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投资策略探析(精选11篇)
金融学投资策略探析 篇1
1 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 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 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 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 Kahneman教授和Amos 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 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 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 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 关系的实证研究》, 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 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 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 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 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 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 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 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 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 应用, 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 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 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 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 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 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 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 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 这样, 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 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 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 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 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 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 常常拥有自信情节, 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 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 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 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 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 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
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 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 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 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 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 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 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 永远感到困惑的是, 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 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 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 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 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 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 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 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 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 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 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 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 股票投资策略
4.1 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 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 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 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 市场可能是无效的, 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 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 也不是静态的, 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 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 并广为人知, 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 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 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 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 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 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4.2 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 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 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 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 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摘要:投资学发展到现在遇到了许多有效市场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 经济学家将心理引入投资领域产生了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理论既侧重对非理性偶然的因素进行分析, 又关注对行为科学的吸纳, 深入探讨投资者的心理举动, 这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分析, 以高效率实现投资活动为目的, 总结现代金融环境下的投资策略, 以期实现对投资学理论与实务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参考文献
[1]曹凤岐, 刘力, 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8) .
[2]刘少波主编.证券投资学[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2, (9) .
[3]Brigham Ehrharot著.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10) .
金融学投资策略探析 篇2
【论文摘要】我国股票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较为严重;存在着严重的噪音交易和羊群效应;政策依赖心理严重;情绪周期变化较快。建立在传统标准金融理论上的投资策略,给股民造成了巨大损失:1.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分散化策略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风险;况且我国股市的非系统风险特小,投资分散化策略往往造成股民牛市时不赚熊市时巨亏。2.通过利用系统性风险来定价的CAPM应用策略在我国实证无效。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是对传统标准金融学投资策略的革命,包括反价值策略、反技术策略、反行为控制策略,大致可以细分为8大具体策略.其中,反向投资策略、小盘股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比较适合我国投资者特点。
【论文关键词】行为异象;行为金融;认知偏差
我国股市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经常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存在着严重的噪音交易和羊群效应;政策依赖心理普遍;情绪周期变化较快。因此,建立在传统标准金融理论上的投资策略,往往不能给股民带来真正的投资收益。基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分散化投资策略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风险。而且,投资分散化程度存在某一“有效”区域,过度分散化可能会带来延迟决策失误、增加研究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负效应。特别在我国,股市非系统性风险较小,投资分散化策略作用不大。关于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波涛(1999)研究表明高达66.7%,施东晖(2001)研究得出81.37%的结论,而西方股市一般为25%左右。
CAPM投资策略在国外并不适用、在我国几乎无效。CAPM的应用原理是利用β系数可以衡量系统风险,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判断证券价格的合理性,从而制定投资策略。关于CAPM的有效性,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首先提出挑战;Fama和Macbeth(1992)实证检验无效;我国学者杨朝军19对上海股市实证结论为不明显;陈小悦和孙爱军(2000)、阮涛和林少宫(2000)对上海股市检验结论为无效。
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标准金融学理论的革命.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放弃了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结合了心理情绪分析、强调投资者的行为控制。美国的共同基金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中国证券市场只是接近弱有效,导致采用传统投资策略的广大投资者亏损严重,而少数懂得并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则能保持盈利。
一、反向投资策略
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涨得慢、可能价值低估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涨势快、可能价值高估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策略。由于我国股市存在一种“轮涨效应”或“补涨效应”,即一般前期内涨幅较小的股票在后期的表现会比前期内涨幅较高的股票表现更为良好。这个结果同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个股轮番炒作现象是相吻合的,也说明了反向投资策略是目前我国投资者最好的选择之一。
反向投资策略原理。投资者锚定心理和过度自信特征会导致对信息过度反应。换句话说,表现好的证券价值容易高估,表现坏的证券价值容易低估。反向投资就是买入低估证券同时卖出高估证券。投资者进行预测时,容易对近期业绩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过分低估和绩优公司股价过分高估现象,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这种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反向投资策略操作要点。如选择P/E)或P/B低、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往往可以得到比预期收益率高很多的收益。另外,还可以卖出涨幅已经很高的股票,买入很少人关注的滞长股票;或者卖出大家已经反复炒作的白马股,买入业绩可能改变的无人问津的垃圾股。
二、动量交易策略或称惯性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通俗地讲,利用强势股的惯性上涨趋势,买入近期的强势股,卖出近期的弱势股,即所谓正向反馈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原理。主要依据是反应不足和保守心理,分收益动量和价格动量策略。收益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收益短期前景反应不足的失误,价格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信息为反应或反应迟缓的失误。
动量交易策略操作要领。根据庄家投资行为分析理论,庄家做庄有四个阶段,建仓、拉升、出货、下落,投资者可以采取蚂蝗策略,一旦发现庄家建仓完毕,开始拉升时就盯紧买入,然后在股票价格翻翻后高位震荡庄家出货时候卖出,可赚高额利润。如果价格连续上涨,应该连续分批卖出;如果价格连续下跌,应该连续分批买入。证券投资基金可以考虑采用负向反馈策略。
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股票,以防不测时摊低成本的策略,一般在下跌时候买入,目的不是效益最大化,而是成本最小化、减少投资的遗憾程度。该策略是次优策略。投资者在建仓时候,可以分皮建仓,不能一次性买入。
时间分散策略基于风险承受能力因为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理念,随年龄逐渐增大而降低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比例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年轻时风险承受能力强,其资产组合中股票应该是占较大比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这两种策略都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和思维分隔相关、属于行为控制策略。四、集中投资策略
集中投资策略就是集中所有资金购买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证券并长期持有,稳中求胜,这也是巴菲特惯用的投资策略,“与其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风险,不如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好好保管。”投资集中策略能够获得稳定回报,有助于减少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同时该策略能运用价值投资的理念而获利。
集中投资策略的原理。利用其他投资者均值方差观念形成的认知偏差或锚定效应等心理特点来实施集中策略。一般投资者受传统金融投资理念的影响,通过投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在大行情机会到来时,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也同时分散。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错误定价的证券后,率先集中资金投资,赢取更大的利益。
集中投资策略的操作方法。第一,对被错误定价证券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尽力获取超前的优势信息,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第二,选择几家在过去投资回报高于一般水平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有方,管理效果一定会反应在它的股票价值上。第三,将资金按比例分配,将大头押在高概率的股票上,然后长期持有。集中投资策略的关键点:一是对公司的深入分析;二是需要克服投资决策偏差,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别人狂热的时候谨慎,在别人恐慌时大胆,能时刻控制自己的贪婪和狂热,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勇于承认错误。
五、小盘股投资策略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提出。小盘股一般是指流通盘较小的股票,但具体数量界定,不同的市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博士R.班尼和M.瑞格曼提出了小盘股的高回报效应应用来挑战有效市场理论,Banz(1981)研究发现了小盘股高额收益的规模效应,Siegel()研究发现,一般地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17%,且大部分集中在元月,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公司元月效应。小盘股投资高额收益的原因是,小盘股流通市值较小,炒作资金较之大盘股要少得多,较易吸引主力介入,股性较活,股价极易波动,涨跌幅度较大,容易获得高额收益。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原理。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犯系统性的精神和心理错误,继而导致投资者出现代表性偏差和框定依赖偏差,最终对当前的负面信息出现过度反应,结果造成小公司股票价值低估。但该公司的投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显现而广为人知,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而在大家都发现价值后竞相买入时候卖出。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操作。小盘股投资策略就是利用这种小公司效应,采用波段操作方法获得收益。投资者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小盘股,当预期小盘股的实际价值与将来股票价格的变动有较大的差距时,可以考虑该种股票;先前被低估的小盘价值股一旦有利好消息传出时,市场上可能导致投资者对新消息反应过度,从而使股票价格急剧上涨。另外,由于小盘股流通盘较小,市场上投资者所犯系统性错误对其股票波动的影响更大,从而为掌握该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带来超额投资收益。
应对此类股票的操作要领。耐心等待股价走出缩量的上升通道,且上市公司行业景气度转好时买进,卖出的时机可根据市场及上市公司的环境因素和业绩情况,注意在历史的高价区域附近获利了结。一般来讲,小盘股在1~2年内,大多存在数次涨跌循环机会,只要能够有效把握节奏且方法得当,套利小盘股获利大都较为可观,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流行的投资策略。
六、择时投资策略
择时投资策略基于日期效应。例如,隔夜效应、周末效应、一月效应和周末效应,这些效应行为金融理论在前面已经有分析和论述。择时投资策略认为可以于晚市、周五、年底或者元月买入股票,操作相对灵活,收益率相对较高。另外,还可以购买快到期的封闭式基金。
七、从众投资策略
当少数个人投资者没有更多信息,也没有专门知识的时候,跟随其他投资者行动,也减少后悔。很显然,这也不是最优决策。但对那些老年人,或者投资技能较差的人,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
八、反馈交易策略
金融学投资策略探析 篇3
一、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及理论假设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利用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来解释金融市场现象的一门科学。具体而言,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有别于传统的投资理论假设,行为金融理论基于以下的理论假设:第一,人是有限理性的。是指投资者的具有非理性的行为偏差,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存在心理账户,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第二,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的从众心理也被称为“羊群行为”,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或相近的投资策略。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组合类基金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
第三,非完全市场的存在。是指市场不是全面有效的,即可称为基于特定信息集的有效市场理论。特定信息集通常有两个来源:一是有特定的信息来源,如内幕消息;二是有特定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如分析技术。这些信息是可以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的。但是,基于特定信息集的有效市场是进化的。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信息的扩散以及投资者的学习机制,原先你所独享的信息来源或信息处理方式可能会在市场上泄露,或者被更多的人采用,否则这种盈利模式就会消失,市场即对该信息集有效。
二、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心理特征
理性投资者交易的基本原则是:买进预期将表现较好的股票而卖出预期将表现较差的股票。但是,如果投资者对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过度自信,就会进行一些非理性的交易,结果其股票的买卖交易往往与预期的不一致。投资者越是自信,所获得的收益与预期相比反而越低。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者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往往体现为心理因素影响的结果。这些心理特征表现为:
第一,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即自负,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的能力知识和对未来的预期能力表现出过分的相信。过度自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夸大结果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二是缩小可能发生结果的范围。自负可能使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迟钝,由此引发的股票市场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也是行为金融学领域研究最多、最深入的行为偏差。
第二,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感到损失的数量更让他们难以接受,同样数量的收益带来的幸福感的程度小于损失带来的痛苦感的程度。后悔厌恶是指当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Shefrin(2000)指出,后悔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除了损失以外,还自认必须要对损失负责任的感受,因此后悔带来的痛苦比因错误引起的损失带来的痛苦还要大。
第三,心理账户。传统经济理论假设资金是“可替代的”,也就是说,各种用途的资金都是等价的。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投资者对自己的不同来源和用途的资金有着不同的期望,在人们的心目中,不能完全替代,比如一部分用来养老,一部分用来投资,还有的用于教育或日常消费等,也就是投资者把资金分为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行为者往往每次只考虑一个心理账户,把目前要决策的问题和其他决策分离看待。
第四,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是指在一定环境下,人们在面临新的信息时不愿意理性地更改他们的既有观念或信念,从而造成对信息的延迟反应。产生的原因是人们的行为不可能完全符合贝叶斯定理,而是倾向于过于重视先验概率,而忽视了条件概率。
三、我国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征分析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年鉴,截至2010年底,我国A股股票账户数量已达到1.5亿户,其中自然人账户数量占比近99%。包括证券公司、社保基金、基金公司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账户总数不足1%,这表明从数量上看,个人投资者毫无疑问是绝对的投资主体。对这近二十年的投资者的交易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的中小投资者交易行为存在如下特征:
第一,更倾向于较快地卖出获利的股票,而较长时间地持有亏损股票。根据统计数据,2008~2010年我国股民对盈利股票的平均持有时间是42天,而对亏损股票的平均持有时间约是70天,这种趋势在熊市中更为明显。
第二,存在着过度交易的现象。按照传统金融理论的分析,如果没有新信息到来,投资者将按照基本面价值原则进行投资,而基本价值变化是很小的,因此,市场交易量应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中小投资者交易频次普遍偏高,由于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能够致其过度交易。
第三,过度依赖政策、 “过度自信”、“过度恐慌”。相当多的投资者的交易与政策的出台导向息息相关,缺乏自主投资意识。投资者存在明显的过度自信倾向,频繁换手,希望自己的股票总能成为黑马。另外,庄家行为不但得不到公众的反对,反而成为大家效仿的典范。
四、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建议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特点,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政策法规的出台应具有前瞻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应该“让利于民,取信于众”,不应该“朝令夕改”,让市场参与者对证券投资有一定的预见性,尽量减少非理性投资的冲动。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自主调节功能,尽可能地减少政策对证券市场的直接干预,建立证券市场的自我适应机制。
第二,个体投资者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第三,个体投资者针对“羊群行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投资者可以利用可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来进行套利交易。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第四,个体投资者的组合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来探析证券投资 篇4
行为金融学是一种心理学角度分析金融行为的方式。行为金融学从个体行为与产生群体行为的金融心理角度分析金融活动, 也利用心理学角度的发展动因去解释、研究、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利用行为金融学可以分析现阶段市场中的具体金融行为与现实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偏差和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市场主体内部运行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发展观念与决策行为的重要性, 从而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预测与反映出市场主体和发展运行状态的模型。行为金融学对传统观念与市场发展状况的预测, 对我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视角:第一、传统金融发展理论侧重于对人们行为的假设的研究,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时建立在理性预期与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 市场中的实际投资与理论存在很大差距。例如, 人们总是会过分信任自我的判断能力, 对于未来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信心, 但是现实往往与预测结果相反, 这就证明市场的发展是群体性行为普遍认识的结果, 然而真正的市场就是相反发展的, 这种现实与理性的偏离是系统性、整体性的, 也是长期存在的, 并不能因为统计与计量的判断而消失。第二、有效的市场竞争。传统金融理论认为,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 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 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但在现实世界中, 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 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因此, 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 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 理论研究应从“应发生什么”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 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行为金融与正常性金融投资分析的主要差异
正常的金融投资指的是证券市场效率与投资人观点之间的一种理性的对接, 投资者的理性行为时市场变化的有效推动力, 也对市场价格的稳定做出了贡献。然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人, 在情绪与认知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偏差, 导致整个市场的效用最大化与理性预期都无法达到最佳状态, 非理性行为将导致市场资本的非有效, 市场资产价格也会因为价值判断失误而出现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处理市场信息时, 正常性金融投资分析会对市场投资者的投资提出假设, 还要恰当的使用工具, 对数据与正常性的市场信息进行统计, 不需要依赖金融市场的法则, 行为金融学确认为交易者本身就是数据处理与应用的有效判断依据, 比如依赖消费者购买低价产品, 市场投机者对某种产品的预期性增强等行为进行判断, 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业绩做出判断, 但是由于经验法则是不完善的, 因此行为金融学根据有预期性。
第二、在决策问题时, 行为金融学对比正常性金融投资更具有决策能力, 可以强化整体的金融投资行为, 行为金融学可以通过对投资者的分析, 加强理性的判断, 了解各种形式, 认识到金融市场发展的本质, 对未来发展的趋势有深入的分析与了解, 相比正常性金融投资行为更具有判断力。行为金融学认为交易者对风险与收益的理解会受到决策的影响, 决策时依赖市场变动机制与问题的重要形式, 正常性金融投资分析更具有对市场预期的独立性, 而行为金融学更加依赖市场投资者。
第三、行为金融认为启发式偏差和相对依赖将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 市场不再有效。相对比, 标准金融学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的, 每种证券的价格与价值基本保持一致, 即便市场中存在少数非理性人。
三、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证券投资的启示
1、过度自信投资行为的正确认知。
行为金融学对过度自信投资行为的分析在于, 人们总是在投资决策中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判断力与决策力, 从而表现出了在市场中的过度自信, 这就会影响具体的行为判断能力, 容易忽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的决策失误。一般而言, 投资者的过分自信会导致其在市场金融投资的两种影响:第一、投资者过分自信, 会影响对自我收集信息的具体分析能力, 不容易察觉对存在的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的辨别能力, 从而忽视了真正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导致了“噪声交易”。第二、过分自信的第二种影响则是投资者的过分自信会使他们在过滤各种信息时, 注重那些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 而忽视那些伤害他们自信心的信息。例如: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卖出已经发生亏损的股票就表明了这一点, 因为这等于承认自己决策失误, 并损害自己的自信心。
2、回避损失的正确判断。
回避损失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方式, 事先的认真分析与对信息的具体掌握, 对回避损失具有很好的帮助。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之一, 而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对“趋利”和“避害”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损失, 其次才是获取收益。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投资活动中, 内心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 赋予“避害”因素的考虑权重往往大于“趋利”因素的权重。因此在证券的投资中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哪些证券可以“避害”就是产生风险的时候损失比较小, 然后才去考虑收益。
3、时尚从众心理的正确理解。
时尚的从众心理指的是对人们偏好改变与追求时尚盲从心理的一种突出性的表现。通过金融投资领域的实际观察分析, 人们往往针对大部分人的选择和判断表示认同, 人们也往往表现出显著的、非理性的从众心理需求。当出现这种现象时, 行为金融学称之为“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指的是, 单独投资者由于自身受到其他人的投资策略的影响, 而放弃了原先自我的投资观点, 盲目选择他人的投资策略, 单独的投资人可能会因为选择失误而导致亏损。这种“羊群效应”从整体市场上的投资策略来看是一种盲目的导向, 也为其他真正“眼光独到”的投资者带来了“光明”, 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极度的牛市或者熊市之中, 投资者要保持自我。
4、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在进行决策时, 往往会倾向于选择那些给自己带来较少后悔的方案。这种理论应用在股市中投资者行为解释上, 表现为当投资决策失误后, 投资者的后悔心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 即使是同样的决策结果, 如果某种决策方式可以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 则对投资者来说, 这种决策方式将优于其它决策方式。
5、“锚定现象”的正确认识。
在金融市场中, 人们常常会因为自我数量评估过程中, 对评估值的问题表述方式不确定或不了解, 而产生评估的不同心理状况, 在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锚定现象”。比如说提出一个问题, 回答香港讲汉语的人占香港人口的百分只几。这个时候把要求回答的人领到一个标着数据的转盘前面, 转动转盘得到一个数据。实验这的答案往往会以转盘转出的数据为参照。但是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与转盘转出的数据毫不相干。由于很多的金融产品的内在价值本身就很模糊, 上述的心理效应在金融市场中尤为明显。
例如在金融市场投资过程中, 没有人知道股票本身的内在价值, 对金融市场盘面的走势判断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3000-4000点之间的判断很容易出错, 因此人们在判断具体投资目标时, 容易受到“锚定现象”的影响。在缺乏市场信息作为支持的前提条件下, 价格与产品之间的阻隔很容易导致当前价格的问题, 导致市场投资信息的判断出错。中国的股票市场受到政策影响的程度很大, 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出台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个人投资者因为信息不对称, 往往难以掌握具体政策性变动的发展, 也会因为受到政策性影响出现过度反应我国国内的投资者素质普遍较低, 反应尤为剧烈, 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个趋势, 提升机构投资的战略效果, 把握信息的有效投资时机, 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 制定反投资策略, 进行波浪段的操作, “吃掉”个人投资者的资金。
摘要:所谓的行为金融学就是指将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念融入到金融学之中, 通过行为金融学角度来探析证券投资。本文作者对行为金融学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其与标准金融投资分析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提出了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证券投资的启示。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证券投资,差异,启示
参考文献
[1]杨奕.从行为金融学视角来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的心理行为[J].社会科学论坛 (学术研究卷) .2010.02:34-36
[2]刘亚林, 段洪义.浅析行为金融学对投资策略的影响[J].今日科苑.2010.12:18-20
[3]刘文文.证券市场异像、行为金融学及投资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1.06:27-29
[4]屈晓娟.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投资模型与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09.06:31-33
[5]张园.行为金融学角度下我国证券市场投资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6:22-24
[6]刘亚林, 段洪义.浅析行为金融学对投资策略的影响[J].今日科苑.2010.12:31-33
探析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策略 篇5
因此,本文将从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开始,着重从金融支持政策的角度来探析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不畅的各类因素,探索可能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局面、促进其发展的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金融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77-01
一、现阶段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之现状
(一)直接融资
1、股权融资。我国证券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所服务的对象也非常有限,其主要的贡献都体现和锁定在为国有大型企业融资这一特定、单调的功能上。截至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有了大量的上市公司,但在这些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在这仅有的少数民营公司中,以正常的途径上市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已经上市的民营企业都是通过高价购入其它已经上市的公司股份的方式达到上市的目的的。
2、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情况相似,债权融资市场也几乎都只向着大型企业开放。从我国政府部门和法律所规定的发行规模及规模内各项指标的具体规定来看,中小企业想要进入债权市场、依赖债权市场来达到融资的目的,不管是从级别上、规模上来说,还是从管理和实行的角度上来讲,都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中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约有八成的中小型企业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达到融资目的的。间接融资因具有短期性、间接性、可逆性以及非流通性等适合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特点,而深受中小企业青睐。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创建之初都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资金上的不足便得这类中小企业不得不在生产项目上投入单一,产品的多样性、工艺性与科技含量相对来说都比较低下。即使是一些已经进入了科技产业化初期的企业,也大多存在着转型时间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运行时间不久,发展不畅等原因,普遍都存在着诸如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经验也不够、没有富余的财力投入到相关培训中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等问题。
二、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
(一)政府扶持不够
从政府扶持的角度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获得合理的国民待遇。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在政策扶持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虽然近几年政府已经意识到这类问题,对于中小企业的关注有所提升,但在实际的操作上却存在着严重的支持力度不够和支持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二)中小企业自身缺陷
从自身存在的缺陷看,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度较低、融资风险高。由于投资者与银行等金融信贷机构难以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小企业的信用与经营情况,这造成其不愿意轻易把资金投入到它们身上。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确实存在着实力不强、经营不稳定、运营风险大这类问题。很多中小企业等不到真正的发展壮大,往往在运行了三五年之后就垮掉了。更有部分私营中小企业生存不到两年就销声匿迹了。据统计,真正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留下来并且运营十年以上的中小企业还不到全部中小企业数量的15%。
(三)国情不成熟
从中小企业的自身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适用于他们的投资都属于风险投资。但目前风险投资在我国的运作条件还没有成熟,首当其冲的就是风险投资所面临的法律障碍。现阶段我国适用于风险投资行业的法律法规都还处于严重缺乏与不完善的状态中。虽然近些年政府一再鼓励中小企业吸收民间投资,但在相关法律不明确、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法律保护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这条融资之路是很难行得通的。
(四)融资渠道阻碍
1、中小企业办理贷款的过程通常相对耗费银行更高管理成本。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次数多的特点使得银行在为其提供贷款时需要耗费更多的经营成本。这种经营成本上的大幅增加导致了各类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时热情的削弱。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担保要求高、审批手续复杂、消耗时间过长等特点也让资金需要时间紧迫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2、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上的不明确。虽然在我国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调节相关企业资金需求的政策性银行,但这类政策性银行并没有发挥出大家所期待的效用。相反,就目前来看,为有需要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并不是这类机构的职能重心。
三、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一)从法律与政策上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寻求环境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因素的限制,难以脱离相关政府部门扶持而发展壮大。政府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调控市场经济主体、引导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为其提供社会化服务系统、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活动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政府不但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创立,更应当激励中小企业在技术层面上的创新;不但要尽快制定出科学、系统的扶持措施,更应当关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力求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路。
(二)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信誉度、建立相关信用担保机构
良好的信用是帮助中小企业取得银行信任和获得贷款的关键性因素。而建立相关信用担保机构就是一个能有效帮助征集中小企业信用情况及其评价的可行性途径。而全面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将有利于提升相关企业在银行贷款成功率。
(三)完善相关法律,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由于自身资金缺乏、信息闭锁等原因其技术创新能力常常要大打折扣。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国家不但应当从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优惠和扶持,还应当大力发展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业。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发展得也较为缓慢,风险投资业不论是在运作模式还是资金来源等方面都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
(四)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开发相关贷款产品
银行现有的信贷产品与中小企业的贷款特点的不符大大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成本。为此,银行应当加大对相关产品的研发力度。比如对于运营与信用情况都非常良好的中小企业,在为其提供了所需贷款的情况下,还可以再为其确定良身订制一个合理的融资额度,使这类中小企业可以在规定的额度内快速取得其所需的贷款。再比效仿现在的信用卡消费制度,研发一个允许分期还款的信贷产品,通过这类产品的研发达到降低中小企业还款负担、增加其资金运营的灵活性的目的
(五)明确政策性银行职能,全面发挥其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政策性银行是各个国家与地区为了保证中小企业融资通畅、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而建立的金融性机构。虽然政策性银行早已经在我国出现,但并没有发挥出大家所期待的效用。相对于我国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还不多,整个行业还处于不活跃的状态之中。除此以外,我国的政策性银行还存在着职能不够明确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一类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政策性银行无法专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事业中。所以,要发挥出政策性银行的真正作用就应当明确其职能。
四、结语
论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 篇6
一、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投资问题的修正
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 但实际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对于特定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来说, 信息也是不完备的。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 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 而是参照其他投资者的行为表现来确定的, 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羊群效应”。同时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的, 其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市场主体能够对一切信息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然而实证研究的结果却一再表明:理性人假设只能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抽象, 并不能涵盖人类复杂的行为特点, 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许多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现象。赞同这种结论的金融学家认为, 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 金融学研究应当吸纳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 吸收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 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进到金融学研究中来, 以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行为金融学属于金融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它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 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和决策纳入心理分析的视野。同时基于心理学的原则, 把金融投资过程视为一个心理过程, 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过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或非系统性的情绪偏差;意志过程既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又可能受到情绪偏差的影响, 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上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 可能导致投资或投资组合中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 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资产定价偏差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 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与情绪偏差, 从而形成一种反馈机制。
行为金融学主要讨论心理行为因素引起的投资者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与反常, 它试图通过投资心理因素来解释金融领域中观察到的反常情况, 着重解释投资者在判断决策时为何会产生系统性错误。它不仅研究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交易者在金融市场上表现出来的非理性行为, 而且由此上升到反思传统投资理论的交易范式, 探析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为什么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并指导交易者认清自身的行为特点, 避免和合理修正金融交易中的非理性行为, 从而实现科学的投资决策。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 投资决策人常常会主观判断失误, 基于其失误的判断, 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也会改变, 这种判断失误导致的结果就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中往往会反应过度或者是反应不足。据此,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向就是要找出投资者这些非理性行为的行为动因, 进而努力使投资人的投资行为趋于合理。
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 行为金融学为解决传统金融学在解释现实经济世界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者理性的简单假设, 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操作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 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投资者而言, 其指导意义在于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行为金融学在研究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视, 无疑为研究投资问题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
二、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分析法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上, 最通用的投资分析方法有两种: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是以基本的宏观经济数据及微观财务数据作为投资分析资料, 主要分析经济形势走向同投资对象的经营业绩。这是一种相对稳健的投资分析方法, 其有效性是建立在投资者对宏、微观经济局面进行全面、真实地把握的基础上的, 这种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中、长期投资者。技术面分析法是根据市场走势所形成的统计规律和图形对未来的投资前景做出分析预测, 它是以市场运行的客观技术特征以及各类技术指标作为分析的基础, 特别重视经验判断以及对市场运行规律的总结, 这种分析方法要求投资者对于市场变化更为敏感。相比之下,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分析方法则更为侧重于心理因素的分析, 着重分析投资者的心理状况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认为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经常受到心理因素的支配, 其分析思路是:心理状况影响投资行为, 投资行为决定投资收益。
依照行为金融学看来, 在市场交易行为中, 投资者做出交易决策的依据无非就是自身的主观判断或是市场的客观走势, 而市场走势的变化也是由无数市场参与者行为选择所导致的。由此出发, 行为金融学特别重视心理分析法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具体来说, 心理分析法以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心理变化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为分析基础, 通过分析多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方向、行为习惯及市场主流资金的流向, 来推测市场未来的走向。心理分析法的长处在于顾及到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因素, 强调了投资行为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过分强调人的能动因素而忽略市场发展的客观性, 交易行为易于受到投资者性格弱点的干扰。较之已经比较成熟的的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的理论支撑和实证资料都还相对比较薄弱, 但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 心理分析法在对某些市场重大转折点的心理把握以及弥补其他分析方法的不足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按照行为金融学的观点, 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 投资者总会在综合各种客观因素的基础上, 按照他们的主观判断来做出投资决定, 亦即投资者同时在用感性和理性两种方式来把握市场, 弥补了基本面分析法与技术面分析法的各自缺陷。这不仅拓宽了传统金融学的研究领域, 也对传统的投资决策范式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三、健康的心理范式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的崛起给人们提供了投资分析的新思路, 引发了人们对于投资者深层次心态的分析, 启发人们重视投资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行为金融学提供了一些可以预见的投资心理误区, 提醒人们防范心理偏差导致的投资失误, 从而能够启发投资者改善心理范式, 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其正面指导作用就在于引导投资者确立健全的心理范式, 进而提高投资行为的成功概率。
1、培养优良的情商
投资心理按照深层或浅层能够划分为非理性层面和理性层面, 前者可称为投资者的情商, 主要包含投资行为人对于自身情绪的体验深度、把握力度, 判断和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及自我激励与自我调整能力;后者则可称为投资者的智商, 更多地是考察投资行为人智力程度的高低, 主要涉及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知识及理解深度, 对经济状况的把握以及对投资对象走势分析预测的能力。总体来看, 行为金融学更多地还是从情商的角度看待投资, 认为情商比智商重要。在行为金融学看来, 既然投资更是投资者心理素质的角逐, 那么投资者若想强化和提升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 首先就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情商, 培育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思维方式, 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从情绪管理方面入手, 设法控制甚至驾驭自己的情绪, 这也是走向投资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投资实践中, 投资者可以通过不间断的情商培育来弱化自身固有的负面性格特征, 养成优秀投资者所需要的若干良好操作习惯。
2、培养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
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就需要培养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 以避免被各类错误的信息所误导。在投资的场合里, 各种虚假不实的信息无所不在, 为了避免受其影响, 投资者要尽量做到全面理解经济数据, 学会分析鉴别信息真伪。首先, 要避免偏听偏信, 避免以偏概全, 避免根据自己的偏好对客观信息做出主观色彩过浓的判断。其次, 要避免盲目从众的心理, 时刻注意自己的投资行为是否被投资大众的力量所左右, 即避免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 (所谓“羊群效应”就是指行为方式上的盲从现象) , 避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在投资市场中, 虚假的信息、主观上的偏执和浮躁的市场情绪可能会同时发生作用, 这就要求投资者一定要冷静地独立思考。再者, 对待投资的态度要平和, 避免对市场变化反应失当, 否则很容易做出欠理性的投资决策。投资者怎样看待损失和收益对其投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 故而对投资收益要抱有合理的期望值, 要善于等待, 避免急于求成。另外应学会比较正面的和负面的消息, 努力摒弃对市场形势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的判断, 因为从长远来看, 市场价值总不会偏离均值太远。另外, 面对同样一组数据, 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要养成对所有的问题同时看到利弊方面的良好习惯, 避免单向思维, 应当刻意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及表述方式去分析问题, 善于通过自己的正反两方面思考去得出结论。要学会从各种角度来衡量问题, 在做出投资决定的时候, 全面权衡得失, 切忌孤注一掷。最后, 还要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和处理问题, 善于把握市场发展的走向与节奏, 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修订原来做出的投资决定。因为正像人们常说的, 市场永远是正确的, 投资者自身的主观判断只有与市场上的客观现实相吻合时才是有价值的, 不能削足适履地用既定的框框去硬套变化着的现实, 而应当尽可能地不断根据事态的变化对原先的判断进行修正。
3、远离市场上的投资氛围
金融市场的环境以及特定人群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投资经验等, 都会影响投资者心理范式的形成, 进而影响其对市场的看法和投资决策。为了避免受投资市场上众人情绪的影响而扰乱自身的心态, 干扰自己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应当学会与投资市场保持距离, 养成远离投资群体静处独思的习惯, 这对于防范投资中的从众心理 (这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是一处致命的死穴) 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建议投资者应该设法与投资的情境保持距离。远离投资情境可以分为两大类, 首先是在一定时期内远离所投资产品, 在确信应当刻意等待的时段内, 竭力让自己不知道手中所投资产品的即时价格, 避免受到投资对象价格一时波动的影响而改变原先正确的决定;其次是要远离市场, 也就是离开投资大众, 避免因受到市场气氛的影响, 一时冲动, 盲目从众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4、用严谨的投资规则和周密的投资计划约束自身的投资行为
正所谓“江山易改, 禀性难移”, 人要想克服自身的固有习惯是相当难的。故此从事投资的人往往需要制定严格的规则或计划来限制自己, 用铁的纪律来约束自身的投资行为, 以免让主观情绪影响投资决策。避免被一时的市场氛围所影响, 冲动之下做出不理性的投资行为。有经验的投资者往往都是以价值投资理念作为信条, 不太过于关注频繁的市场波动。投资者的情绪之所以非常容易波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投资市场上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若想避免情绪的波动, 首要的方法就是学会控制和管理好投资风险。只有降低了投资风险, 才能够保持平和的投资心态, 避免因冲动操作造成投资失误。国内外指数基金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 在一轮中长期的景气行情中, 主动操作型的基金囿于频繁操作、过分关注市场短期波动等原因, 常常难以跑赢大市;而被动配置型的指数基金则因为无为而治式的被动管理战术, 往往既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又能降低交易成本, 因而能够在经济形势的总体上升趋势中获得稳健的长期收益。应当强调的是, 投资者的秉性不同, 其心理范式往往也会有明显的区别, 因而投资习惯肯定也会有所不同。所以, 对于个性有差异的投资者来说, 制定的投资计划也要有所差别, 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需要制定不同的情绪控制计划。而一旦制定了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 就要认真遵守, 严格执行。
四、把握趋势, 相机操作
按照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观点, 人的秉性特征对于投资习惯的决定作用远大于传统投资理论所体现的认知深度, 人性可以超越经济因素成为决定人们市场行为乃至市场走向的重要动因。这里以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往复摇摆为例来进行说明。倘若投资者依照有限的信息做出了过分自信的预计, 则他们会根据新信息的属性支持或否定其先前的判断而做出过度反应或不足反应。譬如, 倘若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的前景看好, 而新披露的信息似乎也支持这一看法, 则他们就会对该信息产生过度反应, 变得更加看好该公司并且更加自信, 从而把投资于该公司的投资工具的价格推升到某种过高的水准;反之, 倘若新披露的信息对原先乐观的看法具有否定性的意味, 那么它通常就会被“打折扣”, 投资者就会对该信息做出不足反应, 并且不能对所投资产品的价格预期做出适当调整, 体现出一种“价格粘性”。
在面临复杂的投资选择时, 投资者难免会举棋不定。那就应当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自身的投资战略和自身的性格特征、风险偏好等, 分析自身所属的投资类型, 选用不同的操作方式, 以获取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投资策略, 主要包括逆向投资策略和顺势投资策略。逆向投资策略乃是针对投资市场上的集体非理性现象而设计出来的一种反市场操作方式, 它要求投资者注意观察市场上大多数人的表现, 倘若大家的意见过于一致, 便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效果往往不错。顺势投资策略 (又称惯性投资策略) 与逆向投资策略相反, 它要求投资者充分顺应市场走向, 紧跟趋势操作。最好在市场刚刚启动, 但大众对信息表现出谨慎和迟疑时, 及时抢进。其内在逻辑是, 投资者需要一段时间对市场反转进行消化, 稳健一些的投资者可以在趋势形成以后再及时跟进, 顺势而为。但要防止犹豫再三, 迟迟不采取行动, 错过最佳时机, 或者介入过晚, 反而造成损失。
从总体上看, 逆向投资策略属于一种长期的, 且风险小、投资收益高的交易策略, 但在短期内并不排除具有极大的投资风险———逆向操作者不免经常过早行动, 短期的逆向震撼会让投资者痛不欲生。所谓短期逆向震撼是指, 当各种迹象显示可以采取逆向投资策略时, 由于投资者不可能刚好抓住反转点, 所以一旦采取逆向投资后, 市场走势可能和投资者选择的方向相反, 而且有时候持续很久, 这个时候投资者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投资者必须了解, 当投资人群的意见趋于一致时, 它在短期内推波助澜的力量是极为快速而且巨大的, 某些具有市场支配力的投资主体也会趁机打压市场以获取廉价的筹码, 此乃投资市场上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逆向投资者就必须经常承受这种短期震撼, 一旦无法承受, 很可能又会随众人趋势而行, 做出否定原先正确决策的举动, 从而丧失盈利机会、增加交易成本、搞乱投资心态, 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会进一步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 造成亏损或者减少盈利机会和盈利幅度。因此若想成为真正的逆向投资者, 就必须有能力承受这种短期震撼的压力。另一方面, 相对于逆向投资策略, 顺势投资策略属于一种短期策略, 风险很高, 仅适合于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
最后需要强调出一点:无论具体采用哪一种投资形式, 规避投资风险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 判断失误总是难免的。为此, 投资者一定要采取严谨的风险控制措施, 比如:分散投资,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学会及时止损等等, 并且要立说立行, 坚决果断地执行既定决策。
参考文献
[1]王帅林:行为金融学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22 (12) .
[2]特维德: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国平:行为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郝什·舍夫林:超越恐惧和贪婪——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心理诠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5]陆剑清:投资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6]刘力等:信念、偏好与行为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7]安·史莱佛: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篇7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 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 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 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 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二、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 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 这样, 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 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 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 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 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 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 常常拥有自信情节, 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 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 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 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 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 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 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 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 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 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 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 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 永远感到困惑的是, 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 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 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 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 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 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 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 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 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 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 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 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三、股票投资策略
(1) 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 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 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 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 市场可能是无效的, 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 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 也不是静态的, 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 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 并广为人知, 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 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 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 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 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 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2) 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 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 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 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 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参考文献
[1]、曹凤岐, 刘力, 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8)
[2]、刘少波主编.证券投资学[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2, (9) .
金融学投资策略探析 篇8
自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后, 外汇储备额便不断创出新高。截至2009年6月末, 我国外汇储备额突破2万亿大关, 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总和, 其中约有70%为美元资产。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 美国为应对经济的衰退实施了极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布什政府的7 000亿美元“问题资产舒困计划”到奥巴马政府7 8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 再到美联储的各种创新信贷机制, 这一系列政策在挽救美国经济的同时, 也埋下美国国债价值下跌、美元汇率大幅贬值的隐患。鉴于我国外汇储备高度集中于美元资产的现状, 不论是美国国债价值下跌抑或是美元汇率大幅贬值, 都将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以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的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收益性需求三大动机来审视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问题, 目前外汇储备余额足以满足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 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 使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能够实现保值增值, 则是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现状
(一) 投资现状
一直以来, 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高度重视外汇储备资产的数量积累和预防性需求, 使得外汇储备的投资始终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首先, 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和美国财政部中长期债券。我国外汇储备有近70%是以美元资产形式持有的, 包括美国国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公司债券等。其次, 我国还利用外汇储备帮助国内金融机构实施股份制改革。2003年末,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汇金公司) 成立, 代表政府运用外汇储备首批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注资25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支持其股改上市, 后来又分批向中国工商银行、光大银行注资。另外, 汇金公司也向一些资金不足的证券公司如银河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等注入资金。再次, 我国利用外汇储备参股和控股国外企业。2007年9月,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以下简称中投公司) , 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我国的外汇储备, 在《公司法》的指导下, 通过企业式运营方式保证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成立以来, 中投公司已陆续出资30亿美元认购美国著名的投资集团黑石公司10%的股份, 出资1亿美元认购中国中铁H股股份, 出资50亿美元认购美国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近10%的股份等一系列投资行为。此外, 我国还运用部分外汇储备进口战略性产品。产品内容涉及农产品、飞机、软件、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器件、通信产品和医疗设备等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战略性资源和产品。
(二) 存在的问题
首先, 外汇储备集中于美元资产使其面临减值风险。我国国际储备资产构成中98%为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中约有1.4万亿美元的美元资产。据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 2008年末,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已达7.274亿美元, 占美国国债总额的23.6%, 占美国外债的7%左右。中国购买“两房”债券3760亿美元, 加上其他机构债共约5106亿美元。中投公司对美国金融机构股权投资超过130亿美元, 而外管局对外投资也超过900亿美元。2009年3月美联储表示将购买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政府担保的债券, 此举将导致美国国债的收益降低, 美元面临进一步贬值的风险, 到时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将遭受严重损失。
其次, 外汇储备基金的盈利性低于世界水平。通过外汇储备基金投资运营获得增值收益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一些国家外汇储备基金的投资运营收益十分丰厚。据有关数据显示, 新加坡的外汇投资机构淡马锡的总体投资年回报率为18%。相比之下,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基金只有3%的营运收益率, 与国际水准相比十分低下。而过去十年, 海外基金的平均回报是9%。与其相比较,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收益仍然是比较低下的。
再次, 我国战略性能源的储备明显不足, 外汇储备的消费作用还有待发挥。外汇储备除了使用于直接和间接投资实现保值增值外, 还可以直接用于消费, 从国外购买国内经济发展急需的原料、能源、设备、商品等。近两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迅猛, 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不断增加, 然而与我国迅猛增长的能源需求相比, 我国战略性能源的储备明显不足。
三、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策略的多样化选择
(一) 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
外汇储备的金融资产种类包括长期国债、中期国债和短期国债、机构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等。从外汇储备所投资的资产类型来看, 主要差异在于资产投资期限的长短不同。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始终以安全性为首要目标, 因此, 外汇储备资产多投资于高流动性、低风险的资产。据美国财政部资料显示, 截至2008年6月底, 中国投资于美国证券的资金为5 319亿美元, 占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72%, 仅次于日本和英国;投资于美国长期债券的金额为4 850亿美元, 占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68%, 其中投资于美国财政部国债的比率为57%、投资于美国政府机构债券的比率为36%、投资于美国企业债券的比率为7%。相比之下, 外汇储备资产对美元证券的股权投资比例则不到1%, 远低于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从长期的历史经验来看, 股票型的金融证券带来的投资回报远大于债券型的金融证券。在20世纪, 多出来的这部分股票的风险收益在美国是每年5%-8%,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数额巨大, 保守计算的话, 股票型和债券型投资的收益差别仍可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
(二) 适当增加黄金储备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黄金储备的总量不多, 所占比例也很低。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 截至2007底,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储备国, 持有8 133.5吨黄金, 占其国际储备的76.1%, 欧元区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总量超过10 000吨, 俄罗斯和印度的黄金储备也分别达到其国际储备的2.4%和3.8%。中国长期实行稳定不变的黄金储备政策, 2008年底, 中国黄金储备约有600吨, 仅占外汇储备的1.3%, 远低于其他国家采用的3%-5%的标准, 可见中国的黄金储备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显不足。事实上, 黄金储备对于优化外汇储备的资产组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黄金可以抵御美元编制的冲击, 作为实物商品具有很强的保值功能。此外, 黄金是防范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长期的历史证明, 黄金的价格随通货膨胀指数同步上涨, 并且上涨幅度领先于通货膨胀指数。尽管目前黄金的价位较高, 但从长期战略角度出发, 准确预测黄金市场的价格, 适时合理地购买黄金, 既能够达到保值的目的, 又能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金融资产结构更为合理。
(三) 提高非金融资产的投资额度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充分说明国际证券投资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性和虚拟性。一旦接受投资国的金融出现泡沫并破灭时, 证券投资的价值就会严重缩水, 甚至化为乌有。因此, 一国在进行证券投资的同时应伴以一定的非金融资产投资, 以保持对外投资虚拟价值和实物价值的均衡, 减少投资风险。非金融资产既包括战略物资、房地产、公共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 也包括无形资产。首先, 可以考虑分设用于进口先进机器设备以促进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的外汇资金, 用于进口国内市场短缺的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的外汇资金, 用于公共建设外汇资金和用于改善交通运输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外汇资金等。其次, 增加能源储备,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我国需要建立价低多储、价高少储、持续不断的长效机制, 以保障能够提供充足的石油储备。加强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的储备工作。最后, 加强中国对外国的直接投资, 包括适当地投资国外房地产市场、实物产业等, 这不仅能够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 还可以加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爱俭, 王景武.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样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2]李义龙.外汇储备的投资保值及合理利用问题[J].财税金融, 2009 (3) .
[3]张博, 李杰胜.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多样化探析[J].经济金融观察, 2009 (8) .
[4]马建会.对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基金实现投资增值的思考[J].财经科学, 2007 (9) .
政策性金融债投资策略分析 篇9
一、我国政策性金融债的历史
(一) 派购发行阶段
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派购发行开始于1994年4月。当时由国家开发银行第一次发行, 从此拉开了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发行序幕。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派购发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上述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 每年都完成了发行任务。这种金融债券为无纸化记帐式债券, 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托管登记, 各认购人均在中央国债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开设托管帐户, 中央国债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接受政策性银行的委托办理还本付息业务。政策性金融债券基本上每个月发行一次, 每月20日为当月的基准发行日 (节假日顺延) 。
政策性金融债券派购发行的券种, 有三年期、五年期、八年期三个品种, 在付息方式上, 在1994年度发行过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单利债券, 从1995年起, 开始发行按年付息的附息债券。所发行的三年期的金融债券为固定利率债券, 五年朔、八年期的金融债券为规避利率风险, 从1995年起实行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年一定的准浮动利率。派购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券尚未正式流通, 但中国人民银行己批准在货币市场上做抵押回购业务, 同时可以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工具。
(二) 市场化发行阶段
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市场化发行, 仍然是国家开发银行于1998年9月2日率先推出, 中国进出口银行于1999年开始尝试市场化发行业务。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的发行主体, 按照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出多种规范的、便于流通的、发挥市场参照基准的债券创新品种, 大大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广大银行间市场成员机构的好评, 并受到国内外专业媒体和国外金融机构地关注。
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市场化发行, 推出的券种按期限分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七年期、十年期、二十期、三十年期。按性质分有浮动利率债券、固定利率债券、投资人选择权债券、发行人选择权债券以及增发债券等。
二、政策性金融债投资优势分析
(一) 收益比同期限定期存款要高
目前在中国的各大商业银行, 一年期定存利息在3.3%左右, 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为5%到7%不等。根据金融学里面的“72法则”, 投资定期存款要23年资产才能翻倍, 而投资政策性金融债只要10年到14年就能翻倍。因此, 从短期来看, 投资定期存款与投资政策性金融债差别并不大, 但从十年以上来看, 投资政策性金融债的收益则比定期存款要大许多。
(二) 风险较小
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表面上是以这些银行的信用为担保, 而实质上则是以国家的信用为担保。因此, 购买政策性金融债的风险, 几乎等同于购买国债的风险, 意味着违约风险几乎为零。
(三) 流动性较强
投资任何一项金融产品, 除了要衡量它的风险和收益, 还要考虑它的流动性。而政策性金融债的流动性几乎与国债一样, 属于流动性很强的债券。这样能确保投资人在遇到急需资金的情况时, 能迅速变现。
三、政策性金融债投资策略分析
(一) 梯子策略
本人建议投资者将资金平均分成三份, 三分之一购买一年期的, 三分之一购买两年期的, 三分之一购买三年期的。这种梯子策略的优势是能兼顾收益与流动性。
这里不妨用一个案例来说明。假设某投资人拥有本金30000元, 想投资政策性金融债。而这种债券一年期的利率5%, 两年期为6%, 三年期为7%。按单利计算。第一种投资方法是将30000元全部投资于三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券, 收益为30000×7%×3=6300元。这种投资方法的好处是收益较高, 但弊端是三年内将这30000元捆绑在这笔投资之上, 流动性明显不足。第二种投资方法是用1万元投资一年期的政策性金融债, 1万元投资两年期的, 1万元投资三年期的。这样获得的收益是10000×5%+10000×6%×2+10000×7%×3=3800元, 收益比第一种投资方法要少, 但能保证每年都有现金流。如果一年期的债券到期后, 无须取用, 则又可以用来投资一年期或者两年期的债券, 又能获得500元或者1200元的收益。这种梯子投资策略, 牺牲了一点收益, 但取得了较大的流动性。我认为比较符合现实情况。
(二) 利率策略
目前利率市场化预期上升, 而利率的上升势必导致债券在某一时点上现值的下降 (见公式 (1) ) 。因此如果投资债券组合, 我建议集中投资于短期债券。因为短期债券对利率波动敏感性小。
某时点上债券现值 (公式 (1) ) :
PV:债券现值r:利率C:债息Par:债券价格
(三) 捕捉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是基准利率体系的形成以及利率传导机制的完善, 利率市场化也将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的定价机制, 改变目前利率被扭曲的情况。今年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投资方向, 就是通过捕捉市场上这种利率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微小定价偏差。
总之, 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投资品种, 政策性金融债具有收益高、风险小和流动性较强等优势, 只要采取合理的投资策略, 如梯子策略、利率策略等, 能够有效帮助投资人规避风险, 提高收益和增强流动性。
参考文献
金融学投资策略探析 篇10
一、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者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认识、研究,或迫于企业生存压力,单纯以提高销量、促进业务发展为经营导向,忽视了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指导作用,导致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会计信息失真、对财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等问题。此外,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通常选择传统的管理方法,财务机构职能限于会计核算和资金调拨,而资金管理、税务筹划、财务计划与监控等职能则缺少相应的机构、岗位平台支持。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没有设置系统、适用的制度进行规范,财务支出审批的责任不明确,原始凭证的记录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无明确制度可言,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缺乏。
(三)筹资能力差
中小企业处于盈亏平衡边缘,风险偏好大,基于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高倒闭率、高违约率、财务信息不够规范和透明的考虑,造成金融机构惜贷。银行现行的资金调度及管理模式更促使放贷结构进一步向经济效益好的大集团、大企业转移,产生更为显著的“马太效应”。此外,政府贷款援助片面强调“抓大”、资本市场门槛高、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完善使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进一步加剧。
(四)现金管理混乱无序
企业不编制现金计划,经常出现现金不足或闲置现象。信用管理水平低,对即期付款、延期付款、超期付款没有较为具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没有严格的信用控制政策。缺少有力的催收措施,产生较多的呆坏账,影响了销售额与利润的提高,阻碍了资金的流动速度。
(五)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收益分配不合理
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上处于事后算账阶段,定额标准、信息反馈、责任制度等都不健全,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差。企业本身利润质量较差,主要依赖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波动幅度大,在收益分配上又不注重利润积累,造成未分配利润等自有资金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把握好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原则
(一)信号传递原则
信号传递原则是企业自利原则的延伸,指企业决策行动可以传递信息,并且比公司的声明更有说服力。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行动方案本身,还要考虑该行动会给市场传递的信息。例如,当产品售价降至难以置信的程度时,人们就会认为它的质量不好;会计师事务所从简陋的办公地址迁入豪华新址时,则会向客户传递服务质量高、收费高、值得依赖等信息。因此,不仅要考虑决策本身的成本与效益,还要考虑信息效应的收益和成本。
(二)引导原则
指当理解力存在局限性,认识能力有限,找不到最佳解决方案,或是寻找最优解决方案成本过高时,决策者不要继续坚持采用正式的决策分析程序,而是直接模仿成功榜样或者大多数人的做法。引导原则是一种次优化准则,其最好的结果是可以得出近似最优的结论,最差的结果是模仿了别人的错误。例如,当理论不能提供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实用化模型时,同行业成功企业的资本结构或多数企业的资本结构水平就成为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最便捷、有效的标准。
(三)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优势原则以“分工理论”为依据,强调专长创造价值和优势互补,要求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比较优势项目上。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最终取决于资产质量、员工的创造力和胜任能力,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应注意掌握优势互补原则,可以通过合资、合并、收购、出售等手段,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砍掉质量差的资产,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重视投资原则
现代资本市场中,由于竞争的广泛存在,仅凭精明的筹资策略来创造财富、实现价值的机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公司高层应集中精力,坚持净增效益原则,创造和利用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此外,企业要注重分散投资,不应把公司的全部投资集中于个别项目、个别产品和个别行业;不应当使资源供应集中于个别的供应商;不应当把销售集中于少数的客户;重要的事情不要依赖一个人完成;重要的决策不要由一个人作出。
三、中小企业处理好当前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策略
(一)观念革新是基础
由于经理人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还不成熟,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更多地依赖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意识和能力去弥补制度的不足,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经营者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勇于突破落后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加大人才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重视对现有财务人员的继续培养、再选择。此外,经营者还可通过参加短期培训班、专项研讨会、边工作边函授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财务素质,严格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决策型董事会、强化管理会计作用等方式优化财务决策机制。
(二)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企业应按照现行法规制度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大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方面的透明度,财务的管理、记录、检查、稽核应当职责分明。保证企业内部合理的牵制,提高企业信息的安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拓展筹资渠道
除注重自身积累,利用自有资金降低筹资成本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折旧准备等暂时闲置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外部融资方面,可通过合资方式进行股权融资,通过项目融资方式争取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票据贴现、买方贷款、出口创汇贷款、联合协作贷款、争取国家设立的资助中小企业发展计划或发展基金的投资和贷款都可以成为企业的融资方式。
(四)全方位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加强对存货与往来款项的管理,减少资金流出,增加现金注入,减少资金占用时间。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控制无效库存,确保资金流的安全。严格企业收款责任制,加快现金回流,减少和控制坏账比例。尽可能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合理利用客户资金。
(五)严格成本管理机制,合理分配利润
在产品核算方面要遵循重要性原则,对主要产品详细核算成本构成,为生产部门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将成本浪费扼制在生产源头,力抓成本核算管理的事前参与和事前控制。注意税后利润的积累,提高企业应付不测事件的能力,也可以用于未来的利润分配。通过利润分配提高经营者和员工积极性,也是利润分配中要注意的重要环节。
金融学投资策略探析 篇11
一、优化投资主体的投资策略
首先, 中国的金融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要奉行风险分散的原则。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金融产品是规避风险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金融市场上, 每项投资都涉及不同程度的风险, 其中既包括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等一些市场风险, 也包括个别投资项目独有的风险即非市场风险, 投资者要尽可能的把资金投资于不同类别的产品, 以此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具体到中国的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 既要投资于欧洲、美国、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业发达的地区, 更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机会, 在全球范围内的关键行业寻求战略性投资机会, 例如能源、电信、金融领域、或者其它地区的知识产权, 从而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专利设计和先进技术;而且要加大对新兴市场资金的投入, 在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中, 新兴市场更胜一筹, 其资产价格将会获得更快的增长。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所带来的美国及部分西欧国家经济增长的放缓, 我们推测保护主义会进一步加剧。因此, 投资于新兴市场还是规避风险的一个很好的投资策略。
其次, 对外投资要建立在对投资对象和投资市场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相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 美国、欧洲等资本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后已经相对成熟, 因此他们的金融投资机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完善的风险规避机制。高收益往往隐藏着高风险, 所以, 要从战略投资中获益, 就需要我们对投资对象有着深入的了解、对未来行情有着准确的判断, 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而言, 需要较长时间来熟悉市场和培养挑选企业的眼光。除去市场风险, 来自国际的政治因素也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在进行对外投资之前, 要对意向中的投资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并依据投资行业的不同, 对这些国家进行分别评级。同时, 还要设置专门的风险处理部门, 一旦面临风险, 可以迅速调整经营策略, 及时撤回资金, 防止政治风险的尖锐和升级。
二、加强政府部门政策引导
首先, 要加强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提高效率。中国与外汇储备积极管理有关的政府职能分散于若干不同的部门手中:流动性管理归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储备管理司;对国有大型工商企业的管理, 归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国有金融企业的管理, 归于中央汇金公司;大宗物资商品的储备管理则由国家发改委掌控。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政策, 彼此之间目前的政策协调也并不顺畅。因此如何协调好各部门的分工合作, 如何让管理更加有效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 要加强和完善对外投资的促进体系。要加强中国金融业的对外投资, 可以加强中国金融机构对外投资保险方面的促进措施, 形成风险分担机制, 为企业海外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工作着手:与外国政府签订投资保护协定;与外国政府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成立对外投资企业协会, 以便更好的为中国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服务
三、大力发展国内金融市场, 加强监管
首先, 要有序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对证券市场, 要放宽境外机构准入标准, 增加QFII额度;支持有条件的优质公司以在境内外同时发行上市, 为红筹股公司到境内市场筹资创造条件;增加QDII的数量与投资额度;总结国际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经验;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内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合资公司, 研究基金公司到境外募集资金投资与境内市场等业务创新。对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 要努力发挥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上外资金融机构成员和做市商的积极作用, 尤其要鼓励它们充分发挥在利率和汇率衍生产品方面的优势;鼓励开展与境外交易所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对期货市场, 要进一步扩大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发放范围,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境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允许境内期货公司在香港等地设立经营机构, 开展境外期货业务。
其次, 要增强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活力, 提升金融机构的对外服务能力。强大的国内金融市场是一国进行金融业对外投资的基础, 也是金融业对外投资的原因和重要支柱, 因此, 增强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活力是扩大中国金融业对外投资的重要途径。
【金融学投资策略探析】推荐阅读:
金融学投资策略影响05-20
行为金融投资策略08-30
行为金融学探析05-21
金融危机原因探析11-01
我国金融安全探析论文06-14
行为金融学证券投资08-29
大学金融学投资银行重点09-20
金融量化投资07-03
投资金融合作12-23
金融量化投资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