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的秋季管理技术

2024-07-13

茶花的秋季管理技术(共9篇)

茶花的秋季管理技术 篇1

1 秋季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1.1 合理化的密植

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 如果大豆苗长出了2片真叶与1片复叶, 且2片真叶迅速展开的情况下, 1片复叶刚刚楚翔的阶段也就是最佳的合理化密植的阶段。在合理化密植的过程中, 插苗间隔非常有讲究, 其留苗密度需要根据不同的大豆品种来决定。例如, 如果是早熟的大豆品种, 则需要插苗约2万株/667m2, 但如果是中晚熟的大豆品种, 则需要插苗约1万株/667m2。就现在的情况来看, 很多秋季大豆种植的区域, 并没有进行合理化的密植, 使得秋季大豆的收获质量参差不齐。如果田地的密度过大, 就需要抓紧时间进行大豆苗株的疏散, 这样是为了防止中后期的大豆苗株会在生长过程中造成倒伏的状况。合理化的密植能够有效的帮助秋季大豆规划最佳的生长空间, 保障不会影响秋季大豆的生长质量的情况下, 节约秋季大豆的种植空间, 达到双向优势的效果。合理化的密植需要根据田地的面积规划以及大豆苗株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配, 从而保证秋季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的最佳开展形式, 保证最终收获的大豆果实是饱满且表皮富有光泽的。

1.2 灭茬除草

秋季大豆田间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就是对秋季大豆田间的杂草进行清除。就现在的田间管理工作技术来看, 使用最多的是采用化学药剂来进行杂草清除, 然后就是采用人工清除杂草的方式。从秋季大豆最终收获情况来看, 人工清除杂草的方式更具有效性与可持续性。虽然采用化学药剂来进行杂草的清除更具效率性, 但是考虑到之后的大豆果实的收获质量, 以人工清除杂草的方式更为妥当。因为人工清除杂草的方式不会伤害到大豆苗株的生长, 从而不会影响大豆果实的变化。而且人工清除杂草的方式, 能够有效的疏松土壤, 完善土壤的粒子结构, 增加土壤的温度, 更有益于提升大豆苗株的根部成长, 加强了秋季大豆的生长效果。

1.3 预防病虫

秋季大豆生长过程中, 最大的病虫危害就是蚜虫、造桥虫、豆秆蝇、棉铃虫等。秋季大豆的病虫灭除方式中, 一般是使用乐果乳油或者菊酯类农药进行灭除或者防治的。病虫对于大豆的生长危害巨大, 因此需要及时做好防范工作, 避免秋季大豆生长受到病虫的影响。病虫的危害对于秋季大豆的成长影响非常大, 将会直接影响到秋季大豆的生长情况与收获质量。病虫将会直接造成秋季大豆的生长阻滞。而在农药的喷打时机上, 也是宜早不宜晚, 从而有效预防秋季大豆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危害, 保证秋季大豆最佳的成长环境。

1.4 追施肥料

想要获取高质量、高产量的秋季大豆, 就需要对秋季大豆的田间追施肥料, 但是不能够盲目的进行肥料追施, 而是应该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进行肥料追施。夏播时期, 大豆正处于生育阶段, 但是因为下拨大豆的生育期短, 因而大豆的苗株对于磷元素非常敏感。在大豆的田间管理过程中, 将追施肥料的工作提前进行, 给予大豆充足的生长肥料。在追施肥料的过程中, 对没有施放充足底肥的区域着重注意, 在大豆3叶期阶段, 需要在大豆田中追施二铵10~15kg/667m2, 或者追施三元素复合肥料20~25kg/667m2, 或者追施大豆专用肥料20~25kg/667m2。大豆苗株阶段如果没有进行施肥工作的, 就需要在大豆开花阶段追施5~7.5kg的尿素肥料, 从而保证大豆苗株的正常生长。在发育阶段, 大豆非常需要钼、锌、硼等相关的微量元素, 而在追施富含这些微量元素的肥料的过程中, 就需要根据大豆的苗株生长情况来进行追施或者喷施的选择。但是不管如何来进行追施肥料, 都一定不能延后对秋季大豆田间进行追施肥料的管理, 这样将阻滞大豆的生长速率与果实质量。

1.5 收获果实

在大豆叶开始变黄之后, 并且持续时间约为7d, 就可以开始大豆的收获。此阶段是秋季大豆的收获的最佳阶段。这样不仅能够保障秋季大豆的质量, 而且还能够防止大豆在冬季因为低温而造成果实生长阻滞, 从而影响大豆果实质量。在收获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大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不同区域生长的大豆质量不同, 因此根据不同区域的大豆质量来选择性的进行收获。没有生长成熟的大豆区域, 则需要再持续一段时间的施肥生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大豆都是质量精湛并且颗粒饱满的。

2 总结

对于秋季大豆的种植而言, 田间管理技术的运用非常关键。根据秋季季节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拟定田间管理技术流程, 从而保障收获的秋季大豆质量。此次研究从秋季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出发, 了解秋季大豆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生长过程中一系列需要防范的问题, 从而保证秋季大豆的收货质量。秋季大豆种植过程与田间管理技术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 将更有益于秋季大豆的种植与收获。

参考文献

[1]段素梅, 黄义德, 杨安中.钼酸铵拌种对大豆苗期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5 (5) .

[2]常耀中.关于大豆丰产长相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3 (4) .

[3]王玉堂.春季麦田喷施调节剂效果好[J].农家参谋, 2007 (3) .

[4]崔守彬.大豆开花结荚期田间管理措施[J].河南农业, 2007 (17) .

[5]谢会芳.夏大豆田间管理[J].山西农业 (致富科技) , 2008 (7) .

[6]陆继海, 陆相敏.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 2010 (9) .

山茶花的储藏保鲜技术 篇2

一、切花储藏保鲜

山茶花宜在小晴或阴天的上午采切,采切要轻、快;花开放到9~10成时适宜采切,未充分开放的不要采切。山茶花采切后应轻放、轻包装、轻运输,切勿损伤,否则会影响储藏和售价。切花要用保湿包装箱包装,预冷2~3小时后在7℃条件下可保鲜储藏4~7天。切叶要在叶片成形、成熟时采切,有病、虫、斑污、穿孔和变形等的不可采切;采切后速用保湿包装箱包装,预储2~3小时后在4℃条件下可储藏6~8天。切花和切叶运输时,要用密闭的包装箱包装,同时装箱时喷适量无菌水于切花和切叶上;采用干储藏运输,开箱后应尽快销售并插入水中保鲜。

二、盆花保鲜法

盆栽山茶花一般2~3年开花,此时可上市销售。山茶花喜中等强度散射光照,夏、秋季气温高,应适当遮光或置于通透性較好的走廊、阳台或房间内,每隔5~6天适量浇水1次,以保植株品相和正常生长。冬天盆栽山茶花要置于光照较好的阳台或室外,当气温低于5℃时,应将盆花搬到室内温暖并有光照处。盆栽山茶花现蕾和开花时,如遇高温和干旱,每隔3~4天浇1次轻水,保持土壤湿润,以防落蕾和落花,延长花期。每年春季,盆花要换大部分或一半左右的肥沃新土,可促发新根并保持树势不早衰。初现蕾期,叶面喷施1~2次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间隔10~12天,可使花朵更大、更鲜艳,花期延长1~2天。

(作者联系地址:敖礼林 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 邮编:330700;宋孝才 江西省奉新县老科协 邮编:330700)

秋季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篇3

1 调整饲料营养

秋冬多雨季节一方面要做好常规饲料管理, 控制成品料和青绿饲料的霉变、霉烂产生有毒物质, 另一方面要做好猪饲料的储备和育肥催肥工作, 调整饲料配方, 增加能量饲料, 提高猪采食量。饲料中玉米比例提高到60%以上, 加上2.5%的活性肽原, 有条件的加上1%的植物油, 更有利于猪的生长。红薯、花生秧、豆秸等粉碎发酵后也是很好的猪饲料。

2 平衡保温与通风

从炎热的夏天到凉爽的秋季, 气温下降较大, 昼夜温差达到10℃, 容易对猪只生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掌握好各阶段生猪生长的最适温度, 控制好舍内室温显得尤为重要。此外, 秋季猪舍湿度大, 在对猪舍进行保温的同时, 还要加强舍内通风, 降低空气湿度, 改善猪舍空气质量。在天棚顶上开个通风孔是最有效的方法, 天晴暖和的时候多通风, 阴冷的天气少通风, 做到通风与保温协调。

3 加强防疫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秋季容易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 因此, 除了按照防疫规程做好基础防疫工作外, 还要加强猪舍的清扫、消毒工作, 避免细菌滋生, 重点防治红皮病、猪链球菌病, 同时还要注意预防猪胃溃疡、猪肺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炎、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疫病防控做到及时发现今早处理。使用药物来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及时治疗处于潜伏期的疾病隐患。建议使用威远保健方案, 种猪群使用中威银翘散2kg+妙立素150g+莫维欣500g+中威聚能星500g, 拌料1t;育肥猪、保育猪使用中威银翘散2kg+妙立素150g+中威氟特500g+中威聚能星500g, 拌料1t, 每月使用7d。

4 驱虫

寄生虫的危害持续存在, 容易给养殖户带来损失, 彻底清除猪只体内外的寄生虫, 尤为关键。为了提高猪只多驱虫药物的吸收, 注意驱虫前洗胃, 并禁食12~18h, 使用恰当的选择驱虫药物和给药方法, 并对进行猪场严格消毒和清场, 以达到理想的驱虫效果。

盆栽茶花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山茶花;生长习性;栽培技术;繁殖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129-02

茶花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茶花的颜色繁多,有深红、浅红、紫色、白色等,形态各异,花开艳丽,植株形态优美,叶色浓绿、富有光泽,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1 生长习性

1.1 温度及光照要求 由于山茶花需要日照时间达到12h才能形成花芽,对光照的要求更严。山茶花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25℃,在温暖、湿润、通风、透光的地方更适合生长。温度在10~20℃适宜开花,温度超过29℃会停止生长,温度高于35℃叶片会被灼伤,因此山茶花在生长期要置于半阴环境中,不可接受过强的阳光直射。春、秋、冬三季可不用遮阴,夏天要用遮阳网进行遮光。大部分品种可耐-8℃低温,当气温低于-3℃时,盆栽山茶花最好移入室内保温。

1.2 土壤要求 山茶花喜肥沃、松软、透气、排水良好、微酸性的土壤。一般采用黑土、红土、松毛土、沙土、混合搅拌配制成营养土,红土壤内含有机质多,黑土壤有凝固作用,腐质土有松土作用,通过混合使土壤得以改良。土壤的pH值为6.5~7,最适宜山茶花生长。鉴于山茶花单一的土壤不能达到要求,故需选用几种土壤和介质进行合理配比,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山茶花生长的要求。一般用山泥、珍珠岩、砻糠灰(6∶3∶1),这种配方土特别适合家庭盆栽使用,效果良好。营养土配制后,用筛子筛一遍,略微喷水后用火烘烤一下,做成消毒土备用,消毒过的土具有不生虫、不霉根、没有气味等优点。

2 栽植要求

山茶花苗要做到随起随栽,不栽隔夜苗,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种植到花盆中。这就要求在购买山茶花苗之前,把花盆及盆土(基质)准备好,否则花苗可能因未及时种植而失水影响成活率,也影响成活后的复壮。栽植技术要领:山茶花的根部要伸展开,不能过度弯曲,以防止复土后摁压根部上方的土壤而折断根系。应对根部上方的土壤适当摁压,使根土密接,以提高根部的吸水能力。盆栽后放置室内防止刮风吹动山茶花苗,导致山茶苗根部与土壤之间产生间隙,影响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刚移植的山茶花苗根部多少受到损伤,根部的吸水能力较差,因而必须在栽植后对山茶花进行适当修剪,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山茶花种植后必须浇足定根水,水要浇透,为了防止水没浇透,在栽植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再浇水一遍。以后视天气情况,每隔1~3d浇水一次,并逐渐过渡到正常管理后的浇水频率。

3 栽培技术

3.1 花盆选择 花盆有瓦盆、陶盆、瓷盆、塑料盆等类型,以瓦盆为最好,上釉的瓷盆或陶盆、塑料盆的盆壁会阻隔空气的流通。山茶花是木本花卉,选盆宜用大一些的花盆,使用新花盆前应先将其放入水中浸透,使用旧花盆应先用水将它洗刷干净,以防盆外苔藓阻塞盆壁孔隙。

3.2 上盆要求 栽前盆底孔先垫瓦片,盆底加少量粗土,然后加入准备好的营养土。栽后水要浇足,放在阳台蔽荫处培养两天,待茶花苗生长正常后移至有阳光照射处培养。

3.3 适时遮阴 山茶花喜半阴半阳,盆栽山茶花的遮阴时间是6~7月中午,8月09:00~17:00,9月10:00~16:00,10月仅中午遮阴。

3.4 剥蕾处理 8月份开始剥花芽,每枝留芽一个,可使花开得大些。

3.5 水分控制 山茶花的生长离不开水,水分的蒸腾可以达到调节山茶花的体温的效果。盆栽山茶花首先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时干时湿。若水分过多,山茶花会出现徒长现象,抑制花芽分化,烂根或因水过多浸泡死亡;若水分过少,山茶花又会出现萎蔫现象,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在冬季山茶花生长进入休眠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减少,盆土宜干,另外冬天过湿,容易造成盆土冰冻,损伤根系;夏季正是高温干旱季节,又是山茶花生长旺盛时期,对水的需求多,盆土宜湿。浇水时间,春、秋季宜在上午和下午,夏季宜在早晚,冬季宜在中午。最好进行叶面喷水,使叶片湿透。高温干旱的天气,每日需浇水2~3次,才能保证山茶花的正常生长发育。但要注意的是,在春梢末期着蕾前要适当扣水,以利生殖生长。

3.6 施肥 山茶花喜肥,上盆时应放足基肥,生长过程中适当施肥,每年3月翻盆时再增施基肥,6~7月每月施豆饼水薄肥2次。开枝散叶时多施氮肥,开花时多施磷肥,适量施加钾肥,以增强山茶的越冬能力。一般除梅雨季节外,春、夏可多施液态肥,伏天少施液态肥,改用干肥。需注意的是,施流质肥时肥液不要落在叶片上;有病或刚移植不久、尚未着根的山茶花不可施肥;施肥前盆土要保持干燥、疏松。

3.7 整形修枝 山茶花开花后,为了减少养分的消耗,应及时剪去枯枝、病枝、弱枝、败叶以及影响树形的枝条,疏去多余的花蕾及残花。摘芽和摘叶可抑制枝条的徒长,在初夏、初秋两季摘叶,以利植株健壮生长,形成新的花芽。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整形修剪,但茶花不宜重度修剪。

3.8 更换盆土 盆栽山茶花1~2年可翻盆一次,新盆至少应比旧盆大一号,以利于根系的舒展和发育。换土时应去掉部分板结、无营养的旧土,换上肥沃、疏松的新土,并结合放置基肥。翻盆时间宜在春季2~4月份。也可在9月~10月上、中旬翻盆换土,但要特别小心,因新根长出不久,要预防新根损伤。从坐花到开花时不宜翻盆换土,以免影响开花的质量甚至造成花早谢,缩短花期;夏季不宜翻盆换土,以免影响花芽分化,且气温高,植株难恢复生长。

3.9 病虫害防治 山茶花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黑霉病等,可以喷洒0.5度波尔多液进行防治。也可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兼治。虫害主要有茶梢蛾、红蜘蛛及介壳虫类。茶梢蛾危害嫩叶,致使嫩梢中空而枯死,一般在4~6月注意观察,发生时剪除虫叶。红蜘蛛及介壳虫类防治,可以用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进行喷杀。

4 繁殖技术

山茶花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日常培育中大多用扦插繁殖。在5—6月份选当年生嫩枝条作插条,长10cm,剥去基部叶片,留下顶部两片叶。关键是要注意扦插前的插条处理,方法是将插条的基部放在蔡乙酸溶液中浸10h左右,这样可以促使插条生根。插后要及时喷水并进行遮荫,不能让强光暴晒,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周围温度为25~30℃,扦插后30d左右,待插穗基部生出新根,这时就要减少遮阴逐渐增加光照。山茶花苗长到50~80cm时,就可以移至花盆栽植。

商品肉鸡秋季管理技术要点 篇5

1 秋季气候特点和对策

1.1 秋季气候特点

秋季外界气温逐渐下降, 昼夜温差大, 管理上稍有不慎, 鸡群易患感冒或引发呼吸道病;气流变化无常, 多风, 风向多变;相对湿度小, 空气干燥。

1.2 采取对策

1.2.1 要求入秋做好应对准备, 检修鸡舍。

1.2.2 修补棚 (房) 顶, 增加厚度, 隔温隔气。

1.2.3 密封墙壁, 水泥或内外抹泥, 门窗要密封, 防贼风。

1.2.4 检查供暖设施换气设备 (烟道火炉、天窗、换气扇) 。

1.2.5 煤储备, 网架修补, 垫料预存等。

2 雏鸡的入舍管理

2.1 适宜的环境

对于雏鸡如果温度保持不好, 达不到雏鸡对外界环境湿度的要求, 雏鸡不但生长迟缓, 而且也难以成活, 因此适宜的环境温度是育雏成败之关键。

2.2 首次免疫很重要

鸡新城疫首免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免疫细胞参与基础免疫, 雏鸡眼后的哈氏腺集中了众多的免疫细胞, 故首次免疫应采用点眼, 点眼效果是饮水的四倍。

2.3 减少应激反应

应激状态下对疫苗的应答力下降, 血液柠檬酸浓度上升, 生长受阻, 并作用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抑制鸡的免疫反应。

2.3.1 添加葡萄糖提高血糖和肝糖元浓度, 提高糖元储备, 提高成活率。

2.3.2出壳2周内雏鸡不能合成VC, 应激时VC减少, 造成雏鸡免疫应答力下降;VE保护细胞免受过氧化物的伤害, 抑制体内过氧化物生成, 应激作用下, VE供给量应增加3倍。应激状态下其它维生素需要量亦增大, VA增加1倍, VK增加倍, VB12增加1倍。

2.3.3 初生雏鸡受应激作用可使卵黄囊束周围血管收缩, 雏鸡对卵黄营养物质和卵黄抗体不能充分吸收利用, 因此, 应激在现代饲养管理中列为“百病之首、万病之源”, 防好应激在饲养管理中具有特殊意义。

2.4 生产中应对措施

2.4.1 雏鸡运输途中温度25℃最好, 一般应控制在23~27℃。雏鸡入舍温度以30~32℃为宜。

2.4.2 雏鸡到舍育雏温度最为重要, 卵黄吸收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充分的饮水。保证饮水器配备足够数量。

2.4.3 对雏鸡少喂勤添;采用微生态制剂, 建立正常菌群, 严禁滥用抗生素, 保证饲料新鲜。

2.4.4 防止饲养中的应激, 应激状态下及时补充所需维生素。

2.4.5 首免必须采用点眼免疫。

2.4.6 严格把握一周内饲养管理, 一周内肉鸡生产水平与6~7周生长水平成正比。

2.5 日常温热管理

2.5.1 温度、湿度、风速等共同作用下, 鸡的实感温度与温度计所反应的温度有着重大区别。

2.5.2 温度管理所要达到的效果为在显示正常温度下, 鸡群表现为正常的分布状态。

2.5.3 正常温度即饲养手册中相对于日龄的温度。

2.5.4 正常鸡群即能均匀分布, 呈星状颁布鸡群活跃欢快, 互不拥挤 (一周龄以上雏鸡, 一般有10%左右间断式张口呼吸为正常) 。

2.6 标准温度下, 鸡群状态异常分析:

刚入舍雏鸡, 运输应激造成体弱, 活力差, 温度正常, 鸡扫边所堆, 说明温度计悬挂位置不对。舍内温度正常, 鸡张口喘息严重, 说明换气过小, 湿度偏高。舍内温度正常, 鸡群分布不均, 说明有贼风。

3 肉鸡生产中的环境控制

对肉鸡影响很大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等, 现主要针对有害气体和水质进阐述。

3.1 通风换气

3.1.1 有害气体:

鸡群不断呼吸, 排泄物 (粪尿分解) 和生产过程中有机废弃物分解会产生大量复杂的有害气体。通风换气不好, 有害气体含量过高, 特别是湿度大产生的霉菌和氨气含量过高。管理不好, 清理不勤, 造成舍内二氧化碳、硫化氢、粪臭素, 甲烷, 吲哚等有害气体含量高。用煤炉取暖, 室内一氧化碳以及含硫过高煤造成的刺激性异味。空气污浊、尘埃颗粒多 (清扫、喂料;设备运转、鸡只活动、集中采食都会引起鸡舍中尘埃微粒增多) 。

3.1.2 采取措施:

(1) 天窗风机强制性通风, 优点可控, 不受外界风向影响, 属强制负压自然通气, 风速小; (2) 横向通风:对单侧进风处影响较大。一般采取通上风, 不通下风, 依据外环境风向随时调整通风风向, 倡导渐进式通小风, 禁止短暂式通大风, 依据内外环境温度灵活调整通风时间; (3) 依据日龄、内外环境温度确定合理通风时间和通风量, 充分借助纵向通风风机, 安全通风, 禁止冷风直吹鸡群; (4) 自然通风换气, 依据肉鸡日龄, 鸡群健康状况, 内外环境温度、天气情况而定, 确保安全通风。

3.2 水质不良

3.2.1 造成水质不良原因:

在老养殖区环境污染严重、粪便堆积不处理造成地下水中大肠杆菌严重超标。饮用水不经处理, 消毒不好, 尤其雨季、春季, 饮用地下水污染更为严重。

3.2.2 危害

一是发生疾病, 以大肠杆菌病为主, 二是引起鸡腹泻。

3.2.3 采取措施:

石榴园秋季管理技术 篇6

1 9月份管理

1.1 疏密与摘心

清除树冠内膛夏季没来得及修剪的徒长枝、直立枝、密生枝和纤细枝, 保持树冠内部通风透光, 以利冠内果实着色和减少病害的发生。对仍未停止生长但以培养树形为目的需要保留的旺梢进行轻摘心, 以减少养分消耗, 使枝条生长充实健壮, 保证安全越冬。

1.2 除袋与摘叶转果

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对套袋果实及时去袋。根据品种的成熟期, 在成熟采收前20~25d进行, 最有利于果实着色和提高含糖量。如果是双层袋, 要分期去袋, 间隔3~5d后去内袋。去袋要注意天气, 慎防因高温和强烈的阳光照射造成石榴果皮灼伤, 降低果品价值。一般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进行。套袋影响果实着色, 除袋之后要及时喷洒果实增色剂, 促进果实着色。摘叶转果是促进石榴着色的辅助措施, 结合除袋, 摘掉并疏去遮挡直射果面阳光的叶片和小枝条。转果是使果实背阴面见光, 保证整个果实着色均匀。有些果位的果实, 果梗短粗, 无法转动, 可通过拉、别、吊等方式, 调整转动结果母枝的位置, 使果实背面见光着色。铺反光膜也是增加石榴着色的重要措施, 从9月上旬起至采果前, 在石榴树下或树行内铺银色反光膜, 可以明显地提高树冠内膛和中下部的光照强度, 增加果实着色面积和质量。

1.3 预防裂果

石榴后期易裂果而降低商品价值, 预防措施:控制灌水, 使园地土壤含水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采收前10~15d, 严格控制浇水, 特别是干旱的山地、丘陵及平原区灌水不规律的果园更应注意水分管理。9月上中旬喷洒25mg/L的赤霉素。

1.4 病虫害防治

此期的主要防治对象为干腐病、果腐病、褐斑病以及桃蛀螟、桃小食心虫、茎窗蛾、刺蛾、中华金带蛾、金毛虫等。其主要防治方法:用40%代森锰锌500倍液, 或4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加入5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叶面喷洒。剪虫梢、摘拾虫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碾轧束干废麻袋片或草绳中的蛹及幼虫。

1.5 果实采收及贮藏准备

9月下旬果实陆续成熟, 早熟品种以及一般品种早期坐的果早采, 成熟期久旱遇雨, 雨后果实表面水分散失后及时采。一般在中秋、国庆双节前要采摘销售。因此, 要做好采收前工具准备和堆放场所、贮藏场所的清理、消毒, 消毒用40%多菌灵或4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均匀喷雾。

2 10~11月份管理

2.1 果实贮藏

10月上中旬, 选择晚熟、耐贮藏品种进行贮藏, 挑选无病虫、无伤痕、健康果实, 用40%多菌灵, 或4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或4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浸果1min, 捞出阴干后按计划进行适宜方式存放。贮藏过程要注意保持适宜温度、湿度, 适宜温度为3~4℃, 相对湿度为80%~90%, 空气中氧的合适浓度为2%, 二氧化碳的适宜浓度为12%。

2.2 拉枝开角

果实采收后, 在未停止生长前, 对生长强旺、角度小的枝实行拉枝、坠枝, 使角度开张60~70°, 以利形成开放型树冠。

2.3 采集插穗

于11月下旬至石榴落叶后, 采集无病虫、无损伤、健壮、一至二年生枝条进行沙藏处理, 供翌年作种条用。

2.4 施基肥

黄淮地区宜在12月上旬进行施基肥, 一般采用沟施法, 在行间树冠投影外缘开挖宽、深各50~60cm的条状沟, 将表土及底土分放, 沟挖好后填入优质腐熟有机肥和表土, 肥土混匀。生产果实15t/hm2的地块, 年施优质农家肥30t/hm2及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各300kg/hm2, 其中基肥量占总施肥量的80%~90%, 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要适当。施肥沟分年轮换, 今年株间施, 明年施行间。

2.5 清园

于落叶后及时清除树上、树下的僵果、烂果、病虫枝及虫袋、虫茧等, 清扫落叶, 烧毁或深埋, 消灭越冬病虫源。

2.6 病虫害防治

苹果树秋季管理技术 篇7

关键词:苹果树,秋季,管理技术

秋季是苹果果实发育、充分成熟和采收的时期, 是年内生长周期的最后季节, 是果树花芽分化和营养物质积累的关键期, 做好此时期苹果树的管理工作, 既能有效提高苹果当年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也能通过维持苹果树的光合性能, 健壮树势, 减少病虫危害, 增强树体越冬抗寒能力, 为翌年丰产打下良好基础。现总结苹果树秋季管理技术, 以供参考。

1 病虫害防治

1.1 早期落叶病

早期落叶病主要危害苹果树的叶片, 使其早期落叶, 严重影响树势。落叶多的果树, 果实发育不正常, 易引起早期落果, 影响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发病严重的果树, 要进行重点防治, 以防止其再次侵染造成该病害的扩大蔓延。9月, 喷药1~2次进行防治, 常用的有效药剂为50%扑海因1 000倍液、0.15%梧柠霉素400倍液、10%多氧霉素1 000倍液。

1.2 红色斑点病、轮纹病

果实去袋后, 侵染果实的主要病害有红色斑点病、轮纹病等。这些病害使苹果表面发生红褐色病斑, 使好果率下降。在果实去袋后5 d, 需对全树进行喷药, 有效药剂有70%进口甲基托布津、80%多菌灵纯粉1 000倍液、国产纯品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

1.3 腐烂病

腐烂病多发生在苹果树的主干和大枝上, 受感染的树皮呈暗褐色或暗紫色, 形状不规整。在苹果采收后的晚秋时期, 继续对苹果树采取刮治措施, 刮除树皮表层溃疡部分, 然后使用40%福美砷50倍液, 或0.15%梧柠霉素5倍液, 或10%果康宝5倍液进行涂刷, 在11月上旬对苹果树的主干和主枝再刷1次, 翌年春季可有效减轻苹果树腐烂病的大面积发生。

1.4 虫害防治

秋季, 为害苹果树的害虫有金纹细蛾、梨花网蝽、舟形毛虫等, 其主要为害苹果树的叶片, 吸食叶片中的汁液、叶绿体或啃食叶片[1,2]。可使用灭幼脲Ⅲ号1 500倍液+乐斯本1 500倍液防治, 如果食叶害虫大量发生, 可用菊酯类药剂进行防治。9月上旬, 在苹果树干或主枝上束绑草把, 还可诱集红白蜘蛛、卷叶蛾等害虫, 10月取下草把, 带出园外集中烧掉或深埋, 能有效减少虫害基数, 为今后防治工作节省较多的人力、物力。

2 肥水管理

2.1 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是施肥的辅助手段, 具有肥效快、用肥省的特点。进入9月, 用磷酸二氢钾300倍液, 对晚熟的苹果品种每隔10~15 d喷洒1遍, 连喷3次, 可促进果实着色, 提高果品质量。果实采收后喷尿素200倍液和磷酸二氢钾200倍液, 每间隔5~7 d喷1次, 连续喷2~3次, 可促进苹果树的花芽肥大[3]。

2.2 施基肥

苹果树秋季施基肥可促使果实着色、果个肥大, 增强苹果树的抗病性, 使果实耐贮藏, 同时能增加树体营养的积累和贮存, 为来年开花坐果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肥料中的氮、磷当年可被果树吸收利用, 增加叶片的光合效能, 延长叶片寿命。此时的地温, 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肥料腐熟分解、根系吸收利用。秋施基肥的深度以40 cm为宜。基肥配制:1份有机肥、2份土与适量的速效肥或复合肥充分均匀混合后施入, 施肥后应及时浇水。秋施基肥从9月初开始, 此期是苹果树根系生长的第3个高峰期, 切断的根能很快愈合, 并生长出大量新的吸收根, 有利于根系吸收营养,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3 秋季修剪

苹果树的秋季修剪是果园秋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科学合理地做好苹果树的秋季修剪, 可调节树势, 控制苹果树的营养生长和果园郁闭度, 促进花芽形成和生殖生长, 修剪的原则是宜轻不宜重。

3.1 膛内修剪

秋季适当剪除苹果树膛内直立徒长梢、密挤枝梢, 清除影响果实着色的较密枝梢, 可使树冠通风透光, 促进果实着色, 提高果实的外观质量[4,5]。

3.2 疏枝

疏除苹果园株间、行间相互交接的枝梢。苹果树冠外围的新梢, 可在10月中下旬剪除, 可缩小树冠冠幅。果实采收后对株间、行间的大枝、密生枝进行缩剪, 使行间作业道在1 m以上。对于结果树上的竞争枝、密挤枝、直立枝等, 视空间大小, 采取摘心、拧枝或疏除等方法, 增加通风透光, 可减少养分消耗和冬剪量。对于缓放的细长辅养枝, 视其空间大小, 进行回缩, 可增强树势。对于长放的辅养枝, 适当回缩或戴帽剪截, 控制生长, 促进花芽的形成。对于较长的果薹副梢拧转90°或保留9~11片叶剪截, 促进果实发育和着色[6,7]。

3.3 拉枝

拉枝应于立秋至秋分间进行, 此时可有效地避免基部劈裂和背上冒条, 同时能改善光照条件, 促使所有的芽和结果枝组均衡发育。主枝拉成70°~80°, 临时枝、辅养枝拉成90°~100°, 主干应保持挺直。拉枝强度依据品种、树形和管理水平而确定, 如乔化品种、纺锤形、硬枝型品种拉枝角度大些;短枝矮化品种、疏层形, 软枝型品种拉枝角度小些;肥水条件好或长势旺的树拉枝角度大些。拉枝的具体方法:先拿基角, 使基角达到拉枝的标准, 然后使被拉枝保持平直。拉枝时要做到“三拉三不拉”, 即拉长枝不拉短枝, 拉直立枝不拉侧生枝, 拉粗枝不拉细弱枝。通过对苹果树的拉枝, 达到“拉出树形、拉出平衡、拉出层次、拉出水平”的效果。

3.4 摘心

秋季适时摘心, 有利于树体养分贮藏, 减少养分消耗, 提高果实品质, 摘心在9月上中旬进行, 剪去所有营养枝和骨干枝的延长枝秋梢幼嫩部分, 可避免冬季修剪短截或甩放时翌年长出扫帚头现象。秋季摘心一定注意摘心过早会抽生副梢, 过晚效果不明显。

参考文献

[1]邦发定.苹果树周年精细管理要点[J].农家科技, 2012 (5) :18.

[2]杨隆英.苹果树健身栽培动态管理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12 (5) :26.

[3]何云芬.高海拔地区苹果树秋冬季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2 (2) :106.

[4]张延红, 李艳秋, 辛维叶.分析苹果树腐烂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新农村 (CN23-1552/S) , 2012 (3) :142.

[5]杨光.苹果树腐烂病全年防治技术[J].农药市场信息, 2011 (3) :44.

[6]徐小丽.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措施[J].村委主任, 2010 (8X) :54.

玉米栽培技术及秋季管理技术探讨 篇8

一、玉米基本特性

玉米喜温, 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温18℃以上。从抽穗到开花日均温26℃~27℃。灌浆和成熟需温度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 淀粉酶活动受影响, 导致籽粒灌浆不良。玉米为短日照作物, 日照时数在12 h内, 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 甚至不能结穗。玉米在沙壤土、壤土、黏土上均可生长。玉米适宜的土壤p H值为5~8, 以p H值为6.5~7.0最适。

二、种植技术

玉米是高产作物, 需肥量较大, 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 喷施新高脂膜可提高养肥的有效成分率。据试验, 生产100 kg玉米, 需氮2.5 kg、磷1 kg、钾2.1 kg。若每0.067 hm2生产500 kg玉米, 需尿素33 kg左右, 或硝铵50 kg、过磷酸钙31 kg、硫酸钾13 kg。玉米生长的3个阶段, 需肥数量比例不同, 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 穗期占85%, 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 是需肥的高峰期, 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 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 并配合喷洒壮穗灵增加玉米千粒质

量。底肥要施足, 这是基础, 一般每0.067 hm2施腐熟的有机肥2 000 kg、五氧化二磷7.5 kg、钾肥5.5 kg做底肥。在底肥、种肥施入量不足, 地力条件较差, 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 可在玉米6叶期—7叶期, 进行追肥, 每0.067 hm2追尿素15 kg左右, 深追15 cm以上, 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种肥施入量高的地块, 每0.067 hm2追尿素10 kg左右。玉米追肥要及早进行, 方法一是前边追肥, 后边趟地, 追肥和趟地要结合;二是用镐刨坑, 深追15 cm以上;追肥时, 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结合, 促进根系良好发育, 一般情况下, 每0.067 hm2追尿素10~15 kg, 加生物菌肥1 kg, 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在抽穗期和灌浆期, 每0.067 hm2用0.25 kg磷酸二氢钾和0.5 kg尿素, 兑水50 kg, 进行叶面喷施, 可防秃尖、缺粒, 增加产量, 提高质量。有机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 最好用发酵好的有机肥做底肥, 追肥用饼肥, 肥效平稳而持久, 效果好于化肥, 而且后劲长。但要注意追肥时, 饼肥与作物幼苗保持适当距离, 以免饼肥发酵时产生的热量灼烧幼苗。

三、秋季玉米管理要点

1. 施肥

补施粒肥, 适时浇水。补施粒肥是实现玉米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 玉米生长后期缺肥, 也会影响玉米产量, 只有补施好粒肥, 才能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 实现穗大、粒多、粒质量品质好。一般地块在抽雄期补施尿素10 kg左右, 施肥后马上浇水或做到雨前施肥, 力争8月中旬完成追肥浇水任务。浇水应看天、看时、看墒情。后期若遇雨涝, 还应注意及时排涝。因为土壤持水量超过80%时, 会引起根系缺氧, 导致根系早衰, 降低粒质量, 因此及时做好玉米田排涝同样重要。

2. 雨水过多导致倒伏玉米的管

雨水多时, 玉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由于倒伏使玉米侧根拔起, 茎秆倾伏角度较大, 甚至平铺地面, 叶片和穗子贴地, 水分降低慢, 受光少, 光合强度减弱, 会降低产量并使玉米成熟时间延长。由于雨水多地太软, 玉米倒后不好扶。若要扶, 就要在倒伏后的两三天内把茎秆扶起来。扶起时, 要使茎秆与地面保持适当角度, 以30°~50°为宜, 扶得过直, 会伤了另一面的根。如果倒伏时间长再扶扶, 容易把茎弄折。对于伏在地面的玉米, 要把穗翻转朝上, 不要与地面接触, 否则容易腐烂。

四、常见玉米病害的形成和防治

1.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 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 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 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一大病害。

(1) 病害症状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发病初期, 植株的叶片突起, 出现育灰色干枯, 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 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 髓部维管束变色, 茎基部中空并软化, 致使整株倒伏。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 粒质量下降。

(2) 发病条件 (1) 雨量。玉米茎腐病多发生在气候潮湿的条件下, 如在北京地区, 7月—8月降雨多, 雨量大, 玉米青枯病发生就严重, 因为此时降雨造成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的条件, 使9月上旬玉米抗性弱的乳熟阶段植株大量发病; (2) 植株生育阶段, 玉米幼苗及生长前期很少发生茎枯病。这是由于植株这一生长阶段对病菌有较强抗性, 但到灌浆、乳熟期植株抗性下降, 遇到较好的发病条件, 就大量发病; (3) 连作的玉米地发病重, 这是由于在连作的条件下, 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原菌, 易使植株受侵染。

(3) 防治措施在目前国内尚未培育鉴定出高度抗病品种的情况下, 加强栽培防病能减轻病害。如及时中耕及摘除下部叶片, 使土壤湿度低, 通风透光好;合理密植, 不宜高度密植, 造成植株郁闭;前期增施磷、钾肥, 以提高植株抗性;在条件许可下, 提倡轮作, 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 如玉米与棉花的轮作或套种等, 都能减轻病害。

2. 玉米褐斑病

(1) 症状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 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 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 常密集成行, 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 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 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 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 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 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 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 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 散出褐色粉末 (病原菌的孢子囊) , 病叶局部散裂, 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2) 发病原因在七八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 阴雨日较多时, 易于发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块, 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 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 玉米健壮, 叶色深绿, 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一般在玉米8叶期—10叶期时易发生病害, 12叶期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高感品种连作时, 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10倍。施肥方面, 用有病残体的秸秆还田, 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带菌的农家肥使病菌随之传入田内, 造成菌源数量相应的增加。

(3) 农业措施 (1) 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 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 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叶期—5叶期追施苗肥, 追施尿素 (或氮、磷、钾复合肥) 10~15 kg/0.067hm2, 发现病害, 应立即追肥, 注意氮、磷、钾肥搭配; (3) 选用抗病品种, 实行3年以上轮作; (4) 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适时追肥、中耕锄草,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提高抗病力; (5) 栽植密度适当, 提高田间通透性。

茶花盆栽技术 篇9

土壤是盆栽山茶花的生长基础, 因为茶花根系依赖土壤生长、发育, 茶花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主要从土壤中吸取。茶花喜欢偏酸性、含腐殖质较高、疏松通气的山地红 (黄) 壤土, pH值在5.0~6.5之间, 不能采用碱性土或黏性重的土壤作盆栽茶花基质。土壤配制:山泥土 (种作物的熟化红壤土) 50%, 木屑或食用菌渣40%, 饼肥粉或牲畜粪和磷肥粉10%, 三者拌匀, 浇水适量装袋熟化, 夏秋20d以上, 春冬30d以上, 这种土壤不仅疏松通气, 还能保肥保水, 适合茶花生长发育。

2、适度的光照

茶花需要适宜的光照, 又怕高温烈日直射。春季、秋末时将山茶花要移到见光多的阳台上或地面, 接受全天光照, 促使植株生长发育, 促使它花芽分化, 花蕾健壮。进入夏天阳光最为强烈, 就要将花盆移到见光背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养护, 也可以移到北边阳台上或南边阳台内下边莳养, 还可以用75%遮阳网, 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将植株盖好, 避免烈日直射, 引起叶面创伤或小株枯萎, 有条件的将山茶移到阳棚下安全越夏。

3、适宜的温度

温度是山茶花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山茶花性喜温暖, 生长最宜的温度为18~25℃, 相对湿度60%~65%。

茶花的生长, 春梢一般在3月中下旬萌动, 4月份开始抽芽, 5月中下旬形成顶芽, 停止生长, 逐渐分化出叶芽或花芽, 从花芽形成直到开花要180~240d。夏梢在7月下旬萌动, 至9月上旬停止生长。山茶虽然耐低温, 但遇寒潮侵入, 气温骤然下降0℃以下或又遇上干燥西北大风, 就会引起嫩枝冻害, 花蕾受冻害则枯萎, 为此, 就将花盆移到背北向南处养护, 使它安全越冬。

4、适宜的湿度

山茶花叶片多, 叶片面积大, 蒸腾作用快。山茶花喜欢湿度较大气候, 也喜湿润的土壤。因此, 要给盆栽茶花补足水分, 在春秋生长季节每天浇水1次, 在夏天特别是“三伏天”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 如果地面干燥还要向花盆的地面和周边浇水或喷水1~2次, 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 植株就生长茂盛。同时, 注意因浇水多, 而且大多数家庭都是浇自来水, 天长日久花盆的土壤就会碱化。为此, 在浇水时, 每月补浇0.5%~1%硫酸亚铁水, 也可以采用5%~8%食用酸醋液, 对叶片进行喷施。山茶花喜欢湿润的土壤, 但又怕花盆内积水, 在下雨天如果盆内积水, 必须及时排除, 以免根系浸泡在水中闷死、腐烂。

5、适量的养分

山茶花是喜肥花卉, 因为树势健壮, 叶片较多, 花期也较长, 因而需肥量也多。在施肥过程中, 施足液肥, 结合换盆施足长效肥, 根据花盆大小, 每盆施3~80g腐熟饼肥粉或晒干鸡鸭粪, 放到盆底下与底土拌匀。根据植株生长时期, 增施有机肥。除冬夏最冷最热时外, 每月施1~2次腐熟枯饼水, 施肥方法是将盆边土壤扒开2m左右, 将液肥施入沟内即用土壤覆盖, 避免发生异味。也可以将腐熟的饼肥粉施在盆边与盆土拌匀, 让花卉慢慢吸收。城市花友可以上花市购买花卉专用肥, 既卫生又安全。为使茶花生长更好, 在山茶花生旺盛期, 每月要进行1~2次根外施肥, 以0.2%~0.3%磷酸二氢钾和1%~2%的植物生长素喷施叶片。施肥的原则:宜轻不宜重, 宜淡不宜浓, 宜少不宜多, 必须坚持薄肥勤施的方法, 特别是不要施生肥。

6、适合的环境

上一篇:设计与管理下一篇:脑血管病介入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