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技术与绿化工作

2024-10-01

造林技术与绿化工作(共11篇)

造林技术与绿化工作 篇1

1 科学制定早春造林技术

1.1 树种的选择要求

树种的选择是良好地开展早春造林技术的前提条件, 因此, 在选择早春造林技术树种时, 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选择。易于萌芽及成活的树种是最佳的选择, 树种还要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能够抵御较低的温度。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都不相同, 所选择的树种要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这样才能快速的适应当地的气候及地理条件。树种绝对不能有病虫害, 不能有任何的机械损伤, 根系的发展状况良好,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树种是健壮的树种, 才能健康而茁壮的成长起来。树种选择的影响可大可小, 说影响大, 是因为树种选择可以影响整片树林的生长质量, 说影响小是相对于单棵树的生命而言。因此, 在选择树种时, 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来选择。

1.2 苗木选择的要求

在选择苗木时, 所坚持的要求就是苗木一定要粗壮, 而且根系要保留。之所以要选择粗壮且保有根系的苗木, 是因为这样的苗木自身蕴含大量的生物量, 而且所储存的物质比较多, 这样一来, 苗木在栽种完成之后, 所具有的缓冲能力比较强, 会比其他的苗木更容易成活。以东北地区为例, 早春时节气温还未完全回暖, 土壤也未完全化冻, 因此在进行早春造林时, 苗木的最佳选择为樟子松。

1.3 起苗与栽植的要求

在进行早春造林时, 起苗的最佳时间为苗木即将萌动前, 而且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起苗完成之后, 就要马上进行栽植, 如果中间的间隔时间过长, 就会导致树苗的水分流失, 不利于存活及生长。在起苗的过程中, 不要伤到树苗的根系。起苗完成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栽植, 栽植过程中要注意始终保持树苗的根系湿润, 而且栽植的方式要正确。无论是起苗还是栽植, 在操作时, 一定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及准确性, 从而保证树苗的存活率, 为树苗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2 有效开展早春造林绿化工作

2.1 政府加大林业工程建设的力度

当前, 我国的工业一直处于良好发展的态势之中,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 工业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工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国政府开始重视林业工程建设。绿化造林属于林业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项目, 政府要加大对其扶持的力度, 以促进绿化造林的快速发展。一般认为, 黑龙江省4~5月份为最佳绿化造林的时间, 实际上早春造林绿化工作更有利于树苗的存活及发展, 因此政府要格外的重视早春造林绿化工作, 加大扶持力度, 并监督各级林业部门良好的开展早春造林绿化工作。

2.2 保证早春造林绿化工作的质量

各地政府及林业部门要积极开展早春造林绿化工作, 而且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管理, 以保证绿化工作的质量。在进行管理时, 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定的标准来开展, 领导要做好组织工作, 科学地对各个环节实施管理, 最终保证早春造林绿化工作的质量。在制定早春造林计划时, 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不能脱离实际, 照搬别的省份的早春造林计划, 在实施造林绿化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来进行栽植树苗。在管理方面, 政府及林业部门针对本地早春造林绿化工作的实际特点, 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 而且要不断地对管理措施进行创新, 坚持与时俱进, 以保证绿化造林工作的质量。早春造林技术还要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技术及方法, 提高早春造林的质量。

2.3 促进非公有制造林的发展

在我国, 一直都是公有制及非公有制并存, 绿化造林工作也不例外, 除了各级林业部门开展的公有制绿化造林工作外, 还存在着非公有制绿化造林。而且从近几年的造林绿化工作发展趋势看, 非公有制造林的发展速度更为迅速, 占据了绿化造林工作的大部分。不过, 非公有制绿化造林的发展受到了资金的限制, 导致造林的速度变得缓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政策, 加大政府对非公有制造林的投资力度, 促进非公有制绿化造林的发展。这样, 公有制及非公有制绿化造林同时进行, 将会加快我国绿化造林的步伐, 进而早日实现绿化造林工作的完成。

3 结论

尽管早春造林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 但是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现今, 我国各地都已经开展了早春造林工作。在不同的省市地区, 早春造林技术都会有所差别, 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早春造林技术。在早春造林技术中, 对树种及苗木的选择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且在起苗及栽植的时间和技术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早春造林的开展要因地制宜,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恰当的树种来进行栽植, 而且政府及林业部门要大力的支持早春造林工作的开展, 促使我国早日的实现绿化。

造林技术与绿化工作 篇2

摘要: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入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加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关键词:整地 直播造林 方法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km2 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随着我市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荒山造林已成为我市林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进一步探讨适宜我市荒山造林的有效形式,加快山区绿化进程,市林业局在调查研究和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归纳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直播造林技术。

一、直播造林的好处

对一些种子颗粒大、生长势强的树种实行直播造林,具有许多省钱、省工、成活率高、成林快等优点。

1、减少投资。直播造林没有大苗育苗的中间环节,种子价钱远远少于苗木价钱。同时搬运运输简便,上山容易。

2、节省投工。直播造林不仅节省了育苗搬运运输用工,在造林中挖窝标准低,大大节省了造林用工。

3、造林成活率高。直播造林从种子开始就对环境适应,根系不受损伤,与育苗造林比自然增大了成活率。

4、成林快。直播造林提前一年上山,还减少了苗木成活“转意”的过程。

5、直播造林特别适合陡坡地、偏远地区造林,避免强度整地的水土流失和工程投入。

二、直播造林技术的适用范围

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直播造林适用于交通条件差的远山、深山,灌溉非常困难或者无法实施灌溉,难以实施植苗造林的干旱瘠薄山地。

三、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应坚持适地适树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兼顾的原则,以选择根系发达、萌蘖力强、遮拦雨量能力强、生长稳定、耐瘠薄、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

适合直播造林的树种有橡籽、栾树、银杏、棕榈、柏树、油桐、松树等,对于一些种粒小、生长慢、品种要经过嫁接苗造林、要大苗造林的树种不适合直播造林。

目前,适合我省推广应用的主要树种,按照不同造林地区划分,鲁东低山丘陵区有板栗、麻栎、栓皮栎、槲栎、山桃、山杏、臭椿等,鲁中南中低山区有山桃、山杏、臭椿、合欢、皂荚、苦楝、文冠果等。

另外,黑松、侧柏、刺槐、国槐等易受鸟、兽、虫危害的树种,在有防护措施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直播造林。适合直播造林但未经试验的树种,可先行试验,总结经验后,推广应用。

四、种子来源、种子质量及种子检疫

1、种子来源在选择种子来源时应按照以下三个原则:尽量采用本地种子;本地采种量不能满足造林需求的地区,应按照我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中国林木种子区划》的国家标准执行;对于无种子区划的树种,在调进外地种子时,要尽量选用与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同或相似地区生产的种子。

2、种子质量与种子检疫种子质量是直播造林成功的关键,经检疫、检验质量合格种子,用于直播造林。

五、种子处理

1、选种要选择健康胞满、品质优良的种子用于直播造林,可手选、水选、风筛选等,保证颗颗萌发健壮苗木。

2、种子储藏种子入库前都必须净种,测定种子含水量,对含水量过高的种子要进行干燥处理,使其符合贮藏标准。为防止病虫害,入库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可用熏蒸法,即用56%的磷化铝片按每吨种子5~10片药量分散摆放在种袋上,密闭熏蒸96小时后,通风48小时。安全含水量低的种子,黑松、侧柏、油松和臭椿、刺槐、皂荚、紫穗槐、合欢、文冠果等适用于用普通干藏法储藏。安全含水量高和具有深休眠的种子,如板栗、麻栎、山桃、山杏、核桃等树种,可用坑藏、堆藏等湿藏法储藏。

3、浸种播种之前浸泡种子,促进种子吸水膨胀。刺槐、合欢、皂荚可用70℃以上的热水浸种,臭椿、黑松、侧柏、文冠果适用40℃~50℃温水浸种,苦楝、君迁子、紫穗槐等可用60℃左右的热水浸种,浸种时间为1~3昼夜,冷水浸种时,浸种时间适当延长,核桃浸种5~7天,山桃、山杏浸种4~5天。一般浸种至种子有3/5的部位吸水即可。凡浸种时间超过12小时的需要每天换水1~2次。

4、拌种播前处理根据树种、立地条件和播种季节等决定。易感病虫和易遭鸟兽危害的树种,或者在病虫害严重的造林地播种,应进行消毒浸种或拌种处理。种子消毒浸种可用

0.5%甲醛,拌种可用辛硫磷、呋喃丹等,辛硫磷用50%的乳油拌种,用种子量的0.5%~1%。为防鼠害,也可采取结合拌种加入毒饵等措施。

六、造林的程序

1、造林密度

造林初值密度应以林木能适时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标准;其合理的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造林目的、作业方式和中间利用的经济价值等不同因地因林因树制宜地确定。

播种造林密度以穴为计算单位,种植点采用三角形配置。在乱石多的地带造林,可以见缝播种。

2、整地

造林整地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当加大杂草清除面积,破坏土结构最小,尽量增大活土层深度;土壤蓄水保墒最好;省工、省时、省力,因地因树因时制宜。陡坡等适用鱼鳞坑整地,坡缓处及山顶采用穴状整地。退耕,撂荒梯田采取带状整地。

(1)块状整地:块状整地灵活性大,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尤其是地形破碎、坡度较大的地段,以及岩石裸露但局部土层尚厚的石质山地、伐根较多的迹地、植被比较茂盛的山地等。①穴状:为圆形坑穴,穴面与原坡面基本持平或水平,穴直径40~50厘米,整地深度 20 厘米以上。②块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坑穴。穴面与原坡面持平或水平,或稍向内倾斜。边长40厘米以上,深30厘米以上,外侧筑埂。③鱼鳞坑:每坑平面呈半圆形,长径0.6~ 0.8 米,短径 0.4~ 0.6 米;坑深 0.3~ 0.4 米,坑内取土在下沿作成弧状土埂,高0.2~0.3米(中部较高,两端较低)。各坑在坡面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上下两行坑口呈“品”字形错开排列。

(2)带状整地:适应于地形比较完整、土层较厚的坡面。这是退耕,撂荒梯田已采用的整地方式,直播造林时可根据造林密度开挖种植穴或种植沟,种植穴同上穴状或块状整地,种植沟,以0.5米见方清除杂草,沿山坡等高线方向,在中间挖宽、深各 0.2~0.3米的沟,外侧筑埂。

整地时间,一般应提前一个造林季节整地,冬播时可边整地边造林,一次完成。

3、配备营养土

营养土的配备要掌握好砂粘比、酸碱度、肥力配量等,一般以细腐殖酸性黑土加复合肥10:1,装袋随种子上山,每窝一两把营养土,用于种子覆盖。

4、播种方式与播种量、造林时间及覆土厚度

(1)播种方式

穴播或条播。

建造直播穴:直播并不是撒播,要根据地形地势、造林目标等确定一个基本的株行距,用锄头、钎担、铁钎等挖、钻直播穴,随挖随播。

(2)播种量

每穴的播种量,大粒种子2-3粒,中粒种子4-8粒,小粒种子每穴(或长0.5米条)10-15粒。

根据种子价值、种粒大小、种子质量决定,但要保证苗量,避免重造。

(3)造林时间。

一般直播时间在春季种子萌动前适时播种,减少因虫、鼠对种子的为害和干旱、晦烂对种子的损失。

冬季、春季是直播造林的主要季节,雨季也可直播造林。冬季直播宜在土壤封冻前进行;春季顶凌直播;雨季直播具体时间在头伏末二伏初,当降过第一次透雨后及时播种,雨季播种造林应考虑到幼苗在早霜到来之前就能充分木质化,至少需要保证幼苗有60天以上的生长期,否则不易过冬。

(4)覆土厚度

播种后的覆土厚度应根据种粒大小和当地土壤、气候来确定,一般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4倍。大粒种子覆土厚度5-8厘米,中粒种子2-5厘米,小粒种子一般为1-2厘米。冬季播种覆土宜厚,在土质黏重、土壤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覆土宜薄,用沙质土覆盖时可适当加厚。

(5)播种造林

将播种穴或沟的土块整碎,拣净石块、草根,回填整平后踏实,在穴或沟中将种子均匀播入,播后覆盖镇压,再覆一层虚土。

(6)间苗补苗

种子发芽长至5~10公分后上山全面检查出苗情况,一窝只留一株壮苗,对缺苗就近移苗补栽,若苗木严重不足要及时补种,以利成林一致。

(7)后期管护

直播造林幼苗期要砍割附近遮蔽灌草,以利苗木出林,有条件的要对幼树培土培蔸,适当追肥,封禁牛羊。

小结:

荒漠化地造林绿化理论及技术 篇3

关键词造荒漠化地,造林绿化,理论技术

根据《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止荒漠化的公约》中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作用下,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由此得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内涵有了很大的延伸,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者共同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均纳入荒漠化;同时荒漠化的类型增加为沙质荒漠化(三北地区)、盐渍荒漠化(松嫩平原)、水蚀荒漠化3种[8]。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范围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大部分为风蚀荒漠化土地和水蚀荒漠化土地。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约153.3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3%.并且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发展[9]。

总的来说,荒漠化是一个生态退化过程,它将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极端情况下,发展成为难以维持生物群落长期存在的类荒漠景观[8]。

荒漠化的成因的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某种程度上讲,自然因素是形成荒漠化的必要条件,而人为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并在很多地区成为现代荒漠化的主要动因[9]。

一、沙质荒漠化

沙质荒漠化简称沙漠化、沙化。

(一)我国土地沙化的概况

土地沙化己成为全球性灾难,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世界上沙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总面积130.8万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6%,其中沙漠、荒漠占45.3%,沙漠化土(沙地)占11.2%,戈壁占43.5%,沙漠化相当严重[10]。给荒漠化地区的经济、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所以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利用是摆在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

(二)沙漠化的形成机理

沙漠化是一个自然与经济、社会相关联,以人为活动为诱导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土地退化过程。三北地区的沙漠化成因,是在具有一定沙物质基础和干旱大风的动力条件下,加上过度人为活动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下所产生的一种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环境退化过程。尤其是所代,随着人口增长,人类不合理的强度利用土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贫乏的自然资源和缓慢的自然沙漠化过程共同作用、互相激发、相互促进,使沙漠化加剧,并陷入恶性循环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在人口增加和政策失误的影响下,脆弱的生态环境+人为不合理的经营活动=沙漠化[11,12,13]。

(三)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面对我国沙漠化的严重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治理沙化地。主要是加快林草植被建设,加强植被保护,加速生态环境治理,具体有以下措施[10,12,13,15]:

1、大力实施封山(沙)育林和飞播造林,加快恢复林草植被的步伐

2、营造防风固沙林时,应调整林分结构,加大灌木造林比重和管理,加强灌木资源的培育、开发和利用。沙棘、沙柳、柠条、枸杞等在三北工程中营造的灌木,发挥出良好的生态防护和经济效益。

3、加大管护力度,防止边建设边破坏。

4、改进农业耕种技术,大力推进退耕、退牧还林(草)。

5、强化水资源的使用管理,走节水型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

6、合理进行沙地综合开发

综合治理的同时或对己治理后的沙地,本着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原则。通过种、养、商贸多种经营的深度开发,为沙区生产和增收拓宽门路。

7、其它的沙漠化防治技术

物理或机械防治技术,如:高大沙堤加机械阻沙技术、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如:在荒漠化土地表层施用有机或无机化学材料,以提高沙地的稳定性和保水性。

(四)我国沙漠化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沙化速度大于绿化速度[11],人为造沙现象严重。

2、农田林网树种单一[14]

3、对防护林带的系统研究不够[14]

二、水蚀荒漠化

(一)水蚀荒漠化的概念

我国己往对荒漠化的理解和研究一般偏重于北方以风力作用为主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对水力作用为主的强烈的水土流失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黄土高原地区,对发生在我国南方的水蚀荒漠化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尤其是某些花岗岩丘陵区,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以水国作用为主的强烈侵蚀,土地严重退化,并且出现类似荒漠的景观[16]。

水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的南方花岗岩丘陵山区最为明显。

(二)水蚀荒漠化的形成机理

成土母岩是造成水蚀荒漠化的物质基础,气候条件是引起水蚀荒漠化的外部动力,而人类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则是促使荒漠化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的地表组成物质绝大部分风化强烈如花岗岩,为水蚀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准备了物质基础,该地区一般雨量充沛且降水集中,提供了水蚀荒漠化形成的条件[16,17,18]。

(三)水蚀荒漠化的危害[16]

1、表土冲刷,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2、江河阻塞,水库淤积,径流减少

3、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繁

4、光山秃岭,四料俱缺(木料、燃料、饲料、肥料)

(四)水蚀荒漠化的治理模式[16]

1、乔灌混交模式

采用多树种,如合欢、胡枝子、紫穗槐、刺槐等,高密度乔灌混交,快速覆盖的模式进行治理。有研究表明,经过7年的治理,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降低94.8%,土壤的物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治理区小气候条件也明显改善,使林内温差变化减小,湿度提高,。经济效益评估表明,投入和产出的费用比为1∶3.5,经济效益显著。

2、多层次立体种植体系模式

分层次立体种植体第的造林、种草、种果树等防治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采取丘陵顶部种草,丘坡挖沟种树,丘麓平缓地种植果树,并适时套种经济作物。

3、封禁治理模式

对水蚀荒漠化严重的地方实施全面封禁。实践证明,通过5年的封禁治理,植被得到迅速恢复,效益显著、经济全算,表明在人力、物力、财力不允许进行人工强化治理之前,先进行全面封禁,也不失为治理水蚀荒漠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盐渍荒漠化

土壤盐渍化,尤其是次生盐渍化过程限制了土壤的农业生产潜力,并被看成世界干旱地区荒漠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松嫩平原盐碱地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其中己有大量优质草原沦为盐碱荒漠[8]。

(一)盐渍荒漠化的形成机理

在自然因素(土壤表面蒸发强烈,降雨量少,盐分往地表积累)与人为活动(如对草地的大量开垦,过度放牧)共同作用下,草场退化,草地盐碱斑面积迅速增加,农生态系统中由于盐分的累积,生产力下降,大量土地抛荒弃耕,形成连片的碱斑地。碱斑地表面几乎没有什么植被,表层土壤含盐量高,生产力相当低下,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8]

(二)盐渍荒漠化的改良措施

(1)封育—灌溉改良

对有一定植被,暂时无法或无条件进行强度改良和植被重建的盐渍荒漠化地实行封育,禁止人为和牲畜的破坏,使植被得到恢复。实验证明,在封育改良3年后,撂荒地变成了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可利用草地。

(2)建植人工草地

在有条件进行植被恢复建设的地方,采用碱茅、沙打旺等耐盐牧草建立人工草地。能够使荒漠化地尽快地恢复植被。

参考文献:

[1]胡红玮、赵慧、段晓兰等,盐碱丰改良盐碱地试验总结[J],新疆农业科技,16

[2]宋喜文、刘贤国、王继侠,浅谈盐碱地植树造林[J],防护林科技,2004,59(2):49-50

[3]王平,盐碱地杨树速生丰产造林技术要点[J],垦殖与稻作,2003,5:53-54

[5]刘龙、高航、孙建斌,西宁盐碱地区高速公路植被恢复技术探讨[J],交通环保,2004,25(1)

[6]王发国,刘润进,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丛枝菌根真菌[J],菌物系统,2002,21(2):196~202

[7]李光山、朱金钢、林玉英,工程措施与灌溉措施相结合改造盐碱地调研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3,3:47

[8]吴乐知,李取生,松嫩平原西部盐渍荒漠化机理[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4):79-81

[9]高志海,魏怀东,丁峰,甘肃省武威市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甘肃林业科技,2003,28(4):9-12

[10]于凤华,苏成梧,钱喜友,黑龙江省荒漠化及其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2002,52(3):60-62

[11]吕文、吴长江,综述三北地区的沙漠化防治[J],防护林科技,2000,45(4):25-28

[12]许国海,青海高寒地区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3,4:40-43

[13]杨健,华贵翁,新疆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J],防护林科技,1998,36(3):24-27

[14]常兆丰,河西走廊沙区防护林研究综述,防护林科技,1997,33(4):16-19

[15]岳太青,熊善松,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是控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必由之路[J],防护林科技,2000,44(3):92-95

[16]陈志清,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的水蚀荒漠化及其治理[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2):65-70

[17]陈志清,我国南方花岗岩丘陵地区的水蚀荒漠化——以闽西南长汀县河田镇为例[J],第四纪研究,1998,5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 篇4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 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课题, 而绿化造林是这个课题中十分关键的一项。种植树木可以净化环境、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为人类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据统计, 我国森林资源日益丰富, 许多树木的年增长量均已满足了其消耗量, 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 仍需认识到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处于较低水平, 且分布极其不均衡, 使得很难从已有的森林资源中获得想要的高质量的树种, 森林资源的丰富度仅体现在数量上。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需要在目前的造林规划基础上, 再接再励做好造林绿化后的各项林业技术工作, 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努力实现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造林绿化工作只是林业建设中的一小步, 完成造林目标并不意味着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 如保证苗木的质量、保持生态的平衡、促进经济的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此外, 跟踪苗木生长的情况, 总结出如何在适合的地方种植适宜的树种, 为后续的造林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是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后需要考虑的问题。类似这些后续工作可能比造林绿化本身更复杂、更繁重, 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 造林仅仅是个开始, 是林业建设工作的基础, 只有这个基础打好了, 才能够顺利地开展下一步的各项工作。

2 造林绿化后的工作

2.1 保证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和质量

造林用树种一般采用的是用材林树种, 这些树木在长成后通常被用作各类家具和器具的原材料, 达到造林绿化目标并不等于所有的宜地林都种上了树, 种了树, 也不等于所有的树都能长得好, 而且绿化造林不是单纯像公园一样给人们观赏用, 因此树木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

要想保证作为原材料树木的质量, 首先要对质量较差的残次林进行改造, 在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加强对林木的管理工作, 针对未出苗的林地要进行科学地补种, 对已长出的苗木要精心管理, 如浇水、施肥、修枝等工作的技术都要进一步提高, 在精心对树木进行管理的前提下, 对树木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 根据指标对树木进行优胜劣态, 使质量好的树种占有更多的土地、阳光和水分资源, 从而可以生长得更好, 不可将残次林中的苗木全部砍伐,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不符合大自然的发展规律, 不利于生态平衡而且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其次是要逐步调整树种的结构, 在造林绿化之的一, 通常会出现有些树种生长态势不够理想, 最终发生老化现象, 抑或是造林时选用的树种品种比较单一, 一遇到病虫害便大面积地受灾, 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较低, 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做出有针对性地调整, 增加树种多样性, 并对苗木的种植区进行合理布局, 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在保证苗木一定成活率的基础上培育出质量较高的苗木, 从而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2.2 对林木进行科学化管理

强化林木的管理, 坚持做到一种就管, 定期更换死树枯树, 加强苗木扶正, 抚育中对土壤定期进行松土施肥、林地清理, 对树木进行合理间植、适度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包含在林木管理工作之中, 且林木的生长发育与其本身的特性、环境因素以及管理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树种的生长发育都有其独特的生长规律, 对林木进行科学化管理就是要在遵循树木本身生长规律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林木朝向人们需求的方向生长。只有对林木实施合理有效的管理才能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树木的生长环境对树木的影响非常大, 一般来说, 林木所处的自然环境越好、对其管理得越科学到位, 林木生长的质量就越好。如较高的土壤质量、适宜的种植深度、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加上科学有效地管理, 树木会获得更大的生长空间和更高的质量。此外, 在林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要注意病虫害、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市场现状等因素对林木的影响。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才能按照需要在林木管理中做到科学有效地规划并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实行绿化养护经费的动态管理并坚持依法治林, 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适时合理砍伐

造林工作完成后, 林木会经历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等阶段, 各个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其中适时砍伐可以促进林木的更新、调整养分结构, 使林木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按照林木年龄的大小制定采伐指标、范围及相关的轮伐区间, 并采取小班作业方式按一定顺序进行砍伐。我国开展类似这样的科学林木砍伐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 需要更多的林业工作者饯行此砍伐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和完善此项工作。

2.4 对林木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提高对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求在实施砍伐前不断更新林木资源和质量。主要措施有:针对采伐与培育失调的森林资源, 要严格控制采伐量, 特别严重的如过伐林区采取只育不采的手段, 使其得到休养生息;对于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森林覆盖率下降等问题, 要实施人工干预, 积极营造人工林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适当发展速生丰产林,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木材加工环节要提高其综合利用率, 对木材加工后的剩余物进行再利用, 如木屑可以进一步加工制成纸浆、纤维板、建筑材料和家具等。

2.5 利用高新技术加强林业建设

当今林业市场的竞争不单单是物质资源的比拼, 而是高新技术应用的较量。政府有关林业管理的管理条例短时间内不会做出大的调整, 主要还是依托高新科学技术来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更新的时代, 使得林业建设也搭上了顺风车, 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广泛推广不断地促进林木优良性状和品种的选择, 提高了林木的抗虫抗病能力等。

利用科学技术促进林业技术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建立一支稳固林业技术推广队伍, 加强林业技术的推广力度是林业建设的基础保障, 也是保证苗木成活率的重要方法, 要把林业技术推广纳入林业总体规划中去, 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科技队伍, 提高先进科技成果的适用性;其次, 要提高造林科技含量, 总结鉴定成熟的适用型技术, 虽然目前已有一些技术经过总结实践, 广泛运用到林业生产中, 但仍然存在很多的技术缺乏总结探索、实验及观察记录等环节致使在运用时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等问题, 林业相关单位要针对当地实际林地条件制定科学的技术推广措施;再次, 想要加快林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加大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要加强基层林业单位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升装备水平, 开设林业科技人才专项资金, 奖励对林业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最后要加强科技培训工作, 林业推广队伍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对林业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要把科技兴林政策切实落实到思想层面, 提高林业技术从员的使用和传播林业科技的能力, 确保林业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力量, 使其更好地服务林业建设工作。

3 结语

造林绿化工作是实现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增加森林覆盖率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污染, 为人类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造林绿化工作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与造林后的林业技术是否做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对一系列造林后的林业技术工作的思考和研究发现, 造林并不是简单地在土地上种好树就可以的, 在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甚至超过了造林绿化本身的工作量, 而且更加复杂, 要求更多的技术力量支撑。造林后林业工作的一个关键原则是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造林本身是一项环境友好的人类活动, 如果在造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破坏环境及生态的情况出现, 如农药、化肥等污染, 造林绿化工作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因此要致力于开创依靠高新科学技术促进造林绿化后工作的新局面, 在保持环境原本面貌的前提下, 进一步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友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军.结合桉树造林热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技传播, 2011 (2) :79~83.

[2]任磊.对我国森林分类经营的政策和经营体制问题的思考[J].湖南农机, 2007 (6) :137~139.

[3]孙伟.浅谈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J].科学理论, 2014 (6) :376.

[4]李长春.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J].北京农业, 2013 (15) :7~9.

造林营林绿化工作报告 篇5

一是继续做好绿化工作。在城镇和城镇周边绿化及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取得突出的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成果,提档升级。绿化工作要逐步向乡镇林场延伸,由单株植树向成片绿化转变。要统筹规划,体现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突出地方特色,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绿化规划要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形成科学的绿化体系。改革绿化投入方式,实行以当地政府、企业投入为主,育林基金匹配为辅按项目管理新机制。坚持依法治绿,加强育林基金投入绿化的资金管理,不得挤占、串项,要切实保护好绿化树木、绿地和花草。

二是拓宽造林工作思路。要转变传统的造林思想,把改造林分质量、提高森林功能同造林绿化一样去认识、去重视。坚持造生态林为主,兼顾造景观林、商品林的原则,对宜林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废弃的路场址和矿体迹地等实施人工造林。在提高造林成效上下真功夫,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保证提高森林覆被率目标的实现。

三是突出抓好森林抚育生产。按照天保工程的要求,加大商品林区和公益林区抚育力度。从产中检查入手,狠刹借抚育之名,搞单纯取材行为。抓好抚育质量管理,该清理的要清理到位,切实达到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森林质量之目的。搞好景观林抚育,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造林技术与绿化工作 篇6

8月25日至26日,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山西省召开。会议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交流造林绿化先进经验,专题研究部署造林绿化工作。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长治、晋城两市的造林绿化情况,听取了山西、河南、江西、重庆、军队系统的经验介绍。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向山西省颁发了“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作重要讲话。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山西省长王君以及各界代表100余人出席了会议。

张宝顺在致辞中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对长期以来支持和帮助山西的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区市表示感谢,重点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山西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造林绿化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近年来山西省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把 “山川秀美”作为新基地新山西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和“蓝天碧水”工程,大力加强汾河流域和太原西山等地区的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着力构建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事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张宝顺指出,山西省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生态文明和林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政策制度、工作部署、财力投资等方面向林业工作倾斜,下更大的决心、以更有力的措施,积极探索黄土高原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播绿爱绿成为自觉行动,让山川秀美成为新基地新山西的鲜明标志,不断开创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新局面。

贾治邦在讲话中指出,山西的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经验丰富,精神可贵。在山西这样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条件欠发达的情况下能把造林绿化工作抓好,全国其他地方没有理由做不到。各级党委政府在思想上真正重视,措施上扎实有效,工作上坚持不懈,切实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使各地的生态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也一定能使我国西部地区的穷山恶水得到根本改观。

贾治邦强调,各地要进一步认清造林绿化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履行好林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看到造林绿化的战略重点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适时调整造林绿化的主攻方向,从规划编制到任务安排、从资金投放到科技支撑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造林绿化的指导支持力度。要看到造林绿化的主要目的已由生产木材向满足多种需求转变,在造林方式、技术标准、管理模式等方面,按照有利于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去培育森林。要看到造林绿化的增长方式,已由数量扩张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要看到造林绿化的资金需求,已由低成本投入向高投入转变。要看到造林绿化的组织发动,已由行政命令向利益驱动转变,及时把造林绿化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制定公共政策、技术指导、行政执法、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切实为林业改革和发展搞好服务。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 篇7

1 造林前期选择科学的栽培技术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科学应用的首要关注点是造林前期准备的科学化, 具体来说, 苗木栽培时机掌控与苗木栽培技术应用是前期准备应关注的重点。其中, 苗木栽培时机的掌控要依据荒山的实际情况考量, 不仅要注重自然气候的变化情况, 还需了解土壤、地区分布及生态循环系统等情况, 更要考虑选择苗木自身的萌动。因此, 选择适合苗木生长的场所与地点, 配合苗木萌动情况, 尽心科学的栽培至关重要。例如, 萌动期早的苗木, 需选择3—4月进行种植, 这一时期气温趋向回升, 有利于苗木成活;相对的, 萌动期较晚的树苗, 则要考虑在6月前种植, 结合降水、气温情况, 选择最佳种植时间[1]。

当然, 仅靠掌控栽培时机, 不能保证苗木存活率的上升, 结合苗木栽培技术的应用, 可有效提高苗木存活率。例如, 在苗木栽培时, 根据苗木的特点进行截干、定干、育苗与带土坨移植等技术的应用, 可保证苗木的存活率, 提高荒山造林的工作效率。以常绿阔叶苗为例, 在栽培初期保证成活的方法是剪掉枝叶降低水分蒸发, 特别是萌动性强苗木, 截干与定干技术也可增加其成活率。因此, 配合种植时间来选用适宜的栽培技术, 对荒山造林绿化而言至关重要。

2 造林过程应用合理的管理手段

前期准备工作科学开展的基础上, 为保证荒山造林绿化工程的效果最大化, 苗木于荒山造林过程中的科学管理不容忽视, 在苗木运抵造林现场后, 保证苗木的存活与可栽培性是苗木管理应关注的焦点。对此, 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 注意苗木的防风、抗旱与抗寒。为苗木设立保护支架, 尽量修剪枝叶, 为苗木外披防寒外衣, 以此来降低气温变化造成的未知伤害。其次, 森林虫害的防疫。在苗木栽培过程中, 除天气可影响苗木的成活外, 病虫害同样是导致苗木存活率下降的原因。因此, 在进行荒山造林时, 注重病虫天敌的引入至关重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 针对相应的病虫害种类, 以地区生态环境构建为基础进行生态系统维护, 借助天敌消灭病虫害, 提升苗木存活率。再次, 制定苗木抚养科学标准, 将翻耕、松土等重要指标进行明确的限定, 如栽培第1年松土3次, 第2年降低为2次, 第3年则为1次, 以此来保证土壤的透气性, 提升苗木存活。此外, 每次松土的深度也要有所控制, 保证松土深度在5 cm以下15 cm以上, 以此来保证透气良好又不会伤及根茎, 是最为科学的松土方案[2]。最后, 制定科学除草频率。在苗木种植之初, 保证土壤养分供应科学的关键是进行苗木周围的除草作业, 保证前2 a栽培时每年除草3次, 到第3年减为2次, 第4年减为1次到苗木成材, 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 加快其成材速度。

3 造林完成后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

当前, 荒山造林开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地区, 正因为其资源恶劣, 存在沙化危险, 才更需要科学的造林绿化。因此, 在改善此类荒山环境时, 为尽量提升资源利用率, 选择科学的灌溉技术至关重要。对尽可能节省水资源, 可选择穴灌技术进行灌溉, 尽可能保证水源的有效利用, 切实灌溉到每一株苗木根茎。此外, 针对处于生长期但恰逢干旱的苗木, 以喷灌技术改变环境, 滋润苗木也十分有效, 可提升苗木成材率。

综上所述, 科学有效地实施荒山造林绿化, 注重苗木在栽植前中后期的有效管护, 是现阶段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的重点。

摘要:荒山造林工作的开展是有效优化地区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 对防风固沙、减缓土地沙漠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为行之有效地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关注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 针对要点问题进行分析, 确保技术应用科学合理, 是荒山造林工程效果凸显的关键。基于此, 介绍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

关键词:荒山造林,绿化技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

参考文献

[1]黎书庚.成材荒山荒地造林技术要点分析[J].成材科技传播, 2014 (19) :132.

春季造林绿化技术要点 篇8

1 抢抓造林时间

春季造林的关键是抢抓造林时间, 宜早不宜迟, 应在土壤刚开始化冻时立即开始造林, 抢在苗木萌动之前造完。造林时间顺序一般是先低洼后高山;先阳坡后阴坡;先造萌动早的后造萌动迟的树种。应尽量避免强风、强阳天气造林, 宜选择雨前、雨后或阴天造林, 以免苗木因失水过度而死亡。

2 精细整地

整地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造林前应根据不同地势不同树种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 以改善土壤立地条件, 协调水分、养分、空气, 热量等因素, 提高土壤肥力, 为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良好条件。要严格技术标准, 保证整地的深度、宽度和断面形式质量, 还要尽量保留原生植被, 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山地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反坡梯田;平地整地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 机具检修

检修林业机械和林业用具是造林前的一道重要工序, 以保证造林的工作效率。常用的营林机械和用具有割灌机、挖坑机、筑床机、插条机、植树机、铁锹、镐、绳等。

4 苗木准备

苗木是植树造林的重要物质基础。造林前要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造林目的、结合农民增收致富政策选择苗木。优先选用优势树种、乡土树种、开发价值高和经济效益好树种。选择经过验收且具备“两证一签”的Ⅱ级以上优良苗木。确保造林绿化成效。起苗要做到不伤根, 不伤树干, 避免强阳强风天气起苗。最好是边起苗边栽植, 起苗后不能及时栽植, 要将苗木假植, 如果假植地和造林地不在同一地方, 栽植时一定要做到栽多少运多少, 杜绝将大量苗木露天长时间堆放, 以防苗木失水。尽量缩短起苗到造林之间的时间, 以减少苗木水分的散失。

5 苗木栽前处理

5.1 浸根处理:

起苗后不能及时栽植的, 经长时间运输、假植的苗木栽前要对根系浸水1-3天, 使苗木吸足水分。

5.2 生根粉处理:

栽植前应将ABT生根粉倒入大的容器中, 加入适量水搅匀, 配制成25ppm溶液;将苗根浸入ABT溶液中浸泡1小时, 这样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 缩短生根时间, 提高成活率。

5.3 断干处理:

断干可有效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散失, 有效提高成活率。对萌芽力强的树种如杨树、泡桐、垂柳等可根据需要将苗干截掉, 一般保留主干150-200厘米。

6 栽植

春季造林一般采用植苗造林法。是用事先育好的根系完整的苗木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造林方法很少受树种和其它条件的限制, 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苗木栽植要严格遵守造林技术规程, 按照“一提两踩三埋苗”的技术要求, 做到根舒、苗正、踩实、水足、沉实。苗木要正行直, 横纵协调。苗木栽植后, 要落实林权, 要精细抚育, 包括浇水除草、施肥施药、整形修剪等, 要加强管护, 防止人畜毁坏, 确保成活成林, 尽快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7 抚育管护

白泥山造林绿化技术研究 篇9

土壤是造林绿化立地条件的组成部分,是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营养物质的条件与基础,也是决定造林绿化成效结果的先决因素。白泥土壤归类为石灰(岩)土类,白色石灰土亚类、白泥土属,厚层灰白泥土种。成土母质以非纯质碳酸盐岩,如泥质灰岩、钙质灰岩、硅质灰岩、白云质灰岩较多,而纯质碳酸盐岩即石灰岩较少。该土壤类型在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宜春市一般分布于境内海拔100 m左右区域内。白泥山呈浑圆起伏的石灰岩低矮丘陵岗地,多呈条带状间断分布,地块零星、面积不等的一种土壤类型[1,2,3]。白泥土由于透气透水性差,容易积水,通常情况下难以造林成活。长期以来,该立地地面原始植被稀少,大多数为荒坡荒地,严重影响该土壤分布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对外开放形象。因此对白泥山绿化造林技术进行研究,充分发挥这一特殊立地应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森林生态建设的需要,也是林业经济发展、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需要,用林业科学技术探索自然,改造自然,服务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意义。

2 试验地特殊立地条件的分析

试验地面积约6.8 hm2,其中新造2 hm2。位于宜春市城区西北角市自然博物馆后山地,地形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平缓;土壤为钙质灰岩发育的石灰土,即称白泥土。经土壤普查样地测定有机质0.7%、全氮0.047%、全磷0.024%、全钾0.995%[3];植被稀落,覆盖率低,多为杂灌与芭茅草和历年造林残存的大叶女贞人工林,且病虫危害严重,是宜春城区周边较为典型的难以绿化造林的特殊地段,年年栽树不见林。究其原因是土壤碳酸钙含量高,氮、磷、钾养分贫乏,团粒结构差,质地黏重,干时坚硬,湿时韧滑,渗透性差,易积水,雨季形成上层滞水冲刷地表,不保肥不留肥,立地条件差,同时也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绿化。

3 研究方法及试验设计

3.1 研究方法

1)树种选择:采用实地植被调查与选择抗积水性强树种相结合的方式,初步选择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池杉(Taxodium asceden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等树种为参试树种;

2)技术措施:造林地开排水沟、大穴整地、客土栽植、抚育管理,原土栽植(对照);

3)测试指标:样地调查成活率、树高、胸径、立木材积;

4)调查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2 试验设计

1)树种选择试验实行块状种植设计,互为对照,重复3次;

2)常规造林与大穴客土栽植试验采用单因子对比设计,树种为桤木、水杉、池杉3树种进行,以1999年度的常规造林为对照区,重复3次;

3)每块样地标准株不少于30株。

4 采用特殊技术的理论依据

采用特殊技术在白泥山这一特殊立地条件下造林绿化需要遵循土壤学和造林学中有关土、肥、水、气方面的理论作为实施依据,由于土质黏重、肥力差、透气透水性差,采用的特殊技术必须着重于解决这些特殊的难题。

4.1 适生树种选择

适生造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是白泥山这一特殊立地造林绿化的基本途径。针对白泥土壤的生境特殊性,必须选择适应性强、喜钙耐贫瘠、根系发达、且当地分布较广或经当地引种栽培成功的外来速生优良树种。

4.2 适地适栽

高等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盐,通过叶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利用太阳辐射能制造各种有机营养物质,因而采取科学改土整地是白泥山这一特殊立地植物种植成活生长成林成材、提高效益的重要条件。鉴于白泥山土壤养分贫乏、质地黏重、干时坚硬、湿时韧滑、通透性差等不利植物生长的土壤特殊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采取开排水沟、大穴回填客土进行局部立地治理改造的技术措施,将园林式栽培技术引入白泥山绿化造林技术中,使以往的不宜造林地变成丰产林业用地。

5 特殊技术的实施及具体操作

5.1 树种选择

试验树种全部选自经本地引种观察适应性表现较好的树种,并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充分考虑树种生物学特性和试验目的,初选9种入试树种进行造林技术的研究(表1)。

5.2 开排水沟

实验地中段地势低洼为避积水和雨天地表水冲刷,顺水系开排水沟,沟宽60 cm、沟深40 cm。呈网格式布置,沟距根据地形变化确定。

5.3 整地打穴

低矮草保留,芭茅类高草或杂灌全面清除,人工挖栽植穴,穴规格80 cm×80 cm×60 cm,株行距3 m×3 m。

5.4 科学栽植

用客土填穴至2/3处栽植,客土要求黄心土拌磷肥(黄心土∶磷肥=10∶1)或过筛的垃圾熟土。树苗入穴栽正、栽紧,培土要高于地面10 cm,以防积水。

5.5 抚育管理

造林后连续松土除草、全刈砍杂、培蔸抚育3 a,每年1次(10月份进行),及时防治病虫危害和防止人畜损坏林木。

6 效果分析

6.1 树种选择试验造林成活效果分析

调查时间:2001-10

从表2可看出,同一树种常规栽植的成活率没有经技术处理栽植的成活率高,充分说明白泥山这一特殊立地造林绿化除了选择适宜树种外,还应采取园林式换土改造立地条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但2000年栽植的各参试树种成活率也存在较大差异,43.5%~84.9%不等,这充分说明各树种对土壤条件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要求。桤木、大叶女贞、扁柏在本试验中造林成活率明显高出其它参试树种30%~50%,显示出这类树种适应性强,较适宜白泥土壤成活生长的优良特性。

6.2 参试树种林木生长效果分析

以2010年10月标准地调查资料分析参试树种幼林生长情况,并进行差异性比较。

表3各项指标数据直观显示出桤木、池杉、水杉、樟树、喜树、扁柏、大叶女贞较适宜在白泥土生长,其中桤木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最为突出,栽后11 a平均树高12.7 m,平均胸径15.9 cm,单株立木材积0.121m3,按1 110株/hm2造林、试验成林保存率68.1%计算,蓄积可达91.5 m3/hm2,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在白泥土壤这一特殊立地条件下营造用材林的首选树种。同时也证明白泥土壤这一特殊立地的造林绿化,要达到效益最大化,选择适宜树种是基础,科学营造是关键。

在本次参试树种对比选择中,各树种的平均树高、胸径生长指标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也证实树种间差异极显著。方差分析见表4。

6.3 处理整地造林与常规造林对比效果分析

表5说明低洼平坦地段采取排水沟、大穴整地、穴内回填客土栽植,及时抚育管理是白泥土立地条件下造林绿化、成林成材的主要关键技术。试验处理与对照相比,桤木、水杉、池杉树高分别增加68%、7.5%、31%,胸径分别增加59.8%、26.8%、42.8%,材积分别增加75%、38.1%、52%。也同时证实了白泥土壤立地不仅能绿化造林、恢复植被,而且可成林成材,效益显著。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白泥土几种适生树种。

桤木、大叶女贞、水杉、池杉、香樟、扁柏是白泥土壤立地造林绿化较为适生树种,推广应用时可遵循造林绿化目的要求和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应用[4]。

7.1.2 白泥山最适生树种。

桤木是白泥土壤立地造林绿化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适应性强,可作用材林培育。11年生平均树高12.7 m,平均胸径15.9 m、平均单株立木材积0.121 m3,具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7.1.3 白泥山造林主要技术。

适宜的树种还应具优良的生境,良种应良法,科学营造,精心管护,才能充分发挥该树种的优良特性和林地效益。试验证明白泥土立地造林的主要关键技术是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作为基础,平坦积水林地开排水沟,大穴整地客土栽植、及时抚育管理是关键,其造林成活率比常规造林要提高30%~50%。

7.2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白泥山这一特殊立地的绿化造林技术和适生树种的选择,主要是从造林学角度出发,对如何尽快恢复植被和综合开发等绿化模式方面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历时12 a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白泥土壤这一特殊立地上进行造林绿化时,桤木、大叶女贞、水杉、池杉、香樟、扁柏等较为适生。其中,桤木表现优为速生,11年生平均树高12.7 m,平均胸径15.9 cm,单株立木平均材积0.121 m3,具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试验同时表明:白泥土壤立地造林的主要关键技术是在选择适应性强树种的同时,采取在造林地开排水沟、大穴整地、客土栽植、及时抚育管理等配套技术措施,其造林成活率比常规技术造林提高30%~50%。

关键词:白泥山,造林绿化,树种筛选,配套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涌清,何仁根,黄鸿翔,等.江西土种[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

[2]刘勋,刘开树,徐日辉,等.江西土壤[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

[3]徐菊清,于贵龙,刘洪铎,等.宜春市土壤[R].宜春:宜春市土壤普查办,1985.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问题分析 篇10

1 做好荒山造林绿化工程前期准备的技术应用

1.1 荒山造林绿化苗木栽植时机的把握

荒山造林绿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要准确而及时地把握荒山造林绿化苗木栽植的时机, 这样才能提升荒山造林绿化工程效率和质量。要考虑到荒山造林绿化的设计目标, 以荒山造林绿化苗木习性作为基础, 综合考虑林区和荒山的实际, 平衡天气、季节、环境的制约性因素, 确定荒山造林绿化苗木栽植的实际。对于生长和萌动早的荒山造林绿化苗木, 要在3、4月份就开始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当气候达到稳定和回升的时节, 迅速进行荒山造林绿化工程。对于生长和萌动晚的荒山造林绿化苗木, 要在6月前进行栽植, 要考虑到荒山土壤条件、水分条件和工程面积, 设计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移植的时间范围, 在有利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 迅速开始荒山造林绿化的苗木栽植工作。

1.2 合理运用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的栽植技术

荒山造林绿化栽植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截干技术、定干技术、育苗技术和带土坨移植等技术, 这是保障苗木成活率的重要保障。对于常绿的阔叶苗, 为了尽可能地减缓水分的蒸发速度, 可将部分枝叶剪去。对于萌动性较强的阔叶树, 在休眠期时, 可以采用截干、定干等方法移植。为了提升阔叶树木成活率, 可采用带土坨移植的方式, 土坨的大小应该充分考虑到树木的高度、树径的大小等因素, 对于起苗时不能完整地带上土坨的苗木, 应将泥土包裹在树木裸露出来的根系上, 以减少根系水分散失, 保持苗木内部水分平衡, 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2 合理应用包装和运输的荒山造林绿化苗木技术

包装和运输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的技术要点在于水分的保持, 荒山造林绿化苗木起苗后要迅速对土球进行包装, 可以选用有密闭功能的尼龙袋, 也可以选用能渗入水分的草绳和草包, 对苗木进行完整而扎实的包裹。要确保根系的完整和顺畅, 避免包装过程中对根系的伤害, 有条件的区域可以对包装内部添加润湿物, 如稻草、秸秆等, 控制包装内部的水分散失速度。荒山造林绿化苗木运输中要采用遮蔽和覆盖的方法, 预防高温, 做好防风工作, 避免水分流失加速, 进而影响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的成活。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运输条件不足的区域可以考虑应用人畜和农业机械进行苗木运输。

3 合理应用荒山造林绿化的苗木抚育技术与管理技术

抚育是荒山造林绿化苗木郁闭期前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总称, 进入到荒山造林绿化郁闭期后相关技术的重点转化为管理环节和管理技术, 总之抚育技术和管理技术是促进荒山造林绿化苗木成活, 确保荒山造林绿化苗木健康生长, 实现荒山造林绿化工程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在抚育环节中要针对荒山的气候特点, 做好防风、抗旱、抗低温等工作, 为荒山造林绿化苗木搭设必要的遮阳棚、保护支架。在冬季要结合荒山朝向和气候特点, 对苗木进行绑扎和覆盖, 以此来避免荒山造林绿化苗木受到损害。在抚育和管理过程中要以防范病虫害作为技术实践和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 要以荒山造林绿化区域常见病虫害和荒山造林绿化苗木易感染病虫害作为技术防范病虫害的基础, 引入病虫害天敌, 重建荒山造林绿化区域生态, 优化荒山造林绿化区域环节, 以内外结合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对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科学、全面地抚育与管理。要设立荒山造林绿化苗木抚育期翻耕和松土的技术标准, 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种植的第1年要松土3次, 第2年为2次, 第3年以后每年1次, 松土和翻耕的深度要控制在5cm以下, 这样确保土壤的透气性。同时深度要控制在15cm以上, 避免松土和翻耕过程中对荒山造林绿化根系的伤害。要建立荒山造林绿化区域除草和割灌的技术标准, 除草以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种植年份确定次数, 第1年为3次, 第2年为3次, 第3年以后每年2次, 苗木初步成林后, 可以每年1次。最后, 抚育和管理期要对荒山造林绿化区域进行严格的保护, 尽量控制人员和牲畜的进入, 减少人为因素和牲畜对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的破坏, 建立起荒山造林绿化管理的体系, 对盗伐、破坏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提高荒山造林绿化管理和抚育工作的刚性, 提升荒山造林绿化管理与抚育工作的质量。

4 合理使用荒山造林绿化的灌溉技术

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荒山多属于未开发和林业基础条件不足的类型, 在贫瘠、干旱的荒山进行造林绿化存在成活率方面的隐患, 因此, 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要因地制宜, 通过合理的灌溉应用技术, 实现荒山造林绿化苗木成活率目标。要避免传统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大水漫灌的方法, 要将水资源作为确保荒山造林绿化目标达成的基础, 也要将水资源当成林业工作的基础性资源, 予以重视和保护。要应用新型灌溉技术, 既做到对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生长水需要的满足, 同时也做到对水资源最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范围的节约。可以采用穴灌的技术, 针对荒山造林绿化苗木进行树穴灌溉, 这一技术在荒山造林绿化苗木栽植后和缓苗期最为适用, 是荒山造林绿化灌溉技术中最为常见、最为广泛的技术种类。可以采用喷灌的技术, 针对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生长的态势和季节变化, 及时对长势旺盛、处于干旱状态的苗木进行喷灌, 利用大型机械设备和喷灌设备高效率为苗木补充水分, 提高荒山造林绿化苗木生长的态势, 提升苗木成材量。

5 结语

在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要继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使荒山造林绿化技术适用于林业与荒山的需要, 保障荒山造林绿化在技术上和环节上得到规范、科学地执行, 达到荒山造林绿化精品工程的建设, 以提高荒山造林绿化苗木成活率、成材量为主要目标。实现林业工程建设的新突破, 为荒山造林绿化任务完整、有效、系统地实现提供技术支持、管理保障和专业平台。

参考文献

[1]魏贤玲.开展农村荒山绿化的必要性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03) :168-170.

[2]谢广锋.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与关键技术探讨[J].防护林科技, 2009, (06) :104-106.

[3]郭秀娟.大同市实施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的思路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151-152.

造林绿化工作经验探讨 篇11

1 消灭欠账, 提升质量

在重点工程和采伐迹地造林工作中, 全力消灭欠账, 杜绝产生新的欠账, 2014 年完成欠账面积400 多hm2, 彻底甩掉了这个沉重的包袱。在确保完成造林任务的同时, 狠抓了造林质量管理, 避免年年造林不见林现象的发生, 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赢”。全年补植补造面积2000 多hm2, 造林成活率、3a保存率均达到80% 以上, 是近几年造林质量最好的一年。

2 建章立制, 强力执行

为使造林工作顺利开展、通畅运行, 梨树县主要坚持实行以下几项制度:抵押金制度, 在林木采伐前, 由林地经营者将一定数量的更新保证金存入专设账户, 待造林检查验收合格后, 返还保证金;实行采造挂钩、采伐更新合格证制度, 对上年及历年采伐更新验收不合格或更新造林有欠账的乡镇、林场不审批当年采伐, 不下达次年采伐指标;项目及资金调控制度, 未完成造林任务或质量不达标的单位, 不再安排下1年的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资金不予拨付, 整改合格后再行安排。

3 抓住重点, 攻坚克难

3.1全县林地清收还林情况

梨树县应清收林地面积17117hm2, 规划林地面积4864hm2, 合计面积21981hm2。经过1a多的工作, 这些地块已完成调查摸底, 落实到位。截止目前, 已收回林地14945.7hm2, 占应回收林地总面积的87.3%, 已立卷归档签定合同4000 余份。2014 年完成清收林地还林面积5046.2hm2, 占应还林总面积的25% (其中:2014 年春季完成3546.3hm2, 经省厅核实3375.4hm2, 面积核实率95.2%) 。2015 年计划完成清收林地还林面积6000hm2, 合计占应还林面积的55%。

3.2主要做法

3.2.1落实责任

在清收林地工作中, 先落实了责任主体, 各乡镇长为本辖区第一责任人, 林场场长为本单位第一责任人, 实行政府分级负责和“一次清收、分批还林”的工作原则, 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2严看死守

凡参与包保的干部, 尤其是包村包户干部, 春季打垅播种时, 每天都要到户、到包保地块进行巡查, 死看死守。了解包保户在做什么, 有何思想动向, 林地有没有打垅播种。发现问题, 及时制止, 及时汇报。

3.2.3高压严打

自林地清收工作开展以来, 梨树县林业干警全体参战, 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 保证24h出警, 严格执法。2014 年查处各类非法侵占林地案件28 起, 其中行政案件18 起, 刑事案件10 起, 打处违法行为人18 名, 起诉犯罪嫌疑人10 名, 清收回被非法侵占林地40.7hm2, 协助各乡镇、林场清理打处阻碍还林事件31 起, 造林352hm2。

3.2.4帮扶到位

为使林农在土地还林后不减少收入, 相关部门及包保人员积极进行帮扶, 多渠道筹措资金, 多方面争取项目, 培育绿化苗木, 种植山野药材, 开办果树基地, 有效开发林间空地潜能, 努力提升经济效益。

3.2.5创新机制

部门联动, 涉及清林案件, 公、检、法、司提前介入, 快侦快办, 不误造林时机;包保到位, 从政府领导到村社干部, 全员参与包保, 确保每个地块每个退耕户都有包保人, 不留死角;以理服人, 积极动员干部以身作则退回林地, 打消农民攀比观望心理, 同时约束党员干部不许在清理林地工作中拉关系、讲人情, 营私舞弊, 违者重罚;加强管护, 增强护林员队伍建设, 造林成果能否保存好, 不反弹, 是目前造林工作亟需破解的老大难问题, 强化管护队伍势在必行。目前我们正在筹备各村配备护林员, 梨树县胜利乡从政府转移支付资金中为各村护林员支付工资, 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解决护林员配备开支问题。

3.3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造林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不平衡。有的单位造林任务没有完成, 有的村屯绿化进度较慢, 绿化水平较低;对抚育和管护重视不够。有的单位重造林, 轻抚育, 轻管护的思想依然存在, 造林时轰轰烈烈, 抚育时轻描淡写, 管护时自生自灭, 常常是一年一茬苗, 年年不成林;造林苗木不足。各单位造林用苗外购比例过大, 由于长途运输, 导致苗木失水, 影响成活, 降低了造林质量;个别造林户对补植补造认识不足, 存在应付思想。

我们将按照既定工作目标, 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 以饱满的工作热情, 真抓实干, 完成各项造林及清收林地任务, 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梨树县委、县政府以生态安全为核心, 以增量提质为重点, 以建设宜居农村环境为目标, 上下齐动员, 全民共努力, 创造新机制, 制定新措施, 突出重点, 攻坚克难, 推进造林绿化建设。

上一篇:机械化输送下一篇:农业科技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