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造林更新技术(共7篇)
秋季造林更新技术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环境却越来越恶化, “雾霾”的出现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了挽回这种局面, 国家开始尽力扩大森林的覆盖率, 开展造林活动。
1 造林技术的简单介绍
1.1 秋季造林的优点
在秋季进行造林, 其土壤中的含水量相对较高, 而且状态也比较稳定, 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北方, 降水量一般都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而且这2个季节的降水量也非常大。这样即使到了冬天, 土壤中额含水量也相对较高;秋季的时候, 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较小, 增大树苗的存活率;秋季温度逐渐降低, 这其实不利于一些有害昆虫的生长或者存活, 在秋季进行植树造林有效的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在秋季植树绿化还可以明显的错开春季植树的高峰期, 从而选择更好的苗木进行种植。有效提高苗木的存活率, 达到有效地绿化造林的目的。
1.2 秋季造林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造林之前, 要对当地的环境、气温、土壤以及气候等进行严格的调查。为了使得树苗的存活率升高, 要“因地制宜”;如果选用的苗木的品种是当地不存在的物种的话, 要考虑到这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物链的问题, 防止破坏当地的物种的生存环境。因此, 选取苗木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选择优势苗木, 同时也要适宜当地的生长条件。注意种植地段的选择。秋季的风力比较大, 同时温度比较低, 这个时候就需要选择在土壤温度与湿度适宜的地区进行种植, 这样有利于增加苗木的成活率。
2 秋季造林的技术过程与提高
2.1 苗木种植的准备工作
要对苗木的品种进行选择。要选择在该地区可以生长的品种, 在选择苗木的时候, 要选择规格相对较大的苗木, 而且没有病虫害, 生长茂盛, 要根据土壤的地形, 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温度等条件进行苗木种类的选择, 从而使得苗木可以在当地存活。既然是秋季进行造林, 就需要选择在秋季可以生长的苗木。需要注意的就是起苗与移植的环节。要尽可能的保证植物的根的完整性, 避免伤害到根系统。在进行移植的时候要注意带着土球, 在栽培之前要泅水, 增加土壤中的水分, 保证植物水分的充足, 有效防止土壤种植后浇水由于沉降造成播种深度不一, 或栽后水浇不透使根系不能密接土壤而失水风干。为了使得苗木的存活率更高, 需要对种植技术进行探究。因为秋季的时候温度相对较低, 因此, 要将种植的穴挖的要比春季植树的深一点, 这样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减少温度对苗木的影响, 这就需要保证苗木的根系在土壤的冻土层以下。
2.2 苗木栽植之后的工作
在苗木栽植之后, 要对苗木进行养护工作。在栽培之后, 要注意及时的浇水保证植物水分的充足, 并且要释放的松土, 防止裂缝风干, 使得土壤的渗透压增大。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水分浇灌, 与此同时要对植物进行施肥, 保证植物的营养。一般要进行氮肥的补充, 主要以速效氮肥为主。同时定期修剪植物的侧枝, 及时除去病虫枝, 控制枝条生长, 保证养分的充足。而有的地区因为风力比较大, 而且苗木的抗伏倒能力还不是很好, 这就需要对苗木绑上支架来进行固定。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对苗木进行护理和检查。检查树苗稳定性, 对于松动和歪斜的树苗要及时扶正, 这是一项直接保证树苗存活的措施。等到冬天的时候, 苗木生长的还不够茁壮, 而且冬天气温寒冷, 这样就需要预防冻害。在这过程中, 还要防止鼠害, 防止老鼠将幼苗的根咬断。同时, 为了防止他人对林木进行破坏砍伐, 就需要派遣专门的看管人员, 从而防止他人对林木进行随意的砍伐。最终保证林木的存活, 提高绿化面积。
2.3 加强对植树造林的管理
要想提高绿化种植的质量, 在种植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企业要将管理控制的系统化, 要加强栽植过程中的监督问题。在进行栽植之前要保证规划管理, 加强成本预算, 对于秋季绿化的原材料的成本以及施工的成本进行运算, 与此同时, 政府绿化主管部门的辅助监督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政府的大力监督会促进施工建设的管理更加完善。就是要完善我国的在绿化工程监督管理控制上的法律法规。同时, 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自身在绿化种植方面的技术与经验。政府更应该从思想上重视秋季造林更新技术, 加强对这项工程的投资与支持, 使得资金能够有效被利用。
3 结语
目前为止, 秋季绿化成为了我国种植绿化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了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 秋季造林更新技术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发明。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需要所有人的共同来进行植树造林, 优化季节造林更新技术, 最终增加绿化率。
参考文献
[1]王佩功, 鲁成贵.浅议秋季造林更新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5) .
浅议秋季造林更新技术 篇2
1 秋季造林的优点
秋冬季造林与春季造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 时间充裕。从树木落叶开始到土壤封冻前这一段时期苗木表皮气孔关闭处于休眠状态, 生理活动减弱, 苗木不易失水, 可进行植树造林。
(2) 是苗木可选性强。可在苗木生长季节充分观察苗木的长势, 选择养分充足、生长健壮且充分木质化的优质苗木, 并且秋季气温较低, 温度下降慢, 苗木生理活动减弱。
(3) 是秋季土壤降温是从地表开始逐渐向下层降温, 有利于苗木根系与下层温土充分结合并促进根尖细胞的再生, 使苗木成活率高。按正常的造林技术要求栽植, 秋冬季造林的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
2 秋季造林的技术要求
新造林前, 先对造林地的地势、土壤、植被、气候特点等进行全面调查, 根据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确定秋季更新造林的地段树神、整地方法、造林时间、栽植技术、保护措施等, 并对造林地进行实测。绘制图表、计算面积.用工量, 用苗量和造林费用等, 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 交付更新造林单位和承包人员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然后按承包合同规定的期限、质量标准、造价进行验收和支付其费用。
(1) 造林树种的选择。选择乡土树种, 速生优质树种, 耐寒树种。
(2) 苗木的选择。选择健壮的一、二级苗木。最好是大苗。
(3) 造林地块的选择。应选择立地条件好, 土壤温度适中, 不可选择低洼及干旱地块, 防止冻拔或风干苗木。
(4) 造林时间的选择。秋季造林最好是在立冬前十天左右开始, 视气温变化而调整更新造林计划, 按正常的造林技术要求栽植, 秋冬季造林的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
3 秋季造林的主要技术
3.1 苗木准备
3.1.1 严格调查。做到“三性”, 即准确性、科学性、先进性, 依据立地条件和适地适树原则, 确定更新树种。
3.1.2 火烧处理采伐剩余物。
造林地是渐伐迹地, 9月初进行清理, 将采伐剩余物进行带状堆积火烧处理, 通过火烧枝丫, 不仅提高了地温, 也提高了林地利用率, 也有益地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
3.1.3 苗圃地要在落叶前10-15天灌足透水, 保证苗木体内蓄积充足的水分。
3.1.4 要剔除苗圃内病虫害苗。
3.1.5 苗木出圃后要及时修剪侧枝、定干, 对径级规格较大的苗
木, 修剪后要及时对剪锯口进行油漆涂抹处理, 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分的流失。
3.1.6 苗木根系要完整, 根幅要达到30-40公分, 且5公分长的侧根不少于10条。
3.2 栽植技术
3.2.1 栽植穴要深。
秋冬季造林的栽植穴要比春季造林的栽植穴深一些, 保证苗木根系完全在土壤冻土层以下。一般栽植穴深度要达到80厘米以上。
3.2.2 苗木要扶正。保证栽植后的美观和整齐度。
3.2.3 填土要密实。由于北方冬季的西北风较大, 常常使冬植树木出现一面倒的现象, 因此栽后回填土时一定要边回填边踩实。
3.3 栽后管理
3.3.1 浇水:
秋冬季造林完成后一定要充足灌透水, 保证栽植穴内土壤水分达到最大饱和度, 以保证苗木整个冬季的水分蒸发供应。
3.3.2 扶直:对灌水后倒伏的苗木及时扶直填土。
3.3.3 封坑:
水渗透后及时封坑、踏实, 要求根茎处堆起15-20厘米小土堆, 夯实。防止西北风把苗木根茎处土壤吹开露出缝隙, 降低成活率。
3.3.4 支架:对浅根性和大规格的苗木, 封坑后一定要绑缚支架, 防止被大风吹倒、吹歪, 造成根系裸露, 降低成活率。
特别要求:对于毛白杨等浅根系的树种, 进行冬植的话, 建议适度深栽, 来年春季应及时在树盘内撤土, 以利提高地温, 提高成活率。
3.4 防止冻害
精密栽植是防止冻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也是关系秋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 在造林时采取了植苗培土要超过苗木地径3~4cm。踏实后再复一层表土将穴面整成规整的平面, 外沿略高以利保水。然后再将穴外两侧的草皮扣在植穴面上。由于实施了这些措施, 有效地减少了冻拔害。
3.5 预防鼠害
防治秋冻春初鼠害是秋季造林成败的关键。我们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 在植苗后立即进行人工撒施毒鼠灵。采用的方法是按5cm×5cm距离机械布点, 每点堆放80粒左右。为了防止次年早春鼠害, 在雪融净后, 用同样办法再施一次鼠灵, 有效地防止了秋末春初林鼠的发生和危害。
4 小结
秋季造林更新技术的初步成功, 为高寒山区困难地块的迹地更新探索了新的途径。
4.1 准确掌握造林时间, 秋季造林栽苗时间要掌握好。
过早气温高, 苗木易丧失水分, 影响成活;过晚, 地表冻层厚, 影响造林质量。要根据气候情况, 最好是栽苗后时间不长, 地表即封, 这样可避免苗木失水过多和当年秋的冻害拔害, 能提高成活率。
4.2 防止冻害是秋害的关键措施之一。
精心栽植的材时, 确保培土的深度, 而且培土要踏实, 以防透风, 踏实后再复一层虚土或枯枝落叶, 防止水分蒸发, 紧接着就近将铲除的草皮扣在植穴四周。
4.3 防治林鼠也是秋造的关键之一。因此, 秋末春初要分别及时施防鼠药剂, 以防止鼠害的发生和危害。
4.4 及时抚育。春初要及时进行头遍镐抚培土、踏实、扶正。
摘要:长期以来, 北方平原地区植树造林大都以春季为主, 随着人们绿化意识和植树造林理念的提升, 秋季造林更新技术正逐步成为造林的主流季节。
关键词:秋季造林,更新技术
参考文献
农防林更新造林技术 篇3
1 严把整地关
整地是农防林更新造林的基础, 如果在这方面出现漏洞, 就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因此, 必须做到整地精细。
1.1 除根
除根的时间越早越好, 最好在伏天之前进行, 因为经过伏雨能使林带内的土壤下沉, 使之成为一体。在除根的过程中, 必须把林带内的所有主根、须根全部清除, 并把带面整平。
1.2 确定带面宽度
在除根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 通过拉线撒白灰确定带面宽度。主带带面宽度6.5m以上, 副带带面宽度5.0m以上, 路两侧的带面宽度3.5m以上。
1.3 挖防护沟
用挖掘机在白灰线之外挖防护沟。防护沟内要直, 沟壁沟底要平, 沟深1.0m, 上口1.5m, 下口1.0m, 沟土不上带面。
1.4 拉线定植树点
在拉线定植树点的基础上挖植树坑。3年生杨树大苗植树坑的规格为深宽长皆为40cm。树坑的上口与下口要一致, 杜绝锅底坑。坑土要放在植树坑的同一侧, 便于植苗时调线调位。植树坑应在秋季以前全部完成。
2 严把苗木质量关
苗木质量的好坏, 它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率、林木材质和经济效益, 它是造林的前提和基础。
2.1 把住树种关
采用省厅确定的小×黑, 这个树种的特点是生长快、材质好、干形优、抗病性强, 适用于农防林更新造林。
2.2 把住苗龄关
采用3年生大苗, 因为该苗龄成林快、便于管理。
2.3 把住标准关
苗木规格为胸径1.5~2.5cm、苗高2.5~3.0m, 因为该规格的苗木能使成林后的林木长势齐整。
2.4 把住树形关
苗木的树形为苗冠狭窄、苗干通直、无弯曲、无老化、无扫帚头, 这种苗有较强的生长力。
2.5 把住健壮关
保证苗木无病虫害。如果把病虫害苗木带入造林地, 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方面决不能麻痹大意。
2.6 把住划号关
林冠下更新造林技术分析 篇4
为了能有效地提高林冠下造林树种的保存率和成活率, 选择适合的林冠下更新造林的造林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首先, 选择在疏林地或通过择伐后的林分中进行林冠下造林比较适宜, 或者是天然林更新等级不良的成过熟林地和过熟林地, 或者选择林分内天然更新条件差的地方进行造林工作, 以及立地条件优越易于人工更新的林地都可以进行冠下造林。其次, 冠下造林郁闭度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实际郁闭度应该在60%以下, 一旦郁闭度高于60%就会使得新栽植的幼苗因为长时间缺少阳光而最终导致死亡的现象, 从而降低了林下造林的有效成活率。最后, 应该选择土层厚度适中、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土层较厚, 并且没有跳石的、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
2 选择适合的林冠下更新造林树种
大多数情况下, 林冠下造林选择的地方郁闭度都会相对较高, 因此选择地就会由于长时间林内光照比较少而导致选择地的空气湿度大, 与此同时, 还可能有土壤酸性强、土壤肥力高、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质等特点。因此, 选择具有抗逆性强、耐阴性强的树种非常的重要, 应严格按照每一个树种特有的习性与特点, 与选择地之间彼此合理选择搭配, 充分考虑到树种的各种特征, 选取良种壮苗进行栽植工作。通常选用的适宜林冠下造林的树种有红皮云杉、红松以及水曲柳这三个主要树种。首先, 红皮云杉在自然条件下的分布比较多, 常见于沟谷、河岸、山麓等地带的山坡中或者下部, 是一种耐阴性特别强的树种。在其生长阶段的前25年, 光不会成为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限制性因子, 只有在栽植的25年后需光量较大。其次, 红松是一种幼龄阶段耐阴性特别强的中性树种, 常见于湿润而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存, 这种树种的侧根特别发达, 具有浅根性, 因此, 常栽植于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中。最后, 水曲柳是一种幼时耐阴、耐寒冷、稍耐碱、喜湿润、稍喜光, 适生长于谷地和山坡中下部的树种, 主要原因是谷地和山坡的中下部潮湿、排水良好且土壤土层深厚。
3 做好清林、整地和造林密度等工作
3.1 做好清林工作
清林工作是林冠下更新造林的基础。虽然进行林冠下更新造林清林工作会加大造林的成本, 但是对于整地及栽植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进行残次林的清林工作时, 首先应该在造林的前一年的秋天进行。其次, 应该彻底清除林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但是一定要保留幼年的珍贵树种, 对于一些灌木较多的造林地应该进行全面清林工作, 这样不仅有利于栽植及整地工作, 还能有助于栽植以后去除杂草、造林质检等一系列工作。
3.2 做好造林整地
首先, 应该清除林地内的非目的树种和杂灌丛, 清除造林地内的树根、杂草以及石块。其次, 要严格按照造林设计要求进行细致整地, 整地工作可以与栽植工作同时进行, 也可以在进行栽植工作的头一年进行。最后, 要采用穴状整地, 穴内挖出的土壤不要打乱土层, 要分层堆放在坑穴的旁边, 一般穴深度应为30cm, 穴口径为60cm×60cm。
3.3 做好造林密度调查设计工作
林冠下造林的调查主要是对造林密度进行设计, 采取见缝插绿的方式, 同时避开有林木的地方, 严格根据林分的郁闭度和林木株数密度来合理确定造林密度。一般情况下, 密度为1 600株/hm2适用于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地里进行, 而600~1 100株/hm2则适用于郁闭度在0.4~0.6的林地里进行。
4 做好栽植及抚育工作
4.1 栽植工作
一般情况下, 早造林工作会选择在春天, 此时造林地融化的土层深度已经能够满足造林条件。首先, 选择顶浆栽植, 先在造林地的阳坡进行栽植, 再对造林地的阴坡进行栽植。其次, 对于土壤条件比较干旱的造林地, 要采用盖地膜的方式, 避免影响造林质量, 降低造林量。最后, 植苗造林前, 一定注意土壤要分层埋, 并用高吸水蘸根对苗木进行处理,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2 抚育管护工作
首先, 在完成栽植一个月以后, 要对造林地进行除草, 并对树苗的根部进行培土、扶正、松土等工作。保证幼林抚育要在栽植的第1年至少进行3年以上, 并且可以逐年减少。其次, 随着幼林的不断长大, 要根据幼林生长的实际情况, 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和施肥工作, 以确保幼林的正常生长。
5 做好造林质检工作
首先, 为了能够有效地确保林冠下造林更新树种能够成活, 在造林施工过程中, 应该有技术指导人员对造林技术规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进行全面细致的现场监督指导工作。其次, 在造林一段时间后, 技术人员应该对所有造林地块进行全面造林质量自检工作, 统计树苗的成活率、保存率等数据, 作为树苗生长情况的基本数据, 在树苗的成活率达不到85%以上的情况下, 需要及时准备营养杯苗木进行雨季补植。最后, 要定期进行树林土壤水分含水率的测量工作, 并在水分不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浇灌, 以确保林冠下造林更新树种可以正常生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木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 同时酸雨、氮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现阶段林冠下更新造林的主要目的。但是不适当的林冠下更新造林树种的选择不仅会产生严重经济负担, 还不能实现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本研究对目前林冠下造林更新树种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一些措施, 为造林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林冠,造林,更新树种,选择系统
参考文献
[1]孙立文, 李农, 王成艳, 等.林冠下造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 2012, (12) :104.
[2]苏建坤, 彭秀君, 苏乙奇.天然林林冠下造林的经营初探[J].林业勘查设计, 2001, (01) :47-48.
各种迹地更新造林技术探讨 篇5
1 火烧迹地更新造林技术
1.1 整地方式
火烧地的好处是土地虽然有被火烧的痕迹, 可是其土地保持着完整性, 所以对于火烧地仅仅需要将其进行块状性的整地方式。在治理过程中, 对火烧地进行实地考察, 根据其被火烧情况设计不同的造林方式, 主要应将珍贵树种尽全力地保存, 进行人工造林, 并在工作前将所有的草皮进行清除, 将达到绿化程度的草皮移植道路间, 而对于较大的土块和损坏严重的土皮进行粉碎清理。
1.2 树种选择
在关于树种的选择方面, 最重要的一点是因地选种, 根据土地的土质、环境气候及其存在的动物和火灾的损坏程度选择在日后的造林过程中适宜生长的物种。但是, 只有这样是不全面的, 更重要的是必须考虑相邻区域的树种特征, 在最终选择时, 尽可能地选择和临区有相似性的树种, 并可以借鉴于成功林区的经验, 合理地运用到治理地, 充分提高林地未来抵御灾害的能力。
1.3 苗木营造
在春季时土壤解冻了25cm时进行顶浆, 将各种树苗分配给种植人员并进行随机的分配种植, 尽可能地弥补机械作业中的不足, 将树苗分配均匀, 及时将根部填土, 做到根正、苗舒。
2 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
2.1 基本处理方法
对于被采伐过的迹地来说, 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清理, 砍出灌木丛, 集中填埋或烧毁枯枝落叶, 并全面除萌将生长粗壮的芽予以保留、培养。根据不同的破坏程度和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整地, 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整地方式, 避免因方式不当而产生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问题, 大体需要在元造林的基础上进行行间距带状整地, 并在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的工作完成后进行挖掘等工作。这些工作完成后便可以进行树种的选择工作, 丘陵山区常常会选择国外松、湿地松、火炬松或香椿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山区则会将枫香和栎类为主要树种, 培育松杉混交、杉阔混交林, 更好地达到树木之间相互促进生长, 达到为人类培育多种日常用材的目的。另外, 在种植树木之前要确定的是造林的具体密度, 其密度不宜过大、也不应过小, 最好可以在互相不必争夺养分的同时可以互为依靠。严格地依照造林有关技术的操作规定, 将具体种植日期定为早春, 要保证边起苗、边种植, 不要留隔夜的树苗, 做到三培两踩一提苗, 合理的种植方式将是日后造林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在造林完成后, 要安排相关人员观察森林株距之间是否有缺树的现象, 及时进行补栽的工作, 可以保证树林的整齐程度。
2.2阔叶混交林的补植
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和寒带的过渡地区, 其特点是耐寒并且叶子较小。对于阔叶混交林的补植工作, 我们要以生态系统更好的恢复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尽全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以因地制宜、遵循自然为原则, 注意改造效果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结合先进技术, 将引进优良的原乡树种为主要树种, 合理运用外来树种的长处, 改善不足。对于阔叶混交林来说, 以乔木、灌木为主要树种。在阔叶混交林的采伐迹地上要调查清楚伐根、幼苗、萌蘖丛的分布情况, 在补植时需要的注意事项除了上述的选种、补植、因地制宜外, 仅仅是注意幼苗、幼树的抚育工作即可。
2.3针阔混交林的补植
针阔叶混交林是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的过渡的一种类型。经常可以见到的树种主要是云杉、冷杉、松属的一些种类组成。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山地。因为会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所以促进了其林中群落种类的发展。在具体的补植过程中, 要根据当地的伐后林分保留树种分布程度,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补植造林方式。
2.4针叶林的补植
针叶林同以上两种类型的差距较大, 主要是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是分布最北的森林之一, 主要以落叶松为主要树种, 其根系较浅, 致使其可以在永久冻土上健康的生长, 对土壤的要求很低, 可以生活在最严酷环境中的森林。我们熟知的大兴安岭的森林就是兴安落叶松林的延伸。对于它来说, 其补植可以通过人工纯林和针叶树种来完成。在原有草皮的清理的工作完成后要采取整块造林技术, 同上面的块状造林不同, 是本着阔叶为主, 针叶为辅的原则补植。
3病虫害迹地更新造林技术
在病虫害迹地的补植时, 首先要对因病虫鼠害损坏的树木进行全面的清理, 割除日后会影响幼树、幼苗生长的杂草、树木等。在补植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抗病虫害的树种并及时施肥, 喷洒抗虫的药剂, 防止事故的再一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徐立功, 岳彩书.小议各种迹地类型更新造林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5) :128-129.
秋季造林技术 篇6
关键词:秋季,造林技术,合理整地,树种选择,抚育管理
秋季造林即造林季节选择为秋季土壤尚未上冻之前, 按照树种的生态要求选择合适的立地条件, 即遵循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不仅要确定合适的造林季节, 而且应当考虑到地形、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 同时满足不同栽植形式的要求, 如播种、扦插等不同方式造林, 其立地条件十分有利于种子发芽、不定根形成等。
秋季造林整地可以改善立地条件。一是改善小气候。整地后, 土壤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渗透性增强, 含水量增加, 水分与空气比例协调。二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有利于蓄水保墒。三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整地后加快土壤的风化过程, 促进可溶性盐类释放, 加快腐殖质及生物残体的分解, 增加养分供应;便于造林施工, 提高造林质量。通过认真细致地整地, 便于栽植、抚育管理, 可为提高造林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造林成活率, 促进幼林生长。一方面, 整地后由于立地条件的改善, 栽植的苗木可以迅速发出新根, 易于成活;另一方面, 清除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等植被及石块、采伐剩余物, 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受到的机械阻力减小, 因而主根扎得深, 侧根分布广, 林木生长快。
近几年,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传统造林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秋季造林规模逐年增加。由于秋季造林是利用秋末冬初, 气温逐渐降低, 树木生长缓慢的有利时机开展的营林方式, 因而具有适宜时限较长的优点, 便于安排生产。
1 合理整地
人工造林的重要环节是整地, 整地的质量与造林的成效密切相关,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 应当尽量减少土面的破坏[1,2]。因地制宜, 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采用任何一种方式整地, 应当事先进行规划与设计, 并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山坡下部及15°以下的地段, 采用反坡梯田整地。规格:反坡坡度为3~15°, 埂外坡、内坡约60°, 平面整地适宜于地势平坦的商品林地, 土壤比较瘠薄、板结的地块, 便于实行林农间作的地块可实行全面整地。全面整地面积不能过大, 坡度不得超过10°。针叶树造林整地应达到一定深度, 阔叶树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整地深度应适当加深。山坡中部及15~25 cm的坡地, 采用水平阶或者鱼鳞坑的方式整地, 采用水平阶整地规格为阶面宽痕为50~150 cm, 阶长不定, 阶间距150~200 cm, 深30~80 cm不等, 有埂或无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干旱地, 地形破碎的地方, 坡度大于25°, 或者植被茂密、水分充足、易发生冻害的造林地, 采用鱼鳞坑、穴状整地, 规格为穴径30~50 cm, 深20~40 cm, 坑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 有时坑内侧有蓄水池与坑两角的引水沟相通, 外缘有土埂, 半环形, 高20~25 cm。
2 造林时机与树种选择
选择适当的造林时机相当重要, 如果是当年造林, 整地宜选择在雨季或春季前。秋季造林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冻结前进行 (树枝萌冻之前) , 循化县黄河沿岸地区可在11月5—15日前进行。秋季裸根苗造林时, 若选择阴雨天前进行, 栽后逢连阴雨, 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 选好造林树种[3,4]。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应当注重苗木的选择, 根据具体立地条件选苗, 以生长健壮、品种优良、抗病虫害、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的一、二级良种苗木为佳。秋季造林树种最好以萌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为主, 如杨树、山杏、沙棘、槐树、花椒、榆树、沙枣等, 做到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其中, 沙棘成活率高, 而且造林成本低, 目前被广泛推广种植。
3 苗木准备与处理
栽植前对苗木根系进行处理, 将受损伤或者发育不良的根系剪掉, 然后利用500 mg/kg的ABT 3号生根粉溶液或者0.5%高分子吸水剂浸根, 对于榆树、花椒、沙枣、杨树、山杏、沙棘、槐树等萌芽力强的阔叶树种, 可以剪掉地上部分, 留茬3~5 cm即可。对于截干处理的阔叶树小苗及油松、侧柏等针叶树小苗, 可采取培土到苗顶的管理措施, 以达到防寒和防止野兔啃食的目的, 待翌年春季再及时扒开。
4 合理造林
4.1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应根据防护效果决定, 一般水土保持林要求短期内掩盖林地, 因此造林密度以大为好。山杏、槐树树种造林一般选择在山坡中上部, 周边荒山造林时, 实行穴状或鱼鳞坑整地, 密度可掌握在3 300~4 800株/hm2;杨树、榆树一般采用水平阶或梯田造林, 密度可掌握在3 300株/hm2。
4.2 栽植深度
一般要求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印2~3 cm, 栽植过浅, 根系外裸或处于较干旱的表土层, 苗木容易受旱死亡;栽植过深, 影响根系呼吸, 妨碍地上部分同化器官的生理活动。深栽较好, 使根系接近下部湿润土层。确定栽植的适宜深度, 关键是根据树种、气候、土壤及造林季节等灵活掌握, 秋季栽植易稍深。
4.3 裸根苗造林
在起苗前2~3 d内对圃地灌水, 把好苗木质量关, 起苗时深挖, 根部带土, 保持根系完整, 同时应该进行苗木分等级, 随起、随运, 及时栽植, 以减少苗木失水, 提高造林成活率。
5 抚育管理
苗木栽植后, 为减少蒸腾水分, 应及时用地膜或细沙覆盖穴面, 可以达到穴面保墒的效果, 有效促进苗木生长。树穴如果不用细沙或地膜覆盖, 大雨过后容易引起土壤干裂、板结, 注意适时松土, 松土方式和深度要因地制宜, 一般以20~25 cm为宜, 严格掌握里浅外深的原则。此外, 应注意幼林保护, 为了防止人、畜、鼠 (兔) 的破坏, 除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外, 应加强宣传林木保护教育, 建立健全护林组织, 制定必要的制度。同时应当加大幼林补植力度, 以符合造林技术规程规定。
6 结语
总之, 提前细致整地是秋季造林的基础, 良种壮苗是根本, 造林时机是关键, 抚育管护是保障, 因此应提前做好各项造林准备工作, 把握有利时机, 认真组织劳动力, 确保秋季造林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尤海舟, 王超, 毕君.冀东铁矿排岩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14 (6) :71-74.
[2]解青林.杨树育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7) :203-205.
[3]张霞.油松、侧柏容器育苗造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4) :108.
长江源头秋季造林技术 篇7
长江源头秋季气温低, 土壤水分状态较稳定且湿润。当苗木落叶或降低生理活动后, 地上部分蒸腾量大大减少, 而在一定时期内根系尚有一定活动能力, 栽后容易恢复生机。此时补植、补造林木容易成活, 而且第二年春季树木生根早, 发芽饱满健壮, 抗病虫害、抗旱能力增强。因此, 秋季是长江源头植树造林的第二个最佳季节。笔者于2008年秋季进行造林试验, 结果表明, 适宜的造林方法和措施可提高秋季造林成活率。现将秋季造林中应注意的原则、方法和措施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应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适地适树就是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择生物学特性与该立地条件相适应的造林树种。任何一种树种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 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 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地形条件等。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也就是选择当地最适合造林地立地条件的树种。根据青藏高原气候特征和长江源头秋季气温较低的特点, 应选择抗冻能力强、易成活的当地主要乡土树种, 如青杨、沙棘、川西云杉、大果园柏、沙蒿等。
2 苗木选择
坚持选用优质壮苗。在补植补造中, 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的一级、二级优质苗木。青杨宜选用高1.5~2.0m, 直径在3cm以上的苗木, 截干造林;沙棘、沙蒿选用一年生的苗木;川西云杉、大果园柏宜用三至四年生的苗木。
3 运输
由于玉树地区苗圃地与造林地运输距离远, 因此要求在起运苗木时, 一定要保护好苗根, 尽量不要损伤苗根或少伤根, 针叶树类还要适当带些原土, 原土里常有许多菌根菌, 能起到吸收作用。同时, 按苗木标准进行分级, 并将苗根用强生根粉溶液中浸泡。运输时用湿的草袋或纤维袋把苗根包好, 以防冻、防风干。运输距离长时, 要注意给苗木洒水降温保湿。造林的全过程都要保护根系, 并对其做适当处理, 维持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水分平衡, 使苗木迅速再生新根, 促进苗木成活。
4 整地
补植前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 一般采取穴坑整地方式, 穴坑的大小因苗木根系大小而定, 一般青杨穴坑为50cm×50cm×50cm, 造林密度为2 505株/hm2;沙棘、沙蒿的整地规格为30cm×30cm×40cm, 造林密度为3 330株/hm2。挖穴时, 表土放在一边, 深层土放在另一边, 将穴坑底部松土15~20cm深, 然后回填10~15cm厚的表层土[1,2,3]。
5 苗木栽植
要求随起苗, 随分级, 随浸泡, 然后立即拉运到造林地, 立刻栽植苗木。按“三埋二踩一提苗”的造林技术要领栽植。将苗木放在穴坑正中央, 先填表层土后填深层土, 边埋土边将苗木轻轻向上提, 使所栽苗木的根系舒展, 不造成窝根。然后踩实, 再埋1次土, 再踩实1次, 确保苗根与土壤紧密结合, 在栽植坑上埋1层疏松的浮土, 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减少栽植坑面水分的蒸发[4,5,6]。
栽植深度一般以稍高于苗木根颈处土痕为宜, 若土壤干旱可适当深栽, 水湿的地方可浅栽, 栽后踏实。把土埋至苗根颈部原土痕迹以上3cm左右时, 立即浇1次透水。青杨截干造林时, 截干处用塑料包扎, 以防止水分散失。为防止冬天苗木冻拔, 在上冻前和消冻时, 要分别踩树坑1遍, 以防苗木冻拔而死亡。
6 加强管护
加强管护是人工造林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要求做到护林人员、管护制度和护林报酬三落实, 奖罚分明, 充分调动管护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管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制, 确保管护成效[7,8,9]。因此, 秋季造林后, 要及时维修被破坏的网围栏, 并组织专人进行不定期管护, 防止人、畜进入造林地毁坏苗木。
参考文献
[1]郭春冬, 许景涛, 曲军伟.秋季造林整地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8 (12) :69.
[2]曹国华, 徐长柏, 徐亚明, 等.35杨2种造林方式对比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2) :5725-5726.
[3]徐焱君, 刘跃, 王文军, 等.乌兰察布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整地方式[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S2) :287-288.
[4]孙丽昕.秋季造林应推广根苗抗旱造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S2) :274-275.
[5]王淑梅.秋季植树造林技术措施[J].山西林业, 2009 (3) :32-33.
[6]刘凤明, 洪文军.秋季造林技术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9) :68.
[7]刘钊, 孙利萍, 杜泽春.秋季造林技术研究[J].森林工程, 2002 (1) :8.
[8]柏劲松, 谢红梅.提高秋季造林成活率的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 2004 (8) :20-21.
【秋季造林更新技术】推荐阅读:
秋季植树造林工作采访稿10-02
人工造林更新09-11
做好造林更新工作06-15
天然更新造林的重要性10-23
造林地整地造林技术05-22
人工造林技术08-05
造林管理技术09-29
抗旱造林技术分析07-16
北方杨树造林技术06-09
东北林区造林技术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