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抗旱技术

2024-06-17

综合抗旱技术(通用12篇)

综合抗旱技术 篇1

国内玉米种植大多采用旱地种植方式, 种植地区多数集中在北方地区和西南部分区域内的偏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在少量的平原和丘陵旱地也有所种植。耕地用水占全国总水资源的1/10左右, 但当前, 由于我国淡水储量的不断下降, 使可用于农业方面的水资源更加匮乏。玉米种植时所用的水资源大多来源于自然降雨, 但在部分少雨地区, 依靠自然降水很难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因此, 要想保证玉米产量, 就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旱栽培技术,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 玉米抗旱机理

玉米作物的生长特征为抗旱种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在玉米成长的整个过程中, 抗旱期基本上可分为抵御期、躲避期、忍耐期。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 玉米作物的需水量相对较多。抵御期, 玉米根须快速发育, 根须快速向土壤深处生长, 使吸水量提升, 同时对茎叶上的气孔进行控制, 达到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 确保生命活动有足够的水分。躲避干旱期, 如在玉米幼苗成长过程, 玉米的籽粒较大, 其中有着大量的营养物和水分, 这便成为了可以在干旱状态下玉米发芽成长的内因;同时, 嫩叶对茎尖进行保护, 防止因干旱导致叶片失水过多使植株失去生命活动能力。忍耐期, 这种情况出现在长期缺水的条件下, 这时玉米植株要想维持生长活动, 通常是将叶片卷曲, 使水分蒸发速率下降, 降低水分的挥发;同时, 利用玉米结构的特点, 将细胞中的自由水转变为结合水, 一旦雨量充分, 玉米就可以及时地进行继续发育[1]。

2 抗旱栽培技术措施

2.1 耕翻保墒

在入冬前对土地施用有机肥料, 并对相应区域进行耕翻耙耱, 最大限度地保证秋雨在土壤中的留存量;入春后, 不再对土地进行耕翻, 在解冻时, 不断对土壤进行交叉耙耱, 令土壤结块消失, 将其变为上松下紧的状态, 确保耕种土层的水分, 将冬春两季的水分锁定在大地中, 保证种子可以在充足的水分状态下快速出芽。

播种过程中, 耕地垄沟的深浅要根据土壤含水量而定, 即根据墒情判断。通常, 播种时进行深耕, 上面少量覆土, 定点进行播种;同时, 适当压实, 以保证种子和底土的接触相对紧密, 达到种子快速吸水的目的。覆土和压实应同时进行, 以避免不连续造成的土壤跑墒。压实的目的是保护播种垄的水分, 并使土壤深处水分上升到种子处, 促使种子吸水, 尽快发芽。

2.2 品种选择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 可选择对干旱环境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品种。这类品种的特征有根须延伸能力强、延伸迅速, 可以进行适度的深播, 根冠范围广, 可以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此外, 还有叶片呈细条状, 叶脉较为密实, 叶面绒毛丰富, 角质较为厚实等。

2.3 浸种催芽

在进行播种前, 利用干湿循环的方式使种子得到一定的抗旱训练, 从而增强种子的抗旱能力, 这样可以使玉米产量得到较明显的提升。另外, 可以利用有抗旱效果的药剂对种子进行浸泡, 提升玉米抗旱的能力[2]。

2.4 适期播种

玉米生长过程对水分的需求特征是前期需求低, 后期需求高, 播种到拔节阶段的需水量仅为全部的1/7左右。土壤深度6 cm处的温度连续5 d保持在6℃以上为最佳的播种时期。如遇干旱天气, 可进行相应的升墒后再播种。

2.5 增强土壤培肥

在土壤中使用有机肥料, 可提升土壤的理化质量, 提升土壤的储水、留水及供水水平, 提升玉米抗旱水平。旱田玉米要增加有机肥料或秸秆的回田量, 并进行有效轮作, 这样可提高土地中水分的利用效率。

3 抗旱栽培技术

3.1 抗旱坑法

秋季将土地翻整后, 需要在土地冻结前挖坑, 以便收集雨雪和土壤熟化。之后, 将准备好的混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和坑中的土壤进行混合, 再将密封。封顶方式主要是利用表层土将顶部进行填平, 要比地表略高, 同时压实, 以免出现水分流失的现象;还可在雨雪后, 将雨雪移入坑内在进行封顶, 如有坍塌现象就要及时修复, 达到保墒效果。后一种方式不仅可保墒, 还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播种前要实施耙耱, 使土地保持平整, 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3]。

3.2 秸秆覆盖法

这个方法是使玉米秸秆或麦秸秆平铺于播种土地的表面, 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水分流失, 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是进行旱地玉米种植进行节约水资源、提升土壤肥力的一项有效措施。覆盖秸秆的时间是在秋季进行整地之后及玉米生长至拔节阶段之后各进行1次, 在土壤表面及垄间平铺1 000 kg左右的秸秆粉。这样做不但可以保证土壤的含水量, 而且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 使土壤的肥力得到较大提升, 增加玉米产量。

3.3 膜侧播种法

进行保墒抗旱的其他效果较为良好的措施便是膜侧栽培法。这个措施的主要实施方式如下:在距离地膜边缘4~5 cm的地方播种玉米种子, 借助膜的对热量的传导作用及对水分的保持作用, 为玉米在发芽及成长阶段提供足够的水资源及恒定的温度。如果在玉米垄间种植有其他作物, 需要让地膜仅覆盖玉米植株[4]。

4 结语

在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下, 应用适当的抗旱技术, 对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抗旱技术的应用不但节约了种植成本, 还保证了玉米产量, 并使玉米质量得到提升, 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抗旱技术有很多种, 在使用时,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在凤.南涧县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 (3) :94.

[2]陈惠丽, 王久波.盐碱地土壤玉米栽培综合技术措施的应用[J].新农业, 2014 (14) :37-38.

[3]王艳萍.鲁西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 2015 (12) :147.

[4]王桂红.玉米综合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 2016 (1) :122.

综合抗旱技术 篇2

一、进一步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今年的特大旱灾将导致小麦条锈病、小春蚜虫、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发展趋势;水田保水差,造成水田普遍失墒开裂,破坏了药膜覆盖层,使除草剂不能起到封闭土壤的作用,严重影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喜高

温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将加重;玉米由于墒情差,气温高等不利因素影响,将面临出苗差,草害、地下害虫、锈病、蚜虫、粘虫等危害加重;蔬菜蚜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也将加重发生。为此,各级植保部门要一步增强病虫害防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田间调查,预测预报病虫发生动态,结合病虫发生实况及时编发简报,提前做好农用物资储备,指导各地开展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药用药安全水平

要加强对群众用药的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利用各种培训会、防治现场和走访农户等形式,做好农民群众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指导和用药安全工作,深入防治现场,指导农民什么时候用药,用什么药,怎么用药,不得多种农药同时混用。要加强稻田水浆管理,提高稻田杂草防除效果。要注意科学用药,适时用药,漏水田、台田不可用药,施药后保水是确保防效的关键,切忌漫灌、串灌,田间缺水时可缓灌,但不要淹没心叶;施药后保持水层3-5公分,一定要保水4-5天,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除草效果。

三、对症下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开展防治工作

(一)稻飞虱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创造不利于稻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2.生物防治:稻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等,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应保护利用,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3.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稻飞虱发生情况,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长的农药,尽量考虑对天敌的保护,掌握在若虫盛期施药,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1000头,及可进行防治,必须进行统一防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稻纵卷叶螟防治

寄生性天敌卵期主要有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幼虫期主要有纵卷叶螟绒茧蜂、螟蛉绒茧蜂、菲岛瘦姬蜂。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隐翅虫类、蛙类、蜻蜓类、瓢虫类等30余种,其中草间小黑蛛和表翅蚁形隐翅虫等捕食力最强。设置诱集田,缩小发生和防治面积,选用抗虫高产良种,减轻或避免受害。孕穗至灌浆期受害损失最重,蜡熟期次之,分蘖期最轻,因此孕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重点。常用农药有杀螟杆菌、杀虫脒、杀螟丹、辛硫磷、敌百虫、杀螟硫磷、杀虫双等。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也可以通过品种布局设(来源:好范文 http:///)立诱杀田,减少施药面积。

2.生物防治:天敌对稻纵卷叶螟有强烈的控制作用。我国采用人工繁殖赤眼峰防治稻纵卷叶螟已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建立了赤眼蜂生产线,为大面积生物防治打下了基础。生物源农药b.t.乳剂防治效果也较好。

3.化学防治:应严格按照防治指标,掌握在防治适期(孵化高峰至3龄幼虫前)施药。注意选择高效长效,对天敌影响小的化学农药。

(三)马铃薯晚疫病防治

1.发病条件: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或氮肥施用过多,发病较严重。温、湿度适宜时,其病迅速扩展蔓延,病株成片枯死。

2.症状表现:发病叶片,最初在叶尖和叶缘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变为褐色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健交界处有一圈白色霉层。受害茎部,产生稍凹陷褐色条斑,潮湿时,产生白霉,受害薯块,产生褐色稍凹陷病斑。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②重病田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春马铃薯与番茄地,应间隔300~500米。③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配施氮、磷肥,增施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性。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将其集中烧毁,以减轻发病。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立即喷药,控制其扩展蔓延。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64%的杀毒矾500~750倍液,或80%的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四)地下害虫防治

1.预测预报:认真做好虫口密度调查工作,掌握成虫发生盛期,及时组织防治。

2.农业防治:结合春耕,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

产卵;合理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3.药剂处理土壤。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ml,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

4.药剂处理种子。可用50%辛硫磷乳油l00ml,兑水2~3kg,拌玉米种40kg,拌后堆闷2~3小时,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拌种,对蝼蛄、蛴螬、金针虫的防效均好。使用种衣剂时最好选择防地下害虫、兼治玉米丝黑穗病的专用种衣剂。

综合抗旱技术 篇3

关键词:苜蓿;新品种(系);抗旱性;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541+.1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160-04

收稿日期:2013-04-16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1610322013010、1610322014009);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编号:2010CB951502);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2030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D13B07)。

作者简介:田福平(1976—),男,甘肃武山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草种质资源与育种。Tel:(0931)2115267;E-mail:tianfp@163.com。

通信作者:路远,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草地生态。E-mail:luyuanjb@163.com。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人工牧草[1],保留和播种面积在130万~260万hm2[2]。甘肃省的苜蓿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居全国第一[3]。但干旱一直制约着甘肃苜蓿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于自然降水,受干旱胁迫的影响很大,给苜蓿产业化和经营者带来巨大损失。随着近年来干旱现象的加剧,抗旱丰产苜蓿品种的选育已是甘肃苜蓿产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选育抗旱丰产苜蓿品种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旱作丰产苜蓿新品种的选育研究,选育出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良苜蓿新品种,对提高我国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苜蓿产量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天然形成的干旱条件测定苜蓿的干草产量及生理生化抗旱指标,从试验材料出苗后,就停止灌溉,在自然干旱胁迫状态下测定连续三年的干草产量及大田苜蓿在开花期受干旱胁迫呈萎蔫状态的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对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先分别进行抗旱性评价,进而通过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参试苜蓿品种(系)的抗旱性做出客观的评价,为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农业部兰州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103°45′E,36°01′N),海拔1 750 m,年均降水量324.5 mm,年均温9.3 ℃,极端最高温39.1 ℃,极端最低温-23.1 ℃,蒸发量1 450.0 mm,日照时数2 751.4 h。属于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为黄绵土,黄土层较薄,土壤pH值7.5,含有效氮95.05 mg/kg、有效钾182.8 mg/kg、有效磷7.32 mg/kg、有机质0.84%。

1.2供试材料及试验设计

参试苜蓿材料见表1。小区面积15 m2(5 m×3 m),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共24个小区。小区间隔50 cm作为保护行,种植陇东苜蓿,行距50 cm。于2007年8月18日条播,每个小区的种子播量为22.0 g,播深2 cm。各个处理的栽培措施相同,苗期中耕除草,不灌溉,自然生长。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产量测定:分别测定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年苜蓿干草产量,每个小区均为初花期刈割1 m2,留茬1~3 cm。刈割的鲜草风干至恒质量后测干草产量。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细胞膜透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用邹琦的方法[4]测定,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用马宗仁的方法[5]测定。于2012年6月苜蓿初花期,干旱脅迫严重情况下苜蓿植株明显发生萎蔫时采集同一部位同一方向的苜蓿叶片进行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根据产量表现来判定苜蓿品种(系)的抗旱性是传统抗旱育种的经典方法,所得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可靠。由表2可知,在旱作条件下,杂选1号苜蓿新品系从2010年—2012年的3年的干草平均产量为12 028.60 kg/hm2,高于其他参试品种(系),从3年的试验结果可知,依据产量指标确定的抗旱性大小依次为:杂选1号>陇中(CK3)>巨人(CK2)>CK×埃>CK×杜>中兰1号(CK1)>CK×图。表1供试苜蓿品种(系)概况

序号1品种(系)1来源1原产地1发芽率(%)1备注11杂选1号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1甘肃1921选育的耐旱丰产苜蓿新品系21CK×杜1吉林畜牧所1法国1921经杜普梯苜蓿选育31CK×埃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1埃及1871经埃及苜蓿选育41CK×图1内蒙图牧吉草地所1内蒙1891经图牧2号苜蓿选育51中兰1号(CK1)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1甘肃1951甘肃主要栽培种61巨人(CK2)1甘肃农业大学1美国1961主要栽培的引进品种71陇中(CK3)1天水市畜牧站1甘肃1781甘肃主要栽培种

3讨论

抗旱选育的目的是培育干旱条件下能够高产、稳产的品种,抗旱机制的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富有挑战性的重大课题之一[9]。牧草抗旱性的研究首先有赖于对牧草抗旱性科学而准确的评价,即鉴定其抗旱能力的大小[10]。因此,培育抗旱性强的苜蓿品种,目的就在于使其在干旱的环境条件下也能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以此来评价品种的抗旱性。产量指标和形态学指标为田间鉴定中常用的抗旱指标,而任何植物适应逆境都是以降低产量为代价的,苜蓿的抗旱性最终要体现在产量上[11]。该研究不仅考虑了苜蓿抗旱性评价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理生化指标,而且对干旱条件下苜蓿3年的干草产量用作抗旱性鉴定的一项重要指标,避免了用单一指标评价苜蓿抗旱性的片面性,为今后苜蓿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nlc202309041843

膜透性是公认的可以用于苜蓿抗旱性评价的生理指标[12]。苜蓿在水分胁迫下必然造成膜伤害,细胞内含物失去控制,质膜透性增加,这时测定电导率值即可反映质膜伤害程度,从而鉴定出抗旱能力。在干旱条件下,抗旱性越强的植物品种,其细胞膜的伤害程度越轻,渗透量也越小,故其浸出液的电导率也越小。叶绿素含量已在农作物抗旱鉴定中作为抗旱生理指标广泛应用[13-14],叶绿素含量愈高,品种抗旱性愈强[15]。在干旱逆境条件下植株体内CAT酶、SOD酶、POD酶活性均增高。抗旱性强的苜蓿品种这些酶的活性更高,抵抗干旱的能力更强[16-17]。可溶性蛋白与调节植物细胞的渗透势有关,高含量的可溶性蛋白可帮助维持植物细胞较低的渗透势,抵抗逆境带来的胁迫[18],干旱胁迫下,抗旱品种可溶性蛋白下降的幅度低于不抗旱的品种。丙二醛(MDA)是反映质膜破坏程度以及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强弱的重要指标[19],作为细胞质膜过氧化的主要产物,其含量的多少能直接反映细胞质膜过氧化水平,在干旱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丙二醛含量低于抗旱性弱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能提高作物对逆境环境的适应性[20],可溶性糖作为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与苜蓿抗旱性密切相关,在干旱胁迫时,抗旱苜蓿品种比不抗旱苜蓿品种积累更多的可溶性糖,这使得抗旱品种比不抗旱品种的渗透调节能力大,从而避免或减轻干旱的伤害。脯氨酸积累是植物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脯氨酸数量的多少可作为作物品种抗旱性的衡量指标,在干旱胁迫下,抗旱品种比不抗旱品种含有更多的脯氨酸[5]。借助生理生化指标来鉴定苜蓿抗旱能力的大小已是目前苜蓿抗旱性综合评价常用的方法[21]。苜蓿抗旱性的选育首先有赖于对苜蓿抗旱性科学而准确的评价,即评价其抗旱能力的大小。苜蓿干草产量、电导率、叶绿素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常被作为苜蓿抗旱性评价的重要指标而广泛应用。

产量指标虽然是评价苜蓿抗旱性的一个相对的综合指标,但不能以一代全,因为干旱对苜蓿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它影响着苜蓿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品种间在抗旱性方面所表现的差异,都有其相应的生理生化基础。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电导率、叶绿素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均可作为苜蓿抗旱鉴定的评价指标。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正确与否最终仍需以苜蓿产量结果做出判别。抗旱性的综合评价不仅需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指标,而且要有合适的评价方法,苜蓿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很多,对不同苜蓿抗旱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的方法是苜蓿抗旱性评价中较为普遍的评价方法[21-23]。因而,将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指标相结合进抗旱性综合评定,才能提高抗旱性鉴定的可靠性,而使评定出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为接近,为抗旱育种提供有效的依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杂选1号苜蓿新品具有最高的干草产量,较低的电解质渗出率,中等的叶绿素含量,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中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少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

本研究各品种(系)的综合评价的抗旱性结果为,杂选1号苜蓿的抗旱性最强,巨人(CK2)的抗旱性较强,陇中(CK3)的抗旱性中等,中兰1号(CK1)、CK×埃、CK×图及CK×杜的抗旱性弱。

参考文献:

[1]张瑞富,杨恒山,包宝君,等. 8个紫花苜蓿品种多年草产量比较[J]. 作物杂志,2010(3):78-81.

[2]洪绂曾. 苜蓿科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2.

[3]晁德林,王俊梅. 甘肃苜蓿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J]. 草业科学,2011,28(2):327-330.

[4]邹琦.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10-173.

[5]马宗仁,刘荣堂. 牧草抗旱生理学[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216-284.

[6]周瑞莲,张承烈,金巨和. 水分胁迫下紫花苜宿叶片含水量,质膜透性SOD,CAT活性变化与抗旱性关系研究[J]. 中国草地,1991(2):20-24.

[7]杜锦,向春阳. NaCl胁迫对玉米幼苗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72-74,83.

[8]蔡丽艳,李志勇,孙启忠,等. 扁蓿豆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J]. 草业科学,2012,29(10):1553-1559.

[9]降云峰,趙晋锋,马宏斌,等. 作物干旱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5.

[10]杨秀娟,韩瑞宏,卢欣石,等. 苗期紫花苜蓿品种抗旱性初步研究[J]. 草业科学,2008,25(11):54-59.

[11]张俊丽,刘静. 干旱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田间抗旱性对比试验[J].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5):11-12,23.

[12]韩瑞宏,卢欣石. 苗期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J]. 草地学报,2006,14(4):393-394.

(下转第217页)王帅,胡建军,陈根元,等. 小花棘豆对家兔血清蛋白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64-166.

综合抗旱技术 篇4

1 试验示范点概况

示范点设在毕节试验区纳雍县沙包乡双山村、天星村。面积为33.3 hm2。该地区海拔1 500 m, 年均温12.8℃, 年降雨量1 100 mm, 无霜期260 d, 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

2 提高定植成活率的抗旱技术

2.1 苗木栽前根系处理

大多数果园建园时, 苗木均从外地运入, 经过长距离运输, 根系裸露, 易丧失发芽力。为了使苗木根系伤口早愈合, 多长、快长新根, 定植前先用清水泡根12~24 h, 补足水分后栽植, 以满足树上发芽展叶的水分需要。同时, 栽前再进行生根粉溶液蘸根处理, 具体方法:将ABT三号生根粉1 g溶于少量酒精中, 再加10 kg清水, 把果树苗木根系蘸10 s后立即定植。经过处理后定植的苗木, 成活率大大提高。

2.2 定植方法

2.2.1 保水剂定植法。

按常规开挖果树定植坑, 并回填, 回填1/2时, 把20 g保水剂 (东莞市安信保水有限公司生产的安信农林保水剂) 与土壤充分混合搅拌均匀, 撒于坑内均匀铺开, 并倒少量水。在其上填表土5~10 cm, 放入苗木、覆土、提苗、踩实、再覆土, 使苗木根颈部略高于地面5 cm。坑沿堆土稍高于树干处, 以利于集雨渗入树盘, 苗木定植好, 浇足定根水。保水剂定植苗木比对照成活率提高5%~10%。

2.2.2 根际埋罐贮水定植法。

利用容积200~300 m L的废玻璃瓶、塑料瓶、竹筒等容器, 定植时将1~2根系插入盛满清水的容器中, 一起植入定植穴内, 罐口向上, 覆一小石片, 填土固定苗与容器, 浇足定根水, 覆地膜。容器中的水一般可供树苗利用15~20 d, 通过试验示范, 2011年遇冬春特大干旱, 2月苗木定植成活率达98%。该方法建议采用竹筒, 既环保又能就地取材。

2.2.3 栽后覆盖地膜。

按常规定植好苗木后即覆盖地膜。树盘覆盖地膜, 早春可以减少树盘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温度, 既可提高苗木成活率, 又能促进幼树新梢生长。具体做法:定植好树苗后, 浇足定根水, 整理树盘, 将树盘整成外高内低的盆状形, 在树盘四周用镐刨出小沟, 再把约1 m2的塑料薄膜铺在树盘上, 树干在膜的正中, 然后用土将膜四边盖严。在离树干较近的地方打1~2个孔, 以便浇水和接收雨水。贵州省所盖地膜一般在4月上、中旬气温回升后及时揭去, 以免树干基部周围温度过高烧苗。进入雨季后, 揭去地膜, 有利于蓄积雨水, 便于中耕除草, 保持树盘内土松草净。据长期试验统计, 贵州果园建设中, 通过栽后树盘覆盖地膜, 桃、李、梨、苹果、樱桃、核桃等栽植成活率一般均达90%以上。坚持推广该技术, 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基本抗旱措施。2.2.4提倡秋季定植苗木。贵州省果园苗木定植一般习惯在12月至翌年3月进行, 而这段时间贵州省各地降雨量最少, 遇特殊年份, 几乎无降雨, 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 示范点纳雍县沙包乡均无降雨, 对当年定植的果苗造成极大影响, 春季定植的苗木成活率仅达50%。2011年6月对沙包乡双山村示范果园定植成活率进行统计, 常规定植、树盘覆膜桃苗, 2010年10月20日定植成活率89%, 2011年1月20日定植成活率仅50%, 新根系数量前者比后者平均多2.1条。因为贵州秋季降雨量丰富, 此时定植, 定植坑内土壤处于湿润状态, 且地温较高, 促进根系活动, 伤口愈合快, 有利于缓苗。试验表明, 随着近年来贵州冬春干旱越来越严重, 建议果园定植时间应适当提早到秋末。

3 果园节水抗旱综合管理技术

3.1 果园覆盖

3.1.1 地膜覆盖。

树下覆膜能有效减少地表无效蒸发, 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 提高水分利用率;覆膜提高土壤温度, 有利于早春根系生理活性的提高, 促进微生物活动, 加速有机质分解, 增加土壤肥力, 合理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平衡。对促进果实成熟和抑制杂草生长也有作用。贵州省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结合果园冬季管理进行, 完成树干涂白、施肥后, 整理树盘, 将树盘整成外高内低的盘子状, 有利于蓄集雨水, 有条件的果园浇水10~20 kg/株 (约1小桶) , 之后覆盖薄膜 (1.5~2.0 m2 2块) , 膜接缝处和四周用土压实, 膜上打几个小孔, 并用土块盖住, 便于水分渗入树盘。

3.1.2 LS地布覆盖。

LS GROUNC0VER地布是一种新型覆盖材料, 由优异的聚丙烯窄条编织而成, 使用年限可达5年以上, 年使用成本低, 是发展省工、节水复合型现代农业的典范, 具有重大推广价值。将地布顺行覆盖, 一方面能有效抑制各种杂草的生长, 另一方面可保持树盘土壤水分, 减少水分蒸发。试验表明, 无降水条件下, 在5、20、40 cm土层, 地膜、地布覆盖都能使土壤相对含水量提高13%~15%, 保墒效果相当。在果实生长发育期, 各土层地布覆盖土壤含水量比地膜提高25%~30%, 比对照提高l5%~20%[1]。具体做法:在树行间, 距离树干80 cm处挖沟线, 将沟线到树干部分整成箱状, 近树干处略低沟面5~10 cm, 将1 m宽的LS地布顺行覆盖, 树两面的地布用鱼线缝合, 树干周围留出约10 cm的空隙, 并将地布在此处压入土中, 避免高温季节对树体造成灼份, 树干另一面 (沟面) 的地布用土完全压实。据试验, 覆盖地布, 每年可节约人工除草费200~300元, 在旱季不灌水也能够满足果树生长需要。因为地布有良好的渗透性, 降水能大部分渗人树盘;同时又有像地膜一样的防蒸发性, 能有效保持土壤水分, 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3.2 幼龄果园合理间作

幼龄果园合理套作蔬菜, 可改善果树微域气候, 有利于果树生长, 并可增加收入, 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通过合理间作蔬菜, 利用间作物覆盖地面, 改善果树生态条件, 果树生长状况比未间作蔬菜的树体好。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对树盘进行地膜覆盖, 行间合理间作蔬菜, 采用辣椒—白菜 (萝卜) 间作模式, 一年种植一季辣椒和一季白菜 (萝卜) , 增加经济收入3 000~5 000元, 达到了果园种植以短养长的效果;同时果园通过合理间作蔬菜覆盖, 可抑制杂草生长, 减少蒸发和水土流失, 缩小果园地面温变幅度, 提高果园水、肥供应, 起到抗旱保水作用, 树体比对照生长更好[2]。幼龄果树合理间作蔬菜 (辣椒) 高效实用栽培模式, 是贵州山区果园抗旱、增加农民收入的技术措施。

3.3 穴储肥水法

根据树冠大小, 在树冠投影的内侧根群集中分布区, 分散挖4~6个直径30 cm左右、深30~40 cm的穴, 再把稻草 (玉米秸秆、杂草) 捆成直径15~25 cm的紧实草把, 用清水浸泡12~24 h, 之后将草把垂直放入穴中央, 每穴用5 kg鸡、猪肥, 混加100 g复合肥混合后拌成混合土, 填到草把周围, 施入10 kg沼液或水。再在草把顶部覆盖薄土约5 cm, 最后用膜覆盖储水穴, 每穴覆盖地膜1.0~1.5 m2, 地膜边缘用土压严, 中央正对草把上端穿一小孔, 用来追肥浇水或承接雨水, 并在小孔上压一小石块, 以防水分蒸发。在果树生长关键时期, 可通过储水穴浇水追肥, 每穴追施尿素或复合肥50~100 g, 将肥料放于草把顶端, 随即浇水5 kg左右。浇水直接将水管对准小孔淋施。雨季即可将地膜撤除, 使穴内贮存雨水[3,4]。该技术简单易行, 节肥、节水, 适宜贵州山区果园推广应用。

3.4 蓄水池集雨灌溉

贵州大部分地区如不遇特殊年份, 都时有降雨, 干旱时间不会太久, 在果园修建简易蓄水池集雨, 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抗旱措施。具体方法:在果园适当地方, 挖长宽各2 m、深1 m的土坑, 土坑沿四周留30 cm的埂, 在坑内直接铺垫0.8mm厚的塑料膜, 将膜在坑底铺平, 沿四周拉到坑埂外, 并用石块压好即可。蓄水池可在雨季蓄水, 干旱时浇树。一般1 333.34~2 000.01 m2果园建蓄水池1个 (容积3~4 m3) , 雨后或抽水蓄满水后, 用薄地膜盖住, 之上覆盖一薄层 (约5 cm厚) 杂草, 以避免蓄水池的水分蒸发, 在果树生长时期, 如遇干旱, 及时喷施和浇灌, 可缓解果园旱情, 促进果树正常生长[5]。

总之, 在果树生产中, 生产者可根据实际, 综合使用以上简单易行的果树节水抗旱技术, 一般可节水30%~50%, 而且在干旱季节, 基本可满足果树生产对水分的需求, 节本增效, 有利于促进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总结贵州山区果树节水抗旱综合技术措施, 以为提高果树成活率, 促进农业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果树,节水抗旱,措施,贵州山区

参考文献

[1]邓家林, 张全军, 李文贵.新型覆盖材料——LS地布在果树节水抗旱上的应用效果[J].四川农业科技, 2010 (5) :37.

[2]万明长, 乔荣, 胡明文, 等.幼龄桃园合理套作蔬菜高效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9) :108-110.

[3]王玉堂.果树抗旱保水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 2011 (10) :23.

[4]陈天晖, 鄢新中, 许庆胜, 等.果树抗旱综合技术措施[J].现代园艺, 2011 (8) :21.

北方玉米抗旱播种技术 篇5

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干封冻面积大,土壤底墒较差。虽然出现几次雨雪天气过程,但因土壤尚未解冻,雨雪增墒作用有限。针对北方地区生产存在的问题,专家提出,紧紧围绕“抗旱保春播、一播拿全苗”,以推广抗旱播种技术为重点,精细整地、科学施肥、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全面提高播种质量,努力夯实玉米生产基础。

(一)选择适宜品种,防止越区种植。因地制宜选用抗旱性强、丰产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熟期适宜,且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良玉米品种。要杜绝越区种植,避免生育期偏长的品种,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商品质量。

(二)搞好整地施肥,打好播种基础。针对土壤墒情不足的实际,通过深松整地、“小垄改大垄”、保护性耕作等农艺措施,提高土壤抗旱效果。对旱情较重且没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尽量少动土,采取原垄卡种,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要根据不同土壤肥力,科学合理搭配肥料,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与微肥配合、基肥与追肥配合,提倡“重施底肥、氮肥分追”,防止“一炮轰”。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化肥开沟深施,切忌地表撒施,注意种肥隔离,以防烧种烧苗。

(三)适期适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播期过早易导致低温烂种和地下害虫、丝黑穗病等土传病害,播期过晚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及籽粒后期灌浆和脱水。对秋整地田块,要抓住春季返浆期及时镇压保墒播种,尽可能少动土,以保墒情;对秋季未整地田块,宜采取春季

顶浆灭茬,原垄播种,适时抢墒早播。

(四)推广抗旱技术,力争一播全苗。根据生产基础和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推广成熟实用、简便高效的抗旱节水技术。一是坐水种技术。充分发挥坐水种技术成本低、易操作、结构简单、机动灵活、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与行走式注水点播机等农机具配套使用,一次完成开沟、注水、点种、施肥、覆土和镇压作业,确保苗齐苗匀苗壮。二是膜下滴灌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该技术是目前最节水、节能的新型灌溉技术,不仅集约利用灌溉用水,而且有效避免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深层水分渗漏和地表径流,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满足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水温条件。三是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技术。玉米覆膜种植具有增温保墒、集雨抗旱、提质灭草等作用,通过起垄覆膜,积蓄自然降水,减少水分蒸发,将无效降水变为有效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强玉米抗旱能力。

玉米抗旱栽培技术 篇6

一、品种选择

选择优良杂交玉米种是抗旱栽培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种子选择上,应精选抗逆性强、在当地适应性好、丰产性高的杂交种。

二、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和晾晒。挑选均匀一致的种子,太阳下晒种3天,提高种子发芽势、抗病性和出苗整齐度。

三、培育壮苗

1. 营养土的配制。营养土配制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方法是用细肥土、细厩肥按3︰7的比例,再按每亩5公斤加入磷肥和适量清粪水,混拌均匀堆沤3~5天后使用。

2. 制钵(坨)。在营养土中加入适量清粪水,使之能揉捏成团即可。用手工捏制成拳头大小的营养坨,留上播种孔。用制钵器按其操作规程制作。营养钵(坨)应摆放整齐,播种孔向上。每亩大田准备4500~5000个钵(坨)。

3. 苗床整理。苗床一般按宽67~100厘米,深7厘米左右开厢作床,厢面要平整,苗床底用塑料薄膜铺垫,以防根系扎入床土中移苗时伤根。营养钵(坨)摆放好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以便保持水分、防止营养钵(坨)干燥及防止苗床或播种孔积水。

4. 播种。每年干旱较为严重的地方光热条件都较好,可较往年推迟一个节令播种。每个营养钵(坨)播一粒种子,并将营养钵(坨)浇足水分,盖上3厘米厚的细肥土,加盖塑料薄膜。土地多的农户可分成3~5期播种。苗床期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缺水、烧苗、人畜践踏等,一叶一心期揭膜通风、练苗,准备好充足的健壮苗。

四、移栽

1. 移栽时间。移栽期在二叶一心期,此时移栽容易定向、成活,返青时间短,生长健壮。要克服小苗定向率低、大苗返青时间长、老苗易形成僵苗而造成减产的问题。

2. 栽培密度。应根据地块肥力、玉米品种及套间种方式定植,每亩玉米3500株左右为宜。

3. 移栽方法。采用双行开沟单株种植,先将苗床里的玉米苗按大小、强弱分类,选生长健壮、整齐一致的苗集中种植;按25~27厘米间距定向摆放到移栽沟里,第二片叶垂直指向大行,以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将农家肥、化肥施在两株玉米苗之间,用清粪水浇施在营养钵(坨)上帮助定根提苗;然后再覆土掩盖,并于当天覆盖地膜,防止水分散失。

五、盖膜

地膜覆盖具有保水、保肥、保温、保墒、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光合效率等作用,在易受干旱的地区,地膜覆盖栽培显得尤为重要。覆盖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移栽覆膜后,经常检查,地膜两侧是否压严,发现漏压和风扒,立即取细土压好。二是及时放苗,玉米二叶一心期,及时放苗,挖小孔,放单株,放苗后,用细土封严开口,防止膜孔跑气透风,引起烧苗,雨水不能渗入膜内。三是在玉米10~11叶期进行追肥,亩追尿素25~30公斤,追肥深度10~15厘米,追肥部位距主根距离12厘米,追后用土封严。

六、生产建议

1. 云南省镇雄县是干旱较为突出的县,由于光热条件较好,可适当推迟播种期,最迟于4月25日前播种玉米,也能正常成熟。

2. 由于播种期推迟,可选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种植,如黔兴7号、罗单3号、镇单3号等。

3. 如到4月底还遇干旱天气,可采用玉米“湿直播”技术进行播种。具体做法是:先开沟作为玉米播种行,在行内先施入农家肥、复合肥等作底肥,浇足清粪水、清水,并立即覆土盖膜,盖膜时膜侧上下不能有大土块,地膜要用细土将四周压实,随后即可用手指或器具按规格打孔播种(规格如同单株育苗移栽技术),每孔放一粒玉米种,随后用细土掩好压实,防止水分蒸发散失。也可以先开玉米播种行,待下雨后,马上施肥播种盖膜。

4. 推广直播玉米移栽补苗技术。由于干旱影响,直播玉米会导致缺苗,为保证直播玉米全苗、齐苗,应推广育苗移栽补苗技术。方法是:在播种后出苗前育部分预备苗,待大田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用育好的苗带土移栽补苗,移栽后及时浇水。

5. 在干旱地块,若近期无降雨,农户暂时不要播种,这种情况容易造成“炕种”。

6. 关注天气预报,适时播种。

石灰岩地区抗旱造林综合实用技术 篇7

1 改进型鱼鳞坑整地造林模式

改进型的鱼鳞坑整地造林模式比老式的鱼鳞坑整地造林有所不同。首先是鱼鳞坑的设计采用等高放线, 品字型排列, 行距4m, 坑距3m。坑外石头筑弧形石坝, 坝高大于50cm, 厚度大于20cm, 外沿长度大于2m。坑内用周边土回填。土层厚度不低于50cm。这样就围成一个2×1×0.5m的大鱼鳞坑, 这种鱼鳞坑容积大、蓄水多、保墒好、有利于根系伸展容易扎根, 从而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

2 营养杯容器苗造林技术

育苗基质以苗圃土为主, 里面填加充足的肥。这样的基质一方面可保证基质的通透性和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 另一方面还可以形成稳定的根坨, 便于运输移植。

容器苗使用的容器是聚乙烯容器袋, 容器袋的规格随树种而异。山杏为12×18mm, 落叶松15×20mm, 油松围10×15mm, 柠条10×15mm, 当年育苗云杉15×20mm, 该容器是一次性重复利用的。

容器苗的起运, 山杏和柠条容器苗是当年出圃。落叶松和油松是当年育苗, 次年装袋出圃。云杉是三年生苗, 当年育苗, 次年装袋, 第三年出圃。容器苗的起运是造林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起苗前一定要浇足底水, 采用标准箱包装, 每箱20株, 这样就避免了苗木受到机械伤害。

容器苗的栽植, 过去常规造林只限在秋季, 利用容器苗栽植造林, 可充分利用雨季进行栽植, 此时温度高雨量集中, 利用苗木生长。

3 抗旱造林技术的配套使用

3.1 保水剂的使用

一是干施, 即栽植封土时把保水剂与根系附近的土混合掺匀一并施入。二是湿施, 即保水剂吸水后与根系附近的土混合施入。施入保水剂的剂量与土壤的重量之比为2%~5%。

3.2 生根粉的使用

把生根粉ABT3号配成浓度为100~500mg/L的水剂与土壤混合成泥浆, 蘸根后栽植。

3.3 地膜覆盖

一般运用于春季造林, 可提高地温, 避免水分蒸发, 起到防冻保水的作用。

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规范化管理 篇8

关键词: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管理,规范化

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加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形势下, 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有新的特点与要求。我们必须在掌握全面的、足够数量的防汛抗旱历史资料信息, 总结过去的防汛抗旱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结合新情况新问题, 制定有效的战略, 才能顺利开展防汛抗旱工作。因此, 加强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一、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收集的内容以及管理的意义

(一) 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收集的内容

所谓的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是指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对于防汛抗旱的灾情预报、决策指挥、工程调度等防汛抗旱实践形成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字、照片、声像磁带、录像关盘等各种形式的记录。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收集的内容主要有:

1. 防汛抗旱的调度命令、文件以及各种类型的防汛预案及汛情通告等;

2. 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进行防汛抗旱工作的各类责任分工文档;

3. 各类重要的水文、气象资料以及汛前检查报告、防汛抗旱

的抢险报告、汛情与旱情的登记与处理的情况、防汛抗旱期间的检查汇报情况与灾后的各种灾情调研报告等;

4. 防汛、抗旱的经费申请与调度情况、物资储备与调配情况以及洪涝、旱灾灾情的统计情况与救灾减灾的效果评估等;

5. 防汛抗旱期间领导重要的批示、抢险救灾信息、防汛抗旱

的各类简报、专报、防汛抗旱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防汛抗旱工作从工作部署到工作总结过程中的各种统计报表等;

6. 关于防汛抗旱的各种实物资料, 如各种防汛抗旱的图表、声像磁带、原始录音、录像以及其他各类实物资料。

(二) 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管理的意义

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是从事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的广大人民群众与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的实践结晶。这些技术资料是今后防洪抗旱工作中潜在的生产力, 对于以后的防洪抗旱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要实现小康社会以及全面的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对于新时期的防洪抗旱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就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要对防洪抗旱工作进行改革, 将控制洪水转变为对洪水的管理, 并由单一的抗旱工作转变为全面的抗旱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完整全面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总结经验, 更新防洪抗旱工作思路并制定适合新时期的防洪抗旱对策, 才能确保防洪抗旱工作有效开展。

二、加强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一) 重视资料的收集与归档, 建立防汛抗旱的档案管理机制

由于防汛抗旱工作中形成的资料具有内容繁琐、资料分散杂乱的特点, 加上技术资料在收集工作中资金缺乏, 这就提高了完整地收集防汛抗旱资料的难度。因此, 各级领导要引起对防汛抗旱原始的有价值的资料收集的重视程度, 尽可能的给予资料收集工作中资金与人员上的支持。

此外, 在我国的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中, 部分的防汛抗旱资料没有形成正式的文件形式, 无法对这些技术资料进行档案管理, 从而使大量的有价值的综合技术资料散存在个人或部门的手中, 没有将这些技术资料及时移交、整理并归档, 从而造成部分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遗失或遗漏的情况出现。因此, 在对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管理的过程中要成立专门的资料管理部门, 明确责任制, 派专人进行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 建立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机制。在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的收集过程中, 不仅要全面收集相关的原始文件材料, 更要重视对各类电子稿、图像、图表以及声像材料的收集并建立专门的防汛抗旱资料档案。最后, 对于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 防汛抗旱资料的档案式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对各种资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并加强资料的分类管理, 形成规范档案, 加强资料管理的系统性, 从而保证各类防汛抗旱材料的完整性, 从而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 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促进防汛抗旱资料的现代化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在防汛抗旱的综合技术资料的管理过程中也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为防汛抗旱资料档案管理服务, 实现防汛抗旱资料档案现代化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大量的信息服务功能, 在防汛抗旱的综合技术资料档案管理过程中可以准确、快捷地提供所需相关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各类防汛抗旱的综合技术资料建立电子档案, 使原始的纸质档案管理上升到电子档案管理的高度, 并在电子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档案管理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为防汛抗旱工作的指挥者决策以及各种物资调度服务的智能化防汛抗旱系统, 该系统除具有随时查询防汛抗旱的各类历史资料的功能以外, 还提供防汛抗旱工作中需要的各类数据计算与统计的功能, 且快速高效, 成效显著, 从而实现防汛抗旱资料现代化管理, 为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要使防汛抗旱工作高效开展, 合理调度, 就需要对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这就需要加大对原始资料收集工作的投入力度, 重视对技术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形成系统规范的档案, 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电子档案, 提高防汛抗旱综合技术资料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从而为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艳刚.承德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2.

[2]张志彤.防汛抗旱保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J].中国水利, 2009, (18) :74-77.

[3]白超海.湖南省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 2009, (02) :11-13.

[4]钱敏.承前启后谋发展继往开来创新篇全面做好2011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在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治淮, 2011, (06) :9-12.

树木的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探索 篇9

1 抗旱树木的形态

由于树木的形态结构会受到生长环境的直接影响, 为适应环境的变化, 最终树木的生理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作为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的叶片来说, 在干旱威胁下, 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最能够反映树种对环境的适应特征。从抗旱树种叶片的形态适应特征出发其表现主要有:角质层的本质是一种类质膜其主要功能是使水分向大气散失减少, 发达的角质层存在于叶片表皮外壁, 对于植物来说就像穿了一件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屏障衣一般, 所以角质层越厚的植物其蒸腾降低和能量反射提高地就会越大, 最终树木的抗旱性能就会大大增强。具有表皮毛的植物其表皮毛可保护其免受强光的照射以及蒸腾减少;比叶面积较小的植物可最大程度减少水分丧失, 所以许多植物为了适应恶劣环境减少水分的流失其叶片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有的会退化成针刺的形状。从上述的资料可以看出研究叶片形态特征不仅可揭示树种的适应性与干旱胁迫对树种的影响并且可奠定叶片生理生态功能研究基础, 所以在对树木抗旱性的研究中叶片的形态特征的研究十分重要。

2 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生长的树木其环境干旱, 为了适应环境达到抗旱性的效果树木的形态结构、解剖构造与生理功能上都发生着变化, 所以树木抗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树木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的研究能揭示树木适应外部环境内在机理。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主要表现有:叶片绒毛、气孔频率、栅/海比值、蜡被等的解剖结构;胁迫下叶片气孔的运动形式;茎的某些解剖结构及根 (丛枝菌根) 的次生构造的某些特点;有学者在观察研究灰毛滨黎茎的解剖结构时, 发现该植物具有抗旱的多轮异常的维管束, 因为该结构的存在干旱条件下的物质运输更加畅通, 其他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得到全面保证;也有学者对1年生根系的次生构造特别是导管与木质部面积比、导管与根径面积比、根横切面木质部与韧皮部面积比等指标的常见造林树种的抗旱性进行过评价[1]。

3 抗旱造林研究

抗旱造林简单的说就是对干旱地区水分利用率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保证树木能够顺利进行生长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保证抗旱造林措施的有效进行。

3.1 选择树种

在树种的选择中要时刻谨记“适地适树”的原则, 在对树种进行抗旱性强的选择时也应该选择一些适应生存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 如此可以使小气候环境改变, 树木便可以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比如说参试树种以相思、合欢、加勒比松、黄豆树等, 那么进行造林后就可以对树林进行胸径、树稿及冠幅生长进行分析, 同时也可以对该地区的抗旱能力研究分析, 以选择出该地区较为适合的树种。

3.2 整地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造林地形其采取整地措施也应该有所不同。对整地过后的林木有研究发现, 不仅仅是针叶树木也包括阔叶树木, 经过整地之后的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到90%, 如果不进行整地的造林的话其成活率可能只是停留在10%附近, 所以整地工程的实施在造林中可以有效地使造林树木的成活率提高[2]。

3.3 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

伴随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 在对于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 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很丰富, 比如说保水剂、“根宝”、旱地龙等的应用, 在提高我国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有着明显的效果。有实验证明, 进行旱地龙及保水剂的应用的栽后一个月的树根其根部的生长情况要是其他没用化学剂的根部的2-5倍, 并且根部的长度也比较长, 最后的成活率对比显示而没经过处理的树木成活率仅仅约为42%, 而经过处理后的树木成活率在75%附近[3]。

3.4 容器苗造林技术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容器苗造林技术有着作业程序简单、保水性较强、造林成活率高等的优点,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般与困难地造林中被广泛应用。有数据显示利用容器苗造林, 其成活率要比裸根苗高出25-69%, 在某些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甚至可达到80-90%。不过容器苗造林也存在自身比较突出的缺点, 如手工劳动强度大、成本较高等, 可是一定的生产环境下合理选用容器苗造林最后的经济效益还是合理的。

3.5 深栽造林

作为成功经验的深栽造林是指在在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盐量较低 (低于0.3%) 、土质较松散的沙质土与沙壤土地区中, 进行打孔深栽杨树, 插杆深入到地下水的10-20cm处, 踏实的同时栽植孔也填满土。目前这种方法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等地推广[4]。

3.6 雨水造林技术

雨水造林技术是以天然雨水为主要形成形式, 在形成地表径流之后, 通过合理控制雨水, 并合理进行处理与分配, 使得树木的生长需求即便是在干旱的气候与土壤环境下也能够得到满足。这种方法是一种公认的土壤改进措施, 可以使得降雨较少的地区土壤形成有稳定水分资源, 在提高经济林品种和产量里应用雨水造林方法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3.7 固体水种植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形成于20世纪末的一种新的干旱造林技术, 是将普通水进行固化的一种高新技术, 使得水的物理性质处于固态物质, 并且不易挥发、不流动、不融化和不结冰。与次同时这种固态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能良好, 在降解之后无残留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在目前的植树造林工程中这种方法也十分常见, 是植物水源供给方式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应用这种植树技术的过程中, 首先要清楚这种固体水的本质, 它与过去常采用的保水剂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用普通的水进行加工固化而行成固体水其98%成分是水,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而缓慢地溶解失水, 从而保证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不过这种技术是有限制的, 固体水切口横截面与水体接触的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实施该种技术时容易造成供水不足与水资源流出过多的现象。所以一般情况在在造林工程中都会科学合理的研究和分析横截面与土壤微生物, 如此才能够满足树木生长的要求供水。也因为改善植物生长水分需求与使用固体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植物需水状况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 所以在干旱的条件下, 对于改善植物水分布状况和提供水分需求, 适应的固体水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供水措施在与植物吸水过程中同步进行着[2]。

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林业来说, 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与公益性产业其生长周期较长、见效也较慢, 面对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的环境因素的制约, 这就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投入。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林木生长量、降低造林成本等方法来改善林业生态效益的间接性、滞后性、公益性, 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使困扰人类文明前进步伐中的环境问题妥善解决。文章通过树木抗旱性的分析以及目前较常见的抗旱技术的探索, 希望在今后抗旱造林施工中起到借鉴。

参考文献

[1]邓东周, 范志平, 李平, 等.干旱胁迫下树木的抗旱机理与抗旱造林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3) :1005-1009.

[2]唐君, 杨永成.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6) :244.

[3]张兴根.关于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J].科技传播, 2013 (18) :124-120.

综合抗旱技术 篇10

关键词:北票市,荒山抗旱,造林技术

北票市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山抗旱造林工作艰巨。通过对该地区常年的造林工作进行分析, 笔者将重点针对在北票市荒山抗旱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的造林技术中的树种选择、集水技术等核心抗旱及配套抗旱措施进行研究。

1 北票市荒山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1 遵守适地适树原则

北票市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进行抗旱造林的过程中, 选择的树木品种必须能够适应当地的实际状况, 在树木种类的选择中应该以抗旱树种为主, 在树种的种植中应选择经验丰富的造林专业队进行施工。

树木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与其自身抗旱特性存在直接关系, 不同树种消耗的水量也存在差异。在北票市荒山区应基于植物自身蒸腾作用及水利用率等因素对树种进行分析, 做好树种的选择, 避免造林后破坏脆弱的水循环生态系统。一般在该地区可以选择种植抗旱能力强的五角枫、油松等品种。

1.2 完善整地技术

地表径流受到整地技术差异的影响, 临界作用也各不相同。一般水平沟、鱼鳞坑等整地技术的保水能力分别为75%、30%以上。在北票市可以选择水平沟整地技术, 该技术的使用效果略优于鱼鳞坑技术。在荒山造林地挖坑后, 应在下方建造拦水埂, 并在坑与坑之间建立T字型隔离埂, 提高截水效率。一般可以在雨季进行整地, 春季与秋季由于气候干旱, 所以不宜整地。

1.3 重视栽植技术

由于北票市旱情复杂, 新栽的小树苗存活率较低, 应栽植无病虫害的一级壮苗。选择的树苗必须发育健全、须根多、根茎粗实。在实施造林的过程中, 应建立树盘, 埂高在25 cm左右, 从而有效地进行蓄水, 并保护树根不受破坏。栽植时间可以选择在春夏季节, 基于季节变化特点, 选择科学方法进行栽植。春季当土壤解冻深度在20 cm以上, 可以先在干旱区阳面进行栽植, 然后再进行阴面栽植, 一般先栽种小苗, 后栽种大苗, 从而保证在水分充足的状况下长出新根。在夏季栽植的时候应在雨前进行, 这样有利于树苗的生长, 可提高成活率。

1.4 集水技术的应用

在北票市荒山此类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水是树木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给树木提供充足的水分, 可以在周边修筑树盘、拦水梗等设施, 收集自然降雨的雨水, 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水源支持。

1.5 科学苗木管理

科学进行苗木管理, 将提高苗木前期栽植的成活率。对于北票市干旱地区, 必须保护好树苗的根系, 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补充。然后要对树苗进行等级划分, 并采用针对性措施分级管理。在此过程中水分的补给必须充足, 应采用“来一批树苗栽一批树苗”的原则;若规定时间内无法将树苗运到目的地, 应采用临时假植方式;若运输线路过长, 应提早进行树苗的运送。为进一步避免水源的浪费与树苗水分的蒸发流失, 在本地运输树苗的时候, 应对根茎适当地进行修剪, 增加叶芽数量、提高运送便捷性, 并适当地进行遮挡、放风, 提高苗木种植的成活率。

2 北票市荒山抗旱造林技术配套措施

2.1 DJS造林技术

第一步, 在塑料容器袋下方均匀打4个直径为4 mm的小眼, 以利根系扎出。然后在塑料容器袋中放入适量水和土, 搅拌成泥浆状, 再将苗根插入泥浆中, 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 把袋2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后回土掩埋, 修好树盘, 浇透坑水, 确保在无水分补充状态下自身水分可支持45~60 d, 保证树苗健康生长。该方法可提高水分保持能力, 虽然对根系生长有一些负面作用, 但是成本低、操作方便, 所以在北票市荒山造林中可以大范围使用。

2.2 容器苗造林技术

使用特殊的容器进行树种的育苗及栽培, 在容器中添加高营养的土质层, 从而为树苗的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 促进其快速生根。在造林的时候可以将容器拿走, 用土质层进行育苗, 从而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基于北票市实际状况分析, 种植油松若采用容器育苗造林的树木, 其成活率在80%左右, 裸苗只有15%左右成活, 并且容器育苗造林除了冬季都可以使用, 造林过程中成本也相对较低, 成活率还高, 所以该技术非常适合在北票市干旱地区进行荒山造林。

2.3 地膜覆盖技术

由于北票市荒山地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所以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可以大范围种植树木, 还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在覆盖之前, 应基于树木品种、栽植密度、树苗种类等, 将其科学地划分成若干个大小适中的地块。栽植后应做好浇水工作, 当水分全部渗入土壤后, 在1 m2的地膜中心部位开一个洞, 在洞口处种植树苗, 用其余薄膜将根部周围全部覆盖, 然后将薄膜整理成漏斗状, 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最后要将薄膜四周压好, 在周围盖上一些土, 避免大风刮走地膜。

3 结语

针对杨树抗旱技术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杨树;抗旱;技术;应用;成活率

杨树是一种常见的旱地植物,其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所以分布的范围比较广,在新疆、内蒙等西北干旱地区,有着较大面积的杨树林,而在我国南方长江流域也种植这杨树,其具有防洪护林的作用。杨树是一种生存能力比较强的植物,但是针对不同的种植环境,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本文对杨树抗旱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希望对种植人员提供一定帮助,提高杨树的成活率。

1、造林地的选择

在种植杨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环境,这也是保证杨树成活率的基本条件,杨树适合生长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所以,相关种植人员应该选择合适的造林地,要保证土层的厚度,还要保证土壤的湿润性,要选择养分充足的土地,还要做好造林地的保护工作,避免有人对杨树进行破坏。

2、造林地整地

在种植杨树前,还要做好造林地的整地工作,工作人员多采用的是深沟整地的方式,这一过程需要借助拖拉机等农具,采用机械整地的方式,可以提高种植的效率,可以节省种植的时间,还可以减轻农民的工作量。针对比较贫瘠的土地,在整地的过程中,还要做好营养工作,要尽早进行整地,保证土壤的质量符合杨树种植的要求。在整地的过程中,要结合杨树的生长习性,对土壤的含水量进行调整。工作人员还要做好除草工作,要保证杨树苗可以吸收充足的营养,这样才能提高杨树的成活率。造林地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性状,可以促进杨树根的生长,经过实践发现,经过整地的造林地杨树的成活率更高。

3、树种的选择

杨树有着多种品种,有的品种具有耐旱性,也有的耐旱性较差,所以,根据造林地的环境,种植人员需要选择适合的树种。另外,种植人员还要考虑种植环境的自然条件,要选择适合的树种,保证杨树的抗逆性。在相关的条件下,不同树种的杨树成活率会有一定差异,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员要选择当地驯化的杨树品种,其抗逆性性比较强,更容易适应造林地的生长环境。

4、造林树苗的处理

4.1种植人员要选择壮苗,其耐旱性以及生长能力更强,可以在干旱的环境下生根,干旱环境下的楊树苗需要选择二等以上的壮苗,这选择的过程中,要检查好质量,避免出现病虫害问题。

4.2在种植树苗完成后,还需要做好养护工作,在树苗运输的过程中,要避免其受到损伤,一定要做好保水工作,要缩短选苗到造林之间的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这样可以避免苗木的水分散失,可以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5、栽前处理

5.1栽前浸根

裸根幼苗的根系细弱,起苗后很容易干枯死亡。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选用良种壮苗,可选用一、二级合格苗木,其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其次,尽量采用随起苗随栽植的方法,减少苗木根系水分的蒸发,缩短起苗到栽植之间的时间。对经过假植、长途运输的苗木,在造林前1d浸水24h,若失水较重,可延长浸水时间2~3d,能有效补充苗木失去的水分,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另外,裸根苗在栽植前用100~300mg/kgABT3号生根粉迅速蘸根或蘸泥浆,用固体水、保水剂等其他保水物质处理,也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5.2截干处理

由于春季多风干旱,气温偏低,大多数造林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低,所以栽后地上部分失水较多,加之苗木根系受到一定损失,以及风吹摆苗木使土壤透风,根系一时难以恢复,水分供应不足,地上部分蒸腾量大,导致水分代谢不平衡,致使苗木枯萎死亡。因此,生产中应大力提倡截干造林的方法,减少树木地上部分蒸腾,促进地下侧根生长,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经济林树种一般不截干,而是定干,针叶树一般不截干,尤其是油松,如果截干,则破坏生长点,导致苗木无法生长。截干高度一般不超过10~15cm,山杏、山桃可适当截高一点,20~30cm,有利于树形的形成,提早挂果。截干造林应注意事项:一是截干时不要使苗木茎干破裂扯起茎皮,以免影响发芽生长;二是截干时要把露在地面上的茎干培土堆留出2~3cm,以免风干,一直等到幼苗顶出土时再扒开土堆,也可常年不去土堆,既可闷芽,又可防止兔啃。

6、松土除草

林分郁闭前,每年除草不少于两次,实行农林间作时可与农作物管理结合进行。林分郁闭后可适当减少除草次数。农林间作期间不专门为林地松土,停止间作后每年最少要松土1-2次,以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

7、病虫害防治

7.1人工物理防治

在害虫越冬(越夏)期间,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摘除卵块、虫苞或虫茧,可以减少越冬(越夏)害虫基数、减少害虫数量;成虫羽化盛期,可以在林间悬挂杀虫灯(黑光灯)或在林缘点燃火堆诱杀成虫。

7.2生物及仿生制剂防治

虫害发生面积较大时,可在害虫产卵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或舟蛾赤眼蜂进行防治。或在林间悬挂鸟巢,积极开展益鸟招引,增加鸟类数量。或采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担架式机动喷雾器喷洒25%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等进行地面喷雾防治。对有一定郁闭度的路林、林网、片林,可采用背负式机动喷粉机喷施森得保粉剂进行防治。

7.3化学防治

对树高在12米以下中幼龄林可采用地面喷烟或放烟防治,适宜在3龄幼虫期前,采用担架式、背负式机动喷雾机或车载机喷施80%敌百虫800倍液等高效低毒环保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对有一定郁闭度的路林、林网、片林,可采用6HY、OR系列烟雾机喷施有触杀性、胃毒性或熏蒸性的乳油或油剂进行喷烟防治。

8、采伐

间伐:纯林较密的林分(2×4米、3×4米),在树龄4—5年、林地接近郁闭时,应在休眠期内进行隔行间伐;宽窄行双行带状林分进行隔株间伐,并清除间伐剩余物。皆伐:对已达到工艺要求的成熟林,在休眠期内进行全面采伐,并清除采伐后的剩余物。

9、结束语

在杨树种植的过程中,结合其生长环境的特性,一定要合理选择种植技术,杨树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为了提高杨树的成活率,种植人员首先要做好选种工作,要选择一些抗旱能力强的树种,还要应用抗旱技术,保证杨树苗健康的生根、生长。在种植杨树前,种植人员需要做好整地工作,这样可以保证土壤具有充足的养分,从而更加茁壮的成长。杨树具有防护、抗旱的作用,在西北地区,杨树林比较多,其可以抵御沙尘暴的侵袭,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种植人员一定要重视杨树的栽种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杨树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刘智,王亚昇,王纯玉,万浩宇,高海燕,张连友. 陕北风沙区铁路防护林覆盖抗旱造林试验[J]. 陕西林业科技. 2013(04)

[2] 鹿天阁. 辽西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 2011(11)

[3] 张佳丽,关兴良,陈超.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探索与思考[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2)

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 篇12

1 合理整地

应当先选择适当的整地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地工作, 这一工作的良好开展可以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 我国北方山地众多, 水土流失严重。就兴隆县而言, 气候比较干旱, 气候差异较大, 降水不规律, 且地势高低不平, 土壤贫瘠,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干旱缺水的问题, 提高兴隆地区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是进行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 在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工作开展之前, 首先应当注意选择合适的整地时间与科学合理的整地方式, 促进干旱阳坡地土壤的进一步熟化, 改善干旱阳坡地幼树的生长条件, 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在整地时间的选择上, 应当注意在造林栽植之前进行, 有效减轻农用时劳动力紧张的局面[1]。

2 选择耐旱树苗

应当选择耐旱的高质量树苗。树苗的质量和规格是影响干旱阳坡地造林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干旱阳坡地的土壤质量较差, 不易于树种的选择, 若选苗不当, 就会导致造林的成活率大大降低, 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依据调查和研究以及以往造林工作的经验可知, 选择培育耐旱的良种树苗可以有效提高干旱阳坡地营林造林的存活率。因此, 在进行树种选择时, 应当注意尽量选择花椒、山杏、侧柏、刺槐以及油松等较为耐旱的灌木乔木树种, 并结合阳坡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抗旱造林措施, 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2]。其中, 侧柏具有耐旱、耐瘠薄、土壤的酸碱性适应范围较广以及抗旱等特点, 且侧柏的根可以深入岩石缝中生长, 是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的首要选择。

3 掌握好造林时间

应当注意掌握好春季和雨季2个造林时间段。我国北方地区春季风沙较大, 土壤中的水分容易蒸发, 因此北方地区的抗旱造林工作应当注意依据干旱阳坡地的实际情况尽早开始, 这样可以确保树苗在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完毕前长出新根, 避免出现因土壤完全解冻而导致的水分蒸发严重, 树苗生长需水不足的现象, 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依据近年来的造林经验, 人们大多在土壤解冻至20~25 cm时开始栽植树苗, 栽植的顺序一般为从阳坡至阴坡。此外, 我国北方地区的降雨极不规律, 雨季的温度较高, 雨水的蒸发量很大, 若造林时间错过了雨季, 则栽植的树苗很容易因缺水而死亡。因此, 应当尽可能地在雨季开展造林活动, 关注雨季的天气状况, 在降雨前后及时栽植树木, 提高雨季造林的成活率[3]。

4 科学造林

4.1 截干深栽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造林技术, 在干旱时期对刺槐、山杏等阔叶树种进行截干深栽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截干方面, 人们通常截掉5~10 cm, 而在深栽方面, 人们通常将苗木栽于深度大于等于15 cm的湿润水层, 并留2~3 cm于地上, 以确保苗木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水分, 提高树苗存活率。

4.2 底座水栽植

这一方法主要是指在土壤水分过少时为了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可以浇1~2 kg的水于苗木的根部, 这一技术适用于针叶苗木, 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 确保所栽植树苗在15 d之内长出新根。

4.3 营养袋容器苗造林

与裸根苗相比, 营养袋容器苗不仅成活率大大高于裸根苗, 而且新梢生长速度较快。据调查发现, 营养袋容器苗的成活率高出裸根苗近62%, 且新梢生长大多在5 cm以上, 而裸根苗则几乎没有新梢生长。因此, 可以提高这一技术来提高造林的存活率。此外, 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应当注意在运输过程中保护好营养袋, 防止因营养袋与苗木互相挤压而导致苗木被压坏或营养袋出现破损[4]。

4.4 蘸泥浆深埋

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裸根苗的成活率。为了提高裸根苗的成活率, 人们一般在起苗分级之后通过采用这一技术来增加裸根苗根系的水分。在对经过蘸泥浆深埋技术处理的裸根苗进行栽植时应当注意, 在其原来的基础上栽深1~2 cm。

参考文献

[1]潘明哲, 张昌, 李业清.浅谈阳坡造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1) :206.

[2]田长青, 许庆良, 冯宝华.侧柏容器大苗干旱阳坡造林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 2009, 15 (4) :84-85.

[3]周东江, 王新颖.对干旱缺水条件下造林技术的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16) :309.

上一篇:供求平衡分析下一篇:高等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