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质量控制(精选10篇)
苗木质量控制 篇1
苗木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 要想仅凭一二个指标全面反映苗木质量很困难, 加之苗木栽植后的成活与生长状况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 从而更增加了苗木质量评价的难度。根据苗木质量定义, 质量是针对使用地立地条件和培育目的而言。由于立地条件和培育目的的变化很大, 适合各种条件的优质苗木很难选出。
要做好苗木质量的综合评价及控制, 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地适苗
适地适苗是指在造林地立地调查、立地分类基础上, 适宜树种、地理种源和生态类型已确定的情况下, 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最适于该立地的苗木类型、年龄、大小和生理状况的苗木进行造林。由于同一树种经不同育苗方式培育出的苗木从形态至生理都有差别, 各自的适应能力也不同。适地适苗就是要发挥不同苗木的特长, 使其更好地适应造林地立地条件, 同时将造林工作与苗圃育苗结合起来, 在造林设计时就对苗木类型、年龄、大小和生理特性做出明确规定, 苗圃育苗时根据设计要求定向培育苗木, 从而保证为造林提供有针对性的合格苗木。
造林效果是苗木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依据, 即苗木质量的好坏是要看它对造林地的适应程度。因为苗木的最终归宿是造林地, 所以, 脱离造林地来评价苗木质量带有一定盲目性。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对苗木质量评价, 首先应对苗木类型进行选择。苗木类型是苗木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苗木类型是经不同繁殖材料、不同育苗方法培育出的苗木, 他们在形态、生理及适应能力上都存在极大的差异, 并对造林成活和成活后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 苗木类型的选择是适地适苗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在苗木类型的基础上确定苗木的大小规格, 由于苗木形态指标各种各样, 不同指标反映了苗木生长发育的不同侧面, 可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 有侧重地选择苗木形态指标, 如干旱地区造林应强调根系发达, 高径比和茎根比小;在有冻害情况下应注意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及顶芽状况;在杂草竞争激烈地区应注意选用地上部分较大的苗木。第三步确定苗木生理指标, 以保证造林时苗木的活力。
2 多指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
在正常生长情况下各种指标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但是如苗木处于非正常条件下, 如干旱胁迫、寒冷、营养缺乏等, 每种测试手段所获得的结果只是苗木在某一方面的反映, 并不能全面体现苗木质量。因此, 采用多指标、多方面综合评价苗木质量是不可避免的。就目前研究水平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种子问题, 适宜的地理种源和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良种是优良苗木的先决条件, 采用种子园或母树林生产的良种育苗, 是保证苗木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有效途径, 在对苗木质量评价时应首先对种源和种子遗传品质进行调查, 这是任何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所无法替代的一步;b.苗木类型和年龄;c.形态指标;d.苗木生理状况和;e.苗木活力表现指标。
苗木质量的动态性及质量评价的阶段性苗木是活的生物体, 其形态、生理及活力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 因此苗木质量具有动态性, 对苗木质量的评价不能用静态方法, 只做一次检验, 而应根据苗木质量的变化特点及各种指标的特性, 分阶段地对苗木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例如, 可将苗木从起苗到造林, 分成起苗前、出圃前和造林前三个阶段, 各个时期控制和评价苗木质量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起苗前的苗木生长期其侧重点是要促进苗木生长, 使其达到规定标准, 所以, 建立各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高、地径、根系及矿质元素含量标准曲线, 是科学育苗、控制苗木质量的基础。在苗木形态、木质化程度和矿质元素含量达标后便可起苗。
起苗后的苗木分级主要根据苗高、地径和根系而定。苗木起苗分级后如立即出圃, 可不必对生理指标做测定, 但要强调对苗木活力保护, 尤其是保持苗木水分平衡。如需贮藏后再出圃, 则在出圃之前应考虑用苗木根系外渗液电导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水势等方法来测定苗木活力, 以防苗木霉烂、贮存物质消耗过多或失水死亡等。同时对出圃的苗木要调查掌握其种源情况, 为造林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出圃后至造林前这一段时间, 苗木处于变化不定的环境条件下, 很容易出现水分丧失、霉烂和受损现象, 因此在造林前抽查测定苗木水势或导电能力, 检查苗木完整性是控制苗木质量的最后一关。
3 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
现行的苗木质量评估只是对已生产出的成苗进行质量评价, 决定个体或批量淘汰, 这显然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种消极对策。考虑到苗木质量是苗木在苗圃整个培育时期对所受培育条件和措施的集中反映, 且各发育阶段间又有因果关系, 所以有可能在苗木生产全过程中, 根据造林地立地的情况, 确定出最适宜的苗木, 通过环境及培育技术调控苗木生理和形态, 实现生产生理一致的高质量苗木的理想。借用工业生产中分工序地全面进行质量管理, 这种做法也可称之为苗木质量分阶段目标管理, 从而使苗木质量评价由消极检验进入积极调控的时代。
苗木质量评价并不是目的, 而是保证造林成功, 使造林后苗木达到或超过我们预期的生长表现, 尽快满足人们对所造人工林的要求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将被动的苗木质量评价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苗木质量调控, 是苗木质量管理上的一次认识飞跃。它是以近几十年来苗木培育与苗木质量评价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表现型性状可控制的认识不断深入, 有关知识积累越来越多为基础的。美国一些林学家提出目标苗木的概念就充分反映了这一认识的飞跃。所谓目标苗木, 是指以保证造林成功为目的, 将苗木在形态、生理等多方面的特性以数量化的形式与保证造林成功联系起来, 只要苗圃能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出相应规格的苗木, 造林成功就有较大的保障。
所谓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 是指在深入研究各种育苗技术措施对苗木形态、苗木生理、苗木活力及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作用的基础上, 根据用户要求或造林地立地条件, 通过在苗木培育过程各阶段进行的生长发育状况监测, 实施最佳管理措施, 保证分阶段目标的实现, 最终实现所生产的苗木符合规格。如同工业生产的流水装配线一样, 苗木在各阶段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指标, 从而保证了苗木不仅在形态指标上符合规格, 而且在生理及抗性等方面也符合要求, 为保证造林成功提供了较好的苗木保障。
苗木质量控制 篇2
一、目的要求:
苗木质量是指苗木在其类型、年龄、形态、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特定栽培环境条件下实现栽植目标的程度。苗木质量对栽植成活率有很大影响。为了培育优质壮苗,要求掌握苗木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苗木活力的表现指标测定的操作技术,并学会相关指标的统计计算。
二、材料与器具
1、材料 本地区主要园林植物苗木2—3种
2、器具及药品、直尺、游标卡尺、手持放大镜、电子天平、烘箱、四唑等。
三、苗木指标测定内容及方法
(一)苗木形态指标测定
1、苗高(cm)
苗高是最直观、最容易测定的形态指标,测定时,用直尺从苗木地径处到苗木顶芽,如苗木还没有形成顶芽,则以苗木最高点为准。单位用cm表示,记录为整数。
2、地径(cm)
地径是指苗木土痕处的粗度,测量苗木地径用钢制游标卡尺,最小位数在小数点后2位,测量播种苗时,对子叶下轴在地上明显的苗木量子叶下轴光滑处的地经;子叶下轴在地上不明显的苗木,量土痕处直径;测量营养繁殖苗时,落叶阔叶树种的插条苗和插根苗,量插穗以上新萌发的主干基部直径,常绿树种插条苗量土痕处直径。要准确测量地径,应使游标卡尺的两个脚尽量少挤压苗木,且测量人员要保持相同力度。
3、高径比
高径比是指苗木高度与地径之比,由于是比值,故高径比没有单位,它只是一个指数。一般高径比大,说明苗木越细越高,抗性弱,栽植成活率低。相反,高径比越小,苗木抗性强,成活率高。一般苗木高径比不能大于60,高径比40~50的苗木对提高成活率和幼苗高生长效果极为显著。
4、苗木重量(苗木总重)
苗木重量是指苗木干重或鲜重。测定方法:测定前应将苗木洗净,然后擦干水分,用天平称取苗木鲜重。在测定干重时,先要将洗净的苗木装入纸袋,然后于烘箱烘干。烘箱温度保持60~70℃。等到苗木重量达到恒定时,便可以将苗木取出测定其干重。
5、根系指标 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根系指标主要是根系长度、根幅、侧根数等。此外,根重、根体积、根长、根表面积指数等在科学研究中常被采用。
(1)根系长度:是从根基部靠近地表处量至根端的自然长度,单位用cm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根幅:是从主根基部靠近地表处量至四周侧根的长度,单位用cm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侧根数:测定侧根长度大于0.5cm,大于1.0cm,大于5.0cm,大于10cm侧根数(4)根系总长度:是指所有侧根长度的总和。
(5)根表面积指数=根的数量×根总长度。如大于5.0cm长侧根数×大于5.0cm长的侧根总长度(6)径根比:径根比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重量或体积)之比,反应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径根比越小,越利于苗木成活。如火炬松适宜径根比(干重)约为1.7~2.2。
(7)质量指数QI
苗木总干重(g)QI=
(苗高cm/地径mm)+(径干重g/根干重g)
QI越高,苗木质量越好。
(二)苗木生理指标测定
1、苗木含水率:是指苗木水分占苗木干重的百分比 测定方法同苗木重量。
苗木水分含量(g)苗木含水率=
× 100%
苗木干重(g)
2、TTC染色法测定苗木根系活动
根系在正常的呼吸过程中脱氢酶会产生氢,在染色过程中,被根系吸收的四唑参与或细胞的还原过程,从脱氢酶接受氢。经过氢化作用,四唑在活细胞中生成稳定的,不溶于水,不扩散转移的红色物质,即三苯基钾。因脱氢酶活性与细胞的呼吸有关,四唑的还原数量也就与根系活动的强弱呈正相关。因此,可根据红色深浅的反映的脱氢酶活性作为根系活动指标。
四唑液配制方法,同种子生活力测定相同。
(三)苗木活力指标测定 苗木活力是指苗木被栽培在特定(最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下使其成活和生长的能力。目前评价苗木活力最可靠方法是测定根系生长潜力RGP。根系生长潜力是将苗木置于最适合环境中的发根能力
根生长潜力测定方法:
先将苗木的所有根尖(生长点)去掉,然后用混合基质(如泥炭和蛭石的混合物),沙壤或河沙栽植在容器中,置于最适宜根系生长的环境(白天温度25±3℃,光照12~15h,夜间温度16±3℃,黑暗9~12h,空气相对湿度60~80%)下培养,保持苗木所需的水分(如2~4d浇一次水),28d后将苗木小心取出,洗净根系泥沙,统计新根生长点(颜色发白)数量。
RGP的表达方式
1、新根生长点数量TNR
2、大于1cm长新根数量TNR>1
3、大于1cm长新根总长度TLR>1
4、新根表面积指数SA1=TNR>1×TLR>1
四、综合实习报告
苗木质量控制 篇3
摘 要:作者结合工作实际,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得出苗木温度高低对于苗木质量的重要性的结论。
关键词:苗床温度;苗木质量;重要条件
我们县苗圃位于长白山脚下,地处北温带北部边缘,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为80—110天,属热量不足地区。由于苗圃地温偏低,制约了苗木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苗木生长阶段内的地表温度,促进苗木质量,我们在苗圃地做了多次对照试验,并查阅了许多资料,总结出几种方法可以克服本地区地温偏低的难题。详见下表:
一、增加苗床温度的方法
(一)增加苗床高度解决床低排水不畅和地温偏低问题
对照实验,我们将苗床高度从15-20cm提高到25-28cm.这样增加了苗床的透气性和对地温的有效利用。但也应注意高床保水性不好的问题,这就需要经常灌水来解决。以住的低床排水透气不好,增加高度的苗床,通气好、排水快,促进了好气性微生物活动,促进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而且降雨后苗床渗水快,据观测苗木病虫害发生率比低床低6.5%以上,低床的苗木立枯病原体比高床高29.5%。
(二)改变苗床方向,增加苗床受光量
苗床方向通常为东西方向。东西向苗床主要弊端是有南北两侧之分。在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白天,苗床北侧相对南侧受光量少。东西向苗床,由于苗床两侧的差异,使床面南北两侧的苗木物候改期可差4—6日,影响了苗木总体质量,而南北方向苗床,可以提高地温,床面全天辐射质量分配基本均匀。地面温差不到0.8℃。对苗木生长及单位面积产量有促进作用。
以表2可见南北向苗床苗木比东西向苗床苗木平均高1.3cm,平均地径增加了0.18 cm,苗高变异系数下降了19.8%,幼苗利用率东西向床为83%,南北床为90%,提高了7%。
(三)纵行条播有利于增加苗床温度,促进苗木质量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选择了同一地块相邻苗床、相同的两块地培育落叶松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南北向纵行条播有利于扩大苗床的日照面积,促进了土壤中的有机质的分解潜在肥力得到了发挥,南北向纵行条播落叶松苗高和地径都优越于南北向横行条播落叶松的苗高和地径,苗木的合格苗率从原有的70%—75%提高到95%以上。
(四)土壤增温剂的使用
土壤增温剂可以解决以往苗木在生长季节遇到气温骤然下降就会被冻伤冻死的难题。另外苗木越冬时以往做法是在苗木上用马粪和土覆盖,但有些苗木也会被冻伤冻死,如果在以住作法基础上施用土壤增温剂使苗木的冻伤,冻死率减少80%左右,提高了苗木产量。
二、基本结论
将低床改为高床,有助于提高苗床土层温度,从而促进苗床土壤地力的提高,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土壤熟化释放潜在肥力。
南北向高苗床东西两侧受热均匀,有利于苗齐、苗壮,而且苗木分化小,提高苗木的利用率。
纵行条播有利于扩大苗床的日照面积,增加了苗床地温,土壤潜在肥力得到了发挥,使苗木“四率”(出苗率、保苗率、合格苗率、幼苗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土壤增温剂的使用,增强了苗木对低温的抵抗作用,提高了苗木产量,促进了苗木质量。
综上所述,在营林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首先应抓好苗木质量,而苗木的培育又必须考虑苗床必何的温度,所以温度对于苗木栽培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栽培管理工作也不能单纯只应用一种方式,需要因地制宜,应当采用综合性的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切实保证苗木具有相应的温度,使树苗培育工作有所保障,以此能够使得我国的林业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广太,王文全,袁玉欣.丘陵地的土地特性与苗木生长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
[2]费延瑞.我省值得重视的优良树种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1985,4.
苗木种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篇4
地形细整→定点放线→乔木栽植→灌木种植→地被草坪栽植→施工期养护→养护管理期养护→竣工验收移交。
2 选材
2.1 表土、肥料、水等应符合本工程要求。
2.2 植物品种
(1) 所有植物应考虑当地气候特点, 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他损伤, 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 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
(2) 乔木应具有挺直的树干, 发育良好的枝杈, 根据其自然习性对称生长。不应有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伤痕。
3 地形细整
(1) 地形要求, 应使整个地形的坡面曲线保持排水通畅, 堆筑地形时, 根据放样标高, 由里向外施工, 边造型, 边压实, 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骨架, 翻松辗压板结土, 机械设备不得在栽植表层土上施工。 (2) 微地形粗整形完成后, 人工细做覆盖面层, 保持表面土质疏松, 并清理杂物。 (3) 必须使场地与四周道路、广场的标高合理衔接, 使绿地排水通畅。 (4) 对场地进行翻挖、松土、对杂草需用锄头、铁锹连根拔除、杂草很多时用除草剂进行消除, 以符合植物和设计要求。
4 定点放线
(1) 施工人员接到设计图纸后先到现场核对图纸, 了解地形地貌和障碍物情况并找到定点放线的依据和方法。 (2) 按工程布置的图纸标出种植地段、种植位置及品种的轮廓, 并进行放样, 按现场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点、坐标基准点结合图纸, 确定放样基准点。 (3) 用经纬仪完成施工坐标控制网放设, 对所有基准点打桩定点, 复杂地点及建筑用地应加密控制网。 (4) 分别对绿化苗木栽植位置等进行放样, 每次放样后, 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 核准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 树穴开挖
(1) 挖坑挖槽的质量标准:挖坑挖槽的位置要准确, 坑径应根据根系、土球大小、土质情况而定, 刨坑刨槽要直上直下桶形, 不得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 不然造成窝根或填土不实。 (2) 好土、弃土分别放置, 及时将多余的无机料和施工垃圾清理干净。
6 起苗及包装
(1) 起苗的质量标准:为保证树木成活, 提高绿化效果, 要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树形端正, 根系发达的树苗。先在苗圃号苗并在重要苗木向阳面喷漆做标记。 (2) 乔木土球应达到其胸径的7~10倍或树高的1/3;常绿类乔木土球应达到其胸径的7~10倍或树高的1/3;灌木土球应达到其胸径的7~10倍或树高的1/3;灌木土球应达到其高度的1/2。或按设计要求规定土球大小起苗。 (3) 掘带土球苗, 应保证土球完好, 土球要削平整, 50cm以上土球底要小, 一般不要超过土球直径的1/3, 土球包装均要严, 草绳要打紧不能松脱, 土球底要封严不能漏土。 (4) 打包:土球规格在40cm以下, 土质坚硬可在坑外打包, 先将蒲包放好, 捧出土球放入包内, 但搬运土球时不要只提树干, 放入包内将包包严, 再按规定将草绳捆紧, 土球虽在40cm以下, 但土质松软, 沙性大, 易散坨的和50cm以上的土球均应在坑内打包, 所用蒲包草绳应在使用前1天浸水, 以增加拉力, 可使草包打严, 草绳勒紧。
7 苗木栽植
(1) 在种植时, 先在坑底填约150mm厚的表土, 同时要掺中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底肥, 注意要在底肥上覆盖1层土, 不至于直接接触苗木根系而损伤根系。 (2) 苗木栽植前2天, 对比较干旱的树穴先灌穴, 待水全部渗下去后方可栽植, 同时为提高成活率, 可使用一定浓度的ABT生根粉以促进新根的萌发。 (3) 栽植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树木高矮干径大小要搭配合理, 树体要保持上下垂直, 不得歪斜, 树形好的一面要迎着主要观赏方向。 (4) 栽带土球苗木时, 应提草绳入坑摆好位置后放稳再剪断腰绳和草包保持土球不松不散, 并应尽量将包装物取出, 然后填土踩实, 踩实时不要直接踩压土球。 (5) 栽后24小时内必须及时浇上第1遍透水, 第2遍水要连续进行, 第3遍水在第2遍水5~10天后进行。 (6) 待第3遍水渗下后及时进行中耕扶植或封穴, 并在树干周围堆成30cm高的土堆, 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和防止风吹树干造成空隙而影响成活, 中耕封穴的同时, 应将土填实并将树木扶直。 (7) 苗木栽植完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并递交苗木养护管理的详细计划及日程。
8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工程原理, 熟悉施工对象的特性和技术要求, 又要理解设计意图, 具备指导现场施工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较好地把园林绿化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造出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得体的园林作品。
摘要:从选材、地形细整、定点放线、乔木栽植、灌木种植、施工期养护和养护管理期养护等7个方面介绍苗木种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苗木种植,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1] 张文英, 石金城.园林景观设计实录[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篇5
Tree seedling quality grading of major species for afforestation
标准号:GB 6000-199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定义、分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露地培育的裸根苗木,不适用于容器苗和温室中培育的苗木。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苗木种类 stock type 依繁殖材料和培育方法划分的苗木群体,如播种苗、播条苗、插根苗、移植苗、嫁接苗等。2.2 苗龄 stock age 苗木的年龄。从播种、插条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单位。
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如: 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2表示4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2-2-2表示6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两年。
0.2-0.8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十分之二年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十分之八年生长周期。
0.5-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完成二分之一年生长周期的苗木。1(2)-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1(2)-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插根或嫁接移植苗。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在原地(床、垄)根的年龄。2.3 一批苗木 a lot of seedlings 同一树种在同一苗圃,用同一批繁殖材料,采用基本相同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同龄苗木,称为一批苗木(简称苗批)。2.4 地径 caliper 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苗、移植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粗度;插条苗和插根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粗度;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2.5 苗高 seedling height 自地径至顶芽基部的苗干长度。
2.6 根系长度和根幅 root length and width 起苗修根后应保留的根系长度和根幅。2.7 I级侧根 first degree lateral root 直接从主根长出的侧根。
2.8 苗木新根生长数量 total number of new roots 将苗木栽植在其适宜生长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后,所统计的新根生长点的数量,简称TNR。3 分级要求
3.1 苗木等级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3.2 合格苗木以综合控制条件、根系、地径和苗高确定。
3.3 综合控制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为不合格苗木,达到要求者以根系、地径和苗高三项指标分级。
3.4 综合控制条件为: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干通直、色泽正常,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顶芽发育饱满、健壮,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对长期贮藏的针叶树苗木,应在出圃前10~15天开始测定苗木TNR,TNR值应达到附录A中对相应树种的要求。
3.5 分级时,首先看根系指标,以根系所达到的级别确定苗木级别,如根系达I级苗要求,苗木可为I级或Ⅱ级,如根系只达Ⅱ级苗的要求,该苗木最高也只为Ⅱ级,在根系达到要求后按地径和苗高指标分级,如根系达不到要求则为不合格苗。3.6合格苗分Ⅰ、Ⅱ两个等级,由地径和苗高两项指标确定,在苗高、地径不属同一等级时,以地径所属级别为准。
3.7苗木分级必须在庇荫背风处,分级后要做好等级标志。4 检测方法 4.1抽样
绿化苗木质量分级研究 篇6
绿化苗木[1]是指由人工培育,用于造林绿化、园林绿化、道路绿化等一切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公共环境绿化的苗木,包括乔、灌、藤、竹等苗木,本文以乔木作为研究对象。绿化苗木是现代林业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化土地、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重要的物质基础。
绿化苗木种类繁多,云南市场上常见的就有200多种,还有很多树种亟待开发用于绿化市场,但国家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虽然有些省份制定了相关地方标准,但指标繁杂不一,给绿化苗木流通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统一绿化苗木质量指标,规范绿化苗木市场,提高生产、经营的绿化苗木质量,本文针对云南市场的绿化苗木质量分级进行了研究。
2 绿化苗木的特点
2.1 绿化苗木的形态
根、干(小苗时称茎)、冠是绿化苗木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根为地下部分,是固定植物体,并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重要器官,干和冠是地上部分,干具有强大的支撑力,是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器官,冠是完成光合作用,为树木提供养分的器官。根又包括主根和侧根,冠又包括侧枝和叶。
绿化苗木是不断生长的活体,其生长包括了根、干、冠的变化,因此,为便于识别,可以根据绿化苗木的不同时期,把乔木分为小苗、中苗、大苗3个类型。小苗为地径小于或等于3cm的苗木,中苗为米径3~8cm的苗木,大苗为米径大于8cm的苗木。
2.2 绿化苗木的用途
绿化苗木被广泛用于荒山造林、城乡园林绿化、道路绿化等。在荒山造林中,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抗逆性和将来的经济效益(木材产量)。在城乡园林绿化中,要考虑景观效果。在道路绿化方面,应注重景观性、通透性、抗阻性等更多因素。根据不同的用途,绿化苗木质量的指标应当符合使用要求。由于荒山造林受地理条件的约束,人工灌溉不易,常常以可塑性、抗逆性强的小苗作为主栽苗木,而不宜使用大苗。城市园林绿化、道路绿化因管护容易,常使用中、大苗木。
3 绿化苗木指标确定
绿化苗木因品种多、类型复杂,质量指标也较多,但是苗木质量分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对质量的需求,质量指标必须以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市场惯例为准绳,兼顾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
对于乔木,由于大小不同,其质量判定指标有所不同。小苗的质量指标按照国家和云南省地方标准已经确定的容器苗指标为苗龄、地径、苗高,播种苗指标为苗龄、地径、苗高、根系;中、大苗的质量指标选择米径、土球直径、枝下高、苗高、冠径、分枝数(或侧枝层数)作为苗木的分级质量指标。
4 绿化苗木调查方法
苗木调查是绿化苗木质量分级的基础,是获得数据资料,掌握苗木类型、苗龄,了解市场质量评价惯例的一个重要手段。
4.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云南省范围内绿化苗木重点生产产区和绿化苗木市场。主要包括滇东南的文山和红河、滇中的昆明和楚雄、滇西的大理等地州市,具体对象为绿化苗木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
4.2 调查方法
采用了云南省地方标准《育苗技术规程》DB53/T249-2008附录I《苗木调查方法》中质量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精度为95%。主要查看育苗档案,掌握苗木生产过程,与有关人员了解绿化苗木质量评价惯例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一步明确绿化苗木质量指标。
5 绿化苗木分级方法
苗木质量分级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聚类分析法[2]和正态曲线分级法等,聚类分析法虽然能够客观地分析出苗木的临界值,但是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软件作辅助才能完成数据分析和分级过程,对于少量品种和单一的苗木类型很适用,对品种多、苗木类型较杂的分级不太适应。因此采用正态曲线分级法进行苗木质量分级。
5.1 正态曲线分级原理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所绘的曲线为正态曲线,在正态曲线中,任何一离均差在以标准差为单位的距离内所含数据个数的百分率,可用曲线内的面积来表示。只要知道数据及平均数,就可算出离均差。知道离均差及标准差后,就可由积分表查出面积,查出面积后就可知道数据出现与否的百分率。反之,如果知道了数据出现与否的百分率,曲线面积及平均数、标准差,就可用正态分布值公式求出所需的相应级别数据值,作为分级的指标依据[3]。正态分布公式如下:
其中:μ为正态分布值;x为所求级别数值;为该批数据平均值;s为标准差。优点:可根据以往苗木质量检测的经验值,确定Ⅰ、Ⅱ、Ⅲ级苗在一批苗木中所占的百分率,利用正态分布公式计算出Ⅰ、Ⅱ级苗的临界值作为分级的依据(图1)。
5.2 苗木质量分级原则
5.2.1 分级原则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标准的规定,以及国家对苗木质量管理的要求,苗木质量分为Ⅰ、Ⅱ两个等级,Ⅰ级苗通过努力能达到,Ⅱ级苗为当前生产条件下可用,Ⅲ级以下通称为不合格苗,应当予以淘汰。
5.2.2 原因分析
苗木质量是活体质量,与苗木的生长势成正相关,苗木生长势受遗传因子、种子生理、环境因子、生产管理、人类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在一批苗木中,同一批种子在同一地点,采用相同的生产管理措施的前提下,在同一时间内,苗木的生长势受遗传因子、种子生理、环境因子的影响,总是呈现出长势比较旺盛、长势良好、长势较弱的势态,长势旺盛的,在苗木质量等级中划为Ⅰ级,长势良好的,在苗木质量等级中划为Ⅱ级,长势较弱的,在苗木质量等级中划为Ⅲ级。特别到了中大苗时质量等级效果尤为明显,长势较弱的Ⅲ级苗,除部分死亡外,大多呈现出苗木径瘦弱、高生长萎靡、冠幅弱小的特点,利用价值不高,一般在小苗期应当淘汰。
5.3 分级方法
5.3.1 正态分布值的确定
根据苗木生产实际,以及以往的苗木质量检验情况来看,一般Ⅰ级苗在25%~45%之间浮动,均值为35%,Ⅱ级苗在35%~65%之间浮动,均值为50%,Ⅲ级苗在0~30%之间浮动,均值为15%。35%、50%可以作为Ⅰ、Ⅱ级苗的分级依据,淘汰15%的Ⅲ级苗。由此只要考虑Ⅰ、Ⅱ级苗的临界值作为分级的依据。
Ⅰ级苗35%,根据1%~35%的百分率(即0.65),查正态分布分位数表,值为0.39;Ⅱ级苗50%,根据1%~85%的百分率(即0.15),查正分布表,值为-1.04。
5.3.2 苗木级别指标确定
以苗龄1.6~0,采集样苗60株的冬樱花容器苗为例进行分析,以反映一个苗批的分级过程和结果。根据国家标准以苗龄、地径、苗高3个指标进行质量控制,数据如表1。
cm
利用Excel电子表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地径的平均值x为0.502,标准差s为0.107,苗高的平均值x为92.3,标准差s为14.72。根据正态分布公式,可得Ⅰ级苗临界值公式为:
Ⅱ级苗临界值公式为:
根据正态分布值,Ⅰ级苗的值为0.39,Ⅱ级苗的μ值为-1.04,代入上述两个公式,即可计算出Ⅰ、Ⅱ级苗的临界值。
Ⅰ级苗地径x=μ×s+=0.39×0.107+0.502=0.543;Ⅰ级苗苗高x=μ×s+=0.39×0.107+92.3=98.1;Ⅱ级苗地径x=+μ×s=0.502-1.04×14.72=0.391;Ⅱ级苗苗高x=+μ×s=92.3-1.04×14.72=77.03。
经修约后,冬樱花质量指标为:Ⅰ级苗,地径≥0.55cm、苗高≥100cm;Ⅱ级苗,0.55cm>地径≥0.40cm、100cm>苗高≥75cm。
将表中数据按照上述指标进行分级验证,结果为:Ⅰ级苗株数21株,Ⅰ级苗率为35%;Ⅱ级苗株数29株,Ⅱ级苗率48.3%;不合格苗株数10株,不合格苗率为16.7%,基本满足Ⅰ级苗在25%~45%区间、Ⅱ级苗在35%~65%区间、不合格苗在0~30%区间的浮动。
5.4 苗木质量指标修标
一个苗批的质量指标,只能代表一个苗圃在相同的育苗技术条件下的同一树种、同一苗龄、相同的苗木类型的质量指标,而要获得一个地区范围内的平均水平的质量指标,有必要对其进行整合,以获得在这个地区均能适用的分级指标。
下面是树种滇朴在不同地点收集并分级后的一个汇总表,苗龄最小10个月,最大4年,给人感觉苗龄零乱、参差不齐,有必要进行修整,见表2。
5.4.1 苗龄修整
在苗木质量分级中,除百日苗苗龄采用0.3、0.4等特殊苗木外,为便于标准的制定,通常要对苗龄进行修整,即采用0.6表示6个月(半年),1.2表示12个月(一年),以此类推。上表涉及两个苗龄需要修整,即1.0-0和2.1-0.7。苗龄修整会导致数据的变动。
5.4.2 分级指标整合
由于受地点、气候、水文条件和作业方式的影响,苗木生长水平是不一致的,所得到的分级指标高低不一,为得到统一的分级指标,有必要对指标进行平衡。方法是:先求出每一批苗的月生长量,对所有苗批的月生长量取平均,得到平均月生长量。然后根据平均月生长量,求出各苗龄段的指标,经修约后,最终现成反映一个地区平均水平的质量指标。表3反映的是滇朴不同苗批的地径、苗高月生长量情况。
根据平均月生长量可得到最终的苗木质量指标。表4反映了地径、苗高不同苗龄的数值,修约后的指标情况。
经上述几个过程,最终得到滇朴不同苗龄段的质量指标。表5为滇朴苗质量分级指标[4]。
6 结语
用正态曲线分级法对苗木质量进行分级,是当前最为先进的一种分级方法,特别在质量分级标准制定中优势十分明显,此方法可以应用一般的电子表格软件编辑好公式,即可实现一次性分析,最终形成质量指标。
聚类分析法也是常见的质量分级的一个方法,也有专用软件作支撑,但对于指标较多的分级难度就增多了。对于这次标准制定中乔木的中、大苗,由于指标较多较杂,米径、土球直径、枝下高、苗高、冠径、分枝数(或侧枝层数)用聚类分析法,就很难实现,但用正态曲线分级法分析,一次可以把所有的指标给分析出来。
苗木产品不同于如何工业产品,其原因是苗木是一群活体产品,受不同的地方、生产者管理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遗传因子等的影响,精度不可能很高的,质量要求也不可能向工业产品一样要求很高,因此,在获得各个苗批不同的质量指标的同时,我们要进行必要的修整,尽可能在标准的适用范围内,都能够使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分级原则。
摘要:指出了绿化苗木是绿化土地、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重要的物质基础,针对国家和云南省没有绿化苗木质量标准的现状,在云南省内对绿化苗木市场中乔木的苗木质量进行了分级研究,为制定云南省地方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化苗木质量,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基平,施彬,项玉红,等.云南省地方标准《绿化苗木总则》[R].昆明: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3:1~4.
[2]毕波,刘云彩,陈强,等.优良绿化苗木树种川滇桤木、枫杨和多果槭容器苗的苗木分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0(4):63~68.
[3]李基平.林木种苗检验技术应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90~99.
谈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苗木质量 篇7
目前, 园林植物配置设计, 对苗木的规格要求多数是乔木标注胸径、干径米径、高度、冠幅。灌木和各种球类标注高度、冠幅。地被和小灌木标注高度、冠幅、每平方米多少株, 个别小灌木规格标注每株多少分枝, 有的标注每株多少总分枝。笔者认为这只是对苗木的体量作出最基本的要求, 却舍弃了最重要的要求, 即对苗木质量的要求。乔木除了应对它的胸径、高度、冠幅作出明确的要求外, 还应对干形、树形、分枝点高度、主枝数、主枝分布情况等作出标准, 如雪松、桧柏、龙柏等类型的苗木应有脱脚高度的要求, 银杏等特殊苗木应标明是实生苗还是嫁接苗, 木槿应标明是重瓣还是单瓣;石榴是看石榴、果石榴还是玛瑙石榴等。
近几年, 不少园林景观工程, 为尽快显现景观效果, 要求的苗木规格逐年加大。苗商为适应这些需求, 供应较多截干、移植大苗, 如香樟、栾树、重阳木、千头椿、朴树、榉树等。由于这类苗木成活率高, 栽植后见效快, 所以供应的种类越来越多, 市场越来越大。但设计中对这类苗木却很少有规格、质量方面的明确要求。此类苗木价格昂贵, 起挖、运输、栽植等费用相对较高, 笔者认为应对其胸径、截干高度、主枝数、截干后的年数、冠形等主要指标作出明确规定。
大灌木类:不少设计中对大灌木类只标注高度、冠幅, 这类标注缺陷很多, 它既不能确切的体现出苗木的体量, 更不能确切的体现出苗木的质量。在我国苗木市场上, 多年来形成一种潜规则, 即冠幅是以苗木枝展最长处计算。按此规则, 有的苗木冠幅虽然很大, 由于干、主枝和分枝稀少, 其体量并不大。规范的标注应该是每株几干以上、每干地径多长, 这样标注对苗木的体量和质量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量化规定, 其规格和质量都能有所保证。
小灌木类:不少设计中对此类苗木标注高度和冠幅, 有的标注每株几分枝, 或标注多少总分枝, 笔者认为用分枝或总分枝标注苗木规格不科学, 因为从主枝上发出的枝叫分枝, 分枝上发出的枝也叫分枝, 分枝或总分枝是个模糊的概念, 在操作上分枝和总分枝的确认和计量也很困难。规范的标注应该采用每株几主枝以上、每个主枝的径多长, 扦插苗则可规定地径为多长, 或者规定几年生以上。
攀缘植物:不少设计对各类攀援植物只要求蔓长, 而无地径的指标, 规范的标注应对地径作出明确的要求。地径是规格的主要指标, 蔓长是规格的次要指标。
各种球类:球类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各类小型绿地。如街心花园、街头绿地、中小型花坛、花境等球类应用很广。不少设计中对于各类球类只有高度、冠幅这2个规格指标。从景观功能角度应该标明是毛球还是净球 (光球) 。因为毛球和净球形态上不甚相同, 所以景观作用也不尽相同, 设计中应该把两者明确界定。从质量角度, 毛球和净球的差别悬殊, 净球则应对密实度、脱脚高度作出明确规定, 其中密实度和脱脚高度是球类质量指标中的2个最重要的指标, 它对景观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目前苗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高接大苗, 如高接红枫、丁香、榆叶梅、紫薇、爬地柏等, 由于这类苗木观赏价值较高, 规格较大, 价格昂贵, 多在景区或景点的主要位置作为景观树, 所以设计中更应较全面严谨的质量指标。
目前, 不少业主为提高和尽快体现景观效果, 对大规格的苗木在移植过程中要求冠型完整, 所以不少设计对大苗的移植规定全冠种植, 到底树形保留到什么程度为全冠却很少作具体要求, 施工单位也很难把握。因为全冠会给运输 (超长、超宽) 和成活率带来重大影响, 所以不能笼统的要求全冠。笔者认为规范全冠的标准应根据苗木的规格、树龄、耐修剪程度、萌发力、移植季节、景观功能等进行确定, 提出保留几次枝以上或是枝条疏剪、短截到什么程度, 或是保留多大树冠等具体指标。
还有一种情况, 看起来似乎与苗木质量关系不大, 但不作出明确规定就会影响景观效果, 如南天竹。通常设计中其规格的标注是高度和冠幅, 但虽为同种苗木, 却有2种不同的形态, 一是丛生, 一是独杆, 用途也不相同, 前者多为观赏, 后者多作色块。如龙爪槐规格标注为干径、高度, 但有的规定的高度不符合苗圃生产规范, 很难买到。
总之, 园林软景观中的苗木规格对景观效果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 对景观质量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 软景观设计中除了应对苗木规格作出严谨的规定外, 更应注重对苗木质量提出科学、严谨的指标, 这样才能营造出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优美的景观。
摘要:当前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常出现苗木规格标注缺项, 或不够严谨。对苗木质量要求的缺失及其对景观质量的影响进行阐述, 指出为保证和提高景观质量, 应重视苗木质量, 并在设计中规范、严谨地作出明确要求。
苗木质量控制 篇8
林木种苗的培育对于环境绿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林木种苗的检验以及培育可以为森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资源, 在林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 有一些要点需要掌握, 比如加强林木种苗土地的选择、加强林木种苗病虫害的预防、加强对林木种苗的检验等, 对于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要积极的解决。当前我国对森林绿化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但是对于林木种苗培育以及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在当前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检验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林木种苗质量管理责任体制不够健全等, 这些都会对林木种苗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此要积极加强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以提高林木种苗的成活率。
2 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植树造林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在植树造林过程中, 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林木种苗就是一个大问题, 林木种苗的质量不高, 则会导致森林质量受到影响, 长此以往会影响森林的覆盖率。在植树造林过程中, 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林木种苗的检验, 使得用于植树造林的林木质量得到保障, 提高存活率。当前在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几个方面。
2.1 林木种苗检验制度和流程不够全面与完善
在进行检验的时候, 由于林木种苗的检验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很多地区的林业部门没有对林木进行严格的检验, 其检验的流程也不够完善, 因此使得很多林木质量不高, 对林木质量的监督也比较模糊, 导致市场上销售的林木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2.2 林木种苗检验责任体系不够健全
林木种苗检验需要完善的责任体系作为支撑, 比如要对具体的责任人的工作任务进行确定, 一旦发现林木种苗质量问题就能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但是当前林木种苗的检验过程中, 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责任体系, 对于责任人的工作内容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明确, 所以导致很多林木种苗问题得不到积极解决。
2.3 对林木种苗的质量问题的认识不足
森林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林木种苗, 但是当前很多林业部门对林木种苗的质量监管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林业生产只要有相应的林木种苗就可以, 忽视了林木种苗的质量问题, 因此使得一些有问题的林木种苗开始扩散, 影响了森林的生长率。
3 林木种苗检验方法建议
3.1 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认识
对林木种苗检验的认识不到位是影响林木种苗检验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未来的林业监管工作中, 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林木种苗检验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 将改善林木种苗质量纳入到林业生产管理的日程中。当前有很多地区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 都积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根据各种法律法规的规定, 以推进当地林业发展为核心, 加强对林木种苗的检验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一些销售问题林木种苗的行为要进行严厉地打击, 对整个林木种苗市场进行净化, 使得林木种苗市场的发展更加健康, 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质量高、安全的林木种苗, 提高森林存活率。
3.2 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宣传
林木种苗检验并不只是领导者的工作, 参与监督管理也有社会群众的责任。加强林木种苗检验, 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要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宣传, 提高社会上各个阶层对林木种苗质量问题的关注度, 让市场上的一些质量堪忧的林木种苗不再大肆扩散。在宣传过程中, 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 对林木种苗监督抽查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 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让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林木种苗检验工作中来。
3.3 加大对林木种苗检验的投入
为了不断提高林木种苗检验水平, 需要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投入力度, 比如在林木种苗的检验过程中, 应该要加强对检验人员、检验器材等方面的投入, 这就需要相应的资金作为保障。首先, 加强一些检验机械的购买, 从而使得检验过程可以逐渐实现自动化, 提高检验水平和效率。其次, 在日常工作中还不断强化林木种苗检验队伍的建设, 选聘更多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林木种苗检验工作中, 提高林木种苗监管队伍的监督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而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加强对林木种苗监管效率的提升。最后, 还应该不断地创新检验方法, 改进检测技术。对林木种苗的质量进行检验的过程中, 应该要不断更新技术, 提高检验水平。由于各个地区的林木种类不同, 因此各地的林业部门尤其要加强对这部分的投入, 加强对各种检验技术的研究, 从而提高各种苗木的检验水平和能力, 更好地满足林木检验过程中的技术需求。
3.4 加强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的责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 对检验的责任体系应该要进行相应地完善, 要对整个检验过程进行相应地监督, 从而使得林木种苗的检验工作可以积极落实。比如要确定检验工作的负责人, 对负责人的工作任务以及责任进行确定, 从而使得责任人能够发挥积极。另外, 为了要对林木种苗检验过程进行监督, 还应该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实现信息公开。根据检验可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信息、林木种苗检验员及检验机构信息、林木种苗执法信息等各种关键信息更新在网上, 并且借助当地的一些网络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公布, 通报各种合格的林木种苗品牌, 引导林木市场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林木种苗检验是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林业栽种过程中, 必须要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 防止出现坏种、病种等。针对当前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要积极加强各种检验技术的更新、完善检验责任体系, 使得林木种苗的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提高森林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张艳丽.谈造林作业中如何提高苗木质量[J].世界家苑, 2014 (7) .
[2]郭梅梅.浅议加强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J].山西省林木种苗建设研究, 2007 (13) .
林业生产中提高苗木质量的探讨 篇9
林业苗木的质量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和林木的速生丰产的重要因素。科学地对苗木质量进行相关的评定和控制, 使人们在造林时能够清楚地对苗木等级进行识别和区分, 并且能够使用质量保证的一级苗和二级苗, 进而提高造林的质量, 促进当前营林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因此, 目前提高苗木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针对这种情况在2008~2012年间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广西贺州市, N23°39′0″~25°09′0″, E111°05′0″~112°03′0″。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 地处湘、粤、桂3省的交界地。贺州市有丰富的农林资源, 全市总面积为11855km2, 大约占广西总面积5.01%。其中, 山地面积为4062km2, 丘陵面积为6373km2, 平原面积为1420km2。贺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为19.9℃, 最高温度可达38.9℃, 最低温度可达-4℃。年均日照时数1586.6h。年均降雨量为1535.6mm, 年均降雨171d。年均相对湿度78%, 平均蒸发量为1621.8mm。年无霜期约320d。常年以西、西北为主导风向, 夏季则为东风。
造林之前, 要对试验地进行全面的深翻, 深度达0.8m。2008年4月定植苗木, 对于每植树, 穴施粪干16kg, 并且灌足量水。定植以后, 当年的7月对每株苗木进行追施尿素0.2kg。第2年和第3年春天各进行1次灌水, 第2年的8月中旬和第3年8月初, 分别对每株苗木追施尿素0.2kg和碳酸氢铵0.3kg。造林后的2a间要进行适时中耕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选用健康的杨树1a生苗, 即苗木基部的直径分别为1.0cm、1.5cm、2.0cm、2.5cm、3.0cm;1a生平茬苗, 即苗木基部的直径分别为2.0cm、2.5cm、3.0cm、3.5cm、4.0cm、4.5cm、5.0cm。且苗术的根幅都在30cm以上。
2.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试验分为6个区组, 3次重复, 区组内的每个处理栽植15株苗木。植株的行距为2.5m×4m。试验地的四周设置保护行。
每年的12月从每个处理中抽取其中的3株植株对其胸径及树高进行相应的测量, 并对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相应的分析。2012年12月对全部植株的胸径以及每处理中3株植株的树高进行了调查。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从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 直径为1.0~1.5cm之间的1a生苗以及直径为2.0~2.5cm之间的1a生茬苗, 对其造林后植株的高生长均比大直径苗木低, 并且随着造林苗木的基部直径增加, 高生长则会呈现出加大的趋势。每年的生长结果表明:对于任何规格的苗本, 其前4a的高生长均都比第5年的高生长均低;且1a生平茬苗木造林后的树高生长均比1a生苗木造林后的高生长均大, 在造林之后的第5年, 1a生的苗木造林的树高生长反而超过了1a生平茬苗木的树高生长, 而且使用不同的规格苗术进行造林, 5a以后的林木高生长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
3.2 对胸径生长的影响
通过实验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各年度使用的各种规格的苗木, 对其进行造林以后, 苗木的胸径生长量是随着原栽植的苗木植株基部的粗度增大而相应的增大。这种现象在造林以后的前4a会比较明显, 但是从造林以后的第5年开始, 其生长量开始趋于一致 (见表2) 。使用各种不同规格的苗木对其造林, 对其5a后的生长量进行相应的分析, 结果表明, 使用1生的不同规格的苗术进行造林, 其胸径的生长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但是原苗木的基部直径为3.0cm、2.5cm、2.0cm的苗木, 其胸径的增长均不具显著性差异。而原苗木的基部直径在2.5cm以上的与基径分别为1.5cm和1.0cm的苗木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胸径的生长量差异性极其显著。
3.3 对材积生长量的影响
使用1a生的不同规格的苗术进行造林, 5a以后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原苗木的基部直径为3.0cm以及2.5cm的林木, 其每667m2材积分别比基径是1.0cm以及1.5cm的多1.98~2.80m3 (见表3) 。使用1a生的平茬苗对其进行造林, 采用苗木的基部直径在3.5cm以上的苗木进行造林, 则其蓄积的生长量比基径在3.0cm以下的高1.21~4.11m3 (见表4) 。
4 小结
使用不同等级规格的苗木对其进行造林, 研究结果显示, 5a以后其树木的胸径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有关林木的蓄积生长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使用1a生的苗木进行造林, 选择苗木的基部直径大于2.5cm, 根幅大于30cm的苗木, 则其5a以后在每667m2的材积生长量方面比选择基径是1.0cm以及1.5cm的苗木进行造林, 可提高1.95~2.77m3。如果选则使用1a生的平茬苗木进行造林, 则苗木的基部直径最好是大于3.5cm, 根幅最好大于30cm的苗木。5a以后则在每667m2的林木蓄积生长量方面比使用基径小于3.5cm的苗木提高1.18~4.12m3。
实验的造林效果表明, 造林以后的第5年苗木的树高、胸径以及蓄积都出现基本相近的现象, 因此, 应该积极推广对1a生的扦插苗的使用, 即使用基径大于2.5cm的苗木进行造林, 以此来缩短育苗的周期, 提高造林以后的材积生长量。
5 讨论
对于苗木质量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实现良种的壮苗而使用生长状况较好的繁殖材料进行相应的培育, 在苗木的生产中, 针对各个环节都要利用科学有效的培育方法, 采用一定的培育措施使苗木达到所需要的培育目标。优质壮苗即使用良种培育的方法生产出来的合格苗木。良种的表现主要在遗传品质以及播种品质方面一定要良好, 这样培育出来的苗木才会具有比较优良的遗传性状。而壮苗所对应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苗木的粗壮, 根系的发达, 高度的一定以及无机械损伤和无病虫害, 而且苗木的萌芽力较强, 针叶树顶的芽比较饱满健壮, 在起苗以后苗木的失水较少, 水势较高, 根系的再生长能力较好, 木质化的程度较好, 苗木的活力较强等方面。在常用的造林技术生长条件下, 造林的成活率较高, 幼苗的初期生长也较快。
有关苗木的年度生长规律主要是受树种的遗传特性影响。对于不同树种或者苗木的品种, 其有着不同的遗传特性, 而且其生长状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规律, 对温度、光照、水分以及肥料的要求也都不尽相同。与此同时, 各种树种苗木在每年的生长过程之中, 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对其的影响使得苗木的生长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 要针对苗木不同的生长特性以及生长规律, 对其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因子进行相应的控制, 以此来达到保证良种壮苗的目的。对于苗木的质量控制不仅是要按照育苗的技术规程进行相应的操作, 同时也要满足它们对于温度、光照、水分以及肥料的各种需求, 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而突破传统育苗的方法, 对先进的育苗技术进行相应的积极推广以及使用, 进行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 以此来实现整体效益的提高, 进而提高苗木的质量以及产量。目前来看, 在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育苗技术包括:ABT生根粉、有芽苗的切根移栽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塑料大棚育苗技术、全光喷雾扦插育苗技术、组织培养育苗以及容器育苗等先进技术。对于不同的树种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 必须要根据它们不同的需要对使用的育苗新技术进行相应的选择, 以此来控制苗木的质量, 解决育苗的生产过程中所要迫切解决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林业苗木质量评定[J].现代园艺, 2010 (12) .
不同苗木质量对草珊瑚生长的影响 篇10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林科所后山, 地处东经118°08′05″~118°08′10″, 北纬26°10′05″~26°10′15″之间, 海拔220~250m, 坡向东南, 坡度10°~1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水热资源丰富,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9℃, 极端最高温40.5℃, 极端最低温-7.6℃, 1月份平均气温8.9℃, 7月份平均气温26.5℃, 年降水量1400~1800mm, 年日照时数2120h, 年蒸发量1326mm, 年无霜期300~310d, 相对湿度83%左右。土壤为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红壤, PH值5.6~6.0, 土层较厚, 立地质量等级为Ⅱ级。植被主要有杉木疏林、五节芒、凤尾蕨、拔葜、杂竹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草珊瑚苗木选用A1轻型基质营养袋苗、A2黄土营养袋苗、A3裸根苗, 苗高15cm。安排单因素三水平的试验, 每个处理2500株, 重复3次, 区组内各小区试验条件一致。造林当年11月底调查苗木成活率和分枝数、高度。造林3年调查保存率、分枝数、高度、单株鲜重。调查方法为每个样地的中间位置设2m×2m样方调查。
2.2 林地准备及造林
2010年10月对林科所后山杉木疏林下的杂竹和杂草除杂烧土粪, 全面整地, 挖明穴, 穴规格为30cm×20cm×20cm, 株行距40cm×40cm, 造林密度为37500株/hm2, 12月在穴中下基肥钙镁磷50g和土粪200g, 然后回表土。于2011年3月造林, 栽植时做到苗正、根舒、压实, 适当深栽, 苗基入土比原来深5cm左右, 回填土呈龟背形, 雨季不积水。
3 结果与分析
3.1 苗木质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表1可以看出, 平均成活率为A1>A2>A3, 其中A1的成活率最高, 达98.7%。
为研究苗木质量对成活率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显著, 经方差分析 (见表2) , F=7.73>F0.05=5.14, 说明苗木质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已达显著水平。
进一步进行q检验 (见表3) , 结果为:A1、A2与A3差异极显著, 说明轻型基质营养袋苗和黄土营养袋苗的成活率显著大于裸根苗;而A1与A2差异不显著。轻型基质营养袋苗与黄土营养袋苗在种植过程中根部都没有损伤, 因而成活率高。
3.2 苗木质量对3a生草珊瑚生长情况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 每4m2的样方内A1的保存株数为23.7株, 其保存率最高, 达94.8%, 平均保存率为A1>A2>A3。从地上部分鲜重看, 样方内A1的鲜重最高达6139g, 折9208kg/hm2, 地上部分鲜重为A1>A2>A3。从每丛的发枝数看, A1>A2>A3, A1的发枝量最大, 平均每株达16枝。从每丛的平均高度来看, A1的每株平均高度最高, 达65.7cm。
为研究苗木质量对保存率、发枝数、每丛平均高度、地上部分鲜重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显著, 经方差分析, 保存率的F=10.77>F0.05=5.14, 说明苗木质量对造林保存率的影响已达显著水平。轻型基质营养袋苗与黄土营养袋苗的保存率都较高, 这与二者的成活率较高相一致。营养袋苗种植时根部不损伤, 生长快, 抗逆性强, 裸根苗保存率相对低, 这与裸根苗种植后容易受到侵害有关。
每株发枝数的F=7.02>F0.05=5.14, 说明苗木质量对草珊瑚发枝数的影响已达显著水平。轻型基质营养袋苗的发枝数比黄土营养袋苗和裸根苗高, 是因为轻型基质营养袋苗的营养含量高, 土质疏松, 有利于草珊瑚苗的根系生长, 促进草珊瑚的速生丰产。
每丛平均高度的F=3.5<5.14, 说明不同苗木质量对3a生草珊瑚的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地上部分鲜重的F=4.2<5.14, 说明不同苗木质量对3a生草珊瑚的地上部分鲜重没有显著影响。轻型基质营养袋苗、黄土营养袋苗、裸根苗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9208kg/hm2、8367kg/hm2、8194kg/hm2, 均达到8100kg/hm2以上。
4 结论
(1) 轻型基质营养袋苗和黄土营养袋苗的造林成活率和3a保存率都较高, 与裸根苗造林有显著差异, 草珊瑚种植宜推广营养袋苗。
(2) 从轻型基质营养袋苗的3a造林成果看, 每株的发枝量最大, 平均每株达16枝, 与黄土营养袋苗和裸根苗有显著差异, 说明轻型基质营养袋苗有利于草珊瑚的速生丰产。其平均高度和地上部分鲜重都比黄土营养袋苗和裸根苗高, 在生产上宜首先推广应用。
摘要:通过运用草珊瑚轻型基质营养袋苗、黄土营养袋苗、裸根苗造林, 调查分析其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轻型基质营养袋苗和黄土营养袋苗的造林成活率和3a保存率都较高, 与裸根苗造林有显著差异;种植3a草珊瑚轻型基质营养袋苗的发枝量最大, 平均每株达16枝;地上部分鲜重最高达6139g, 折9208kg/hm2, 每株平均高度最高, 达65.7cm, 在生产上宜首先推广应用。
关键词:草珊瑚,苗木,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179.
[2]徐志杰.草珊瑚的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4, 6 (1) :36-37.
[3]杨红梅, 曾庆钱, 钱磊.林下套种草珊瑚的栽培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 2001, 28 (3) :40-41.
[4]郑涛.不同林分类型林下套种草珊瑚生长比较[J].福建林业科技, 2012 (3) :88-91.
[5]林跃上.杉木林冠下草珊瑚人工种植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 2013 (5) :25-26.
[6]王生华.草珊瑚实生苗a生长规律和分级标准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 (10) :993-998
[7]洪伟, 吴承祯.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95-101.
[8]北京林学院.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0:184-185.
[9]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209-387.
【苗木质量控制】推荐阅读:
苗木质量12-12
苗木质量指标11-23
绿化苗木质量10-16
绿化苗木质量08-22
绿化苗木质量分级研究10-21
山核桃苗木质量标准11-30
GB 6000-1999_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06-05
苗木繁育10-21
苗木产业05-11
苗木市场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