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盘育苗技术(共6篇)
软盘育苗技术 篇1
春玉米是西充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 采取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2006年, 我县开始推广应用塑料软盘双膜保温育苗技术。实践证明, 春玉米塑料软盘育苗双膜覆盖技术可提早播期7~10天, 出苗整齐、苗子矮健, 根系发达且盘团固土好;移栽大田后无明显缓苗期, 发根增叶快, 可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为高产搭好架子;配合采用定距、定向移栽技术, 合理密植, 使群体通透性好, 采光性强, 促壮苗早发, 壮秆大穗, 可提早成熟5天左右, 为后茬作物生长留足了时空;生长季节充裕, 一般每亩可增产50kg以上, 每亩比直播节省用种60%以上。
一、育苗主要方式
我县春玉米育苗方式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 由最初营养球育苗转变到方格育苗, 再向塑料软盘育苗发展。
1. 营养球育苗
其技术标准是用手轻捏成团、抬手平放落地即散, 其中水分是关键, 以手握肥泥用力挤压, 指缝间渗出1~2滴水为宜。营养球育苗好处是:营养球体积大, 养分充足, 能保证移栽后进入异养阶段 (三叶后) 玉米苗所需养分的平稳供给, 基本无缓苗期。缺点是3月初气温低, 天气冷, 手捏成团群众身体难以承受, 加之纯手工制作费工费时, 劳动强度大, 移栽时运输困难, 且肥泥水分难以掌握, 制作力度过紧形成死泥, 即使玉米倒秆也不散, 不利发根。因此, 以逐渐过渡到相对轻简的方格育苗方式。
2. 方格育苗
苗床内摊平营养泥, 给水充分浸润后 (注意此时不能用锄头等工具翻动营养泥以免形成浆泥) , 用抹墙板将表面抹平, 做到表面紧、下面松, 画格后用刀具切割成6cm正方形独立小方格后即可播种。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了肥球制作时的劳动强度, 节省了制作时间 (相对肥球制作节约一半时间) 。缺点是苗床内相对湿度大, 易出现部分烂种, 取苗、搬运过程中易出现散碎现象。
3. 塑料软盘双膜覆盖保温育苗
随着技术的发展, 塑料软盘的出现, 春玉米塑料软盘育苗得到了大力推广普及。该技术更轻简, 不象营养球、方格育苗移栽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 而且综合了营养球和方格育苗的技术优势, 育苗更轻简, 有利于春玉米育苗的专业化、工厂化、商品化。对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和促进玉米产业化发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将笔者近年探索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二、塑料软盘双膜覆盖保温育苗关键技术
1. 营养泥准备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表层菜园细土和经过充分发酵的干猪粪粉或者完全腐熟的稿秆堆肥, 按菜园细土∶干猪粪粉或堆肥3∶1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注意, 营养泥应随配随用且不宜加其它化学肥料, 每移栽1亩本田需营养泥120kg左右。如果添加过磷酸钙则必须提前半月以上在营养泥中加1%过磷酸钙并用淡粪水堆沤制作。否则, 出苗后易造成因磷肥伤根而死苗。
2. 塑料软盘选择
选择每张规格30cm×60cm (100孔) 的塑料软盘, 每移栽1亩本田需塑料软盘40~50张。
3. 种子准备
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大穗型杂交良种, 如长玉13、长玉19等品种。根据发芽率、千粒重、移栽密度要求每亩应备足1.5kg种子, 播前选晴天晒种以提高其活性。目前市场所供种子均为包衣种, 因此无需进行种子处理, 只需剔除病残劣质籽粒及杂质, 选较均匀一致的种子备用, 以提高出苗率及出苗整齐度。
4. 苗床制作
苗床宜选择离大田近, 背风向阳, 排灌方便, 土壤肥沃的地块作床址。厢面宽1.3m, 塑料软盘横排紧靠, 两排摆放, 四周作埂, 埂高5~10cm, 厢面之间走道宽40cm。厢面要翻挖、细、整平, 做到土壤疏松, 便于充分吸水。
5. 适时播种
3月上旬, 气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选晴天播种。
(1) 浇水播前苗床内浇足底水, 让土壤充分浸润。厢面横排摆放两排软盘, 衡竖盘边应重合1cm, 做到盘盘紧扣。
(2) 装营养泥播种时, 盘孔内装入2/3营养泥, 将单粒玉米种丢入, 再装入1/3营养泥至盘面平;或者直接将营养泥装入盘孔内至盘面平。每孔用食指压一小孔, 单籽摆播, 盖严种子。
(3) 压盘用稍宽平板轻压软盘按入床土内1cm, 其目的是使盘孔内营养泥与床土通过孔底针孔相连, 保持盘内水分的通透性。如果床土不平, 部分盘底未按入床土内形成“吊脚楼”, 床土内的水分不能通过孔底针孔上输至盘孔内则易造成失水, 影响出苗, 即使出苗也不能培育壮苗, 这点非常关键。
(4) 再次浇水用洒水壶将盖土与营养泥浇透, 保证出苗所需水分。
6. 双膜覆盖
盖土浇水后用超微膜贴土平盖保湿, 再拱盖地膜, 用土密闭四周保温, 膜内每50cm插一竹拱, 拱高40cm, 超微膜平盖保湿技术是育苗的核心。实践证明:厢面平盖超微膜后, 其水分可不受保温拱膜内水循环的影响, 可保持盘土湿润, 种子出苗整齐, 均匀一致;反之, 在封闭的保温拱膜内, 水分由热运动至膜顶, 形成水滴后一是顺着膜边流入两侧, 二是膜顶形成的水滴不规则地自由下落, 主要集中在膜两侧50cm宽范围内, 膜顶50cm距离内较少, 因此, 厢面软盘内补充的水分不均, 干湿不匀, 会导致出苗参差不齐。
7. 苗床管理
我县3月上旬播种, 一般5~7天即可出针。出针后揭去贴盖微膜, 一叶一心时开始炼苗, 选晴天上午10时揭开苗床两头通风, 忌中午高温时骤然揭膜, 以免造成散苗, 下午5时后封膜;二叶一心可逐渐揭去拱膜置于苗床一侧, 若遇恶劣天气则可迅速回盖;三叶一心后即可起苗移栽。实践证明:早炼苗, 根系发育好, 苗子矮健、植株浅绿、叶片老健、抗逆力强。整个苗床管理的核心是培育壮苗, 关键技术是早炼苗, 多发根盘团固土, 起苗移栽时不散坨, 做到带土移栽, 因此, 三叶时可适当蹲苗, 让根系充分盘土成团, 起苗不散。三叶一心时抢时移栽, 每亩栽植3 200~3 500株。
(通联:四川省西充县农牧业局637200)
软盘育苗技术 篇2
1.1 插秧成本低。
现在一般手工插秧作业收费1 500~1 800元/hm2左右, 而机插秧作业费750~1 050元/hm2左右。
1.2 减少育秧田。
可增加育秧田的小麦种植面积, 效益高。机插秧的秧池田与大田用地比例为1∶100~120左右, 而手工插秧的秧田与大田用地比例为1∶15~20左右。由于增加了减少的育秧田的小麦种植面积, 增加了小麦产量效益, 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稻育秧成本和用地成本。
1.3 避防病虫害。
机插秧育秧秧期短, 育期推迟, 错开了水稻病虫的生理发生周期, 因此病虫害轻, 用药次数减少, 稻谷农药残留低, 提高了水稻品质。
1.4 稻米品质好。
因机插秧行距较手工秧大, 株行距比例适中, 通风透光条件好, 光合作用强, 生产的稻谷不仅产量高且米质好。
2 机插秧软盘育苗技术
2.1 育秧标准
2.1.1 专用软盘。
水稻机插秧专用塑料软盘规格为长58cm, 宽28cm, 杂交稻大田机插秧需塑料软盘苗225盘/hm2左右, 粳稻品种需塑料软盘苗375盘/hm2左右。
2.1.2 标准秧块。
水稻机插秧秧苗是以土壤为载体的标准秧块秧苗, 标准秧块长58cm, 宽28cm, 土层厚度2.0~2.5cm。秧苗秧块过大或过小容易导致机插上秧后卡滞或脱空造成漏插, 过厚过薄会造成伤秧过多或取秧不匀, 因此需要使用专用的机插秧塑料软盘育秧。
2.1.3 合格秧苗。
合格的机插秧秧苗标准是:秧龄18~20d, 苗高12~15cm, 叶龄3.5~3.8叶, 盘根厚度2cm, 生长健壮, 均匀一致, 根系发达, 盘根紧密。
2.2 技术要点
2.2.1 营养土准备。
每公顷大田备足1500kg高质量营养土。及早准备, 选用中壤, 碎土过筛。选择适合的床土, 一般选用疏松肥沃质地适中的菜园中壤土, 或腐化较好的旱田耕作层土壤来配制营养土, 于冬前年初, 在做秧床土壤里施入适量的腐熟人畜粪和过磷酸钙培肥土壤。在播种前20~30d选择晴天取土晾晒、粉碎、过筛, 土要细匀, 粒径大小在0.3~0.4cm左右, 此土占60%以上比例, 最大粒径不得超过0.5cm, 要求达到手捏成团, 落地即散, 而后进行覆膜堆闷。落谷时有条件的在100kg营养土中拌旱秧肥5kg, 起到培肥、调酸、保湿、防病壮秧的作用。
2.2.2 苗床准备。
选好床地, 精细整床, 施足底水, 床土消毒。选择背风向阳、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能排能灌的菜园地作育秧池, 年前施肥, 耕翻风化, 年后碎土整平。播种前开沟作畦, 做好秧板, 畦面规格为:畦面宽1.3m, 沟宽25~30cm, 沟深15cm;四周沟宽30cm, 深20cm;秧板制作要求实、平、光、直。同时, 浇施底水至饱和状态 (手指能轻轻地插入土中) , 并使用600~800倍液的敌克松消毒。
2.2.3 材料准备
a.软盘准备, 每公顷大田一般准备软盘225~450张;b.薄膜、稻草、鲜麦秆等辅助材料;c.种子准备, 应选择适应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中熟、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 用种量杂交稻22.5kg/hm2, 粳稻45~60kg/hm2。
2.2.4 装营养土。
在播种前用100~120kg营养土, 加0.5~0.8kg旱秧剂进行药土混均, 均匀撒入软盘内, 厚0.20~0.25cm, 用木板刮平或刮去多余营养土, 然后用喷雾器浇湿底土即可播种。
2.2.5 摆铺软盘。
盘盘紧贴, 盘面平整, 按软盘规格28cm×58cm在秧床上顺放4张, 或者横2张进行摆放。
2.2.6 播种覆土。
水稻播前要进行浸种、催芽, 芽谷不可太长, 否则, 不易播种, 同时要求稻种发芽率高。具体要掌握:适时播种, 根据秧龄期18~20d安排播期;浸种催芽;适宜播量, 播种时采取称量播种, 每盘芽谷播量控制在120~150g, 力求细播匀播;薄土盖种, 化学除草, 播种后用未加装秧剂的原备细土, 均匀撒入盘面盖种, 盖土厚度0.2~0.3cm, 即以看不见种子为宜。盖土后用600~800倍液的敌克松水剂喷湿盖土, 再用35%的丁苄粉剂10g, 对水5~7kg均匀喷施, 不能重复使用, 以免造成药害伤芽。
2.2.7 覆膜盖草。
在覆膜前, 排干沟里积水, 并在软盘上稀放芦苇杆或鲜麦秆, 以防薄膜紧贴盘面上造成烧芽, 覆膜后在秧板上加盖稻草, 防止烈日高温灼芽, 雨后应及时检查薄膜上有无积水, 以避免闷种烂芽;在膜四周用土壅紧踏实, 并投放毒饵防鼠害。
2.2.8 苗床管理。
苗床期间目标是培育壮苗, 管理上主要是保温保湿, 施药杀菌, 增施肥料。做法是:a.控制温度。秧苗在一叶期以前要盖好膜, 以保湿为主, 温度控制在35℃以内;一叶期至二叶期温度控制在20~25℃, 齐苗后揭膜;二叶期后, 白天揭膜炼苗, 晚上盖膜保温, 并喷施敌克松防治青黄枯死苗, 三叶期后不再盖膜。b.肥水管理。肥料管理上要及时追施断奶肥, 一般在一叶一心期 (播后7d后) 施用。秧池田用腐熟的人粪肥7 500kg/hm2对水15t或用尿素75~105kg/hm2对水7 500kg, 于傍晚浇施;看苗施好送嫁肥, 一般在移栽前3~4d进行;用水管理上, 晴天保持半沟水, 若中午秧苗卷叶时, 可采取洒水补湿。移栽前3d不上水。
3 大田栽培管理
3.1 插秧。
插秧机的栽插深度按农艺生产要求为:不漂不倒, 越浅越好。坚持薄水移栽、活棵、分蘖。机插秧的返青缓苗期相对于手插秧较长, 活棵分蘖期推迟2~3d。在栽插后7~10d内基本无大生长量。
3.2 化学除草。
在栽插后5~7d, 使用小苗除草剂化除。水深5~7cm。施后田间水层保持5~7d。
3.3 肥水、病虫管理。
活棵分蘖期在肥料运筹上要分次施用分蘖肥。同时坚持肥药混用, 以起到追肥、治虫、除草的三重效果。机插秧由于是中小苗移栽, 插后初期, 吸肥能力不如手插秧。为此, 分蘖肥施用应采取“少吃多餐”的原则进行。穗肥一般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开花结实期的水稻出穗后, 一般不需再施肥。水稻抽穗前20~25d内, 以保持浅水为主。抽穗25d后视情况间歇灌水。
3.4 及时烤田。
水稻塑料软盘湿润育秧技术 篇3
关键词:水稻,塑料软盘,湿润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塑料软盘湿润育秧不但适宜栽插大田, 而且适宜机插秧, 大面积育秧不会导致死苗, 成功率高, 有许多优点, 值得大面积推广。
1 水稻塑料软盘湿润育秧优点
1.1 节省秧田
现川中丘区推广的湿润育秧, 秧母田与大田移栽的比例是1∶5~6, 即栽3333~4000m2移栽大田, 需留足秧母田667m2;而塑料软盘湿润育秧栽667m2大田只需软盘24~26个, 仅需秧母田不到5m2, 栽3333~4000m2大田也才需秧母田30m2;故节省秧母田22倍。
1.2 节省整治秧母田的劳力成本, 减轻劳动强度
由于节省秧母田, 自然也就节约了整治秧母田的劳力, 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据测算, 移栽667m2大田最低减少1个整治秧母田用工。由于秧床面积小, 宜于集中统一育秧。
1.3 省投入
(1) 省投肥、农药70%。据测算, 667m2大田的秧母田 (120m2左右) 省用肥20元以上。 (2) 省薄膜22倍, 折人民币5元。加上节省的农药投入, 总节省投入30元/667m2以上。
1.4 操作管理简便
操作上只需前期准备、配备营养土就行, 后期工序不多。育秧后的管理也简便, 只需控温炼苗, 防止水淹, 做好病虫防治即可。
2 水稻塑料软盘湿润育秧技术操作规程
2.1 育秧前的准备
2.1.1 床土准备
(1) 床土选择。床土选择土壤熟化、病菌少、偏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表土层较好。 (2) 床土加工。选晴好天气、床土水分适宜时过筛, 过筛细土要求粒径0.5cm以下。 (3) 床土用量。按6.67m2苗床计, 需备足过筛床土100kg左右。 (4) 床土培肥。100kg细床土加40% (N-26%, P2O5-7%, K2O-7%) 粮油专用配方肥5~7kg、壮秧剂500g充分混匀后, 用薄膜覆盖压严堆闷1月以上待用。
2.1.2 秧床准备
(1) 田块选择。选择排灌方便、光照充足、运秧方便、湿润的冬闲田做秧床。 (2) 做厢整床。播种前5~7d做床, 移栽大田667m2, 22~26个秧盘的秧床不到5m2, 要求按厢宽130cm, 长320cm做床。初床做好后, 在厢面撒1~3kg配方肥, 与床泥混匀后抹平厢面待用。秧床保持湿润, 厢沟内有水, 水不上厢面。5d后摆放育秧软盘。
2.1.3 种子准备
做厢整床的同时可晒种、浸种, 用“强氯精+吡虫啉”浸种12h后, 再清水浸种4d, 种子吸足水分后即可播种。
2.1.4 确定最佳播期
水稻塑料软盘湿润育秧可考虑中苗移栽, 秧龄以20~30d为好, 机插秧不超25d。川中丘区不超过4月30日栽秧, 播期应安排在4月上旬。总之, 各地应因地制宜自定最佳播期。
2.2 育秧操作
2.2.1 铺软盘
软盘规格选择长∶宽∶高=61∶28∶2.5 (cm) 较好 (软盘规格是统一制作的) , 软盘底部有许多小孔, 宜于通气透水和根系下扎。软盘长度铺在秧床宽度上, 130cm宽的秧床铺长61cm的秧盘2个, 并排铺足, 12~13个秧盘铺秧床长不到320cm。秧盘与湿润秧床要紧贴, 铺盘结束后秧盘四周用稀泥密闭好。
2.2.2 盘上铺床土
将堆闷1月以上的腐熟肥沃床土整细后, 铺撒在铺好的软盘中, 底土在秧盘上铺平2/3即可, 饱灌水后即可播种。
2.2.3 播种
每个软盘播干种子50~80g (机插秧播80g, 人工移栽秧据秧龄播50~60g) , 做到匀播。播种后再用堆闷床土0.5cm盖住种子。最后喷敌克松液消毒, 保持床土 (秧床) 湿润。
2.2.4 盖膜
播种结束后, 盖上拱膜, 四周压严, 保证不透气。
2.3 育秧管理
2.3.1 温度
出苗前无论气温高低均不揭膜, 出苗立针至1片真叶, 晴天气温高 (超过25℃) 时, 上午11时至下午5时敞膜两头, 预防高温烧苗。阴天及下雨天不敞膜。2叶后开始敞膜两头炼苗, 但雨天、阴天、晚上又须盖膜。3叶后彻底揭膜。
2.3.2 水分
保持厢面湿润, 沟内有水, 水不上厢, 水不进秧盘。出苗后进行干旱管理。
2.3.3 施肥
3叶前可不施肥, 4叶后可补撒少量尿素。
2.3.4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观察和预报, 主要注意对螟虫、稻蓟马、稻飞虱、苗稻瘟和各类杂草的防治。
3 水稻塑料软盘湿润育秧适用田类
3.1 适宜机插秧
机插秧地区可以采取此育秧方式, 但秧龄最好控制在20~25d。
3.2 适宜所有冬闲田地区且排灌方便田块
因冬闲田可以随时栽秧, 不受秧龄限制;又因秧龄短, 秧苗不高, 所以栽秧时田水要浅;而水少易旱, 所以又要有水源保证。
3.3 早熟蔬菜地、早熟油菜地
原则上这些地块必须有水源保障。
3.4 不适宜田块
水稻机插秧软盘泥浆育秧技术 篇4
比当地旱育秧推迟7 d左右, 一般在3月15~20日播种育秧。
选择高产优质高抗良种, 优先选择达川区农业局主推的川优6203、宜香优7633、宜香1108、内5优306等品种, 每公顷用种22.5~30.0 kg。
2 育秧方法
2.1 选好秧田
按1∶80~1∶100的比例,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排易灌、无石子杂草、便于管理、运秧方便的田块作为秧田。
2.2 施肥调酸
播种前4~6 d, 每公顷秧田用45%复合肥和壮秧剂各450 kg (如播种时使用了旱育保姆, 则不需要使用壮秧剂) 、呋喃丹45~75 kg均匀撒施后, 及时上水翻耕耙平, 使泥浆细糊, 待泥浆沉实后, 将秧田余水放净, 再沉实2~3 d增强厢面硬度。
2.3 合理开厢
按厢宽1.4 m、沟宽0.5 m的规格开厢作沟, 厢长5~8 m为宜。作厢后定型1~2 d, 再对个别厢面进行修复, 做好铺盘准备。
2.4 铺好秧盘
苗床厢面收浆后铺盘, 选择长58 cm、宽28 cm的标准软盘, 每公顷大田准备300~375张, 每厢铺两排, 秧盘与厢面长度垂直对齐, 做到秧盘与厢面泥土贴实, 紧密挨放, 忌有水时铺盘。
2.5 装好泥浆
秧盘铺好后, 将厢的两边和厢沟内泥浆装入秧盘, 厚度2.0~2.5 cm, 抹平并拣净石子等杂物。
2.6 均匀播种
泥浆装好后播种。人工播种需细播、匀播、分次播。用旱育保姆包衣播种, 每盘播干谷50~60 g, 播好后用泥土将秧盘四周筑平。
2.7 轻压种子
为保证种子与泥土充分接触促其生长, 播好后用木板轻压种子, 使其一半进入泥中, 遇阴天低温需盖好底膜。
2.8 消毒杀菌
用50%敌克松1 000倍液均匀喷撒厢面进行消毒杀菌。
2.9 架拱盖膜
用2 m长的竹片为宜, 棚高应达到0.5 m, 每隔两张秧盘插1根竹片, 膜盖好后用泥土将膜压实, 以保温保湿、出苗整齐。
2.1 0 疏通厢沟
将沟中泥土分至厢边, 确保所有厢沟排灌畅通。
3 苗床管理
3.1 温度管理
秧苗立针后及时揭去底膜;出苗至1叶1心, 以保温为主, 严封四周薄膜防止冷空气侵入, 晴天膜内超过30℃应揭开两头通风降温;2叶1心后以通风炼苗为主, 阴天盖好膜, 晴天防止高温烧苗, 移栽前逐渐揭膜炼苗。
3.2 水分管理
播种至出苗, 厢沟不灌水, 厢面不喷水;出苗后秧盘如土壤发白、叶尖无露水时, 可喷湿秧盘泥土, 保持湿润, 以利齐苗。厢沟应做到晴天满沟水, 阴天半沟水, 雨天不灌水;3叶期后秧苗根系大量生长, 应保持厢面湿润, 水不过秧厢, 以利盘根。
遇寒潮应及时灌水护苗, 寒潮后及时排水。秧田管理需注意排水晾厢, 做到常有半沟水, 水不上厢面, 保持秧盘湿润不发白, 促进根系生长, 培育壮苗。
3.3 肥料管理
施用了壮秧剂的秧田一般不需要追肥。如秧苗叶色较淡, 可每公顷用尿素60 kg兑水7 500 L浇施。移栽前3 d的傍晚施肥1次作为送嫁肥, 每公顷秧田用75 kg尿素兑水7 500 L浇施。
3.4 病害预防
若播种密度大, 秧苗素质相对差, 易发生立枯病和青枯病。在水稻秧苗1叶1心至2叶1心时用50%敌克松1 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移栽前3 d, 每公顷用75%“三环唑”600 g兑水450 L进行喷施, 可有效预防稻瘟病。
4 适时栽插
提早整田, 要求泥细平整, 沉实3~5 d, 在秧龄25 d后, 秧苗达到3叶1心、苗高12~17 cm时即可栽插。栽插时, 行距30 cm、穴距15~18 cm、栽植密度18万~21万穴/hm2。要求栽直栽匀, 减少漏穴, 栽后2~3 d及时补苗。
5 科学施肥
采取配方精确施肥法。
底肥约占总施肥量的50%, 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 每公顷施150 kg尿素、45%三元复合肥450 kg或过磷酸钙750 kg。
分蘖肥约占总施肥量的35%, 栽后7 d左右施分蘖肥, 每公顷施120 kg尿素加氯化钾75 kg。
穗肥在水稻抽穗前5~7 d施用, 每公顷施尿素30 kg加氯化钾45 kg, 如水稻生长较旺, 可少施或不施尿素。
6大田管理
软盘育苗技术 篇5
1 水稻软盘育秧
1.1 苗床土准备
最适宜的床土为过6mm筛的砂壤土, 且要求无病、无杂草、无害, 按栽插1hm2大田备足1 500~2 250kg营养土。床土每100kg可加入有机复合肥3.0~5.0kg或0.5kg旱育壮秧剂, 均需充分搅拌后堆闷至手抓成团、落地即散的要求。
1.2 浸种催芽
杂交稻大田用种量一般为15~18kg/hm2。浸种选择的时间应掌握在秧龄18~22d为宜, 宁可田等秧, 不可秧等田;催芽至破胸吐白即可。
1.3 精作秧床
按秧床与大田比例为1∶200左右留够秧床。播种前3d左右, 对畦面进行修整。秧床规格为畦面宽1.40m, 秧沟宽0.25m、深0.20m;田四周沟宽0.30m、深0.25m。畦面要整平整齐。当需用秧床较少时, 也可用场基地。
1.4 播种
软盘均匀整齐摆放在秧床上;盘内的床土厚度以2cm为宜, 表面平整;床土布完后, 洇足底水。分次播种, 力求均匀。每盘播量杂交稻为干种60~80g。普通粳稻参考播种量600~650g/m2。播后覆土, 厚约0.3~0.5cm, 以盖没种子为宜。覆土后, 置拱棚、铺膜, 早春育秧防低温可盖草, 拱棚高度约0.5m。
1.5 苗期管理
壮秧标准:秧龄20d左右, 叶龄3.5叶左右, 苗高20cm上下, 苗挺叶绿, 根部盘结牢固, 提起不散, 盘根带土厚度2.0~2.5cm, 厚薄均匀, 可盘成卷。
1.5.1 齐苗前。
(1) 严格控水, 培育壮苗。播种后至第1完全叶展开前的幼芽期, 应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 不能留有水层, 促进秧苗的迅速扎根立苗。 (2) 注意温度, 适期揭膜。在幼芽顶出土面后, 棚内地表温度要控制在35℃以下, 温度过高, 则需揭开两侧或两端薄膜通风降温, 防止伤根烧苗, 或盖帘降温也可。苗床床土要保持湿润, 若床土发白, 可在早晚浇水, 以防僵苗。
1.5.2 齐苗到1.5叶。
以保温控温为主, 苗床温度控制在25℃左右。如果超过25℃, 必须通风换气, 降湿降温, 促进种根下扎, 但必须在下午3时前封膜, 以便蓄光保温。
1.5.3 1.5~2.5叶。
此期要求对秧苗进行控水, 也是低温和干旱炼苗的关键期。薄膜每天上午打开, 晴天下午4时前关闭, 阴冷天中午关闭, 雨天从两侧通风。
1.5.4 2.5叶至移栽。
一般每天要浇1次透水, 保持土壤湿润, 宜在上午进行, 如遇高温, 也可以在傍晚前浇水, 发现干旱及时浇水。要逐步通风揭膜炼苗, 晴天薄膜全部打开, 傍晚关闭, 阴天、冷天利用中午前后通风;插前3~4d, 正常天气昼夜全揭。苗床秧未插完, 不能拆拱棚, 以防苗床长时间淋雨。
1.5.5苗期水肥管理。
苗床土以不发白为原则, 齐苗揭膜后, 坚持雨后苗床不积水, 中午叶片不卷不浇水。如因过度干旱出现苗床干裂、秧苗矮小、黄瘦等现象, 必须及时补水。秧苗一叶一心期追施断奶肥, 可用1%尿素水溶液于傍晚浇施。
1.5.6 病虫害防治。
除施好壮秧剂、适时播种、控水调湿、灵活炼苗外, 主要是药剂防治, 可根据农艺要求进行。
2 大田整地
大田整地要求达到田面整洁无残物, 表土软硬度适中, 上细下粗, 上烂下实, 不陷机不壅泥。一般耕层深度为10~15cm, 整个田块在耕整后要基本水平, 高低差不得太大。作物残茬要埋于表面5cm以下, 做到表面无杂物。根据具体田块决定基肥量和肥料配比。保持田块深1~2cm的水层, 呈花花水状态。机插前田块必须沉淀24~36h, 以达到上糊下实的要求。
3 机插秧
在确保行走直线的同时, 保证穴数为27~30万穴/hm2;每穴杂交稻1~3株, 常规粳稻5~6株;机插深度以秧苗直立、秧苗不漂不倒为宜。
4 大田管理
4.1 肥料运筹
4.1.1 基肥适当减少, 分蘖肥适当增加且分次施。
由于机插苗前期根量小, 吸收能力弱, 同期大田分蘖起步慢且分蘖期又较长, 因而机插稻基肥应当减少, 分蘖肥应适当增加。一般基蘖肥中基肥30%~40%、分蘖肥60%~70%为宜;同时分蘖肥的施用, 要等到秧苗生出较多根系、具有较强的吸氮能力时效果才更好, 即于栽后长出第2心叶时 (移栽后2~3叶龄) 施肥, 并采取分次施用的方法, 使肥效与最适分蘖发生期同步, 促进有效分蘖, 可确保形成适宜穗数, 同时以控制无效分蘖, 利于形成大穗, 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如果施肥过早, 栽后不能发挥肥效, 此时机插秧处于栽后分蘖停滞期, 根系弱, 施肥后不能发挥肥效, 而且栽后即施肥反而抑制根系的发育, 使分蘖发生期推迟, 引起穗数不足;相反, 若分蘖肥施用过迟, 正值高位分蘖盛发, 易导致群体过大, 成穗率低, 尽管穗数较多, 但每穗粒数少, 也不易获得高产。
4.1.2 因苗施用穗肥。
机插稻在无效分蘖期群体叶色落黄的基础上及早施好穗肥, 对稳苗攻大穗十分重要。穗肥施用的具体时间和用量要因苗情而定, 若叶色正常褪淡, 生长量适中的群体以倒四叶和倒二叶期分2次施用较好;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采取倒五叶、倒三叶期施用, 并适当增加用量;若叶色较深不褪淡, 群体生长量大的可采取在倒三叶一次施肥, 且施肥量要适当减少。
4.1.3 单产10.5t/hm2推荐施肥量及肥料品种和数量。
基肥:45%三元复合肥450kg/hm2+磷肥225kg/hm2;分蘖肥:尿素345kg/hm2+钾肥75kg/hm2, 分3次施用, 第1次于栽后9d左右施尿素150kg/hm2, 第2次于栽后18d左右施尿素120kg/hm2, 第3次于栽后27d左右施尿素75kg/hm2+钾肥75kg/hm2;穗肥:晒田后复水时及时追穗肥, 用45%三元复合肥375kg/hm2+尿素37.5~75.0kg/hm2。
4.2 大田化除
立苗后浅水护苗, 选用机插小苗专用除草剂如36%二氯·苄可湿性粉剂 (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复配剂) 化学除草, 一般用量450g/hm2左右, 对水525kg/hm2在水稻秧苗三叶期均匀喷雾, 湿润施药, 药后24~48h灌水3cm左右, 保水5d;或用异丙·苄 (异丙草胺和苄嘧磺隆复配剂) 规定药量拌湿润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施药时田间水层3~4cm, 药后保水5~7d。
4.3 管水和搁田
根据机插生长特点采取“浅—搁—湿”灌溉方式。具体措施为薄水移栽, 栽后注意适当间隙脱水促根, 完全活棵立苗后采取浅水勤灌促分蘖。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开始自然断水搁田, 多次轻搁, 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 切忌一次重搁。遇阴雨天要开沟搁田。拔节后采取浅湿交替灌溉, 抽穗期建立浅水层。
4.4 控制病虫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农业防治上选用抗性强的品种, 并定期轮换, 保持抗性。采取促早发健身栽培, 合理耕制, 轮作换茬, 种养结合。生物防治上保护天敌, 利用和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以虫治虫、以菌治病及青蛙、飞鸟治虫、稻田养鸭 (鱼) 治虫除草等。物理防治上采用黑光灯、振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 严格科学地使用农药。
5 适时收获
当90%稻谷籽粒黄熟时为收获适期。
参考文献
[1]陈茂焕, 张文勇.水稻机械育苗技术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 2009 (4) :49.
[2]汪来贵.水稻机械插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机, 2007 (10) :21-22.
[3]王松洋, 张孝富, 孔德友.白湖农场机械插秧及配套栽培关键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80-81.
软盘育苗技术 篇6
1 育秧苗标准
根系盘结牢固, 盘根带土厚薄均匀, 苗齐苗匀, 提起不散, 形如毯状, 不缺边、不缺角, 适合机械栽插;秧苗个体健壮, 茎基粗扁, 叶挺色绿, 根多色白, 无病虫害;叶龄3.5~4叶, 苗高12~16cm。
2 营养土准备
在播种前选用无污染、疏松肥沃的菜园地或经秋耕、冬翻的稻田的表层土进行欠细过筛作营养土 (细土粒径不大于5mm) 。栽一亩大田的苗床在年前需备营养土120kg施入磷肥5kg、人畜粪50kg营养土120kg进行堆沤调酸消毒施肥处理, 播种时拌0.5~0.8kg“渝科牌”壮秧剂, 另备30kg过筛细土作盖种土 (没有调酸消毒施肥的细土盖种土) , 注意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土壤不宜作营养土。
3 苗床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且蔬松肥沃、排灌方便的蔬菜地或冬闲稻田作秧田。按秧田、大田比例1:80~1:100准备秧田。播前3~5d, 按170~180cm开厢, 做成厢面宽140~150cm, 厢沟宽30~40cm, 沟深30cm, 四周开围沟, 确保排水畅通, 沟内无积水, 播种时厢面湿润、平整沉实, 无杂物。
4 种子、秧盘及薄膜准备
品种选择优质高产, 抗寒能力强的品种, 每亩本田需备足杂交水稻种子1kg;标准软盘16~20张;薄膜200cm宽长800cm作底膜和天膜用。
5 铺盘、播种
在做好的秧厢上横排两行, 依次平铺软盘, 排列整齐, 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 盘底与床土紧密贴合;然后铺撒准备好的营养土, 铺撒营养土厚度为软盘的2/3cm, 厚薄均匀, 土面平整;播种前用喷雾器将营养土喷湿, 让营养土充分吸足水分。同时每平方米用45%敌克松600倍液对床土进行消毒。根据插秧进度, 分批播种, 宁可田等秧, 不可秧等田, 确保秧苗适龄移栽。我县在3月20日左右播种。播种前晒种2~3d, 播种时按盘过称播种, 每盘播干杂交稻种子50g, 做到分次匀播, 播撒均匀。播种后立即用未经培肥的且没有拌过壮秧剂的过筛细泥土盖种0.3~0.5cm, 以“谷不见天”为宜, 在用45%敌克松600倍液对盖土进行消毒, 先盖底膜, 再起拱盖天膜。
6 秧田管理
1) 温度:播种至出苗前以保温为主, 温度控制在35℃以内, 过高要通风降温。立针现青期即揭去底膜。出苗至一叶一心期以调温为主, 促根下扎, 膜内温度保持在25℃以内。一叶一心至于二叶一心期逐步通风炼苗降温, 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如遇低温阴雨或寒潮天气, 要及时盖膜, 以防低温危害。
2) 水分:播种前施足底水后, 保持床土湿润。出苗前一般不浇水, 但要勤检查, 一旦发现水分不足, 出苗困难, 必须揭膜补水;出苗后, 厢面床土不发白、秧苗不卷叶不浇水。
3) 追肥;二叶一心期追施断奶肥, 选阴天或晴天下午5点左右, 每平方米苗床用尿素5~10g, 对水15kg均匀喷施, 喷后用清水洗苗, 防肥害。在移栽前4d追施送嫁肥, 与断奶肥同量。移栽前3d, 控水炼苗, 促进秧苗盘根, 增加秧块拉力, 便于卷秧机插。
7 防治倒春寒危险
1) 倒春寒的主要危险就是天气突然放晴气温骤然升高, 造成秧苗生理脱水死苗。因此, 遇强寒潮要严盖薄膜, 寒潮过后1~2d逐步揭膜, 让秧苗逐步适应外界温度。
2) 低温过后忌过早追施化肥。低温过后, 秧苗素质较差, 若过早施用化肥, 对生长较弱的秧苗来说不利, 加快了死苗。因此, 应在低温过后2~3d再进行追肥。
8 病害防治
1) 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防立枯病、青枯病 (长时间阴雨低温或寒潮过后, 温骤然升高, 造成秧苗生理脱水死苗) , 每平方米苗床用45%的敌克松2.5g对水1.5kg喷雾防治, 促使秧苗正常生长。
2) 移栽前1~2d, 用25%的三环唑700倍液喷洒苗床, 预防稻瘟病, 待机插。
9 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 营养土未培肥, 农民在播种时才准备营养土, 营养土未施有机肥和磷肥, 缺肥秧苗长势差, 营养土未腐熟带病菌, 易得立枯病。措施是:营养土培肥, 于年前应备足所需的营养土120kg, 施人畜粪50kg, 磷肥5kg, 用薄膜盖好, 让肥料充分发酵腐熟, 播种前营养土在拌壮秧剂0.8kg, 以利培育壮秧, 减少立枯病发生。
2) 播种不均匀, 盘边播种密度低, 中间播种过密秧苗长势差, 导致盘根性差或不盘根, 不便于起秧、运秧, 不利机插, 机插密度不够。措施是:采取精量播种, 机插秧育苗播种密度大, 秧苗密集, 苗体小, 秧龄弹性小, 因此应分厢、分盘过称播种, 先播用种的2/3, 来回多次撒播, 再播另外1/3, 才能做到播种均匀。
3) 底水不匀, 由于营养土过干, 营养土铺盘2/3时未喷水, 就播种、盖种后没有透底水, 造成底水不足, 出苗难, 出苗不整齐。措施是:施足水份, 当营养土铺盘2/3后应先把营养土喷湿透, 播种盖土后再喷一次水, 营养土才能喷湿透, 有利于出苗, 保证出苗整齐。
1 0 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