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育苗造林技术(精选10篇)
榆树育苗造林技术 篇1
1 采种
榆树的种子也叫榆钱, 它的成熟期因地区不同而异, 如四平地区在5月中旬成熟。种子成熟时, 榆钱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并且少数开始飞落, 应及时进行采集。采收方法可等待种子自然落下后扫集, 也可在无风天用杆子打落收集。采种时, 要选择生长快、干形直、结实多、无病虫害的10a生以上壮龄树作母树。采集的种子, 应放在通风的地方摊开阴干, 然后搓去种翅, 清除杂物, 即可播种。最好是随采随播, 不然会降低发芽率。如果不能及时播种, 应密封贮藏。种子含水量8%, 密封贮藏后, 其发芽率可保持近2a。榆树种子发芽率一般在65%~85%之间, 粒重7.7g, 12~13万粒/kg。
2 育苗
榆树多以播种育苗为主, 也可以进行扦插育苗。
2.1 播种育苗
育苗时应选择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土质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作苗圃地。播种前1a秋季进行整地, 深翻20cm以上, 每667m2施腐熟的过圈粪2000~3000kg, 并撒敌百虫粉剂1.5~2kg, 毒杀地下害虫。第2年春天作床打垄, 以备播种。在东北各地, 一般采用大垄育苗, 先把圃地土块耙碎、压平, 然后做成60~70cm的垄面, 垄间距离20cm, 垄头可长可短。如果种子是从外地调来的, 可采用凉水浸种2~3h, 在种子充分吸水后, 捞出与湿沙混拌均匀, 堆放在席子上, 并盖草帘, 每天翻动2~3次, 待2d后种子刚露白色的幼芽时, 即可播种。播种前, 圃地要先灌1次水, 待水分全部渗入土中, 土不粘手时再进行播种。为了管理方便, 一般多用大垄双行条播, 先将垄面开出二条1~2cm深、3~5cm宽的播种沟, 沟间距离15cm左右, 然后把种子均匀播入沟内。播后踩底格子, 覆土厚0.5~0.1cm, 以看不见种子为度。覆土后及时镇压, 使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如床播育苗, 也采用开沟条播, 一般沟深2cm, 宽3cm, 行距20~30cm。垄播或床播, 每667m2播种量约需3~5kg。
在一般情况下, 播后幼苗出土前, 尽量不灌蒙头水, 以免引起地面板结, 影响幼苗出土。如果温度、湿度适宜, 种子约5~7d就可发芽出土, 10~15d左右苗木出齐。
苗期要加强抚育管理, 及时间苗、定苗、除草、松土、灌溉和追肥, 并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当苗高3cm左右时进行间苗, 使苗木分布均匀, 疏密适中, 尽量做到等距离留苗, 留壮苗。间苗后灌水, 保持土壤湿润。苗木长到10cm左右时开始定苗, 每667m2苗2~3万株。苗木生长期要及时除草松土, 垄作育苗做到四铲四趟。要合理灌溉, 由于榆树较耐干旱, 灌水时, 应量多次少, 一次灌透。垄作可采取沟灌, 一般从播种到生长后期, 灌水6~7次为宜。要适量追肥, 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 追肥和灌水结合进行。6~7月间追肥较好, 每667m2施人粪尿100kg, 或追施硫酸铵4kg, 半个月追施1次, 8月初停止, 以利于幼苗木质化。在发生榆树炭疽病的地方, 每周可用1%的波尔多液喷洒1次。
榆树苗当年秋可出圃造林。要是培育绿化大苗, 第2年应进行移植, 移植时苗根和侧枝要适当修剪。通常采取单行大垄移栽, 株行距离可以大些。如果水肥条件好, 管理得当, 2年生榆树苗, 可高达1.5m以上, 地径粗1cm, 每667m2产大苗500~6000株, 可出圃造林。
2.2 扦插育苗
在种源不足的地方, 可采用扦插育苗。具体做法是:在春季榆树萌芽前, 选取当年生、充实粗壮的枝条, 截成长23~27cm的插穗, 按株行距27~33cm进行扦插, 使插穗与土壤密切结合。
扦插以后, 注意水肥管理, 要经常浇水, 保持插穗生根发芽。当苗高长到10cm时, 可减少浇水。6月中旬和7月下旬, 要进行2次追肥。由于榆树萌芽力强, 萌芽多, 萌芽快, 因此应及时抹芽和修剪, 培育主梢, 促进形成新的植株。当苗高长到5cm时, 进行第1次抹芽, 保留3~4个芽;苗高10~15cm, 第2次抹芽, 保留1个健壮芽。苗高60~70cm时, 进行第1次修枝, 剪掉苗高1/2以下的侧枝;7月下旬苗木生长旺盛时期, 第2次修枝, 剪去苗木的所有侧枝。
在相同的条件下, 扦插苗比播种苗生长快, 质量好。
各地可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 对扦插育苗进行试验, 推广应用。尤其是要下工夫选择榆树优良类型, 采集生长快、干形直、材质好、抗性强的优良单株枝条, 通过扦插进行无性繁殖, 建立种子园, 加速榆树良种化。
摘要:本文对榆树采种、播种育苗、扦插育苗技术进行介绍, 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榆树,采种,育苗
试析杨树育苗造林技术 篇2
【摘 要】杨树在优良水肥管理条件下,适应于集约化定向栽培,它的栽培范围广,适应性强,全国大部分地区均能栽培。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是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笔者总结分析了杨树扦插育苗的生产实践及育苗经验。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扦插;造林
杨树的分布很广,并且品种繁多,其中很多树种都是乡土树种。杨树具有易繁殖、生长快、耐干旱、结实早、定向培育等特点,可以进行播种繁殖,也可以进行无性繁殖。无论是在沙区、平原、山谷等均有杨树生长。杨树能通过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产生适应性广、耐寒耐旱、抗病虫、抗心腐的优良品种,新品种已经超过了一些老品种。
1.苗圃地的整理
1.1苗圃地的选择
杨树苗圃地应选择在疏松、湿润、肥沃、排水良好而富含钙质的沙壤土上,同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以保证能随时灌水,并且交通方便的地块。
1.2苗圃地的整地
圃地一定要整平、整细,以免灌水时发生高处干旱,低处积水,造成出苗率不整齐。河滩地整地要在前一年秋季深翻,入冬以后进行冬灌,深翻可以破坏土壤的毛细管,减少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冬灌后土壤发生冻融现象,可以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地的抗盐碱性,第二年开春后,地下水位上升前,抓紧时间进行春耕,并结合春耕施足基肥。
1.3做畦坐床
坐床根据育苗的株行距确定苗床宽度,苗床宽度一般2.9m,超过50m长度可在中间挖腰沟,以利于排水。
2.种条选择和插穗的截取
2.1种条选择
种条的质量关系着育苗的成功与否,因此在选择种条时应该以“劣种壮苗”作为准绳。在过去,我们通常是无视种条的选择,随意的采集枝条作为种苗,结果出现了苗木高、生长分化严重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苗木的产量。从当前的情况看,在选用种苗时,要选择生长适宜、木质化水平好的、无病虫害的生枝作为种条,以保证成活率。
2.2插穗截取
插穗的截取是提高单位面积产苗量,保证成活率的基础。实践证明,截取插穗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插穗的长短要适中,否则将会影响育苗效果,插穗过长会给插穗带来很多麻烦,同时也浪费种条。在气候干旱的地区,如果在插穗过短,蒸发量较大的影响下,就会降低其发芽成活率。(2)在截取插穗时,应该在插穗上切口以下切下1 cm处,保证有一颗无病虫害、无损的侧芽,从而保证插穗的发芽率。(3)要选用适宜的粗度,过粗不易插上,并且上端的切口面大,容易发生腐朽感染病害。过细则扦插时易折断,发芽后生长细弱,容易形成苗木分化。因此,要选择比拟适宜的种条。
3.采用覆膜扦插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
大面积覆膜扦插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是在苗圃地小面积覆膜扦插育苗的基础上,总结其优势,移植到造林地,采用大垄覆膜扦插造林,既是育苗,又是造林。第二年春天,按照造林密度规格要求,留够植株,其余平茬,另选地进行扦插。这种作业方法称为覆膜扦插、造育结合滚动式作业方式,采用这种作业方式有三个特点:(1)周期短、生长快、成本低、便于大面积经营;(2)定向培育,科学造型,适宜培育用材林;(3)造育结合,就地育苗,就地造林,不用单设苗圃。为了保证扦插成活率,必须与大自然争时间、争水分。即在头年秋季将规划好的经过熟化的扦插杨树的地块,按规格要求打好垄。冬季大雪铺盖地上,第二年春季,待垄土溶化到5~10cm时,将地膜覆盖垄上,促进膜内土壤早化冻,土壤中水温也增高,覆膜扦插与不覆膜扦插时间对比,前者比后者提前1~15d。由于覆膜,使土壤持水量发生变化,地膜覆盖并不增加或减少水分,但能切断土壤水分与大气交流的通道,使水分只能在地膜下循环,能稳定田间持水量的60%~80%,供植物根部离子交换、营养运输和碳水化合物合成与蛋白质合成。据兴隆林区使用地膜覆盖的实践证明,因土壤增温,硝态氮增高1.2倍,氧化磷增高14%,氧化钾增高1.7倍,特别是有效磷增高,对解决北方春季低温、有机质分解力差、植物生根又缺磷的矛盾,更有实际效益。
4.苗木的抚育管理
杨树苗圃灌溉是保证扦插成活的关键措施之一。插穗扦插后需立即灌透水1次。杨树插穗萌芽后,靠插穗本身所含的养分和下切口从土壤吸取的水分维持生命和生长,幼苗顶端长出嫩叶,苗木才开始了真正的生长,但有时埋藏不深的第二个芽或从切口处形成不定芽,抽出许多枝条。在嫩枝长到10~20cm,每株选留一个生长最好的枝条,将其他枝条由基部剪去。侧枝很嫩时用手直接摘除,若已木质化,则需用剪除。苗木群体每年需要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的营养元素。因此,除在育苗前使用大量的基肥外,还要追肥2~3次。一般第一次选择在6月中旬,亩施尿素25kg或碳胺50kg,第二次在7月中旬用量与第一次相当,以免造成苗木徒长,不利于越冬。在杨树扦插后2d内用50%乙草胺地面喷雾,667m2用药100~150g,至六月份追肥之间,进行第一次人工除草。在雨季人工除草困难,必须采用化学除草,可用35%稳杀得乳油加防护罩喷雾除草,使用剂量262~525g/hm2,也可用迅锄(百草枯)20%水剂加防护罩喷雾除草,用药量为0.5~1.5kg/hm2。
5.结束语
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农林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多年来我国在杨树科学研究上取得不少成就,成功地引进和自己选育出一批杨树优良无性系品种。已形成巨大生产力,经济效益显著。 [科]
【参考文献】
[1]王燕,李彬,李超,等.浅析白杨扦插育苗技术.河北林业科技,2005(8):56-63.
[2]朱晓颖,赵红艳.论树木育苗的新技术及发展.新农业,2006(7).98-102.
[3]徐远祥.谈杨树扦插造林技术.北京农业,2012,(03).
榆树育苗造林技术 篇3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城, 地理坐标为东经99°23′-100°31′北纬26°52′-28°45′, 海拨3276m, 年平均温度5.4℃。最热月均温度计13.2℃, 最冷月均温度-3.8℃, 年均降水量607mm, 无霜期128天。气候干燥、寒冷、太阳辐射强。年均日照时数为2188h。
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取自西藏引种栽培于迪庆州林科所苗圃地内, 树龄10多年的大树上。扦插基质由圃地内原土壤, 河沙+生土+腐质土组成。生根激素为ABT1号。
3 试验方法
3.1 插穗的选取与处理
选择健壮植株上的1年生到2年生半木质或木质化、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萌生枝条, 剪成长8~12cm长的插穗、保留2~3个节, 下切口在节下剪斜面, 上端在节上5~8mm处剪断保留2~3对叶。插穗用1:4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杀菌30min。
3.2 插床
采用宽100cm长800cm高20~25cm高床做插床基质生土 (40%) +山基土 (40%) +沙子 (20%) 、生土 (70%) +沙子 (30%) 、生土 (40%) +火烧土 (40%) +山基土 (20%) 细致整地。在扦插前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土壤处理。第二天扦插前4h浇透水, 即可进行扦插。
3.3 生根促进剂
1~2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选用1号生根粉4种浓度50mg/kg (处理12h) 、100mg/kg (处理2h) 、500mg/kg (处理30min) 、1000 (速蘸) , 扦插株距5cm行距10cm, 插穗斜口朝下入土4~8cm, 然后立即浇透水, 盖上遮荫网塑料薄膜。
3.4 扦插季节
香格里拉县气寒冷冬季漫长, 最佳扦插季节选取在3月底4月初。如错过此时节每年9月份开始气温下降, 生长几乎停止, 插条生长季节就短, 对成活造成影响。
3.5 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初期, 插条末生根要特别注意温、湿度的控制。温度控制在25~30℃湿度控制在70%~90%, 在晴天的中午弓棚两端薄膜要打开, 下午3点后要盖上。每天早、中、晚注意喷水, 喷水次数因天气而定。一般插后10天进行根外施肥一次。以后每隔10~15天施肥一次至生根。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扦插基质对榆树生根的影响
以不同的扦插机质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扦插机质对对生根率的影响各不相同。通过对生土+河沙、生土+火烧土+山基土及生土+山基土+河沙等几种基质的比较, 每种基质都能促进榆树生根但其生根率和成活率差异显著。生土+河沙平均生根率13%, 生土+火烧土+山基土平均生根率18.2%, 生土+山基土+河沙平均生根率2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榆树扦插基质以生土 (40%) +山基土 (40%) +河沙 (20%) 为最好。
4.2 不同浓度生根促进剂对榆树的影响
不同的浓度进行试验, 浓度不同生根率差异显著。选用基质生土 (40%) +山基土 (40%) +河沙 (20%) 以不同浓度50mg/kg处理12h、100mg/kg处理2h、500mg/kg处理30min、1000mg/kg速醮。其生根率成活率为50mg/kg58%、100mg/kg75%、500mg/kg62%、1000mg/kg3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100mg/kg这种浓度处理后的插条生根率成活率效果最好。
5 结论
1) 试验通过选用不同扦插基质, 不同生根促进剂浓度, 得出采用生土 (40%) +山基土 (40%) +河沙 (20%) 为扦插基质插条选取用1~2年生枝条, 插条长8~12cm, 浓度用100mg/kg在4月初进行扦插, 其生根率成活率可达到75%左右。
育苗及造林技术与防病措施 篇4
【摘 要】苗木对于造林来说属于物质基础,对于苗木采用何种育苗技术及措施,关系到林业育苗的根本发展,好的育苗技术及管理是苗木质量和林业需求的根本保证。在树苗培育过程中,有的人在不懂技术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培育,期间导致土壤消毒、催芽、播种这几个环节出现技术上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森工企业在营林生产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更新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稳步上升。本文分析了育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造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和林分抚育中的防病措施,旨在提高林业工作者营林技术,促进林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育苗;造林技术;防病措施
研究林木病害的最终目的在于防止它,以保护林木的健康,增加经济收益。林木与农作物病害的防治,在原则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若干具体作法上的差别。如治疗措施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中并不重要。因为单株农作物的价值很小,进行单株治疗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另一方面草本的农作物复原能力很差,治疗往往收效不大。而木本植物、如果树、行道树、贵重的成材大树不仅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有治愈复原的可能。尽管如此,无论林木或农作物的病害,都是把“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治”只不过是一种补助措施罢了,即遵从“预防为主”这一共同原则。
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是拟订防治措施的理论基础。透彻地掌握具体病害的规律,不仅可以使防治措施更有目的性,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提供更有效的防治途径。例如,梨锈病固然可以用化学药剂来防止其流行,但由于它的专主寄生和没有再侵染的特性,只要在梨园周围清除它的转主桧树,不用其他任何措施就可以获得彻底的防住效果。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都是以病原、寄主和环境条件的一致配合为基础的。因此,在病害的防治上,则必反其道而行之,以人为的干涉来打破这种统一配合现象的出现。具体地说,就是:①设法消灭病原或初段其传播的途径;②增强寄主的抗病力或保护它不受病原物的侵染;③改善环境条件,使不利于病原物数量的积累和侵染活动的进行,或有益于寄主抗病性能的发挥。一切防治措施都是为了达到上述三个目的之一或者同时兼顾的。
1.育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
首先是选择适当的苗圃地。苗圃最好不要设置在土壤黏重、地势低湿的地点。因为在这种半嫌气的土壤条件下,根的呼吸受阻且易于积累硫化二氢和水杨醛等有害物质,有利于猝倒病、根癌病、菌核性苗枯病等的流行。如限于条件,非在这种地段上设置苗圃不可,则应采取改良土壤、排水等措施。在易于排水的沙地或黑色土壤上设置苗圃,则应注意防止夏季高温引起的灼伤。苗圃最好远离有同种林木的林分,以免病原物从林土上传到苗木上。
在同一圃地上进行连作往往使病原微生物逐渐积累增多,发病率高。特别是根病严重的旧地应尽量采用轮作的方法。轮作病原物不能寄生的植物不仅可使病原物因得不到适当的寄主而“饿死”,而且有利于某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促进病原物的死亡。根癌病、猝倒病、根线虫病等都可以通过轮作的方法进行防治。如必须连作时,在发病重的圃地上应作土壤消毒。
苗圃中的病死株和枯落物都要清除干净,以减少侵染来源。
2.造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
适地适树是提高林木抗病力,减少病害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有的地方由于不适当地扩大某些树种的栽培范围,树木生长情况很坏,许多侵染性病害也相继发生。杉木黄化、马尾松黄化都与立地条件恶劣有密切关系。在黄化的马尾松上,多毛孢菌和皮下菌引起的叶斑病很容易流行。
混交林有利于病虫害防治已经是定论了的。无论是根部病害或是枝、叶病害,混交的树种都可以起到某种屏障的作用。但应注意混交树种的搭配。在某种锈病严重的地区,要避免使用病菌的两个转主作为混交树种。否则,不仅没有防病作用,反而会促进病害。
3.林分抚育中的防病措施
幼林及成林的抚育管理对于病害防治影响很大。病死树要及时清除。弱树、弱枝及枯枝也都应适当处理。因为有些弱寄生的病原物往往先是在这类林木上寄生孶长,然后才蔓延开来的。如松烂皮病菌,通常是作为枯枝上的腐生物存在着,但当林木衰弱时,便从枯枝组织活组织蔓延而成为寄生菌,引起枝条或林木的死亡。
在林分的管理中,及时发现和清除病害的发源基地是防止病害蔓延扩展的关键。流行病害,尤其是区外传入的病害,在其爆发以前,病原物一定有一个定植和数量积累的过程。从新病害定殖到普遍性地爆发,其间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或其他防治办法,完全可以在其成灾以前加以清除,或将其限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
山火、放牧、随意刮皮打号,是引起林木机械损伤,导致病原伤口侵入,特别是树皮腐烂病菌、立木腐朽菌侵入的重要途径,应当禁止或严格控制。
通过合理的林业技术措施来防治病害,其优点不仅仅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防治费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完善地保持林分的生物生态体系,没有由于使用化学药剂等办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但它的缺点是收效缓慢,不宜作应急之用。
综上所述,改善营林技术措施有利于速生丰产,同时,也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植物病害的生态体系中,环境条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环境条件的任何重大改变都将影响到整个的病害生态系。采取正确的营林措施将使环境条件适于苗木或林木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李哲.浅谈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吉林农业,2010,(12).
[2]宋玉双,黄北英.中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08(06).
沙棘育苗造林技术 篇5
1 采种
沙棘一般4~5年开始结果, 4月前后开花, 9~10月果实成熟后长期不落。采种时剪下果枝, 捣碎果浆, 用筛子淘洗, 除去果肉、果皮和杂质即得净种, 然后晾干备用。
2 育苗
(1) 苗圃地选择有灌溉条件的砂壤土, 对苗圃地精耕细作, 施硫酸亚铁225~300kg/hm2进行土壤消毒;施肥量可根据土壤肥力和粪肥质量确定, 一般施有机肥30~45 t/hm2、磷肥225~450kg/hm2、碳酸铵225kg/hm2作底肥。
(2) 种子处理。沙棘种子小, 皮厚而硬, 并附油脂状棕色胶膜, 妨碍吸水, 播种前应做好浸种催芽。催芽时先用0.5%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2h, 然后进行催芽处理。 (1) 雪藏催芽。将当年采集的沙棘种子, 通过精选、消毒后, 选择背阴、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坑 (或库房内) , 在入冬前用积雪 (冰) 堆放, 待翌春雪化, 再按1∶3比例混入湿沙置温暖处催芽, 此时需控制温度, 以延缓发芽时间。待有20%~30%裂嘴或发芽时随即播种, 严防风吹日晒。雪藏保证了种子所需水分、养分和低温, 催芽效果很好, 出苗整齐, 抗性强。 (2) 温水浸种催芽。一般在播种前15d左右, 将种子用45~50℃温水浸泡1~2昼夜, 然后捞出混入湿沙置温暖处催芽, 待有30%~40%的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
(3) 播种时间与播种量。春季应适时早播。当土层5cm深处温度达9~10℃时, 沙棘种子就可发芽, 14~15℃时最为适宜。一般以4月播种为好。在播前灌足底水, 待土壤湿度不粘工具时, 再浅翻、耙平。条播行距15~20cm, 播幅5~8cm, 下种量75~150kg/hm2, 覆土厚度1.5~2.0cm, 出苗后应及时喷灌, 遮阳降温, 以防日灼。也可秋播, 土壤封冻前, 一般在9~10月种子消毒后, 即可播种;翌春幼苗出土早且整齐、扎根深、抗性强、生长季节长, 避开了出苗时的高温天气, 不易发生日灼和其他病害, 产苗量高。
(4) 间苗。当年间苗1~2次, 第1次在幼苗长出真叶后拔出病株, 第2次在第1次间苗10~15d后进行, 留苗15~20株/m2, 间苗后应及时灌水松土。一年生幼苗要灌水4~5次, 并及时拔草松土, 亦可在6~7月追施速效氮肥112.5~150.0kg/hm2。
3 整地
在干旱地区可采用鱼鳞坑整地方法, 尽量保留原生植被, 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应推广雨季或雨季前整地, 提高土壤保水、保墒、保肥能力, 使造林质量和成活率在干旱年份得到大幅度提高, 并能有效地拦蓄降水。整地时要巧用小地形, 一般规格为60cm×50cm×30cm、40cm×40cm×30cm等, 呈“品”字形排列在集水线上, 使周围的降水集中到定植穴内。整地过程中, 要拣净草根、石块, 垒砌硬堰, 表土、熟土回穴, 形成15°的反坡, 最大限度地截留雨水, 提高定植穴内土壤含水量和活土层厚度, 防止水土流失。采用鱼鳞坑整地施工比较灵活, 可以根据小地形的变化定位挖坑, 动土量小, 省工, 成本较低。
4 造林
沙棘植苗造林, 在春、秋季均可进行。由于沙棘苗发芽较早, 春季要适时早栽, 一般土壤解冻20~30cm时即可进行。苗木不宜过大, 以一至二年生、苗高40~100cm左右为好, 根长保留20~30cm。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选择阴坡或半阴坡、梁峁等立地类型进行栽植。在栽植时将苗木根系用泥浆磷肥液 (过磷酸钙和水、黄土比例为1∶4∶10) 蘸根带水栽植;也可采用ABT生根粉、保水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苗木蘸根处理, 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沙棘纯林, 初植密度4 950~5 400株/hm2;沙棘混交林, 如油松与沙棘混交, 一般栽植沙棘1 050~1 650株/hm2、油松2 250~3 300株/hm2。利用沙棘前期生长快的特点, 可以改善生境, 减轻中华鼢鼠对油松的危害。
5 病虫害防治
沙棘抗性强, 病虫害不严重。苗期有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林地内发现有沙棘毒蛾、木蠹蛾、介壳虫、沙棘长眼金龟甲等虫害。采用除营造混交林、平茬更新等营林措施外, 可按通常采用的方法进行药物防治, 但应注意农药交替使用, 以防发生抗药性和药害。
参考文献
[1]赵晨霞.沙霞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J].沙棘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 2003 (Z1) :303-305.
[2]刘振山.沙棘的育苗与造林[J].生物学通报, 2000, 35 (6) :45.
[3]李根前, 唐德瑞.沙棘林培育技术研究[J].沙棘, 2000, 13 (3) :12-17.
泡桐育苗造林技术 篇6
1 良种选择
选用泡桐优良品种成为泡桐育苗造林的首要问题, 是泡桐速生丰产的关键之一, 是泡桐速生丰产林优势生产的前提。泡桐品种选择不当, 会造成今后林分生长缓慢、病虫害严重、泡桐主干低矮、侧枝繁多等现象, 形成树木主干弯曲、尖削度大、结巴过多等不良后果, 最终降低营林效益。造林时应选择速生、抗逆性强的优良无性系泡桐品种, 所选优良品种要通过相关机构鉴定或认可。
2 培育壮苗
2.1 埋根育苗
苗圃地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平土厚、耕作层50 cm以上、p H值6.5~7.5、透气性好、肥力较好、靠近水源的壤土和砂壤土为宜。冬季深翻, 翌年春季进行浅耕细耙, 进行土壤消毒并施基肥。床宽以0.8~1.0 m为宜, 进行条播。根种选择一般采集一至二年生苗木出土后的剩余根, 从落叶至发芽前均可采根。挖取的种根要晾晒至两头变小。育苗时间以立春后为宜。埋根方法一般以直埋为好, 如土壤较黏, 采取斜埋。根种可按株行距60 m×80 m埋根。在其上铺2 cm厚的细土, 后用芽前除草剂和草甘膦喷雾。4月至5月中旬, 要适时定苗, 松土除草保墒;5月至6月中下旬, 要为苗木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适时除草、灌水及追肥;7—8月, 勤施肥, 结合施肥灌水或排灌工作, 注意病虫害防治;9月上旬以后, 苗木不断木质化, 应停止施肥、浇灌等工作。
2.2 种子育苗
对苗床精耕细作。选择的良种用40℃温水浸种后至自然冷却, 再浸种24 h后拌干沙撒播为宜。播种后覆盖稻草等保温保湿。与埋根育苗相同, 要适时进行水肥管理。
3 造林地选择
宣州区泡桐造林地以丘陵低山为主。泡桐为喜光树种, 树冠扩展, 叶大枝疏, 主根系深, 营造泡桐丰产林应以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为宜。立地条件不同, 则生长的速度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泡桐特性, 合理地选择造林地是关系到造林效果的好坏以及能否充分发挥泡桐速生特性的技术关键。泡桐喜疏松、深厚、湿润、肥沃的中性土壤或微酸性土壤, 怕盐碱、怕水淹, 在黏重的土壤上生长不良。造林地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为宜, 但应避免在风口造林。
4 整地挖穴
营造泡桐丰产林推广用机械化全垦整地, 不仅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整地质量好。可选择在秋末冬初, 对造林地清理后进行全垦, 全垦深度50 cm以上。全垦后按造林密度挖大穴, 穴的规格一般为80 cm×80 cm×60 cm。有条件的可每穴施适量复合肥或农家肥, 回填土至穴沿40 cm并混匀。
5 适时造林
泡桐造林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工作, 为了保证造林质量, 确保速生与丰产, 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最适合的造林季节和时间。一般来说, 从秋季落叶至翌年的春天发芽前都可以造林。以宣州区的自然条件, 春季气温回升, 土温升高, 土壤湿润, 此时造林有利于苗木生根发芽, 提高造林成活率, 因而在早春2月中旬至3月中旬造林较好。在选用良种的同时, 选用优质壮苗是实现泡桐速生丰产的基础。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及造林投入成本的多少, 因地制宜地合理选用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苗木造林, 不能盲目强调高大苗。成片造林应选用1~2级壮苗, 一般苗高3 m以上、地径4 cm以上。选用一年生埋根培育的壮苗造林, 一般要求苗干节间短、尖削度大、节数多、髓心小、组织充实、苗干通直、根系幅度30 cm以上、根量大、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根据经营目的、经营条件、经济条件、立地条件等各方面综合因素合理选择造林密度。宣州区泡桐人工造林较适合以培养中、大径级材为目的, 一般造林株行距为5 m×5 m, 造林密度为400株/hm2。
泡桐的栽植要认真细致, 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5]。在栽植苗木时应注意表土或表土与肥料混合土回填;注意浅栽, 一般以苗木根颈处近于地表为宜, 在易干旱的沙土地, 可适当深栽, 在土质黏重或潮湿的地块可适当更浅栽植;将苗木根系理顺按自然方向放入穴内, 栽植时扶正苗木并把细土轻轻填入苗木的根系中, 待根系中填满细土后, 轻提苗再用脚轻轻把虚土踩实, 避免卷根、窝根或根系架空, 然后再向根系周围和上面填土, 穴中填满土后, 用脚把虚土踏实, 避免用力猛踩, 防止伤根影响成活。
目前宣州区主要以营造泡桐纯林为主。营造纯林的特点是营造容易、林分生长较为稳定、抚育方便、伐期一致、对立地条件的要求较营造混交林宽松。
6 抚育管理
6.1 扶苗及培土
新栽植的泡桐幼株, 根系不发达, 种植穴也已沉实, 可在泡桐栽植1~2个月后, 结合1次施肥, 将倒伏泡桐幼株扶正并进行培土。培土方法是:将种植后余土培向泡桐幼株蔸部, 中间高出穴沿15 cm左右, 穴沿略低于地面5 cm, 形成馒头状。
6.2 干形培养
对新栽一年生小苗, 如苗干弯曲瘦弱或有病虫害, 栽植后, 在早春树液流动前, 在靠近地面处平茬截干, 截面要平滑以利于愈合, 然后用土覆盖。萌芽后, 待芽条长15 cm左右, 选1株健壮苗保留, 其余除去。在宣州区林业生产中, 连续2次平茬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 连续2次平茬后, 泡桐主干生长快、干形好。
对泡桐进行人工截干是培育通直优质桐材的一项十分有效的管理措施。泡桐主梢在冬季容易枯死, 在春季由顶芽下第3~4个腋芽萌发形成二叉分枝, 在芽萌动后或长到10 cm时, 选最上面的1对顶芽中生长健壮、位于苗干迎风面的芽留作接干芽, 对另一个芽和下面1对对生芽全部用钩子钩掉, 其下可保留3~5层对生芽, 其余全部抹掉。
6.3 水肥运筹
一是适时灌溉浇水。对于泡桐新造幼林, 在春夏季如遇干旱, 有条件的要适时浇水, 有利于提高泡桐的生长量。二是及时追肥。泡桐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 泡桐生长必须要有充足的营养供应, 才能保障其速生的需要, 因此要及时进行养分补给。对于幼树追肥一般以穴施为主。穴施追肥可在4—6月进行, 在上坡离树蔸50 cm左右挖适当的圆形沟或坑, 施入适量的速效氮肥、高氮复合肥或腐熟的土杂肥、粪尿等农家肥, 施后及时覆土封盖。穴施追肥1年内可分2~3次进行, 施肥量宜前少后多。在宣州区, 林农将腐熟的动物粪便用编织袋封装后, 放置在泡桐树蔸上坡挖的坑中并用土浅盖, 将编织袋下侧划出适当的破口以利动物粪便慢慢浸入树穴内, 施肥的效果很好。
7 病虫害防治
泡桐主要病害有泡桐丛枝病、炭疽病、根腐病、黑痘病。泡桐丛枝病是由内菌质体引起的病害, 对泡桐苗木及大树生长影响很大。目前, 采取种子育苗和脱毒育苗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白花泡桐比紫花泡桐抗病。在生长季节发现有苗木或大树有丛枝出现要及时剪去。炭疽病、根腐病、黑痘病3种病害是泡桐生长季节主要病害, 要早防。在泡桐萌芽期使用50%退菌特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防治, 药后10 d再喷1次。
泡桐虫害主要有娇驼跷蝽、泡桐叶甲、泡桐网蝽。娇驼跷蝽属半翅目, 娇蝽科。此虫在宣州区1年发生3代, 以若虫于4月中旬在萌发的泡桐幼芽上集聚、取食, 造成泡桐新叶、嫩枝皱缩不能展开, 从而影响泡桐生长。掌握好该虫生活史及习性, 在6月上旬喷施5%吡虫啉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泡桐叶甲属鞘翅目, 叶甲科。成虫、幼虫为害泡桐叶片, 是泡桐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宣州区1年发生2代, 每年4月中下旬出蛰, 飞到新萌发的叶片上取食、交配、产卵。幼虫啃食泡桐新枝表皮, 老熟幼虫取食叶片。幼虫期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防治。泡桐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 在宣州区1年发生3代, 成虫、若虫多集中在叶片背面靠近叶柄的叶脉处取食, 7—8月危害最重。被害叶片初期背面出现暗红色小点, 正面出现黄色小斑, 在同一叶片上有各种虫态, 被害叶片卷曲、变褐, 干枯脱落, 状如火烧, 严重时死亡。可在7月中旬用25%吡虫仲丁威2 000倍液喷雾防治。
摘要:结合实际生产经验, 从良种选择、培育壮苗、造林地选择、整地挖穴、适时造林、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泡桐的育种造林技术, 以期为林农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泡桐,育苗,造林技术
参考文献
[1]周根土.安徽主要用材树种造林与经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2]杨子琦, 曹华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3]屈枫锦, 张晓珍, 姚默, 等.泡桐属药学研究新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2) :19809-19810.
[4]李玉鹏.泡桐插根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2) :16.
楠竹育苗造林技术 篇7
楠竹属阳性树种, 适宜在透光、湿润、肥沃的山谷、山的中部生长。楠竹的地下茎属单轴型, 具有粗壮横走的竹鞭;竹竿散生直立, 树高最高可达20m, 胸径最粗可达18~20cm, 最长节间可达45~50cm;竿环的分枝一侧有沟槽, 竿环突出, 全竿各节的箨环微隆;幼竿密布细柔毛, 老时脱落;箨鞘厚革质, 紫褐色或褐色, 密布棕色毛和黑褐色斑块;竿上部每节有2分枝, 每小枝有2~4片叶。由于受到条件的影响, 毛竹就会提早开花结果, 因为毛竹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比较多的水分, 如果从土壤里吸取水分越少, 竹子里糖等营养物质相对变得比较多, 很容易使竹子过早地发育成熟而开花结果;土壤里磷含量过多, 也可以使毛竹含水量减少, 从而加速毛竹的开花结果;楠竹4~5月开花, 9~10月果实成熟, 果为颖果, 长椭圆形, 长6~8mm, 成熟时褐色, 顶端有芒。竹竿最下部与竹鞭相连的密节呈弧形变曲, 形似螺钉, 称为竿柄, 它是竹子地上与地下部分连接输导的枢纽与桥梁, 因此在挖掘和移栽母竹时注意保护, 不能折断, 以免竿、鞭脱离而不发竹笋。
2 楠竹主要育苗技术
2.1 种子育苗
2.1.1 种子采集与处理。
楠竹的种子在9月份成熟, 逐渐自然脱落, 果成熟时呈褐色, 如采收的种子尚未完全成熟, 则发芽率不高。楠竹种子属淀粉型种子, 无后熟过程, 无休眠期。在种子采回来要风净空粒和杂质, 装入布袋或麻袋中, 在低温、干燥、通风条件下贮藏, 不宜久藏, 否则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2.1.2 苗圃地选择。
楠竹实生苗根系为散生浅根型, 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 因此选择在疏松、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或轻壤土中育苗。再则, 楠竹幼苗叶片较大, 蒸腾作用很强, 故需要在较荫蔽的环境中生长, 因此, 苗圃地应选择在接近水源、排水良好、日照较短的缓坡地。播种前, 需对苗圃地进行全垦整地, 并视土壤肥力情况, 加施适量腐熟的有机肥, 南北作1m的苗床。
2.1.3 种子催芽。
楠竹种子个体差异较大, 发芽先后不一, 为了促进发芽而又不降低发芽率, 可采用室内混沙贮藏催芽法, 即将种子与河沙按1:3的比例, 一层沙子一层种子存放, 室温保持在5~10℃以下, 并经常洒水, 保持湿润, 约2个月后, 种子开始“露白”即胚根先出, 随时可以播种。这样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提早出苗, 而且幼苗整齐, 但需要注意的是:播催芽种时, 苗圃的温度和催芽温度不宜相差太大。
2.1.4 播种。
一般采用条播, 播种时间在来年的春天2~3月为宜。在苗床每隔20cm开一条沟, 沟深3~5cm, 宽10cm, 在条沟内播种, 每667m2约播种2kg。下种要均匀, 最好用筛过的草木灰或细壤土覆盖1cm, 以不见种子为宜, 然后盖草厚2cm, 淋透水。
2.1.5 苗期管理。
播种30~50天, 幼苗大部分出土, 要分批揭草, 时刻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和防止鸟鼠等窃食种子;大约60天后, 竹苗长出2~4片叶时, 近根处可有2~3条不定根向水平方向扩展生长, 此时根系仍较幼嫩, 易遭根腐病及地下虫害危害, 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此期间可适当施淡淡的粪水;大约280~300天后, 当母苗展叶5~7片时, 第1次分蘖芽形成, 通常在6月初~7月中旬, 当第1次分蘖苗在展叶5~6片时, 又开始第2次分蘖, 故为了促进分蘖, 必须及时培土、施肥;一般留床苗在第1年夏季开始行鞭, 而当年冬季或次年春季的分株繁殖苗也在第2年夏季行鞭, 此时要求加强松土、除草、施肥并注意苗床排水。
2.2 埋鞭育苗
楠竹具有横走地下的竹鞭, 鞭节上的休眠芽是繁殖的重要器官。
2.2.1 育苗季节。
楠竹一般在春季发笋成竹, 应选择在春季的2~3月挖鞭和埋鞭, 而且埋鞭后短期内休眠芽就可以萌动出土, 避免离体竹鞭长期埋藏于土内, 造成逐渐干枯、失活的情况。
2.2.2 鞭段选取。
埋鞭育苗靠竹鞭上的休眠芽萌发成新竹, 竹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育苗的成败, 应选择芽壮根多的2~3年生、呈鲜黄色的竹鞭, 鞭段长度一般大于60cm, 挖鞭时多带宿土, 尽量少伤鞭根。
2.2.3 埋鞭管理。
在整好的苗床上将选取的鞭段按约30cm的行距开沟, 埋下竹鞭, 让鞭根舒展, 芽尖向上, 芽向两侧, 覆土10cm, 盖草并浇水, 保持苗床土壤经常湿润, 可用塑料膜覆盖, 提高苗床的温度促进笋芽出土。在6月份, 要松土除草, 并可施稀薄的人粪尿或尿素, 每3~5kg尿素加水50kg稀释浇于行间, 达到抗旱、保苗、施肥的目的。
3 楠竹的造林技术
3.1 实生苗与分殖苗造林
选定造林地后, 9~10月份开始整地, 采用块状整地, 每667m2挖穴50个, 穴长60cm, 宽50cm, 深30cm, 11~12月份植苗。用一年生楠竹实生苗或者分殖苗造林, 每丛有10株以上, 造林时每穴只需栽植3~5株即可, 因此要认真分苗。分苗后的小竹丛要求必须有笋芽并且不伤根, 带有小竹鞭, 若太长可以适当修剪, 同时修剪30%的枝叶, 以减少水分蒸腾。晴天栽苗时, 根部必须打浆, 栽苗时切忌深栽。冬季造林后, 第2年春季即可萌发新竹, 要求在7~8月份进行抚育, 并适当加强水肥管理和注意人畜破坏。
3.2 母竹造林
造林地应选择在山谷、山麓、山的中部为好, 同时要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湿润并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一般要求在冬季植苗, 每667m2挖穴50穴, 穴长为100cm, 宽为60cm, 深为40cm, 造林后逐年拓宽整地范围;在整地过和中, 一定要清除穴内的石块、树蔸、树根、草根。母竹应选择2~3年生竹, 竿粗4~5cm, 竹节密, 发枝低, 多带宿土, 竹鞭有来鞭20cm, 去鞭30cm, 并且必须有健全的笋芽3个以上, 要求是无病的竹株。母竹只留3~4盘枝叶, 砍去梢部, 栽植时, 以竹鞭在穴内舒展平稳为准, 分层覆土、踩紧, 注意不要损伤鞭上的笋芽, 覆土不宜过深, 要求高出原有竿基的3~5cm, 灌足定根水。在冬、春气温较低, 地势较高的地方, 可在穴面覆草, 以便保温保湿, 提高造林成活率。
3.3 抚育管理
造林后必须加强抚育管理, 可用豆类植物实行农林间作, 间作时间不得超过3年, 间作范围要逐年收缩, 以免伤鞭, 保护好幼笋、幼竹, 坚决清除退笋。竹林地未郁闭前, 杂草丛生, 每年6~7月份进行刀抚, 并结合雨后松土, 铲草翻入土中并堆在竹株周围。
3.4 肥水管理
为了诱导竹鞭扩展, 促进成林成材, 可以在新竹周围开沟施放有机肥, 2000kg/667m2左右;为实现高产、丰产, 可用BNP增产剂进行竹腔注射施肥。以新竹为主, 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 在竹竿停止长高, 开始展枝展叶阶段, 以在竹株基部10cm以下竹节注施为宜;20ml注射器、12~16号针头、鞋钻, 方法为用鞋钻在竹竿适宜部位钻洞后迅速将BNP增产剂注施入内;一株新竹仅需稀释过的BNP增产剂5ml;竹腔施肥的最大好处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不受天气限制, 不污染林地, 不破坏竹林生物多样性。
4 楠竹的病虫害防治
楠竹的病害有丛枝病、竹煤病, 虫害有竹笋夜蛾、竹象虫、竹园蝽、竹螨、蚜虫等, 对楠竹危害最大的有丛枝病和竹笋夜蛾。防治方法: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 清除和烧毁老竹、病竹, 并进行松土、除草、施肥, 以促进竹林生长旺盛, 增强其抗病能力;及时挖除虫笋、退笋, 减少虫口密度;出笋期用二二三乳剂200倍液, 喷洒竹林地2~3次, 杀虫保笋;6~7月份成虫羽化期用50%“741”烟剂熏杀或用黑光灯诱杀。
5 小结与建议
楠竹属于生长繁殖较快、生产周期短、一次栽植永续利用、用途广、综合效率高的林种, 只要进行合理的栽培和管理, 就能迅速成林成材, 可以成为杉木之外又一重要、速生的栽培树种。
摘要:简述楠竹的育苗、造林技术。楠竹被统称为毛竹, 又别于毛竹, 是毛竹中最名贵, 资源最丰富, 材质最好, 分布最广, 用途最多样, 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其材质韧性强, 篾性好, 纹理通直, 坚硬光滑, 可加工制作家具、农具、渔具、生活用品 (如竹地板、竹地毯、竹窗帘等) 、工艺品、电子产品 (如电脑健盘、鼠标等) 、竹醋液、竹化妆品、烧制竹炭等;楠竹竹材纤维含量高达40%50%, 是造纸、制作人造纤维等工业的好原料;楠竹的冬笋和春笋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 可以加工成各种笋干和罐头。
关键词:楠竹,育苗,栽培
参考文献
[1] 吴炳生《.楠竹和麻竹的栽培与管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9
[2] 马乃训, 王浩杰, 张文燕.竹林培育实用技术[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9
杜仲育苗与造林技术 篇8
1、良种壮苗的培育
1) 采种及种子处理
选择生长健壮、叶大、皮厚、无病虫害、未剥过皮的、20年生以上雌株作为采种母株, 荫郁林内和受光不足的母树种子不能用。于10月下旬至11月当果实的果皮呈栗褐色时即可采收, 然后将种子薄摊于通风阴凉处晾干, 切不可置烈日下曝晒或火烘, 否则不出苗。应选择当年采集、种粒饱满、种皮淡栗褐色、表面有光泽、胚乳白色的种子。把采好的良种进行混砂层积贮藏, 约30d左右翅果顶端稍露白尖时, 即可取出播种。也可将种子采后, 用清水浸泡2~3d, 捞出晾干后, 随即冬播。还可春播前用60℃热水温烫浸种, 随即搅拌后, 连续用30℃温水浸泡2~3d, 捞出晾干后播种。
2) 苗圃地选择与整地
应选择背风向阳, 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疏松肥沃, 排灌方便的地方, 土壤以中性至微酸性砂壤土为宜。选好地后, 结合深耕每亩施有机肥2~3t, 深翻25~30cm, 耙细整平, 捡净石块、根叉、杂草等杂物, 再作成苗床, 干旱地方作低床, 潮湿地作高床, 床面宽1~1.2m, 长10~15m, 床面要平整, 以备播种用。
3) 播种与苗期管理
一般在日均温稳定在10℃左右, 约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时播种, 亩用种量7~10kg, 催芽籽约15d左右出苗。要做好间苗补苗、松土除草、防旱防涝、追肥等苗期管理。培育的苗木应是壮苗, 且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一级苗高70cm以上, 二级苗高50~70cm, 根系发达, 无病虫害。
2、科学造林
1) 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中性壤土, 土壤过粘、过湿或过于贫瘠均生长不良。杜仲为喜光树种, 应栽植在山区向阳的南坡、东南坡和西南坡为好。选好造林地后, 要提前整地, 根据地形进行全垦、穴垦或带垦, 坡度缓的可作成水平梯田, 再挖1m×1m的大穴, 坡度陡的可挖成50cm×50cm的鱼鳞坑, 细致整地, 要求建立三保山 (保水、保土、保肥) 。
2) 适时栽植, 合理密植
于秋冬落叶后至翌春萌发前为最佳栽植时期。栽植密度大小对产量和成材早晚关系密切, 山区采用等高栽植, 株行距1m×1m或2m×1.5m, 此法有利保持水土, 便于耕作管理。栽时穴内施土杂肥25kg, 与穴内土搅匀, 栽时苗要端直, 根要舒展, 土要踏实, 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以利苗成活和生长。
3、栽后精心抚育管理
1) 中耕除草
定植后1~4年内, 每年生长季节雨后或浇水后及时中耕除草。幼林郁闭后, 可每隔3~4年于夏季中耕除草1次, 或冬季翻耕1次, 保持土壤疏松湿润, 促进幼树生长。
2) 施肥
每年4月为杜仲树高生长高峰期, 于春季每株施农家肥20~50kg, 每年5~7月为杜仲径粗速生长期, 于夏季每株施碳酸氢5~10kg, 过磷酸钙50g、氯化钾50g, 冬季每株环状施入人粪尿25kg。农家肥采用环状沟施入, 化肥必须在雨后或浇水后进行。施肥深度20cm, 以提高肥效利用率。
3) 喷施激素, 提高产量
定植后第2年开始, 进行喷洒激素“杜皮厚”, 可使杜仲增粗加快, 树皮加厚, 提高杜仲树皮产量和质量。
4) 整形修剪
与其它果树或经济树种不同, 主要通过摘心和平茬来进行。苗木定植后, 待生长50cm以上时, 及时摘心控制萌条生长, 促主干加粗;幼树当年落叶后至次年萌动前10d, 将幼树进行平茬, 平茬高度离地面2~4cm。平茬后春季抽出5~10个萌条, 留长势最旺的1个萌条, 其余剪掉。平茬后随着新萌发枝条的生长, 叶腋内会抽生很多小枝, 应及时除去, 一般当年幼树高度可达2.5~3m以上。以后每年冬季将主干下部枝条剪去, 控制主干高度在2.5m左右。不平茬的幼树, 主干低, 生长小, 产树皮量低, 且多形成小老树。
5) 防治病虫害
常见虫害有黄刺蛾、青刺蛾、扁刺蛾等, 于夏秋季以幼虫咬食叶片。防治方法:一是冬季消灭虫茧;二是发生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氧化乐果700倍液喷杀。
4、剥皮与加工
1) 新法剥皮
以每年6~7月剥皮为好, 剥时多选阴天或晴天下午4点进行为宜。剥时先在树干上部分叉处横割一圈, 在离地面10cm处横割一圈, 然后从上到下纵割一刀, 轻轻挑开树皮, 剥离取下树皮。
4) 加工
国外松的育苗及造林技术探讨 篇9
关键词 国外松;育苗;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近年来,我国开始对国外松进行引进种植,已经陆续成功的营造了很多的国外松林。湿地松、火炬松被统称为国外松,对这些树种进行造林培育能够丰富我国林业树木种类的丰富程度,增加观赏性,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为了更好的对国外松培育造林,我国发展了几种国外松的营造林技术,本文就营造林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1 大田播种育苗技术
大田播种育苗技术在林业造林中应用比较广泛,不仅可以应用到国内本地树种的造林当中,在国外松的营造林中也可以应用,下面对大田播种育苗技术进行一些简介[1]。
1.1 苗圃地的选择与土壤的消毒
大田播种应该选择地势平缓,灌溉便利,排水良好,病虫害少的土地;同时,应该注意土地的pH值要符合国外松的生长需求,保证土壤的土质肥沃,适合国外松的生长。此外,也可以选用我国近几年来选育松苗时用的老圃地,因为在这种老圃地当中具有很多的根瘤菌,这些菌种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游离氮,有利于国外松的生长[2]。
1.2 细致管地与施肥作床
需要对选好的圃地进行细致的管理,对于那些新圃地来说要进行一次冬翻冰垡,并且要在第二年的2月和3月中旬分别对土地进行一次耕耙。对于那些老的圃地要在二月份的时候进行一次比较彻底的深翻,然后在之后的时间里每隔10 d进行一次再翻,然后将土地耙平。在耕地翻地的同时,要做好土地四周的排水沟渠[3]。在进行播种前的3 d开始进行作床,一般都会选择床宽1 m,高15~20 cm。作床的同时,要注意对于有机肥的施加,以利于国外松的生长。
1.3 漫种处理与播种方法
为了保证国外松的萌动出苗的统一,消除种子之中携带的病菌,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处理。对于国外松的消毒浸种首先是将种子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放入到高锰酸钾浓度为0.3%~0.5%的溶液之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30 min,期间要进行不停的搅拌。然后再将种子放入到50 ℃的温水中浸泡24 h,然后放入40 ℃的水中浸泡24 h并进行自然冷却[4]。然后用播种器进行打穴种植,在穴中播种上种子之后要用有机肥料进行覆盖,保证种子发芽之后有充足的养分。
1.4 播种后的管理
在播种结束之后,还要对苗圃进行合理的管理,在种子发芽之前要保证每天的09:00时和16:00时用喷壶进行浇水,保证种子正常发芽;同时,在雨天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排水,防治种子涝死。当发现大约有20%~30%的苗已经出土的时候就要进行揭草,揭草之后要进行持续的浇水,以保证幼苗生长所需要的水分,防治幼苗枯死[5]。在出土率达到了70%后要进行覆土处理。在揭草之后要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对树苗进行第一次喷药,在之后的时间内每隔10~15 d就要对树苗进行一次喷药,保证树苗的正常生长。在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了苗株患病的情况下要记性及时的处理,对于不严重的病株要进行及时的治疗,防止进一步发展或者感染其他植株。如果病株的病情十分严重,要及时的对病株进行清除,然后用适合的药物对病株周围进行消毒处理,防治残留的病菌感染其他的植株。然后,要进行合理的除草。在苗期的每一次覆土或者雨后都要进行一次地表喷药,防治杂草的生长;在苗期除草的时候要注意对苗木的保护,苗期中的苗木比较脆弱。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选择对苗木进行及时的追肥,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6]。
2 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器苗造林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进行全苗造林。也就是说,在进行容器苗造林的时候要保证苗木的根系和枝叶都是完整无损的,进行容器苗造林的关键技术就是要保持根团的完整,进行容器苗造林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2.1 适时造林
在运用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国外松的造林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容器苗的培育。春季培育出的国外松容器苗应该在6月中下旬的时候进行造林,而在秋季培育出来的国外松容器苗则应该在来年春天的时候进行造林[7]。
2.2 及时整地
在进行造林之前要对土地进行及时的整修,一般都会采用带状整地的方法进行整地。
2.3 苗木规格
容器苗在进行造林的时候必须生长到合适的规格才可以进行造林。一般来说,国外送的容器苗一般在苗高达到15 cm的时候最适合进行造林。
2.4 起苗和运输
在容器苗生长到合适规格之后要进行起苗,起苗的前1 d应该对苗木浇一次透水,如果容器苗的根系穿透了容器进入地下,要进行截根处理。进行起苗的时候,严禁直接用手进行拔苗。在运输的过程重要对容器进行轻拿轻放的处理,防止容器苗在起苗和运输过程中对根系造成损坏。
2.5 栽种方法
在进行栽种之前要在带沟的中央挖出一个略微大于容器的定值孔。在进行栽种的时候要用刀划破容器袋的底部,然后将容器袋的底部向着袋口的方向翻卷一半,然后再讲苗木种植到定值孔中。切忌不切袋就进行种植,这样子会大大的影响到苗木种植之后的存活率。对于苗木种植的深度要根据当地土壤的情况来确定。在栽种完成后要及时的浇透定根水,保证苗木种植的成活率。
2.6 加强栽种之后的管理
在容器苗栽种成活之后就要进行后期的管理了,后期的管理也能影响到最后造林的成果。要进行及时的杂草拔除,及时进行浇水,在雨天还要进行及时的排水防止苗木被涝死。完善的后期管理能够保证苗木的健康成长。
3 结语
国外松引进到国内进行种植面临着很多的困难,种子和苗木成本较高。为了解决好这些困难,我国林业专家发展了各种的造林技术,并应用到了国外松造林中来,为进一步丰富我国树木种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日广,黄燕.浅谈林业营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0(12):252+254.
[2]林三略.浅析林业营造林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262.
[3]高飞.森林资源小班数据更新与营造林工程管理系统的研建[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4]覃华东.速生桉树的营造林技术与效益分析[J].吉林农业,2012(2):172,171.
[5]付卫华,冷建文.优质高效的营造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2(11):90-91.
[6]许扬,余峰,高红军.宁夏退耕还林营造林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A].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林业专题论坛)论文集[C].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2012(4).
[7]唐明榜,卢文静,李卫.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推广应用[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6-68.
香樟育苗与造林技术 篇10
1 香樟育苗
1.1 香樟种子的采收与储藏
香樟采种的母树应选择生长迅速、发育健壮、树干通直、树冠完整圆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20~50年龄的优良单株。香樟种子的成熟期一般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采种时细致观察果实颜色的变化, 当果实变黑色、果皮变软时用高枝剪采收。将采收的果实用水浸搓, 并加入适量草木灰拌均, 浸泡3~5d后用清水淘洗种子并晾干。一般1350g果实洗出500g种子, 再选用湿度为手捏成型一拍即散的细泥沙对香樟种子进行沙藏, 之后定期检查沙床内泥沙的湿度, 进行水分补充, 以利于种子保存。
1.2 香樟育苗圃地的整理
苗圃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无严重地下害虫 (如蛴螬、地老虎等) 、水源充足、具有良好的排水与灌溉条件的地方。将选用的苗圃地在前1年冬季进行1次深耕。在3月上旬天气晴朗时, 施饼肥1 500kg/hm2、磷肥750kg/hm2、复合肥375kg/hm2作基肥, 同时进行2犁2耙。按宽120cm、高10cm、步沟宽25cm左右作中间稍隆起的苗床, 并在苗圃地四周边深开排水沟。
1.3 香樟种子的播种
在播种前3d用1%~2%硫酸亚铁溶液5 250kg/hm2均匀喷洒苗床进行土壤消毒。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 将种子从沙床中筛出, 用水温35℃左右的水浸泡种子24h。在整理好的苗床上用小条锄沿苗床方向开播种沟, 沟间距25cm左右, 沟宽5cm, 沟底应平整, 深浅要一致。用187.5kg/hm2的种子均匀播于播种沟内, 再用细火粪土或松木锯屑覆盖播种沟内的香樟种子, 覆土厚度一般为1.5cm左右, 田除去杂草种子的稻草按2 250kg/hm2均匀覆盖在苗床上。
1.4 香樟幼苗的田间管理
播种后20d左右要经常到苗圃地查看香樟种子的萌发情况, 在大部分香樟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稻草。后期注意适时松土、除草、间苗与施用肥水。其中间苗要使香樟小苗保持在45~50株/m2左右且均匀分布。香樟小苗追肥的原则是由稀到浓, 量少次多, 适时适量, 分期巧施, 前期多施氮肥促生长, 后期多施磷钾肥保粗壮。如第1次在5月上旬, 浇施复合肥75.0kg/hm2, 6月上旬条施复合肥112.5kg/hm2, 7月上旬条施复合肥150.0kg/hm2, 8月中旬施钾肥150.0kg/hm2。干旱时期可将灌溉工作与施肥工作相结合, 于早晚进行。对香樟小苗合理灌溉要看天气和苗情, 一旦开始对香樟小苗进行灌溉就要持续到小苗不需要灌溉时为止, 8月后加强苗木田间管理, 使苗木在寒冻到来之前能充分木质化, 增强抗寒能力。同时加强地下虫害的防治。当年可产22.5~27.0万株/hm2甲、乙级香樟小苗。
2 香樟造林技术
2.1 规划和整地
按适地适树的原则, 选择土壤偏酸性的迹地为香樟规划造林地。先清理规划造林地内的杂草杂灌, 在沿坡地等高线方向挖造林沟 (抽槽) , 沟宽70cm、深50cm, 沟间水平距为200cm, 在造林前1年底完成, 便于土壤受冻风化。在造林当年2月底完成造林沟的回填, 禁止将石头和杂草回填到造林沟内, 回填后的沟面要隆起。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机械性, 增加土壤的透水、储水性能和保水、抗旱能力, 增加土壤的通气能力, 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矿物质的风化, 从而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有利于造林施工, 也能确保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促进香樟小苗的生长, 从而提高香樟造林的质量。
2.2 苗木栽植
植苗造林的工序为:起苗、分级、修剪、清点苗木数量、假植、运输和栽植。要保证造林成活率, 就要尽量缩短整个工序过程的时间, 防止风吹日晒造成香樟小苗失水。此外, 保证香樟造林成活率及成材的关键是香樟小苗的质量。因此, 选择根系发达、侧根较多、茎部挺直粗壮、充分木质化、顶芽饱满、枝叶色泽正常、没有受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的优质香樟苗为造林用苗。将香樟苗进行分级、修剪、除去枝、叶和过长的根系, 打泥浆、假植, 确保造林的成活率。
栽植密度为3 300株/hm2。植苗时先沿回填的造林沟植苗, 株距为1.5m, 挖植苗穴30cm深, 在回填的造林沟经过雨水土层落实方可造林。栽植时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 栽植深浅适当, 使苗木根系舒展, 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造林时将香樟苗运到规划造林地后, 先将香樟苗根部打上粘稠的泥浆, 放入植苗穴中培土扶正, 然后培1层松土, 呈馒头型, 再用修枝剪将香樟苗沿土面剪断, 并将剪除的部分插在香樟苗根部旁边, 用于标记, 以防香樟苗萌芽时受到意外损伤。
2.3 栽后管理
2.3.1 抹芽。当年植苗后1.5个月要查看香樟苗萌发情况, 及时安排抹芽工作, 确保香樟小苗长出良好的杆形。
2.3.2 幼抚工作。
主要是松土和除草。松土可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微生物活动, 利于香樟根系的生长;除草可减少杂草与香樟幼苗争夺土壤养分、水分等, 为香樟小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高香樟幼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巩固造林成果。植苗后要连续3年抚育, 采用带抚与除草剂相结合的方法。第1年安排3次抚育, 5月安排1次带抚, 要求带宽70cm, 锄深10cm;在6~7月安排1次选用除草剂进行药抚;8~9月再安排1次带抚。以后2年都安排带抚与药抚各1次, 时间为每年5~6月作1次药抚, 8~9月作1次带抚。香樟造林地也可以间作, 以促进林木生长为前提, 间作时将作物种在距香樟小苗30cm以外, 禁止与有碍小苗生长的藤本作物和高杆作物间作。
2.3.3 施肥。
造林后第2年于4月下旬施复合肥300kg/hm2;第3年在4月下旬施复合肥450kg/hm2。
2.3.4 虫害防治。
幼苗时主要危害来自樟叶蜂, 樟叶蜂发生无规律, 因此应早发现早防治。第1~2年在4月中下旬和6月上中旬用氯氰菊酯或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第3年以后可用氯氰菊酯与烟雾剂进行烟雾防治。
摘要:樟树是集用材、防护、城镇绿化等为一体的优良树处, 总结了香樟育苗与造林技术, 以期为香樟林的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榆树育苗造林技术】推荐阅读:
柠条容器育苗造林技术07-27
林木扦插育苗造林技术08-12
杨树育苗与造林技术11-14
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09-14
刺五加育苗及造林技术07-21
红豆杉育苗及造林技术09-07
黄连木育苗与造林技术10-07
湿地松育苗与造林技术11-17
老榆树的散文07-20
我叫榆树作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