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探析

2024-09-23

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探析(共8篇)

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1

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每个企业都有它自己的“个性”,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所谓“个性”即“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崭新的科学管理思想,是经济含义与文化含义的融合。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也具有特殊性。在《中华金融辞库》中金融企业文化定义为:

金融机构在长期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单位特点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思维方式、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形象表现的总和。是独具金融行业(单位)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金融企业文化渗透于金融机构业务的和非业务的行为体系、精神观念、团体风尚、传统习惯以及外部形象各个方面。

**董事长在今年召开的全行宣传思想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内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既是提高全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更是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必然要求。” 日前工行**省分行营业部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省分行营业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将8月份作为全行学习月。通过学习,笔者认为:企业要发展、要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用一种坚定的理念去支撑银行经营管理,完善金融服务,提高员工素质,提升竞争层次与竞争品位,来保持企业长期持续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员工思想教育文化

人是企业的主体,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六大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这是做好企业文化的基础。由于银行工作分工细密、技术性强,又是直接与钱财打交道,易于受到各种利己主义的诱惑或腐蚀,因此,通过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繁忙的业务活动中,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银行思想管理的主要内容应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发展银行事业服务的思想;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批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热爱本质工作的银行工作者;进行银行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教育,使全行形成积极的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体现最大价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要不失时机地把工行的经营理念、经营思想和核心价值传递给员工,增强员工的全局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以达到教育和引导的目的。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坚持教育人、鼓励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真正体现人性关爱,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牢记员工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用企业价值观念规范员工行为,使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

二、以管理为基础,构建员工行为文化

员工行为文化就是把企业价值观念付诸实践的活动。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较好地实现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严格、科学的内部管理出效益、出生产力,是业务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充分发挥管理的效能作用,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适合本行发展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内控制度建设为中心的管理文化。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来规范员工行为。员工行为规范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执行力制度体系的物质基础。在一个企业中,所有员工应具有一个共同的行为特点和工作生活习惯,这种共性的行为习惯越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越容易实现,对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升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如:建立《晨会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范围,使每一名员工明白从上班到下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什么、怎么做,要按统一、标准程序操作,使员工行为服务于企业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做到“违规必查、违章必究”,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员工违规积分系统”,严格考核奖惩制度,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三、打造服务品牌,营造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文化

银行经营的不仅仅是金融产品,更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服务就是产品、服务就是形象,只有打造一流的服务品牌形象,才能赢得客户、赢得服务。所以抓业务工作首先要抓好服务工作。以服务工作推动业务工作。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客户满意度是银行一切活动的衡量标准。它包括满足客户需求优于银行产品的推销,为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是银行的责任,银行要调动全行各个方面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如:建立中高端优质客户档案,详细记录客户的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根据客户不同层次、文化、爱好等信息适时进行别具特色的服务活动。通过细致周全的服务,让客户感到银行

确实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是在为自己考虑,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在柜面服务中,始终要以“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的十字文明用语接待客户,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给予解答,使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感受尊重、感受亲切。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和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只有不断地修正、完善和创造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理念,不断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2

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它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人体的感官传递获得的。企业形象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的精神文化, 以及能否被社会各界和公众舆论所理解和接受,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

企业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由组织内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不同的标准企业形象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按照形象的可见性可分为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

有形形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公众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组织对象, 包括产品形象 (如产品质量性能、外观、包装、商标、价格等) 、建筑物形象、员工精神面貌、实体形象 (如市场形象、技术形象、社会形象等) , 它是通过组织的经营作风、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等形象因素体现出来的。

无形形象则是通过公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形成的观念形象, 这些形象虽然看不见, 但可能更接近企业形象的本质, 是企业形象的最高层次。对企业而言, 这种无形形象包括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 企业信誉、企业风格、企业文化等。这些无形形象往往比有形形象有价值。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对于保证企业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它不仅给企业带来许多商机, 也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企业竞争是文化、形象、品牌的竞争。为适应新的形势, 企业领导层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认识在当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统一思想认识, 起到结聚的作用。众所周知, 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支柱, 这个国家必定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作为一个企业, 没有自己的企业精神来统一职工思想, 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那么, 这个企业也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企业。

所谓的企业精神是指企业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培育、凝聚而形成的一套观念和意识。它是企业全体职工所能接受的一种观念和意识, 是一种良好的群体意识, 因而它具有统一职工思想的功能, 起到结聚作用。企业精神既是企业传统的继承, 又是企业开拓进取的动力。企业在正常运转的时候, 需要企业精神的这种凝聚作用;企业在艰难困苦创业之初, 在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之时, 企业精神的这种凝聚作用更显得突出和重要。精神的力量, 能够统一职工思想, 调整职工情绪, 激励职工热情, 引导职工行为。

2.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存在着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在表层文化中, 令人赏心悦目的厂貌, 会使广大职工置身于一种精神愉快的氛围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职工会精神饱满, 心情舒畅, 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就会自然产生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结果必然会提高工作效益, 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精神、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企业文化的深层文化, 对企业起着决定作用。企业精神是职工的精神动力, 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更是企业兴衰的制约因素。如果一个企业的职工队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那么可以说这个企业就存在着潜在的发展优势, 职工科学文化程度高, 就会不断研究新工艺、新技术, 就会不断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 产品就会不断更新换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企业间竞争会愈来愈激烈, 而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够适应、满足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企业就能生存、发展、前进。否则, 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失败, 甚至消亡。

3.企业文化具有陶冶职工情操的净化作用。结合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活动, 在职工自愿参与情况下, 开展一些适时有度、健康有益的活动。可以通过一定的文化思想的群体自身自我教育、自我规范作用, 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由于来源于群众, 进而使职工的思想道德在参与中, 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 久而久之, 就会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 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性, 使自己的一些心态, 行为得到升华。比如, 组织一次职工书法展览。参与作品展览的职工都会为自己的展品倾注全力, 这期间, 他就无暇顾及到其它行为, 很少对其它事物关注, 这种做法会使职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增强职工的自信心, 无形中培养了职工的意志和耐力。类似这样的活动举办的越多, 人的思想就越有机会受到熏陶, 得到净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既不能照搬西方的企业文化模式, 也不能排斥中国文化历史传统, 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借鉴的关系, 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才能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当前,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精神文化为先导,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理想信念效应。精神文化即价值观, 是通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反映出的一种企业精神, 从而更好地体现职工的信念、目标追求以及道德规范。当代先进的管理理念, 其精髓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通过人文精神将全体员工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 致力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引导, 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营造企业精神, 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企业的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激励企业全体成员为企业奋斗的精神旗旗帜。一个企业由许多人组成, 每个人所信奉的价值观是千差万别的, 必须通过引导使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首先, 应有意识地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并使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自觉, 为职工所认可, 为职工所共有, 以此来统一职工的思想, 使人向同一方向努力。其次, 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人的精神。它明确了企业职工的核心理念, 凝聚了企业职工的智慧和汗水, 企业精神作为企业中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汇集而成的一种群体意识, 往往给人以理想、给人以激励。二是塑造企业宗旨, 确立共同的行为准则。企业宗旨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体现, 确立鲜明个性的企业宗旨, 并以此确立全体职工的行为准则, 激励和约束全体职工为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 这是发挥企业文化巨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宗旨融汇了职工的思想观念、职工道德等方面的先进成分, “创一流业绩, 树一流形象, 建一流队伍”, “质量第一, 信誉至上, 永无止境的追求”等这样的企业宗旨体现了企业职工的职业追求和行为指南。企业还可以将企业宗旨细化为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岗位格言、工作警言、道德箴言, 使企业宗旨具体化、鲜明化, 更易于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2.以物质文化为保证,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环境氛围。物质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表层结构, 是由一系列有形文化因素所组成, 其主体是通过塑造形象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进而推动企业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 环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 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优化企业环境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着企业的精神面貌和企业管理档次。因此, 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环境建设, 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 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将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宗旨用标语展示在醒目部位, 营造了企业文化的环境氛围。

3.以媒体宣传为载体,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辐射效应。一是利用广告媒体, 扩大企业影响。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量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着, 公众每天都能接触到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 他们常常是凭着感觉, 从中寻找自己满意的信息。对此, 通过百屏广告、户外彩喷公益广告、企业简介和企业画册等媒体, 大力宣传企业形象, 展示企业名片, 从而扩大企业知名度。二是借助新闻媒介, 搞好舆论宣传。借助新闻媒体宣传企业, 是一种投资少, 收效高的好形式。对此, 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报道, 把企业介绍给社会, 让社会公众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

4.以塑造队伍为重点,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组织基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职工的队伍建设。培养“四有”职工队伍,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只有使职工从内心拥有企业形象战略, 才能变成巨大的精神动力, 成为行动指南。因此,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一支能充分代表企业形象的职工队伍。一是抓教育, 在灌输培训中提高素质。职工是企业的基石, 职工素质高低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 应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企业在对职工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同时, 将企业的发展概况、企业形象战略制成录像带, 让职工能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认识企业。还可以在职工中广泛开展“树精品意识、创精品工程、塑精品形象”活动, 教育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增强责任感献身企业, 争做合格职工, 激发职工“厂兴我荣, 厂衰我耻”的热情, 并把企业的“底”交给群众, 使大家识家底, 知家情,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二是抓激励, 在弘扬典型中振奋斗志。企业中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 是企业文化中最优秀的一部分, 是引导和推动企业文化的巨大动力。它最突出的功能是激励性, 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 必须大力抓好典型的树立和弘扬, 使先进人物在群众认可的基础上, 发挥激励作用, 从而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 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对提高全体职工素质发挥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 优秀的企业文化, 就是企业的无形资源和资本, 用企业文化这只无形之手可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对于保证企业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企业形象入手, 分析形象构成要素, 提出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武装生产要素, 促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 增强凝聚力,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作用,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源.解读企业文化[J].企业标准化, 2003 (1)

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3

【关键词】 企业文化;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促进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理念的改革,构建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大力发扬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还保障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国有企业得到重视。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很重要的。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总体的管理理念汇聚的文化成果,对企业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现如今企业管理中应制定相应的企业道德行为规范,作为约束企业员工行为的标杆,提高员工的自制力,服从企业管理条例。同时企业的主体是为企业贡献的员工,应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对企业的發展有引导作用,并且间接的体现企业的文化涵养,培养员工企业文化意识,采用精神激励法,使员工从心底里赞同企业的文化理念,共同为实现企业文化建设而努力奋斗,在电力企业这样的国有企业中,它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建设企业文化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1.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力及规范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对企业的道德及行为进行规范化,来提高对员工的约束力,使员工在具体的准则下严格要求自己,创造自我价值,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先进的文化使人进步,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了在职员工的心理素质,尽早建设企业文化帮助员工加强行为约束,为个人及企业创造更加优越的工作环境,使规范化的工作作风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2.发挥凝聚作用

企业全体员工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可以使大家分散的力量得到聚合,拧成一股团结的力量,扩大了力量所带来的效果,建设企业公共的文化,使企业发挥凝聚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在不断进行发展更新,完善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坚定的文化信念,将员工自然的凝聚到一起,发挥巨大的凝聚效应,价值观也会向着相同的方向建立,员工的意志力在不断磨砺中更加强大,使企业全体人员的力量更加凝聚。

3.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企业的形象是靠企业所有员工及领导者共同树立的,在企业中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只有在工作中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从心底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为企业形象抹黑。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电力企业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高,电力企业的形象也保持的很不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继续发扬电力企业的优秀之处,将企业的形象加以维系,并结合新时代的特色,塑造出更加符合民心的企业形象,让国有企业提升在人民群众中的关注度,建设企业文化可树立更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1.企业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发展是以员工为主体,一切工作安排都应该更加的人性化,让员工的个人价值可以得到发挥,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杰出的贡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应该落实在所有企业的管理中,为企业发展带去朝气,为枯燥的工作提供一份愉悦的心情,员工肩膀上多了一些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担当,这份责任感会使企业更具有凝聚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2.企业高层要发挥模范作用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高素质且经验丰富的决策人,应该是企业中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那个人,把自己的正确决策带给企业员工,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个决策对企业总体上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部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文化素质,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所以企业高层要有更高的道德行为标准,为企业员工树立榜样,并带领他们向前发展。

3.渗透式进行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企业开展的工作任务,不能像对待工作一样对待企业文化建设,应该采取一种合适的教育方式,让员工慢慢了解企业的新文化,对新的企业文化产生好奇心,然后自主接受这种价值观念,将道德行为准则用实际行动履行,在企业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企业文化,让员工一点点注意到企业文化精神,将企业文化建设到企业的各个角落,渐渐的员工会按照日常接触到习惯做好分内的工作。

4.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有着属于国有企业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这对建设企业文化带来基础保证,将优良的传统加以提高,进一步加大素质文化教育力度,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培养综合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素质水平。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贯彻落实到每一位职员身上,需要对员工进行思想工作,加快思想素质的提升速度,使员工的政治觉悟达到企业标准,满足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减少文化建设时个人因素的阻碍,实现企业文化持续发展。

四、结术语

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到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它可以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带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化员工的行为作风,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为实现企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玉婷.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魅力中国,2014(19):78-78.

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探析 篇4

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企业文化同企业发展史共兴共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快,使得作为经济实体的化工冶金企业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文化的滋润和营养,而这种迫切需求对扎根贺兰山下已有26年发展历程的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来说显得尤为突出。

一、##集团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立是靠正确导向日积月累形成的。总的来说,作为非公有制的大荣集团这几年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已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朱总经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提出建立的“改革进取、自立自强、艰苦创业”“开拓拼搏、务实高效、争创一流”企业文化导向,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几层涵义:第一,坚持自立自强,通过企业的自我努力,促使企业发展。第二:改革进取、开拓拼搏鼓励积极向上,爱拼敢赢的精神风貌。第三:务实高效,追其卓越。追求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强调以工作业绩说话。第四:争创一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快速发展,绝不固步自封。以这几条为导向,对公司的企业文化进行扩展与延伸,形成一个完整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理念——“自立自强改革进取务实高效追求卓越地快速发展”

自立自强首要就是团结一致,凝聚大荣人的强大力量,形成一个同甘苦共命运不断发展的优秀团队。

改革创新就是鼓励企业员工发扬吃螃蟹的精神,勇于打破束缚发

挥员工各自的专业特长,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创新的突破。

务实高效是大荣集团发展的根本,公司上下要紧紧围绕企业经营这一中心上,以做一流产品,创一流企业为目标,为大荣集团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快速发展争、创一流是大荣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大荣集团正处在新一轮的创业阶段。进一步关注发展的质量,提升企业收入增快发展速度,扩大企业发展规模,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集团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创建目标

如果企业文化是一座灯塔,那么一个明确的创建目标,就像大荣集团这艘战舰的罗盘一样,不仅能确保不偏离方向,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向,以躲避各种未知的风险。不管是市场经营,建设投资还是内部管理,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一个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1.建立和谐、稳定、平等、竞争的企业环境

党的十七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见和谐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已有26年发展历程的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第一目标应是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健全各种制度,建立和谐、稳定、平等、竞争的企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并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2.要建立团结、创新、拼搏、高效的人才队伍

在竞争激烈的西部化工冶金企业中,人才就是财富。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应注重于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要与广阔的胸襟、开放的意识、广纳贤才,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通过增强用人机制活力,强化人员管理,提高人才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只有人才队伍的素质上去,企业经营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3.要通过企业对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最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企业所反映的精神面貌会折射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建立和谐企业,培养人才队伍,重视社会服务的目地是为了企业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树立文明、高效、优质的企业形象,企业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客户更加信任,企业自然会发展壮大。

三、##集团立足西部,走向全国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大荣集团要走向世界,关键在准去的战略定位,动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发展的力量

大荣集团成立于1986年的社会变革初期,至今已走过了26个征程,期间发生的各种社会变革、经历的种种困难都成为了我们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只能用心去领会,无法用金钱购买。这是大荣人扎根于宁夏发展于全国的精神动力。

2.区域特色

宁夏地处中国西部,自然资源极为丰富。长久以来作为冶金、电石、化工加工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宁夏的经济前景不可估量。大荣集团作为宁夏的骨干企业,前景十分光明。未来的憧憬永远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3.和谐的社会环境

和谐才能稳定,稳定才能发展,发展才能创新,创新才能突破,突破才能增收,增收才能和谐,这是一个循环链。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变革的鼎盛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社会和谐稳定,人人都想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社会的和谐自然是理所当然的关键动力之一。

四、##集团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做到人才的正向激励物质奖励只是奖励的外在表现,精神奖励才是奖励的实质体现,在化工企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荣应做以下考虑

第一、重视精神文明工作,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精神奖励未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形式,塑造爱岗敬业的典型。

第二、做诚信企业,兑现奖励承诺。自上二下塑造诚信的团队理念,实践言出必行、行必果的行为风格,以诚信力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第三、重视尊重激励。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方式。提倡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公司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第四、重视培训、发展和参与激励。培训是员工最好的福利。培训能增强员工的信心,所为“授之以鱼,饱食一日。授之以渔,饱食终身”培训可以促进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态势。而要想激发员

我国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探析 篇5

当前,我国物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政府也相继出台一些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此相对应的是,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一些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市场诚信度偏低,这都可能造成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严重断裂。因此,只有深入探讨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跨跃发展。

1两种物流文化观

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物流文化。国内对物流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深入讨论尚不多见,从物流文化的内涵上看,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界定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物流文化观。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物流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赖于以物流技术、物流资源、物流信用为支点的经济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精神观念四个层面,从而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物流文化结构。

本文所指的“物流文化”是从狭义的角度加以阐明的,即“物流企业在相关的活动中产生的、影响企业自身行为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具体而言,它是指物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

2物流文化的重要性

(1)物流文化建设是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业接轨的内在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小型物流企业占据大多数,传统经营理念束缚严重,短期行为泛滥使得物流企业很难壮大和健康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国资本的进入不仅带来了现代物流文化和先进的运作方式,而且也要求中国能够提供具有现代经营理念、服务优良、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环境。

(2)物流文化建设是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为企业节约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同时,物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物流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物流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物流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

(3)加强物流文化建设是促进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物流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还具有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可以说物流文化建设是支撑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动力源。

3物流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对不同物流文化的定义,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基于前述物流文化的定义,本文将物流文化的主要内容总结为:“服务至上、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品牌提升”。

3.1服务至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企业经营者就意识到顾客满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从而把顾客的需要和满足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问题。美国物流人士认为,物流活动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企业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或者增加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正是这种物流文化,使得美国企业特别强调物流的服务保障功能,并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从而使得美国物流产业,在追求顾客服务竞争的企业物流管理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

3.2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即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止于人,因此,人为企业之本。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尊重个人的精神,注重员工职业规划,重视员工的持久培训,使员工感觉到个人的职业前景得到公司的重视,并且与公司前途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企业应专著于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企业氛围,致力于建立一个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工作环境,注重员工与员工间、上司与下属间的交流与沟通,从理顺人心入手,逐步形成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培养人、发挥人的良好氛围。

3.3诚实守信。现代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性以及对市场流通的关键性作用,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诚信比其他制造业和零售业更为重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中的诚信度的问题更是值得注意。在物流活动中,诚信物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众的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或者银行贷款。因此,物流企业要想赢得长久和客源,就必须培养自己物流市场的诚信度。从物流企业角度出发,做到诚实守信,必须建立以诚信为内容的价值理念。把诚信的思想体现在企业文化当中,在企业内部形成倡导诚信、推广诚信、实践诚信的价值体系;建立普及诚信理念的教育机制。

3.4品牌提升。品牌是企业与客户沟通的工具,是客户认识企业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对客户来说,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就是客户眼中的物流企业文化。在如今的物流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良莠不齐,品牌是物流企业向客户展示实力的最有力工具,是客户认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途径。而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正是孕育在物流企业文化之中。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响当当的物流企业品牌。

4我国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构想

4.1深刻理解物流文化的作用和目标。物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应从导向性、规范性、约束性、凝聚性和融合性等方面来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4.2领导以身作则,信守价值标准。企业领导以身作则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对下属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必须通过自身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观念,并注意感情沟通,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取得他们的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言行的反应,大大增强自己言行对员工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企业领导者要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审时度势地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确立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通过自身的身体力行不断向员工传播和灌输,以建立共识,塑造为新的企业文化内容,最终通过物流企业文化自身的机制和职能作用,促使企业经营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

4.3物流文化建设应与企业的发展同行。物流企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环境,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积极学习和引进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来丰富和发展物流企业文化内涵,促进物流企业现代化的发展。物流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予以肯定,才能重复出现,成为习惯稳定下来,才能使行为的价值标准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因此,对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要不断强化,使之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逐渐形成物流企业文化。

4.4物流文化的差别化与内化。物流企业成员在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要在如此复杂多样的个体中形成一个共同价值观念,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积极创造条件,需要强化物流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主要包括:分析内外因素,选择价值标准。一个物流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价值标准作为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这是塑造物流文化的首

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6

(二)3、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文化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多数企业己经完全从计划经济的框架中摆脱出来,市场成为他们发展的舞台,市场供求出现了巨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差异性显著增加。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消费需求多样化,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相应缩短;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短缺经济已成为过去,买方市场己经到来。企业的产品如果没有质量保证,没有独到的特色,很难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消费时尚快速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国有企业文化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不仅在体制、机制方面积存了许多问题,同时在企业内部文化和员工的思想观念上,也留有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价值观、文化观。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既要在体制、机制上转型,同时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快形成市场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对市场竞争的心理适应能力, 注重以企业凝聚力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企业员工队伍的适应能力和凝聚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一步得到提升。

(2)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管理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的优化,首先是推动管理观念创新,让员工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对信息资源的认识、对传统管理方式的认识,对企业品牌市场定位的认识更加清晰;其次是推动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在不同的战略发展阶段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企业应根据变化的主客观因素对管理机制适时作出调整。再次是推动员工价值机制创新,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动机是推动员工的价值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状态下有新的价值体现方式。最后是推动激励机制创新。企业在推进机制创新的同时,应不断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是企业文化的必然的结果。当企业目标确立,企业依靠科学的决策,进行内外有效沟通,做到人尽其才,让员工的发展和企业发展同步,就能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3)有利于改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同步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以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具有鲜明的党性、实践性、群众性,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党的事业中的一条重要战线,被誉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办好社会主义企业,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提供的多种载体,注重运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能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保持自己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同时,视野更加开阔,覆盖面更加扩大,文化氛围更加浓郁。使广大企业职工素质的多方面培养,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4)有利于强化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凝聚力。

企业职工是企业文化系统的中心,企业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全体职工的建设,职工是决策的参与者,行为的执行者,也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用者。因此,强调以人为本、民

主管理的企业文化把企业职工的因素放在中心位置,时刻把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认为,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应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要求,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民主管理的企业文化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全体职工,企业必须依靠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实行“全员经营”才能保证经营的正确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这种文化强化了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企业凝聚力,从而充分激发了职工的潜力,促进了企业目标高效完成。

(5)有利于培育人才,开发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和有作为的企业家。企业的创新能力来源于企业中人的创新能力。而员工的创造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也要经历一个学习、培养的过程。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可以在组织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创新传统,鼓励员工采取各种有益的方式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激发员工创新学习和实践的愿望,在培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可以逐步把员工个人的需要与企业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为员工营造一种宽松、富有活力、充满竞争的良好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提倡为企业献计献策,给员工一个充分展示自身价值和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的空间,提升员工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培育和开发各种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和有作为的企业家,使企业充满活力。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它反映了国有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和发展。概括起来,从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实行的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行政管理方式,企业几乎没有自主权,这段时期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是高度集中的;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国家行政管理与企业自主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这段时期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既是保守的,又是革新的;从1994年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至今,国有企业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十六字方针,从法律意义上实行自主管理,这时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是逐步纳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文化。

1、1956-1978年 高度集中的企业文化

建国初期,国有企业是在根本变革旧的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企业的性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管理全面借用前苏联产品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种管理相当落后,封建的家长式、经验式管理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强制式管理是其特征。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主管部门也就是有关的政府机构,企业管理的内容是脱离市场的纯粹生产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管理基本上实行以政治代管理,实行的是所谓“抓革命、促生产”,“废除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回顾这20多年来的国有企业管理,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式管理,企业没有管理自主权。对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作了总结说明:“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国有企业在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影响下,从厂长到每个职工都有一种共识:“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翁”,我们要“爱厂如家”、“勤劳苦干”、“无私奉献”等。由于受到上述理念的支配,工人上下一致,团结奋进,以极大的热情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一个又一个任务,也涌现了堪称国有企业文化典范的鞍钢宪法、孟泰精神、三老四严、铁人精神等。另外,我们必须看到,在这种管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职工,对企业变化的政策和实践不关心,“对企业产生强烈的组织化依赖感,在经济上和社会上依赖于他们的企业,在政治上依赖于管理机构,在个人方面依赖于上级。”这一时期

形成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是典型的高度集中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就是保质保量完成计划,内部分工责任明确,有统一的价值观,企业员工实行终身雇用制,企业凝聚力、向心力较强。但是,企业内部等级森严,企业极少改革,害怕失败,不敢冒险。

2、1979-1993年 保守与革新并存的企业文化

改革开放到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以前,国有企业管理始终是沿着国家宏观管理改革与加强企业微观管理两条路径推进的。在宏观层面,管理改革把重点放在调整国家与企业关系上,通过放权让利、利润留成、两步利改税、承包责任制和股份制等改革措施,使企业逐步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1984年5月,国家颁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对企业扩权十条。1992年7月,国家又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对企业再扩权十四条。通过这一阶段的改革,国有企业在人、财、物、供、产、销等各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自主权,政府对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不再下达指令性计划。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等一系列生产经营管理基本上由企业自行做出。企业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在微观方面,国有企业管理己经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开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管理,企业不仅关注内部的生产问题,而且开始注意协调生产与市场的关系,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开始形成并有所增强,企业的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工作有所加强,企业开始主动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企业普遍推行厂长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职工岗位责任制等经营管理模式,打破“大锅饭”、“铁饭碗”,企业职工的责、权、利进一步明确。这一时期形成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保守和革新相互冲突的特点,企业员工有一定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工作比较投入。但是,在国有企业中,员工多半服从企业领导者,认为企业的经营好坏是领导者的责任,自己只是接受上层的决定,照命令行事,缺乏责任感,内部互相竞争,企业的经营业绩完全靠领导者决定。

3、1994年-至今 逐步纳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文化

自1994年底开始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试点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才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顺应这一潮流,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强化企业管理,苦练“内功”,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涌现出了像“青岛海尔”、“邯钢集团”等一批优势企业。这些企业在管理意识、管理组织体制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己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与市场和国际接轨,有着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企业经营业绩突出。这一时期,就整体情况来看,国有企业较彻底地转变了经营观念,其生产经营由依赖国家转向依赖市场,由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企业开始追求管理创新,注重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开发,开始构建面对市场的营销体制和网络,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但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管理落后,市场适应性差。这一时期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是逐步纳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间相互支持,勇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支持企业领导者倡导改革之风,赞同企业创新,企业员工敢于冒险、勇于创业,企业一般信奉的价值观是命运共同体、个性和创新。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距离较小,部门之间有竞争,有整体协调,团队精神比较好,员工的责任感强,富有朝气。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

1、企业文化在大型国企中已经普遍开花

企业文化作为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进人我国企业,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的逐渐升温,于今已形成一股热潮。如今在我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尤其中和特大国企中,企业文化几乎都已纳入企业实践。如海尔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进行了科学设计,给海尔提供了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指导大纲。同时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行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坚持以注入海尔文化“吃休克鱼”的文化兼并方式,盘活了十八家亏损企业,坚持星级服务赢得顾客和市场,使海尔文化和海尔品牌成为国人的骄傲。联想成功地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用人机制,通过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员工,造就了优秀的联想文化和良好的联想形象,从而使联想的经营业绩获得了持续增长。TCL集团通过虚心学习海外先进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技术,在经营上开拓创新,“借鸡生蛋”和“借船出海”,从一个作坊式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电话大王和电视机巨头。此外,上海宝钢的“用户满意型”企业文化、四川长虹的“产业报国型”企业文化都表明企业文化这一企业管理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企业文化正在成为这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时髦”。

2、企业文化建设在大型国企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

很多大型企业将企业文化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全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高度支持和积极参与,并率先垂范和倡导企业文化,用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塑造企业文化;同时,员工对企业文化充分认识和认同,主动参与和支持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基础。努力打造着和积累着企业的文化优势。因为他们充分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能否不断壮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建立面向21世纪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确立揭示出我国国有企业正在奋力摆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努力融入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进程,显示出中华民族大步追赶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巨大决心和活力。

3、普遍建立了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

国有企业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和采用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播载体,包括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文化手册、企业网站、企业刊物、报纸、广播电台和企业电视台等。通过开展文化演讲和传播活动,可以使员工结合工作实际和切身体会,现身说法谈对公司理念的理解和感受,营造催人向上和感人的氛围。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可以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员工对公司理念系统产生认同,信奉公司理念。通过赋予科技攻关、生产劳动竞赛、主体营销与服务等活动以文化主题,开展如英模报告会、读书会、经验交流会、文艺晚会、表彰会、运动会、合理化建议评奖会等文化、文娱、体育活动,可以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编写企业文化手册,可以把企业文化理念进行详细的逢释,附加案例、漫画等,编成精美的小册子,以作为企业文化培训和传播的蓝本。利用企业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可以突出文化传播的功能,同时利用会议、墙报、宣传栏及简报等形式,积极传播企业理念,传扬企业中流传的文化故事和文化楷模的文化轶事,弘扬正气,可以创造强势文化氛围。

4、大型企业建立并完善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都纷纷建立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它是企业经营理念、行为活动规范、视觉传达设计的统一整体。它强调通过企业识别系统的运作,把企业的各种信息传递给企业周围的关系者,以塑造企业统一的良好形象,使人们对企业产生认同和依赖,从而达到扩大产品销售或服务的目的,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具体来看,企业形象识别(CI)分为三个层次:

对企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探析 篇7

1 人才培养战略的缺乏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的瓶颈

国内许多企业在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方面表现出近视和急功近利, 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 因而总是不同程度地出现人才缺乏或人才流失的现象。一些企业往往因为一时急需来招聘人才, 却很少对所招人才进行工作期间的培训和知识更新, 更谈不上针对人才的个性需求和期望来发展人才。很多短视的企业认为“我既然花钱请你来, 你就得全身心地为我创造利润”, 此时的人才也只有倾其所有, 全凭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为企业“放热发光”。当然企业也给予了其较多的报酬, 这就是企业唯一的付出。企业放弃了对人才培养的长远计划, 做的是“一次性生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样的企业是把人才当作了“赚钱的机器”。其实人才更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是一种有别于一般物质资源的特殊资源。对于普通商品, 人们尚且懂得购回后保养的重要性, 何况对于有着无限潜能的人才呢。

分析这些企业的“用人之策”, 症结在于观念和认识上, 他们认为企业自己培养人才是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投资多, 见效慢, 而这还在其次, 更大的“心病”是人才的流失。所以大多数企业挖别人的人才而不愿挖自己的潜力, 不去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长此以往,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何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又从何谈起?那么如何克服这种不合时宜的观念, 在企业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中, 真正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日显突出的位置?那就是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着眼未来, 以人为本, 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2 树立科学人才观

制定和实施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关键是要突破旧的人才观念,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这是一种“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标准观, 它实现了由注重人才的外在名分到注重其深层本质的思维方式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 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你就是人才, 而且人人都能成为人才。这是在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变化的情况下, 与时俱进地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才标准观, 它将为有用之才拓宽新的发展空间, 为每一个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的人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

有了新的人才标准观, 企业也就迈出了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一步, 也才能在发现人、选好人和用好人的工作中真正做到知人善用。

识才就是要用新的人才观去发现人才, 用才就是在全面细致了解人才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为其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 用其长处。新的人才观实质上也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 即人无完人, 用人所长。在人才发现和使用上, 先人也早有精辟论述。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选人用人:“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每个人的特点不同、特色有别、特长各异, 关键在于任人之长, 不强其短;任人之工, 不强其拙。“骏马能历险, 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 渡河不如舟。”

所以在识才用才的工作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1) 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在企业, 合适的岗位和机遇是个人潜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 人才的岗位锻炼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解放、开发、释放个人潜能的过程。为此, 企业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来充分开发富有潜能的人才。 (2) 善待高素质的具有能力的人才。企业自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实体起就经受着生存、发展、竞争、创业等各种挑战, 这就迫切需要一批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具有高素质和能力的人, 这样的人可能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 (3) 善待特殊的人。这里特殊的人主要指有特点、有特长的“偏才”和“怪才”, 对某些条件暂时逊色而身怀绝技的才俊, 要给他们一个发挥和施展的舞台, 这既有利于这些个体的发育成熟, 同时企业和社会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3 突出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除了要善于发现人才并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外,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对保证企业人才总量的增长特别是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制定并不断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注重人才培养的效率、方法、内容、途径和规律等, 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多渠道, 以最广的覆盖面来培养企业人才, 其中包括各种岗前培训和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特种教育以及在职的系统培训、岗位轮换、主管和资深同事的定期辅导等来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实践的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

在企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要把握和运用好人才培养的“动态”规律和“全面发展”规律。所谓人才培养的“动态”规律, 就是要通过企业岗位的不断轮换来培养人才, 使人才能在各种不同岗位上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 从而可以较系统地了解本行业知识, 逐步适应企业做事的规矩及方式并熟悉行业的发展思路。而“全面发展”规律指企业首先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 再根据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以及对企业的期望, 个性化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这方面许多有眼光的企业做得都很好, 其中, 索尼 (中国) 有限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在记载索尼发展历程的《源流》一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开拓者索尼把最大限度地发掘人才、信任人才、鼓励人才不断奋进视为自己的第一生命, 让每一个人都尽其所能、百炼成钢、奋勇开拓。”也正是它以这种培养人才的出发点, 成就着一代又一代索尼人的梦想。例如, 他们每年都要将刚被录取的优秀毕业生送往日本总部进行工作学习, 让他们在那里了解学习到业界顶尖的技术知识, 并真正接触和吸收索尼文化的精髓, 掌握更多、更先进的技能, 在这批员工中可能有的留在那里发展, 更多的将带着新的项目回到中国。在索尼, 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都换过不同的岗位, 他们一般不会一直呆在一个部门、小组内作一个“专才”。所以, 很多索尼人都是四海为家的全才, 这是与索尼“动态”地、“全面发展”地培养人才分不开的。

4 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和干好事业的环境

人才的去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对人才工作的机制和人才成长的综合环境。从市场的观点看, 人才会选择最能发挥潜力、个人回报最高的企业, 以体现其自身价值, 如果企业不能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手下的人才便会流失。所以企业人才资源的开发和能力建设实际上是如何让优秀员工留下来, 如何发挥人才优势, 如何促进人才成长的系统工作。而要在这方面做好、做出特色, 首先必须摆正企业和员工的关系, 这是企业营造良好人才成长氛围的前提。企业和员工应是捆绑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同呼吸共命运, 就像“人”字, 一撇一捺, 相互依靠, 互相支撑, 只有两者同时发展, “人”才能保持它的对称性, 才能立起来, 企业的发展史也是员工成长成才的过程。只有在这种良好的人企关系基础上, 企业的各项人才机制才能得以很好地建立、健全和贯彻。

具体到我国企业, 结合企业实际, 需要从细节、具体的方面灵活地、人性化地来做好人才管理工作。例如企业为了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和良好的内部综合环境, 需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内部提升体系、绩效考核制度、培训发展制度,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培育和创建学习型组织, 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倡导“工作与生活相平衡”的氛围等。在基层、在生产一线, 更突出培育人才的首创精神, 突出岗位创新和自学成才。这就需要形成鼓励青年人才到基层、到生产一线岗位锻炼和奉献的企业氛围, 同时更需要有使他们尽快成长、早出成绩、多出成绩的企业保障机制, 支持青年人在一线岗位上干事业, 干成事业、干好事业, 保障他们在最艰苦、最需要人才而普通人不愿去的环境下工作时, 仍然能享受到同在优越环境下工作一样的待遇。注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使他们能在基层、在一线岗位上专心搞创新、安心搞发明、一心搞课题或项目, 真正形成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信赖人的环境, 使他们充满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社会尊重的荣誉感。

参考文献

[1]人本原理在科学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畜牧兽医, 2004 (06) .

[2]袁斌.动态竞争的战略主题及核心能力的提升路径[J].中国管理科学, 2004 (02) .

企业发展对企业金融的依赖性探析 篇8

【关键词】企业发展;企业金融;作用;目标

一、企业金融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化也不断的得到加强。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发展都走向多元化。随着我国金融事业的不断发展,金融门槛不断降低,这一系列情况都对企业从事金融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有许多的大型企业集团,他们的经营范围很广,而且不同企业单位上的资金都有着相互补充的性质,因此企业内部可以形成一定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金融体系可以从最大程度上节省企业的所需资金,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企业的资源,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自保能力,还节省一些企业日常的开销,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金融体系,对一些企业附属机构采取一些适当的控制手段,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分配能力,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这对于企业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有用。

2.企业金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金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为企业的下属单位提供一些相应的金融服务,这样不但可以帮助企业下属单位能够有效的进行资金周转,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企业下属单位的控制度,企业可以通过对一些下属公司的金融服务去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帮助整个企业集团的内部实现一体化。此外,企业还应该对一些下属公司进行一些有效的行为监控,这对于实现企业整体的战略规划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还可以保障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的金融系统还应该形成一系列的金融产业链,所谓的金融产业链,就是企业内部的金融部门相互融合,并且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通过实现整个企业产业与金融生产链的结合,可以有效的加强企业与其企业下属部门之间相互的管理,还可以更好的提升企业自身在同行中的竞争力。

3.企业金融是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企业金融可以从多方面去帮助企业销售,例如,房地产等一系行业的产品,现在大多数的客户都没有可以一次还清贷款的能力,这个时候,企业金房地产等一系行业的产品,现在大多数的客户都没有可以一次还清贷款的能力,这个时候,企业金融应该抓住这一机会,融应该抓住这一机会,比如,企业可以向客户提供一些分期还贷的业务等等,减少贷款的基础金额,使一些受到自身能力局限的客户也能够来企业贷款,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来贷款,以提升企业自身的发展,使企业在企业市场上更加的具有竞争力。

二、企业金融发展的主要方针

1.企业应该强化企业自身的金融体系,比如笼络一些专业的金融人员,从而组建一个专业的企业金融团队,企业有了专业的金融团队,就可以对一些金融事务去做出更好的处理,相比没有金融团队的企业,有着专业金融团队的企业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收集一些市面上的金融信息,还可以对企业内部的销售预算以及企业的账目等相关的金融类工作去做出更好的分配,然而没有专业金融团队的企业,他们自身的金融体系本就不是很完善,一旦遇到一些金融风暴等状况,企业其内部的金融服务将会接近于崩溃的边缘,一系列人员透支紧缺的想象将会产生。企业金融作为企业盈利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将企业金融放在企业管理的头等位置,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发展。

2.企业的发展,无非就是去生产,然而企业再生产的时候必须要保持着稳步生产的状态,而企业金融则是企业在发展成长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企业的整体发展对于企业金融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为我国的立法等原因,目前只有金融机构才能提供金融类的服务,企业也不例外,企业金融只有通过一些的金融机构才能去组织一系列能够提供金融类的服务,在目前的社会上,很多的银行以及证券公司等等,企业都可以参考其作为参股的对象,但是还必须要得到一些相关监管部门的认可,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组建一些集团金融部门,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些生产必须要的金融服务。

3.一般的来说,企业公司都是直接投资的类型,企业集团对公司内的金融机构直接的投资,也可以对通过企业与其他较有实力的企业成员去进行合作投资。这样的投资方式虽有有些繁琐,但是它可以有效的实现对金融机构的购置,而且也是目前企业金融管理较为常见的控制手段,这种方式在目前来说虽然是对企业金融监管手段,但是它仍旧存在着一定隐患,就是金融监管手段将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金融业务上去了,这种状况将有可能导致企业整体的金融化。在这种体系下的企业,一旦企业金融出现了问题,那么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的瘫痪。

4.随着目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企业金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种类也非常多,比如金融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不完善、企业金融的开展不全面等众多的方面,此外,贸易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也也对企业金融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导致企业金融的自由化不断加深,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仍旧不能更好的去适应。

5.企业金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企业金融的安全也是必须要去格外的重视,危机到企业金融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金融人员的因素,外界金融的因素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要从根本上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提升企业的安全系数,企业金融是整个企业的命脉,因此企业金融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企业的日常经营和运行。要想保障企业金融的安全,那么首先应该从企业内部做起,完善企业金融内部体系,适当的的为企业金融体系传输一些安全性知识,使企业金融具备一些信息解读以及企业学习的能力等等,此外,企业金融应该不断的提升随机应变的能力,多去借鉴一些目前市场发生的企业金融隐患,从危害企业金融的事件上吸取教训,总结其中的经验,这样才可以在日后面对企业金融隐患的时候,更好的去应变,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提升企业金融的安全性。

6.企业金融应该加强对企业金融知识的学习,从而保障企业金融的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企业金融还应该建立起良好的资金筹备体系,并具备有效的措施去进行筹措,还应该使企业金融系统建立起科学性的筹资观念,结合企业公司自身目前的状况,制作出相对的规划体系。最后在实行的时候,应该保障筹资活动的科学体系。我国的金融环境目前还不是非常的完善,因此企业金融针对我国目前的金融状况采取一些相对的防御措施,建立起相对来说较为完善的企业金融监管制度,从而提升企业金融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减少企业金融体系的风险,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的安全,稳步发展。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企业金融在企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企业金融在组建和具体的实施的时候,必须要遵循我国目前推行的法律,还要顺应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自身具体的经营效果等等,还要加强对企业金融的管理,保障企业金融的合理性,还要做好金融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企业金融管控与监督机制,以降低企业金融的危险系数,从而营造出高效率高安全的企业金融产业体系,使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益琳.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融资约束与信贷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朱欢. 中国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上一篇:网站设计策划书下一篇:加强安全教育的倡议书