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技术研究(共12篇)
育苗技术研究 篇1
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I.) 属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 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对枇杷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 以期为山东省园林绿化提供抗寒性较强的优质苗木[1,2,3,4]。现将枇杷育苗技术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设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基地和树木园, 基地有简易大棚, 上面覆盖1层70%的遮阳网, 棚内设迷雾扦插池, 扦插基质有蛭石、珍珠岩、河沙。种子采自山东农业大学校园和树木园内的大枇杷树, 插条采自四年生播种苗侧枝和八年生树干萌条及枝条。
1.2 试验方法
1.2.1 播种育苗。
一是采种。每年5月25日左右, 当枇杷果实变为黄色或橙黄色时, 表明种子已经充分成熟, 进行人工采集。果实采集后, 食用或堆沤5~7 d, 去除果肉, 净种湿藏。因种子含水量高, 防止失水影响发芽。二是播种。5月30日, 在大棚内播种。播前种子用多菌灵800倍液进行消毒灭菌, 然后用清水浸泡24 h。种子吸胀后, 点播于口径40 cm的大花盆中, 覆土厚2 cm。盆土为园土、珍珠岩、河沙, 比例为53∶2, 用0.5%的硫酸亚铁消毒。播后35~45 d幼苗出土。三是移植。当幼苗长出2片叶后, 移植到口径8 cm的营养杯中。移植时, 将主根4 cm以下剪断, 促进侧须根生长。四是苗期管理。移植后浇足水, 进行遮阳。栽5~7 d后, 每7 d左右进行1次叶面喷肥, 喷0.5%尿素2次, 喷0.5%磷酸二氢钾1次, 促进苗木生长。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和病虫防治[5]。
1.2.2 嫩枝扦插。
选当年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半木质化枝条, 剪成长18~20 cm的插穗, 保留2片叶, 叶片较大时, 剪去先端1/3~1/2。剪截的插穗浸入多菌灵800倍液中, 消毒15~20 min。插前将插穗速蘸500 mg/kg ABT生根粉1号液20 s, 然后插入基质中3~4 cm, 密度为叶与叶相接。插后10 d, 每天10:00—16:00, 每20~30 min喷雾1次, 其余时间每1 h喷雾1次;10 d后, 中午前后每30~40 min喷雾1次, 其余时间每1 h喷雾1次。为预防病害, 扦插7 d后, 每5~7 d晚上喷多菌灵800倍液及多效灵1 000倍液各1次。移植前炼苗3~5 d。为了解基质和材料对生根的影响, 进行了3种基质即河沙、蛭石、珍珠岩及河沙基质中不同材料即四年生苗侧枝、八年生树干萌条、八年生树枝条扦插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育苗
枇杷采种后, 当年在大棚内进行点播, 出苗时间为35~45 d, 出苗率达95%以上。由表1可知, 当年生苗平均高8.7 cm, 六年生苗平均高245.0 cm, 冠幅120 cm。一至三年生苗要进行越冬防寒, 之后可正常越冬。三年生后开始发生侧枝3~5个, 及时进行修枝, 培育优良干形。
2.2 嫩枝扦插
枇杷在生长季节进行迷雾嫩枝扦插, 成活率在70%以上, 但生根时间较长, 为扦插较易生根树种。由表1可知, 扦插苗生长速度比播种苗快, 二年生扦插苗是播种苗的
160.3%。
2.2.1 不同材料对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2可知, 不同扦插材料对嫩枝扦插生根影响显著, 以四年生侧枝效果最好, 生根时间短, 成活率高, 其次是八年生苗干萌生条, 八年生以上树木枝条扦插成活率低, 只有13%, 故一般不能用作嫩枝扦插的材料。
2.2.2 不同基质对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3可知, 不同基质对嫩枝扦插生根有一定的影响, 以河沙生根时间短, 成活率高;其次是珍珠岩, 蛭石生根时间较长, 成活率低。蛭石是由于颗粒较碎, 通气性相对差;而河沙导热性差, 通气性好, 生根部位温度适宜。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从当地枇杷树采种, 随即在大棚内进行播种育苗, 出苗率高, 当年苗高8 cm以上, 3年苗高60 cm以上, 第4年苗木开始分枝, 六年生树高达245.0 cm。生长季节进行迷雾嫩枝扦插, 选用幼龄材料, 成活率达70%以上。基质以干净的河沙较好, 材料以四年生侧枝成活率较高。枇杷迷雾嫩枝扦插生根时间较长, 为较易生根的树种。扦插苗生长比播种苗快, 有条件的苗圃应采用嫩枝扦插, 快速培育苗木, 满足当地园林绿化建设需要[6]。
参考文献
[1]朱英群.枇杷引种驯化试验初报[J].山东林业科技, 2008 (1) :58-59.
[2]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3]蒋福勇, 张荣妹.大果枇杷快速育苗技术简介[J].广西园艺, 2006, 17 (4) :45.
[4]曹臻, 伊丽哑, 崔苗苗.枇杷在中原地区的播种育苗[J].河南林业科技, 2011 (4) :23-25.
[5]谢文堂, 李碧莲.枇杷快速育苗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 2003, 32 (4) :43-44.
[6]谢文堂, 李碧莲.枇杷快速育苗新技术[J].福建果树, 2002 (1) :52-53.
育苗技术研究 篇2
随着果树“提质增效”工程的大力实施,果树的经济收益不断提高,果农对新建园苗木提出了更高要求。营养钵育苗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果树育苗技术,所育苗木与大田育苗相比,具有早果、丰产等许多优点,是近年苹果、樱桃等果树高档苗木培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营养钵育苗的优点
1.苗木长势均衡一致,整齐度高
营养钵育苗比常规育苗多了2次优化选择,配制的营养土,不论是养分、组成比例、生长空间等做到了基本一致,因此育成的苗木相对整齐一致,且成苗健壮,大苗、壮苗率在95%以上。
2.显着提高移栽成活率
营养钵培育的苗木,由于人为创造了比较利于果树生长的土、肥、水等环境条件,与大田培育苗相比,根系发达,建园栽植时钵土不散裂、不伤根、不缓苗,成活率可在99%以上,提高了建园质量,减少了栽后幼园管理工作量。
3.利于早果丰产
营养钵培育的苗木,侧根比大田培育苗多20%~30%,根系功能健全,吸收合成能力增强。加之,钵苗培育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设施,生长期相对延长,养分积累充分,较利于成花。如樱桃吉塞拉5号砧嫁接培育的先锋和红灯营养钵苗,第2年开花结果株率分别达100%和17%,比大田培育苗提早结果1~2年。
4.苗圃地利用率提高,避免了重茬病的危害
重茬是育苗的大忌,特别是2~3年生果树苗木,一旦重茬苗木病虫害较多,对苗木生产和建园影响很大,生产中各苗圃均存在土地重复使用率不高的问题。营养钵育苗一茬一换土,场所、器具、设施等可以多次重复使>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用地压力。1.5延长苗木供应时间营养钵苗因是带土全根系栽植,时间不受地上部分茎叶生长影响,只要雨量充足或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几乎可以实现周年栽植,因此便于商业化苗圃高效运作。
营养钵育苗技术
1.选择适宜的果树种苗
适宜的果苗栽培效益好,苗木价值高,如无病毒苹果、樱桃、猕猴桃等都是首选树种。育苗时要选品种纯正,无检疫性和其他严重病虫害、根系完好的良种幼苗。树种上要选大田培育难度大的、生产上需求标准较高的、需求量较大的苗木种类。
2.合理选用营养钵
营养钵可选用黑色的聚乙烯膜钵。钵底有4个、钵侧有3个,直径为0.5~1厘米的小孔,以利水分流通。营养钵大小根据苗龄大小选择。1年生苗用横径×纵径为18×18(单位厘米,下同),2年生苗21×21,3年生苗26×26。钵体横、纵径规格因树种和苗木大小及栽植密度需要也可适当调整。
3.科学配制营养土
营养土尽量就近取材,土壤∶细砂∶有机肥以5∶1∶1的比例,每方另加磷肥2~3千克,防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甲拌磷颗粒农药2~3千克,搅拌均匀即可。若为耕种的沙地,直接取用;靠近热电厂、取暖锅炉、农产品加工厂,用粉煤灰、细炉渣、腐熟的有机物替代细砂和肥料;土壤以田间耕作的表土为宜;肥料用腐熟的羊粪、鸡粪、猪粪或人粪尿肥任一种均可。
4.整地作畦,配套设施
营养钵育苗地要求土地平整,灌排水方便。为方便管理,按照营养钵摆放密度与行向首先要作畦,制成形状规则的苗畦。然后在畦内配制好营养土并搅拌均匀。考虑到苗木栽植特点,还应有灌水、遮阴等配套设施,确保不因自然条件影响钵苗正常发育。
5.精细栽植管理
(1)栽植:营养钵装土时要求装满压实,并垂直、整齐的摆放于育苗畦内。钵面表土要压实,平整。栽植灌水下渗后,用谷壳或发酵的锯木屑撒1~2厘米厚盖到营养钵表面,既可保湿又防板结。为温、湿度相对稳定,要求钵体入苗畦的2/3~3/4,取土方便也可全部深埋,至钵体上部和畦边持平。
(2)施肥:营养钵施肥可采用喷管和大水灌。前一种方法用量少但费时,后一种方法省工但用肥量大,且施肥不均匀。生长季节结合追肥,用一定比例的复合肥水灌施,用量少,效果好,可有效促进钵苗快速生长。
(3)灌水:营养钵苗对地下水利用困难,要特别注意及时浇水。灌水有漫灌、渗灌及喷灌3种。漫灌操作简单,但费时且用水量大。渗灌及喷灌需要附加一定的设施条件,但工效高、灌水均匀。实践中因具体条件确定。和常规育苗相比,除炼苗需控水外,钵苗需经常性浇水,幼苗稍微出现缺水萎蔫现象就应及时浇水,并做到浇足、浇匀。
木姜子育苗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木姜子;种子;育苗技术
木姜子(Lauraceae)为樟科新木姜子属[1](Nedlitsea(Benth)Merr),是峨山的乡土树种,全县均有野生资源分布;该树种适宜在沟箐、村边等湿润的环境中生长;为中性偏荫性常绿树种,中小乔木、树高5~10m,树冠自然圆头型,半年花、半年果,是城市绿化、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木姜子幼果可鲜食,具有调味、消食、健胃、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现行市场价格每千克5元,且供不应求。全株可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鲜叶含芳香油0.7%,是国内外紧俏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烟草、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现有的木姜子主要是零星分布的野生树种,人工育苗栽培的很少,主要原因是人工育苗技术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致使我县长期以来未能把这一优势树种开发利用。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基本弄清了木姜子种子采集、调制、保湿催芽、储存、地苗、袋苗培育管理等技术问题,解决了因木姜子育苗技术而难于实施人工规模化栽培的难题,有效促进该树种的开发利用和规模化发展,发挥其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采用当地野生的木姜子;
(2)种子采收后加工方法研究:直接用手搓去肉质种皮法;塑料袋软化果皮法;
(3)种子采收后贮藏方法研究:随采随播法;湿沙层积处理法;
(4)播种量试验:以每平方米计算,分别进行0.03㎏、0.05㎏、0.1㎏、0.15㎏和0.2㎏播种量试验;
(5)苗木培育方式研究:苗床培育法-地苗;营养袋假植培育法-袋苗;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采收
2.1.1 母树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果形好、品质好、产量高、无病虫害的野生木姜子作为采种母树。
2.1.2 种子采收
当地木姜子果实成熟期为10月至11月,成熟果实呈现黑色。此时可直接利用各种采种工具,如采种钩、采种镰、高枝剪、剪刀等剪取出术果实。
2.2 种子加工
由于木姜子成熟的浆果含水含糖较高,堆积时间过长容易发热而易烧坏种子的胚芽,导致种子散失发芽力,所以采收后的木姜子种子应在采收当天平摊于阴凉通风的地板上。对采收后的种子,进行2种加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适宜,但各有优缺,其适应范围不一样。
2.2.1 直接用手搓去肉质种皮法
除去果皮、果肉后,用清水漂洗2~3次,捞出纯净种子置放在筛子或凉席上晒干水分待用。这一方法费工,但加工出的种子纯净度高,适宜少量种子加工。
2.2.2 塑料袋软化果皮法
将采收的浆果放入塑料袋内(塑料袋容量不宜过大,容量过大易发热,以袋装5~10㎏为宜),扎紧袋口,使其密封不漏气,约过7d浆果果皮软化后将浆果取出放入桶中,加入少量水后搓揉果实以除去果皮、果肉,然后用清水冲洗3~4次,种子洗干净后捞出摊放于凉席或网筛上,虑去水,再将种子摊平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晒干水分待用。
2.3 种子贮藏
2.3.1 随采随播贮藏法
即将刚采收加工好的种子直接播种,以播种代替贮藏,可以省去贮藏地点,直接把种子贮藏管理工作转入到苗床。但由于此期为低温干燥的冬季,须搭塑料棚防霜冻,浇水次数多、出苗不整齐、出苗率较低、管理费用高。
2.3.2 湿沙层积贮藏法
用湿沙层积处理,将加工好的种子放于沙藏池内,即先在沙藏池底部铺一层厚度为5~8㎝的湿沙,其上铺一层2~3㎝厚的种子,种子上面再铺3~4㎝厚的湿沙,如此反复,到最后一层种子上面再铺3~4㎝厚的湿沙。再在其上面 盖湿麻袋或稻草,再加盖一层薄膜保湿。第二年2月中下旬在播种。
2.4 播种试验育苗
2.4.1 苗圃地选择
选择在交通方便,有排灌条件、背风向阳、略有缓坡、土壤疏松的沙壤土、壤土或黏质土壤作为苗圃地。育苗地最好在造林地附近,使所培养的苗木从种子发芽至苗木出圃前已适应造林地的气候条件,这样培育的苗木适应性、抗逆性强,且节省了长途运输苗木的费用及避免因此带来的苗木失水过多、成活率低、缓苗期过长的缺点。
2.4.2 整地、施肥、作床
播种前一个月苗圃地要深翻暴晒,翻挖深度为25~30㎝.精细整地、施足底肥,苗床多作成高床,床高于地膜15~20㎝,床宽1.2m,留30~40㎝过道兼排水沟。
2.4.3 土壤消毒与防虫
苗圃地的杂草种子、害虫虫卵、各种真菌细菌会造成苗圃地杂草蔓延、苗木感染病虫害,给生产造成损失。我们采用高温消毒和药物消毒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土壤消毒方法进行消毒,高温消毒主要是用秸秆等杂物在苗圃地表面焚烧达到杀死杂草种子、细菌、虫卵等,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费用低、效果好;药物消毒,用3%的绿地虫清颗粒剂和5%的敌克松可溶性粉剂与细土拌匀后撒于苗床上防止地老虎、立枯病、猝倒病等,用药各3kg/667㎡。
2.4.4 播种量试验
从播种量0.03㎏、0.05㎏、0.1㎏、0.15㎏和0.2㎏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以每平方米播种0.05~0.1㎏较适宜,出苗较整齐,便于管理,既有利于培育壮苗,又可以节约用种量,减少生产成本。育移植用苗可适当加大播种量。
2.4.5 播种
待层积催芽的种子30%微露白即可播种育苗。播种量根据发芽率和每平方米计划出苗数来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播种量=每平方米计划出苗数÷每千克种子粒数×发芽率×纯度。
2.5 苗木培育方式研究
2.5.1 苗床培育法-地苗
播种后浇透水并在墒上盖一层1~1.5㎝的青松毛或稻草,再用塑料薄膜保湿保温。采用随采随播的方法,即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播种,应进行搭棚防霜冻,方法为在墒上搭一高60~80㎝的拱棚,用大棚塑料膜覆盖,并于晴天中午12时至下午4时揭开拱棚两端的通风口散热,以免棚内温度过高,下午4时关闭通风口,期间注意观察棚内苗床地湿度,适时浇水。采用沙藏层保湿催芽处理的种子播种,在2月中下旬开春后播种,将经沙藏层保湿催芽处理的种子连同少量湿沙一起播于苗床。
2.5.2 营养袋假植培育法-袋苗
袋苗采用营养袋规格为15㎝×20㎝或16㎝×20㎝,于 5月上旬装好营养袋;营养土配制比例为腐殖土30%、火土15%、过磷酸钙5%、生红土50%,充分拌均匀。配制好后堆放10~15d再装入营养袋,装袋时可用1.2L饮料瓶截去瓶口、瓶底套于营养袋内,用长约15㎝的尖头铲将营养土拌匀后铲入袋内,边装边抖动至全部装满。抽出饮料瓶,压实营养土,再把装满营养土的营养袋按每行10~12袋整齐摆放到苗床上,空隙用土填实,营养袋口平整一致,周围用土培好,苗床中间留40㎝走道,四周开挖排涝沟。
3 小结与讨论
木姜子种子在自然状态下发芽率很低,主要是种胚在湿度较低的自然状态下容易萎缩,而散失生命活力。利用本地野生木姜子品种为主要培育种源进行育苗试验研究,得到木姜子从采种、种子加工、种子贮藏、苗木培育至移栽的一套技术措施。
3.1 采用湿沙层积贮藏种子时必须做到
(1)依据种子数量来确定贮藏池的大小,选择好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北风、背阴的地方,用砖砌成一临时沙藏池,高0.6~1.0m,长、宽以种子数量而定。
(2)选用干净河沙曝晒3~5d后作为基质,用清水浇湿河沙拌匀(河沙中的水分含量要适中,以手捏能成团、手松开一触即散为宜)。
(3)先在沙藏池底部铺一层厚度为5~8㎝的湿沙,其上铺一层2~3㎝厚的种子,种子上面再铺3~4㎝厚的湿沙,如此反复最好一层种子上面再铺3~4㎝厚的湿沙。沙要略高出地面并覆盖土城拱形,以便排水。再在其上面盖湿麻袋或稻草,再加盖一层薄膜保湿。
(4)每隔3~4d揭开覆盖物检查一次,视河沙的干湿情况浇适量的清水,使河沙保持湿润状态,并注意翻动种子以免种子发霉,种子翻动过程中要注意消毒、检除霉烂种子,经常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待30%左右的种子微露白即可播种育苗。
3.2 育苗期间要加强管理
(1)播种后视苗床情况适时浇水除草。经沙藏层积处理的种子,播种后约20d即有5%~8%的木姜子出土,有70%的苗木出土时即可分2~3次在阴天或下午揭去苗床上的覆盖物,及时除草、浇水保持苗床湿润。4月下旬,苗高8~10㎝长出4~5片真叶时,施5%人粪尿1次,5月上旬再追施1次10%的人粪尿,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喷1次根外追肥,每20d喷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以防真菌、细菌引起的病害,并适时防虫。
(2)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移栽上袋,此时苗高10~12㎝,主根长12~15㎝,侧根发达。起苗时要沿苗床的一个方向用锄头取苗,注意应尽量避免损失根系,挖取苗木后用手轻捏去泥土散块、捡出幼苗,再用浓度为100mg/kg的ABT3生根粉溶液浸泡苗木根系50~60min。用长20~25㎝、直径0.5㎝、一端削尖的木棍在营养袋中央戳1个小孔穴,将木姜子幼苗垂直放入洞穴中,再将幼苗根部四周孔穴的土压实。移栽后浇透定根水。
3.3 袋苗移苗的关键
(1)保证苗木根系要舒展,根系与土壤接触要紧密,移苗要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太阳落山后进行。苗木移栽完后苗床要搭荫棚,用透光度为70%遮光网遮阴,并及时观察成活情况,一旦发现死苗需及时补苗。
(2)移苗7d后逐渐缩短遮阴时间,缓苗期过后即可拆去遮阴物,遮阴期间及其以后应视苗床情况及时浇水、除草,并要求每隔15d喷1次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夜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200倍液,以防因真菌、细菌引起的病害,并适时防虫。进入雨季时要注意防涝,遇积水须立即排出,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3.4 苗木移栽造林
到7月中下旬,地苗苗木高60~80㎝,地径0.6~0.7㎝,袋苗苗木高40~50㎝,地径0.5~0.6㎝时即可出圃上山造林。袋苗还也可再次移入更大规格的营养袋中培育大苗,到第3年底可培育出胸径4~5㎝、树高3~4m的木姜子大苗。可用于城镇街道绿化、庭院美化绿化,也可以选择各种造林项目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既可體现经济价值也可体现其观赏价值,一举多得。
以上是项目组通过近3年的对木姜子育苗试验系列研究,总结出了木姜子种子采集、调制、保湿催芽储存、地苗、袋苗培育等整套技术措施。解决了当地木姜子育苗中的关键技术,为大面积规模化推广种植木姜子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
侧柏育苗技术研究 篇4
1.1 选地侧柏育苗地
要选择比较平坦的地势, 最好是沙壤土或轻壤土, 同时还应该保证土层厚度超过50cm, 另外, 便于灌溉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土壤过于粘重或低洼积水地是不适宜种植侧柏的地区。
1.2 整地育苗地要深耕细耙, 施足底肥
一般情况下育苗侧柏都会采取秋翻地和春翻地相结合的方式平整好土地即可。
2 播前处理
为了让种子发芽更加的迅速、整齐, 成活率更高, 在播侧柏种子前应该对其进行催芽处理。由于侧柏种子的空粒比较多, 在进行播种前必须先把哪些空粒挑选出来, 具体方法就是先进行水选, 再将0.5%高锰酸钾溶液倒入水中, 2h之后, 进行下一个环节, 即种子消毒, 如此就实现了种子催芽处理。
2.1 温水浸种催芽法
在实际播种前的15~20d内, 把已经过选种消毒过的种子放入55℃水里进行浸种, 时间24~36h。之后捞出种子, 按期体积的1:3比例混入细沙, 摊晒在草帘上, 将草帘放在背风向阳光照好的地方, 每日均匀翻动3~4次, 5~7d待有1/3种子裂口, 即可播种。
2.2 混沙催芽法
种子处理以冬季为宜, 选择背风、朝阴、排水良好的地方, 挖一宽0.5m, 深0.8~1m的沟, 将经过消毒处理的种子用冷水浸种24h, 然后将种子和细沙用1:3比例混合, 装入纤维袋, 埋进沟内, 沟的上下层各铺30cm的细沙, 上面用细土封好。第2年播种前一周取出种子催芽, 摊放在草帘上, 充分光照, 均匀翻动, 保持温度和湿度一致, 待有1/3的种子裂嘴, 可进行播种。
3 播种
一般来说, 侧柏育苗播种分2种, 即撒播和垄播。虽然侧柏比较适合春播,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即使都是在春季各地的气候也是千差万别, 导致实际上播种的时间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结合侧柏的生长特点, 淅川气侯条件, 应3月中、下旬早播为宜。
3.1 撒播
播前要灌足底水, 沉床2~3 d。保持苗床湿润。播种量为每2000㎡36~45 kg。
3.2 垄播
一般情况下, 垄面宽30cm, 垄底宽60cm, 垄高12~15cm, 每垄既可以选择双行播种也可以选择单行播种, 单行宽幅条播播幅12~15cm。播种的过程中开沟深浅要一致, 下种要均匀, 同时应保证播种后及时覆土1~1.5cm, 并对其进行铺压, 让种子和土壤进行充分的接触, 另外, 在进行了以上一系列的播种步骤后,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覆土后覆草。
4 苗期管理
4.1
如果是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 播种并进行浇水步骤后, 一般在10d左右就会开始发芽出土, 再经过10d左右就是出苗盛期, 一般情况下场圃发芽率是70%~80%。必要的情况下, 需要对种子层进行灌溉保墒。特别是6月中、下旬苗木速生期, 气温高而降雨量少, 要及时灌溉保墒。
4.2 除草、松土
在幼苗出前要中耕除草, 一般2-3次, 或使用除草剂。
4.3 选苗苗木
过密影响生长的情况下, 应该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 留住那些健康的、生长良好的苗木, 淘汰那些劣等苗, 要求定苗后每平方米床面留苗150株左右, 如此可有效保证产苗量。
4.4 苗期施肥
苗木进入速生期结合灌溉进行第一次追肥, 一般在6月中下旬, 喷施氮肥和磷肥, 每15~20d喷洒1次, 浓度0.2~0.3%。8月下旬停止喷肥, 施肥之后及时喷水, 以防灼伤幼苗。
4.5 病虫害防治
为防止幼苗得立枯病, 出齐后立即用0.3%的硫酸亚铁水或800~1000倍的多菌灵药液喷洒, 每隔7~10 d喷1次, 连续喷洒4~5次。
参考文献
[1]郝占庆, 代力民, 贺红士, David J.Malandnoff, 邵国凡.气候变暖对长白山主要树种的潜在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 (05) .
[2]刘景海, 马履一, 王希群.北京低山油松、侧柏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以北京海淀七王坟油松×侧柏×栎类块状镶嵌林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 (06) .
[3]涂志华, 庞卓, 赵阳, 余新晓, 陈丽华, 贾国栋, 郑力文.北京西山侧柏林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15 (01) .
[4]祁永会, 崔加波, 王彦俊, 施佳.激素类叶面肥对茶条槭苗木生长效应的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 (01) .
[5]金川, 郑坚, 张庆良, 林霞, 陈秋夏.4个树种容器苗质量评价中关键生理因子筛选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 (06)
万寿菊育苗技术 篇5
1、育苗时间、面积、用种量:育苗时间可根据移栽时间而定。一般春万寿菊于移栽前40天左右育苗,每栽亩春万寿菊需苗床20-25平方米,用种约30克。
2、育苗方式:春播万寿菊采用阳畦或小拱棚育苗,以小拱棚居多。苗床选背风向阳,以东西走向为好。苗床的宽度、长度以薄膜大小、管理方便为宜,一般宽度不宜超过1.3米。拱棚高度以60厘米左右为宜。薄膜最好选用提温、保温性能好的无滴膜。
3、整畦施肥:万寿菊对土壤要求不严,应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透气好的土壤。耙深20-25厘米,使表层土壤绵软细碎,田面平整。每栽亩的苗床施土杂肥200k克、菊花专用肥2k克,土杂肥翻入地下,化肥均匀撒于畦面后,用锄划入地下,然后耙细、整平。
4、种子处理:先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秕籽,确保种子饱满。然后对选出的种子进行晒种,以杀伤病菌,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将种子在35-40℃温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捞出用清水滤一遍,控干水即可播种。为防苗期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药剂拌种。
5、播种:播种时应选无风、晴天进行。于播种当天将苗床灌透水,待水渗下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将处理好的种子拌于细沙土中,分2-3遍撒于苗床。播种后覆过筛土0.7-1厘米。
农友长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篇6
关键词:农友长茄;嫁接;育苗
中图分类号 S6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74-02
Abstract:Seedling and grafting technology could achieve continuous cropping and satisfy the demand of seedling requirement in perennial facility cultiv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this paper analyzed long eggplant seedling and grafting technology taking the NongYou long eggplant as scion and Toru Bam as the rootstock.
Key words:Nongyou long eggplant;Grafting;Seedling
茄子容易受黄萎病、青枯病、立枯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的危害,因此不能重茬,一般需5~6a轮作,但是有的病菌甚至可以在土壤中存活6a以上。采用嫁接育苗,不但可以有效地减轻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危害,而且嫁接苗由于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植株生长旺盛,具有提高茄子产量、品质,延长采收期的作用。长茄属于南方生态型,喜温暖湿润多阴天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设施栽培,采用嫁接育苗技术可以有效满足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常年大规模用苗的需求。
1 砧木培育
1.1 砧木选择 目前茄子嫁接苗生产中使用的砧木主要是从野生茄子中筛选出来的高抗或免疫品种,如赤茄、耐病FV、托鲁巴姆等。其中赤茄应用最为广泛,对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适中,与栽培品种嫁接亲和性好、成活率高,种子发芽力强,幼苗生长速度与一般栽培品种相近。尤以日本野红赤茄嫁接亲和力最高,嫁接苗成活率可达98%以上,对黄萎病的抗性最强,根系发达,较耐寒,但是由于其幼苗茎上着生刺,给嫁接操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本研究选用托鲁巴姆作为砧木。托鲁巴姆与其他几种砧木相比,对土传病害抗性最强,能同时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等多种土传病害,抗性达到99%以上,且亲和性好,嫁接苗成活率高,植株生长势极强。
1.2 砧木培育
1.2.1 催芽 砧木一般提前接穗30d的时间播种,本研究选择6月份播种。托鲁巴姆不易发芽,可使用200mg/L的赤霉素溶液变温浸种48h,即1d中30~35℃的高温8h,10~15℃的低温16h交替进行,然后进行变温催芽48h,条件与浸种一样。期间要早晚用清水清洗一遍种子,待种子有露白发芽即可进行播种。
1.2.2 播种 先将平底盘装土铺平,将催芽后的种子与蛭石按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撒在平底盘里,每盘大约2 000粒种子,再给平底盘盖上一层蛭石。由于托鲁巴姆种子拱土能力差,蛭石覆盖2~3mm厚即可。然后浇水,进入催芽室,采用30~35℃的高温8h,10~15℃的低温16h交替进行,变温催芽48h,待有芽冒出来随即转到到大棚,浇水细养直到移栽。
1.2.3 移栽 大约7d左右,待幼苗长出3片真叶后,移栽到72孔的穴盘中,一孔一株。移栽后前3d遮阴,然后慢慢见光,当幼苗的高度达到12cm和粗度接近0.5cm时,控水炼苗,直到嫁接。
2 接穗培育
茄子黄萎病在苗期就能侵入到植株体内,潜伏到门茄瞪眼期发病,播种接穗时必须进行土壤消毒,并用塑料薄膜经育苗营养土与下部土壤隔开,防止病菌侵入。塑料薄膜上铺10~15cm厚营养土,用30%过氧乙酸500~700倍液浇透苗床,铺上地膜,闷7~10d。
接穗选用农友长茄,晚砧木近30d播种,7月初开始播种,播种机和手工播种均可,采用72孔穴盘1孔播2~3粒。播好后浇水,进入催芽室32℃催芽48h后,移至大棚育苗,在大棚育苗期间,由于温度高,苗幼嫩,容易灼伤,此时要注意要多浇水、勤浇水。随着幼苗逐渐长大,浇水次数随之逐渐减少。到接穗叶片有一元钱硬币大小时,即进行控水炼苗,直待嫁接。
3 嫁接
当砧木具8~9叶,接穗具6~7叶,茎粗达0.5cm左右时即可进行嫁接。传统的生产中多采用劈接法,本试验采用目前流行的套管嫁接法,相比传统的劈接法,速度可提高2~3倍,同时成活率也有所提高。
套管嫁接法嫁接时,直接在砧木的穴盘中操作,在砧木第二片真叶上方约0.5cm处用刀片以30°斜切,切后砧木要求保持5~8cm高,切面须0.5~0.8cm长,用1~1.5cm长的胶管套起来。在接穗第二片真叶下方约1.5cm处用刀片以30°斜切,切后接穗保留2叶1心,切面长度和砧木一样,将砧木和接穗切面对齐,然后立即向上提胶管,将砧木和接穗套起来。期间注意动作要迅速,以防治切面感染和失水而降低成活率。
4 嫁接后管理
嫁接好后,嫁接苗需在养护室里利用小拱棚保温保湿并遮光,温度控制在22℃左右。期间发现嫁接苗萎蔫要及时喷水,1d至少喷水1次,3d后移到大棚,避免阳光直射,否则会造成嫁接苗失水萎蔫,3d后可逐渐增加光照时间,10d后就可检测成活率。嫁接苗10~12d后伤口愈合,愈合后逐渐转入常规管理。茄子在苗期间即进行花芽分化,茄苗现大蕾时定植。
5 病虫害防治
育苗期为防止病害的发生,可喷施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普力克等广普性抗菌药剂。嫁接苗栽培中土传病害发生较少,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绵疫病等,病害发生初期可分别用50%硫磺悬浮液500倍液、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倍液喷施。虫害主要有蓟马、红蜘蛛、棉铃虫等,可用蚜虱净、阿维菌素、千虫克等喷施防治。
参考文献
[1]陈亚雪,陈前程,林德锋.农友长茄嫁接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05,1(30):28-29.
[2]赵俊清,曹爱兰,吴治国.茄子嫁接技术及增产优势[J].中国园艺文摘,2012(12):124-125.
[3]吴学霞.茄子嫁接栽培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77-78.
[4]周信群,李敬岩,杨静.温室茄子嫁接栽培防治黄萎病的效果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2013(1):44-45.
[5]陈杏禹.蔬菜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2-213.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篇7
1 油松生物学特征
油松属于松科, 属于常绿乔木。喜光, 耐贫瘠, 适合生长在干冷的气候地区, 但是不耐水涝和盐碱。油松的生长速度快, 成材率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油松的这些特性也注定成为西北地区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 2014年宜君县气候详情见表1。
通过上表我们不难看出, 宜君县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十分适合油松的生长特性。这也是我们研究油松育容器苗技术的主要原因。
2 大田苗和容器苗生长量、成活率比较
2.1 生长量对比
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 一块地一半为油松大田育苗, 一半为油松容器育苗, 对照试验, 统计油松幼苗的生长量, 得出如下结果。
通过表2, 可以看出, 大田苗比容器苗幼苗生长量减少8.03cm, 容器苗比大田苗生长快63%。
2.2 大田苗木与容器育苗越冬的成活率对比
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 一块地一半为油松大田育苗, 一半为油松容器育苗, 对照试验, 统计油松越冬情况, 得出如下结果。
通过表3可以看出, 大田育苗平均成活率比容器育苗平均成活率低30.33%。
3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3.1 育苗地块选择
油松容器育苗的苗圃可以选择大田, 应选择排水良好, 有灌溉条件、地势平坦、向阳、避风、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地作为苗圃地, 盐碱地和下湿地不宜选用。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在保护地进行育苗。如果没有合适的大田进行育苗, 我们应该选择温室或者大棚等保护地中进行油松育苗。
3.2 育苗土壤配制
育苗选择在温室或大田都可进行, 结合深翻施用硫酸亚铁580kg·hm~2, 甲拌磷40kg·hm-2, 对土壤进行消毒和消灭地下害虫, 育苗易采用直筒式蜂窝容器, 此容器的优点是渗水性好, 不团根, 通气性好和移植成活率高等特点。山皮土与耕地土1:3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 搅拌均匀后加入少量珍珠岩改良土壤, 混合土用敌克松或多菌灵按1 400:1的体积比进行消毒, 消毒后进行装土, 高度为离容器顶端2cm。
3.3 育苗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 使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油松种子10~25min。或者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h。浸泡后应该及时捞出油松种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再使用40℃的温水浸种24h后, 把处理完成的种子放置在容器内, 并放在温暖的地方, 每天用温水冲洗一次。一般情况下, 3~5天种子露白裂嘴就可以进行播种了。还可以选择使用沙培法催芽, 就是使用种子和沙子按照1:3的比例进行混合, 混合后放置在温室中进行催芽, 并不断进行翻动混匀, 1/3的种子露白裂嘴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3.4 播种技术
油松播种时间应选择在春季和秋季。我们一般会选择在春季进行播种。在播种前, 根据表一选平均温度在10℃以上的时间段进行播种, 根据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和发芽率等这些因素来确定最终的种子量。催芽的种子每个容器中种植2~4粒为宜, 种子种植的深度控制在0.2~1.0cm之间。最后, 覆盖树枝在容器上面, 也可以选择草帘或者搭遮阴网。同时, 要保证土壤的湿度, 在播种后6~12天方可出苗。或者选择细沙土进行覆盖, 覆盖的沙土要超出容器1.0cm左右, 注意一定不要太厚, 太厚容易影响油松的出芽率。同时, 油松容器育苗采用喷灌方式保证土壤湿度, 点种后可以按照苗床的宽度安装喷头, 出苗前每日9点前进行, 喷水时间控制在8min左右, 让苗床始终保持潮湿, 如果遇上潮湿多雨天气应减少喷水次数。
3.5 苗期管理
播种完成后, 如果遇到强光照射, 可以使用遮阴网进行遮荫。经过催芽的油松种子一般在播种后6~9天就开始发芽生长出土, 这一时期我们应该加强苗期管理。
3.5.1 浇水。
油松幼苗耐干旱、怕涝、怕淤, 对幼苗进行喷水时应该适当控制, 喷水时间要固定在10:30前和15:00后进行。如果遇到天气持续高温, 可选择增加喷水次数但水量不宜过多, 只要降低土壤表面温度即可, 喷水方式多选择微喷方式。
3.5.2 防鸟害。
油松种子发芽出土后, 种壳脱落前要注意防鸟害。防止出现断垄缺苗的严重后果。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结合搭遮荫棚, 将苗床上部用遮荫全部覆盖住, 并且使用丝网把周围包裹住。
3.5.3 遮荫。
油松在幼苗期很容易受到日灼伤害, 最佳播种期是春季, 出苗期有时恰逢进入伏天。所以, 对油松苗床进行遮荫来降低苗床温度和减弱光照强度。做遮荫防护的时候多选择搭建高1.5m以上, 遮光率60%~70%的遮阴网进行遮荫。
3.5.4 治猝倒病。
为了更好的防治猝倒病, 在苗木出齐的一周后。就开始每隔7天喷洒1次0.6%~1.2%等量式波尔多液或者0.4%~1.4%硫酸亚铁溶液。一直到7月份苗茎的基部开始半木质化, 不见猝倒病症出现或蔓延即可停止喷药。
3.5.5 除草。
油松育苗容器易于杂草生长, 与油松幼苗抢夺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直接影响到油松幼苗的生长发育。如果不及时去除杂草等到其根系变大时, 拔除杂草时极易带出幼苗。所以, 我们应该尽早尽快的清除杂草, 避免杂草庞大的根系影响到幼苗的生长。除去杂草的主要方式为人工除草, 在进行除草工作前应该对苗床进行浇水, 杂草除完以后要对苗床进行二次喷水, 防止伤害到幼苗让其得到充足的水分, 尽快恢复根系生长。
3.5.6 补种与间苗。
播种14~25天幼苗基本出齐。开始进行第一次间苗, 在每一个容器中留下2~4株壮苗, 拔出那些发育不良和病虫侵害的幼苗。采用苗芽移植的方式进行补种。从幼苗长势良好且植株多的容器中, 移出多余的幼苗, 移植到没有出苗的容器。进行移出工作时要注意植株的完整, 放入幼苗后压紧, 进行浇水定根, 在移植的过程中手法一定要迅速,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移植苗的湿润而不会被风干。在出苗后的1个月后, 要进行第二次间苗, 这时的苗木都处于稳定阶段, 选择保留健壮的1株苗木即可, 同时也要进行除草工作。
3.5.7 施肥。
油松幼苗当年生长量较小, 根系并不发达, 要严格控制施肥量, 幼苗的生长前期不需要进行施肥, 中期应该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 进行选择性追施尿素1~2次, 最好采用溶液喷雾式进行喷洒, 可选用尿素10kg/hm2对水1 000kg/hm2, 尿素充分溶解以后, 分3次喷施在苗叶上面, 在第一年的7月下旬, 追施一次磷酸二氢钾。第二年的6~8月份开始追施硫酸铵、硝酸铵等氮素肥料, 施用量控制在100~150kg/hm2, 施肥后要进行浇水工作防止肥料烧苗。进入6月以后油松幼苗进入快速生长期, 容器苗这一时期应该选用适当的氮肥和磷复合肥进行施肥。选择在阴天或者天气潮湿的早上或者傍晚最好, 这个时间有利于苗木更好的吸收肥料的养分。
3.5.8苗木越冬。
为防止幼苗第二年出现生理性干旱, 必须选择在每年土壤封冻前做好幼苗越冬的保护工作。一般情形下, 选择在土壤封冻前开始对圃地进行灌水工作, 让其有充足的冬水存留。如果当时正直土壤干燥时, 在苗木的周围壅土1~3cm。同时, 还可以使用麦草和秸秆把苗木覆盖起来, 这样也能更好的防止苗木被冻伤。利于苗木更好的安全度过冬天。
4 总结
油松大田育苗在同样的立地条件下, 生长量比容器苗慢, 容器苗比大田苗易于越冬。当油松幼苗生长2年以后, 苗高一般可以达到15~24cm。此时油松幼苗的根系已经完全充满了整个容器, 要及时出圃进行定植或者选择进行造林。在出圃时, 我们应该对生长较弱的容器苗进行分类摆放, 把优质壮苗挑选出来后, 把分拣出来的弱苗进行归圃管理1年, 待达到优质苗要求后, 方可全部出圃。油松是宜君县的主要造林树种, 我们要坚持不懈的研究如何提高油松的成活率和容器育苗等相关技术, 不断总结造林经验, 有效促进全县的造林绿化工作。
摘要:油松生长速度快、对土壤、气候等环境要求低, 适应周边环境的能力较强。油松是宜君当地乡土树种之一。2000年以前, 该县通过裸根苗进行造林, 裸根苗栽植成活率低。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在林业重点工程当中普遍使用容器苗造林, 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 经过多年研究, 深入探讨了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关键词:油松,容器育苗,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晓东.油松容器育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2, (3) :164.
[2]蒲秀琴.百合组培移栽前的壮苗技术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 2007, (1) :60.
[3]王兴运.油松容器袋育苗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1, 27 (7) :116-117.
柿树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篇8
关键词:柿树,嫁接,成活率
柿树树体高大, 寿命长, 产量高, 果实色泽艳丽, 味甘甜多汁, 营养丰富, 柿蒂、柿涩汁、柿霜和柿叶均可入药, 柿树适应性及抗病性均强, 叶片大而厚, 到了秋季柿果外观艳丽诱人, 叶片逐渐变成红色, 是园林绿化和庭院经济栽培最佳树种之一。近几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柿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柿树在驻马店发展较快, 其优良品种苗木深受广大种植户欢迎, 因柿树富含单宁, 故嫁接育苗成活率低, 苗木质量差, 为解决这一难题, 进行了柿树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驻马店市驿城区潘坡农场, 当地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 土壤肥沃, p H值6.5~7.5, 平均年降水量806~1017mm, 无霜期220~236d, 土壤有机质含量1.29%, 交通便利, 排灌良好。
2材料和方法
砧木为软枣实生1年生苗, 地径0.7cm以上, 接穗来源于潘坡农场良种柿树园8年生树冠外围无病虫害、健壮的当年生枝条, 品种为平柿 (磨盘柿) 。随采随嫁接。试验设:嫁接方法、嫁接时间和不同颜色地膜进行捆绑3个因子方面的试验, 每个因子设不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 嫁接40d后调查成活率, 苗高、地径为落叶后调查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嫁接方法对柿树育苗成活率的影响
2013年2月25日采用4种嫁接方法即:劈接、切接、腹接、嵌芽接;7月25日采用T字型芽接进行不同嫁接方法试验。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 2月25日的4种嫁接方法中, 嵌芽接成活率最高, 达85.0%, 切接成活率为77.1%, 腹接和劈接的成活率更低;而7月25日的T字型芽接成活率只有45.7%。说明柿苗最适宜春季嵌芽嫁接, 其次是春季切接。
3.2 不同嫁接时间对柿树育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因嫁接时间的不同, 成活率之间存在差异, 表2结果表明, 在2月25日嫁接的苗木成活率最高, 达85.0%;其次为2月10日和3月5日, 嫁接的苗木成活率为78.9%~82.1%, 加长和加粗生长影响不大。而7月15日至8月5日T字型芽接苗木的成活率更低, 均不过50%。
注:平均径粗为嫁接口以上 2cm 处数据。
3.3 用黑色地膜捆绑对柿树育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柿树苗木嫁接后, 因捆绑时地膜颜色的不同, 成活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3结果表明, 用黑色地膜捆绑苗木比用白色地膜捆绑苗木成活率提高12.6%, 但新梢生长量影响不大。
4结论与讨论
(1) 柿树嫁接育苗成活率最高的嫁接方法是嵌芽接, 嫁接时间以2月25日成活率最高, 达到85.0%, 不管利用哪种嫁接法在限制的时间内, 新梢生长量均影响不大。 (2) 试验表明, 苗木嫁接后用黑色地膜捆绑的成海率高达95.7%, 与白色地膜捆绑苗木相比, 提高12.6%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高新一.果树嫁接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 2014, 9, 66-101
[2]张传来.果树优质苗木培育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5, 216-222
民勤沙区葡萄育苗技术研究 篇9
1 插条处理
1.1 品种选择
葡萄扦插育苗品种[1]分酿造葡萄和鲜食葡萄2种,酿造葡萄品种主要有梅鹿辄、赤霞珠等,鲜食葡萄品种主要有红地球、优无核等。
1.2 插条采集
插条选取可结合冬季修剪进行,选择品种纯、成熟度高、节间短、芽眼饱满、髓心小、剪口翠绿色、粗度为0.7~1.2 cm 的1年生新枝条。插条长度为70~120 cm。种条用塑料绳扎成50根/捆,并在塑料条上标明品种。插条采集后,用5%的硫酸亚铁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浸泡消毒5 min,及时埋入贮藏坑内。贮藏坑应选温暖向阳排水顺畅的地方,提前15 d灌足水,待土壤达到宜耕湿度(手捏成团,丢在地上可散开)时,挖深50~60 cm,宽1~1.5 m的坑。分品种将插条直立或倾斜放在坑内,用沙壤土或细沙填实,贮藏后要随时检查,防止种条失水和发霉。
1.3 插条剪截
春季取出插条剪截时,一般要剪成双芽或3芽插条,长度为12~15 cm。插条上端的芽要饱满,且在芽节上1.5~2 cm处平剪,下端紧贴芽的对面以45°斜剪呈马耳形。剪好的插条每30根捆成一捆,下端对齐,然后放在清水中浸泡12~24h,使插条吸足水分。
1.4 插条处理
民勤沙区春季地温低,葡萄扦插后生根慢,应在插前进行催根处理。可采用生长调节剂处理和加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生根率。
1.4.1 生长调节剂处理
民勤沙区葡萄插条用生长调节剂处理,经试验用50×10-6ABTⅡ号生根粉进行处理效果较好。将配好的ABT溶液倒入塑料盆中,将插条下端直立摆放浸入4~5 cm药液中,浸泡1 h即可。
1.4.2 加热处理
葡萄插条加热处理采用电热温床[2],电热温床宜选在冷凉背阴处,挖深40~50 cm、宽1 m、长2~3 m的床坑,下部铺10 cm锯末,其上覆一层5 cm细河砂,压实整平后,温床四周用砖块作畦,在上面布线。用电热丝并排平行布设排列成电热温床,布线时,在温床长边两侧处布设3根间距为2 cm线,内部布设间距为4 cm线,分布要均匀。然后在上面铺2~3 cm细沙压住电热线。扦插前15 d将处理后的插条直立摆放在温床上,插条基部距电热线2 cm,插条之间的空隙用干沙充实,沙面低于上部芽眼1 cm为宜,洒水浇透整个温床。然后通电升温,用自动控温仪将插条基部的温度控制在25~28℃左右,顶芽空气温度控制在10℃左右,每天洒水保湿,大约13 d后,大部分插条基部出现愈伤组织或幼根。
1.5 扦插方式
1.5.1 日光温室营养袋扦插
(1)营养袋的准备
营养育苗袋选择高16 cm,宽10 cm,基部有4孔,厚度为0.04 mm的塑料袋;营养土用地表熟土、干净的河沙、腐熟的鸡粪或羊粪按8∶1∶1混合掺匀过筛后装袋;营养袋要装实,土面低于袋口沿1 cm,装好的营养袋在日光温室内按畦摆平挤紧,畦间留30 cm的步道,以便于畦间操作。
(2)扦插
扦插时期为4月上旬,扦插时把插条插入袋的中央,顶芽高出营养袋土面1 cm,插完一畦后立即浇透水,然后在营养袋上面撒1 cm细沙保墒。
(3)温室管理
营养袋扦插后,温室内气温白天控制在32℃左右,夜晚控制在12℃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萌芽后温度白天控制在25~28℃,夜晚控制在12℃左右。展叶后要在叶面喷施0.3%的尿素液,每隔15 d喷1次,后期喷0.3%的磷酸二氢钾液。为防止温室内高温高湿引起葡萄叶部黑痘病的发生,每隔15 d喷洒1次600~800倍的50%多菌灵药液。
(4)炼苗
当幼苗长出5片叶、高度达10 cm时,要进行炼苗,逐渐加大棚内通风,直至棚膜揭开呈半露或全露状态,炼苗后苗木移栽缓苗期为2~5 d,不炼苗时缓苗期为10~14 d。
(5)出棚
苗木出棚时间为5月上旬,出棚前要控制水分并进行断根。水分控制是出苗前的重要环节,减小袋内湿度,防止出苗拉运和移植时袋内土坨弄散,以保证苗木的成活。断根是按顺序移动营养袋,剪断长出营养袋孔外的根。
1.5.2 大田扦插
(1)整地与覆膜
3月下旬,大田扦插地土壤解冻后将地块整平,整地时每667 m2施入75 kg磷肥、10 kg尿素、10 kg磷酸二铵。4月上旬,根据墒情灌水后喷0.3~0.4 kg/667m2的48%地乐胺。喷药后尽快覆膜,膜宽1.4 m,膜间距30 cm,地膜两边用土盖严压实。
(2)扦插
苗木扦插时间在4月下旬,扦插时先用2 cm粗的扦插锥在苗床上打孔,然后将处理后的插条缓慢放入孔内,顶芽保持在地膜1 cm处,插后用细沙把插孔封住。插完一畦后立即灌水,扦插实行宽窄行,株距15 cm ,宽行距40 cm,窄行距30 cm。
(3)灌水除草
插条扦插后,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应根据苗床墒情,每隔10d灌水1次。并及时清除苗床上的杂草。
(4)追肥
根据苗木生长情况,追肥分别在7月上旬和8月上旬进行。追肥有开沟施放和叶面喷施方式,沟施时施NPK复合肥20 kg/667m2或尿素5 kg /667m2。叶面喷施0.3%的尿素溶液。8月下旬和9月上旬各喷施1次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枝条成熟。
(5)整枝摘心
苗木发芽后,要及时抹芽,在枝条上要留1~2个壮芽,待苗高长到30 cm时开始主梢摘心,8月上旬后,应全部摘心,同时萌发长出的副梢5叶及其以下分批抹除,以后顶端留一片叶反复摘心,以保证苗木的成熟生长。
(6)苗木贮藏
秋季扦插苗应进行掘挖贮藏,掘挖时要保持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每25株捆扎一捆,边挖边捆边埋压,尽量减少苗木失水,待苗木全部挖掘结束后,集中假植贮藏。假植沟选择在湿润的沙土中,沟深80 cm,宽2 m,长度视苗木多少而定,然后分层埋压,使苗木空隙之间填实沙土,以免失水和发霉,上面埋土厚度为50 cm,以保证苗木安全越冬和春季延迟发芽。
2 嫁接育苗
2.1 硬枝嫁接扦插
硬枝嫁接时,用易生根品种如酿造葡萄、贝达等做砧木,用红地球、优无核等优良品种做接穗,接穗枝条应生长充实,成熟良好。接穗剪截时留1~2个芽节,芽上端留2 cm削平,下端留4~6 cm;砧木插条长20~25 cm,如果砧木与接穗粗度大致相同时, 多采用舌接法[3];如果砧木粗于接穗,多用劈接或切接法。舌接时将穗基部削成马耳形斜面,斜面长约3cm,先在斜面1/3处向下切入一刀,深1.5~2.0 cm。砧木也同上一样切割,然后将两者削面插合在一起。舌接法砧木与接穗结合很紧密,嫁接后只需简单绑扎即可。劈接法是将接穗下端削成楔形,斜面长2~3 cm,砧木插条上端平剪后从中央纵切一刀,然后将接穗插入砧木切缝中,对准形成层,用塑料膜条绑扎。
嫁接操作可在室内进行。嫁接后为了使嫁接口很快愈合,对嫁接后的接穗应采用加温处理方法促进接口愈合。加温处理方法与插条催根方法相同。一般经过15~20 d接口即可愈合,同时砧木插条下端开始形成新根。嫁接时间一般在露地扦插前25 d左右,催根后即可扦插。扦插时接口与畦面相平,扦插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其它管理方法与一般扦插育苗相同。
2.2 带根苗嫁接[3]
春季葡萄苗定植前,在室内用带根的一、二年生砧木幼苗进行嫁接后栽植。也可以先将葡萄砧木苗定植后再嫁接,嫁接方法同硬枝嫁接扦插。
3 压条育苗
压条育苗是用不脱离母树的枝条在土壤中压埋促发新根、新枝,形成新植株。根据压条时枝条种类的不同,压条分为新梢压条和成熟枝压条。
3.1 新梢压条
也称绿枝压条法。新梢长至1 m时,进行摘心并水平引缚,以促其抽生副梢。副梢长约20 cm时,将新梢平压于葡萄植株之间或行间深15~20 cm的沟中,填5~7 cm的土,待副梢长到半木质化,长50~60 cm时,再将沟填平。夏季对副梢进行扶直和摘心,秋季起苗时从母枝上分割为若干带根的苗木。
3.2 一年生成熟枝条压条
春天将母枝上的一年生成熟枝条压埋于葡萄行间或株间15~20 cm深的沟内,埋土5~7 cm,并将有芽的部分稍露出土面,待各节上的芽萌发出新梢呈半木质化,长20 cm左右时再进行1次培土(要摘去新梢上的果穗),并对新梢进行扶直和摘心促壮管理,秋后将苗木挖起,从母枝上分割为单株带根苗木。
摘要:通过对民勤沙区葡萄育苗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对插条的采集与处理、扦插方式、育苗方法等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民勤沙区葡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民勤沙区,葡萄,育苗技术
参考文献
[1]甘肃农业科为院果树研究所.甘肃主要果树栽培[M].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1990,311-391.
[2]吴国兴.保护地设施类型与建造[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21-24.
西藏沙棘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篇10
关键词:青海省,湟源县,西藏沙棘,扦插育苗
西藏沙棘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矮小灌木,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海拔3300米~5200米的高原草地、河漫及岸边, 期由于具有适于宜干燥寒冷、风大的高原气候特点, 一般植株矮小, 分布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的植株高仅7厘米~8厘米, 并且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 不仅在潮湿的阴坡有分布, 在土壤干旱的小阳坡地也有分布。其水平根发达, 萌蘖力强[1]。据观测, 由一株7年~8年生的根可萌蘖出5丛~6丛, 并且延伸总长度可达5米, 固土能力强。一般植株高5厘米~45厘米, 在其它灌木茂密的情况下, 高度可达70厘米以上。该树种适应高寒、潮湿的气候条件[2]。据测定, 西藏沙棘种子含油率为20.8%, 其不饱和酸总量为92%, 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为70.3%, 均高于中国沙棘的两种脂肪酸含量[3]。果实成熟时黄褐色、多汁, 阔椭圆形或近圆形, 长8毫米~12毫米, 直径6毫米~10毫米, 顶端具六条放射状黑色条纹, 果梗纤细、褐色, 长1毫米~2毫米, 花期5月~6月, 果期9月。本种果实较大、多汁, 微酸而甜香, 当地群众喜欢生食, 可提取维生素A和C, 藏北群众还用于治肝炎, 幼嫩枝叶和果实是马和羊的饲料。所以其营养、药用价值均优于中国沙棘[4]。本种沙棘与H.rhamnoides Linn相近, 自1863年Schlechtendal建立种后不久, 1885年Hooker f.就把它合并在沙棘种内作异名, 随后无一学者承认它是一个独立种[5], 仅c.Servettaz在1908年和1909年先后发表的专著中才列为沙棘种下的一个亚种, 而根据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生长的环境特殊, 近年来才有更多的学者承认它是独立的种[1]。目前虽然西藏沙棘主要采用种子繁殖, 但籽粒空瘪率高, 播种出芽速度慢, 限制了沙棘的繁殖速度, 也阻碍了其在生产中的推广[6]。扦插育苗是一种无性繁殖方法, 能很好地保存优良类型的特性, 苗木开花结实早。为给有效地提高青海高海拔地区西藏沙棘的优良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有必要对西藏沙棘育苗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一、实验区基本情况
湟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 湟水河上游, 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 是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 也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森林覆盖率达24.7%, 宁格铁路、109国道、青新公路穿境而过, 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位于东经100°54ˊ~101°25ˊ, 北纬36°20ˊ~36°53ˊ之间, 海拔在2470米~4898米之间,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3.0℃, 无霜期27天~71天。
二、扦插育苗基本方法
㈠插条采集采集时注意选取正常开花结实、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条母树, 然后再从选定的母树上采集发育充实、腋芽饱满、通直直径在0.5厘米~1.0厘米的2年~3年生枝条作为插条。
采集插条时应按雌雄株分别采集, 分别包装。在开花前仅从外观形态上是不易区分雌雄株的。但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鉴别雌雄株:雌株枝通常叶偏绿, 植株较为柔软, 相对刺少, 对动物适口性要比雄株好;雄株为偏黄绿, 多刺, 较坚硬, 对动物适口性差。另外, 生境较为优越的地方雌株较多, 雄株较少;而干旱等生境较为恶劣处雄株较多, 雌株较少。造成雌株和雄株生态的不同很可能是因为两种不同性别间的繁殖成本不同引起的, 多数学者广泛地认为雌株比雄株具有更高的繁殖成本[7], 因此雌性对环境要求相对要高。插条一般随采随插为好, 若要保存数日, 应在插条上洒水, 保持湿润。
㈡插穗剪切沙棘插穗长度要求为15厘米~20厘米, 在较粘重的土壤上育苗时插穗宜短, 在沙壤土质上宜长, 插穗上应有2个~3个饱满芽, 上切口距离最上的芽距离应保持1厘米, 下切口要剪平, 因为只有切口光滑才有利于愈合生根。为防止插穗失水干燥, 剪切插穗应在室内进行。剪好的插穗, 每50根捆成一捆, 以备扦插。扎捆时应使插穗大头在一方, 小头在另一方, 不可交错。
㈢插穗处理对随采随插的插穗, 剪切后浸泡在清水中1天~2天, 或为了促进沙棘插穗扦插后迅速生根, 用激素进行处理[8], 处理的方法是将插穗大头浸泡在激素的水溶液中一段时间即可。常有的配方有:200毫克/千克~600毫克/千克的a-萘乙酸 (又称NAA) 水溶液速蘸插穗大头;50毫克/千克的吲哚乙酸 (IAA) 浸插穗大头12小时~24小时;5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 (IBA) 浸泡大头2小时。
㈣插穗扦插储藏好的插条, 在解冻后以春季扦插为主。扦插前应细致整地, 使土壤疏松, 施足底肥, 做好苗床。扦插的行距为33厘米~40厘米, 株距15厘米~20厘米, 扦插时以直插为好, 一定要使插穗小头朝上, 大头插入土中后上端的芽子露出地面1厘米~2厘米。
㈤扦插苗的培养及管理沙棘扦插苗生长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即生根、炼苗、移栽、次年生长四个阶段, 需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一是生根阶段。插穗在插入土中7天左右, 若条件适宜即开始生根, 到20天~25天其根系才较完备, 该阶段插穗幼弱, 开始无吸收能力。生根后其吸收能力也不强, 加上天气炎热、蒸腾强, 必须精心管理, 才能保证插穗生根成活。首先, 将2份沙土与一份壤土混合消毒, 装入营养杯中, 作为培养苗木的基质。插穗插入杯中后, 放在塑料棚下, 塑料棚为小苗遮阴, 起到降温作用;其次在塑料棚内经常喷雾, 使湿度维持在25%以上[9], 在此条件下插穗5天~7天即可生根。幼苗很幼弱, 仍需塑料棚遮荫、降温和喷雾以维持湿度。随着幼苗根系的生长、吸收能力的增强, 应逐渐减少喷雾次数, 并适当通风。二是炼苗阶段。扦插后20天~25天插穗生根率接近最大值, 但根系仍未强大到支持幼苗在全光条件下生长。为促进其根系完备, 要适当增加塑料棚下光照 (透光率70%最好) , 减少棚内遮光次数, 遮光开始每天2次~3次, 以后每天1次~2次, 直到不喷雾苗木亦可正常为止, 这期间大概需要7天~10天。三是移栽和移栽后阶段。经过炼苗后, 苗木根系已有足够吸收能力, 支持幼苗生长, 即可将其移栽到大田。移栽时应连同培养基质一同移栽, 以免伤根;保持行距25厘米、株距20厘米, 栽后立即浇水。四是次年生长阶段:扦插苗当年不能出圃, 次年还要在苗圃培育一年, 第二年开春后要及时灌水、松土、除草、施肥、目的是促其生长, 达到出圃标准。
三、结论与讨论
西藏沙棘扦插育苗能否成功, 最关键的几个环节是插条采集→插穗剪切→插穗处理→插穗扦插→扦插苗培养及管理 (沙棘扦插苗生长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即:生根、炼苗、移栽、次年生长四个阶段) 。
青海省湟源县西藏沙棘分布集中, 据1987年青海省省林业规划设计院沙棘资源调查报告指出, 西藏沙棘林总面积为17055.74公顷。比起中国沙棘林的分布, 它的产量就显得很小。西藏沙棘植物比较矮小, 它生长在海拔33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场, 耐寒性强, 种皮与果皮结合, 这都说明该种是沙棘属中最进化的种类。西藏沙棘种子大, 子叶发达, 含油量高, 特别是果实和叶子中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植物碱, 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这是它的主要特性[10], 也是我们在开发利用中必须关注的焦点所在。今后继续扩大加深西藏沙棘育苗技术的探讨, 开展移植、扦插育苗试验, 深入了解西藏沙棘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 为开发西藏沙棘资源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廉永善, 陈学林.沙棘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其植物地理学意义[J].植物分类学报, 1989, (4) .
[2]余文涌, 吴承礼, 于倬德.中国沙棘属植物资源概况[J].沙棘, 1989, (3) .
[3]陈体恭.甘肃省渭源中国沙棘生化成分的研究及其质量评价[J].沙棘, 1988, (1) .
[4]陈体恭.甘肃省渭源中国沙棘不同部位生化成分的比较和最佳采集期的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 1987, (1) .
[5]Rathcke B, Lacey EP.Phenologi calpatterns ofter restrial plant s[J].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85, (6) .
[6]黄铨, 于倬德.沙棘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7]马瑞军, 李常宝, 廉永善, 丁兰.四种沙棘雌花形态及其发育的研究[J].沙棘, 2003, (2) .
[8]王贵青, 李英杰.植物生长激素对大果沙棘嫩枝插条生根效果的实验研究[J].沙棘, 1998, (2) .
[9]欧阳维敏, 王发林, 董铁, 周培福.高海拔地区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改进[J], 2003, (9) .
花叶玉簪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研究 篇11
摘要:利用花叶玉簪的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其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结果表明:芽诱导较理想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1 mg/L;MS+6-BA 1.0 mg/L+NAA 0.1 mg/L作为继代培养基效果最好,可以保持原来的花叶特征;以MS+NAA 0.2 mg/L作为花叶玉簪的生根培养基,生根数较多;以蛭石∶珍珠岩=5∶1配比的成活率为最高,生长势也较强。
关键词:花叶玉簪;组织培养;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2.1+9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5.024
Study on Industrialized Seedling Technique of Tissue Culture in Hosta plantagineu
WU Guo-zhi,HAO Yan-ying,WANG Yong,YANG Yuan
(Tianjin Flower Garden,Tianjin 300112,China)
Abstract:Rapid seedling technique via tissue culture in Hosta plantagineu was studied by lateral bud as explant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ropriate medium for bud induction was MS+6-BA 3.0 mg/L+NAA 0.1 mg/L; the best medium for successive transfer culture was MS+6-BA 1.0 mg/L+NAA 0.1 mg/L, it could keep the primary character of flower and leaf; the root number was more in the rooting medium with MS+NAA 0.2 mg/L; the survival rate was high and the growth vigor was strong in the combination of vermiculite and pearl rock =5∶1 .
Key words:Hosta plantagineu;tissue culture;seedling technique
花叶玉簪(Hosta plantagineu)为多年生宿根花卉,是百合科著名观叶植物玉簪的变种,对喜光花卉有极强的互补性,是园林绿化的优良品种。花叶玉簪的引进与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其观赏效果,丰富了天津市园林绿化的景观色彩。该品种株矮喜荫,复色叶面,带褶皱,金边银心相互交织,绚丽多彩的叶片呈现出魔幻般的花团锦簇。在城市高大楼群的背侧、立交桥下、庭院大树遮荫处、树篱边等喜阳花卉生长不利的地方均可种植。装盆后,可登堂入室,客厅、书房、大厅、会议室、窗台上均可用它来点缀、装饰,花叶玉簪的花还可散发出淡淡幽香,高雅不凡。
花叶玉簪常规的繁殖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株,增殖率低,仅为3~5倍左右,短期内要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困难较大,如果引进种苗,价格又很高。采用组织培养的繁殖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1],但通过花蕾诱导愈伤组织后形成的芽有变异现象发生,有些失去了原来的花叶特征,而由侧芽直接诱导产生的不定芽性状稳定,基本没有发现变异,保留着原来的花叶特征,在短期内获得了数以万计的组培苗,为花叶玉簪的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试验利用花叶玉簪的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提高了花叶玉簪的繁殖系数。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品种法兰西、甜心、金冠。
1.1.2外植体选取花叶玉簪未出土的侧芽和和花蕾作为外植体。
1.2方法
1.2.1无菌材料的获得将侧芽的外层皮及花蕾的外苞叶剥掉,自来水冲洗10 min后,放入漂白粉消毒液处理30 min,取出置入0.1%升汞溶液消毒10 min,无菌水洗3次,切取芽长0.8~1 cm,花蕾纵切成4块,分别接种在不同激素水平的芽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
1.2.2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芽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均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蔗糖30 g/L,琼脂5 g/L,培养温度为25 ℃左右。外植体接种后,先进行暗培养30 d,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分化出不定芽后,再转到光照培养,光照强度为1 000~1 500 lx,光照时间12 h/d。
1.2.3炼苗基质的选择蛭石+珍珠岩的3种比例为5∶1,3∶1,1∶1。草炭土+珍珠岩的 3种比例为8∶1,5∶1,2∶1。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激素水平对芽和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外植体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经过30 d的暗培养后,芽基部不断分化出不定芽,花蕾则形成小突起状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光照培养15 d,不定芽由白色变为绿色,花蕾形成的愈伤组织也逐渐不断分化出丛生芽。不同激素水平对芽和愈伤组织的诱导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芽诱导的较理想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1 mg/L;花蕾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则以MS+6-BA 1.0 mg/L+NAA 0.1 mg/L为最好。
2.2继代培养阶段,不同激素水平对芽分化数量、质量的影响
外植体通过不定芽诱导,产生了大量不定芽,但不定芽的数量多少又直接影响到芽的质量。如果芽分化过旺,不定芽纤细,无效芽增加,影响到下一步的生根培养;而芽分化过少,芽虽生长健壮,但达不到组培扩繁基数的需要。通过继代培养基的筛选试验,找到了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见表2。从表2得知,处理3(MS+6-BA 1.0 mg/L+NAA 0.1 mg/L)作为继代培养基,效果最好,不但其分化的芽较多,而且质量高,健壮,有效芽比例达100%,完全符合花叶玉簪通过组培方法提高的繁殖系数,实现工厂化育苗的需要。
2.3不同生长素组合对生根的影响
切取继代瓶内的健壮芽,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培养25 d,统计生根数量和生根率,结果见表3。
由表3 可见,以MS+NAA 0.2 mg/L作为花叶玉簪的生根培养基,效果最好,根数较多,生根率达89%。
2.4不同基质配比对花叶玉簪移栽成活率及生长势的影响
当生根苗根长0.5~1.5 cm时,取出移栽,30 d后,统计不同基质配比对小苗移栽的成活率及生长势,结果见表4。
从表4可见,花叶玉簪小苗移栽时,蛭石+珍珠岩和草炭土+珍珠岩两种组合的小苗移栽的成活率及生长势相差不大,其中以蛭石+珍珠岩=5∶1配比的成活率为最高,生长势也较强;草炭土+珍珠岩=5∶1配比的移栽成活率也较高,生长势最强。
3讨论
(1)花叶玉簪在遗传、生理、组织学上与常规玉簪品种有一定的差异。控制叶片斑纹性状的基因在激素刺激下容易发生变异而失去花叶特征。因此,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取材部位和激素种类、浓度控制非常重要。在本研究中,花叶玉簪芽和花蕾诱导出丛生芽后,在继代培养中,我们发现通过花蕾诱导愈伤组织后形成的芽有变异现象发生,有些失去了原来的花叶特征,而由芽直接诱导产生的不定芽性状稳定,基本没有发现变异,保留着原来的花叶特征。
(2)在组培繁殖过程中,法兰西、甜心、金冠等3个花叶玉簪品种芽的分化率略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应根据品种和瓶苗的生长情况调整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使用的浓度。
(3)出瓶苗中有少数苗的根发育较差或根茎处有愈伤化,会影响新根的发生,可用利刀切除,浅植于蛭石床上2~3周,待新根长好后再移栽。一般4—5月份下地栽种或上盆的小苗,经过精心养管,翌年即可开花。
(4)花叶玉簪通过组织繁殖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数十万株小苗,繁殖系数极高。目前,我们通过侧芽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的方法已成功生产出30万株小苗,满足了我市的绿化工程用苗和盆栽花卉生产的需要,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楠木容器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苗圃,地处东经116°43′、北纬26°13′。年平均温度17℃,绝对最高温度40.1℃,最低温度-9℃,年均降水量1 700~1 900 mm,无霜期214~246 d。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楠木种子由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提供,种子用湿河沙(河沙∶种子=3∶1)贮藏催芽。
1.3 试验方法
发芽率对比试验:楠木种子播后分别采用谷皮+塑料小拱棚、稻草(切碎)、木屑进行覆盖,以不覆盖作对照(CK)。容器播种育苗对比试验:分别采用混合基质(黄心土∶粗河沙草木灰+0.5%钙镁磷肥=1∶1∶1+0.5%)、菜园土、农田土为基质进行容器播种育苗。上述2个试验,每个处理重复9次,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每个处理100株。
于2012年1月下旬播种。育苗容器采用规格为10.0cm×4.5 cm的无纺布网袋装基质进行播种育苗,在播种前用多菌灵800倍液对营养土进行消毒。在苗床上将育苗容器呈长方形摆放,每排20株;种子露芽后即时播种,每袋播种子2粒,播后覆土0.5~1.0 cm。播种后,在苗床上方搭盖遮荫网,遮荫度50%~70%,10月上旬将荫棚拆除。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各处理苗木的间苗补苗、除草、松土、施肥、防旱防涝、病虫防治以及冬季防寒防冻等采用常规技术措施进行。
1.4 调查及统计分析
播种后3月上旬开始出苗,于3月中旬幼苗出齐后进行发芽率调查。苗木停止生长后,于2012年11月中旬对苗木生长量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具体方法参照福建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DB35/T517—2004)》[12],以1 m×1 m的样方进行调查,每个处理调查9个样方;测定每个样方的苗木高度和地径;并以样方的平均高和地径为标准,选择5株标准株(误差±5%),测定主根长、≥5 cmⅠ级侧根数。数据使用dpsv7.55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覆盖方式对楠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播种后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谷皮覆盖+塑料小拱棚处理,达76.1%,稻草和木屑覆盖次之,分别为69.8%、68.3%,不覆盖(CK)最低,仅为58.8%。不同处理的楠木种子发芽率指标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多重比较(表2),谷皮覆盖+塑料小拱棚处理与其他3个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稻草覆盖与木屑覆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二者与CK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2 不同基质对楠木播种苗生长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基质对楠木播种苗生长量影响的差异较大,其中混合基质的苗木生长量最大,平均苗高达30.9cm,平均地径为0.41 cm,主根平均长度为19.0 cm,≥5 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8.2条/株;平均苗高较菜园土增加32.1%,较农田土提高64.4%,平均地径分别比菜园土、农田土提高32.3%和51.9%,主根平均长度分别比菜园土、农田土提高32.9%和74.3%,≥5 cmⅠ级侧根条数分别比菜园土、农田土提高36.7%和86.4%。不同处理的楠木播种苗生长量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多重比较均达极显著水平(表4、5)。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5、0.01水平差异显著性,下表同。
注:F0.01(3,32)=4.46,**表示差异极显著。
注:F0.01(2,24)=5.61,**表示差异极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1)楠木种子发芽率在不同覆盖方式处理表现出较大差异。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谷皮覆盖+塑料小拱棚,达到76.1%,其次是稻草和木屑覆盖,发芽率分别为69.8%和68.3%,不覆盖(CK)最低,仅为58.8%;种子发芽率的提高,可能是谷皮覆盖种子和塑料小拱棚为种子萌发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不同基质对楠木容器播种苗生长量的影响极为显著。苗木生长量最高的是混合基质,平均苗高、平均地径、主根平均长度、≥5 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达30.9 cm、0.41cm、19.0 cm、8.2条/株;其次是菜园土,生长量最低的是农田土。可见,混合基质的土壤养分状况最有利于苗木生长。
(3)除上述因素外,种源、苗木密度、施肥、灌溉等对楠木苗木生长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采用容器播种育苗方式进行楠木种子播后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基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基质显著影响楠木种子的发芽率,各试验处理发芽率最高的是谷皮+塑料小拱棚,达76.1%;生长量最大的是混合基质(黄心土∶粗河沙∶草木灰+0.5%钙镁磷肥=1∶1∶1+0.5%)处理,苗木平均高、地径、主根长度、≥5 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达30.9 cm、0.41 cm、19.0 cm、8.2条/株。
关键词:楠木,营养袋育苗,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种高军.珍贵树种楠木的育苗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4(6):94-95.
[2]朱雁.珍贵树种楠木容器苗芽苗移栽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0,106(3):54-55.
[3]林朝楷,黄世贵.浅谈楠木播种育苗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1):91.
[4]陈淑容.楠木人工育苗试验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1(6):19-21.
[5]李铁华,彭险峰,喻勋林,等.楠木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研究[J].中国种业,2008(1):43-45.
[6]周志春,刘青华,胡根长,等.3种珍贵用材树种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方案优选[J].林业科学,2011,47(10):172-178.
[7]张群英.密度和施肥对楠木播种苗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11,155(2):81-83.
[8]范剑明,谢金兰.楠木栽培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6):94-96.
[9]舒金枝.桢楠容器育苗[J].广西林业科学,2009,38(3):69-70.
[10]张润生.大叶黄杨播种育苗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2(1):18-19,40.
[11]江先桂.枫香播种育苗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2012(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