收账款回收等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提高资金的回收率。

(二)利用金融工具,降低汇率变动风险

首先,应科学分析预测汇率的变动趋势。前几年人民币对美元处于单边升值状态,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实和预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对汇率走势的分析判断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前提。其次,正确选择计价和结算货币,最理想的选择是“收硬付软”,即向客户提供服务时使用汇率趋于上浮的货币(硬币),向供应商购买服务时选择汇率趋于下浮的货币(软币),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规避外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再次,可以通过远期外汇交易进行风险对冲。最后,可以采取提前或滞后支付的方式減少外汇风险,即在合理的信用期间内,对于预计将贬值的货币加快资金收取,拖延资金支付;相反,在预测外汇汇率上升时,延期收取外汇债权,提前支付外汇债务。

(三)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国际货代企业在保证必要的自有资本的前提下,适度的负债经营是企业普遍选择的财务策略。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时,应该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合理安排各项债务期限的长短,以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资产的流动性,使企业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有效避免筹资风险。

(四)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国际货代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首先,企业应健全投资决策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完备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其次,投资前进行充分、有效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分析应该从经济、技术和财务三个方面进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要对历史、现状资料进行客观地研究和分析,更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未来的市场需求进行准确预测,采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是企业各种风险的综合反映。国际货代企业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需要建立高效的组织机制,组织机制与会计系统相结合形成信息流,然后通过三大过程机制——风险的分析机制、风险的处理机制和风险的责任机制,将信息流的流转过程转化成预警系统。企业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即时捕捉影响财务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误和管理波动信号,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发出警报,财务相应措施,建立免疫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011年版

[2]王丽君.从风险认知角度看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现代会计.2010(05)

[3]张宁宁.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分析.中国外资, 2010(8)

[4]黄彬.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浅析.交通财会.2010(10)

关于国际工程财务管理的探究 篇4

国际工程项目不仅具有其他一般项目一次性、独特性、确定性、整体组织性、临时组织性以及开放性和工程渐进性等的特点, 国际工程项目最显著特点是工程的复杂性、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项目的高风险性。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国际工程项目较一般工程项目具有更高的风险, 首先是项目的地理距离, 工程项目的主体之间的距离使工程项目的协调的不便以及工程项目主体的交流缺乏;其次是国际工程项目中存在着语言的障碍, 国际工程项目经常涉及到许多的国家中不同的语言, 使信息的交流存在着困难, 造成工程项目上一些关键术语的理解混乱, 第三, 是国际项目在其他地区存在着文化的差异, 因为项目的主体成员源自于不同的国家, 所以项目的主体在价值观以及行为标准、行为规则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然而这些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工程项目主体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上以及运用项目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上有着相互协调的困难, 造成了项目的主体间不易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 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会经常产生管理上和协调上的矛盾和纠纷;最后, 由于项目实施的环境与条件的不同, 如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与法律制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的范围要相对扩大、延长工程项目管理的持续时间, 这样就造成了工程项目组织组织和信息交流结构的不断更新, 从而使项目工程的实施必须按照相应的国际惯例, 并按照有效的权威性机构颁布的相关文件来进行项目工程的管理。

二、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 财务核算和会计信息双重性

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 因项目的特殊性, 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财务核算的财务系统和会计信息的报告系统在项目财务中具有双重性。首先, 我国企业作为国际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 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核算系统以及相应的会计信息的报告系统的设置与运行都要以我国现行的新会计准则与制度, 以及国家税法为根据;其次, 国际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过程都是在国外进行的, 相应的财务核算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又要按照项目所在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制度, 和当地的税法来进行设置和运行。因此, 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核算系统和会计信息的报告系统都具有双重的意义。所以, 在项目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要求项目应当建立相应的两套系统, 以满足国际工程在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对于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 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的特点

国内项目工程的资金结算主要依靠汇兑、汇票以及支票等手段, 而国际项目工程的资金结算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资金管理结算手段多样性的特点。国际项目工程的资金结算广泛的采用了信用证、保函以及国际汇款等多种结算方式。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资金管理上, 由于项目的前期需要大量的施工采购, 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项目的后期则需要回收大量结算资金。所以, 国际项目工程的资金管理关键在于合理的使用和调度项目资金。

(三) 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税收的特点

财务的税收具有多样性。国际上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行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上, 要从项目自身的管理和财务税收的实际需要来采取不太难过的多样方式, 来满足国际上税收的不同要求。

(四) 财务管理中记账本位币的特点

在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 财务的管理要涉及很多的不同货币, 如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通常情况下, 国际工程项目中采用人民币和美元进行位币核算。由于项目在国外进行实施, 国际项目的主要会计任务也在国外, 经济业务的大部分都已外币构成。相应的, 国际项目工程也常常采用所在国家的货币作为记账的本位币。

三、加强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 加强项目的资金管理

国际工程项目过程中的资金筹集, 不仅要满足工程所需的数目上的要求, 同时也要将不同的筹资方式所带来的资金成本的不同和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比较和考虑, 从而选择最优的筹资方式, 以满足财务管理的总体需求。首先, 资金管理要实施本公司的集中管理原则, 以本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项目资金的筹集工作;第二, 由不同的国际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以及项目承包的模式来进行最优的项目筹集方式。最后, 要严格做好项目中的现金流量的计划, 保证工程的正常实施, 实现了项目财务管理的目的。

(二) 加强项目成本的控制及管理

根据不同的项目热电和经营模式, 应采用有效的项目成本的控制方法, 用以确定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 以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实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和分块管理, 对项目的费用进行预算管理等, 有效的进行工程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 达到有效的进行国际工程的财务管理。

(三) 加强同业主的结算工作

国际工程项目的工程结算因项目的复杂性而较为困难, 然而高效的结算收入才能创造较高的工程效益。与业主的项目结算工作包括业主的预付款、工程的进度款以及业主的保留金。工程项目的财务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结算人员来完成与业主的结算工程款, 要满足工程合同中与付款相关的条件, 保证业主的付款及时到达工程项目。

四、结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 我国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开展大量国际工程项目。国际工程项目与国内的项目相比, 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复杂性, 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由于国际工程项目所具有的特殊性, 加强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 才能推进国际工程项目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锋.论国际工程财务管理的特点[J].商场现代化, 2010 (09)

[2]刘新立.突出国际工程承包特点抓好国际工程财务管理[J].对外经贸财会, 2001, (10)

国际财务管理简答 篇5

2.远期外汇合约是客户与银行达成的一种协议。要求在将来确定的日期,买入或卖出一定数目的外汇,汇率是现在就确定好的。

3掉期外汇交易是指在卖出某一交割日的甲种货币(买入乙种货币)的同时,买入另一交割日的甲种货币(卖出乙种货币),两笔买卖的金额相等,方向相反。

4国际财务管理是在国际经济条件下,以跨国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等资金运动为主线,研究和揭示其财务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

跨国公司是指其业务范围超越了国界,并吸纳了当地资本,发展与当地的合作和有当地管理者参加经营的国际化企业。

5外汇风险从广义上说包括资金投放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从狭义上说外汇风险主要是指汇率风险。外汇汇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由于市场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6国际股票融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工商企业在另一个国家发行股票筹集所需资金的融资方式。

7租赁融资是指资本货物的出租人,在一定期限内将财产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分期支付一定租赁费的一种融物与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活动。

8国际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通过购买其他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公司发行的债券以及公司股票而进行的投资活动。

9证券投资组合又称证券组合,是指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不是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向某种证券,而是有选择地投向一组证券,通过证券间价格的此消彼长抵免可能的风险,获得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

10风险投资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通俗地说是指投资人将资本投入到新近成立或快速成长的高科技公司,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资本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

11国际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在整个公司系统内转移货物或劳务所据以计算的价格。由于转出和转进的部门,也即买卖双方或进出口双方分别处于不同国家,所以又称国际转移价格。

12经济风险也称经营风险,是指意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未来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其中收益指税后利润,现金流量指税后利润加折旧。

13交易风险是指在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中,由于外币和本币之间以及外币与外币之间汇率的波动,使交易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国际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的启示 篇6

摘要: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我国企业能否度过这次危机的冲击,减少亏损,增强生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财务管理者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启示及我国企业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财务管理;启示

一、金融危机和财务管理相关概述

1金融危机

此次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随后蔓延全球,我国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次贷危机的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随着利率的上升,房价的逐渐下跌,次贷者违约,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2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对于资金运动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

投资活动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企业投资从广义来说包括对外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等)和内部使用资金(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企业进行投资获得收益的必要条件,而金融危机的出现让世界股市持续低迷,证券市场一片萧条,企业通过有价证券投资获取收益的风险在放大,原有的有价证券市值也大幅缩水,损失惨重。由于市场不景气,内部的投资也会相应地减少,这一系列的因素影响了企业整个的投资规模,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投资风险。所以说,金融危机的发生让我国企业的投资风险加大,投资收益大幅减少,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2对企业融资管理的影响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合理的融资是企业正常运行必须的,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如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融通自己所需要的资金。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股市持续低迷,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前景可能更加暗淡,可以说已经基本丧失融资功能,而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则是少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此外,金融危机也让金融机构受到较大的损失,加之银根信贷紧缩,企业的筹资渠道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变得举步维艰。

3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企业营运资金活动包括现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存货的管理。金融危机让我国企业出口受到很大的冲击,国际国内通货膨胀的发生又让原材料及人工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很快,企业存货大量积压,销路不畅。由于市场状况不好,三角债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相互拖欠货款已是普遍现象,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坏账比例不断增大,现金短缺,资金的流动性出现较大的问题,很多企业的经营亏损严重,很多外向型中小型企业的破产倒闭数量大幅增加。

三、完善财务管理以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策略

1进行科学的投资管理,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企业的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要提高对经济环境变动的敏摩性,应当摒弃凭经验或主观感觉定决策的旧的管理模式,而要重视对投资的科学论证与分析,注重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同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采用科学的方法,认真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精心设计和实施,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进行全程的风险控制和跟踪监控,以规避或降低风险。

(2)以对内投资为主,避免盲目投资。一般来说,企业对自身的情况相对而言了解得总是多一些,而当前金融危机下,外部情况不确定性加大,另外对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和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而对外投资的目的要么是获得高额短期收益,要么是想去影响、控制被投资方为己所用。这两种情况的风险都较大,因此,在投资方面更应该稳扎稳打,在搞好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如果还有余力,再根据自身资金实力、筹资能力和投资规模,“以筹定投”,将投资项目控制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否则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和对外扩张/大投资就会因为资金供应不足引起资金链的断裂,从而使自己的主营业务都受到牵连而不能正常运转,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危机,著名的“中航油事件”即是如此。

(3)适时选择目标,兼并困境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风暴下,无数企业走入绝境,其中不泛优质企业。如企业自身资产状况良好,货币充足,或者掌握安全可靠的融资渠道,不妨大胆走出去,收购或者控制加以兼并相关破产企业。这样,既可以通过兼并壮大自己,减少竞争对手,获得更大市场占有率;又能低价获得被兼并企业的相关资源,为金融危机后的发展拓宽道路,在逆境中寻找发展机遇。

2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增强获利能力。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决定融资的难易程度。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间接融资,都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存在很高的要求。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企业获利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研发的不断投入、优秀人才的持续培养以及企业文化的完善等等措施,逐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提高获利能力,从而根本上增强融资能力。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日益变化,“能力立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现实情况,仅靠一时的机遇或条件难以使企业长久生存下去。企业必须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才能应对环境的激烈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发展。

(2)增强融资信用度。财务信息是企业向外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而现阶段相当一部分企业往往从融资需求出发,提供虚假信息,在申请贷款上,经常凭借虚假的供货合同、资信证明、财产证明来骗取贷款。融资信用低损害了银行对企业支持的信心,最终限制了企业的外源融资能力。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因需要而做假,以便银行等金融机构准确地掌握企业经营的真实动态和资信水平。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真实可靠信息来重新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经营的形象,改善融资环境。

(3)开展多种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融资租赁是以融资为目的的一种长期租赁,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对资产的长期需要。融资租赁有利于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进先进设备,加速技术改造,企业不必预先进行长期资本投入便能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由于融资租赁不直接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不直接影响企业的

举债能力。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则只需要由租赁公司解决融资问题,不必由企业承担。融资租赁具有减税作用,租金可在税前扣除,使企业减少税负,降低成本。同时融资租赁可以不承担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能避免通货膨胀的影响,减少投资风险。

民间融资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如亲友之间的借贷、个人财产抵押借款、捐赠等。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或许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渠道,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甚至“拒贷”,在东部的一些发达省市,民间融资有可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如温州地区盛行民间借贷,其借贷利率一般为法定贷款利率的2~3倍,兑现市场很活跃。我国国内仍有大量的民间储蓄未转化为投资,2008年末,全国居民储蓄余额为217885亿元,还有大量未在现行金融统计中完全反映出来的民间信贷资金和居民手持现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正在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企业若能大量吸收民间资本,无疑为其融资打开一个新局面,实现企业与居民互利双赢。

3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

(1)建立客观有效的预算管理,并建立支付风险、债务风险的应急预案,企业应突出财务预算管理职能,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常规的管理手段。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制订客观、切实可行的年度财务预算,并在日常工作中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控,确保每年的预算目标顺利实现,同时需要结合预算管理来控制成本费用,突出抓好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核算监管,降低成本费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

另外,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计划、收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资金的需求和市场形势,做好对资金流入流出有详尽计划,确保资金链的正常运作,保证日常经营工作的资金周转,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防范支付风险和债务风险。

(2)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主要包括审核财务、成本、费用等计划指标是否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可靠,有关计算是否衔接,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是否正常,审核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合法、真实等等。内部牵制制度主要规定涉及企业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这样,通过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既可以保证各种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又可以使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加强企业对财产的控制。

(3)加强资金管理,保持合理财务结构。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血液”,保持企业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加快生产经营资金的流动和周转,资金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企业的利润主要是靠流动资金的周转来实现的,因此,必须盯紧现金流:

①要保持合理的“三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特别是现金比率,它反映企业当前或近期需支付现金的能力,应努力保持企业各项现金收入之和略大于各项现金支出之和,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②注意合理的存货比率——存货与流动资产总额之比。企业应对采购物资实行定额控制,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使物资结构趋于合理,尽量减少储备资金和成品(商品)资金的占用,应充分利用市场这个“仓库”的观念,在满足生产经营的前提下持有合理的存货量。

③还要严格控好“三期”——存货周期、应收账款周期及应付账款周期。存货周期是通过当期的销售额和库存资金占用之比来体现的,只有通过缩短存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停留时间和减少库存、加速产品销售,才能缩短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应收账款周期即账款回收天数,应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制订合理的收账政策千方百计缩短账款回收期。应付账款周期是指充分利用供货方允许企业支付货款的期限,这样企业可利用这部分资金来周转,但要注意不能拖延应付账款周期而影响企业信誉。

4注重积累,合理分配收益

企业的留存收益也是企业所需资金的一种来源,而且这种筹资方式要比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成本低、股权分散风险小,比较容易操作,所以经营者一定要注重对利润的积累,通过努力降低成本、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广告费、办公费等费用,来提高利润水平,从而增大留存收益的规模,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支持。

在保持营业收入水平的同时,努力降低“三费”——主要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可以说是企业当务之急。这三项费用可以说是直接耗用掉了的一部分流动资金,减少冗员,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严格控制并努力降低“三费”是企业增加积累的有效措施。尤其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中,只有60%允许在税前列支,其余的均须纳入应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某企业全年支出的业务招待费用100万元将造成企业的现金流出110万元。

另外,企业的研发支出,应本着“合适、合法、有效”的原则,大胆拓展。一方面,企业的技术研发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按目前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的研发支出可以按实际支出的150%,于税前加计扣除或摊销。这样,通过研发投入,既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又能为企业节省应纳税额。

5诚信守法,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客观真实

浅谈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 篇7

一、国际工程项目相比国内工程项目的特点

要做好一个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 必须先对其特点进行了解。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对于我国施工建设企业来说, 非常熟悉并且经验丰富。在考虑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时候, 应当借鉴国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 并针对国际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加以修改补充。国际工程项目相比国内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如下:

1、工程项目收入中除合同收入外还包括出口退税收入

一个工程项目的主要收入是事先在工程承包合同 (包括变更合同) 中确定的, 这是所有工程项目的共同特征。根据我国相关政策的规定, 对于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设备、原材料、施工机械等货物, 在货物报关出口后, 可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出口退税。所以, 国际工程项目的另外一个特征, 就是收入来源中还包括出口退税收入。

2、工程所需大部分设备物资需长距离跨国运输

国际工程项目所在地一般都是非洲等一些经济非常落后的国家, 当地设备物资极其缺乏, 绝大部分工程所需设备物资需要在国内购买解决, 以致这些设备物资采购完成后还需组织发运到国际工程项目现场, 给项目的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3、财务核算及税收缴纳需遵守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财经税收政策。

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属于跨国经营, 应在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施工程建设。项目部应当按照项目所在国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账簿, 进行财务核算, 同时还需根据项目所在国的税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申报纳税, 以避免法律风险。

4、具有汇率变动及资金汇出受限风险

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合同都是以外币 (或是美元, 或是当地币, 或是两者兼有) 计量的, 所以会产生汇率波动风险。另外, 有些项目所在国家的外汇非常紧缺, 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当地币无法兑换成美元等有效外汇, 另一方面该国可能会对外汇资金的汇出有所限制。

二、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了解项目所在国与项目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国际工程项目的承包方在实施项目时的任何经营行为都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这样才能避免一些法律风险的发生, 才有可能得到经营地政府的合理支持和合法保护, 才不至于有损企业国际形象甚至国家形象。在国际工程项目开始实施前, 首先要了解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为下一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以免缺乏经验盲目开展财务工作, 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人力物力浪费, 给项目财务工作带来很大被动。

2、编制全面预算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要做好项目财务管理工作, 就必须事先编制一套囊括了项目各个方面的全面预算, 并将其做为一种管理控制手段贯穿于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 落实到每个部门, 每个岗位, 乃至每位员工。这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心, 也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中心, 是许多管理工作的基础, 财务管理方面的大部分工作都必须围绕它进行。预算就象一个标杆, 离开了它财务管理将失去指引方向。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的编制是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 需项目部各个部门配合完成。项目部的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 应尽可能使预算准确, 切勿使其流于形式, 从而回到完全经验式的管理状况。

工程项目全面预算是指项目部对整个项目实施期间内的各项收入、支出、现金流所做的总体预测, 主要包括收入预算、采购预算、运输费预算、人工费预算、人员机票费预算、部门费用预算、利润预算、税收预算及现金流预算等。对于国际工程项目来讲, 其中的采购预算、运输费预算、人员机票费预算、现金流预算是比较重要的预算, 也是管理比较薄弱或容易忽视的地方。下面仅就以上比较重要的预算分别做一下阐述, 其他预算在这就不作探讨。

(1) 采购预算

采购预算是国际工程项目预算中的重中之重, 也是准确性最不高的一项预算, 必须高度重视。它是根据项目实施各个时期所需工程物资进行编制的, 其准确程度可能会影响到一个项目的成败。由于国际工程项目大部分所需设备物资在国内采购需长距离运输的特点, 设备物资从采购计划制定到最终验收入库所需时间比国内项目更长, 这给采购预算编制的预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至少需提前半年预测设备物资的需要量, 否则, 不是花费更大的成本来弥补, 就是设备物资供应不及时影响工程进度。所以, 项目部应尽可能早的仔细分析合同、工程概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等资料, 了解工程施工进度详情, 确定为保证施工进度各阶段需要投入的设备物资种类和数量, 为采购预算的编制提供基础数据。采购预算编制完成后, 还必须动态监控其准确性, 对因情况变化需调整预算的应及时调整, 以保证其有效性。

(2) 运输费预算

运输费预算是根据采购预算来编制的, 是对工程所需设备物资发生的运输费所做的预测。由于运输费用的发生地在国内, 再加上管理人员一般认为运输费用为设备物资的附加费用, 金额不大且弹性较小, 所以在国际工程项目的实际管理中, 此项费用往往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跨国运输有别于国内, 国际工程项目设备物资主要是通过海运来运输, 运输距离长, 运输费用高, 通常平均能占到货物价值的10%以上, 若管理到位, 也能节约不少费用, 比如, 海运代理选择适当可降低运输单价, 从而降低整体运输费用;货物包装合适和港口装箱恰当可节约集装箱的数量, 进而降低运输费用等等。要做好运输管理工作, 降低运输成本, 就必须事先做好运输费用预算的编制工作。项目部应当根据采购预算, 确定各时期所需采购的设备物资种类和数量。然后, 根据各种设备物资的体积大小及特征对其包装进行规划, 预算体积, 进而预测所需集装箱数量或船上所占体积, 为最终编制运输费预算提供数据。

(3) 人员机票费预算

实施国际工程项目需从国内派遣和输送大量管理人员和劳务, 这些人员往返于国内和项目所在国的机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很容易被管理层轻视, 需要通过事前编制机票费预算将其纳入管理控制中。项目部应根据各时期人员进场计划和机票价格编制人员机票费预算, 并动态跟踪机票价格变动情况, 及时调整预算, 以免造成经办人员舞弊, 侵占机票款, 增加项目部运行成本。

(4) 现金流预算

现金流预算是对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流出和结余情况所做的一种事前预测, 是财务管理中的重心。现金流好比人体的血液, 必须保证它良性循环、满足需求、供给正常, 才能给工程项目的平稳有序运行提供支持, 否则, 资金链断裂, 工程项目无法实施, 导致工期延误, 经营亏损, 甚至品牌受损影响企业发展后劲。所以, 项目部必须根据其他相关收入和支出预算, 预测各时期的现金注入和流出情况, 确定资金缺口和资金富余金额, 及早安排项目融资和还款事宜, 以保证项目部运行各个期间的现金流充裕, 为工程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3、建立财务账簿, 做好财务核算和税收筹划工作

在建账之前, 首先要了解项目部所在国的会计制度, 然后向项目所在国的会计中介机构、其他中方公司和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咨询, 确认当地是否认可根据我国统一会计制度建立的财务账簿及建账有关的其他要求。如若认可, 就可以根据我国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当地文字要求建立财务账簿, 这种情况对开展财务工作比较有利。如若不认可, 就应严格按照项目所在国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来建立财务账簿, 必要时可以聘请当地会计中介服务机构或当地会计人员协助, 以免将来给项目部财务工作造成被动, 甚至遭受罚款、责令重建账簿的处罚。

税收筹划工作的目的就是在合法前提下使税收利益最大化, 即尽可能少纳税, 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税收筹划工作不到位, 加之对项目所在国税收法律法规研究不透, 就有可能使项目部的利益被税收吞噬, 甚至所赚取的利润还不够交纳税款, 最终导致亏损。所以, 项目部应仔细研究项目所在国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必要时可向当地中介机构进行咨询, 重点关注可税前抵扣的各项成本费用项目, 对其提前进行总体规划, 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4、做好融资和还款工作

由于工程项目实施前期投入大且不产生效益, 工程预付款又有很多是以当地币支付, 无法转成有效外汇汇入国内, 根本满足不了前期资金需求。所以, 项目部应根据现金流预算, 提前做好融资工作, 以保证工程项目实施所需资金。随着工程项目进度的不断推进, 工程结算收入源源不断, 项目部资金逐渐富余。这时项目部应当及时将富余资金汇回国内, 尽早偿还前期融资款, 以减少利息支出, 节约财务费用, 提高经济效益。

5、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中是个永恒的话题, 每个人都知道要取得好的财务业绩, 就必须控制好成本, 但具体应如何控制却是个难题。对于工程项目来说, 因其收入基本是一定的, 利润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成本控制的效果, 这就使成本控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国际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地点在国外, 项目实施过程所涉及的领域相比国内项目更广泛, 使得其成本控制工作, 范围更广, 难度更大。项目部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以预算管理为主对成本进行控制

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必须依靠预算这一控制手段。项目部应当以各项成本预算为基础, 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 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项目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 使得成本控制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 成为各责任体的约束条件。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 对偏离预算目标的情况进行及时分析, 查找原因, 对于确因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导致预算不实的, 应及时调整, 对于因管理缺陷和人为等主观原因导致偏离预算的, 应及时纠正并予以整改, 以使预算管理工作回到正常轨道。

(2) 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 将控制与考核相结合

要使预算管理有效进行, 必须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 否则, 预算管理就会流于形式, 失去控制力, 最终成为一句空话。在预算管理中, 预算考核是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通过预算考核信息的反馈, 可以随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 使预算管理落到实处。

6、做好出口退税的管理工作

出口退税收入是国际工程项目中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是因国家税收政策而无偿获取的退税款, 是不附加任何成本只需按照国家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进行申报就能获得的纯收入。根据我国税收相关政策规定, 货物报关出口后, 出口企业应按规定时限、程序和要求向主管出口退税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 逾期不申报或申报未通过的, 出口货物不但不予退税, 而且要视同内销征税, 从而会给企业造成双重损失。所以, 项目部在设备物资采购业务发生后, 应当根据其性质和价值, 查找相应的退税率, 预测相应的退税金额, 并按照出口退税政策相关要求准备出口退税申报资料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项目部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对从采购发生至收到出口退税款整个出口退税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防止出口退税款应退未退的情况发生, 以致给项目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7、做好货币资金管理工作

承建国际工程项目所取得的货币都是外币, 而工程承包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赚取的利润汇回国内, 并转换成人民币。所以, 项目部必须一方面时刻关注外币的汇率变动, 另一方面还需关注外币能否汇回国内。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 项目所在国当地币的管理

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合同金额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当地币, 另一部分是美元或其他有效外汇。当地币一般不是有效外汇且很难转换成美元等其他有效外汇, 所以不能直接汇回国内, 只能在当地进行消化, 因此, 项目部必须把当地币做为货币资金管理的重点。由于项目所在国一般是设备物资极其缺乏的国家, 在当地发生的采购支出有限, 当地币支付的支出主要是工资、税收及零星采购等, 很难将当地币完全消化, 这给项目部消化当地币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项目部应将当地币支付优先的理念贯穿到项目部的整个管理过程, 各项支出能以当地币支付的, 要尽量使用当地币, 在进行各项决策时也应偏向能以当地币支付的方案, 对于不能通过直接支出消化的当地币, 要尽可能通过调剂等其他办法转移出去。

(2) 美元或其他有效外汇资金的管理

首先, 项目部的美元或其他有效外汇帐户必须设在无外汇资金汇出限制的国家, 以免受到资金管制无法将利润汇回国内。其次, 对于项目部的富余美元或其他有效外汇资金应及早汇回国内, 归还所欠融资款后及时转换成人民币, 以免受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影响, 使项目部汇率损失进一步扩大, 吞噬项目利润。

以上探讨未能涵盖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的全部内容, 只是针对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简单阐述, 希望能给大家在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起到一点启发作用。在实际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 应结合不同工程项目的特点, 参考本文及其他管理理念找出自身的财务管理重点, 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办法。

摘要:围绕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展开探讨, 首先阐述了国际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 然后结合此特点从了解法律政策、建立账簿和税收筹划、预算编制、融资和还款、成本控制、出口退税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七个方面论述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国际承包工程财务能力建设 篇8

关键词:国际承包工程,财务管理,能力建设

1 国际承包工程财务管理的定位

目前的项目管理其理论包括的核心要素中几乎没有提到财务有关的管理。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主要从项目角度方面来考虑管理要素的, 但是如果要很好地执行必须要有扎实的财务管理, 所以本文重点阐述了财务能力建设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国际财务平台核心能力项主要包括:国际融资、跨国资金管理、国际税务管理、国际核算、财务风险控制等。核心财务能力项的建设必须覆盖项目投标、策划、执行、结束全生命周期, 并通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作业指导书、财务工作指南、标准化报表、专项研究报告和会计信息化系统实现。

2 国际承包工程财务能力项建设

2.1 国际融资能力。大多国际工程的承包金额都比较巨大, 资金问题就必须由融资力量来解决, 可分为以下几种业务类型:一是协助外国项目业主融资;二是协助我国业主进行国际项目投融资配合;三是建设期承包商自身短期流动资金融资。业主比较喜欢融资能力强的承包商, 所以赢得市场的关键就是好的融资方案。总的说, 项目的业主就是融资主体, 而承包商只是牵线和搭桥。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熟知项目承包模式和担保市场。各种类型的承包模式中的参与方是不相同的, 风险分担的方式区别较大, 并且合同构架也因人而异, 我们必须要弄清弄懂, 必要时深入研究, 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业主, 更好理解他们的要求。还应该更好熟悉金融机构, 掌握新的融资产品以及操作流程和要求。为了更好的办理贷款, 对于常用产品需要熟知其资本金比例、担保要求、期限、利率等, 还应该对各国市场常有的担保机构多进行了解, 方便以后的业务办理。二是追踪市场信息, 并与企业经验相结合, 然后制定出适合自己合理科学的内部融资模式。编制后, 能够提高相关人员的融资认识度, 方便更好与业主进行交流, 业务讲解。三是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和国际发展方向, 了解金融机构的动向, 时常分析比较融资案例, 分析自身不足, 取长补短, 优化自身, 不断改良融资模型, 对于涌现出的融资新产品要跟踪调查并了解发展情况。事实上, 融资模型紧密联系业主的投资模式, 弄清融资后, 可在业主的投资模型上做出深刻研究。

2.2 跨国资金管理能力。要想跨国项目顺利执行, 就必须有良好的国际资金管理能力。能从三个层面体现出:一是跨国资金管理模型、资金流转渠道与管理制度。模型的类型由项目需求, 还有管理资金的思路决定的, 实践告诉我们实施本国的集中管理其效果较高。要加强资金的流转渠道, 应多和外管局进行沟通, 弄清境外各种银行的业务性质, 并控制各种风险。二是灵活运用国际金融工具。国际工程中常常使用的结算方式是电汇和信用证, 如果解决短期内的各种资金需求可用贸易融资, 而远期结汇能更好的规避在外汇上遇到的风险。金融工具种类繁多, 用途多种多样, 要正确科学灵活的运用, 可以解决项目上的一些难题。三是国际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其核心灵魂是资金计划, 任何工程的安排和实施都是以此为据的。在资金计划上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 否则跨国资金的合理使用, 顺利调拨, 以及降低汇率风险方面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的效益和执行力度降低。可是编制资金计划要考虑和牵扯的面太广太难, 变化多端, 稍不注意就会成为一种形式和摆设, 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来约束。工作经验表明, 在资金计划实施中全面推进绩效考核的方案, 并按资金计划监控工程进度, 能取得良好的资金管理。

2.3 国际税务管理能力。提升国际税务方面的能力并不是为了偷税漏税, 而是为了好好利用国家有关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避免失误而造成增加税务成本。为了鼓励更多的承包商进入国际市场, 国家制定了很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如免退税和所得税等;各国的税务体系有所不同, 可以借助会计事务所和专业人士了解和研究目标市场的税法, 以更好地享受税务政策和控制税务成本;建立税务模型并进行策划。税务模型标准化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税务政策, 而策划重在让各级承包商能够合理的分担税收和分享利润点。

2.4 国际核算。国际上的会计准则是通用的, 所以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工程都没有多大的障碍。如果是我们中国的会计, 在核算过程中需要知道各国的税务分工, 使用的协调机制是什么, 多了解会计信息知识, 加强系统的运用。根据项目国家的各种会计制度, 认真做好外账核算, 要使管理成本降到最低, 达到最佳状态, 企业可托付给本土事务所保证核算质量, 当然必须重视监管, 还有原始单据与信息的保管。

2.5 财务风险控制。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其内容有:一是高度重视签订财务风险合同。国际项目如果是政治风险可以预防控制的, 最好的解决和避免方式是签订有关容忍度风险的合同。二是制定金融风险预案。多数企业在使用金融相关的工具过程中, 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它的优点, 非常容易忽视潜在风险, 更别说分析研究了, 这是十分危险的, 企业在做任何决定和签订任何合同时, 一定要仔细斟酌做好预案,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三是建设强硬的财务团队。财务团队的整体水平高, 可以减低某些风险和制度的切实有效执行。国际项目中的财务人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财务水平外, 还需要有高水平的外语、计算机运用能力与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需要的是高标准的综合性人才。

3 总结

总的来说, 国际工程中财务能力方面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且建设的道路是曲折和持续的, 在努力提高财务人员各种能力的同时, 还应该跟随企业的发展, 与时俱进加大各种财务能力和制度建设, 使两者互助互进, 创造更好的财务内部管理环境, 使国际工程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国际工程承包实用手册[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2]方芳.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美]卡伦·A·霍契 (Karen A.Horcher) 著, 孙庆红译, 财务风险管理最佳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企业国际化经营财务风险管理原则 篇9

风险无处不在。风险伴随人类的生产而出现, 但是新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企业面临风险的种类大大增加了, 而其中的许多风险在以前是无法想像的。网络、手机、衍生金融工具已经融入21世纪的商务工作, 他们在带给企业便利的同时, 更增添了无数风险。电子商务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了我们的社会, 企业的许多信息极容易因使用网络而暴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在很大程度是为了管理风险, 但同时其自身又引起风险, 谁能想到百年老字号英国巴林银行因一个普通业务员买卖金融衍生工具而破产、2005年国储局与国际炒家的对决让多少中国政府高层忧心不已;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用品, 在中国拥有的移动电话已超过一亿部, 但手机已成为了一大泄密隐患和恐怖分子引爆炸弹的工具, 震惊世界的“3.11”西班牙马德里爆炸案、“7.7”伦敦爆炸案就是通过手机引爆炸的。

资源的日益短缺、竞争日益加剧又给企业增添了无数风险。特别是在国际化的经营环境下, 进口国和东道国往往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而采取措施来限制外国经营者的活动, 中国商品在俄罗斯的扣押多少反映了这个问题。

传统风险管理主要研究的单一分散性的纯风险。而国际化经营企业面临的许多风险往往处在传统保险不可投保的领域, 那些专注于研究单一保险领域的专家已经基本上解决不了新时期企业提出的新问题。企业认为风险管理不仅仅涉及保险和灾害事故, 而应关注影响到企业策略与经营的所有风险, 如策略、市场、技术、组织及操作等风险。事实上, 企业需要了解自身的整体风险水平信息, 需要持续发展及生存所必需的综合的风险控制能力。于是传统风险管理在新经济下已不再奏效。

COSO也一再强调风险管理应贯穿于整个企业, 在各个层级和单元应用。管理当局应从主体层次组合的角度考虑相互关联的风险。主体中单个单元的风险可能在该单元的风险容量范围之内, 但是凑到一起可能会超出该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风险容量。或者刚好相反, 潜在事项在一个业务单元中可能意味着不可接受的风险, 但是在其他业务单元中存在抵消效应, 综合在一起又没有超出该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风险容量。

全球第一个企业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 (CRO) 诞生于1993年, 由此象征着企业整体化风险管理新时代的开始。目前金融行业、能源相关行业、医疗保健行业、航空航天业等行业是引领全球企业整体化风险管理的龙头行业。对经济全球化风险极为敏感的跨国公司更是身先士卒, 如摩托罗拉、微软、沃尔玛等世界著名企业在过去的十年中均已经建立了全面系统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普华永道2004年对全球1400位CEO进行了调查, 其中70%的CEO将发展与提高企业的整体化风险管理能力摆到他们当前工作内容的首位。调查还显示38%CEO认为他们的企业已经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企业整体化风险管理体系, 另有46%的CEO表示他们将在1—3年内建立与发展企业整体化风险管理体系。

二、全过程原则

风险是无处不在, 同时也是无时不在的。无论是在企业成立之初的组织结构设置、理念的选择还是日常的生产经营决策都要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其中。“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在信息传递如此迅速的新世纪, 一个不经意的疏忽, 轻者给企业带来数额不等的损失与信誉的降低, 重则遭遇灭顶之灾。比如, 前面所述三株和巴林银行的陨灭。

COSO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静止的, 而是一个渗透于一个主体的各种活动的持续的或反复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力求于实现主体自上而下设定的四类目标:与市民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的战略目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的经营目标、可靠的报告、并置整个企业于法律框架内的合规性目标。

国际化经营, 合规性目标尤为重要, 依据“经济人”假设, 人们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国家也是如此, 东道国为了自身利益, 往往对外资企业有许多严苛的规定。一旦违反, 后果很难设想;所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一定要吃透东道国的法规并完全遵循。

三、适度性原则

风险管理界发展了三项风险管理定律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 (1) 不要冒无法承受的风险; (2) 考虑可能性; (3) 不要为了一点儿利益冒很大的风险。但另一方面, 风险管理需要成本, 虽然严密控制项目的风险可以令风险降低, 但是风险管理始终是一项较难带来盈利的开支, 过多的风险管理反而可能使主体的回报率下降。我们知道, 在管理投入中往往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 一味的规避或降低成本对于企业可能会得不偿失。所以风险管理要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基础上, 适当就好, 不能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 而应以为企业各层次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为度。

国际财务外包:特征及风险防范 篇10

国际财务外包已成为国际企业流程外包的一大亮点,表现出外包市场发展迅速并迅速分化、企业外包动机多元化、财务外包领域扩展化、CFO职能动态化等特征,但国际外包市场存在诸多风险,防范外包风险需要关注外包决策、供应商选择,控制外包进程以及强化内部管理。

◎国际财务外包发展的特征

(一)国际财务外包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开始分化

国际财务外包(FAO)市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开拓期之后,自2000年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据调查,2000~2005年CAG A平均年增长率为24%,之后仍旧保持较快幅度增长。特别是2008年,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FAO市场仍旧保持接近20%的增长速度,这表明整个市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条件下基础仍然持续稳固。从而,FAO总合同价值(TCV)由1995年8900万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00亿美元左右。FAO成为全球(BPO)市场的一大亮点。

与此同时,国际财务外包市场逐渐开始分化,由表1可以看出:处于第一等级的外包接包方主要集中于美国、法国等国际财务外包公司,其占据了整个外包市场约71%的市场份额;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的外包供应商发展速度很快,尤其表现为印度财务外包供应商。比如Infosy BPO、TCS、EXL service、HCL及Intelenet公司等。国际财务外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供应者主要集中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亚洲的印度。按照Phil Fersht的研究:印度财务外包业已占据总体财务外包合同签约个数的30%,使得传统外包巨头开始担心印度财务外包供应商的崛起。比如2007年印度Infosys公司与菲利普公司签订的250万美元财务外包合同,表明外包市场开始向新兴经济体分流。

(二)企业财务外包动机多元化

早期成本节约是企业开展财务外包的基本动因,但成本节约这种快速瘦身法通常会掩盖企业采取外包的真实利益。理论上,国际财务外包可以给企业带来短期效益,但外包动机绝不局限于此,通过财务外包可以使企业集中其核心业务,强化公司治理能力,改进效率,提升持续竞争力。目前,企业外包动机业已多元化。表现为:

料来源:Everest Research Institute,http://www.outsourcing.com;http://www.everestresearchinstitute.com/Product/10683。

1.缓解商业竞争的压力与降低成本

现行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是促使企业开展财务外包的初始动因。企业作为国际市场竞争主体,不可能在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有优势,贯彻比较优势原理,将企业资源集中于其最核心领域,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这是现实市场竞争压力的主要体现。同时,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动因的财务外包是目前主导动因。根据Accenture对日本与全球企业财务外包动因结构的比较分析,得出日本企业开展财务外包以降低成本为其主导动因,在所选取的动因指标结构中占比为85%,而世界为66%。通过国际财务外包可以使企业更为注重效率的部门得到改进、核心业务得到关注,提升企业真实价值。

2.借鉴外脑的经验

持续性的财务计划是所有发包方的核心要求。作为国际财务外包接包方要求具有较为完备的资质来保证发包方财务职能的延续性,其能力主要归结于接包方长期的行业经验和多样化的客户服务系统。通过与接包方合作来体现交易双方互补性价值。比如HP收购EDS后,其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务外包提供者之一。HP进入财务外包领域之前有过从事其他流程外包业务经验,2003年与宝洁公司的IT外包业务,使得惠普已经获得了每年超过400万的票据业务处理能力,在收购以财务外包为主业的EDS后,产生了放大的杠杆效应。为此,通过将财务业务发包给有资质的接包方,可以使发包方更为专注,对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更好的处置。

3.系统建设与流程重组和优化

外包会产生对企业硬件系统的需求,包括数据库建设和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方面,发包方可以通过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在与财务接包方的合作中引入的信息流可以给发包方提供一个很好的数据挖掘机会,使其获得许多与业务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软件及外部分析家的工作,发包方可以识别其存在的财务问题,规避可能出现的灾难性事件,例如核心供应商和顾客的流失等,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后,在与接包方长期合作的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会发生较为显著的知识外溢,为企业其他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奠定知识储备。

(三)财务外包业务逐渐延展

由图1可以看出:一方面,企业的国际财务外包领域逐渐拓展,业已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进销存业务,比如各类应收、应付管理、库存管理;现金银行业务,包括银行日常业务、现金预测、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套期保值、利息分配、信用评级等;会计业务,包括记账、对账、报表缮制、会计报告等以及税收和财务分析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体现财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外包业务成阶梯状上升,外包的发展逐渐由业务处置型转向决策支持型,表明财务外包业务并不单纯强调分割的业务操作,开始注重各财务模块的连接,为发包方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持。

(四)CFO职能动态化

国际财务外包业务领域逐渐由业务处置型转向决策支持型,同时外包所涉及的业务逐渐延展,这要求与业务相关的CFO职能开始转变(具体见图2)。

追溯国际财务外包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表现为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表现为外包的起步阶段,那时企业过分注重对业务流程管理而忽略对决策支持的促进,此时CFO的主要职能在于企业日常财务业务的管理,外包业务发展缓慢,通常仅作为“以缺为主”的外包形式。

20世纪90年代,ERP系统的构建使企业组织结构更为紧凑,财务流程可以通过各类系统及软件的应用而简化CFO的管理幅度,以强调业务流程的稳定持续及体现系统绩效为目的,企业会将缺乏效率、体现不了企业绩效的业务外包。此时,CFO管理重心是以绩效作为流程外包与否的设定标准。

90年代末出现了CFO,使得CFO成为扩张企业核心主体。财务职能可以被分解为若干模块,交易管理流程朝向分享型服务的方向发展,并且部分决策支持型财务模块也开始由企业内部单元开始外包。目前,成功的外包模式取决于CFO对维护内部子模块及外部供应方关系的有效链接,充分发挥外部资源及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财务外包的整体效应。此时CFO的职能演化为协调管理,在于维护内部与外部之间、内部各子模块之间主体、信息的协调、传递,从而保证企业系统的有效运行。

①发票收据.争端解决、供应商付款.差旅及业务招待等:②回收账款、现金应用、信用风险控制.例外管理等;③月度.季度、年度报表编制、固定资产、现金、银行日记账及总分类账对账、权责发生制和储备金账户对账④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现金预测、资产负债管理、套期保值业务、利息分配、信用评级等;⑤会计报告、报税、估价等;⑥收益、成本、盈亏,财务报表分析、短期长期预计划、差额与问题分析等。

◎国际财务外包的风险

从国际财务外包的动机可以看出,外包存在着诸多优势,比如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进程效率,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企业动态化的真实价值。但国际财务外包存在诸多隐藏于企业内部的风险,需要从事外包业务的企业予以重点关注。具体表现为:

(一)信息安全风险

财务外包信息安全风险是企业财务外包后其内部信息溢出所造成的风险。包括两类:一是技术风险,如离岸外包形式需要对企业财务信息着重考虑,这依赖于企业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建设,优化平台功能,保障数据传输,切实保证财务外包数据的安全性;二是人为风险,财务外包所供给的信息多属企业商业秘密。其外包会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向外部人披露,接包方诚信成为保证财务信息安全的重心,倘若对接包方选择不当,则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专业技能丧失风险

许多对企业财务外包持批评意见的企业家认为:财务外包可能获取了短期利益,但外包丧失了企业掌握专业技能和积极开展创新来构建未来核心能力的机会。某些企业初始起点低、实力弱,在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上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这制约了其发展,外包短期内虽然有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专业化、低成本竞争优势,但同时也丧失了企业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机会。如果权衡不当,核心能力的缺乏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控制风险

任何签订外包合同的双方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因此无法将其完全体现在外包契约中。即使是现有的外包服务条款也无法保证其完整、有效地得到执行,这不可避免会增大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此外,各国市场机制和法律监管体系的多样性也难以给予发包方充分的利益保障。因此,发包方有可能失去对外包业务的控制,使其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正常运行,影响到企业整体业务的发展。

(四)内部管理风险

财务外包意味着企业需要识别低效率的财务模块并且将其外包出去,实际上代表着以外部合同对内部操作的替代,放弃、更替企业现有模块,需要进行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组,加剧组织结构的变迁,这必然涉及到人的因素,失意集团的影响可能会干扰企业的外包决策,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五)环境风险

离岸外包可能会遭致各类环境风险,由于不同国家法律标准、财务行为规范、语言、文化等存在差异,使得单一国家的财务特性可能在外包中遭遇兼容性问题。如果认识不清、处置不当,则可能会干扰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进行。比如发包方与接包方同属一国,财务外包活动仅需面对一种语言和一套法规,但如果离岸外包,比如去亚洲开展业务,单以语言来说做同样的财务工作可能涉及15个国家15种语言,以及相同数目的当地法规限制。财务活动很难做到集中管理。

◎国际财务外包风险防范

国际财务外包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企业要切实加强对财务外包进程及内部管理的控制,保障外包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慎重决策

在进行财务外包决策之前,决策者要着重考察影响财务外包的因素,在财务战略指导下,确定企业财务管理期望达到的目标,评价企业内部资源供应能力和运行效率,做出正确的外包决策。其中,战略定位是给企业确定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文件,评价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现行企业财务资源的运作能力;通过与接包方的外包方案比较,查明内外方案的现行成本及潜在收支等,为财务是否外包提供依据。另外还需构建一定的指标体系来确定企业能在多大范围内、多大程度上外包企业的财务职能。

(二)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提供商

一个有效的外包决策需要关注供应商选择进程。在供应商选择进程中,需要注重:(1)供应商市场规模及市场份额。(2)处理财务业务知识的经验。(3)可依赖性和可行性,能否对国际市场形势变化做出动态调整以展现其稳健经营能力。(4)所有权问题,是否已出现或者即将出现其所有权更迭,如有出现是否会对发包方的业务产生不利影响。(5)产出质量,按照Accenture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外包活动的调查,产出或者服务质量是发包方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三)加强对外包进程控制

主要表现为:要以发包方与接包方合作型外包关系为基础,立足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体现利益共享原则;要在双方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合作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贯彻风险共担原则;要完善对接包方的监督职能,以绩效作为衡量财务外包利益的主要手段,及时发现合作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双方的利益为基点,采取恰当措施予以弥补和改进,体现绩效与纠偏原则。

(四)内部管理控制

国际工程财务风险管理 篇11

【关键词】国际工程;全面风险管理;类型;管理

今天,经济全球化作为历史的必然选择。面对这股大潮,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自然是无法置身事外。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参与到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当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然要求。从整体上看,国际工程项目除了具备一般项目的特征外,还具有工程合作范围广、合同金额大以及管理过程复杂等特点。大多数的国际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所在国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进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无形中使得国际工程置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而,必须对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与研究。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

全面风险管理,就要求以统筹兼顾的方法对国际工程项目的全阶段全过程全环节进行风险管理,从而减少工程中存在的风险,确保工程各方面的顺利进行。所谓“统筹兼顾”的管理方法,要求全面风险管理必须要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相关人员必须从意识上把风险监控视为工作的一部分,在行为上才能把风险控制融入工作,在结果上把风险控制和补救措施落到实处。以人经理人为核心纽带,进而使各个部分的风险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全面的、有效的、动态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实际上,不仅是国际工程项目,工商企业界以及金融界都十分注重全面风险管理,尽管不同领域的定义与内涵不同,但是都能够表明重视风险管理的趋势。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这些企业将风险管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促进国际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相关的项目经理人应具备统筹兼顾的管理水平。然而,相信时代的不断进步,技术创新与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工程承包的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和管理措施也将不断地发展。以我单位从事的古巴援建项目为例,虽然在前期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但是让然要面对状况频出的国外市场环境。工程执行的标准方面,国内外的不同就造成了双方的冲突,资料翻译过程同样会对工程按时交工构成威胁,工人的施工质量的差别也是在国内未被考虑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如袭击事件等的突發事件。工程细节,由于设计国家和商业秘密不便多说,但是执行该项目的每一个工程负责人都对这类国际承包项目有着全新的理解。不得不说,国际承包项目随时间、空间的转移,发生的问题是多样,面对风险的解决对策更是不尽相同。所以要想找到普适的风险管理和规避的方法,必须随着全面风险管理的不断系统化和细节化的发展,不断总结和创新。

总而言之,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之前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与理念已经不适合当前发展的实际,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进行及时的更新,提高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国际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其收益水平。

二、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类型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风险可能来自于各个方面。在工作中,我们一般遇到的风险有以下几类:环境风险、合约风险、技术风险。

(一)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分为自然环境风险与社会环境风险两种。

自然环境风险一般具有不可抗拒性。一般的,国际工程承包的合同双方会根据双方的意愿自愿谈定各自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对不可抗力的潜在威胁,一般双方均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旦发生,双方各自负责自己的损失。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法律和社会环境的风险。国际工程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析所在国的政治环境和外交关系。政治环境必须要分析该国的政治稳定性,宗教信仰,以及项目对该国的政治影响。外交关系,必须要分析项目所在国的外部环境的安全性,其中与邻国的关系,该国的对华关系,以及该国与恐怖主义等团体组织的关系,在国际上该项目的实施会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应该给予考虑的外交关系因素。另外,法律等规章制度也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行。所以,项目的实施必须基于充分的了解项目实施国的有关法律,力求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二)合同方面的风险

国际工程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合同方面的风险,包括合同纠纷、合同条款的遗漏以及合同变更等等。合同纠纷是合同风险中常见的问题,合同在执行过程中相应的承包商要学会妥善处理纠纷,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可能避免争端的升级,即使是遇到大的争端也应该通过仲裁进行解决。国际工程项目在承包时也会出现合同变更的现象,期间尽管相关的设计要求与合同范围变更有索款条款,但是也会给项目的进度以及项目的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还有合同条款的遗漏,国际工程项目在进行过程中,相关的项目负责人必须要高度重视相关的合同条款。如土木工程承包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纰漏,那么双方应根据FIDIC中的条款进行谈判,结果可能会以附件或补充协议的形式添加在合同当中,通常情况下此发生纰漏的一方必须做出让步,但是也存在合理利用条款说明规避损失的可能,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对合同的了解程度和争端的谈判力度。

因此,为避免合同方面发生的风险,首先应完善合同内容,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次,一旦由合同问题产生的纠纷,不必要俱有到理,但必须有根据提出己方的解决意见,从而获得最大收益。最后,合同问题的产生必然会导致工期的拖延,应做好合理的预案,选择必要的解决方式,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技术方面的风险

技术风险也是国际工程项目在进行中常见的风险之一,其中项目的设计对国际工程的成本和进度起到决定性作用。技术风险的特点决定了,技术风险存在高频性和广泛性。古巴项目中,标准规范产生的设计冲突与设计疏忽造成的冲突是主要的风险源。尽管存在的方面多,发生频率高,但是这样的技术风险相比其他风险更好避免与解决。首先,设计上的失误和各专业见配合产生的失误比较常见。若是发现的及时可以避免风险的发生,在这里必须要求设计单位住现场代表协调各专业和现场工人配合解决。但是,这样一来,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以及相关的施工成本都会受到影响,伴随着一系列问题也会出现。二是技术标准不一致,通常情况看来,国际工程承包的项目周期一般都比较长,所以存在在项目施工中,施工依据的相关标准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如若出现这种情况时,所造成的风险大多由业主进行承担,然而事情并不是一直如此的,有时候业主还会把这种风险转嫁给其他的承包商,从而使得风险复杂化。三是设计进度方面的风险,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科技的发展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工程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对新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还存在着设计技术人员对最新技术和工艺的掌握程度差,暂时达不到业主的要求,从而导致设计变更、重复设计等情况的发生,这些都是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造成的风险。

三、对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与规划

对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与规划,是国际工程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工程项目在承包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风险,要想将项目进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降到最低,就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国际工程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分为风险缓解、风险转移以及风险规避等等,不同的策略对应不同的措施。正如前面提到过的应对策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在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能够承受的风险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恰当的策略进行解决。风险规避是指,主观的回避项目存在的风险。通常风险回避可以表现为,主动违约终止合同,争取合理的合同条款附加项,设计时采用保守的设计和施工方案。风险缓解是指通过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同时一旦风险确实发生,降低其导致的损失。承包商可以采取预案,演习,定期抽查,检查施工和项目进度,加强安全教育,制定有关的质量保障措施等。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人或单位的一种风险管理的处理方法。常见的,在合同中表明责任双方关系的条款中,会出现风险转移。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因风险转移的引起的纠纷的案例很多,因此双方谈判及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

四、结语

国际工程项目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针对国际工程项目的高危险性,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应不断强化全面风险的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开展时,应将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贯彻到国际工程的承包领域中,对国际工程项目实施全方位、全面的以及动态化的管理,针对不同的风险,及时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从而保证国际承包商的预期经济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郑怡宁.《国际工程项目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研究》.山东大学,2013-11-27.

[2]王宏伟,孙建峰,吴海欣,余建星.《现代大型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水利水电技术,2006-02-20.

高校财务管理:国际比较与借鉴 篇12

一、国际上主要的财务管理体制概述

1. 美国的集中型财务管理体制

美国公立高校一般实行的是集中型财务管理体制。即学校的预算管理、经费来源和支出控制权限集中于校级,院级向学校申请经费,纳入校级预算,学校的预算须报州政府审批后执行。传统上州政府对州立学校实行严格的预算控制,最近几年许多州已经陆续放权给学校,但仍尽可能地进行支出控制。例如州政府核拨给学校一定的经费限额,但并不将款项直接转付学校,学校的大额支出需在核定限额范围内向州政府报销。这种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校级乃至与政府的集中管理控制,但不利于院系级在预算管理、经费筹集和支出控制等方面的积极性。

2. 英国的放权型财务管理体制

在英国,用于教学和研究的资金作为一套综合补助款发放给学校或学院,只要是用于支持教学、研究和相关活动,学校或学院可以依照自身的考虑,自由地支配经费,维持大学的自主传统。即英国各大学虽然在经费方面大部分来自政府,但政府对大学的财务经营采取只补助、不控制的原则。

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在当年下半年即会向各校下发下一年预算计划制定的通知,学校接到通知后即按要求填报所需预算计划和相关的基础数据,委员会将收集后的报表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修改计划的建议,返回各校,各校再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提出不同的意见,再次上报委员会。几经反复,委员会按照商定的基金分配办法,根据审批后的学校预算计划和基础数据计算得出各校的资金需求,然后再汇总与政府协商,征得政府预算批准后才能正式下达各高校的拨款额度。

英国高等院校得到的教学款项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拨款和学生学费组成。分配拨款的办法为: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花费不同,将学科分成四个价格组。对于不同的价格组,都有一个费用权重系数。见表1。

高校管理层的职责是在财政备忘录的框架下保证政府拨款的正当使用。各高校须任命一个会计主管定期向高校管理层汇报政府拨款使用情况,会计主管有时也可能被要求与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主管向议会下院汇报高等教育拨款的分配与使用状况。

3. 澳大利亚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澳大利亚的大学资金分配以三年起为基础,按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每年向各高等院校拨付,以此确保高等教育机构获得三年内执行其计划的基本资金。大学必须在年底前用完资金。1989年预算中引入了“单线运行拨款”方式,给予大学在保持和联邦政府目标一致的条件下,灵活地安排资源使用。大学的运行拨款被用于联邦和大学间达成的框架内。为了使运行拨款能反映不同大学的学科结构,1990年出现了相对拨款模式作为调整大学拨款的基础,这一模式可以确认不同学科成本的差异。

澳大利亚拨款模式是考虑了学科(分5个学科群)以及教育层级(分本科、其他研究生、研究型研究生)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权重。其中,本科分学科的权重见表2。

4. 日本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日本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与其教育财政制度的保障密不可分。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不仅改变了国立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重新构筑了国立大学财政管理体系。

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将以往国立大学与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化为契约关系,这对国立大学的组织治理模式、学校财务收支结构和财务运作方式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对于政府的高等教育财政预算分配模式而言,法人化改革意味着国立学校特别会计制度的全面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预算分配体制。

二、国际上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1. 财务管理层次高、涉及面广

在国外高校中,财务管理层次普遍较高,财务主管部门管理的事务范围也较广,财务管理是大学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如: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统一管理财务事务的是一位常务副校长,管理的主要事务包括设备采购、预算和学校研究报告、会计核算、后勤服务、人力资源以及固定资产。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主管财务并拥有最高决策权,负责监控、管理学校一切事务和与学校相关的事务,包括管理学校经费分配、财务执行情况监控、风险管理、财务内部审计、学校资产等财务事务。而加拿大和德国高校则由高校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负责审议大学发展计划和设备计划、论证通过学校年度财务报告、审批预算方案、管理固定资产和收入支出控制等财务事务。

2. 多采用公式拨款法拨付高校基本教学运行经费

各国在对高校拨款基本教学运行费时,多采用公式拨款方式,以学生人数、学校面积、资产总量等因素作为拨款要素。各国拨款公式中的指标选择不尽相同,公式复杂程度也不一样。采用公式拨款法,一是可以相对客观的计算出高校应获得的拨款总额,减少拨款机构与高校在拨款上的分歧;二是减少了预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拨款机构可以事先根据公式预测下一年度高校的大致需求量,高校也可提前预测下一年度大致可获得的资金总量,合理安排校内预算;三是公式拨款法中公式设计本身考虑到高校专业设置、学校类型等要素,因此对政府调控高校的办学方向也有积极作用。但公式拨款法的缺点也是明显的,没有考虑到拨款的边际问题,拨款公式采用历史数据,没有考虑到高校可能开展的新项目或以后项目的重新安排。

美国,主要按生均培养成本计算拨款,并根据学科专业领域、学校类型等分配权重,且各州拨款公式中的权重因素各有特点,公式复杂程度也不一样。

1986年,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改革了拨款模式,开始将教学经费拨款分为教学拨款和科研拨款两部分,并分别采用公式法计算拨款。教学拨款根据全国各大学的37个以学科为基础的系级开支中心的国家计划招生数计算确定。科研拨款分为科研人头费、直接科研拨款、科研合同附加拨款和评定性科研拨款四部分。1992年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成立后,对科研拨款的公式计算模式作了改进,将科研拨款分为科研质量拨款、科研合同附加拨款和科研发展拨款三个部分。

3. 多采用以投入标准为拨款依据

传统上,高等教育公共拨款是投入导向。通常使用的是入学人数或占地面积这样的投入指标。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环境不好,很多国家试图削减公共预算,都开始将效率作为拨款的首要原则。普遍认为,基于投入的拨款是激励高等教育高效运行的有效措施。而在拨款公式中引入产出标准,比如毕业生数、获得的学分数、获得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等,被视为是促进高效产出的有效激励措施。同时,每个国家都将分配标准(投入或产出)进行加权,权重根据学科类别、教育层级以及高等教育机构的类型而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的标准。

在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新西兰,进行教学拨款分配时只使用投入标准。在美国田纳西州,投入标准是分配教学公共资金的最主要的标准。只有小部分公共资金是按产出来分配的。只有5.45%(或更少)是绩效拨款模式。

荷兰和瑞典等国家,在投入标准之外,拨款机制很大程度上基于产出标准。荷兰的大学拨款公式,学位的数量决定了一半的教学预算,只有13%的预算基于新入学人数。瑞典的拨款公式中,高等教育机构计算的学分数以及入学人数决定了该机构所得到的教学预算。

丹麦的拨款机制是完全以产出为导向的机制。学生所得到的学分是分配教学拨款的唯一标准。

4. 绩效拨款作为传统拨款模式的有效补充被广泛应用

(1)传统拨款模式。传统上,各国多采用协商/特别预算、专项拨款和拨款公式三种方式拨付高校教学经费。

协商/特别预算。政府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协商是向各所高校分配运行经费和公共投资计划的最传统方式。在某些国家,协商的程序发生在一个根据既定指导方针而计算出的预算框架内。例如,在某些中美洲和安第斯山脉国家(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宪法规定了公立大学每年应该获得全国预算的5%至7%。哥斯达黎加规定了高等教育拨款占GDP的百分比。约旦规定了大学预算占进口/出口关税的某个固定百分比。

专项拨款。专项拨款是向高等教育机构拨付公共经费的另一种传统方式。这些经费通常涉及政府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指定或“标记”一所特殊高校或一类高校,向其拨付经费。通常,专类或专项经费的设立是为了纠正或改善某类高校目前或过去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这些高校通常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或培养了特殊类型的学生。如,美国向招收高比例少数族裔学生的高校提供特别拨款,南非在后种族隔离时期大规模高校合并之前单独对主要的黑人学校安排图书馆、学术设施和设备需求的专项拨款。

拨款公式。许多政府逐步从协商预算和专项拨款转向采用某种公式作为向高校分配事业性经费的主要方式。这些公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制定这些公式的组织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公式要素。通常用于拨款公式的要素有教职工或学生等投入标准、生均成本、重要性指标’以及绩效指标。

(2)创新的拨款方式——基于绩效的拨款。与传统预算拨款模式相比,基于绩效的拨款是指将拨款水平与某些产出或结果指标相联系。与其他大多数拨款方法不同,它倾向于采用反映公共政策目标而非高校需求的绩效指标,通常还包括对高校进步的激励,而不只对维持现状的激励。

四类拨款方法被认为是基于绩效的拨款:

绩效合同——政府与高校达成协调型协议,设定基于绩效的共同目标。

起辅助作用的绩效拨款——预留一部分高等教育的公共拨款,根据各种绩效指标进行发放。

竞争性经费,用于资助经同行评审的立项申请,实现高校的改进或全国的政策目标。

为结果付费一—使用产出或结果指标来决定高校通过某个公式或从某笔单列的经费中获得所有或部分拨款。

(3)传统拨款方式与绩效拨款模式的比较。表3显示了这些基于绩效的分配机制与传统分配方法的不同之处。

5. 注重建设高校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并有效强化

(1)内部监督管理措施。

由于越来越多的大学逐渐给予教员和院系更多的决策制定权,而且随着同商业活动联系的日益密切,都强调了机构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的重要性。许多国家都要求高校定期报送财务报告,多数高校还建立了内部审计办公室,设立了风险管理职位。

澳大利亚大学要在下一年的6月30号前提交财政报告和审计报告。大学依据公布的澳大利亚会计标准和财政报告指南制定财政报告。年度财政报告指南每年会向大学公布。这保证了相关的州或地方审计部门对联邦政府要求的关于拨款数据进行检查核对。

1999年,英国政府启动了称为“透明审计”(Transparency Review)的行动,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对其运作成本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并作为对公共资金的问责而每年汇报。

澳大利亚大学的财政健康状况通过一系列指标来监控,不仅仅是某一年的运行账户是盈余还是亏损。财务分析包括运用财政比率和测量方法对财政稳定性和机构的流动性进行评估。

(2)外部监督管理措施。

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审计长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审计大学的年度财政报告。经过审计的财政报告被用于监控每个大学的财政运行状况;提供统计信息以及使联邦拨款合法化。

日本设立了国立大学法人会计的监查制度。根据国立大学法人法第35条的规定,国立大学法人原则上将遵循企业会计原则。但是考虑到国立大学法人是具有公共性,不以获取利益为目标,不采用独立核算的独立行政法人这一特性,政府要求国立大学法人在提高运作管理效率和教学研究质量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开高校的财务信息,确保国立大学法人的运作透明化。因此,根据法律和相关制度,国立大学法人必须制定财务报表,将财务报表交送文部科学大臣认可,同时还必须接受各国立大学法人的内部监事和外部会计监查人的财会监查。

三、对加强我国高等教育财务管理的借鉴意义

1. 进一步明晰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首先,进一步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管理。其次,在管理体制上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模式,坚持高校财务工作校(院)长负责制和“一支笔”审批的原则;在组织结构上要明确财务职能部门及其各科室的职责范围,逐步推进会计人员派驻制,防止校内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和资金“体外循环”。同时,要逐步充实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队伍,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保障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2. 引入以学科专业培养成本为依据的拨款方式

我国现行的“基数加增长”和“基本加专项”的预算拨款方式,客观上导致高校依托历史因素缓慢发展,变相刺激高校扩招“低专业成本”学科的学生,不利于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和教育发展规律进行学科设置和高校发展方向定位。借鉴国外公式拨款等做法,将学科专业培养成本作为重要的拨款因素之一,引导高校合理定位、科学规划学科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 加强高校校级预算管理

预算是反映学校年度事业发展,合理配置学校资源的经济手段,是学校财经工作的重要环节。经费预算管理上,要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更加灵活的目标管理,扩大大学的财务自主权。高校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管理工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院系预算工作的指导。在预算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或者教授会的作用。同时预算的制定应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要通过预算来调整学科的发展方向,反映学校的发展重点。

4. 设立绩效拨款,逐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高校积极主动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服务教学科研活动实行以学科专业培养成本为依据的拨款方式

为促进高校科学规划、合理定位、注重质量和内涵式发展,更好地实现公平、质量与效率等发展目标,应逐步引入绩效拨款模式,作为传统拨款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逐步建立起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科学规范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选取适当的绩效评估办法及相应的绩效指标和基准来评估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奖励,激励高校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学科研发展。

5. 建立大学财务健康状况检查制度

通过核查大学的年度财务报告、检查专项财务执行情况,监控大学的财务运行状况。具体地包括某一年的运行账户是盈余还是亏损;会计政策的一致性;异常的项目和任何审计的限制条件;对影响机构商业运作的其他活动的核查。应着手研究构建高校财务运行状况分析系统,科学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状况。加强高校财务运行状况分析系统建设,及时提供有效、完整的财务信息,进一步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切实防范和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6. 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上一篇:畜牧场环境保护下一篇:标准化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