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

2024-09-08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通用4篇)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 篇1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

11级文教系汉本班 张灿松 51103010017

内容摘要: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两个著名的妓女形象.美貌绝伦且都红极一时,而最后两人却都香消玉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悲惨的结局,她们之间又有哪些异同?本文将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并就产生这些悲剧的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

杜十娘

茶花女

人物形象

悲剧原因

杜十娘是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1574-1646)编纂的<<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茶花女则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和茶花女虽然在时间上相隔两百多年(杜十娘1624年,茶花女1848年),在空间上东西方相隔万里,沐浴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她们的生活遭遇却非常相似:同是红极一时的都市名妓,貌美出众,但却饱尝了人间的屈辱痛苦,她们敢于为了争取幸福生活而斗争:两者的命运结局也很悲惨:一个在如花似玉的年龄,怀报莫能定其价之多少的满箱珠宝,纵身跳入波涛翻滚的江心:一个在留下五万法郎遗产的房间里被自己执意加重的绝症—肺结核吞噬了.她们天生丽质,才艺超群,虽然身处污浊之中,仍保持着纯洁的心灵,有着对自由生活的强烈向往,渴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如果把她们两个放在一块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呢?我们分析下“同”的一方面。

一.美丽的外貌,不幸的出身

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有着倾国倾城的相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这样写道:那名姬姓杜名十娘,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至于茶花女,小仲马对她进行了这样的描绘:在一张艳若桃李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黑眼睛,黛眉弯弯,活像画就一般.这双眼睛罩上了浓密的睫毛,当睫毛低垂的时候,仿佛在艳红的脸颊上投下了阴影;鼻子细巧挺秀,充满灵气,鼻翼有点向外张开;嘴巴匀称,柔唇优雅的微启时,便露出一口乳白的皓齿,皮肤上有一层绒毛显出颜色,犹如未经人的手触摸过的桃子上的绒衣一样.”由以上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是貌美出众,国色天香.可是,无论在哪个社会,生存总是第一位的,对穷苦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她们不幸而又自然地落入红楼绿馆中,成了糟人蹂躏、受人践踏的风尘女子.二.美好的理想,勇敢的奋斗

杜十娘和玛格丽特都生活在纸醉金迷的风流场,处在公子王孙、公爵伯爵的纠缠中,长期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但她们纯洁的心灵没有被肮脏的环境所污染,虽然她们身处青楼,从事着为人所唾弃的低贱职业,但她们没有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纵情声色并不是她们所向往的生活,她们渴望逃离青楼,跳出火坑,追求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角、命运的主人,过上快乐、平等、自由的新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她们灵活机智,重情舍财,忍辱负重,同阻碍自己实现美好愿望的恶势力作了勇敢的斗争.三.生命的终止,思想的永恒

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结局都是悲惨的,她们都选择了为爱情而牺牲自己.杜十娘虽然逃出了京城教坊,摆脱了妓女生涯.但是,才出虎穴,又入狼口.李甲抵挡不住萍水相逢的盐商孙富的一番挑唆和一千两银子的诱惑,而将她卖与孙富.面对这刚刚脱离又遭唾弃的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她虽然伤心绝望,但没有痛苦流涕、呼天抢地,她没有心存任何侥幸心理,没有丝毫委曲求全之态,更没有用箱中的百宝去换取李甲的回心转意.她深知,乞求讨不来做人的尊严,金钱买不来真正的爱情.在痛恨自己的痴迷,仇恨造物主的捉弄,诅咒礼法的虚伪之悲愤难当之时,她只是冷笑一声,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复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俗话说,悲莫大于伤心,哀莫大于心死.杜十娘在爱情失败,人生理想破灭,生存希望无存三重打击下,怀抱莫能定其价之多少的百宝箱纵身跳入波涛滚滚的阴曹水府,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杜十娘和茶花女为了爱情而不惜放弃一切,甚至生命,这种伟大的精神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真情难觅的现代社会,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她们的生命虽已终止,但她们的精神却永驻人间.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 篇2

首先, 这两部作品的主题都是写女性渴望真情而不得, 最后被男子抛弃的悲惨命运。杜十娘是风尘中的一代绝色, 京城名姬, 因不甘于做王孙公子的玩物, “久有从良之志”, 梦想着有一天能被自己所爱的人救离火坑, 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而当英俊多情的李甲闯进十娘的生活时, 杜十娘的梦想似乎就要变为现实。十娘为能与李甲长相厮守, 设巧计让李甲赎出自身, 并欲与之一起回乡, 从此过上幸福平静的生活。正当她憧憬彼岸的幸福时, 薄情的李甲将十娘卖与盐商孙富, 换得千金。得知所爱的人为了千金之利而把自己卖与他人为妾的十娘, 万念俱灰, 在怒斥李甲、孙富后, 怀抱装满珍宝的箱子沉江, 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控诉了丑恶的社会和肮脏的灵魂, 维护了她的爱情理想。

美狄亚本是科尔喀斯城邦国王埃厄忒斯的女儿, 她是一个美丽勇敢多情的女子。当伊阿宋率众英雄来科尔喀斯夺取金羊毛时, 美狄亚疯狂的爱上了这位英俊勇武的异邦青年。她用自己掌握的巫术和智慧帮伊阿宋取得金羊毛, 并杀死了前来追赶她的哥哥, 然后两人一起回到伊阿宋的故乡—伊俄尔科斯城邦, 设计杀死了篡夺伊阿宋王位继承权的珀利阿斯, 但又被赶出城邦, 无奈之下, 美狄亚与伊阿宋带着他们可爱的两个孩子流亡到科任托斯国。可抛弃祖国, 背叛父亲, 杀死兄弟的美狄亚却没有得到她所想要的幸福。为了追求名利权势, 伊阿宋决定娶科任托斯国公主为妻, 而美狄亚也面临着被驱逐的厄运。在巨大的痛苦和悲哀中, 美狄亚开始了疯狂的报复, 她用毒烧死了国王和公主, 并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以示对伊阿宋背信弃义的惩罚。最后, 她乘着龙车, 怀着一颗已死破碎的心, 向天边飞去。

李甲与伊阿宋对待自己爱人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玩味的。腐朽的男权思想在李甲心中根深蒂固, 温柔美丽聪明可爱的杜十娘在李甲心中, 始终是作为“物”存在的, 李甲根本没有把十娘当作是与自己一样需要尊重的人来看待, 他从未设身处地的为杜十娘着想。杜十娘在妓院中度日如年, 迫切希望早日从良, 李甲却以“我囊空如洗, 如之奈何”来敷衍, 十娘告诉他赎身只需三百金, 并再三相托, 他才出去借钱。可六天过去了, 他仍然分文未有。后来杜十娘主动送给李甲一半赎金, 并由李甲的朋友柳遇春帮助借了另一半, 李甲才为十娘赎了身, 他相当于分文未花, 白捡了一个绝色美人。李甲与孙富不过是萍水相逢, 一面之交, 却在酒酣耳热之间, 把十娘之事和盘托出。这一方面说明李甲毫无心机, 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李甲的潜意识里, 杜十娘也就相当于富人家里的一幅字画, 一件名贵古董, 一匹骏马, 可以作为炫耀的资本, 提高自己的身价。

在美狄亚帮助伊阿宋夺取金羊毛这件事上, 伊阿宋并不认为美狄亚的帮助是多么荣耀的事。他自己也说过“对于我们来说, 名声也不好, 因为我们回去的命运取决于一个女人的恩德”, 直到现实告诉这些男英雄, 仅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时才不得不接受了美狄亚的帮助, 男人伊阿宋在女人美狄亚的帮助下获得了利益却因为荣誉而否定女人对他的爱。而且, 伊阿宋还认为美狄亚随着自己生活和居住是托了他的福。在他眼里, 美狄亚只不过是个在他的帮助下偷跑出来的未开化的野蛮女人而已, 而自己与之的婚姻是一件不体面的事。

第三, 这两个女子都为自己的不幸命运而抗争着, 但其反抗的方式与结局却不尽相同。她们有属于自己的报复工具, 杜十娘沉下了李甲看重的钱财, 美狄亚则扼杀了丈夫的前程和子嗣。两者的复仇一个重人性揭示, 一个重伦理实现, 这种迥然有别的复仇取向是与社会因素的影响离不开的。

中国古代女性复仇者非常关注复仇事件本身的结局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或者说她们更突出的承领着一种心理上的道德催奋。与美狄亚形象相比较, 中国对复仇形象的描写更多的着重于激发善必胜恶的愉悦感, 而要达到这样道德标准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利用社会舆论。中国女子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独特的复仇方法, 就是在受到冤屈时, 不是像美狄亚那样通过直接杀死仇人的方式进行报复, 而是用非正常死亡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从而引起周围群体的广泛注意, 制造出强大的社会舆论, 把仇人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让他饱尝道德的压力, 最终达到惩罚仇人的目的。杜十娘深知这点, 所以她不仅要沉掉“百宝箱”中的财宝让贪财而“有眼无珠”的李甲心疼, 而且还要用自己的投水而死吸引众人的注意力, 唤起周围人对恶人的愤怒, 用社会舆论向李甲、孙富这两个仇人施加压力, 寻求道德上的正义。杜十娘死了, 她的目的也达到了, 最终, 李甲、孙富两人在强大的社会舆论下, 良心受到了强烈的谴责, 落得一个终身疯癫, 一个奄奄而逝的下场。

与中国不同, 古希腊人在复仇的认识上更偏重复仇者主体精神世界的感受, 他们强调对于“人”的重视, 认为人作为主体应处在高于自然与社会的位置上, 注重人对周围世界的征服和改造。在这种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西方文学, 它的主流即呈现出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个体生命价值的特征。所以, 西方对复仇形象的描写常引发一种命运的悲壮感, 让人反思, 让人震惊, 让人叹服。伊阿宋背叛了美狄亚, 她成了一个无国无家、无父无夫的弃妇, 但坚强的美狄亚没有就此沦入恐慌、无助与后悔中, 而是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开始了复仇。美狄亚的复仇是疯狂、变态、血淋淋的, 更是彻底的。如果说杜十娘怀抱宝箱投江更多的是表明心迹和引起众人对李甲、孙富的憎恨, 她的复仇是靠她死后的冤魂去完成的, 那么美狄亚则前进了一步。美狄亚杀死了公主和国王, 使伊阿宋梦想的荣华富贵成为泡影, 她杀死了自己和伊阿宋的两个孩子, 让伊阿宋的希望与未来失去了意义, 让伊阿宋的余生在悔恨和孤寂中度过, 她要面对面地拷打、折磨她的仇敌, 她要亲眼看到自己的仇敌遭受毁灭。杜十娘是被侮辱女性反抗者的形象, 而美狄亚则是一位女性复仇者的形象, 在她选择以杀戮作为复仇方式的同时, 她的个体价值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从这个意义上讲美狄亚的形象显得更为光彩夺目。

杜十娘的形象产生于明朝末年, 这个时期, 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的压迫与束缚日益严重。同时, 由于随着商品经济对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 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念受到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 形形色色的各个阶级之间、身处社会中的每个人之间的交往关系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 这也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原因。“百宝箱”是金钱价值的体现, 也是杜十娘希望的寄托。杜十娘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 她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融入正常是社会生活中, 这谈何容易, 社会的压力与冷酷是杜十娘所不能承受的, 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 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来换取真正的爱情和社会生存的权利。但是杜十娘的想法过于天真了, 在利欲熏心的社会里, 在以金钱为基础构建的人与人的关系中, 她的希望注定会破灭, 离开了“百宝箱”, 她什么都不是。杜十娘太有尊严了, 她过于相信人性与爱情的力量了, 她甚至误以为金钱可以买来真情。期望越大, 失望也就越大, 一个曾经对自己感激涕零的人, 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 为了千金, 就断然出卖自己, 而且还面有喜色, 心无愧意。试问天底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容纳这样一个弱女子, 可以让她追求美满的生活?杜十娘只有用怒斥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怒, 只有用死来抗争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 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杜十娘沉下去的不只是“百宝箱”, 更是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所有的希望与情感, 而这些希望与情感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上没有生存的空间。杜十娘之死与李甲、孙富脱离不了干系, 但幕后的真正黑手, 则是那杜十娘看不透的金钱和利益, 是她辛苦积攒的“百宝箱”。

美狄亚这一形象产生于雅典民主制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刻。这一时期, 人们关注的中心开始由英雄主义崇拜向人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转变。在这样一个依然由男权统治的社会中, 妇女的地位低下, 她们没有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而从民主时代开始形成的一夫一妻制也仅仅是形式上的一种表现, 这种一夫一妻制只对妇女有约束力, 男子则可随心所欲另有所欢。如荷马史诗中对奥德修斯妻子的守贞大加称赞, 而对奥德修斯常与别的女人同榻而眠所产生的道德问题视而不见, 甚至是投以赞许的眼光。到了欧里庇得斯所处的时代, 妇女地位更为低下。正如美狄亚哭诉的:“一个男人同家里的人住得烦恼了, 可以到外面去散散积郁, 可是我们女人就只能靠着一个人。”这段话是美狄亚心声的反映, 也是女人对于自己所处的任人摆布的奴隶地位所表现出来的不平。黑格尔说过:“爱情在女子身上显得最美, 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 她只有在爱情里才能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 她就会像一道火焰被第一阵风吹熄掉。”正是因为爱情对于女人具有一种远比男人重要的意义, 一种等同于她生命的意义, 所以一旦她失去或者被伴侣背叛的时候, 她对这个男人的怨恨甚至于报复都远比男人更强烈。所以美狄亚说:“女人总是什么都害怕, 走上战场, 看见刀兵, 总是心惊胆战;可是受了丈夫欺侮的时候, 就没有别的心比她更辣毒!”伊阿宋的见异思迁、弃妻另娶, 使美狄亚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悲哀, 愤怒和绝望使得她的报复显得尤为强烈, 而亲手杀死作为爱情结晶的两个儿子,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 是何其残忍!美狄亚之所以这样做, 就是要让用最惨烈的事实惩罚伊阿宋。她做到了, 她严惩了情敌和不忠的丈夫, 同时也保留和封存了自己爱情理想的纯洁性, 同时也把自己的所有一切全部毁灭。她毁灭的是自己的亲生孩子, 是理想、是爱情, 更是对所有事物的希望。

杜十娘以撕碎自己来表达她对世界的憎恶, 美狄亚以撕碎世界来表达她对世界的仇恨。她们在复仇时享受到了那短暂的痛快淋漓, 但这种感觉是可悲的。表面上她们成为了抗争男权社会的胜利者, 但也成为这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她们的所有行为都注定是一个悲剧。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到:“女性对最完美、最精致的那种追求永远是一个悲剧。”而这种悲剧, 正是杜十娘与美狄亚自己用血和泪水换来的。

参考文献

[1]罗念生等译:《欧里庇得斯悲剧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1]罗念生等译:《欧里庇得斯悲剧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

[2]黑格尔, 朱光潜译:《美学》 (第二卷) , 商务印书馆, 1979年。[2]黑格尔, 朱光潜译:《美学》 (第二卷) , 商务印书馆, 1979年。

杜十娘与纳斯塔霞形象比较 篇3

关键词:杜十娘;冯梦龙;纳斯塔霞;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痴》作于1868年,小说描写的是出身贫苦、从小父母双亡的孤女纳斯塔霞,由于长相美丽而被大资本家托茨基“收养”,他按照自己的口味培养她、在对她腻烦之后,要取一位正经的贵族小姐结婚时又急于甩掉她。就在他要把纳斯塔霞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时,公爵梅什金出现了,对纳斯塔霞一见钟情,愿意无条件地娶她。虽然纳斯塔霞也爱上了公爵,但是为了不用自己的名声拖累他而毅然离开,跟粗鲁的富商之子罗果仁逃跑,最后为罗果仁所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的《警世通言》卷,故事发生在明代,杜十娘是17世纪的人物。作家是冯梦龙,他早年曾经流连与烟花柳巷,对于下层女性的生活和性情十分熟悉,对她们的不幸身世有着深切的同情。他笔下的杜十娘是一个京城名妓,十三岁就被迫出去接客,但是她并不甘于过这样屈辱的生活,在见到李甲之后,看到他对她十分忠心,就决定把自己私藏的几百两白银作为赎出自己的典银。李甲的朋友感动于杜十娘对爱情的忠诚,替他们凑足了赎金。在杜十娘与李甲回家的路上,李甲却经不起盐商孙富的诱惑,把十娘卖给了孙富。十娘在失望之余,痛骂孙富,痛说她对李甲的失望后,抱着装有百宝的箱子跳江自尽,她那满腔的爱情也随着她的生命消失在滚滚的江水中。

在同阻碍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封建势力做斗争的过程中,杜十娘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那敢于同一切破坏自己幸福生活的封建势力做斗争的精神得到集中体现。她那尊重爱情、重义轻财的高尚品格得到了极大弘扬。她那在人生理想破灭之后的毅然决然的投江之举则显示了她如火的个性和刚毅的性格。

一、男性心目中的被怜悯的女性形象

这两个人物都是虚构出来的下层女性形象,她们的特点是出身贫苦、无依无靠但是有着绝美的姿色。所不同的是,纳斯塔霞是处在一种被公爵怜悯、同情的角度上,全篇出现的是一种对于她的同情、赞美,而杜十娘在全篇章中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人应有的平等相待与尊重。即使是愿意带她脱离火坑的李甲,也不过是把她当做一个可以炫耀的资本,在经过朋友背地里的分析之后,又对杜十娘产生了怀疑;在经过孙富的诱惑和挑拨后,又相信杜十娘不过是借用他作跳板,到南方找她真正的“相好”。全篇中,杜十娘所遇到的人没有一个值得信任,都是些背地里对她的无端猜测、先入为主的偏见。这样,杜十娘的不幸就是一种必然了;因为整个社会都不会容许她拥有真正的幸福,她的出身已经决定了一切。纳斯塔霞则不同,她有机会通过托茨基和叶潘钦的安排,过上表面上“正常”的生活,也有机会与钦慕她的公爵结婚,但是她都拒绝了,在她的刚烈的性格当中,与其继续做叶潘钦之流的情妇,不如去死。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点之一,就是永远处在被“看”,被猜测的状态。没有一处有她们内心的心理描写,没有一处表现出她们自己的心里构成、心理活动。我们所看到是纳斯塔霞烧掉十万卢布的行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行为,但是我们在这之前,看到的只是围绕她们的男人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眼光看到的一切。这反映出男性写作时把女性作为一种被物化、被观赏的“物”来体味、鉴赏、怜惜、惋叹的情结。这两个女性的价值只在于她们对于男性的价值。她们之所以是高尚的、美丽的、大义凛然的,全都基于她们作为交际花女性的社会属性。由于她们是社会认定的地位低下女性,于是她们表现出的是渴望脱离地位地下出境的决心,由于她们被男性看中,于是她们立马身价倍增,纳斯塔霞的美具有“颠倒乾坤”的力量,杜十娘是“京城名妓”,被李甲当做可炫耀的资本。然后我们应警醒的是,这些或高或低的评论,都是男性加予她们的,她们在男性心中,不被爱,就是下流无耻,被爱时,又是纯洁高尚,大义凛然,这两种极端的属性在一个人身上不断交替,体现出了男性社会对女性的异化。既,女性只是依靠与一种“评价”来被判定存在的价值。所以天真的梅什金公爵才要把将军女儿的美称为“美得像纳斯塔霞一样![3]”而全然不顾在女性评判价值中,那种女人是不能够拿来与将军女儿、一个纯洁无暇的姑娘做比较的。这里又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标准。一种是社会的、公认的、一种是某个特定男性的。社会的标准认为,妓女是下等的、是肮脏的,某个特定男性、爱这个妓女的人,又声称她是善良无私、纯洁的、高尚的。注意这两种评判语言,都是社会对女性的分级标准。女性的存在价值与人生意义在于男性的话语评价,这种潜藏在社会中的规则,由于在平常的女人身上体现不出,而在“妓女”这种处在男女评价标准中间的极端地位上的人物身上被鲜明地暴露出来了。不论是被同情、被怜悯,还是被恶意揣测、被背叛,整个社会都没有听到她们自己的声音。没有话语,在文学中的话语空白,就是没有地位、被物化的社会现象的文学表现。

二、“天使”与“妖妇”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认为,人的本能就是要尽力获得强大,为此他认为世界的终极意义是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他说:凡生命所在的地方,即有意志,但不是求生的意志,而是求权力的意志[1]。一切现象、一切运动、一切发展生成都是在确定程度和力的比例关系,是斗争。 在女性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描述要么是这种无比刚烈贞洁的“天使”,要么是下贱无耻的“妖妇”,而大部分的女性则默默无闻,消失在文学的范畴之中。之所以有这种圣母或恶魔的两重意象,全在于男性对女性的揣测与物化、控制的无意识行为。文学本身就是一种男性话语,在19世纪之前,文学更是一种男性独占的领地,因为女性被剥夺话语权,所以在文学作家中女性作家寥寥无几。那么处于女性角度的意识形态与评价标准自然不能独立于社会的整体评价标准。在传统男性文学中,女性要么是天使,要么是恶魔,就是不是“人”。

nlc202309031001

典型的如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绿蒂,或者荷马史诗中的美狄亚。这些女性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她们在特定的某一个男性心中引起了惊异或爱慕。绿蒂是一个温柔善良,体贴父亲,照顾弟妹,她始终那么“切实地生活和操劳着,心灵却又那么宁静。”这些形象是传统价值观中收到称赞的美好女性形象;美狄亚因为爱情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偷走父亲的宝物,后又因为遭到丈夫背叛而杀死了丈夫的情人和自己的儿子。美狄亚之所以惊世骇俗是因为她震动了男性的价值观。女性的价值观在这里第一次不服从男性价值体系而独立地通过行动表现了出来。如果通过女性的价值角度看,美狄亚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可非议的、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一个人遭到了背叛,那么就必然要报复。但正因为女性没有社会价值与独立价值,她们的价值必须收到男权社会的价值标准的评判,她们的附属性质决定了她们的存在悲剧的必然性。

三、死亡的意义

福柯说过,在任何社会中,话语的生产是被一些程序所控制、筛选、组织和分配的。作家在写作时,收到当时话语的支配, “说出的话语既然是已经存在的语言,就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决定以后将会说出的东西。[2]”作家也是被社会话语控制的人,他们的观点必然带上社会的烙印。

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并没有什么独立的存在意义,她们依附于家庭和氏族生存,她们的死亡除非是为男人而死,也不会引起什么注意。斯塔霞还有一个不怎么漂亮的妹妹,在童年时代就死于肺病。作者对于她的死一笔带过,因为如果是那个不漂亮的美美活下来而纳斯塔霞死去,可以设想到后面的情节就根本不会出现女主人公被托茨基包养,不被包养就不会见到公爵,就不会引起他那种伟大而高尚的怜悯情绪了。这本《白痴》是一个男性对女性救赎的例子,体现出了站在道德制高点和利益稳固的宝座上的强者对于弱者的一丝柔情。强者用弱者的悲剧体现自己的高尚情怀,表现自己的道德情操,自己的白痴一般圣洁的心肠。杜十娘就不同了。她是完全、彻底的孤独。没有人对她表现出同情,她的一切都是纯粹地交易。她的价值也就是那些宝物的价值,试想,如果没有百宝箱,如果只是她自己沉江了,故事是否就不这么具有冲击力?所以作者在述说的同时又要给这个对男性毫无价值的女性以一些物质价值,来博得同情。这更加表现出封建社会中女性本身毫无价值的处境。

纳斯塔霞令人惊讶地表现出了自主的意志。她反复地逃离罗果仁,投奔梅什金公爵之后又逃离公爵,得到公爵的时候放弃公爵,在被将军小姐鄙视的时候又要把公爵挣回来,这表现出她本身的犹豫、矛盾和试图自己判定自身价值的思想萌芽。纳斯塔霞的死是一个犹豫的、不自信人的死,杜十娘的死是在作家笔下的一堆宝物的死,是作者心目中一个“尤物”的消失。她们在文章中存在,又在文章中消失,她们的单一的存在价值“美”是男性挑选后的结果,她们的死也是男性放弃之后的结果,是一种对社会既定评价标准的反抗 。纳斯塔霞违背了与罗果仁承诺结婚的契约而被罗果仁杀死,杜十娘的死在于她对人的绝望。这不是女性的悲剧,而是弱者的本然。

综上,纳斯塔霞与杜十娘的悲剧是一种封建社会制度下不可避免的弱者的命运悲剧,在那个时代的女性处境中,这样的结局是一种必然。而在文字的表达和运用上,我们也可以感知那是时代的作者本身的态度与立场,他们虽然对这两位女性持同情、惋惜的态度,但终究没有脱离自己时代的局限,看不到自身也是男性社会评判女性的一个传声筒。

参考文献:

[1][德]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M].尹溟 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138.

[2]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57.

[3][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M].南江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1.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 篇4

摘要:自古女性的爱情常有悲剧是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是个人因素所致。分析中外文化背景会发现不止是中国女子如此,外国的婚姻爱情也会遭受背叛。而背叛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关键词:美狄亚、杜十娘、女性、爱情、悲剧。

在中外文学中,被抛弃的女性形象有很多,美狄亚与杜十娘就是其中的代表,一个为爱疯狂,弑子复仇,一个被爱所伤,投江自尽。两位女性的不幸遭遇,让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们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也能够理解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哀与无助。

两位为了爱情而复仇的女性,她们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女性的报复特点是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引发世人思考,引发社会舆论,从而使受讨伐的男人得到应有的报复。而西方女性的报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以别人的痛苦来结束自己遭受的痛苦。

美狄亚为了报复自己的丈夫选择更为悲烈的手段弑子复仇,尽管现在社会对她的做法褒贬不一,但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下,女人遭受的背叛后的疯狂,是可以接受的。古希腊一般观念认为,父亲是真正的生育者,儿女的出生完全与母亲无关,美狄亚只有亲手杀死伊阿宋的子女,才算是完全的报复。所以,对于失去孩子来说,理所当然男性的悲痛更震撼。美狄亚在杀死自己的孩子有一段心理对白“我怎么办呢?朋

友们,我如今看到他们这样明亮的眼睛,我的心就软了!我决不能够!我得打消我先前的计划,我得把我的儿子带出去。为什么要叫他们的父亲受罪,弄得我自己反受到这双倍的痛苦呢?这一定不行,我得打消我的计划。--我到底是怎么的?难道我想饶了我的仇人,反遭受他们的嘲笑吗?我得勇敢一些!我竟这样的脆弱,使我心里发生了这样软弱的想法。”美狄亚其实内心也是矛盾的,在西方社会的那种环境熏陶下,她选择的只是她认为更能抚平内心愤恨的方式罢了。而杜十娘生活在封建社会男权为上的社会,深受儒家对女性束缚思想的禁锢,她与李甲相爱却遭受背叛,最后落得个怒沉百宝箱,投水而亡的下场。

她们两个虽然是一中一西的形象,但都富有者悲剧色彩。两个女人都生活在男权为尊的社会,她们把男人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即使她们都有傲人的资本,却依旧为了那个让自己倾心的男人付出了一切。美狄亚选择的是最直接也是最激烈的方式,这种做法是以牺牲他人来达到复仇的目的,而杜十娘却是自我死亡来告诉李甲,她的愤恨与忧郁。这两种方式都让人为之扼腕。

美狄亚与杜十娘的爱情观比较在男权社会中,无论古今中外,女性都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没有所谓的地位、人格、尊严,她们所扮演的角色皆是传宗接代的工具、男性发泄欲望的载体,爱情对女性而言更是不可企盼的奢侈品。因而拥有爱情对女性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是

女性生活甚至是生命的全部。正因如此,对美狄亚与杜十娘这样的性情中人来说,爱情是造成她们悲剧的“罪魁祸首”。

所以,即使中西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但在爱情上的人们决绝的方式却有着相同。不管当今的世人如何看待这两位女性,我觉得她们都是值得尊重的。如若没有男人的背叛,她们的一生也应该幸福美满。不要什么都是女人的错,什么“红颜祸水”之类的都是男子为自己的无能而找的借口。为爱而疯狂的女性形象还有很多,只是美狄亚和杜十娘的更加激进、更加的疯狂。这种至情至性的女子即使最后是悲剧草草了结她们的一生,却留下了一缕芳香供后人警享。

参考文献:《美狄亚》

《行院物语》

上一篇: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800字下一篇:鸡年优质服务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