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方法及意义

2024-07-24

植树造林方法及意义(共11篇)

植树造林方法及意义 篇1

摘要:本文分析了造林管理中常用的方法, 包括综合考量造林工作, 实现全面化管理;采用多方参与造林管理模式, 提高林业工程整体建设水平;强化抚育管理, 有效提升造林质量。

关键词:造林管理,林业工程,意义,方法

1 林业工程的造林管理方法

1.1 综合考量造林工作, 实现全面化管理

在实施造林时, 需要综合考量与整体把握林业工程是否能够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及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方法, 包括发展造林培育基地、加快机械化的发展程度与增加造林资金投入等。

1.1.1 为了建设现代化林业工程

则在造林中需要选择与培育品质良好的树种, 确保林业工程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建设优良树种的培育基地是确保造林中可以使用优良树种的前提, 因此可以根据当地林业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基地的数量、基地中培育的树种, 适当增加珍稀树种所占的比例, 并注意提升树种培育质量。建设基地时, 需遵循统一的造林管理要求, 充分体现树种培育过程的层次性与灵活性, 根据造林要求增加母树所占的比例, 逐步淘汰老龄化母树, 采用中龄林或近熟林代替老龄化母树, 确保林业工程能够实现持续发展与长期发展。

1.1.2 造林资金管理

资金成本是影响造林管理成效与林业工程建设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根据林业工程在近期内的发展要求适量增加资金投入比。造林管理人员可重点宣传林业工程, 尤其是防护林工程的重要作用, 让全社会认识与支持林业工程, 并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到造林资金募集工作中,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 同时让民间组织能够了解投资林业工程能够获得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与知名度, 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 进而实现互惠互利。另一方面, 应注重通过合理安排物资、人员, 妥善保管机械设备等方法节省造林资金开支, 并强化资金运用过程的监督工作, 确保专款专用。

1.1.3在造林管理中应注重投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机械与设备

定期检修机械设备, 从而提升造林工作效率, 并在此基础上有效降低造林成本及提高造林质量, 保证林业工程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实践证明, 在造林管理中投入专业化机械设备后, 可以将树坑施工效率提高5倍左右, 因此可以起到加快林业发展的作用。

1.2 采用多方参与造林管理模式, 提高林业工程整体建设水平

在林业工程中应用多方参与造林管理模式不但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效率, 同时可以充分维护各方权益与尊重各方意愿, 让造林中的各利益方能够积极配合林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开展, 从而有效提升林业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多方参与的造林管理方法将人员的管理作为关键要素, 认为人员的管理效果可直接影响造林成败,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可以有效减少造林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 包括自然灾害、牛羊危害、害虫危害、病毒危害及造林技术选择不当等。多方参与造林管理的要点包括明确参与的目标群体, 确保目标群体平等参与造林管理, 保证造林管理信息传递的通畅性。

1.2.1 造林管理中的参与目标群体包括社区农民、技术人员、专家等

社区农民为造林管理的主力军与受益者, 技术人员及专家应充当助手、服务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实施造林管理时, 应确保各参与方明确自身角色, 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参与方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1.2.2 对于造林管理中的各个参与方, 包括主体、外来者、农民、干部、技术人员及专家等

应保障地位平等, 能够在管理中自由表达观点思想, 避免严格划分各方建议对错与否, 或指责参与方言论。由于社区农民为参与管理的主体, 所以应有效保障决策权的平等化, 确保森林资源实现共享。

1.2.3 建立良性的信息上传、下达机制, 保证造林管理信息传递的通畅性

造林管理人员可向社区农民了解造林情况, 引导农民表达自己对于林业工程建设的真实想法, 传达基层群众的呼声, 转变自上而下传达命令的管理方法, 让各个参与方主动参与到造林管理当中。实践证明, 多方参与的造林管理模式在提升林业工程建设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某林业工程的造林管理中共有10000多户农户参与, 农户分布在5个县区, 70多个乡镇与400多个自然村当中, 造林面积达24201.3hm2, 其他参与人员包括技术人员、干部、领导、企业家及教师等;以农户为主体, 其他人员则提供咨询服务, 包括宣传造林的重要作用, 指导栽植树种等。多方参与管理1年后对造林管理成果进行验收, 发现造林合格面积为86.7%, 经过3年的管理后进行验收, 造林合格面积达到了99.4%, 具体数据见表1。

1.3 强化抚育管理, 有效提升造林质量

抚育管理是造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抚育管理的重点为人工幼林。在管理人工幼林时应注重为苗木创造相对优良的生长环境, 从而有效控制林木干形, 避免幼林遭到人为因素与恶劣气候条件的损害。在进行抚育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除蘖抚育管理与补植重造管理。如在林业工程中种植了根系萌蘖能力较强的苗木, 如杨树及杉木等, 则在抚育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做好除蘖抚育管理工作, 除蘖宜安排在全垦或割草抚育管理工作之后, 在除蘖时注重将根部多余的萌条清除, 每株留下健壮主干即可, 主干数量以1个~2个为宜。此外, 在抚育管理中应重视做好补植重造工作, 确保造林质量可以得到根本上的提高。首先, 如幼林地因干旱而出现造林密度过低的问题, 应在适合的气候条件下及时进行补植;如新造林地与幼林地受灾严重, 则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重新造林。在对林业工程进行重造或补植的过程中, 要注重合理选择树种, 并对树种构成比进行适当调整,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种植混交林, 以便于林苗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等自然条件。在进行重造的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好造林密度, 对于重造或补植的造林苗木, 应优先选用容器苗, 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进行割薪抚育管理与全垦抚育管理。如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优良, 则造林后通常会出现繁茂的杂草灌木, 杂草灌木可对幼林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可对立地条件优良的林地进行割薪抚育管理。割薪应安排在每年8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 将杂草灌木割除后可以铺盖于幼林周围, 以便利用杂草灌木进行遮荫保湿, 从而为幼苗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如造林地的土质较差或存在表土板结问题, 则应强化全垦抚育管理工作, 造林开始的前3a, 每年均应进行全垦抚育, 抚育时间以7月、8月为宜, 在进行全垦的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培土养护幼林。

2 造林管理对于林业工程的意义

强化造林管理工作对于林业工程发展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造林管理可以在综合考虑林业工程建设目的、主要内容、建设总量及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保障建设计划方案具有实用性与可行性, 从而避免出现盲目扩大林业工程规模等不良现象。强化造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协调与合理配置机械设备资源、资金款项资源及人力资源等建设林业工程时所需要的各类资源, 确保各类资源可以实现物尽其用, 避免在建设工程的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问题, 同时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率。在开展造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优化选择造林工程技术, 在确保工程技术符合施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升林业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在管理造林工作时有效协调与疏导各方关系, 有利于形成相对系统与全面的组织管理体系, 并通过管理体系有效制约林业工程中各利益方的关系, 使林业工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高效发展。此外, 在造林管理中总结经验有助于改善林业工程的管理工作, 积极寻求符合林业工程建设基本要求的常用管理方式、约束机制等, 包括法律法规约束体系、激励机制及经济管理方式等。

参考文献

[1]姜鹏, 王卫军, 秦召文, 谷建才, 王桂真.不同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胸径-树高生长曲线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 2013 (5) :67-71.

植树造林方法及意义 篇2

利用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体系将人力、财力和物力有机结合并组织起来,并且设立相对应的管理机构,将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责任和关系明确化,让管理体系分而不散、保持统一的发挥作用。就管理来说,所有的企业、产业、工厂和组织都无法离开管理,当然,林业工程造林也不能离开管理。在经济建设中,管理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管理能够将理论、决策有机的应用到实践中去。如果离开管理,那么林业工程中的造林计划就无法进行,或者在工程汇总中有管理不善的地方,可能会导致经济遭受很严重的损失。高效科学的管理能够改善林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林业的发展有巨大作用,也能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为森林资源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植树造林方法及意义 篇3

【关键词】植树造林;重要性;管理技术

随着木材经济的愈加显现,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日益加剧,森林资源的缺少,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在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积极转变森林植被 的经营理念,促进林业产业的循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我国的林业管理和远期发展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弊端,比如在林业覆盖率上与世界先进 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优化植树造林,为子孙后代造福祉,作为林业工作人员,任重而道远。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总面积15894.1万hm,但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人均森林面积 0.128hm,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m,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年人均消费木材0.22m,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m,差距十分明显。同时我国的森林资源中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森林为粗放经营,集约经营水平低,致使林木单位产量低、生长量不高、材质差、利用率低。加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 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的存在,综观全局,我国森林生产还处于低产值、微效益的状态,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消耗,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甚至引起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加快植树造林任重而道远。

2.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2.1保持水土,抵抗自然灾害

我国深受水土流失灾害的影响,每逢雨季,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冲毁农田,抬高河床,危害极大。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

植树造林对治理耕地沙化,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有良好的效果 ,从而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2.2植树造林有助于保护自然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植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类别的多样性, 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和气候类别的变化,导致很多物种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灭绝,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将会有大约450万个生物物种在地球上消失。为此,植树造林活动可以增加森林和植被覆盖率,保护大气环境,为生物物种提供舒适的栖息地。

2.3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破坏生态平衡必然会受到大 自然的惩罚。树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4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树木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利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经济林、森林旅游、森林食品、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高的经济价值。

2.5植树造林的管理技术

近年来通过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2009年全国完成造林477.13万公顷和588.47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233%。目前,我国人工林面积已达6200万公顷,是世界上培育人工林面积最多的国家。我国植树造林工作取得的巨大进展,与植树造林技术的进步和对林木的有效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

3.植树造林技术

3.1整地技术

造林地的整理是很重要的工序,要除杂,保证造林后阳光照到地面的有利条件,同时还可以以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结构,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地的修整可分为全面修整、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三种方式。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是清理可采取的理想方法。

3.2插干造林技术

插干造林是将幼树树干或大树粗枝直接插于造林地的方法。進行插干造林必须要选用直径2~5cm、1~4年生的树种,并截成1~1.5m长的枝干。

3.3栽苗造林法技术

栽苗造林是采用根系完好的苗木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具有抵抗力强、成活率高的优势,但要确保苗木根系不能受到损坏或失水,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栽苗后,要维护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尽量保持土壤疏松、湿润,以确保苗木成活。

3.4有林地补植技术

有林补植是指在有林地上补植苗木,可以有效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木密度,提高林分质量,以充分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

3.5分殖造林法技术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枝、根、干作为造林原材料直接进行造林,这种方法具有技术简单、容易操作、节约时间和费用、成活率高的优点,但只适用于松树、杨树、柳树类等营养繁殖的树种,对造林地的条件也要求较高。

3.6插条造林法技术

插条造林就是将树木的枝条直接插入土中,可在春秋两季实施,具有易操作、成本低的优点,但是要选取1~2年生的树种和 1.5-2.0c m粗的枝条,剪成长30~40cm的插穗,并剪去多余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插条的上部应露3cm 左右。若土壤较干,要用塑料薄膜进行垄作。

4.对林木的有效管理

4.1幼苗管理

幼苗要经历缓苗、生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幼苗的管理影响到树木生长和丰产关系。由于幼林生长相对困难,我们要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林对水、肥、气、光、热的需求,可以通过松土、除草来优化土壤性质,并进行平茬、除蘖、间苗及修剪及研究幼林生长规律等来加强对幼林的有效管理。

4.2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营林方式,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对林木的保护具有良好的效果。

5.总结

植树造林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掌握植树造林技术,做好林木的有效管理,是发挥森林效益的关键。 [科]

【参考文献】

[1]张力,常丽波.浅析植树造林的重要性[J].实践与探索,2010(02).

林业工程中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 篇4

关键词:经济发展,营林生产管理,有效措施

1 生态建设的成就

造林营林,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 累计造林面积达到2.47亿hm2, 其中人工造林2.17亿hm2, 居世界第一位, 飞播造林0.3亿hm2。自1981年统计新封山育林面积以来, 已累计新封山育林1.2亿hm2.森林覆盖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18.21%。我国林业分划主要分为两部分, 防护林和营林。防护林 (Shelter forest) 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林分指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 , 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其中的营林是为我国自我管理, 并能进行经济交易的一部分林业工程。营林是一种营业经济性的林业生产群落, 对于这种林业工程, 人为的干预比较多, 它的发展和兴盛与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息息相关, 在现代这个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理念的大时代下, 我国的营林建设理应追上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持续转变观念, 建立现代化的高效的生态林业工程。以下我们将着重讨论营林工程中的造林管理。

2 主要方法及意义

2.1 深化林业改革, 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把产权制度的改革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按照稳定, 完善, 调整的步骤, 建立“产权归属清晰, 经营主体到位, 责权划分明确, 利益保障严格, 流转规范顺畅, 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放心给予民众们自留山、责任山的林权。放手发展营林业, 鼓励全国各行各业的人来参与林业开发, 要把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基础, 搞好国有林场、育苗基地的体制改革。要实施分类经营, 确保生态平衡。重点处理好生态林业建设和经济型林业的发展。

2.2 高效利用资源, 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2.2.1 要大力发展和培育我国的森林资源, 着力抓好现代化发

展的良好机遇, 按照林工一体的发展理念, 采取“公司加农户”、“基地联农户”、“大户带农户”的工农一体经营模式, 着力培育速生商品林及苗圃培育基地, 搞好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 将一些小型的基地建设与国家重点的工程造林相接结合起来, 吸收他们的技术和经验, 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2.2.2 大力发展林产加工企业。

可以引进一些人造板材、家居地板等支柱产业, 重点关注一些技术含量高, 综合利用好、污染环境小的木竹加工企业, 打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份额。在宣传方面, 理应以生态建设, 合理运用林木为要点, 提高大家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 争取现实对各行各业生态理念的宣传。

2.2.3 极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众所周知, 随着国民富裕程度的提高, 我国旅游业发展蓬勃, 所以我们要抓好旅游业发展的这个机遇, 突出林业生态健身的特点, 比如在某一些林业生态比较原始化的地区, 可以突出抓好以菌子山森林公园等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发, 加大对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改善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 极力打开深山老林对现代社会生活娱乐的影响程度, 用生态理念, 健康生活等主题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更多方向。

2.3 加快优质高效林业建设, 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协调发展

2.3.1 优化树种结构。把优化树种结构作为高效林业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要以自然条件为依据, 把市场需求当做导向, 以特色产业为依托, 以速生、丰产、高效为标准。围绕这苗圃基地进行建设, 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生乡土树种, 科学搭配造林树种, 选用混交的种植模式, 推动生态树种经济化, 经济树种生态化。营造速生商品林基地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 经济林基地以核桃为主。

2.3.2 优化林种结构。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着力调整林种结构, 提高森林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加强对现有低产林的改造, 积极培育速生丰产林。力争到2010年, 全县森林防护能力明显增强, 农业生产得到保障, 水土流失得到抑制。要加强加大种园的规模建设, 选择合适当地气候的良木品种。同时也应加大阔叶树木树林的生产比重, 提高现有母树林的生产比重及生产管理工作, 改善母树林的基本生产结构, 提高营林生产质量, 为提供良好树苗做好充足的准备

2.4 注重林业生产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

目前的营林生产工作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 多为社会底下的一些懂得传统植树方式的人员, 管理层面也良莠不齐, 这样的技术人员是无法保证现代营林生产科技的应用的, 也无法提高整体营林建设的水平。所以应对营林生产工作人员时时进行一些专业的培训, 提高整体对现代科技的运用水平。在营林生产中, 还要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 完善营林工程管理, 依法落实工程管理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和员工激励制度, 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锻炼,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准。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营林生产工程上的问题, 我国林业才能得以快速发展, 才能保证营林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为保证我国林业有更好的发展, 在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 以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及环境保护。同时营林生产还要满足市场的需求, 以确保营林生产的最大效益化。林业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使林业得到长足的健康的发展, 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就要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合理管理营林生产, 对闲置林地加以利用, 对已经利用林地加以改造。还要运用综合的眼光, 从树种的培育开始, 就进行合理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金海云, 孙广凭, 赵春江, 林永进.浅析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18) :117.

[2]孔令丽.浅析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35) :302.

林业资源及林业造林方法论文 篇5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方法;造林技术

1我国当前林业资源情况

1.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上升,年均增长速度为200万hm2,森林的增长开始超过消耗,森林资源的数量发展开始摆脱“低谷”,以反转的态势,出现“双增长”,改变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长期下降的趋势。森林资源,将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2竹资源丰富

我国世界上最丰富的竹资源,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竹子加工和种植的国家。竹子的覆盖面积为700万hm2,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面积总数的1/3,竹材的合计量为约9700万t。木制品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生产方面,我国都占据着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竹笋和竹荪是一种天然的保健食品,也是重要的出口资源。

1.3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不足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森林资源却相对匮乏。森林资源的不均匀分布,质量参差不齐和不合理的森林结构,管理水平低,灌木生长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为森林提供保护。由于林木数量和森林资源质量的不足,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优质木材短缺和价格上涨的问题,影响到林业的发展,对森林产品的竞争能力带来直接影响。

1.4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的木材加工产业,尤其是实木面板制造,一般规模较小,设施相对落后,技术能力低下,低效率,低质量。生产管理水平,导致中国人造板行业和世界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人工造林技术

2.1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造林过程中林木的直接播种是发展造林的重要方法。这样一来,苗圃容易在施工的过程中,种植简单的树种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满足造林条件要求更严格的造林,造林要求后的年轻林木栽培步伐也较高。例如橡木,胡桃木,山茶花,种子,如大型苗种树,杏等泡桐,易萌发,适用于空种子的种子来源,播种和宜林条件。播种期土壤墒情空虚,温和的微量成分的各种要求,人口稠密的地区都比较一致造林。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流传等。

2.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特点可以节省时间和苗的成本,种植技术简单容易控制,高生存率,树苗早期生长较快,而且还继承了母本的优良特征。然而,由母树木和情况的数量的分布需要高造林现场条件,这种方法已被主要用于应用的营养载体物,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2.3因地制宜决议造林树种

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造林技术和方法应用于适当的树木才能保证技术和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当地条件。阔叶林面积比例适当提高,可以使土壤的布局的改善,落叶阔叶树可保持土壤潮湿,落叶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因此,土壤中为了实现更高的产率的目标,增施更容易吸收的营养物质;改变森林的景观,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景观,同时也提高了抗病虫害的能力,对于维护水和土壤,水质,气候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决议造林最佳时间

过去的种植季节主要是在春季,由于种植品种近年来的多样性,引进技术比较好,可以适当改变种植时间,晚冬和早春温度低,挥发小,幼苗部分休眠,幼苗不会过度失水,不容易在种植后生存。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造林以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力强,当年成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播的时间是足够的,利于劳力安排,以保证播种质量,值得参考。然而,在干旱和寒冷地区的冬季,仍然是春天的播种适宜。

3结束语

林业资源是中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日常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实施造林绿化,钻研现代林业建设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分析的科学方法,以便运用多种森林造林方法,以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通过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坚实的基础的作用生态环境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方法及意义 篇6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 养护方法

一、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一观念也越来越深入民心。而国家亦大举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园区等旗帜,可见林业资源的地位在逐步提高。纵观全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资源多种多样。但是近几年我国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于资源的掠夺程度远大于资源的再生程度,特别是林业资源的砍伐程度,严重的破坏林业资源的生态平衡。而随之而来就是林业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的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一系列恶劣天气将会产生,温室效应,不规律天气等等。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林业资源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几种符合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造林技术与养护方案。

二、我国林业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的土地资源辽阔、物种繁多,林业面积居世界前列。虽然我国的林业资源丰富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林业资源的价值不能有效的提升、造林技术的创新力度不够等等。下面就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林业资源无论从数量和技术上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管理、位置分布不均、种植结构失调、成活率、生长量不高。同时,国家难以满足林业资源在生产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而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2、林业资源价值提升空间大。最近国家出台和制定了相关符合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源的政策,各部门纷纷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来提升林业资源使用程度,引进先进人才探讨研究适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造林技术及方法,为国家制造各种林业产品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基础。

3、林业资源需求逐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如今林业资源的发展前景与经济地位越来越被人们看好,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关注于林业资源的升值空间。尽管如此,仍没能形成具有国家特色、种类特色、地域特色等林业资源的产品网络,阻碍了林业资源价值的实现。就目前几年看来,我国的林业事业均取得不错的发展,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大、退耕还林慢慢成为了发展的主流,(每年以超过200万平方米的速度在增长)。

4、人口基数大、森林资源总量小。虽然我国国土辽阔、物种繁多,但是人口众多也是我国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决定了我国林业资源人均排名靠后。同时,林业管理技术落后、林业产量增长缓慢、林业质量不高、树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进口外来林业资源成了必然的选择。国内木材供过于求,价格出现剧烈的波动,给而相关从事木材生产的企业带来了无形的压力,阻碍了林业资源行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了我国从事木材生意的企业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下降。

三、浅谈造林技术

1、播种造林方法:将成育良好的种子通过一系列的缝插、撒播、条插、块状播、穴播等方法播种到土地里。充利用面积、施工便捷、无需育苗的等是它的优势。而这种方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必须符合土壤、水源、肥力、气候等适宜的条件才能让种子容易发芽的植物。并且在播种工作完成之后,还要实施繁杂的抚育幼林的工作(比如山杏、油桐、核桃等)。

2、分蘖造林方法:利用地下茎、树根、树枝等部位进行扦插,来进行造林。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杨树、柳树、松树、竹子等容易繁殖且营养性能较高的树种种植。这种方法成活率较高、操作便利、技术简单等,但是它对于树木的分布状况、造林地条件、母树数量等有较高的要求。

3、植苗造林方法:通过培育树苗进行种植从而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育苗培育与科研阶段研究的经费成本高,而且树苗的免疫力比较差、不容易存活。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比以上两种的适用环境和面积都大,土壤、水源、肥力、气候等条件对其影响较少。

4、绿化造林方法:是一项使森林能够储水保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通过有效快速人工造林可以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木材资源和其他林副产品,可以防止各种自然灾害。同时,经济林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种造林方法可以大面积形成商品林,增加经济效益。

5、推动混交林的种植。由于生态区的物种奇妙性与多种多样,对于单纯的林木种植而缺少天帝很容易产生病虫害,严重影响收获量。又由于我国现在对于商品林的需求非常大。因此,混交林的种植以及规模的扩大,根据物种之间存在的相生相长的特性与相互克制的大自然奇妙关系,来构建稳定的生态环境,使得各物种可以相互依赖、相互牵制,从而尽量减少病虫害对于商品的破坏,也减少林业企业的损失。

四、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

林业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相联、密不可分使得国家和人民越来越重视。做好林业养护工作,才能为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科学调整林业结构。从生态经济效益出发,考虑多树种综合配置的种植方式,改善各植物种群的互生关系,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改变以往林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缺乏的状况,努力开拓林业新产品。在增加种植面积时,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避免盲目发展。

2、注重林业生态效益。首先,林业的生态效益是以经济为落脚点的,它通过经济效益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效益越高,速度越快,总量也就越多。其次,它属于一种劳动再生产,生态效益必须有约束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它必须保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绿色产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具体方式包括以林养林、林农结合等。当前的林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林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因为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相联,密不可分。

3、合理控制移植、合理尊重时间要求、做到因地制宜等是养护种植树苗的必要考虑因素,也是种植工作的前提。对于种苗的种植有着非常严格的时间季节限制,对于我国以往的最佳的造林时间当属春季,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万物生发的良好条件,各种良好的生长资源使得树木能充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营养物质。

4、加强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管护: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是一种广谱性细菌杀虫剂,能防治上百种害虫,对鳞翅目害虫特别有效。并且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不伤害天敌。白僵菌防治,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营养器官菌丝和繁殖器官分生孢子,利用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已扩大到多个虫种。林业上主要用于防治松毛虫等害虫、杨树天牛防治方法等。森林防火管护必须做到宣传到位、责任到人、措施落实,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

所以说,对于林业资源的养护与种植,一定要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等各项要素相适应,并且还有根据不同种苗采取不同与之相适应的培育环境进行合理的养护,这样才能选择出适合该种种类树苗的声场环境与生长方式,为树木生长成长提供基础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林业资源具有极大的需求与发展空间。国家各负责部门亦努力加大对种植方法及种植技术的研究,推动林业资源价值的有效提高,并进行林业资源的价值与造林技术的关系的探讨。不仅要进行树种选择、造林整地、造林时间选择,而且还要掌握抚育、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加快林业生产的发展,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晓红 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探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5-08

[2]赵宏伟 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 黑龙江科技信 2012-05-15

[3]张书坤 提高林业资源价值与造林技术[J] 科技创业家 2012(10)

[4]邢艳波 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 科学与财富 2012(01)

植树造林方法及意义 篇7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

中国的发展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 只能自己去探索、去实践, 所以在经验和教训中发展是必然的, 近三十年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 中国已经跃居世界强国之林, 国强是基础, 国强才能民富。至于出口的微利和政府投资拉动, 包括许多招商引资举措, 都是中国的发展现状决定的, 这也是目前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 当我们的科学技术、资金、经验具备实力的时候, 都会改变的。为了将来更好地发展自己, 目前就需要这样地来发展, 虽然这种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在还没有探索出更好的办法前, 能用的办法还是要用的。在此, 本文结合我国的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做出了简明的阐述和细致的分析, 并进一步对其管理的方法和意义做出了阐明。

1 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的意义与原则

1.1 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的意义

一切与组织活动有关的信息, 都应准确毫无遗漏地收集。为此, 要建立相应的制度, 安排专人或设立专门的机构从事原始信息收集的工作。在组织信息管理中, 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 对那些因不负责任造成信息延误和失真, 或者出于某种目的胡编乱造、提供假数据的人, 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任何一项协作性生产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管理, 工程造林也不例外。管理在经济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使理论设计或决策变为实践的关键性环节。没有有效管理, 就不会有生产成果, 管理不善, 可使生产活动或经济建设遭受不同程度的失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林业的生产关系, 有利于发展林业生产力, 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为森林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

1.2 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的原则

工程造林不同于单纯性机械工程或土木工程, 它属于综合性生物生产工程, 它是以苗木种植生产系统为主要子系统的复合性系统, 因此, 它的管理须贯彻系统性管理的原则。仅就苗木种植生产系统而论, 管理的对象就有以下6大要素: (1) 苗木生产及种植任务; (2) 参加苗木种植生产劳动及管理的各类人员, 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力工等; (3) 有关苗木种植的各类物资, 种子或苗木, 包装及运输材料, 工具, 燃料及各种消耗品等; (4) 设备:机械设备, 有关的建筑物, 设计或验收用的各种仪器等; (5) 经费:从各种渠道汇集的工程造林投资款项及各种费用; (6) 信息:包括各种情况统计资料、文件、计划、图纸、工艺规程、规章制度、方针政策、决策方案等。

2 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

2.1 劳力人员的培训

造林的过程是人改造自然的过程, 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改变、调整、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把人的索质作为一种主要资源来开发, 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努力提高造林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基本技能与技术技巧,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工程造林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工程造林过程中, 要不断地对各级有关人员进行政治与业务培训, 使之适应其工程开展的需要。

2.2 领导干部的组织培训

作为承担工程造林项目的各级领导干部, 必须是精通业务的内行;没有一定的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是不能胜任工程造林的领导工作的。因此, 在工程预建和建设过程中, 要对领导干部分期分批地进行政治业务及管理能力培训工作。其培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举办不同类型的业务讲座和短期轮训班;可以聘请有关的专家、教授及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的业务人员进行讲课;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外出进修, 或委托高等学校、学术团体开设学习班、研究班及短训班。

总之, 不论采取何种组织培训形式, 目的都是在工程预建到竣工, 使各级领导干部能胜任本职工作, 并能率领本行业人员开创出第一流的工作局面。

2.3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应本着适用、经济、先进的原则进行组织生产。适用, 就是所采用的技术一定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工程造林的需要。

所谓经济, 是相对而言。不能不顾条件的节约, 而是如何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 成本最低, 耗能最少。例如对机械设备的选绎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以保证经济合算。通常所说的先进, 也是一个相对指标, 它是该工序或工艺、设备发展趋势的代表, 不能标志发展趋势的技术或设备, 就谈不上先进。先进的指标应是简单的, 容易采用, 经济效益好。

2.4 资金管理

工程造林的资金管理就是对工程造林的资金形成、分配和使用等进行考查、监督、分析和管理。它是工程造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意义是通过对资金管理, 可以从资金运动上反映和监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一般造林的投入偏低、计划偏大和资金分散, 不利于集中使用与管理等弊病, 能够综合平衡地使生产诸要素合理地组织乃至于实现, 从而既能保证重点造林工程, 又能兼顾一般造林, 使整个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2.5 工程造林的资金管理任务

工程造林的资金管理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筹集资金, 广开财源, 增加资金积累, 并对资金进行合理使用, 以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节约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降低造林成本, 做到花钱少, 办事多, 效果大。三是对国家的补助性资金, 必须专款专用, 不准挪用, 不准截留。四是在资金的拨付使用上, 实行分段管理。五是认真执行财政经济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 维护财经纪律, 加强工程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小结: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任何先进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保障我国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 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制度, 作为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章程和准则, 使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建立更加完善的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制度。工程造林的最大目的是改变过去那种无规划、无计划、临时突击、大轰大上的造林方法和粗放的经营措施。有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按工程建设模式严格地安排造林项目和造林过程, 提高集约经营强度, 促进林木速生丰产, 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谢贞贞, 宋国敬, 郭云霞, 等.雨季造林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36) .

[2]封伟光.加强外资造林管理提高造林成效[J].河南林业, 2003 (3) .

[3]王忠伟.主要项目管理工具在经济林造林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林研究, 2003 (4) .

[4]本刊评论员.改革造林管理体制积极推广工程造林[J].广西林业, 1987 (5) .

试论植树造林的方法与意义 篇8

1 植树造林常用方法

1.1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俗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特点是生长稳定, 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 故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挤压变形或受损伤和失水的可能, 栽植技术应高, 务必先育苗, 却可节省种子。总之, 植苗造林法受造林地立地条件和树种的限制少, 是应用较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使用的苗木, 主要是移植苗、播种苗 (也称原生苗) 和营养繁殖苗。在采伐迹地上有时进行人工更新时, 可以利用野生苗。目前, 个别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 获得较好的效果。植苗造林后, 苗木是否成活, 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 故在造林过程中, 从苗圃起苗、分级、选苗、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 直至定植全过程都应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应做到随起苗随栽植, 最大可能缩短时间, 让各环节保持苗根湿润。

1.2 其他方法

1.2.1 插条造林

在秋季和春季插条造林均可以进行, 秋季就要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而春季要在发芽前, 土壤解冻后此段时间内。采用1.5~2.0cm粗, 1~2年生的枝条, 剪去侧枝, 剪成长30~40cm的插穗, 根据一定的株行距, 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 之后踏实。插深应使插条的上部露2~3cm。若土壤较旱, 可用细土覆盖;此外也可使用塑料薄膜, 采用垄作, 可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应用此法。具体工序为, 先整好地, 作垄, 提前灌透水, 之后用塑料薄膜把整个垄面覆盖之后按一定的株距把插条插入垄中, 用细土把薄膜上的插孔盖住, 当长出叶子后, 方可撤掉薄膜;还有一种方法, 是在插前, 用石蜡速蘸插条的上切口, 即蜡封, 来控制插条水分过度散失, 之后插入垄中。需要关注的是, 必须插正, 即插穗的小头向上大头向下。

1.2.2 插根造林

此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差不多, 在春秋季都能进行, 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 剪成15~20cm长的段。根据一定的株行距, 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深30cm的坑, 直径20cm, 把根按45°角倾斜埋入, 应注意, 上部不可外露, 反而应埋入土下2~3cm, 插穗的方向是大头向上。

2 植树造林的意义

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让自然与经济、自然与人的矛盾得到有效的协调, 落实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植树造林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持水土与防风固沙

风沙所到之处, 城市会变成废墟, 田园会被埋葬。想抵抗风沙的袭击, 降低风的力量, 务必造防护林。根据一定的距离种植林带, 即能有效减弱70%~80%的风速, 还可经过树木的根系, 紧紧锁住水分来供给枝干树木生长, 同时还可固定土壤, 有效地控制水土的流失。据科学研究表明, 1 hm2林地与裸地相比, 至少能够多储水达3000m3, 而666.67 hm2森林的蓄水量即达200万m3, 想建造这样1座水库将要耗资1000万元, 由此可见植被的巨大能量。

2.2 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噪音,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当前噪音已变为困扰人类健康生活的一个难题, 植物篱笆和绿化林带有很好的隔音功能, 约30 m宽的林带能减少噪音6~8倍, 在噪音污染严重的区域加大植树种草的步伐、增加绿化面积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方法。

2.3 植树造林有助于净化空气, 增强空气湿度

研究表明:1株树在1年之内能够贮存1辆汽车行驶16 km所排放的尾气, 可以对空气净化起到巨大的作用, 特别是有些树种, 1hm2可以吸收60 kg二氧化硫, 当一个地区的绿化面积达50%以上时, 大气中的污染物就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 1株成年树, 能够向空气中蒸发水分400 kg/d, 为环境提供有益的空气湿度。

2.4 植树造林有助于保护自然物种的多样性

浅谈造林整地的意义和方法 篇9

1 造林整地的特点

造林整地和农耕地整地不同。首先,造林地种类多种多样、地域广、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立地类型不一。这就决定了整地任务的艰巨佳和方法的多样性。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通常只能进行局部整地。其次,林木生长周期长,一般是培育一代只整地一次,这就要求整地的质量要高,作用的时间要长,效果要好。

2 整地的作用

2.1 改善立地条件

造林地整地对立地条件的改善体现在对土壤结构、养分和水分等方面的改善。干早区造林,水分缺乏是突出的限制因子,,通过整地蓄水保墒,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壤水分亏缺的问题。

2.2 保持水土

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整地是水土保持的简易工程,通过整地形成的微地形、水平沟、水平阶和鱼鳞坑等,将坡面的雨水、径流和泥沙存贮起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为幼树蓄水保墒。

2.3 减少幼林危害

整地是通过消除有害生物的发育条件和改善造林地的热量条件两方面来减少新造幼林可能受到的危害。

2.4 造林施工

提高造林质量,整地清除了杂草、灌木,改变了造林地的小地形,有利于合理进行种植点的配且。土壤经过深翻,人工栽植过程省力、省工,有利于保证造林质量。如整地达到规格要求,则不易产生窝根和覆土不足的现象。

2.5 提高造林成活率

经过整地后的土壤能促进幼林生长,特别是立地较差的土壤,水热条件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有利于播种后种子发芽出苗,或植苗后苗木生根成活,通过整地,减弱了植被与林木对营养空间的竞争,有利于幼树的生长发育。

3 整地的时间

整地的时间是保证发挥整地效果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干旱地区更为重要。一般来说,除冬季土壤封冻期外,春、夏、秋三季均可整地,但以伏天为好,既有利于消灭杂草,又有利于蓄水保墒。从整个造林过程来看,一般应做到提前整地,这样有利于土壤充分热化,杂草灌木根系充分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发挥较大的蓄水保墒作用,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也便于安排劳力,及时造林,不误林时。提前整地,最好是在整地和造林之间有一个降水较多的季节,如准备秋季造林,可在雨季前整地;准备春季造林,可在头年雨季以前或至少也要在秋季整地。因此,提前整地一般是提前1~2个季节,但最多不超过二年。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群众行造林时,整地时间最好与农忙错开。

4 整地的方式、方法

整地方式要根据林种、树种的不同,视造林地立地条件因地制宜设计。

4.1 全面整地

全面翻垦造林地土壤,主要适用于平原、无风蚀的沙荒地和坡度15°以下水土流失轻微的缓坡地,以及林农间作或用来营造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地。翻垦深度一般在25cm以上。但山地造林全面整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不提倡全面整地。

4.2 带状整地

呈长条状隔带墒翻造林地的土壤,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此法改善地条件的作用较好,有利于水土保持,带状整地适用于平原地区水分较好的荒地、风蚀危害较轻的沙地、坡度平缓或坡度虽大但坡面平整的山地,以及伐根数量不多的采伐迹地和林中空地等。一般带状整地不改变小地形。

4.3 块壮整地

即在栽植点周围进行块状翻垦造林地土壤。块状整地面积大小,应根据立地条件和树种特性,以及苗木规格而定,植被稀疏、土质疏松,可采用小苗造林,整地规格可小些;反之,宜稍大些。一般边长或穴径都在0.3~0.5m。块状整地通常在山地有穴状、鱼鳞坑等整地方法;在平原有坑状、高台等整地方法。

此外,在土层浅薄、岩石裸露、过于贫瘠的石质山地,或土壤较差的平地或山地可采用客土整地的方法,从其他地方取肥土堆入种植穴内。

5 整地技术规格要求

为了保证整地效果,有利于幼林生长,除了因地制宜地选择整地方法外,还要强调整地的质量要求,尤其应保证整地深度、宽度和断面形式的规格质量

5.1 整地深度

整地深度是整地各种技术中最重要的指标。确定整地深度时,应考虑地区的气候特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林木根系分布的特点,以及经济和经营条件等。一般来说。在干旱地区、阳坡、低海拔、水肥条件差的地方,深根性树种或速生丰产林,经营强度较大时,整地深度宜稍大,通常在50m左右。相反,可适当小些。但整地深度的下限应超过造林常用苗木根系的长度,一般为20~30cm。

5.2 破土宽度

局部整地时的破土宽度,应以在自然条件允许和经济条件可能的前提下,力争最大限度地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为原则。具体应根据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灾害性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植被状况以及树种要求的营养面积和经济条件等综合考虑。

植树造林方法及意义 篇10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意义

环境保护以及农林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任务, 为有效履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障农林业的正常发展, 对林业工程造林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十分重要。造林工程中, 资金、劳动力、器材和机械、管理规划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对造林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即是要对造林活动中所用到的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地安排和调配。在我国林业工程政策施行之初, 我国的造林活动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随着工程的开展和经验的积累, 造林工程在其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资金和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和缺陷仍然存在, 根据林业工程的实际开展情况, 相关部门必须做好整改和完善工作, 确保林业工程的稳定进行。

1 造林管理的意义与原则

1.1 造林管理的意义

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林业造林工程实现有效管理就是要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对造林过程中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高度有效地分配和应用, 使各工程部门间的关系得到有效协调, 使造林活动能在统一化、系统化的管理下进行。在造林管理活动中, 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必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对林业规划的信息展开搜集, 并在理论指导下对林业工程造林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行流程做一个明确具体的规划, 实现对造林活动的有效管理, 保障造林活动有序开展。除此之外, 还可以设立相关的奖惩制度, 对成绩比较突出的团队或个人进行奖励, 从而调动工程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违反规定或延误工程的团体和个人进行批评和惩罚, 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1.2 造林管理应该遵循的的原则

1.2.1 造林管理要遵循综合考量原则

由于造林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在造林活动进行中, 管理者必须全面的考虑工程地域内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等因素, 然后制定相应的整体规划措施, 使造林活动在既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平衡, 又能达到有效成果的条件下进行。

1.2.2 造林管理必须遵循系统化管理原则

造林活动涉及到方案规划、人员调配、器械安排、资金管理、工作监督等多方面的内容, 因此, 造林管理必须遵循系统化的管理原则。通过对各种现有资源的合理安排和调配, 从而避免在造林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和任务重叠等情况, 使造林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开展。

1.2.3 造林管理要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

树林的形成需要时间, 造林活动要取得显著的经济成效也需要时间, 因此, 造林活动是一项长期且必须不断坚持的工程。对林业工程管理者而言, 急功近利的思想应当彻底避免, 管理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必须从长远考虑, 从多层次、多方面进行考量, 在不同角度实现林业工程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实现林业活动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有机统一。

2 造林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造林工程技术管理和监督管理

在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 造林技术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对造林项目的实施以及其工程效率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 加强在造林活动中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相当重要。对造林技术的管理要在适用、先进、经济等3个原则的要求下开展:造林技术的研发必须符合我国当前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现状, 造林工程的开展要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林技术的研发必须追求创新性, 其发展趋势要向利用简便、经济效益良好方向努力;造林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要充分考虑经济效应, 追求在保证其功能效果的前提条件下, 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和能源的消耗, 保证造林活动的经济合理。造林管理过程中还应当积极建立完整的工程体系, 对每个体系下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进行具体详细的划分, 使组织管理人员能对工程进展情况有清晰地掌控, 还要加强对各部门工作过程的监督管理, 避免消极怠工和工作失误, 确保造林工程的实施效率。

2.2 大力开展人员培训,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力度

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对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林业工程造林活动的管理过程中,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同样十分重要。要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任务:

加大工程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 提高一线工人的工作能力。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我国造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 目前我国林业工程中从事造林行业的工人普遍存在缺乏造林工程专业技能和工作意识的问题, 人员素质达不到造林行业工作标准。因此, 在对造林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要加大力度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组织短期培训或向其他单位进行访问学习等途径来加强对员工专业素质的培养, 提高一线员工的专业技能, 从而提高造林工程的进行效率, 使造林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造林工程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造林行业的规划和相关工程的专业知识, 还要对企业管理和规划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能完成对工程发展方向、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的合理分配管理, 管理人员还要对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条例有一定认识。

在完成对工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组织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任务之后, 还要完善对各方面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要将专业性人才分配到与其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中, 避免由于人员调动不合理引起的人力浪费和人才流失, 让工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工程项目进行中得到有效的利用。

2.3 合理调配造林管理项目资金

充足的资金来源是保证工程合理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工程项目的运营状况、成本消耗、物资使用情况等都能通过资金的流动反映出来。因此, 在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过程中, 要加强对工程内部资金的预算以及合理化分配, 实现对资金的合理调配。要积极扩大林业工程项目资金的来源, 除了利用国家财政部门拨出的专门款项和补助资金以外, 还要积极做好招商工作, 吸引更多资金来进行林业工程的建设;要减少在林业工程中造林活动的资金消耗, 在保证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使每笔款项得到合理的利用;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调配资金, 对于工程设备要做好妥善管理, 减少因设备损坏造成的维修和更换设备的费用;对资金要实行分级化的管理, 工程总财务管理人员先将资金分配到各部门的财会手中, 部门内部再对资金进行进一步分配, 使资金安排管理层层细化, 减少错误和漏洞的发生;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对各部门的财务状况要进行定期检查, 使项目资金管理能遵照国家财政相关规定得到具体落实。

3 造林管理对林业工程的作用和意义

3.1 合理计划造林工作, 避免资源和资金浪费

在对林业工程造林活动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造林活动安排的各项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机械设备、款项资金等, 进行科学合理地调配, 使林业工程中各项资源的使用更合理化、科学化, 从而避免对现有资源以及资金的浪费, 促进林业工程能够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3.2 完善管理体系, 提高工程效率

造林管理就是指通过对造林工程中的技术、人员、资金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促成造林项目的顺利完成。通过对造林工程的有效管理, 可以避免在造林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和盲目施工等现象, 使造林工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协调造林工程中个部门间的关系和工作进度, 完善林业工程整体管理体系, 提高造林工程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 林业工程策划管理者在对造林工程的管理中, 能有效总结前人经验, 对不合理的工程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造, 从而促进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健康合理发展。

4 结束语

造林工程对保护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 促进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林业工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造林管理对林业工程中的各种资源和工程体系进行了合体的分配和调整, 有利于我国林业工程活动的顺利进行, 并将林业生产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促进了我国林业工程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乔雷.浅析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27) .

[2]齐向伟, 张姬利.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3) .

[3]孙成福.对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和意义的探究[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3 (10) .

[4]韦泽华.浅谈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林业科技情报, 2013, 45 (1) .

植树造林方法及意义 篇11

1种苗生产的改善

种苗是一切林业工作的基础, 若是种苗的生产工作没有做好, 便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林业工作的效率。而工作的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可持续发展的结果和质量, 种苗的好坏直接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程度。只有种苗优秀, 才能够营造出高产优质的林木。而想要生产出优秀的种苗, 就必须要利用最先进科学技术来进行种苗的培育, 攻克良种的规模生产和快速繁殖的技术难关。而对于繁育基地以及农林研究所等配套的硬件设施也应该配备齐全, 为优秀种苗的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优秀的种子和树苗是我们进行营林造林的第一步, 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如此迅速的情况下, 好的种子和树苗就相当于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提前占据了一个有利的地位, 保证今后社会的营林造林能够得到更加迅速的实现, 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的社会发展进程, 而拥有了优秀的种苗, 还应该对优秀的种苗进行大力地推广, 只有优秀的种子和树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普遍的实施, 我们的整体营林和造林行业才能得到发展, 我们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让大家都接受优秀的种苗, 目前社会也是有着很多的方式, 比如说可以通过示范等手段鼓励大家积极使用优秀种苗, 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效益。而除了需要对种苗进行推广以外, 对容器育苗这种育苗方法也应该进行大力的推广。因为容器育苗法可以加速苗木的繁殖, 对于一些想要扩大林区, 或是想要延长造林季节的地区非常适用。而容器育苗法的作用还不仅仅如此, 它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并实现幼林的郁闭加速。

2经营方式的优化

2.1生产机器的优化。生产机器是每个生产和工程运作的必备品, 也是我们社会对于营林造林行业的重视程度, 好的生产机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省我们的人力和物力, 也在一定条件下提高我们的生产速度, 想要提高营林造林的效率与质量, 必须要把集约化的营林造林理念贯彻到实际经营工作当中, 一改过去的粗放式工作经营方式, 通过使用先进的机器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整地等工作, 利用现代的化学药物等手段, 来代替传统的割草、控草等工作。通过这种集约化的经营模式, 可以有效提高营林造林的工作效率, 并提升营林造林的质量, 把炼山造林变为整地造林。因此, 通过改进我们的生产机器设备可以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和可持续, 使得我们的营林造林工程更加顺利进行。

2.2灌溉施肥方式的优化。除了在造林的技术手段等层面进行改变, 还要重视营林造林的管理工作, 把施肥、灌溉、修剪、抚育等一系列与营林造林相关的工作设计成一套系统的流程, 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 对营林造林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 从而达到促进林业发展的目的。好的灌溉和施肥的方式可以使得我们的生产效果得到最大发挥, 同时也使得营林造林的生产原料得到节约以及得到更多的利用。施肥和灌溉是植树造林的重要步骤, 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步, 没有施肥和灌溉的补充, 我们的林业发展也就不能得到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2.3丰富生态环境。由于森林是一个拥有上下多层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 植树造林的行为也是生态环境发展的一种, 生态环境的范围包括很多,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对于生态环境丰富度的补充和扩展, 保持一个生态的平衡, 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把森林营造成一个复林层的多样化稳定结构, 丰富其中的生态群落, 完善森林的生态功能, 从而实现森林的最优发展, 提升营林造林的经营水平, 从而达到优化环境以及对于保护环境的目的。

3相关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随着我国林权制度的逐渐完善, 社会林农对于营林造林的热情持续增长, 从而形成了如今一片“争山造林”的大好形势。然而, 森林行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行业, 它除了对经济有所发展以外, 还涉及到绿化和环保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阻碍, 同时也使得社会相关部门的工作和职责得不到履行, 从而导致了社会发展收到滞留, 也使得我们的林业发展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后果的产生。因此, 就需要社会的相关部门加紧脚步, 达到真正的营林造林的目的, 做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一致, 相关部门的发展和自我监督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我们社会的整体和谐和各个部分的独立发展。

4如何提高可持续发展下的林业营林的建设

4.1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作为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 人力资源的利用永远排在首要地位, 由于无论在何种行业、何种工作当中, 人才资源永远是第一资源, 所以想要确切落实营林造林的管理生产工作, 提高营林造林的工作效率, 促进造林事业的发展, 对于一支优秀的营林造林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人力资源的建设必须要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保证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方案, 从而也要保证实施的力度和适应度。

4.2技术能力建设。生产和发展都需要技术的支持, 社会的发展和林业的进步也必须要有技术的保障, 我们的营林造林如果没有技术的保障, 就相当于一个空壳, 没有实际的内容和具体的实施, 因此, 我们更要保证技术的建设和技术的支持, 从而发展可持续发展下的营林造林。

结束语

根据上面的一系列介绍, 我们对于营林造林的相关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首先, 营林造林事业无论对哪个国家而言, 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生态系统建设, 也对自然环境的维护有着极大的作用。而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保证营林造林更是需要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支持把握, 本文都做了一定的分析, 希望可以通过笔者的分析, 让大家更加的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

摘要:现代社会注重的是可持续发展, 所有的生产和社会的进步都讲究一定程度上的环保和绿色, 特别是自从党的一系列会议和理念提出, 我们更是对社会发展投入了更大的精力, 当然也是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近几年来, 提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难免就要提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植树造林才能发挥更大的效果。然而, 由于社会对营林造林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 现代社会对于发展营林造林都提出了很多的意见, 强调了我们就要加强营林造林工作, 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进而充分利用森林资源, 完善森林的功能和作用, 最终达到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营林,造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志荣.浅析在可持续发展下营林造林工作的意义及完善, 2011.

上一篇:非教学技术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