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植树造林技术

2024-11-03

秋季植树造林技术(精选6篇)

秋季植树造林技术 篇1

襄汾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 俗有“十年九旱”之说, 全年降水量在550mm左右, 而且多集中在6月~8月份。开展秋季造林活动是襄汾县近几年来加快造林进度, 提高造林质量和提高造林保存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实施秋季造林的主要好处有以下3点:一是秋季植树造林避开了夏季高温干旱季节, 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秋季气温适中, 水分蒸发量较小, 苗木与新换土壤适应期较长, 适合苗木生长, 尤其适合常青类和抗寒能力较强的苗木生长。待夏季高温到来之前新植苗木早已根深蒂固, 能够经受“烤验”。二是秋季造林避开苗木病虫害高发季节, 有利于苗木健壮生长。苗木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多在春末初夏季节, 此时春季栽植的苗木正是嫩叶生长阶段, 如果防治不及时, 往往是叶光茎损。然而, 秋季造林时气候凉爽, 害虫大多开始收敛结茧, 各种病害发生率也较低, 是苗木成活生长的大好时机, 到初夏病虫高发季节, 苗木已具备了一定的抵御能力。三是秋季造林避开绿化大忙时期, 有利于组织高质量苗木, 降低工程成本。往年春季绿化时间紧、任务重, 为了抢时间、争速度, 各用苗单位纷纷抢购苗木, 致使苗木一时紧张, 供不应求。更有许多苗木经纪人超前抢购苗木“库存”于道路两侧, 简单覆土, 造成苗木收浆、干枯。不少用苗单位不得已而求其次, 不仅降低了苗木质量, 而且还抬高了苗木价格, 使造林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降低了造林质量。秋季造林则可以使用苗量得到春秋两季的缓解, 选择余地大, 资金也得到了调节。

但是, 秋季造林的技术要求很高, 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握适宜栽植时间

北方地区的秋季造林时间, 一般从树木开始落叶起到土壤结冻前进行。这时苗木进入休眠期, 地上部分水分蒸腾量已降到最低程度, 各种营养物质消耗已达到最低, 而土壤中根系的生理活动仍在继续进行, 对苗木成活有利。具体的时间是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下旬, 过早栽植, 地上代谢等各种活动比较旺盛, 水分容易丢失, 影响苗木成活;栽植过迟, 地温偏低, 不利于根系恢复。

2 选择适宜树种

造林树种选择的两大原则是, 有利于满足作业目的要求的性状和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 。秋季造林也要根据这一原则选择耐寒树种, 如松类、柏类等。另外潜伏芽寿命长、萌芽力强的树种也可以采用秋季栽植, 如杨类、柳类、刺槐、白蜡等类。

3 科学栽植

整个栽植过程包括选苗运苗、栽前处理、栽植、栽后管理等几个环节。

3.1 选苗运苗

首先, 要选择生长健壮、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苗木。其次, 苗木根系要完好, 而且主根断口整齐、不劈不裂, 每株苗木要保证有20 cm~25 cm长的侧根10条以上。凡是带土球的苗木, 土球大小应为根径的7倍~10倍以上, 并且包扎结实。三是要尽量使用当地培育的苗木, 避免异地调苗。如果必须要从外地长途调运苗木, 除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还必须对苗木进行遮盖, 避免苗木根系长时间在空气中暴露, 造成苗木体内水份流失, 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栽植后苗木的成活率。

3.2 栽前处理

秋季栽植中要特别注意截干技术的应用。通过截干, 截去树冠部分 (大树秋季移植截去一部分树冠) 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提高成活率。截干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截干高度, 生产中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栽植类型与作用, 城市绿化的行道树秋季栽植, 截干高度应适当高一些, 通常在2.50 m以上;荒山造林等苗木, 截干高度在2 m~2.50 m左右。二是树种特性。有些树种的干性很弱, 截干过低, 势必造成以后的枝下高低下, 树冠接近地面或整体位置偏下, 影响生产或人为活动。如合欢等, 这些树种的截干高度应至少在2.50 m以上。为了促进截干伤口愈合, 截干以后可以对截口涂抹保护漆或者用塑料膜包裹, 防止雨水渗入和病虫害侵入。

起苗到完成种植的时间不超过3d (包括运输时间) , 避免失水过多, 影响成活。对于小苗也可以采取栽前浸泡根系1 d~2 d, 或根部沾保水剂, 保证苗木体内的水份充足。

3.3 打坑

按照苗木规格确定栽植坑的大小, 一般大苗栽植坑规格是80 cm×100 cm。严格栽植程序, 栽植深度以超过原来土痕的2 cm~5 cm为宜, 一般较春季深3 cm~5 cm (在沙土地上和干旱条件下应适当深栽) 。但矮小灌木类一定要深栽, 以保证栽植后水份吸收和避免被风吹倒, 总的要求是根伸、苗正、行直。

3.4 栽植方法

栽植时, 首先在坑内回填5 cm~10 cm厚的阳土, 有条件的情况下施入颗粒状保水剂10 g~20 g左右拌匀, 把苗木放入坑穴中心扶正, 并使苗木根系展开。在填土到2/3左右时, 把苗木向上略提一下踩实, 再填土到穴满, 再踩。最后在栽植穴表面覆盖一层松土, 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栽植时必须分层捅土 (带土球的最好用木棍捣实) , 扶正踩实, 保证土壤同苗木根系紧密接触。

3.4.1 浇水

苗木栽植后马上浇足第一遍水, 3d后浇第二遍, 10 d后浇第三遍, 浇足3遍水后可封穴过冬。必须保证每次浇水浇透, 带土球栽植的一定要保证第一次浇水土球完全渗透, 以保证苗木根系和土壤完全接触, 提高苗木成活率。因秋冬季风大, 浇水后要及时检查有无倒伏、倾斜或露根, 如有应立即扶正。

3.4.2 封穴

苗木栽植后, 要浇3遍水以后对苗木再进行封穴。封穴后, 穴面土一定要踩实, 防止冬季西北风刮过以后穴面出现裂缝, 使水份蒸发或者造成苗木倒伏。

3.4.3 栽后管理

俗话说“三分栽, 七分管”。栽后管理是造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为防止树木受病虫害或牲畜损伤, 对新造林苗木要多检查, 最好用石灰加石硫合剂对树干进行涂白。这样, 既可以减少向阳面皮部因昼夜温差过大而引起的伤害, 又能杀死越冬害虫。树干涂白后, 减少了树体早春对太阳热能的吸收, 降低了树温提升的速度, 可以延迟树木发芽2 d~3 d, 从而避免树木遭受早春倒春寒造成的霜冻。另外, 冬季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要加大森林防火力度, 防止野外用火对新栽苗木造成损害。

4 结语

生态文明、环境宜人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使用秋季造林技术, 提高造林技术水平是一个地区延长造林时间, 加快造林步伐的必然选择。以上浅析技术仅是2007年秋襄汾县环城岭森林公园绿化工程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各树种的成活率都达到了90%以上, 造林取得了成功, 但是对于秋季造林技术的广泛应用, 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探析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 篇2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管理;方法

普安县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历年各种造林工程的大量注入,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森林资源的逐年增长、森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对我县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县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我县而言,造林绿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搞好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在战略布局、奋斗目标、发展步骤以及关键措施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才能保证造林绿化的各项任务、目标能够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得以实现。因此,林区的造林技术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不同的造林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选用哪一种造林方法,既取决于造林树种的繁殖特性,又取决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因此,必须把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作出正确决定。

1.1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撒播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例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再如:华山松、油松、马尾松和云南松等中小种子,但要有环境条件较好的造林地。其次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1.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为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而言不那么严格,能够比较稳定地达到较高的造林成活率;适应性强,生长稳定,是植苗造林方法的最大特点和主要优点;植苗造林方法不受树种的限制。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因此,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1.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又称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并且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分殖造林的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在母树分布稀少的地区,不宜用分殖造林方法进行大规模造林。分殖造林要求有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特别是造林地土壤湿润、疏松,以利于插穗生根成活。

1.4 其它方法

1.4.1 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具体工序为:首先,整地,作垄,灌透水;其次,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最后,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人垄中,用细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当长出叶子后,即可撤掉薄膜。 另外一种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蜡速蘸插条的上切口,即蜡封,以防止插条水分过度散失,然后插入垄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1.4.2 插根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很相似,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长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 20cm,深 30cm 的坑,将根按45°角倾斜埋入。要注意是:插穗的方向是大头向上,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人土下 2~3cm。

2 植树造林管理措施

2.1 幼林抚育管理 幼苗抚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期间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恢复(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在林木成长的一生中,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对以后速生丰产关系极大。同时,这个阶段的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林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优质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幼林抚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杂灌对幼林的竞争。另一方面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如除蘖、平茬、间苗及修枝等,使之迅速健康地成长

成林。

过去由于对人工幼林抚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及受一些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幼林抚育管理水平很低,缺乏及时的细致抚育,以致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效。据统计,普安县历年造林保存率在70.8%左右,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必须贯彻“造管并举”的原则,并深入研究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广先进经验,把我县幼林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

台阶。

2.2 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普安县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较强的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荒山荒地,通过封禁和人工促进手段,使其成为森林或灌草植被。这种造林技术措施曾被日本人誉为" 中国式的造林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封山育林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加快绿化速度;二是用工少成本低;三是森林生态效益好。通过封育建成的林区大都是多树种的混交复层林,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保护珍稀物种都十分有利。因此说,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加快绿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应用。

为了进一步加快封山育林步伐,1998年原林业部颁布了《封山育林管理暂行办法》对封山育林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封山育林必须贯彻“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只封不育,难以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只育不封,就没有可供林木繁衍的适宜环境,达不到育林的目的。封与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3 退耕还林措施 退耕还林就是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地停止耕种并恢复林木植被的地类转化,从而达到减轻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增强涵养水源功能、打造生态屏障的目的。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内容应当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范围、布局和重点;二是年限、目标和任务;三是投资测算和资金来源;四是效益分析和评价;五是保障措施。

在年度编制的退耕还林实施方案,也應当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退耕还林的具体范围;二是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树种选择和植被配置方式;三是造林模式;四是种苗供应方式;五是植被管护和配套保障措施;六是项目和技术负责人。

3 结束语

森林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植被覆盖面积,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森林法》及其《森林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则,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付建军,王晓东.浅析林区植树造林的常用方法及其具体程序[J].民营科技,2009,(1).

[2] 孟庆超,杨传庆. 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浅析[J]. 大视野,2008,(7).

秋季造林技术 篇3

关键词:秋季,造林技术,合理整地,树种选择,抚育管理

秋季造林即造林季节选择为秋季土壤尚未上冻之前, 按照树种的生态要求选择合适的立地条件, 即遵循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不仅要确定合适的造林季节, 而且应当考虑到地形、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 同时满足不同栽植形式的要求, 如播种、扦插等不同方式造林, 其立地条件十分有利于种子发芽、不定根形成等。

秋季造林整地可以改善立地条件。一是改善小气候。整地后, 土壤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渗透性增强, 含水量增加, 水分与空气比例协调。二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有利于蓄水保墒。三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整地后加快土壤的风化过程, 促进可溶性盐类释放, 加快腐殖质及生物残体的分解, 增加养分供应;便于造林施工, 提高造林质量。通过认真细致地整地, 便于栽植、抚育管理, 可为提高造林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造林成活率, 促进幼林生长。一方面, 整地后由于立地条件的改善, 栽植的苗木可以迅速发出新根, 易于成活;另一方面, 清除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等植被及石块、采伐剩余物, 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受到的机械阻力减小, 因而主根扎得深, 侧根分布广, 林木生长快。

近几年,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传统造林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秋季造林规模逐年增加。由于秋季造林是利用秋末冬初, 气温逐渐降低, 树木生长缓慢的有利时机开展的营林方式, 因而具有适宜时限较长的优点, 便于安排生产。

1 合理整地

人工造林的重要环节是整地, 整地的质量与造林的成效密切相关,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 应当尽量减少土面的破坏[1,2]。因地制宜, 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采用任何一种方式整地, 应当事先进行规划与设计, 并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山坡下部及15°以下的地段, 采用反坡梯田整地。规格:反坡坡度为3~15°, 埂外坡、内坡约60°, 平面整地适宜于地势平坦的商品林地, 土壤比较瘠薄、板结的地块, 便于实行林农间作的地块可实行全面整地。全面整地面积不能过大, 坡度不得超过10°。针叶树造林整地应达到一定深度, 阔叶树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整地深度应适当加深。山坡中部及15~25 cm的坡地, 采用水平阶或者鱼鳞坑的方式整地, 采用水平阶整地规格为阶面宽痕为50~150 cm, 阶长不定, 阶间距150~200 cm, 深30~80 cm不等, 有埂或无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干旱地, 地形破碎的地方, 坡度大于25°, 或者植被茂密、水分充足、易发生冻害的造林地, 采用鱼鳞坑、穴状整地, 规格为穴径30~50 cm, 深20~40 cm, 坑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 有时坑内侧有蓄水池与坑两角的引水沟相通, 外缘有土埂, 半环形, 高20~25 cm。

2 造林时机与树种选择

选择适当的造林时机相当重要, 如果是当年造林, 整地宜选择在雨季或春季前。秋季造林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冻结前进行 (树枝萌冻之前) , 循化县黄河沿岸地区可在11月5—15日前进行。秋季裸根苗造林时, 若选择阴雨天前进行, 栽后逢连阴雨, 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 选好造林树种[3,4]。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应当注重苗木的选择, 根据具体立地条件选苗, 以生长健壮、品种优良、抗病虫害、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的一、二级良种苗木为佳。秋季造林树种最好以萌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为主, 如杨树、山杏、沙棘、槐树、花椒、榆树、沙枣等, 做到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其中, 沙棘成活率高, 而且造林成本低, 目前被广泛推广种植。

3 苗木准备与处理

栽植前对苗木根系进行处理, 将受损伤或者发育不良的根系剪掉, 然后利用500 mg/kg的ABT 3号生根粉溶液或者0.5%高分子吸水剂浸根, 对于榆树、花椒、沙枣、杨树、山杏、沙棘、槐树等萌芽力强的阔叶树种, 可以剪掉地上部分, 留茬3~5 cm即可。对于截干处理的阔叶树小苗及油松、侧柏等针叶树小苗, 可采取培土到苗顶的管理措施, 以达到防寒和防止野兔啃食的目的, 待翌年春季再及时扒开。

4 合理造林

4.1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应根据防护效果决定, 一般水土保持林要求短期内掩盖林地, 因此造林密度以大为好。山杏、槐树树种造林一般选择在山坡中上部, 周边荒山造林时, 实行穴状或鱼鳞坑整地, 密度可掌握在3 300~4 800株/hm2;杨树、榆树一般采用水平阶或梯田造林, 密度可掌握在3 300株/hm2。

4.2 栽植深度

一般要求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印2~3 cm, 栽植过浅, 根系外裸或处于较干旱的表土层, 苗木容易受旱死亡;栽植过深, 影响根系呼吸, 妨碍地上部分同化器官的生理活动。深栽较好, 使根系接近下部湿润土层。确定栽植的适宜深度, 关键是根据树种、气候、土壤及造林季节等灵活掌握, 秋季栽植易稍深。

4.3 裸根苗造林

在起苗前2~3 d内对圃地灌水, 把好苗木质量关, 起苗时深挖, 根部带土, 保持根系完整, 同时应该进行苗木分等级, 随起、随运, 及时栽植, 以减少苗木失水, 提高造林成活率。

5 抚育管理

苗木栽植后, 为减少蒸腾水分, 应及时用地膜或细沙覆盖穴面, 可以达到穴面保墒的效果, 有效促进苗木生长。树穴如果不用细沙或地膜覆盖, 大雨过后容易引起土壤干裂、板结, 注意适时松土, 松土方式和深度要因地制宜, 一般以20~25 cm为宜, 严格掌握里浅外深的原则。此外, 应注意幼林保护, 为了防止人、畜、鼠 (兔) 的破坏, 除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外, 应加强宣传林木保护教育, 建立健全护林组织, 制定必要的制度。同时应当加大幼林补植力度, 以符合造林技术规程规定。

6 结语

总之, 提前细致整地是秋季造林的基础, 良种壮苗是根本, 造林时机是关键, 抚育管护是保障, 因此应提前做好各项造林准备工作, 把握有利时机, 认真组织劳动力, 确保秋季造林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尤海舟, 王超, 毕君.冀东铁矿排岩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14 (6) :71-74.

[2]解青林.杨树育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7) :203-205.

[3]张霞.油松、侧柏容器育苗造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4) :108.

秋季造林更新技术探讨 篇4

1 造林技术的简单介绍

1.1 秋季造林的优点

在秋季进行造林, 其土壤中的含水量相对较高, 而且状态也比较稳定, 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北方, 降水量一般都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而且这2个季节的降水量也非常大。这样即使到了冬天, 土壤中额含水量也相对较高;秋季的时候, 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较小, 增大树苗的存活率;秋季温度逐渐降低, 这其实不利于一些有害昆虫的生长或者存活, 在秋季进行植树造林有效的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在秋季植树绿化还可以明显的错开春季植树的高峰期, 从而选择更好的苗木进行种植。有效提高苗木的存活率, 达到有效地绿化造林的目的。

1.2 秋季造林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造林之前, 要对当地的环境、气温、土壤以及气候等进行严格的调查。为了使得树苗的存活率升高, 要“因地制宜”;如果选用的苗木的品种是当地不存在的物种的话, 要考虑到这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物链的问题, 防止破坏当地的物种的生存环境。因此, 选取苗木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选择优势苗木, 同时也要适宜当地的生长条件。注意种植地段的选择。秋季的风力比较大, 同时温度比较低, 这个时候就需要选择在土壤温度与湿度适宜的地区进行种植, 这样有利于增加苗木的成活率。

2 秋季造林的技术过程与提高

2.1 苗木种植的准备工作

要对苗木的品种进行选择。要选择在该地区可以生长的品种, 在选择苗木的时候, 要选择规格相对较大的苗木, 而且没有病虫害, 生长茂盛, 要根据土壤的地形, 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温度等条件进行苗木种类的选择, 从而使得苗木可以在当地存活。既然是秋季进行造林, 就需要选择在秋季可以生长的苗木。需要注意的就是起苗与移植的环节。要尽可能的保证植物的根的完整性, 避免伤害到根系统。在进行移植的时候要注意带着土球, 在栽培之前要泅水, 增加土壤中的水分, 保证植物水分的充足, 有效防止土壤种植后浇水由于沉降造成播种深度不一, 或栽后水浇不透使根系不能密接土壤而失水风干。为了使得苗木的存活率更高, 需要对种植技术进行探究。因为秋季的时候温度相对较低, 因此, 要将种植的穴挖的要比春季植树的深一点, 这样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减少温度对苗木的影响, 这就需要保证苗木的根系在土壤的冻土层以下。

2.2 苗木栽植之后的工作

在苗木栽植之后, 要对苗木进行养护工作。在栽培之后, 要注意及时的浇水保证植物水分的充足, 并且要释放的松土, 防止裂缝风干, 使得土壤的渗透压增大。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水分浇灌, 与此同时要对植物进行施肥, 保证植物的营养。一般要进行氮肥的补充, 主要以速效氮肥为主。同时定期修剪植物的侧枝, 及时除去病虫枝, 控制枝条生长, 保证养分的充足。而有的地区因为风力比较大, 而且苗木的抗伏倒能力还不是很好, 这就需要对苗木绑上支架来进行固定。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对苗木进行护理和检查。检查树苗稳定性, 对于松动和歪斜的树苗要及时扶正, 这是一项直接保证树苗存活的措施。等到冬天的时候, 苗木生长的还不够茁壮, 而且冬天气温寒冷, 这样就需要预防冻害。在这过程中, 还要防止鼠害, 防止老鼠将幼苗的根咬断。同时, 为了防止他人对林木进行破坏砍伐, 就需要派遣专门的看管人员, 从而防止他人对林木进行随意的砍伐。最终保证林木的存活, 提高绿化面积。

2.3 加强对植树造林的管理

要想提高绿化种植的质量, 在种植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企业要将管理控制的系统化, 要加强栽植过程中的监督问题。在进行栽植之前要保证规划管理, 加强成本预算, 对于秋季绿化的原材料的成本以及施工的成本进行运算, 与此同时, 政府绿化主管部门的辅助监督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政府的大力监督会促进施工建设的管理更加完善。就是要完善我国的在绿化工程监督管理控制上的法律法规。同时, 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自身在绿化种植方面的技术与经验。政府更应该从思想上重视秋季造林更新技术, 加强对这项工程的投资与支持, 使得资金能够有效被利用。

3 结语

目前为止, 秋季绿化成为了我国种植绿化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了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 秋季造林更新技术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发明。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需要所有人的共同来进行植树造林, 优化季节造林更新技术, 最终增加绿化率。

参考文献

浅议秋季造林更新技术 篇5

1 秋季造林的优点

秋冬季造林与春季造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 时间充裕。从树木落叶开始到土壤封冻前这一段时期苗木表皮气孔关闭处于休眠状态, 生理活动减弱, 苗木不易失水, 可进行植树造林。

(2) 是苗木可选性强。可在苗木生长季节充分观察苗木的长势, 选择养分充足、生长健壮且充分木质化的优质苗木, 并且秋季气温较低, 温度下降慢, 苗木生理活动减弱。

(3) 是秋季土壤降温是从地表开始逐渐向下层降温, 有利于苗木根系与下层温土充分结合并促进根尖细胞的再生, 使苗木成活率高。按正常的造林技术要求栽植, 秋冬季造林的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

2 秋季造林的技术要求

新造林前, 先对造林地的地势、土壤、植被、气候特点等进行全面调查, 根据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确定秋季更新造林的地段树神、整地方法、造林时间、栽植技术、保护措施等, 并对造林地进行实测。绘制图表、计算面积.用工量, 用苗量和造林费用等, 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 交付更新造林单位和承包人员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然后按承包合同规定的期限、质量标准、造价进行验收和支付其费用。

(1) 造林树种的选择。选择乡土树种, 速生优质树种, 耐寒树种。

(2) 苗木的选择。选择健壮的一、二级苗木。最好是大苗。

(3) 造林地块的选择。应选择立地条件好, 土壤温度适中, 不可选择低洼及干旱地块, 防止冻拔或风干苗木。

(4) 造林时间的选择。秋季造林最好是在立冬前十天左右开始, 视气温变化而调整更新造林计划, 按正常的造林技术要求栽植, 秋冬季造林的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

3 秋季造林的主要技术

3.1 苗木准备

3.1.1 严格调查。做到“三性”, 即准确性、科学性、先进性, 依据立地条件和适地适树原则, 确定更新树种。

3.1.2 火烧处理采伐剩余物。

造林地是渐伐迹地, 9月初进行清理, 将采伐剩余物进行带状堆积火烧处理, 通过火烧枝丫, 不仅提高了地温, 也提高了林地利用率, 也有益地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

3.1.3 苗圃地要在落叶前10-15天灌足透水, 保证苗木体内蓄积充足的水分。

3.1.4 要剔除苗圃内病虫害苗。

3.1.5 苗木出圃后要及时修剪侧枝、定干, 对径级规格较大的苗

木, 修剪后要及时对剪锯口进行油漆涂抹处理, 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分的流失。

3.1.6 苗木根系要完整, 根幅要达到30-40公分, 且5公分长的侧根不少于10条。

3.2 栽植技术

3.2.1 栽植穴要深。

秋冬季造林的栽植穴要比春季造林的栽植穴深一些, 保证苗木根系完全在土壤冻土层以下。一般栽植穴深度要达到80厘米以上。

3.2.2 苗木要扶正。保证栽植后的美观和整齐度。

3.2.3 填土要密实。由于北方冬季的西北风较大, 常常使冬植树木出现一面倒的现象, 因此栽后回填土时一定要边回填边踩实。

3.3 栽后管理

3.3.1 浇水:

秋冬季造林完成后一定要充足灌透水, 保证栽植穴内土壤水分达到最大饱和度, 以保证苗木整个冬季的水分蒸发供应。

3.3.2 扶直:对灌水后倒伏的苗木及时扶直填土。

3.3.3 封坑:

水渗透后及时封坑、踏实, 要求根茎处堆起15-20厘米小土堆, 夯实。防止西北风把苗木根茎处土壤吹开露出缝隙, 降低成活率。

3.3.4 支架:对浅根性和大规格的苗木, 封坑后一定要绑缚支架, 防止被大风吹倒、吹歪, 造成根系裸露, 降低成活率。

特别要求:对于毛白杨等浅根系的树种, 进行冬植的话, 建议适度深栽, 来年春季应及时在树盘内撤土, 以利提高地温, 提高成活率。

3.4 防止冻害

精密栽植是防止冻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也是关系秋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 在造林时采取了植苗培土要超过苗木地径3~4cm。踏实后再复一层表土将穴面整成规整的平面, 外沿略高以利保水。然后再将穴外两侧的草皮扣在植穴面上。由于实施了这些措施, 有效地减少了冻拔害。

3.5 预防鼠害

防治秋冻春初鼠害是秋季造林成败的关键。我们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 在植苗后立即进行人工撒施毒鼠灵。采用的方法是按5cm×5cm距离机械布点, 每点堆放80粒左右。为了防止次年早春鼠害, 在雪融净后, 用同样办法再施一次鼠灵, 有效地防止了秋末春初林鼠的发生和危害。

4 小结

秋季造林更新技术的初步成功, 为高寒山区困难地块的迹地更新探索了新的途径。

4.1 准确掌握造林时间, 秋季造林栽苗时间要掌握好。

过早气温高, 苗木易丧失水分, 影响成活;过晚, 地表冻层厚, 影响造林质量。要根据气候情况, 最好是栽苗后时间不长, 地表即封, 这样可避免苗木失水过多和当年秋的冻害拔害, 能提高成活率。

4.2 防止冻害是秋害的关键措施之一。

精心栽植的材时, 确保培土的深度, 而且培土要踏实, 以防透风, 踏实后再复一层虚土或枯枝落叶, 防止水分蒸发, 紧接着就近将铲除的草皮扣在植穴四周。

4.3 防治林鼠也是秋造的关键之一。因此, 秋末春初要分别及时施防鼠药剂, 以防止鼠害的发生和危害。

4.4 及时抚育。春初要及时进行头遍镐抚培土、踏实、扶正。

摘要:长期以来, 北方平原地区植树造林大都以春季为主, 随着人们绿化意识和植树造林理念的提升, 秋季造林更新技术正逐步成为造林的主流季节。

关键词:秋季造林,更新技术

参考文献

浅谈秋季植树造林 篇6

关键词:秋季,植树造林

我国北方地区往往是惊蛰过后, 万物复苏, 大地回春, 才进入春季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从古到今, 大都如此。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 将每年的3月12日确定为植树节, 这说明春季植树造林具有普遍性。正如农谚所云:“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春天干旱少雨, 给春季植树造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春季季节性强, 墒情不好, 大规模植树造林常常是劳民伤财。近20年来的实践证明, 在沿黄河流域地区, 秋季植树造林效果好于春季。从科学角度分析, 秋季雨量充沛, 土壤湿度大, 气温低, 蒸发小, 对新栽树木成活有利。因此, 适时开展秋季植树造林, 对加快造林绿化进程, 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无疑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1 秋季植树造林情况

我国秋季植树造林, 早在20世纪初叶就有记载和成功范例。它是相对于南方地区而言的, 按季节划分而总结出的季节性植树活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秋季整地、春季造林已成为北方地区植树造林的习惯。20世纪90年代以后,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广阔地域的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 这对提高秋季植树造林苗木成活率更为有利。浙江舟山市每年把11月6日定为“舟山市秋季绿化日”。华北南部、西北东部及中原大部, 相当部分县、市都陆续在秋末冬初开展造林, 秋季植树造林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各地陆续将秋季当成了主要植树季节。进入21世纪, 随着国家级、省级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 秋季植树造林已成多数省份习惯。

2 秋季植树造林有利条件

2.1 秋季造林气候适宜

秋季植树造林避开了夏季高温、春季干旱季节, 且气温渐降, 生物体内水份蒸腾量小。加之, 秋季雨量充沛、土壤和空气湿度大, 一定程度上比春季容易满足新栽苗木对水分的较高要求。同时, 秋末冬初, 气温低、地温高, 有利于新栽苗木根系伤口愈合和新根生成, 有利于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而春季植树造林从3月中旬开始, 4月底扫尾。这时, 正值大部分苗木发芽放叶时, 加之干旱、多风, 气温回升快, 由于苗木生根发芽、展叶都需要养分, 特别是对水分需求量较大, 而此时新栽的苗木根部创伤未愈合、新根未生出, 一定时间内对水肥吸收能力不足。加之春季干旱, 土壤湿度本就不足, 苗木体内原有储存的养分又因发芽展叶而亏损过大, 苗木成活就很难保证。秋季植树造林恰好解决了新栽绿化苗木对气温、水分和养分的生理调节供需矛盾, 减免或缩短了春季缓苗期, 对苗木成活生长相当有利。

2.2 秋季劳动力较为充足

秋季植树造林可避开春季农忙时节, 有利于劳动力组织, 有利于苗木组织, 可加快造林速度, 提高造林质量。而春季造林时间紧、任务重, 为了抢时间、争速度、抢购苗, 精细作业无保障, 影响造林质量。秋季雨水多, 墒情好, 整地容易, 可降低工程成本, 减轻施工难度。同时秋季造林时间较长, 可精心组织, 精细作业, 随整地随栽植, 或先整地后栽植。

2.3 秋季造林避开苗木病虫害高发季节, 有利于苗木健壮生长

苗木病虫害高发季节多在高温的春季和夏季, 此时苗木正是嫩芽、嫩叶生长阶段, 如果防治不及时, 往往会造成害虫大暴发。然而, 秋季造林时气候凉爽, 害虫大多开始结茧作蛹, 进入休眠期, 各种病菌因低温而降低滋生侵害能力, 到来年开春入夏病虫害高发季节, 苗木已具备了一定的抵御能力, 有利于正常生长。

3 秋季造林要点

3.1 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

秋季造林多采用截干或埋根技术,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树种都适宜进行秋季造林。通常潜伏芽寿命长、萌芽力强的树种可以采用秋季栽植, 如杨类、柳类、刺槐、臭椿、白蜡等, 另外抗寒性较强的树种适宜秋季造林。

3.2 把握适宜栽植时间

北方地区秋季造林应在树木开始落叶后或将要落叶进入休眠期前进行, 期间树木地上部分已经基本停止生长, 营养回流根系, 但根系还没有停止生长, 移植后创伤根系可迅速形成愈伤组织恢复生长, 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过早栽植, 地上代谢等活动较旺盛, 木质化程度低, 容易失水, 影响成活率;栽植过迟, 地温偏低或上冻, 损伤根系和树干, 不利于恢复愈合, 影响成活率。一般秋季造林, 在晋南地区从每年的10月下旬开始到12月上旬结束较为适宜。

3.3 秋季造林技术

3.3.1 整地

秋季造林要先进行整地, 除去杂草, 深挖坑, 以达到能蓄水、能保墒。

3.3.2 起苗

秋季植树起苗时要保持根系完整, 能带土的尽量带土, 不能带土的拉泥条, 包装好, 还要特别注意截干技术的应用。苗木截干, 截去树冠部分, 减少水分散失, 提高苗木成活率。截干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截干高度, 生产中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城市绿化的行道树秋季栽植, 截干高度应适当高一些;荒山造林, 截干高度应稍低一些。二是根据树种特性, 有些树种的干型很弱, 截干过低, 势必造成以后的枝下干过低, 使树冠接近地面或整体位置偏下, 影响生产或人为活动。为防止截干伤口失水和促进伤口愈合, 截干后可以涂抹保护漆或塑膜包裹。同时注意对损伤根、过长根、病虫根等进行适当修剪, 促进愈合与生长。秋季造林, 还要严防苗木根系长期裸露, 以免失水。

3.3.3 栽植

按照苗木规格确定栽植穴的大小, 一般大苗栽植穴规格为长、宽、高各80 cm~100 cm。栽植深度以超过原土痕2 cm~5 cm为宜。总的要求是根伸展、苗扶正, 从起苗到栽植应尽量缩短时间, 防止苗木失水过多。

3.3.4 管理

上一篇: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下一篇:少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