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通用11篇)
浅析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 篇1
浅析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环境保护作为新时期的首要任务,提出要建立“美丽中国”的目标,强调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家在这方面做得努力,每年都会投入巨资购买树苗,与植树造林主题相关的公益广告也大大提高了公民植树护林的意识,植树造林无论对于我国还是未来子孙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植树造林;环保意识
引言:前几年,由于我国过分注重GDP的增长值,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国家有企业“三废”排放标准的的规定,但是大部分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着眼于经济利益和眼前利益,非法的将“三废”没有经过科学有效处理就弃置到环境中,这对大气的污染尤为明显。另外,部分生产与木材有关的工厂(比方是木材,家具,筷子之类的)盲目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无限制的从大自然索取生产资料,土地沙漠化恶化,沙尘暴恶劣天气影响范围蔓延,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系统。最近这几年,PM2.5指数在某些北方省市多次发生爆表的情况,植树造林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和公民迫在眉睫的义务。
一.植被覆盖率的现状
从全球来看,世界的植被分布具有严重的地区性,这或许和气候因素又密切关联。全球超过50%的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5个国家,中国是其中之一,列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国之后,位居第五;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2.0%,北美洲为34%,南美洲和欧洲均为30%左右,亚洲为15%,太平洋地区为10%,非洲仅6%。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4%,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洲的圭亚那,达到97%;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是非洲的埃及,仅十万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法国。单从数据上看似乎全球的植被覆盖情况还是相当乐观,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到40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以上,荒漠化的进程已经远远超过植被覆盖率增长的速度。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
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低于了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6.7%以上,许多荒漠化的土地难以再得到修复,吞噬了森林覆盖的土地基础。
二.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 1.植树造林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温室效应是全球问题之一,温室效应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环境因素的变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地球温度普遍升高,极端恶劣天气发生频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良田淹没,土壤盐碱化严重,可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生物物种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整个地球陷入恶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之中。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调节了大气中气体成分的组成,净化了空气和水源,对缓解温室效应起了显著的作用。中国提倡公民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不仅仅履行了本国对承担其碳排放控制量责任,还表明了自己与世界其他各国通力合作的决心,对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2.植树造林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影响
植树造林的落实,我国植被覆盖率提高,缓解土地荒漠化的恶化,在不同地区对不同环境因素发挥着不同的功效。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内蒙地区。植树造林有利于防风固沙,遏制沙尘暴的蔓延;对我国南方地区,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促进地下水水位上升。环境当中大气,土壤,生物等因素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植树造林对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维持水平衡;森林还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护了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了人类所需的氧气,调节了气温,对缓解我国气候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问题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另外,森林还具有吸收有毒气体,消除噪音的作用。森林作为“地球之肺”,推动了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建立。
3.植树造林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环节,生态文明是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和先决条件,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程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还离不开公民个人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植树造林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意义,植树造林口号的提出增强了每位公民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目前为止,森林覆盖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这有力的推动了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进程。另外,植树造林,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协调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早日建成“美丽中国”。
4.植树造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环境制约经济这方面来说,大气的污染,资源的污染和枯竭,生态系统的恶化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迫使经济发展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了经济质量水平,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环境和资源付出的代价太大,甚至有的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局面。就拿我们现实当中的案例来讲,曾经,河北有七八个市都排在全国环境质量倒数十个城市之内,河北政府在极力采取措施去降低PM2.5的值的同时,不得不考虑这将会威胁到一部分违反《环境法》有关规定的企业工厂的继续发展,根据中央的命令,河北省各个地区对于生产产生污染源的工厂,根据情节严重进行了强制性的罚款,停工甚至是迫使其关门的处理。这样以来势必会对河北省的经济带来一定的亏损,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国家的税收也会减少,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力。其次,从环境本身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上看,植树造林,数目的种类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栽培上水果树木,等到来年我们收获了水果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去买卖,这是最直接的利益。其次,成片森林的出现,为其他动植物物种提供了一个栖息地和生长环境,有利于旅游价值的开发,开发一个自然保护区,可对外提供旅游观赏,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保护森林不被人为的破坏。有许多带有药性价值的植物也能为制药企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5.植被保护对我国公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植树造林给环境带来的良性的生态系统,促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PM2.5的值能够有效控制,我们都知道长期的暴露在环境污染的空间里对于人体来说就像是在服用慢性毒药一样,植被能够吸收有毒气体,释放人体所需的氧气,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国民的身体健康素质,这些年来,许多不治之症,癌症的发病率上升,其中和环境的污染有莫大的关联,大力改善公民的环境条件,为公民的身体健康负责。其次,为了治理环境,我们不得不关闭了很多的 工厂,那失业的人数就会增加,环境被人类破坏,反过来环境会惩罚人类的最好证明。所以,植树造林的任务,作为地球上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落实到行动上。
总结:当前,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作为普通公民不能推卸责任。我们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到不滥砍滥发,破坏森林,要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的队伍中去,推动国家植树造林工程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刘静.浅析植树造林的抚育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277.[2]徐亮.植树造林的必要性及主要方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261.[3]吴蕾,曹晔.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3,03:199+202.
浅析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 篇2
一、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党员干部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 积极应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严重挑战,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正确把握和引导。如果没有党员干部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的领导, 那么我们就会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所淹没, 就会被形形色色的新自由主义所蒙蔽, 就会失去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最终也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的安全。苏共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丧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在这一过程中,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道德的缺失, 成为意识形态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因此, 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 强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越来越成为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二、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各类群体相继涌现、“两新”组织迅猛发展、流动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矛盾日益集中, 使得党与社会的关系突显出来。党如何适应社会领域的特点, 切实加强对社会的领导, 促进社会和谐, 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党员干部是社会政策的主要制定者, 是组织社会、管理社会的中坚力量, 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 有利于强化执政理念, 使党的干部成为党的形象窗口, 力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抵制权力腐败;有利于提高责任意识, 使党员领导干部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领社会, 着力解决社会公平、社会正义问题, 凝聚社会力量;有利于增强服务意识, 转变原有的党对社会的控制理念, 确立党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新理念, 提高党的执政公信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有利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成功领导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工作, 但是, 这些改革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与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相比,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显得比较滞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干部制度改革, 其中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着力点。政治体制改革是党和政府对自身的改造, 涉及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团结稳定, 涉及广大党员干部的前途命运, 影响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 往往会遇到很多障碍。因此, 只有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 使广大党员干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以国家政治大局稳定为重, 识大体顾大局, 以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 始终做到高风亮节, 不计个人得失, 搞好干部队伍内部的团结协作, 才能减少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 降低政治体制改革的风险, 更好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深入。
四、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权力腐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威胁。官员以权力寻租介入经济领域, 会导致特殊利益集团的形成, 这些特殊利益集团为了满足其利益诉求, 相互勾结, 促使权贵阶层形成。权贵阶层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 其私有化更是在很大程度上瓦解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进而削弱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转型期, 我国权力寻租现象也很严重, 一些官员乘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十分健全之机, 通过大搞市政建设、挪用公款等手段大肆贪污受贿、侵占公共资源。还有部分官员心存侥幸心理, 将自己的妻子、儿女和非法获取的财富一同挪往国外, 成为“裸官”, 以便肆无忌惮地“挖社会主义墙脚”, 攫取个人财富, 他们早已把无产阶级思想道德置于脑后, 给社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是避免权力寻租现象的治本之法, 可以有效遏制腐败,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转型以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获得极大发展, 然而, 很多社会失范现象也暴露出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首先要突出强调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 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1) 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 对于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带动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 首先必须搞好党风, 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 党的各级领导又是全党的表率。” (2) 可见,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引导、示范等重要作用。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既对加强全社会道德建设起关键作用,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将党员干部道德当作一项重大工程来建设, 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这一点, 是我们党提高建设水平, 从容应对新时期各种挑战的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梁衡.《官德》.北京联合出版社, 2012年版.
浅析植树造林的意义 篇3
关键词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植树造林;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2
前几年,由于我国过分注重GDP的增长值,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部分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着眼于经济利益和眼前利益,无视国家关于企业“三废”排放标准的规定,排放没有处理过的“三废”,严重污染环境,特别是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尤为明显。另外,部分生产与木材有关的工厂(如木材、家具、筷子)盲目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无限制地从大自然索取生产资料,导致土地沙漠化恶化,沙尘暴恶劣天气影响范围蔓延,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系统。最近几年,PM2.5指数在某些北方省市多次发生严重超标情况,植树造林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和公民迫在眉睫的义务。
1 植被覆盖率的现状
从全球来看,世界的植被分布具有严重的地区性,这或许和气候因素又密切关联。全球超过50%的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5个国家(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和中国),中国位居第五。全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22.0%,北美洲34%,南美洲和欧洲均30%左右,亚洲15%,太平洋地区10%,非洲仅6%。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4%,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洲的圭亚那,达97%;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是非洲的埃及,仅十万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法国。单从数据上看似乎全球的植被覆盖情况还是相当乐观,但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到4 000万km2,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以上,荒漠化的进程已经远远超过植被覆盖率增长的速度。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低于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6.7%以上,许多荒漠化的土地难以再得到修复,吞噬了森林覆盖的土地基础。
2 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
2.1 植树造林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温室效应是全球问题之一,温室效应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环境因素的变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地球温度普遍升高,极端恶劣天气发生频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良田淹没,土壤盐碱化严重,可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生物物种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整个地球陷入恶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之中。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调节了大气中气体成分的组成,净化了空气和水源,对缓解温室效应起了显著的作用。中国提倡公民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不仅仅履行了本国对承担其碳排放控制量责任,还表明了自己与世界其他各国通力合作的决心,对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2.2 植树造林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影响
植树造林的落实,我国植被覆盖率提高,缓解土地荒漠化的恶化,在不同地区对不同环境因素发挥着不同的功效。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内蒙地区,植树造林有利于防风固沙,遏制沙尘暴的蔓延;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促进地下水水位上升。环境当中大气,土壤,生物等因素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植树造林对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有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维持水平衡;森林还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护了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温,对缓解我国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另外,森林还具有吸收有毒气体,消除噪音的作用。森林作为“地球之肺”,推动了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建立。
2.3 植树造林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环节,生态文明是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和先决条件,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国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程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还离不开公民个人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植树造林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意义,植树造林口号的提出增强了每位公民环境保护的意识。目前,森林覆盖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进程。另外,植树造林,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协调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早日建成“美丽中国”。
2.4 植树造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环境制约经济这方面来说,大气的污染,资源的污染和枯竭,生态系统的恶化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迫使经济发展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了经济质量水平,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环境和资源付出的代价太大,甚至有的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局面。例如,曾经,河北有七八个市都排在全国环境质量倒数10名内,河北政府在极力采取措施去降低PM2.5的值的同时,不得不考虑这将会威胁到一部分违反《环境法》有关规定的企业工厂的继续发展,根据中央的命令,河北省各个地区对于生产产生污染源的工厂,根据情节严重进行了强制性的罚款,停工甚至是迫使其关门的处理。这样以来势必会对河北省的经济带来一定的亏损,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国家的税收也会减少,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力[2]。其次,从环境本身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上看,植树造林,数目的种类有很多种,可以栽培水果。其次,成片森林的出现,为其他动植物物种提供了一个栖息地和生长环境,有利于旅游价值的开发,开发一个自然保护区,可对外提供旅游观赏,但同时要注重保护森林不被人为的破坏。此外,有许多带有药性价值的植物也能为制药企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2.5 植被保护对我国公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植树造林给环境带来的良性的生态系统,促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有效控制PM2.5的值。人们知道,长期暴露在环境污染的空间里对于人体来说就像是在服用慢性毒药,植被能够吸收有毒气体,释放人体所需的氧气,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国民的身体健康素质。这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上升与环境的污染有莫大的关联,因此,必须大力改善公民的环境条件,为公民的身体健康负责[3]。此外,为治理环境,不得不关闭了很多的工厂,失业人数增加,环境被人类破坏,反过来环境会惩罚人类的最好证明。所以,植树造林的任务,作为地球上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落实到行动上。
3 结语
当前,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作为普通公民要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到不滥砍滥发,破坏森林,要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的队伍中去,推动国家植树造林工程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刘静.浅析植树造林的抚育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277.
[2]徐亮.植树造林的必要性及主要方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261.
[3]吴蕾,曹晔.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99,202.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篇4
2013年11月15日 19:25:19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123
??? 关键词: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2013年11月15日 19:26:00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64
??? 关键词:指导思想
???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
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决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2013年11月15日 19:26:24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75
???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
???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2013年11月15日 19:26:51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58
??? 关键词:形成改革合力
???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和发展。
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编辑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癸巳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决议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1]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主要包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个体制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制度的改革。
会议共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出席。[2]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2]
目录
1会议背景
2会议进程
3会议提要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文化体制
社会体制
生态文明体制
4会议评价
5前期期待
6宣传活动
1会议背景
改革的七大亮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决定于11月9日至12日召开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通常一中和二中全会主要集中在人事机构变动上。到三中全会,推出中国深层次改革政策。同时研究部署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等工作。[3-4] 2会议进程
2013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2013年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2]
2013年11月12日,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5]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5] 3会议提要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6]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2]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
政治体制
1.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6]
2.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6]
3.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2]
文化体制
1.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
2.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2]
社会体制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6]
3.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2]
生态文明体制
1.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
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2]
4会议评价
1.经济改革固然是外界关注三中全会的重点,但是中国官方媒体近月针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倡行政审批改革、简政放权做了一系列报道,反映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新加坡《联合早报》
2.预计中国新领导层的改革可能包括转变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让经济从依赖投资转向依赖
消费和服务,从而实现再平衡,将城镇化作为下一个重要经济增长驱动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美国《华尔街日报》
3.话语必须转化为行动。中国没有那种奢侈的条件,能够让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时机成熟才启动。中国领导人可能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风险,加紧推动亟需的改革。应该认识到,中国政府的谨慎或许反映了其经济和政治智慧。——英国《金融时报》
4.中国的开放,从上海自贸区到澳门的横琴模式,都是试验性质,摸着石头过河,看似大胆,但又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要不断总结经验,将优点极大化、缺点极小化,才向全国推广。它和运动型的政策,有本质上的差别。——香港《亚洲周刊》
5.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领导人高频率地总结改革、强调改革、部署改革,无疑具有极强的政策定调意义,同时也极大地稳定和提升了国内、国际对新一轮改革的预期。——香港《大公报》
6.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任务与定位十分清楚,就是要将“改革尚未成功”的改革继续下去,“开放尚未彻底”的开放继续下去。所以,还是改革开放,只是需要更深入、更全面实施。——台湾《经济日报》[7]
7.本次三中全会的意义堪比十四届三中全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是,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均为党领导下的组织机构,在机构建设方面的力度非上两届可比。[8]
8.全会的改革目标明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和紧迫问题作出系统改革部署。[8]
9.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欧洲时报网刊文分析称,这与三中开幕之前“闯险滩”之类的表述一样,既体现了对改革难度的预见,又宣示了解决困难的决心。[9]
10.国内著名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中国政通教育顾问鲁尚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10]是中国道德建设的一个信号,给中国以后的市场经济指出了一条道路。
5前期期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各方对新一轮改革充满期待。企业普遍关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的期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加快土地、矿产、金融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加快垄断行业改革;
2.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放松审批、加强监管、改善服务,建立新型政企关系;
3.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通过税收政策、教育培训、政府采购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改革,塑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11]
2013年11月2日,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庆论坛上表示: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意在打造2.0版市场经济,核心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此次会议有望出台包括具体措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遗产整体改革方案,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竞争性的市场体系,消除行政垄断和行政干预,使其成为更接近现代国家的市场体系。[12] 6宣传活动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央宣讲团成立[13]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04 版)
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倪光辉)为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神热潮,中央决定,由中宣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组成中央宣讲团。据了解,中央宣讲团成员有: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希,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书记蒋建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科技部副部长、党组书记王志刚,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江金权,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姜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沈春耀,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刘佳义,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施芝鸿,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林兆木等28位同志。
11月21日刘先明在中原油田宣传三中全会
从19日起,中央宣讲团成员进行集体备课。大家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对宣讲工作的重要批示和中央宣讲团动员会精神。围绕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围绕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存在的思想困惑,进行深入思考和研讨,认真准备宣讲稿,力求更好地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开展航模活动的重大意义 篇5
航模活动是很多航模爱好者和广大青少年学生喜欢参加的课外活动。这不仅是学生的年龄层次决定的,更重要的是航模活动集科技性、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实践性等优点,对锻炼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阶段,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健康益智的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组织好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所以说:以航模活动为代表的课外活动将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航模活动有丰富的趣味,深受青少年们喜爱。通过此项活动能使青少年了解许多材料的性能,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完成成品的工艺过程,培养青少年动脑动手和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品质,航模活动最能充分展现青少年的才能和想象力,提供开发智力和能力的良好机会。航空模型也是一项运动竞赛项目,我国由体委行政部门(各级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管理。国家体委颁布了统一的航空模型竞赛规则和创记录飞行规则,制定了相对稳定的竞赛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由基层单位直接参加的“飞向北京”全国青少年航模模型比赛。国家颁布了等级运动员制度,鼓励航模运动员不断努力进取,攀登航模竞技高峰;还相应制定了裁判员、教练员和社会指导员的等级制度。航模模型还是一项国际性竞赛项目,它受到世界各国尤是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这是因为航模模型与航空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激发青少年对航空知识的兴趣,以使一些具备条件的爱好者走上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道路,由于航空模型活动的开展具有广泛性,他将成为国家培养航空人才的后备军。航空模型是飞机的先驱,是航空技术有力的认知工具,是飞机设计师诞生的摇篮,更是我们这个新时代一种高尚的文化品味。
浅析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 篇6
1种苗生产的改善
种苗是一切林业工作的基础, 若是种苗的生产工作没有做好, 便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林业工作的效率。而工作的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可持续发展的结果和质量, 种苗的好坏直接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程度。只有种苗优秀, 才能够营造出高产优质的林木。而想要生产出优秀的种苗, 就必须要利用最先进科学技术来进行种苗的培育, 攻克良种的规模生产和快速繁殖的技术难关。而对于繁育基地以及农林研究所等配套的硬件设施也应该配备齐全, 为优秀种苗的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优秀的种子和树苗是我们进行营林造林的第一步, 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如此迅速的情况下, 好的种子和树苗就相当于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提前占据了一个有利的地位, 保证今后社会的营林造林能够得到更加迅速的实现, 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的社会发展进程, 而拥有了优秀的种苗, 还应该对优秀的种苗进行大力地推广, 只有优秀的种子和树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普遍的实施, 我们的整体营林和造林行业才能得到发展, 我们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让大家都接受优秀的种苗, 目前社会也是有着很多的方式, 比如说可以通过示范等手段鼓励大家积极使用优秀种苗, 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效益。而除了需要对种苗进行推广以外, 对容器育苗这种育苗方法也应该进行大力的推广。因为容器育苗法可以加速苗木的繁殖, 对于一些想要扩大林区, 或是想要延长造林季节的地区非常适用。而容器育苗法的作用还不仅仅如此, 它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并实现幼林的郁闭加速。
2经营方式的优化
2.1生产机器的优化。生产机器是每个生产和工程运作的必备品, 也是我们社会对于营林造林行业的重视程度, 好的生产机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省我们的人力和物力, 也在一定条件下提高我们的生产速度, 想要提高营林造林的效率与质量, 必须要把集约化的营林造林理念贯彻到实际经营工作当中, 一改过去的粗放式工作经营方式, 通过使用先进的机器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整地等工作, 利用现代的化学药物等手段, 来代替传统的割草、控草等工作。通过这种集约化的经营模式, 可以有效提高营林造林的工作效率, 并提升营林造林的质量, 把炼山造林变为整地造林。因此, 通过改进我们的生产机器设备可以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和可持续, 使得我们的营林造林工程更加顺利进行。
2.2灌溉施肥方式的优化。除了在造林的技术手段等层面进行改变, 还要重视营林造林的管理工作, 把施肥、灌溉、修剪、抚育等一系列与营林造林相关的工作设计成一套系统的流程, 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 对营林造林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 从而达到促进林业发展的目的。好的灌溉和施肥的方式可以使得我们的生产效果得到最大发挥, 同时也使得营林造林的生产原料得到节约以及得到更多的利用。施肥和灌溉是植树造林的重要步骤, 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步, 没有施肥和灌溉的补充, 我们的林业发展也就不能得到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2.3丰富生态环境。由于森林是一个拥有上下多层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 植树造林的行为也是生态环境发展的一种, 生态环境的范围包括很多,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对于生态环境丰富度的补充和扩展, 保持一个生态的平衡, 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把森林营造成一个复林层的多样化稳定结构, 丰富其中的生态群落, 完善森林的生态功能, 从而实现森林的最优发展, 提升营林造林的经营水平, 从而达到优化环境以及对于保护环境的目的。
3相关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随着我国林权制度的逐渐完善, 社会林农对于营林造林的热情持续增长, 从而形成了如今一片“争山造林”的大好形势。然而, 森林行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行业, 它除了对经济有所发展以外, 还涉及到绿化和环保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阻碍, 同时也使得社会相关部门的工作和职责得不到履行, 从而导致了社会发展收到滞留, 也使得我们的林业发展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后果的产生。因此, 就需要社会的相关部门加紧脚步, 达到真正的营林造林的目的, 做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一致, 相关部门的发展和自我监督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我们社会的整体和谐和各个部分的独立发展。
4如何提高可持续发展下的林业营林的建设
4.1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作为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 人力资源的利用永远排在首要地位, 由于无论在何种行业、何种工作当中, 人才资源永远是第一资源, 所以想要确切落实营林造林的管理生产工作, 提高营林造林的工作效率, 促进造林事业的发展, 对于一支优秀的营林造林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人力资源的建设必须要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保证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方案, 从而也要保证实施的力度和适应度。
4.2技术能力建设。生产和发展都需要技术的支持, 社会的发展和林业的进步也必须要有技术的保障, 我们的营林造林如果没有技术的保障, 就相当于一个空壳, 没有实际的内容和具体的实施, 因此, 我们更要保证技术的建设和技术的支持, 从而发展可持续发展下的营林造林。
结束语
根据上面的一系列介绍, 我们对于营林造林的相关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首先, 营林造林事业无论对哪个国家而言, 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生态系统建设, 也对自然环境的维护有着极大的作用。而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保证营林造林更是需要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支持把握, 本文都做了一定的分析, 希望可以通过笔者的分析, 让大家更加的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
摘要:现代社会注重的是可持续发展, 所有的生产和社会的进步都讲究一定程度上的环保和绿色, 特别是自从党的一系列会议和理念提出, 我们更是对社会发展投入了更大的精力, 当然也是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近几年来, 提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难免就要提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植树造林才能发挥更大的效果。然而, 由于社会对营林造林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 现代社会对于发展营林造林都提出了很多的意见, 强调了我们就要加强营林造林工作, 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进而充分利用森林资源, 完善森林的功能和作用, 最终达到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营林,造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志荣.浅析在可持续发展下营林造林工作的意义及完善, 2011.
洗手:意义重大的小事 篇7
这些洗手方法,你用过吗
生活中,关于洗手的误区着实不少,如:
以擦代洗 在外面没有水洗手或不方便洗手时,很多人认为不要紧,擦一擦、搓一搓,也就心安理得了。
湿手即止 有些公共厕所水龙头的水比较小,涓涓细流之下,很多人伸出手去,象征性地把手全部打湿,就算是洗好手了。
洗完衣擦 洗完手之后,湿漉漉的双手往地上挥两下,紧接着在裤子上拍一拍、擦一擦,结果刚洗干净的手又脏了。
盆中洗手 有些地区生活条件较差,或者有些家庭为了节约用水,用一盆水供多人、多次洗手。在某些偏远地区的医院或幼儿园也能看到这一幕:医生在盆中洗手,洗来洗去,脏手导致脏水,脏水污染脏手;有些幼儿园就更夸张了,五六双小手一齐伸到一个盆里面“搓、捏、滚、揉”,一系列动作完了,各自手上的脏东西也充分交换了。
此外,还有不用洗手液洗手、共用肥皂、搓手时间过短等问题。
正确洗手三要素
那么,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洗手方式呢,洗手与“手卫生”有什么关系呢?“手卫生”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三种情形,后两种是主要针对医院工作人员做出的规定,而日常生活中的“洗手”则主要是专指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参照一定的标准动作,作用一定的时间,除去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细菌的过程。
从洗手的标准定义中,我们就能看到一系列的要求:
①用肥皂 洗手要使用肥皂或皂液,否则洗手的质量是大打折扣的。
②用流水 要使用流动水洗手,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③标准动作、保证时间 要参照标准的洗手动作,保证洗手的时间。
对于洗手之后应当如何干手,没有直接的规定,自然风干或使用毛巾、纸巾等擦干都没有问题,但不可以用不洁物品干手。
不同场合下,对洗手的要求和时间是不同的,最严格的当属外科冲洗手消毒,要求取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三分之一,认真揉搓2~6分钟,用流动水冲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三分之一,再使用无菌干巾彻底擦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显然没有必要做到这么夸张,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手受到污染的程度)考虑,一般地说,应使用肥皂或皂液、洗手液,用流动水清洗双手各部位20秒以上。
六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各部位
于是,就有了另一个问题,什么叫做双手各部位?在六步(又称七步)洗手法里,对“各部位”进行了细致的要求。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如图1。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如图2。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如图3。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如图4。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如图5。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如图6。
7.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掌握洗手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对洗手这件不小的“小事”,我们还应记牢洗手时机,如:饭前便后、抱孩子及喂孩子食物前、佩戴隐形眼镜前、服药或抹药前、处理孩子或宠物粪便后、户外运动后、商场或超市购物后、与陌生人肢体接触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钱币后、打喷嚏用手捂住口鼻后,等等。
大学生体能测试的重大意义 篇8
大学生体质测定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它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体质测定,评价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效果,健全并督促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科学地指导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从而不断地增强的大学生体质。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引下,经过多年体能测试的贯彻落实和我院师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得到显著提升,体能达标率逐年递增,去年已取得高达约90%及格率的好成绩。通过体能测试使我院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更进一步的投身于体育锻炼中。
大学生体能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意识到健康对人一生的进步发展的重要性。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植树的意义作文 篇9
3月10日一大早就起床了,因为我很盼望今天的植树活动。一出大门,啊,久违的大阳公公终于出来了,还在吹泡泡呢!吹出了小兔、小猫、小狗还有许多的动物形状哦,太阳公公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云朵”。
到了集合地,一上大巴车,记者姐姐亲切的点名,让我更加兴奋了。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终于到了植树的目的地,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种树,记者姐姐说:“大家不要着急,会让你们种树的,可你们要安静。”我们大家一起说:“知道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领到了树苗,开始种树了。我先把原来挖好的坑再挖深一点儿,就把小树苗放进了坑里面,又把挖出来的土填进坑里,浇了一些清水喂树宝宝喝,它就睡了。我们也悄悄的离开了这里,去擎天半岛销楼处那里喝茶、吃美味的点心,好好的休息下,然后去大门外面拍合影照,拍完了合影照,我们又回到了大客车上带我们回家。
我觉得今天的活动非常的有意义,我想以后还要来参加这个有趣的活动。
浅析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 篇10
第一个重大的意义在全球层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利于塑造安全文明、和平和谐的国际秩序。在二战之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国际资本体系,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包括对中国自身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发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出现的很多问题,风险和机制很难解决、很难应对,比如希腊受债务危机的影响,需要欧盟经济支持,但是又不愿意承担风险要求,因此不断给欧元区讨价还价,威胁要退出欧盟。还有英国,欧盟一直被大家认为是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但是英国出现了危机,原因是承担的义务和权益非常大,所以欧盟的模式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再加上,克里米亚和俄罗斯引发了危机,冷战后首次出现了两个国家对抗的过程。还有一个事件就是恐怖主义横空出世,美国没有办法,现在俄罗斯又高调介入了,而且恐怖主义还有蔓延的趋势,所以纵观全球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原因是体制,解决不了改革又不可行。但是中国作为大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从利益绑定促进共同发展,为和平、稳定、安全、和谐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出“一带一路”,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
第二个很大的意义就是对我们国家自身来说,是要创造有利于我们长期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因为中国在2014年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一个研究,根据购买力评价,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势头比较好。2009年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美国的军舰开来了'所以沿海的局势不是很好。我们提出“一带一路”来缓解,第一个是在亚太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通过经济上的合作,加强利益上的绑定,发挥稳定和压舱石的作用。再就是从西部来说,我们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提升我们国家的战略,如果在东部一个国家逼的太紧,我们加强西部合作,这是东部的国家不希望看到的,所以起到战略制衡的作用,当然还有重要的意义就是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安全,因为我们国家是最大的能源资源进口国和消费国,能源保障非常重要,所以“一带一路”的提出对我们国家长期发展和环境的营造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点意义就是有利于发挥我们国家的作用。中国富起来,也有的人说我们国家是暴发户,怎么让别人改善对你的看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主动承担大国的责任。现在美国之所以处在中坚的地位,有很多国家愿意跟他走,比如TPP有12个国家已经达成了基础协定,韩国也要在近期加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抓住了欧洲重建的机会,推出马歇尔计划,还有在国际治理体系当中的贡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在美国主导下搭建的,所以现在中国“一带一路”提出是很好的,我们需要做一些事帮助别人发展,为国际上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必要的帮助,“一带一路”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四个是打造世界经济增长机遇。“一带一路”沿途很多国家的GDP,包括贸易,包括国际投资增长的速度都比全球平均水平高,说明他们的增长是有潜力的,目前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潜力比较大,如果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再加上我们国家最强的指导能力和丰富的发展能力,相信“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会加速发展并更加完整。
第五个比较大的意义就是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转型。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发展现在到了比较优势的转化机遇,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加快上升,我们的产业在市场规避的作用下会向东南亚、南亚地区转移,这是趋势。我们不能任由它们自发转移,必须在国家一定框架下和指导下有序地转移,政府的角色很重要,因为从发达国家可以看到,它们出现了产业空心化,但是作为比较好的像韩国也曾经是发达的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上去一’并且转移到中国等,企业虽然走了但是收益仍在韩国。我们国家也要吸取教训和经验,做到主动转移。我们“一带一路”框架提出之后,劳动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对我们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表示非常欢迎,所以我们该怎么引导?现在商务部非常重视产业园区,如果做得好,我们的产业既不会出现空心化、去中国化,又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包括全球中的分工地位。
第六点意义就是有利于建设全面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体系。我们国家走过的开放历程,都是从沿海开始,刚开始是经济特区,到以后的进一步开放。但是“一带一路”提出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愿景规划行动对于沿边赋予了较大的权重,对这个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帮助的,所以在这方面意义非常大。
六大历史机遇
第一条机遇是拓展海外市场的机遇,目前“一带一路”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有40亿人口,人口规模比较大,发展水平比较低,所以有潜力。对我们尤其是基础设施,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是瓶颈,对我们走出去,包括建筑企业、建材企业都是很难得的机会。
第二大机遇就是主动进行产业布局的机遇,我谈到的产业转移的问题,在沿线65个国家,有50多个国家工业化水平低于全球工业化水平,它的城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有非常突出的能力,在海关统计的5313个关税产品,中国产量占第一的是1600,是第二位和第五位这些国家加起来的总和,500个主要工业产品我们有20种的产量是世界首位,我们有这么强的能力,而他们又缺,所以这两者在“一带一路”方向上结合,对双方是很大的机会。
第三个比较具体的就是对外工程承包。我们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丰富,同时我们工程承包的能力也非常卓越,美国有个统计,2014年全球250家大型工程企业中,中国企业有64家,我们是美国的2倍。这对我国企业是很大的机遇,并且已经实实在在表现出来,2015年9月份我们对外工程完成的营业额增长是9. 2%,签订的合同增长的是26.5%,可以看到未来领域潜力很大。
第四个机遇就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机遇,比较成功的典范很多,如私募基金、金砖新开发银行,还有亚投行。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第一个发起建立了有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并且创始成员吸纳的数量远远快于亚洲开发银行,这是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五个机遇就是物流航运业大发展的机遇,我要强调的是目前的技术发展,交通运营和信息技术赋予了各种交通运输方法的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效率,西部大开发提了好多年,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近两年潜力、发展已经很好,比如重庆增长速度三个季度排在第一位,河南的郑州航空港发展速度比较快,这些地方开通的包括高铁、航空、地铁等无缝的衔接,改变了经济地理版图,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回顾—下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大家可以知道中国发展的历史,在宋朝以前我们的经济中心在北方,但是在宋朝之后重心出现南移,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的航海基础、造船基础有了很大发展,所以海上的运输因素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最近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陆上运输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并与海上技术呼应,所以和海运的有效结合,起到成倍放大的作用,所以感觉到大航运的时代到来了。
耕地保护的重大意义及措施借鉴 篇11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 只有储备足够的、高质量的耕地资源, 才能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确保国家发展中的稳定和可持续。在所有土地资源中, 耕地是精华。当其成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之后, 就将关系到国内数十亿人的生存安全。就国内实际情况而言, 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已经侵占了更多的耕地面积。没有了基本的农田保障, 我们在谈论粮食安全问题, 就如同是纸上谈兵。文章由此出发, 展开论述, 阐述耕地保护的重大意义, 汇总可借鉴的保护策略, 以供参考和借鉴。
2 耕地保护的重大意义
2.1 耕地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是确保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之一
就目前形势来看, 国内现有人口数量不仅基数大, 而且逐年有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口, 就需要更多的粮食补给。有统计证实;国内80%~90%的粮食, 是通过自给来完成的。此外, 中国求发展, 城镇化的步伐已经阻挡不住。接下来的城市化、工业化, 必然将侵占更多的耕地面积。没有了基本的农田保障, 粮食安全又从何而来?所以, 现阶段, 如下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思考, 如何平衡城镇建设与粮食保护之间的关系, 如何保障“一要吃饭, 二要建设”, 既不能因城市化、工业化而无止境地占用耕地尤其是高质量的耕地, 也不能由于保护耕地从而影响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因此, 只有保证相当质量的耕地, 不断提高自身的粮食生产能力, 才能满足当今社会乃至子孙后代的粮食需求。
2.2 耕地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将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耕地质量保护的同时, 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有效改善周边的耕作环境。像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等, 都可在耕地保护中得到综合质量。而生态环境的改善, 又可防止土壤污染。同时, 保护耕地, 改造中低产田, 类似坡地改梯田、早地改水田、渍涝盐碱地改造等, 都将在耕地资源的保护中得到改善。总的来说, 保护耕地资源, 使得耕地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同时让人类生存在良好的环境中, 而无后顾之忧, 促进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另外, 通过保护耕地质量的实践, 可以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评价体系、相关规程, 还能够更加合理地选择评价指标、评价因子等。
3 耕地保护可借鉴措施
3.1 完善耕地保护的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 是保护耕地的基础。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严格执法, 强化监督检查, 将更好的约束破坏耕地行为的发生。实际上, 目前国家针对性制定的保护政策很多。比如:高质量耕地中, 基本农田地位最高, 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 工业化、城市化的实现, 对基本农田的侵占是不可避免的。针对此, 处于保护基本农田考虑, 国家明确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政策, 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并相继出台有关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划和基础性工作, 确保了单位面积耕地的基本生产能力。同时, 为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经过科学分析认证, 相继提出了改造中低产田, 实施水路林田等综合治理的方案, 切实保证耕地的动态平衡。在保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 更注重质量的动态平衡, 以便弥补城镇化对优质农田的侵占。
3.2 耕地保护的技术化
涉及到耕地保护, 既囊括质量, 又包括数量。上述介绍的政策法规, 借助法律化的手段, 强制做好耕地的整理、复垦工作, 有效弥补耕地在数量上的缺失。但是, 很多被侵占的耕地, 多数为城郊良田, 熟化程度较高。虽然在数量上得到弥补, 而在耕地质量上得到平衡, 需要的是技术上的保障措施。新开发的耕地, 达到耕地的生产力水平, 需要如下技术作为基础保障。
1) 制定相应的评估制度来测定新增或存量耕地质量, 对被占用耕地后“造补”的土地, 在达到规定质量等级后予以验收, 认定合格。
2) 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 对农用地按质量、利用状况进行等量划分, 对农用地在占补过程中增加了质量这一硬性指标, 并为耕地占补平衡由单纯数量平衡向数量和质量综合升级提供基础。体现出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 增强人们对耕地不断退化的认识。
3) 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 研究制定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耕地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 为评价补充耕地质量提供可靠依据和耕地质量保护体系, 并在保护耕地质量时必须注意耕地污染的防治。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耕地质量的下降, 甚至在某些地区耕地的生产能力还会提高。
3.3 耕地保护的全民化
珍惜耕地资源, 有效利用耕地资源, 切实保护耕地, 已成为现行的基本国策。在保护耕地行为方面, 首先需要政府做出表率。而作为一项公益性项目, 政府的保护作用更为突出。实际上, 随着社会普遍认知到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也不断被强化, 通过各种行政性措施完善现行的土地管理体制, 规范各类不正当侵占耕地的行为。在具体任务的下发中, 通过建立保护耕地质量的省、市、县长和土地管理局长的目标责任制, 由组织人事部门将耕地质量保护与考核领导政绩挂钩, 增强各级领导对耕地质量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从而对耕地实行精心而强有力的保护。此外, 耕地资源的保护, 归根结底受益于农户。由此, 实现耕地资源的保护, 基层农户更应该相应政府的号召, 积极参与到农田保护的行为中去。
参考文献
[1]李强.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谈耕地保护的意义及措施[J].党史博采:理论, 2008, (6) :38.
【浅析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推荐阅读:
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06-13
浅析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毛概论文10-09
植树造林的方法和意义08-29
植树节活动的目的与意义07-31
植树造林方法及意义07-24
教育的生命意义浅析01-01
浅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06-19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10-01
浅析政治经济学对企业财务管理学的意义论文08-12
【植树节作文】关于植树的作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