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024-08-13

浅析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共8篇)

浅析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篇1

浅析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摘要:工程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建材检测和工程结构检验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检测企业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检测 国家认证 信息平台抽样 建材样品

一、引言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材科研、技术开发、企业生产和建筑工程施工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要的手段,也是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包含建材检测在内的检测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检测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主要设立在国内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的大型企业中。

二、现状

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宽,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仅与建筑、建材有关的实验室就多达4600余家。在这4600余家建材建筑检验实验室中,仅企业实验室就占去了40%的份额;而监督检测机构所占的比例,只达到整个行业的30%,监测力量颇为薄弱;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几乎与监督部门基本持平,占30%。在众多的实验室中,绝大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装备相当简陋,科技含量也不高,固定资产不足200万元。实验室操作人员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数不超出10人。年检测收入不足100万元,除去成本,利润微乎其微。定位不准发展失衡因为建材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以科研院校和大型建筑企业内部试验室等附属机构的面貌出现的,大都带有科研与教学性质。而以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名义设立的监督检验室,带有政府色彩,且一直附属于母体的部门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按照国际惯例,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检测机构是不能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尤其是在加入世贸以后。这就为中国的建材检测机构带来了市场风险和压力。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对建材检测机构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检测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假、乱、低、缺”的现象。假,表现在检测的试件假,过程假,数据假,结论假;乱,表现在检测单位内部管理混乱,检测市场秩序处于无序状态;低,表现在检测人员素质低,检测技术水平低,检测管理层面低;缺,表现在缺乏管理手段,缺乏技术措施。

四、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建材检测管理,提高建材监管水平,有必要改进建材检测管理的方式,以提升检测服务能级,可以将“完善一个平台,激活两个现场,落实三方责任。整治四大顽症,打造五大机制,把握六个操作节点”纳人建材检测工作的重点。

1.完善检测信息平台

掌握信息就是占领了监管的制高点。虽然本市已基本完成了检测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城域网建设,但是月报、速报,尤其是连网和数据上传工作还及时,检测信息还不完整、不准确。为确保检测信息的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实现检测信息的有效性,利用检测信

息平台为建材监管服务,可以通过月报、速报和连网上传数据的比较,完善城域网建设,最终应直接通过城域网即时传输检测信息,直接利用城域网上传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判断。

2.激活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实现两场互动

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原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现场,对施工现场建材产品状况的描述和取样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完成,检测单位的工作在检测现场完成,仅对来样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应使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相互联系起来,从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信息跟踪到检测现场的检测情况,从检测现场的检测结论追溯到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状况,实现两场互动,保持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的一致性,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质量和特性。

3.落实建材供应、使用、检测三方责任

从见证取样深化到三方确认,就是要紧紧抓住建材供应商,一旦检测结论产生,就能及时确认各方责任,顺利实现不合格产品的清场和对使用单位的警示。使用方,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合理使用和见证使用经检测合格的产品,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根本。检测方就是检测机构,应确保检测的客观、公正,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建材产品质量状况。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应充分发挥这三类对象的作用,通过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各方行为,才能有效遏制检测工作中的假、乱现象。

4.整治四大顽症,针对“假、乱、低、缺”实施整治

经过多年发展和治理,检测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紧紧抓住“假、乱、低、缺”四大顽症开展大规模整治违规行为的活动,向社会表明整治检测顽疾的决心和力度,并着力分析造成顽症的原因,落实对应整改措施和改革设想。对于集体造假、多次造假、社会反响较大的检测单位,加大处罚力度。支持市建设工程检测协会对造假人员,查处一个、吊销一个,绝不护短。

5.把握委托、核查、抽样、试验、报告和评估六个操作节点

委托应更新,应改变现有的委托方式,委托过程应有第三方监督;核查应严格,应核查施工现场建材产品信息,保证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抽样应科学,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样方案,推行检测机构现场抽样和取样,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试验应规范,应按检测运行法则操作,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论客观、准确;报告应有效,检测信息应即时传输,不合格检测信息应及时上报;评估应专业,对检测工作的开展应进行绩效评估,不断规范和完善各个节点的操作运行。

五、结语

建材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必须根据各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严格依据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检测的每个过程和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各个环节有效地实施。在有效地执行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保证下,不循环地进行自我评价、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

参考文献:

[1]康立中,何洁.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在检测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建材,2003,(01).[2]马振珠.中国建材检测行业大透视[J].工程质量,2007,(01).[3]陈丽莎.建材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及其持续改进[J].广东建材,2004,(08).[4]沈国伟.建材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J].今日电子.来源 :维尚期刊网

浅析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篇2

一、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基本原理

保险公司的传统经营模式是靠“三差”来实现的。分别指实际死亡人数低于预定死亡人数的“死差益”;实际所用的营业费用低于预定费用而产生的“费差益”;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高于保险合同预定的平均利率而产生的“利差益”。

时间差的发现给保险公司彻底摆脱了靠双方出险的几率盈利的运作模式。银行是靠吸取存户的钱再去投资的,当中的时间差也不好利用,一般是很短期的一两年到五年,而保险公司的大额赔付是一般平均二十年以上,所以保险公司具有很好的利用时间差的机会,而且一般情况下保费的资金流入远大于赔付的资金流出,所以保险公司有着很大的净现金流,这使它成为巨大的投资机构成为可能。所以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很独特使得他能超常规地发展,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还有一点就是有着几十万的自己出薪酬的员工,平安就有30多万不用发工资的保险代理人为平安伟大的保险事业日夜奔忙,平安能二十年间成就世界五百强,除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上下齐心努力外,很重要的是得益于保险的盈利模式,其他行业是很难能甚至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进人世界五百强的,平安创造了这一奇迹。

二、我国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现状

从我国保险业近30年的实践看,有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并不重视盈利模式。其主要原因是在保险业务恢复初期,市场主体少,竞争不充分,个别保险公司即使盈利或事实上存在一个盈利模式,也主要缘于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后期虽然增加一些市场主体,但因市场机会比较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保险需求增大,也保证了保险公司的盈利。随着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加之保险技术经济特点,保险公司从开业到进入盈利期的时间相对延长,加之公司自身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和市场竞争的缘故,公司始终被市场左右,同样也没有冷静地选择公司的盈利模式。所以,从业务经营角度看,近30年来虽然保费收入增加了,资产规模扩大了,准备金也增大了,但各家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相同,有的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不尽如意。

三、我国保险公司盈利模式主要问题

保险公司投资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投资证券、房地产、固定资产租赁、参资入股获得收益等等方式,但保险公司投资活动相对较为谨慎,由于投资项目风险相对较小,投资收益率均不高。笔者认为,就其销售保险产品的主业而言,即承保业务盈利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保费充足率普遍不高

保费充足率不高体现在保险产品在销售过程当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主体之间进行价格战争,随意打折销售,使保险精算出的产品定价失去了原有的盈利能力。

(二)高“返还”加大了公司成本

还是由于市场恶性竞争,各个保险主体出于规模扩张的压力,导致业务拓展过程当中将手续费、费用“返还”作为承保业务的交易筹码,甚至使用高于行业监管的“返还”标准不择手段的竞争业务,最终加大了公司的成本。

(三)保险营销手段单一

从营销的手段上来划分,可将保险业务划分为直销业务和渠道业务两个方面。直销业务即为保险公司自身承保的业务;渠道业务即为保险公司通过营销人员、专业、兼业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承保的业务。从目前保险市场来看,直销业务一般通过投标形式取得,渠道业务一般为支付给营销人员、经纪人和代理机构保险佣金的形式取得。这种简单粗犷的营销模式也对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的发展形成了瓶颈。

(四)对于赔付风险把控不严

行业内,对于风险的等级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承保标的物的风险检验也流于形式,个别中小型保险公司为了自留更多的保费,将本应分保的业务不做再保险处理,保险标的一旦出现巨灾或全损,将使公司产生巨额亏损甚至失去偿付能力。

(五)内部存在成本黑洞

内部的成本黑洞主要是产生于内控环节,有的公司无内控制度,或者有内控制度无响应的跟踪追责程序和办法,形成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知法犯法、执法不严的情形,如保险理赔环节,存在较大水分,从现场查勘到定损再到理算,如果关键岗位上的人员素质不高,或者串通一气,保险公司内部的成本黑洞自然而然的产生,且损失难以量化计算。

四、结束语

对于现阶段中国保险业来说,如何把握和选择盈利模式无疑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在未来竞争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及成熟的挑战。同时,保险公司应转变经营观念,根据保险需求不断变化,及保险经营环境等因素不断变化,抓住市场机遇(实际上就是行业中新的利润增长点),确定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

参考文献

[1]冉净斐.以战略联盟进行金融再造[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4)

[2]宋建明.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内涵与特征[N].经济参考报,2005年11月12日

[3]李宽.全能银行与中国银行业未来[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8月

[4]孙蓉,彭雪梅等.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战略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5月

[5]施华强.金融业综合经营:国外的实践与中国的选择[J].银行家,2006(10)

[6]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部,金融机构综合经营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EB/OL],http://www.pbcti.cn

[7]徐敏峰.证保合作:券商业务新契机[J].《华泰财经证券分析》2006年(6)

[8]沈玮.中国人寿投资慈铭遇阻[J].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8月5日

[9]宋建明.金融业务综合经营若干基本理论思考[N].金融时报,2005-07-11

[10]尧金仁.银行保险: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安排,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6月

[11]刘莉.彭建坤.保险公司信用风险研究[J].特区经济,2005(6)

浅析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贸易壁垒;现状分析;解决对策;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78-02

一、中国对外贸易理论概述介绍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对外贸易不仅把商品生产发展很高的国家互相联系起来,而且通过对外贸易使生产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交换领域中来,使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使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劳动产品日益具有商品和交换价值的性质,价值规律逐渐支配了他们的生产。

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

1 宏观现状分析

(1)经济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但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实质出口产品,工业附加值不高。中国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格局已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结合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可以看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

(2)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国家,如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3)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近几年,这些产业商品的国际市场出现萎缩现象,主要是:①一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冲击;②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限制进口;③随着中国经济能力的增强,外国取消对中国的优惠政策。

2 微观现状分析

(1)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方面的人才缺乏使企业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有专家预测过,中国入世后外贸及金融方面的人才缺口大概在20万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进出口许可权,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将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总会有一些企业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并因此要承担两方面的额外风险即由于不熟悉WTO规则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金融知识的匮乏所要承担的风险。如果不能规避这两方面风险,企业就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2)信息不对称导致无序竞争。比如说,中国的一家企业想对美国出口家具,它是不清楚全世界会有多少家具制造商将向美国提供家具的,但美方则不同,假如它想从中国进口家具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正常的信息渠道调查清楚中国家具产业的产能。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行业的无序竞争。

(3)研发能力不足阻碍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外贸企业由于技术达不到要求被拒之门外的事屡见不鲜。而且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我国的产品很难挤入高档次系列。研发能力的不足也使我国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经济环境不稳定

在后危机时代的今天,国际货币体制和信用体系缺乏约束、全球生产一消费结构以及贸易的失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多数国家经济回暖短期内无望,全球经济回暖时间和力度“在相当大程度上不确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将受到一定抑制,新的全局意义的技术和产业进步还在酝酿,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出现。因此,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会比较乏力,不排除再次减速的可能性。

2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上升

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各国政府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技术贸易壁垒严重。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贸易摩擦和纠纷也势必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

3 贸易结构不合理将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失衡很明显,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过去十几年消费率持续下降,累计达十几个百分点。2008年、2009年经济遇到的困难直接原因是外需萎缩,背后的原因是内部结构失衡。随着消费需求比重下降,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外需,2007年净出口占到GDP约9%。但是高顺差态势不可能永远持续,需要靠内需拉动经济,短期靠投资没有问题,长期来看要将全力集中在启动国内消费上。

4 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

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高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

四、改善我国贸易实施对策分析

1 提高国内消费率

我国消费率一直较低,甚至低于某些新型市场经济体,更低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这是我国特殊国情造成的这使得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需,过度依赖投资我国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普通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提高居民消费率。在世界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使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我国应进一步推进以内需为主的发展方式,使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保障我国经济正常运行,不受外来环境的过度干扰。

2 优化产业结构

服务业可以降低一个国家对外贸的依存程度,提高国家贸易竞争力,在扩展GDP的经济规模的同时,优化一国的产业结构。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所致,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我国服务业的空间,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优化我国现有产业结构。

3 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

欧盟作为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人合作伙伴,美国作为中国第二人合作伙伴,当二者经济运行偏离正常轨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负而影响。这从美国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我国外贸受到的影响可以清晰的看出。所以,为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我国出口产品的规模,分散贸易风险,摆脱传统市场的限制,同时减少贸易摩擦,我们应该在巩固发达国家市场为主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市场,这也是我国迈向贸易自由化不可缺少的一步。

4 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应该努力增强人民币在区域和国家中的影响力,提高人民币在一些经济合作组织和贸易联盟中的地位,开展亚洲货币之间的合作关系。我国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仅包括了美元、英镑、欧元,还包括一些亚洲货币。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合作货币,我们可以适当提高欧元的权重,减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与欧盟的外贸活动所造成的冲击。

5 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外贸人才

浅析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篇4

—阜阳市医药批发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药品主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只有具备以上几个构成要件才能判定为药品,但这一定义范围又过窄。而现的标准为是否取得了药品批准文号,只有取得了药品批准文号后生产的产品才能叫做药品,从而进一步缩小了“药品”定义的范围。由于“药品”定义过窄和宣传不到位,近年来,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由于一些药商的随意开发和过度热炒,导致了产品宣传脱离市场环境,过于依重媒体宣传,盲目夸大产品功效的现象。一些不法厂商打政策的擦边球。披着“健字”、“食字”的仿药食品和保健品并大肆宣传疗效,误导、欺骗消费者。这些仿药食品保健品不符合“药品” 的定义也不具有真正的临床疗效,又规避了《药品管理法》对其监督管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得市场的诚信度越来越低,这是药品市场混乱,特别是药品广告混乱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再者,市场放开、药品招标采购和平价药房的降价风潮,使医药商业的毛利率一路下滑。产生这种全行业增收不增利局面的首要根源是医药不分,这是制约医药商业发展最不利的因素。医生一身兼两职,既开方又卖药,医院拿走了药品流通领域大部分收益,就是所谓的“以药养医”现象。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流通领域的经济主体、经营渠道、商品价格逐步放开,基本建立平等竞争、自由购销的流通体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医药商业批发和零售业务受到制药企业的挤压。进货量大、毛利率低这一整个医药商业的特点,主要是没有建立现代医药物流体系,信息系统升级缓慢,运营成本高,经营效能低。“一个药品从生产企业出来要经历七八个甚至十几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太多客观上促进了药价的上涨。”

医药批发经营配置不合理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一种产业。我国医药行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医药批发、经营企业历史上水平就比较低,基本没有形成较大规模或连锁经营,但药品又恰恰是特殊商品,不是一般企业就能经营的。但是一个省就有几百或上千家药品批发企业,其中没几家是能上规模的规范企业,这不是经济繁荣的表现。经营模式的不合理配置,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阜阳市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医药行业的问题在阜阳这个特殊的地方更明显。阜阳医药经过了国营到市场经济的蜕变,从秩序经营到混乱的医药市场,又从混乱的医药市场到有序的经营,阜阳医药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转变,现阜阳市共有医药批发企业上百家,但只有太和县华源医药有限公司目前是全国比较大的医药集散地之一(除中药),其它的公司能上规模的很少。从市场监管角度和经营销售管理上都带来了很多困难,相对也会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近几年在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和当地药监部门监管严格之后,药品质量问题才得到控制有所好转。药品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它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在使用正确的情况下才会给人带来益处,反之药品是对人危害最大的物质甚至会危及到人的生命。从生产到销售其实主要是保证药品的质量。减少销售中的中间环节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药品在储存和运输中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一旦由于储存和运输中由于温控没搞好,会出现一些药品效价降低,达不到治疗目地也会危害人的健康。

2.目前除太和县华源医药有限公司属联合经营统一进货、统一仓储、统一销售外。其

它公司基本是各自为战,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空。有的小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没有集团公司一天的销售额多,相对运营成本就十分可观。按照《药品管理法》和GSP要求,凡是药品经营公司从硬件、软件到人员配置上都必须达到标准。对小的经营公司其实是一种浪费,因为小的经营公司经营品种有限,购进数量有限,有很多仓库空闲,设施设备闲置用不上。更有一些公司其实就起到一种中介公司的作用,为销售商提供便利自己没有的主打品种。更谈不上品牌建设和形成规模。在市场竞争中没有竞争力,更没有抗风险能力。一旦市场变化就会牺牲很多的小企业重新造成新的人员下岗。阜阳是个农业城市,乡镇人员以除外打工为主,城市人口有很多从事医药经营,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由药品的定义可知药品是一种性质特殊的商品,所以医药经营企业只有了解、熟知、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合法、依法、守法经营,企业在只有在保证合法、依法、守法经营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要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药品在生产、销售的环节能安全地周转到销售终端,最终到达患者手中。合法、依法、守法经营是一个医药企业的立足之本,下面就有关医药的法律、法规做一下简介:

(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药品管理法的作用: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人民

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而制定的法律并规定了法律责任,对从事药品生产销售起到了约束作用。

《药品管理法》规定: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和发批企业必须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药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无《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

1、药品生产必须具有

(1)药品必须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准确。

(2)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和执行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和卫生要求。

(3)药品出厂前必须经过质量检验;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

2、药品销售必须有具

(1)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药学技术人员。

(2)具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和卫生环境。

(3)药品仓库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4)药品入库和出库必须执行检查制度。

3、首次进口的药品,进口单位必须提供该药品的说明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有关资料和样品以及出口国(地区)批准生产的证明文件,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签订进口合同。进口的药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药品检验机构检 验; 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

4、禁止生产、销售假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1)药品所含成份的外称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处理:①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②未

取得批准文号生产的。③变质不能药用的。④被污染不能药用的。

5、禁止生产、销售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为劣药:

(1)药品成份的含量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

(2)超过有效期的。

(3)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6、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二)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标准

质量是药品的生命,质量无法保证的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基础性工作是必须掌握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1、购进验收标准:在购进药品时,首先应注意对供货单位的合法资质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从资质审查上把好第一关。如不能完全提供合法资料的单位一般信誉度较差,最好不要与这样的单位发生业务。需索取相关资料备案:

(1)供货单位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GSP或GMP证书复印件,以上均须盖有供货单位的公章;

(2)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索取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

(3)还有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以上资料齐全,才可签订合同,实施采购行为。

验收药品时,应逐批对照实货进行外观性状检查,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内容进行检查,发现外观异常者,不能验收入库。

2、在库养护标准:出厂的药品经检测合格后即可进入流通领域,在流通环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养护,若不注意养护,合格的药品可能就会变成不合格药品。药品需储存对温度和湿度要求很高。储存温度分常温库0-30℃、阴凉库1-20℃、冷库2~8℃,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若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药物物理或化学成分的改变,造成药品失去治疗作用,成为不合格品;部分药品需要遮光密闭保存;因此,做好药品养护,不只是能够避免不合格药品出现,也是保证药品安全的实际需要。

要做好定期养护工作,质管人员应对每一种药品的储存条件心中有数,严格按照储存要求将药品放在相应库区域储存,过高过低都要采取措施。若温度过高,一些栓剂就容易溶化,温度过低,一些液体就可能冻结或破裂;湿度过大,易吸湿药品就会吸水分解;湿度过低,过于干燥,药品包装如铝塑包装就容易干裂起边,铝塑与PVC板之间就会出现分离,片剂和胶囊就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污染变质。因此养护工作必须做好,否则质量合格的药品就会因养护不当变成不合格药品,对患者造成伤害也会带来商誉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三)、医药企业诚信经营

药品诚信经营体系建设,促使药品经营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牢固树立药品经营企业是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自愿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守法经营,坚决杜绝经营假劣药品行为,自觉维护好全市药品市场秩序。与此同时,应建立诚信经营的长效机制,坚持“监管诚信与经营诚信共建、引导监督与企业自律互促”的原则,严格药品经营企业设置标准,严把市场准入关,进一步完善药品经营企业准入与退出机制,结合GSP认证和认证后跟踪检查,对涉药单位的药品质量管理情况实施量化评估、动态监控,建立详细的企业诚信档案台帐,实行不良行为登记备案,促使涉药单位提高信誉度,增加失信成本,促进行业自律,推动全医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医药行业的出路:集中经营形成规模成立物流配送公司,提高竞争力

医药现代物流发展应进一步加快,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目前国内

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6%,而平均费用率却达到 12.5%。2002年1月~9月,我国医药商业平均纯利润率仅有 0.59%。我国现在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近17000家批发企业中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10家,超过50亿元的只有3家-6家。这种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纯利润率低、批发企业数量多而小的状况维持下去,如何面对外资的冲击?由此可见,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随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快发展医药现代物流是应对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手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这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提高认识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商业企业的竞争,关键就在物流,高效率物流配送是商业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发展医药现代物流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与实施GSP和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要注意先进性和适用性并重,以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为支撑,必须是软、硬件兼备,而不只是建设大仓库。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实行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努力实现“降费增效”的目标。

其次,完善物流系统,降低运营成本,是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必经之路。物流业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运用现代化组织和管理方式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等环节进行整合,并进行一体化经营。拥有先进的物流体系已成为参与商业竞争的重要砝码。我国的医药商业既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如PSO系统、ESO系统、商业管理信息系统,又要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适合自己的配送模式,真正建立科技型的商业企业。医药物流中心也需要整合,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可以选择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原因是成本低。物流是一门学问,物流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医药企业需要的东西很多,不一定都是自己要做的,还是发扬优势、突出主业、特色发展为好。

第三,可考虑重组做大做强,区域市场可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不同地方是哪个的经营企业发挥本身的优势,相互协调、支持,既竞争又合作,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和较低的成本。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药市场营销正面临变革。一方面,国家针对医药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加入WTO后,医药企业间大规模并购、重组成为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医药消费者的素质逐渐提高,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日趋成熟,尤其依赖于策划的医药行业将面临着医药操盘模式的创新。

企业经营中应坚持营销指导销售不受短期利益诱惑坚持管理的正规化长期:加强构筑面向未来的包合医药医疗健康与疾病管理保险金融等的完整的产业链从更高的角度赢得竞争。总体来看,对于我国医药行业来说,2009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促进因素,包括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专项整治带来的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新上市产品数量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为产业提供资金流。二是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形势不稳、全程监管启动、药价政策改革、招标购药持续加压以及医药分开带来的变局。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行业自身变化规律的双重作用下,经济危机中的我国医药行业增长依然可期。

参考文献

《药品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于2000年3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浅析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篇5

尹文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环境科学)

摘要:海洋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在阐述当前我国对海洋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海洋资源海洋管理现状问题

海洋是地球蓝色的“血液”,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海洋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陆地资源的不断短缺和人类对海洋科学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认识到了海洋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步增大了海洋资源开发的规模和力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水平、管理方针亦不断提升;但海洋资源无序、过度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均不同程度的浮现出来。

一.海洋资源及我国海洋资源现状概述

1.海洋资源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覆盖着南半球4/5和北半球3/5的面积,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的概念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海洋资源是指生存于海水中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运动(如:波浪、潮汐、海流等)所产生的能量,海水中贮藏的热量,深海底蕴藏的矿物资源,以及在深层海水中形成的压力差和海水与淡水之间的浓度差等等。总之,指的是与海水水体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广义海洋资源出去狭义海洋资源所指的物质和能量之外,还把海洋上空的风,海底的地热,海上航运能力与景观以及各种海上设施功能等等都包括在内【1】。

2.我国海洋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海岸带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气候带【2】;大陆海岸线长达1.84万千米,加上岛屿海岸线共3.2万千米;拥有内水和领海的海域面积37万平方千米,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3】。人均海洋国土面积0.0027平方公里,相当于世界人均海洋国土面积的1/10;海陆面积比值为0.31:1,在世界沿海国家中列第108位。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海底固体矿产、海洋动力资源和滨海旅游等资源。资源不但丰富,而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我国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水域。四大海域有海洋生物超过3000种,其中可捕捞、养殖的鱼类约有1700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150多种。辽阔的海域面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据统计,198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产值仅为80亿元;1990年为438亿元;1995年已达到2460亿元;1996年又增到2855亿元;1997年3104亿元;90年代以来,海洋产业年均增长率为

20%,大体上每10年翻两番【4】。日前我国海洋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000年我国海洋产业的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在2l世纪,海洋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产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在思想意识上、技术装备上、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管理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海洋产业进步发展的不利因素。

我国沿海省份主要优势海洋资源【6】

The advantageous marine resources of coastal provinces of China

优势海洋资源

辽宁水产、港口、油气、旅游

河北港口、盐业、滩涂、旅游

天津港口、旅游、滨海砂矿

山东港口、水产、旅游、油气

江苏港口、盐业、滩涂

上海港口

浙江港口、水产、旅游、海洋

福建水产、港口、油气、旅游

广东水产、港口、油气、旅游

二.我国海洋资源管理

我国有辽阔的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这片富饶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财富,是我国食品、能源、水资源、原材料和生产、生活空间的战略性开发基地。不仅品种多、储量大,而且具有利用上的诸多优势,具备建设强大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事业的物质资源基础【7】。中国的海洋资源管理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形成了围绕资源开发与保护为核心的海洋资源管理体制。我国的海洋资源管理主要是根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按行业和部门为主进行。涉及的管理领域主要包括:

1.渔业资源管理。我国海域分布着许多鱼获量很高的渔场,如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吕泗、大沙、闽南等渔场,前四者被称为我国的四大渔场。据估算,我国海域目前最佳渔业捕获量为280~330万吨,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渔业在世界渔业中地位迅速上升,在世界的排位从1978年的第4位逐年前移,1989年起至今,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8】。但从7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强度越来越大,有时甚至酷渔滥捕,加上海洋污染日趋严重,导致我国沿岸近海渔业资源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或破坏而呈现技术衰退趋势。目前,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1)通过国家以及与国际组织合作,调查评估国家管辖海域和相关公海区域的渔业资源分布、数量、质量与变动状况,为资源的养护、持久利用和控制调节等管理活动提供科学依据。(2)制定并实施保障海洋渔业及所有海洋生物资源持久利用的战略。(3)按照国家立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确定各海区适宜捕捞量,再由渔政部门向生产单位或个人分配下达捕捞数量指标.发放捕捞许可证与艰墙捕捞许可证井负责进行监督,检查。(4)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控制使用渔船渔具标准和规定捕捞对象技术标准,维护海洋渔业种资源的生态平衡,避免资源的严重破坏。(5)制定并采取积极政策与措施.大力鼓励近海海水养殖业和增殖渔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资

源利用效益。(6)严禁严重破坏资源的捕捞方法,如炸鱼、毒鱼等;施行禁鱼区和伏季休鱼制度。

2.海洋矿物资源管理。我国海域海底有着储量丰富、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和天然气、海滨矿砂,铜、金、煤以及沉积于海底的其他多种金属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约占社会需求的自然资源总量的70%,为工业提供了95%的能源和90%的原料【9】,其中石油是我国海底矿产中最重要的资源。对海洋矿产资源的主导思想是对开发活动进行合理、科学的控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水平,达到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开源节流的目的。各级主管部门根据开采者的申请报告依法进行审批,经批准的项目,由相应的矿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并对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保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对海洋矿产资源持续利用的评价工作,统一管理海洋矿产资源的调查、勘探、资源储量、评价结论等资料。

3.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我国海洋空间资源管理主要集中在港口资源、海上交通运输和海岸带管理方面。我国港口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可供建设中级泊位的港址有160多处.可供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有30~40处。沿海已经开发建设的港口有135个,属大中型的有30多个,能接纳万吨级以上的船舶有21个【10】。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自鸭绿江口起,南到北仑河口,长达18000多公里,海岸带区域辽阔。我国的海上交通运输业也很发达。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对海洋空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要求和我国海域功能区划,审批海洋空间资源的使用。(2)管理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合理布局,如海港建设、海上机场建设在项目选址、论证、评价等管理工作。

(3)进行海域使用的协调管理,如对开发项目使用区域的重叠与交叉矛盾、开发项目对其他海洋资源的消极影响矛盾,不同主管部门对空间资源利用意见矛盾等问题的处理和协调等。

4.海洋旅游资源管理。我国海岸线漫长而曲折,岬湾相间,岛屿众多,气候类型多样,风光旖旎,因而有着良好的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基础。目前,海洋旅游资源的管理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海洋旅游资源分布、类型、数量的普查和价值登记评定,以全面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并按照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标准划分出资源等级,作为开发和管理的依据。(2)进一步研究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海洋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3)对我国海洋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并进行开发秩序的管理。

5.海盐资源管理。海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从事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沿海宜盐土地和滩涂资源0.84万平方千米,其中黄海、渤海沿岸最多,占全国的82%;东海沿岸较少;南海沿岸最少,仅占3%【11】。另外,渤海湾、莱州湾等沿岸的海滨平原中还分布着大量高浓度的地下卤水,总净储量为74亿立方米,含盐量为6.46亿吨,含氯化钾为0.15亿吨。这些卤水资源储层浅,易开发,是制盐及盐化工业的理想原料。我国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沿海12个省、市、自治区有30多座盐区(场),从北至南算起,我国有六大海盐区(场)集中了50%以上的海盐资源【12】。当前,我国对海盐资源的管理主要是:(1)进一步组织海盐资源调查、评价和区划。(2)协调盐业资源开发中出现的矛盾。(3)根据《盐业管理条例》开展盐资源的保护工作。(4)加强对盐资源开发的技术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开发效益。

三.我国海洋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联合国秘书长在2001年海洋和海洋法报告的开头中引述海洋污染科学问题专家联合组(GESAMP)的观点,开门见山的指出:“世界海洋的状况正在恶化。绝大多数多年前认定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而且许多问题更加严重”【13】。

1.我国海洋资源管理现状:从建国至今,随着祖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海洋资源管理工作已经取得相应的成就,也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我国现行海洋资源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产权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中央与地方相结合,行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三结合”资源管理体制【14】。但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来看,还仍存在些许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致使部分海域生物资源出现衰退甚至枯竭的现象;②海岸及其近海海域环境污染加重,水域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因污染引发的灾害(如赤潮)大量增加;③海底挖砂和海岸工程建设等活动导致大量海岸侵蚀现象出现;④围填海造地等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尤其对红树林、珊瑚礁及河口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最为严重;⑤海洋资源多头管理和争抢资源的现象严重,导致海洋资源管理效率下降【15】。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海洋管理方面起步比较早,第一步是陆地行政管理部门向海洋延伸,第二步为解决行业间矛盾,成立协调组织,最终是针对当前协调组织权威性不足的现实,强化协调组织,成立固定性权威机构,同时伴随

【16】着成立海洋执法机构。而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在思想意识、技术装备、经济效益和科学管理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这已经成为我国海洋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阻碍,因此,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我国海洋资源存在问题分析;

(1)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政策: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全球海洋的 1/3已经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和岛屿国家的管辖海域,深海大洋的竞争非常激烈。迈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发布了美国《21世纪海洋蓝图》,公布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全面修订了海洋政策目标,制定了新海洋政策的指导原则和行动建议【17】。其他海洋大国也都纷纷修改和制定本国的海洋政策和开发战略,力争在海洋经济、科技和管理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尤其高度关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等一系列海洋资源开发规划,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方针,国务院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目标,将海洋经济视为中国经济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领导层越发重视海洋的战略位【18】。但是,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缺乏统一、完整、清晰的可指导海洋事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国家海洋总体政策,缺乏从整体上对我国海洋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的能力。

(2)海洋资源管理立法缺乏系统性:我国的海洋立法,尤其是专项海洋法规已 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制定了一批有关海洋资源保护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19】。海洋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对海洋资源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保证海洋资源管理体系形成、巩固和完善的条件,也是保证海洋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有力保护和海洋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的基本保障。但因不同法律法规的制定背景和目标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发生冲突,同时各海洋部门因管理出发点不同,在管理中也易发生冲突,从而增大海洋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

(3)海洋资源管理尚未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政府定位不准确:长期以来,我国海洋资源管理主要采取由政府多个部门同时负责,缺乏强有力的综合管理部门,实践中对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协调难度很大,极易导致各管理部门仅以局部利益为中心,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去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一开始发挥功效。然而,我国同其他国家不同,长期以来政府既 是“政治实体”又是“经济实体”,即使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仍旧有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20】。当资源开发和管理法规发生矛盾时往往以牺牲资源管理来服从资源开发,不能充分发挥好管理部门的职能,严重影响着资源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甚至可能造成对海洋资源管理失控。面对海洋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存在交叉和空白,亟须认真研究,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叶文虎,张勇编著.环境管理学(第2版)[U].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2-233.【2】方平,王玉梅,孙昭宁,徐竹青.我国海洋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5):32-33.【3】安晓宁.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J].生态农业研究,1999,7(2):1-5.

【4】鞠德峰.我国海洋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J].经济观察,2002:,10:58-59.【5】董学清.经济视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5.【6】楼东,谷数忠,钟赛香.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5):20-21.【7】王永生.WTO与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1:82-83.【8】杨正勇.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中ITQ制度交易成年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1-2.【9】陈学雷编著.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B].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4-35.【10】马春生,潘红,周洪英,陈文宾,林艳,马卫兴,高峥.海洋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克持续发展[J].科技资讯,2010,1:232-233.【11】沈顺根,钱秀贞编著.资源海洋[B].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24-25.【12】胡光曲.我国的海盐资源概况[J].和谐海洋─海洋开发.2011,6.【13】Ocean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report of Secretary—General[F].9 March 2001 P.9.【14】宋增华.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议[J].114-115.【15】王淼,贺义雄.完善我国现行海洋政策的对策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5):33—37.

【16】王曙光.论中国海洋管理[B].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289-290.【17】伍业锋,赵明利,施平.美国海洋政策的最新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海洋信息.2005,186(4)27-30.【18】蒋平.我国海洋资源管理现状及完善[J].海洋管理.2006,2:9-10.【19】陈莉莉.完善我国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法律思考[J].管理观察,2009(15):239—241.

浅析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篇6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公路桥梁建设以令世人惊叹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在祖国的江、河、湖、海和高速公路上,不同类型、不同跨径的桥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展示着我国交通特别是公路桥梁建设的辉煌,这是广大桥梁科技工作者才华、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然而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与高新技术性等等的要求,所以在发展中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更随着我国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对公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分析解决道路桥梁上的问题,对提高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提高其安全等级,充分发挥公路、桥梁在抗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公路桥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在公路、铁路、城市和农村道路以及水利建设中,为了跨越各种障碍,必须修建各种类型桥梁和涵洞,因此桥涵是交通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保证全线早日通车的关键。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桥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公路上迂回交叉的立交桥、高架桥和城市高架道路,几十公里长的海湾、海峡大桥,高速铁路桥与轻轨运输高架桥等,拿我国公路桥梁而言,一般以经济简单的梁式桥为主;斜拉桥和悬索桥在跨越大江大河时才建造,它们是我国大跨境公路桥梁常用的桥型之一;公路拱桥多建在西南地区,如著名的巫山和万县大桥。纵观国内外桥梁建设现状,悬臂施工、顶推施工、拱桥无支架施工极大提高了梁桥和拱桥的竞争力,而预应力技术、轻型材料、计算机软件技术也极大促进了悬索桥、斜拉桥等大跨径桥梁的发展。今后随着轻型高强材料、施工工艺的发展,桥梁的跨度将会达到更大跨度。因而桥梁建筑已不单纯地被视为交通线上重要的工程实体,而且常作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国力的综合体现。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1.自公路桥梁建设以来的辉煌成就

2.桥梁在交通事业中的地位。

3.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现状

4.辉煌建设下存在的问题与隐患

5.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1.古今建设中存在的标志性建筑;

2.公路桥梁在交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3.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公路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构层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基层的平整度控制不严格;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

4.针对问题具体的解决措施,强化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公路桥梁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科学利用工程材料;要高度重视公路桥梁的安全生产工作等。

五、参考文献

1.黄兴安.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U.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2.许志刚.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存在问题分析[J].科学之友(B版), 2006,(08)

3.江玉强.浅谈路桥工程监理中旅工质量问题的处理.科技资讯2008(23).

4.甄玉军,张艳丽.国内桥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浅析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篇7

199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 执行统一政策, 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2011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建立完善的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是落实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保障企业职工基本权益的重要举措, 也是煤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十年来, 随着国有大中型煤企各种机制不断完善,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医保工作已初步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不断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 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也使企业员工基本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1 煤炭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十多年来取得的成效[1]

1) 建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险管理系统。

各煤炭企业均建立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和各二级单位医保办事处, 按照统一政策, 分级管理。并且还制定了管理制度, 明确了各自管理权限和范围。多数煤炭企业医疗保险工作推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医保机构与定点医院和药店联网。

2) 建立了合理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

以前患者就医费用由煤炭企业包揽, 缺乏合理的医疗费用筹措机制。而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医疗保险改革政策的规定统一缴纳医疗保险基金, 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承担。以大同煤炭集团公司 (以下称同煤集团) 为例, 单位交费率由2%提高到6.5%, 在职职工由过去的不缴费改为个人缴费2% (记入个人账户内) , 退休人员不缴费。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专款专用, 不得挤占挪用。医疗费的使用由过去的“小病放开、大病统筹”改为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分别使用同煤集团社保处文件 (同煤险字【2014】17号) 。

3) 建立了医疗费用个人账户, 制约了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

以前的医疗制度对医患双方缺乏有效地制约机制,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浪费严重, 一些职工缺乏节约医疗费意识, “小病大养”、免费“搭车”现象严重;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人看病, 全家吃药”的现象。据有关部门估计, 全部医疗费用的20%左右为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1978年, 全国职工医疗费用27亿元, 1997年增加到774亿元, 增长28倍, 年递增约19%, 同比财政只增长6.6倍, 年递增约11%。职工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财政的增长速度。现行医疗保险建立了个人医疗账户, 账户资金属个人所有, 自主使用, 结余归己, 超支自负, 还可以依法继承。这样可以使职工把原来”看病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的心里, 转变为自我约束医疗行为。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

4) 有些煤炭企业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 还建立了大额医疗保险, 用来保障煤炭职工患重大疾病时的大额医疗费。

例如:同煤集团医保从2015年将提高员工大额医疗保险征缴标准和报销标准。征缴标准由每人每年48元增加到120元, 增加的72元全部由企业承担;报销标准由18万元提高到39万元, 切实减轻了职工过去患大病后医疗费个人过重的经济负担, 大大减少了职工家庭“因病致穷”现象。

5) 有些地方对医保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统筹金做出最高支付限额规定。

例如:同煤集团医保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统筹金最高支付限额规定:在一个自然年度内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统筹金最高支付限额为6 000元。对于一人多病的, 除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后使用抗排斥免疫调节剂外, 其余十一个病种可最多自主选择三种疾病享受门诊慢性病医疗费补助, 每增加一种病种, 门诊慢性病医疗费补助在本年度最高支付额基础上最多增加1 000元, 最高支付至8 000元。这样的规定有效地规范了患者的医疗行为, 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

2 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煤炭企业自身特点, 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同时也存在一些个性的问题 (大同市同政[2 0 0 0]1 2 6号文件及同煤党发字 (2005) 102号文件) 。

1) 山西几大煤炭集团的职工医疗保险没有纳入社会统筹, 一直实行内部“封闭运行”。

煤炭职工有很多都居住在当地市区。对于他们来说, 就近就医较难。平时小病门诊买药, 则大多只能自己掏腰包。但是遇到突发的急诊大病如心脑血管病等, 他们就来不及到煤炭集团医院。如果要在市区医院住院, 必须煤炭定点医院认定、社保办事机构审批。否则无法报销医疗费。职工急诊医疗费的报销并不顺畅, 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报销延期或停滞。这种“封闭运行”的机制不仅给职工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同时也导致保险统筹基金的横向社会互助性差, 不利于分散医疗风险, 没有体现出社会医疗保险的共济性与公平性。

2) 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

虽然有些地方已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但补充医疗保险的实际发展依旧面临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角色错位、风险管控困难、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度低、发展不均衡和参与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能力低下等种种问题。

3) 医疗保险发展存在一定的法律缺陷。

医院、医保办事处和患者是三个互相关联的利益主体。医院想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参保患者想得到最优化的医疗服务。有些医院医务人员获得药品回扣, 有的医务人员故意延长住院时间, 有的医务人员诱导患者过度医疗消费等违法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立法,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的。同时存在法律效力不够强, 制度不够完善, 缺少宣传教育, 缺少更高层次的立法等多种不利因素。

4) 医疗费用急剧膨胀。

医疗服务价格难以科学而准确的确定。医疗服务机构通过增加医疗服务项目数量来提高医疗服务费用。煤企集团下属医院往往通过推销高价药品, 用“以药养医”的方式来增加医院的收入和效益。受此影响, 职工患者就医费用均偏高, 也使得医保经办机构审查工作量大, 管理难度大。

3 进一步完善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建议

1) 山西几大煤炭企业应先选几个市区定点医院, 方便职工就医。通过逐年过渡最终纳入市级统筹范围。

在医疗保险暂未能纳入市级统筹之前, 可先通过在市区选择几所定点医院, 本着方便职工看病就医原则, 将这些医院视为煤炭职工医院。病人看病后, 按照煤炭集团现有规定进行报销。然后医院再和煤炭企业医保部门审核结算。煤炭集团医疗机构多, 职工多, 如果一下子放开, 那么集团内部的各大医院一定会存在患者流失和效益风险, 甚至倒闭关门也是可能的。因此先选几个市区定点医院, 然后经过几年过渡和完善相关措施逐步纳入市级统筹范围。

2) 煤炭企业应该积极稳妥地建立和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企业在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 国家给予政策鼓励, 由企业自主举办或参加的一种补充性医疗保险形式。实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为了解决职工住院治疗需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和退休人员需个人负担的费用。煤炭职工存在贫富差别, 有的职工得了大病个人自负费用负担很重。这就需要补充医疗保险给职工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冲抵, 减轻职工患者的医疗费负担。煤炭企业应当根据煤炭职工的需求, 积极开展多层次、灵活多样的补充医疗保险。建立和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就需要大家从整体思想上做出转变。现阶段的情况是很多人对补充医疗保险都还欠缺认知, 人们需要对补充医疗保险有一定的了解并引起重视。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还应该尽快制定出符合社会民情的补充医疗保险事业推进措施, 为补充医疗保险的积极推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最后要加强补充医疗保险专业队伍业务能力建设。

3) 医疗保险制度应该以健全的法律作为坚强的后盾。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医保体系中就医和报销流程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和规范, 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 努力建立医疗机构和社保部门之间良好的运行秩序, 规范医疗机构的工作机制。做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工作, 防止有关人员滥用职权, 侵害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护了医务工作者的权益, 使医疗保险事业不断提升并健康发展。

4) 对医院加强监管, 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医保部门应该设立专业小组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 专业小组成员要不定时查病房, 查用药不合理现象, 服务诊断费用不合理现象。同时, 还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 努力使我们的医务人员思想端正、作风朴实, 坚持医疗工作实事求是, 一切从病患者实际出发, 以正直、诚恳的态度对待病患者,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2]。

4 结语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地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 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 我们也应当看到, 我国医疗保险事业仍存在一些不足。煤炭行业的医疗保险改革虽然也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 但是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个别突出问题甚至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煤炭企业集团、医疗机构、医保等部门同心协作, 为广大煤炭企业职工医患者享受更方便、优质的就医服务作出努力和贡献!

摘要:文章通过对煤炭行业职工的医疗保险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指出了目前医保事业的成效与不足,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建议, 同时希望为我省煤炭企业职工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和完善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煤炭行业,职工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孙翎.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 2013, 27 (2) :33-37.

浅析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公路 监理 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173-01

公路建设具有周期长、投入高、环节多等特点,加之其涉及范围广、程序性比较强,所以,需要在执行现行公路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强化监理,注重合同管理,无论是对承包商还是业主而言,均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合同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与工期的有效方式,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1 公路监理合同管理内容

1.1 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指的就是在监理人员审查、批准并且正式下达变更命令之后,对合同文件中内容、工程项目进行形式、工程数量、质量要求的改变,所以,其涉及范围比较广。一般而言,因为工程变更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在公路施工中经常会对施工工期、施工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和承包商及业主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工程变更中,监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合同内容执行工作。

通常情况下,工程变更均是由监理人员、承包商、业主提出的,如果要想保证变更生效,就一定要得到监理人员的批复。监理人员在了解实际情况之后,认为变更可行,就可以向业主提出申请,在其同意后予以执行;在承包商提出变更要求时,监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审查,报予业主同意后,进行正式办理;在业主提出变更要求时,监理人员需要根据合同内容执行工作,办理相关手续。因为工程变更会影响施工成本,所以,监理人员要和承包商与业主进行协商,在三方都同意后,才可以明确变更成本。

1.2 工程延期

工程延期就是指在合同内容规定中,因为非承包商自身原因导致的,经监理人员书面批准的工期延长,其不包括承包商自身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工期延误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恶劣、增加额外或者附加工作、业主导致的延误、不是承包商过失导致的延误等。

监理人员一定要在确认满足下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工期延误受理:一是,因为非承包商的责任,工程无法按期完成;二是,出现延期之后,承包商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向监理人员提交工期延误申请;三是,承包商承诺按照合同内容向监理人员提交延期资料,并且按照监理人员要求予以随时提供相关证明;四是,在延期终止之后,承包商需要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向监理人员提交延期申请。

1.3 费用索赔

费用索赔指的就是工程施工中,非承包商自身原因导致的费用损失或者增加,按照合同内容,承包商可以利用合法途径与程序,向业主提出得到额外费用的方式。监理人员在按照合同内容处理费用索赔的时候,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查证索赔原因和核实索赔费用。在收到承包商索赔申请的时候,监理人员需要判断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之后将承包商的原始记录、账目等资料和驻地监理人员记录进行核对,明确损失原因。在监理人员查证后,承包商提交的索赔理由成立,此时,就需要进行核实计算。

1.4 争端与仲裁

在争端管理中,根据合同内容要求,不管是承包商还是业主,均要以书面形式向监理人员提交争端事宜,并且交给对方一份副本。监理人员在收到相关通知之后,根据合同要求,对争端事宜进行调查、取证,并且作出决定,书面通知承包商与业主。在监理人员发出通知之后,承包商与业主没有在合同期限内予以仲裁,就可以按照监理人员的决定执行,完成争端事宜处理。当合同一方提出仲裁要求的时候,监理人员需要在合同期限内,进行友好调解,并且督促承包商与业主遵守合同要求,执行监理人员的决定。通常情况下,仲裁人员的裁决就是最终裁决,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1.5 违约与工程分包

违约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承包商的原因,还有业主的原因等,作为监理人员,一定要分清事件的原因,进行及时调解,合理解决违约事件,防止违约情况的再次发生。在合同中,合理分包主要在30%以内,监理人员一定要明确掌握分包情况,不可以放松分包人的管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2 现行公路监理合同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合同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专业合同管理人才

近些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然而建设市场中普遍存在着僧多肉少的现象,导致业务承揽竞争非常激烈,很多承包商为了迎合业主要求,基本没有设立合同管理部门,并且缺乏专业合同管理人才,导致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致使合同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最后出现了相应的纠纷,影响了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2.2 合同索赔工作难度较大

在现行公路监理中,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承包商都忽视了合同管理工作,无法对合同索赔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出现了很多索赔不合理、不公平的情况,损害了自身合同权益,削弱了自身合同地位。

3 解决公路监理合同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3.1 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合同管理人才

在现行公路监理中,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管理效率不高。所以,一定要强化合同管理知识的培训,培养具有全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并且定期开展财税法律、工程造价等知识的培训,强化对工程招投标、变更索赔、合同履行等方面的控制。除此之外,在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采用外培、内训结合的方式,设立专门合同管理部门,规范合同管理工作,明确合同条款,不断提升监理人员的合同管理能力,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有序、全面进行。

3.2 强化合同索赔管理

索赔作为一种合同行为,对合同履行结果有着重大影响。在公路索赔中,合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是施工企业确保自身合法权益、降低工程损失、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与途径。强化合同索赔管理,尤其是公路合同管理,需要具备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如经营、法律、估价等,同时还要对工程管理与公关内容进行了解,安排专门人员与设立专门机构,及时了解施工资料,深入施工现场,发现施工问题,时刻掌握施工动态,并且协助业主审核各项工程费用,强化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程序的控制,完善工程结算,保证公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公路监理中,合同管理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对公路监理合同管理展开探讨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合同管理人才,强化合同索赔管理,这样才可以有效完成质量监理、成本监理、进度监理的工作,实现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三平.浅谈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的体会[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上一篇:中西管理差异论文下一篇:二年级上语文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