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质量指标

2024-11-2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苗木质量指标(共8篇)

苗木质量指标 篇1

苗木质量指标

通常描述苗木质量所采用的指标有两大类,一是对苗木的形态或物理测量,另一是对苗木生理或内在质量的测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对苗木质量的研究已从单一形态品质指标逐渐过渡到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相互结合的领域,并延伸到分子水平。苗木质量评价也从育苗过程延伸至包括起苗、贮藏、运输、栽植、直到栽植后早期生长的整个过程中。由于苗木生理质量的测量结果不直观、有些方法的结果不稳定、有些方法是破坏性的、而且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因此只适合于研究用,不适合于生产应用。因此,通过研究找到各种生理指标与形态指标的相关关系,确定出各树种和各苗龄型在各个地区最能代表苗木质量的主要和辅助形态指标、以及便于测量和应用的生理指标,应用于生产实际,是苗木质量评价研究的重要任务。形态指标

苗木质量形态指标主要有地径、苗高、高径比、根系指标、重量指标、茎根比、顶芽状况,以及综合的质量指数等。形态指标在生产上简便易行、用肉眼可观测、用简单仪器可以测定、便于直观控制,而且各形态指标都与苗木生理生化状况、生物物理状况、活力状况及其他状况等有相关关系,如苗茎有一定的粗度可使苗木直立挺拔、有适当的根量保证向苗木提供水分和养分等。因此,形态指标始终是研究和生产上都特别关注的苗木质量指标。(1)地径、苗高、高径比(2)根系状况

(3)苗木重量与茎根比(4)质量指数(5)顶芽

苗木质量生理指标主要有苗木水分状况、矿质营养状况、碳水化合物含量、生长调节物质状况、细胞浸出液电导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有丝分裂指数、打破芽休眠的日期、胁迫诱导挥发性物质等。(1)苗木水分状况(2)苗木矿质营养状况(3)苗木碳水化合物含量

(4)苗木体内的生长调节物质(5)导电能力(6)根系活力

(7)叶绿素萤光及叶绿素含量(8)有丝分裂指数(9)打破芽休眠的日期(10)胁迫诱导挥发性物质 生物物理指标

苗木质量生物物理指标主要有电阻抗、热量差、苗木体表温度等。(1)电阻抗(2)热差分析(3)苗木体表温度 活力指标

苗木质量活力指标根生长潜力、苗木耐寒性、OSU活力指数等。(1)根生长势

(2)苗木耐寒性测定(3)OSU苗木活力

5.10.2.6 不同苗木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1)各种苗木形态指标之间的关系

(2)苗木形态指标与根生长和新梢生长的关系(3)苗木形态与苗木生理的关系

三农八大珍品:日本红叶乔木紫薇(1号)美国红火箭紫薇 金叶水杉 红叶樱花 日本红枫三季红 速生红丹桂 红叶赤果 红宝石海棠

紫薇系列:红火球紫薇 速生紫薇 美国红叶乔木紫薇(2号)玫瑰红紫薇

红枫系列:日本红枫红舞妓 石榴红羽毛枫 日本红枫橙之梦 日本红枫蝴蝶枫,欧罗红枫 中国红枫 美国改良红枫(秋火焰)美国改良红枫(十月光辉)美国改良红枫(夕阳红枫)红国王挪威槭 花叶挪威槭 花叶复叶槭 粉叶复叶槭 金叶复叶槭

桂花系列:状元红桂 日香桂 八月金桂 丹桂 月月红桂 速生银桂 喜得贵籽 金球桂 天香台阁 金满堂桂 中华龙桂 佛顶珠桂

海棠系列:王族海棠 印第安魔力海棠 垂丝海棠 亚当海棠绚丽海棠 东红海棠 道格海棠 西府海棠 木瓜海棠 贴梗海棠

樱花系列:染井吉野樱 飞寒樱(速生樱花)日本早樱 关山樱

茶花系列:四季金花茶 凹脉金花茶 十八学士茶花 克瑞墨大牡丹茶花 贝拉大玫瑰茶花 午夜魔幻茶花 香太阳茶花 烈香茶花 女皇二号茶花(宽彩带)迷茫的春天茶花 伊丽莎白织女茶花 红叶贝拉茶花 童子面茶花 黑魔法茶花 皇冠茶花 花宝珠茶花 红露珍茶花 红叶茶花

彩柳系列:黄金香柳 红叶柳 金丝柳 美国变色龙柳 9901柳 美国竹柳

彩化小乔木或大乔木系列:红叶臭椿 欧洲金叶杨 四季红杨 金叶银杏 红叶寿星桃 金边马褂木 紫叶合欢 金叶白蜡 金叶刺槐 金叶国槐 金叶栾 北美红栎

彩化小灌木或小乔木系列:红叶赤果 红色五彩金银花 金宝石 南方红豆杉 珍品罗汉松 雀舌罗汉松 红叶美人梅 素心蜡梅 黄金花柏 蓝色花柏 加拿大红叶紫荆 欧洲花叶木槿 紫叶锦带 金叶锦带 红叶南天竹 花叶夹竹桃 金叶红瑞木 金叶黄栌 美国紫叶红栌 玛瑙石榴 牡丹花石榴 三色金丝桃 紫叶风箱果。

江西三农花木园林编

苗木质量指标 篇2

鉴于其用途广泛,已在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苏等地引种栽培。本课题组于2000 年引种火力楠,并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观察记录,本文主要探讨1 年生火力楠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来源于2003 年12 月在江西省大余县南安镇建设村育苗户、上犹县油石乡河唇村育苗户和上犹县中稍乡中稍村育苗户的常规大田育苗方法培育的火力楠实生苗;育苗播种方式为条播;种子产于广西桂林。

2 试验方法

2.1 样苗采集方法

2003 年12 月在江西省赣州市( 赣南) 大余县南安镇建设村育苗户(育苗点1)和上犹县东山镇育苗户(育苗点2)分别随机抽取50 株苗龄1 a的火力楠常规大田育苗实生苗, 上犹县中稍乡中稍村育苗户(育苗点3)随机抽取49 株苗龄1 a的火力楠常规大田育苗实生苗,共149 株样本苗,测定苗高、地径、主根长、大于5 cm长侧根数、根幅长和根幅宽等6 个生长量指标,经相关分析后确定质量指标,采用聚类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级。 据此,提出火力楠苗木的分级标准。

2.2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9.0 及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火力楠苗木分级指标的筛选

3.1.1 相关矩阵确定分级指标

注:*P<0.05;**P <0.01

由表1 可以发现除苗高与主根长存在显著相关性外,其余指标与苗高和地径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由此可以将苗高和地径作为苗木质量分级的重要指标。

3.1.2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分级指标

为了确定影响火力楠苗木质量的主导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 年生苗高、地径、主根长和>5 cm侧根数、根幅长、宽6 个指标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火力楠的苗高和地径的累计贡献率较高,达到69.916,说明2 个指标足以反映出火力楠苗木质量的基本信息。 因此,可以选择苗高和地径作为火力楠苗木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

3.2 分级的原则

按照生产实际,苗木一般分为3 级,其中Ⅰ、Ⅱ级苗为合格苗,可出圃上山造林,Ⅲ级苗为不合格苗。

3.3 苗木分级标准的计算

聚类分析将性质相近的事物分为一类,差别较大的列入不同类。 苗木分级是利用质量指标来划分苗木级别的。 在统计学上以距离表示差异性,距离越小相似性越大,本文使用欧式距离公式[4]:

其中H为苗高,D为地径。

3.3.1初始分级。

苗高、地径两项指标均大于均值80%的为Ⅰ级苗;均值80%(内含)以下至均值的70%的为Ⅱ级苗;小于Ⅱ级苗的为Ⅲ级苗;两项指标中有一项不达上述标准的降一级。

初始分级为Ⅰ级苗H≥57.20 cm,D≥0.74 cm;Ⅱ级苗H=57.19~50.05 cm,D=0.73~0.64 cm; Ⅲ级苗H≤50.04 cm,D≤0.63 cm。 初始分级结果见表3。

3.3.2数据标准化。

由于苗高、地径的值相差两个量级,先用极差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公式:

式中的Z为标准化值,i表示苗高或地径, Xi(max)、Xi(min)分别为高或径的极大值或极小值,j=1、2、3 ……n为样苗号。

用②式计算得苗高和地径的标准化值(表4)

3.3.3修改聚类分级。

按初始分级的结果,将标准化值列入dij修改表,计算各级高、径的标准化值的平均值,并以此平均值作为该级的凝聚中心,因为将苗木分为3级,每次有3个凝聚中心,第一次修改时I、II、III级的凝聚中心分别为X(1)Ⅰ(0.700.51)、X(1)Ⅱ(0.620.25)、X(1)Ⅲ(0.340.20)。以凝聚中心为凝聚点,计算级间临界附近可能变动的样苗与相应凝聚中心的欧式距离,临界样苗与哪一级的凝聚中心距离最近,则判定为属于哪一级(最短距离法)。第1次修改发现原I级样苗134、97、52、48、4、95、130、111、72号苗距离II级凝聚中心的欧式距离最近,所以判为II级苗;原II级样苗120、60号苗距离III级凝聚中心的欧氏距离最近,所以将其判为III级苗;原III级样苗108号苗距离II级凝聚中心的欧氏距离最近,所以将其判为II级苗,修改结果见表5第1次修改表。将修改结果重新列表计算各级凝聚中心,并计算临界样苗的欧氏距离。第2次修改的凝聚中心分别为X(2)Ⅰ(0.710.53)、X(2)Ⅱ(0.620.28)、X(2)Ⅲ(0.330.20),发现原I、II级苗木没有变动,原III级苗113、144、129、75号苗距离II级凝固中心的欧式距离最近,所以将其判为III级苗,修改结果见表6。将修改结果重新列表计算各级凝聚中心,并计算临界样苗的欧氏距离。第3次修改的凝聚中心分别为X(3)Ⅰ(0.710.53)、X(3)Ⅱ(0.620.27)、X(3)Ⅲ(0.270.21),经第3次计算临界样苗离各凝聚中心的欧氏距离,发现所有样苗并无变动,完成最终分级,见第3次修改表(表7)。

3.3.4临界值的确定[5]。

聚类分级后各级苗木聚集在以该级最终凝聚中心为圆心,d为半径的圆内。过大的苗木在I级苗的上方,过小的苗木在II级苗的下方,因此只要求出I、II级苗的下限,就可以确定各级别的界限。

以H(苗高)为横坐标,D(地径)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XI(HI,DI)为I级苗凝聚中心。 凝聚中心XI与下限的距离为d,计算公式为:

其中,K=1,SH 标、SD 标为苗高、地径标准化值的标准差。

欲求下限值(HI 下,DI 下),只需求出x,y即可。 由简单的数学推算可得:

将x,y求出后,即可得(HI 下,DI 下),HI 下=HI-x,DI下=DI-y。 将HI下,DI下代入数据标准化公式②即可求得苗木I级苗下限临界值,II级苗下限值计算方法相同。

I、II级苗的凝聚中心分别是X(3)Ⅰ(0.710.53),X(3)Ⅰ(0.620.27),经计算得dI=0.19,dII=0.11,I,II级苗的下限坐标分别为XI下(0.55,0.41),XII下(0.52,0.27),把XI下、XII下回代公式②,得到各级苗下限的值为:HI=64.43cm,DI=0.90 cm;HII=60.98 cm,DII=0.72cm。

由此确定了苗木分级的指标: I级苗:H≥64.43cm,D ≥0.90 cm; II级苗:64.42 cm ≥H ≥60.98 cm,0.89 cm≥D≥ 0.72 cm;III级苗:H<60.98 cm,D< 0.72cm。

4 结果与讨论

1)苗高和地径是反映苗木质量最直观的指标。本研究利用苗高和地径对火力楠1 年生苗木进行聚类分级。 得出火力楠苗木的3 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64.43 cm,地径≥0.90 cm、Ⅱ级苗:64.42 cm≥苗高≥60.98 cm,0.89 cm≥ 地径≥ 0.72 cm、Ⅲ级苗:苗高<60.98 cm,地径< 0.72 cm。 生产上为便于操作,一般苗高取cm的整数,地径取两位小数。 因此,在赣南火力楠大田育苗苗木分级指标标准:I级苗:H≥64cm,D ≥0.90 cm;II级苗:63 cm ≥H ≥61 cm,0.89cm≥D≥ 0.72 cm;III级苗:H<61 cm,D< 0.72 cm;

2)除苗高、地径这两个评选指标外,从形态上来说壮苗还应该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对于萌芽力弱的针叶树苗应有饱满健壮的顶芽,木质化程度高。

3)由于不同的苗圃所处的地理环境及苗木培育方式和培育水平等各异,因而各地方苗木分级结果会有差异。故各地在制定地方苗木标准时应该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4)本研究所获得的最终分级标准各指标均大于现行国家标准,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生产水平。 可以认为,火力楠引种在赣南育苗成功,可以培育出优质苗木;育苗技术的提高和进步,为提高原有的苗木分级指标提供了空间。

5) 本文采用 “ 苗高、 地径两项指标均大于均值80%的为I级苗;均值80%(内含)以下至均值的70%的为Ⅱ级苗;小于Ⅱ级苗的为Ⅲ级苗;两项指标中有一项不达上述标准的降一级”的初次分级指标进行分级,得出上述苗木分级指标标准。 分级完后Ⅰ级苗占65.8%,Ⅱ级苗占20.8%,Ⅲ级苗占13.4%。

使用同样的数据分析方法,如采用“苗高、地径两项指标均大于均值的为Ⅰ级苗;均值(内含)以下至均值的70%的为Ⅱ级苗;小于Ⅱ级苗的为Ⅲ级苗;两项指标中有一项不达上述标准的降一级” 的初次分级指标进行分级, 则得出:I级苗:H≥70 cm,D≥1.05cm;II级苗:69 cm≥H≥60 cm,1.04 cm≥D≥0.74 cm;III级苗:H<60 cm,D<0.73 cm;按照本课题样本,I级苗仅占35%,Ⅱ级苗占54%,Ⅲ级苗占11%。 从生产上而言,I级苗偏少了、Ⅱ级苗偏多了。

使用同样的数据分析方法,如采用“苗高、地径两项指标均大于均值70%的为Ⅰ级苗;均值70%(内含)以下至均值的60%的为Ⅱ级苗;小于Ⅱ级苗的为Ⅲ级苗;两项指标中有一项不达上述标准的降一级”的初次分级指标进行分级,则得出:I级苗:H≥63 cm,D≥0.86 cm;II级苗:62 cm≥H≥55cm,0.85 cm≥D≥0.63 cm;III级苗:H<55 cm,D<0.63 cm;按照本课题样本,I级苗占74.5%;II级苗仅占16.8%;III级苗占8.7%;从生产上而言,I级苗偏多了、II级苗偏少了。

结合生产实际,宜采用本文的“苗高、地径两项指标均大于均值80%的为Ⅰ级苗; 均值80%(内含)以下至均值的70%的为Ⅱ级苗; 小于Ⅱ级苗的为Ⅲ级苗;两项指标中有一项不达上述标准的降一级”的初次分级指标进行分级,更贴近生产实际情况,同时便于生产上应用。

摘要: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火力楠1年生实生苗的分级标准进行探讨。提出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火力楠苗木的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64 cm,地径≥0.90 cm、Ⅱ级苗:63 cm≥苗高≥61 cm,0.89 cm≥地径≥0.72 cm、Ⅲ级苗:苗高<61 cm,地径<0.72 cm。

关键词:火力楠,苗木分级,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1]郑宝定.不同海拔坡段生物防火林带火力楠生长情况及阻火效果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2013,39(1):27-29.

[2]薛立,薛晔,吴敏,等.不同坡位火力楠林土壤肥力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6):51-54.

[3]欧斌,谢再成,王兰英,等.不同砧木类型与径级对高位嫁接紫花含笑接穗的影响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4,42(3):5-8.

[4]余远混.苗木分级指标的提取及聚类分级法[J].热带林业科技,1984(3):16-26.

油茶良种苗木质量控制技术 篇3

容器育苗是可以避免裸根苗的诸多弊病,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是一种高效的育苗方法。湖北省现在统一推广2 a生嫁接容器合格苗。为了提高苗木规格,黄陂油茶育苗示范基地在影响油茶苗木质量的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影响苗木质量的因素和采取的措施,提高苗木质量,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调查地选择黄陂油茶定点育苗点。武汉市黄陂李集育苗基位于黄陂区李集街。距汉十高速公路27 km,距黄陂城区25 km,距泡桐集镇不足1 km。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具有典型的南北过渡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153~134 ℃,≥10 ℃的年有效积温为5 222 ℃,极端最低气温-137 ℃,极端最高气温为397 ℃。年平均日照1 993 h,平均日照率45%,无霜期244~253 d,年平均降水量1 100~1 135 mm,多集中于4~7月,约占全年的51%。海拔60 m左右,土壤肥沃疏松,pH值在60~70,上游有矿巴水库,水资源丰富。

2调查方法

育苗时间为2013年5月,苗木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10日,苗木生长完全停止,苗木新梢萌发前。调查不同因素的样地100株,全部采用单因素分析。主要因素①不同的油茶品种‘长林3号’、 ‘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和‘长林27号’。②容器的大小和摆放方法,口径45 cm和口径55 cm,沿顺序摆放和隔两行摆放。③矮化修剪5月1日、7月1日、9月1日和不修剪。

3影响油茶苗木质量的主要因素及采取的措施

3.1油茶品种

湖北省推广的主要品种为‘长林3号’等5个品种,这些品种丰产期产量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有研究,但品种苗期生长量未进行全面分析。黄陂油茶育苗基地2010年后采用分品种育苗,分品种苗木生长整齐,依高径比数据代表苗木优质度,排序为‘长林4号’>‘长林23号’>‘长林3号’>‘长林27号’>‘长林18号’。‘长林4号’生长量大,综合评价是苗期表现最好的品种。

3.2苗木嫁接和管理

(1)砧木:油茶嫁接的砧木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培育良好的砧木,首先是选择成分成熟的果实并及时处理,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病虫害种子,及时沙藏或冷藏,确保种子的质量。同时,采用新鲜干净沙做床催芽,种子消毒播种,上层覆厚沙,床面盖薄膜或遮阴网,控制水分调节芽苗生长速度等技术措施,确保芽苗培育质量。

(2)圃地的选择和基肥:圃地以选择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的水稻田为宜。针对油茶育苗圃地的准备和处理,研究提出每亩施肥3 000 kg农家肥或加工后的有机肥再加入50 kg过磷酸钙,深翻日晒,次年2月底再深翻做床,整好床面。在移栽前5天加盖3 cm以上的黄土,喷施多菌灵待用等技术措施。

(3)良种穗条:培育油茶嫁接壮苗,穗条质量是关键,嫁接穗条必须从专用采穗圃中采集,穗条以半木质化为标准,越早越好,越早嫁接移栽,嫁接伤口愈合越早,生长量越大,当年出圃率就高。

(4)包扎材料:通过对铝皮、塑料绑带、塑料夹子、塑料套管、铁心扎线等帮扎材料的对比试验,得出铝片包扎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855%,平均达到132个芽。综合各成活率、生长量得出铝片是最好的绑扎材料;油茶芽苗砧嫁接全叶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885%,半叶嫁接成活率为690%;旧沙床对苗木成活率影响较大,成活率仅达20%,而新鲜沙苗木成活率可达到80%以上。

3.3嫁接容器和摆放

全省油茶育苗基本上采用轻基质容器育苗,容器的口径大小主要有45 cm和55 cm两种,长度一般为100 cm。在使用相同口径容器时,摆放不同密度的主要措施为隔行,具体数量不等,一般2~5行隔两行,有利于通风透光。根据调查的数据,口径55 cm的油茶苗木生长快,2年生苗高可达到402 cm,地径430 mm,隔行摆放的油茶苗木生长更好,苗高达到425 cm,地径达到445 cm。

3.4矮化修剪促分枝

从表3可以看出:控高处理与自然生长的2年生油茶嫁接苗地径开始无差异,后期有差别,控高生长的地径比对照大04 mm。春梢短截后,分枝率达555%,比对照提高55%,苗木经第三次控梢短截后,分枝率比对照提高15%。说明2年生油茶嫁接苗控梢短截矮化可萌孽大量分枝,有效提高苗木质量。

4结论与讨论

(1)不同油茶品种苗期生长量不同,采用分品种育苗有利于苗木成活率和生长整齐,便于管理。油茶良种造林采用多品种混栽,选用良种应将育苗成活率、苗木质量和后期产量、出油量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后推广应用。

(2)油茶嫁接育苗的各个环节对苗木质量均有影响,应选择健壮的砧木;选用饱满芽、无病虫害、品种来源清楚的良种穗条做接穗;最好用铝皮包扎;育苗床选用疏松、排水良好土壤,进行严格的消毒,轮作;叶面施肥很关键,应合理控制施肥量,保证苗木的生长,并同病虫害防治结合起来。

(3)全省应推广口径5.5 cm的容器培育2年生嫁接容器苗,并控制密度隔行摆放,每亩最好摆4~5万个容器,保证通风、透光,提高苗木质量。

(4)矮化修剪可促进分枝,控高增粗,保证优质苗木造林。

苗木质量和承诺保证措施 篇4

我公司中标后,将对工程所需的人力、材料、机械及资金供给给予优先保证。抽调一批骨干组建成一个施工经验丰富、组织管理能力强的项目领导班子,并调动一批由技术精干、业务水平高、有丰富施工实践经验的生产骨干组成。按我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的质量保证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要求使整个供应质量处在受控状态。

一、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公司本部设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和项目部,项目部设置质量安全环境部,工区设立质量管理组。各级质量管理机构中,配备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施工实践经验,熟悉采购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责任心强的质量管理人员,严格把好采购质量关。

我公司采购的所有绿化材料,必须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二、质量保证

本次招标文件中以采购清单为基准进行作业管理,明确供应苗木的质量目标,胸径、高度、冠幅均达到要求,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管理,落实供应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严格工序质量控制程序和措施,对采购实施全过程的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的高标准。

三、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对本次采购设三级质量检查组,在每道工序作业期间,班组质量检查组、项目部质量检查组不断检查,对照采购清单规格,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四、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部设立质量管理小组,按照质量体系文件中的要求,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结合采购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活动计划,实行自检、互检和专检三检制度,强化苗木供应的细部处理,利用我公司现有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做到每一环节都一丝不苟,精心安排,确保实现采购的质量目标,以保证满足该项目苗木的质量要求及合同要求。

2、建立质量预控及检测程序

质量预控是保证供应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项目部从采购清单到手开始,编制供应组织设计,每一道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专人检查,专人评定,层层把关,严格执行。同时与甲方互相合作,实现采购质量一次成优的目标。

五、服务承诺:

苗木质量指标 篇5

4结语

苗圃的苗木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一定要把各个程序控制好,并结合其特征对各个程序有针对性地改进,科学的分工,才可以把工作有效地地落到实处。在现实质量管理经过中,生产技术适时更新,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科学引进新品种,能够扩大苗木的多样性;科学使用员工激励奖惩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员工主动性;树立合理的经营发展策略,是提高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雪莲.浅谈苗圃苗木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农林畜牧,(4)

临床护理质量指标 篇6

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反映护理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科学动态地反映护理质量的基础、过程与结果。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涉及护理专业范畴的基础和专科。建立科室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科学评价的基础;实施持续的护理质量评价监测,则是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护理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第一部分 基础护理质量指标(14项)评价指标名称 对象选择 计算公式 改善标准 备注

1、使用药物错误的发生例数(例)

所有使用静脉治疗的住院患者

每月平均使用药物错误的发生例次=全年使用药物错误的发生总例次÷12

例数下降

间比较

2、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所有使用高危药物静脉治疗的住院患者

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本月内高危药物静脉治疗发生外渗的患者例次÷本月执行高危药物静脉治疗的患者的总数

比率下降

高危药物指细胞毒性药物、特殊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临床护理文书规范P143药物外渗护理单)

3、输血反应发生率(%)

所有使用输血静脉治疗的住院患者

输血反应发生率(%)=单位时间内确诊为输血反应的住院患者例次÷单位时间内所有住院输血静脉患者的总数

比率下降

4、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例数(例)

所有临床护士

单位时间内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例次

例数下降

5、PICC置管病人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所有使用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

PICC置管病人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中心静脉插管中非计划拔管例数÷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

比率下降

6、压疮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患者

压疮发生率(%)= 单位时间内收治患者新发生压疮病人例数÷单位时间内收治患者的总数

比率下降

压疮例数应包括外院带入的、新发生的和单位时间内尚未愈合的压疮例数

7、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患者

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单位时间内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病人数量÷ 单位时间内住院患者的总数

比率下降

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医疗护理病人的过程中,由于便盆放置不当、热敷、冷敷、锐器等或其它原因造成病人皮肤损伤。

8、失禁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患者

失禁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单位时间内尿/大便失禁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病人数量单位÷单位时间内尿/大便失禁患者的总数

比率下降

9、患者跌倒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患者

患者跌倒发生率(%)= 单位时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病人数量÷单位时间住院患者的总数

比率下降

10、患者走失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患者

患者走失发生率(%)= 单位时间住院患者发生走失病人数量÷单位时间住院患者的总数

比率下降

11、患者误吸/误食/窒息例数(例)

所有收住院的患者发生误吸/误食/窒息例数

单位时间内发生误吸/误食/窒息的例数

例数下降

12、运送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

所有需要转运的患者

单位时间转运患者过程中发生意外例次

单位时间院内转运患者总例次

13、患者足下垂、关节僵硬、跟踺孪缩及肌肉萎缩的发生例次

所有住院患者

患者足下垂、关节僵硬、跟踺孪缩及肌肉萎缩的发生例数

例数下降

14、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次

所有住院患者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次

例次下降

下肢深静脉血栓:突发性的单侧下肢肿胀外,还可发现存在浅静脉扩张和股三角区或腓肠肌有压痛。静脉造影或测量静脉压等检查。

第二部分 重点专科护理质量指标(8个专科)评价指标名称 对象选择 计算公式 改善标准 备注

一、新生儿/NICU护理质量指标

15、新生儿身份识别项目不齐全/不清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新生儿

新生儿身份识别项目不齐全/不清发生率(%)= 住院新生儿的身份识别项目缺项发生例数÷住院新生儿的总数

比率下降

注1:新生儿的定义是入院时年龄在0-28天(包括28天)之间的患者。(中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9)

注2:新生儿的身份识别项目是①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指引;②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同意后按左手拇指印确认;③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④新生儿实行双手佩戴腕带制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

人查对后补戴,每班确认;⑤床头卡标明姓名、性别、年龄、ID或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⑥新生儿出院落实登记制度。(2009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指标)

16、住院新生儿烧伤、烫伤发生例数(例)

所有收住院的新生儿

单位时间新生儿烧伤、烫伤发生例数

例数下降

烧伤是指由于热力(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电流、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激光、放射等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烫伤是烧伤的一种损伤形式。(2004危重症护理学P593)

危险因素:使用温箱、辐射台、红外线灯时加热过度、水温过高。

17、新生儿呛奶、误吸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新生儿

新生儿呛奶、误吸发生率(%)=住院新生儿发生呛奶、误吸的患者总例次÷住院新生儿的总数

比率下降

呛奶指乳汁从鼻腔流出,同时发生咳嗽,有时出现青紫。误吸是指来自胃、食管、口腔或鼻的物质从咽进入气管的过程。当出现严重的窒息、咳嗽、呕吐或紫绀症状时应考虑有误吸的可能。患者经常表现喘鸣、咳嗽及呼吸急促。

危险因素:进食、呕吐、胃食道反流。

18、气管插管脱出例数(例)

有置入气管插管的病人

单位时间内的发生气管插管脱出总例数= 单位时间内的发生气管插管脱出总例次÷单位时间内插管停留总例数

例数下降

管道脱出是指停留在体内起治疗、监测作用的各种管道,包括气管插管、各种引流管(如脑室、胸腔、腹腔、胆道、尿管)、支架管(如食管、输尿管)、造瘘管(如肾、膀胱)测压管(如有创动脉、中心静脉)等,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意外脱出不能起到应有治疗、监测作用。

19、鹅口疮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新生儿

新生儿鹅口疮发生率(%)=

住院新生儿鹅口疮发生的患者总例次÷住院新生儿的总数

比率下降

鹅口疮是指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粘膜的炎症。表现为口腔粘膜、舌面或舌边缘有乳白色凝块样物,不易拭去,重拭之可有渗血。

危险因素:奶具或不洁物品擦洗口腔,新生儿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0、新生儿坠床发生率(%)所有收住院的新生儿

新生儿坠床发生率(%)=住院新生儿坠床发生的患者总例次÷住院新生儿的总数

比率下降

坠床 新生儿从高处(如小床、检查治疗台、温箱、抢救台等)意外跌落到低处。

21、鼻中隔压伤发生率(%)

使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新生儿

新生儿鼻中隔压伤发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发生鼻中隔压伤总例次÷单位时间内使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的总数

比率下降

鼻中隔压伤是指鼻中隔皮肤由于长时间受压发生潮红、瘀黑,甚至发生溃烂、缺损。

危险因素:经鼻腔使用鼻塞、鼻导管、胃管等

二、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指标 评价指标名称 对象选择 计算公式 改善标准 备注

22、患者血压控制合格率(%)

所有长期维持性患者

患者血压控制达到理想标准例数(%)= 血压控制达到理想标准例数÷患者总人数

比率上升

血压控制理想标准:透析前的血压应该控制在140/90MMHG内。完整的血压评估包括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及透析间歇期的血压监测、透析间歇期水份增长、干体重及透析间歇期相关并发症等。(K/DOQI HD Adequacy 2006建议)

护士对患者血压控制干预要素:确保患者服用降压药的依从性和正确性;长期鼓励及追踪患者进行适宜运动;干体重的调节和饮食控制。23、患者饮食知识正确掌握合格率(%)

所有长期维持性患者

患者饮食知识正确掌握合格率(%)=

患者饮食知识正确掌握合格的总人数÷患者总人数

比率上升

评价标准: ①血磷维持在:3.5-5.5mg/dl;②血钾维持在: 3.5-6.0 mmol/L;③没有因盐及水份摄入过多引发的高血压发生;④血脂在 正常范围内;⑤蛋白摄入足够,能够达到每天1.2g/kg体重的摄入。

饮食知识:①低磷饮食的选择及如何控制高血磷;②低钾饮食的选择及如何避免高血钾的发生;③低盐饮食的选择以避免高血压及

口渴的发生;④低脂饮食的选择以预防高血脂的发生;⑤高蛋白饮食的选择以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⑥水份摄入的控制。⑦适度的热卡。

24、患者正确服药合格率(%)

所有长期维持性患者,重点磷结合剂、铁剂及相关维生素、降压药。

患者正确服药掌握合格率(%)=患者正确服药合格的总人数÷患者总人数

比率上升

标准: 正确服药合格率应该为100%。包括: 维生素类;磷质结合剂;铁剂的使用;活性维生素D3的应用;降压药的使用等。长期维持性患者及其监护人应该被教会足够的知识以掌握常用药物的服用方法及剂量,使患者参与自我疾病的管理中。

25、患者营养状况合格率(%)

所有长期维持性患者

患者营养状况合格率(%)= 患者营养状况合格人数÷患者总人数

比率上升

评价标准:白蛋白≥4.0 g/dl;NPCR≥1.0(k/DOQI Nutrition 2000;K/DOQI CKD 2003)患者营养状况合格例数是指对患者营养不良的预防,合格人

数越多说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越低。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26、透析充份性达标率(%)

所有长期维持性患者(注意:此项只用于规律性透析患者的评价)

患者透析充分性合格率(%)= 患者透析充分性合格例数÷患者总人数

比率上升

评价标准:kt/v ≥ 1.2;URR≥65%(每周透析3次)(K/DOQI HD Adequacy 2006)

透析充份性达标例数只限于规律性透析患者的评价,例数应该逐月增多,例数增多说明透析效果及质量的提升。

27、患者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内瘘/人工血管/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

所有长期维持性患者

血管通路相关感染发生率(%)= 血管通路感染的患者数量÷透析患者总数

比率下降

标准:自体内瘘的感染发生率﹤1% ;人工血管的感染发生率﹤10%,隧道性有袖口的深静脉置管至少需要维持时间是大于90天,其感染发生率 ﹤10%(3月内),及<50%(1年内)。(K/DOQI 2006)

三、糖尿病护理质量指标 评价指标名称 对象选择 计算公式 改善标准 备注

28、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住院诊断糖尿病的患者

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数量÷住院糖尿病患者总数

比率下降

低血糖是指血浆血糖浓度≤70mg/dL(3.9mmol/L),伴有或不伴有症状。(临床护理文书规范P250相关知识低血糖)

29、胰岛素注射不正确发生率(%)

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注射不正确发生率(%)= 注射胰岛素前未准备食物或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的患者数量÷

住院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总数

比率下降

正确注射胰岛素指评估注射前的食物准备及注射部位等,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文书规范P242胰岛素注射护理单中的护理指标)

30、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合格率(%)

所有住院的糖尿病患者

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合格率(%)=糖尿病知识掌握合格的患者数量÷ 住院糖尿病患者总数

比率上升

内容:饮食原则、总热量及餐次分配、血糖控制目标值、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技巧、足部护理(2009糖尿病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31、护士对血糖“危急值”报告处理不正确发生例数(例)

所有住院的糖尿病患者

单位时间护士对血糖“危急值”报告处理不正确发生例数

例数下降

血糖 “危急值”指血糖低于3.9mmol/L、高于16.7mmol/L;当护士接到报告时,应及时报告、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临床护理文书规范P249低血糖风险护理单)

四、骨科护理质量指标

32、无效牵引、下肢牵引针移位、针眼感染发生率(%)

骨科下肢骨牵引的患者

下肢牵引弓脱落、移位发生率(%)=下肢牵引的患者发生下肢牵引弓脱落、移位发生的患者数量÷

外科下肢牵引的患者总人数

比率下降

33、下肢手术后腓总神经受压/损伤发现率(%)

所有外科下肢损伤的患者

下肢手术后腓总神经受压/损伤发现率(%)= 发现下肢手术的患者发生腓总神经受压/损伤的患者数量÷

骨科下肢损伤腓总神经受压/损伤的患者总人数

比率上升

34、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

所有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

手术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 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的患者数量÷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总人数

比率下降

35、颈椎损伤/手术后病人呼吸道梗阻发生率(%)

所有颈椎损伤/手术后病人

颈椎损伤/手术后病人呼吸道梗阻发生率(%)= 颈椎损伤/手术后患者呼吸道梗阻的患者数量÷颈椎损伤/手术后患者总人数

比率下降

五、助产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36、送孕妇至产房时机不准确发生率(%)

所有产科住院的产妇

送孕妇至产房时机不准确发生率(%)=送孕妇至产房时机不准确发生的孕妇数量÷产科住院的已生产的产妇总人数

比率下降

入院时初产妇宫口开大≤3cm,经产妇有规律宫缩,产妇送入产房后在1小时内分娩者。(临床护理文书规范P289产前待产记录单)

37、产房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

所有产科住院的阴道分娩产妇

产房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产房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例数÷阴道分娩总数 比率下降

出血量推荐称重法、面积法、容积法

38、产科病房产后出血发生率(%)

所有产科住院的产妇

产科病房产后出血发生率(%)= 产科病房发生产后出血例数÷分娩总数

比率下降

在产科病房所有产妇发生产后出血

39、阴道分娩新生儿骨折发生率

所有产科住院的产妇

阴道分娩新生儿骨折发生率=每月阴道新生儿骨折数÷ 每月活

婴数

比率下降

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2.1%(《中华妇产科学》曹泽毅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 40、足月新生儿(阴道分娩)重度窒息发生率(%)

所有产科住院的产妇

足月新生儿(阴道分娩)重度窒息发生率:

足月新生儿(阴道分娩)重度窒息例数÷ 阴道分娩活婴数

比率下降

新生儿出生时阿氏评分≤3分

41、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发生例数(%)=新生儿(阴道分娩)臂丛神经损伤例数÷阴道分娩活婴数

比率下降

42、使用催产素并发症发生率(%)

所有产科住院的孕妇

使用催产素并发症发生率(%)=使用催产素发生并发症的孕妇数量÷产科住院的使用催产素的孕妇总人数

比率下降

并发症以监控急产、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为主

43、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

所有产科住院的孕妇

产妇发生乳房胀痛发生率(%)= 产妇发生乳房胀痛例数÷产妇分娩总数

比率下降

乳房胀痛需要医疗干预的为发生例数

44、阴道分娩尿潴留发生率

所有产科住院的孕妇

产妇阴道分娩尿潴留发生率(%)=产妇阴道分娩尿潴留发生例数÷阴道分娩产妇总数×100%

比率下降

以需要采取导尿术接触尿潴留为阴道分娩尿潴留发生例数

六、急诊护理质量指标

45、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

所有急诊就诊的患者

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接诊护士判断不准确发生的患者数量÷在同一单位时间所有急诊就诊的患者总人数

比率下降

评价标准:①预见性的发现问题,能快速准确的根据患者病情的危急程度做好恰当分流;②分科准确,及时分流病人。

46、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及药物完好率(%)

所有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内的急救物品、药品及设施

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及药物完好率(%)= 单位时间核查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及药物不合格次数÷同一单位时间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及药物核查的总次数

比率上升

47、院前急救/急诊院内/外运送患者意外发生率(%)

所有需要转运的患者

单位时间急诊运送患者意外发生率(%)=单位时间急诊转运患者发生意外例次÷同一单位时间院内急诊转运患者总例次

比率下降

48、急诊护士急救技术考核不合格率(%)

所有急诊科护士

急诊护士急救技术考核不合格率(%)= 单位时间急诊护士急救技术考核不合格例次÷同一单位时间急诊护士急救技术考核总项目 比率下降

考核标准:护士核心能力层级要求。急诊常见急救技术

七、成人/综合ICU护理质量指标

49、使用呼吸机患者卧位不正确发生率(%)

所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有抬高床头禁忌症者除外)

使用呼吸机患者卧位不正确发生率(%)=使用呼吸机患者卧位

不正确发生人数÷所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总人数

比率下降

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的禁忌症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低血容量导致的低血压、脊椎损伤等。50、患者口腔清洁合格率(%)

所有ICU的住院患者

患者口腔清洁合格率(%)=患者口腔清洁不合格发生人例次÷所有ICU患者总人数

比率上升

口腔清洁包括患者唇、牙龈和口腔黏膜、舌、牙齿、唾液的清洁

51、人工气道意外脱出率

所有置入人工气道的病人

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人工气道意外脱出率=发生人工气道意外脱出总例次

例数下降

根据统计需要,“单位时间”可以为“月”、“季度”或者“”,以下同。

52、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所有放置尿管的病人

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患者尿道插管总日数

比率下降

同时应考虑导管使用率、标本的送检率、标本的合格率等感染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

53、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

所有进行中心静脉插管的患者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

比率下降

同时应考虑导管使用率、标本的送检率、标本的合格率等感染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54、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

所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使用呼吸机患者人中肺炎的总人数÷患者使用呼吸机总日数

比率下降

同时应考虑导管使用率、标本的送检率、标本的合格率等感染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八、手术护理质量指标

55、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差错发生例数(例)

所有进入手术室的患者

谈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苗木质量 篇7

目前, 园林植物配置设计, 对苗木的规格要求多数是乔木标注胸径、干径米径、高度、冠幅。灌木和各种球类标注高度、冠幅。地被和小灌木标注高度、冠幅、每平方米多少株, 个别小灌木规格标注每株多少分枝, 有的标注每株多少总分枝。笔者认为这只是对苗木的体量作出最基本的要求, 却舍弃了最重要的要求, 即对苗木质量的要求。乔木除了应对它的胸径、高度、冠幅作出明确的要求外, 还应对干形、树形、分枝点高度、主枝数、主枝分布情况等作出标准, 如雪松、桧柏、龙柏等类型的苗木应有脱脚高度的要求, 银杏等特殊苗木应标明是实生苗还是嫁接苗, 木槿应标明是重瓣还是单瓣;石榴是看石榴、果石榴还是玛瑙石榴等。

近几年, 不少园林景观工程, 为尽快显现景观效果, 要求的苗木规格逐年加大。苗商为适应这些需求, 供应较多截干、移植大苗, 如香樟、栾树、重阳木、千头椿、朴树、榉树等。由于这类苗木成活率高, 栽植后见效快, 所以供应的种类越来越多, 市场越来越大。但设计中对这类苗木却很少有规格、质量方面的明确要求。此类苗木价格昂贵, 起挖、运输、栽植等费用相对较高, 笔者认为应对其胸径、截干高度、主枝数、截干后的年数、冠形等主要指标作出明确规定。

大灌木类:不少设计中对大灌木类只标注高度、冠幅, 这类标注缺陷很多, 它既不能确切的体现出苗木的体量, 更不能确切的体现出苗木的质量。在我国苗木市场上, 多年来形成一种潜规则, 即冠幅是以苗木枝展最长处计算。按此规则, 有的苗木冠幅虽然很大, 由于干、主枝和分枝稀少, 其体量并不大。规范的标注应该是每株几干以上、每干地径多长, 这样标注对苗木的体量和质量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量化规定, 其规格和质量都能有所保证。

小灌木类:不少设计中对此类苗木标注高度和冠幅, 有的标注每株几分枝, 或标注多少总分枝, 笔者认为用分枝或总分枝标注苗木规格不科学, 因为从主枝上发出的枝叫分枝, 分枝上发出的枝也叫分枝, 分枝或总分枝是个模糊的概念, 在操作上分枝和总分枝的确认和计量也很困难。规范的标注应该采用每株几主枝以上、每个主枝的径多长, 扦插苗则可规定地径为多长, 或者规定几年生以上。

攀缘植物:不少设计对各类攀援植物只要求蔓长, 而无地径的指标, 规范的标注应对地径作出明确的要求。地径是规格的主要指标, 蔓长是规格的次要指标。

各种球类:球类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各类小型绿地。如街心花园、街头绿地、中小型花坛、花境等球类应用很广。不少设计中对于各类球类只有高度、冠幅这2个规格指标。从景观功能角度应该标明是毛球还是净球 (光球) 。因为毛球和净球形态上不甚相同, 所以景观作用也不尽相同, 设计中应该把两者明确界定。从质量角度, 毛球和净球的差别悬殊, 净球则应对密实度、脱脚高度作出明确规定, 其中密实度和脱脚高度是球类质量指标中的2个最重要的指标, 它对景观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目前苗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高接大苗, 如高接红枫、丁香、榆叶梅、紫薇、爬地柏等, 由于这类苗木观赏价值较高, 规格较大, 价格昂贵, 多在景区或景点的主要位置作为景观树, 所以设计中更应较全面严谨的质量指标。

目前, 不少业主为提高和尽快体现景观效果, 对大规格的苗木在移植过程中要求冠型完整, 所以不少设计对大苗的移植规定全冠种植, 到底树形保留到什么程度为全冠却很少作具体要求, 施工单位也很难把握。因为全冠会给运输 (超长、超宽) 和成活率带来重大影响, 所以不能笼统的要求全冠。笔者认为规范全冠的标准应根据苗木的规格、树龄、耐修剪程度、萌发力、移植季节、景观功能等进行确定, 提出保留几次枝以上或是枝条疏剪、短截到什么程度, 或是保留多大树冠等具体指标。

还有一种情况, 看起来似乎与苗木质量关系不大, 但不作出明确规定就会影响景观效果, 如南天竹。通常设计中其规格的标注是高度和冠幅, 但虽为同种苗木, 却有2种不同的形态, 一是丛生, 一是独杆, 用途也不相同, 前者多为观赏, 后者多作色块。如龙爪槐规格标注为干径、高度, 但有的规定的高度不符合苗圃生产规范, 很难买到。

总之, 园林软景观中的苗木规格对景观效果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 对景观质量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 软景观设计中除了应对苗木规格作出严谨的规定外, 更应注重对苗木质量提出科学、严谨的指标, 这样才能营造出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优美的景观。

摘要:当前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常出现苗木规格标注缺项, 或不够严谨。对苗木质量要求的缺失及其对景观质量的影响进行阐述, 指出为保证和提高景观质量, 应重视苗木质量, 并在设计中规范、严谨地作出明确要求。

羊毛衫质量指标解析 篇8

毛衫网讯:作为秋冬季穿着次数最多、穿着面最广的羊毛衫,深受消费者信赖,但有些生产厂家由于对标准不甚了解,在产品的送检过程中,会出现某些质量指标不合格,延误了销售旺季。在此,我们就检测过程中所要注意到的每项指标一一说明。

一、内在质量指标

1、成份:衣服上所标注的成份必须与生产中衣服的实际成份相符合,否则就造成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2、顶破:顶破指标的大小与纱线的粗细、编织的密度等有关。顶破强度越大,表明产品使用寿命越长。顶破强度这项指标反映了产品的坚牢程度。

3、编织密度系数:在适当张力下,对已知线圈数的纱线去除卷曲后,量长称重,求出纱线的线密度,在由纱线的线密度和线圈长度,求出编织密度系数。这是衡量毛针织物密度的主要参数。

4、起球:羊毛衫在实际穿用与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摩擦,其表面的纤维端会露出,呈现许多的毛绒,即为“起毛”。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就互相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通常称为“起球”。羊毛衫起球,会使产品外观质量恶化。羊毛纤维细软,较易起球。考核这项指标是控制羊毛衫的起球程度。起球指标共分为5级,1级最差,5级最好。优等品不低于3-4级,一等品不低于3级。

一般来讲,细针、细支纱、紧密度的羊毛衫较粗针、粗支纱、松结构的羊毛衫不易起球。薄型的毛衫多数是平针单面衫,针圈密度较松,易起球。

5、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即油脂。该指标测定羊毛针织品中所含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的成分。它包括天然羊毛油脂,生产工序中加上的油剂、洗涤剂、特殊处理方法所用的物质如柔软剂等。生产工序中加的油剂或为了增加产品手感而使用的柔软剂用量掌握不当等,都会使这项指标超标。这项指标超标过高,会使产品产生异味,手感发黏。优等品不高于1.5%,一等品不高于1.7%。

6、单件重量偏差率:羊毛针织品以件为单位。在加工每一件羊毛针织品时,根据使用的纱线粗细、编织的密度等因素设计单件重量。通过生产加工后,成品的单件重量不能轻于设计重量的4%。

7、洗涤变化率:该项指标是指在动态下洗涤后产品的尺寸变化。如果生产企业对织造工艺、熨烫工艺不能严格把关,会造成产品密度稀松或小规格产品熨烫成大规格的产品,经洗涤后产品尺寸变形较大影响穿着。产品洗涤后无论与原尺寸相比是收缩还是涨大,都要进行控制。优等品和一等品为±5%。

8、色牢度:色牢度又包含了耐光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酸碱色牢度六项指标。

五颜六色的羊毛针织品是经染色而成的。这些产品穿着过程中将会受到光照、洗涤、熨烫、汗渍、摩擦、化学药剂等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这就要求染色的羊毛产品的色泽相对保持一定牢度。通常,我们把染色的产品经受外界作用而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称作“色牢度”,并以级数评定,级数越高,色牢度越好。

9、PH值: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PH值标准要求在4.0~7.5之间。PH值小于4.0,酸性太强;PH值大于7.5碱性太强,对皮肤有不同程度刺激或损伤。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PH值标准要求在4.0~9.0之间。造成PH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面料在印染加工后,水洗不充分就烘干出厂,同时又没有采取一定的中和措施。

10、甲醛含量:甲醛能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低浓度摄入甲醛会引起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弱失眠等症状。对婴儿的毒性则表现在气喘、气管炎、染色体异常、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接触过多的甲醛,会导致畸形。部分纺织商品在整理生产过程中使用含有甲醛的助剂,导致甲醛含量超标。

11、可分解芳香胺:可分解芳香胺是一种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染料,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如果被皮肤吸收,会在人体内扩散,引起病变。在今年的1月1日,首个纺织品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进口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纺织产品。

12、异味:异味的判定采用嗅觉评判的方法,评判人员是经过一定训练和考核的专业人员。样品开封后,立即进行该项目的检测。实验应在洁净的无异味气味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者须戴手套,双手拿起试样靠近鼻孔,仔细嗅闻试样所带有的气味,如检测出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中的一种或几种,则判为“异味”,并记录异味类别。否则判为“无异味”。

二、外观质量:主要检查胸宽、色差、疵点、条干不匀等指标。

三、羊毛衫执行的标准:羊毛衫执行标准根据含毛量的多少进行区分,主要分为三个等次。羊毛含量≥30%用FZ/T 73018执行标准;羊毛含量<30%用FZ/T 73005执行标准;而不含羊毛则用FZ/T 73008执行标准。(其中FZ是“纺织”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而T表示推荐的意思。)

四、哪些地方可进行羊毛衫的检测?

进行羊毛衫检测,可分为二类,一类属商业性质,如SGS、ITS等;另一类为专业性,如上海国家毛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五、检测分哪几个等级?在中国整个毛衫行业,可分为地区级,省级,国家极三个等级。六、一份完整的羊毛衫检测报告需要有几个公章?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LED照明展会心得体验(2012法兰克福光亚展)下一篇:幼儿园申报材料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