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苗木(精选10篇)
造林苗木 篇1
红叶杨是由河南省虞城县高级工程师程湘军发现并选育的2025杨芽变品系, 具有彩叶、速生、抗性强等优点。东至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陲, 长江中游南岸,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 年平均降水量1 530.6 mm, 年平均相对湿度80%。2007年1月从河南省引种红叶杨进行苗木繁殖。造林地在东至县木塔乡某村, 位于北纬29°45′40″, 东经116°56′56″的龙泉河上游, 距东至县城70 km。该造林地属冲积轻砂壤土, 土层深厚, 肥力中等, 面积13.33 hm2。为探究红叶杨在该地生长发育情况, 进行了对比栽培试验, 利用2芽短穗扦插, 运用2025杨作砧木嫁接、1叶1芽扦插技术繁殖红叶杨。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对照杨树为皖林1号杨。2010年11月16日测量胸径等有关数据, 分析二年生红叶杨生长情况。短穗扦插、嫁接育苗和1叶1芽扦插方法培育的红叶杨, 其树高分别为6.1、6.5、5.6 m, 平均6.1 m;胸径分别为7.1、7.7、6.8cm, 平均7.2 cm。对照皖林1号杨的树高和胸径分别为6.3m和6.2 cm。试验地2010年7月遭洪水冲击, 9月又受到杨扇舟蛾为主的食叶害虫危害, 吃光树叶, 对生长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调查结果看, 二年生红叶杨平均胸径比皖林1号大1.0 cm, 平均树高与皖林1号相当, 仅低0.2 m, 综合表现红叶杨的生长量占优。另外, 从试验地观察, 红叶杨杨树天牛的危害也比皖林1号更轻。当年春季利用2芽短穗扦插红叶杨成苗2万株, 运用2025杨作砧木嫁接红叶杨1.2万株, 运用快繁技术当年繁殖红叶杨6万株。2009年造林13.33 hm2。现将红叶杨繁殖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 苗木繁育
1.1 短穗扦插
整个扦插在钢架塑模大棚中进行。大棚长40 m, 宽6.2m, 插前施入腐熟的鸡粪500 kg, 过磷酸钙30 kg, 细致整地, 做苗床宽1.5 m, 床高20 cm, 步道沟宽40 cm左右。苗床用1%高锰酸钾喷雾消毒。苗木调回后, 立即浸入河水中3 d以上, 然后将苗木捞起剪成穗条 (根部可栽植作采穗圃) , 将穗条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 min后剪成5~8 cm的2芽短插穗, 上部平剪口, 距上芽5 mm左右, 下部呈马耳形斜剪口, 剪口在下芽的背面。上剪口用石蜡封闭, 然后放入配制好的生根剂溶液中浸泡10~15 min, 于大棚中用竹片引洞扦插, 扦插深度以刚见到上芽为好, 密度8 cm×10 cm, 扦插结束立即喷透水, 此时恰好露出上芽。喷水后在苗床上覆盖地膜保温, 并覆盖大棚裙膜。整个大棚扦插2万余株。至3月上中旬插穗展叶达50%以上时揭去地膜, 视苗床干湿度适度进行喷水, 并喷洒杀菌剂防止病害发生。当幼苗达4~6片叶、苗高10 cm以上时, 停止供水并揭开裙膜炼苗7~10 d, 然后移栽到苗圃地继续培育, 株行距40 cm×80 cm, 栽后立即喷透水定根, 栽后10~15 d要保持苗床湿润, 防止因苗床太干导致幼苗脱水死亡[1,2]。后期管理以除草为主, 适度追肥, 病虫害极少时可以不防治。扦插中发现插穗以上中部最好, 基部次之;顶部发叶最慢, 可能是由于中上部芽较为饱满, 储存的营养物质多, 而顶芽中存有抑制萌发的物质, 需要较长积温才能消除。
1.2 嫁接育苗
采用早春扦插的2025杨作砧木时, 可于6—7月当砧木地径达0.8~1.0 cm时开始进行嵌芽接。在红叶杨采穗圃采集接穗, 立即剪去叶片, 保留叶柄, 放入装有清水的水桶中, 将接穗削成马耳形, 略带木质部, 将砧木距地面8~10 cm处的光滑面削成与接穗大小相似的面, 将接穗插入砧木并绑紧不留缝隙, 露出接穗上的芽, 然后在接穗上方保留2~3片叶进行第1次剪砧, 剪除多余的萌蘖, 抹除砧木上除接芽以外的芽2~3次, 保留叶片, 待接芽成活并长叶后解绑, 并距接芽上方1~2 cm处进行第2次剪砧。注意第2次剪砧不可过早, 否则易导致接芽不能进行光合自养而死亡。嫁接时要注意避开雨天, 但因为有叶片的阻挡, 小雨天、高温时节嫁接仍然能保持很高的成活率。
1.3 1叶1芽扦插
将红叶杨剪穗后的根段冬季栽入大棚中作采穗圃, 株行距0.8 m×1.0 m, 大棚中重施基肥, 扣棚保温, 促使加快萌芽与生长。每株选留2~4根穗条培养, 当5—6月穗条长60cm以上半木质化时即可采条繁殖。
将消毒后的轻砂土装入营养钵中, 摆放到大棚苗床上, 大棚中安装自动喷雾设施, 用电子控制仪自动控制喷雾时间与间隔。从采穗圃中剪取红叶杨穗条放入盛水桶中, 提到靠近大棚的庇荫处用修枝剪剪成1叶1芽短插穗, 上剪口平剪, 剪口距芽应不少于5 mm, 下部斜剪, 剪切前需对修剪工具进行消毒处理。由于红叶杨叶片较大, 应将数张叶片整齐地叠放在一起用剪刀剪为原叶片1/3~1/2大小, 这样扦插后插穗不易倒伏, 另外扦插时叶片应保持同一方向, 不应相互遮蔽, 以免叶片不能充分接收雾滴而影响喷雾效果。1叶1芽繁殖成功的关键是保持叶面不脱水, 特别是扦插前期或气温较高的白天更要保持短的喷雾间隔期, 随着根系的形成, 可延长喷雾间隔期。夏季大棚中温度较高, 需覆盖50%遮阳网进行遮荫, 并打开裙膜通风。但通风会对喷雾效果产生影响, 大棚四周会有少量营养钵因缺水造成死苗。据观察, 生根较快、长势较好的还是半木质化中上部穗条, 因其营养高、活性好, 这与冬季扦插表现一致。而且试验用嫩梢扦插也能成活。幼苗生根长叶后可进行根外追肥, 每7 d追施1次。当苗木长成4~6片叶后, 将营养钵喷透水运到大田脱钵移栽继续培养 (喷透水后脱钵时不松散) , 成活率很高。25~30 d可培育1批小苗。
快繁技术的核心是水分的控制与管理[3,4]。插穗通过自身叶片进行光合自养, 为芽、茎、切口的发育源源不断地提供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及其他生根促进物。要保证叶片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需安装大棚、动力泵、供水管道、微喷头、电磁阀、止回阀、过滤器、电子育苗控制仪等组成自动喷雾控制系统。喷雾效果要达到叶面有干有湿, 干不萎蔫, 湿不烂根的效果。根据苗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以及温度、湿度、光照等灵活设置育苗控制仪的喷雾时间及间隔。一般喷雾时间设置为10~15 s (选择喷雾时间长短需加上水在水管中的运行时间) , 间隔时间设置:夏季晴天中午2~5 min, 早晚5~10 min, 夜间20~30 min。苗木生根、新叶长成后逐渐延长喷雾的间隔时间。
由于快繁技术的关键是生根问题, 因而基质的无菌与透气性很重要。本苗圃第1期使用香菇废料、沙、土各1/3配成营养土装钵扦插红叶杨, 10 d后发现插穗半木质化的髓心出现腐烂, 插穗逐渐死亡, 造成了很大损失。并且全部用香菇废料装钵试验的也发生同样问题, 而用粗沙、细沙、沙性土装钵试验扦插的发根正常, 未出现腐烂。分析原因是袋装香菇废料未充分腐熟所致, 因此生产中要确保基质完全腐熟。
2 造林
用挖机深翻土壤, 采用插干造林方法, 设计株行距5 m×6 m。在苗圃地选取3.5 m大苗, 用快刀贴地砍取苗木, 用修枝剪剪去侧枝, 每10株成1捆, 运至造林地后立即放入河水中浸泡, 浸泡时以全部没入河水中为好。栽植时用钢钎引定植孔, 再用快刀将苗木基部切削成马耳形光滑切口, 随即插入定植孔, 深度60 cm左右。并且要用钢钎将苗木周围土壤靠近苗木挤一下, 使苗木与土壤密切接触, 不留缝隙, 以防止苗木基部水分蒸发散失, 影响生根与成活。
红叶杨插干造林的主要技术关键:一是苗木的浸泡时间要在24 h以上, 浸泡时以流动的水最好。笔者将苗木在河沟中浸泡从12月至翌年3月中旬, 历时逾3个月后栽植效果很好, 主要原因是当水温低于苗木发芽起始温度时, 水中的含氧量能满足苗木微弱的呼吸作用, 不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命活动。二是注重栽植深度。扦插较深, 一方面可扩展根系吸收范围, 另一方面有利于苗木稳固, 增强其抗风性。一般苗越高、土壤越疏松越宜深栽, 但栽植深度不宜少于50cm。三是栽植要紧实。苗木与土壤密接不留空隙, 有利于苗干保持水分及快速生根。此外, 东至地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区, 秋季落叶后土壤未上冻之前在不是很干旱的情况下栽植能延长根系形成时间, 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 效果会更好。红叶杨是速生树种, 特别要注重创造促进苗木快速生长的条件, 比如采取除草、松土、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修枝等技术手段, 集约经营, 才能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1叶1芽扦插繁殖速度最快, 效果最好, 成本最低。2007年运用此法成功繁殖苗木3批次, 移栽面积2 hm2, 培育苗木6万余株, 成活率达98%以上。此法打破了过去每年只能繁殖1代苗木的惯例。1叶1芽快繁的技术核心是叶片与基质的水分管理, 一方面要保证叶片的正常光合、呼吸作用, 避免叶片过干萎蔫或过湿糜烂;另一方面要保持基质疏松透气无菌或少菌, 利于根原基的形成及根系生长发育。运用插干方式造林栽植红叶杨是利用红叶杨易生根的特性而采取的造林方法。同时, 能大大减少造林投资成本。插干造林要注意把握苗木浸泡、栽植等关键环节。根据对二年生造林情况观测, 红叶杨与皖林1号杨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基本相当。红叶杨彩叶美观, 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应用。红叶杨生长速度快, 耐水淹, 抗虫抗病性强, 材质好, 也是东至县优良的杨树用材林替代品种, 适宜在东至县及周边地区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霞, 赵海滨, 王妍, 等.中华红叶杨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8) :182, 184.
[2]赵天雪, 肖国栋, 相培应, 等.中华红叶杨在河西地区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林业科技, 2009 (4) :48.
[3]林建峰.长治市红叶杨栽培与繁殖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25 (12) :106-107.
[4]马彦.中华红叶杨繁育及园林应用[J].甘肃农业科技, 2009 (12) :51-53.
造林苗木 篇2
摘 要:裸根苗木栽植具有方便、快捷、造林成本低的优点,工程造林中普遍采用;但也有苗木易失水的缺点。苗木质量、起苗运输以及保管和栽植管理等因素均可影响 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在中卫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因其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对裸根苗木工程造林又提高了质量标准和造林难度。因此,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造林模 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践探索,在沙坡头区总结出了效果较佳的裸根苗木工程造林模式。
关键词:裸根苗木;工程造林;造林模式;特点;原因;成效分析
中卫市所辖两县一区的大部分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带,常年干旱少雨,春夏多风沙天气,空气干燥,加之近几年宁夏春季气温偏高,在 这样高温、干旱的环境下进行裸根苗木工程造林,极易发生苗木失水现象。本人通过对近年来中卫市政府实施的几项重点工程造林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到区内外调 苗过程中对周边其它地区造林现状的观察和比较发现:采用不同的工程造林模式,苗木成活率各不相同。经过分析、研究、总结,采用造林苗木“供、栽、管”一条 龙的运行模式,是干旱地区裸根苗木工程造林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干旱地区裸根苗木工程造林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1 裸根树苗移植成活的原因和条件
可以采用裸根移栽的树种树苗大多属落叶类树种,其苗木根系发达,根径粗大,根系和枝干的木质化程度较高,新根萌发快。树苗移植中只需对根系和枝干采取适当 遮荫保湿处理即可,树苗一般失水较轻,或虽部分失水,但在移栽后,苗木在适宜水、土条件下可以 免费苗木求购信息 萌发新根,抽出新的枝叶。可是在移栽过程中,若不注意树苗质 量、尤其对树苗根部的保护,一旦造成失水,使其细胞组织不能再吸水还原复生,或因包装不当,气温过高,造成苗木受热,破坏其组织器官的生命力,导致树苗移 植不能成活。因此,裸根树苗移植,必须保护好树苗根部及树干,使其不失水、不受热。
由于裸根树苗在起苗时树苗的部分主根和侧根以及毛细根被切除,为使树上树下达到平衡,移栽时必须对移栽的树苗枝干进行适当的修剪,并用油漆等封闭伤口。
1.2 工程造林的特点和要求
工程造林是有政府规划设计,并有政府投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施的大型植树造林活动,具有占地面积大、栽植规划整齐、苗木用量大、质量和规格标准要求高、资 金和人力投入大的特点;同时还因苗木用量大,本地一般难以满足需要,大部分苗木需要到外地进行采购、调运。另外,工程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大小,不仅关系着项 目工程经济效益的大小和社会效益的显现,还关系着政府的形象和声誉等问题。因此,工程造林要求承建单位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造林任务,尽一切可 能,努力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加大树木管护,确保树木健康正常生长。
1.3 裸根苗木工程造林的优缺点
运用裸根苗木进行工程造林,具有苗木起运方便、快捷,对起苗者技术要求低,造林成本低等优点。但也有因工程造林苗木用量大、苗源地相对分散、苗木运输路程 遥远,需要投入的人力多等因素,工程建设单位难以实现对所有苗木的采购、运输、假植、栽植管理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管理,给工程造林带来一定的难度。一旦调运 的苗木木质化程度较低,或在起苗、包装、运苗、假植和栽植及灌水等环节中,有一项防范措施不及时、不到位,都会造成苗木部分或全部失水,极大地影响造林成 活率。此类现象在中卫及周边区内外地区近几年的工程造林中时有发生。
1.4 干旱地区特殊的环境条件对裸根苗木工程造林的限制性要求
中卫市乃至宁夏山川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雪,空气干燥,而且春秋两季多风沙天气。尤其香山地区一带,地处腾格里大沙漠东南边缘,是我国的中部干旱带。海拔1600m以上,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积温3720℃,平均气温在7.3~9.5℃之间,年均降水量180mm左右,年 蒸发量1930~2172mm。春季土壤自然含水量较低,加之干燥的空气和频繁的风沙天气,不论是在起苗过程中,还是在挖坑栽树过程中,因水分蒸发快,土 壤和苗木都极易失水。且随着全球气候逐年变暖的不利影响,中卫市近几年的气候也变化无常,出现冬夏干旱少雨雪,春季气温偏高等反常现象,如2009年3月 30日和4月22~23日,最高气温达30℃以上。
根据中卫市的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在造林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树苗的保护。树苗在起运和栽植前,不得将树苗尤其根系长时间裸漏和曝晒。在干旱的壤土地上,植树坑应比沙壤土地上的较大、较深;栽植后特别注意浇透定根水,且1周内补灌水1次,其后,视土壤水分情况约半月左右浇水1次,方可确保树苗栽植后不会因 缺水而死亡。其次,应尽可能选择大规格、木质化程度高的树苗。注意不能采用大肥大水培育的速生苗,因其木质化程度较低,在空气比较干燥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造林,苗木极易失水抽干死亡。各种工程造林模式效果差异的原因所在
苗木供应与栽植管护相分离的各类工程造林模式,因不能达到各相关单位及其参与人员齐心协力、共同负责,存在责任推诿扯皮现象。在中卫市2009~2010 年的一些造林工程中,执行造林栽植任务的部分部门单位和乡村,存在供苗商将树苗交来经有关人员验收、接受后,对当天不及时栽植或当天无法及时栽植的树苗,没有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将苗木进行假植,甚至有些地方的树苗栽植后因各种因素不能及时浇水;有些即使栽植后浇了点水,但更本没有浇透,检查树苗根部下面的土 壤还是干的。
造成造林成活率不高的原因,除栽植管护者可能存在不负责任的因素外,还有些供苗商因只负责供苗,其在甲地验收不合格的苗木,再转手托关系交到乙地蒙混过 关,以次充好,影响造林成活率;也有些供苗商将根系已明显失水的苗木,与未失水的好树苗一同粘泥浆再交苗;有些供苗商将合同规定范围之外的南方速生树苗运 来交售,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而采用中标单位负责“供苗、栽植、保活”一体化的造林模式中,中标单位及其每一个相关人员为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都会与项目建设单位齐心协力、共同负责,尽最大限度地高质量完成工程造林任务。2010年沙坡头区永大线节水农业示范项目枣树栽植工程和中冶美利纸业采用小规格苗木营造速生林的工程效果就是最好 的例证,造林成活率均在90%以上。因其造林成活率高,很少进行补植,不仅减少了二次投资,而且造林后林貌整齐。最佳造林模式
造林苗木 篇3
【关键词】红叶杨;无性繁殖;短穗扦插;嫁接育苗;造林技术
1.苗木繁育
1.1短穗扦插
整个扦插在钢架塑模大棚中进行。大棚长40m,宽6.2m,插前施入腐熟的鸡粪500kg,过磷酸钙30kg,细致整地,做苗床宽1.5m,床高20cm,步道沟宽40cm左右。苗床用1%高锰酸钾喷雾消毒。苗木调回后,立即浸入河水中3d以上,然后将苗木捞起剪成穗条(根部可栽植作采穗圃),将穗条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min后剪成5~8 cm的2芽短插穗,上部平剪口,距上芽5mm左右,下部呈马耳形斜剪口,剪口在下芽的背面。上剪口用石蜡封闭,然后放入配制好的生根剂溶液中浸泡10~15min,于大棚中用竹片引洞扦插,扦插深度以刚见到上芽为好,密度8cm×10cm,扦插结束立即喷透水,此时恰好露出上芽。喷水后在苗床上覆盖地膜保温,并覆盖大棚裙膜。整个大棚扦插2万余株。至3月上中旬插穗展叶达50%以上时揭去地膜,视苗床干湿度适度进行喷水,并喷洒杀菌剂防止病害发生。当幼苗达4~6片叶、苗高10cm以上时,停止供水并揭开裙膜炼苗7~10d,然后移栽到苗圃地继续培育,株行距40cm×80cm,栽后立即喷透水定根,栽后10~15d要保持苗床湿润,防止因苗床太干导致幼苗脱水死亡[1-2]。后期管理以除草为主,适度追肥,病虫害极少时可以不防治。扦插中发现插穗以上中部最好,基部次之;顶部发叶最慢,可能是由于中上部芽较为饱满,储存的营养物质多,而顶芽中存有抑制萌发的物质,需要较长积温才能消除。
1.2嫁接育苗
采用早春扦插的2025杨作砧木时,可于6-7月当砧木地径达0.8~1.0cm时开始进行嵌芽接。在红叶杨采穗圃采集接穗,立即剪去叶片,保留叶柄,放入装有清水的水桶中,将接穗削成马耳形,略带木质部,将砧木距地面8~10cm处的光滑面削成与接穗大小相似的面,将接穗插入砧木并绑紧不留缝隙,露出接穗上的芽,然后在接穗上方保留2~3片叶进行第1次剪砧,剪除多余的萌蘖,抹除砧木上除接芽以外的芽2~3次,保留叶片,待接芽成活并长叶后解绑,并距接芽上方1~2cm处进行第2次剪砧。注意第2次剪砧不可过早,否则易导致接芽不能进行光合自养而死亡。嫁接时要注意避开雨天,但因为有叶片的阻挡,小雨天、高温时节嫁接仍然能保持很高的成活率。
1.3 1叶1芽扦插
将红叶杨剪穗后的根段冬季栽入大棚中作采穗圃,株行距0.8m×1.0m,大棚中重施基肥,扣棚保温,促使加快萌芽与生长。每株选留2~4根穗条培养,当5-6月穗条长60cm以上半木质化时即可采条繁殖。
将消毒后的轻砂土装入营养钵中,摆放到大棚苗床上,大棚中安装自动喷雾设施,用电子控制仪自动控制喷雾时间与间隔。从采穗圃中剪取红叶杨穗条放入盛水桶中,提到靠近大棚的庇荫处用修枝剪剪成1叶1芽短插穗,上剪口平剪,剪口距芽应不少于5mm,下部斜剪,剪切前需对修剪工具进行消毒处理。由于红叶杨叶片较大,应将数张叶片整齐地叠放在一起用剪刀剪为原叶片1/3~1/2大小,这样扦插后插穗不易倒伏,另外扦插时叶片应保持同一方向,不应相互遮蔽,以免叶片不能充分接收雾滴而影响喷雾效果。1叶1芽繁殖成功的关键是保持叶面不脱水,特别是扦插前期或气温较高的白天更要保持短的喷雾间隔期,随着根系的形成,可延长喷雾间隔期。夏季大棚中温度较高,需覆盖50%遮阳网进行遮荫,并打开裙膜通风。但通风会对喷雾效果产生影响,大棚四周会有少量营养钵因缺水造成死苗。据观察,生根较快、长势较好的还是半木质化中上部穗条,因其营养高、活性好,这与冬季扦插表现一致。而且试验用嫩梢扦插也能成活。幼苗生根长叶后可进行根外追肥,每7d追施1次。当苗木长成4~6片叶后,将营养钵喷透水运到大田脱钵移栽继续培养(喷透水后脱钵时不松散),成活率很高。25~30d可培育1批小苗。
2.造林
用挖机深翻土壤,采用插干造林方法,设计株行距5m×6m。在苗圃地选取3.5m大苗,用快刀贴地砍取苗木,用修枝剪剪去侧枝,每10株成1捆,运至造林地后立即放入河水中浸泡,浸泡时以全部没入河水中为好。栽植时用钢钎引定植孔,再用快刀将苗木基部切削成马耳形光滑切口,随即插入定植孔,深度60cm左右。并且要用钢钎将苗木周围土壤靠近苗木挤一下,使苗木与土壤密切接触,不留缝隙,以防止苗木基部水分蒸发散失,影响生根与成活。
红叶杨插干造林的主要技术关键:一是苗木的浸泡时间要在24h以上,浸泡时以流动的水最好。笔者将苗木在河沟中浸泡从12月至翌年3月中旬,历时逾3个月后栽植效果很好,主要原因是当水温低于苗木发芽起始温度时,水中的含氧量能满足苗木微弱的呼吸作用,不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命活动。二是注重栽植深度。扦插较深,一方面可扩展根系吸收范围,另一方面有利于苗木稳固,增强其抗风性。一般苗越高、土壤越疏松越宜深栽,但栽植深度不宜少于50cm。三是栽植要紧实。苗木与土壤密接不留空隙,有利于苗干保持水分及快速生根。此外,东至地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区,秋季落叶后土壤未上冻之前在不是很干旱的情况下栽植能延长根系形成时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效果会更好。红叶杨是速生树种,特别要注重创造促进苗木快速生长的条件,比如采取除草、松土、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修枝等技术手段,集约经营,才能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
3.结语
1叶1芽扦插繁殖速度最快,效果最好,成本最低。2007年运用此法成功繁殖苗木3批次,移栽面积2hm2,培育苗木6万余株,成活率达98%以上。此法打破了过去每年只能繁殖1代苗木的惯例。1叶1芽快繁的技术核心是叶片与基质的水分管理,一方面要保证叶片的正常光合、呼吸作用,避免叶片过干萎蔫或过湿糜烂;另一方面要保持基质疏松透气无菌或少菌,利于根原基的形成及根系生长发育。运用插干方式造林栽植红叶杨是利用红叶杨易生根的特性而采取的造林方法。同时,能大大减少造林投资成本。插干造林要注意把握苗木浸泡、栽植等关键环节。根据对二年生造林情况观测,红叶杨与皖林1号杨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基本相当。红叶杨彩叶美观,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应用。红叶杨生长速度快,耐水淹,抗虫抗病性强,材质好,也是东至县优良的杨树用材林替代品种,适宜在东至县及周边地区大力发展。
4.小结
通过采取扦插育苗,避免了嫁接、分株、播种等育苗方式需要充足种源、不能进行大量育苗和多季节育苗的限制。尤其是科学合理地利用大棚育苗,比传统露地、小拱棚育苗提高了20%-40%的成活率,有的可高达50%以上;移栽时间提前了15-30d,大大缩短了幼苗出圃时间,增加了育苗次数。
【参考文献】
[1]王瑞霞,赵海滨,王妍,等.中华红叶杨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182,184.
[2]赵天雪,肖国栋,相培应,等.中华红叶杨在河西地区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林业科技,2009(4):48.
[3]苏金乐.园林苗圃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造林苗木质量综合评价与控制 篇4
要做好苗木质量的综合评价及控制, 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地适苗
适地适苗是指在造林地立地调查、立地分类基础上, 适宜树种、地理种源和生态类型已确定的情况下, 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最适于该立地的苗木类型、年龄、大小和生理状况的苗木进行造林。由于同一树种经不同育苗方式培育出的苗木从形态至生理都有差别, 各自的适应能力也不同。适地适苗就是要发挥不同苗木的特长, 使其更好地适应造林地立地条件, 同时将造林工作与苗圃育苗结合起来, 在造林设计时就对苗木类型、年龄、大小和生理特性做出明确规定, 苗圃育苗时根据设计要求定向培育苗木, 从而保证为造林提供有针对性的合格苗木。
造林效果是苗木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依据, 即苗木质量的好坏是要看它对造林地的适应程度。因为苗木的最终归宿是造林地, 所以, 脱离造林地来评价苗木质量带有一定盲目性。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对苗木质量评价, 首先应对苗木类型进行选择。苗木类型是苗木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苗木类型是经不同繁殖材料、不同育苗方法培育出的苗木, 他们在形态、生理及适应能力上都存在极大的差异, 并对造林成活和成活后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 苗木类型的选择是适地适苗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在苗木类型的基础上确定苗木的大小规格, 由于苗木形态指标各种各样, 不同指标反映了苗木生长发育的不同侧面, 可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 有侧重地选择苗木形态指标, 如干旱地区造林应强调根系发达, 高径比和茎根比小;在有冻害情况下应注意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及顶芽状况;在杂草竞争激烈地区应注意选用地上部分较大的苗木。第三步确定苗木生理指标, 以保证造林时苗木的活力。
2 多指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
在正常生长情况下各种指标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但是如苗木处于非正常条件下, 如干旱胁迫、寒冷、营养缺乏等, 每种测试手段所获得的结果只是苗木在某一方面的反映, 并不能全面体现苗木质量。因此, 采用多指标、多方面综合评价苗木质量是不可避免的。就目前研究水平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种子问题, 适宜的地理种源和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良种是优良苗木的先决条件, 采用种子园或母树林生产的良种育苗, 是保证苗木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有效途径, 在对苗木质量评价时应首先对种源和种子遗传品质进行调查, 这是任何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所无法替代的一步;b.苗木类型和年龄;c.形态指标;d.苗木生理状况和;e.苗木活力表现指标。
苗木质量的动态性及质量评价的阶段性苗木是活的生物体, 其形态、生理及活力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 因此苗木质量具有动态性, 对苗木质量的评价不能用静态方法, 只做一次检验, 而应根据苗木质量的变化特点及各种指标的特性, 分阶段地对苗木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例如, 可将苗木从起苗到造林, 分成起苗前、出圃前和造林前三个阶段, 各个时期控制和评价苗木质量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起苗前的苗木生长期其侧重点是要促进苗木生长, 使其达到规定标准, 所以, 建立各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高、地径、根系及矿质元素含量标准曲线, 是科学育苗、控制苗木质量的基础。在苗木形态、木质化程度和矿质元素含量达标后便可起苗。
起苗后的苗木分级主要根据苗高、地径和根系而定。苗木起苗分级后如立即出圃, 可不必对生理指标做测定, 但要强调对苗木活力保护, 尤其是保持苗木水分平衡。如需贮藏后再出圃, 则在出圃之前应考虑用苗木根系外渗液电导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水势等方法来测定苗木活力, 以防苗木霉烂、贮存物质消耗过多或失水死亡等。同时对出圃的苗木要调查掌握其种源情况, 为造林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出圃后至造林前这一段时间, 苗木处于变化不定的环境条件下, 很容易出现水分丧失、霉烂和受损现象, 因此在造林前抽查测定苗木水势或导电能力, 检查苗木完整性是控制苗木质量的最后一关。
3 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
现行的苗木质量评估只是对已生产出的成苗进行质量评价, 决定个体或批量淘汰, 这显然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种消极对策。考虑到苗木质量是苗木在苗圃整个培育时期对所受培育条件和措施的集中反映, 且各发育阶段间又有因果关系, 所以有可能在苗木生产全过程中, 根据造林地立地的情况, 确定出最适宜的苗木, 通过环境及培育技术调控苗木生理和形态, 实现生产生理一致的高质量苗木的理想。借用工业生产中分工序地全面进行质量管理, 这种做法也可称之为苗木质量分阶段目标管理, 从而使苗木质量评价由消极检验进入积极调控的时代。
苗木质量评价并不是目的, 而是保证造林成功, 使造林后苗木达到或超过我们预期的生长表现, 尽快满足人们对所造人工林的要求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将被动的苗木质量评价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苗木质量调控, 是苗木质量管理上的一次认识飞跃。它是以近几十年来苗木培育与苗木质量评价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表现型性状可控制的认识不断深入, 有关知识积累越来越多为基础的。美国一些林学家提出目标苗木的概念就充分反映了这一认识的飞跃。所谓目标苗木, 是指以保证造林成功为目的, 将苗木在形态、生理等多方面的特性以数量化的形式与保证造林成功联系起来, 只要苗圃能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出相应规格的苗木, 造林成功就有较大的保障。
造林苗木 篇5
一、自然因素
1、气温低,持续时间长,造成苗木生根困难。2011年春季,我县出现多年不遇的低温天气,并且持续时间长,不但新植苗木生根困难,原有树木发芽时间都不同程度的推迟。苗木在栽植后由于没有形成新的根系,地上部分干旱失水,地下根系不能供水,从而诱发苗木抽干,苗木栽植后易死亡,降低造林成活率。
2、冬春干旱。2010年冬2011年春,我县及周边地区干旱少雨,属于较干旱的年份,造林苗木秋季速生期生长的新梢由于木质化程度较低,冬春干旱少雨造成苗木体内严重缺水,引起冻害和病害的侵染;而且苗木未形成较饱满的侧芽和顶芽,个别苗木芽眼在树液流动前已经干死,残留雏形干芽,从而降低了造林成活率。
3、干旱高温。2011年4月下旬,我县气温由10度左右骤然提高到30度,苗木蒸发量大,而根系吸收水分能力较弱,未能及时地补充体内水分,致使苗木刚抽的新枝和幼根萎缩枯死,从而降低了苗木的成活率。
二、技术原因
1、造林地段回填客土没有经过沉降、洗碱。由于新整治的植树带没有进行多次的大水压碱,苗木栽植后灌水引起
盐碱对根系的侵蚀,造成苗木死亡。
2、苗木经过长途运输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水。长途运输苗木虽然采取的很好的保护措施,但是苗木依然存在根系、树干失水的情况,影响造林成活率。
3、苗木不浸泡或浸泡时间过长。
4、浸泡苗木只浸泡根系苗干暴露在外造成树干、顶芽失水。
5、栽植偏早。今年由于气温低应该推迟植树,我县仍然按照往年造林时间进行造林。由于地温低无法生根,造成苗木假活影响造林成活率。
6、栽植后浇水少。我县今春栽植的树木多数是杨、柳树,是喜水树种,水分是其造林成败的关键,浇水少是导致苗木枯死的因素之一。
造林树种苗木的定向培育探讨 篇6
1 造林树种苗木的定向培育技术概论
造林树种苗木的定向培育技术是指在测定苗木适宜生存条件的前提下, 根据树种生存的地质地貌, 结合现代化树种生产技术, 合理对苗木重新进行培育与改变, 从而提升苗木适应环境的能力, 确保苗木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受到我国地质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 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劣, 苗木很难存活下来, 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植树造林的难度, 而定向培育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问题, 因此,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结合林地的情况, 合理使用定向培育方式, 提高树种整体存活率, 从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2 定向培育技术在造林树种苗木中的应用
将定向培育技术应用在造林树种苗木中, 应选择合适的树种种源, 并处理好种子, 提高树种的适应范围和存活几率,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选择合适的树种种源
树种的种源不同, 其适应的生存环境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树种生长过程中具备生存的胁迫机制, 即在生长过程中, 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威胁, 而形成树种独特的抗性能力, 而该机制的形成时间较长, 因此, 工作人员在考虑植树造林的树种时, 可以结合树种环境种源, 提升苗木整体存活率。从选择种源的实质而言, 就是选择对抗性基因, 结合树木的特性, 进行抗逆性的实验, 在选择基因等基础上, 提高苗木对环境的抗性。
2.2 处理树种种子
处理树种种子是提升苗木存活率的基本途径, 因此,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应合理增加树种优良特征, 提高苗木的环境适应能力。该种操作是定向培育技术的基础, 但大多采用传统处理方式, 操作环节较为简单, 通常借助水或者温度进行, 如温水泡种、变温处理树种、低温层积催芽树种等,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树种处理方式逐渐增多,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2.2.1 稀土液处理技术。
稀土液处理技术多针对油松树种, 因稀土液可有效激发树种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进而能够让种子提前发芽, 增强种子本身的活力指数与氨基酸含量, 保障树种整体的发芽率。
2.2.2 氧化剂处理技术。
氧化剂本身具备激发种子氧化氢酶的功能, 加快树种新陈代谢速度, 从而促进种子在短期内发芽, 该种处理技术主要应用在杉木树种上, 高锰酸钾是应用得较广的氧化剂。
2.2.3 激素处理技术。
树种存在休眠的现象, 为减少这一现象对于发芽的影响,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或者植物激素, 转变树种的休眠状态, 增强起酸性磷酸酯酶活性, 提高树种的存活率。激素种类包括赤霉素、乙烯利等。
2.3 苗木调控技术
2.3.1 水分控制技术。
水分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干旱区域苗木很难存活, 或者适应生产的树种不多, 研究人员应控制好树种生长的水分, 提高其抗旱性, 当前, 在定向培育过程中, 应用得较高的技术为调控苗木水分, 对树种进行针对性抗旱锻炼, 提高苗木根部的吸水能力, 减缓其蒸腾速度。
2.3.2 激素控制技术。
进行苗木的移栽时, 可使用矮壮素、脱落酸等植物激素, 抑制苗木的生长速度, 降低其水分流失的速度, 减少其蒸腾作用, 提高树木移栽的存活率。
3 定向培育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应用定向培育技术的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事项:首先, 合理监测苗木整体活力, 预测苗木根系生长、苗木含水量等情况, 及时了解苗木的生长情况, 提高苗木的整体存活率;其次保护苗木整体活力, 这个环节主要是发生在苗木的移栽环节, 具体有运用苗木箱等方式, 科学地减少苗木水分流失, 确保苗木移栽的成功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运用造林树种苗木定向培育技术的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苗木种植区域自然条件、地质地貌、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确定区域种植的树种, 并进行定向培育, 突破自然环境对于树种的限制, 通过处理树种等方式, 提升苗木的存活率, 确保植树造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俊文, 刘珊, 李吉跃.干旱胁迫下广东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光合和耗水特性[J].生态学报, 2016 (11) .
[2]唐凤德, 彭丽曼, 华正伟等.城市污泥对沙地杨树苗木成活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1)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07) .
樟子松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 篇7
我国的樟子松,主要分布于北纬48°以北、东经118°~128°之间的大兴安岭林区,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地草原区有分布,但面积不大。在樟子松林比较集中分布的大兴安岭地区,也不过占有林面积的1%。樟子松在营林事业中特别是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原因:一是樟子松干形通直,生长迅速,成材期短;二是材质轻、木材优良,可供建筑和造纸用材,经济价值高;三是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与草类共生良好等诸多特性,为石质山地和草原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四是华北地区普遍引种成功;五是在通道绿化、村庄绿化中可以作为常绿树种应用。
为了大量发展樟子松,改进樟子松传统造林工艺,推广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樟子松传统造林技术中存在着方法不尽科学,与树种特性和造林立地条件不相适应的缺点,造成造林成活率不稳、保存率低、生长率不高。樟子松传统造林技术是春季裸根小苗密植造林,两年培土防护,多次间伐,直到主伐利用。由于春季风大干旱、裸根形成部位局限性大,只是其须根上很快形成新根,苗根纤细;裸根栽植,一旦风吹日晒就失去了新根的再生能力;掘苗使有效根系损失多,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苗木生理平衡,育苗地与造林地生态条件往往差异很大,加之小苗抗逆性差,很难适应造林地恶劣的生态环境。这些不利因素的综合结果,降低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苗木缓生期;干旱的荒山荒坡、沙地,春季用小苗造林,栽植很浅,不浇水很难成活,而荒山造林根本做不到栽后浇水;传统造林工艺造林密度一般过大,不间伐影响林木生长,间伐的小径只能作为烧柴,利用价值低,给经营上带来了很大困难。传统造林工艺繁琐,群众不愿造林,影响了樟子松造林的发展。樟子松容器育苗,经屯留县宜神岭林场、国营苗圃实践,出合格苗木率达到85%。
1 容器苗木抗旱造林的优点
造林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需要用一定的工艺去完成。其内容包括从育苗、造林、经营直至主伐利用全过程,造林工艺的各个工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截至目前,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完成樟子松造林工程的最佳工艺。它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集中育大苗,集约经营,实行“四改”,简化工序,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它的主要特点是:“四改”、“五不”、“四提高”。
“四改”:一改春季一季造林为以雨季造林为主季造林。在造林季节上是个突破,突破了樟子松只在春季造林的季节性限制,从而延长了造林时间,缓解了农林用工矛盾。二改裸根小苗造林为容器大苗造林。这是革新樟子松传统造林技术的成功尝试,是提高造林质量和缩短成林周期的物质基础。三改浅栽为深栽造林。这是抗旱造林的关键所在,容器大苗造林为深栽提供了前提。四改密植为合理稀植造林,为复合农林业建设和立体开发、多层次利用创造了条件。
坚持做到“五不”:造林前不需全面整地,挖大穴深栽造林,幼树生长正常;非极端干旱情况下,栽植时不浇水可确保成活;不需要两年培土防护,大苗抗旱力强,越冬后无生理干旱致死的现象发生;幼林地不需要中耕抚育,树草并存,生育良好;合理稀植不需要多次间伐抚育,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实行“五不”,不但简化了育林程序、节省了用工、降低了育林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在培土防护和抚育过程中的幼树损伤,从而提高了造林保存率和成林率。
“四提高”: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提高了造林成活率20%~30%,成活率都能达到95%以上;提高了保存率40%~50%,一般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免去了补植麻烦,林相整齐完整;提高了生长率。从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进程分析可知,7 a以后进入高生长速生期,用大苗造林,其缓生期已在育大苗阶段完成,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一般可缩短5 a~10 a;提高了成林率。如果保护得当不遭人畜危害,可一次成林,成林率可望达到100%。
2 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
2.1 田间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用2 a生裸根苗集中育大,在田间采用大垄作业,株距1 m,垄间交错配置,每公顷可栽植15 000株。如果按保存率60%计算,可保留9 000株。造林按一次成林要求,合理密度4 m×5 m或5 m×5 m,每公顷需苗6 000株~7 500株,也就是说,每公顷集中育大苗可移植造林18 hm2~22.50 hm2。
用于移植造林的移植桶是用1mm~1.20 mm厚的镀锌铁皮卷成的,规格应视苗木大小而定。一般圆桶直径为苗木直径的10倍~12倍,高40cm~50 cm,闭合处的两边分别制成铁鼻,用粗0.50 cm左右的铁线穿插固定成桶状。与其配套的还有比桶径稍大的圆形铁片,铁片两侧带有铁环,有利于抓握。移植的方法是,选用移植桶将苗木围上,然后将铁纤插入两边合起的铁鼻内,再用锹沿桶边挖土。挖到一锹深后,用双手沿垂直地面方向用力向下按铁桶,边挖边按。当铁桶上沿与地面齐平时,清理好铁桶周围碎土,用脚将桶及苗木压倒向一侧,将圆型铁片插入桶底,手提铁环将桶抬出。
3 容器大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
3.1 容器大苗培育
育苗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无积水,无风蚀,有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周围可设保护障。
作床:苗床宽1 m,长度不限,床深与装满土后的育苗袋同高。为了便于管理,每两床中间应留宽50 cm以上的过道。
容器规格:通常采用塑料袋,厚约0.30 mm,袋高35 cm、直径18 cm~20 cm。每平方米可培育大苗25株。
育大苗时间:装袋时间与一般裸根小苗造林时间相同。
容器苗装袋操作方法:就地取土装袋,采用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牢的操作方法。一铺,就是把袋平放,装1/3基质,使根系舒展。二盖,就是再投入1/3的土盖在苗上。三提苗,就是把袋立起稍提苗,防止窝根,使苗木处于袋的中央位置。四满,就是把土装满。五墩,就是双手抱袋、墩实。六靠牢,就是把装好苗木的容器袋放在育苗床内,相互靠紧靠牢,以防透风。
技术要点:为确保育苗质量,提高成活率,必须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1)选用顶芽饱满、须根完整的壮苗装袋,剔除弱苗、无顶芽苗。
2)容器袋下部必须打孔4对~5对。小孔直径1 cm左右,如不打孔通气透水,苗木多会窒息死亡。
3)容器袋之间的间隙用土填满,防止透风。及时浇灌透水抗旱保活,及时锄草,精心培育,以利生长。
4)育苗前两年,由于苗木小、抗性差,还须培土防护,以免翌春苗木因生理干旱致死。在上冻前,把苗木压倒,用土盖严,翌春苗木萌动时及时撤土。撤土时间宁晚勿早。培土撤土时,注意防止不要损伤顶芽。
3.2 移植造林
造林季节:采用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在整个生长季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正逢雨季,雨热同步,造林成活率高而且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
苗木规格:苗木高度30 cm~50cm,过小保护困难,抗逆性差。
栽植坑规格视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为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稍低于地面为原则,适当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严禁锅底坑。
技术要点: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的技术关键是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木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不窝根。为了做到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在起苗、运输和造林工序中应当掌握好以下技术环节:
1)装、运、卸苗木和造林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操作。
2)植苗回填土时,要沿坑壁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
3)容器大苗木移栽造林,应适当深栽并撤掉容器袋。栽植深度一般不应小于40 cm,以增强抗旱能力。
摘要:本文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木抗旱造林的优点、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容器大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对提高樟子松容器苗木造林成活率具有帮助和借鉴作用。
造林苗木 篇8
林木种苗的培育对于环境绿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林木种苗的检验以及培育可以为森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资源, 在林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 有一些要点需要掌握, 比如加强林木种苗土地的选择、加强林木种苗病虫害的预防、加强对林木种苗的检验等, 对于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要积极的解决。当前我国对森林绿化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但是对于林木种苗培育以及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在当前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检验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林木种苗质量管理责任体制不够健全等, 这些都会对林木种苗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此要积极加强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以提高林木种苗的成活率。
2 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植树造林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在植树造林过程中, 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林木种苗就是一个大问题, 林木种苗的质量不高, 则会导致森林质量受到影响, 长此以往会影响森林的覆盖率。在植树造林过程中, 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林木种苗的检验, 使得用于植树造林的林木质量得到保障, 提高存活率。当前在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几个方面。
2.1 林木种苗检验制度和流程不够全面与完善
在进行检验的时候, 由于林木种苗的检验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很多地区的林业部门没有对林木进行严格的检验, 其检验的流程也不够完善, 因此使得很多林木质量不高, 对林木质量的监督也比较模糊, 导致市场上销售的林木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2.2 林木种苗检验责任体系不够健全
林木种苗检验需要完善的责任体系作为支撑, 比如要对具体的责任人的工作任务进行确定, 一旦发现林木种苗质量问题就能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但是当前林木种苗的检验过程中, 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责任体系, 对于责任人的工作内容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明确, 所以导致很多林木种苗问题得不到积极解决。
2.3 对林木种苗的质量问题的认识不足
森林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林木种苗, 但是当前很多林业部门对林木种苗的质量监管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林业生产只要有相应的林木种苗就可以, 忽视了林木种苗的质量问题, 因此使得一些有问题的林木种苗开始扩散, 影响了森林的生长率。
3 林木种苗检验方法建议
3.1 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认识
对林木种苗检验的认识不到位是影响林木种苗检验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未来的林业监管工作中, 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林木种苗检验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 将改善林木种苗质量纳入到林业生产管理的日程中。当前有很多地区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 都积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根据各种法律法规的规定, 以推进当地林业发展为核心, 加强对林木种苗的检验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一些销售问题林木种苗的行为要进行严厉地打击, 对整个林木种苗市场进行净化, 使得林木种苗市场的发展更加健康, 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质量高、安全的林木种苗, 提高森林存活率。
3.2 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宣传
林木种苗检验并不只是领导者的工作, 参与监督管理也有社会群众的责任。加强林木种苗检验, 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要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宣传, 提高社会上各个阶层对林木种苗质量问题的关注度, 让市场上的一些质量堪忧的林木种苗不再大肆扩散。在宣传过程中, 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 对林木种苗监督抽查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 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让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林木种苗检验工作中来。
3.3 加大对林木种苗检验的投入
为了不断提高林木种苗检验水平, 需要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投入力度, 比如在林木种苗的检验过程中, 应该要加强对检验人员、检验器材等方面的投入, 这就需要相应的资金作为保障。首先, 加强一些检验机械的购买, 从而使得检验过程可以逐渐实现自动化, 提高检验水平和效率。其次, 在日常工作中还不断强化林木种苗检验队伍的建设, 选聘更多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林木种苗检验工作中, 提高林木种苗监管队伍的监督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而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加强对林木种苗监管效率的提升。最后, 还应该不断地创新检验方法, 改进检测技术。对林木种苗的质量进行检验的过程中, 应该要不断更新技术, 提高检验水平。由于各个地区的林木种类不同, 因此各地的林业部门尤其要加强对这部分的投入, 加强对各种检验技术的研究, 从而提高各种苗木的检验水平和能力, 更好地满足林木检验过程中的技术需求。
3.4 加强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的责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 对检验的责任体系应该要进行相应地完善, 要对整个检验过程进行相应地监督, 从而使得林木种苗的检验工作可以积极落实。比如要确定检验工作的负责人, 对负责人的工作任务以及责任进行确定, 从而使得责任人能够发挥积极。另外, 为了要对林木种苗检验过程进行监督, 还应该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实现信息公开。根据检验可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信息、林木种苗检验员及检验机构信息、林木种苗执法信息等各种关键信息更新在网上, 并且借助当地的一些网络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公布, 通报各种合格的林木种苗品牌, 引导林木市场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林木种苗检验是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林业栽种过程中, 必须要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 防止出现坏种、病种等。针对当前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要积极加强各种检验技术的更新、完善检验责任体系, 使得林木种苗的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提高森林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张艳丽.谈造林作业中如何提高苗木质量[J].世界家苑, 2014 (7) .
[2]郭梅梅.浅议加强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J].山西省林木种苗建设研究, 2007 (13) .
苗木失水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篇9
一、试验地概况、材料和方法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系在金坛市薛埠镇上阮村苗圃及造林地块进行。该地区是丘陵地带, 土壤为沙质壤土, 平均气温16.2℃, 年降雨量1073.6毫米, 四季分明。
2. 材料
在正常植株中抽取生长状况中等的1a生国外松播种苗, 并进行苗木分级。
3. 方法
将供试苗木从圃地中细心起出, 尽量保持根系完整、洗净, 用布吸干表面水分置于天平上称出鲜重, 然后摊放于空旷处晾晒, 定时称重, 达到预定失水指标时, 立即分组栽植。当年5月调查初期成活率, 12月生长期末调查成活率和生长量。
二、结果与分析
1. 苗木失水状况
⑴测定苗木初始含水率
供试的苗木必须在试验前起苗, 及时测定含水率 (见表1) , 整株苗木含水率为83%, 苗木各部位含水率以须根为最高, 其次是侧根, 叶的含水率高于主根, 主根又略高于苗干。
⑵各级苗木的失水速度
对各级苗木在一定时间内苗木丧失的水分重量除以苗木的最初鲜重作为失水率指标。表2是各级苗木的失水速率, 可以看出在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苗木的失水速率按苗木等级递减序列为C→B→A, 且在初期差异最为显著。
⑶随时间推移苗木失水速率
选用生长状况中等的国外松苗木进行失水试验 (见表3) , 可见, 初期失水率很高, 经过25小时就达到14.8%, 50小时后达22.9%。这与初期苗木体内自由水含量较高, 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的趋势一致, 125小时之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失水就明显减缓, 经过195小时才达到39.5%, 即从125~195的70小时内, 仅增加1.9%, 这可能是苗木体内损失自由水和束缚水的过度时期, 由于束缚水吸附于细胞组织, 是比较难以因蒸腾而脱水的, 如果失水超过这个界值, 就可能引起苗木凋萎而死亡。
⑷苗木不同部位的失水速率
在相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 苗木各部位的失水速率 (见表4) 呈递减序列:为须根→侧根→针叶→主根→主干。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相比, 前者的失水速率明显地高于后者。
2. 苗木失水对造林成活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
⑴失水程度不同对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苗木失水对造林成活率及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其成活率和生长量都是随着失水量增加而下降的。超过一定限度时, 苗木就完全失去生机。表5表明国外松1a生播种苗随起随栽 (失水率为0) , 移栽后成活率最高, 可达83.8%, 随着失水率增加, 成活率下降, 失水10%时, 成活率降至57.9%, 而失水35%时, 成活率仅为13.7%。失水40%时, 苗木全部不能成活。这可能是由于蒸腾使得苗木体内的水分减少, 组织活力下降, 影响了栽植的根系再生能力, 失水40%可能是苗木基本上消耗全部自由水, 继续下去就是损失束缚水, 从而发生了永久性凋萎。
⑵不同等级苗木对失水的反应
在失水程度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等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是不同的。就国外松而言, 失水率为20%时, A、B级苗木造林成活率分别下降40%、30%, 而C级苗下降了53%, 说明弱苗对于失水的反应远大于合格苗 (见表6) 。
三、结论与讨论
造林苗木 篇10
1.1 起苗季节
起苗时间不适宜会降低苗木成活率, 适宜的起苗时间是在苗木休眠期。如落叶树种, 从秋季苗木地上生长停止时开始, 到翌年春季树液开始流动以前, 都可以起苗。
1.1.1 秋季起苗。
秋季起苗可给秋 (冬) 季耕地创造有利条件, 并有助于春季作业的工作安排。从苗木的生理特性而言, 秋季苗木地上部分生长停止后及时起苗, 有利于被切断根系形成愈伤组织, 如春季开始生长很早的落叶松苗, 宜在秋季起苗进行越冬贮藏。如果秋季起苗早, 苗梢尚未充分木质化, 顶芽不饱满, 未停止生长的苗木仍大量蒸发水分, 而且由于气温较高, 苗木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霉烂。起苗过晚, 则土壤已经结冻, 苗木根系易受损伤。适宜秋季起苗的树种为落叶松和阔叶类苗木。
1.1.2 春季起苗。
春季起苗要在土壤化冻后, 苗木开始萌动之前进行, 可保证苗木的生理机能不受影响。同样, 春季起苗不能过早或过晚。起苗过早, 土壤尚未化冻, 有同秋季起苗过晚一样的弊病。起苗过晚, 树液萌动, 芽苞开放, 同早秋起苗一样, 会破坏苗木的水分平衡, 降低成活率。适宜春季起苗的树种为红松、樟子松、赤松、云杉和冷杉等。
1.2 起苗技术
起苗技术的优劣, 直接影响苗木的质量。起苗时必须做到保证苗木具有最多的根系, 具有一定的长度, 不损伤苗木的地上和地下部分, 最大限度地减少根系失水。起苗时, 首先要保证起苗的深度和宽度 (根幅) 。一般针、阔叶播种苗的起苗深度要达20~28 cm, 移植苗和插条苗的起苗深度要达25~35 cm。起苗的宽度因苗木种类和行距而异, 针叶树播种苗要在30 cm以上, 阔叶树播种苗在30~40 cm, 针、阔叶树种的移植苗和阔叶树插条苗40~50 cm。
起苗可采用人工起苗和机械起苗2种方法。人工起苗, 可用钢叉或铁锹在苗木行间深挖, 把土壤挖松, 苗根掘起来, 最好是在苗木一端挖一条沟, 深度略大于苗根的长度, 再在苗木行间把苗木向沟内挖掘, 这样一行一行地挖下去。机械起苗一般采用起苗犁起苗, 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 而且伤苗率低, 苗根长短一致, 根须多, 切口平滑, 造林成活率高。
用起苗犁犁过或用人挖掘以后, 要及时把苗木从土中拣出来, 并轻轻地抖落苗根上的土。拣苗时要一束一束地拣, 这样损伤须根少。苗根未犁过或未挖松的地方, 要用人力补挖一下, 不能使劲硬薅。起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为减少苗木侧根和须根的损失, 圃地土壤不宜太干, 否则要在起苗前1~3 d进行灌水; (2) 为防止苗根失水, 要边起、边拣、边分级、边假植 (或及时包装运输) , 在风天不宜起苗; (3) 对萌芽力弱的苗木, 在起苗时注意保护顶芽。
2 选苗
选苗的目的就是根据苗木质量的优劣, 把苗木分成不同等级。用质量优良苗木造林, 成活率高, 生长快, 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强。评定苗木的品质可根据以下指标, 一是苗木必须粗壮且充分木质化, 并有一定高度。同树种、同龄、同高的苗木径高比 (指苗木地际直径与地上苗木高度之比) 的大小可以反映苗木品质的优劣, 径高比值越大, 说明苗木粗壮, 质量越好。二是根系发达, 主根不弯曲, 侧根和须根多并有一定长度。根系长度对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都有很大的影响, 但根系过长会给起苗和栽植带来困难, 一般针叶树苗根系以长15~20 cm为宜, 阔叶树苗根系以长20~25 cm为宜。三是顶芽健壮。顶芽对针叶树苗尤为重要, 没有正常而饱满的顶芽, 是无法形成通直的苗干的。四是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有病虫害的苗木, 不能用来造林。
一般苗木分为Ⅰ、Ⅱ、Ⅲ级和废苗。Ⅰ、Ⅱ级苗是符合造林标准的合格苗木, Ⅲ级苗是不合格的小苗木。凡有培育价值的小苗可进行移植, 无培育价值的小苗可作为废苗处理。有病虫害的苗木要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